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预算会计的问题改革创新影响研究论文(共7篇)

发布时间:2023-12-10 09:58

 

 第1篇: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有效内控机制分析


  随着事业单位经营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作为编辑部类型的事业单位未来有被企业化的趋势,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内控机制来管控单位的预算资金配置,则成为了摆在单位管理层和财务部门的重要课题。由于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具有公益特质的专业技术服务,所以即使在经营体制改革过程中,仍需要突出单位职能的社会化特征,以及服务内容的外部性要求。这就意味着,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会计管理时,无法完全按照企业的模式来展开。而是需要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目标下,有效构建财务内控机制来弹性实施预算会计管理。因此,这也是笔者想提请同行所关注的问题。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有效内控机制中的“有效”应体现在,切实实现全员参与和全过程预算管理的目标。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着力点分析


  具体而言,在经营管理的双目标驱使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着力点:


  (一)经济效益目标下财务内控的着力点


  在“利润=收益-成本”的简单公式中可知,若要实现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目标,首先需要严格管控成本的发生,特别是管控虚高的成本发生现象。另外,在追求“产出/投入”最优化目标下,还需要重视预算资金配置的合理化问题。事实上,成本控制与资金预算管理属于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相辅相成。


  (二)社会效益目标下财务内控的着力点


  突出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外部性,则构成了实现社会效益目标的内在要求。以编辑部这类事业单位为例,向社会提供优质的读物则成为了实现社会效益目标的具体体现。然而,内容丰富、健康和可读性强的读物,依赖于编辑部工作人员的调研和采风工作。因此,这就涉及到了预算管理的专项经费管理问题。


  二、影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因素分析


  将以上内控着力点落实于预算会计管理中,则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针对财务内控的思维惯性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执行预算会计制度,若当年预算资金存在剩余,余额将在年末会计周期中收归国库。因此,事业单位管理层最为关注的便是如何使用预算资金,而对于资金节约化使用的意识却较为淡薄。在这种思维惯性支配下,财务内控机制的实施绩效也就大打折扣。


  (二)针对资金配置的人为干预


  在事业单位科层组织结构中,对预算资金的配置往往需要得到上级主管领导的审批。在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的共同作用下,上级主管领带在审批中往往存在着主观偏好,进而存在着人为干预的问题。在包括编辑部在内的事业单位组织生态中,人际关系影响力仍能左右资金的配置方向和额度。


  (三)针对专项经费的使用监管


  在实现事业单位社会效益目标时,对专项经费的使用监管问题一直困扰着财务部门和管理等。之所以存在这种局面在于,户外调研和采风同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充分因素的干扰。前者主要在于调研人员谎报经费;后者則在于工作计划因主客观原因无法按期完成。


  三、事业单位有效内控机制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事业单位有效内控机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一)增强成本管控意识


  在事业单位经营体制改革过程中,编辑部单位日益感受到市场化进程所带来的经营压力和挑战。同时,在新媒体对编辑部传统市场的侵蚀下,管理层应不断增强成本控制意识。为了使他们能在专业视角下来审计成本控制问题,可以通过邀请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来为管理层开设讲座,也可以与单位财务认为分析出成本控制的思路。


  (二)完备资金拨付管理


  事业单位都拥有完整的财务管理章程,但却因人为干预而使得财务管理陷入人治的境地。为此,在落实部门主体责任制的同事,应加强党委集体研究决策的组织建设,来助力预算资金的合理配置。在新媒体时代,应将资金合理配置在员工岗位技能培训,以及优化媒体专业化设施设备领域。为此,这也构成了党委集体研讨的重心。


  (三)恰当引入市场原则


  针对调研和采风过程中的资金使用监管,在保持适度弹性预算管理的同时,还应引入市场原则中的合约机制。具体而言,额定调研采风人员每天的活动经费,根据具体情况弹性追加预算。但最终都需要对他们的工作绩效进行严格考核,从而来确保“产出/投入”的满意结果。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小结


