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李煜诗词研究论文

李煜诗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李煜诗词研究论文

我也没写过这方面的论文,但平时挺喜欢研究李煜的,提个建议,要不你就写关于他的风流韵事吧,适当加点他的词中的一些历史故事,题目就为一代词帝话风流。仅为建议哦,不好莫怪,望助

看这篇论文后主李煜在政治上为亡国之君.然而,在文学方面却写出了沁人心脾的词章,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由他对词的开拓之功决定的.本文探讨李煜对词的开拓之功及其原因,以期更为全面地认识李煜在文学史的地位.李煜对词的开拓之功,大致有三方面:首先恰似一江春水般的真切抒情.词初起于民间,最早的敦煌曲子词多反映了当时民间生活的真情实感,但其自如宫廷和贵族大家后,便被引上了歧途,成为皇家贵族和士大夫在花间樽前娱宾遣兴的工具.其中,最突出的是以华糜的文辞来描摹妇女的体态和风情.由于内容贫乏空虚,文人们便千方百计在形式上下工夫,以绚丽精致的外表来掩盖其空虚庸俗的内容.而正是李煜,把词从浅斟低唱和形式主义的泥坑里推向社会人生,使它成为抒发真情的工具.看他的《虞美人》便体现了这一特点.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俞平伯评此词开端曾云:奇语劈空而下.的确,这两句气魄博大,概括力极强,寓意鲜明,远非花间词的吟风弄月所能比拟.作为臣虏的李煜,每对纯花秋月,自然想到故国既已覆亡,何处是当年嫔娥鱼贯列的春殿?何处是当年吹断水云间的笙歌?何处能再重温当年醉拍阑杆的一份情味?凡此种种.都已成为永不复返的往事,故又曰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联想到,雕阑玉砌无知、不解亡国之痛,想必景况依然;但是当年赏花阑边,砌下留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如今已是朱颜改--不是当年的神韵风采了.想到这些,自是肝肠寸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全诗写的自然、真切,感情像喷泉般地迸发,不可遏止.李煜词不但写哀愁任纵奔放,表现欢乐亦是极任纵放浪的.例如所作的《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等,他的词虽分为前后两期,风格亦不同,前期香艳,后期悲哀.然而这两种风格却同是出自任纵与纯真一源的.王国维《人间词话》谓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作为李煜的评语,其意大概是说诗人的情感象滔滔滚滚的汛期的江水,一任其奔腾倾泻而下,没有拘束与限制,缓急回环完全顺应自然,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李煜最大的特点.《人间词话》尝云: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认血书者.后主之词,其所谓认血书者所谓血书既是说后主词所表现的情感,其哀伤真挚,有如血泪浇铸而成.其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本色语言.李煜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成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白描原是来自民歌而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广泛运用的一种艺术技法.其特点在于不假雕饰,以朴素的文笔对事物进行勾画,其特点表现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词的发展史上,第一个在这方面有突出成就并产生深远影响的当推李煜.李煜的词不论是前期还是后期,不论是写艳情还是抒哀怨,都是用白描手法直接抒发埃及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捕捉人物具有特征的活动和心理,摄取最能激发人物某种情感的景物.如李煜前期所作的《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这首词描写一位女子为爱神所驱使,乘着雾笼月暗之夜,与情人幽会的情景,表现人物在这一特定时刻所具有的微妙的心理状态.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两句就摄取了少女赴约时因害怕惊动旁人而乖巧地脱下丝鞋,蹑手蹑脚急步香阶这一特殊举动来表现她当时那种既提心吊胆的惊慌神色又掩抑不住的喜悦之情.一晌偎人颤,同样是在描写人物活动的同时表现私会时激动与惊惧交织这一心理状态的.通过对这几个极有特色的行动的白描;在读者面前就清晰地站立了一个极有个性的、大胆而多情的少女形象,确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李煜运用白描手法不仅塑造了传神的人物形象,而且还能创造一种与抒情形象相结合的自然环境.如《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首词主要写由于季节的交替变化所引起的对人生的一种感叹.在上半阕里,将人就林花造受寒雨无情摧残这一景象,用落花寒雨这些典型事物来引发人物对人生间美好事物匆匆凋零的怅惘.将人描绘了一幅狼籍残红的暮春图景,创造了一种令人沉闷的环境.它对诗人发出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一深沉的慨叹,起到了叹景衬情的作用,同时又使得诗人在词中描写的情与景十分和谐地融为一体.白描手法杂塑造形象方面要求以简练的笔墨来勾勒鲜明可感的艺术形象,这就注定了用来表现这些形象的语言也必须是明净、单纯、精练的.如《浪淘沙》: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的作品,词中抒发了他从一国之君跌为阶下囚后所感受的辛酸和痛楚.诗人运用了大量常见又接近口语的词句来直抒胸臆:一晌别时容易见时难都是妇孺皆知的家常语.特别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两句,看上去语无惊人之处,但它表现的艺术形象寓意无穷.流水落花常常见,可在李煜笔下却迸发出不可 止的感情洪流,它以真实生动的形象表述了诗人在眼前物是人非的感慨中所寄托的那种浩淼无边的愁思.《清平乐》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同样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无边无尽的愁思.李煜的这些语言,虽然看不出一点锤炼的痕迹,但它却足以把天底下各种各样的离愁别恨都囊括殆尽.诗人那种充当亡国之君的耻辱和每日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活最痛切、最悲哀的情感,通过这些白描语言可谓表达得淋漓尽致了.