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县级行成本管理与控制对策
发布时间:2015-07-09 10:32
“财政补贴,保本经营”是组建农发行时国家根据其特定的政策性业务所提出的。当时,农发行的经营目标是社会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并不追求自身的财务效益,不谋求利润最大化。近年来随着粮棉油市场的逐步放开,企业经营日趋市场化,越来越表明农发行吃“大锅饭”的日子结束了,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然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县级行而言,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化,其根本途径一是增加收入;二是降低成本。
实施成本管理和控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全面控制原则,做到人人有控制指标,项项有控制标准;二是讲求效益原则,厉行节约,广开财路,实现资金的最佳配置;三是目标责任与责任落实原则,将成本管理目标层层分解,明确规定有关方面或个人应承担的成本控制责任义务,并赋予相应的权利,使成本控制的目标和相应的管理措施能够落到实处,成为考核的依据;四是物质利益原则,对成本控制效果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控制效果不好的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要搞好县级支行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成本管理的预测和计划
1、科学确定目标利润。在确定目标利润中,要研究各项收入、资金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通过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确定保本业务量、目标利润的贷款总量、达到目标利润的贷款平均利率和存款平均利率等,在此分析基础上,结合影响利润目标和各种因素,最后确定较为科学的目标利润,并以此为依据,向上级行据理力争,使其在下达利润指标时尽可能结合本行实际,杜绝好高鹜远,搞盲目利润。
2、编制财务收支计划。财务收支计划应包括营业收入、非营业收入、营业支出、非营业支出和管理费用5个部分,编制中应采取计算、对比、预测及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以求得科学、合理、实用的计划指标。凡与业务量变化成等比例或近似等比例的各项收支,可采用计算法。如编制各项利息收入和各项利息支出计划时,就可根据信贷计划所提供的各项存贷款数,按现行的利率求出各项存贷款利息收支计划数。计划存贷款的定额,应根据客观实际需要和可能,结合目标利润的要求来确定。
(二)加强和完善成本控制手段
农发行实行成本管理在财务上主要考核其成本率、综合费用率和利润增长率。影响这些财务指标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经营收入的规模。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必须使报告期间的经营收入(即营业收入)大于计划期间的经营收入,才能保证一定幅度的利润增长率;二是负债成本(即利息支出、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在经营收入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负债成本越小,成本率越低,利润增长率越高,反之则相反;三是业务管理费、其他营业支出和营业外支出。这些支出越小,综合费用率越低,利润增长率越高。因此,经营收入、负债成本、业务支出和营业外支出都是银行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
1、确立成本标准。成本标准是成本控制的准绳,是衡量、检查、对比和评价成本控制的依据。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成本的组成,定出不同的成本标准,按标准进行控制。如对直接费用可采取定率制,即以费用水平作为计划定额,存款利息支出就可采用定率制;对间接费用可采取定额制,即以费用额作为计划定额,如业务管理费、宣传费等就可采用定额制。
2、实行部门成本控制。目前,农发行财务主要考核的是全行的总成本和总收益,并不考核各职能部门的成本和盈亏,这种考核方法,仅仅是按各成本科目计划期内实际发生额填制,只是为了完成上级行下达的计划指标,而没有从根本上加强成本核算,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只有把财务指标在各职能部门之间进行分解,形成较为严密的成本控制网,对可能发生的经营活动进行对比、分析,以便进行日常的计量、监督和指导。按市场导向优化资产配置,以效益优先为准则拓展业务、摆布资金、确定投放、配备人员,要对现有经营规模进行保本点测算,对在保本点以下的营业规模进行调整。同时,主动调节和控制存贷结构比例、贷款投向、营业费用和非营业支出等,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和浪费的目的。
3、努力降低成本费用。首先要本着勤俭办行的思想,明确确定成本开支的范围和标准,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开始,做好事前控制,防止“跑、冒、滴、漏”,将损失和浪费消灭在事前;其次要树立增人增支出,减人增效益的观点,合理调整劳动组合,改善内部工作程序,减少层次,简化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第三要加强对资产的安全防范和管理,盘活闲置资产,弥补有关费用,减少损失,最终达到降低成本费用的目的;第四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资源设备,在不增加投入的基础上,拓宽应用领域,争取延伸到网上支付结算,从而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获得收益,实现利润最大化。金融时报·沈秦华
