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 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和美林公司被收购与始自去年的次贷危机一脉相承,在众多专家看来,这个事件仅是整个危机过程中泛起的一朵浪花,不应该被孤立看待,其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实际上也是次贷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延续。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来理解这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出口方面,可以预料的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将由于此次席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而更显严峻。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出口额的增幅下行放缓的趋势明显,由于美国是中国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一度在6-7月份冲高的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又将遭遇考验,张斌说,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而是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 张斌同时分析,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经济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从而导致其国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继续降低,而投资支出将出现增加,“这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如果美国国民的消费需求减少而制造业因投资增加而逐渐恢复活力,那么势必减少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冲击二�� 加大国内进口商品成本 进口方面,由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则与美元汇率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高低, 从可以观察到的数据来看,由于近期美元逐渐反转走强,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价格显现下降趋势,这对需要大量资源性产品的中国来说本属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美林公司被收购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的“两房”,美国金融市场反复动荡严重影响到美元汇率的走势和持有者的信心。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也认为,虽然美国经济形势在二季度表现优于预期,体现出了足够的韧性,但这是由于美元弱势所带来的强劲出口所致,因此,在金融风暴袭来,国内需求更趋疲弱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弱势美元”下的出口,给美联储预留出进一步降息的空间。 张斌表示,虽然中长期还是看好美国经济走强和美元汇率走高,但是短期内弱势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市场所认可,如此一来,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将被再度推高,我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为增加。 冲击三�� 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是美国次债危机的延续,带给金融机构的损失和震动相当大,华尔街五大投行拥有强大的投资和研究团队,资产超过数千亿美元,信息资源也极为丰富,这样大型的投行也纷纷倒闭,说明了此次危机的严重性。“不同的金融机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有所区分的只是损失额度大小,像雷曼兄弟,还包括前面被美国政府接管的“两房”和3月份被摩根大通收购的贝尔斯登等,但与其估算投资者的直接损失不如考量对金融市场的信心打击。 具体到中国而言,郭田勇认为,影响在两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市场信心,美国出大问题的机构相继破产,给中国的投资者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 可以获得印证的是,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消息传来的次日,正值A股结束中秋三天假日开市,沪深两市银行板块全线暴跌,其表现只能以“惨不忍睹”来形容,其中,工商银行跌9.95%,建设银行跌9.94%,中国银行跌9.17%。在多方利空消息的垂直打击之下,沪深两市银行股全天放量大跌超过 9.0%,多达8家银行股跌停。而据昨日最新披露的信息,16日盘中跌停的招商银行截至昨日共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其中, 高级债券6000万美元,次级债券1000万美元,并且公司尚未对上述债券提取减值准备。 冲击四�� 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 雷曼兄弟破产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多的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出现衰退,它会传导到中国来。 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Weekly)北美版前执行总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罗伯特道林(RobertDowling)在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时表达了他对持有大量美国金融机构股票和基金的中国银行业的担心。 根据破产文件显示,雷曼兄弟前30大无抵押债权人主要是亚洲金融机构,包括日本的Aozora银行、中央三井信托、住友三井金融、瑞穗实业银行、信金中央金库、国内金融机构中中国银行再度被牵涉其中。据报道,雷曼对日本Aozora银行欠款额达4.62亿美元,对瑞穗实业银行欠款额达3.82亿美元,对花旗集团香港子公司欠款额约为2.75亿美元,而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也曾主导给雷曼贷款5000万美元。 “华尔街金融风暴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减缓中国的经济增长。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已然放慢,”道林说,“美国此次的金融风暴只会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金融风暴引起美国股指暴跌,而中国政府曾在华尔街购入大量股票,中国的银行、基金公司也曾买入大量美国基金;除此以外,金融危机引发的贷款困难还会直接影响中国的贸易出口。” “其实中国现在宏观经济下滑,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国内经济因素,还有一部分的确也是来自于美国,来自于外部所导致的。”郭田勇说,“我们讲输入型通货膨胀,其实经济衰退在某种意义上也具有输入性,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它对各个国家的商品、投资等方面的需求量都会非常大,所以美国经济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全球或者许多主要国家的经济出现下滑或者经济出现衰退。” 爆发数月以来的美国次贷危机,正在带来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美国经济的减速。中国经济是否能“独善其身”?中国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这场危机?来自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众多国内外官员、学者共同把脉次贷危机下的中国经济。 “次贷危机带给美国经济的影响还在进一步深化。”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22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正在恶化,表现在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恶化、金融市场动荡不稳、失业增加、居民预期收入减少、消费者信心在下降、消费支出增长处于停滞、信贷紧缩,投资者的信心受挫等方面。 “我们正经历着美国,也是西方国家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发言指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最主要的经济增长引擎,现在美国经济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它会造成全球性的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期待中国经济能独善其身是不现实的。”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认为。不过,谢伏瞻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面是好的”。 “在整个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它在分享全球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受到全球危机的影响。”史蒂芬·罗奇说。 “这种影响可能会从贸易和资本两个方面产生。”中国的经济学家樊纲认为,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市场,美国经济下降,尤其是当消费出现下滑,对中国的出口显然会有一定影响;而资本面上将出现由于美国次贷危机,以致近期流入中国的资本反而会增多的可能———更多的资金意味着更多的流动性,同时也意味着更容易产生投资过快增长的风险。 次贷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也把中国更加彻底地推置到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的十字路口,给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也给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增加了新的困难。 “当世界经济面对危机的时候,好的药方能够迅速摆脱危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认为,当前怎样定义全球出现的通胀?结构调整如何面对严峻的就业问题?如何看待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与流动性过剩?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谢伏瞻指出,为了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短期政策来看,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和信贷的合理增长。从长期政策来看,是要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自主创新,提高我们国家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保持经济长期增长重要任务的同时,要及时注意观察世界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对我们的政策进行适度调整。”樊纲认为。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进而指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国在宏观政策制定过程中,必须关注创造就业的问题。 由于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健康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对中国经济的短期直接影响总体上不会太大。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与美国、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中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一)直接影响:比较有限 1、国内金融机构损失有限 国内一些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亏损数据,但这些银行的管理层普遍表示,由于涉及次贷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轻微,少量的损失也在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内。 2、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的不断增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必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一方面,会直接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经济主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以2008年年初为例,部分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暴露的次贷巨亏引发了一轮全球性的股灾。1月份,全球股市有5.2万亿美元市值被蒸发,其中,发达国家市场跌幅为7.83%,新兴市场平均跌幅为12.44%,中国A 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持续动荡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市场的资金流向,加之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动关系日益密切,香港市场的持续动荡很可能对内地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压力。在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可能会引起国内资产价格的调整,从而进一步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1、出口增长可能放缓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从经济总量上看,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升高,2006年超过1/3, 2007年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仍增长了25.7%。从就业上看,外贸领域企业的就业人数超过8000万人,其中,加工贸易领域就业近4000万人。 2001年以来,在所有的对外出口中,中国对美国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21%以上,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 由于外贸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之一,因而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环境趋紧。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消费者信心快速下滑。尽管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国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事实上,中国出口增速从未与美国经济增长脱节。只要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中国出口就有可能明显放缓。2007年第四季度的数据也显示,中国的出口增速较前三个季度下降了6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的平均水平。因此,次贷危机可能会对我国未来的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对出口的影响一方面会直接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会通过减少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需求而最终作用于整个宏观经济。 2、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 全球经济的复杂多变,严峻挑战着我国的货币政策。