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众所周知,近代外交始于西方民族国家纷纷独立之际,而奉行“民族国家至上”原则的外交则始于法国枢机主教黎塞留,黎塞留对近代外交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拿破仑滑铁卢之役战败到维也纳会议,梅特涅时代的外交奉行“欧洲协调原则”即是欧洲的保守势力出于共同的国家利益对革命势力的遏制而团结在一起。俾斯麦统一德国后打破了均势外交,奉行“现实政治原则”即以国家实力及利益来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正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说“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中国在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后,实际上已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是列强角逐鱼肉的对象。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前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立外交。在此要讨论的是中国在1949年后外交政策的变化。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家利益的考量,中国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是与苏联结盟来对抗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1960年因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成了“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既反美帝又反苏修,事实证明这种纯粹以意识形态外主,牺牲国家利益的政策是不可取的,从1960—1971年中国实行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中美苏三角关系。中美联手对抗当时如日中天的苏联,以遏止苏联的扩张。这个历史性的外交转变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不再以意识形态为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而改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制定的基石。因为对美关系的改善客观上也促进了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了国际经济秩序。当今的中国外交政策即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霸,俄罗斯虽已雄风不在,但对世界还有一定的影响力,欧洲离国家的形成还有很长的距离,暂还不能形成统一的政治实体。但欧盟一直希望联合起来以摆脱美国的影响力。日本自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后一直在追求恢复正常国家的地位,以改变“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国际地位。而印度随着经济的崛起也想追求大国的地位,称霸南亚。处理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点。而对美关系则是重中之重。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二战后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警察”角色。虽有些学者说美国正处于衰落之中,比如“911”后,伊拉克战争,还有目前的金融危机等,但其仍拥有无可比拟的超级实力。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将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及复兴。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一直奉行“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外交政策,也就是国家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外交。改革开放即是中国追求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愿意遵守个维护现今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成为一个利益攸关者。而不是去打破或挑战当今的国际经济,政治体系。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与复兴。因为国家实力的问题,中国尚没有能力武力统一台湾,也承担不起战败的后果。美国由冷战时期的希望台湾成为远东不沉的航空母舰到现在希望台湾成为亚洲民主的灯塔,美国之所以制止台湾独立,维护“不独”,“不武”的现状是因为台湾独立会威胁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不愿为台独而冒美国可能衰落的风险。中美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双方都具备使对方瘫痪甚至毁灭的实力,双方都承担不起战争带来的后果,所以说维持台海现状乃中美妥协的产物。但中美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方面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美国自威尔逊总统以来一直奉行理想主义外交政策,威尔逊认为国际的和平只能寄希望于“集体安全”的体制。而只有民主国家之间才不会发生战争,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实行民主体制,世界将永享和平。他曾说“美国的缔造是为自由而建,而自由不仅是为美国人民,也是为世界人民,如不这样,美国的荣誉将不存,实力也将消散。”这是典型的天赋命运说。威尔逊之后美国的领导人大都受其外交理念的影响。这也是为何美国总是说“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因。笔者认为人权,自由,民主理念的确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但美国在制定外交政策的时候不全是理想主义,国家利益至上才是美国外交的基石。美国总是拿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行美国霸权之实。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彼此不可分离,中国持有美国第二大的国债,有人曾说如果中国抛售美国国债,美国经济可能崩溃。美国虽不断指责的人权状况,但仍和中国保持紧密的经济关系,这是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除了经济方面,还有朝核问题,核不扩散,恐怖主义,环保等国际问题需要与中国合作。但毕竟中美在意识形态分歧很大,出于对中国崛起的恐惧,担心一个强大的中国会威胁美国在东亚的区域利益,甚至在全球的国家利益,美处心积虑的联合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实行遏制政策。用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的话说:美国要在全球扮演战略平衡手的角色。这也是他为美国能永葆霸权所开的药方。自苏联解体后,美国就希望在全球找到一个可能出现的潜在竞争对手,而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巨大,领土庞大的中国正符合美国的定义,而且中国仍实行一党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因此小布什上台后就把中国定为竞争对手,但“911”后出于反恐的需要,中国成了其合作伙伴。为中国争取了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当今的中美关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如果中国经济能保持稳定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将在不远的将来超过日本,2030年将可能超越美国。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不允许全球任何一个地区出现一个可以与美国抗衡的霸权,所以中美关系在合作中对抗在所难免,美国会继续遏止中国的崛起,而台湾问题正是美国遏止中国重要的战略棋子之一。以现实政治的观点来说,不管一国的意识形态如何,只要其国家实力强大,都会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其国家安全的最大化,而中国也不会例外。所以从国家利益至上的角度考虑,中美之间的国家战略是有结构性矛盾的,也就是说中美关系在合作中会有对抗,在竞争中又相互合作,但前提是中美均不打破目前的国际体系,中国也只有在当今的国际体系下才能够和平发展。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中国社会内部面临的问题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和巨大考验,如国内的产业升级,贫富差距,腐败,环境,政治改革等。中国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维护国内的稳定,发展,而中共也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证明自身的合法性。外交是一国实力的体现,中国只有把眼前事情做好,同时兼顾长远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才有望实现。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说:“新加坡在短时间内从第三世界发展为第一世界,但新加坡国土小,人口也少,这样的成就不算伟大,但当中国能从第三世界发展成第一世界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中国此时仍任重而道远。
写作思路:首先对中国的发展状况做简要的描述和预测,然后就中美关系的走向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众所周知,近代外交始于西方民族国家纷纷独立之际,而奉行“民族国家至上”原则的外交则始于法国枢机主教黎塞留,黎塞留对近代外交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拿破仑滑铁卢之役战败到维也纳会议,梅特涅时代的外交奉行“欧洲协调原则”即是欧洲的保守势力出于共同的国家利益对革命势力的遏制而团结在一起。
俾斯麦统一德国后打破了均势外交,奉行“现实政治原则”即以国家实力及利益来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正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说“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中国在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后,实际上已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是列强角逐鱼肉的对象。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前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立外交。在此要讨论的是中国在1949年后外交政策的变化。
