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会计观念的转变
[关键词]新时期 会计环境 转变观念
会计观念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中进行长期会计实践活动,所形成的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特殊的思维方式。传统会计观念抑制了会计功能,扭曲了会计行为。此时,会计只是一种“簿记式会计”,簿记问题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记账、算账和报账被认为是会计的唯一职能。既然传统会计观念已经与新时期环境对会计的新要求不相适应,那么,如何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笔者认为:会计观念的转变是根本性的转变,并已迫在眉睫。
一、新会计环境
(一)信息技术
在各种各样现代信息技术中,最重要、最典型的是传感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如果说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技术发明对会计学科的冲击仅仅表现在外延的扩张和内部的分化方面,那么,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全球性卫星通信的实现和互联网的开通则将会对传统会计学科产生最为直接、最为深刻和最为广泛的革命。
(二)技术创新
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没有技术创新,就不可能有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使得“企业的风险(无论是经营风险还是财务风险)和不确定性水平大为提升,资产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更难捉摸,技术创新使得传统会计模式所提供的信息不再能够真实与公允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技术创新使得仍然保持着独立、客观与公正立场的注册会计师不能够再确保其所鉴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同样是技术创新使得企业经营失败的风险与审计过失风险之间的界限已变得越来越难以区分。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从工业革命时代成长起来的传统会计模式对技术创新的不适应。技术创新呼唤着具有全新观念的新的会计体系的诞生。
(三)国际大环境———加入wto之后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将频繁地与其它国家进行贸易往来。这时必须首先掌握外国企业的信用和财务状况,因而有必要了解外国企业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制度。如果贸易双方国家的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相差甚远,各个贸易伙伴很难借助于会计语言进行沟通,无法通过财务报表了解和掌握对方的资力和信用,就会制约国际贸易的发展。在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业务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由于跨国公司在国外开设的子公司必须遵循所在国政府规定的税法和会计准则,而各国的税务和会计实务又存在很大差别,这必然给跨国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尤其是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带来很大的困难,从而迫切要求协调各个国家的会计实务。也就是说,“入世”将促进会计信息国际化,会计国际化。这对我国传统会计也产生国际协调的要求。
加入wto是我国会计界面临的一个大环境,对我们会计人员有新的要求,需要我们树立新的会计观念。不过,我国将是第一享受世贸组织成员国,在协议中表明允许经历一个转型过渡时期的国家,这为我国会计领域的改革争取到一个宝贵的缓冲期。本文认为,在这一时期,转变传统会计思想观念,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用现代的会计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一点尤为重要。
二、新环境对会计人员的新要求
会计存在所依赖的经济环境决定了会计的命运,而且已经有人提出“会计是不是21世纪将要消亡的职业”这样的命题。我们也都知道会计教育是为职业服务的,如果会计职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职业,会计教育的存在就将面临一个严重的危机。可见,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社会各行各业将不欢迎由传统会计教育所培养的传统会计人员。那么,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人员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和素质呢?会计教育又将何去何从呢?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全球化观念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信息交流的全球化,甚至还带来了会计教育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会计业务越来越多样化,电子商务的普及,交易时空的转换,使一国一地的会计处理的规则、准则越来越不相适应,会计人员几乎要了解世界各国的有关贸易法规、外汇汇率、税法规则等等。比如一家公司的商品销往世界80个国家,他能把有关这80个国家的各种有关的法律法规都了解吗?其实也不必要,新的技术环境已不需要会计人员花大力气去掌握如此大量的信息,他可以利用遍布全球的互联网上大量的各种官方和非官方的数据库,他能够很快的运用搜索引擎在这些数据库中进行查询,找到他所需要的信息。
经济全球化使得会计用户全球化,企业或其他组织的会计人员应该具有全球观念,要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不应该只是能够熟悉本国本地的有关会计原则、准则、制度等,还应该具有对全球发展的洞察力,有在全世界收集会计数据、会计资料的能力,能够将遍布全球的数据库合理、适当地占为己有,为我所用,要具有能够与世界各地建立起亲密关系的联系能力。
(二)对新技术的敏感性
国家把科教兴国作为发展战略提出已经四年多了,实施这一战略的关键毫无疑问在于科教兴企,任何企业要想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必须有高质量、新颖先进的产品,这必须需要科技的运用和进步,财会人员理应对此有充分的认识,明白科技生财的道理。它将要求会计人员对新技术具有一种职业性的敏感,应当能经常性地关注新技术的发展,了解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能经常地考虑新技术的运用将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如何将新技术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解决现实的会计难题。因此,相应的会计教育应该培养对新技术非常敏感、具有积极探索精神的财会人员。
(三)职业判断能力
在我国会计领域,政府颁布的各项会计制度,规定的很详细很具体,会计人员长期以来养成了“照葫芦画瓢”的习惯,不善于用职业判断的方法去思考和处理复杂的会计业务。而在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会计事项一般只确定原则,指出一般情况下处理方法,例外处理方法及允许选用方法等,具体会计核算要靠会计人员根据企业和业务特点来进行职业判断,作出合理、准确的会计处理。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自觉培养职业判断能力,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
