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麻辣烫餐饮行业的供应链研究论文

麻辣烫餐饮行业的供应链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麻辣烫餐饮行业的供应链研究论文

杨国福冲击“麻辣烫第一股”

杨国福冲击“麻辣烫第一股”,近日,杨国福麻辣烫已向中国证监会递交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审批的相关材料,杨国福麻辣烫的IPO之旅才刚刚开始,杨国福冲击“麻辣烫第一股”。

不管是住宅区还是学校附近,周边最不缺的就是餐饮,其中又以麻辣烫、奶茶店为主,比如杨国福、张亮、一点点、蜜雪冰城这些大众品牌。但谁能想到,在继备受关注的“奶茶第一股”奈雪的茶上市之后,平常20块钱的麻辣烫竟然也要跑出一个赴港IPO的公司。

据报道,证监会国际部披露,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提交《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审批》材料。目前进度已达接收材料阶段,后续还有多个环节等待反馈和通知等。

这意味着,一旦材料通过,杨国福麻辣烫就能冲击“麻辣烫第一股”。

源起四川,却在东北人手中“发扬光大”

麻辣烫起源于四川,在经东北做法改良之后,流行于全国各地。其中创立时间已长达19年的杨国福麻辣烫,是该行业内当之无愧的头部玩家。

不过最初的时候,杨国福本人并不是做麻辣烫的,只是当时一家生意火爆的麻辣烫让他十分羡慕,于是他收起原本的烤串生意,打算拿凭这赚到的钱去试做麻辣烫。

但如前文所言,麻辣烫源自四川,而川菜重麻重辣的口味是很难被东北人接受的。于是杨国福关起门自研,按照东北人的口味折腾起麻辣烫。在几番波折之下,还真让他研究出了独特的、符合当地人品味的麻辣烫底料。

在2003年,哈尔滨出现了一家名为“杨记麻辣烫”的店铺。此后第二年,杨记麻辣烫正式被更名为杨国福麻辣烫。

到了2009年,已经成立一家哈尔滨杨国福麻辣烫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的杨国福,又对麻辣烫进行了一次改革,首创了“论斤称重”商业模式,即不再按照固定的价格进行一碗一碗的售卖,而是让顾客根据自己的食量进行消费。

这种做法被延续至今,后来更是成为了行业惯例。

总的来说,杨国福和麻辣烫可以说是相互成就。更有人称,四川人发明了麻辣烫,而杨国福夫妇则创造了麻辣烫。这句话当然也不是一句戏言,杨国福在业内取得的成绩,是很多商家都难以企及的。

门店突破6000家,靠自建物流的模式保障供应链

据杨国福官网显示,截至目前,杨国福麻辣烫全国店面突破6000家。与此同时,该公司也在开辟海外市场,据报道,目前杨国福已经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5个国家铺设了门店。

图源官网

而据红餐品牌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除了老对手“张亮麻辣烫”以外,当前行业内还没有第三个品牌的门店超过1000家。由此可见,如果麻辣烫赛道真的要跑出一个IPO,很大可能就是在杨国福和张亮之间。

图源网络

巧合的是,并称为麻辣烫“双雄”的杨国福麻辣烫和张亮麻辣烫除了互为竞争对手之外,还存在一层曾让人津津乐道的亲戚关系。

此前,微博上有一个热搜叫做“张亮是杨国福的外甥”,虽然后来杨国福公司的负责人进行了辟谣,但亲戚关系还是得到了肯定,只不过离得比较远,属于平辈远亲。

图源网络

之所以杨国福麻辣烫走在了张亮麻辣烫的前头,或许是因为从2021年开始,杨国福就在为上市做准备。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在2021年12月,杨国福进行了企业类型变更,从有限责任公司变成股份有限公司。

一般来说,这种改变都是为了大规模资本运作铺平道路。业内人士认为,股份公司更易吸引投资机构,优化资本结构和组织结构,进而向证监会提出IPO上市申请,所以杨国福进行变更,是在为上市进行铺路。

除了门店数量力压行业内大部分公司,杨国福的经营模式也有自身的一些优势。

前年,疫情较大地打击了餐饮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2020年1至4月,全国餐饮业收入8333亿元,同比下降41.2%。在此背景下,杨国福麻辣烫在其微信官方账号上交出了逆市上涨的成绩,该公司2020全年新签门店不减反增,达到1466家,年净增为47.5%。由此可见,杨国福在行业内有着不错的竞争力。

对比起张亮的外采经营模式,杨国福则采用了自建物流的模式,自2010年开始,该公司在哈尔滨、上海等地建立起九个物流基地。这种做法虽然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但在保障口味统一的同时,也将供应链的自主权握在手中,这或许也是该公司能在疫情期间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之一。

此外,港股研究社的我也对周边杨国福与张亮麻辣烫的店铺进行了对比,据美团的数据显示,两家离得最近的杨国福麻辣烫的评分分别为4.8分和4.5分,而对应的两家张亮麻辣烫的评分分别为4.6分和3.8分。单从打分来看,杨国福麻辣烫的表现还是要好于张亮麻辣烫。

图源美团截图

不过再好的行业也会有一些弊端,再牛的公司也存在一些风险。看起来顺风顺水的杨国福麻辣烫,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或成最大隐患

近年来,因为食品卫生问题,杨国福麻辣烫曾遭多次爆料。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在杨国福相关风险一栏中,光是关联企业敏感舆情就达52条,其中不乏“被通报”、“存在食安问题”等字眼。

据钛媒体APP报道,2021年7月,一位视频博主“内幕纠察局”暗访杨国福麻辣烫,拍摄到仓库内食材被老鼠咬后仍继续使用、厨房抹布既洗菜又洗鞋、猪肺不清洗直接水煮等问题。

同年,北京消协就食品安全问题列出存在食安问题的企业名单,而杨国福麻辣烫又因为多次被投诉却屡教不改、被爆出过“汤料污秽不洁”、“汤汁里漂浮着苍蝇”等问题榜上有名。

图源:2021年7月视频博主暗访杨国福麻辣烫门店视频截图

虽然不管是杨国福,还是华莱士、星巴克,他们都在出现食安问题之后迅速进行了道歉和补救,并进行了相应的停业整顿。但食安问题对于餐饮行业尤为重要,每一次的“爆料”都是在消磨品牌的信誉度,尤其是对于即将上市的杨国福来说,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影响只会被资本市场放大。

以此前的星巴克事件为例,当该公司无锡门店的食品安全问题被爆出之后,其股价连续六日都在走跌。

因此,杨国福在正式上市之前,首先就需要过食安这一道关。

“麻辣烫第一股”要来了!

近日,杨国福麻辣烫已向中国证监会递交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审批的相关材料。一旦获得受理,就意味着杨国福麻辣烫取得“小路条”,或很快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进度跟踪显示,杨国福麻辣烫的IPO之旅才刚刚开始,目前仅完成“接收材料”第一步,后续可能还有“受理通知”“书面反馈”“书面回复”乃至“行政许可决定书”等多个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虎年春节前后,国内餐饮赛道热闹非凡,多个餐饮品牌相继传出IPO消息,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西贝、老乡鸡、和府捞面等,在日益拥挤的IPO赛道上,杨国福能否得偿所愿?

杨国福麻辣烫品牌始创于2003年,是一家集品牌管理、美食研发、配方研制、原料供应、加盟培训、特许经营于一体的的全国大型餐饮连锁管理企业。

杨国福麻辣烫采用中草骨汤作为汤底,同时提供应季蔬菜、肉类等产品,并配有数十种小料产品。主要通过线下门店为用户提供餐饮服务,同时提供线上预订以及送货上门等服务。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杨国福麻辣烫已然成为中国麻辣烫界的一块耀眼招牌。官网信息显示,杨国福麻辣烫在海外5个国家、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拥有6000余家加盟店。

最近两年,餐饮赛道获得资本热捧,麻辣烫也成了资本宠儿。这其实不难理解,资本选中麻辣烫,无非是麻辣烫类似于炸鸡、汉堡,是最可能做成万店连锁的一个品类。

投行人士对麻辣烫的评价是:“首先,它的产品基因、品类认知足够强大;第二,小门店夫妻档具备足够强的门店复制力;第三,它整个供应链容易标准化;第四,它在下沉市场拥有足够多的受众。”

当一条赛道获得资本的高度认可,跑在最前面的品牌往往最引人瞩目。但令人意外的是,成立至今,杨国福麻辣烫都没有经历过融资。

实际上,几家头部机构都曾接触过杨国福麻辣烫,但无一例外都吃了“闭门羹”,主要原因是杨国福麻辣烫始终专注于“默默做加盟,闷声发大财”,公司根本“不差钱”。

作为加盟制的.麻辣烫品牌,加盟费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当前,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开一家杨国福麻辣烫需要支付加盟费27900元/年,其他地级市、直辖市为23900元/年。