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李煜运用白描手法确有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的高超功力,它与花间词所用的语言有明显不同.我们试以温庭筠《菩萨蛮》一首为例: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残,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凤.这首词用一些华美精工的词语描绘居处的豪华和女子装饰的艳丽.由于诗人只是把这些景物和现象用艳丽精巧的语言把它陈列在读者面前而不去表现人物的活动,读者在欣赏之时犹如目睹一个泥塑的美女,毫无生机之感.从这首词可以看出花间词人在语言运用上重雕镂精美这一特点,在创作风格上与李煜是大有区别的.当然温庭筠笔下的女子形象不见得就不美.但与李煜笔下的女子比起来,前者笔浓妆娇作之美,后者则具素妆天然之姿,可谓粗服乱头而不掩国色.总之,李煜词白描语言的运用是极为成功的,他笔下的人物景物的形象虽只是施墨点染,简笔勾勒,却都能 中见色,形中质神.再加上不堆砌典故,不避口语,语言朴素自然而流水走珠.因此周之琦曰: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及.沈谦曰: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毫不为过.此外李煜对词的题材的拓展更值得大书特书.突破花间派狭窄的男欢女爱,离情别绪的题材,把词从艳科中解放出来,是从李煜开始的.李煜的词以国破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作品主要描写宫廷生活和男女间的欢爱和情思,题材已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有写宫廷生活,歌舞场面的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这首词描绘了歌舞场面的宏大,有舞移清夜月,歌断碧空云之意境,刻画出皇家夜宴的全过程.尤其是待踏马蹄清夜月句,遗兴油然,清隽异常,很有诗人情致.有写活泼有趣的恋爱场景的,如《菩萨蛮》写后主与小周后幽会的情景,细致地刻画出少女初恋时复杂的心理活动.有离愁,有忆旧,有写自己,亦有生活在他周围的王后、宫女、兄弟.李煜入宋后,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这些词有写秋夜的凄清,如《乌夜啼》(昨夜兼风雨)写幽居的孤独,如《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子夜歌》(人生仇恨何能免,)写失落在梦里的往事,如《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望江南》(多少恨),写对故国的追忆,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写亡国之恨,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等.这就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和题材,使词开始由闺阁庭院、男女情爱、宫廷夜宴逐步走向社会人生,丰富了文人词的书写角度和方法,充分发挥了词的作用,使词开始包含有一定的社会生活内容.故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最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李后主之所以能开一代词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 多愁善感的气质李煜生于江南,山清水秀蕴育了多愁善感的气质、多才多艺的灵性.在位期间享乐优游流连于感情的漩涡,丰富的思想感情使他对一草一木、春花秋月皆有独特的感受.因此,他往往能在看似平常的句子里含有丰富内容,善于概括出人生中一些典型的、共同的、容易打动人心的东西,如喜怒哀乐、离情别绪、人生愁恨等,引起读者共鸣.读者却不容易觉出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同而产生感情上的差距.凡是亡国遗民,漂泊游子,贬 官吏,怀人相思者,读了他的词都能引发感慨或借他的词句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二. 大起大落的身世李煜从南唐至尊天子陡然降为异邦阶下之囚,过着老卒守门,以泪洗面的屈辱生活,这种最深沉的感慨,最难堪的千古遗恨,囊括了人生最深广的离愁别恨.作为一代帝王来说,却是得天独厚的创作素材.这样的经历、处境与其文学天才的燧石相碰击,就必然发出灿烂的艺术火花.假如李煜没有薄命的政治遭遇,不是从神圣不可侵犯的君主宝座上跌落为卑微低贱、任人宰割的阶下囚,他也跳不出晚唐以来花间词派的 臼,将依旧陶醉在笔调浓丽、寄情声色的宫廷艳词中.正因为李煜有着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他才能对冷酷的境遇愤愤不平,他才能一反无病呻吟的陈规陋习而直抒胸臆,他才能废雕琢粉饰而兴白描勾勒,从而才能冲破艳词的樊篱,把词的创作推向新的境界.三. 阅历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在宫廷生活和亡国囚徒方面的阅历是较深的,因而能写出沁人心脾的词章,这是就阅历的狭义而言.若从广义而言,应当承认李后主的阅历是浅的.他长期生活于宫廷的狭窄天地,没有广泛地接触社会,并不深谙熟悉复杂的社会矛盾.所以他相对地保存了童心,不夹杂太多的功利观念.写起诗词来,就比较自然的流露出真性情来.李煜之所以认为李煜,李煜词之所以为李煜词,既是基于全心倾注的一份纯真深挚的感情,不论是亡国破家之前,写的歌舞宴乐之词,还是亡国破家之后,所写的痛悼哀伤之词.李煜有一颗赤子之心,他虽为皇帝却无一般帝王刻薄无情与阴险狡诈,相反,他对家人和臣下都比较宽容仁道.如对其弟李从善和大小周后都怀有真挚的感情.只有以赤子之心来体验、感受人生,才能获得独特的审美意识.此外,李煜词的艺术特点,有一部分是受他父亲李憬的影响,李煜词的独创风格,如少修饰,多感慨等都是李煜词的先导,比李煜大三十四岁的冯延己,富有感情,寄托怀抱的对时事的感触的词,对李煜亦有启发作用.而韦庄词的清劲简便,明白如话,蕴情深至,与李煜词颇为相近.而李煜后期的词又超过了上述三人,他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而独辟蹊径,将词的表现艺术提高到十分纯熟的地步.综上所述,李煜在中国词史上的拓疆之功是不可低估的.正因为如此,在李煜死后的一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承认他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您的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李清照诗词研究论文