一方面,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信贷萎缩、企业获利下降等现象,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全球的房地产、股票等价格震荡加剧,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粮食、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所以,我国不但要面对美国降息的压力,而且要应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都使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抉择。 3、国际收支不平衡可能加剧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上升。一方面,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净流入规模加大。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恶化,美国可能采取放松银根、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来防止经济衰退,而这些政策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加剧全球的流动性问题,国际资本可能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保守势力的抬头、我国企业自身竞争力不足等因素可能会对我国的资本流出产生影响,导致资本净流入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加剧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的金融优势,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可能向发展中国家转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境外市场的动荡可能会影响到跨境资金流动的规模和速度,加大资金调节的难度,而且一旦出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可能会加大我国国际收支波动的风险。 4、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加大 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来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可能加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方面,在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同时,中国趋紧的货币政策会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近几年,在国际收支不平衡和流动性偏多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国际游资投机人民币的压力,我国央行倾向于把人民币存款利率与美元存款利率保持一定的距离。自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为应对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采取了减息等货币政策措施。1月22日、1月30日和3月18日,美联储分别宣布,降低联邦基金利率75个、50个和75个基点,减息幅度非常大。目前,中美利差已经形成了倒挂。如果中美货币政策继续反向而行,扩大的利差将增大热钱流入的动力,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央行的对冲也将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弱势美元政策在不断向全球输出流动性的同时,会直接影响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贬值。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07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 13.31%,对欧元汇率累计贬值6.12%,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14.04%。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大部分非美元货币贬值的结构性差异一直伴随着汇改,并在最近几个月的国际金融震荡中更趋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非美元货币地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要求可能会加大,不对称的汇率结构体系给人民币升值带来新的压力。 5、境外投资风险加大 从企业“走出去”的角度看,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可以分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有利的是,次贷危机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绕过市场准入门槛和并购壁垒,以相对合理的成本扩大在美国的金融投资,通过收购、参股和注资等手段加快实现国际化布局,在努力提升自身发展水平的同时为“走出去” 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支持。不利的是,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货币紧缩,无疑加大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融资风险和投资经营风险。而且,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深入,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和离场情绪会引起更高等级的抵押支持证券的定价重估,从而危及境内金融机构海外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目前,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有待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观察。然而,可以明确的是,在现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影响,防止外部环境恶化作用于国内整体经济运行。尤其是要重视观察前期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结合外围和内部情况的变化适时作出灵活反应,熨平经济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近期,发端于美国并不断蔓延的金融危机受到了全球的关注,也引发了各界对危机的评估与推测。国内学者尤为关注此次危机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对中国经济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等问题。在9月下旬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东海证 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08年第三季度)”上,多位经济金融领域的知名学者,就以上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只有认清危机,才能应对危机,专家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此次金融危机的本质与发展趋势。 林岗(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美国金融危机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它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呢?这一点需要我们好好研究。美国发生金融危机,消费倾向肯定会下降, 对我们的出口需求会减少,这会影响我国的出口,但我觉得这个也没什么。我们应该把目标更多地转向国内,拉动国内市场,不必过分依赖国外需求。 王广谦(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关于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有人说是1929年之后最严重、最大的危机,影响到了全球。我个人认为虽然很严重,但对严重程度的估计似乎还是放大了一点。它真实的影响是在金融领域本身,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没有那么大。 美国几家大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了,我把这看做是一次重组。金融危机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调整的方法,不一定是灾难性的。金融危机发生后最严重的问题是失业,这会带来很大的危机。 这件事给我们未来的经济发展敲了一个警钟。美国发展到今天出现金融危机,可以说是美国社会调整的一个过程,它像发高烧一样,不能说美国经济现在整体都不行了,美国还是很强大的经济实体。 大家都说金融是核心,金融作用很大,把金融的地位看得很高。我不赞成过分重视金融而轻视其他,我认为还是实体经济在先,应该把实体经济、真正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我完全有信心,增长10年、20年应该没有问题,因为中国还不发达,还需要发展,因此投资会大量上升,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李扬(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我认为目前的危机还在金融领域,实体经济还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冲击。当前的问题固然表现在金融领域,但解决方案还是在实体经济。要想使目前这种形势稳定下来,首先要稳定实体经济。 金融危机还在展开。我谈几点看法:1、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有过度发展、自我服务的倾向。很多理财产品纯粹是生造的。我不是说不搞金融创新,而是金融创新一定要密切联系实体经济。2、最近几年债券市场规模很大,与企业相关、居民相关的债券不够发达,与金融机构相关的债券则大大膨胀,可就是到不了实体经济中去。今后需要思考,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应保持怎样的关系?3、关于金融业发展市场化的问题。这次危机告诉我们,迅速市场化可能是有问题的。次贷危机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终结。新自由主义就是主张完全市场化、放松管制等。中国这次幸免于难,上次亚洲金融危机也幸免于难,这与我们谨慎的市场化有关。此外, 金融业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公共行业,因此在金融业完全推行市场原则可能不是最好的模式,应当给政策性金融保留一些地方。 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在我看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金融在现代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我们的资源都在越来越金融化,如果不把握这种趋势,总想慢慢回到实体经济,那是很危险的。首先,目前的资源已经很金融化了,你不做金融别人要做,因此必须了解它;其次,财富也很金融化了;第三,经济的增长无论是增量资源还是存量资源,都越来越多地依赖于金融体系的配置。增量资源的配置主要依靠传统商业银行,存量资源的再配置和优化则是通过资本市场来完成。经济增长是通过资源配置来完成的,如果不注重这两种资源配置机制,经济增长就会非常缓慢,质量和效率也差。所以,不能因为风险来临了,我们就怀疑金融。 这场金融危机是一场灾难,但是新的金融模式一定会从中产生。金融体系有一种功能就是帮助全社会来分散风险。没有这种机制,经济增长会很麻烦,经济发展会没有效率。现代金融体系通过各种产品的设计在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创造了财富的增长模式。人们一般都认为金融体系没有财富创造功能,只有资源配置功能、媒介功能,这是不对的。事实上,金融具有财富创造的功能。 马君潞(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此次国际金融动荡对我国没有那么严重的直接影响。由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所引发的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则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影响。因为,前一阶段的经济增长模式,一是靠投资,二是靠出口,这意味着我们跟世界经济的波动性是高度一致的,国际金融动荡会引起国内经济的调整。我们不能就金融论金融,它一定跟实体经济有关,一定会影响实体经济。我们目前最重要的,是应该在实体经济领域,搞好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水平的升级,等等。另外,我国的中小企业现在十分困难,尤其是在目前人民币汇率升值,产品成本大幅度上升,而且出口市场不好的时候,应如何来加以调整?我认为综合配套改革很重要。 雷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从美国次贷危机到现在,只是在金融领域出现了问题。在金融领域当中,也只是投行出现了严重问题。美国IT行业是在投资银行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当新技术革命放缓以后,投行在供给方面不能有太大作为的情况下,便承担了房地产的金融支撑,而美国的房地产需求很难向世界其他市场转移。从这一点来讲,美国的投资银行肯定会出现向商业银行的回归,但不是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从金融学的角度来说,只有当证券市场充分发展,有充分的准备手段,有充分的衍生工具的时候,我们才能找到商业银行或是货币市场无风险利率的存在。 叶永刚(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不少人认为现在是衍生金融工具搞多了、搞快了,我不这样认为。美国的金融市场是充分发展的,这个市场我们还没有,还不如别人,对这个市场我们也不够熟悉。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由价格信号来配置资源的,其实价格信号也是一种风险信号,而金融衍生工具能够锁定未来的价格。我认为,金融市场建设得越快,这个国家就越安全;越是关起门来,就越不安全。此外,我们的金融监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在我们只是微观的监管体系,只是事后的监管体系。金融监管体系要从微观到宏观、从金融机构到企业到政府到个人构成一个整体体系。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选题】1、我国服务贸易滞后的原因及对策2、流动性过剩与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转变3、我国外贸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研究4、加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5、我国出口加工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研究6、我国外贸持续顺差的原因因及对策7、新形势下我国外贸环境的新变化8、河南省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QDII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10、中部崛起与对外贸易发展的相关性分析11、河南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和发展对策12、我国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13、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问题思考14、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15、新型贸易壁垒及我国的应对措施分析16、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17、区域贸易安排对WTO多边贸易体制的贡献与挑战18、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影响与对策19、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效应分析20、国际外包的发展现状、模式及对策研究21、当前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和趋势22、贸易顺差:通货膨胀的诱因分析23、欧盟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与启示24、标准贸易理论的发展与影响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七、课题的经费估算。