按照当前的经营规模推算,杨国福麻辣烫每年收到的加盟费就上亿元。但公司并不过度依赖加盟费,而是有更赚钱的业务,即通过自设研发工厂向各个加盟店输送原材料。

2019年,杨国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9年公司营收预计将达到13亿元,而加盟费只占其中两成,多数收入来自商贸模块,比如向加盟商销售调味料、食材、厨房设备、餐厅家具等。

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因素的影响,杨国福麻辣烫的门店营业额仍达到60亿-70亿元,杨国福集团的营收也突破12亿元。

杨国福麻辣烫财大气粗,资本转而投向新生代麻辣烫品牌,并且相当疯狂。2021年 6月7日,麻辣烫品牌小蛮椒宣布完成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启赋资本。

在此之前,小蛮椒先后完成两轮融资,投资方分别是番茄资本、绝味食品和饿了么联合发起的绝了基金,投资方可谓大有来头。

小蛮椒2015年成立于上海,以外卖为切口打开麻辣烫市场,后期逐渐发展出“堂食+外卖”双渠道运营,是新生代麻辣烫品牌当中的典型代表,获得资本连续押注也算意料之中。

不过,进入2021年,杨国福麻辣烫进行了多个企业层面的变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企业类型从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此举被外界视为公司准备IPO的前兆。

如今,杨国福麻辣烫IPO一事已经箭在弦上,落地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了。倘若公司顺利上市,或将摘得资本市场“麻辣烫第一股”的桂冠。

在中国餐饮界,提起麻辣烫的名号,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鲜为人知的是,这种起源于四川的麻辣食物,却在东北人的带动下火遍了大江南北。

在杨国福麻辣烫IPO的背后,就是一对东北夫妻携手创业的故事。时针回拨到20多年前,杨国福夫妇还是一对靠摆地摊为生的小商贩,夫妻俩非常勤勉,但收入一般。

2000年,杨国福夫妇在街头与麻辣烫偶遇,自此便与这种发源于四川的麻辣食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杨国福夫妇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出第一家麻辣烫门店,名叫杨记麻辣烫。

然而,川味麻辣烫重麻重辣的特性,并不适合北方人的胃口,于是杨国福决定研发一款适合北方人口味的麻辣烫汤底,但研发过程并不顺利。

杨国福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道:“那时候学习同行买回香辛料放到锅里炒,甚至尝试用豆瓣酱研制底料,虽然有盈利,但客户的评价不好,便决定将店面关掉,等研究成功后再开业。”

之后,杨国福夫妇不停寻找香料,尝试各种底料的搭配,在口味上试错,收集食客们的反馈,经历几番的开张、停业,才在摸索中研制出独特的底料配方。

这种独家配方,成了杨国福麻辣烫的制胜法宝,也成了杨国福麻辣烫迅速发展壮大的根基。多年后,杨国福自豪地表示:“可以喝汤的麻辣烫,是从我们这儿开始的。”

随后,杨记麻辣烫正式更名为杨国福麻辣烫,并对外开放加盟,杨国福麻辣烫从此踏上了快速扩张之路。

2010年,杨国福麻辣烫已经拥有1000家加盟店;2017年,杨国福麻辣烫的加盟门店总数突破5000家;2020年,杨国福麻辣烫的加盟门店数量进一步突破6000家。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7年起,杨国福麻辣烫迈出了海外扩张的步伐。有公开报道称,截止2020年,杨国福麻辣烫已经覆盖了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5个国家。

但杨国福并不满足于此,2019年底,杨国福曾在采访中透露,五年内,公司计划将海外门店的数量扩展至1000家,国内门店数量增至9000家,集团整体营收达100亿元。

眼看麻辣烫生意如此火爆,杨国福的亲朋好友们也从中看到商机,相继加入到麻辣烫的创业队伍当中,并逐渐衍生出一些新品牌,如杨国福亲弟弟创业做出了汆悦麻辣烫。

在东北麻辣烫创业大军中,可以与杨国福麻辣烫媲美的当属张亮麻辣烫。张亮麻辣烫成立于2008年,与杨国福麻辣烫几乎齐名,外界对两位创始人之间的关系存在诸多猜测。

对此,张亮曾在对外专访中澄清,二人确有亲戚关系,杨国福是张亮姑家的表姐夫,二人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平辈。同时,张亮承认其进入麻辣烫行业,确实受到了杨国福的影响。

同样发源于东北地区,张亮麻辣烫与杨国福麻辣烫“相爱相杀”许多年。如今,杨国福麻辣烫抢先一步冲刺资本市场IPO,麻辣烫江湖“双雄争霸”的格局,或在不久的将来被打破。

经过多年布局,杨国福麻辣烫俨然成为圈中顶流,从北上广深到三四线小城,随处可见其身影。在光鲜亮丽的表象之下,争议也如影随形,其中最严重的是食品安全问题。

2017年3月,有媒体报道在某外卖平台上,北京有27家杨国福麻辣烫存在问题,其中13家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剩余14家店铺则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公示不完整等问题,北京市食药监局介入调查。

2018年,杨国福麻辣烫广州门店被曝员工切肉时将双脚放到菜板上。

2021年7月,某视频博主潜伏到杨国福麻辣烫的厨房,拍到仓库内食材被老鼠咬后仍继续使用、厨房抹布既洗菜又洗鞋、猪肺不清洗直接水煮等问题,直接将杨国福麻辣烫送上热搜。

对此,杨国福麻辣烫回应称:近期公司关注到网络上关于个别加盟店食品安全的报道,成立项目组进行调查。目前涉事门店已停业整顿,且公司已派工作人员前往监督,同时向门店重申食品安全及标准作业流程。公司将增加全国门店每月消杀次数,持续加大消杀力度。对个别门店不遵循管理的行为,将引以为戒,绝不容忍更不会姑息此类行为。

2021年9月,北京消协发布题为《胖哥俩、杨国福等多家餐饮门店被罚,你吃过几家?》的文章。文中显示,杨国福麻辣烫多家门店被依法责令整改、予以警告处罚。

此外,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上,大量消费者投诉在杨国福麻辣烫就餐,吃到了头发、塑料、蟑螂等异物,甚至有消费者控诉杨国福麻辣烫害自己吃出了肠胃炎。

有业内人士指出,杨国福麻辣烫推行的品牌加盟连锁的运营模式,注定了各个门店的食品安全很难去管控,尤其随着门店数量激增,食品安全与卫生、流程规范化等问题将更加突出。

食品安全无小事,甚至有可能影响本次IPO的结果。或许,在杨国福麻辣烫全力冲刺IPO的同时,还应分出部分精力来保障食品安全无虞。

两年前因疫情而遭受重创的餐饮行业,在2022年正迎来资本化的高光时刻。近期,多家餐饮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启上市竞备赛。

1月29日,A股上市公司绝味食品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参股投资的和府捞面计划境外上市。在2021年一级市场的新面馆融资潮后,和府捞面将有望成为“新面馆第一股”。

无独有偶,杨国福麻辣烫也正在冲击“麻辣烫第一股”。证监会信息显示,杨国福麻辣烫已提交《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审批》材料,并且在2月8日获证监会受理。此外,乡村基、老乡鸡、老娘舅等多家餐饮企业,此前也都披露了上市计划。

“这些餐饮企业的扎堆上市会让更多人关注行业,而且会形成造富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其中,这对全行业来说是好事。”一位新餐饮品牌的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餐饮是现金流很好的生意,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行业资本化程度却极低。一级市场的VC/PE机构对餐饮行业投资相对谨慎,二级市场餐饮上市公司数量也并不多。

近几年,由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完善、行业数字化浪潮来袭、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餐饮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诸多VC/PE机构开始重新审视餐饮板块,并不惜投下重注。当下,一批发展相对成熟的餐饮企业纷纷筹备上市,无疑让从业者和投资人都为之振奋。

不过在振奋之余,也有多位餐饮投资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餐饮企业上市潮现象。一方面,现阶段来说,国内A股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利好政策比较多,但对餐饮企业上市审核仍然较为严格,企业能否“闯关”成功仍存在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港股市场虽然相对来说标准更为宽松,但大量公司上市后的表现并不太好。对投资机构来说,被投餐饮企业港股上市可能只是有了退出的通路,完成阶段性任务,但最终退出成绩如何并不好说。

