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怎么写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怎么写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我们这个研究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健康课程包括三个环节:暖身活动,导人课程;情感体验,展开课程;总结深化,结束课程。暖身活动的方式既可以通过身体放松、拍掌活动、投影、录影、新闻报道、小游戏等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心理健康课内容定位

如今学生的心理教育越老越得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中被融入到了课程表当中,作为心理教育启蒙的小学更应当首当其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当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所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度过就可以了。心理游戏一般都是由团队完成,这样可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度,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认识到团队的力量,增强学生团结力量和心理素质。

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设计

1.以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目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重在挖掘学生们的潜能,这种潜能除了在学习上的积极探索,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潜能,也是开发小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养成的过程。以长远发展性的视野设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才会使心理教育课变得有意义,引导小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精神,并为未来全面发展带来良好的影响。

2.以符合学生发展特点为原则明确教学物件

小学是学生们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重要过程,也是从儿童期走向青少年的重要过渡阶段,这个阶段之所以格外关键,也是因为走向青春期情绪波动大,尤其是到了五六年级时,学习压力也接踵而至,以及由于家庭因素造成的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很容易产生严重叛逆等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课虽然面对的是一个整体,但是应以整体中得个体作为培养物件,有针对性的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进行设计,开展全面性发展性的心理教育模式。

3.以学生心理需求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

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阶段的学生性格特点都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首先应根据学生所处阶段的性格特点和身心发展情况为基础而定,以确保心理教育课真正的起到心理教育的意义。例如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就可以通过各种新鲜的事物和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发散学生的思维创新等等。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稍微加深心理教育的内容,例如教育学生如何面临学习压力,敢于面对困难和问题,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和进取态度。通过小学的心理健康启蒙教育,相信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成为一名品格健全、善于学习、性格积极、团结自爱的人。

4.教学方法多样化

1榜样引导法树立一个榜样在小学教育中屡见不鲜,无论是学习榜样还是道德标兵,榜样引导法在小学教育中非常适用。教师通过引导小学生们对榜样进行观察和模仿等行为,对自身的学习和行为进行强化。学校可以通过挑选各方面优秀的学生作为榜样树立出来,也可以通过带学生到各处参观访问亲身体会,当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讯等方式将故事精彩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中进行思考、学习和改变。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找出别人的优点,让学生主动寻找学习的榜样。

2角色扮演法教师可以筛选一些有趣的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让学生们扮演其中的各色人物来将故事进行情景表演,这种角色表演可以加深学生对剧中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感的切身感受,从而达到对某种行为方式和态度的思考与改变的目的。角色扮演的具体形式有相声表演、哑剧表演、角色互换、小品表演等型别。

3价值观辨析法这是一种在教师的安排下,我们可以安排我们的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将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他人对比,解决价值冲突,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符合社会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这也是我们在这里所要求的教育目标。

5.多角度评估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来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主张人性化、多重性的评价,在这里我们需要重视全程参与并且在最终实现效果的体验。着眼于学生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方式与能力;在这里我们要求我们实现对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实现自我的管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是我们现在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着眼于学生情绪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

6.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我们这个研究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健康课程包括三个环节:暖身活动,导人课程;情感体验,展开课程;总结深化,结束课程。暖身活动的方式既可以通过身体放松、拍掌活动、投影、录影、新闻报道、小游戏等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这就能很好地完成我们对于教育的目标,实现教育心理学的要求,实现教育对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心理健康及自我概念发展的相关研究殷绪群河北师范大学2012-05-23

2、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相关性分析马梁红; 蓝琼丽; 田昕; 骆桂秀; 陈意曼; 张小玲; 农超英; 韦家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09-15

摘要:总之,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并且当前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还需要更多的人不断地在实践中发现探索,才能总结出更好的建设校园文化的措施,才能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

一、校园文化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人的性格的形成,先天遗传占有较小比例,大部分是靠后天习得。班级同学每天的行为表现会在不知不觉中相互产生影响,特别是优良意志品质的陶冶。调查发现:约45%的学生会在有心事时找同学倾诉,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学会找信得过的同学倾诉,这不仅有益与我们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同学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

1、校方应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强小学生校园文化建设

校方在小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中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中国学校是由学校建立并实施日常的管理,要想全面细致的搞好小学生的校园文化,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方必须积极努力,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去。

1.1完善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构造美丽校园文化氛围。美好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校园基础设施和物质环境的建造,只有美好、舒适的校园环境更能让学生有“家”的温馨感觉,校园文化建设才更能得到学生的重视和支援,才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室里、走廊上,悬挂学生的优秀作品,可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张贴有关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等的格言警句,可促进学生树立道德及责任意识。

1.2继续改进和完善校园各项规章制度

在思想道德建设上,我们要以不带有约束性的正面引导为主要手段,但还要制定各种制度来规范学生行为。首先,《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这样的基础规范要紧跟实际进行动态修订,其次,要制定更加详细和实际操作性更强的标准,促使学生行为主动化和自律化。并且要不断对这些制度进行反思,及时的修订完善,让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有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2、学生自身和教师应做的努力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要想全面深入地建设小学生校园文化必须要充分发挥小学生自身的能动作用,同时班级的干部要发挥带头模范作用。

2.1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创造良好物质环境。良好的精神面貌离不开清洁舒适的自然环境,在舒心的环境中,小学生的精力会更加充沛,行为也会更加积极主动,从而促进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应提高学生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努力营造干净、舒适的校园环境。

2.2充分发挥学生楷模带头作用

学生楷模映射出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校园价值观,他们为其他学生提供可资借鉴的成功范本,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同时,他们也是学生与学校情感沟通的中介桥梁,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找到行动的抓手,规范自我言行,强化自身价值观,体现良好的学校精神风貌。

2.3努力发挥教师的作用

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教师担负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合格人才的繁重任务,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言行均会影响小学生行为价值观的确立,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2.4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效将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真善美,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能更好地自我成长。要注意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和创新性,要能满足不同特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需求。

3.结语

总之,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并且当前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还需要更多的人不断地在实践中发现探索,才能总结出更好的建设校园文化的措施,才能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曾贞广西师范大学2003-04-01

