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证会计研究评述
一、我国实证会计研究发展历程
从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经历了由理论介绍到初步运用再到最终被广泛推广的过程。这一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80年代中期至1994年理论介绍阶段。80年代中期开始,实证会计研究引起了我国会计学者的注意,开始出现一些有关实证会计研究的介绍性文章,同时对于实证会计研究的理论探讨也逐步开展起来。这一时期有关实证会计研究的文章主要偏向于对会计实证的理论研究,实务操作和应用性的文章还很少涉及。我们发现正是由于这一时期一些会计学者的不懈努力,实证会计研究开始逐步深入人心,为我们所了解。
第二阶段,1995年至1998年初步运用阶段。通过前期的不断积累和准备,我国实证会计研究在这段时期开始迈出从理论探讨到具体运用的跨越性的一步。这一时期,实证会计研究论文逐年递增,整个会计学界开始广泛接受了实证研究的思想,会计理论界展现出一片崭新的天空。以会计学界最具权威的会计学术期刊《会计研究》为例:从1994年到1998年,实证会计研究从无到有,逐年增加,1998年已占论文总数的63%。证券市场研究是这一时期实证会计研究的主要领域,但研究文章数量很有限,难以形成有政策影响的研究成果,而且研究大都以统计表格为主,虽有运用数学模型,但普遍比较简单。
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广泛推广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实证会计研究已经逐步走上正轨,并受到越来越多的会计学者的关注和青睐。许多财经院校都有意识的将实证会计研究作为一种会计研究的方法对学生加以培训,并开设了相关的课程,鼓励青年会计学者从事实证会计研究。在这一阶段,实证会计研究的文章数量得到更快增长,研究领域也逐步从证券市场向审计和管理会计方面发展,出现了一种百花齐放、蒸蒸日上的新局面。
二、我国实证会计研究面临的主要障碍
尽管我国实证会计研究已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从发展的眼光看,依然存在以下障碍或问题:
(一)研究资料的取得较为困难。实证会计研究需要搜集大量翔实的原始资料,然而,在当前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资料的取得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大障碍。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本身并不完善,使得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受到一定的局限。许多真实情况如上市公司采用不同会计政策的动机、经营管理层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难以通过具体的资料反映出来,这就导致研究限于就事论事,表像的东西多,只能采取推测得出结论。同时,由于目前尚未建立起有关证券市场的全面完整的数据库,从事资本市场研究的依据主要是各种报刊上公开的有关信息,而通过报刊搜集资料不仅耗时费力,而且还可能挂一漏万。
(二)会计资料缺乏可比性。由于最近几年我国的宏观经济状况波动很大,如94年的经济通货膨胀率较高,而1998年又出现了通货紧缩,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各年的会计资料,尤其一些增长指标存在很大差异。同时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正在建设过程中,每年都有新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出台,这也导致各年的会计资料缺乏可比性。
(三)会计资料滞后性严重。由于搜集资料存在一定的困难,资料的整理和甄别也耗时耗力,导致搜集的会计资料往往滞后,影响了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四)研究样本容量不够充分。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始于1990年12月),往往难以做有效时间序列分析,而只能做截面资料研究,使得样本容量不足,难以找出规律,形成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五)系统介绍实证会计研究的文献较少。目前国内学者借监国外类似研究方法的较多,系统介绍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书籍较少,这给实证会计研究带来困难。通过横向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实证会计研究与实证经济研究还存在一些差距。从1995年至今年,《会计研究》和《经济研究》上发表的实证研究文章数量都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实证经济研究的论文数量明显多于实证会计研究的论文。同时,实证会计研究所用的研究方法的复杂程度,较实证经济研究明显低一些。因此实证会计研究的整体水平也较实证经济研究偏低。
(六)缺乏适应我国特点的研究模型。我国现有的实证会计研究,主要是利用西方的模型和研究方法,还没有自己的模型,而西方模型是否适合我国还有待我们商榷。同时,我国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与西方都不大一样,西方理论能否解释我国的会计现象也值得我们怀疑。
(七)缺乏对制度背景因素的分析。我国现有实证会计研究比较缺乏运用相关的财务和经济理论分析制度背景的复杂性及相关因素,因此,研究结果往往不能对现象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无法认识会计现象的规律性。
(八)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与素质尚不完全适应实证会计研究的需要。当前,现有会计研究人员大多为会计专业背景,其知识结构上的突出缺陷在于定量分析能力不高。因此,研究人员难以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采集到有代表性的资料,难以选取适当的统计方法来分析资料并对假设作出检验,这将极大地制约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运用。
(九)投资者个人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不高。大多数个人投资者不注重会计信息或其投资决策行为对会计信息的有效依赖程度不高,这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会影响到实证会计研究的成果。