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家利益的考量,中国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是与苏联结盟来对抗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1960年因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成了“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既反美帝又反苏修,事实证明这种纯粹以意识形态外主,牺牲国家利益的政策是不可取的,从1960—1971年中国实行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
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中美苏三角关系。中美联手对抗当时如日中天的苏联,以遏止苏联的扩张。这个历史性的外交转变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不再以意识形态为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而改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制定的基石。因为对美关系的改善客观上也促进了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
使中国逐渐融入了国际经济秩序。当今的中国外交政策即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霸,俄罗斯虽已雄风不在,但对世界还有一定的影响力,欧洲离国家的形成还有很长的距离,暂还不能形成统一的政治实体。但欧盟一直希望联合起来以摆脱美国的影响力。日本自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后一直在追求恢复正常国家的地位,以改变“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国际地位。
而印度随着经济的崛起也想追求大国的地位,称霸南亚。处理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点。而对美关系则是重中之重。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二战后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警察”角色。虽有些学者说美国正处于衰落之中,比如“911”后,伊拉克战争,还有目前的金融危机等,但其仍拥有无可比拟的超级实力。
2010形势与政策论文——中美关系走向中美关系走向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中国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中国对美政策应循之道“变”与“不变”是50多年来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外交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风格。“变”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和表现,更是在不同国内外环境下更好地谋求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不变”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意识继承的部分,表现为连续性;另一部分则是不愿继承、希望改变的内容,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历史上的政策对决策者或大众心理有巨大影响,使现有政策有意无意地保持了原来政策的某些内容、某些宣示、某些态势或倾向,表现为外交政策的“惯性”。“变”突出了中国外交的特点,而“不变”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中国外交的消极因素。
摘要:随着中美两国又一次高峰会晤的到来,中美关系的探讨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中美关系现在状况良好,两国领导都已明确表示要共同努力,全力扩大两国合作,提升双方合作水平,他们或者出于真心,或者出于有意,或者出于别有所图,中美两国都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发展积极合作全面的美中关系,并造福于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理性辩证看待中美关系,才能使我国更好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词: 中美关系 矛盾 共同利益 双赢正文: 几十年来,中美之间既有对抗也有缓和,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但中美关系仍然克服了各种困难和障碍,在惊涛骇浪中向前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与分歧,这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根本原因,但共同战略利益的存在,这是两国开展合作的基础。美国对华采取遏制还是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中美之间共同利益的当今世界,在一超(美国)多强(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等)并存竞争的现实背景下,政治多极化态势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共同发展,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继续作用于国际舞台,借重合作与牵制防范共同构成了大国间的相互关系。中美两国之间虽然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分歧,但同时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1.中美两国间的矛盾和分歧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内各项建设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国际舞台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中国从那个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的棋子,转而成为了一个参与到世界格局划分的棋手,在暗流涌动的世界政治舞台上积极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虽然经济危机让其大伤元气,但是国家根基尚在,依然是无可争议的霸主。中国的崛起势必会引起美国的警惕,但是中美在地缘政治上并无太大冲突,最容易引起两国摩擦的是能源和贸易等方面,这也是近年来中美一直在争论的焦点。而台湾问题也是一颗埋在中美之间的定时炸弹,台湾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中美之间就一定还会心存芥蒂,无法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2.中美两国相互依存、互惠互利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贸易互利性很强,发展潜力很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美经贸合作乃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中国现以为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对华出口每年给美国创造50万个高薪就业机会,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使美消费者每年节省开支200亿美元。除双边贸易取得积极增长外,两国还就经济和金融等问题保持密切磋商和对话,可见中美关系已发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其中任何一方受损都必将导致另一方受损。 “9.11事件”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对于没共同利益和分歧点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给中美关系友好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国与美国虽然在有的地方存在分歧但中国与美国也存在共同利益。中美应努力寻找一条“和而不同的道路”。在共同利益上加强合作,求同存异。3.中美关系稳定的发展机遇事实证明,中美关系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利益,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近年来,中美关系出现积极的发展势头。中美一致同意要共同推动互利双赢的中美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对于存在的一些分歧和摩擦可以通过平等协商,妥善解决,不久前召开的第十七届中美经贸联委会所取得的成果就是一个例子。两国在军事、执法、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教育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在反恐、防核扩散、禽流感防空、能源、环保、抗灾救灾等重要方面的对话与合作也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推进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进程,继续为实现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而努力,可维护世界和平。抓住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建立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并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是一个重要历史机遇,也是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的机遇。 结束语: 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清晰地折射出外交界的一句名言: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中美两国从曾经大打出手的死敌,到后来携手抗击苏联的威胁,再到后来的分分合合,无一不是在为本国的利益服务。过去已经成为历史,中美关系一直在起伏不定中缓缓前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只有中美两国关系和睦,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才最符合两国利益,有助于达到双赢的结局。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刻历史感的民族,对于“历史性的变化”有着同样深沉的感悟。