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算会计的不足及对策
预算会计是现代会计中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另一分支,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各类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非营利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
―、预算会计的原则
会计的预算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工作,主要是给需要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所以预算会计必须十分严谨,需要遵守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包括:
1.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在日常办理政府各项收支、资金调拨和往来款项的会计核算工作,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政府(会计主体)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切实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项目完整和手续完备。
2.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总预算会计信息,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要求,满足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管理体制的需要,满足上级财政部门和本级政府财政强化预算管理和预算监督的需要。
3.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
4.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是指各级财政总预算收支编列标准,应力求一致,所有政府性财政收支均应编入国家预算之内,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避免预算之外另有收支。
5.—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总预算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6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预算会计的核算应该及时、不拖拉从而影响整个工作的执行。
7.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各级政府的总预算和反映预算执行的会计记录及会计报表必须清晰概括、简单明了,便于理解、检查和利用。对于重要的、复杂的经济业务应用规范的文字加以单独表达反映,对于预算收支项目和会计科目的分类,要科学合理地表达清楚。
8.收付实现制原则
收付实现制原则是指以款项实际交易的时间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一种方面,即凡是在本期内收到的款项和支付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在会计核算上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处理。
9.专款专用原则
专款专用原则是指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指定用途的资金,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有专门用途的收入,应当按规定用途使用。只有遵守这些最基本的原则,预算会计才能在实践当中发挥出很好的作用,向需要者提供准确、高效的会计信息,才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目前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预算会计始于1988年,经过几十年发展,预算会计虽然在核算上能够满足财政各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但与我国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相比依然比较滞后。近年来,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设计的预算管理模式已开始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预算会计的客体运行环境又发生了变化,因此现行预算会计又面临着新的问题与不足,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1.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政府资金的收支及政府采购的新业务
预算会计本质上反映的是政府收支活动中的资金流向,目的是为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资金流动信息。然而现在的预算会计不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政府资金的收支活动和政府采购的新业务。一方面,政府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推行以后,大多财政的资金流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来用于事业单位购买资产、发放工资的财政资金不再由财政通过主管部门拨入用款单位,而是由财政部门通过统一账户直接拨付给供应商。这种支付方式可能适合中央试点单位,但不适合地方财政和所属的预算单位,这样不利于地方各相关单位开展会计核算工作。
另一方面,在收付实现制条件下,预算会计不能够真实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新业务状况。
2.无法准确地反映政府的投资行为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在使用预算资金、开展公务活动中形成并拥有大量的房产等固定资产,许多事业单位如科研、高校、医院等单位还拥有一定数量的股权投资。由于我国预算会计主要侧重于财政资金的收支核算,对各单位占用的大量长期资产关注不够,致使固定资产的建造和使用在管理上脱节。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因基建形成的固定资产存在登记不及时、不入账等情况。即使已入账的固定资产,按现行制度规定不计提折旧,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虚增了资产价值。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各单位占用的经济资源及使用情况,难以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清楚的信息。
3.无法全面、完整地揭示政府债务的真实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和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政府的负债规模也在急剧膨胀。大规模的投资与融资也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居高不下的债务。从长远来看,健全、理顺地方财政体制是治理地方债务,解决政府债务风险的根本之策。但就目前而言,当务之急则是建立一套健全的科学完整的政府会计系统与财务报告体系,对政府所拥有的资源和承担的债务等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核算和报告,发挥会计系统在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加强政府财务管理与控制方面的功能与作用。
4.无法满足我国融资体制的要求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进程的不断推进,政府投融资主体变得多元化。私有部门逐步介入公共领域的增多,对政府部门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信息必须准确透明,但是从目前的预算会计核算来看,预算会计没有办法为政府的未来投融资体制改革提供全面完整的信息。所以预算会计的革新成为当务之急。
三、克服现行预算会计不足问题的对策
1.建立新的相对完整的预算会计体系框架
我国现在的预算会计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但是随着预算会计的发展,构建新的预算会计框架迫在眉睫。我国政府预算会计改革的基本框架可确定为: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建立规范、统一的政府预算会计准则体系;根据政府预算会计准则体系确定的原则,建立政府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以政府预算会计准则和政府预算会计制度为基础,建立政府综合年度财务报告制度,编制发布政府综合年度财务报告,即“两个体系、一项制度”。
2.引入债权发生制的核算基础
目前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活动采用的仍然是收付实现制,对于为求长远发展的我国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是必要的。根据权责发生制,收入只是在政府提供服务时才加以确认,而且在政府接受服务以后,就应该将相应的义务确认为当前费用,并将其作为债务列入资产负债表,这样的政府财务报告就可以完整地反映财政状况和资金的运行结果。
3.完善政府的会计信息系统,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任何会计系统的目标都是提供信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而财务报告是满足各类使用者获取财务信息的基本途径。然而现行预算会计报告系统提供的信息不全面、不完整、不透明,不能满足报告使用者尤其是外部使用者的需要。应该在现行会计报表结构、项目的基础上,增加编制现金流量表和政府整体的合并会计报表。笔者认为完整的政府会计信息体系包括:及时提供有关政府支出和成本的可靠信息,及时进行内部审计和独立的外部审计,并编制审计报告。将会计体系与计划、预算、现金和债务管理及审计系统相结合,报告有关非现金资源的信息。报告有关政府产出或政府政策后果的信息,促使政府加强成本管理,编制政府各部门和政府整体的财务报告等。只有这样才可以使预算会计真正地发挥其作用,起到很好的预算和监督作用。
4.加强预算制度建设,规范预算会计的核算
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的开始和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比较缓慢,直至1998年1月1日才出台了事业单位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这一会计制度,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规范预算会计的基本准则。从长远发展来看,为完善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建设,未来的两三年内我国应该尽快制定与政府预算会计相关的基本准则,我国的预算会计体制才能得到健全。
5.借鉴国外预算会计发展的经验
随着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将向“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发展。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对企业会计和非企业会计的划分方法,即按照单位活动的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类。对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企业会计则可以按照其核算重点的不同进一步划分为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应对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从整体框架上进行全面改革,研究制定我国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会计报告制度。
总之,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还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改进尤其涉及到预算制度改革方面的问题。而完善我国预算会计的改革不能仅从理论上来改进,还应当联系我国预算会计的实际情况,理论与实际结合,形成一套真正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预算会计体制。这样我国的经济发展才会更加稳健,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上一篇:浅谈权责发生制下预算会计变革
下一篇:浅析我国高校预算会计核算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