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责任编辑

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责任编辑

看看史绍熙的柴油机设计

柴油机自学书籍!《工程机械柴油机构造与维修》《工程机械柴油机构造与维修(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特点是对柴油发动机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的阐述力求简明、清晰,着重讲解柴油发动机的构造与维修方面的知识,全书以柴油发动机的构造为主线,对相关维修知识也进行了简明、准确的介绍。《电控柴油机结构与原理精品汽车教材》书主要介绍各种电脑控制柴油喷射系统,其次是废气排放污染与控 制。内容数据新颖、充实,图片精美,在条理分明的叙述中,让读者对现代柴油发动机的知识与技术,能有完整的认识与了解,为目前市场上 的介绍柴油机方面的书籍。适合大学本科、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或业界从业人员参考使用。《内燃机车柴油机(中专)》内燃机车柴油机(中专)》共分两篇。第一篇以东风型机车的16V240ZJB型柴油机为主机型,阐述柴油机各系统的构造、工作原理及运用知识;第二篇着重介绍16V280柴油机的结构特点,便于使用者根据所在地区车型情况选用。《汽车电控柴油机结构原理与维修》《柴油机维修技术》《柴油机电控技术实用教程 》 李铁军 著/2009年05月/机械工业出版社《船舶柴油机使用及维护》罗红英 主编/2010年03月/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图解汽车发动机构造手册 》吴文琳 主编/2007年0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

附件:注册环保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条件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适当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实践条件,可以申请参加注册环保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 (一)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参加基础考试: 1,取得本职业(指的是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见附件月16日,下同)或相近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专业,详见附件16,下同),本科以上学历或以上程度。 2,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本科学位,在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积累了至少1年。 3,其他专业本科学历或学位,累计在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至少1年。 (二)的基础上的通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参加专业考试: 1,获得专业博士学位,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2年;或相近专业博士学位,累计在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至少三年。 2,获取专业硕士学位,从事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至少4年,至少3年的累计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或相近专业硕士学位。 3,与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课程毕业后,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至少4年,或已取得类似的专业人士,包括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至少5年。 4,取得通过评估的专业教育学士学位或学位,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至少4年,或已取得不中积累的环境影响评估的专业教育学士学位或一定程度的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至少6年,从事专业工程设计工作至少5年,取得相近专业学士学位或学位。 5,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的七年中取得专业大专以上学历,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的累计至少6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6,更专业的本科学历或学位,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至少8年。累计(c)截至12月31日,2002年,一个满足下列条件的,免费的基本检查,只是专业考试: 1,在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在获得专业博士学位至少五年或相近专业博士学位,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至少6年。 2,获取专业硕士学位,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的七年中,至少6年的累计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或类似专业硕士从事度。 3,专业学位或研究生课程毕业生,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七年;或类似的专业人士,包括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至少8年。从事 4,获得专业学士学位或学位的累计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至少8年,取得相近专业学士学位或学位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至少9年。 5,取得本职业大专以上学历,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至少9年;相近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至少10年。 6,更专业的本科学历或学位,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的至少12年。 7,更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15年。 8,获得专业大专以上学历,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至少25年;相近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至少30年。 2008年年度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使用的标准,规范和设计手册 首先,规范和标准“火电技术该厂烟气脱硫工程烟气循环流化床“(HJ/T178-2005)的规格 5.2.2.5和5.2.2.6合并,如下:5.2.2.5新的发电机组,建设脱硫设施或已运行脱硫设施的单位创造的,不应该设置烟气旁路。如果证明有必要,应保证脱硫设备进口,出口和旁路挡板具有良好的操作和密封性能。 5.2.2.7号码5.2.2.6。 2个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石灰石/石灰 - 石膏法(HJ / T 179-2005) 5.3.2.5如下:新的发电机组脱硫设施的建设或运行创造脱硫设施的单位,不应该设置烟气旁路。如果证明有必要,应保证脱硫设备进口,出口和旁路挡板具有良好的操作和密封性能。替代市政废物转运站设计规范(城市固体-91) 3,“垃圾中转站技术规范”(CJJ47-2006)设计手册类 1,孙恪勤钟秦责任编辑: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及工程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2,:柯孙勤,钟秦刚说:“设计,建造和运行的火电厂烟气脱硫系统,化学工业出版社。 3,周志翔编辑:火电厂湿法烟气烟气脱硫技术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附件:考试类别,专业及科目代码表考试名称和代码级的名称的名称专业的代码和代码课程名称和代码 78。注册环保工程师 1。01的基础。基金会。环保。基础考试(上) 2。的基础考试(下) 2。专业01专业。环保专业知识考试(上) 2。专业知识考试(下) 3。专业案例考试(上) 4。专业案例考试(下)

我是学发动机专业的,我们当初大学就是按顺序《发动机构造》《发动机原理》《发动机设计》来学习的,这些发动机的书都包括汽油机和柴油机部分,而且感觉侧重于柴油机。 如果你要专攻柴油机方面研究或工作,建议你按以上顺序来学习,再加上《发动机动力学》你就可以说基本上对柴油机有了个全面的掌握。都是学工科的,而且你学的又机械专业,这些书对你来说很简单,一看就能懂。 如果你只是在机械方面的研究或者工作中涉及到部分柴油机的知识,那么你就只看《发动机构造》和《发动机原理》就足够了。 当然你按照这个思路来专门看《柴油机构造》《柴油机原理》和《柴油机设计》也是可以的,但主讲柴油机方面的书大多数都是介绍船舶柴油机的。 要对自己有信心---你的工科和机械知识就是学习柴油机的最好基础。 我现在从事的也是柴油机设计方面的工作,希望我的意见对你有点帮助。

经济管理出版社责任编辑

注意,只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才是价值。你没有注意在商品中这几个字。

电影娱乐已经成为全民消费的新模式,中国观影人次和观众数量增长率在显著提升,就连五线小县城的影院在春节期间也是场场爆满。观众选择观影的影院数增多,消费主导权也随之提升。另外,电影导演、新制作公司纷纷加强与主流互联网平台的合作,推动电影新势力的崛起。加之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导向,也让电影投资成为未来5-10年最火热的投资方式。

那么影片发行人、出品人、策划、责任编辑都是做什么的?

发行人,电影拍摄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到影院去放映,发行方负责影片的宣传、排档期、购买广告、跟院线签约等,最后影片卖出票房,会分4%-6%的票房收益给发行方作为代理费用。

出品人主要是指电影的出资方,它也可以是公司,也可以是个人。出品方负责影片制作前的市场调查,比如类似影片的票房情况、受欢迎程度等等。出品方作为投资人是整部影片票房收益和版权收益的主要受益人。

策划就是策划影视剧作,包括制片前中后期及过程中的对内制片工作和对外宣传,广告等等方面的工作,从而使电影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电影编辑即是为故事片制作机构组织、审阅、选择、扶植电影文学剧本的编辑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电影文化水平;熟悉电影剧作表现方法;能够联系、团结专业及业余编剧;了解国内外文艺动态;经常阅读各种文学、戏剧作品并观摩舞台演出,以便及时向制片机构或创作人员推荐适合拍摄的题材(改编)素材。

希望以上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您生活幸福,距离财富自由,我们只差留言区一个机遇!!

