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农业景观配套的重要性研究论文

农业景观配套的重要性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农业景观配套的重要性研究论文

1)生态农业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农业自上世纪5 0 年代后期普遍出现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生产经营水平不高,生产规模小。其特点是“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破坏了生态平衡,形成了农业的恶性循环。2)生态农业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远景设计院提到随着经济发展和农业内外部环境的改变,我国农业目前出现了不少急需解决的新问题,如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传统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3)发展生态农业,可促进我国粮食增产,确保粮食安全。我国从上世纪80 年代以来,便积极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寻求既能增产粮食等农产品,又能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农业可持续。4)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呼唤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出现。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中大量地使用化肥、农药,严重地污染了环境,破坏了自然界原来的生态平衡,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生态农业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观赏价值。生态农业以生态与环境建设为基础,注重农业生产经营与生态状况的协调、互补,净化水质、土壤、空气。

作为乡村旅游设计与乡村度假开发的专业机构,山合水易已形成新农村旅游、新农村民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十七届三中全会后乡村旅游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研究、古村古镇古村落、郊野度假屋等多个专项研究报告,并已经结合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若干意见的最新精神,为北京、贵州、云南、广西、福建、湖南等地的多个乡村旅游项目提供了咨询与规划设计指导工作。发展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手段大部分偏僻的农村从自然和区位的角度也无法走工业化致富的路子。走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生产的发展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设想,但依然有许多制约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是农村的生产资料使用权分散,现代生产技术技能掌握程度低,农村农民发展经济存在融资难,农民无法完成原始积累。事实上,许多农村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无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有多快,对该类地区无实质性影响。政府在现阶段也无能为力实施人口的战略转移,农民从整体上分析大都缺乏转移的经济能力和技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就城市化而言应实行错位发展。城乡之间有一个“围城现象”,城里人想出去,因为有了经济基础,城里人空余时间要返朴归真,要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回味田园风光;而乡下人则希望进城,城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城里有丰富多彩灯红酒绿的生活。这么一个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互换,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的农村提供了极大的商机,就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城里人到乡下消费,为乡下人带去滚滚财源。这两年一些所谓“农家乐”项目被制止,实质上并非发展“农家乐”旅游政策有误,而是投资者的误读。一是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性质,二是手续不齐备,三是背离了“农家乐”的本义。关于乡村旅游应该如何发展,山合水易的专家们给出了几个观点:一、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发展乡村旅游应注意自然生态。 地方特色文化众多、民族民俗风情浓郁、优质农副产品、淡水产品众多的实际。 发展乡村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改善农村落后面貌都十分有利。无论从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 大多数农民依旧无法摆脱对土地和农业的依存。农业由于其天然的弱质性(抗风险能力低,农产品收益不高),农民由于生产资料不足(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有效金融支持,人多地少),现行的农村生产模式无法参与市场竞争。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成功。 一定会拉动农村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自然生态,管理民主”的方向发展,推进农村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全面协调发展。换一句话说,乡村游项目如果没有这些前提,注定也不会成功。另外,从整体而言,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和农民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依然会处于“温饱有余,富裕不足”的状态。大量的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虽然带回可观的收入,但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青年一代不会也不屑于农耕技术,这个文化不高、城市谋生技能不足的群体,受城市文化浸染较深,但又不能在真正融入城市,不愿意生活在物质文化匮乏的农村,变成了城乡之间的游离人,失去了对家乡的热忱,农村也失去了发展的活力。大力发展好乡村旅游,可以给这一群体提供很好的创业空间,还可以为农村的中壮年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离土不离乡,增加农民收入。从深层次意义上看,乡村旅游可以使原本封闭的农村提高声望,增加原住民的社会交往,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唤起农民建设家乡的劲头、爱护家乡、保护环境的热情和责任,并可招引人才和资本流入,使农村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人文资源乃至生产资源得到充分整合,产生综合经济效益,提高劳动和产品的附加值。乡村旅游是我市主线旅游产品很好的补缀,也是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乡土人情、特色美食展现的有效载体,十分符合周边城市人口的周末休闲需求,通过消费,让城市的财富流向农村,形成城市反哺农村的一种很好的财富再分配机制。二、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以政府主导+公司带动+集体、农户参与的模式进行,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注重以原住民为主体,形成三方共赢的格局。政府的职责是政策引导,主要基础设施(交通、电力供应)的建设、适度的财政激励机制、融资配套、有力的监管和完善的服务体系的建立。要对乡村旅游进行全面的规划,按自然风光、人文特色、物产特色、客源预测分类布局,规模发展。要提供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风格、风景设计、民俗节目艺术等的指导,使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农业生产景观得到最好的演绎效果。政府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作用是要对发展乡村旅游进行全面有力的监管和服务,要提供包括法律师、政策、税务、项目管理、价格标准、定价原则、融资计划、补贴申领到公共安全,水资源管理、餐饮卫生、食品安全、乡村公共保洁、投诉等方面的咨询和协调。公司的作用主要是在乡村旅游规模发展的区域打造起核心作用的主线旅游项目,起到聚集功能和资源市场化配置优化功能,以及产业的行业服务功能。村集体和农户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体,并不是说等待政府和开发商把肉送到嘴里,而是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建设和投入。遵守乡村旅游游戏规则的村集体和农户,一是可以获得政府的各项政策支持,二是通过开发商的投资拉动,可以在存量拥有的资源中获得可观的增量收入。家乡的山水、田林果自留地、承包地、河流、草地、蔬菜、家禽、农副产品、水产品、村里保留的民间民俗活动和传统技艺,都可以通过参与劳动或资金投入,获得大幅的增值,大批中壮年富余劳动力非常适合乡村旅游及后勤服务工作,并可在家门口获得就业机会。三、乡村旅游的内容构成乡村旅游的产品,应是赋有纯正本土文化和乡土气息,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观赏,生产生活和娱乐结合的田园牧歌景观,略带野趣风韵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悠闲自得的旅游方式。不能说乡村游会成为主流,但绝对是观看了古人的鬼斧神工、大自然的天物造化、领略了漂流的刺激、享受了温泉的舒适和异域外族风情后的最佳补缀。甚至有半天之闲的城里人,以换口味的心理,乡村游也不失一项极受欢迎的内容。乡村旅游原则上是以原有古村落、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为依托,配以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风景,本地产的优质绿色农副水产品和配套的现代娱乐生活设施。乡村旅游产品的结构有若干层次的结构,适应不同规模的投资和对象。1、户外旅馆。选择交通便利,在优美的乡村环境,视野开阔和绿树竹林茂密的地方建设,周边有可以发展主线旅游产品的人文资源或自然资源。建筑风格最好与族群文化的村庄一致,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建设标准不低于三星级,招商开发。村集体可以采用土地调整,开垦荒坡地置换成集中面积,以土地入股或一次性收取使用权流转金,由村集体用作其他项目配套开发,这种旅馆适合周边有大型主线旅游产品的地方,单位对口的公务接待和外地游客。可由村集体通过宅基地置换和拆取旧民房的面积置换土地,统一规划建设“农家乐”餐厅,表演传统工艺的作坊,可让游客互动的乡间民俗表演等场地,以本地特色的农副产品烹制鲜美的农家菜招徕游客,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和娱乐服务。2、旅游宿营地。旅游宿营地适于在离城市不要太远的地方建设,最好选择有山有水,视野开阔的有连片耕地的地点,营地内设置青年旅馆式的低层农舍式建筑或颜色明快的板房和帐篷区,宿营地内利用坡地旱地植草,开展高尔夫练习、骑术、草地网球、小型足球、灯光篮球场、划船、垂钓,参与性强的民俗节目,烧烤场篝火晚会等适合集体活动的娱乐项目。发展好乡村旅游,为农民提供了增收的渠道,促发农民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农村的社会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农民积累向城市转移的经济积累和城市生存生活技能技术的掌握,更有利于农村的长治久安,无论从任何角度看,乡村旅游值得各级政府大力去推进。推进乡村体制机制的创新,关键点应放在激活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活力上。要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引导旅游企业以农民参与等方式形成新的产业优势,改变“大产业、小景点”的现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市内外投资开发商的资金、品牌、管理、技术和专业化经营管理团队。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多年专注于休闲产品设计与度假项目开发,积累了大量业界的知名专家、专业团队与专业技术合作伙伴,形成了项目总体实施、专业资源整合以及后续服务跟进的实战项目理念。以旅游产品休闲化升级、度假区规划设计、乡土景观与生态建筑设计为核心竞争力。

尺度在景观研究中的重要性论文

旅游景观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系统探讨旅游景观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对于深化推动旅游景观的相关研究,深化旅游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来看看旅游景观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吧。

1 引言

景观作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比较宽泛,且被多个学科使用的概念[1],也被引入旅游学的研究中来,形成了“旅游景观”的概念,并成为旅游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尽管“旅游景观”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相关研究却从多个方面开展起来。如旅游景观特征探讨[2]、评价[3]、旅游景观设计[4]、旅游景观的符号学解释[5] 等等,对完善和发展旅游地理学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尽管研究成果颇丰,从总体来看,旅游景观相关研究仍大多停留在旅游景观的规划开发、类型划分、景观形成机制等定性描述方面。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旅游景观的异质性研究没有得到强调,旅游景观研究的尺度、格局等理论探讨以及定量化研究没有太大进展。

2 旅游景观的概念问题

2.1 旅游景观概念研究现状

景观是一个非常大众化的词汇,同时也是一系列相关学科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由于各自学科特点及关注的焦点不同,景观的理解与定义亦有差别[6]。一般讲是指反映内陆地形地貌景色的图像,诸如草原、森林、山脉、湖泊等;或是某一地理区域的综合地形特征;或者是人们放眼所映获的自然景色。景观生态学上的景观则指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缀块性的空间单元。这一概念强调空间异质性,其空间尺度则随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而变化,而且它突出了生态学系统中多尺度和等级结构的特征[7]。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景观作为研究和维系可持续性的基本空间单元,是有效研究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最小尺度。而这一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旅游学研究者所青睐。20世纪70 ~ 80 年代“景观论”被引入旅游科学,出现“旅游景观”新概念。由于学科差别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国内外学者对于“旅游景观”的概念并未达成共识。但部分学者将区域中具有一定景色、景象和形态结构,可供观赏的景致、

建筑和可供享受的娱乐场所等客观实体,以及能让旅游者感受、体验的文化精神现象,甚至于该区域存在的优美的环境条件以及旅游接待服务等等内容泛指为旅游景观,这一新的含义并逐渐为人们广泛接受[2]。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概念中旅游景观除了强调区域的旅游资源外,还强调了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有学者对于旅游资源与旅游景观的概念专门进行了辨析。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此处所指的旅游景观主要是指自然存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学要研究的对象越来越复杂,在此情况下,旅游景观也逐渐被赋予了更多含义,一些社会因素也逐渐被引用到旅游景观的相关概念中来。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景观是一个整体化的动态开放系统,是自然、社会、经济、文化诸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生成,具有美学价值和精神引力的区域总体环境[5]。另外诸如“旅游景观生态系统”、“旅游景观系统”等概念逐渐被提出来,这些概念的提出,反映了旅游景观的内涵与外延逐渐加深和拓宽,对于系统研究旅游景观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2.2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旅游景观的概念

在现代地理学与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既强调空间研究又考虑生态学思想和原则的景观生态学,对于不同尺度上的景观空间变化进行研究,包括景观异质性的生物、地理和社会的原因与系列,无疑是一门连接自然科学和相关人类科学的交叉学科,可以成为旅游规划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因此,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对旅游景观的概念进行界定,有助于整合经济、社会、地理、生态等人文与自然要素,能够对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情况形成全景式、多维度和多尺度的视角,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加全面、客观。这里将旅游景观定义为:旅游景观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由旅游者、当地居民等社会经济因素与自然条件相互作影响所形成的具有空间异质性的旅游地域综合体。这一系统在不同的尺度下具有多样的格局、功能与等级结构特征。

