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发布时间:2015-08-06 09:4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和债权人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都需要相关的会计信息,而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投资者和债权人只能获得不充分的信息。而要作出有利的、正确的决策,必须要有可靠的信息作保证。因此,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特征。本文就此特作以下分析。

  一、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相关性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很难具体说明,但至少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1.会计信息应该与谁的需求相关。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关系到会计目标的定位。相关性最初是指一般相关性,也就是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作为与所有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的信息,向他们提供通用的财务报告。现行的财务报告已经达到了一般相关性的要求,基本能够满足“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其他债权人、顾客、政府及其机构和公众”的需求。但使用者还面临一些特定的决策问题,相比之下,他们更需要能够满足自己特定需求的信息。例如,投资者会更加关注投资报酬和投资风险,更需要能够有利于做出“或购或持或售”决策的信息;而政府机构则更关心有利于决定税务政策和控制企业活动的信息。会计信息只有满足所有使用者的全部特殊需求,才能真正具备决策相关性。所以,我们必须明确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

  我国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了三类信息使用者,即政府、企业外部的有关方面及企业内部管理部门。这与其他国家将投资者和债权人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概念框架有很大不同。信息使用者的确定取决于经济环境和准则制定者的判断,外国的规定并不一定适合于我国的情况,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能满足三类信息使用者需求的会计体系,应不同于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需求的会计体系。在修订基本会计准则时,我们面临着两种选择:其一是坚持三类信息使用者,并深入了解他们的共同需求,建立新的会计理念和会计体系;其二是采用其他大多数国家提出的会计概念,但我们必须放弃三大类信息使用者的想法。在确定会计报告体系时也有两种选择:其一是对所有使用者提供相同的信息即通用财务报告,由使用者自己选择所用的信息,但这样不能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其二是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信息即专用财务报告,每种报告满足一类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不同报告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目前,各国都采用前一种选择,但其有用性大受指责。

  2.会计信息应该与什么相关。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认为,相关性包括三种概念,即决策相关性、目标相关性和语义相关性。决策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与使用者的特定经济决策相关;目标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要与使用者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关,目标相关性是评价相关性的最好概念。由目标相关性带来的问题主要是目标本身都具有主观性,信息使用者有各种各样的具体目标,会计信息很难满足所有使用者的各种主观愿望所导致的全部需求。语义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能够使使用者理解财务报告的用意,理解会计信息比了解使用者的决策和目标更为容易,所以,语义相关性易于达到。但是,具备语义相关性的会计信息不一定是使用者所需要的。

  目前,我们还不能确定会计信息应该与什么相关,但各国大多采用决策相关性,我们也应当倾向于决策相关性。从长远来看,决策相关性更适合于我国的实际情况。

  3.会计信息与决策的相关程度。在承认决策相关性的前提下,对相关性的理解可以归纳为四种:①会计信息包含了企业股票的内在价值,股票价格会随着会计信息的发布而波动。②如果会计信息有助于使用者进行预测,它就是相关的。例如,在运用股利贴现计价模型预测未来股利和企业价值过程中,盈利预测能力的高低,体现其相关性的高低。③会计信息相关性是指其“俘获”或“汇总”能影响股票价格的信息的能力,而不要求会计信息是市场上最先发布的影响股票价格的信息,因此,不考虑及时性因素。④会计信息相关性是指在一个严格的实证研究环境下,如果会计信息的发布与股票价格的反应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该会计信息就不具备相关性。这需要同时考虑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一是投资者是否关注会计信息;其二是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预测价值。

  这四种理解的内涵和外延各不相同,对财务报告的要求也不同,并导致会计准则和规范的不同,这就存在着一个选择的问题,这种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的经济环境和准则制定者的判断。

  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1.可靠性的涵义。会计信息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和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特征。我们认为,应该把如实反映和可证实性同时作为可靠性的标志。

  (1)如实反映。 如实反映是指会计信息应当与其所要表达的现象或状况保持一致或吻合,会计信息若不能真实反映所计量的经济事项,就不具有可靠性。会计信息反映经济事项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会计信息应当恰当地反映所表达经济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仅是其表面形式。各种会计方法都是经济实质的近似反映,在某种情况下,某一方法可能会优于其他方法,更接近于反映经济实质,但这种比较在现实中是很难进行的。如实反映要求会计人员选择适当的会计方法,如果会计方法不当,无论会计人员如何审慎运用,所得出的结果都是不可靠的。如实反映旨在减少会计方法选择的偏差,使会计信息更能恰当地表达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从而使其更具有可靠性。我们强调如实反映比可证实性更重要,如实反映是第一位的,可证实性是第二位的。适当的方法是前提,恰当的运用是条件,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得出可靠的会计信息,缺少任何一方都会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

  (2)可证实性。 可证实性是指具有相近背景的不同个人分别采用同一会计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处理,就能得出相同的结果。可证实性能确保会计人员无偏差地使用其所选择的方法,不论该方法是否恰当,只要会计人员使用得当,未掺杂个人偏见,会计信息就符合可证实性的要求。可证实性旨在减少会计人员的偏差,而不涉及会计方法是否恰当,可证实性的实现要求有确定的会计方法和无偏见的会计人员。

上一篇:加速折旧:三思而后行

下一篇:会计计量的四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