  本文认为,随着事业单位经营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作为编辑部类型的事业单位未来有被企业化的趋势,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内控机制来管控单位的预算资金配置,则成为了摆在单位管理层和财务部门的重要课题。具体而言,内控机制可围绕着:增强成本管控意识、完备资金拨付管理、恰当引入市场原则等三个方面来构建。


  作者:董秀梅

  第2篇:小议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的预算会计改革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我国的实施使预算会计的发展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影响了预算会计体系、会计的核算基础和财务报告。虽然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使我国的会计制度有了发展,但是这个制度也让我们发现了我国的预算会计存在的一些弊端,所以我们也应该采取措施使预算会计得到发展。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概念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也就是政府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把所有的财政资金统一纳入国库单一账户进行管理,获得的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者是财政专户,支出同样只通过一个单一的账户出账,按照不同的支付类型,采用直接支付和间接授权支付的方法,把资金支付给商品或者货物供应商或者是用款单位的相关部门。通过这样的方法国家能够对资金的来源和流向准确的进行把握,加强了对于财政资金的管理,同样也减少了滥用职权公饱私囊的可能性。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对于预算会计的影响


  1.国库集中收付制对于预算资金的影响


  在我国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情形下,对预算资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在国库集中收付制下,资金直接从财政部门统一进行管理的账户打到商品或者货物的供应商或者是需要用款的单位的资金账户上,大大减少了资金流通的环节,做到了高效准确的要求,减少了中间流通的许多环节也更便于财政管理部门对实际支出的判断,有利于财政部门进行预算资金的设计和管理。在过去的支付方式中,财政资金要达到用款单位,需要通过财政部门到主管部门到一二级单位最后才能到达基层实际需要资金的部门,而这个过程因为漫长就会影响到资金的使用和决策的实施,有时基层单位发现一个有前景的项目需要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和扶持,但上级部门拨款到达基层部门时也许机会已经消失了,但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则会大大加快拨款的速度不会影响紧急情况的处理。其次实行集中收付制,财政部门可以对资金进行严格的把控,过去的分散支付的方法,资金一直以货币的形式在各个收款人和付款人之间流通,一旦资金离开了国库,财政部门就无法准确把握资金的流向,无法对每一笔交易都进行监管,这就可能会导致资金沉积无法流通从而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


  2.颁布相关的会计制度对于预算会计的影响


  随着我国不断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预算资金的形式和流通方向也发生了改变。但是我国现有的会计制度并不完善,也不能对预算会计的方方面面进行规定,所以我国为了适应现阶段实施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出台了许多相关的会计规定。比如说《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补充规定>》等一系列的会计规定和办法。这些规定指明了一些会计科目的使用规范,并且减少了某些科目的使用。但是虽然这些规定解决了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下的一些弊端,但是仅凭这些规定预算制度在会计核算等内容上的缺陷这些规定并不能完全解决,也就是说这些规定并不能完全适应国库集中收付制下的发展要求。还需要不断的发展会计体系来满足国库集中收付制的要求。


  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在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在资金支付时出现的违规现象


  在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情况下,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国家的财政资金,也是财政部门来发放给各个单位的预算,也就是因为财政部门会根据单位的本年预算盈余或赤字来决定明年给该单位的预算金额,所以有些单位因为担心财政部门会回收本单位本年的预算盈余或者因为本年的预算盈余来减少来年的预算资金。因为单位这个担心所以一些单位会在年底财政部门即将进行结算的时候特意采取各种方法将预算资金使用掉,在年终的时候把预算账户的余额资金大量支取出来,为了花掉这些资金而购置一些不必要的物品或者进行一些莫名其妙的交易,把不该用于财政资金的支出也记作财政支出,更甚至为了支取出预算余额,单位将账户余额提取成大量的现金从而存到该单位的其他账户上,以此来保证预算账户没有余额进而保证财政部门不会减少明年的预算影响单位的发展。