从夫妻老婆店到连锁品牌化,餐饮企业成资本宠儿

中国餐饮行业可谓大江大河,《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为4.7万亿元。虽然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餐饮市场规模下滑至4万亿元,但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恢复至4.7万亿元,之后随着行业的重新健康成长,2024年市场规模可达到6.6万亿元。

但在这个规模庞大的市场中,企业资本化程度却极低。A股餐饮上市公司屈指可数,港股大量餐饮公司市值长期被低估,行业中鲜有能够与麦当劳、星巴克对标的千亿美元市值“大鱼”。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发现,这背后原因主要在于,首先,长期以来,中国的餐饮行业是一个传统但并不成熟的行业,大量餐饮企业是夫妻老婆店形式,以手工作坊的业态发展,不容易进行标准化复制。行业中成规模的连锁品牌不多,从业人员素质也没那么高,VC/PE机构很难在其中找到合适标的投资。

第二,餐饮企业上游涉及供应链采购、员工工资支付,下游涉及客户订单收款,过往两端大量都是现金交易形式,很难核查收入和成本数据的真实性,这也导致企业很难资本化走向上市。

但最近十年来,情况已经发生改变。一方面,随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人才梯队的成长,餐饮企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不再是难题,连锁品牌的机会开始出现。另一方面,数字化、互联网浪潮下,给餐饮行业产生了极大的改造空间。尤其是移动支付兴起,餐饮企业的收入成本核算变得更加容易。

从需求端来看,当90后、00后新生代成为消费主力,由于他们经济富足感的增强,衣食住行各方面消费的品牌意识在觉醒,这也为新餐饮品牌带来崛起的机会。

由此在近几年,大量VC/PE机构开始关注餐饮投资机会。2021年仅在面条江湖,就有马记永、陈香贵和张拉拉三家兰州拉面品牌分别获得红杉资本、源码资本、金沙江创投投资的盛况。引起诸多关注的,还有网红餐饮品牌文和友、小吃升级代表品牌夸父炸串等公司。

VC/PE多年陪跑下谋求上市

新餐饮品牌不断获得资本押注,而那些起跑更早的餐饮企业,也获得主流VC/PE机构的垂青,并在当下的时间点纷纷计划走向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此轮寻求上市的餐饮企业成立时间大多在十年以上,经历了长时间周期的考验,有较为成熟的财务和业务数据表现,且背后大多有VC/PE机构的投资支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比如乡村基、老娘舅都成立有超过20年的时间,背后分别有红杉中国、基石资本等投资机构的支持。2003年成立的老乡鸡,在2018年获得加华资本的2亿元人民币投资,这也是其成立15年来首次接受外部投资。2022年初,老乡鸡又获得来自广发乾和、麦星投资的pre-ipo轮融资。

更为典型的是和府捞面,成立十年来已经完成六轮融资。其最近一轮融资是2021年7月,获得来自CMC资本、众为资本、腾讯投资等的近8亿元E轮融资。

当时和府捞面的业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和府捞面全国门店总数突破340家。2021年新增门店数较2020年翻番,全国约2天新开一家店,门店总数量预计达到450家。

财务数据方面,和府捞面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2020年,和府捞面的营收为11.07亿元,净利润亏损2.15亿元。2021年上半年,和府捞面的营收为8.46亿元,净利润为1385万元。

从企业自身发展角度来说,上市除了能够帮助公司在二级市场募资,对公司塑造品牌、解决流动性、吸引人才等也都能够带来帮助。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来说,受基金期限的影响,VC/PE机构在多年陪跑之后寻求退出也在情理之中。

A股、港股上市地选择各有利弊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二级资本市场对餐饮企业的评判标准仍有差异。元昆创投投资了仔皇煲、船歌鱼水饺等餐饮品牌,其投资合伙人李忠敏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称,在一级市场,投资人会关注餐饮企业的标准化程度、可复制化程度、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如果企业在这些方面做得好,是有机构愿意投资的。

“去年,很多VC/PE机构参与餐饮投资时,愿意给餐饮品牌高估值,形成一定的泡沫。今年资本会更加冷静,泡沫的情形会有所缓解。但在一些细分赛道仍然受到资本的热捧,比如烘焙赛道,这是天花板很高、增速很快的市场。”李忠敏说。而在二级市场尤其是港股市场,大部分是机构投资者,他们倾向于投资最头部的标的公司,其余大量公司交易活跃度都不会很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A股市场餐饮上市企业能够有更好的流动性,但上市审核标准更为严格,其对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财务、门店运营管理水平等都提出较高要求,企业上市的不确定性较大。

近年来,A股上市的代表性餐饮企业是2020年7月上市的同庆楼,它也是继2009年湘鄂情(现更名为中科云网)上市十多年来,第二家真正意义上的餐饮上市企业。2017年虽然也有广州酒家、绝味食品成功在A股上市,但广州酒家以食品制造为主营业务,绝味食品更偏向餐饮零售化,这两家都不能算是纯粹的餐饮企业。

当前,老乡鸡、老娘舅积极冲击A股上市,着实让人充满期待。“A股市场会给餐饮企业更大的开放度吗?我们也没有确切的答案。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将会有更多人愿意投一级市场的餐饮项目,餐饮行业无疑将迎来更蓬勃的发展。”一位一级市场投资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在港股市场,已经有几十家餐饮上市企业形成板块。但除了海底捞、九毛九这少量几家比较活跃,味千等大量餐饮上市公司活跃度并不高。去年港股上市的奈雪的茶目前股价在7港元左右,较19.8港元的发行价已经跌去六成。