“自然价值”: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解读钱箭星 肖巍本文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解读“自然价值”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建立在“劳动”这个人类本质活动前提上的价值讨论,旨在揭露资本产生剩余价值的奥秘,表达了鲜明的理论立场,这与今天人们对于自然价值的哲学经济学分析“路径”不同。因此,准确理解马克思的有关论述,避免望文生义和实用主义的误读就十分重要了。一先来看看马克思是如何看待自然价值的。第一,自然有使用价值,但本身并无价值:“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这就使一个物可以对人有用而不必是人的劳动的产物。例如,空气、天然草地、处女地等等”(马克思,1983年,第17页)。自然(物)的有用性也就是有使用价值。“商品要成为价值,首先必须是效用”(同上,第23页),构成商品价值的必要条件是有用(有使用价值),没有用就没有价值;但有用并不一定就有价值,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人类的劳动,没有劳动便无从产生价值。“土地不是劳动的产品,从而没有任何价值”;瀑布等自然力,也“没有价值,因为它本身中没有任何物化劳动”。(马克思,1975年,第702、729页)第二,自然和劳动共同创造的是物质财富的使用价值。自然是在劳动产品中扣除了各种有用劳动后还剩下的“物”,它们是某种不依赖人的、天然的东西。人类通过劳动改变物质的形态,但“他在这种单纯改变形态的劳动中还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因此,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马克思,1983年,第19-20页)。这里讲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的产生。在这个意义上,人们现在谈论的自然价值其实都是自然的使用价值,这两个表述往往被混为一谈,造成了相当的混乱。包括所谓“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分歧即在于自然(环境)究竟只有对人来说的使用价值,还是本身就有不依赖于人的价值(即内在价值)。不弄清楚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和“语境”(context),恐怕永远也争不出什么名堂来。第三,自然虽然没有价值,但特殊的占有关系却可以使之有一个“虚幻的价格形式”。自然力的利用都可以带来超额利润,但是“自然力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而只是超额利润的一种自然基础,因为它是特别高的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马克思,1975年,第728页)。对自然力(譬如土地)的占有形成了一种垄断,利用它所产生的部分利润或超额利润就落到了土地所有者手中。这里土地所有权并不是创造超额利润的原因,而是使这一部分利润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原因。而自然之所以有价格,是因为“在它背后隐藏了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不外是资本化的地租”。(马克思,1975年,第729-730页)这就引出了自然的所有权问题:“创造这种权利的,是生产关系”,而不是自然本身。自然并不属于任何人,“从一个较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角度来看,个别人对土地的私有权,和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私有权一样,是十分荒谬的。甚至整个社会,一个民族,以至一切同时存在的社会加在一起,都不是土地所有者。他们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利用者”。(同上,第874-875页)概括地说,由于私有权(所有权)的出现,自然物具有了某种“归属”,才可以“定价”。马克思所讲的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他用“抽象人类劳动体现或物化”来说明价值的形成;而人的一般劳动又对象化于“物”(其实是一切可交易的对象)的效用中,体现在各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中。而且,“物的价值则只能在交换中实现,就是说,只能在一种社会关系中实现”。“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马克思,1983年,第6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0页)在一个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里,没有商品,劳动甚至也不表现为价值,自然就更无所谓有没有价值了。但是,私有权关系的出现,使自然成为可占有的对象;而资本主义又把这种关系放大到了极致。在早期人类社会,自然物是公共的,也不稀缺即使在今天,仍然有一些自然物不在私有范围内,属于无竞争、不排他的公共物品( public goods),它们或难以界定具体的产权(所有权),如海洋;或因为丰裕充沛而不稀缺,如空气。但更确切地应称之为准公共物品或拥挤物品(quasi�public goods or crowded goods),对它们的消费在一定范围(可能相当大)内,其表现很像纯粹公共物品,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同样消费;但如果超出了这个限度,就可能减少对于所有消费者的效用,而产生负效用。许多环境问题就属于这种情况。。后来,大量自然物,如山川、草地、矿藏有了归属,比较明晰的产权(所有权)关系才使人们可以进行自然物的交易,这些本来没有价值的东西便有了价格的形式。但马克思坚持认为,加入生产而无需代价的自然因素,不论在生产中起了什么作用,都不构成资本的组成部分,而只是无偿的自然力。以采矿业为例,矿石原料就不是预付资本的组成部分,劳动对象也不是过去劳动的产品,“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这种无偿的自然力,像一切生产力一样,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马克思,1975年,第840页)。而资本一旦把劳动和土地(代表自然)结合起来,就表现为一种无限膨胀的能力。二时下有关自然价值问题的讨论,有的论者赞成马克思的观点,认为自然(环境)资源本身没有价值,但可以有价格;自然被占有者赋予了价格,它才取得了商品形式,而不是相反。自然价格的内在依据即在于它天然地具备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料的属性和功能,具有效用或使用价值,自然资源因此而转化为经济资源;而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则构成了自然价格的外在依据。(参见刘文、王炎庠、张敦富)自然价格的内在依据在于自然有效用,但我们对此不应仅仅作经济学上的理解,因为它还包括了其他如生态学、社会学、美学意义上的效用;而自然价格的外在依据表面上是供求关系,实际上是自然资源稀缺性和现行生产关系及所有权之间的“摊牌”。正如马克思所说,“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土地所有权本来就包含土地所有者剥削土地,剥削地下资源,剥削空气,从而剥削生命的维持和发展的权利”。(马克思,1975年,第715、872页)但土地价格(地租)这个形式所隐藏的现实生产关系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万古长青的,“一旦生产关系达到必须改变外壳的程度,这种权利和一切以它为依据的交易的物质源泉,即一种有经济上和历史上的存在理由的、从社会生活的生产过程产生的源泉,就会消失”。(同上,第874-875页)然而,人们却把“在资本主义生产(这种生产在它的整个范围内都是商品生产)基础上共有的现象,当作地租的(和一般农产品的)特征来理解”(同上,第717页)。这就混淆了价值的价格表现和某种占有关系下价格形式的本质区别。马克思认为土地是自然资源的载体,并用土地代表自然,因为能够被人垄断的自然力,总是和土地分不开。“如果完全抽象地考察劳动过程,那么,可以说,最初出现的只有两个因素——人和自然(劳动和劳动的自然物质)。……这样,土地和劳动似乎是生产的原始因素,而专供劳动使用的产品,即生产出来的劳动材料、劳动资料、生活资料,只是一种派生因素。……把生产分解为两个因素,即作为劳动的承担者的人和作为劳动对象的土地(其实就是自然),这也完全是抽象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109页)事实上,人们也正是通过土地价格(地租),最早最直接地了解自然的效用和稀缺性的。还有的论者认为自然过去没有价值,但现在有了价值,或者说自然价值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例如现在天然林保护投入了大量人类劳动,森林这种自然就有了价值;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矿产的勘探、测量和管理,这些劳动耗费都创造了价值。(参见:王松霖 主编;钱阔、陈绍志 主编;许晓峰、李富强、孟斌)这里的问题是,有人类劳动参与的自然是否可以代替整个自然?如果只以现在投入自然的劳动量来计算自然的价格,自然价格就可能被低估,甚至根本就没有价格。且不说在扣除了各种活劳动之后总还是有一个对象自然,有劳动代替不了的自然力;自然也不是因为投入了劳动以后再去“估价”的。许多自然物(如原始森林)对人类的正效用恰恰是通过它们遭破坏所产生的负效用体现出来的。人们意识到这一点,其实还是自然报复的“功劳”;这种报复的积极结果是促使人们为自然物提供了一个能够反映(这取决于人们当时的认识水平)其效用和稀缺的价格,而不仅仅看其中是否包含了劳动,包含了多少劳动;并进一步通过价格机制来约束人们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调节自然资源的供求矛盾。这里既有供求规律的顽强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人类自然意识的醒悟。而且,土地(自然)的价格并非一成不变。“地租的量(从而土地的价值)作为社会总劳动的结果而发展起来。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产品的市场和需求会增大;另一方面,对土地本身的直接需求也会增大,因为土地本身对一切可能的甚至非农业的生产部门来说,都是生产竞争的条件。”“不仅人口的增加,以及随之而来的住宅需要的增大,而且固定资本的发展(这种固定资本或者合并在土地中,或者扎根在土地中,建立在土地上,如所有工业建筑物、铁路、货栈、工厂建筑物、船坞等等),都必然会提高建筑地段的地租。”(马克思,1975年,第717-718、872页)当人们发现自然资源稀缺了,价格就随之上涨;而为了储备资源和保护环境,譬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都要投入劳动,自然资源的这种再生(产)过程就必须支付劳动成本。至于那些目前还没有劳动参与的自然(譬如荒野),则应在公共环保政策中考虑它们的价格。重要的是,“经济的再生产过程……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339页)。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消耗了自然物质,还降低了自然的质量,自然的生态系统因此就需要有一个休养生息的过程,人类要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这个概念来自生态学),就必须对自然生态系统提供必要的补偿,包括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扩展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也因此提上了议事日程,即这种补偿不能仅限于两大部类之间的补偿,还必须考虑对自然的补偿。具体说来,就是在产品价格中必须追加环境损耗的成本。当代人在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时,应尽量避免给后代人造成环境损失的行为,如果这些行为不可避免,就必须采取合适的“储蓄”、“贴现”方式进行补偿。马克思说得好,人类“必须像好家长那样,把土地改良后传给后代”(马克思,1975年,第875页);否则,就不可能有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曾经意味深长地指出,如果劳动本身的目的仅仅在于增加财富,那就是有害的、造孽的。把劳动与创造财富相提并论不是马克思的思想。一味追求财富而破坏自然的劳动创造出来的经济价值,与它造成的环境损失比起来,对人类的总福利是一个负数;它所产生的“有害的、造孽的”效果不但使发展不可持续,甚至可能危及人类的生存。英国学者皮尔斯等人将环境资源的价值分为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比较容易理解;间接使用价值类似于生态服务功能;选择价值是人们为保护某种自然资源以备未来之用所预支的费用,类似于保险费;存在价值则意味着环境资产的价值评估,如原始森林具有很高的潜在性存在价值,人们就愿意投资保护它。国内许多著述也采纳了这个观点。(参见:皮尔斯、沃福德;王伟中 主编)其实,“价值”(value,德文Wert)通常反映了人们的主观评价和偏好,而环境价值的分类则是人们在与自然打交道过程中不断深化了对自然效用的认识,或者说不断发现了自然新的使用价值。