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建立财务稽核网络

发布时间:2015-07-09 10:25
  财务稽核网络,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分工要求,业务程序和工作手续,使财会人员既分工负责,又相互牵制、制约。也就是说,在企业内部,凡是一切货币、财物的收付,在手续上,在会计处理中,必须使其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和个人,使一方的工作或记录,受另一方工作或记录的监督和牵制。在一定时期内(月)相互核对,验证其工作质量。

  任何工作(人)都需要监督。当然,财会工作也不例外。财会工作监督可来自各个方面,但最直接、最经常、最有效的监督还是在财会机构内部建立财务稽核牵制网络体系。通过牵制、稽核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失误,也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财会人员中的违法企图,督促财会人员端正自己的思想行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从会计工作中的钱、账分管原则来说,如果不强调这一点,让一个会计人员既管钱又管账,就可能诱发他的不健康思想,产生贪污钱物的行为。心理学家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和个人无意地犯同样错误的机会是很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和个人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一个部门或一个人舞弊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建立财务稽核网络,是为了防止不测事件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核算资料的真实性,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一、实施财务稽核网络之要诀

  实施财务稽核网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钱、账、物分管原则。

  1.出纳人员不得管稽核、会计档案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的登记工作。

  2.银行预备印章不得由出纳一人保管。

  3.采购人员不得兼任材料、物资保管,保管人员不得管材料细账。

  4.经销人员不得自己开票、自己收款、自己发货。

  (二)不插手他人账务原则。

  其他会计人员,未经授权,不得代表企业办理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支业务,经授权代办的现金收付原始凭证,经出纳检查认可盖章后方为合法。

  (三)建立财产、物资定期盘存制度。

  盘存财产、物资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库存情况,合理组织库存,及时处理霉烂变质和缺少、盈缺现象。盘存后,应与有关牵制部门和个人进行核对。

  (四)货到单未到的采用估价入账制度。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经常遇到货到单未到的现象,办理估价入账手续,保证账、表、物一致。

  (五)全厂实行统一的计划价格,便于统计、考核和分析。

  (六)建立健全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

  建立健全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各个财会人员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有利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便于监督、稽核、提高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财会的职能作用。

  (七)月终涉及到的财会人员、保管人员集中办公,将月终余额与有牵制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在账簿备注栏中签字盖章,也可造表登记,进行考核分析。

  二、建立财务稽核网络,实施“三角”核对

  在企业内部,建立以成本(或主管)会计为中心的纵横交错、上下、左右、前后相互牵制的财务稽核网络体系,并实施“三角”核对,即每个会计人员所经办的会计核算数据,与其涉及到的两个部门或个人实施“三角”核对,核对收、付、余是否一致,确定余额是否正确。稽核的重点应是:

  1.总分类账目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相核对,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2.出纳会计的现金收、支、余,分别与银行会计、主管会计相核对。

  3.银行会计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与主管会计银行总账相核对,同时与银行对账单位相核对,并与出纳核对现金拨入数,若有在建工程用款,还应核对其拨入数。

  4.材料会计分别与主管(成本)会计、材料仓库核对材料购入、发出及余额。

  5.各个材料仓库与其各车间核对材料领用,与材料会计核对材料购入,若有在建工程,后勤机关用料,并分别核对。

  6.在建工程会计分别与银行会计、主管会计分别核对在建工程拨款、及工程支出,若有在本企业领料、加工,并分别与材料仓库、车间核对材料领用及加工费用。

  7.车间会计与材料仓库核对材料领用,与成本会计核对材料耗用,若有在建工程加工与其核对加工费,完工产品转入下车间或有验收入库产品并与其核对。

  8.成品仓库会计与车间核对成品入库数,与主管会计核对成品发出及结存。

  9.主管(成本)会计分别与出纳会计核对现金收入、支出及余额,与银行会计核对银行存款收入、支出及余额,与材料会计核对材料购入、领用及结存;与车间会计核对材料耗用,与成品会计核对成品发出及结存,与在建工程会计核对在建工程支出。

  核对的过程是对管理方针贯彻落实的检查,是堵塞漏洞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工作验收的过程。

  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稽核网络体系,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有利于规范企业财务行为,用好理财自主权;有利于财会人员参加管理,充分发挥核算、监督职能;有利于保护干部、职工,尽可能减少犯错误的机会。完善的财务稽核网络,更是对财会的爱护。

财务顾问网

上一篇: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上)

下一篇:关于企业效绩评价中评议指标合理量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