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没有一个所谓的“国家核心期刊”。一般学校均以北京大学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作为核心期刊的认定标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中没有收录《青岛大学学报》。因此不能算核心期刊。
不是核心期刊,查询结果如下。刊名: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Edition主办: 青岛大学周期: 季刊出版地:山东省青岛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6-9798CN: 37-1268/TS历史沿革:现用刊名: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曾用刊名:山东纺织工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86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不是核心,但是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
不是核心,但是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
名称 馆藏和服务 流通部 位于A201,收藏A-Z类中外文图书,全开架借阅。二楼书库收藏文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类图书;三楼书库收藏数理化、计算机类图书;四楼书库收藏教育、外语、军事类图书;另有艺术与外文原版书库在B区401室。服务内容:图书借还、借阅证办理、挂失、补办;图书赔偿、超期罚款、污损处理(四楼艺术类书库)等。二楼书库对应于馆藏地点的“二库”;其他如“三库”指三楼书库,“四库”为四楼书库,艺术类图书显示“四库”,馆藏地点为B区401室艺术与外文原版书库。 信息咨询部 位于B309,收藏中外文文献检索工具书刊,如文摘、索引等,涉及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生物、电子电工、环境和管理等学科。服务内容:开展信息咨询、原文传递、论文收录及引用等服务,并可根据需要开展信息检索培训、为全校学生开设文献检索课。 学术期刊阅览室 位于B206,展出涉及经济管理、语文、文学理论、计算机、数理化、工业技术、环境科学、高校学报等现期期刊,收藏人大复印资料104种,设有上百个阅览座位,供读者阅读、学习使用。 文艺期刊阅览室 位于B203,展出政治理论、文学、体育、艺术及综合性期刊,设有上百个阅览座位,供读者阅读、学习使用。 报纸阅览室 位于B204,存有建校以来收藏的国内主要大报及部分专业性报纸百余种。室内有阅览座位,并在图书馆大厅设有报刊栏。 外文现刊阅览室 位于A315,现有外文期刊200余种,涉及哲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物理、化学、计算机、外贸、旅游及综合性期刊,设有24个阅览座位。 中外文过刊阅览室 位于A203,收藏建馆以来订购的中外文过刊合订本。 美术服装借阅部 位于四楼A区,收藏艺术、服装及广告设计专业的中外文书刊。并有光盘借阅室,收藏各类光(软)盘、随书光盘等近6000张,室内有电脑供阅览,并可外借。 工具书阅览室 位于B317,收藏中外文字典、词典、手册、专业工具书及综合性工具书,还收藏部分古籍,如《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 文理科阅览室 位于A316,收藏A-Z类的样本图书,设有阅览座位。 医学文献借阅部 位于B402,主要收藏医学类图书,期刊,并设有阅览座位 多媒体阅览室 分别位于B109和A202,室内有120台电脑,均可通过校园网直接进入Internet,可方便的上网选课、浏览、存取、打印、下载等。 东部分馆 西院图书馆 书库第一书库,位于101,收藏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历史地理传记等类图书,有阅览座位100个;第二书库,位于104,收藏自然科学、社科、计算机、工程技术等类图书,有阅览座位70个上述两个书库实行借阅一体化管理;综合书库,位于308,收藏较早出版的各类图书;样本书库,位于205,是我馆的保存本书库,室内藏书不外借,仅限读者阅览。 过刊阅览室位于306,收藏中文过刊合订本。期刊阅览室位于201,室内展出经济、文学、艺术及综合性中文期刊800余种,设有140个阅览座位。报纸阅览室位于208,室内入藏国内主要大报及专业性报纸100余种,设有148个阅览座位。多媒体阅览室位于310、408,现有200台上网电脑和一台VOD服务器,读者在此可方便地上网、使用校园网上的电子资源,也可通过VOD服务器点播一些英文原版电影。音乐欣赏室位于202,可进行多媒体教学、音乐欣赏,设有近百个座位。 东院图书馆书库社科书库,位于108,收藏了除经济类以外的所有社科图书;专业书库,位于208,收藏自然科学及经济类的图书资料;资料书库,位于308,有工具书、外文书近万种。 多媒体阅览室位于207,有电脑60台,可以上网查阅各种资料,共享校园网上的电子资源。 阅览中心位于西院图书馆楼后,有450个阅览座位,提供60余种报纸、约400种期刊和2000多种过刊合订本。
不是核心期刊,查询结果如下。刊名: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Edition主办: 青岛大学周期: 季刊出版地:山东省青岛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6-9798CN: 37-1268/TS历史沿革:现用刊名: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曾用刊名:山东纺织工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86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青岛大学是一所综合类公办普通本科院校,设有金融学、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法语、朝鲜语、新闻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建校113年。
根据全国985和211大学名单可知,青岛大学不是211大学也不是985大学。青岛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本科院校,不仅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本科院校,也是全国重点大学,进入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百强,学校医学相关的学科和专业都非常具有优势。
青岛大学简介
青岛大学(Qingdao University)是由山东省与青岛市共建的山东省属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华文教育基地。
学校最早的源头是创建于1909年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后来成为青岛医学专门学校。另一源头是创建于1924年的私立青岛大学,后经历了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抗战胜利后,国立山东大 学合并了青岛医学专门学校,设置了医学院,后来成为青岛医学院。1993年,原青岛大学与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为新的青岛大学。
学校有浮山校区、金家岭校区、松山校区三个校区,占地2655亩,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正在规划建设占地3200余亩的胶州科教园区。固定资产28亿元,馆藏图书406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主办7种学术期刊。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5月17日,本校有教职工3900余人,专任教师2600余人(教授475人、副教授896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66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30人。13名学者入选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比例65%。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2个。
青岛大学专业设置
青岛大学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7个,山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山东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5个;国家精品开放课程4门, 山东省级精品课程51门;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6项,山东省级教学成果113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应用物理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纺织工程、临床医学、自动化、朝鲜语。