人们之所以“在观念上和语言上”赋予自然以价值,是因为自然具备了满足他们需要的属性,“然后人们也在语言上把它们叫做它们在实际经验中对人们来说已经是这样的东西,即满足自己需要的资料,使人们得到‘满足’的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6页)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对自然的需要层次发生了变化,人们藉以满足这些需要的活动形式也大大丰富了:自然不仅可以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而且还提供了满足人类发展、安全、美感等等需要的功能;不仅满足了这一代人的需要,而且只要善待它,就可以满足人类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国内有关劳动价值论的热烈讨论中,一种颇有影响的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这倒不是说在那种条件下没有花费土地等其他要素,而是说劳动以外的要素均不要求支付代价,它们是无偿的。至于为什么无偿,则可以从生产资料的原始公有制和当时自然资源不具有稀缺性中得到解释。劳动价值论通常就是从所假定的这种条件中得出来的,并且能够对这种条件的生产价值决定提供解释,但是也仅仅适用于这种条件”。(晏智杰,第15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价值的生产要素相继扩大到了土地、资本、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等等,劳动价值一元论就应扩展到生产要素多元论。但是,这种观点对于未将环境因素充分计入生产成本、普遍低估自然价格并突出地表现为有关环境的“市场失灵”现象,还不能作出有力的解释如果不能解决自然资源的稀缺租金问题,它们在市场中的配置就一定是低效率的;稀缺租金反映了由资源量减少带来的外部效应,因此增加了开发成本。。人们扩大劳动价值论内涵的尝试无可厚非,但这些尝试必须基于准确理解马克思有关价值论的研究方法上,否则就只能作出郢书燕说的“发挥”。马克思的讨论是从简单商品关系开始的,排除了商品以外其他经济关系和劳动以外其他生产要素;之后分析了使用价值和创造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再后进一步论述了劳动的体现和对象化,即价值形成的一般。论者因此而认为,“资本主义是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它早已越过了以价值为交换基础的阶段,然而我们熟悉的理论体系却是以价值论为基础的,以原始阶段的交换规律为基础去解释发展了的交换规律,这就是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一个内在的矛盾,也是从这种经济学必然得出激进结论的根源。价格调节与价值调节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价值源泉的一元化和价格源泉的多元化”。(同上,第38页)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重温一遍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序言中所作的一个说明:马克思是在“历史的和逻辑的形成过程中”讨论这些问题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他要从简单商品出发,而不是从一个在概念上和历史上都是派生的形式,即已经在资本主义下变形的商品出发”(马克思,1975年,第17页)。遗憾的是,这个说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三阿尔都塞在《读〈资本论〉》中,就提到一些人的“误读”:“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或许存在着对一个在任何地方都没有提出的问题的重要回答(马克思只是在积累了表述这一回答所必要的大量图象时,才能够表述出这一回答,即通过‘表述’ 和各种表述形式作出的回答),那么这是因为马克思在他那个时代并没有掌握一个使他能够思考他带来的结果的概念,即结构对它的各个要素的作用的概念。当然,人们会说这只不过是一个词的问题,只不过是少一个词而已,因为与这个词相应的对象是完全存在的。事情固然是这样,但是这个词是一个概念,而结构缺乏这个概念会在马克思的某些特定的表述形式以及某些与特定表述形式相一致的叙述中表现为某些理论结果,而这种理论结果又产生其后果。”(阿尔都塞;巴里巴尔,第22页)我们要读懂马克思,就必须注意可能在某个地方发现没有相应问题的回答(如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在另一个地方却找到了问题本身(如为什么在价值创造中排除了土地、资本、管理和科技等因素)。一方面,马克思用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即抽象劳动来规定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他又以某种空缺或间接方式在价值讨论中为自然留下了位置,有待我们去揭示。马克思摆脱了表面叙述的束缚,“以前一直被忽视掉的其著作的一些新的方面,只有理论的(和实践的)需要到了出现揭示它们的程度时,方可显露出来”(施密特,第93页)。马克思在分析生产价格时,因为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的垄断所获得的地租并没有参与利润率平均化过程,就没有把土地因素考虑在内;但他又说,“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总是需要一定的空间,并且建筑物在高度上也有它一定的实际界限。生产的扩大超过这种界限,也就要求扩大土地面积”。(马克思,1975年,第880页)可见他并不否定土地因素的作用,而是强调必须在“一定的”阶段、空间和界限讨论问题。在马克思看来,没有自然界,劳动者就什么也不能创造。自然界是劳动者用来实现他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进行生产的材料。自然不仅是构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必要条件(对此人们没有异议),而且也是任何劳动的“物”的基础。劳动创造出来的价值当然是与对人有用、满足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但并不是说任何有用、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东西就有价值。“‘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价值(Wert)或值(Würde)这两个词最初用于有用物本身,这种有用物在它们成为商品以前早就存在,甚至作为‘劳动产品’而存在。但是这同商品‘价值’的科学定义毫无共同之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6、416页)就自然的效用和稀缺性而言,其使用价值在特定场合下是一个常量,而由于人的需要不断变化,人们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进步,它又表现为一个变量:“我们不能把它们限定在僵硬的定义中,而是要在它们的历史的或逻辑的形成过程中来加以阐明”(马克思,1975年,序言)。自然本来是丰裕的,但人类迟早要失去这个状态,陷入人的需要与自然供给的深刻矛盾中。在资本主义历史条件下,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不断加速,它们的关系也在不断异化,“只有资本才创造出资产阶级社会,并创造出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本身的普遍占有。由此产生了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它创造了这样一个社会阶段,与这个社会阶段相比,以前的一切社会阶段只表现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界才不过是人的对象,不过是有用物;它不再被认为是自为的力量;而对自然界的独立规律的理论认识本身不过表现为狡猾,其目的是使自然界(不管是作为消费品,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服从于人的需要。资本按照自己的这种趋势,既要克服民族界限和民族偏见,又要克服把自然神话的现象,克服流传下来的、在一定界限内闭关自守地满足于现有需要和重复旧生活方式的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393页)。由于自然在决定价值的劳动中地位发生了变化,有关自然价格的目标函数也要修正了。马克思认为,自然价格的修正,大体有三种方式:一是替代方式。某种不需要代价的自然力加入生产,所提供的产品如果可以满足人的需要的话,它就不会在价格决定中被计算进去;而如果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话,那就必须有人的劳动来替代,而这个新的要素便加入到资本中去了。(参见马克思,1975年,第840页)自然替代物的价值可以“抵消”原来的自然价格,例如某种人造材料面世后,被替代的天然材料价格就将发生变化。二是根据自然力可能带来的预期收入,凭借垄断占有来获得租金。“凡是自然力能被垄断并保证使用它的产业家得到超额利润的地方(不论是瀑布,是富饶的矿山,是盛产鱼类的水域,还是位置有利的建筑地段),那些因对一部分土地享有权利而成为这种自然物所有者的人,就会以地租形式,从执行职能的资本那里把这种超额利润夺走。”(马克思,1975年,第871页)地租的资本化就是地价,其交易必须建立在创造土地买卖权利的生产关系基础上。许多自然物之被赋予了产权,正是因为某种生产关系创造了自然物买卖的权利。原本没有价值的自然物在这种交易中变成了商品,具有了价格(基本上是凭藉预期收入来确定的)。三是通过“虚幻的”形式使没有价值的东西有了价格,并用人为的目标函数调整这种价格。价值量和它的货币表现(价格)往往并不一致:“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价格。在这里,价格表现是虚幻的,就像数学中的某些数量一样。另一方面,虚幻的价格形式——如未开垦的土地的价格,这种土地没有价值,因为没有人类劳动物化在里面——又能掩盖虽然是间接的但却是实在的价值关系。”(马克思,1983年,第83页)这大致相当于受制于某种目标函数的“影子价格”,它反映了特定社会条件下成本-利润的关系。自然本来不是商品,但“在国家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者(如经营矿山、森林等等)的地方,它的产品是‘商品’,因而具有其他一切商品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14页)资本主义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把一切商品化,几乎所有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包括实物和非实物形态)都被纳入商品范畴,有价证券、期权指数和环境许可证都不是劳动的产品,但因为有使用价值(满足人的需求的不是产品,而是产品的使用价值),也统统被赋予了价格。在现行生产关系中,将自然(环境)因素纳入价格的目标函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调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今天,许多国家制定法律政策,明确各种环境资源的产权关系,并通过制定比较合理的自然价格,实施对自然的有偿开采、使用和排污,都是为了协调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这些工作大量涉及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的内容,而与马克思旨在消灭私有制、“要求把地租——虽然是用改变过的形式——转交给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315页)的愿望未可同语。参考文献阿尔都塞,路易;巴里巴尔,艾蒂安,2001年:《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刘文、王炎庠、张敦富,1996年:《资源价格》,商务印书馆。马克思,1975年:《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资本论》第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75年、1977年、1979年、1998年,人民出版社。皮尔斯,戴维;沃福德,杰瑞米,1996年:《世界无末日——经济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钱阔、陈绍志 主编,1996年:《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施密特,1993年:《历史和结构——论黑格尔的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历史学说》,重庆出版社。王松霖 主编,1992年:《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经济系统》,中国环境出版社。王伟中 主编,199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商务印书馆。许晓峰、李富强、孟斌,1999年:《资源资产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晏智杰,2001年:《劳动价值学说新探》,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责任编辑:黄慧珍(《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文章出处:本网发布时间:2009-3-23 10:07:46

