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发布时间:2015-07-02 13:46
论文关键词:会计 职业 判断
论文摘要: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运用其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事项和交易采用准确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进行合理且合法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从2007年1月1日起,财政部此前发布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开始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中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正逐步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等效及趋同,促进了中国企业以及资本市场走向更加成熟、更加规范化的道路。新会计准则更加注重经济实质,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企业资产质量,充分揭示财务风险,正确衡量经营业绩。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新准则下会计业务处理许多是原则性的规定,相当多的内容要求通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解决具体的会计处理问题,从而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运用其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事项和交易采用准确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进行合理且合法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通过会计职业判断,可以使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时,能够选择一种合理的方法来对复杂的会计对象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出客观、真实和公允的结果。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残值和弃置费用、资产减值、公允价值、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估计等都需要会计人员正确运用职业判断。首先,会计人员要确认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判断其性质,从而确定会计要素;其次,要判断合适的计量属性,准确地计量会计要素的价值;接下来,要对各项会计要素按其性质进行正确的分类,准确地登记在与其相应的账户体系中;最后,要确定会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选择要说明或披露的信息,使会计报告相关使用者正确理解和掌握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不同的判断和选择对财务成果有很大的影响,合理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够优化经济后果,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
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特点:
(1)目标性。判断选择的结果既要客观、真实、公允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实质,还要能有效地维护和增长企业的自身经济效益。
(2)主观性。会计准则允许会计人员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掺杂着会计人员的主观臆断性。
(3)权衡性。会计职业判断就是在多个方案中比较、权衡、取舍,在此过程中,会计人员会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与公允公正等观念的矛盾与选择。
(4)受制约性。会计职业判断要符合国家法规、政策、会计理论原则的规定,同时受会计人员自身的业务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准的制约。
长期以来会计人员将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更多的作为操作技术,缺乏对经济业务不确定性的判断能力的培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新会计准则下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如何准确的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的价值和当期损益,提高本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人员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会计职业判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 主观因素
(1)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知识面,既要精于专业又要有一定广度。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形成与特定判断任务相关的知识,使会计人员在遇到相同或类似问题时能更快更好的解决。
(2)利益关联和职业道德。它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内部驱动力。会计人员在做出职业判断时,会受到自身经济利益和职业道德的双重影响。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石。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应自觉抵制利益的诱惑和外界的干扰,排除个人主观意念及偏好,客观、公正的进行职业判断,作出会计处理,真实的反映经济业务事项,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2 客观因素
会计事项自身具有的特殊性会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特别的问题,因为很少有或完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照,解决它需要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而经常出现和已被充分定义的问题,解决它只需要一般的职业判断能力。
3 环境因素
(1)会计法律、法规。包括《会计法》、《公司法》、《税法》等会计法律规范,以及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等会计技术规范。它是规范会计行为,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准绳。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制度,不能超越其限制的范围。规则性的会计法律、准则体系,对会计职业判断要求较低;而原则性的会计法律、准则体系,则对会计职业判断要求较高。
会计人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因此,为增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转变传统观念,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各行业的会计科目,并对各科目的内涵及其包括的内容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解释,会计人员习惯于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来处理经济事项。此外,财务制度中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和运用也作了详尽的限制性规定,从而限制了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范围。这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善于运用职业判断去处理复杂和不确定性的会计实务。而在新形势下,复杂和不确定性的会计实务无处不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会计职业判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新思维方式,改变过去墨守陈规的旧习,积极主动学习新准则、新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2)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对复杂的会计业务作出合理而公允的判断,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有敏锐、准确的职业判断。因此,会计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观念,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国家法规、新会计准则、企业管理等知识,为增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注重会计实践,结合客观环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行为能力,使得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3)加强诚信职业道德建设。
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保证。会计人员作为特殊的行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也要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在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坚守职业道德,依法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
(4)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有效的内控体系,可以降低会计职业判断的风险。完善的内控体系便于会计人员真正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对具体业务有更深、更多的了解,从而做出更完整、准确的职业判断。相互制约的会计岗位,也能防止滥用会计职业判断。集体决策制度能防止因个体职业判断的局限性而造成重大事项的决策失误。
(5)加强企业外部会计监管。
要充分利用行业自律、政府监督、法律规范的作用,建立以“行业自律为基础、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准绳”的监管体系,以此约束和监督企业的会计职业判断,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加强监督和检查企业对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以约束企业会计职业判断的任意性,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完善法律规范,防止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以及会计职业之便,蓄意做出错误的会计判断,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通过会计主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共同努力,逐步建立健全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在会计实践中逐步培养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最终促成会计人员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而真实、客观、公允的进行会计选择。