三、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现已涉及的主要领域
1995年以来,我国实证会计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是对盈余管理动机和盈余管理程度及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二)对会计信息的研究。主要是会计信息不对称性、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会计信息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三)对会计选择的研究。主要是会计选择弹性与刚性、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及其经济动机、不同企业会计程序的选择等方面的研究。
(四)对上市公司政策选择的研究。主要是现金股利政策与公司业绩、上市公司选择股利政策动因、各种股利政策的选择等方面的研究。
(五)对上市公司其它相关方面的研究。如上市公司系统风险与会计变量之间关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会计收益与实际经济活动相关度、会计盈余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含量、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行为等方面的实证研究。
(六)财务问题研究。在财务领域主要是在财务预测方面的研究以及一些具体的财务模型的应用如对米欧模型在最佳现金持有量确定中的应用的研究等。
(七)审计问题研究。审计方面主要是对审计意见、审计市场、审计独立性以及审计质量的分析研究。
四、我国实证会计研究需拓展的领域
我国实证会计研究将在以下几个领域或方向上进一步拓展:
(一)管理会计领域的研究。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的运用具有极大潜力,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企业还需要哪些管理会计方法?如何解决企业在实施管理会计中碰到的问题?这些都为管理会计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课题。
(二)审计领域的研究。首先应加强审计对资本市场影响作用的研究。如审计意见与投资、筹资决策的关系以及资本市场中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等。其次,在审计准则制定与完善方面应考虑其制定的影响因素、影响方式和程度,审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等。同时,还可以考虑用契约理论和政治理论来解释审计师的独立性、信誉、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审计师对会计准则所持的立场等。
(三)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的研究。为了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规范,就必须深入研究会计系统的运作过程、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会计管理与其它管理活动的相互关系及其协调、会计系统的运行效率等问题。如我国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到底有哪些?我国会计信息到底要注重相关性还是注重可靠性?应该建立怎样的会计准则体系去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已经制定的会计准则在企业实施的效果如何?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改善作用如何?还需要制定哪些具体准则?当前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在逐步完善,而不断出台的新会计准则赋予了企业较大的会计程序选择权,在这种情况下,业已出台的会计准则实际效果如何以及企业的会计程序选择行为也都急待研究。我们将从研究不同行业和企业会计程序选择的差异转向研究特定会计程序被制定出来的原因,这种研究不仅准则制定机构是极为有用,而且可以促使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签订更好的契约。
(四)财务预测方面的研究。我国财务预测的实证研究将主要集中到以下两个方面选题。一是研究投资者对预测信息披露的反应程度,研究股价的变动与财务预测信息的相关性,检验市场对信息的吸纳程度;二是对公开发行股票公司所提供财务预测的准确性及企业预测行为的诱因展开研究,以便制定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使企业提供更加准确更加充分的信息。同时,财务分析师的预测应成为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对财务分析师预测的动机和行为,财务分析师预测特点、预测形成过程及预测修正条件的实证研究,能帮助人们了解分析师和投资者怎样利用会计信息来做出决策。
(五)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我国学术界应加强对经营者选择机制,公司业绩与经营者选择的关系以及对公司治理结构中一些具体但很重要的因素,诸如管理层的持股情况、所有权结构、控制权市场、董事会组成结构和政府管制等方面的研究。
五、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前景展望
我国学术界和职业界就会计研究引进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主要意义和必要性已基本达成共识。未来会计理论研究应坚持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并重。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是有区别的,但并不能截然分开,二者应该而且可以有机地结合。实证会计研究的目的在于对会计实务的解释和预测,主要可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教学的需求等;而规范会计研究的目的在于规范会计实务,例如能够满足准则制定过程中的政策辩论的需求。二者可以满足不同需求者的不同需求,可以互相结合、优势互补。实证会计研究和规范会计研究没有优劣、对错之分,两者都是会计学者探索和认识会计事物的有效方法。可以预见我国实证会计研究必将逐步繁荣兴旺起来,会计学界也将正确对待实证会计研究,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
下一篇:会计全球化 时机已经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