  2.现行的会计体系与该制度不协调


  在过去的分散性的收支方法的推动下,我国把会计体系进行了人为的分割,将会计体系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这三种类型的会计都有各自的收支账户,通过各自的收支账户来进行资金流动,这种情况资金从不同的账户分散流出,与国库集中收付制的由单一收支账户流出严重不符,不利于财政部门的管理,而且还会造成贪污腐败、办事效率低的后果。


  四、我国预算会计的改革意见


  1.引进权责发生制


  要想优化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就应该将权责发生制引入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中。所谓的权责发生制就是指是指把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不关心在本期的货款是否已经收到或支付。只要在本时期应该收到货支付的货款都记为本期收入或支出。但是采用权责发生制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会计框架,只能当作一个伟大的目标,目前想要完全推广是不可能的。所以目前来说我们可以采用修正后的收付实现制,慢慢地向权责发生制过渡,最终实现这一理想目标。


  2.合理规划会计体系


  我国应该减少不必要的会计分类,将行政单位会计和财政总预算会计结合组成政府会计体系,而事业单位的会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这样减少了会计分类,也就离集中收付制近了一步,更能适应国库集中收付制的要求和发展。


  五、结语


  虽然目前我国的国库集中收付制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也应该发展一下权责发生制,在预算的过程中适当运用权责发生制,会是未来我国会计的发展趋势,也会改进目前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作者:王艳

  第3篇:浅析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结构不合理。


  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形成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预算对资源的集中程度很高,分配带有浓郁的共给制色彩,从而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以预算收支为中心进行核算的预算会计体系。


  现行预算会计基本上以会计报表的方式提供财务报告信息,各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独立的一套会计账户组织和会计报表体系,各自独立地反映政府财政资金流程中其中的一个环节,他们之间无法进行直接的信息交流与汇总;财政总预算会计无法提供合并的政府整体财务报告。虽然我国的预算会计方面基本上是采取了“准则+制度”的模式,但是我国目前还是没有一套统一规范的会计准则,而且各会计发布机构分离。例如税收会计由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国库会计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其他分支会计由财政部发布,这就使得我国预算会计体系从发布机构开始就注定“三国鼎立”的情况。三者使用的是不同的会计科目记录着不同的财政交易,其中总预算会计只记录拨款交易,行政和事业单位只记录发生在本单位内部的交易。从中产生的最大问题的是总预算会计不可以实时记录发生于各个单位的财政信息。不能从财务的角度去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情况。


  预算会计准则没有统一的规范、发布机构分离,不能从财务的角度去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情况。虽然这和以前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现象类似,但是2006年国家就已经统一了企业会计制度的行业规定,预算会计制度却仍处于探索阶段,预算会计准则的不合理性就这样显现出来了。


  二、预算会计制度缺乏灵活性。


  由于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是20世纪制定的,随着我国在2001年11月10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政府的职能也在随之改变而改变,公共财政制度也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在这些变化面前,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显得过于死板和教条化,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没有办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就如在投入预算管理中,由于对预算资源的投入受到严格管制,支出使用者缺乏管理的灵活性,使用者只需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用去理会现实所要求的绩效,这就使得管理者和决策者很难对支出机构和相关人员的考核和评估。这就需要我国结合当今的经济发展情况,积极借鉴国际上已有的经验,来建立一个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管理水平相适应的预算会计制度。


  三、会计信息透明度不高。


  会计信息是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而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要求会计信息能够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相符。


  现阶段是我国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的转换,它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要建立透明高效率的公共财政体系,但是我国现在执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导致核算过于简单、财务报表内容过窄,无法反映财政的实际情况,没有披露国有资本的安全情况、养老金、失业金等的使用和安全以及各级政府在其他财务方面的受托责任的信息,会计信息的失真所带来的后果可是十分严重的,而且也没有提供反映政府绩效与成本信息相关的报告。不仅如此,报表中结构和会计科目设置还不科学,这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


