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的创新与构建
论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的创新与构建
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经济活动中论文联盟http://,通过理性的思维运动,构成了一系列有关联的、有逻辑的计量知识体系,即会计理论体系,包括会计范畴、概念、原则和方法等。它能够指导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实践活动,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做出贡献。随着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创新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逐渐成为我国会计理论和实践的重点课题。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会计理论体系的含义及特点
在《辞海》中“体系”的解释为:“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理论源于实践,因此理论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会计理论体系也是由某些个别的理论最后发展成会计理论体系。这种体系的形成一方面是会计实践不断充实和完善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的系统归纳。不同的会计理论按照特定的内在逻辑联系有机组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会计理论体系。它具有如下特征:
1.完整性。会计理论体系是一系列理论的组合。因而具有全面、完整的特点。包括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应用理论、管理会计理论、我国会计理论以及西方会计理论等,同时反映了不同流派的观点和思想。
2.逻辑性。只有系统化了的知识才能称之为理论。提供能够评价和发展会计理论的一致性观点和原则是会计理论的主要目标。因此,会计理论应该具备科学理论体系般的连贯、严谨和内在逻辑性。
3.多元性。于玉林教授认为,虽然会计理论体系具有整体性,但也需要从不同侧面对其进行分解、剖析和研究,其内在规律才会从不同的体系中显现出来。会计理论体系的多元性就应运而生了。即客观存在的会计内在规律性可以通过按不同标准划分的会计理论体系体现出来。
4.层次性。会计理论体系由不同的会计理论组成,因此可以从不同标准进行划分。比如,有将其划分为理论基础和应用理论;有将其分为会计研究方法、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应用理论三个层次,不同的层次内又包含许多不同的、详细具体的会计概念。
5.动态性。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在不停的变化中,会计理论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会随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会计理论体系也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动态的、稳定的变化、发展和完善。
(二)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
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就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为背景,学习、借鉴和吸纳国外的精华经验,构建起不同于其他国家却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会计理论体系在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指导,逐渐淘汰不合理的过时的观点,吸收先进的观念和思想,不断地自我修正、完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这才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的最终目标。
二、构建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只有对事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的横纵向探讨和认识,才能对其有更加全面和透彻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进一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在会计理论体系也是如此,仅仅将目光局限于财务会计会使得我们看待问题更加狭隘而没有前瞻性,因此我们要把握其子理论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和逻辑性,从总体上构建会计理论体系。
(二)有序性和动态性原则
只有内部各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的关联和规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系统。因此,理解一个系统就要了解其中的规则和顺序性。而这种内部的“顺序”必须与外界的信息、物质、能量动态交换,才能维持
生命力和活力。人类在这种有序性和交换性中看待系统,这样那个系统就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因此,在创新和建构会计理论体系时,必须使系统内部各要素维持有序性,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与环境的关系。
(三)系统发展原则
系统既然由不同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就会分为不同的等级和层次,而不同等级要素从无序向有序、从低级向高级转化的过程就论文联盟http://是系统形成和演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建构会计理论体系时必须与时俱进,考虑各个层级之间的发展关系,采取战略性的发展眼光。
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的创新与设想
(一)构建具有多层次的会计理论体系
会计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是会计理论体系,会计理论体系经过严密的论证和一系列知识的深化与丰富,便形成了会计学科体系。它们既有不同点又有相同点。会计理论体系具有完整性、逻辑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等特点,因此必须以多层次的理论为基础,才得以体现其全面性。
1.第一个层次为会计理论基础层,它是构建会计理论的基石。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数学等,在现有基础上可以扩充、丰富和完善与其有关的理论与成果进行探讨,运用信息论与系统论等新的研究方法。在理论层面上,消费经济学、灾害经济学等成为更深层的理论。这些不同学科的知识为会计理论的充实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2.第二层次是会计原理层。主要包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性质,会计方法,会计体制与组织等等。这个层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把会计理论融于基本理论中,启下将构建各下级学科的理论基础,而且这也是构建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的重点突破口,也是研究的核心和重点。
3.第三个层次是基本知识层,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主要包括:会计制度设计工作程序,会计管理工作体制,会计人员职权及职业道德和会计专门方法体系等。其中有些是国际会计理论体系中通用的,有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所特有的。因此,凡有利于我国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的国际理论都应该为我国所用,怀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来发扬光大我国的会计学科。这个层次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知识来窥其本质,创造“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
4.第四个层次是基本技能层,即会计技能的业务知识。主要包括:手工、机械、电算等会计核算手段,还有记账、算账、报账、用账、查账等业务技术方法;计划、预测、控制、分析经济活动等会计管理方法也是其主要内容;参与经济决策的拟定和选择最优化方案的应用数学及方法也包含在其中。
上述四个层面中,理论基础是决定中国特色的关键因素,会计理论层是体系核心和关键,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基础知识层和基本技能层都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四者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性。
(二)深化会计改革,推进理论创新论文联盟http://
创新与构建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的关键在于理论基础与基本理论两个层面。各司其职,各取所长,融会贯通,笔者有以下两点建议:
1.劳动价值论。政治经济学是会计理论基础的奠基石,马克思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剩余价值属于资本主义经济范畴。但是会计理论层次中往往忽视了这个基础的核心,原因在于死板地照搬国外的知识和经验。如会计中的成本观念是资本家的资本,被认为是为获取利益而付出的代价。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社会的主人而不是商品,劳动者创造的价值是国民价值而非剩余价值。马克思主义的常识中,工资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而非价格或劳动力价值的转换。然而在会计实践中成果管理和核算,对成本要素的分类都照搬资本主义的料、工、费的成本概念,值得进一步探索。
2.市场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应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原理,要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同时克服集中式的产品经济的弊端与缺陷。在此基础上,必须重新讨论会计理论体系,以适应时代需要,设想如下:
会计对象,应该先将价值运动和资金运动具体化,坚持劳动创造价值的社会主义特色,以创造社会财富为目的,坚持有目的劳动。一动一静,反映出会计对象的全面性。
会计任务,一是清理人为损失的财产;二是保护社会财产;三是加强有效的管理,科学技术生财;四是通过智力技术来开展财运。这就将会计职能落到实处,区别于宏观的理财。
会计职能,为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监督和反馈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再根据会计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将其扩展和补充均有可能,以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会计方法,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调配有机结合起来,再综合运用信息论和控制论以及非平衡理论等。
会计学科体系,在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组合系统。包括会计学理论、会计学原理、专业会计学以及会计决策学等。在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下,坚持会计理论的本质,赋予其“中国特色”,凡事考虑中国国情,切忌贸然照搬照套,透过现象看本质。
总之,凡是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会计理论知识和经验,都应该为我们所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实践中总结、归纳、提升、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而对于那些阻碍社会经济效益的理论,应该严谨认真的分析考证,明辨是非,采取控制防范措施。
下一篇:如何上好中职学校的《会计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