“港股市场的餐饮上市公司可以看作两类,一类是相对仍比较传统的餐饮公司,流动性不高,低估值状态。一类是现代化餐饮公司,后者在不断实现标准化、现代化、品牌化、连锁化,有着更高的市盈率。”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宋向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宋向前分析指出,其实全球有各种各样的餐饮美食,包括日料、中餐、韩餐、法餐等。但只有美国的麦当劳、星巴克等,成为全球最大的餐饮连锁企业,做到全球化、连锁化、资本化。这不仅是美食层面的成功,更重要的是管理科学的胜利、品牌的胜利,这也是值得中国餐饮企业不断学习的地方。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摘要:随着供应链管理的普及,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在企业供应商管理的过程中,维系其环节完整、有效的内在因素仍然是质量问题,质量存在于这个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是保证和维系供应关系的基本要素。转变观念,加强协作关系,改善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流程,加速质量管理的信息化,促进信息共享,是推动供应商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供应商质量管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SCM)思想的日渐普及使人们认识到:单个制造企业已不可能利用其自身资源优势而在市场上保持更多的份额,只有与其他企业形成战略伙伴关系,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共同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市场竞争的形成已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说,谁拥有那些具有独特优势的供应商,谁就能赢得竞争优势。通常把这种从供应商到制造企业之间的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网链构成及运作模式称供应商管理(Supplier Management,简称SM)。它强调的是借助于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与最杰出上游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委托这些企业完成部分业务工作,自己则集中精力和各种资源,通过业务重构,做本企业能创造特殊价值、比竞争对手更专业、更擅长的核心业务上,最终目标是系统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获得最大利润,同时实现“双赢”。基于以上思想,需构建一种新的供应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可以定义为核心制造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它形成于扩展企业外部信息集成的技术环境下,形成于企业应对不断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压力下,形成于供应双方为了特定的目标和利益的企业之间的一致认识上。因此,对供应商的选择也不再仅仅限于传统供应关系中所考虑的价格、物流两方面,而是更注重于选择能够提供优质产品、技术创新、产品设计、数据与信息集成化水平、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良好合作的供应商,也需要双方首先要改变观念,消除互相之间在认识上的差异、沟通上的误解,这对于建立合作模式及以后相互接触、沟通、磨合至关重要。1供应商质量管理(SQM)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新的合作关系也意味着需重新修订买方和卖方之间的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相互尊敬和合作。------订立合同之前,先有所了解。------一致同意的估价方法。------一致同意的处理争议事项的办法。------相互交换重要情报。------充分执行有关职能,如库存的控制。------供应商负责交付优质的产品,并供给附带资料。------要把用户的利益放在首位。根据上述原则,许多企业基于TQM的管理思想,提出其SQM的基本目标。如西门子公司要求“供应商必须通过ISO900X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并达到西门子的质量标准及世界级质量标准,尽量降低失误率,并与西门子签订严格的质量保证协议”。为达到这一目标,西门子公司采取了相应的做法,如:①与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的能促使其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契约关系;②与供应商之间共享物料质量信息数据,共担风险、共同决策;③使供应商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及创新过程中,从质量源头做起;④与主要供应商建立高标准的信任与合作关系,互相支持和帮助,形成合作的、跨企业的团队型的虚拟组织。综合分析,SQM最理想的质量管理目标是:“外购件不需要经过收货检验或矫正手续就直接可以投入到生产中”。这对于一般由几十、几百个零部件组成的产品来说,达到零缺陷的物料品质目标似乎过于奢望。然而朝这一目标方向不断努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正是SQM所强调的、坚持的核心思想。对供应商品质推动的不断提升、不断改进的过程,也是不断加强和深化与供应商之间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过程,促进双方产品品质水平的提高,竞争能力的增强,总成本的下降。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和供应商进行全面、深层合作,共同行动,进行一系列质量管理的改善活动。2确立一个合适的SQM的工作流程改善SQM首先要修订工作流程,评审、筛选合格供应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在于同供应商的磨合,当双方确定供应关系签订合同后,以后的大部分工作是围绕质量展开的,对物料质量的关注重点在于供应商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采购方质量控制的大多数精力将转向对供应商的监督,把供应商生产过程看作企业质量体系中的一部分加以控制,不仅要了解供应商的过去和现在,更要准确把握它的未来,“将质量问题永远消灭在别人的工厂里”,保证物料质量的长期稳定。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采购方“STS”(免检入库)的比例,直至所有物料能够免检直接上线。借助于现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信息处理技术,对一些工作可以进行计算机自动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详见表1,从表1看到,从最初供应商的调查、评审到样品的货源鉴定;从大批量一次供货到小批量翻滚订货;从批批检查到免检入库,每一步都有供应商的积极参与。采购方质量控制的重点转向针对性供应监督工作中,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质量数据实现自动化处理和信息共享,保证采购、生产、设计等部门以及供应商的决策能得到及时、准确、可靠的质量数据。3进行跨文化的沟通,确定双方责任面对众多的供应商,他们在文化背景、语言、价值观、心态和行动等方面都不十分一致,甚至出现与供应商之间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抵触、冲突。因此,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的沟通,对于消除与供应商之间沟通误解、关系僵化甚至沟通无效等十分必要,也可促进合作关系的融合深化,提高合作效率,有利于在明确双方责任后能得到有效执行。不可否认,供需双方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和坚持是合作关系有效进行的关键,由于他们对“双赢”合作模式的战略意义比较认同、合作观念及意愿趋于一致,所以沟通不难。通过对物料质量问题的深入分析发现,相当部分的质量问题产生于双方企业的中、下层工作人员,影响供应链运行的效率和最终效果,因此,除了加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还需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办法。3.1找双方企业文化中的共同点:在实际的运作发现:随着质量认证、质量标准的普及,质量文化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有着很大的共性,如果以此为契机,提供和塑造一种适宜的文化环境,使企业内部质量控制得到很好发展,又不与制造企业质量文化相抵触,使质量文化成为跨文化沟通的最根本的基础,通过员工价值观和信念的确立和校整而使新的质量合作意识得到发展和巩固,比如:认可接受并积极协助制造商的定期和不定期审核,对提出的整改意见认真加以改正,而不是觉得已方没必要或因成本大而推诿,其行为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影响新的供应管理的有效性。没有这些价值观和信念,没有自律的、习惯性的质量合作意识,供应双方在新的协作运作中将很难有效展开。3.2进行跨文化的质量培训:通过有效的培训,培养双方长期合作关系。培训的内容有客户公司介绍、产品介绍、产品质量特性、质量要求、供应商管理的流程、质量管理的程序、检验的技术标准、工程改进的处理以及不合格物料的处理等等。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供应商品质主管、检验员、设计人员。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制造商派人与供应商一线人员进行接触,使他们了解客户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了解所生产的零部件哪些质量特性是影响产品的关键以及那些质量要求为什么重要,减少信息传递中的信息扭曲、删减,减少双方由于标准要求的不同而产生冲突,减少供应商员工对客户的经营理念和做法的误解,维持与供应商稳定的人际关系,促进企业间信息的畅通和决策过程的效率,加强团队协作。只有双方在协调观念趋于一致、认可对方的企业目标时,才会对双方在合作中的责任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也就是说,必须使供应商感觉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进行战略合作能得到好处。详见表2。4联合执行的质量计划要同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质量提高,前提就是让供应商清楚的了解采购方的质量目标、质量水平、质量管理程序等等,因此,编制一套外购件质量计划就非常必要,使供应商清楚明白自己该怎么做?做什么?调动供应商的主动性。详见表3。5供应商质量管理的信息化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借助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企业质量管理运作过程提供自动化工具和手段,实现质量管理智能化、网络化、系统化,对原有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质量数据与信息的自动化、实时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质量信息共享,为决策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质量数据。大体上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用计算机对产品的检验、审核的质量数据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其目的是减少工作人员的繁重的但不是增值的工作,提高效率。②以质量信息化为契机,健全与优化企业质量保证体系,规范运行机制,以加强质量信息监管为手段,强化对供应商的管理力度,促进与供应商之间质量管理标准规范的接轨,为企业供应商管理模式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③由于质量管理的非结构化,既有定量管理,又有定性管理;既有程序性工作,又有非程序性工作,因此很难找到一个完整系统来涵盖所有的质量工作,故大多信息化主要来解决程序性的质量管理问题。常见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由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以及对话系统构成,它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外购件的加工、运输、检验等各个环节的质量信息,同时,也通过网络与供应商进行交互式质量控制、信息沟通,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畅通,有利保证了供应商管理的有效执行。6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推动、不断提高的过程“质量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同样,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优化、不断推动、不断提升的过程。为此,要在日常的SQM中进行以下工作:①定期考核评价,综合各项指标对供应商业绩进行加权打分,进行优胜劣汰,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优化供应商网络。②树立标杆供应商,以其业绩指标作为高一级目标,通过向各供应商介绍最佳供应商的做法和经验,使其寻找差距,组织整改,提高质量管理水平。③建立联合的工作小组解决在供应过程和流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相互协助和指导,如采购方利用其丰富的信息和技术经验,帮助供应商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降低成本,达到企业柔性生产的标准;供应商凭借其专业技术水平,参与采购方的产品设计工作中,提出宝贵的意见,协助进行零配件的创新等。④供应双方之间经常进行有关成本、作业计划和质量控制等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⑤要有必要的措施来监控实施状态,并且快速反馈各种信息,以此判断计划的执行情况,若有必要可及时调整战略,适应变化。⑥对供应商的激励,如对优秀的供应商给与一定的价格折扣、更多订单、商誉激励等,提高供应商的合作积极性,维持良好的供应关系。综上所述,在新的供应环境下,保持与供应商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提倡一种“双赢”的机制,转变观念,加强协作关系,改善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流程,加速质量管理的信息化,促进信息共享,是推动物料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供应商质量问题的有效解决,将保证制造企业准时化生产,提高产品生产周期,最终赢得市场份额。参考文献:[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2]童利中,张优德,“供应商的竞争和发展策略”[J],《管理世界》,2000年第1期.[3]宋立荣,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供应商管理的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5月.[4]伍华、吴晓波,“外协创新运行模式”[J],《企业管理》,2001年第3期.[5]供应链管理,[EB/OL],http://,2007-09-21.[6]陶晓红,“供应商联盟:你们的成功既是我们的成功,我们的成功既是你们的成功”[J],《价值工程》,2000年第3期;

刘铮铮;;RFID技术在安全食品供应链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06年06期包文娟;我国食品供应链管理与食品质量安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侯劲青;供应链管理思想对中小型生鲜食品企业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陈超;猪肉行业供应链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曹锋杰,胡勇;供应链物流在食品行业中的运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3年06期赵芳;基于我国食品安全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J];物流科技;2010年08期黎继子 论国外食品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 [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2) 李旭 我国食品供应链的现状及管理对策 [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1) Jeff Cawley;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J];Food Quality magazine; October/November 2006 Athapol Noomhorm, Imran Ahmad ;Foo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Food Safety: South & East-Asia Scenario[J]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Research ;Vol. 17 (2008) , No. 4

餐饮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第一个管理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通过掌握比较简化的管理方法,把运营成本、物流成本控制在合理的低位水平上。在餐饮成本上通过让采购人员、餐厅管理人员全面理解生产成本函数表达的深刻涵义,掌握并运用成本管理的...www.wsdxs.cn/html/guanliqita

上海餐饮供应链研究综述论文题目

供应链模式下的家电逆向物流研究

提供一些供应链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某公司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试论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在某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中的应用某企业物流模式的构建供应链管理及其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风险等都是比较热门的课题

麻辣烫店营销策划毕业论文模板

麻辣烫是食物的平民化归宿。青菜和鱼肉,被细细地穿在了签子上,一股脑儿地往滚沸的汤里推,真正是赴汤蹈火。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麻辣烫生意的经营技巧,希望能帮到你。