可否写成【柔情、豪情与逸兴——李清照的多面人生】:柔情万丈女儿心(写的很多了,择其精粹出之)爱国豪情及酒与博弈:丈夫队里的女才子时代与性格构成

李清照诗词风格的两面性 既雄浑大气而又不失委婉缠绵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还有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对比一下 还要结合诗人所处的年代以及社会背景家庭背景等等对于诗人的影响

赏析《一剪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曲牌名。北曲入黄钟吕,共八句,前五句系词牌的上阕,略有变化。一般用作黄钟套曲的第一曲。本词为节令抒怀之作。时逢重阳,作者通过独守闺房,寂寞抒怀,及把酒黄昏,赏花东篱等诸多真实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于佳节思亲的人之常情。然而也是这最为生活化的描写,造就了千古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花拟人,以景托情,情真意切,意趣峰奇,思意绝美,为后世所赞。集评: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政易安作也(《琅寰记》卷中引《外传》)。写景贵淡远有神,勿堕而奇情;言情贵蕴藉,勿浸而淫亵。“晓风残月”、“衰莫微云”,写景之善者也;“红雨飞愁”、“黄花比瘦”,言情之善者也(《论词随笔》)。词之用字,务在精择:腐者、哑者、笨者、弱者、粗俗者、生硬者、词中所未经见者,皆不可用,而叶韵字尤宜留意。古人名句,末字必清隽响亮,如“人比黄花瘦”之“瘦”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字,皆是,然有同此字而用之善不善,则存乎其人之意与笔(《论词随毛》)。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云韶集》)。此阕为李易安早期代表词作之一。以“重阳”为题,抒节令思亲之情。首先我们看到,这道词写的是重阳,既为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之时令,白昼应是越来越短,这里首句却是“薄雾浓云愁永昼”,何来“永昼”之说?显然这是作者自身的一种心理感知,于心理上说,时间对于快乐与痛苦的心境是分别具有相对意义的,乐而忘时,愁而步艰。作者正是对“薄雾浓云”特别敏感,以心愁之,心绪凝结,不得舒畅,当然就自以为是“永昼”之愁了。而这一切皆源于两地分别的相思之苦。“瑞脑销金兽”,瑞脑,即龙脑,瑞龙脑,一种名贵的香料,金兽者,指兽形的香炉。“淡烟炉中起,袅袅浮清室”作者感怀之时,枯座房中,对着“金兽”出神。炉上轻烟正如心头情思,悠悠无尽。瑞脑虽有尽时,时光亦有老时,唯孤寂苦闷之情思难了难终,有之增而无之减,更勿言排遣。首两句,一句言外,一句言内。云烟雾气相溶相合,情景相交,整篇词作就在这种阴郁迷离的氛围中铺展开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虽是夜晚,却又是辗转反侧,不能成眠,秋意寒思透过帷帐侵入不眠人肌肤。好一句“凉初透”,秋寒、心冷,字字点睛,意气满纸。重阳日,本为赏菊登高之佳节,当是味意盎然。无奈何,亲人不在身旁,一个“又”字惶恐、忧怨、无奈,道尽心中离愁别恨。“东篱把酒黄昏后”,“东篱”出自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之意,悠然自在,超脱化外。而作者酒在饮,花在赏,却是应景聊复,借酒浇愁之态,奈何愁上添愁,更对日落昏老的苍凉暮景。怎不惹人伤怀悲愁。北宋诗人林逋咏梅名句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里以暗香指梅花。而易安词中“有暗香盈香”的“暗香”代指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骨迎风,风格近梅花,指标作者意趣脱俗,胸怀高洁。尾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全篇高潮,“莫道不销魂”破空而出,道破多少含之无露的情感,是人性无可压抑的真实情感的爆发。用江郎《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销魂”二字,点出种种愁苦皆源自离别之痛。用于尾句,如灯启航、如钟醒目。尾句双重否定的语气仿佛不是出自词中女主人公之口,倒更像是在旁为之动情感伤的第三者。这种书写作角度的改变,正是易安行文大胆出奇、峰峦突起的独特魅力。作者超越了词中的那个小我,对自满怀同情,以“莫道不销魂”感慨之。更指点读者“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样作者的情感通过第三者语气的渲泄,这种自我反观,将愁苦对象具体对象化,加以观照和呤味。可谓情境深沉,掠人心魄。宋词人程垓《摊破江城子》曾将人与梅花比拟,“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似有神韵。唐司空图《诗品·典雅》“落花无言,人淡于菊”易安之“人比黄花瘦”似更胜一筹。