  四、收付实现制度不合理。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越来越重要,然而收付实现制度虽然实现以收抵支的核算目的,但却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低下,难以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的实质和全貌。比如说,由于收付实现制规定受到了钱就应记作收入,并且不管这钱是否属于当期收入,也不管这笔钱是否属于当期收入,就会使地方财政为了扩大政绩,将未实现的收入通过预收方式变成当年的财政收入,把提前缴税变为可能,容易出现‘寅支卯粮’的现象。又比如说,由于在收付实现制下,没有收到钱就不记入收入,这就可能出现地方财政为了减少下年征收。再比如说,收付实现制下,政府和单位未支付的购货款不作支出,这就可能出现政府大量的超前、超额消费,造成预算约束的无效,最终导致政府行政行为的低效率。在实践中,政府操纵收入和支出的例子也不少见,如1998年收付实现制下的香港政府通过股票投资组合干预股市而取得的未公开收入,就被作为现金转化成一般性收入。


  收付实现制的财务风险高,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负析我国预算会计的弊端及建议债情况。同时收入和费用之间不对称性,不能充分认识行政事业单位绩效与发生的行政事业成本之间的关系,不能准确进行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对于整个财政、事业资金的管理和业绩考核都是相当不利的。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政府的债务被隐藏了,政府的财务状况得不到真实的反映,产生不良后果就是: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和造成国家平衡现象,对宏观经济决策和市场运行产生错误导向,不利于政府防范和化解政府风险,给财政经济的持续、正常运行带来隐患。


  作者:宋颖

  第4篇:浅析我国预算会计的弊端及建议


  一、会计核算收付实现制弊端


  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包括行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以及事业单位会计,自1998年起的一系列国家制定以及行业会计制度所组成。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在近年来的财政制度改革以及新兴的复杂经济业务体系下,收付实现制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的经济体系预算需求。收付实现制的弊端包括如下几点。


  1、无法如实反映当前财政情况


  收付实现制不能如实反映当前单位的财政情况,无法做到完善的负债管理以及对财政风险的预防。收付实现制管理资产的模式在于单位购入的资产计入当期支出以及固定资产,但对于已经购入资产没有进行折旧计算,直到该资产报废处理[1]。这就导致收付实现制对于资产的价值管理不真实。


  另外,对于资产负债,支付实现制无法反映债务的完整信息,其中的预期利息支付部分不能提前预计。比如国债的预期利息、地方政府的历年陈欠、为第三方企业担保贷款所导致的欠款等均由于支付实现制的弊端而无法在当期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出现了财务的虚假平衡。


  2、无法客观体现管理成本


  对于政府而言,支付实现制无法客观的体现公共管理成本,从而不能真实的对政府绩效进行科学评价。绩效考核需要对资源的使用以及结果完整的联系起来。但收付实现制仅能将款项收支的发生作为依据,而无法对于预期收支或者已经发生但没有实际收支的款项进行管理。比如对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只能计算支出款项而无法计算其磨损折旧部分,导致成本核算的不真实性以及随之而来的绩效考核的不准确。另外目前少数单位在部分财会业务上已经开始使用权责发生制,但两种会计制度一起使用更加复杂以及难以合理划分业务[2]。


  3、无法反映整体的预算结果


  收付实现制无法反映预算的执行结果,不能形成整体预算执行结果。另外,由于收付实现制缺少综合性的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只反映目前已收到或者已支付的项目,对于应该支付而未支付,或者提前结算的项目无法正确反映。


  4、不能处理更加复杂的会计业务


  我们现行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以及政府采购制度下,财政的资金从国库帐户直接划拨给收款方,相应的财政部门通过财政通知书记录财政收入和支出,实际支付与财政部门相剥离,各环节中存在意外和沟通方面的问题。


  二、在预算核算中执行权责发生制的主要手段


  1、权责发生制的定义及其优点


  权责发生制在实际运作中针对收入款项的确定标准是根据费用实际产生的时间为准,即说明,在期间内执行的费用款项或者此期间已经完成的或者是必须承担的款项,都将计入到本期间的会计核算[3];而若在此期间已经产生了款项的收付行为,但是费用不是当期内产生的,则不在本期对这笔费用进行核算或处理。