1、影片发行人

影片发行人,为此影片做推销工作,电影拍摄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到影院去放映,发行方负责影片的宣传、排档期、购买广告、跟院线签约等,最后影片卖出票房,会分4%-6%的票房收益给发行方作为代理费用。

2、出品人

出品人负责影片前期的市场调查,看类似的影片的电影市场是否有前景(比如说票房情况、受欢迎程度、续集的可能性等),通过调查来决定是否值得出品该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们就找到所属的电影集团投资制片人及相关人员,开始选导演、剧本、演员、赞助商等。

3、策划(制片)

制片,就是对原有音像、图片等作品进行制作、加工和修改整理并产出作品,进行此项操作的就是制片人(“制片人”的意义共有三种,另外两种分别指“负责整个影片或电视剧摄制资金的策划人、融资人”和“影片或电视剧投资者本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媒体产品的生产者和管理者。

4、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至少有三大责任,其一是业务责任,亦即技术层面上的观点把握;其二是政治责任,亦即思想层面上的观点把握;其三是经济责任,亦即利润层面上的创收指标。图书的责任编辑由出版社指定,一般由初审者担任。

关于电影的其它文化主轴:

1、监制

监制就是监督影片的制作,也相当于是制片人,监制的主要作用就是负责维护出品方的利益的,协调出品方和制片方的关系。一些很受信赖的大导演都会同时监制多部影片。

2、院线

是一个管理公司,旗下有很多加盟的电影城,院线将影片和宣传品发放到各个影院,负责电影的排片指导和影院的广告位销售等。他们的收入是按全年票房的2%-5%。影片放映完了,除了交税费,60%的票房作为影院的收入,剩余部分作为出品方和投资人的回报。

3、外联制片

外联制片主要负责则寻找外景,并保证外景的使用,同时在拍摄时负责监督拍摄过程,许多外联制片也负责摄影棚的租赁。在某一个景地,外联制片需要负责获得影视剧拍摄的许可,联系沟通有关协拍单位,聘请保安员和消防员(如果需要的话)。