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摘要: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严峻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必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了解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原因及过程的基础上,重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而探寻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及措施,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有序地发展。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对外贸易;贸易结构一、人民币升值概述(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原因自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已连续五年维持10%以上的高增长,如此强劲的经济发展态势,这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尤其中国巨额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使中国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可以说,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已近10年没有进行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就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同时,按照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本币定价过低,本币有升值压力。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对美国来说,通过美元贬值,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每次美元大幅贬值都能使美国债务减少1/3,又能刺激其产品的出口,还能转嫁其各种经济危机,成为其对其他国家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然而,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积极效用没能全面发挥,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2006中美贸易顺差达到1 442.6亿美元,2007年中美贸易顺差1 633.2亿美元,中美巨额贸易顺差屡创新高,使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深深感到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于是,美国便以中国工人抢去了美国工人的饭碗,巨额贸易顺差造成其损失为理由,对中国进行经济“敲诈”,妄图使人民币升值。实际上造成美国外贸逆差剧增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比如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以及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垂涎等等,还有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美国的公司把厂开到中国,再向美国输出成品,表面上是美国吃了亏,但实际上真正赚走大部分利润的还是美国的公司。不难看出,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我们知道,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复杂的国际政治问题。一些西方国家更是附和美国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当然他们的目的不尽相同,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是为了转移国内对当局的指责,有的则是为了争取国内制造业的选票。他们认为人民币汇率过低,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确定在1美元兑4.2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加入WTO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指责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中国应使人民币升值,在世界经济中担负相应责任。近年来,关于“亚元”问题的讨论已越来越热,谁能成为未来亚元的主导,已变成一个日益敏感的话题。日本由于其经济十年来的萎靡不振,日元充当亚洲货币主导的可能性在变小。而中国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已经逐渐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币的价值日趋明显,在中国周边国家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人民币地带”,导致日本对此忧心忡忡。在2002年日本对华出现50亿美元顺差的背景下,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提出议案,提请七国集团通过“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将全球压制人民币升值的声浪推至顶峰,目的就在于想通过人民币升值,打垮人民币对日元的挑战,确保日元的未来主导地位。为了确保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快速的发展,缓解中国对外经济摩擦日益加剧的局面,营造和谐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人民币升值的步伐逐步加快。(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2005年7月21日,迫于美国的强大压力,也为了给中国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政府终于做出了人民币升值的决定。1美元兑人民币从8.27~8.28先后突破了8.2、8.1、8.0关口,2005年升值幅度达3%。进入2006年,人民币更是一路“高歌猛进”。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8.0702起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按照12月29日的汇率中间价7.8087计算,人民币在这一年中升值了2 615个基点。2006年1月4日的报价与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完全相同。从这一天开始,询价交易这一国际主流交易机制被引进中国,揭示了外汇交易方式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大改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被赋予了更为市场化的形成方式。人民币汇率注定在这一年里以更富弹性的方式运行。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1美元对8元人民币。在此后的2个月内,人民币汇率始终围绕着这个重要关口上下波动。7月2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次“破8”后一路向下,从此告别了这个关键的位置。8月30日破7.96,9月28日破7.90,10月30日人民币汇率突破7.88。此后的一个月间,人民币汇率相继突破7.87、7.86、7.85,11月29日突破7.84关口,12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破7.83关口,以7.8240再创汇改以来新高。12月14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举行的当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了7.82关口。第二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又以7.8185再创汇改后的新高。按照当日的数据计算,汇改之后人民币已累计升值超过3.72%。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7.81关口达到7.8074。而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06年人民币的月平均汇率已从1月份的8.0688升值至11月份的7.8652。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美国经济引擎明显减速,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增强,令国际汇市美元全面走软,从而引发了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走高。另一方面,中国外汇储备10月份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而前10个月的贸易顺差累计已达到1 336亿美元,这些都成为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推动因素。2007年伊始,市场比较一致的预期是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5%左右。实际上,截至12月20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达到6.01%。从1月4日年初首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的7.8073,到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6月29日的7.6155,半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2.46%。7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61关口,次日7.6整数关口告破。11月22日至27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连续4个交易日创出汇改以来新高。12月11日至13日,受美联储降息和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突破7.38、7.37和7.36关口,升值速度明显加快。经济专家们认为,2007年人民币持续升值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贸易顺差持续加大和外商投资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进一步加快,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2008年4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为6.992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创出新高。以2005年汇改前的人民币对美元比价8.27651计算,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8%。也就是说,同样兑换1美元,如今可以少花1.2845元人民币。未来的趋势怎么样,谁都不敢说,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人民币在一段时间内还是有一定的升值空间的。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1.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人民币升值,国外的能源、原料与生产资料价格都相对便宜了,这就降低了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很多重要战略物资的购买成本,增强了购买力。在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航空、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增强相关行业部门的盈利能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推行“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加工贸易总额超过一般贸易额,加工贸易顺差已成为我国外贸顺差的最重要来源。加工贸易中产品复出口成本中其进口成本比例一般都在50% ~100%之间,在短期内对进口商品的价格比较敏感。如果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降低,这样导致加工贸易的生产成本降低,自然以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降,因此,这部分依赖进口原料的复出口商品仍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可见,人民币升值会促进进口的增加,并以进口带动出口,其关联性得到加强。2.有利于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升级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实行的是以“重出口,轻进口”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导向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对出口的依存度过高,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面临着潜在的风险,而且也产生了企业过度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价格优势出口,单方面的贸易顺差引起其他国家反倾销诉讼频繁;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的低成本、低市场准入引起的投资过度供给所导致的企业低价恶性竞争;以及只重视价格,不重视国际市场需求而引起的出口贸易和就业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波动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可见,这种长期依赖于出口单一增长的对外贸易结构很不合理。而人民币的升值,必然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这样就能够改变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均衡的局面。在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主要靠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真正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素含量的高新技术设备和中间投入品等生产要素要从国外进口,导致经济效益低下。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而不是低价竞销占领市场。人民币升值将使一部分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被挤出市场。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集约型,这会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这符合中国产业结构转变的发展方向。同时,人民币升值会引起行业内更加激烈的竞争,激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可见,人民币升值对于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激发国内企业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2007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达到2 622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较2006年的1 774.7亿美元增长了47.7%,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则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达到21 738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23.5%。其中出口为12 18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7%;进口9 55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20.8%。