  在预算核算中应用权责发生制的标准对比应用收付实现制具有以下几点优点:其一是在权责发生制的应用中可以整体体现出企业各项资产和资源,可从中全面了解企业单位中的资源分配情况以及且资产的实际情况,可制定出企业资产资源运用、维护等正确的处理方法,并有效的实施;其二是可以真实的体现出企业单位资金动向,以及潜在的问题和债务,可降低经济风险;第三点是可以有效的体现出各部门各环节运行中的成本,可提高内部的管理,便于考核。


  2、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引入方法


  在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体制中,预算会计中权责发生制的执行在实际运行中还有很多问题和难度。首先,一个会计体质的改革要在一定完善的标准、制度、条例下指导进行;其二是要在一个完善的法律维护保障基础之上进行;最后是,一个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需要较多的技术支持和人员配置。


  我国的现状是经济法律相关体系仍不健全,各会计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还没有具体开展,预算会计的改革处在起步期,所以,在应用中,还不能达到全面具体。只能结合现状,分步实施,在核算方面应用传统的收付实现制,而权责发生制应用在财务的总体管理上。另外一种方法是,除预算资金方面外全部应用权责发生制,在各机制改革完善后,再进行体制的过度。


  3、权责发生制的实施及其应用方式


  首先,在政府方面,实施权责发生制的体制,可以有效的体现出债务的现状。对于符合会计体制基准的政府债务情况,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计量且在相关的项目中披露;不符合怀集体制基准的,必须将其隐性信息体现在财务报告中,达到真实的体现政府的财务情况。其二,部门的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了财政改革体系中的目标定位,因此需应用权责发生制在企业服务的成本费用以及固定资产方面,适当的进行计提折旧。第三,为可以真实的体现出企业单位资金动向,以及潜在的问题和债务,降低经济风险,这需要尽快实施权责发生制,主要应用在社会保障、国债收支等方面。


  具体实施中要区分不同的财政业务,逐步实施权责发生制。针对政府出现的新兴财政业务,实施收付实现制并按照政府规定进行处理;针对跨期收支等需要将会计记账基础转换的业务,增加相关的项目,实施权责发生制;针对涉及资金量大、规模大的业务,需暂缓执行或者不实施权责发生制。


  4、对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会计制度对于国家的意义重大,它涉及面非常广泛,从财政体制到经济情况都会牵动诸多的责任,所以,在会计制度的改革中应深入的研究分析,谨慎的实施以确保改革的实施。通过对国外会计改革情况的研究中看出,部分发展中国家在会计改革的实施中已逐淘汰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靠拢,效果明显。我国的经济现状是处于快速发展中,应总结国际中适应我国现状的改革经验,在结合我国经济特色,制定最适宜中国政府的预算会计体系,并逐步完善。


  作者:孙晓光

  第5篇:谈政府采购对预算会计的影响


  1、政府采购范围界定


  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各地采购范围不尽相同,采购“门槛”的设定高低不一,采购方式方法也各有不同,需要通过立法规范采购范围。所谓政府采购是指使用公共资金的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动用公共资金购买、租赁商品、工程、智力成果及雇佣劳务或获取服务的行为。


  1.1、政府采购的性质


  第一,用于政府采购的资金是公共资金,而不是私人或企业的资金。第二,政府采购是公共组织“为了开展日常职能活动或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需要。”第三,执行或管理政府采购工作的职员是实行功绩制的雇员,他们与私营或企业部门的雇员不同,他们没有赢利的需要或动机。第四,政府采购的过程是必须是向公众完全公开,或者说在在公众的监督下进行。第五,政府采购制度的核心是确保政府采购合同签定过程的公开性、公正性和竞争性。第六,政府特别是中央及省市一级政府,他们掌握国家财政,他们甚至可以支配某个市场,这种情形使负责政府采购的官员处于相当关键的地位,获得极为重要的权力,这种权力极为容易被不当行使,或被滥用。