麻辣烫的生意是非常好做的,它比火锅、香锅的经营都要简单方便,操作更加灵活。麻辣烫已经成为市场上十分热门的创业项目了,那么要经营好一家麻辣烫有哪些技巧要知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经营一家麻辣烫的技巧吧,让您可以更加轻松的开店做生意。

秘笈一:正确而有远见的选址

如何开一家财源滚滚的餐厅,成功者的经验是:在经营之前选择投资的地点是很重要的一步--选择有升值潜力的地段。要是地点选择不当,空有高级的装潢、美味的食物、优雅的气氛,仍吸引不了顾客进门,所谓"民以食为天",没有"民(顾客)",不可能经营成功。

秘笈二:以专精俘虏顾客

餐饮业同样面临市场细分,要做到大而全,结果可能"四不像",餐饮业投资者应考虑建立自己的菜系特色。

秘笈三:不怕点子怪,只怕没点子

餐饮业其实需要相当高明的营销艺术,将**的构想变为噱头,关键还在于巧妙利用,任何一种新点子的诞生实属不易,要好好利用它,使它产生绝妙的功效。

秘笈四:做好售后服务,积累忠诚顾客

关于麻辣烫店做大的技巧中,顾客就是上帝,是营业额的源泉。所以顾客永远是衣食父母,尤其是忠诚顾客,这不仅在于后续消费,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能为你带来口碑传播,使忠诚顾客的数量越滚越大,市场也就越来越大。

如果您能做到以上几点就能轻松做麻辣烫的生意啦,小吃店的生意是非常好做的,经营一家麻辣烫,操作简单,经营灵活,小本生意轻松赚钱,是您创业的不二选择,有了这些经营技巧您就无需在担心没有市场经验了,做好以上几点让你轻松获取丰厚收益!

麻辣烫,是川渝地区最有特色,也最能代表"川味"的一种特色小吃。大大小小的麻辣烫店、摊,遍及大街小巷,可谓是川渝地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麻辣烫是四川的民间小吃,是众多百姓智慧的结晶。

而实际上,麻辣烫的精髓不在于煮,而在于汤料。它是用七日以上之陈汤,当日先做调料,用布襄包裹,浸入其间,致之于釜,待沸腾,依蛋、丸及各种食材下锅烫熟之快慢,依次放入,作七八成熟即捞起,再取调羹将蒜泥姜末佐之,在上面撒少许熟芝麻,一碗色香味俱佳的上等美味就做成了,令人食指大动。麻辣烫看起来娇嫩欲滴,闻起来浓香四溢,尝起来辣气却是愈演愈烈,直至意犹未尽,不得不望辣兴叹矣,不得已而弃之。

制作麻辣烫,其实也简单,青菜鱼肉,不论荤素,不论是不是相干,它都被穿在细细的签子上,一股脑儿地推进高温里,真正是赴汤蹈火。没有什么讲究的烹调过程,它们就这样粗糙地被搅和在一起,沾染了彼此的味道,再也不能分开。就如这个世界,美的、丑的、胖的、瘦的、高的、矮的、好的、坏的、红的、绿的、蓝的、紫的、黑的、白的;帝王将相、贩夫走卒、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地凑在了一块儿,慢慢融合,相互渗透,不分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都变成又麻、又辣、又鲜、又爽的美味,这些不相干的食材,却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涌进饕客们的胃里、心里、记忆里。

在气候阴湿多雾的巴蜀地区,长年劳作的船工和纤夫,垒成灶台,支起瓦罐,就地取材,拔些野菜,放入花椒、辣椒等调料,涮烫食之。既可果腹,又可驱寒、祛湿。后来这种煮食涮烫食品的习俗得以沿袭,后来发展成了今天我们在大街小巷经常看到的麻辣烫了。

制卤水

炒锅置旺火上,下菜油烧到6成熟后,下郫县豆瓣(先剁细)煵酥,速放入姜米、花椒炒香后立即下鲜汤。再放入舂茸的豆豉、研细的冰糖、牛油、醪糟汁、料酒、精盐、胡椒粉、干辣椒、草果等佐料。熬开后打去泡沫即成卤水。

制主料

将荤菜洗净、兔腰、鳝鱼、鸭肠切成2厘米长宽的方块;毛肚、猪环喉切成4厘米左右见方。午餐肉切成4厘米左右见方的薄片;素菜切成3厘米左右的薄片。用洗净的竹签,将肴穿成约三四十克一串。

烫制

卤水锅置旺火上,使之保持小沸,将各类菜用串好的竹签烫制,根据不同菜肴的火候烫制成熟。

蘸食

烫制成熟的菜肴放在装有辣椒面和炒盐的盘内,根据自己的口味需要蘸辣椒和盐后食用。或蘸或不蘸,或多或少由自己决定。

小贴士

烫制的成品不熟。麻辣烫使用的主料应是比较容易成熟的。不能采用象鸡翅、鸡爪、鸭掌、牛肉等不容易烫熟的原料。鳝鱼、带鱼一类的菜肴,烫制的时间也应长一些,烫制这类原料时不要摆动过多、过快,掌握好火候,就不会出现不熟的问题了。

麻辣烫的制作其实并不复杂,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步骤炒料,料炒好了锅底才能更香,成色更好,再配以上好的药材提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红红的汤料让人看到后口水欲滴,勾发强烈的食欲!

而真正提升口味的关键点则在油碟的配制上,麻辣烫的特色就在于此,光是油碟就要十多种材料调配,口感以咸香为主。很多城市做火锅式的麻辣烫都改变了麻辣烫原来的面目,更别提口味如何了,川味菜口味一般都很重,很霸道,所以让人吃后回味无穷,会有下次再吃的想法!

四川的辣并不象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因为四川人吃的辣椒都是经过炒制加工的,一般都是用锅炕熟过的,所以不象其他省市的辣椒吃得心里冒火,四川的辣只会在口腔内徘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辣心,这点到过四川的人应该都深有体会。

从产品入手建立绝对优势,做健康、营养、多口味的麻辣烫。

突破口一:烫菜的汤料有害健康。

传统麻辣烫用于烫菜的汤料是长期煮沸的,甚至几天才换一锅。要知道,长期煮沸的水如果食用的话,是非常容易致癌的。

我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将调料和水分开,采用正宗的山泉清水烫菜,以保证菜的原汁原味,并将山泉桶装水放在店里让顾客看见。

严格换水时间,对顾客承诺,为保证烫菜的安全与健康,一个小时换一锅水,并请所有顾客监督。

突破口二:营养不能直观感知。

很多人会把麻辣烫当做正餐,所以大多数麻辣烫店都打着营养的旗号,但是,他们所说的营养,并不能让人直观感知到。

我们就采用汤菜分离的原则,选择上好的骨头材料,特意熬制中国人都认可的大补骨头汤,在顾客的菜烫好以后,现场加入骨头汤。

突破口三:口味过于单一。

大多数的麻辣烫店都只有一种口味,所有的菜都在一个锅里面烫。这家店如果在口味上能够有所突破,适应更多人的需要,那肯定在同行竞争中会取得不俗的优势。

于是我们就搭配出几种调料方案,让顾客自行选择和搭配,这样就具有了个性化特征。

为了能让进店顾客更加直观感受到这家店的不一样,我们还在店铺里增加了一个大屏幕,顾客可以看到整个麻辣烫的出锅流程。

以上内容参考 麻辣烫的营销方案

①初期半价:这个做法是没办法的办法。只要你口味好吃,不会做好吃的找我屈师傅麻辣烫学。利润这阶段可能差点。不过你也说了是新开的店,几个月之内暂时先别考虑利润,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②可以弄几个就餐赠送卡。吃十次送一碗的那种。主要目的是吸引回头客,赚口碑。能到你店里吃麻辣烫的基本都是周边附近的,半径也就2公里左右。你的麻辣烫做的好了,自然人家会帮你宣传。卡可以找名片店印刷。③微信附近的人。路人不进来吃那就送餐。方法很多,但总体来说前期宣传是非常辛苦的。看你的情况应该是自己学的麻辣烫配方技术。成本虽然低但宣传也是挺累人的。一旦做起来了,前途无量。祝好。

伊利供应链论文的研究

供应链策划书的范文

篇一:供应链设计方案

一、总结分析企业现状

近年来,伊利集团先后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河北、陕西、广东、新疆、河南等全国十多个地方建立了现代化乳业生产基地。在奶源基地的创新建设上,伊利集团拥有优质牧场近200个,可控良种奶牛超过200万头。20XX年伊利集团“织网计划”顺利实施,其生产和销售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在加工能力方面,伊利集团日处理能力与蒙牛股份有限公司并列第一位,但是,企业并未满负荷运转,产能过剩。由于各大企业大都是UHT奶生产线,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导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二、分析原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1、 未和奶农户真正建立起合作经济利益关系