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年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2017年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 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同时中国的军事实力也在逐渐增强,军费连年激增,高科技武器层出不穷;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政治影响力明显增强;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感到兴奋和激动的,有的对此感到惶恐不安,有的则视其为挑战和威胁;虽然中国一再表达自己和平崛起的诚意,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够平静的对待。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更离不开美国,美国与中国在经济上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做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它将会如何对待中国的崛起呢?做为世界上的二号经济大国,最有潜力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中国,他又将会如何发展对美关系?笔者将在本文中讨论影响的因素,并分析其走势。 经贸关系无疑是中美两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市场潜力国家,同时中国也使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经济利益是推动中美关系不断前进的保障。自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以来,经贸关系一直是中美关系中发展较快的领域,冷战结束后的90年代,发展尤为迅速。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有着愈益重大的共同利益,双方在经贸上相互需求和依存度及利益交合不断增多增大。美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对象,也是四化建设所需的外部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 经验 的主要来源地。美国也亟需中国广大的市场、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投资场所。中国的优质廉价商品每年为美国消费者节省成百亿美元的开支,为美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市场起了积极作用。美国在中国的巨额投资每年为其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中国超过万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的70%以购买美国国债的形式投放在美国,为稳定美国的金融市场发挥了一定作用。中美经济关系好于和高于政治关系。经贸关系作为中美关系的重点和基础地位将不断增强,成为中美关系强有力的胶合剂和催化剂。同时中美关系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很多摩擦,中美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据美国方面的分析,影响美国制定对华贸易政策的三个因素是:对华贸易逆差、美国内失业和中国执行WTO协议的情况。美国在推行其贸易政策时将利用中美入世协议,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为防止我国更多的竞争力产品冲击其国内产业,美国会更频繁地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301”条款等贸易制裁 措施 对我国输美产品设限。美 国还可能会利用其国内立法破坏 WTO规则,与我纠缠。但制裁是一把双刃剑,而且双方贸易关系紧张,从长期来说对美国不利,对此美国也是持慎重态度的。应该看到,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摩擦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这并不可怕。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俱增。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双方只有理性面对,在经常性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中,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加以妥善处理。从中美贸易摩擦来看,都是因为中美双方的意识形态不同,国情不同,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羸。 民主分歧是造成中美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许多美国人认为,作为上帝选择的一个特殊国度,美国对人类的历史发展和命运承担着一种特殊的责任,负有把世界从“苦海”中拯救出来的“使命”。这种“上帝选民”和“天赋使命”神话根深蒂固于美国白人 文化 之中,深深地影响着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与态度。当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一个主权实体开始发展与 其它 国家的外交关系时,这种使命观对政府决策者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在美国对外政策中体现出来。在国际事务中,美国竭力把自我价值观强加给其他国家,力图使种族文化、意识形态与美国不同的国家接受美国的发展模式,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将意识形态与之对立的共产主义视为最严重的威胁,积极推行“西化”图谋,对目前存在的最大的社会主义中国更是倍加警惕与仇视。尽管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当今美国在执行“神圣的使命”时已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但中美的民主分歧依然影。 在2009年下半年,对台军售、中国制裁美国军工企业、奥巴马会见__等一系列事件是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又一次交锋。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他国干涉。诚然,中国的统一问题,本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务,但是,外交政策必须基于现实主义。无论承认与否,台湾问题受诸多国际因素的制约,其中最大的因素是美国。朝鲜南北双方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南北最高领导人的会谈,但就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情况看,在可预见的将来,仅靠这样的努力显然很难实现这样的目标。在这方面,美国可望扮演积极的角色。美国政府至今仍遵循一个中国政策,真诚邀请美国扮演积极角色,推动两岸最高领导人会谈,对于中国实现和平统一,抑制“台独势力”,有积极意义。虽然美国未必乐意见到大陆与台湾很快统一,但海峡两岸改善关系,并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符合美国利益。中国需要与美国就台湾问题进行认真务实的探讨,在实现和平统一中国时,不仅考虑台湾的利益,又尊重和照顾美国的利益。中国可以承诺,如果实现和平统一,整个台湾可以成为自由港,并允许美国在台湾租借军事基地,这不仅有助于消除台湾民众的恐惧心理,又让美国得到了较大利益,而最大的获益者仍将是中国。 中国必须承认并尊重美国现有的国际地位,真正把美国当作友好合作伙伴。中国对美国所表现出的所谓“霸权主义”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批评,并努力通过联合国的机制给予一定的制约,但不要走得太远。美国现有的国际地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以中国的国力和地位,对这样的国家,尤其在经济等领域颇受其惠的国家,应给予充分的承认和尊重。政策制订者应该清楚,在历史上,美国在西方列强中是对中国最友好的国家,在中国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血债(朝鲜战争没有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美国曾是制约日本和前苏联的最主要力量,而后两者曾是威胁中国的最大敌人;美国在抗日战争中给予中国诸多无私的援助。在中国改革开 放时代,中美的经济合作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中国人还应该看到,美国在行使通常所指的“霸权主义”时,也还往往遵循人类共同的良心和价值观,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与当年的日本和苏联不可同日而语。必须真诚地把美国看作合作伙伴,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基于这样的立场,中国应该对美国在全球政策中的有关事物,如打击恐怖主义等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配合,向准盟友关系靠拢。在两国关系中,还要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防止类似侦察机事件那样的事发生,或即使发生,能在机制内迅速得到妥善解决,不演化为双方的对抗与冲突。 结语:中国和美国早已结束敌对关系,中美两国和平友好是大势所趋势,虽然在台海问题上,人权问题上,知识产权问题上,以及汇率问题上,中美两国的较量不可能短时间内结束;美国虽尤其自私的一面,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美国,但也应该看到,中国政府在台海问题上的不容妥协,在人权问题上,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确实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相信随着中美经济关系的不断深入,中国政府灵活调整对台政策,在知识产权和人权问题上不断完善,这些矛盾反而会成为解决中国内部问题的动力。中国已经崛起,相信在中国政府的引导下,对外,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不对他国产生威慑的大国,对内,它能够不断完善社会机制,改善人民生活,真正实现中国的国富民强。 参考文献 [1] [美]卡特. 妖魔化中国是错误的[J ] . 纽约时报,1997 -08 - 10. [2] 黄硕风. 综合国力论[M ]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 王诵芬. 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比较研究[M] . 长沙:湖南出版社,2007 2017年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篇2 摘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两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特殊的一对双边关系,它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畴,成为一对影响世界的大国关系。中美经贸关系,以及其他建设性合作关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举足轻重,中美关系的阴晴冷暖对世界将产生重大影响。