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已连续六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的对外贸易总值比2001年总值增长了4.26倍。然而,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速远远超过了贸易总值的增速,2007年的贸易顺差额比2001年增长了11.6倍。外贸顺差增长过快,加剧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如欧盟及美国的贸易摩擦。欧盟在2007年已多次表态希望中国加快人民币的升值步伐,以减少中欧之间的贸易顺差;美国国会则在2007年提出了50多项对华贸易保护议案,尽管这些议案大都由于美国政府的反对而未能变为法律,但仍增加了两国贸易关系的紧张气氛。人民币升值可增加我国的进口总额,从而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的数值。通过人民币升值,适当提升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有助于减少其他国家对我国产品的低价倾销诉讼。低价竞销和出口受到抑制,放慢出口,增加进口,有利于减弱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势头,减少一些贸易伙伴对我国进行保护主义贸易攻击的借口。人民币的适当升值,有助于缓和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和谐发展,创造和保持更加平稳的贸易环境。4.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国际经济学中,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同等数量的商品出口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我国虽然每年的贸易顺差很大,但由于出口商品价格不断下降而导致贸易条件持续恶化,需要出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才能换回少量的国外高科技产品或稀缺资源。人民币升值以后,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提高,就可以用较少的出口产品换回本国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出口利润不断增加,就可以改善我国目前的贸易条件。同时,人民币升值也将会降低进口产品价格,特别是原材料和高科技设备的价格。企业将会加速技术引进,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品动态比较升级。同时,由于进口产品绝大部分用于复出口,故随着企业生产率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有助于我国企业从产品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5.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相对来说比以前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投资设厂,从事跨国经营。根据投资地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所以说,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那些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其全球发展的战略,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消极影响1.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后,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的利润,必须提高商品在国外市场的销售价格,而这样做的后果势必会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持续扩大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尤其是我国出口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一旦提高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将造成这些低端产品低价格优势的丧失,极易被一些东南亚国家所取代,从而影响到出口规模的扩大。然而,假如保持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变,则势必要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出口利润的减少又将严重打击国内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从而造成出口数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但是,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是有限的,因为它还受到一些其他外在因素的制约,如国内外经济形势、出口商品结构以及贸易方式等。2.严重冲击科技含量较低、以低价格取胜的出口行业显然,对出口贸易依存过大、出口价格弹性较低和科技含量较低的出口行业,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甚至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我国的纺织、服装、家电、化工、电子机械制造业等主要出口型行业都属于这一类型,其中纺织服装业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高达50%,附加值和出口价格弹性都很小,因此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最大。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分别下降3.19%、2.27%和6.18%。以服装行业为例,目前绝大多数外贸服装订单的毛利在0.5元人民币,即出口1美元的产品,毛利在0.5元人民币。如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2%,则意味着外贸企业每出口1美元的产品,毛利将损失0.15元人民币。可见,加速我国外贸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意义重大。3.国外商品的进口增加,竞争加剧,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在国内的销售价格将降低,国内消费者用同样的货币可以购买更多的进口商品。这将严重影响到国内相关生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那些在质量、品牌、技术含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的企业,甚至有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短期内不利于国内企业的经济增长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但从长期看竞争对国内企业的长足发展不无裨益。4.加大我国国内就业压力目前,由于我国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导致可以吸纳众多劳动力的加工型出口企业利润下降,这些企业投资转向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业后,必然会使许多素质较低的就业者面临失业危机。并且当前我国很大部分的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是由出口和外贸企业提供的,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进而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改善带来一定的冲击。在目前的中国,劳动力资源尚未转化为人力资源, 具有优势的仅仅是熟练工人。所以,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依靠我国劳动力优势发展加工贸易仍将是我国长期的经济内容。三、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及措施鉴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强化和扩大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发展的积极影响,缓解和减少其消极影响。(一)要有步骤地推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前,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导致国内外商品价格的扭曲,出口商品价格低廉,进口商品价格高昂,致使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出口额不断攀升,贸易赢余不断增加,连年持续出现巨额贸易顺差,引起了与贸易伙伴之间的频频贸易摩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新的汇率形成机制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影响。但总体上利大于弊。我们应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逐步提高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使人民币汇率浮动更具弹性,汇率波动能够更加显著地反映出市场供求的变动,并要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充分发挥汇率在平衡国际收支、抵御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方面的作用,以适应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总之,人民币汇率改革应该从我国的经济需求面出发,考虑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往来与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双赢。(二)积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外贸出口依赖在过去很长时期内,由于人民币汇率的相对低估,导致出口强劲增长,我国外贸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很多企业对出口贸易趋之若鹜,致使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大量涌入出口部门,社会资源不能根据市场实现优化配置,从而造成我国经济内需不足却过分依赖外贸出口的局面,这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国有13亿人口,庞大的人口背后隐藏的是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要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减少对外贸出口的依赖,尽快实现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向“以内需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同时,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各种配套改革,积极培育、扩大国内消费市场,鼓励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重点扶持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三)优化升级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长期以来,在我国出口产品中,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我国的出口企业大多从事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加工贸易,工人亦多从事重复、熟练劳动,盈利空间受到极大限制。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出口企业很难再以单纯依靠低廉劳动力和国家制定的低汇率政策开拓海外市场。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必须调整对外贸易结构,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我国外贸结构优化升级。有资料显示,许多欧美跨国公司都已经把技术创新和研发融入其企业发展战略,并且有自己完备的研发中心,且投入大量研发资金。而在中国很多企业甚至连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意识还没有。他们所谓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依赖国外进口。可以说,汇率机制的改革和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有一些压力, 作为出口企业,应该积极调整经营理念和出口战略,加大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力度,应以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为目的,进行产品概念创新、产品功能创新、产品形态创新、产品包装创新、产品运用创新等,以人民币升值为契机,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出口产品档次, 提升产品的品牌内涵和设计能力, 创建出口产品品牌优势,从而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以积极的姿态应对人民币的升值,在对外贸易中赢得主动。同时,出口企业应重视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进口新设备,加快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再创新的步伐,减少高科技新产品,如光学、医疗、精密仪器和设备等对国外的依赖,通过在进出口两方面的努力来调整我国贸易结构,减轻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的不利影响。(四)政府应加强对我国进出口企业在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应该在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遏制对外贸易顺差过快增长,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有所作为。主要体现在政策上对进出口企业进行适当地引导和扶持。例如,政府在2007年采取的一系列调整措施,包括对“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加征出口关税及降低出口退税,降低暂定进口关税税率、取消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等方式鼓励进口等;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一定的出口补贴,主要包括鼓励研发的补贴、支持落后地区的补贴和环保项目的补贴;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比如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担保和出口信用保险等出口的公共支持;还可设立专门机构为国内出口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和咨询服务,包括国际市场行情、市场调查、潜在贸易对象及投资环境等,帮助国内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加强对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学习和运用, 防止外国高污染、低质量产品进入国内冲击我国同类产品。参考资料:升值后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由于以美元表示的国民财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产达到高潮,一些“泡沫”进一步膨胀或造就新的“泡沫”,两极分化继续扩大,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例如:美国许多散户投资者纷纷在当地开立人民币储蓄帐户,希冀有朝一日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化会让他们受益。当然,这些散户帐户并非是真正的人民币帐户,因为依照中国不可自由兑换的汇率体制,在海外开立人民币帐户是非法的。他们开立以人民币计价的储蓄帐户,帐户内的存款是美元,但基于人民币的现货汇率,这些帐户将因人民币兑美元现货汇率的波动而升值或贬值。 Everbank首席执行长Frank Trotter称,公司此举在一些客户中产生了很大反响。自一年多以前人民币汇率开始显示失衡迹象以来,这些客户一直在要求开立人民币计价帐户。Everbank于7月1日推出了此类新帐户,并在随后的几周内将逾650万美元投入该类帐户。此外,人民币升值之不利多多: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物价肯定会降下来,因为进口品的价格会下降。人民币升值增大就业压力,恶化当前就业形势:外商投资企业对吸引国内劳动力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尤其是现在的情况更是如此,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优势产业产生严重损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很容易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势并不乐观。如此时人民币升值则会是使目前这种状况更加恶化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