2、 奶业产品的销售市场结构失调

3、 原有生产为中心的分销网络已不再适应市场的变化

4、 长途运输中存在的时效性无法保证

5、 消费地点多集中于东南沿海,运输成本高

三、供应链优化

1、实体运输

(1)从工厂直接送达客户

(2)在全国重点城市布局分仓,通过分仓配送满足中小客户的需求

例如,通过零散集装箱等方式直接将产品运输到各地设立分仓,然后各分仓再按照客户所处的位置以铁路中转或公路配送到客户的手中。

为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物流效率,通过严格的招标和评选,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模式进行实体运输。

2、强化市场开拓和细分乳品市场

(1)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以实现市场开拓和产业运行的良性互动

(2)加大新产品的开发,要适应居民对奶制品消费需求的发展变化,加强目标市场营销,细分强化型乳品市场。

3、采用系统管理机制与奶农户建立经济合作的利益共同体

伊利集团应发展各种中介组织,正确处理产、加、销的各方利益关系,保证奶农户真正得利。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化运作模式,由松散联合向紧密联合发展,实行产业化经营。

4.收购和兼并现代化乳业生产基地

随着业务的扩展和量的增加伊利传统的核心企业供应链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伊利未来的发展。伊利集团通过收购和兼并已在全国十多个销售大区设立了现代化乳业生产基地,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对食品安全的保障。

5.信息传递与管理

为适应业务向纵深拓展的建立了一套从生产到销售、从出厂到分销、从供应链上游到下游都能实现集中控制、统一管理的ERP系统。

在上游对奶站、奶户、奶牛的管理,伊利对每头牛都建立了数据档案,通过GPS跟踪奶车项目。在下游及时了解到经销商的库存,对渠道进行彻底的透明化管理。使得伊利把供应链上的信息加以集中并做到有效地利用。

篇二:供应链设计方案

一、市场分析

(一)工业总产值持续增长

20XX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积极应对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升值、棉花等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劳动力和能源成本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科技、管理和营销水平,全年生产、出口及利润实现平稳增长,但增长速度逐月下滑,行业运行压力加大,部分中小纺织企业经营困难。20XX年1-11月,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9526亿元,同比增长27.5%,增速较上半年回落1.0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466亿元,同比增长26.6%,增速较上半年回落14.7个百分点。2011年我国纺织行业经济效益增速明显下滑,尤其是中小纺织企业亏损较快增加, 1月--11月纺织行业亏损企业数同比增加28.7%,增速较上半年提高30.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增长75.9%,增速较上半年提高69.8个百分点。

(二)产业发展规模扩大

十年来,我国纺织业发展规模也逐渐扩大,主要表现在规模以上企业户数、就业人数、产品产量等大幅增长等方面。据统计,截至20XX年9月我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由2006年的3.94万家增至5.41万家;国家统计局2011年1--5月的统计数据显示,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从2006年的1030.25万人增至2010年8月的1087.9万人。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化纤产量2726.06万吨,纱产量2405.62万吨,布产量567.44亿米,服装产量237.5亿件,而从2006年开始,这几类产品产量的年均增速分别达10.41%、11.78%、9.02%和11.79%。2010年,我国全年纱产量2717万吨,增长13.7%;布产量656亿米,增长19.5%;服装产量285亿件,增长18.6%;化纤产量3090万吨,增长15.6%。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良好

2005--2008年,我国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8.19%、21.75%、19.34%、0.26%。虽然行业投资增速在2008、2009年度有所减缓,但在市场引导和行业发展走势良好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整体来看我国纺织行业投资增势良好。据统计,2006--2009年,我国500万元以上纺织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为15.19%。2010年,纺织业实际完成投资额达4006亿元,较2005年增长1.51倍,年均增长20.19%;新开工项目数8388个,较2005年增长75.66%,年均增长11.93%。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分析,纺织业每增加1个单位的投入,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系数是1.25,高出各行业平均值25%,有效地拉动了农业、交通、建筑、卫生、石化、机械、物流、商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人人乐企业现状分析

(一)人人乐的优势

拼搏、敬业、团队、创新是人人乐企业文化的精髓,以人为本、凝聚队伍是人人乐企业文化的灵魂。

在人人乐下属各购物广场,可以充分领略其超大的规模、现代化的设施、一流的品质建设、优美的内外环境以及卓尔不凡的装饰艺术,时刻让人感受精彩、时尚、开心。

大、平、鲜、全是人人乐的本色。“天天低价,天天实惠”是人人乐的一贯宗旨,“为顾客创造价值,为顾客节省每一分钱”是人人乐的始终承诺,“让您100%满意,超出您的期望”更是人人乐追求的目标。人人乐坚持奉行:名品荟萃,服务至上,顾客唱主角。

反假,打假,不售假,忠诚地服务顾客,引导科学消费,甘当顾客的“生活专家”,人人乐励精图治,奋勇争先。

虽然有了今天的业绩与辉煌,但人人乐永不言满。因为,人人乐正在成就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事业,必须忠实地履行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责任,凝聚力量,使命,成就未来。

(二)人人乐百货

以传递时尚·生活·服务为目标,人人乐百货不断满足各类新型生活需求。 时尚的展示台人人乐致力营造现代人在紧张生活和激烈竞争中放逐心情的空间,用美丽和华贵编织诱惑,用浪漫和激情感染生活,汇集众多国内外精品名品,提升都市人的生活品质与品位温馨闲适的恬淡体验,宾至如归的自由轻松,平实无比的商品价格,清丽异常的素雅风姿,充分构筑起一道休闲怡人的生活风景线。

朋友式的热情服务人文关怀,人文服务,于细微处见体贴,人人乐以朋友般的诚挚提供热心、爱心、知心的超值享受。

(三)人人乐自由品牌

人人乐自有品牌产品种类主要集中在食品、杂货、日用品以及服装等方面,商品附加值高,价格一般比同类品牌产品便宜15%以上。

人人乐的自有品牌产品,一向注重特色产品的开发和高质量的保证。一批高素质的'质检人员和技术人员,对生产厂商的各个环节,从设计、原料、生产到经销全程控制,并参与确定产品的技术、配方及质量检测,对商品的品质高度负责。是物美质优,安全低价,超值的品牌保证。

三、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的概念是从扩大的生产(Extended Production)概念发展来的,它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了前伸和后延。譬如,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协作方式中就将供应商的活动视为生产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加以控制和协调,这就是向前延伸。后延是指将生产活动延伸至产品的销售和服务阶段。因此,供应链就是通过计划(Plan)、获得(Obtain)、存储(Store)、分销(Distribute)、服务(Serve)等这样一些活动而在顾客和供应商之间形成的一种衔接(Interface),从而使企业能满足内外部顾客的需求。

供应链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内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等组成的供需网络。而外部供应链则是指企业外部的,与企业相关的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商、储运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共同组成了企业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到消费者的供应链。可以说,内部供应链是外部供应链的缩小化。如对于制造厂商,其采购部门就可看作外部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它们的区别只在于外部供应链范围大,涉及企业众多,企业间的协调更困难。

1、长途运输的时效性差由于产销地距离远容易造成伊利产品的交货期难以保证,从而导致供应链下游压货与窜货事件的发生,因此公司的商誉信用严重受到长途运输时效性差的影响。2、 2、没有和奶农户建立真正的合作经济利益共同体公司+牧场小区+奶户”是伊利集团奶业产业化最主要采用的的基本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能够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通过利用公司的技术、资金、市场及管理优势。但是另一方面它缺乏与农民利益相结合,奶业企业和养殖户之间没有产生相互依托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导致奶业企业产业链的不紧密,因此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无法真正建立。3、 3、失调的奶业产品销售市场结构2009年伊利集团旗下的三大系列产品即奶粉及奶制品、液态乳、冷饮的销售总收入为1598.39亿元,而其中液态奶就以116.5亿元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比例的百分之七十三点一,与奶粉及奶制品以及冷饮两种产品相比其快速的增长速度使得产品销售和业务结构不合理,进而促使伊利集团下年度实施的销售计划总量失衡,从而导致了企业终端消费市场和生产规模的不均衡给企业,这种销售周期性的不平衡容易给乳业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4、原有生产为中心的分销网络不适应市场的变化伊利集团原有的奶源基地、生产地与目标市场距离远,以生产为中心的分销网络随着消费者对乳制品消费认识的提高以及鲜奶与酸奶市场较快的发展速度使得这种保质期短的产品需要快速到达消费者手中已经不能再适应市场的变化。5、消费地点与生产地点的偏差加重了运输成本伊利集团在我国乳制品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而伊利集团的上游供应链则位于较为偏远的北方以及经济不发达的呼和浩特市, 因此不仅造成了在信息、区位上的劣势,而且产品经过长远距离的运输造成运抵我国东南地区目标市场的运输成本增高保质期减短,造成产品的竞争力弱。

供应链弹性研究论文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 要: 通过阐述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历程、主要区别,系统介绍了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优化的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标准,并为企业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者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物流;供应链;管理

Abstract: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nterprise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main difference, the system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y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of proposed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andards and corporate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rs suggested.