3 旅游景观的学术关注度问题

3.1 旅游景观研究学术概况趋势分析

与整个旅游学的相关研究相比,目前有关旅游景观的研究国内外相对来说都较少。以“tourism landscape”为关键词,以标题为字段,在“EBSCO”、“ScienceDirect”、 “IngentaConnect”、“Emerald”、“SPRINGERLINK”等数据库中进行搜索,仅得到26 条记录。主要集中在“Annalsof Tourism Research”(4 条记录)、“English HistoricalReview”(2)、“Vic Stud”(2)、“Tourism Management”(2)、 “Tourism Geographies”(2),而用谷歌趋势搜索,由于数据量少因此无法形成图表。利用中国知网学术趋势工具,以“旅游景观”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学术关注度图。学术关注度是以CNKI 知识资源总库中与关键词最相关的文献数量为基础,统计关键词作为文献主题出现的次数,形成的学术界对某一学术领域关注度的量化表示。

从学术关注指数折线图可以看出,自1996 年至2008年,旅游景观研究的相关成果数量不断攀升,特别是在2004 年,更是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更进一步分析旅游景观研究现状,以“旅游景观”为关键词,以“题名”为字段,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搜索并分类排序,得到结果见表1。

从表1 中可以看出,旅游景观研究成果分布在多个学科中,其中以旅游最多,在此学科中,以旅游事业为研究方向的旅游景观研究最多,其次为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目前从事旅游景观研究的主要学者为杨宏烈、沙润、吴必虎、王兴中、张凤玲等;旅游景观产出成果最多的单位是广州大学。由此可以看出,旅游景观研究的学科范围较为广泛,同时在地域分布上也较为广泛。

3.2 旅游景观研究方向分析

多年来,国外学者对景观结构的研究倡导“以人为本”的原则,形成了以地理学社会论为主的三大学派:城市生态学派、社会心理学派和地理学社会论,注重对景观结构的认知探讨。国外对旅游景观及其评价的研究已由客观到主观,由宏观到微观,由对景观特征研究延伸到对其内涵的研究,由景观形态到对其功能的研究[7]。其中,社会心理学派和地理学社会论有较多成果产出,如从性别[8]、空间[9]、旅游者[10 ~ 11]、社会文化[12 ~ 13]、旅游景观变化[14]以及个案[15 ~ 16] 等方面来进行研究。这些成果多发表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Geographies、TourismManagement 等杂志上。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则更为广泛。较多集中在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4, 17 ~ 20]、旅游景观类型划分与评价[21] 及旅游景观配置[9] 等多个方面。而景观生态学也逐渐开始在旅游景观的研究中得到应用,主要集中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和模式在旅游景观规划和开发中的应用[22 ~ 27],表明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景观生态学可以在旅游景观的研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看,国内外的'旅游景观的相关研究较为分散,处于萌芽阶段,未成体系。多集中在定性描述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借鉴方面,定量研究以及旅游景观体系的构建研究相对来说较少,个案研究较多,理论构建较少。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原因很多,一方面是旅游景观的研究相对于旅游地理学等传统的研究领域来说,发展时间较短;另外一方面是旅游研究方法本身相对较弱,构建旅游景观的研究方法更难。因此,利用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完整的研究体系对于推动旅游景观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旅游景观研究的重点与趋势问题

如前所述,景观生态学是在现代地理学与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既强调空间研究又考虑生态学思想和原则的学科,因此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具有天然的适应性。尽管其在学科特性和理论体系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一些争论尚存,但是其原理和方法已经应用到许多领域,特别是景观生态学已经发展了一系列整体性的和人文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自然- 社会相互关系,能够为研究空间异质性或自然和社会经济格局对可持续性的影响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并为自然- 社会相互关系研究中所面临的尺度和不确定性问题的探讨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事实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已经逐渐运用到旅游开发研究,旅游地理学总结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规划和发展生态旅游,并展开了对于生态旅游这行为的调查与分析。因此,在加强传统研究领域的同时,应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突出旅游景观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在加强量化方法的同时创新独特的理论与方法[28]。

4.1 旅游景观研究中的尺度问题

在景观生态学中,尺度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开展研究的重要基础。以景观生态学为视角,旅游景观研究中也要注重尺度研究。旅游景观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因尺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在旅游景观研究过程中,应根据研究目的和不同尺度下的旅游景观的内在规律,确定好研究尺度,并得出最优化的调整或控制方案。在旅游景观研究中,首先应重视对比不同尺度下的旅游景观的运行规律或是机制。可以以旅游景观的某一具体研究对象为例,研究不同尺度下的结果的差异。其次,研究如何确定不同尺度下的旅游景观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这对于得出正确的结论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中、大尺度来进行尺度推演。

4.2 旅游景观研究中的格局问题

旅游景观的格局研究可以分为景观整体格局与景观空间结构两个方面。传统的地理学非常重视旅游区域的空间结构问题,然而在研究的时候,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都未形成很好的体系。景观生态学为旅游景观的格局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成型的方法,这对于改善和增强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旅游景观格局研究的过程中,景观生态学中的等级层次结构理论以及斑块—廊道—基地模式理论等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格局计算方法则为旅游景观格局的评价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定量研究基础,为定量说明什么是可持续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格局研究过程中,旅游景观的整体格局空间特征的分析可以包括各类空间单元(旅游景区、其他类型的产业用地等)的规模、形状、空间分布与组合等空间属性内容。旅游景观中的斑块则可以认为是由景点及其周围环境形成的以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为主的地域,是旅游者游览和旅游消费的场所。廊道为林带、交通线路及其两侧带状的树木、草地、河流等的,基质一般指斑块所在的区域背景。

4.3 旅游景观研究中的方法问题

景观生态学已经发展了一系列整体性的和人文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社会相互关系能够为研究空间异质性或自然和社会经济格局对可持续性的影响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然而如何很好地将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运用到旅游景观研究中来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一是旅游景观或是旅游学本身的理论、方法不够成熟,景观生态学中的研究单元如何替换为旅游景观中的研究单元还没有解决;二是旅游景观研究中的众多数据难以获取,无法支撑景观生态学众多方法中的需求。

因此,在以后的旅游景观研究过程中,一方面继续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完善旅游景观的相关理论,完成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中的研究单元向旅游景观研究单元的过渡问题;另外要完善旅游学中的数据获取方式,同时简化景观生态学中的相应的研究方法,使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更好地为旅游景观研究服务。

5 结论与讨论

旅游景观研究是旅游学研究中的新的领域,旅游景观的概念存在着不确定性,研究理论基础薄弱,方法未成体系。景观生态学为更好地开展旅游景观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撑。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旅游景观研究中,旅游景观的概念、研究内容等相关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尚需深入探讨,旅游景观的尺度、格局与量化方法也是研究的重点,因而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在加强旅游景观的基本理论、量化方法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证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对景观生态学科中的由来和发展历程进行比较分析,并且阐述尺度在景观生态学中相关的问题。在对景观生态学和尺度概念与内涵分析的同时。认真思考了尺度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分类、等级和演绎,并通过对尺度问题的研究,发现与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的重要意义。【关键词】景观;景观生态学;尺度目前,景观生态学是一门很热的学科。不仅地理学研究者和生态学研究者要学习它,对于园林设计的工作者来说,这也同样是一门新起的而且不得不研究的新学科。因为景观生态学的内容十分庞大,这里先探讨一下关于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其中有关尺度的相关内容。1.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1景观生态学的学科概念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中相互交叉的一门科学 。它集中了地理学的整体论(研究土地格局) 和生态学的系统论(研究生态系统) 的研究。景观生态学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在地理学的景观格局上研究生态过程的一门学科。是对景观某一地域上生物群落与环境间的主要的、综合的、因果关系的研究,这些相互关系可以从明确的分布组合和各种大小不同等级的自然区划表现出来。1.2景观在不同学科中的概念比较因为景观多学科渊源,不同地区和背景的学者对景观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景观是一个色彩纷呈的名称,人们对景观的认识也是随着学者的不同背景而变化着。下面将对景观做一个简单的概念比较。景观这个词的中文理解的是汉字景+观两字的合成。它所指的是有景可观的意思。这也是风景园林学科体系对景观的理解。具体可表述为:一切可以引起视觉感官的空间内容都是景观。如大地景观、小区景观、景观节点、景观设计里所说的景观都是这个含义。然而景观生态学中可不简单指有景可观的意思。它是一个外来词landscape的中文翻译。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要清楚的认识在不同领域中景观这个词所表述的不同含义。1.3景观生态学与麦克哈格麦克哈格(Ian L. McHarg)(1920-2001)是著名的景观生态学专家,1969 年出版《设计结合自然》,他是景观生态学的先驱,他将多个环境学科的科学家(包括气象学家、地质学家、土壤学家、植物生态学家、野生动物学家)召集到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多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团队,再加上社会科学家和经济学家,使他们为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进行研究。在方法上用“千层饼”模式将这些知识和成果进行综合及筛选来实现问题的解决,而这整个过程正是景观生态规划的核心方法。同时,如今的计算机模拟技术,资源调查技术已经取得了极大的突破。这使得我们在工作中更轻松,收集资料更全面,但现今的规划思想和原理也还是沿用麦克哈格的生态因子地图叠加法,只是在不同的方面对其方法进行深化。这是他被称为景观生态学的开创者的原因。1.4景观概念的限定在通过对几个领域的分析和研究后发现景观在不同领域中所表述的概念意义相差极大。因此要对下文中所讲的景观给一个基本的概念限定,下文所用的景观一词是景观生态学当中的概念,也就是地理空间中的格局也包括格局上承载的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2.景观生态学中的尺度问题尺度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目前各行各业都普遍认为尺度是一个参照系和衡量研究对象的标准,它几乎涉及了当今的任何一个学科。因为如果没有了参照很多东西就没法研究。没有了尺度概念就失去了研究界定的范围,从而原本在这个尺度内研究能成立的原理,扩大或缩小它的尺度后便失去了它的正确性。这也正说明尺度对于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各专业的学者们研究尺度的意义。2.1景观生态学中尺度的含义尺度(scale):通常是指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上或是时间上以及组织上的量度。在景观生态学中, 包含范围( extent)和分辨率(resolution)有时也用粒度( grain) 来表达。2.2景观生态学中的尺度分类景观的尺度通常可以分为三类,它们分别是景观的空间尺度、景观的时间尺度和景观的组织尺度。2.2.1空间尺度落实到景观生态过程中的各类生态单元。一般是指研究对象的空间规模和空间分辨率,研究对象变化涉及的总体空间范围和该变化能被有效分辨率识别的最小空间范围,一般用面积表述。2.2.2时间尺度落实到某一景观生态过程所持续的时间。一般是指研究某一过程和事件的持续时间长短和考虑其过程和变化的时间间隔,及生态过程和现象持续多长时间或在多大的时间间隔上表现出来。2.2.3组织尺度落实到景观生态中各类组织层次的单元。是人们将景观生态学中运用生态学组织层次的研究范围和空间分辨率称为组织尺度。通常对与景观生态学中具体问题都是在三个尺度下进行的,而且这三个尺度形成三个纬度它们互相交融密不可分。如果失去其中一个纬度,其研究的结果就很可能出现极大的偏差。2.3景观尺度的对应性、相对性和稳定性尺度的对应性:通常是指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尺度上或时间尺度上以及组织尺度上的相互对应关系。但是在生态学研究中尺度同时也是连续的和动态变化的,上述的三种尺度关系并不是都一一对应的,然而从大多数情况来看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是明显的。也就是说处于较高组织层次上的研究一般具有较大的空间尺度,其时间尺度也较长。例如:红树林的生态演化时间大约是上百年。了解了景观尺度的对应性、相对性和稳定性后,对于今后的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有了依据,了解了它的基本原理并且学会运用和掌握它,才能做出一个合乎生态标准的景观规划设计。2.4景观生态学中尺度推绎尺度推绎:尺度推绎是指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他尺度上的特征,也叫尺度外推。包含3个层次的内容:1 尺度的放大或缩小;2 系统要素和结构随尺度变化的重新组合或显现;3 根据某一尺度上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或方法,推断其他尺度上的问题。尺度推绎方法通常可分为相邻尺度推绎和跨尺度推绎。相邻尺度推绎是指在相邻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利用生态学模型进行尺度上推的方法主要有简单聚合法、直接外推法、期望值外推法、显式积分法等四种基本方法。尺度推绎原理在景观生态学的应用领域有重大的意义,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一般多表现为宏观和长期的景观变化规律,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研究依然是在小范围和短时间内完成的,而且缺乏可重复性。较小时空尺度上的研究结果很难说明较大尺度上的格局和过程。由于大多数环境和资源管理问题发生在大、中尺度上,而且需要在相应的尺度上解决,所以必须把小尺度上的格局和过程与大尺度上的格局和过程联系起来,以便通过小尺度上的研究,探讨解决大尺度问题的途径,尺度推绎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对于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有积极的意义。3.小结综上所述,景观生态学学科所涉及的领域都十分广泛,而且是边缘性极强的学科。它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十分的宽广。又因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性,使得景观这个多义词不免和其它学科领域有所干扰,而在景观生态学的知识体系中,景观尺度的问题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参照和标准。景观尺度概念的引入,我们的研究就不会发生偏颇。在这里我们也相信不远的未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一定能够更加深入地指导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从而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化式生活家园!【参考文献】[1]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10):30.38.[2]王云才.景观生态学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6):12.15.[3]李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1):103.115.[4]邱扬.异质景观中水土流失的空间变异与尺度变异[J].生态学报.2004,(02):330-337.[5]况荣平.进化生态学的若干重要问题[J].大自然探索.1994,(03):33-38.