(四)逻辑分析能力
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使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先,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占极大比重的业务,如对大量的交易数据的处理、分类、汇总等,已经全部或者绝大部分由计算机来完成了,企业几乎所有的经常性会计业务都转到计算机上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也从业务处理转为数据分析为主。先进工具的使用不仅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还极大的提高了会计信息与相关信息的数量。那么怎样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由先进工具所产生的信息,就成了新时期会计人员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新经济下的企业,计算机的运用已是很普通的事,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和算盘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计算机产生的大量的会计数据,如果不能很好的利用,不能将他们用于企业经营的预算、决策等方面,不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利益,那么,使用计算机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愚蠢举动。因此,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准确判断哪些数据是决策的相关数据,那些是不相关数据,能够分析各种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要能够建立起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分析模型。新一代的会计人员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制造会计信息上,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计算机制造的大量的高质量的会计数据的进一步加工、分析、处理上。这就需要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要求掌握经济分析、经济决策、实证校验等各种技术方法。会计教学也应该适合这种会计工作重心的转变,应该逐步地减少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腾出时间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五)数学和数理统计基础
网络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将更加趋向于一种扁平式的管理结构,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需要会计人员更经常地参加到企业的经营预测和决策过程中去。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将不仅仅是为经营管理人提供预测和决策所用的信息,而且要亲自作出经营决策和预测。因此,会计理论中将更多地加入理财学的内容,以经验———实证法为基础,以数学模型为工具的实证会计理论将逐步从宏观转向微观,会计人员将更经常的运用实证方法对本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实证校验,更经常的对吸收的、经过验证的、外来的数学模型进行修正,以适应企业决策和预测的需要。由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为以大量数据计算为特征的实证方法提供了方便,所以会计人员需要较扎实的数学和数理统计学基础,以将较大的注意力集中在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修正上。
(六)团队协作精神
对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尤其是企业普遍采用局域网技术,以及信息交流更广泛,人们开始共享其他各种企业资源,大家作为一个群体更有效的共同工作。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组织将进行重组,传统的金字塔式的企业组织机构将被工作团队式以高效率工作小组为基础的管理结构所代替,计算机辅助协同工作将成为企业主要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个人和群体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每个成员的工作都可能对企业的整体利益发生重大影响。在这样一种企业结构下,企业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必须有一种将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勇气,他应该随时注意与其他成员协同工作,即时为团队的其他成员提供他们所要的信息资源,也可以即时地从其他成员处获得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传统的会计很少注重这种团队协作精神,他们甚至在会计内部还划分的很细,更不用说与其他部门协调。因此传统的会计教学中也很少体现对学生这种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教育应该很好地研究如何将对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结合到会计教育中去。
(七)自我学习能力
本文所讲“新时期”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知识在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学校学习知识,只是知识学习的开端,要能够圆满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信息经济时代是知识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不少在学校里花了很多力气学习的知识,还没有出校门就已经过时了。所以,要使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最好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要求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不断地得到及时的更新。当然,会计教育也不例外。新环境下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进入社会之后可能已经面临淘汰。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需要不断地在工作和生活中进一步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学习和生活将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上一篇:清算会计要素与报告问题研究
下一篇:盈余管理的会计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