Keywords: Logistic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1、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企业物流管理的使命是计划和协调所有活动,以便在达到期望的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因此,物流管理必须作为连接市场和供应的基础。从原料管理到最终产品送货,物流深深渗透到企业中。从下图可以说明这点:

从系统的视角出发,物流管理它要求协调物流和信息流以扩充市场,也要求企业跨过供应商直接进行操作。与传统企业所遇到的典型问题相比,现代企业要想达成横向一体化的目标,需要一套完全不同的定位策略。举例说明,多年来营销和制造在企业中被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活动单独存在。制造重视效率:大规模生产、较少的组织结构变化和产品标准化。而营销重视的则是:由多样化带来的竞争优势,包括服务品质和多样化的产品。最好的状况也只能是两者并存,最坏的状况就是两者的矛盾难以调和。在当今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营销被广泛地接受了,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制造和营销活动再各自为政,就无助于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现代物流提出了物流系统化(或叫总体物流、综合物流),并付诸实施。具体地说,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入了新的内涵,企业物流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因此,从本质上讲, 物流管理就是一体化的概念,这一概念要求从系统的角度审视企业。

供应链管理起源于后勤学管理。后勤学首先使用在军事方面。二战以后,美国公司为了高效地管理材料采购、储藏、交通和设施地点规划,首先将后勤学引进工业领域。在面临今天全球市场的变化,企业必须重新审核进入和流出的供应渠道,以及相应的操作价值和管理策略。有多方面的原因促使企业投资改进供应链管理。高效管理供应网络是对全球市场的顾客需求进行快速反应的前提。

依照传统思想,大多数企业把自身看作一个独立整体,认为必须同其他企业竞争才能生存。这多是受到达尔文“适者生存”概念的影响,然而,如果因竞争反而导致相互间不可预见的合作,那么该理论就不攻自破了?这里因有一个不同的理论,即供应链一体化。

2、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

必须认识到供应链的概念不仅是“物流”的简单扩展。物流管理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的最优化,而供应链管理则认为仅仅实现内部一体化是远远不够的。下图说明了一体化是如何逐步达成的`。

第一阶段,各商业职能如制造、采购等彼此间是孤立的,它们分别完成各自的任务。例如,为了优化制造成本,制造部门在长期生产运作上下功夫,不考虑是否增加库存,不关心库存空间的需求状况,更不在意对运作资金的影响。 第二阶段,企业认识到了相关功能间最为基本的一体化要求,如配送和物料管理或采购和实物控制。很自然的,第三阶段就是要建立和执行端到端的计划框架。第四阶段,是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一体化,是第三阶段的进一步扩充。在这一步协调好上游至供应商和下游至消费者的关系。由此可见,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3、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

伴随供应链竞争时代的来临,出现了很多指导管理者的理论。总结起来,就是“4R”——快速响应(Responsiveness)、可靠性(Reliability)、弹性(Resilience)和互相关系(Reliationsships)。

快速响应:在这个要求“及时制”的世界,能以较短的时间窗响应客户需求是企业一项重要能力。为了企业必须以需求推动生产而不是依靠预测进行生产,及应依靠敏捷来进行交易。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努力的就不只是公司自身,而是整个供应链。

可靠性:提高物流可靠性的要点之一是提高供应链可视性。设法令供应链更开放,使端到端一路清晰可视。

弹性:当今市场的特点之一是多变。商业和经济环境既不确定又不连续。结果是,供应链容易中断,商业的连续性受到威胁。以往,供应链的设计的主要出发点是成本最小化或服务最优,现在则是“弹性”。弹性具有更好应对不确定环境的能力。富有弹性的供应链有许多特征,其中最主要是在它最易受到伤害的地方投入更多的关注。

相互关系:竞争优势可以来自一种双赢的模式,既同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的良好关系。相互之间的依存度越高,竞争者就越无法打破它们的链条。

快速响应、可靠性、弹性、互相关系的四个理论为成功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基础。

4、优化的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通过Internet、电子商务把过去分离的业务过程集成起来,覆盖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部过程,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外协加工和组装、生产制造、销售分销与运输、批发商、零售商、仓储和客户服务等,实现了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一步到位的全业务过程。这需要在供应链的每一个阶段都选择最优秀的公司并与之合伙,还需要建立新的商业系统和流程以使得产品、信息和资金的流动更为有效。在公司的内部供应链关系被理顺后,被调查的公司将迅速与关键顾客和供应商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建立供应链和物流等方面的评估体系,对服务与质量进行评价。为公司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计划与策略。日本企业取得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将供应链中的各环节进行协调、集成。比如在企业内部,采用TQM(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制管理)等强调各部门合作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在企业外部,采用外包制并减少零部件供应商数目,并与它们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共同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另外,将顾客需求纳入企业管理系统内部,采用柔性制造系统(FMS),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服务水平。

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全部目的在于,保证供应链成本增幅较小的,同时,按客户要求提供服务。以市场制定物流战略,要能够用持久的、成本效益高的方式实现“服务完美度”。

只有事先确定好标准,才能有效地控制服务绩效。从根本上讲,服务标准只有一个,就是100%满足客户期望。为此供应商需要清楚、客观地理解客户需求,同时要使客户期望的服务形象化。也就是说,供应商所愿提供、所能提供的服务应与客户期望完全匹配。

由客户指定的标准最为有效。因此需要进行客户调查和竞争性标杆研究,以便设计出每一种市场细分的客户服务标准。某些重要领域必需制定标准:订单周期、库存可得性、订单规模限制、订单便捷性、送货频率、送货可靠性、文档质量、索赔程序、订单完美性、技术支持、订单状态信息。每一项标准都可定量衡量客户需求。不仅如此,它们也都用于与竞争性绩效比较。

5 对未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者的启示

要成为成功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者,对7种商业转变应具备管理技能。下表列举了管理者对7种商业转变所应具备的技能。

这些虽然只是一些代表性的技能,但它也充分说明,在信息系统和变革管理等领域,企业建立正规的教育和培训已经势在必行。因为这些技能不是仅仅依靠经验和自身慢慢地融会贯通就可以获取的,而必须通过适当的管理教育项目的培训才能牢固掌握。