古代农业景观研究分析论文

郑国渠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后期,韩桓惠公看到当时秦国统一六国已是大势所趋,为了削弱秦国的强大实力,公元前237年,他特派韩国水工郑国赴秦兴修水利,妄图利用这种浩大工程来消耗秦国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从而达到他预想的“疲秦”目的!?不料事与愿违,当时的秦王嬴政(后来的秦始皇)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命令郑国在秦国修建郑国渠。在郑国的亲自指挥和参与下,一条长达100多公里的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在关中大地上蜿蜒盘旋,仿佛一条金光闪闪的银带铺在了三秦大地上。它巧妙利用了北仲山南麓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把渠修建在了渭北平原三级阶梯的最高线上,灌溉着今礼泉、泾阳、三原、高陵、临潼、富平、渭南、蒲城、大荔等县(区)的280多万亩土地。郑国渠不但未能起到“疲秦”的初衷,反而极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这让本来强大的秦国如虎添翼!更加速了它消灭六国梦想的实现。郑国渠工程宏伟,规模宏大,称得上是两千多年前之壮举。它用富有肥力的泾河泥水灌溉田地,淤田压碱,变沼泽盐碱之地为肥美良田,使关中一跃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据《史记》记载,此渠修成后,“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这为秦始皇最终统一中国做好了物质上的准备!郑国渠首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即今王桥镇的船头村西。当时,因其进水口水量大、水流流速快的特点,且容易造成渠岸两壁黄土崩塌的情况,人们于是发明了拱形地下渠道,使渠壁拱卷有力,不易塌陷。这极大地提高了郑国渠渠首的质量。又为了便于施工和掌握水流方向、深浅,便间隔一段开凿一井,俗称“龙眼”或“天窗”,这都是当时人类伟大聪明智慧的结晶。郑国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灌溉效益的100余年,而且还在于首开了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发生着深远的影响。秦以后,历代继续在这里完善其水利设施:先后历经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历代渠道。汉代有民谣:“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称颂的就是引泾工程。灵 渠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位于湘桂走廊中心兴安县境内,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灵渠历史悠久,设计精巧,全长37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将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漓江,七分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历史:战国秦昭王时期,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227年创建的都江堰,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誉为世界奇观。2250多年来,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万亩。组成: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的关键设施。渠首主要由鱼嘴分流堤、宝瓶口引流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组成。宝瓶口: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李冰根据水流及地形特点,在坡度较缓处,凿开一道底宽17米的楔形口子。峡口枯水季节宽19米,洪水季节宽23米。据《永康军志》载“春耕之际,需之如金”,号曰“金灌口”。因此宝瓶口古时又名金灌口。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咽喉,是内江能够“水旱从人”的关键水利设施。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安澜索桥:安澜桥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桥,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长500米。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它南起浙江杭州,北至北京通县北关,全长1794公里,贯通六省市,流经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其开凿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首次在扬州开挖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而至7世纪的隋炀帝时期和13世纪的元代,又先后两次大规模地开凿运河,终于建成了这条沟通我国南北漕运的大动脉。 从天津到通县北关、张家湾一段,叫北运河,又称之路河,全长186公里。从通县至北京城的一段名通惠河,该河是元代初年由伟大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修建的。因北京地势比通县高,在通惠河上修筑了五道闸门,控制水位,使南来的大船才可直达北京城内的积水潭。那时积水潭"舳舻蔽水",成为一个南北漕运的大港口,附近市场繁荣,盛况空前。 京杭大运河畅通了数百年,这对促进大江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解决南粮北调等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19世纪后,由于南北海运开辟,津浦铁路通车,加之黄河改道淤塞运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断航,只有江浙一线仍畅通无阻,并成为旅游热线。 为适应我国现代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已在北京通县北运河、温榆河等四条河流的交汇处,即通州北关、张家湾的古运河遗址中,兴建起大运河旅游区及纪念馆等,广大中外游人便可到此一览昔日京杭大运河的迷人风姿。钱塘江海塘钱塘江海塘在唐代以前的修塘费用,已无可考。唐及北宋时期修筑北岸海塘,据明代严宽在《海宁水利图志·序》载:“皆以数郡财力,始克有济。”南宋嘉定六年(1213),修葺山阴县溃塘,是由朝廷调拨钱米。后即购买没收的园、田设庄,按年收租息作为海塘的岁修经费。临安府龙山一带海塘的岁修经费,是按户按年摊派石、草若干。嘉熙年间(1237~1240),将临安府沿江淤复耕地的税额拨作修塘经费。咸淳年间(1265~1274),修筑海盐海塘需费较多,除发县仓米粮外,并有知县、县民捐款。元泰定年间(1324~1327),抢修北岸海塘盐官州一段,除征工外,还用钞79.4万余锭,粮4.63万余石,系奏报朝廷支拨。南岸修筑百沥海塘,劝民捐输粮米。明初,北岸海塘海盐、平湖一带兴办大工程,都动用苏、松等9府财力,及至成化年间(1465~1487),北岸海塘的修筑经费,有用杭州竹木税、各项罚款、赎罪款等。以后专设海盐海塘岁修款,每年在嘉兴府属7县摊派银3500~7000两,当年如若支用有余,则结转至下一年。万历年间(1573~1619),海宁、平湖亦按例分别筹集银300两与600两。但万历三年风潮毁塘,历年积储不敷工用,于是将“藩司兵饷”、“驿传嬴金”及“他郡赎谷款”等拨充海塘工费。明末由于财政支绌,北岸海塘的修筑,竟至预征钱、粮和依靠各级官吏的捐款。南岸海塘的修筑工费,多向受益田亩派征,亦有府、县拨发仓粮。萧绍海塘还有动用赎罪款、罚金和由知县、县民的捐款。嘉靖十五年(1536),兴建三江闸时,萧山县曾帮工帮费,以后萧山辖境内西江、北海两塘的修筑,凡需费较多时,山阴、会稽两县均予协济,但承担份额,各时期不尽相同。此制直到清代亦承袭不改。清初,修筑北岸海塘,除“额编塘工银”外,还有官、绅捐款,按亩捐米,并将各项罚款、追缴虚报款等作为筑塘工费。康熙五十四年(1724),因“存留公银既废”,各府协济的规定亦复取消,经奏准凡士民愿意捐款作为海塘工程经费,则允许入国子监为监生,当时简称捐监。雍正二年(1724),奉旨动用正项钱粮修海塘。十一年,又准许“捐官”,以其所得为修塘款。十三年十月,高宗弘历即位,认为捐资得官之法,于吏治无益,钱塘江海塘工程经费由正项钱粮拨支。但在乾隆三十年(1765)以后,北岸海塘的修筑经费除由正项钱粮支拨外,还调拨盐务引费、盐课公费、各项罚款、查抄款以及盐商和官员的捐款。其中四十九年为修筑范公塘石塘,盐商一次所捐即达白银60万两。五十一年开始,还先后将海塘经费的余存款、藩库借支银等借与商人生息,以其所得作为海塘岁修经费。道光十六年(1836),浚海盐白洋河以培土塘、附土的工款,是先向藩库借支,然后随额征“地漕等项”时带征(浚)河费,以6年为期归还借款。道光时恢复“捐官”制度,按田亩的田赋分年摊征钱塘江塘工银。同治、光绪、宣统时期(1862~1911),在兵燹之后,国库空虚,民生凋敝,而修复坍溃各塘,又急不容缓,经多方筹划,竭力罗致经费,来源有九:一在海宁等县征收米捐,专济海塘工用。二为支拨厘金和在征收茶捐、丝捐、(盐)纲捐、茧捐时,各加征塘工附捐。三为调拨盐课引费。四为调拨江、浙两关关税。五为停解闽省军饷转拨。六为江苏省协济。七为职衔捐纳。八为殷富捐输。九为公帑发商生息。太平军在浙江时,海宁州海塘坍溃,忠王李秀成要各县筹集修塘经费,为此各有关县乡官曾筹缴白银8000余两。南岸萧绍海塘的修筑经费,是向受益田亩摊征为主。清初,山阴、会稽两县曾有值塘田制,即将近塘的田划称江田,专护海塘,不参与县里的一切徭役;不敷时,始向县内其他田亩摊征工、银。乾隆元年(1736),高宗弘历曾下谕绍兴府属的沿江、沿海堤岸工程,遇有应修工程时,概于公项内动支,停止按亩派钱之例,但未能贯彻始终。三十年以后,萧绍海塘的修筑经费,除上述受益田亩摊征外,还有动支盐引费、厘金、契牙杂税专款、西湖景工款等公帑生息款、邑绅和盐商的捐款等。清代修筑百沥海塘的经费,除无厘金和契牙杂税专款两项来源外,均同萧绍海塘。道光三十年(1850)以后的捐资筑塘,以松厦连氏最多。

