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会计文化中的价值观
发布时间:2015-07-02 13:47
【摘 要】 会计价值观是贯穿会计全过程的会计群体共识和价值的认同。了解会计文化价值观的特征、原则及其中国特色,对于指导会计人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任何社会和团体都必须重视价值观的作用,并且在价值目标上进行合理选择。
【关键词】 会计价值观; 特征与原则; 中国特色
价值是会计监督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会计管理活动所追求的根本目标。价值观是指导会计人行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并且伴随着会计组织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变化、转换或更替。
一、会计价值观的内涵
通常意义上讲,价值是指某事物是否有意义,或者是某件东西是否具有“使用价值”。从经济学角度讲,它是指凝结于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从哲学角度讲,马克思曾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由此可知:价值所表明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离开了客体或主体就无所谓价值可言;价值所表明的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特殊关系,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外界物是谈不上有无价值的。可见,经济学范畴的“使用价值”与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研究的只是外界物对于主体物质生活或经济活动中的功用,而后者所研究的还包括社会存在物、精神存在物对于主体的意义。也就是说,它不仅包括经济价值,而且还包括社会价值及精神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等文化价值。会计文化中的价值是指会计文化的一种观念,属于哲学范畴。
价值观,就是关于价值的观念。它是客观的价值关系在人们主观意识中的反映,是价值主体对自身需要的理解,以及对价值客体的意义、重要性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包括价值主体的价值取向,以及价值主体对价值客体及自身的评价。由于价值观是一种意识反映,是一定文化环境下人们在做出选择和解决争端时,作为依据的一种习得的规则体系,因而价值观不是普遍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且会因人们的利益需要、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的不同,特别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念不仅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有着明显的变化,就是在同一个时代里,由于社会变革引起内部机制的重大变化及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会转换或更替。所以任何社会与团体都必须重视价值观的作用,必须在价值目标上进行合理选择。
笔者认为,会计价值观是指导会计实践主体包括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有目的地选择某种会计行为或会计活动去实现会计客体(对象)对会计主体的满足,并去判断该种会计行为或会计活动的好坏、优劣,从而确定其会计价值有无、正负、大小的一种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会计价值观是贯穿会计全过程的会计群体共识和价值的认同。会计价值观并非先天具有,而是随着会计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形成的。它是会计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属意识形态的范畴。
二、会计价值观的特征及塑造原则
会计价值观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目的性
会计价值观是一种指导会计主体有目的地选择某种会计行为或实施会计活动以实现自己目的而利用会计客体的观念,它提供价值指导、规范会计行为,影响会计人对会计实践活动的认识、理解和追求,是培养会计行业向心力和认同感的关键,因而具有目的性。
(二)共享性
会计价值观是被会计界和会计人共同信仰的价值观。这种共有价值观,成为他们判断是非、决定行为价值取向的准则。会计行业的凝聚力、感召力、内在驱动力都来自会计价值观的共享性。
会计价值观一旦形成,便成为行业与会计人共同信奉的行为准则,长期发挥着作用,并成为企业的传统。
(四)约束性
企业价值观是职工行为的准则,是进行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或尺度,具有一定的约束性。会计价值观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软约束,因此,其作用更具有深刻性和持久性。它决定了该行业对外界信息的取舍。
(五)复合性
会计价值观是多种价值观要素整合而成的复合价值观念体系。虽然任何一个层次的会计主体对外都作为一个整体而出现,但在其内部的结构和规定性却又是多种的、立体的、复杂的,尤其是会计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理性、情感等都有自己的不同角度需要,因而形成了与会计客体的多维的价值关系和价值观念。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传统文化对会计价值观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因此,在塑造会计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与时俱进原则。会计价值观的继承和塑造也就是对会计传统价值观的扬弃和新观念的创造。这是构建积极向上的会计价值观的关键。
2.以人为本原则。会计文化要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把人放到行业的中心地位,在管理中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还要开发培养人。
3.社会责任原则。要求会计行业不仅要关注自身利益的实现,还要关注自身以外的社会利益,承担行业的社会责任。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说:一个基于个人利益增长而缺乏合作价值观的社会,在文化意义上是没有吸引力的,这样的社会在经济上也是缺乏效率的,以各种形式出现的狭隘的个人利益的增进,不会对我们的福利产生任何好处。社会是如此,组织也是如此。这句话道出了一个行业组织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三、会计价值观的中国特色