李清照后期诗词研究论文

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变化:

1、感情表达的变化

李清照前后期词都具有感情强烈奔放的特点,如前期词《点绛唇》。

后期词感情则更加奔放,写出了作者愁浓似海,不可估测,却又没有正面写愁,而用有形的舟载不动无形的愁来反衬愁的无穷无尽。

2、语言风格的变化

李清照前期词语言清新自然,欢快美满,偶尔有闲愁点缀。如小词《如梦令》。

而后期词基调则以悲凉凄苦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相比强烈沉重了许多,如《声声慢》。

3、心境的变化

由于心境的极大变化,李清照词在前后期所选取的题材是有许多不同的。前期词中多以少女闲游、少妇闲愁等作为题材,前引的《如梦令》、《一剪梅》、《点绛唇》等都是如此的。

而后期词作题材明显有了变化,多是寄托自己苦闷的事物,大多有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怅,例如她的名作《渔家傲》。

扩展资料:

李清照的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在金华期间,李清照还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又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其“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越十余年,约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后期:后期的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差异表现在她对意象选取向的不同。李清照词中用了“酒”这个意象,但是前后期词中的“酒”并不相同。前期有“浓睡不消残酒”、“沉醉不知归路”、“未成沉醉意先融”、“酒意待消谁与共”、“东篱把酒黄昏后”、“酒后明皇倚太真”等等,其中酒意,不是欢愉的游兴诗意,就是闲处无聊散愁闲情。

后期词则大大不同,“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等等,其中酒意再无以前之欢快和兴致,而是充满了愁情悲苦,词人借酒浇愁,然而愁浓不可片刻止息。“雪”在李词中也用得较多,前后期取向同样是截然不同的,前期有“雪消玉瘦,向人无限依依”,后期就有“莫恨香消雪减,须给道归迹情留”。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语言风格、意象、题材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前期词语言清新自然,欢快美满,偶尔有闲愁点缀,而后期词基调则以悲凉凄苦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相比强烈沉重了许多。。。李清照词的分期应当以赵明诚不忠为界,而不是传统的赵宋南渡。李清照词前后期既一脉相承,又有许多差别。