2、新疆库尔勒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乌兰巴依尔新疆医科大学2014-09-01

小学心理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1 【关 键 词】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方法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也在日益横行,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这一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随之深入开展。因此,心里健康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当代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可是他们受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心里问题已经日渐增多,心里疾病的学生也已占了不小的比例。在我的身边就出现了几件令人震惊的事件。 四年级的胡某一次没有完成家庭作业,老师问他原因时,他竟然说没有听清楚。老师严肃的对他说:“没有听清楚,你可以问老师,或者问同学呀,这并不是一个充分的理由。”可是他却非常的不服气,认为自己被老师冤枉了,所以被气的不行,并且与老师发生了冲突。老师只好请来家长一起进行教育。家长到校后问其原因,他不但不说,而且气愤的对他妈妈说:“我死了,你就不说我了。”胡某的妈妈也很生气的说:“胡某,如果你想死的话,就去死吧。”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母亲的一句气话却真的让儿子登上了四楼的窗台,老师在情急之下,迅速的拽回了胡某,这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还有一个12岁的孩子,张某。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自从父母离异后,他就跟随父亲一起生活,可是父亲忙于工作很少管他,这也让他慢慢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例如不好好学习,和别人打架。有时甚至一天打两三场架,而且下手特别的狠。其中就有一次,他和别人打了起来,老师问清原因之后知道是因为某位同学和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而他感觉是在欺负他,于是大打出手。当时也有很多同学说他特别爱骂人,也爱和别人打架。并且老师也从侧面了解到,他的父亲背地里也在告诉他,如果有人欺负他就往死里打。 除此之外,如果我们用心观察,会发现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他们有的性格懦弱、孤僻,缺乏进取心;有的意志薄弱,没有自制力,胆小怕事;还有的沉默寡言,做事没有信心,心理欠缺,怀疑同学看不起他,别人在一起说笑,他怀疑在讥讽他,议论他。等等这样的事情不能不令我们为之担忧。因此,我们要从小抓起,从启蒙教育阶段抓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常言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触并受其影响的就是家庭环境。在孩子的发展历程中,家庭环境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品质都或多或少的烙著家庭的印记。一个和睦、温暖、重感情、守信用、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家庭,可能铸就孩子健康的心理。反之则极有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弥补的创伤。因此,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也对孩子的父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父母应具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去感染孩子;其次,要求父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必须严格要求,决不能失信于孩子;此外还要求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过于顺从溺爱,也不能过于严厉甚至专制,要有民主的作风。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骄横、烦燥、抑郁的心理,造成心理压力过大,甚至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一般情况下,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学校教育则是有意识、有计划的。因此在学校教育这一方面应做到面面俱到。 一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 1、校园主环境建设。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 *** ”建设。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群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教师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尊重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教师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教师要讲诚信。“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因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进行深入开展。针对不同的年纪进行不同的教育方法。 低年级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各种游戏。有入学时的“自我介绍”游戏,内容虽然简单却能帮助孩子学会介绍自己,了解别人,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还有“镜中的我”游戏,通过学生自己照镜子,学会自我观察、自我描绘,进行自我评价;“文明用语”游戏,通过学生的表演,使学生学会日常文明用语,无形中规范了孩子的日常行为;“称赞”游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称赞,使学生明白,应当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特长,知道称赞别人,懂得尊重别人,从而使他们的情感交流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锻炼。种种游戏都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道德修养、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确立学习的榜样。 高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则体现出方法的多样性,除了上述一些必要的游戏、活动外,增加了阅读材料、心理问答、谈心、交流等内容。比如,在学生答卷时发现焦虑的不良心理,为了让学生掌握调节、缓解焦虑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答卷情况,介绍一些好的方法,象“意识调节法”、“注意转移法”等等,也可以组织这方面较好的学生介绍经验。等等方法都可以在建立一定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弥补了低年级游戏活动的缺点。 总之,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初期,这一时期也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学校教育也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为了让学生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学校各科老师应该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篇2 摘要: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家庭和学生自我教育三条途径进行。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原则 途径 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年上涨,而孩子又是每一个家庭的心肝宝贝,所以在物质生活方面,可以说孩子都不会受到委屈,但是心理健康却存在各方面的问题。我是小学的一名心理健康老师,在和孩子打交道的时候,发现他们有各方面的问题。有些孩子自私、冷酷,心里只有自己;有些孩子自卑没有自信;有的内向自闭;有的行为习惯相当差;有的受挫能力相当差;还有一些孩子孤僻、没有朋友,一大部分孩子总希望别人怎么做 ,从不想自己该怎么做。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面对这群孩子的种种问题,心里真的很担心,祖国未来的栋梁怎么能够在幼小的心里和成长的路上经历这些坎坷?他们成长不健康,不快乐!由此我自己也在反思,作为我,一位小学的健康教育老师,对于孩子们存在的这些问题,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更加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的辅导,使每孩子都顺利渡过成长的快乐旅程!尤其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更加努力,更加关注,也因此对小学生健康教育问题作出如下分析: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 1、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矫正问题。在平日的 工作当中,时刻就在关注著每个孩子,与同学们经常聊天,一起参加游戏活动,以便更加了解他们的内心和思想需求;每学期4-5次健康讲座对全校孩子们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其在各方面规范自己的言和行,还定期更换宣传栏,通过各方面的知识对孩子进行教育,利用班队课对 不同阶段的孩子进行不同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孩子们也把我当成了 知心朋友,遇到问题都乐意和我沟通、求助,当然我也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使祖国花朵朵朵绽放! 2、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宽容。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老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问题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时机的问题。就比如说我自己的孩子吧,每次考试过后很紧张,担心分数不理想,怕老师和我们批评,或者觉得很丢脸,开始我还没有引起重视,后来发现她的 心理负担越发加重,于是我就对她进行疏导,告诉她考试只是一个小小的检验,对于分数不理想的时候,也总是很宽容地对待,没有对其大吵大骂,是和她一起分析原因,总结错误,还时时鼓励她,说能力比分数重要,只要有进步就好,还和她一起去野外运动放松放松,久而久之,她也就没有这些顾虑了 ,恰恰考试的分数却很理想。我想宽容的对孩子肯定会促进心理健康。 3、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保密的原则。小学生心理较脆弱,对涉及孩子的隐私,心理辅导教师应有保密意识,以取得孩子信任、保护孩子心灵。这学期学校开运动会,孩子们大都热热闹闹去操场开运动会。结果一个孩子留在了教室,这也是我一个亲戚的孩子,因为这个原因,该班班主任把孩子送到了我这里。原来他留在教室是悄悄翻同学的书包,去偷东西。我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狠狠揍他一顿,狠狠骂他一顿。恰好这时办公室又来了许多孩子,大家看到这个耷拉着脑袋的同学,纷纷问他怎么啦。我赶紧说没什么,等其他同学都走了,我才对这个孩子进行教育。我给他列举了许多例子。最后和他约定,只要他不再犯,我就替他保密,孩子很感激我在同学面前替他保密,保证说不会有下一次。在后来的日子,这个孩子果然没犯相同的错误了。 4、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持续的原则。随着孩子的成长,其生活状况在发生改变,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遭遇的烦恼、失败、挫折、打击,如何应对?心理健康教育应伴随孩子成长的漫长历程。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重视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也要不断的学习心理知识,贴近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热心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路上的种种困惑,让每个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都是积极快乐的!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经历的途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家庭和学生自我教育三条途径进行: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 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物件,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需要专业化,老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老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建设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部活动一样开心。 