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历史沿革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5-07-02 13:47
【摘要】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问题已成为会计实务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回顾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美国的发展沿革,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认为,满足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是职业界引入该计量属性的动因,而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以及会计、财务与估价等技术手段的日益进步则是公允价值得到实际运用的客观前提。
  【关键词】公允价值; 计量属性;启示
  
  计量一直是会计的核心问题。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尽管在计量属性问题上,历史成本一直受到批评,但在已发展到混合计量模式的今天,历史成本原则仍以其传统观念上无可比拟的可靠性,保持着计量属性主体的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会计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计量模式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求对其进行改进乃至彻底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为适应这一要求,公允价值会计(fair value accounting)应运而生。
  公允价值(fair value)一词,美国准则委员会fasb sfas 133号认为: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双方自愿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于清偿)的金额(fasb2000)。国际准则委员会iasc323号认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iasc1998)。对“公允”的理解,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aicpa)在其《审计程序说明》第33号认为“公允”即(1)遵循公认会计原则;(2)公开揭示;(3)一贯性;(4)可比性。因而这一概念与依从传统和惯例实例相关。莫茨与夏拉夫在其《审计哲学》中认为“公允”即说明了报表披露该企业持续经营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性。而斯伯塞在《会计研究论文集》发表的第3号评论中,提及公允的另一层含义,即“公允”意味着对于与报表以及事实的公正展示有利害关系的个人和集体的不偏不倚。它的重点是放在对报表阅读者的公正上而非放在所展示数据的公正上。
  笔者将回顾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美国的发展沿革。
  
  一、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在fasb成立以前,apb在1967年12月发布10号意见书,要求企业对应付债务用现值法进行摊销。1970年8月apb发布的16号意见书,要求对“企业合并”中获得的资产(包括应收账款)应用现值进行初始计量和摊销。1971年3月,apb发布了18号意见书,要求企业按照市场价格报告其普通股票投资的价值。同年8月,apb发布21号意见书“应收及应付款利息”,对现值概念进行定义,并指出了确定恰当折现率的方法。在sfac7发布以前,该方法一直是其他会计准则确定折现率的参照依据。1973年5月,apb又发布29号意见书,对如何确定非货币性交易中涉及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指导。
  1973年7月,fasb接替apb成为美国私有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1975年12月,fasb颁布sfas12,要求对可变现的普通证券用公允价值计量。1976年11月,fasb发布sfas13,对租赁涉及的某些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1977年6月,fasb发布sfas15,提出了债务重组涉及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同年11月,fasb发布sfas19,要求油气企业对“保留产量支付权益”(retained production payment)进行现值计量。这个时期,美国开始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股票投资、应收应付账款、债务重组、租赁资产和非货币性交易涉及资产及油气行业保留产量支付权益等。这期间,美国主要使用公允价值对一些资产类项目进行计量。
  
  二、20世纪80年代公允价值在美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主要也是针对资产类项目,但范围比以前有较大拓展。在这一期间发布的与公允价值有关的16项会计准则中,f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论述,并提出了针对特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估价方法,包括:投资的公允价值估价方法(sfas35);索赔过程中获得的不动产的公允价值估价方法(sfas60);不动产项目的公允价值估价方法(sfas67);养老金计划的公允价值估价方法(sfas87)等。fasb还要求对转让特许权、转让设备所有权、广播行业及研发协议中所涉及的特定资产用公允价值计量。此外,fasb建议企业在抵押贷款和可转换债券业务中使用公允价值。

  三、20世纪90年代公允价值在美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sec和金融界一直对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问题争论不休,sec力荐使用公允价值而金融界却坚持要求继续使用历史成本。起初,fasb不肯轻易表态,但80年代后期存款储蓄行业的金融危机,彻底改变了fasb的态度和立场,从90年代起,fasb明显转向sec的立场,颁布了一系列旨在推动公允价值会计向前发展的财务会计准则。fasb在90年代共发布了32项财务会计准则,其中涉及公允价值的23份,占71.8%;与金融工具有关的准则有9份,占28%。可以看出,90年代fasb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力度进一步加大,使用范围也进一步拓宽。同时,fasb在使用公允价值时重点突出两条线:一是加大现值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力度,这期间发布的32项准则中有11项涉及现值技术的使用;二是突出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和披露中的核心作用。与现值的使用相关的准则主要包括:sfas106、113、114、116、121、125等。在这些准则中,使用现值的目的是初始确认的计量、新起点计量和摊销等。应用的主要有:退休后福利债务、递延收益、贷款减值、长期资产减值、捐赠承诺等长期资产和负债项目。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有关的准则包括:sfas105、107、115、119、123、125、126、133、137等。可以将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相关准则的使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披露,包括披露涉及表外风险和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的范围、性质和条件(sfas105、107、126)、披露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相关信息(sfas109);第二阶段是确认与计量,主要是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的确认与计量(sfas133、137)。
  
  四、21世纪的最新进展
  
  步入新世纪,美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力度再次加大,sfas138到sfas153的15项准则都涉及公允价值。这期间fasb加大公允价值使用力度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fasb将公允价值全面融入新发布的准则;另一方面,对一些先前的准则进行修订并同时将公允价值融入准则,或者对先前已经应用公允价值的准则进行改进。但是,随着公允价值使用范围的拓展,现行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方面存在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零散于众多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导造成了实务运用的混乱,迫使fasb从全局角度,对准则中的各种公允价值指导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形成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2004年6月23日,fasb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征求意见稿(fvm)。fvm的出台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将产生深远影响,对推动财务会计计量的改革和发展有重要作用。首先,fvm对公允价值定义进行修订。其次,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进行阐述:在非实际交易情况下,对资产或负债的交换价格进行估计(对负债的公允价值估计要考虑企业的信用等级),这种估计是参照当前模拟市场交易信息确定的。根据其目的可以推断,公允价值计量是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服务的。另外,fvm还将公允价值根据其估价所依据的信息不同分为三个等级,建立了公允价值估价的层级系统(fair value hierarchy)。fasb要求企业最大限度地依据活跃市场信息,最小限度地参照企业自己的判断。估价层级系统对减少企业操纵,增强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最后,fvm还提出了估价前提(valuation premise)理论,认为“持续经营”(going-concern)和“在用”(in-use)是公允价值估价的一般前提。估价前提对推动资产的公允价值更接近其真实价值具有重要意义。fasb指出,发布“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是建立统一的公允价值指导框架,但是,该意见稿的作用显然不仅局限于此,它在许多方面都有新的理论突破,是公允价值会计理论的最新成果。
  
  五、启示
  
  满足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是职业界引入该计量属性的动因,而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以及会计、财务与估价等技术手段的日益进步则是公允价值得到实际运用的客观前提。总之,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界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为计量模式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契机。笔者相信,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随着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会计准则体系质量的提高以及会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优越性将进一步被关注,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将日臻完善,会计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必将得到普遍的推广,公允价值会计必将得到长足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于永生. iasb与fasb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趋同的困难和挑战. 财经论丛, 2008,(3).
  [2] 李洁慧.论公允价值会计模式的运用.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5).

上一篇: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对资产评估的影响

下一篇:论科学的人本会计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