花瓣,这正是人愁怨,景凄凉,而凄清的景色更渲染出愁闷的心情;下片点明丈夫“忍把归期负”,更表达出抒情女主人公孤寂难挨,思绪难谴的寂寞愁苦之情,而这也正是作家本人的心情写照。像这样的例子,在李词中,可以说比比皆是。有论者甚至把“她把强烈、真实的诗人感情,完全倾注在自己所写的词内”,作为“李清照所以作到‘独辟门径’,‘为词家一大宗’的最重要原因。李清照早年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她的词所以达到“冠绝”,“当行本色”是第一个特点。 不仅如此,李清照在词作中,还善于随感情心绪的变化发展的需要,捕捉描绘连贯的、而非零散的,流动发展的、而非静止拼杂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片断。在李词中,总有一个与外在的抒情者——词人相一致的内在的抒情女主人公,在看在听、在乐在愁,活动其间,并贯串始终;而不象别的词家的词作,其中的人事、物景,往往全部或仅仅听凭于外在的抒情者的安排拼接、调动摆布。为了减少对原作的引征,这里就以前面提到的几首词作为例,作一些简要分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完整的记录描述了一群少女尽情饮酒玩乐,天晚归来时手忙脚乱、喧闹争胜的动人情景和过程。《点绛唇·蹴罢秋千》则描述了一位尽兴玩罢秋千之后,薄汗浸衣,感到疲乏劳累,揉搓纤手时,突然见到有客到来,而慌慌张张,鞋落钗脱,赶快溜掉,却又“倚门回首”,借嗅梅香,石客人的少女生活片断,让人如当时站立楼上,历历在目。《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更写出了抒情女主人公从白天在“阴满中庭”,看见南国芭蕉触动思念北国故园的心怀,到夜晚枕上难眠,夜半三更,听到异地他乡单调的雨点,没完没了的滴打在芭蕉叶上,而更增异乡之感的一大的孤寂和苦闷心情。《永遇乐·落日熔金》则不仅写了一天中的时间、地点、天气、景物、气氛,还写了人物、事情及转折、心情,的确形成了一个连贯流动的完整的日常生活片断,抵得上一篇篇幅不短的短篇小说。如果我们把许多其他词家的词作中所描绘的场景,比作儿张拼接在一起的幻灯片,那么,易安居士笔下的场景,则是一段反映日常生活起居往来的电影,既不乏蒙太奇的手段,又具有连贯流动的段落特点,两相比较,两者带给读者的视听效果、艺术感受,无疑高下立判,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李清照在《词论》中评论晏叔原(几道)的词作时,感叹其“苦无铺叙”,可见她的词中的连贯流动的生活场景,既是信手拈来的日常经历,更是有意为之的匠心独运。这对于现今的诗歌创作,无疑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三、语言清新自然,纯净优美,具有大众化和口语化的特色,广为人们传颂。 熔炼家常语。《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消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风凰台上忆吹萧》)。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己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词不同于诗,词本身是用来歌唱的。这就要求词的语言大众化,口语化,既便于唱,义便于听。易安词的语言尤其注重了词的这一本色要求,这构成了易安词在艺术上的又一重要特色。 易安词浅近自然,明白如话,家常易懂。从现存的词作来看,儿乎找不到多少难僻字和生涩占奥的典故.“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清平乐》)全词用字用语,即使千百年后的今天,粗通文墨的人读起来,也毫无文字之隔。像前面提及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蝶恋花》)……从今天来看,仍然是大众家常口语,甚至比某些让中学生痴迷的流行歌曲的歌词还要浅俗易懂,没有一点“掉书袋”的文人的酸气。 而更难能可贵的是,易安词还既剔除了下层民众口语中的但语鄙词,又远离了流行当时词坛的咆词丽语,仿佛雨后莲花,纯净清新如洗,真正做到了化俗为雅,扭转了自柳永形成的“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域,而词语尘下”的俗艳词风,——后人称赞李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确实的当。品味易安词的语言特色,总难免让人联想到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已化为今天人们日常语言的千古名句,感叹于他们惊人的语言创造力和表现力。 漱玉词还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重声韵美。李清照在肯定柳永“协音律”后,又批评苏轼词作“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并指出“歌词分五音,又分无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可见她自己既有高深的音律造诣,又特别注重语言的锤炼,讲究语言的“音律”美。这是由词作为一种乐诗特质决定的。 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她特别擅长运用双声叠韵来创造语言的音韵美。她《临江仙·序》中称道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她自己则更是刻意为之。“争渡,争渡”(《如梦令》),“知否?知否”(《如梦令》),“人悄悄,月依依”(《诉衷情》),“淡云来往月疏疏”(《浣溪沙》),“年年雪里”、“萧萧两鬓”(《清平乐》),“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添字采桑子》),“剪成碧玉叶层层”(《摊破浣溪沙》),“永夜恹恹欢意少”、“随意杯盘虽草草”(《蝶恋花》),“黄昏院落,凄凄惶惶”(《行香子》)……真实举不胜举。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渗惨戚戚”(《声声慢》),则更是一口气连用了十四个叠字,成为千古绝唱。她还善于运用排比、反复,来强化词的便于唱听的本色,体现词的音韵美,如“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行香子》),“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七夕》)。 后人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夏承秦曾举其《声声慢》为例,其中用舌声15字,齿声42字,尤其是未几句,“二十字里齿声交加重迭,这应是有意用啮齿丁宁的口吻,写自己忧郁倘恍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张端义《贵耳集》称赏“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曰:‘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声声慢》首句连下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张端义谓之:“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徐钒《词苑丛谈》谓其音响之美,“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李清照善以寻常语度人音律,平淡人调殊难,奇妙而谐律,更是出神入化,以是万树《词律》云:“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李清照对语言的音韵美虽刻意为之,但又似信手拈来,不露斧凿痕迹,这正显示了她语言锤炼的功力。 总之,李清照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特别优美而又忧伤的一页,不仅其艺术上的许多特点,值得今天的诗歌创作者借鉴。无论是李清照前期的词还是后期的词,在抒情艺术上都表现了很高的成就,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完美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形成了一种属于她白己的风格—易安体。为词苑增添了活力,同时也为后代作出了榜样,在词的创作实践上独树一帜。李清照的词在语言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精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清新、豪放深沉,而又意境高远。单是她所创造的“从清纯少女和清丽少妇到哀婉婆妇的、既各自鲜明独立又前后联结发展的完整的高智商高情商系列知识女性形象”,就应该在文学史上给予更高的评价。此外,她也精通音律,所以她的词声调和谐,音韵流传。易安的词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参考文献 1、《李清照研究论文集》,济南社科所编,中华书局,1984年5月第1版。 2、张晶《心灵的歌吟——宋代词人的感情世界》,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3、李汉超主编,《李清照词赏析》,辽宁大学中文系,1982年4月版。 4、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迹出版社,1979年11月第1版。 5、《唐宋词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5月第1版。

研究李煜的论文题目怎么写

建议不要用什么主标题,论文不是诗歌,有一个副标题能概括内容中心已经足够,不需要主标题,用不好反而画蛇添足。

南唐后主,凄凉的后半生

梦里不知身是客,化与诗魂谢君王.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次子。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惧怕李弘冀猜忌,不敢参与政事。在此期间,他曾给自己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同时也表明自己无意与兄长争位。 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李景遂(李璟即位初曾表示要位终及弟),不久后暴卒。李弘冀死后,李璟欲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李煜书法973年,宋太祖令李煜去开封,他托病不去。宋太祖遂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公元974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公元975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宋太宗闻之大怒。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因写《虞美人》而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一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去。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 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他嗣位之时,南唐已奉宋正朔,多次入宋朝进贡,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多为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 魏碑李煜词[1]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 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史书上说赵匡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李煜议论文素材

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在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

在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如《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这些诗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你可以从这一点切入,抒发己想。

