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看明白上市公司年报
发布时间:2015-07-01 14:37
与公司财务风险有关的:
1. 年报重要提示栏注意会计事务所是否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 注意是否更换会计事务所。
3. 选择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30%以上)的公司,可以强有力控制管理层。
4. 注意关联交易的数额(关注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差值、与同行相比毛利率)
5. 注意担保数额占净资产的比例不要超过10%。
6. 如果上市公司互为担保,要注意多米诺骨牌效应。
7. 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比例应大于85%以上。
8. 其他应收账款越少越好
9. 注意固定资产明细栏中在建工程有没有拖了几年都没完工的情况。
10. 注意长期待摊费用(期限一年)里面的组成,特别要注意是否包括了本应在当期列入费用的广告费。
11. 注意应收账款的计提减值准备构成:自我要求严格的公司会将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全部计提。
12. 注意企业营销收入的增长有没有引起销售费用的相应增长,或者应收账款是否大幅增长,或者经营性现金流是否相应变化,可通过这些异动观察企业是否虚构营业收入。
13. 一般而言,当公司的收款政策无重大变化时,期末应收账款与当期营业收入应呈现同向的变化;如营收不变或持续增加时,应收账款余额的减少可能代表公司的收款速度加快了,或者是公司刻意制造这种假象。
14. 应特别注意公司存货增减变动的情形是否合理,并与同业比较作为参考。
15. 当固定资产持续增加时,投资者应将此情况作为警讯。
与公司竞争力有关的:
1. 真正有实力的公司借款一般是通过无担保信用借款,可注意上市公司在银行内部评级中是否达到AA-级别。从另一方面可以考察公司的实力。
2. 好公司的银行借款一般是长期借款大于短期借款。
3. 如果产品热销,公司的应收票据里银行承兑汇票比例大,商业承兑汇票比例小,应收账款比例小。
4. 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应该保持稳定的比例关系。如果应收账款突然大幅增加且与营业收入的比例提高,这不是个好兆头。而如果相反,说明企业产品竞争力提高了。
5. 预付账款的突然提高也不是好事情
6. 存货与营业收入也应该保持稳定比例关系
7. 固定资产方面应注意公司是把钱投向了豪华办公楼,还是投向生产和研发。
8. 关注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盈利强的公司会倾向于缩短折旧时间。与同行业相比,如果折旧时间过长,不是好事情,应该关注折旧时间短的公司。
9. 注意成本构成中的三项费用增长比例应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长比例。
10. 可将经营性现金净额与净利润比较,如果经营性现金净额明显大于净利润,必须小心。通常原因是:一是公司销售回款速度下降,显示产品不畅销;二是存货出现积压,采购来的原材料尚未形成产品或产品尚未销售。由此带来企业没有足够现金来扩大生产,并且可能从银行贷款,进而增加了企业的利息负担。为了验证,可以查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和存货是否明显增加。
11. 如果经营现金净额长期明显低于净利润,甚至为负数时,则是非常危险信号。这说明企业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况,特别是当企业负债很高时,若经营现金净额仍为负数,则可能演化为巨额亏损。
12. 如果经营性现金净额大大超过净利润,可能是预收账款大幅增加,也可能是应付账款大幅增加,也可能是企业压低利润。第三种可能可以通过查询年报中会计政策是否改变以及坏账准备和存货减值准备是否大幅增加。还有可能是某些公司由于行业特殊性,费用支出和收入实现不是同一年产生,比如资本密集型企业存在较多固定资产,而固定资产折旧虽然每年纳入公司成本,但不会产生现金流出。
13. 关注具体分类产品的毛利率变化,可以看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变化。
14. 低成本型企业的竞争力指标:低毛利率,资本周转率最好逐年提高,流动比率最好保持逐年下降,成本费用逐年下降。而能否维持高毛利率则是判断企业是否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有效指标。而不管什么公司最终目的是必须赚钱,这方面可以通过利润率判断企业的赚钱能力。
15. 虽然流动比率的降低可以增大企业的经营现金流,但是如果企业没有规模优势和管理效率,却通过拉长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负债的支付时间,可能造成副作用。有可能使供应商采取以下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提高售价、降低优先供货的意愿、降低供货质量、怀疑清偿货款的能力。如果上述负面因素产生,征兆是:当应付账款增加,而营收衰退活增长不如预期,可能代表上述负面因素正发生作用。
16. 如果企业的经营性现金净额出现少于净利润或出现负值,则必须查明是否因为应收账款或存货暴增引起,如果不是由于以上因素引起,流动资产的安全性与流动性良好,应该可以接受。如果是以上因素引起,则必须警惕。
17. 如果股本与溢价占股东权益比率过高,表明公司可能不断地通过现金增资,向股东取得资金,在资本市场上属于负面消息。
18. 盈余资本与股东权益的比率可以相对透露企业的竞争力
19. 资产比负债更危险,必须注意重资产型、投资型企业资产中的减值风险。
上一篇:让预算报告更加易读易懂
下一篇:浅析加快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