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5-07-23 10:31

  摘要:会计监督是为防范会计信息失真、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而对会计信息进行的各种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体系。会计监督问题对于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会计监督;会计信息失真;公司治理结构

  0 引言

  会计监督是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而对会计信息进行的各种监督。会计监督被看作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体系。会计监督是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而对会计信息进行的各种监督。会计监督不力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因素,会计监督问题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改制的国有企业更有特殊的强调意义。

  1 会计监督问题概述

  会计监督有两层含义,其一: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利用真实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正确地反映的同时,实现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监督。要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明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还,要求更正、补充;发现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的时候,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无权自行处理的,应立即向本单位领导人报告,查明原因,做出处理;对违法的收支,不予处理。其二:指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行为本身的监督,即会计工作不仅要接受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的监督,还要接受来自其他各公司治理主体,以及财政、国家审计等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实质上是对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监督。

  1.1 会计监督的主体

  站在会计的角度,从会计系统内部来研究会计监督,会计监督的主体当然就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然而现代会计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子系统,其所提供的信息应该同时满足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以及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等多方面的需要。因此会计监督的主体绝不限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而且应当包括单位负责人、内部审计部门及单位其他部门,此外,还应当包括投资者、债权人、职工等利益相关者和政府有关部门等。

  1.2 会计监督的对象

  会计监督的对象或会计监督概念的指向是资金运动所产生的价值信息即单位会计信息或会计资料,而对资金运动本身或财务活动的各种监督则用“财务监督”来实现。可以看出会计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本单位会计信息所实施的内部监督,它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实现的,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广义的会计监督则不仅包括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本单位会计信息所实施的内部监督,还包括单位负责人、内部审计部门及单位其他部门对会计信息进行的监督,以及投资者、债权人、职工等利益相关者和政府有关部门(包括财政、国家审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等部门)对单位会计信息所进行的监督。

  2 会计监督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转换经营机制,走股份制发展道路,是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成功走向市场经济大潮的必经之路。处于企业管理中心地位的会计核算与监督,如何在企业重组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是每个利益相关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2.1 会计监督是国有企业改组迈向现代公司的重要保证

  国有企业通过改造重组,最终成为现代公司,这一过程中的大量工作是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活动来实施的。从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新建公司的规划预测以及开业公告,到企业财产清查、资产重组、产权界定、股东权益确定等等,没有原始的、大量详细的会计资料的提供,是不可能完成这些项工作的。而这些资料信息科学性和真实性的重要保证即会计监督。

  2.2 会计监督是现代公司内部运作管理的重要工具

  现代企业的运作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国有企业完成了现代公司制的转轨变型后,公司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各种.职能,使会计监督更好的为满足包括股东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为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服务。

  2.3 会计监督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神经中枢

  作为现代公司投资主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完成企业改组后,各种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司与国家,公司与投资集团,公司与股东,都在事前以公司章程的形式规定了各自的利益关系,它们承担着各自的经济责任。因此,界定产权是现代公司处理各方利益关系的基础;确定经营成果,进行收益分配,是公司利益关系的具体表现;而确定公司解散时的财产分配,又是现代公司各方利益关系的终结。正是由于会计部门对整个公司经济运作活动的价值管理,才使集合在一个公司中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达成协调统一。

  3 构建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

  3.1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可以分为债权人会计监督、经营者会计监督和政府税务部门的会计监督。

  3.1.1 经营者会计监督

  经营者会计监督则可以按不同层次进一步分为单位负责人的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以及内部审计部门和单位其他部门的会计监督等。其中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是经营者会计监督的基础,内审部门会计监督是单位负责人进行监督所利用的手段,经营者会计监督的效果与单位负责人的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内部报告的管理会计信息来说,单位负责人作为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一般不希望该类信息是虚假的或是粉饰过的,因为虚假的信息可能会导致其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使其经营业绩和自身利益都受到不应有的侵害。因此,对于内部报告的管理会计信息来说,单位负责人都会有很强的监督动机,而不会有操纵这类会计信息的动机。而对于对外报告的财务会计信息来说,由于其直接涉及到单位负责人受托责任和经营业绩的考核或直接涉及到单位的利益并间接影响单位负责人的个体利益,因此单位负责人可能有为了自身利益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再加上单位负责人具有控制会计政策选择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独特权利,更为这种动机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对于国有企业建议将会计机构和人员分为管理会计机构和人员以及财务会计机构和人员。管理会计人员由经营者委任,管理会计内部化为经营者服务,由经营者进行约束,而财务会计外部化,财务会计人员由经营者以外的部门委派,这样国有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由代表国家所有者利益的部门委派。这样,在使会计为经营者服务的同时,可以尽量保证对外报送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1.2 债权人会计监督

  债权人对债务人会计信息进行监督也采取直接监督和间接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直接监督是指债权人可以采取质询和实地考查的方法对债权人进行会计监督,如果债权人是银行,则可以通过与经营企业的结算业务,及时掌握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和交易往来情况,以便有效的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间接监督是指银行可以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进行监督。

  债权人股东、中小股东与原公司大股东(即控制性股东,可以是国有大股东)甚至与银行债权人的利益偏好都是一致的,同作为公司的股东对会计操纵行为的态度也应相同,都愿意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虚增收益的会计操纵进行监督。在这种前提下,银行代表自己和中小股东进入监事会,使得银行同时但具备债权人和股东双重角色,从而使银行更大地发挥其会计监督作用。

  3.1.3 税务部门会计监督

  政府税务部门有权对纳税人的记帐凭证、帐簿、报表和有关资料直接进行税务检查,以实现会计监督。

  3.2 单位外部会计监督

  单位外部会计监督主要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监督和司法部门的监督。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行政监督主要包括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督、国家审计会计监督、证券监管会计监督。

  3.2.1 财政部门会计监督

  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督是指财政部依照有关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对所有单位实施的以保证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工作信息真实、完整为重点的全面的监督检查,而且财政部门有权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监督,使得财政部门对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进行再监督。可以说,财政部门实施的会计监督在政府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中处于主导地位o

  3.2.2 国家审计会计监督

  国家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依据宪法和审计法律、法规,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的监督和检查。目前国家审计在领导体制上存在一定的弊端,使得国家审计流于形式。国家审计机关虽然在业务上受到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但真正决定审计机关领导人及审计人员命运的却是行政上归属于同级人民政府领导,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受制于同级人民政府。因而,如果希望现有的国家审计能有效工作,就应该改变现有的隶属关系。一种途径是整个国家审计机构完全独立,在行政上和业务上都实行垂直领导,各级审计机关都直接接受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另一种途径是各级审计机关都受上一级人民政府领导。这两种途径都在一定程度上割断了同级人民政府与同级国家审计机关在行政的上联系,进一步地提高了国家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3.2.3 证券监管会计监督证

  券监管是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证券发行人、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的证券业务进行监督管理,有权查阅证券交易记录、登记过户记录、财务会计资料等相关资料等。

  3.3 国家出资者对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督

  国家出资者对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是国家出资者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出资者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包括财务决策机制、财务激励机制和财务约束机制,而国家出资者对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督属于财务约束监督机制的一部分。一个有效的国家出资者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机制要求其各个组成部分应当形成一个有机联系、协调一致的整体。因此,国家出资者对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构造,必须与国家出资者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机结合。

上一篇:论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利弊分析

下一篇:在会计教学中如何应用“模拟公司”进行行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