中美两国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点,在国际事务中,中美两国有许多共性,同时中美两国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的分歧和矛盾。 关键词:中美关系 崛起 贸易 台湾问题 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同时中国的军事实力也在逐渐增强,军费连年激增,高科技武器层出不穷;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政治影响力明显增强;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感到兴奋和激动的,有的对此感到惶恐不安,有的则视其为挑战和威胁;虽然中国一再表达自己和平崛起的诚意,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够平静的对待。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更离不开美国,美国与中国在经济上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做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它将会如何对待中国的崛起呢?做为世界上的二号经济大国,最有潜力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中国,他又将会如何发展对美关系?笔者将在本文中讨论影响的因素,并分析其走势。 经贸关系无疑是中美两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市场潜力国家,同时中国也使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经济利益是推动中美关系不断前进的保障。自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以来,经贸关系一直是中美关系中发展较快的领域,冷战结束后的90年代,发展尤为迅速。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有着愈益重大的共同利益,双方在经贸上相互需求和依存度及利益交合不断增多增大。美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对象,也是四化建设所需的外部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的主要来源地。美国也亟需中国广大的市场、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投资场所。中国的优质廉价商品每年为美国消费者节省成百亿美元的开支,为美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市场起了积极作用。美国在中国的巨额投资每年为其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中国超过万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的70%以购买美国国债的形式投放在美国,为稳定美国的金融市场发挥了一定作用。中美经济关系好于和高于政治关系。经贸关系作为中美关系的重点和基础地位将不断增强,成为中美关系强有力的胶合剂和催化剂。同时中美关系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很多摩擦,中美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据美国方面的分析,影响美国制定对华贸易政策的三个因素是:对华贸易逆差、美国内失业和中国执行WTO协议的情况。美国在推行其贸易政策时将利用中美入世协议,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为防止我国更多的竞争力产品冲击其国内产业,美国会更频繁地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301”条款等贸易制裁措施对我国输美产品设限。美 国还可能会利用其国内立法破坏 WTO规则,与我纠缠。但制裁是一把双刃剑,而且双方贸易关系紧张,从长期来说对美国不利,对此美国也是持慎重态度的。应该看到,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摩擦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这并不可怕。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俱增。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双方只有理性面对,在经常性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中,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加以妥善处理。从中美贸易摩擦来看,都是因为中美双方的意识形态不同,国情不同,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羸。 民主分歧是造成中美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许多美国人认为,作为上帝选择的一个特殊国度,美国对人类的历史发展和命运承担着一种特殊的责任,负有把世界从“苦海”中拯救出来的“使命”。这种“上帝选民”和“天赋使命”神话根深蒂固于美国白人文化之中,深深地影响着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与态度。当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一个主权实体开始发展与其它国家的外交关系时,这种使命观对政府决策者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在美国对外政策中体现出来。在国际事务中,美国竭力把自我价值观强加给其他国家,力图使种族文化、意识形态与美国不同的国家接受美国的发展模式,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将意识形态与之对立的共产主义视为最严重的威胁,积极推行“西化”图谋,对目前存在的最大的社会主义中国更是倍加警惕与仇视。尽管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当今美国在执行“神圣的使命”时已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但中美的民主分歧依然影。 在2009年下半年,对台军售、中国制裁美国军工企业、奥巴马会见__等一系列事件是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又一次交锋。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他国干涉。诚然,中国的统一问题,本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务,但是,外交政策必须基于现实主义。无论承认与否,台湾问题受诸多国际因素的制约,其中最大的因素是美国。朝鲜南北双方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南北最高领导人的会谈,但就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情况看,在可预见的将来,仅靠这样的努力显然很难实现这样的目标。在这方面,美国可望扮演积极的角色。美国政府至今仍遵循一个中国政策,真诚邀请美国扮演积极角色,推动两岸最高领导人会谈,对于中国实现和平统一,抑制“台独势力”,有积极意义。虽然美国未必乐意见到大陆与台湾很快统一,但海峡两岸改善关系,并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符合美国利益。中国需要与美国就台湾问题进行认真务实的探讨,在实现和平统一中国时,不仅考虑台湾的利益,又尊重和照顾美国的利益。中国可以承诺,如果实现和平统一,整个台湾可以成为自由港,并允许美国在台湾租借军事基地,这不仅有助于消除台湾民众的恐惧心理,又让美国得到了较大利益,而最大的获益者仍将是中国。 中国必须承认并尊重美国现有的国际地位,真正把美国当作友好合作伙伴。中国对美国所表现出的所谓“霸权主义”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批评,并努力通过联合国的机制给予一定的制约,但不要走得太远。美国现有的国际地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以中国的国力和地位,对这样的国家,尤其在经济等领域颇受其惠的国家,应给予充分的承认和尊重。政策制订者应该清楚,在历史上,美国在西方列强中是对中国最友好的国家,在中国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血债(朝鲜战争没有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美国曾是制约日本和前苏联的最主要力量,而后两者曾是威胁中国的最大敌人;美国在抗日战争中给予中国诸多无私的援助。在中国改革开 放时代,中美的经济合作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中国人还应该看到,美国在行使通常所指的“霸权主义”时,也还往往遵循人类共同的良心和价值观,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与当年的日本和苏联不可同日而语。必须真诚地把美国看作合作伙伴,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基于这样的立场,中国应该对美国在全球政策中的有关事物,如打击恐怖主义等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配合,向准盟友关系靠拢。在两国关系中,还要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防止类似侦察机事件那样的事发生,或即使发生,能在机制内迅速得到妥善解决,不演化为双方的对抗与冲突。 结语:中国和美国早已结束敌对关系,中美两国和平友好是大势所趋势,虽然在台海问题上,人权问题上,知识产权问题上,以及汇率问题上,中美两国的较量不可能短时间内结束;美国虽尤其自私的一面,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美国,但也应该看到,中国政府在台海问题上的不容妥协,在人权问题上,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确实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相信随着中美经济关系的不断深入,中国政府灵活调整对台政策,在知识产权和人权问题上不断完善,这些矛盾反而会成为解决中国内部问题的动力。中国已经崛起,相信在中国政府的引导下,对外,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不对他国产生威慑的大国,对内,它能够不断完善社会机制,改善人民生活,真正实现中国的国富民强。 猜你感兴趣: 1. 2017年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2. 2017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3.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国际形势 4. 2017年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推荐 5. 