我这里有我的论文的开题报告你看一下统一编号:渤 海 大 学 商 学 院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各栏目均须由相关人员填写完整,不得任意空项)学生姓名学 号年 级专 业班 级开题次数学生填表日期导师姓名职 称开题批准日期所在教研室教研室复查日期所在院系部院系部验收日期联系方式 手机 宿舍电话或办公电话 电子邮箱学 生导 师学生选定论文题目论文题目的 来 源 选题指南中的题目( )/学生自行确定的题目( )最终确定的 题 目论文属性 1.科学研究( ) 2.调查报告( ) 3.学术思想综述( )4.应用方案设计 ( ) 5.其他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规范研究( ) 2.实证研究( ) 3.现场调查( )4.其他一、选题目的和意义导师具体意见:二、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或主要支撑理论导师具体意见:三、研究内容、结构框架及研究特色和创新点导师具体意见:四、主要参考文献作 者 标 题 发表刊物或来源 发表年份 月份或期数1.2.3.4.5.6.7.8.9.10.导师具体意见:五、论文的写作计划年 月 日~ 年 月 日搜集资料; 年 月 日~ 年 月 日撰写大纲;年 月 日~ 年 月 日撰写初稿; 年 月 日~ 年 月 日撰写二稿;年 月 日~ 年 月 日修改并最终定稿。导师具体意见:指导教师审核意见收到本报告的时间为 年 月 日。根据以上审核意见,我同意( )/不同意( )其论文开题。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复查意见 1. 开题报告内容完整( )/不完整( );2. 开题报告符合( )/不符合( )规定要求;3. 指导教师的指导意见具体、有价值( )/空洞、无价值( )。收到本报告的时间为 年 月 日。根据以上审核意见,同意开题( )/不同意开题( )教研室主任(签字): 审查人(签字):院系部验收意见 包括对学生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指导和教研室复查的意见收到本报告的时间为 年 月 日。根据以上意见,验收合格( )/验收不合格( )验收人(签字):说明:1.本报告一式一份,可以复印,但原件必须采用手写方式填写;2.如果导师不同意开题,学生必须重新开题,并注明开题次数;3.导师在报告上签署同意开题的意见后,应立即将原件上交教研室;4. 教研室应及时复查,最迟于选题指导结束后的两周内将报告原件报送给本单位教学秘书;5.院(系)应及时组织对本报告的验收。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1 课题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它的一切都在发展,制度在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比较优势理论伴随着这种转型而得以在外贸领域贯彻和适用。但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贸易模式在我国还远未发挥其潜力,仍有增长空间。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调节技术开发和创新的投入与发展,提高我国高级要素的优势;根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所阐述的一国优势产业发展阶段,制定国内市场的适度保护,培育本国战略产业的竞争能力,并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适时调整这一策略,从而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实力。
其中,有好多事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包括:
(1)中国与其它大国的经济模式的比较研究,我们有哪些不足,他们有哪些优点,要选择比较,择优借鉴。
(2)当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的经济影响,有电子商务,网络贸易。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3)近年来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很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有很多举措,论文中讨论这些举措对中国的贸易发展来说有哪些好处和弊端。
(4)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劳动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所有毕业的大学生都面对这非常激烈的竞争,就业的形式非常严峻,现在中国最突出的经济发展矛盾是就业问题。
(5)贴近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们即将毕业,要出去工作,到以后要结婚,首先就是要买房住房问题从来没有象这样成为社会的焦点。一方面,一线及热点城市房价高涨,普通工薪族望房兴叹。另一方面,有人说房价以后肯定还要涨,一般人只能去住保障房。但其实,就象当年中国股市似乎挡不住的热度一样,高处不胜寒的中国房价的回归也势在必然。
2 所属领域的研究状况
(1)浅析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变迁
在一个较长的历史跨度和较大的空间跨度上,研究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变迁,通过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试图总结出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理论和政策出现的规律性与客观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并使之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制订有所帮助。
(2)中国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特点、发展趋势
从世界135个经济体先后加入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组织,迄今没有一个成员退出,30多个经济体正在努力申请加入和我国13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可以看出,加入多边组织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尽管中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需要付出一定的“入门费”,为此可能产生一定的临时性的负面影响。但只要我们拿出应对措施,正面影响一定会远胜于负面影响
3. (3)浅谈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及奢侈品贸易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增长,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文章就什么是奢侈品、奢侈品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奢侈品贸易发展趋势提出展望。我国奢侈品的消费现状 ,消费年龄年轻化,超过60%的年轻人认同“人生及时行乐”的观念,并表示愿意购买奢侈品。中国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已成为趋势。消费集中在外国品牌上,我国几乎没有自主品牌参与竞争 。目前,我国的奢侈品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品牌包揽,我国的奢华消费实际上就是西化,这与我们没有称雄世界的顶级品牌有关。我国还处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并快速增长,我国还处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因此奢侈品在我国的发展将会有相当长的时期和过程,这也吸引了大量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扩张。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世界顶级品牌都在中国设有分店。 中国商务部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有2.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将近目前数字的17倍。此外,未来数年内,将有2~3亿人口进入奢侈品充斥的城市,从而进一步带动该市场的成长。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占全球总量的23%左右。鉴于经济危机,一些分析人士甚至预言,中国可能在2011年前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中国本土的奢侈品从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仅是品牌,中国的投资商、零售商和设计师,包括制造商都有机会从这个行业的快速增长中获益。中国奢侈品贸易的发展将会呈现无限昂然的生机。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双边贸易额持续增加。然而,在双边贸易不断增加的同时贸易摩擦也频发。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高发已成为一种常态。由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及影响,期望推动中美双边贸易良好发展。关键词 中美贸易摩擦 原因 影响自从3月1日美国宣布对钢铁、铝制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进口关税以后,中美贸易摩擦就不断升级:3月22日,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拟对总价值约6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增收关税;4月5日又再次发表声明,指使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对从中国进口的额外1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至此,美国针对中国拟增税的税基已经扩大到1500亿美元。6月15日,美国白宫发布对华关税清单,将对中国价值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当时宣称第一组针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将于7月6日开征,对160亿美元的第二组关税还需进一步评估。据7月11日的报道,特朗普政府推出了一份目标清单,计划对中国新增2000亿美元产品关税,这标志着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急剧升级。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一份声明,关税可能在8月30日公开磋商结束后生效。一、原因(一)美国固执己见,对华频繁发起“双反”调查,激化中美贸易争端美国自推崇贸易保护主义以来,对进口中国的产品不断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新华网的数据统计,2017年,美国商务部应国内企业要求,对华发起了高达79起“双反”调查,而财经资讯的信息显示,2018年1月18日,美国对我国塑料装饰丝带发起了“双反”调查。据悉,美国进口我国这类产品的金额高达1810万美元,这使中美贸易争端逐渐被激化,贸易摩擦也呈现高频化。(二)美国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加剧了中美贸易摩擦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规定中表明,中国自2016年12月11日起,便“自动”成为市场经济国家,这也意味着国外对华反倾销中,采用替代国计算倾销幅度这一做法被终止。但事实上,美国商务部在对华反倾销过程中一直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并按照代替国计算倾销幅度,对中国征收相应的税率。(三)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严重,增大了中美贸易矛盾两国之间贸易发展极不平衡是中美贸易矛盾最直接的原因,美国对我国的贸易逆差十分严重。从2000年开始,中国代替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后,中美之间的贸易差额不断扩大,美国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地。而且美国对华严重的贸易逆差,加之其治标不治本的贸易行为,使两国贸易矛盾逐步增大,不利于双边贸易的良好发展。(四)非关税贸易壁垒主导,加重了中美贸易冲突近年来,美国为了促进国内产业与市场的发展,纷纷发起并实施了多次非关税贸易壁垒,加重了两国的贸易冲突。网易财经数据显示,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贸易保护倾向愈发明显。WTO相关数据统计,2008—2016年间,美国发起并实施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共有2259个,其中中国受到影响的多达2067个,占比高达91.5%,专门针对中国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有99个,占比为4.4%。受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影响,两国的贸易冲突逐渐加重,贸易摩擦愈发严重。二、影响一是影响我国就业。虽然当前我国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内需稳步扩张,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6.5%左右的预期目标和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这一目标仍有压力。二是影响我国物价的可控性。总体来看,加征关税不仅会影响CPI,还会影响到PPI。虽然据初步估算,假设大豆价格上涨25%,将拉升国内CPI约0.25个百分点,平摊到全年,预计CPI波动中枢将保持在2.4%的水平,仍在3%的调控目标之内,但仍将对我国物价可控性产生影响。三是影响我国证券市场。中美贸易战对两国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的股市出现了暴跌,中国的上证指数也下跌了接近500点。在A股所面临的长期压力里面,实际上包含的虽不只是贸易战的因素,但从长远而言,贸易战仍然会威胁A股的表现。因此,在贸易战期间,应该加强对A股市场的关注。三、结语避免贸易摩擦升级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对于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我国政府一直保持十分冷静、清醒的认识:中美进行贸易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是没有赢家的。这是深谙历史与现实作出的判断。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与包括美国经济在内的世界经济已经深度融合,因此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仅会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也会危及第三方,包括美国的盟友。事实上,当前美国政府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仅不符合美国的主流民意,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政府的一些高级官员也在逐渐转向冷静,逐渐公开谈论美方在这场贸易摩擦中的利益诉求。中美两国都是WTO成员方,因此如果想为了化解当前的贸易冲突而举行谈判,双方必须遵守WTO的互惠原则。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贸易战,最终真正维护中美两国的利益。(作者单位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作者简介:祁慧娟(1993—),女,河南平顶山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2017级投资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参考文献[1] 乔宝华.特朗普新政下中美贸易摩擦预期风险点及应对[J].工业经济论坛,2017(5).[2] 张玮.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性的根源[J].全球视线,2018(5).[3] 王珂.中美贸易逆差从何而来[N].人民日报,2018-03-27.