参考文献

[1]牛鱼龙.现代物流实用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2](英)马丁.克里斯托福着.何明珂等译.物流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摘要:随着供应链管理的普及,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在企业供应商管理的过程中,维系其环节完整、有效的内在因素仍然是质量问题,质量存在于这个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是保证和维系供应关系的基本要素。转变观念,加强协作关系,改善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流程,加速质量管理的信息化,促进信息共享,是推动供应商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供应商质量管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SCM)思想的日渐普及使人们认识到:单个制造企业已不可能利用其自身资源优势而在市场上保持更多的份额,只有与其他企业形成战略伙伴关系,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共同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市场竞争的形成已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说,谁拥有那些具有独特优势的供应商,谁就能赢得竞争优势。通常把这种从供应商到制造企业之间的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网链构成及运作模式称供应商管理(Supplier Management,简称SM)。它强调的是借助于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与最杰出上游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委托这些企业完成部分业务工作,自己则集中精力和各种资源,通过业务重构,做本企业能创造特殊价值、比竞争对手更专业、更擅长的核心业务上,最终目标是系统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获得最大利润,同时实现“双赢”。基于以上思想,需构建一种新的供应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可以定义为核心制造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它形成于扩展企业外部信息集成的技术环境下,形成于企业应对不断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压力下,形成于供应双方为了特定的目标和利益的企业之间的一致认识上。因此,对供应商的选择也不再仅仅限于传统供应关系中所考虑的价格、物流两方面,而是更注重于选择能够提供优质产品、技术创新、产品设计、数据与信息集成化水平、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良好合作的供应商,也需要双方首先要改变观念,消除互相之间在认识上的差异、沟通上的误解,这对于建立合作模式及以后相互接触、沟通、磨合至关重要。1供应商质量管理(SQM)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新的合作关系也意味着需重新修订买方和卖方之间的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相互尊敬和合作。------订立合同之前,先有所了解。------一致同意的估价方法。------一致同意的处理争议事项的办法。------相互交换重要情报。------充分执行有关职能,如库存的控制。------供应商负责交付优质的产品,并供给附带资料。------要把用户的利益放在首位。根据上述原则,许多企业基于TQM的管理思想,提出其SQM的基本目标。如西门子公司要求“供应商必须通过ISO900X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并达到西门子的质量标准及世界级质量标准,尽量降低失误率,并与西门子签订严格的质量保证协议”。为达到这一目标,西门子公司采取了相应的做法,如:①与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的能促使其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契约关系;②与供应商之间共享物料质量信息数据,共担风险、共同决策;③使供应商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及创新过程中,从质量源头做起;④与主要供应商建立高标准的信任与合作关系,互相支持和帮助,形成合作的、跨企业的团队型的虚拟组织。综合分析,SQM最理想的质量管理目标是:“外购件不需要经过收货检验或矫正手续就直接可以投入到生产中”。这对于一般由几十、几百个零部件组成的产品来说,达到零缺陷的物料品质目标似乎过于奢望。然而朝这一目标方向不断努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正是SQM所强调的、坚持的核心思想。对供应商品质推动的不断提升、不断改进的过程,也是不断加强和深化与供应商之间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过程,促进双方产品品质水平的提高,竞争能力的增强,总成本的下降。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和供应商进行全面、深层合作,共同行动,进行一系列质量管理的改善活动。2确立一个合适的SQM的工作流程改善SQM首先要修订工作流程,评审、筛选合格供应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在于同供应商的磨合,当双方确定供应关系签订合同后,以后的大部分工作是围绕质量展开的,对物料质量的关注重点在于供应商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采购方质量控制的大多数精力将转向对供应商的监督,把供应商生产过程看作企业质量体系中的一部分加以控制,不仅要了解供应商的过去和现在,更要准确把握它的未来,“将质量问题永远消灭在别人的工厂里”,保证物料质量的长期稳定。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采购方“STS”(免检入库)的比例,直至所有物料能够免检直接上线。借助于现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信息处理技术,对一些工作可以进行计算机自动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详见表1,从表1看到,从最初供应商的调查、评审到样品的货源鉴定;从大批量一次供货到小批量翻滚订货;从批批检查到免检入库,每一步都有供应商的积极参与。采购方质量控制的重点转向针对性供应监督工作中,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质量数据实现自动化处理和信息共享,保证采购、生产、设计等部门以及供应商的决策能得到及时、准确、可靠的质量数据。3进行跨文化的沟通,确定双方责任面对众多的供应商,他们在文化背景、语言、价值观、心态和行动等方面都不十分一致,甚至出现与供应商之间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抵触、冲突。因此,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的沟通,对于消除与供应商之间沟通误解、关系僵化甚至沟通无效等十分必要,也可促进合作关系的融合深化,提高合作效率,有利于在明确双方责任后能得到有效执行。不可否认,供需双方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和坚持是合作关系有效进行的关键,由于他们对“双赢”合作模式的战略意义比较认同、合作观念及意愿趋于一致,所以沟通不难。通过对物料质量问题的深入分析发现,相当部分的质量问题产生于双方企业的中、下层工作人员,影响供应链运行的效率和最终效果,因此,除了加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还需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办法。3.1找双方企业文化中的共同点:在实际的运作发现:随着质量认证、质量标准的普及,质量文化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有着很大的共性,如果以此为契机,提供和塑造一种适宜的文化环境,使企业内部质量控制得到很好发展,又不与制造企业质量文化相抵触,使质量文化成为跨文化沟通的最根本的基础,通过员工价值观和信念的确立和校整而使新的质量合作意识得到发展和巩固,比如:认可接受并积极协助制造商的定期和不定期审核,对提出的整改意见认真加以改正,而不是觉得已方没必要或因成本大而推诿,其行为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影响新的供应管理的有效性。没有这些价值观和信念,没有自律的、习惯性的质量合作意识,供应双方在新的协作运作中将很难有效展开。3.2进行跨文化的质量培训:通过有效的培训,培养双方长期合作关系。培训的内容有客户公司介绍、产品介绍、产品质量特性、质量要求、供应商管理的流程、质量管理的程序、检验的技术标准、工程改进的处理以及不合格物料的处理等等。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供应商品质主管、检验员、设计人员。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制造商派人与供应商一线人员进行接触,使他们了解客户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了解所生产的零部件哪些质量特性是影响产品的关键以及那些质量要求为什么重要,减少信息传递中的信息扭曲、删减,减少双方由于标准要求的不同而产生冲突,减少供应商员工对客户的经营理念和做法的误解,维持与供应商稳定的人际关系,促进企业间信息的畅通和决策过程的效率,加强团队协作。只有双方在协调观念趋于一致、认可对方的企业目标时,才会对双方在合作中的责任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也就是说,必须使供应商感觉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进行战略合作能得到好处。详见表2。4联合执行的质量计划要同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质量提高,前提就是让供应商清楚的了解采购方的质量目标、质量水平、质量管理程序等等,因此,编制一套外购件质量计划就非常必要,使供应商清楚明白自己该怎么做?做什么?调动供应商的主动性。详见表3。5供应商质量管理的信息化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借助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企业质量管理运作过程提供自动化工具和手段,实现质量管理智能化、网络化、系统化,对原有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质量数据与信息的自动化、实时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质量信息共享,为决策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质量数据。大体上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用计算机对产品的检验、审核的质量数据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其目的是减少工作人员的繁重的但不是增值的工作,提高效率。②以质量信息化为契机,健全与优化企业质量保证体系,规范运行机制,以加强质量信息监管为手段,强化对供应商的管理力度,促进与供应商之间质量管理标准规范的接轨,为企业供应商管理模式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③由于质量管理的非结构化,既有定量管理,又有定性管理;既有程序性工作,又有非程序性工作,因此很难找到一个完整系统来涵盖所有的质量工作,故大多信息化主要来解决程序性的质量管理问题。常见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由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以及对话系统构成,它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外购件的加工、运输、检验等各个环节的质量信息,同时,也通过网络与供应商进行交互式质量控制、信息沟通,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畅通,有利保证了供应商管理的有效执行。6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推动、不断提高的过程“质量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同样,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优化、不断推动、不断提升的过程。为此,要在日常的SQM中进行以下工作:①定期考核评价,综合各项指标对供应商业绩进行加权打分,进行优胜劣汰,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优化供应商网络。②树立标杆供应商,以其业绩指标作为高一级目标,通过向各供应商介绍最佳供应商的做法和经验,使其寻找差距,组织整改,提高质量管理水平。③建立联合的工作小组解决在供应过程和流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相互协助和指导,如采购方利用其丰富的信息和技术经验,帮助供应商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降低成本,达到企业柔性生产的标准;供应商凭借其专业技术水平,参与采购方的产品设计工作中,提出宝贵的意见,协助进行零配件的创新等。④供应双方之间经常进行有关成本、作业计划和质量控制等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⑤要有必要的措施来监控实施状态,并且快速反馈各种信息,以此判断计划的执行情况,若有必要可及时调整战略,适应变化。⑥对供应商的激励,如对优秀的供应商给与一定的价格折扣、更多订单、商誉激励等,提高供应商的合作积极性,维持良好的供应关系。综上所述,在新的供应环境下,保持与供应商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提倡一种“双赢”的机制,转变观念,加强协作关系,改善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流程,加速质量管理的信息化,促进信息共享,是推动物料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供应商质量问题的有效解决,将保证制造企业准时化生产,提高产品生产周期,最终赢得市场份额。参考文献:[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2]童利中,张优德,“供应商的竞争和发展策略”[J],《管理世界》,2000年第1期.[3]宋立荣,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供应商管理的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5月.[4]伍华、吴晓波,“外协创新运行模式”[J],《企业管理》,2001年第3期.[5]供应链管理,[EB/OL],http://,2007-09-21.[6]陶晓红,“供应商联盟:你们的成功既是我们的成功,我们的成功既是你们的成功”[J],《价值工程》,2000年第3期;

餐饮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第一个管理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通过掌握比较简化的管理方法,把运营成本、物流成本控制在合理的低位水平上。在餐饮成本上通过让采购人员、餐厅管理人员全面理解生产成本函数表达的深刻涵义,掌握并运用成本管理的...www.wsdxs.cn/html/guanliqita

  • 索引序列
  • 麻辣烫餐饮行业的供应链研究论文
  • 上海餐饮供应链研究综述论文题目
  • 麻辣烫店营销策划毕业论文模板
  • 伊利供应链论文的研究
  • 供应链弹性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