  1.2、政府采购的基本特征


  第一、政府采购的采购方或采购主体必须是具有公共职能的公共组织或公法人,即使用公共资金的公共机构或组织。


  第二、政府采购的目的具有公共性。


  第三、政府采购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第四、政府采购权是一种公共权力。


  第五、政府采购争议的救济主要采用公法上的救济方式,与行政争议的救济途径基本相同。


  第六、政府采购适用一些专门的程序。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并不意味着纳入采购范围实体的所有采购活动,都要纳入政府采购制度规范和控制之中。除政府机关及全额预算拨款的社会团体和政党组织等必须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内之实体外,其它实行国家预算管理的实体是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应作具体分析,哪些内容和多大数金额的采购应当纳入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规范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2、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弊端


  2.1、政府采购资金运动过程与现行预算会计体系不适应


  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制度是根据机构设置与经费领拨关系制定的。每年财政部门按预算指标和各单位用款进度,层层分解与下拨,年末又层层上报经费的使用情况编制决算,同现行国库制度共同实现对经费的拨付和支出。而《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操作程序是财政部门不再简单按预算下拨经费,而是按批准的预算和采购合同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货方拨付货款,此规定完全改变了政府采购资金的运动过程,将过去的财政拨款——用款单位采购——财政审查,这种事后监督模式改为了用款单位申报——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审批——政府采购中心采购——用款单位验收——财政结算。由于现行会计制度还没有和政府采购资金运动实现一致,也没有对相应会计业务进行统一口径的核算,从而导致各地的采购实体在账务处理上不统一。


  2.2、现行预算会计体系滞后于会计实务


  新预算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政府采购都缺乏规定,政府采购如何列报支出,是否应在行政事业财务制度中增设有关政府采购内容,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从而使各单位难以真实、准确、完整地全面核算和反映本单位的政府采购活动,政府采购会计管理滞后于政府采购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


  2.3、预算会计体系下的现收现付制影响政府采购会计核算


  现收现付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入账的依据,但在政府采购的实施过程中,存在采购环节与付款环节相分离的现象,出现了货物已到,发票账单未到款未付的业务,也出现了货款已一次性支付,但货物尚未到达的业务。在物资采购的货款支付方式上,可采用一次付款、分期付款或按合同规定在采购完成后,要保留一部分尚欠由以后支付等方式。在现收现付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对未支付货款却已收到的物资不登记入账,不利于对各项物资进行全面管理;对仅支付部分款项的物资,也只能按拨款的实际支付金额确认和计量,显然不能对政府采购业务进行确切地反映。


  2.4、不能从财务的角度全面反映政府采购状况


  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只能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没有提供政府采购的营运业绩及会计信息,相应的财务报告没有体现政府采购的数据,在固定资产报表中也没有体现政府采购的情况,因此不能全面反映单位政府采购的情况,无法披露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果。


  3、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方向


  3.1、实行政府采购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实行统一的政府采购制度后,采购资金不再层层下拨给用款单位,而是直接支付给供货商。因此需要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实行直接支付及核算办法,以适应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需要,要增设政府采购资金专户。因为所有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资金都要存入财政设立的政府采购资金专户,所有用于政府采购的资金都只能从政府采购资金专户中支付,这样财政就能对政府采购资金进行有效的全过程监督与控制。财政部门掌握资金支付权,将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而不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可以掌握每笔资金的最终去向。


  3.2、政府采购引用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是以权利和义务是否在本期实际发生为标准。目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还不完善,现有从业人员的技能有待提高,现阶段还不能“一步到位”地将预算会计基础全部转为权责发生制,而要结合我国的现实条件,先从政府采购引入权责发生制,待时机成熟再逐步过渡。政府采购引入权责发生制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更准确地核算采购货物的支出情况,更好地实现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配比和协调。


  3.3、制定更完整的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资料的高度浓缩,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等。应在现行的月度和年度财务报告中增加政府采购的项目和内容,以全面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规模和金额,更好地进行预算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3.4、建立政府采购成本效益指标体系