3、 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物件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物件,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老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老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物件。个案教育一定要做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4、 测试与矫治。采用问卷调查、测试纸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现状,而后找出存在的普遍意义的问题。测试量表宜采用心理专家提供的专门设计的量表,一般不提倡自己设计心理调查表。测试的资料资料仅供参考而已,所有的资料都不可全信,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资料表现的。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的问题,分别进行团体辅导、心理辅导俱乐部活动、个案教育等,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矫治,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 5、 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心理健康教育试点班尝试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试点班取得经验以后,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全校开设。老师根据各班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家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验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2、 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首先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老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理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理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 3、 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学校提倡多鼓励、表扬学生。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快乐的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4、 亲近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学校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和郊游是集体活动,不能替代学生个体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放学后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尽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让孩子在蓝天下草地上,晒太阳,弄一身泥,亲近大自然。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行为与爱心,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 三、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 2、 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物件,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3、 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老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已。 总之,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目标是奠定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当然,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个人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创设平安社会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想只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小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重视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一定会培育出他们的健康心理。 篇3 摘要: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尤其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 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 健全人格 一、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及原因。 在学校里,有许多小学生与常人大不一样,他们表面自尊但内心自卑;愿意进取但畏惧困难;有参与意识但参与能力低下;有较强的自我实现欲望但消极的自我实现方式。这些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大都以自我为中心、自卑、孤僻、冷漠、妒忌、不满、不思进取、破罐子摔碎等严重的逆反心理。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不良的社会生活环境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家长过分溺爱。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在家里被众星捧月似的宠著护着,“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这种学生,在学校自理能力差,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很强,但自信心差;喜欢表扬,但对批评却接受不了,甚至产生严重的挫折心理,厌倦学习,厌倦学校。二是平时的高压教育。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的心理负担愈加沉重,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的压力日益增大,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功利主义。学校以分数和升学衡量学生;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情迫切,学生除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参加众多的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外语班等学习,整天精神高度紧张,心理疲惫,压力很大。从而造成孩子的孤僻冷漠,甚至对各种学习,对家长、对学校都有逆反和仇视的心理。三是缺少爱。主要发生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或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小孩遭受父母离异,心理受到打击,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方面处理不当,就会使孩子觉得不如别人,缺乏信心和同情心,心理受到挫伤,产生妒忌、不满、不公平等心理。四是自身缺陷。有个别学生长相不好看或身体残疾,别人讽刺、挖苦,使他们心理受到伤害,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宽容,产生了羞愧、自卑、不思进取、委屈、失望、说慌、无助、失落、对老师疏远、逆反心理等心理现象。五是缺乏生存教育。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生存的价值认识不清,产生错位。正是由于这种种原因,使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二、关心爱护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对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多数与关爱、理解、信任等缺乏有关。因此,要搞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老师必须对孩子充满爱心,对学生抱以保护、爱抚、友善、关心、热情的态度,用关爱的精神去教育心理不平衡、心理被扭曲受伤害的学生,通过心理的安慰、心理引导和心理咨询给以安抚和解脱。而不能搞成思想品德般的说教或者心理卫生知识的讲解。那么,老师如何有效地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呢? 1、创设宽松和谐的良好环境 教师和家长在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帮教和矫正其心理失衡时,应首先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心理成长的良好外部环境,捕捉教育时机,为他们选择和提供一些可读性强,又适合其年龄特征,内容健康的课外书籍,结合重大节日多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平时组织学生观看健康的影像,组织参观烈士纪念馆,革命先烈纪念地,举行歌咏会、朗诵会等等,以此来分散和转移社会不良影响对他们心理的 *** 。教师和家长应该放下架子,同学生交朋友谈思想,摸清他们心里的真实想法。只有这样,矫正他们的不良心理才会见成效。针对这些情况,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慢慢校正不良心理,逐步培养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 一是建立一个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通过在班上开展互帮互学、互相关爱的活动,让学生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鼓舞其勇气,对困难挫折都能勇敢面对,对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在集体中做一个受欢迎的角色。 二是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采用启发式和快乐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同时,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学习困难,增强其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相互协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三是创设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利用主题队会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他们喜爱的影视片,讲故事,谈理想,说未来,选取一些社会角色作模拟表演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自己的角色心理,把远大的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学习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逐渐克服缺点,自我完善个性。 2、关注差异,用爱施教 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同,它更多的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大的问题,有问题的主要是极个别的,由于多种原因长期造成的。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必须认真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有关情况,通过日常的观察,初步确定出重点的教育物件,在作进一步深入了解后,再制定出教育计划、方案和措施,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和疏导。 结语: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的一项内容和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全新学科,是心理学理论的技术体现,属于应用心理理解范畴,是直接服务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门独特的理论与技术。现在,农村小学并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主要是班主任与家长及各科任老师共同配合,处处留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展开帮教,用爱温暖他们,启发、引导、提高学生对自身调节的自控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帮助他们的心理健康地成长、发展。