姚 亦 锋(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南京 210093)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5 卷 第1 期2004 年3 月摘要如何理解现代城市公园的本质内涵?这是进行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根本问题.古代园林的最初设计是从景观意境出发,其中没有商业目的.现代中国以园林用地作为商业赢利场地,大兴土木,充斥着混乱的商业气息,严重破坏了绿化景观,也扭曲了园林本身应该具有的生态本质.在国外园林用地都是没有围墙的,城市与公园景观融合为一体,园林绿地是公众社会福利事业.公园以绿化景观为主,所以表面看起来似乎比中国的公园设计简单,但这并不是我们深刻的原因,而是我们对“现代园林”的错误理解.关键词:现代园林规划,生态效应,游乐场,绿化景观.1 园林内涵的演变在讨论园林景观规划之前,首先应该探讨园林的起源本质特征,这对于把握历史过程中园林主脉演变有重要意义.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规划有许多种形式,各自有不同的目的.经济林、农田、水库、城镇、乡村等等具有人类的各种使用功能,有时建设较好的工程也有审美的效果.但是,人类在完全对自然环境审美方面规划只有二种形式:园林和风景区.把自然界的景观引入人类的居住庭院或城市环境之中,仿造自然山水,从而诞生了“园林”.在古代世界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经济有了剩余,特别是建筑技术和美术欣赏发展到一定水准的时候,才有了作为消遣娱乐的园林诞生.世界古代园林三大体系包括古希腊园林、巴比伦园林、中国园林,它们历史最初起源都是为帝王贵族等极少数人使用服务.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园林绝对是私人拥有的产物,有许多人一生都没有看见园林.我们今天看到的北京颐和园、苏州网师园等在当时是绝对不允许普通民众进入的.中国古代文人园林的建筑空间是非常狭小.其中的亭廊只能供一二人游览使用.景观的设计也是静态的,只能是个别人细细的晶位其中的韵味.其根本不属于大众游览的景观场地,是绝对的私人场地空间.只有寺庙名胜和自然风景地是公共游览观赏地,任何人都可以参观、欣赏和游玩.中国古典园林的命题、构思以致造园表现手法与中国山水画同出一辙,完全是伴随写意山水画而产生的,因此这类园林又称为“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它是农业时代人们向往建设一个美妙和谐的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属于贵族上层社会的私人财产,它所服务的对象是极少数人.从狩猎娱乐的“囿苑”,到神仙意境的皇家园林和桃花源境界的文人园林,所有园林都从来不是产生商业利润的基地它的景观设计也就从来没有“以园养园”的目的.所以古代园林完全是为造景而建设,它的发展历史也是从景观意境出发,其中没有商业目的.与古代“私家园林”相对应的是现代工业化社会诞生之后的“公共园林”,这是公众人人皆可以进入的园林,即我们今天称呼的“公园”.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几千年封闭思想和社会机制,使中国传统园林在绝少受到外来影响的情况下渐进发展,它的变化是缓慢的.现代园林理论和实践却诞生在美国. 1858 年由现代园林创始人F. L.Olmsted 设计的第一个城市公园在美国纽约城市中心,名为“Central Park ”.这是现代工业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体现资本主义的“博爱、平等、自由”的思想,现代的公共园林是城市中一块有边界的地方,是人人都可以进入的地方.这比历史上的园林是一个大飞跃.现代园林都是“公众园林”,体现出现代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一切都为商品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公共园林却没有围墙隔离,从来不售门票,从来也不是追求商业利润赚钱的地方.2 中国现代城市园林的几种错误表现以及分析2 1 1 亭台楼阁式中国古典园林形式被歪曲理解,肆意滥用.文人写意山水园林是私有产物,完全是被个人享用的,而且是住宅大院的一部分,它的形式完全是“居住场所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书中称此类园林是“宅第园林”,所以它有深深的院墙,曲曲折折的长廊,建筑密度很大.这对于公众游览的园林完全不适宜,公共园林应该有大面积的水体和树林.给游人的是大自然的景色,而不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亭台楼阁景观.成千上万的游人拥挤在古典私人庭院中,“移步换景”的诗情画意是根本不存在的.2 1 2 商业街区式为了管理公园的广大职工的生活福利,大搞商业建筑,以至在著名的古迹遗址地建立大型商业建筑甚至商业街区.天然风景、历史古迹、绿化景观都被“新”的规划理念进行商业包装.“公园”向游人展示的不是大自城市化”.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景点”取自唐朝杜牧诗词“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叫吹萧.”九十年代建成的二十四桥景点,是一组大型商业建筑,为了游客商业购物的目的.虽然建筑造型是中国古典式,但完全没有丝毫杜牧诗词中的那份悠远、平静,没有那种高雅的艺术境界.2 1 3 游乐场式错误地理解“公园”的休息和娱乐活动内容,认为在公园中增加小火车、飞轮转盘、过山车等等设施就是使公园景观现代化.南京玄武湖公园的规划建设过去一直在国内受到赞扬,其优点在于对自然地形的保护和植被规划,但是这个规划也有很大缺陷,这就是没有把六朝皇家园林历史表出来,甚至连一块记述这段历史的碑刻都没有,只是把玄武湖作为普通公园来进行规划.南京市的广大居民以及国内外游客都不知道玄武湖这段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然而现在一座钢架铁轨桥贯穿环绕横架在整个玄武湖中,大大破坏了湖光山色的自然风景.此外还有高尔夫球场等几座大型游乐建筑也在玄武湖内建成,这都是在破坏玄武湖其精华的“旅游开发”行为.但建设者却认为这是使玄武湖公园成为“现代化的园林”.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名城风貌保护”篇章中写到:“玄武湖中各洲建筑宜少,不得安排与景区无关的建筑.⋯⋯玄武湖周围需保持山、城为背景的特色.”玄武湖公园周围商贸、娱乐、居住等大型高层建筑在逐年增加,公园内各种建筑也在逐年增加,玄武湖正在丧失其赋有山水相映的诗情画意自然景观,湖面整体空间日益局促狭小.现代第一个城市公园“中央公园”出现在美国,现代第一个游乐场“迪斯尼乐园”也出现在美国.但是,美国的城市规划师和风景园林规划师都清楚地认识到:迪斯尼乐园与公共园林完全是二种不同形式的娱乐活动!它们所具有的美学内涵完全是不一样的.在景观规划中这二种形式是完全区别开的.游乐场不是园林,更不能把游乐场在城市总体规划图中涂成绿色块,游乐场根本不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绿地.近年出现的许多“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西游记宫”“三国城”“唐城”“宋城”“海底世界”应该是属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其人造群体建筑景观,不能列入城市园林绿地范围.3 门票、围墙、生态园林等问题近年一些论文提出建立城市“生态园林”,其实现代西方真正的园林都是生态式的,以绿化景观作为总体面貌,建筑只是点缀,这是无需争辩的问题.现代中国以园林用地作为商业赢利场地,大兴土木,充斥着混乱的商业气息,因此严重破坏了绿化景观,也扭曲了园林本身应该具有的生态本质.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园林完全为私人属有,隐藏在深宅大院内,从来也没有面向公共开放的目的,但是园内造景设计完全是从欣赏审美角度出发,1 6 第1 期姚亦锋:现代中国城市公园的问题以及景观规划没有任何商业目的.在现代西方完全商业化社会中,只有园林是作为城市生态绿地,土地完全由政府所有,有专项立法把公园作为公共场地,不可用于私人的房地产买卖炒作,政府派遣的管理园林部门也不可以把园林用地作为赢利场地,园林用地内的景观设计也式完全出于造景的目的而不是商业目的.管理养护费用取于公共税收,而不是门票或公园内商业点.在现代中国公园内造景设计首要考虑是“挣钱”,围墙分隔了城市与公园绿化景观,买门票入园才能欣赏园林景观,而园林中还另有围墙设立“园中园”,每欣赏一景都要买一次门票.围墙再又分隔园中相互景观.中国现代公园的围墙和门票制度,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是可以理解的,是在“以园养园”的政策下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日渐接轨,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我们相信中国公园的景观设计也会与世界现代文化同步,中国的城市公园应该成为与城市景观融合的景观,而不是围墙隔离的“独立园”,更不应该在园林用地上追逐商业利润,而使园林景观面目全非,因而出现呼吁建立“生态园林”的问题.园林用地的意义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其本地块利益,园林用地更广泛的意义是改善整体城市生态环境,陶冶民众情操,培养社会精神文明的休娱乐场地,园林绿地是公众社会福利事业,所以在国外园林用地都是公共绿地.南京市玄武湖公园的意义不仅在于公园管理部门的收入赢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南京市的整个生态环境、城市景观和精神文明建设.笔者在德国和瑞典见到的公园,没有围墙,城市与公园景观融合为一体.草坪上三五成丛的花灌木和树丛,以艺术构图方式自然布局;由于以绿化景观为主,没有太多的建筑设施,也没有太多的“园林小品”,所以表面看起来似乎比中国的公园设计简单,但这并不是我们深刻的原因,而是我们对“现代园林”的错误理解.4 园林景观与园林审美特征园林艺术与其它绘画、音乐、戏剧等纯艺术有很大不同.绘画艺术展示是在一张纸上,音乐艺术展示是一个乐器,戏剧艺术是在一个舞台.园林艺术则是表现在现实生活空间中的.园林既是给予人们文化生活、物质福利生活的现实物质环境,同时,园林又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与陶治精神文明与审美要求的艺术.因而园林美,要求现实生活与艺术的美高度统一起来,这与纯艺术有区别的.大自然千姿万态的风景是在复杂而又奥妙的地球演化中形成的.山川草木,风云雨雷,日月星辰,虫鱼鸟兽都是园林美的重要题材,必须巧妙地仿造或借景,成为园林中的重要的景观组成部分.园林中声音美,是指自然界声音,例如风声、雨声、泉声、涛声、虫鸣、鸟语,而不是指作曲家创作的音乐艺术.公园里的音乐艺术表演,是人为演唱演奏,不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不属园林艺术的组成部分.倾听大自然的风声,常有“松涛滚滚”“白杨肖肖”.听雨声,常有“雨打芭蕉”“雨打浮萍”.唐朝诗人李商隐有著名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白居易有诗句“秋雨梧桐叶落时”.听水声,倾听溪流、瀑步、泉水潺潺而流.听鸟语,要多种灌木和果桨植物,如:葡萄,山楂,梨,李,桑等诱引鸟类采集.大自然的时光流逝变更中的晦明,阴晴、晨昏、昼夜、春秋的瞬息变化,也都是园林的自然美的组成部分.设计“夕照亭”、“晨曦塔”等建筑,使流逝的时光成为风景园林的景观.绘画艺术中可以描绘自然界的沙漠,荒草、沼泽、枯树、干涸的河流,但园林创作中不可能再现这类景观,园林要使沙漠变绿洲,荒原变茂林,要使枯木逢春,要使山青水秀.诗歌艺术中可以描述断垣残壁,戏剧中可以再现战争的悲剧,电影可以表现恐怖,绘画也可以展示残酷,但是园林的造景,却永远是完美无暇,永远保持美妙的青春,永远是和平与幸福的象征,激发人们的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园林自然景观有时花叶飘零,落英缤纷,有“一岁一枯荣”,但也最终体现出“春风吹又生”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园林美更深入层次是在大自然景观中创造出形成富有人的感情的艺术境界.景观规划中对水、地形、山石、植物、建筑等各种因素进行组合,在自然美基础上提炼,继而创造出富有人文思想的艺术境界.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是中国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而铸就的灿烂结晶.中国古代先哲倡导“天人合一”,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体现出要求人的内心世界与大自然景观完美结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人化的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自然,融合了诗情画意的大自然.而不是狂野没有驯化的险山恶水.宋朝陆游词“驿外断桥边、花开无自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面对自然界花卉的新陈代谢,诗人比喻个人洁身自好,孤傲不群的情怀.5 城市规划中公园的选址和公园景观规划5 1 1 城市规划中公园的选址1)尽量利用城市的自然地形,河湖水系,例如,青岛市沿海滨建立鲁迅公园,杭州市沿西湖建立滨湖公园.南京位于长江之滨却只有一个面积很小呈点状的燕子矾公园,没有呈带状的江滨公园,濒临长江的幕府山已被开山采石削去整半个山.2)在有古树名木或在已具有茂密树林的地段建立公园.例如云南省靠近缅甸边境的打洛镇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小公园,园内只有一棵形态奇异的特大榕树,公园名称是“独木成林”也很有特色.3)在历史古迹遗址地点,其遗址地区不宜再建工厂或居民楼,为了保护历史古迹以及相应的整体空间,应该建立公园.南京的几乎所有公园都有历史古迹,玄武湖,莫愁湖,石头城,白鹭洲,清凉山,石头城(现名国防园)等都有渊源流长的历史,而上海的公园只是城市之中的一块绿地,这是南京城市绿化景观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4)不宜用作城市建设工程的地段,例如某些地质层断裂带,或河滩沙质地,不宜作为建筑用地,只能作为公园绿化用地.例如杭州“太子湾公园”就是利用整治西湖的淤泥堆积地,并获得优秀园林设计奖.5)城市公园系统平衡,应该考虑到公园数目在城市总体范围内分布均匀,例如南京城北部公园较多,而南部居住密集区则公园较少,应该再增加南部城区公园数目.5 1 2 公园景观规划公园游人娱乐规划一般分为文化活动区和观景休息区,另外还有园务管理区等.文化活动区位于公园主入口附近或主交通干道附近,时常包括文艺娱乐活动区、体育活动区、儿童游乐场、游戏场等等,因为这是城市公众聚会的园林场地,必须满足众人不同的爱好.但这里虽然是一个热闹的场地,却仍然是一个公园中场地,在整个园林区域中建筑密度相对较高,但与城市其他用地相比,建筑密度依然很低;建筑应该在绿化环抱之中.绝不是城市中的商业购物区连绵不断的建筑群景观.观景休息区,或者称绿化景观区,应该占公园面积最大,专供游人安静休息、散步、游览、欣赏自然风景,即使开展娱乐活动,也只是钓鱼等静态活动,这步,甚至是沉思的好地方.在这个区内要有成片的风景林,多个专类花园,有较多的地形变化,有水面,有平地,有起伏坡地,也有山石,是公园内风景最优美地段.结合公园原有天然景观,形成瀑布、泉水,弯曲的林中小路,四季有花,色叶缤纷,园林景观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根据使用功能、艺术构图和生物特性的要求,体现自然界植物个体和群体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孤立单株植树主要是表现植物的个体形态美.孤植树的构图位置应该十分突出,四周要空旷,要留出一定的视距供游人欣赏.也可以布置在开朗的水边以及可以眺望辽阔远景的高地上.孤植树体形要特别巨大,树冠轮廓要富于变化,树姿要优美,开花要繁茂,香味要浓郁或叶色具有丰富季相变化的树种可以成为孤植树,例如榕树、黄果树、白皮松、银杏、红枫、雪松、香樟、广玉兰等.在自然式园路或河岸溪流的转弯处,也常要布置姿态、线条、色彩特别突出的孤植树,以吸引游人继续前进,所以又叫诱导树.在古典园林中的假山悬崖上,巨石旁边,磴道口处常布置特别吸引游人的孤植树,但是孤植树在此多做配景.而且姿态要盘曲苍古,才能与透露生奇的山石相协调.树丛的组合主要考虑群体美,乔灌木混合配置,亦可同山石花卉相结合.树丛下面还可以放置自然山石,或安置座椅供游人休息之用.但是园路不能穿越树丛,避免破坏其整体性.栽植标高,要高出四周的草坪或道路,呈缓坡状利于排水,同时构图上也显得突出.点缀在该区的建筑是艺术精品,是风景构图中的画龙点睛之笔.该区内建筑设置只是“点缀”,绝不可以“成片”.水体的观赏要结合堤、岸、岛、桥的综合景观规划,以及一些水生植物点缀.无论在公园中开展多少娱乐活动,都一定要保留部分水面作为静态观赏,不要泛滥成灾地到处搞划艇、碰碰船等水上游戏.杭州“太子湾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是现代中国公园出色的3 6 第1 期姚亦锋:现代中国城市公园的问题以及景观规划典范,全园建筑占地面积不到1 % ,以绿树、花卉、水面、山石为主要造景布局元素.整体设计手法流畅、自然,没有娇柔造作的姿态.但是目前全国能达到这种艺术境界的园林很少.城市环境面临最重要的问题:现代化城市建筑高度密集,居民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之中,城市的空气水体、土壤都受到污染.在视觉景观上,都横平竖直几何式的布局和方块形的几何体排列;在听觉上,也受到工业和交通的噪声污染.这是全世界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居住在城市的居民最向往的是大自然的蓬勃生趣和返朴归真的美.必须建立富有自然情趣的风景园林.城市公园景观理解:城市公园里一定要有绿荫环抱的安静休息场地,绿化景观所体现的氛围似乎是平平淡淡的,但是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来说其价值是巨大的,意义是深刻的.这种场地美学层次较高,体现出的美学境界意韵深远,回味无穷.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每天都需要感受的环境.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说过:“水静尤明,而况精神.”环境之中“静”的价值极高,尤其在喧闹的城市中,这是极为难得的,这本应该是公园最精华、最珍贵、最本质所在,为此,现代风景园林高品质的规划,应采用自然地形地貌,自然植物群落和以自然布局为主的手法.景区中的主要景观建筑要与大自然流畅质朴的情趣相协调.但是我们目睹中国的大量现代园林正在抛弃这个精华而追求庸俗和肤浅的“热闹”,现代中国许多大城市的公共园林正在演变为“综合人造景观园”.现代游乐设施的问题:现代城市居民在每天紧张的工作之后,希望在绿荫环抱的环境中散步、休息、欣赏,“天旋地转”等娱乐活动确实有时更令人刺激兴奋,但我们不可能每天工作下班后都去钢架娱乐设施中去旋转玩耍.公园切忌金碧辉煌,金楼玉殿,或大面积玻璃幕墙.切忌把此风景园林景区建成杂耍场,或大吃大喝,或电动妖魔鬼怪,特别要反对使风景园林“城市化”的开发建设.因此,不能把城市公园当作一处游乐场或娱乐场所来规划.一个真正的公园可以没有各种娱乐设施,但是不能没有绿色植被. 另外给各论坛地址,希望有帮助