山东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纺织工程、临床医学、自动化、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轻化工程、应用物理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经融学、医学检验、绘 画、医学影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
截至2021年5月17日,学校设有34个学院和医学部,招生本科专业79个,涵盖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5月17日,现有10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种博士专业学位类型;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型。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0个,山东省一流学科8个。入选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和1个高峰学科、4个优势特色学科、2个优势特色培育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系统科学、特种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辽宁大学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是一所拥有文、史、哲、经、法、外、艺、理、工、管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也是辽宁省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前身院校之一是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朱德同志亲自题写了校名。1978年,学校被辽宁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1984年,被省政府确定为辽宁省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学校;1997年7月,学校通过211工程主管部门预审,成为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1998年学校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授予1993-1998年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称号,并于2001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4年5月,学校正式启用占地1403亩的蒲河校区,解决了长期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2005年9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评价。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社科院评选的核心期刊;辽宁高等教育研究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核心期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核心期刊;辽宁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核心期刊;辽宁教育学院学报是社科院的核心期刊;辽宁教育研究是社科院的核心期刊;辽宁农业科学是中科院和中信所的核心期刊;辽宁青年是北京大学的核心期刊;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信所的核心期刊。
辽宁大学简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辽宁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具有文、史、哲、经、法、外、艺、理、工、管等多学科的辽宁省惟一的综合性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即沈阳崇山校区、沈阳蒲河校区和辽阳武圣校区,教学区占地面积2016亩,建筑面积61.8万平方米,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 辽宁大学发端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建校之初即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58年9月15日,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沈阳俄文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朱德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 学校设有24个学院,即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亚澳商学院、新华国际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广播影视学院、本山艺术学院、化学院、信息学院、数学院、物理学院、生命学院、环境学院、药学院、轻型产业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人文科技学院。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5人,其中教授208人,副教授426人,博士生导师7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4人。现有62个本科专业;109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和JM(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具有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33个,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和金融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32个省重点学科;设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以及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培养基地。学校有6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截止2007年底,学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6000人,其中本科生20000人,研究生5000人,外国留学生1000人。自建校以来,辽宁大学已为国家培养各类学生13万余人,为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58个国家培养长期留学生8000余人、短期留学生3000余人。 学校现有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室)41个,实习基地123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340万元。公共服务体系功能健全,图书馆总面积达4.2万平方米,馆藏文献234万册,其中珍本、善本书300余种,已被联合国出版部指定为联合国文献收藏图书馆。学校设有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珍藏2000余件文物和1.1万多号生物标本。具有20几年历史的辽宁大学出版社颇具影响。《辽宁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百强社科学报等。校园网是中国教育和科研网的组成部分,已成为沈阳北部大学区域节点。 迈入新世纪,辽宁大学秉承“明德精学、笃行致强”的校训精神,力争经过全体辽大人的扎实工作,早日把辽宁大学建设成为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大国际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云南大学学报有3种: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法学版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即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也是 中文核心期刊,又是 CSCD核心期刊。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仅是中文核心期刊,但不是 CSSCI核心;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
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评上 北大中文核心,属于 国家级核心期刊级别
我是烟大的 有事您说话!