ma of more days and months and years t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1 摘要: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尤其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 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 健全人格 一、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及原因。 在学校里,有许多小学生与常人大不一样,他们表面自尊但内心自卑;愿意进取但畏惧困难;有参与意识但参与能力低下;有较强的自我实现欲望但消极的自我实现方式。这些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大都以自我为中心、自卑、孤僻、冷漠、妒忌、不满、不思进取、破罐子摔碎等严重的逆反心理。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不良的社会生活环境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家长过分溺爱。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在家里被众星捧月似的宠著护着,“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这种学生,在学校自理能力差,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很强,但自信心差;喜欢表扬,但对批评却接受不了,甚至产生严重的挫折心理,厌倦学习,厌倦学校。二是平时的高压教育。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的心理负担愈加沉重,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的压力日益增大,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功利主义。学校以分数和升学衡量学生;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情迫切,学生除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参加众多的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外语班等学习,整天精神高度紧张,心理疲惫,压力很大。从而造成孩子的孤僻冷漠,甚至对各种学习,对家长、对学校都有逆反和仇视的心理。三是缺少爱。主要发生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或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小孩遭受父母离异,心理受到打击,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方面处理不当,就会使孩子觉得不如别人,缺乏信心和同情心,心理受到挫伤,产生妒忌、不满、不公平等心理。四是自身缺陷。有个别学生长相不好看或身体残疾,别人讽刺、挖苦,使他们心理受到伤害,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宽容,产生了羞愧、自卑、不思进取、委屈、失望、说慌、无助、失落、对老师疏远、逆反心理等心理现象。五是缺乏生存教育。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生存的价值认识不清,产生错位。正是由于这种种原因,使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二、关心爱护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对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多数与关爱、理解、信任等缺乏有关。因此,要搞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老师必须对孩子充满爱心,对学生抱以保护、爱抚、友善、关心、热情的态度,用关爱的精神去教育心理不平衡、心理被扭曲受伤害的学生,通过心理的安慰、心理引导和心理咨询给以安抚和解脱。而不能搞成思想品德般的说教或者心理卫生知识的讲解。那么,老师如何有效地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呢? 1、创设宽松和谐的良好环境 教师和家长在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帮教和矫正其心理失衡时,应首先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心理成长的良好外部环境,捕捉教育时机,为他们选择和提供一些可读性强,又适合其年龄特征,内容健康的课外书籍,结合重大节日多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平时组织学生观看健康的影像,组织参观烈士纪念馆,革命先烈纪念地,举行歌咏会、朗诵会等等,以此来分散和转移社会不良影响对他们心理的 *** 。教师和家长应该放下架子,同学生交朋友谈思想,摸清他们心里的真实想法。只有这样,矫正他们的不良心理才会见成效。针对这些情况,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慢慢校正不良心理,逐步培养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 一是建立一个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通过在班上开展互帮互学、互相关爱的活动,让学生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鼓舞其勇气,对困难挫折都能勇敢面对,对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在集体中做一个受欢迎的角色。 二是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采用启发式和快乐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同时,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学习困难,增强其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相互协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三是创设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利用主题队会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他们喜爱的影视片,讲故事,谈理想,说未来,选取一些社会角色作模拟表演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自己的角色心理,把远大的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学习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逐渐克服缺点,自我完善个性。 2、关注差异,用爱施教 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同,它更多的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大的问题,有问题的主要是极个别的,由于多种原因长期造成的。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必须认真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有关情况,通过日常的观察,初步确定出重点的教育物件,在作进一步深入了解后,再制定出教育计划、方案和措施,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和疏导。 结语: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的一项内容和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全新学科,是心理学理论的技术体现,属于应用心理理解范畴,是直接服务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门独特的理论与技术。现在,农村小学并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主要是班主任与家长及各科任老师共同配合,处处留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展开帮教,用爱温暖他们,启发、引导、提高学生对自身调节的自控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帮助他们的心理健康地成长、发展。 篇2 摘要: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家庭和学生自我教育三条途径进行。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原则 途径 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年上涨,而孩子又是每一个家庭的心肝宝贝,所以在物质生活方面,可以说孩子都不会受到委屈,但是心理健康却存在各方面的问题。我是小学的一名心理健康老师,在和孩子打交道的时候,发现他们有各方面的问题。有些孩子自私、冷酷,心里只有自己;有些孩子自卑没有自信;有的内向自闭;有的行为习惯相当差;有的受挫能力相当差;还有一些孩子孤僻、没有朋友,一大部分孩子总希望别人怎么做 ,从不想自己该怎么做。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面对这群孩子的种种问题,心里真的很担心,祖国未来的栋梁怎么能够在幼小的心里和成长的路上经历这些坎坷?他们成长不健康,不快乐!由此我自己也在反思,作为我,一位小学的健康教育老师,对于孩子们存在的这些问题,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更加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的辅导,使每孩子都顺利渡过成长的快乐旅程!尤其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更加努力,更加关注,也因此对小学生健康教育问题作出如下分析: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 1、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矫正问题。在平日的 工作当中,时刻就在关注著每个孩子,与同学们经常聊天,一起参加游戏活动,以便更加了解他们的内心和思想需求;每学期4-5次健康讲座对全校孩子们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其在各方面规范自己的言和行,还定期更换宣传栏,通过各方面的知识对孩子进行教育,利用班队课对 不同阶段的孩子进行不同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孩子们也把我当成了 知心朋友,遇到问题都乐意和我沟通、求助,当然我也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使祖国花朵朵朵绽放! 2、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宽容。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老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问题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时机的问题。就比如说我自己的孩子吧,每次考试过后很紧张,担心分数不理想,怕老师和我们批评,或者觉得很丢脸,开始我还没有引起重视,后来发现她的 心理负担越发加重,于是我就对她进行疏导,告诉她考试只是一个小小的检验,对于分数不理想的时候,也总是很宽容地对待,没有对其大吵大骂,是和她一起分析原因,总结错误,还时时鼓励她,说能力比分数重要,只要有进步就好,还和她一起去野外运动放松放松,久而久之,她也就没有这些顾虑了 ,恰恰考试的分数却很理想。我想宽容的对孩子肯定会促进心理健康。 3、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保密的原则。小学生心理较脆弱,对涉及孩子的隐私,心理辅导教师应有保密意识,以取得孩子信任、保护孩子心灵。这学期学校开运动会,孩子们大都热热闹闹去操场开运动会。结果一个孩子留在了教室,这也是我一个亲戚的孩子,因为这个原因,该班班主任把孩子送到了我这里。原来他留在教室是悄悄翻同学的书包,去偷东西。我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狠狠揍他一顿,狠狠骂他一顿。恰好这时办公室又来了许多孩子,大家看到这个耷拉着脑袋的同学,纷纷问他怎么啦。我赶紧说没什么,等其他同学都走了,我才对这个孩子进行教育。我给他列举了许多例子。最后和他约定,只要他不再犯,我就替他保密,孩子很感激我在同学面前替他保密,保证说不会有下一次。在后来的日子,这个孩子果然没犯相同的错误了。 4、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持续的原则。随着孩子的成长,其生活状况在发生改变,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遭遇的烦恼、失败、挫折、打击,如何应对?心理健康教育应伴随孩子成长的漫长历程。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重视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也要不断的学习心理知识,贴近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热心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路上的种种困惑,让每个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都是积极快乐的!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经历的途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家庭和学生自我教育三条途径进行: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 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物件,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需要专业化,老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老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建设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部活动一样开心。 