这是必然发生的,人的能力越大,消耗越多。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少。等那天资源不够了,就到打仗的时候了。国家比咱看的远,为什么老是造武器,离战争不远了。贸易摩镲是官话,实话就是战争来到以前,先抢东西。褚备物质。等到打起来了,钱没用。动西重要。一个人有两亿钱,买不来一块砖,什么用。你有千万,没有资源没水喝,什么用呢。
(一)中美之间存在的巨大贸易差额问题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美中货物贸易3867.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2.8%。其中美对华出口652.4亿美元,增长18.2%;进口3215.1亿美元,增长11.7%。与此同时,2007年美对华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和占比均域的商标和技术侵权的现象严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利益,成为导致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中美两国经济在相互依存关系中的不对等性,决定了中美贸易摩擦必然会成为一种常态,在短期内不会消失。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引发中美贸易摩擦因素,维护两国贸易的健康发展,努力把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的频率和危害性降到最低。(一)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国加入 WTO的意义之一,在于有利于通过多边贸易体制中的 WTO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解决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贸易争端。我们应熟悉和适应 WTO 及其他国际贸易规则,在实战中积极利用世贸组织多边机制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和应对各种可能的指控,并在贸易摩擦中处于有利位置。在处理与美国的贸易摩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WTO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的经济权益。(二)加强两国政府间的协商。加强中美两国政府定期和不定期会谈,及时交流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和看法,积极主动的解决贸易争端。(四)鼓励国内企业到国外投资。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可以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很好地缓解贸易摩擦。为了减少我国近年来由于出口量持续增长而引发的贸易摩擦,我们可通过海外投资扩大出口,这是出口企业必须重视的发展战略。这是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减少中美间贸易摩擦的有效举措。(五)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企业竞争力。无论是为了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还是提高经济效益,企业都应从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入手,打造产品国际品牌。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趋势看,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中国产品在世界消费市场的信誉,走品牌竞争的策略才是出路。
提纲:一、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概念(区别与联系) 二、当前,全国、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概况 三、如何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确保全市人民吃上放心安全的农产品和初加工农产品 四、继续抓好省级试点工作(无公害),全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推进工作 1、继续抓好绿色食品国家级大型基地的创建工作 2、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工作 3、充实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开展好农业投入的监管 4、筹建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争取项目、培训人员、购置设备、落实房屋等) 5、抓好农产品(水果、水产品)市场准入的前期准备工作
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 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和美林公司被收购与始自去年的次贷危机一脉相承,在众多专家看来,这个事件仅是整个危机过程中泛起的一朵浪花,不应该被孤立看待,其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实际上也是次贷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延续。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来理解这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出口方面,可以预料的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将由于此次席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而更显严峻。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出口额的增幅下行放缓的趋势明显,由于美国是中国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一度在6-7月份冲高的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又将遭遇考验,张斌说,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而是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 张斌同时分析,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经济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从而导致其国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继续降低,而投资支出将出现增加,“这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如果美国国民的消费需求减少而制造业因投资增加而逐渐恢复活力,那么势必减少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冲击二�� 加大国内进口商品成本 进口方面,由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则与美元汇率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高低, 从可以观察到的数据来看,由于近期美元逐渐反转走强,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价格显现下降趋势,这对需要大量资源性产品的中国来说本属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美林公司被收购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的“两房”,美国金融市场反复动荡严重影响到美元汇率的走势和持有者的信心。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也认为,虽然美国经济形势在二季度表现优于预期,体现出了足够的韧性,但这是由于美元弱势所带来的强劲出口所致,因此,在金融风暴袭来,国内需求更趋疲弱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弱势美元”下的出口,给美联储预留出进一步降息的空间。 张斌表示,虽然中长期还是看好美国经济走强和美元汇率走高,但是短期内弱势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市场所认可,如此一来,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将被再度推高,我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为增加。 冲击三�� 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是美国次债危机的延续,带给金融机构的损失和震动相当大,华尔街五大投行拥有强大的投资和研究团队,资产超过数千亿美元,信息资源也极为丰富,这样大型的投行也纷纷倒闭,说明了此次危机的严重性。“不同的金融机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有所区分的只是损失额度大小,像雷曼兄弟,还包括前面被美国政府接管的“两房”和3月份被摩根大通收购的贝尔斯登等,但与其估算投资者的直接损失不如考量对金融市场的信心打击。 具体到中国而言,郭田勇认为,影响在两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市场信心,美国出大问题的机构相继破产,给中国的投资者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 可以获得印证的是,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消息传来的次日,正值A股结束中秋三天假日开市,沪深两市银行板块全线暴跌,其表现只能以“惨不忍睹”来形容,其中,工商银行跌9.95%,建设银行跌9.94%,中国银行跌9.17%。在多方利空消息的垂直打击之下,沪深两市银行股全天放量大跌超过 9.0%,多达8家银行股跌停。而据昨日最新披露的信息,16日盘中跌停的招商银行截至昨日共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其中, 高级债券6000万美元,次级债券1000万美元,并且公司尚未对上述债券提取减值准备。 冲击四�� 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 雷曼兄弟破产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多的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出现衰退,它会传导到中国来。 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Weekly)北美版前执行总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罗伯特道林(RobertDowling)在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时表达了他对持有大量美国金融机构股票和基金的中国银行业的担心。 根据破产文件显示,雷曼兄弟前30大无抵押债权人主要是亚洲金融机构,包括日本的Aozora银行、中央三井信托、住友三井金融、瑞穗实业银行、信金中央金库、国内金融机构中中国银行再度被牵涉其中。据报道,雷曼对日本Aozora银行欠款额达4.62亿美元,对瑞穗实业银行欠款额达3.82亿美元,对花旗集团香港子公司欠款额约为2.75亿美元,而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也曾主导给雷曼贷款5000万美元。 “华尔街金融风暴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减缓中国的经济增长。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已然放慢,”道林说,“美国此次的金融风暴只会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金融风暴引起美国股指暴跌,而中国政府曾在华尔街购入大量股票,中国的银行、基金公司也曾买入大量美国基金;除此以外,金融危机引发的贷款困难还会直接影响中国的贸易出口。” “其实中国现在宏观经济下滑,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国内经济因素,还有一部分的确也是来自于美国,来自于外部所导致的。”郭田勇说,“我们讲输入型通货膨胀,其实经济衰退在某种意义上也具有输入性,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它对各个国家的商品、投资等方面的需求量都会非常大,所以美国经济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全球或者许多主要国家的经济出现下滑或者经济出现衰退。” 爆发数月以来的美国次贷危机,正在带来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美国经济的减速。中国经济是否能“独善其身”?中国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这场危机?来自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众多国内外官员、学者共同把脉次贷危机下的中国经济。 “次贷危机带给美国经济的影响还在进一步深化。”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22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正在恶化,表现在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恶化、金融市场动荡不稳、失业增加、居民预期收入减少、消费者信心在下降、消费支出增长处于停滞、信贷紧缩,投资者的信心受挫等方面。 “我们正经历着美国,也是西方国家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发言指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最主要的经济增长引擎,现在美国经济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它会造成全球性的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期待中国经济能独善其身是不现实的。”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认为。不过,谢伏瞻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面是好的”。 “在整个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它在分享全球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受到全球危机的影响。”史蒂芬·罗奇说。 “这种影响可能会从贸易和资本两个方面产生。”中国的经济学家樊纲认为,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市场,美国经济下降,尤其是当消费出现下滑,对中国的出口显然会有一定影响;而资本面上将出现由于美国次贷危机,以致近期流入中国的资本反而会增多的可能———更多的资金意味着更多的流动性,同时也意味着更容易产生投资过快增长的风险。 次贷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也把中国更加彻底地推置到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的十字路口,给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也给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增加了新的困难。 “当世界经济面对危机的时候,好的药方能够迅速摆脱危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认为,当前怎样定义全球出现的通胀?结构调整如何面对严峻的就业问题?如何看待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与流动性过剩?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谢伏瞻指出,为了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短期政策来看,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和信贷的合理增长。从长期政策来看,是要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自主创新,提高我们国家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保持经济长期增长重要任务的同时,要及时注意观察世界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对我们的政策进行适度调整。”