荷兰学者霍夫斯蒂德(geert hofstede)提出了一套能反映不同社会文化特性的四维文化价值观模式,即权力距离跨度的大小、对不确定性因素规避的程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阳刚度与阴柔度。通过这四维模式研究分析不同的文化系统如何影响到与行为方式相关的文化价值观。在此基础上,苏格兰大学格雷教授进一步分析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如何影响到与会计实务工作相关的会计价值观,相应的提出了会计文化价值观模式,并分析了社会文化价值观对会计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如表1所示。
从中看到,会计价值观中的:(1)专业导向与法制管理(即依据专业为导向的会计职业判断还是依据法律规定和管制);(2)统一性与灵活性(即强调和偏向制度与方法的灵活还是强调和偏向制度与方法的统一);(3)乐观主义与保守主义(即对不确知事项是采用乐于承担风险的态度还是采用较为稳健谨慎的态度);(4)透明主义与保密主义(表现为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是倾向于对外公开还是倾向于对外保密)是与文化价值观紧密相连的,且因各国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由于我国是一个讲究集体主义、权距较大、对不确定因素规避较强的阴柔社会。鼓励个人遵守集体规范,忠于集体利益。各类事务的决策权利通常集中于父母、长者、国家或权威人士;人们习惯于按照上级意志办事,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度办事。在会计价值观方面表现为会计人员广泛认同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制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服从政府对会计工作的统一管理;在会计实践中表现为遵守会计规章和制度,服从上级的指示,不太强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了解会计价值观的中国特色对于正确引导会计价值观未来的发展取向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
会计价值观是贯穿会计全过程的会计群体共识和价值的认同。了解会计价值观的特征、原则及中国特色,对于指导会计人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任何社会和团体都必须重视价值观的作用,并且在价值目标上进行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 朱文明.论会计价值观及其培育[j].经济金融,2007.8.
[2] “cultural dimensions in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and pacific journal of y 1984.83-84.
[3] “towards a theory of cultural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systems internationally.”gray,s. j. abacus,vol,24,1988,1-15.
【关键词】 会计价值观; 特征与原则; 中国特色
价值是会计监督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会计管理活动所追求的根本目标。价值观是指导会计人行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并且伴随着会计组织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变化、转换或更替。
一、会计价值观的内涵
通常意义上讲,价值是指某事物是否有意义,或者是某件东西是否具有“使用价值”。从经济学角度讲,它是指凝结于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从哲学角度讲,马克思曾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由此可知:价值所表明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离开了客体或主体就无所谓价值可言;价值所表明的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特殊关系,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外界物是谈不上有无价值的。可见,经济学范畴的“使用价值”与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研究的只是外界物对于主体物质生活或经济活动中的功用,而后者所研究的还包括社会存在物、精神存在物对于主体的意义。也就是说,它不仅包括经济价值,而且还包括社会价值及精神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等文化价值。会计文化中的价值是指会计文化的一种观念,属于哲学范畴。
价值观,就是关于价值的观念。它是客观的价值关系在人们主观意识中的反映,是价值主体对自身需要的理解,以及对价值客体的意义、重要性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包括价值主体的价值取向,以及价值主体对价值客体及自身的评价。由于价值观是一种意识反映,是一定文化环境下人们在做出选择和解决争端时,作为依据的一种习得的规则体系,因而价值观不是普遍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且会因人们的利益需要、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的不同,特别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念不仅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有着明显的变化,就是在同一个时代里,由于社会变革引起内部机制的重大变化及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会转换或更替。所以任何社会与团体都必须重视价值观的作用,必须在价值目标上进行合理选择。