中国工人出版社总编辑

人的本质问题一直是哲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时至今日也无一个完整而确定的答案。人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不能仅从某个伟人或哲学家的只言片语、断章取义地对人的本质下定义。我们认为应从辩证法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人的本质。恩格斯指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1),“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关于联系的科学”(2)。唯物辩证法一个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认为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相互联系之中的,认识事物必须“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理解事物。”(3)事物的联系包括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事物只有处于内部的和外部的相互联系之中才能得到发展。所以,认识事物必须从事物的内部和外部的联系去把握。人是客观世界中的一普通事物,因此,对人的认识也必须从联系、从人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去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人的本质。下面就用系统的方法、从人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入手去讨论人的本质。一、什么是人的内部联系呢?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矛盾统一体,它是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不同层次的要素有机结合、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一个自组织系统。它包括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联系,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系,器官与器官之间的联系,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联系形成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系形成器官,器官与器官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形成人体。现代科学认为人体整体是由呼吸、消化、循环、神经等系统有机结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中医学也认为人体整体是由五脏六腑(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有机结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无论现代科学与中医学对人体内部结构的认识有何种不同,它们始终认为人体整体是由不同层次的要素或子系统有机结合、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系统论告诉我们,“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本身具有各个孤立要素所不具有的新质和功能。”(4)“系统获得新质的秘密在于要素的有机性。系统内的要素不是机械相加,而是有机结合。”(5)因而按照联系的观点和系统的观点,由五脏六腑有机结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必然会产生一种新质。这种新质我们认为便是人体整体功能系统的质——精神。(6)人们通常认为由人的内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是生理性的。杨玉辉同志在《人体科学研究》一书中用系统的方法,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展开了对人体内部结构的认识和探索,但杨玉辉也认为由五脏六腑有机结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人体整体是生理性的。这种观点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仅仅用系统的方法解释生物学范围内的人的形体,没有用系统的方法去说明人的精神,更没有用系统的方法去阐述形与神之间的关系。(7)持这种观点的人只是机械地、形而上学地看问题,忽视了事物发展的辩证性。现代医学虽然也用系统的方法解释人,并“把人体理解为一个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若干层次和组分、按一定结构结合起来的具有特定生命功能的有机系统”(8)。但现代医学同样也只仅仅用系统的方法解释生物学范围内人的形体,没有用系统的方法解释人的精神,更没有用系统的方法去说明人的形体与精神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现代医学对人的认识仍然是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其没有看到由人体内部各个子系统或要素有机结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会产生和形成一个新的系统,这个新的系统具有子系统或要素所不具有的新质和新功能。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是在子系统或要素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复杂整体。如果我们承认形体可以作为系统而存在,那么我们也应承认在形体基础上产生的新质——精神也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人体内部的五脏六腑不是简单地、机械地结合在一起,而是有机地、辩证地结合在一起。由五脏六腑有机结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人体整体功能系统,有着不同于组成它的要素或子系统的新质和功能。这便是系统与子系统或要素相区别的核心所在。把由人体各个要素或子系统有机结合、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人体整体理解为生理性的,恰恰就在于忽视了整体的质与要素的质是不同的这一系统论的核心。人体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要素或子系统有机结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人的内部联系,这种内部联系形成人体整体功能系统,这种人体整体功能系统产生一种不同于要素或子系统运动形式的新的运动形式——精神活动。“事物的质是诸要素相互联系而成的整体特征。”(9)因而,人的内部联系形成人的内部本质,人的内部本质便是精神活动。以前我们往往从生物学角度认识和理解人,没有看到在形体生物化学运动的基础上存在着新质运动——精神运动。人的内在精神本质的提出改变了人们以往关于人的通常观念。所谓内在精神本质也就是人的形体内部各个要素或子系统有机结合、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人体整体功能系统的质。它要求我们从形体与精神两个方面认识和理解人。我们认为人是形体系统与精神系统的辩证统一。精神系统与形体系统是系统整体与局部或要素之间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精神系统既不能离开形体系统单独存在,形体系统也不能离开精神系统单独存在。在人、精神、形体这三个系统中,人系统最大,精神系统次之,形体系统居三。人与精神或形体之间的关系同样也是系统整体与局部或要素之间的关系。人与精神或形体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人既不能离开精神或形体单独存在,精神与形体也不能离开人单独存在。人就是精神与形体的有机结合、相互联系的产物,所以人既不等于精神——灵魂,也不等于形体——肉体,人就是精神与形体的矛盾统一体。二、什么是人的外部联系呢?人的外部联系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自身。这种联系是人通过劳动实现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如果说动物不断地影响它周围的环境,那么,这是无意发生的,而且对于动物本身来说是偶然的事情。但是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10) “动物仅仅利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动物的最后的本质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11)由此可见,人的外部联系与动物的外部联系是根本不同的,动物由于它的存在而与外界直接发生联系,而人则通过劳动与外界发生联系,使自然界按照自己的目的发生改变,并为人的生存服务。因此,劳动是人外部联系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存在于事物的相互联系之中,因而,人的本质存在于人的联系之中,存在于人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之中,是内部联系的质和外部联系质的辩证统一。内部本质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外部联系是对内部本质联系的体现。因而,劳动作为人的外部本质是对内部本质——精神活动的体现。人的劳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这种活动是以意识、思维为逻辑前提的,没有意识、思维便不会有劳动发生。那种把人的内部本质理解为生理性的,理解为“肉体——工具”的观点(12),恰恰是忽视了事物发展的辩证性——事物的内部要素或子系统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所形成的整体质,是一种不同于要素或子系统质的新质。正是由于他们忽视了这种新质的存在,忽视了人体整体性的质就是精神活动,因而,他们就根本看不到人的内部精神质的存在。把人的内部质理解为生理性的,理解为“肉体——工具”是错误的和形而上学的,由“肉体——工具”这种“内部质”根本无法导出外部联系的质——劳动。人类劳动的目的性、计划性是显而易见的,没有意识、思维何以能够产生劳动?正是由于人有意识、能思维,所以才产生了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劳动。因而,章韶华在《需要——创造论》一书中根据联系的观点把人的内部本质规定为“肉体——工具”的观点是错误的。章韶华虽然也已注意到联系形成事物的整体质,但他没有注意到整体质与要素质的不同,没有把这一思想贯彻到对人的本质研究当中。因而,他对人的本质的规定是不正确的。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纲。事物只有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得到发展,孤立的事物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因而,人要发展,只有在相互联系中,也即只有在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得到发展。一个人仅仅具有意识、思维活动,而不参与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中去,即这个人只有内部联系而无外部联系,那么这个人就是孤立的、静止的,这个人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就不可能是哲学意义上的人(如狼孩)。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费尔巴哈“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13)“所以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联系起来的共同性”(14)。由于费尔巴哈没有把事物放在联系和发展中来认识,没有放在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中来认识,因而他在阐述人的本质时只是说:“究竟什么是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呢?对这问题最简单、最一般、最通俗的回答是:意识。”(15) “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或者在人里面形成类、即形成本来的人性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就是理性、意志、心。”(16)马克思正是注意到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论述的片面性,即那种只注意事物内部联系,忽视事物外部联系的片面性;所以马克思严厉地批判道:“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7)这里马克思把人的外部联系理解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究竟什么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呢?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8)所谓社会关系也就是人在实践活动中结成的各种相互关系的总称。由此可见,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针对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只注意内部联系,忽视外部联系,忽视劳动而提出的。劳动促使人们结成复杂的外部社会关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而不是其它。这与马克思一贯的哲学思想,也与马克思所创造立的致力于改变世界的实践唯物主义相统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一再强调:“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19)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20)“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1)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是站在辩证法的高度,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人的本质的。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在人与动物的区别上明确指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直接区别开来。”(22)但同时又强调:“一句话,动物仅仅利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动物的最后的本质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23)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已经注意到人的内部本质和外部本质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以上两个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不是自相矛盾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它也不像有的论者所说的那样:人的本质只是劳动。把人的本质仅仅归结为劳动,否认精神性,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事物如果没有内部联系,那么这个事物就不可能存在,这个事物何以有外部联系?因而,把人的本质仅仅归结为劳动是完全错误的。综上所述,那种片面地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精神或劳动,甚至断章取义地仅从字面上理解,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人的本质是内在精神本质和外在劳动本质的辩证统一。三、精神、劳动与人的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内部本质和外部本质的辩证统一,归结为内在精神本质和外在劳动本质的辩证统一,有一个根本的哲学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精神、劳动与人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精神、意识与劳动、实践的关系问题既是目前哲学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也是理解人的本质的一个难点问题。对于精神、意识与劳动或实践的关系,马克思曾明确指出:“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的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24)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也指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使人是类存在物”,而“实际创造一个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的自然界,这是人作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的自我确证。”(25)马克思认为人对世界的改造反而从一个方面证明了人是有意识、能思维的类存在物,同时,正是由于人是有意识、能思维的类存在物,所以人的活动才具有意识、目的性和计划性。但是人的意识、目的性、计划性与劳动、实践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似乎没有给予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对于精神、意识、劳动或实践与人的本质之间的关系,目前哲学界依然存在着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意识’、‘心理’、‘意志’,是人特有的‘精神本质’……它是实践的内在本质,实践是它的外在显化或对象化”(26)。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从‘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中又把‘有意识’抽出来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类本质,这就等于从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又退回到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观点上去”(27)。“在马克思看来,不是因为人‘有意识’,人才是‘类存在物’,人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只有通过人的劳动实践活动,才能证明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这种劳动实践即生产活动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所以,是劳动实践本身从本质上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而不是因为人‘有意识’。”(28)非常明显,上述有关精神、意识、劳动或实践与人的本质之间关系的论述都是根据马克思文本得出的。对于马克思文本中的同样一句话双方理解的意思却不一样,从而导致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结论。双方虽然都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但都很难说服对方。我们认为用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完全可以解决上述观点的分歧。当我们用联系的观点来理解精神或意识、劳动或实践与人的本质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发现精神是人的内部联系的质,劳动是人的外部联系的质。内部联系“是维持事物存在的内在力量,也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29)。“内部联系只有借助外部联系才能规定事物的存在、推动事物的发展,否则就会成为孤立的、封闭的、僵死的东西。”(30)同时“外部联系只有通过内部联系才能起到维持事物的存在,影响事物的发展的作用,它一旦超脱了内部联系的需求、选择、控制和调节,就会失去其应有的积极作用”(31)。由此可见,精神、意识作为人的内部联系的质是推动人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劳动作为人的外部联系的质只有在人的内部联系的精神质的推动下才能对人的发展起积极的决定作用。离开人的精神的推动作用,劳动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对人的发展起任何作用。非常明显,那种片面认为只有劳动才是人的本质,才能使人是类存在物,才能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否认人的精神本质的观点是不符合辩证法原则的,是封闭的僵死的,因而我们认为是错误的和形而上学的。 现行哲学教科书根据恩格斯在《劳动在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的有关论述,认为劳动既然能够决定猿转变为人,那么劳动同样也可以决定精神的产生,即精神能动性来源于实践能动性。我们认为劳动决定古猿转变为人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劳动作为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不能决定猿转变为人。人是形体与精神的辩证统一。形体与精神是构成人的两个基本要素,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或形体或精神人都不能成为人。同时正是由于形体与精神的产生,才产生了人,才产生了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劳动。猿不具备形体与精神这两个要素,所以在猿那里没有劳动行为的发生。劳动既然不能决定古猿转变为人,那么劳动同样也就不能决定精神的产生。精神作为人内部联系的质,精神的能动性来源于形体的能动性,精神的能动性与形体的能动性是不同质的。正是由于精神具有能动性,所以精神才能够支配人。同时也正是由于精神能够支配人,所以人的活动才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因而,不是精神能动性来源于实践的能动性,而是实践的能动性来源于精神的能动性。精神、意识是原因、根本,劳动、实践是结果和表现。精神是劳动的实质和核心。在逻辑序列上,精神在先,劳动在后。总之,人的本质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哲学问题。我们应站在辩证法的高度,用联系和发展的方法去揭示人的本质。参考文献:(1)、(2)、(10)、(11)、(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21、486、516、517、517页。(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09页。(4)、(5)杨春贵编著《简明哲学十二论》,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版,第129、131页。(6)、(7)参见《系统形神观——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神观》(8)彭瑞骢主编《医学辩证法》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年第1 版,第45页。(9)、(29)、(30)、(31)章韶华《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104、79、80、80页。(12)章韶华《需要——创造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第129、131页。(13)、(14)、(17)、(18)、(19)、(20)、(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19页。(15)、(16)《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第26、27页。(22)、(2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0页。(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2页。(26)丛大川《智能史观刍议》,载《岭南学刊》1994年第5期。(27)、(28)郑治《智能史观与唯物史观一致吗?——与丛大川同志商榷》,载《岭南学刊》1995年第2期。