樊纲认为。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进而指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国在宏观政策制定过程中,必须关注创造就业的问题。 由于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健康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对中国经济的短期直接影响总体上不会太大。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与美国、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中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一)直接影响:比较有限 1、国内金融机构损失有限 国内一些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亏损数据,但这些银行的管理层普遍表示,由于涉及次贷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轻微,少量的损失也在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内。 2、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的不断增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必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一方面,会直接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经济主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以2008年年初为例,部分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暴露的次贷巨亏引发了一轮全球性的股灾。1月份,全球股市有5.2万亿美元市值被蒸发,其中,发达国家市场跌幅为7.83%,新兴市场平均跌幅为12.44%,中国A 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持续动荡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市场的资金流向,加之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动关系日益密切,香港市场的持续动荡很可能对内地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压力。在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可能会引起国内资产价格的调整,从而进一步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1、出口增长可能放缓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从经济总量上看,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升高,2006年超过1/3, 2007年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仍增长了25.7%。从就业上看,外贸领域企业的就业人数超过8000万人,其中,加工贸易领域就业近4000万人。 2001年以来,在所有的对外出口中,中国对美国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21%以上,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 由于外贸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之一,因而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环境趋紧。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消费者信心快速下滑。尽管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国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事实上,中国出口增速从未与美国经济增长脱节。只要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中国出口就有可能明显放缓。2007年第四季度的数据也显示,中国的出口增速较前三个季度下降了6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的平均水平。因此,次贷危机可能会对我国未来的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对出口的影响一方面会直接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会通过减少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需求而最终作用于整个宏观经济。 2、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 全球经济的复杂多变,严峻挑战着我国的货币政策。一方面,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信贷萎缩、企业获利下降等现象,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全球的房地产、股票等价格震荡加剧,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粮食、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所以,我国不但要面对美国降息的压力,而且要应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都使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抉择。 3、国际收支不平衡可能加剧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上升。一方面,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净流入规模加大。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恶化,美国可能采取放松银根、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来防止经济衰退,而这些政策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加剧全球的流动性问题,国际资本可能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保守势力的抬头、我国企业自身竞争力不足等因素可能会对我国的资本流出产生影响,导致资本净流入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加剧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的金融优势,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可能向发展中国家转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境外市场的动荡可能会影响到跨境资金流动的规模和速度,加大资金调节的难度,而且一旦出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可能会加大我国国际收支波动的风险。 4、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加大 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来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可能加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方面,在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同时,中国趋紧的货币政策会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近几年,在国际收支不平衡和流动性偏多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国际游资投机人民币的压力,我国央行倾向于把人民币存款利率与美元存款利率保持一定的距离。自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为应对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采取了减息等货币政策措施。1月22日、1月30日和3月18日,美联储分别宣布,降低联邦基金利率75个、50个和75个基点,减息幅度非常大。目前,中美利差已经形成了倒挂。如果中美货币政策继续反向而行,扩大的利差将增大热钱流入的动力,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央行的对冲也将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弱势美元政策在不断向全球输出流动性的同时,会直接影响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贬值。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07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 13.31%,对欧元汇率累计贬值6.12%,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14.04%。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大部分非美元货币贬值的结构性差异一直伴随着汇改,并在最近几个月的国际金融震荡中更趋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非美元货币地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要求可能会加大,不对称的汇率结构体系给人民币升值带来新的压力。 5、境外投资风险加大 从企业“走出去”的角度看,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可以分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有利的是,次贷危机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绕过市场准入门槛和并购壁垒,以相对合理的成本扩大在美国的金融投资,通过收购、参股和注资等手段加快实现国际化布局,在努力提升自身发展水平的同时为“走出去” 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支持。不利的是,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货币紧缩,无疑加大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融资风险和投资经营风险。而且,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深入,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和离场情绪会引起更高等级的抵押支持证券的定价重估,从而危及境内金融机构海外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目前,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有待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观察。然而,可以明确的是,在现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影响,防止外部环境恶化作用于国内整体经济运行。尤其是要重视观察前期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结合外围和内部情况的变化适时作出灵活反应,熨平经济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近期,发端于美国并不断蔓延的金融危机受到了全球的关注,也引发了各界对危机的评估与推测。国内学者尤为关注此次危机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对中国经济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等问题。在9月下旬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东海证 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08年第三季度)”上,多位经济金融领域的知名学者,就以上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只有认清危机,才能应对危机,专家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此次金融危机的本质与发展趋势。 林岗(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美国金融危机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它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呢?这一点需要我们好好研究。美国发生金融危机,消费倾向肯定会下降, 对我们的出口需求会减少,这会影响我国的出口,但我觉得这个也没什么。我们应该把目标更多地转向国内,拉动国内市场,不必过分依赖国外需求。 王广谦(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关于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有人说是1929年之后最严重、最大的危机,影响到了全球。我个人认为虽然很严重,但对严重程度的估计似乎还是放大了一点。它真实的影响是在金融领域本身,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没有那么大。 美国几家大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了,我把这看做是一次重组。金融危机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调整的方法,不一定是灾难性的。金融危机发生后最严重的问题是失业,这会带来很大的危机。 这件事给我们未来的经济发展敲了一个警钟。美国发展到今天出现金融危机,可以说是美国社会调整的一个过程,它像发高烧一样,不能说美国经济现在整体都不行了,美国还是很强大的经济实体。 大家都说金融是核心,金融作用很大,把金融的地位看得很高。我不赞成过分重视金融而轻视其他,我认为还是实体经济在先,应该把实体经济、真正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我完全有信心,增长10年、20年应该没有问题,因为中国还不发达,还需要发展,因此投资会大量上升,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李扬(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我认为目前的危机还在金融领域,实体经济还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冲击。当前的问题固然表现在金融领域,但解决方案还是在实体经济。要想使目前这种形势稳定下来,首先要稳定实体经济。 金融危机还在展开。我谈几点看法:1、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有过度发展、自我服务的倾向。很多理财产品纯粹是生造的。我不是说不搞金融创新,而是金融创新一定要密切联系实体经济。2、最近几年债券市场规模很大,与企业相关、居民相关的债券不够发达,与金融机构相关的债券则大大膨胀,可就是到不了实体经济中去。今后需要思考,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应保持怎样的关系?3、关于金融业发展市场化的问题。这次危机告诉我们,迅速市场化可能是有问题的。次贷危机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终结。新自由主义就是主张完全市场化、放松管制等。中国这次幸免于难,上次亚洲金融危机也幸免于难,这与我们谨慎的市场化有关。此外, 金融业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公共行业,因此在金融业完全推行市场原则可能不是最好的模式,应当给政策性金融保留一些地方。 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在我看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金融在现代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我们的资源都在越来越金融化,如果不把握这种趋势,总想慢慢回到实体经济,那是很危险的。