2017当前国内外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篇2 浅析中国周边形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关系冲突矛盾共同发展战略安全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朝鲜半岛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 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三、美国 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回缩到我国北部方向,而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美国的影响在手段和方式上亦具有多样性,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 四、中亚 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2009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7周年。17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中亚地区面临着颜色革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中亚地区毗邻我国西部边境,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亚五国作为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国家,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在经济上,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 文化 上,中亚是伊斯兰文明,____文明和儒教文明的结合部。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 五、俄罗斯 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我国北部地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和安全隐患。 同时,我国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在近期内不会发生动摇。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俄在对外政策上,其作为欧亚大国的地缘政治决定其外交政策的平衡性,实施欧亚并举的双头鹰外交。西部,把外交重点放在独联体地区,对欧盟签署“通往未来路线图协议”。 对美,虽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分歧,但短期之内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与对抗。在东方,则加强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全方位关系,同时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两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表明两国的军事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走向合作的体现,为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奠定了基础。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六、南亚 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 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印度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的地位在升高,国际影响也在不端加强,而中印关系也已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发展。双方的经济贸易逐步扩大,且中印双方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周边华宁,共同利益将决定两国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保持密切的关系。我国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则将会长期维持下去,两国关系将获得不断的发展。我国与南亚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七、东南亚 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 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八、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的严重威胁。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中亚某些国家公开号召境外民族回归“历史祖国”。在此背景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子,与境外(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分子相结合,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恐怖威胁。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相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在南亚的印、巴等国,恐怖主义活动也出现新的发展势头。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猜你喜欢: 1. 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2.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 3.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3000字 4.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梦 5.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申明一下。。。摘抄的。。。。非原创。。。按需要修改。中俄合作只因国防需要 中俄关系并不牢靠据俄新社2011年4月14日报道,自冷战结束后,中俄改善的政治经济关系影响了一系列国际安全问题的决策。中俄也扩大了经济安全合作。除此之外,他们对许多全球和地区问题所奉行的特有政策也具有很大相似性。但中俄对于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方式在很大程度却仍不协调,时有冲突。并且中俄经贸合作与同其他友好国家相比所占比重也很低,就更不用提和同盟国相比了。尽管中俄加强合作会对其他国家产生较大威胁(例如中俄对中亚的掌控),但仍有几个因素使得中俄不太可能形成这样的同盟。中俄政府关系或许已经达到历史最好时期,双方将彼此看作是发展中的战略伙伴,进行了大量的高层交流,发布了许多相互支持的声明,还做了许多可以证明中俄合作的事情。但中俄现在的良好局面不是由双方的共同价值和利益决定的,事实上,中俄现在的友好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国家安全上的考量。中俄在过去二十年经历了地缘政治的回潮,但中俄国防问题没有指向对方,而是聚焦在某些特殊地区和问题上,例如最明显的维持中亚的稳定、限制朝鲜核武发展等。大部分的中国决策者都很担忧国内外的分裂活动、西部的伊斯兰恐怖分子和就台湾和东南海领海争议同美国在亚太地区爆发冲突的可能性。而俄国分析师则忙着应对其背部高加索山地区的恐怖分子,维持其在欧洲影响力和管理同美国间的国防关系。美国也对俄罗斯国防安全带来了挑战。中俄的军事专家都不认为两国在短期会对彼此产生军事威胁。俄罗斯政府甚至还为中国军队提供经验丰富的海军、空军和防空平台。俄罗斯确信中国人民解放军只会用这些系统来应对其他国家。除此之外,中俄也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边境领土纠纷,并在中亚、朝鲜半岛和其他地区牵制了他们的对手。中俄领导承诺尊重对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拒绝公开谴责对方的外交内政。他们还公布了联合声明呼吁建立没有任何国家统治的多级世界。但尽管中俄关系有所改善,两国仍没有形成互信的国防联盟,并且在许多问题上奉行着相似但不同的政策。和同欧洲和北美的其他国家的贸易相比,中俄民间和经济交流不多。中俄国防关系最明显的变化是近几年俄罗斯出售给中国的武器在大幅减少。中国国防武器的增加和改良也使得俄罗斯官方面临了一个很难的抉择。直至现在,俄罗斯都拒绝将其最先进的武器,譬如远程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出售给中国,他们害怕中国获得这样的武器后会打破东亚的军力平衡。俄国政府也不愿将先进的陆战武器或战术空军支援战斗机出售给中国,因为这些在中俄陆战中会使解放军如虎添翼。相反,俄国已经将主要的先进海战和防空武器出售给了中国。俄罗斯在武器出售上的克制意味着仅靠从俄罗斯那采购的武器,中国很难对抗武器比其更先进的台湾、日本或美国。现在随着中国本土兵工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已经不愿采购俄罗斯低质的苏联时期武器,解放军只对先进的俄国武器感兴趣。但俄罗斯政府却不愿将这些武器出售给中国。除了出于国防安全的考量外,他们还害怕中国会抄袭他们的技术来制造武器接着以低价来卖给俄国潜在的客户上。中俄军贸的改变意味着双边的军工合作已经背离了他们冷战后的合作基础成为了主要的刺激因素。俄罗斯政府也不愿将其最好的核能技术和其他知识产品传授给中国,因为那将使低价的中国制造取代俄国成为第三方市场的出口方。双方的能源合作仍存在问题。双方不断地对外宣称两国签订了巨额石油和天然气合同,但直到最近都没有实现。俄罗斯能源公司试图引进欧洲和亚洲客户来抬高竞买。尽管这个方法提高了俄罗斯的议价权,但却使中国更加怀疑俄罗斯是否是个可靠的长期能源合作伙伴。两国政府还对彼此在中亚的活动有所怀疑,在东亚中俄国企再为石油和天然气进行着竞争。中国拒绝同意俄罗斯认定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是独立国家的决定。这两个地方是2008年8月,在战争中,俄罗斯从格鲁吉亚抢来的。在社会层面,中国民间交流也很有限。中国对俄罗斯无法确保在俄工作的中国人的安全,不尊重他们全力进行了谴责。俄罗斯则抱怨中国的污染涌入了俄国领土,担心大量的中国移民涌入远东地区会导致俄国东部的狭长地区实际上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多年来错误的期待和令人沮丧的贸易令中俄长久期待的能源合作发展缓慢。考虑到中俄地域的接近,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而中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俄似乎很快就能形成统一战线。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要比波斯湾和非洲更方便中国采购,并且也不必冒着海盗和外国海军出现的危险。但中俄能源合作却很有限。技术障碍、价格冲突、运输设施的部长和相互的不信任导致中国只在相当低的程度上购买俄罗斯能源。在评估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关系时,区分实质合同和宣称的目标是很重要的。尽管中俄于2008年达成边境协议。但中俄边境的紧张局面也不时出现。而双方贸易的不平衡也是中俄关系紧张的另一个因素。尽管中俄都对美国的战略野心表示担忧,但双方并没有在这个领域展开广泛合作。而在东亚和中亚,中俄两国奉行的政策虽然基本相同,但却各怀心思。