人类(human),人的总称。人类是地球上出现的最高级动物与智慧的结晶,具有善恶一体两面,也是物质运动最高形式,目前处于地球上所有物种统治者的地位。人也可以从生物、精神与文化等各个层面来定义,或是这些层面定义的结合。生物学上,人被分类为人科、人属、人种,一种高级动物。精神层面上,人被描述为能够使用各种灵魂的概念,在宗教中这些灵魂被认为与神圣力量或精神不灭有关。人:“能制造精致的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有丰富的思维能力,有判断跟实际情况没有冲突和跟实际情况有冲突的能力,有初步维护地球生态圈的能力,有创造能力和控制修复能力”人与人之间应和睦相处,信任和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生存方式。进化论研究表明认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从灵长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一步一步发展而来。DNA与化石证明,人类大约于300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复杂的抽象思维、语言、自我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类直立的身体构造使得人类的前肢可以自由活动,这让富有智慧的人类得以掌握远超出其它任何物种的工具使用能力,并最终发展出强大的劳动能力和创造性。四大人种: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白色人种(高加索人)、黑色人种(尼格罗人)、棕色人种(澳大利亚人)。

卖。《务虚笔记》是2010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发表于1996年《收获》杂志上,是半自传式的作品。《务虚笔记》是一部长篇小说,由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作品叙述了五十年代初以来中国社会的嬗变。

刘墉,号梦然,1949年生于台北,号梦然,双鱼座,AB型;祖籍北京,画家,作家.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研究生、圣若望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学士,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现任水云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及专业作家、画家。著有有声书《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飞扬》《在灵魂居住的地方》及华文地区最畅销的励志书《萤窗小语》、《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文学经典作品《花痴日记》、《母亲的伤痕》、《杀手正传》、《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处世系列《人生的真相》、《我不是教你诈》、《你不可不知的人性①②》、《把话说到心窝里》(合订本)、《不要累死你的爱》以及《刘墉山水写生画法(中英文版)》、《白云堂画论画法(中英文版)》等文学、艺术作品七十余种。

化学工业出版社编辑待遇

都是而已

之前属于国有事业单位,但出版社基本都于2010年前后完成了转企改制,所以目前化工社属于国企,上面应该是国资委。

化学工业出版社组建于1953年1月,是新中国出版界历史较为悠久的中央级出版社,出版科技图书、教材、大众图书、电子出版物及科技期刊等五大类。经过近60年的发展,化学工业出版社现已成为专业特色突出、品牌优势明显、图书市场占有率较高、有良好知名度和信誉度的中央级综合科技出版社,荣获“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国家一级出版社。 化工社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和教育发展趋势为依据,以自身优势为基础,采取“立足大化工,面向大科技”的出书方向,对图书选题进行优化调整,现已形成化学、化工、材料、环境、轻工、能源、机械、电气、生物、药学、医学、安全、生活、大众健康、建筑、农业、计算机、经管、人文、旅游、少儿等主要图书板块。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Public Institutions),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一般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要有其组织或机构的表现形式,要成为法人实体。从目前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绝大部分由国家出资建立,大多为行政单位的下属机构,也有一部分由民间建立,或由企业集团建立。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 中国的事业单位在功能上对应国外的是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组织(NGO),国外的这些组织是社会自治组织,在中国的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关系比较密切。这种不同点,有些是社会制度不同造成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工资