首先,目前的资源已经很金融化了,你不做金融别人要做,因此必须了解它;其次,财富也很金融化了;第三,经济的增长无论是增量资源还是存量资源,都越来越多地依赖于金融体系的配置。增量资源的配置主要依靠传统商业银行,存量资源的再配置和优化则是通过资本市场来完成。经济增长是通过资源配置来完成的,如果不注重这两种资源配置机制,经济增长就会非常缓慢,质量和效率也差。所以,不能因为风险来临了,我们就怀疑金融。 这场金融危机是一场灾难,但是新的金融模式一定会从中产生。金融体系有一种功能就是帮助全社会来分散风险。没有这种机制,经济增长会很麻烦,经济发展会没有效率。现代金融体系通过各种产品的设计在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创造了财富的增长模式。人们一般都认为金融体系没有财富创造功能,只有资源配置功能、媒介功能,这是不对的。事实上,金融具有财富创造的功能。 马君潞(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此次国际金融动荡对我国没有那么严重的直接影响。由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所引发的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则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影响。因为,前一阶段的经济增长模式,一是靠投资,二是靠出口,这意味着我们跟世界经济的波动性是高度一致的,国际金融动荡会引起国内经济的调整。我们不能就金融论金融,它一定跟实体经济有关,一定会影响实体经济。我们目前最重要的,是应该在实体经济领域,搞好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水平的升级,等等。另外,我国的中小企业现在十分困难,尤其是在目前人民币汇率升值,产品成本大幅度上升,而且出口市场不好的时候,应如何来加以调整?我认为综合配套改革很重要。 雷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从美国次贷危机到现在,只是在金融领域出现了问题。在金融领域当中,也只是投行出现了严重问题。美国IT行业是在投资银行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当新技术革命放缓以后,投行在供给方面不能有太大作为的情况下,便承担了房地产的金融支撑,而美国的房地产需求很难向世界其他市场转移。从这一点来讲,美国的投资银行肯定会出现向商业银行的回归,但不是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从金融学的角度来说,只有当证券市场充分发展,有充分的准备手段,有充分的衍生工具的时候,我们才能找到商业银行或是货币市场无风险利率的存在。 叶永刚(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不少人认为现在是衍生金融工具搞多了、搞快了,我不这样认为。美国的金融市场是充分发展的,这个市场我们还没有,还不如别人,对这个市场我们也不够熟悉。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由价格信号来配置资源的,其实价格信号也是一种风险信号,而金融衍生工具能够锁定未来的价格。我认为,金融市场建设得越快,这个国家就越安全;越是关起门来,就越不安全。此外,我们的金融监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在我们只是微观的监管体系,只是事后的监管体系。金融监管体系要从微观到宏观、从金融机构到企业到政府到个人构成一个整体体系。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1 课题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它的一切都在发展,制度在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比较优势理论伴随着这种转型而得以在外贸领域贯彻和适用。但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贸易模式在我国还远未发挥其潜力,仍有增长空间。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调节技术开发和创新的投入与发展,提高我国高级要素的优势;根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所阐述的一国优势产业发展阶段,制定国内市场的适度保护,培育本国战略产业的竞争能力,并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适时调整这一策略,从而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实力。
其中,有好多事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包括:
(1)中国与其它大国的经济模式的比较研究,我们有哪些不足,他们有哪些优点,要选择比较,择优借鉴。
(2)当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的经济影响,有电子商务,网络贸易。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3)近年来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很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有很多举措,论文中讨论这些举措对中国的贸易发展来说有哪些好处和弊端。
(4)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劳动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所有毕业的大学生都面对这非常激烈的竞争,就业的形式非常严峻,现在中国最突出的经济发展矛盾是就业问题。
(5)贴近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们即将毕业,要出去工作,到以后要结婚,首先就是要买房住房问题从来没有象这样成为社会的焦点。一方面,一线及热点城市房价高涨,普通工薪族望房兴叹。另一方面,有人说房价以后肯定还要涨,一般人只能去住保障房。但其实,就象当年中国股市似乎挡不住的热度一样,高处不胜寒的中国房价的回归也势在必然。
2 所属领域的研究状况
(1)浅析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变迁
在一个较长的历史跨度和较大的空间跨度上,研究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变迁,通过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试图总结出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理论和政策出现的规律性与客观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并使之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制订有所帮助。
(2)中国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特点、发展趋势
从世界135个经济体先后加入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组织,迄今没有一个成员退出,30多个经济体正在努力申请加入和我国13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可以看出,加入多边组织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尽管中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需要付出一定的“入门费”,为此可能产生一定的临时性的负面影响。但只要我们拿出应对措施,正面影响一定会远胜于负面影响
3. (3)浅谈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及奢侈品贸易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增长,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文章就什么是奢侈品、奢侈品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奢侈品贸易发展趋势提出展望。我国奢侈品的消费现状 ,消费年龄年轻化,超过60%的年轻人认同“人生及时行乐”的观念,并表示愿意购买奢侈品。中国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已成为趋势。消费集中在外国品牌上,我国几乎没有自主品牌参与竞争 。目前,我国的奢侈品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品牌包揽,我国的奢华消费实际上就是西化,这与我们没有称雄世界的顶级品牌有关。我国还处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并快速增长,我国还处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因此奢侈品在我国的发展将会有相当长的时期和过程,这也吸引了大量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扩张。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世界顶级品牌都在中国设有分店。 中国商务部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有2.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将近目前数字的17倍。此外,未来数年内,将有2~3亿人口进入奢侈品充斥的城市,从而进一步带动该市场的成长。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占全球总量的23%左右。鉴于经济危机,一些分析人士甚至预言,中国可能在2011年前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中国本土的奢侈品从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仅是品牌,中国的投资商、零售商和设计师,包括制造商都有机会从这个行业的快速增长中获益。中国奢侈品贸易的发展将会呈现无限昂然的生机。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1 课题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它的一切都在发展,制度在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比较优势理论伴随着这种转型而得以在外贸领域贯彻和适用。但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贸易模式在我国还远未发挥其潜力,仍有增长空间。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调节技术开发和创新的投入与发展,提高我国高级要素的优势;根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所阐述的一国优势产业发展阶段,制定国内市场的适度保护,培育本国战略产业的竞争能力,并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适时调整这一策略,从而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实力。
其中,有好多事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包括:
(1)中国与其它大国的经济模式的比较研究,我们有哪些不足,他们有哪些优点,要选择比较,择优借鉴。
(2)当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的经济影响,有电子商务,网络贸易。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3)近年来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很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有很多举措,论文中讨论这些举措对中国的贸易发展来说有哪些好处和弊端。
(4)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劳动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所有毕业的大学生都面对这非常激烈的竞争,就业的形式非常严峻,现在中国最突出的经济发展矛盾是就业问题。
(5)贴近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们即将毕业,要出去工作,到以后要结婚,首先就是要买房住房问题从来没有象这样成为社会的焦点。一方面,一线及热点城市房价高涨,普通工薪族望房兴叹。另一方面,有人说房价以后肯定还要涨,一般人只能去住保障房。但其实,就象当年中国股市似乎挡不住的热度一样,高处不胜寒的中国房价的回归也势在必然。
2 所属领域的研究状况
(1)浅析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变迁
在一个较长的历史跨度和较大的空间跨度上,研究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变迁,通过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试图总结出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理论和政策出现的规律性与客观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并使之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制订有所帮助。
(2)中国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特点、发展趋势
从世界135个经济体先后加入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组织,迄今没有一个成员退出,30多个经济体正在努力申请加入和我国13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可以看出,加入多边组织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尽管中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需要付出一定的“入门费”,为此可能产生一定的临时性的负面影响。但只要我们拿出应对措施,正面影响一定会远胜于负面影响
3. (3)浅谈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及奢侈品贸易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增长,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文章就什么是奢侈品、奢侈品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奢侈品贸易发展趋势提出展望。我国奢侈品的消费现状 ,消费年龄年轻化,超过60%的年轻人认同“人生及时行乐”的观念,并表示愿意购买奢侈品。中国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已成为趋势。消费集中在外国品牌上,我国几乎没有自主品牌参与竞争 。目前,我国的奢侈品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品牌包揽,我国的奢华消费实际上就是西化,这与我们没有称雄世界的顶级品牌有关。我国还处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并快速增长,我国还处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因此奢侈品在我国的发展将会有相当长的时期和过程,这也吸引了大量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扩张。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世界顶级品牌都在中国设有分店。 中国商务部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有2.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将近目前数字的17倍。此外,未来数年内,将有2~3亿人口进入奢侈品充斥的城市,从而进一步带动该市场的成长。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占全球总量的23%左右。鉴于经济危机,一些分析人士甚至预言,中国可能在2011年前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中国本土的奢侈品从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仅是品牌,中国的投资商、零售商和设计师,包括制造商都有机会从这个行业的快速增长中获益。中国奢侈品贸易的发展将会呈现无限昂然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