3、 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物件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物件,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老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老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物件。个案教育一定要做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4、 测试与矫治。采用问卷调查、测试纸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现状,而后找出存在的普遍意义的问题。测试量表宜采用心理专家提供的专门设计的量表,一般不提倡自己设计心理调查表。测试的资料资料仅供参考而已,所有的资料都不可全信,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资料表现的。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的问题,分别进行团体辅导、心理辅导俱乐部活动、个案教育等,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矫治,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 5、 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心理健康教育试点班尝试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试点班取得经验以后,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全校开设。老师根据各班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家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验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2、 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首先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老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理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理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 3、 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学校提倡多鼓励、表扬学生。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快乐的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4、 亲近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学校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和郊游是集体活动,不能替代学生个体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放学后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尽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让孩子在蓝天下草地上,晒太阳,弄一身泥,亲近大自然。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行为与爱心,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 三、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 2、 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物件,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3、 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老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已。 总之,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目标是奠定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当然,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个人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创设平安社会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想只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小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重视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一定会培育出他们的健康心理。 篇3 【关 键 词】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方法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也在日益横行,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这一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随之深入开展。因此,心里健康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当代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可是他们受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心里问题已经日渐增多,心里疾病的学生也已占了不小的比例。在我的身边就出现了几件令人震惊的事件。 四年级的胡某一次没有完成家庭作业,老师问他原因时,他竟然说没有听清楚。老师严肃的对他说:“没有听清楚,你可以问老师,或者问同学呀,这并不是一个充分的理由。”可是他却非常的不服气,认为自己被老师冤枉了,所以被气的不行,并且与老师发生了冲突。老师只好请来家长一起进行教育。家长到校后问其原因,他不但不说,而且气愤的对他妈妈说:“我死了,你就不说我了。”胡某的妈妈也很生气的说:“胡某,如果你想死的话,就去死吧。”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母亲的一句气话却真的让儿子登上了四楼的窗台,老师在情急之下,迅速的拽回了胡某,这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还有一个12岁的孩子,张某。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自从父母离异后,他就跟随父亲一起生活,可是父亲忙于工作很少管他,这也让他慢慢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例如不好好学习,和别人打架。有时甚至一天打两三场架,而且下手特别的狠。其中就有一次,他和别人打了起来,老师问清原因之后知道是因为某位同学和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而他感觉是在欺负他,于是大打出手。当时也有很多同学说他特别爱骂人,也爱和别人打架。并且老师也从侧面了解到,他的父亲背地里也在告诉他,如果有人欺负他就往死里打。 除此之外,如果我们用心观察,会发现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他们有的性格懦弱、孤僻,缺乏进取心;有的意志薄弱,没有自制力,胆小怕事;还有的沉默寡言,做事没有信心,心理欠缺,怀疑同学看不起他,别人在一起说笑,他怀疑在讥讽他,议论他。等等这样的事情不能不令我们为之担忧。因此,我们要从小抓起,从启蒙教育阶段抓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常言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触并受其影响的就是家庭环境。在孩子的发展历程中,家庭环境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品质都或多或少的烙著家庭的印记。一个和睦、温暖、重感情、守信用、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家庭,可能铸就孩子健康的心理。反之则极有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弥补的创伤。因此,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也对孩子的父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父母应具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去感染孩子;其次,要求父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必须严格要求,决不能失信于孩子;此外还要求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过于顺从溺爱,也不能过于严厉甚至专制,要有民主的作风。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骄横、烦燥、抑郁的心理,造成心理压力过大,甚至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一般情况下,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学校教育则是有意识、有计划的。因此在学校教育这一方面应做到面面俱到。 一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 1、校园主环境建设。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 *** ”建设。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群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教师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尊重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教师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教师要讲诚信。“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因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进行深入开展。针对不同的年纪进行不同的教育方法。 低年级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各种游戏。有入学时的“自我介绍”游戏,内容虽然简单却能帮助孩子学会介绍自己,了解别人,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还有“镜中的我”游戏,通过学生自己照镜子,学会自我观察、自我描绘,进行自我评价;“文明用语”游戏,通过学生的表演,使学生学会日常文明用语,无形中规范了孩子的日常行为;“称赞”游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称赞,使学生明白,应当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特长,知道称赞别人,懂得尊重别人,从而使他们的情感交流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锻炼。种种游戏都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道德修养、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确立学习的榜样。 高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则体现出方法的多样性,除了上述一些必要的游戏、活动外,增加了阅读材料、心理问答、谈心、交流等内容。比如,在学生答卷时发现焦虑的不良心理,为了让学生掌握调节、缓解焦虑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答卷情况,介绍一些好的方法,象“意识调节法”、“注意转移法”等等,也可以组织这方面较好的学生介绍经验。等等方法都可以在建立一定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弥补了低年级游戏活动的缺点。 总之,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初期,这一时期也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学校教育也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为了让学生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学校各科老师应该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教育部1999年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500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教育部1999年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我们这个研究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健康课程包括三个环节:暖身活动,导人课程;情感体验,展开课程;总结深化,结束课程。暖身活动的方式既可以通过身体放松、拍掌活动、投影、录影、新闻报道、小游戏等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心理健康课内容定位