论文摘要: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运用其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事项和交易采用准确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进行合理且合法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从2007年1月1日起,财政部此前发布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开始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中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正逐步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等效及趋同,促进了中国企业以及资本市场走向更加成熟、更加规范化的道路。新会计准则更加注重经济实质,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企业资产质量,充分揭示财务风险,正确衡量经营业绩。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新准则下会计业务处理许多是原则性的规定,相当多的内容要求通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解决具体的会计处理问题,从而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运用其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事项和交易采用准确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进行合理且合法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通过会计职业判断,可以使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时,能够选择一种合理的方法来对复杂的会计对象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出客观、真实和公允的结果。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残值和弃置费用、资产减值、公允价值、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估计等都需要会计人员正确运用职业判断。首先,会计人员要确认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判断其性质,从而确定会计要素;其次,要判断合适的计量属性,准确地计量会计要素的价值;接下来,要对各项会计要素按其性质进行正确的分类,准确地登记在与其相应的账户体系中;最后,要确定会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选择要说明或披露的信息,使会计报告相关使用者正确理解和掌握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不同的判断和选择对财务成果有很大的影响,合理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够优化经济后果,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
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特点:
(1)目标性。判断选择的结果既要客观、真实、公允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实质,还要能有效地维护和增长企业的自身经济效益。
(2)主观性。会计准则允许会计人员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掺杂着会计人员的主观臆断性。
(3)权衡性。会计职业判断就是在多个方案中比较、权衡、取舍,在此过程中,会计人员会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与公允公正等观念的矛盾与选择。
(4)受制约性。会计职业判断要符合国家法规、政策、会计理论原则的规定,同时受会计人员自身的业务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准的制约。
长期以来会计人员将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更多的作为操作技术,缺乏对经济业务不确定性的判断能力的培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新会计准则下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如何准确的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的价值和当期损益,提高本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人员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会计职业判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 主观因素
(1)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知识面,既要精于专业又要有一定广度。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形成与特定判断任务相关的知识,使会计人员在遇到相同或类似问题时能更快更好的解决。
(2)利益关联和职业道德。它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内部驱动力。会计人员在做出职业判断时,会受到自身经济利益和职业道德的双重影响。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石。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应自觉抵制利益的诱惑和外界的干扰,排除个人主观意念及偏好,客观、公正的进行职业判断,作出会计处理,真实的反映经济业务事项,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2 客观因素
会计事项自身具有的特殊性会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特别的问题,因为很少有或完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照,解决它需要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而经常出现和已被充分定义的问题,解决它只需要一般的职业判断能力。
3 环境因素
(1)会计法律、法规。包括《会计法》、《公司法》、《税法》等会计法律规范,以及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等会计技术规范。它是规范会计行为,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准绳。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制度,不能超越其限制的范围。规则性的会计法律、准则体系,对会计职业判断要求较低;而原则性的会计法律、准则体系,则对会计职业判断要求较高。
(2)会计主体管理层的影响。由于会计职业判断的不同选择会调整经济利益格局,因此管理层基于经营者利益,会要求会计人员在法律法规的边缘打擦边球,干预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选择,必然会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效果。
会计人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因此,为增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转变传统观念,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各行业的会计科目,并对各科目的内涵及其包括的内容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解释,会计人员习惯于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来处理经济事项。此外,财务制度中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和运用也作了详尽的限制性规定,从而限制了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范围。这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善于运用职业判断去处理复杂和不确定性的会计实务。而在新形势下,复杂和不确定性的会计实务无处不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会计职业判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新思维方式,改变过去墨守陈规的旧习,积极主动学习新准则、新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2)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对复杂的会计业务作出合理而公允的判断,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有敏锐、准确的职业判断。因此,会计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观念,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国家法规、新会计准则、企业管理等知识,为增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注重会计实践,结合客观环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行为能力,使得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3)加强诚信职业道德建设。
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保证。会计人员作为特殊的行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也要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在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坚守职业道德,依法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
(4)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有效的内控体系,可以降低会计职业判断的风险。完善的内控体系便于会计人员真正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对具体业务有更深、更多的了解,从而做出更完整、准确的职业判断。相互制约的会计岗位,也能防止滥用会计职业判断。集体决策制度能防止因个体职业判断的局限性而造成重大事项的决策失误。
(5)加强企业外部会计监管。
要充分利用行业自律、政府监督、法律规范的作用,建立以“行业自律为基础、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准绳”的监管体系,以此约束和监督企业的会计职业判断,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加强监督和检查企业对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以约束企业会计职业判断的任意性,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完善法律规范,防止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以及会计职业之便,蓄意做出错误的会计判断,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通过会计主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共同努力,逐步建立健全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在会计实践中逐步培养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最终促成会计人员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而真实、客观、公允的进行会计选择。
上一篇:试论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研究
下一篇:浅论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