  为了准确地反映政府采购的成本和效益,必须建立科学的政府采购成本效益体系,既反映政府采购过程本身直接的、有形的微观成本效益,又能囊括政府采购广泛而深远的宏观成本效益。在此基础上,对各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成本控制,降低不合理费用开支,提高政府采购的成本效益比。


  由于各级财政部门预算的编制方法、财政国库资金拨付程序、政府采购的范围、集中支付机构的管理模式、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账务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在现行预算会计的”收付实现制”没有改革之前,制定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账务处理方法,对实现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完善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不足,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刘妍

  第6篇:浅议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及创新研究


  1预算会计在事业单位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


  1.1缺乏系统、全面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


  正常情况下的预算一般是要求从基层单位开始,然后逐渐进行编制,实现层层汇总,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盲目性的出现,以便能够使编制预算变得更加合理,但是,有些事业单位的部门并没有严格按照这种流程进行,这样就不能非常详细、准确地将决算报表与预算报表进行对比,除此之外,还有些事业单位并不只是依靠财政资金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其资金的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从而使现有的预算会计制度不能非常系统、全面地提供会计信息。


  1.2不能适应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


  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模式而言,基本上都是选择收付实现制来进行预算会计,这种计算模式存在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就是在同一会计期间内支出与收入不相符。例如,现有的预算会计制度不能准确、完整地将政府从国际金融组织计入的债务反映出来,因此,现有的预算会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2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2.1加强预算会计的目标管理,实现科学化的预算编制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要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加强进行管理,对于编制的重复性的避免,要积极实行对预算编制的细致化工作,对财务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争取实现预算资金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真正做到公共资金进行公共化利用,以及会计信息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2.2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活动的监督


  一部分事业单位中,由于领导的不重视或者监管不到位,导致了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预算会计失真的不良现象,因此,事业单位一定要加强对单位预算活动的监督力度,对预算计划以及预算使用的具体情况进行适时的监督和控制,简化事业单位的预算体系,避免出现预算以外的资金变动,对单位预算进行规范管理,主要包括事业单位内全部费用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仔细分析研究单位的每笔资金收入和支出,利用政府的力量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情况进行监督。


  2.3将会计核算内容进一步完善,对预算会计核算的方式进行创新


  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化越来越深入,现代事业单位对于会计核算的要求已经不是传统的收付实现制能够满足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事业单位对于预算会计核算的需求,配合会计工作的发展进程,也为了将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基本财务状况能够真实有效而且完整地反映出来,权责发生制的引进是迫在眉睫的。改进现有的预算会计科目,按部门设置一级科目,并且增设二级和三级核算会计科目,使预算科目的分类能够更好地满足部门预算制度的要求,全面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情况,对于现有的预算会计核算进行范围上的拓宽,对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进行更深一步的改革以及完善,优化固定资产的核算,对收支类账户的明细核算项目进行重新设置。


  2.4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活动的监督


  目前事业单位由于监管力度不强而造成的预算会计失准现象非常普遍,所以,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监督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就能够将预算计划编制和资金预算的使用情况控制在合理的计划内,而且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体系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事业单位内部所有费用的收入;②事业单位内部所有费用的支出。因此,确保这两项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预算以外的资金流动现象,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单位资金具有更加完整、规范的管理,因此,事业单位要加强对预算资金的监督力度,对收入和支出的资金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从而确保资金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


  3结论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特殊的单位,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预算会计制度又是事业单位的核心部分,因此,要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及创新研究,使其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作者:候炳霞

  第7篇:重叠浅析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改革


  一、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在实行的预算会计体系是1998年修订的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三位一体、非常独立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17年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预算会计所处的环境有了较大变化,为了给经济发展提供助力,我国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部门要编制预算。(2)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3)政府实行采购制度。这些改革面临着一些挑战:原有的预算会计制度核算范围窄小,原来的核算内容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核算方法比较老化,没有及时更新,不能适应新形势等,所以有必要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适时调整。以下内容就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改革建议。