还是看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吧,中医药编的改得不成人形。

有些职业吃的是“青春饭”,而有些职业则需要经验的积累,钱拿的是多还是少,很大程度看你是否“熬到了份”。日前,人才市场报网站进行了一次网络调查,请读者从常见的23种职业中,选择出10种“年资是个宝”的职业。虽然调查没有挂在网站的首页,而是“蜷缩”在求职频道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但题目挂上去3天,就有500多人参与了调查,截至记者写稿时,已有近千人参与了网络投票,目前调查仍在继续。在已经获取的数据中,“医师”职业获得了89.6%的点击率,也就是说,有近9成的参与调查者认为“医师”绝对是个“越老越值钱”的职业,其次是律师(76.13%),审计师、会计、出纳和教师不相上下,都为64.90%。除此,古玩鉴定师(81.19%)、科研工作者(62.38%)、精算师(56.69%)、技术工人(54.04%)、咨询顾问(48.61%)、建筑设计师(48.12%)也荣获前10位“年资是个宝”职业。具体结果如下图。从上述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大家心目中的“越老越值钱”职业,都属于经验性行业,想成功没有捷径可走。上海观普管理咨询公司执行董事熊戈认为,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基本涵盖了目前各类“越老越值钱”职业,而且这些职业的薪酬趋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太大变动。他对每一类职业都做了具体分析,从目前市场薪酬行情入手,对“值钱”原因做了阐述,也给希望加速获取高薪者提出了若干建议。熊戈同时指出,已经是这些职业的从业者,特别是年轻从业者,可能目前还没有拿到期望的高薪,但切忌“鼠目寸光”,不要为蝇头小利而牺牲未来目标,要耐得住寂寞,积累经验,相信职业发展前景,相信自己的选择。只要肯花功夫,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获取高薪。医师市场薪酬行情:医生目前的市场薪酬水平差距较大,但大多数人的收入远没有人们想像得那么多。一般的三级甲等医院,七年制硕士研究生在担任住院医师期间平均收入也就在1500元左右;主治医师在2000元上下;副主任医师大概是3000元的水平;教授、主任医师的收入平均在3500-4000元之间,个别高年资知名教授级主任医师可达到6000元。若加上会诊费、奖金、讲课费等,薪酬可增加1000-2000余元。但私立医院的薪酬水平不在上述,某外地私家医院打出过100万元年薪招聘主任医生的旗号。“越老越值钱”原因:医生从事的是高科技和高风险职业,人才培养周期大于其他行业。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医学院学生,需在医院实习一年后才能做住院医师,过5-6年后升为主治医师,才能独立为病人诊治。由主治医师到副主任医师又需要5-10年的时间。可见,医师绝对是“熬时间”的职业,经验老道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收入自然节节攀升。加速获取高薪建议:1、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医院也开始进行分配机制的新探索。新的分配方式将向多元素分配方向转化,有基本工资、院内工资、效益工资、技术要素、管理要素、科研奖励、教学津贴等构成。因此,抓住改革机遇,加速提高医疗技能,能为自己“赚”得高薪。同时,许多医院为塑造品牌会打造一些权威科室,如果低年资医师能凭自身努力“挤”入这些科室,那么,离“高薪”的日子就不远了。2、私立医院一般会公开招募年轻骨干医生作为培养对象,还有可能被送到国外深造。如果年轻医师喜欢接受挑战,有面对残酷市场竞争的勇气,也不妨抓住去私立医院机会发展。3、掌握保健营养知识。如果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也许会有机会进入外资医院获取高薪。外资医院一般规定,医师需要为病人提供日常性的营养保健建议。而且从长远发展来看,无论是哪一类医院,执业医师拥有保健营养知识是发展趋势,因为现代人非常注意自我保健。教师市场薪酬行情:在大中以上城市,教师的收入水平很多已超过一般白领,其中又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发达城市更高。以高校为例,月收入助教约在1500-2000元之间;讲师在3000-4000元之间,个别讲师年薪可达到10万元;副教授约在5000-6000元间,年薪高位数可达10-20万元;教授月收入在8000-9000元稀松平常,很多教授、研究员年薪甚至可达几十万元。在普教系统,除正常工资收入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8小时以外的补课收入,这部分差距较大,视资历及补课学生数而定,低的可能只有每小时每人次十余元;高的可能每小时每人次数十元乃至上百元。一些年资深的特级教师这部分收入相当可观。“越老越值钱”原因:教师是演绎交流的艺术。随着专业领域研究的逐步深入,经验会越来越丰富,因此授课内容会愈加精彩,受欢迎程度较高,获得报酬也高。而在中小学,“以经验为导向”效应更加明显,学生家长都偏爱年资深的教师为孩子授课,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老教师普遍受欢迎,获报酬也高。加速获取高薪建议:1、专业领域对薪酬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应用型课程的教师更易获得高薪,如早些年教授市场营销,现在教授工商管理等经济类课程的老师。但要注意的是,并非是每个讲授此类课程的教师都能获得高薪,获高薪者往往是那些表达能力强、案例丰富,授课内容代表先进理念、富有指导意义的人。要达到这个水平,教师也要找机会下到企业中,不断积累实战经验,以此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为获得高薪奠定坚实基础。2、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身价,“传授”方法极其重要。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有升学压力的学生,故而如果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必然为快速获取高薪增加了砝码。律师市场薪酬行情:律师的总体收入要高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但律师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在律师行业中既有入行多年,年收入几百万元的大律师,也有年薪10万不到的普通律师,更有刚刚入行一年左右,年收入只有万余元的实习律师。每月固定工资收入在2000-6000元之间律师约占6成,但高级律师,或成为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其年薪基本上都在30—50万元之间。“越老越值钱”原因:律师的工作性质类似于医生,属于经验行业。所有的实习律师都必然要经过一个短时期的相对“贫困”期,但一旦转正,收入就会逐年快速上升。随着从业时间的增加,行业知名度会不断提高,收入也会进入递增过程,不会像一般公司职员过了35岁就会逐渐走下坡路。加速获取高薪建议:1、律师属经验行业,想拿高薪,也要从年轻时候开始,要注重每个案子的经验积累。努力朝某一个专业领域发展,把握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里手。2、商业律师、企业法律顾问等专业方向相对容易获得高薪。若能够成为多家大型企业的法律顾问,百万年薪便可“唾手可得”了。审计师、会计、出纳市场薪酬行情:会计审计的平均薪酬高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特别在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普通财务人员的平均月收入起薪在1500元至2999元之间,年薪在1.8万元至3.6万元之间;注册会计师作为行业内的翘楚,平均年收入跃升至4—6万元;会计或审计事务所主任会计师(相当管理合伙人)年薪约20万元左右,知名企业的财务总监年薪超过50万。“越老越值钱”原因:经济要发展,收支要平衡,经验老道的会计就显得很重要。拿ACCA会员(英国特许会计师执业会员)来说,26-30岁的会员薪资集中在10-30万元间,31-40岁的会员,薪资范围为20-50万元。因此,要想拿更高的薪水,除了考取相应的从业资格外,从业经验的累积必不可少,经验能赋予你高效管理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加速获取高薪建议:1、目前市场上财务类职位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明显供大于求,但高端财务人才却千金难觅。在未来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注册会计师位居榜首。因此年轻的会计师要为自己职业加分,考取CPA或者ACCA的证书是通向高薪的必经之路。CPA是本土“金字”招牌,整体薪金水平可达到每年5-10万元人民币;而被誉为“财务界的MBA”的ACCA,将使你更易进入跨国企业,从而获取更高薪水。2、高薪会计人员不仅要会“做帐”,还要具备综合规划、风险评估、及长期财务战略开发能力,具有前瞻性。所以,为了向“高薪会计人员”门槛迈进,财会类人员除了自身的专业素质要过硬外,还要熟知相关金融、法律及管理知识,并善于交流和表达。3、名誉和信用对财会人员来说,是发展的首要条件。要想拿高薪,就必须树立起“诚信”的口碑。4、审计财会行业创业风险相对较小,如果从兴趣与积累“财富”的角度出发,可以自己成立小型的会计师事务所,为现金流量小、项目周期长的企业提供会计外包业务。精算师市场薪酬行情:高级保险精算师预期的人均月收入可达万元,居各职位之首;本土精算师年薪在20-40万元之间的不在少数,洋精算师的身价至少在百万元之上。“越老越值钱”原因:精算行业在我国尚处于启蒙阶段,目前国内仅有43名国家级精算师、18位准精算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精算师,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完成保险学、金融学、统计学、数学等十几门课程,拿到足够学分,成为准精算师;第二阶段,工作一段时间后有了实际工作经验,才能申请并参加考试。由于整个过程需要长达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因此成功者寥寥,当然薪水也随资历递增。精算师绝对是“古董身价”,越老越值钱。加速获取高薪建议:精算师强调的是知识与实践结合。考出证书只是第一步,由于中国精算行业起步晚,从业环境等都不很成熟,因此要迈向百万高薪的第二步,就是要及时把握行业动态,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积累从业经验。咨询顾问市场薪酬行情:随着咨询业在中国打开市场,咨询师的薪酬增长迅速。目前上海地区的助理咨询顾问月薪约4000元;咨询顾问年薪保守估计在15万元以上;企业合伙人平均薪酬则达到30万元以上。“越老越值钱”原因:咨询顾问的工作就是替企业诊断“疑难杂症”,并开出“药方”。