大体如此,其后取决于你。 ---- 越王勾践承受了亡国之痛,扛住了数十载非人的屈辱。

他坚守复国信念,是因为他在圈外遥望到了生命之光,他看到了胜利复仇的希望,最终他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历史奇迹。 ---- 苏武忠贞爱国,拒绝折节叛国,甘愿与羊为伍。

地窖冰冷,他咽白雪啮毡毛;北海荒远,他“掘野鼠藏草实而食之”。他用赤胆忠心奏响了千古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集粹---苏武

苏武(公元前140——前60),以尽忠守节而闻名的西汉大臣。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以中郎将出使匈奴,后被困于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以牧羊为生。苏武在匈奴前后十九年。

人物事略

出使匈奴公元前100年,且靼刚刚立为单于,惟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

意外事变当苏武完成任务,准备回国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而汉使张胜参与了密谋活动。然而,谋反失败。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便想自杀殉国。

自杀未遂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常惠等人哭泣着,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怒斥卫律卫律本是汉臣,投降了匈奴,单于让他来劝降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己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 *** 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子。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 *** 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窖中受饥匈奴单于见苏武不投降,便把他关在一个阴冷的地窖里,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才免于饿死。

流放北海苏武拒不投降,单于又把他流放到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单于给了他一群公羊,说要等公羊生下羊羔,才放苏武回去!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苏武归国苏武被扣在匈奴十九年后,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长安。昭帝下令叫苏武带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任命苏武做典属国。苏武活到八十多岁,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辛弃疾

说你14岁就两次跑到燕山看地形,以图复土国耻;说你弱冠之年揭竿而起,金戈铁马,气势如虎;说你五十轻骑直入五万兵马的金营,生擒叛徒,押至临安处死。。这一节,你说的神采飞扬。

可那毕竟是南渡前的旧时了,再下来,就是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用不着你说,我也听过几次。

听说你笔势浩荡,九论九议如珠若玉似美芹,然而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当权者文恬武嬉,无动于衷。而你又偏不通情趣,不长媚骨;又是归正之人,身份不清不楚,终至于被那些弄权之辈,始之以排挤,继之以弹劾,一次次罢了你的官。

入仕五年,你三起三落。

都说你一生以气节自负,用功业自许,你把所有的雄心旋成箭尖,直瞄准淮河以北;组建飞虎队,论计鹅湖会,也为北伐不遗余力,只是你左右的足迹,只能是建康,潭州,福州,鄂州;你每到一处,无非是补缀着半壁剩水残山,而淮河以北,对你,对南宋既是天涯了。

你无所愈合,所以你无所作为,即使你风云奔走,即使你文章激斗,长安父老,新亭风景,还是依旧。而你万字平绒策,只换得东家种树书,一次又一次,给打发回老家,会带湖。

听说你归隐生活并不清苦,你何不求田舍,去呼酒买醉,何不相对南山,诗文风流。其实那些仕宦生活也容易打发,只要你留意在舞榭歌台,着意于酒朋诗侣,岁月优游之中,杭州,又何妨认做汴州。

可惜你那英雄之才搁不住,忠义之心放不下,刚大之气抑不平,你终于抒发于心,倾注于纸,握一管如之笔,蘸那腔似潮之血,把本风流的一代词史,涂抹的慷慨悲凉,让人从南宋一路吟来,流行成普及读物。

于是,你留住了身前生后名。只可惜不是勒石燕然,不是饮马黄河,不是痛饮黄龙府,甚至风波亭都不是,你所有的,你驻留的,无非是那些长长短短的长短句。但我依然看到一颗火一样炙热,海一样深沉的,南宋的良心!

苏轼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吗?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吗?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痴汉吗?

桥上的花再一次开了。 而我,终于遇见了你。

只看见,青青的竹杖,绿绿的芒鞋,以及被雨淋湿的衣裳。你的笑容从容洒脱,幽然超俗,你的眼神,更是令人心动,秋风碧水泛清波。

真想问你一句:“难道你不埋怨世俗吗?难道你甘心被贬吗?你不想成就你的人生吗?”

我早已猜到他的答案,他早已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罢了。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东坡的一生极坎坷:爱情受挫,仕途受阻,政治上受拖累,无尽的冤屈无处伸。

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心如风,神如风,自然如风般生活。乘风而来,又乘风而去,留下不朽的文采,在历史舞台上闪闪发光。

转眼,千年已逝;转眼,你已白发苍苍。任由大江东去,只留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愁。

你是如风的男子,有如风的心,你用你生命的精华,舞出绚丽的舞姿!用刻刀刻下你华美的舞姿,让后世仰望你,你的豪放成为北宋的一道风景。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二十五位历史人物的精彩述评 1、李白:你,从页页诗篇走来,酒入豪肠,三分剑气,七分月光;你,向历史深处走去,秀口一吐,半个盛唐。

仙骨豪情,傲岸不屈,风情万种,仗笔独行。你轻舟一解,整条长江就诗意奔腾;你亮丽的文字,刺痛了一双双习惯黑暗的眼睛。

——佚名 2、屈原:世人皆醉,惟你独醒。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君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壮志可与日月争光。

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于是,死亡成为一种惟美的跨越。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升腾了千年。