  (一)预算会计核算范围窄小


  目前实行的预算会计中,有的会计核算的主体,并没有在核算的范围内,比如,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和社会保险基金的核算。预算会计对国家基本建设投资以及增量等形成的固定资产存量所做的核算不够深入、全面。一些基金也不属于政府会计核算的范围,比如,社保基金、医疗基金和生育基金等,这些都反映出预算会计存在着核算范围窄小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扩大预算会计核算范围。


  (二)预算会计科目设计较简单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收支制度改革的进行,要求预算会计体系也需适时的做出调整,因此,我国目前实行的预算会计科目体系进行了变革,使得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核算比以往更加全面、丰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科目较简单,与实际需要不相匹配,为了适应新形势,必须增加新的会计科目;其二,改革前的会计科目的设置不能与改革后的预算管理体制相适应,这样一来,预算会计就不能如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情况,使单位不能有效的进行地预算控制。


  (三)财政预算不能如实反映政府的收支情况


  之所以进行预算就是为了掌握政府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而为单位以后的资金使用方向提供参考,还可以适时调节政府资金流向,提高资金的效益。但是目前的财政预算不能如实的反映政府的资金流向,使财政预算的目的不能达到。不仅如此,目前实行的财政预算对政府的现金收支情况虽有所体现,但对于政府的采购方面却反映不全面,这样一来,单位的采购预算与实际情况不符,不能完整的体现收支情况。


  (四)不能如实反映政府的负债情况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地方政府负债问题也非常严重,目前实行的预算会计在核算时,地方政府实际现金的支出在财务报告上能够直观的表现出来,但是,政府由财政担保,通过向银行贷款或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这些政府债务在财务报表中没有如实体现出来。财务报表中呈现出来的财政负债比实际负债规模小很多,由此呈现出的政府偿还债务能力比实际要低。不仅如此,国有企业的亏损,国有银行的坏账这些隐性负债在财务报表中也没有反映出来。由此看来,预算会计不能如实反映政府的负债情况。


  二、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建议


  (一)建立新型的预算会计体系


  可以按照单位进行经营活动的目的把会计分为企业会计和非企业会计两大类,按照其核算重点的不同,把不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的非企业会计分为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两类。分类界定之后,对我国目前实施的预算会计进行相应改革,花大力气研究并制定出我国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制度。以政府为会计主体,引入“债权制”和“受托责任”。同时,还可以扩大预算会计核算范围,把社保基金、医疗基金和生育基金置于预算会计的范围之内。


  (二)完善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施,使得行政单位经费存款不直接划入。单位在运作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经费的收支情况及有无余额、余额的多少等,这样可以统筹使用资金,这时,有必要增设“预算拨款限额”科目;在负债类科目的设置中,可以考虑增设“应付款”科目,对于政府隐性负债,要提供或有负债信息。对为其他单位提供的债务担保等重大的或有负债,必须充分调查其数额并在财务报告中详细记录;对于收入类科目的设置,可考虑增设“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科目,用于核算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及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不仅如此,对于预算外资金的收入的核算,可以设置“预算外收入”科目;还可以将目前实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银行存款”科目的核算内容修改一下,设置成单位“自筹资金收入”、“年度结余”等。


  (三)建立会计财务报告制度,全面展现预算会计信息


  财政报告是深入反映政府的具体财政收支情况的报告,它能直接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所以建立完善的、高质量的会计财务报告制度有利于政府全面了解财务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财政制度改革,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财务报告如此重要,必须花大力气建立财务报告制度,促进预算会计改革的顺利。获得真实反映财政收支的财务报告的提前是政府部门的会计信息必须真实、有效。所以,信息披露制度需要健全,信息内容不能弄虚作假,必须真实的反映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要全面、系统、如实地反映政府的财务收支情况。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会计大环境的急剧改变,预算会计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很多不足,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预算会计不断改革,不断发展,只有进行深入、细致的改革,建立新型的预算会计体系,完善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和建立会计财务报告制度、全面展现预算会计信息等等,预算会计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才能开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会计之路。


  作者:曹英慧

上一篇:预算会计改革影响研究论文(共4篇)

下一篇: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有效内控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