中国园林造园艺术手法的特色~~~~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 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 所谓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是同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园林惯用的几何形图案的布局相对而言的。这种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表现得尤其突出。它们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例如,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以布局紧凑、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之妙为特点的苏州留园,在园门入口处就先用漏窗,来强调园内的幽深曲折。至于园内的对景,也不象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依次展开。有的则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个形状优美的窗孔和洞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象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象一幅幅风景画那样映入优美的窗孔和洞门。 至于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则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着重突出能体现这一园林主要特色的重点景区。例如,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同时,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园内的空间处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亭、榭,少用围墙。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再如北京的颐和园,它的规模很大,全园面积约3.4平方公里,它可以分成许多个景区,其中有些景区还形成大园中包小园,如谐趣园。但在这许多景区中,昆明湖与万寿山则是它的精华所在。正是这些重点的景区构成了这些园林的主要特色。各个园林不论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区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至于“借景”这种艺术手法,更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园林中运用得非常普遍,而且具有很高的成就。例如,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建园历史最早的沧浪亭,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善于借景。因为园门外有一泓清水绕园而过,该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以有漏窗的复廊对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入园内。再如北京的颐和园,为了“借”附近玉泉山和较远的西山的景,除了在名为“湖山真意”处充分发挥借景手法的艺术效果外,在其它方面也作了精心的设计。如颐和园的西堤一带,除了用六座形式不同的桥点景外,没有高大的建筑屏挡视线。昆明湖的南北长度也正适合将园内看得见的西山群峰全部倒映湖中。同时,两堤的桃柳,恰到好处地遮挡了围墙,园内园外的界限无形之中消失了。西山的峰峦、两堤的烟柳、玉泉山的塔影,都自然地结合成一体,成为园中的景色,园的空间范围无形中扩大了,景物也更加丰富了。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以万寿山佛香阁为近景、两堤和玉泉山为中景、西山群峰为远景的锦绣湖山诗境画卷。 中国古典园林的这种借景手法,在《园冶》一书中,总结为五种方法,即“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上面提到的一些实例,主要属于借园外之景,是“远借”。所谓“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主要是指园林之内的借景。所谓“邻借”是指园内距离不远的景物,彼此对景,互相衬托,互相呼应。如颐和园中“知春亭”附近的亭、桥、柳、石等互相因借,显得协调而优美。“仰借”一般是指园林中的碧空白云、或明月繁星等天象。不过,象仰望山峰、瀑布、以及苍松劲柏、宏伟壮丽的建筑也可称为仰借。如进入北京北海公园的正门,抬头即可仰望出类独秀的白塔;“俯借”则是指如凭栏望湖光倒影、临轩观池鱼游跃等;“应时而借”是指善于利用一年四季或一月之间不同的时辰景色的变化——如春天的花草、夏日的树荫、秋天的红叶、冬天的雪景、早晨的朝霞旭日、傍晚的夕阳余晖……等等,都可应时而借。如苏州的以精巧幽深见长的网师园,园中的重要景区“殿春簃”就是根据宋人芍药诗里的两句“多谢化工怜寂寞, 尚留芍药殿春风”,借春末的芍药花来造景的。 第三,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以常见的亭、廊、桥为例,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如亭,不仅是造型非常丰富多彩,而且它在园林中间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如苏州西园的湖心亭、拙政园别有洞天半亭、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再如加廊,它在园林中间既是引导游客游览的路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如当人们漫步在北京颐和园的长廊之中,便可饱览昆明湖的美丽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苏州怡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墙上的形式各异的漏窗(又称“花窗”或“花墙洞”),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景中有景,小中见大,变化无穷,这种漏窗在江南古典园林中运用极广,这是古代建筑匠师们的一个杰出创造。因为本来比较单调枯燥的墙面,经过漏窗的装饰,不仅增添了丰富的变化,那一个个各不相同的漏窗图案在墙面上成为一幅幅精美的装饰纹样,而且通过巧妙地运用一个“漏”字,使园林景色更为生动、灵巧,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苏州的西园、狮子林的漏窗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至于中国园林中的桥,则更是以其丰富多姿的形式,在世界建筑艺术上大放异彩。最突出的例子是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玉带桥。它们各以其生动别致的造型,把颐和园的景色装点得更加动人。此外,江苏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苏州拙政园的廊桥则又是另一种风格,成为这些园林中最引人注目的园景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建筑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景观特征:是小农经济,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势低平,水源充足,雨热同期,夏季水热充足;人文环境:劳动力丰富,经验丰富

研究英国消费观的重要性论文

消费占了我们生活的很大一部分,衣食住行的需求都要花钱消费才能满足。现如今我们也越来越推崇理性消费,大家都希望能够建立健康的消费观,做到理性消费。说到理性消费,可能很多人都有一个印象,就是女人特别喜欢花钱。所以就有人开玩笑说,马云能够当上首富,就是因为他背后有上亿的败家娘们儿。女性确实是网上消费的主力军,所以在电商行业,有得女人者得天下的说法。大家也能看到,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网上到处都是讨好女人的广告。这些广告都很有诱惑力,搞的女人恨不得要剁手,才能控制自己的消费冲动。咱们今天就和大家讲讲怎样保住自己的手,也就是怎样管理好自己的钱。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理财第一步,就是想好要怎么有效率的花钱,做到正确的消费。放心,这不是要大家降低生活水平,也不是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那都是比较反人性的做法,不一定能够持久。咱们还是讲一讲里面的科学道理,大家会发现,理性消费,一样可以过的很舒服而且体面,甚至会越花越有钱。接下来的内容,主要就是讲三个知识点:第一,大家花钱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把各种消费分分类,这样就可以按照重要性来决定要不要花钱,要花多少钱;第二,大家在花钱的时候,要注意消耗型消费和投资型消费的区别,因为有些消费能让你越花越有钱;第三,大家在花钱的时候,要注意很多商品除了消费之外,还有保值和增值功能,它本身就是理财产品,这类产品是值得消费的。我们先来说第一个知识点,给自己的消费分类,然后按重要性来分配资金。提起这个话题,我们就要简单介绍一个著名的理论,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作为一个女生,对于理财方面实在是没有什么心得.因为女生大部分属于“购物狂”,在消费时,见到好东西,只要喜欢,不管价格,不管实用性,伸手就买了.唉,我就是这大部分的其中之一,为了消费得合理,正确,我还真费了不少心思呢?一、奢侈品?还是必需品现在大部分的家庭,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奢侈品便应运而生.有人曾经问希腊的庇塔马斯:“最理想的家是什么样?”庇塔马斯回答:“既没有什么奢侈品,也不缺什么必需品.”奢侈品是给别人看的,必需品是给自己用的.我并不是很提倡购买奢侈品,最起码现在不用.因为我们都是学生,只要朴素大方就可以了.如果以后真的需要,购买奢侈品就有它的实际性和可行性了.二、环保消费一个环保新概念“食品英里数”多次出现在英国的煤体报道中.这个概念指的是食品从产地到上餐前的运输距离.食品在运输过程中,无论使用何种交通工具,都会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影响环境和气候,运输的距离越远越不利于生态环境.提出这个概念,主要为了提醒消费者.购买食品时需要注意食品的距离.对于果蔬和肉类来讲,食物里程越高则表示该食物越不新鲜.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在购买时,也要注意与环保挂钩.因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呢!三、理性消费相信很多人一定和我一样,有着强烈的花钱欲望,总是想购物.见到喜欢的东西总是忍不住要买,买了之后又会后悔.如果要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那就要有强烈的自控能力和思考能力.在买这件商品之前,你就要思考这件商品的价值所在.如果这些都考虑清楚了,你还要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再作定夺.在消费时还要注意作为消费者,自身的权益是否受到保障.如果在消费时发现了有伪劣产品和不法商贩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检举.消费是一门大学问,它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

