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与会计现实中的偏差研究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之下,各个行业和领域中企业的发展也逐渐加快。在企业发展经营中,会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主要内容是财务管理工作,这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言,是十分关键的存在。会计实际工作的开展需要有会计理论的支撑,而会计理论的实践也需要会计实践工作来呈现。但是在会计的现实情况中,会计理论和现实中的会计工作存在偏差,影响到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分析会计理论和会计现实之间的联系,总结存在的偏差,提出会计理论和现实的发展措施具有一定现实的重要意义。
一、会计理论与会计现实的联系
会计理论和会计现实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其一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会计理论和会计现实是相互依赖的关系,会计理论在会计实际工作中起到了引导性作用,对市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经过整体市场经济发展之下的先进生产经验应用,可以获得有效的发展方案策略实施理论,并且还可以提升会计理论知识水平。会计理论是会计现实工作实施的条件和基础,为了可以保障会计现实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一些企业会使用会计理论来评价与考核会计实务的工作;其二会计理论引导会计现实工作,在最近几年中,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出现了很多多元化项目,会计工作所创造的成绩也体现在企业多元化的经营方面。对于刚刚接触到会计工作的人员来说,无法便捷性掌握会计工作的实际工作事项,因此要有会计专业理论的指引,通过理论引导会计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加有效的完成会计实务;其三会计理论为会计现实工作发展指明方向,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会计理论也会随着发展和提升。会计理论的发展一直都需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并且要处在社会发展的前端。因此,在会计工作存在问题时,会计理论可以对实际问题做全方位的分析。经过对实际情况和问题发生做全面的概括,对于会计工作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极强的引导作用,并且也为会计现实性工作发展指出了方向,从而控制了会计现实工作中没有目标而盲目开展工作的行為和现象出现。
二、会计理论与会计现实中的偏差
在财政相关的法规中,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营利,会计人员是可以根据财政相关法规做合理评估性质进行账务处理的,理论上把这种行为称之为职业判断。但是在税收上的法规是不允许这种职业判断行为出现的,税收主要是经过核算获得精准的会计信息,若是存在会计估算,其结果则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进而影响到税收工作的落实。比如在财务法规之中,对规定资产使用年限并没有实际规定,因此会计人员能够经过合理判断预估。但是在税收法中,对规定资产有最低使用年限的限制,以限制职业判断。因为税收中实际规定是以核算内容为主要的,若是职业判断存在,则让企业运用此职能来扩大企业折旧费用,从而抵扣企业所得税。
(一)理论差异
会计理论上与会计现实产生差异主要是源自于财政和税法这两种法规上的差异,两者之间很大部分内容都一样和协调,但是部分内容的差异还是会让会计人员在工作时陷入两难境地,理论和现实之间存在很多差异,而这是因为这种差异,让会计工作的实践标准有所降低。在现实工作中,两个法规差异并不是同时适用的,有时候还会有偏高会计法规和准则的现象。在现实工作之中,也经常会出现会计准则为了税收法规“让路”的现象出现。
(二)现实差异
除开理论上的差异之外,导致会计理论和现实工作存在差异的还有现实方面的因素。尽管理论已经逐渐完善,但是在现实工作之中,企业管理方式不规范或是不到位,或是企业的管理模式无法跟上理论发展脚步,这样也会出现偏差。比如在对低值易耗品做五五摊销的时候,低值易耗品运用报废摊销50%,在领用时摊销50%,在这种模式之下摊销产品可以更加合理的控制成本。然而在现实情况中,企业会计人员在做低值易耗品领用时的摊销工作,但是报废时会让使用部门或是人员直接处理。而会计人员在编辑使用报告的时候,却因为无法及时获得摊销情况,进而迟迟无法处理报废所需摊销价值,这就是因为企业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衔接理论而形成偏差的原因。
三、会计理论和现实发展的措施
(一)与产权经济一同发展,加强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创新
企业在经营发展之中,会计工作有效实施和企业产权制度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国家产权改革对会计准则的修订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会计理论要更加深入研究,扩展其覆盖度,这样有利于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开展。为了能够划分清楚产权关系的界限,保障企业的产权,产权会计需立足于会计理论,把产权意识与会计理论有效总额合在一起,给予产权会计知识理论更新的内容,加强对产权会计理论知识的引导性,从而确定产权会计理论在会计现实工作中的理论指导范畴。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正在脱离传统计划经济的限制,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知识经济体系。目前,很多企业会计计量与明确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计量与确认的工作存在难题,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物质资源静态管理存在很大的差异,都需要有效解决。在面对经济要素时,人们可以经过构成便捷的发明性知识,构成关键的知识组成部分。经过逐渐加强人本管理意识,让企业在经营发展之中逐渐成熟,把中心从以往的物资资源依赖转变成为现在的物质、知识的双重依赖。经过企业资源的重新组建,提升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人力资源是流动性极强的资源,其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出极大的经济效益,并且还可能为企业形成严重经济损失,对于人力资源转移与流动性问题,企业商业信息等关键的虚拟资产也有转移的可能性。