——佚名 3、谭嗣同: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一百年前,这个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奔走呼号的英雄,以青春的挥洒,倔强地挺起民族的脊梁。

死何所惧?就在刀锋接近头颅的那一刹那,他已将生命置换成永恒。一种精神执着地闪烁在历史的天空,灿若星辰。

——佚名 4、司马迁:纵观中国历史,不惮于死的文人自古有之,然为了理想而忍受尘世摧残的英雄却少有。司马迁是疏星中最耀眼的一颗。

他以肉身的残缺修得了精神与著作的双重圆满,他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凭着一个文人的良心写下一部伟大的书,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包罗历史的傲慢与偏见、光荣和梦想,并从此领跑着中国文化。——佚名 5、孙膑:围魏救赵、田忌赛马,我们从成语中读你;身残志锐、胸罗兵甲,我们从历史中读你。

你是一首无声的歌,流传千年仍气镇风云;你是一部无字的书,演绎着关于智慧的不老传说。——佚名6、项羽:滚滚乌江东逝,汇成一段历史。

公元前202年,一头雄狮在这里倒下,汉王朝从此抬起骄傲的脚步,一路奔跑。人杰鬼雄,英名千秋难慰一腔热血;拔山盖世,壮歌一曲尽抒万丈悲情。

昔日霸王,英雄气未敛,本该东山再起,何言无面?——佚名 7、诸葛亮:丞相祠堂仍在,隆中旧梦已远。为酬三顾,先生在历史舞台闪亮登场。

空城观景,胸藏精兵百万;轻摇羽扇,已成天下三分。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孤忠一片,可叹蜀道寒云。

江流石转,千古成败付诸笑谈,先生之名如不坠的孔明灯,永照汗青。——佚名 8、司马光:砸碎的水缸走出一个重生的生命,也涌出了中国古代政治和史学的一股新泉。

司马光一生笃诚好学,以俭为德,清直仁厚,死后“家家挂象,饭食必祝”。所著长篇巨制《资治通鉴》,文字优美,格调古雅,自成一体,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佚名 9、鲁迅: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透射出点点星光。你弃医从文,把边缘人群唤醒;你以笔代刀,令魔鬼无处躲藏。

声声祝福,声声呐喊,你正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空仍然鼓舞人心,余音绕梁。若干岁月过去了,你的作品没有化为烟埃,并且无疑将长久不熄,普照文学和思想的殿堂。

——佚名 10、秦始皇: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你长袖一挥,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你诀世一去,良将劲弩不见当初豪气,金城千里尽失昔日威严。

万世霸业,竟从内里崩溃,千古功过,任由世人评说。——佚名11、成吉思汗: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戎马倥偬,征战一生,一把弯弓缔造蒙古汗国,不下马背纵横欧亚诸国;有人说他是东方战神,有人说他是千年风云第一人;西方崇拜他的人赞美他是“全人类的帝王”, *** 称他为“一代天骄”;这个打破东西方壁垒、书写中国最大版图的巨人,就是史籍上被尊称为元太祖的成吉思汗。

——佚名 12、曹操:三国群雄,首推曹操。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工不如满宠。

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原因何在?“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

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长袖善舞,独领 *** 。——佚名 13、 *** :雄鸡一唱,天下大白,旭日东升,一位伟人昂首挺立在世界的东方,天地万物瞬时蒸腾,人民解放的浪潮席卷华夏大地。

玉宇澄清,星火燎原,一个将才的睿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个领袖的激昂。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历史的辉光泻在您的肩上,现代中国从此刻下了一个红色的姓名: *** 。

——佚名 14、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佚名 15、张爱玲:一个世俗女子,为了金钱而写作;一个脱俗之人,隐居在城市高楼之上。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钻人心。

她悲天怜人,却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却我行我素;文章里家长里短,生活中却独标孤高。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暗洒一路幽香,任由裙裾飞扬。

她的人生,怎一个“传奇”所能诠释?——佚名 16曾想过,如果不能忘却痛苦,世上还怎会有乐观和幸福?帝王也是凡人,习惯了仰视的人们、刘禅:“乐不思蜀”,简单的词语竟有如此神力,让一个帝王的名字腐朽。后来人不或许不能容忍贵族的平凡。

古往今。

讴歌理想,抒发悲愤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

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上李邕》)。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

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使他 李白图片 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

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

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这是李白对社会的愤怒抗争,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体现。

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通过对政事朝纲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实地观察,李白以诗人的敏感,洞幽烛微,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将作。“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爱国热情因此升华,摆脱了用藏出处的矛盾。

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 情绪起伏,充满矛盾 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齐一万物、逃避现实等消极颓废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6]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 李白行吟图 [7]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诗歌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

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

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他的想象,极其丰富,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他常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

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

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

七言歌行篇幅长、容量大,形式自由,宜于表达诗人矛盾复杂的思想,抒发奔放恣肆的才情,而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 *** 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

(《说诗晬语》上)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

司马光是宋史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历时19年之久。

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贪睡。当他枕在这圆木上睡觉时,只要稍一辗转,“警枕”就会翻滚,将他唤醒。

然后,立刻坐起,继续奋笔疾书。 2.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3.诗人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4.西汉学者匡衡家贫而好学,夜晚无灯,凿壁偷光,终成知识渊博的学者。

