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监督与监督会计1
发布时间:2015-07-02 13:45
【摘 要】本文论述分析了对会计的监督职能和如何监督会计的工作这两个问题的概念,以及有关《会计法》和国家政策规定对这两个问题在具体工作中的规范操作。
【关键词】会计监督 监督会计
会计的职能之一就是监督经济活动,称之为“会计监督”。《会计法》中提到的“会计监督”从其主要内容来看,所讲的则是对会计工作的监督,虽然二者有一定的联系,但其监督的主体与客体均不同,是两回事。对两种不同的事,运用同一个概念进行表达,在讨论问题时容易产生“问花答瓜”的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笔者把对会计工作的监督称之为“监督会计”。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曾经出现过“要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和“三年不算账,钱也不会跑到国外去”的局面,会计监督荡然无存;对照现实,改革以来,则出现了会计工作基础薄弱、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历史与现实均告诉我们,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无论是会计监督还是监督会计问题始终存在。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后,又对会计监督与监督会计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基于此,本文想就这些问题提出粗浅的意见。
一、关于会计监督
新修订的《会计法》没有明确提到会计监督职能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是否具有监督职能的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际问题。实际上,会计自诞生之日起,就同简单管理监督联系在一起。在今天,在市场经济所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环境下,会计监督不仅存在,而且它所要履行的是一种现代管理所需要的监督。
《决定》中指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会计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会计要不要和怎样发挥其监督的职能?怎样才能使公司治理结构安排达到预期目标?关键问题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有关方面的责权利的安排。实际上,企业作为一个契约的结合体,它包括签约、履约、计量和评价、再签约等一系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的计量、评价与监督工作都离不开会计。会计作为控制信息系统,它在减少信息不对称,以使所有者及债权人掌握更多信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它是企业得以运行的重要一环。
那么,会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应监督些什么?具体地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在反映基础上进行监督。公司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利润的多寡是被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各方面情况所决定的。针对国有企业的现实状况,《决定》要求每个企业必须重点抓好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这是切中时弊的。上述的各种管理都离不开会计,因为企业会计系统的每个环节均是一个控制过程。此外,会计还可以对公司的损益进行独立衡量。会计上的利润指标及其占有资产百分比指标等等,虽不是十全十美,却具有“独立性”可加以证实,是比较客观的。
(三)对物质利益分配的执行进行监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计划经济体制相比较,它不仅是一种分散决策、通过价格实现资源配置的机制,更为本质的东西是激励和约束机制在资源配置的背后起根本性作用。市场经济的确是一种分散决策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地利用自己所观察到的信息,把从一个脑袋的决策变为千百万个脑袋的决策,这是同计划经济一大根本的区别。但人们为什么愿意发现、获得并利用信息,是因为它可以从中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回报,这就是市场经济背后的激励。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仍然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而且同以往的简单管理监督对比,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是一种现代管理所需要的监督。
二、关于监督会计问题
前面已提到,企业是所有者、经营者、政府、债权人以及消费者和公众之间一组契约的集合点。在这些契约中,会计数据及其监督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会计数据是由会计人员生成的,这里就存在着这样的前提,即会计必须以独立、客观的观察为基础,在不受其他管理人员控制的前提下提供客观、公正的会计信息,才能切实做好会计的监督工作。那么,难点在哪里呢?由于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所有者同企业经营者是分离的,从而出现了所谓两种控制主体。它们之间的物质利益既有一致的地方,又不会完全一致。就后者而言,它们之间的期望值和目标会产生重大差异。作为经营管理人员组成部分的会计人员,同样存在着动力激励和约束问题。由于利益驱动,任何环境中的会计人员总是会偏向于企业的利益,有时甚至会为企业的利益不择手段。这就是当前会计工作中所存在问题的“症结”。在公司制企业中,监督会计的工作必须多管齐下、全方位地进行,要防止“真空地带”或是“监督的盲点”。从内容上来讲,既要包括会计人员行为的规范,又要有会计程序与方法的规范;从方法手段来看,既要有法律与行政的手段,又要有经济和道德的手段;从监督的主体来说,除了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外,又要有政府的监督、社会的监督和企业内部的监督,等等。新修订的《会计法》对监督会计已作了明确又具体的规定。
(一)会计人员的自我监督(约束)问题。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生成的,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可靠性的关键一环在于会计工作人员的自身。会计人员如何才能做到自我监督?相当重要的方面必须加强会计行为的研究,而我们以往在这个方面是很薄弱的。
(二)会计人员市场的培育问题。通过社会对会计监督是十分必要,但光靠社会审计是不够的,应有多种办法。比如说,我们还应当注意高级会计人员市场的培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竞争机制对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
(三)企业内部监督会计问题。对于企业内部的监督会计问题,现实有一种说法,认为它就是内部控制。诚然,内部监督会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内部控制的内容丰富,它还包含内部管理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二者不是同一概念。在理论上必须搞清楚内部控制、内部会计监督、监督会计、内部审计等之间的关系。因为理论上的混乱必然会造成实践的盲目。更为重要的是,内部监督会计的工作还应该具体与制度化,以便利操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99-09-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3]会计法实施细则.
