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我国高校预算会计核算的局限性

发布时间:2016-02-27 14:54

  预算会计是会计体系的一个独立分支,是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核算、反映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国家预算执行中的预算资金及其他资金的收支活动和结果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反映和监督,以利于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效益。主要包括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预算会计核算存在的局限性

 

  ()预算内、外资金分别核算

 

  目前我国高校预算会计实行预算内、外资金分别核算的方式,存在着弊端。首先,现行的预算会计把高校的资金划分为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两部分,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核算,在实际工作中不利于高校加强内部管理,不利于统筹安排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会产生收支混乱、过分强调一己之利,容易滋生腐败行为。其次,这种核算方法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正确反映会计信息和实际收支情况,使国家宏观决策缺乏客观的会计信息的依据。

 

  ()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方法

 

  预算会计作为会计体系的一部分,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长期的预算会计实践表明,收付实现制的确认基础存在明显的缺陷。

 

  1.不利于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

 

  高校教育收费的标准是否合理、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状况等,都与教育成本紧密相关,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教育管理部门制定拨款标准和收费标准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因此,高等教育成本的核算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没有设置教育成本累计折旧等重要的成本计算科目只设置了支出方面的科目,不反映当期没有付现而实际己经发生的支出,没有进行收入和支出的配比,所以无法进行真实的教育成本核算。

 

  由于高等学校日常没有进行全面、真实的有关成本方面的会计记录,其所反映的信息也是片面的、虚假的,不能满足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需求。

 

  2不利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

 

  现行的高校预算会计中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仅要求在购入时一次性全部计入当年经费支出,以后不计提折旧,也不反映其损耗价值,并强调固定资产固定基金账户的对应,主要是反映固定资产原值的增减变动情况。由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除了固定资产的清理或报废以外,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后一直保持不变。实际上,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磨损以及市场竞争、技术进步等因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早己不是购入时的历史成本。这种固定资产计价方法既不能正确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也不能反映固定资产净值,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从而导致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虚增了资产的价值和净资产,不能真实地反映一个学校的资产状况和实实在在的偿债能力。个别高校为了教学评估等目的,对固定资产在没有报废之前一直以原价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所以高校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宄竟多少,很难核算清楚。另外,大部分高校对己经转让的教职工住宅,未做销账处理,使许多单位固定资产占用的资金不清,资产不实。在高校内就形成了固定资产重购入轻管理的现象,在购入固定资产时层层把关,严格管理,但购入后,由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缺少了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跟踪记录,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为某些不法分子侵占和挪用国有资产造成了很大的便利。

 

  3不利于高校债务的真实反映

 

  在收付实现制记账基础下,有些隐性债务是无法从账务上反映出来的。如发生的应付货款、分期应付未付的工程款、大宗维修费用、己购的大型实验设备仪器的尾款、质保金、购置的图书款、拖欠职工工资、集中支付的招待费等等,以及近年来高校扩招因自有资金不足而向银行贷款所应偿付的利息,这此隐性债务少至几万多至几百万、上千万。在收付实现制记账基础下都不作账务处理。由于没有付现,所以高校的财务账簿中不显示这部分隐性债务,自觉不自觉地夸大了可支配资金,造成虚假的平衡现象,无形中对高校的宏观决策和财务运行产生了误导,这种表面上的资金平衡实际上掩盖了隐性的财务风险。但是这一部分负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是高校本身应承担的义务,到期也是要支付的。如果不及时反映,不作好资金准备,很容易导致财务危机。这些方面核算的不充分,有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对经济运行的反映失真,无法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高校的负债状况,不利于防范高校筹资风险,不利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

 

  4不利于高校预算外收入的确认.

 

  19898月我国实行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始实行学生收取学杂费制度,实行招收计划内公费生、计划外自费生、用人单位委托培养生,开始了学生交费上学的政策。自1997年中国高等学校普遍并轨,高等学校全面实施该政策,学费收入将成为中国非义务教育时期的一项重要的经费来源。学生所交的学费弥补了财政拨款的不足,明显地解决了经费不足的问题。但是目前学生拖欠学费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果依然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只对己收学费作为收入处理,而未收的部分不予反映,那么就不能准确地掌握高校预算外收入的规模,不利于编制年度预算及安排各项支出。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的培养方向会逐渐向产学研一体化转变,科研经费的来源多渠道、咨询和服务收入也越来越多。科研经费和对外服务收入可能是分期分批收到,也可能是跨年度收到的,在收付实现制度下,只有在实际收到款项时才作为收入进行账务处理。没有实行收入与支出配比原则,也无法真实反映当期的收入和支出,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信息是残缺不全的,不利于全面、统筹安排各项教学和科研活动,使学校所需要的深层次的会计信息反映比较模糊,相关性较差,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浅析我国高校预算会计核算的局限性