仅仅《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是中文核心期刊。另外还有《烟台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 ,但并不是中文核心期刊。两个期刊是分开的,是各自独立的
烟台大学位于烟台市莱山区,东临黄海,西依青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原教育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承先同志担任烟台大学名誉校长。 烟台大学创建于1984年7月,经原国家教委特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选派教学、科研、管理骨干来校援建,把支援烟大纳入长期工作计划。1990年成立了"北大、清华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委员会",定期研究指导烟台大学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改革发展,使烟台大学有一个较高的办学起点和高水平的发展。建校26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烟台大学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本科教育基础扎实、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科研实力不断增强、服务社会水平显著提高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1995年,学校顺利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价。1998年获得硕士单位授予权。2004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7年,我校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为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依托培养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3200亩,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图书馆总面积4.38万平方米,藏书170万册、电子图书80万册、音像资料1.1万盘(盒),中外文工具书1万余种、引进中外文数据库34个;校园内建有千兆以太网。 学校现设有人文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光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机电汽车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化学生物理工学院、药学院、海洋学院、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体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后备军官学院、建筑学院、艺术学院、体育教学部共21个院系(部),31个研究院所,51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法、农 、医、经济、管理、教育9个学科门类。法学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和药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6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民法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法理学、数据结构等1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民商法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级教学团队;现代物流获批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学校现有5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个省级重点学科(民商法学、中国少数民族史、物理化学、理论物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化学工程与过程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化工制造工程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药物筛选与评价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环境材料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环境保护室内环境重点实验室),1 个"泰山学者"岗位(民商法学),2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天然药物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果蔬采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空气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研究院(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院),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应用法学研究中心),1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1个省级审美教育研究基地,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北大清华烟大三校科技园)。 学校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格局。目前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4万人,本科生源跨全国29个省(市、区)。另有成人高等教育学生6000余人。 学校拥有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学科(专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58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1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17人、占专任教师的27.5%,硕士学位人员545人,占专任教师的47.1%,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占专任教师的74.6%。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 人,"首届全国百名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全国优秀教师14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山东省教学名师"3名。近300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聘请兼职院士13名。 学校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5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73项目、863项目、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78项,省部级项目300余项。学校先后获得"九五"全国普通高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和“十五”全国科技管理先进团队称号。 山东省CIMS培训中心设在我校。已开通的校园教育科研网是山东省内四大节点之一。《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CSSCI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 学校注重发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是全国首批获准接收外国留学生及可以邀请外国文教专家的院校之一。先后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韩国、日本、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友好院校开展本科、硕士层次的联合培养项目,与韩国木浦大学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与挪威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法国昂热大学、西天主教大学合建卢瓦尔孔子学院(昂热)。设有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 学校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放在第一位,已向社会输送5万余名合格人才,历届毕业生在社会上均受到广泛欢迎。我校与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合作推出的"一站式"全国职位信息搜索引擎正式在我校就业网上开通,是山东省第一所开通此项就业服务的高校。 近年来,学校建立山东省第一个高校审美教育研究基地;获山东省高校"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德育工作优秀单位"、“山东省德育示范高校”;获"山东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评为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获"山东省团建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红旗团委"荣誉称号;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被烟台市委、市政府评为建设"全国最安全城市"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大学党委书记:崔明德,烟台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房绍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