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双方战略利益的需要 摘要:今年是中俄建交58周年。1949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二天,伟大的苏联政府与苏联人民就向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伸出援助之手,第一个在外交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对此,中国人民永远是不会忘记的。回顾58年中俄关系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历史背景,深深感到,中俄关系的发展,不仅对中俄两国人民的利益密切相关,而且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意义重大。无论中俄关系是向积极方向发展,还是向曾经出现过的消极方向发展,都是如此。 关键字:中俄 协作 关系 一、站在战略的高度珍惜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58年中俄关系的发展进程,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的、国际的和国内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中俄关系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与各国开展平等互利的合作。这将为世界各国,特别是俄罗斯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合作良机,同样可以带动俄罗斯的发展。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最大的发达国家。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是最核心,最现实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所以经贸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同时,在互相竞争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摩擦。 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是中美关系动荡的一个决定因素。中美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贸易差额,除了中美双方采取的统计方法不同外,还与美国对华采取的贸易限制有关。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是农产品,附加值低,满足了美国一般消费者的需要。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产品应该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但美国把经贸政治化,以安全为由拒绝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美国的高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技术产品在美国对外出口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对技术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美国的这种经贸限制,严重影响了贸易的互补性,导致贸易差额进一步扩大。由中美贸易逆差这问题来看,中美缺失的是一种理解,信任。正是这种不理解,不信任,造成了贸易摩擦。中美双方只有静下心来,加强了解,信任,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对抗。 中美经贸的另一个结就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按照1美元兑8.277左右的汇率自由兑换。美元从2002年开始持续贬值。从2003年起,美国公开要求中国采取“灵活汇率”。在美国,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加重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许多美国人把美中贸易赤字归咎于汇率过低。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企业和民众都希望看到人民币升值。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如调高人民币汇率而大量减持美国国债,美国的政府开支和个人消费可能都受到冲击。实行浮动汇率和开放资本市场会使中国金融业固有的困难加恶化,扰乱中国经济,甚至扰乱全球经济。事实上,中国已实行人民币汇率浮动的机制,只是这过程比较缓慢,但这是完全按照中国国情来发展的,适合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美国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而且要求升值的幅度大,要一步到位,这是不现实的。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正确或错误的汇率。只有在适当的时机,实现浮动汇率才会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和贸易有利。美国在人民币升值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又没有为人民币升值高定“时间表”。可见,中美双方都是利益相关者,谁也离不开谁的发展。只有双方更了解对方的国情与现实,才能找到双方平衡的支点。强势压迫并不是解决之道。 知识产权保护,是夹在中美贸易中的一根刺。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美就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出现纠纷。美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美国十分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并将其视为事关美国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地位的重大问题。在知识产权保护这方面,我们中国确实做得不够好,但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方面都不断取得重大进步。我们加强了打击盗版和仿冒的稽查行动,并加强了对公众尊重知识产权的宣传工作。但是,保护知识产权也是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国际合作,并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中美双方只有在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下,加强对话,加强监督与合作,才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保证充分的自由竞争,最终解决知识产权纷争。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摩擦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这并不可怕。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为了改善中美贸易关系,消除贸易摩擦,我们中国可以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使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在处理中美贸易逆差与具体的贸易摩擦中,中国有必要采取国际上常用的自动出口限制等贸易政策措施。这样既起到了安抚的作用,又减少了贸易摩擦的代价。积极筹划、组织、实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大大减少贸易摩擦,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中国还应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对美国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必须学会站在美国人的角度认识与思考中美之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美贸易政策和运作技巧。通过这种了解的增进,以使对美贸易政策与对策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贸易战并不是出路,中美双方谁也打不起贸易战。只有双方妥善处理好贸易关系,才能更好地巩固双方的关系,才能更好使意识形态,政治问题得到解决。处理好一个地区发展大国与一个世界强国的关系,不但对两国有益,达到双羸;而且对世界的和平发展,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在当前的中美关系中,中方应特别注意防止俄罗斯因为和美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如同在二战中就是)而联合(尽管只是短暂的联合),从而对我国造成的不利局面 ------
写作思路:首先对中国的发展状况做简要的描述和预测,然后就中美关系的走向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众所周知,近代外交始于西方民族国家纷纷独立之际,而奉行“民族国家至上”原则的外交则始于法国枢机主教黎塞留,黎塞留对近代外交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拿破仑滑铁卢之役战败到维也纳会议,梅特涅时代的外交奉行“欧洲协调原则”即是欧洲的保守势力出于共同的国家利益对革命势力的遏制而团结在一起。
俾斯麦统一德国后打破了均势外交,奉行“现实政治原则”即以国家实力及利益来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正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说“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中国在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后,实际上已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是列强角逐鱼肉的对象。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前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立外交。在此要讨论的是中国在1949年后外交政策的变化。
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家利益的考量,中国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是与苏联结盟来对抗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1960年因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成了“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既反美帝又反苏修,事实证明这种纯粹以意识形态外主,牺牲国家利益的政策是不可取的,从1960—1971年中国实行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