如今学生的心理教育越老越得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中被融入到了课程表当中,作为心理教育启蒙的小学更应当首当其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当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所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度过就可以了。心理游戏一般都是由团队完成,这样可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度,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认识到团队的力量,增强学生团结力量和心理素质。

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设计

1.以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目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重在挖掘学生们的潜能,这种潜能除了在学习上的积极探索,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潜能,也是开发小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养成的过程。以长远发展性的视野设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才会使心理教育课变得有意义,引导小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精神,并为未来全面发展带来良好的影响。

2.以符合学生发展特点为原则明确教学物件

小学是学生们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重要过程,也是从儿童期走向青少年的重要过渡阶段,这个阶段之所以格外关键,也是因为走向青春期情绪波动大,尤其是到了五六年级时,学习压力也接踵而至,以及由于家庭因素造成的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很容易产生严重叛逆等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课虽然面对的是一个整体,但是应以整体中得个体作为培养物件,有针对性的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进行设计,开展全面性发展性的心理教育模式。

3.以学生心理需求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

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阶段的学生性格特点都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首先应根据学生所处阶段的性格特点和身心发展情况为基础而定,以确保心理教育课真正的起到心理教育的意义。例如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就可以通过各种新鲜的事物和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发散学生的思维创新等等。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稍微加深心理教育的内容,例如教育学生如何面临学习压力,敢于面对困难和问题,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和进取态度。通过小学的心理健康启蒙教育,相信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成为一名品格健全、善于学习、性格积极、团结自爱的人。

4.教学方法多样化

1榜样引导法树立一个榜样在小学教育中屡见不鲜,无论是学习榜样还是道德标兵,榜样引导法在小学教育中非常适用。教师通过引导小学生们对榜样进行观察和模仿等行为,对自身的学习和行为进行强化。学校可以通过挑选各方面优秀的学生作为榜样树立出来,也可以通过带学生到各处参观访问亲身体会,当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讯等方式将故事精彩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中进行思考、学习和改变。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找出别人的优点,让学生主动寻找学习的榜样。

2角色扮演法教师可以筛选一些有趣的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让学生们扮演其中的各色人物来将故事进行情景表演,这种角色表演可以加深学生对剧中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感的切身感受,从而达到对某种行为方式和态度的思考与改变的目的。角色扮演的具体形式有相声表演、哑剧表演、角色互换、小品表演等型别。

3价值观辨析法这是一种在教师的安排下,我们可以安排我们的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将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他人对比,解决价值冲突,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符合社会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这也是我们在这里所要求的教育目标。

5.多角度评估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来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主张人性化、多重性的评价,在这里我们需要重视全程参与并且在最终实现效果的体验。着眼于学生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方式与能力;在这里我们要求我们实现对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实现自我的管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是我们现在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着眼于学生情绪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

6.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我们这个研究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健康课程包括三个环节:暖身活动,导人课程;情感体验,展开课程;总结深化,结束课程。暖身活动的方式既可以通过身体放松、拍掌活动、投影、录影、新闻报道、小游戏等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这就能很好地完成我们对于教育的目标,实现教育心理学的要求,实现教育对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心理健康及自我概念发展的相关研究殷绪群河北师范大学2012-05-23

2、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相关性分析马梁红; 蓝琼丽; 田昕; 骆桂秀; 陈意曼; 张小玲; 农超英; 韦家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09-15

摘要:总之,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并且当前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还需要更多的人不断地在实践中发现探索,才能总结出更好的建设校园文化的措施,才能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

一、校园文化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人的性格的形成,先天遗传占有较小比例,大部分是靠后天习得。班级同学每天的行为表现会在不知不觉中相互产生影响,特别是优良意志品质的陶冶。调查发现:约45%的学生会在有心事时找同学倾诉,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学会找信得过的同学倾诉,这不仅有益与我们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同学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

1、校方应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强小学生校园文化建设

校方在小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中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中国学校是由学校建立并实施日常的管理,要想全面细致的搞好小学生的校园文化,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方必须积极努力,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去。

1.1完善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构造美丽校园文化氛围。美好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校园基础设施和物质环境的建造,只有美好、舒适的校园环境更能让学生有“家”的温馨感觉,校园文化建设才更能得到学生的重视和支援,才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室里、走廊上,悬挂学生的优秀作品,可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张贴有关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等的格言警句,可促进学生树立道德及责任意识。

1.2继续改进和完善校园各项规章制度

在思想道德建设上,我们要以不带有约束性的正面引导为主要手段,但还要制定各种制度来规范学生行为。首先,《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这样的基础规范要紧跟实际进行动态修订,其次,要制定更加详细和实际操作性更强的标准,促使学生行为主动化和自律化。并且要不断对这些制度进行反思,及时的修订完善,让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有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2、学生自身和教师应做的努力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要想全面深入地建设小学生校园文化必须要充分发挥小学生自身的能动作用,同时班级的干部要发挥带头模范作用。

2.1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创造良好物质环境。良好的精神面貌离不开清洁舒适的自然环境,在舒心的环境中,小学生的精力会更加充沛,行为也会更加积极主动,从而促进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应提高学生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努力营造干净、舒适的校园环境。

2.2充分发挥学生楷模带头作用

学生楷模映射出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校园价值观,他们为其他学生提供可资借鉴的成功范本,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同时,他们也是学生与学校情感沟通的中介桥梁,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找到行动的抓手,规范自我言行,强化自身价值观,体现良好的学校精神风貌。

2.3努力发挥教师的作用

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教师担负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合格人才的繁重任务,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言行均会影响小学生行为价值观的确立,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2.4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效将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真善美,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能更好地自我成长。要注意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和创新性,要能满足不同特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需求。

3.结语

总之,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并且当前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还需要更多的人不断地在实践中发现探索,才能总结出更好的建设校园文化的措施,才能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曾贞广西师范大学2003-04-01