  5.不利于高校部门预算的编制^

 

  编制准确的部门预算,无疑需要掌握科学、完整的会计信息。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预算会计只注重收支核算,对各高校占用的长期资产关注不够,债权与债务不确认,非现金交易不作为收入、支出纳入核算。无法客观地进行财务收人与支出在会计期间上的配比,不利于评价收支结余的性质,不能完整地反映营运业绩,导致资产负债表和收支结余表不真实,其反映的财务成果易于被管理者操纵,使财务信息缺乏可靠性和前后一贯性,使许多对决策有较大影响的信息无法提供给信息使用者。收付实现制是一种面向过去的确认基础,并不能提供未来现金流动的信息,不能真实评价和考核高校的财务委托责任,己不适应新形势变化。

 

  二、解决高校预算会计核算局限性的措施

 

  ()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的统1核算

 

  高校预算会计的预算内、外资金合并使用,不仅有利于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而且对财政部门的工作也是很有利的。财政部门通过上报的收支明细表可以全面掌握高校的收支情况,同时在高校预算拨款不足时,预算外收入会自动形成抵支收入。这种方法可以消除高校管理上重内轻外或重外轻内的思想,预算外资金管理混乱的局面也会有根本好转。

 

  ()调整和完善相关会计科目

 

  现行高校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尽合理,不利于高校会计核算的规范及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导致高校会计不能如实反映资产的增减变化真实情况,不能科学地进行成本核算,如高校会计科目中不设累计折旧科目,始终使用固定资产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原值,是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科目信息失真;不设在建工程科目,大量的在建工程项目及因各种原因未办理竣工手续的工程项目,不能列入学校的固定资产。所以,高校应设置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科目,同时还应设置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用以核算和监督财政拨给高校的基本建设资金;增设结转基建拨款科目,下设明细科目结转自筹基建款,结转财政基建款科目,用以核算到高校账户的基本建设资金;增设基本建设支出科目,用以核算和监督高校列入基本建设计划,用国家基建资金和高校自筹基建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所发生的各项支出。高校只有设置了完整的会计科目,会计核算才能够完整,才能正确反映高校的资产增减变化的真实情况,成本核算情况及其他经济业务情况。

 

  ()引入权责发生制

 

  高校的改革是逐步走向市场的,经济活动逐步企业化,会计核算应转变成权责发生制。高校有自己的特色,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及后勤社会化。高校后勤社会化不仅只是面向高校,也可以面向社会,拓宽理财渠道,以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是减轻学校负担的一种方法。它们各自作为一个会计主体,采用多种经营方式,这种方式要求有一种不同于预算会计的确认与计量方法,如实反映自身的经营成果,对外开展业务,分别核算各自主体的收入、费用支出及结余。

 

  权责发生制要求各会计分期的经济利益与所消耗的经济资源进行配比,不仅仅关注现金的实际收付,更注重交易和事项的实质发生,如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能反映其价值转移过程和潜能耗费的全貌。高校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转为权责发生制,可以对固定资产成本以及曰常开支成本进行科学核算,并对成本核算进行事前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审核.合理规范高校成本范围、成本项目、成本计算方法及费用支出分配办法,以便真实、可靠、准确、完整地核算高校活动的资源耗费情况,正确核算培养一名学生所耗费的资金量,建立人力资源成本与人才培养成本报表,为高校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费用信息资料。将支出与收入配比,进行必要的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寻求降低教育成本的最佳途径,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既可有效规避高校的潜在性财务风险,完善高校综合预算,也是正确测算生均成本,制定收费标准,准确核算业务收支与收支结余的需要;同时也能如实反映高校资产负债,促进高校发展。

 

  总之,高校预算会计核算需要与时倶进,不断改革,积极探索,不断进取,才能使我国预算会计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预算会计模式的道路,增强高校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使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1〕王琨.论公共部门会计改革.事业财会,2007(6).

 

  〔2〕詹儒章.高校在现有制度下进行成本核算的探索.事业财会,2008(2).

 

  〔3〕张红.高校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及问题探讨教育.财会研究2008(2).

 

  〔4〕何爱群.对高校资金运作中财务风险管理的设想.会计之友,2007(1).

 

  〔5〕温佐望,刘长青.预算会计改革若干问题探讨财会与金融,2007(9).

上一篇:浅谈预算会计的不足及对策

下一篇:权责发生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会计基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