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中美苏三角关系。中美联手对抗当时如日中天的苏联,以遏止苏联的扩张。这个历史性的外交转变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不再以意识形态为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而改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制定的基石。因为对美关系的改善客观上也促进了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
使中国逐渐融入了国际经济秩序。当今的中国外交政策即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霸,俄罗斯虽已雄风不在,但对世界还有一定的影响力,欧洲离国家的形成还有很长的距离,暂还不能形成统一的政治实体。但欧盟一直希望联合起来以摆脱美国的影响力。日本自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后一直在追求恢复正常国家的地位,以改变“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国际地位。
而印度随着经济的崛起也想追求大国的地位,称霸南亚。处理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点。而对美关系则是重中之重。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二战后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警察”角色。虽有些学者说美国正处于衰落之中,比如“911”后,伊拉克战争,还有目前的金融危机等,但其仍拥有无可比拟的超级实力。
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纵观70年代以来,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来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最大的发达国家。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是最核心,最现实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所以经贸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同时,在互相竞争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摩擦。 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是中美关系动荡的一个决定因素。中美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贸易差额,除了中美双方采取的统计方法不同外,还与美国对华采取的贸易限制有关。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是农产品,附加值低,满足了美国一般消费者的需要。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产品应该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但美国把经贸政治化,以安全为由拒绝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美国的高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技术产品在美国对外出口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对技术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美国的这种经贸限制,严重影响了贸易的互补性,导致贸易差额进一步扩大。由中美贸易逆差这问题来看,中美缺失的是一种理解,信任。正是这种不理解,不信任,造成了贸易摩擦。中美双方只有静下心来,加强了解,信任,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对抗。 中美经贸的另一个结就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按照1美元兑8.277左右的汇率自由兑换。美元从2002年开始持续贬值。从2003年起,美国公开要求中国采取“灵活汇率”。在美国,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加重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许多美国人把美中贸易赤字归咎于汇率过低。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企业和民众都希望看到人民币升值。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如调高人民币汇率而大量减持美国国债,美国的政府开支和个人消费可能都受到冲击。实行浮动汇率和开放资本市场会使中国金融业固有的困难加恶化,扰乱中国经济,甚至扰乱全球经济。事实上,中国已实行人民币汇率浮动的机制,只是这过程比较缓慢,但这是完全按照中国国情来发展的,适合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美国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而且要求升值的幅度大,要一步到位,这是不现实的。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正确或错误的汇率。只有在适当的时机,实现浮动汇率才会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和贸易有利。美国在人民币升值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又没有为人民币升值高定“时间表”。可见,中美双方都是利益相关者,谁也离不开谁的发展。只有双方更了解对方的国情与现实,才能找到双方平衡的支点。强势压迫并不是解决之道。 知识产权保护,是夹在中美贸易中的一根刺。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美就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出现纠纷。美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美国十分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并将其视为事关美国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地位的重大问题。在知识产权保护这方面,我们中国确实做得不够好,但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方面都不断取得重大进步。我们加强了打击盗版和仿冒的稽查行动,并加强了对公众尊重知识产权的宣传工作。但是,保护知识产权也是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国际合作,并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中美双方只有在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下,加强对话,加强监督与合作,才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保证充分的自由竞争,最终解决知识产权纷争。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摩擦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这并不可怕。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为了改善中美贸易关系,消除贸易摩擦,我们中国可以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使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在处理中美贸易逆差与具体的贸易摩擦中,中国有必要采取国际上常用的自动出口限制等贸易政策措施。这样既起到了安抚的作用,又减少了贸易摩擦的代价。积极筹划、组织、实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大大减少贸易摩擦,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中国还应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对美国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必须学会站在美国人的角度认识与思考中美之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美贸易政策和运作技巧。通过这种了解的增进,以使对美贸易政策与对策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贸易战并不是出路,中美双方谁也打不起贸易战。只有双方妥善处理好贸易关系,才能更好地巩固双方的关系,才能更好使意识形态,政治问题得到解决。处理好一个地区发展大国与一个世界强国的关系,不但对两国有益,达到双羸;而且对世界的和平发展,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写作思路:首先对中国的发展状况做简要的描述和预测,然后就中美关系的走向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众所周知,近代外交始于西方民族国家纷纷独立之际,而奉行“民族国家至上”原则的外交则始于法国枢机主教黎塞留,黎塞留对近代外交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拿破仑滑铁卢之役战败到维也纳会议,梅特涅时代的外交奉行“欧洲协调原则”即是欧洲的保守势力出于共同的国家利益对革命势力的遏制而团结在一起。
俾斯麦统一德国后打破了均势外交,奉行“现实政治原则”即以国家实力及利益来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正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说“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中国在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后,实际上已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是列强角逐鱼肉的对象。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前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立外交。在此要讨论的是中国在1949年后外交政策的变化。
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家利益的考量,中国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是与苏联结盟来对抗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1960年因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成了“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既反美帝又反苏修,事实证明这种纯粹以意识形态外主,牺牲国家利益的政策是不可取的,从1960—1971年中国实行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
