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对评价内部控制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5-07-22 11:06

  一、内部控制在我国发展现状

  我国市场主体依然“一股独大”,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战略投资人的缺乏,社会诚信的危机,加之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执行混乱,这都不利于内部控制建设所需的环境。

  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引进和研究起步晚。90年代,大都由政府在国有公司强行推进。直至目前,才有财政部颁布两部有关内部控制的试行法规,另外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台了《独立审计准则第19号一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我国内部控制的实践时间短,对其认识远未达成一致。内部控制还未形成整体构架,审计对其评价只作为接受其他受托业务的辅助手段,还不能作为一项专门受托业务。有关内部控制法规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评价都只有原则性的规定,方向的指引,其操作性、推广性、可矫正性及可评价性不够。

  二、评价内部控制应具备的条件

  (一)评价内部控制应获得法理支持

  法是惩处的法,也是预防的法。内部控制作为管理的手段,首要功能是预防错误,保护资产,以降低管理成本和社会成本。内部控制能作为立法的内容将可以为监督评价公司的内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法的普遍约束力促使公司内部控制的控制力度得以普遍提高,有效的内部控制还可以成为横向比较的标准及推广的模式,目前,我国有关内部控制内容的法规在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出台相关的法规条例有所涉及,但远未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二)先进的内部控制理论是开展内部控制实践的指南

  我国内部控制实践的现状,是由我国所处的市场阶段有关,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还是新兴领域,对如何界定内部控制的概念,架构内部控制及在法律法规上统一表述都存在认识差异。

  美国的内部控制理论最为发达,实践最为丰富,成效最大。因为立法、公司、研究都把“内部控制成分沦”作为有关内部控制的立法、制度设计、评价考核的依据和指南-因此,内部控制的领域广,可操作性强,权威性高。

  (三)公司对内部控制的需求是评价的前提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公司权力机构或管理当局基于自我利益实现需要而开展,对其评价一是看对公司运作的效率效果有何实质性影响,借以发现经营管理漏洞和缺陷;二是看政策制度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以维护及扩展公司声誉和形象。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同的利益主体,庞大的公司规模和业务的错综复杂,都使民主化的管理,透明的信息披露成为公司的必须。评价内部控制着重要评价公司内部的牵制和分权形式和实质能否保护中小投资人的利益。

  (四)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评价就需要标准。标准由法律法规,规范条例、规章制度等构成。而内部控制属于管理学范畴,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既要遵循一般原则,也要紧密联系公司的实际,还同参与评价的人员素质有关。

  我国对内部控制理沦研究不深,认识不一致,法律法规不衔接,没有完整的行业规范体系,更没有成功的评价案例可资借鉴。

  三、内审评价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现存的内部控制环境不利内审评价

  1.公司环境。内审作为作为内部控制的内容之一,几乎同内部控制实践同步,推进的动力和范围也同内部控制实践一样,其目的是探索性的。上至国家法规,下至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规范都是试行。

  产生上述的原因,是由公司对内部控制需求决定的。现真正具备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不多,公司规模普遍偏小,管理成本偏高,考核重效果轻效率,控制起点是在事后。

  2.行业及法理环境。审计法规定国有公司应当设立内审机构,而今非国有公司已成为一支重要力量,但设有内审机构就不多。疆内民营公司在新疆内审协会登记为会员的只占会员总数的10%。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才于最近出台,对内审人员的宣传、培训还未开始;内审实务指南也还在酝酿中-财政部有关规范公司内部控制的规定才试行两年。

  3.内审的组织环境。我国专业内部审计队伍尚在组建中,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为数极少。目前,内部审计的主要力量是80年代末90年初从企事业组织选拔经过短期培训,在实践中成长起来那批人。内审对公司内部控制评审尚未有先例,对公司所属单位的内部控制评审也极少,中油集团历年优秀内审项目有关内部控制的也只有一项。

  (二)内审的范围和目标

  从国内内审实务看,主要集中在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某些专项审计。审计的客体主要是公司所属的单位,从未或极少开展对公司的审计-它的目标指向是下属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财政法规的遵循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审计方法依然是传统,经验的。审计思想是事后监督。

  四、结论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培育和发展阶段,公司开始寻求内部控制对其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持。但这一需求不旺,不均衡,不利于内部控制的实践深入和理论创新。又因内部控制具有管理属性,受限于成本效益原则、适时原则、例外原则。加之有关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等制度框架尚在构架和完善当中,能胜任内部控制评审人员也在培养和成长之中。因此现阶段只能是试行。

上一篇: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由 "亚细亚"失败

下一篇:银行内控系统的循环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