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以工厂制替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的过程,它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基本结束。 工业革命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7世纪中叶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主要障碍,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资产阶级革命后,政府采取了促进工商业发展的对内对外政策。英国通过《航海法》,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航运和对外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议会通过了促进生产和出口的税收法令,取消了农产品和一部分工业品的出口税,而且还对一些商品的出口实行补贴。与此同时,英国还通过征收高额关税,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 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一系列圈地法,使圈地运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圈地运动剥夺了农民的土地,使大批农民流入城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同时,它还促进了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使农业适应了大工业发展的需要。它扩大了国内市场,对加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英国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先后打败了在航运、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方面的主要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夺取了广大的殖民地,扩大了势力范围,从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并为本国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从18世纪初叶开始,英国成了最大的奴隶贸易国。英国奴隶贩子们从本国把廉价的纺织品、烟、酒、枪支和金属制品等运到非洲,用欺和暴力手段掠取黑人奴隶,然后运到西印度群岛和北美,卖给那里的种植园主,再从那里运回英国工业所急需的棉花、烟草和糖等原料。 因此可以认为,圈地运动、税收制度、殖民掠夺、奴隶贸易等在积累资本、形成雇拥劳动大军、扩大国内市场和提供工业原料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条件。科学技术和手工工场的发展又为机器的发明和运用准备了必要的技术条件。这样,到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所必须的政治、经济和技术前提都基本具备了。 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机械的发明和运用开始的,这是由于棉纺织机械比较简单,所需资金相对要少,发明和制造比较容易。棉织品是人民大众所需要的消费必须品,社会需求量大,用手工业生产已不能满足需要。1764年,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同时能纺8根纱的纺纱机,名叫“珍妮纺纱机”。这种机器经过改进后,同时能纺几十根纱,大大提高了功效。但这种纺纱机也有致命的缺点,即纺出的纱细而且易断,并且还要人力推动。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用水力代替了人力,纺出的纱坚韧而结实,克服了珍妮机的两个主要缺点。不久,克伦普顿又在珍妮机和水力机的基础上发明了兼有两种机器优点的新型纺纱机“骡机”。 用机器纺纱需要较大的厂房,很多的资金,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了,于是出现了专门的纺纱厂。从此开始了以工厂制代替手工工场和家庭作坊的过程。 生产上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一个部门的技术进步必然推动其他部门的技术改造。纺纱过程的机械化使织布技术的革新成了当务之急。1785年,卡特莱特在木工和铁工的协助下,制成了自动织布机,提高织布工效40倍。在纺纱和织布过程机械化的同时,棉纺织工业中的净棉、梳棉、漂白、染整等一系列工序也采用了新技术。毛、麻、丝等纺织部门亦逐渐走上了机械化的道路。 要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还必须解决动力问题。这个问题由詹姆斯·瓦特1769年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的蒸汽机解决了。后来他又经过多年的努力,改进了他的机器,于1782年发明了有广泛用途的复式蒸汽机。瓦特蒸汽机的发明是科学技术史上划时代的成就,它结束了机器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依赖,为机器的广泛运用和工厂制度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几乎各个产业部门都发生了深刻的技术变革。在钢铁方面,发明了用焦碳代替木炭炼铁的方法,炼钢技术也取得了重大技术进步。在交通运输方面,英国掀起了疏浚河道和开凿运河的热潮,到1830年,英国开凿运河4000余公里,形成了水路网。在这个时期,英国发明了用石块和碎石修筑硬路面的新筑路技术,从根本上改进了公路的质量。人们还发明了把蒸汽机用于推动船舶和陆上运输工具的方法。1802年,威廉·赛明顿制造的第一艘实用汽船试航成功。1804年,特里维西克发明了火车头。10年以后,斯蒂芬逊又发明了更完善的机车。他还负责修建了从斯托克顿到达林顿的铁路,于1825年建成通车。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铁路。1830年,史蒂芬逊又负责修建了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他设计的“火箭号”机车以31公里的时速驶完了全程。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从此,英国掀起了修建铁路的热潮,到1850年,全国已建成铁路9600多公里。交通运输业的这些重大发展加快了客货运输的速度,降低了运费,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各工业部门的机械化有赖于机器制造过程本身的机械化。18世纪下半叶,已开始出现简单的工作母机。1825年,克莱门特发明了刨床和镟床,以后又有人发明了汽锤、镗床和其他专用工作母机。到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已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出现在英国。到这时为止,历时近一个世纪之久的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一文中说:“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的三个伟大杠杆。” 首先,工业革命使各产业部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推动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各主要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量都成十倍、成百倍地增长。例如,棉织品的生产量从1785年到1850年增长了49倍。生铁产量从1740年到1850年增长了1300多倍。1850年,英国生产了世界煤产量的60.2%,铁产量的50.9%,加工了全世界46.1%的棉花。当时英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为“日不落帝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地理和人口分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英国工业的重心从英格兰东南部转移到煤铁资源比较集中的西北部地区。工业化导致了都市化,在新兴的工业区出现了曼彻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等大城市。工商业的迅猛发展也刺激了人口的增长,在1750至1850年期间,英国人口增长了近两倍。人口的分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从18世纪初的70%下降到1851年的50.2%,新兴工业区和城市的人口迅速增加,英国已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迈进。 第三,工业革命加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在工业革命中,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个新的对抗阶级,土地贵族逐渐适应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向资产阶级靠拢,农民阶级则慢慢消失,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居民中的一切差别都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成了社会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 第四,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变革。工业资产阶级壮大起来以后,再也不甘心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从18世纪下半叶起,资产阶级发起了与土地贵族争夺政治权利的急进运动。资产阶级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在19世纪实现了三次议会改革,废除了谷物法和航海法,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它还改革了教育制度和文官制度。这些改革消除了上层建筑中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腐朽部分,促进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 工业革命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条件下发生的,因此,它在巩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同时,也造成了人民大众的贫困、失业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产生了新的社会矛盾。 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英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迅速地传到欧洲大陆、北美和其他国家,极大地推动了这些国家的工业革命。而且,新的生产方式还促进了奥地利、俄国等国的社会革命,加速了封建主义在欧洲的彻底崩溃。欧洲率先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国力大增,它们为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寻找原料产地,加紧进行殖民扩张,他们在19世纪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工业国家的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消费影响就是原来买一件衣服打个比方说100英磅,工业革命以后可能就是50或者更少,因为生产能力上去了,成本下降了,自然产品的价格也就下来了,其它的的常用消费也是如此啊