5.著名画家齐白石年逾90,却每天作画5幅。他说:“不叫一日闲过。”

他把这句话写出来,挂在墙上以自勉。 1.唐代李贺,每次出去与亲朋同游,总是带着一个白锦袋,想出妙句,立即写好放进袋里。

晚间回家整理,几乎天天如此。 2.蒲松龄于大树下,准备好茶、烟,热情地邀过路人讲述自己的见闻。

如此历二十余年,终成《聊斋志异》。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的时间。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时间。 司马迁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时间。

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时间。4.西汉名将霍去病,抗击匈奴屡战屡胜,汉武帝赏他一座富丽堂皇的住宅,霍去病慷慨陈词:“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一句话展示了他报国的雄心壮志。

范仲淹为了读书学习,每天晚上煮一锅粥,把粥划成几分,早上、中午、晚上各吃一块,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

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4、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人折腰”,辞官不做。 1.夸父逐日——可以论证追求奋斗、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可以论证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勾践卧薪尝胆——可以论证忍辱负重、愤发图强等。

4.鲁班发明锯子——可以论证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5.孙武操练女兵——可以论证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6.商鞅变法——可以论证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7.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论证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8.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可以论证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9.孟子母择邻而居——可以论证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10.庄子谈庖丁解牛——可以论证得其要道、掌握规律、迎刃解难等。 11.李冰修都江堰——可以论证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12.扁鹊见蔡桓公——可以论证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13.苏秦悬梁刺股——可以论证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14.廉颇与蔺相如——可以论证大智大勇、改过从善、团结保国等。 15.赵括纸上谈兵——可以论证脱离实际、空谈误国、用人要看真本事等。

16.毛遂自荐——可以论证敢于挺身而出、肯定自我、为国排忧等。 17.荆轲刺秦王——可以论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冒险犯难报知己等。

18.叶公好龙——可以论证言行脱节、崇尚自取其咎等。 19.项羽、刘邦鸿门宴——可以论证滥施宽容、坐失良机、酿成后祸等。

20.刘邦约法三章——可以论证严于纪律、立信安民方可成大业等。 21.肖何追韩信——可以论证珍异人才、敢于重用无名之辈等。

22.张良与圯上老人——可以论证尊重老者、经受考验、终获厚待等。 23.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可以论证专心致志、发愤读书等。

24.司马迁撰《史记》——可论证为了事业牺牲一切、孜孜不倦、奋斗不已等。 25.苏武牧羊——可以论证忠于国家、保持气节、威武不屈等。

26.马援马革裹尸——可以论证立志报国、义无反顾、效命沙场等。 27.班超出使西域——可以论证当仁不让、为国扬威、交流开拓等。

28.孔融让梨——可以论证谦逊礼让、克己待人、尊敬年长者等。 29.曹孟德老骥伏枥——可以论证年高者壮心未已、理想永存、向往奋斗等。

30.曹冲称象——可以论证少年英才、聪明过人、独辟蹊径破难关等。 31.诸葛亮七擒孟获——可以论证服人以德、攻心为上等。

32.周处除三害——可以论证为民除害、改恶从善、战胜自我等。 33.祖逖闻鸡起舞和击楫中流——可以论证修身健体、严于律己和不忘复国等。

34.王羲之临池学书——可以论证刻苦练功、勤学不倦、矢志求成等。 35.李春修赵州桥——可以论证微贱者的才智、古代科技的昌盛等。

36.隋炀帝亡国——可以论证骄奢淫逸、专横跋扈的恶果等。 37.唐太宗重用魏征——可以论证大胆起用反对过自己的人、勇于纳谏等。

38.鉴真东渡日本国——可以论证外出学习的艰难和学习者的执着、顽强、矢志不二等。 39.日本派出遣唐使——可以论证外邦的虚心学习与古代的文化交流等。

40.包拯刚正不阿——可以论证秉公执法、不循私情、不畏权贵等。 41.欧阳修三上苦读——可以论证珍惜光阴、见缝插针、日积月累等。

42.王安石游褒禅山——可以论证。

人物简介 李煜李煜 lǐ yù 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 相见欢》等,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故有人说:李煜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个好的诗人。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人物生平[1]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次子。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惧怕李弘冀猜忌,不敢参与政事。在此期间,他曾给自己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同时也表明自己无意与兄长争位。 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李景遂(李璟即位初曾表示要位终及弟),不久后暴卒。李弘冀死后,李璟欲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李煜书法973年,宋太祖令李煜去开封,他托病不去,宋太祖遂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公元974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公元975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宋太宗闻之大怒。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因写《虞美人》而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一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去。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 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他嗣位之时,南唐已奉宋正朔,多次入宋朝进贡,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多为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 魏碑李煜词[2]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 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史书上说赵光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小周后乃娥皇的妹妹,后被封为郑国夫人,并被规定定期进宫参拜。小周后是个绝色美女,宋太宗垂涎其美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索引序列
  • 李煜诗词研究论文
  • 李清照诗词研究论文
  • 李清照后期诗词研究论文
  • 研究李煜的论文题目怎么写
  • 李煜议论文素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