实施成本管理和控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全面控制原则,做到人人有控制指标,项项有控制标准;二是讲求效益原则,厉行节约,广开财路,实现资金的最佳配置;三是目标责任与责任落实原则,将成本管理目标层层分解,明确规定有关方面或个人应承担的成本控制责任义务,并赋予相应的权利,使成本控制的目标和相应的管理措施能够落到实处,成为考核的依据;四是物质利益原则,对成本控制效果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控制效果不好的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要搞好县级支行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成本管理的预测和计划
1、科学确定目标利润。在确定目标利润中,要研究各项收入、资金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通过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确定保本业务量、目标利润的贷款总量、达到目标利润的贷款平均利率和存款平均利率等,在此分析基础上,结合影响利润目标和各种因素,最后确定较为科学的目标利润,并以此为依据,向上级行据理力争,使其在下达利润指标时尽可能结合本行实际,杜绝好高鹜远,搞盲目利润。
2、编制财务收支计划。财务收支计划应包括营业收入、非营业收入、营业支出、非营业支出和管理费用5个部分,编制中应采取计算、对比、预测及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以求得科学、合理、实用的计划指标。凡与业务量变化成等比例或近似等比例的各项收支,可采用计算法。如编制各项利息收入和各项利息支出计划时,就可根据信贷计划所提供的各项存贷款数,按现行的利率求出各项存贷款利息收支计划数。计划存贷款的定额,应根据客观实际需要和可能,结合目标利润的要求来确定。
(二)加强和完善成本控制手段
农发行实行成本管理在财务上主要考核其成本率、综合费用率和利润增长率。影响这些财务指标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经营收入的规模。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必须使报告期间的经营收入(即营业收入)大于计划期间的经营收入,才能保证一定幅度的利润增长率;二是负债成本(即利息支出、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在经营收入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负债成本越小,成本率越低,利润增长率越高,反之则相反;三是业务管理费、其他营业支出和营业外支出。这些支出越小,综合费用率越低,利润增长率越高。因此,经营收入、负债成本、业务支出和营业外支出都是银行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
1、确立成本标准。成本标准是成本控制的准绳,是衡量、检查、对比和评价成本控制的依据。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成本的组成,定出不同的成本标准,按标准进行控制。如对直接费用可采取定率制,即以费用水平作为计划定额,存款利息支出就可采用定率制;对间接费用可采取定额制,即以费用额作为计划定额,如业务管理费、宣传费等就可采用定额制。
2、实行部门成本控制。目前,农发行财务主要考核的是全行的总成本和总收益,并不考核各职能部门的成本和盈亏,这种考核方法,仅仅是按各成本科目计划期内实际发生额填制,只是为了完成上级行下达的计划指标,而没有从根本上加强成本核算,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只有把财务指标在各职能部门之间进行分解,形成较为严密的成本控制网,对可能发生的经营活动进行对比、分析,以便进行日常的计量、监督和指导。按市场导向优化资产配置,以效益优先为准则拓展业务、摆布资金、确定投放、配备人员,要对现有经营规模进行保本点测算,对在保本点以下的营业规模进行调整。同时,主动调节和控制存贷结构比例、贷款投向、营业费用和非营业支出等,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和浪费的目的。
3、努力降低成本费用。首先要本着勤俭办行的思想,明确确定成本开支的范围和标准,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开始,做好事前控制,防止“跑、冒、滴、漏”,将损失和浪费消灭在事前;其次要树立增人增支出,减人增效益的观点,合理调整劳动组合,改善内部工作程序,减少层次,简化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第三要加强对资产的安全防范和管理,盘活闲置资产,弥补有关费用,减少损失,最终达到降低成本费用的目的;第四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资源设备,在不增加投入的基础上,拓宽应用领域,争取延伸到网上支付结算,从而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获得收益,实现利润最大化。金融时报·沈秦华
上一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