公共景观互动性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需求不断变化,景观设计的价值也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同。西方国家在景观设计领域起步较早,尤其是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现代主义”浪潮对景观设计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对西方国家现代主义景观设计思潮的研究必然对我国景观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选择美国这个社会背景,既是考虑到英文资料的丰富性,也是因为美国文化兼容性较强的特点,美国现代景观的发展也大致能够反映出西方国家的整体状况。本文以时间和人物为线索,通过对各个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设计师的设计思想、理论和主要作品的分析,系统阐述了美国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和设计思潮。美国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大致经历了“现代主义”的酝酿期、转折点、现代主义设计思想走向成熟,以及70年代后多元化的发展时期四个阶段,产生了几代杰出的景观设计师。对他们各自设计理念和代表作品的分析涉及到社会背景,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领域。纵向的、对发展历程的整体把握之后,展开横向的比对。分析总结出现代主义景观设计注重场地分析、开放平面取代线性序列等主要特点,进一步探讨了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如景观元素的更新、与当代艺术思想的结合等。推动景观行业发展的最终根源是社会的发展。事实上,我国目前的社会状况与美国社会几十年前极为相似,景观行业同样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许多境外景观公司纷纷开拓中国市场,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一、建筑师的后现代主义表演 “后现代”、“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学术文化界的热门话题,特别是1968年“五月风暴”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原先流行的思潮突然在知识界失去了影响力,后现代主义便于上世纪 60年代与法国后结构主义和美国新实用主义结合,成为当今西方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哲学与文化思潮,并向全世界蔓延。 但是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并非起源于哲学领域,相反它的主要成分来源于后现代文学艺术、建筑艺术风格和后工业社会的社会科学。最早使用“后现代”一词的是英国画家约翰•瓦特金斯•钱普曼(JohnWatkinsChapman),他在1870年用“后现代绘画”(Postmodern Painting)一词来评价比法国印象派更前卫的绘画方法,由此决定了“后现代”一词在它使用之初就表现出具有超越和否定的意义。用“后现代”来描述建筑的新形式出现于20世纪40、50年代,至20 世纪70、80年代西方建筑界对现代建筑风格全盛期的纯粹性和形式主义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情绪。现代建筑大师们如勒。柯布西埃,试图精心打造一个更美好世界的乌托邦理想并没有呈现在世人面前,相反是一幢幢呆板的摩天大楼和受到指责的居住的机器。 1966年,芝加哥建筑师文丘里首先在他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中发出了呼唤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先声,掀起了建筑界后现代建筑设计的历史序幕;1977年英国著名的建筑评论人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在他极具影响力的著作《现代建筑语言》中,倡导一种与现代建筑风格断裂、基于折衷主义风格和通俗价值取向的、新的、后现代建筑风格,并且给后现代建筑归纳了6点特征:①历史主义;②直接的复古主义;③新地方风格;④文脉主义;⑤隐喻和玄想;⑥后现代式空间(或被称为超级手法主义)[1].正是通过文丘里等先锋派建筑师在建筑设计的狂飙表现,以及建筑评论家们理论层面的归纳总结,使得晦涩、难懂的后现代主义哲学争论形象化了,进而为普通人所体验、所认识,进一步促进了后现代主义的传播和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向受社会各种哲学思潮、流派影响的建筑设计领域,此次成了培育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一片土壤。 当然这些先锋派的建筑师不仅从理论上为后现代主义设计寻找合理的解释,而且还身体力行地投入到设计创作中。他们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建筑设计中挥洒创作热情,还将后现代主义语汇扩展到景观设计中。1972年文丘里设计的富兰克林庭院,不是在遗址上对原有建筑物的重建,而是以其“幽灵式”的想象,采用一个模拟原有建筑的不锈钢骨架,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效果历史。1977年他在华盛顿宾西法尼亚大街设计的自由广场,则以一种平面的设计语汇结合历史片断,形象而简约的展示出场所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和情感,从而消解了传统纪念性广场高耸的中心式构图。1980年查尔斯•摩尔为新奥尔良的一个商业和工业综合区设计的意大利广场,以历史片断的拼贴、舞台剧似的场景,戏谑式的细部处理,赋予场所“杂乱疯狂的景观”[2]体验,几乎成了后现代主义公共空间设计的代名词。 就在这些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以历史片断、符号、隐喻、媚俗、戏谑等手段张扬着自我和取悦于大众时,他们的同行景观建筑师对后现代主义的反应尽管显得有几分迟钝,但仍然有些前卫的景观建筑师在这股新思潮的鼓舞下,从毕加索、最低纲领主义代表人物罗伯特•摩尔(Robert morris)等艺术家那里学习运用最少的元素创造出最具冲击力的设计;从地景设计师如罗伯。斯密森(Robert Smithson)、麦克尔•赫瑟(michael heiser)等艺术家那里学习新的视觉观念;从文丘里、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麦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等建筑师的作品中学习用历史片断、光和色来限定空间的技巧,在景观设计领域积极进行后现代主义的探索。 二、景观建筑师的后现代主义实验。 美国景观设计领域对后现代主义的探索首先是从小尺度场所开始的。1980 年美国著名景观建筑师玛莎。苏瓦兹(martha Schwartz))[3]在《景观建筑》杂志第一期上发表的面包圈花园(Bagel Garden),在美国景观设计领域引起了对后现代主义的广泛讨论,它被认为是美国景观建筑师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进行后现代主义尝试的第一例。面包圈花园坐落在波士顿一个叫Back Bay的地区,在那里每条狭长街道两边排列的都是可爱的低层砖房,它们集中了过去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而且每栋建筑前都带有一个临街的、开敞式的庭院。面包圈花 园是个小尺度的宅前庭院,用地范围22×22英尺,面朝北方。花园空间被高度为 16英寸的绿篱分割成意大利式的同心矩形构图,两个矩形之间铺着宽度为30英尺宽的紫色沙砾,上面排列着96个不受气候影响的面包圈。 小的矩形内以5×6的行列式种植着30株月季。场地中还保留了象征历史意义的两棵紫杉、一棵日本枫树、铁栏杆和石头边界。在设计中,苏瓦兹想创造的是一种“既幽默又有艺术严肃性的”[4]场所感。这个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把象征傲慢和高贵的几何形式和象征家庭式温馨和民主的面包圈并置在一个空间里所产生的矛盾;以及黄色的面包圈和紫色的沙砾所产生的强烈视觉对比。这个迷你型的庭院以具有历史风格的花篱、紫色的沙砾、以及隐喻Back Bay地区象兵营式排列的邻里文脉的面包圈,构成了后现代主义思想缩影。这个花园为人们开启了一扇小尺度景观设计的新视野——就是把传统的、有限的景观想象和新概念结合起来,创造出新景观。从而使这个迷你型的花园在学术性及艺术文脉两方面成为新设计的导向。 1983 年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事务所SWA为约翰•曼登(John madden)公司位于科罗拉多绿森林村庄的行政综合区一组玻璃幕墙的办公楼群设计的万圣节(harlequin)广场,设计不仅体现出文艺复兴式的历史主义风格特征,并且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赋予场所强烈的对景观体验主体—人的消解的解构特点这个占地1英亩的广场空间实际上是一个双层停车场的屋顶,位于两栋玻璃幕墙建 筑之间,上面分布着一些高出地面约有3m左右的冷却塔和通风管。因为是个屋顶广场,所以考虑到屋面的结构承重能力,景观设计只能在50m×100m 场地中部一条12m宽的狭窄空间中展开。SWA的主要设计思想是设计一个具有公共功能的广场,重点强调远处洛基山的景观,同时减轻屋面上机械管道设备对场所的视觉干扰。在设计中SWA一改流行的传统轴线手法,而选择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参考点,来解决广场与周围玻璃幕墙建筑之间的关系,以及和狭长的洛基山视轴的关系。 首先,广场两侧的镜面幕墙赋予整个空间狭长的、眼花缭乱的、不可思议的迷惑感。顺着广场狭长的轴线向远处的洛基山方向看去,用玻璃镜面包裹起来的,突出屋面的通风管道和冷却塔就像被一只巨大的手神秘置于这个超比例的、形式滑稽的广场空间中,它们与地面形成倾斜的箱型体。这种充满动态感的姿态和黑白两色的菱形的磨石子地面,构成视觉上的迷幻和不确定感。此外设计者在建筑物出、入口两侧布置了略高于地面的草地,上面排列一组高矮有序的白色圆柱体,它们和反射在后面建筑物玻璃镜面里的映射,构成对修剪过的树林隐喻意义。这个设计的鲜明特征是采用了大量的镜面材质、倾斜的体型、产生错视的黑白菱形水磨石铺地,以及不对称的几何形体。 设计者利用镜子扭曲视觉以增加看到的尺度和视觉,从而产生一种古怪的类似基里科[5]似的超现实主义品质,将人这个场所体验主体消解为迷幻场景的一分子,有时甚至完全失落在这个梦幻般的场景里。最后,设计者在广场中间的契入一个狭长的切口,将广场分为两部分,使两栋建筑都有各自的广场空间。在这个狭长的切口里,设计者将传统的喷泉水渠和花草并置,产生出一种传统的乡村风景,令人在这个意想不到的,既充满幻想、又有点迷惑的超现实的后现代主义空间里,寻找到些许现实的支点。 1988年由哈格里夫事务所的乔治•哈格里夫(George hargreaves)为加利福尼亚San Jose市设计的市场公园(San Jose Plaza Park)[10]则表现出后现代主义的解释学特征,它强调场所的历史性、可理解性、可交流性、可对话性和意义的可生成性。市场公园既是一个巨大的交通岛,又是该市最古老的公共开敞中心,因为它的四周环绕了该市数座重要的公共建筑—艺术博物馆、大型旅馆、会议中心。场地由南北两条直线连接两端半圆形曲线,构成类似运动场的形状。沿场地东西长轴哈格里夫设计了一条主路,用地中部一个新月形的斜坡堤将场地自然非为两部分,二者间高差变化以坡道和台阶过渡。用地西部,沿主路两边布置的是维多利亚风格的路灯和木制的座椅;草地上果树栽种方式是和中部新月形线型相一致的。东部在主路的尽端是两条成锐角的斜路,将人流向南北两个方向分流,由此形成的三角形用地是硬质铺地,以栽种的树木强调边界。中部新月形的斜坡堤上种植着四季变换的花草,斜坡的上层安置的是休息座椅,下层一边是网格式的喷泉区,一边是开敞的草地。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喷泉通过喷射形式的变换表现出随着一天中时间的转换,其形式由清晨的雾霭、小涌泉,到下午强力的水柱喷射,而晚间水柱在灯光作用下变得更加晶莹剔透和眩目。此外喷泉自我排水的设计系统,不仅使人可以观赏它的变化,而且还允许人们进入其中,嬉戏玩耍。场地中部一条由南向西和由南向北的两条斜线乍看上去显得有点生硬,实际上最符合人们走捷径的心理。就是这样一个构图简单的景观设计,蕴含了大量的历史隐喻和生活片断。网格式中的喷泉形式的灵感来自1800年场地附近挖掘的自流井,它们一天中的变化形式隐喻了水使Santa Clara山谷兴旺的这段历史。西边用地的果园也正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两次战争期间周围果木农场丰收景象的记忆。维多利亚风格的路灯反映的则是城市300年来的历史,而夜间灯光照射下的喷泉景象是对当代Silicon山谷高科技的暗示。这里的后现代文本不仅仅只是为一些设计人士所解读,而是通过哈格里夫把这些历史元素和片断组织到公园的主要公共景观片断里,并且传递给大众。 1991 年由 hanna/Olin和Ricardo Legorreta合作完成的潘兴(Pershing)广场受到抽象派雕塑、大地艺术、现象学和绘画的影响,表现出后现代主义多义性和视觉革命的特点。潘兴广场位于洛杉矶市中心15大街和16大街处,它的历史可是追溯至 1866 年,经历过多次设计。20世纪50 年代一个1800hm2的地下停车场建在它的下面,到20世纪80年代这里已成为了无家可归者和贩毒者的集聚地了。因此它也是城市雄心勃勃重建公共空间计划的开端,社会进步的见证。 设计者在总平面设计中采用直角分块的手法,将大空间分解为彼此功能独立的小型叙事 空间,多次重复的直角网格式平面划分手法是对原有城市网格状的历史机理的隐射。此外,设计者在粉红色混凝土地面矗立起10层楼高的紫色“钟楼”,并且与之相连的水渠的墙面也是紫色的。墙上有方形的窗户,它把广场的视觉框限成小的花园区。广场的另一侧是淡黄色的咖啡屋和一个三角形的停车站,它背后是另一片色的墙。 沿着广场前的街道是原有的通向地下车库的坡道,和一个连续人行道、斜坡相交一起。在这组空间景观设计中,设计者从抽象雕塑和后现代视觉革命中获得灵感,将三维体量引入水平向的广场空间,营造出类似现代艺术品展览的氛围。广场中央是一片桔树林,是对典型的洛杉矶特点的直接暗示。圆形水池和一个下沉式的圆形剧场为公园提供了两个规则的几何元素。水池以灰色的鹅卵石构成一个大的碗状的圆,水从水渠的墙面流入水池里,再通过一条锯齿形的类似地震后形成的裂纹向广场之外的空间延伸。可以容纳2000人的圆形剧场铺着草地和粉红色混凝土的台阶,四棵对称布置的淡黄色的棕榈树形成对舞台空间的暗示。整个广场的设衡。此外,钟楼和水渠的形式体现出对地中海传统符号的拷贝,场地中大量采用了高大的棕榈树,表现出浓浓的拉丁风情。所有这些都表现出设计者在创造这个多意性公共空间的热情,以及对这个汇集着多种族社区的城市的尊重。 三、结语 上述各历史时期美国景观建筑师在景观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探索,只是20世纪美国新景观设计潮流的几朵浪花,不过透过它们仍然能使我们看到后现代主义在美国景观设计中表现的总体轮廓。作为关注人们精神层面的景观设计,一直以来都是以场所的意义和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它的存在满足了人们放松心情、陶冶心智的精神需求。因此决定了在纷扰复杂的后现代语汇中,景观设计师们汲取最多的是历史文脉元素,代表隐喻和玄想的符号单元。因此和他们同行的作品相比,除了部分采用鲜亮的色彩对比外,他们的后现代倾向显得温和而谨慎。此外,景观建筑师尽管吸收了很多后现代设计概念和新艺术手法,如构图的隐喻、视觉的变化和色彩对比等,但是他们并没有彻底抛弃树木、花草、水体、山石等传统设计元素,而是将二者有机结合,营造出新的场所意义。最后,人在场所中并非扮演主体的角色,人和景观始终是互动的关系,有时候人甚至也成为景观构成元素的一部分。因此,无论景观建筑师在设计中的表现多么前卫和狂飙,其所营造的场所氛围和意义始终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人文视角下公共艺术设计研究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人文视角下公共艺术设计研究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随着这些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走进大众的视野中,作品多了起来但是能撑上优秀的作品却还是少数。公共艺术创作就是要把握公众的心理需求,把公众的心理感受作为设计作品的的创作依据和出发点,才能够设计出能够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当公共空间具有人文关怀精神才是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阶段。

摘要:

从人文的视角阐述公共艺术设计,分析其人文价值及人文关怀。城市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很大程度看的就是公共环境和公共空间,公共艺术就是其依托,代表着大众的生活。公共艺术不是艺术家个人的艺术创作和观念展现,而是整个地区或城市、国家的意识象征。

关键词:

人文;公共艺术;人文价值;人文关怀

公共艺术在上世纪90年代从西方进入中国,从我国初认识再到广为运用,现已发展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更加关注城市的环境建设、文化艺术,公共艺术是会影响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城市作为公共艺术设计的载体,与其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不断的提高,公共艺术设计趋势和表现形态发生着变化。人们更加关注公共艺术的发展。艺术逐渐走向更广的人群,而公共艺术更近距离的靠近人群。