【关键词】会计监督 监督会计
会计的职能之一就是监督经济活动,称之为“会计监督”。《会计法》中提到的“会计监督”从其主要内容来看,所讲的则是对会计工作的监督,虽然二者有一定的联系,但其监督的主体与客体均不同,是两回事。对两种不同的事,运用同一个概念进行表达,在讨论问题时容易产生“问花答瓜”的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笔者把对会计工作的监督称之为“监督会计”。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曾经出现过“要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和“三年不算账,钱也不会跑到国外去”的局面,会计监督荡然无存;对照现实,改革以来,则出现了会计工作基础薄弱、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历史与现实均告诉我们,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无论是会计监督还是监督会计问题始终存在。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后,又对会计监督与监督会计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基于此,本文想就这些问题提出粗浅的意见。
一、关于会计监督
新修订的《会计法》没有明确提到会计监督职能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是否具有监督职能的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际问题。实际上,会计自诞生之日起,就同简单管理监督联系在一起。在今天,在市场经济所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环境下,会计监督不仅存在,而且它所要履行的是一种现代管理所需要的监督。
《决定》中指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会计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会计要不要和怎样发挥其监督的职能?怎样才能使公司治理结构安排达到预期目标?关键问题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有关方面的责权利的安排。实际上,企业作为一个契约的结合体,它包括签约、履约、计量和评价、再签约等一系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的计量、评价与监督工作都离不开会计。会计作为控制信息系统,它在减少信息不对称,以使所有者及债权人掌握更多信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它是企业得以运行的重要一环。
那么,会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应监督些什么?具体地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在反映基础上进行监督。公司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利润的多寡是被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各方面情况所决定的。针对国有企业的现实状况,《决定》要求每个企业必须重点抓好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这是切中时弊的。上述的各种管理都离不开会计,因为企业会计系统的每个环节均是一个控制过程。此外,会计还可以对公司的损益进行独立衡量。会计上的利润指标及其占有资产百分比指标等等,虽不是十全十美,却具有“独立性”可加以证实,是比较客观的。
(二)对经营管理者的业绩进行考核、监督与评价。经营管理人员是受雇用的,要使公司能够有效地运行,管理者必须尽心尽责,因而对管理者进行必要的监督,这是公司治理结构中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应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对经营管理者进行监督?十分重要的是要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如果不对经营者经营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我们所说的对经营者的监督也往往会流于形式。为此,应当建立科学的企业经营者评估机制。但现实上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与评价指标一般应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如会计所提供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信息等指标,均是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会计可以通过提出这些指标,反映情况,回答是否完成任务。这就是会计的监督。
(三)对物质利益分配的执行进行监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计划经济体制相比较,它不仅是一种分散决策、通过价格实现资源配置的机制,更为本质的东西是激励和约束机制在资源配置的背后起根本性作用。市场经济的确是一种分散决策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地利用自己所观察到的信息,把从一个脑袋的决策变为千百万个脑袋的决策,这是同计划经济一大根本的区别。但人们为什么愿意发现、获得并利用信息,是因为它可以从中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回报,这就是市场经济背后的激励。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仍然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而且同以往的简单管理监督对比,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是一种现代管理所需要的监督。
二、关于监督会计问题
前面已提到,企业是所有者、经营者、政府、债权人以及消费者和公众之间一组契约的集合点。在这些契约中,会计数据及其监督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会计数据是由会计人员生成的,这里就存在着这样的前提,即会计必须以独立、客观的观察为基础,在不受其他管理人员控制的前提下提供客观、公正的会计信息,才能切实做好会计的监督工作。那么,难点在哪里呢?由于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所有者同企业经营者是分离的,从而出现了所谓两种控制主体。它们之间的物质利益既有一致的地方,又不会完全一致。就后者而言,它们之间的期望值和目标会产生重大差异。作为经营管理人员组成部分的会计人员,同样存在着动力激励和约束问题。由于利益驱动,任何环境中的会计人员总是会偏向于企业的利益,有时甚至会为企业的利益不择手段。这就是当前会计工作中所存在问题的“症结”。在公司制企业中,监督会计的工作必须多管齐下、全方位地进行,要防止“真空地带”或是“监督的盲点”。从内容上来讲,既要包括会计人员行为的规范,又要有会计程序与方法的规范;从方法手段来看,既要有法律与行政的手段,又要有经济和道德的手段;从监督的主体来说,除了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外,又要有政府的监督、社会的监督和企业内部的监督,等等。新修订的《会计法》对监督会计已作了明确又具体的规定。
(一)会计人员的自我监督(约束)问题。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生成的,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可靠性的关键一环在于会计工作人员的自身。会计人员如何才能做到自我监督?相当重要的方面必须加强会计行为的研究,而我们以往在这个方面是很薄弱的。
(二)会计人员市场的培育问题。通过社会对会计监督是十分必要,但光靠社会审计是不够的,应有多种办法。比如说,我们还应当注意高级会计人员市场的培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竞争机制对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
(三)企业内部监督会计问题。对于企业内部的监督会计问题,现实有一种说法,认为它就是内部控制。诚然,内部监督会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内部控制的内容丰富,它还包含内部管理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二者不是同一概念。在理论上必须搞清楚内部控制、内部会计监督、监督会计、内部审计等之间的关系。因为理论上的混乱必然会造成实践的盲目。更为重要的是,内部监督会计的工作还应该具体与制度化,以便利操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99-09-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3]会计法实施细则.
下一篇:论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