2、新疆库尔勒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乌兰巴依尔新疆医科大学2014-09-0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 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 方法 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对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试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 儿童 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更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需求。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言必谈中考、高考,升学率成了学校教育的唯一目的。学习成绩决定了一切。从家庭到学校,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被认为是没有“正事 ”的表现。有的学校评“三好学生”基本上也成了“一好学生”。我们的德育工作很多时候也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为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致使有的学生厌恶学校,逃避学习,甚至产生仇视心理。

当前,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我们学校亦有类似情况,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各中小学虽然早就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形同虚设,更不要说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了。

“马家爵事件”足以使我们对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深思。我们的目标究竟是要造就什么样的人才?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我们教育的成功与失败?用什么来检验我们教育的得与失?在新形势下,我们不得不对这个问题重新加以思考。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就目前状况而言,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的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到正常状态,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偏态与变态的不适应行为,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与异常事件,维护好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保证了家庭的幸福。

二、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成长的需要。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人。

三、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的需要。

青少年是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出现了心理和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一是性需要,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需要的形成,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由于以上的因素,所以,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迫切。

四、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作用——家庭、社会环境都给当今的青少年的心理都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注重与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实际的意义。切切实实抓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一个重大任务,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

浅谈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摘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被关注度逐渐增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我国的一些政策的指引和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现状指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只有增加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认真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向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积极和谐的心理状态,即是一种高效、满意、持续的心理状态,包括认知、情感和人格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与外部行为的和谐、协调状态。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 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小学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希望。不仅应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更要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的培养,使自身全面发展,因此学校不仅要充当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充当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的心灵净化者,为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如何指导中小学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学校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二、国家政策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早在199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建议》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在1999年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中提出:“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 教学方法 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育部在1999年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后,又于2002年9月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和指导。国家的重视大力的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这短短的20几年里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大陆发展历史时间较短,保持着快速、高效的发展态势,也同时存在着底子薄、水平低等诸多问题。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及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学生德育教育相关文件,使得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种相关研究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归纳起来目前理论界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课题所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分析和研究。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郑硕果,2011年)、《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余国良,200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余国良、王永丽2002)等。

(2)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例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肖�婵,2005)、《国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评述》(张冲、孟万金,2006)、《中美两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禹瑛,2005)等。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例如:《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潘珊红,2007)、《中小学多元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陈国胜,200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误区与对策》(邱阳,2005)、《 传统文化 视野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索》(隋立华,2012)。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现状及发展的研究。例如:《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现状及其对策》(严海辉,200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王莉杰,201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研究》(姚光勇,201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能力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李照,2010)。

(5),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例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之一》(朱小敏,2010),《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文本研究》(穆卉,201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张英,2002)。

四、结语

我国大陆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大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无到有,由于国家的重视和业内人士在各个领域不断的研究,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相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水平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现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消极倾向,如观念陈旧落后形式主义严重,地区间差异大、整体水平偏低,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理论水平较低、指导实践不力等。为此,我们更应该进一步加强研究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摸清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师资队伍、教学工作、咨询工作、宣传与普及工作研究工作等方面的不足,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教育决策部门制定更加符合实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提供依据,为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继续努力。

ma of more days and months and years t

1.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1.1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在青少年时期,迅速而特殊的生理变化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中小学生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又不会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他们自主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但又有很大的幼稚成分。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因此,有必要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状态,从正面给他们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帮助越有针对性越好,方法越得当越好。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心理始终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德智体美劳全面地健康成长。1.2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小学生自杀、离家出走的事件屡有发生,其原因,除了外部因素外,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能力差不无关系。因此,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应付紧张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1.3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时代挑战的有力应答。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可以说,年轻人如果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另外,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也使得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有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更要求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2.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2.1有计划地开展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心理保健知识,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修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2.2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团体或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将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帮助学生扫除成长中的障碍和烦恼。2.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给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有的放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帮助家庭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更好地教育孩子。2.4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结合,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风,结合新课改,努力构建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活动与班主任工作均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2.5积极开通学校和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貌岸然。通过家长学校或社区活动,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力量,创建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3.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4.加强交流,了解学生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话》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5.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论文题目

1.忧郁症的预防;2.怎样增强自己的自信心;3.精神分裂症的最佳监护方法 ;4.自卑也是一种“病 ”。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上完大学生心理学课程,都要求我们写一篇论文,但是我们在写作论文前不能忽略大学生心理学论文的选题,好的题目是一个好的开始。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2017大学生心理学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2017大学生心理学论文选题(一) 1. 当前中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及现状分析 2. 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3. 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 4. 中学生考试焦虑干预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 5. 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7. 当代教师职业成熟的探索与追寻 8. 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研制 9. 教师“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10. 创新 教育 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 11. 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全国数学骨干教师调查 报告 12. 论教师组织的知识管理 13. 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4. 论教师成为研究者 15. 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 2017大学生心理学论文选题(二) 1. 青少年互联网使用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 2. 创造性个性特征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 3.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4. 高中生自尊研究 5. 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 儿童 的有意注意稳定性研究 6. 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7. 漳浦县学业中等生自我监控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8. 安溪县学业中等生成就目标倾向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 9. 网络时代与中学生健康人格 10. 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 11. 中学生阅读心理及教学对策研究 12. 科学稳妥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3. 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在团体辅导儿童同伴关系中的实证研究 14. 我国中小学情感教育探析 15. 中学生学业负担态度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16. 人格塑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7. 汉族、回族高中生生涯发展特点及学业成就关系研究 18. 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19. 私立小学学生心理状况及其生活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 20. 大学生心理障碍运动处方的理论与 方法 体系的研究 2017大学生心理学论文选题(三) 1. 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 2. 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 3. 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成就目标定向与人格特征的研究 4. 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一项个案研究 5.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6. 当代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的初步编制 7.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和谐教育观 8. 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 9. 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 10.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 11. 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12.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 13. 大学生自恋人格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14. 个性的意义及其培养 15. 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编制与实测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800字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1500字左右 3. 关于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的有哪些 4. 关于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论文1500字 5. 大学生心理健康关于爱情的2000字论文