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中美苏三角关系。中美联手对抗当时如日中天的苏联,以遏止苏联的扩张。这个历史性的外交转变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不再以意识形态为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而改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制定的基石。因为对美关系的改善客观上也促进了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
使中国逐渐融入了国际经济秩序。当今的中国外交政策即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霸,俄罗斯虽已雄风不在,但对世界还有一定的影响力,欧洲离国家的形成还有很长的距离,暂还不能形成统一的政治实体。但欧盟一直希望联合起来以摆脱美国的影响力。日本自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后一直在追求恢复正常国家的地位,以改变“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国际地位。
而印度随着经济的崛起也想追求大国的地位,称霸南亚。处理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点。而对美关系则是重中之重。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二战后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警察”角色。虽有些学者说美国正处于衰落之中,比如“911”后,伊拉克战争,还有目前的金融危机等,但其仍拥有无可比拟的超级实力。
《我看21世纪中美关系》论文的写作思路:首先对中国的发展状况做简要的描述和预测,然后就中美关系的走向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
正文
中国的经济腾飞是非凡的,在约40年前开始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增长,规模也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看起来还将持续下去。此外,中国在军事上也阔步前行,技术和能力的发展使它能够投射力量。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额将不可避免地赶上美国,但其创新能力可能永远无法与美国匹敌,因为它的文化不鼓励进行思想的自由交流和碰撞,奖励顺从和服从,这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能5年,或20年,或30年,中国将会成为西太平洋的主宰力量”,“到2035年,中国的GDP会超过美国,同时也将有足以防止美国独占西太平洋的军事实力,那将是很重大的变化”。
中美关系将是21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两个巨人间的和平与合作会给整个亚洲带来稳定。双方都拥有核力量,冲突最不可能会发生。而且,美国与热情拥抱自由市场的中国之间不存在深刻且无法调和的意识形态冲突。
相对于中国的复兴,美国未来将进入一个平稳的缓慢发展期。美国的科技力量,企业家精神,个人主义文化优势将让美国始终和世界其他国家保持距离,只是这个距离在不断缩短。
美国的最大危险来自政治右转。政府应积极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主动监管和干预经济社会。当然,这种监管和干预不是为了实现一个超验的意识形态,更不能通过暴力介入,而是保证稳定和秩序。
美国正是由于领导者在民意前的软弱,导致政府畏缩不前,不敢改革,对民众肆意承诺,大包大揽,造成政府负担过重,个人主义的极端化带来文化分裂,加上监管不到位,造成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迟缓,都是美国在未来很长时间需要面对的问题。不过和中国一样,这些因素要把美国彻底拉下马,可能性也不大。
即使中国不能取代美国,但一个强大的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必然会对世界其他国家造成压力。在李光耀看来,这种压力主要是中国市场,一个13亿人口的市场是很多国家和跨国企业今后赖以发展的地方,中国只需调整贸易手段,就可以达到制裁和惩罚他国的目的。
所以在外交上,美国不要选择性地对中国时冷时热,这会给双方带来误会,中国也不要以美国为对手,要控制国内的民族情绪,合作是唯一符合双方利益的出路。
摘要:随着中美两国又一次高峰会晤的到来,中美关系的探讨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中美关系现在状况良好,两国领导都已明确表示要共同努力,全力扩大两国合作,提升双方合作水平,他们或者出于真心,或者出于有意,或者出于别有所图,中美两国都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发展积极合作全面的美中关系,并造福于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理性辩证看待中美关系,才能使我国更好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词: 中美关系 矛盾 共同利益 双赢正文: 几十年来,中美之间既有对抗也有缓和,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但中美关系仍然克服了各种困难和障碍,在惊涛骇浪中向前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与分歧,这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根本原因,但共同战略利益的存在,这是两国开展合作的基础。美国对华采取遏制还是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中美之间共同利益的当今世界,在一超(美国)多强(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等)并存竞争的现实背景下,政治多极化态势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共同发展,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继续作用于国际舞台,借重合作与牵制防范共同构成了大国间的相互关系。中美两国之间虽然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分歧,但同时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1.中美两国间的矛盾和分歧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内各项建设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国际舞台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中国从那个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的棋子,转而成为了一个参与到世界格局划分的棋手,在暗流涌动的世界政治舞台上积极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虽然经济危机让其大伤元气,但是国家根基尚在,依然是无可争议的霸主。中国的崛起势必会引起美国的警惕,但是中美在地缘政治上并无太大冲突,最容易引起两国摩擦的是能源和贸易等方面,这也是近年来中美一直在争论的焦点。而台湾问题也是一颗埋在中美之间的定时炸弹,台湾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中美之间就一定还会心存芥蒂,无法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2.中美两国相互依存、互惠互利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贸易互利性很强,发展潜力很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美经贸合作乃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中国现以为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对华出口每年给美国创造50万个高薪就业机会,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使美消费者每年节省开支200亿美元。除双边贸易取得积极增长外,两国还就经济和金融等问题保持密切磋商和对话,可见中美关系已发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其中任何一方受损都必将导致另一方受损。 “9.11事件”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对于没共同利益和分歧点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给中美关系友好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国与美国虽然在有的地方存在分歧但中国与美国也存在共同利益。中美应努力寻找一条“和而不同的道路”。在共同利益上加强合作,求同存异。3.中美关系稳定的发展机遇事实证明,中美关系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利益,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近年来,中美关系出现积极的发展势头。中美一致同意要共同推动互利双赢的中美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对于存在的一些分歧和摩擦可以通过平等协商,妥善解决,不久前召开的第十七届中美经贸联委会所取得的成果就是一个例子。两国在军事、执法、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教育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在反恐、防核扩散、禽流感防空、能源、环保、抗灾救灾等重要方面的对话与合作也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推进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进程,继续为实现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而努力,可维护世界和平。抓住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建立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并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是一个重要历史机遇,也是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的机遇。 结束语: 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清晰地折射出外交界的一句名言: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中美两国从曾经大打出手的死敌,到后来携手抗击苏联的威胁,再到后来的分分合合,无一不是在为本国的利益服务。过去已经成为历史,中美关系一直在起伏不定中缓缓前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只有中美两国关系和睦,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才最符合两国利益,有助于达到双赢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