笔者认为,会计价值观是指导会计实践主体包括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有目的地选择某种会计行为或会计活动去实现会计客体(对象)对会计主体的满足,并去判断该种会计行为或会计活动的好坏、优劣,从而确定其会计价值有无、正负、大小的一种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会计价值观是贯穿会计全过程的会计群体共识和价值的认同。会计价值观并非先天具有,而是随着会计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形成的。它是会计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属意识形态的范畴。
二、会计价值观的特征及塑造原则
会计价值观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目的性
会计价值观是一种指导会计主体有目的地选择某种会计行为或实施会计活动以实现自己目的而利用会计客体的观念,它提供价值指导、规范会计行为,影响会计人对会计实践活动的认识、理解和追求,是培养会计行业向心力和认同感的关键,因而具有目的性。
(二)共享性
会计价值观是被会计界和会计人共同信仰的价值观。这种共有价值观,成为他们判断是非、决定行为价值取向的准则。会计行业的凝聚力、感召力、内在驱动力都来自会计价值观的共享性。
(三)稳定性
会计价值观一旦形成,便成为行业与会计人共同信奉的行为准则,长期发挥着作用,并成为企业的传统。
(四)约束性
企业价值观是职工行为的准则,是进行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或尺度,具有一定的约束性。会计价值观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软约束,因此,其作用更具有深刻性和持久性。它决定了该行业对外界信息的取舍。
(五)复合性
会计价值观是多种价值观要素整合而成的复合价值观念体系。虽然任何一个层次的会计主体对外都作为一个整体而出现,但在其内部的结构和规定性却又是多种的、立体的、复杂的,尤其是会计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理性、情感等都有自己的不同角度需要,因而形成了与会计客体的多维的价值关系和价值观念。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传统文化对会计价值观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因此,在塑造会计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与时俱进原则。会计价值观的继承和塑造也就是对会计传统价值观的扬弃和新观念的创造。这是构建积极向上的会计价值观的关键。
2.以人为本原则。会计文化要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把人放到行业的中心地位,在管理中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还要开发培养人。
3.社会责任原则。要求会计行业不仅要关注自身利益的实现,还要关注自身以外的社会利益,承担行业的社会责任。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说:一个基于个人利益增长而缺乏合作价值观的社会,在文化意义上是没有吸引力的,这样的社会在经济上也是缺乏效率的,以各种形式出现的狭隘的个人利益的增进,不会对我们的福利产生任何好处。社会是如此,组织也是如此。这句话道出了一个行业组织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三、会计价值观的中国特色
荷兰学者霍夫斯蒂德(geert hofstede)提出了一套能反映不同社会文化特性的四维文化价值观模式,即权力距离跨度的大小、对不确定性因素规避的程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阳刚度与阴柔度。通过这四维模式研究分析不同的文化系统如何影响到与行为方式相关的文化价值观。在此基础上,苏格兰大学格雷教授进一步分析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如何影响到与会计实务工作相关的会计价值观,相应的提出了会计文化价值观模式,并分析了社会文化价值观对会计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如表1所示。
从中看到,会计价值观中的:(1)专业导向与法制管理(即依据专业为导向的会计职业判断还是依据法律规定和管制);(2)统一性与灵活性(即强调和偏向制度与方法的灵活还是强调和偏向制度与方法的统一);(3)乐观主义与保守主义(即对不确知事项是采用乐于承担风险的态度还是采用较为稳健谨慎的态度);(4)透明主义与保密主义(表现为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是倾向于对外公开还是倾向于对外保密)是与文化价值观紧密相连的,且因各国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由于我国是一个讲究集体主义、权距较大、对不确定因素规避较强的阴柔社会。鼓励个人遵守集体规范,忠于集体利益。各类事务的决策权利通常集中于父母、长者、国家或权威人士;人们习惯于按照上级意志办事,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度办事。在会计价值观方面表现为会计人员广泛认同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制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服从政府对会计工作的统一管理;在会计实践中表现为遵守会计规章和制度,服从上级的指示,不太强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了解会计价值观的中国特色对于正确引导会计价值观未来的发展取向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
会计价值观是贯穿会计全过程的会计群体共识和价值的认同。了解会计价值观的特征、原则及中国特色,对于指导会计人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任何社会和团体都必须重视价值观的作用,并且在价值目标上进行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 朱文明.论会计价值观及其培育[j].经济金融,2007.8.
[2] “cultural dimensions in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and pacific journal of y 1984.83-84.
[3] “towards a theory of cultural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systems internationally.”gray,s. j. abacus,vol,24,198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