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管理学是会计学的理论基础
关于会计学的理论基础问题,我国会计理论界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进行过讨论,并且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观点,即会计学的两大理论支柱是经济学和数学。但在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会计学专业却被划归到工商管理学类,改变了以往将其归入经济学类的做法。其理论依据何在?在此笔者就会计学与管理学的关系作以下初步探讨。
一、从会计学的发展来看
会计学是随着经济管理的发展而发展的。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人们总是很关心其拥有的财富及变化情况。从原始会计到官厅会计,再到现代会计,经济管理的需要始终是会计发展的动力。
复式簿记之所以产生于十四五世纪的意大利,是因为当时的商人、冒险家和银行家们需要借助账目来管理借贷关系、计算损益并在合伙人之间进行分配。工业革命发生后,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尽早收回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折旧会计才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致地逐步发展起来。同样,为适应管理上对成本计算精确性和成本控制的需要,原在账外进行的成本计算被纳入了复式簿记体系,形成了成本会计,也完善了财务会计。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各界对“自由放任”的会计实务提出了不少批评,甚至将经济大萧条归因于会计信息的虚假,因此,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由会计职业团体或政府制定会计准则,规范会计实务。这充分表明会计不但对于微观管理有用,对于宏观管理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既然会计发展的动力根植于经济管理,作为反映会计实践客观规律的会计学就必然深受管理实践的影响。管理学是关于管理的本质和管理的发展规律的科学,因此,管理学也应当是会计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二、从管理学的发展来看
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一般认为产生于20世纪初。此后,管理学的若干重大突破和重要学派都对会计学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1911年,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论述了“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后来发展成为标准成本制度和预算控制。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流派形成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它从“复杂人”的假设出发,研究了需要理论、期望理论、领导理论等。相应地,在会计领域产生了责任会计、行为会计等,并大量地运用行为科学学派的研究成果。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创立了决策学派,提出了“管理就是决策”这一著名论断。不同的决策需要不同的成本数据,企业内部管理需要不同于对外报告所用的方法来计算成本,于是变动成本法应运而生,并成为决策会计中分析和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现代管理学中的数量学派主张用数学模型解决企业管理问题,它对会计学发展的贡献表现在建立存货控制模型、销售预测的线性回归模型等方面。质量会计学直接体现了质量管理与会计学的有机结合。正是由于当代管理理论“丛林”式的发展,才使会计学形成了今天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庞大的体系。
三、从会计的职能来看
按照马克思“过程控制与观念总结”的论述,我国学者把会计的职能概括为“核算与控制”两个方面。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核算主要是指事后核算,也就是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但即便是这种狭义的“核算”,也绝不可能脱离管理而存在。核算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同时它又为其他管理提供有力的帮助。比如,成本核算提供了成本的结构及其变动的信息,对外可作为制订售价的依据,对内则是成本分析、考核、控制等的前提。管与算从来就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管算结合,算为管用。现代会计的核算职能还包括事前和事后核算,这样,会计就参与到顶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项重大的管理活动之中了。
控制是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会计控制是对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方向、流量、时间以及结果等所进行的规划与调节。它包括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与事后考核和评价。显然,会计控制是一种综合性的企业管理活动。要搞好会计控制,必须遵循管理学揭示的客观规律。
上一篇:浅谈现代会计人应有的新理念
下一篇:会计学科的国际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