(二)综合信息时代特征,创新会计报告形式
各种不同的财务管理方式、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都是企业会计份工作有效实施的基础。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之下,我国的传统会计理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这些影响对会计责权划分工作、会计假定范围与历史本线准绳基础等形成了动摇。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之下,建设及信息技术被广泛使用在各个行业与领域之中,现在很多企业都开始使用电子商务系统,网路上的虚拟企业信息也逐渐增多,在这种变化莫测的局势中,会计的现实管理工作面临了更多问题,为企业的发展、责权划分以及生产运作等带去了更多挑战。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现实工作要想有效结合,消除其中存在的差异,就需要结合信息时代的要求,要满足社会时代发展需要,在面对逐渐出现的新事物时发挥出会计理论的实际作用。企业对外提供呈现企业在一个时间段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等,这些内容就是会计报告。以往的会计报告主要提供的时企业在会计结算阶段中的不同数据信息,财务报表是经过数据信息的方式来满足使用者的各种需求。而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之下,会计报告形成也需要紧跟时代变化而进行变化。当前会计信息使用者要随时获得财务报告,迅速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和资金流量,以此来对分析企业的经济情况。要适应这个变化,会计报告要逐渐转变成为实时报告,以此便于企业部门的管理,提升企业各个部门数据信息中有价值信息的选择性,从而提升数据信息传输效率,在会计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基础上,满足企业数据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
(三)加强企业调研,以会计现实促使理论发展
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发展需要有科学的运用和验证。会计理论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实施的支撑性基础,在各个企业发展经营中都有广泛使用。在现实情况之中,会计理论在企业的实际发展中还未能够完整的开展和落实,但是企业实际运行情况与相关资料,对于理论体系的發展而言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所以,在会计理论发展和优化之中,相关人员还需要加强对企业管理的探索和研究,并且要客观记录好管理会计的实施情况,然后在会计理论于企业中运行的缺点来所深入的研究,明确理论会计发展方向和侧重点,用现实实践工作来检验和证实理论的发展,用实践工作来促使理论的优化,从而让会计理论和现实工作可以有效衔接,为企业的管理工作和发展做出贡献。
(四)以会计核算为基本前提,创新会计目标
在社会的发展之下,互联网的普及也逐渐扩大。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会计理论要和现实工作有效结合,需要企业重新确定会计目标。网络会计系统能够及时呈现各种会计数据信息,并且实现对信息会计使用这查询了解会计信息的可能。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出,财会人员要在掌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之后,为其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并且要经过对先进通信技术的使用,做好双方之间的交流。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会计目标就不再限制在提供决策信息中,还需要考虑到受托责任信息。而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就是会计基本假设,这是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关键处理。在互联网时代之中,部分企业组织和经营模式一本都是呈现外在虚拟化的状态,这样会导致会计主体可变性和不稳定性。所以会计人员需要做好会计主体的延展工作。会计持续经营假设,是以一个会计主体生产经营活动为依据并制定目标开展下去,并且可预见未来不会有破产。互联网背景下持续经营假设被定义成为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组织,在成立到实现目标是一个存续期间。会计分期假设,是针对持续经营假设提出的,主要是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互联网背景之下会计系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实施查询,实现了其对会计信息的掌握,提升了会计信息保真性。所以,互联网环境下实施会计分期假设意义重大。互联网突破了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局限,可以经过网上银行、虚拟货币等形式来开展交易行为,这些交易行为大大丰富了货币的计量方式。所以,企业和财会人员需要优化计量方式,扩大会计报告信息容量,以此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
四、结语
会计理论和现实工作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会计理论需要有会计实践工作来验证和落实,而会计工作的开展需要有理论来支撑。但是因为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理论和现实上的偏差,这样就导致会计理论和实践工作不能很好的相结合。为了能够消除这个偏差,就需要综合时代特点,创新会计目标,与产权经济一同发展,用现实来促进理论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升企业会计工作质量。
下一篇: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