这是我自己综合几篇论文写的 ,可以参考一下。希望能帮到你啊!嘿嘿浅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却面临着高于其他同龄群体的多重压力。近年来高校不断出现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而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发挥其应有作用。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他们志向高远,胸怀博大,能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融入到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宏图伟业中,这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很大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因心理问题走上极端的大学生呈上升趋势。据教育部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校20.33%至25.6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紧迫感,适应困难。有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沉溺于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看武侠小说,学习成绩不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考试焦虑。第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一些大学生寻求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找到交际的满足,有的甚至染上网瘾,迷恋于网络世界,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第三,恋爱心理困惑。情绪和情感不稳定,情绪起伏大,情感变化快,恋爱不成或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第四,抑郁心理。多呈现在特困生、学习困难与自我认知不良的学生中。第五,就业心理困惑。在择业过程中心理准备不足,急功近利,部分学生从众心理严重。第六,意志不坚定。有压力但动力不足,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以恒,人生目标不明确,等等。二、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大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有许多是在其早期成长过程中就埋下了种子,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家庭的配合与参与。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他们原生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等。(一)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行为发育和健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王玉洁2004年对郑州铁路职业学院医学院分院的165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青年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影响。父母的温暖、关怀、体贴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自尊独立、有坚持性、积极情绪较多的人格特点,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羞辱、自卑、自罪、无助,办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害怕被他人拒绝,不懂什么是爱,更不知道被爱的滋味的心理。父母过分干涉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缺乏自信、过分自我约束和依赖等不良人格特点。父母惩罚严厉教养方式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和不安全感。特别是惩罚严厉教养方式易使子女丧失自尊,产生焦虑和强迫症状。(二) 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卢勤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家庭信息问卷对成都市某大学5090名2009级新生进行调查表明:家庭结构对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3个因子得分均具有显著影响。寄居家庭相对于其他家庭的学生与人交往时更加敏感,单亲家庭学生的抑郁程度更高,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更差。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障碍较严重,心情抑郁、性格孤僻、自卑多疑、逆反心理严重,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子女往往会失去与父母中的一方进行交流的的可能,相对只能获取部分关爱,与正常家庭的子女相比较,其心灵会蒙上一层阴影,很容易产生敏感、自卑心理。(三) 家庭氛围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因素。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子女身心愉悦,心理压力减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不和谐家庭中,争吵、溺爱、冷淡和家庭暴力都会给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溺爱和暴力两种家庭氛围尤为突出。(四) 家庭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影响有一定限度。据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收入越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要承受更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大部分贫困生由于经济拮据、视野有限和交往能力欠缺,一时又无力改变现状,易产生敏感、自卑、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特点。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大学生也可能与贫困生一样出现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三、 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意见及建议常说心理素质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家庭是培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遭遇挫折出现心理危机时的疗养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一)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觉承担教育义务。家庭教育在个体成长中对个人素质的贡献方式比较特殊,更多是家人之间相互交流中的潜移默化、相互浸染,这种印刻在内心深处的“素质”对人的成长影响深远,家庭教育一旦出现误区,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源于家庭”。因此,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承担起大学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二)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大学生子女能够敞开心扉。家永远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家长需要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大学生子女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子女的诉说,让子女能真实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关爱滋润子女心灵,使家庭真正成为大学生避风的港湾,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和精神支柱。(三) 针对大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家庭教育。1、 更新教育观念,让大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大学教育与早期教育的目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已不再仅限于对知识的积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和创新,在于全面发展。因此,家长要提升自己对大学教育的了解,更新教育观念,而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要积极支持子女走出课堂,参加各种学校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为子女今后发展目标指明方向,增强其学习目的和动力,总之,家长既要关注子女专业学习,又要注重其心理健康教育。2、 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在家庭中进行人际交往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应鼓励学生广泛交良友益友,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魅力,提升自己,并遵循真诚、平等、尊重、理解、互助互利的人际交往原则,主动与老师同学交往,积极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去。家长应该认真去倾听子女倾诉,并给予开导,帮助子女化解生活问题,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向子女传授交往技巧。3、 针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情感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创建和谐家庭,做好子女的楷模。其次,在爱情观教育上应开门见山,不应遮遮掩掩,教育子女要理性,不应感情用事;如果子女已经恋爱,家长不要冲动,要善于疏导,而不是一味责难,同时要加强性健康教育。教育子女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指导子女注意恋爱的心理和生理卫生,避免因性冲动而带来严重后果。再次,要加强网恋教育,提醒子女增强安全意识,不要迷恋网络,不要轻信网络信息。4、 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就业教育。家长在学生选报专业时就应该开展就业教育,提醒子女结合自身爱好和机会发展需要选择专业方向。同时,家长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以减轻子女压力,并在财力方面给予合理支持。另外,家长也应接受新的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并不意味着工作将不再变化,而是会随着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因此,家长不应让子女局限于工作的稳定和专业的对口,要让子女深入接触社会,最终明确自身就业方向。(四)家长、学校双方积极主动沟通,了解身心发展状况。家长要主动经常浏览孩子所在学校的网页或学校寄发的有关通知,及时了解孩子大学的动态,与孩子的辅导员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到学校探望孩子,在于同学和老师的聊天中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学校也要与家庭保持联系和沟通,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引导,为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提供条件。参考文献:[1] 周留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与对策 [J].中国高教研究,2006(7):67-68.[2] Lutenbancher M. Relationshipps between 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abusive parenting attitudes in low-income single mothers [J]. Nurs Res 2002,51(3):158-167.[3] 王玉洁.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J].中国临床康复,2005(32).[4] 卢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1):107-110.[5] 陈雯,陈新.家庭背景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社会•行为•心理,2008,11,(6A):966-968.[6] 刘春玉.浅谈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作用 [J].教育与职业,2008(8):127-128..[7] 闫玉.大学生家庭教育研究 [J].教育与职业,2006(27).[8] 谢沫珠.大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 [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0(2):109-111.[9] 姜超,罗良针.论当前实施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6):38.[10] 程路.大学生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及着力点 [J].教育与职业,2008(8):189-190.[11] 谢沫珠,尤嘉.大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773-775.

  • 索引序列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怎么写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500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