因此,咨询顾问就如同医师一样,越老越值钱。一般情况下,应届毕业生从助理咨询顾问(大公司的职位为调查分析员)成长为咨询顾问,一般要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然后再经过5年以上,才有机会成为公司合伙人。加速获取高薪建议:咨询业涉及领域广泛。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为例,需要咨询顾问能够站在企业战略的角度,有效运用各类分析工具,来审度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进企业高效能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延用老套的理论,而是要用最前沿的眼光来做出最具战略意义的分析。因此,随时关注前沿科学、前沿理论对咨询顾问获取高薪大有裨益。科研人员市场薪酬行情:科研人员的常规收入并不是很高,一般与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持平。但经常会有不定期的科研经费、课题费、专家安家补贴费等,同时根据科研成果还会给予其它奖励。因此,科研工作者月薪过万元的也有。“越老越值钱”原因:高年资科研人员往往德高望重,在多年的科学研究生涯中,积累起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对研究工作是极端重要的,有时一个“点子”就能解开一个难题,是宝贵的财富,拥有这些“点子”的人自然应该获得高薪。当然,这样的点子决不是靠拍脑袋就能拍出来的,它需要科研人员多年的研究积累。一般来说,理科出成果可能在30-40岁左右,对于工科来说,出成果的年龄则还要略迟一点。同时,目前许多研究机构、企业和高校还沿用“论资排辈”的晋升制度,职称评选需要参考工龄,在这种情况下,薪酬自然也随年纪的增长而递增。加速获取高薪建议:1、科研工作者是成果导向型的职业(包括学术成果和科研成果),由于工资和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级别挂钩,因此要善于开发新课题、新项目,注重成果的积累。2、现在的科研工作讲究“团队作战”,想获得高薪,最好不仅是名学科带头人,同时还兼备组织管理能力,成为“团队领袖”。建筑设计师市场薪酬行情:建筑设计师属稀缺人才。月薪高位数在万元左右,低位数在2000-3000元之间,中位数则在5000-6000元。刚入行的建筑设计师年薪一般不到4万元,而总建筑设计师的年薪一般都在25万元以上。“越老越值钱”原因:建筑所承载的内容实在太多,它所反映的不仅是建筑本身的造型和内部的空间关系,更是设计者人生观以及建筑所蕴涵的艺术文化。它要考虑设计的建筑是否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是否具有社会影响,是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是否能成为一座城市、乃至国家的标志。现代建筑还要求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这些都需要建筑设计师拥有扎实的功底以及广博的阅历,同时善于学习,并在实践中去体会。目前,市场上对建筑设计人才大多要求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具有一级注册建筑师资质,并担任过大型住宅或建设工程开发的设计。这些要求都显示出,有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支持,薪水一定能层层攀高。加速获取高薪建议:1、国家每年都会进行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资格考试,只有通过考试拿到《注册建筑师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上岗胜任。因此理论学习是获取高薪的第一步。2、建筑工程师作为整个建筑的灵魂,需要对人类学、美学、史学,以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建筑精华有深刻的认知,并且要能融会贯通,锻造出自己的设计风格。因此,想成为拿高薪的设计师,必须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平时要注意积累。古玩鉴定师市场薪酬行情:初级的古玩鉴定师,就是在拍卖行、典当行站柜台,薪水约在1000元左右;中级的鉴定师(五级与四级),大致成为拍卖行、典当行的部门主管,约3000以上;高级鉴定师(三级、二级与一级),则可能拥有上万元薪酬,上不封顶,特别是一级鉴定师,本来就很稀缺,其收入当然可观。“越老越值钱”原因:古玩鉴定行业的门槛较高,不仅需要具备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比如书画、文字学、工艺美术史等,还需要有对陶瓷、文房四宝、竹木牙雕等的品种分类鉴定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通过突击不能获得,需要时间的积淀。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阅“物”无数之后,才能识别珍品真正的价值。加速获取高薪建议:1、古玩鉴定行业快速成长的捷径只有一条:就是“多看、多考证、多研究”,经验的积累自然会让你身价倍增。2、按照目前的市场运作方式,如果能够成为高级鉴定师,则可以承包下某个部门,独立进行拍卖、典当业务,收入就变得灵活。技术工人市场薪酬行情:技术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供不应求,因此工资上涨飞快。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上海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模型工、工具钳工、电梯安装维修工等工种的高级技师年收入达到7万元至9万元;技能水平达到高级技师水准的数控机床操作工、汽车维修工、汽车装调工、模具工的年工资中位数在3.6-7.4万元,高位数达到7.5-10万元;技能水平达到高级技师水准的车工、钳工、电工、电焊工、镗工、磨工、铣工的年工资中位数在3.6-5.7万元,高位数在6.5-8.9万元。“越老越值钱”原因:技术活,一定是经验决定收入。从学徒到技工,然后至高级技工,一般需要10余年乃至更长时间在一线学习和操作,用汗水汇聚起财富。加速获取高薪建议:1、认清行业发展和城市定位。根据所在城市的产业定位,争取进入不易被淘汰、有发展前景的领域。比如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数控机床操作工、汽车维修工、汽车装调工、模具工非常吃香,这些工种的薪酬水平普遍高于同一级别其他工种的薪酬水平。2、无论何工种,技术精湛的人都能比别人拿到更多的钱。要成为“当代鲁班”,关键是要肯吃苦,通过苦练让自己的技术炉火纯青。除了以上10大类被普遍认可的“越老越值钱”职位外,“编辑”和“园艺师”的得票率也均超过4成。园艺师作为越老越值钱的职业肯定也是无可非议的。初级园艺师,月薪不过千元左右,而高级园艺师月收入都在万元以上。经验老道的园艺师,能熟悉植物生长规律及习性,熟知土壤、气候等因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这些都不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可以迅速补充的,需要实践的检验,可见这也是以知识和经验为铺垫的职业。编辑的薪水和职务挂钩,而职务大多和从业年龄呈正比:一般从实习生、校对人员、助理编辑做起,逐渐成为编辑、主任编辑,高级编辑。助理编辑的年薪一般在2-3.5万左右,而主任编辑、高级编辑可以达到5-12万元。特别在主流的老牌媒体中,新进员工和老员工的薪资差距更大。编辑的收入也和媒体类型有关,纸质类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薪酬会有不同,一般来说,网络媒体的薪水可能较高,原因是除了以上要求外,还要具备相当的技术水平,比如熟练运用软件编写文章的能力,甚至是运用HTML语言制作页面的能力。有在大型门户网站工作过的经验是网络媒体赚取高薪的看点之一;而同属于纸质媒体,报社、期刊社和出版社编辑的薪酬不同,专业性的和大众化的也不同,因此很难做出比较。要拿到高薪,编辑除了语言运用能力外,无论哪一类媒体的编辑,都必须根据本身定位,策划出好的、夺人眼球的选题等等。所以,编辑要想拿到并保持住高薪,一定要防止自己知识结构老化,应变能力减退,只有不断跟上媒体发展潮流,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行业中获得不菲收入。

学西点是个很好的选择,目前来说,西点的发展前景很好,西点自从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且在后期的发展中非常迅速,可见西点在整个中国受到的欢迎程度是不可小觑的。而且在不断的改变着人们的饮食习惯,现在随着西点进入国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面包、牛奶作为早餐。这些只是西点在国内发展的冰山一角,它还不断的改变着国内人们的聚餐方式等很多方面。所以西点师的需求也随之快速增加,成为一名合格的西点师后也就不怕找不到好工作,并且随着技术的提升发展也是会很快提升的。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是直属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唯一国家级中医药专业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1成立于1989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成为规模最大、最权威的中医药专业出版机构。建社25年以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人始终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所要求的,以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窗口,交流中医药学术的阵地,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载体,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摇篮为目标。累计出版图书3000余种,出版社拥有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善于创新的出版队伍。形成了一个具有一流学术水平又精于写作的优秀作者群,保证了优秀作品的不断推出,从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

  • 索引序列
  • 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责任编辑
  • 经济管理出版社责任编辑
  • 中国工人出版社总编辑
  • 化学工业出版社编辑待遇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工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