以往的人们会将公共艺术定义为,一尊造型独特的雕塑,而如今的人们意识到,雕塑、壁画、园林景观、影像、水景、声光作品、特殊设计的街道铺面等,皆可归纳为公共艺术设计的.范围中。公共艺术被李永清定义为,“以人的价值为核心,以城市公共空间、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为对象,运用综合的媒介形式为载体的艺术行为。公共艺术既不是一门学科,也不是特指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看待公共艺术就应该以对多维度的角度去看。以下将从人文的视角阐述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人文价值和人文关怀。

一、关于公共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

人们经常会认为公共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就是雕塑,但公共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并不仅仅如此。它既可以以园林景观的形式呈现,以环境而存在,也

可以是行为艺术、临时性表演,一种情感的宣泄。不论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都可以表现出所想表达的内涵。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的结构、功能、色彩、尺度、比例、体量、造型等等都具有其独特性,它们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空间的环境。针对空间环境场地的各个因素,会出现不同材质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常见的木头、金属、陶瓷等材质,还有以水为媒介的喷泉,新媒介互动装置的混合型材质,花草树木为创造素材的特定园林景观等等。在公共艺术的创作中,体现以人为核心做为主体,往往跟人的生存环境、人文精神有着密切联系,表现了作品的公共性、当代性以及互动性。公共性是公共艺术设计中重要的元素,具有社会属性,也是作品创作的前提,在公共空间中向公众表达进行共享。公共艺术作品多以能够与公众产生共鸣,能够反应社会生活的作品具有当代性为主题,并且作品在与公众的交流中产生互动性。

二、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人文价值

公共艺术是一个与大众交流的艺术创作,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是要经过对创作作品的文化背景的研究,找寻作品与公众之间的契合点,将公众的需求作为作品的框架结构,充分的实现公众的话语权。公共艺术其公共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包含着文化学和社会学概念。公共艺术作品出现在公众生活环境中,能够拉近公众与艺术的距离,从生活中实现艺术的价值,是公共艺术人文价值的体现。

公共艺术设计的人文价值的实现是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确立人为主导地位,承担着创作公众空间活动的任务。公共艺术强调的是体现社会公众的一种诉求,为满足公众需求,通过与公众的互动,希望能够使公众能参与其中,从而实现公共艺术设计人文价值在社会和文化价值的实现。公共艺术设计它真正的价值并非是实用,而是它产生的人文价值。公共艺术作品绝大部分体现着人文关怀与公众的平等交流,作品使用的表达方式多为能让公众产生共鸣的视觉语言,并且为不同层次的公众预留解读空间,从而拉近了作品与公众的心理距离。公共艺术设计使公众在生活中提升审美,输出公共艺术应当表达出的精神内涵,文化生活、社会价值等。公共艺术设计的人文价值是公共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公众生活的一种表现,它不同于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公共艺术设计作品呈现了人类文化和生活环境。

三、人文关怀对于公共艺术的重要性

随着这些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走进大众的视野中,作品多了起来但是能撑上优秀的作品却还是少数。其原因很大一部分上,就是作品没有体现人文关怀,很少考虑公众的需求,还停留在单一的雕塑形式,只提供展示功能,而没有提供可以与公众的交流互动的可能。公共艺术设计不仅仅是满足公众的视觉,也影响着公众的心理感受,应当强调人文关怀,重视公众的心理需求。在不同的环境中,公众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公共艺术创作就是要把握公众的心理需求,把公众的心理感受作为设计作品的的创作依据和出发点,才能够设计出能够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当公共空间具有人文关怀精神才是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阶段。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应当考虑到三个方面,第一,艺术家在设计中要把握好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对设计的作品要定位准确。必要的前期调研,后期的功能与视觉的结合,设计的细节对公众的打动。第二,充分体现出对公众的关怀,注意公众的感情接受度。要考虑到作品的观众,会涉及到的不同人群(弱势群体,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会涉及到的不同宗教信仰,会涉及到的不同地域习惯等等。第三,公共艺术作品对环境的影响。作品材质的选择、安置地点以及作品的最终的处置,杜绝污染环境及资源浪费。艺术家应当把设计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公共艺术设计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结语

公共艺术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公众越来越重视,已经从原先大部分只具有宣传性或纪念性单一的雕塑表现形式,现在已经发展成长到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作品更家强调深刻的人文关怀,使作品展现出独特的人文价值,符合了现代社会对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的需求。公共艺术设计作品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公众,让观赏的人从作品中感受人本思想,将视觉上的效果与表达出的主题情感高度结合,并且计往往会引申出更广泛的影响,以艺术的表达方式传递各种审美欣赏、价值观、态度意向等,它赋予了公共空间新的生命。

拓展:论文种类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专题型

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论辩型

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综述型

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综合型

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姚 亦 锋(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南京 210093)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5 卷 第1 期2004 年3 月摘要如何理解现代城市公园的本质内涵?这是进行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根本问题.古代园林的最初设计是从景观意境出发,其中没有商业目的.现代中国以园林用地作为商业赢利场地,大兴土木,充斥着混乱的商业气息,严重破坏了绿化景观,也扭曲了园林本身应该具有的生态本质.在国外园林用地都是没有围墙的,城市与公园景观融合为一体,园林绿地是公众社会福利事业.公园以绿化景观为主,所以表面看起来似乎比中国的公园设计简单,但这并不是我们深刻的原因,而是我们对“现代园林”的错误理解.关键词:现代园林规划,生态效应,游乐场,绿化景观.1 园林内涵的演变在讨论园林景观规划之前,首先应该探讨园林的起源本质特征,这对于把握历史过程中园林主脉演变有重要意义.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规划有许多种形式,各自有不同的目的.经济林、农田、水库、城镇、乡村等等具有人类的各种使用功能,有时建设较好的工程也有审美的效果.但是,人类在完全对自然环境审美方面规划只有二种形式:园林和风景区.把自然界的景观引入人类的居住庭院或城市环境之中,仿造自然山水,从而诞生了“园林”.在古代世界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经济有了剩余,特别是建筑技术和美术欣赏发展到一定水准的时候,才有了作为消遣娱乐的园林诞生.世界古代园林三大体系包括古希腊园林、巴比伦园林、中国园林,它们历史最初起源都是为帝王贵族等极少数人使用服务.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园林绝对是私人拥有的产物,有许多人一生都没有看见园林.我们今天看到的北京颐和园、苏州网师园等在当时是绝对不允许普通民众进入的.中国古代文人园林的建筑空间是非常狭小.其中的亭廊只能供一二人游览使用.景观的设计也是静态的,只能是个别人细细的晶位其中的韵味.其根本不属于大众游览的景观场地,是绝对的私人场地空间.只有寺庙名胜和自然风景地是公共游览观赏地,任何人都可以参观、欣赏和游玩.中国古典园林的命题、构思以致造园表现手法与中国山水画同出一辙,完全是伴随写意山水画而产生的,因此这类园林又称为“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它是农业时代人们向往建设一个美妙和谐的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属于贵族上层社会的私人财产,它所服务的对象是极少数人.从狩猎娱乐的“囿苑”,到神仙意境的皇家园林和桃花源境界的文人园林,所有园林都从来不是产生商业利润的基地它的景观设计也就从来没有“以园养园”的目的.所以古代园林完全是为造景而建设,它的发展历史也是从景观意境出发,其中没有商业目的.与古代“私家园林”相对应的是现代工业化社会诞生之后的“公共园林”,这是公众人人皆可以进入的园林,即我们今天称呼的“公园”.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几千年封闭思想和社会机制,使中国传统园林在绝少受到外来影响的情况下渐进发展,它的变化是缓慢的.现代园林理论和实践却诞生在美国. 1858 年由现代园林创始人F. L.Olmsted 设计的第一个城市公园在美国纽约城市中心,名为“Central Park ”.这是现代工业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体现资本主义的“博爱、平等、自由”的思想,现代的公共园林是城市中一块有边界的地方,是人人都可以进入的地方.这比历史上的园林是一个大飞跃.现代园林都是“公众园林”,体现出现代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一切都为商品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公共园林却没有围墙隔离,从来不售门票,从来也不是追求商业利润赚钱的地方.2 中国现代城市园林的几种错误表现以及分析2 1 1 亭台楼阁式中国古典园林形式被歪曲理解,肆意滥用.文人写意山水园林是私有产物,完全是被个人享用的,而且是住宅大院的一部分,它的形式完全是“居住场所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书中称此类园林是“宅第园林”,所以它有深深的院墙,曲曲折折的长廊,建筑密度很大.这对于公众游览的园林完全不适宜,公共园林应该有大面积的水体和树林.给游人的是大自然的景色,而不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亭台楼阁景观.成千上万的游人拥挤在古典私人庭院中,“移步换景”的诗情画意是根本不存在的.2 1 2 商业街区式为了管理公园的广大职工的生活福利,大搞商业建筑,以至在著名的古迹遗址地建立大型商业建筑甚至商业街区.天然风景、历史古迹、绿化景观都被“新”的规划理念进行商业包装.“公园”向游人展示的不是大自城市化”.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景点”取自唐朝杜牧诗词“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叫吹萧.”九十年代建成的二十四桥景点,是一组大型商业建筑,为了游客商业购物的目的.虽然建筑造型是中国古典式,但完全没有丝毫杜牧诗词中的那份悠远、平静,没有那种高雅的艺术境界.2 1 3 游乐场式错误地理解“公园”的休息和娱乐活动内容,认为在公园中增加小火车、飞轮转盘、过山车等等设施就是使公园景观现代化.南京玄武湖公园的规划建设过去一直在国内受到赞扬,其优点在于对自然地形的保护和植被规划,但是这个规划也有很大缺陷,这就是没有把六朝皇家园林历史表出来,甚至连一块记述这段历史的碑刻都没有,只是把玄武湖作为普通公园来进行规划.南京市的广大居民以及国内外游客都不知道玄武湖这段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然而现在一座钢架铁轨桥贯穿环绕横架在整个玄武湖中,大大破坏了湖光山色的自然风景.此外还有高尔夫球场等几座大型游乐建筑也在玄武湖内建成,这都是在破坏玄武湖其精华的“旅游开发”行为.但建设者却认为这是使玄武湖公园成为“现代化的园林”.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名城风貌保护”篇章中写到:“玄武湖中各洲建筑宜少,不得安排与景区无关的建筑.⋯⋯玄武湖周围需保持山、城为背景的特色.”玄武湖公园周围商贸、娱乐、居住等大型高层建筑在逐年增加,公园内各种建筑也在逐年增加,玄武湖正在丧失其赋有山水相映的诗情画意自然景观,湖面整体空间日益局促狭小.现代第一个城市公园“中央公园”出现在美国,现代第一个游乐场“迪斯尼乐园”也出现在美国.但是,美国的城市规划师和风景园林规划师都清楚地认识到:迪斯尼乐园与公共园林完全是二种不同形式的娱乐活动!它们所具有的美学内涵完全是不一样的.在景观规划中这二种形式是完全区别开的.游乐场不是园林,更不能把游乐场在城市总体规划图中涂成绿色块,游乐场根本不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绿地.近年出现的许多“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西游记宫”“三国城”“唐城”“宋城”“海底世界”应该是属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其人造群体建筑景观,不能列入城市园林绿地范围.3 门票、围墙、生态园林等问题近年一些论文提出建立城市“生态园林”,其实现代西方真正的园林都是生态式的,以绿化景观作为总体面貌,建筑只是点缀,这是无需争辩的问题.现代中国以园林用地作为商业赢利场地,大兴土木,充斥着混乱的商业气息,因此严重破坏了绿化景观,也扭曲了园林本身应该具有的生态本质.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园林完全为私人属有,隐藏在深宅大院内,从来也没有面向公共开放的目的,但是园内造景设计完全是从欣赏审美角度出发,1 6 第1 期姚亦锋:现代中国城市公园的问题以及景观规划没有任何商业目的.在现代西方完全商业化社会中,只有园林是作为城市生态绿地,土地完全由政府所有,有专项立法把公园作为公共场地,不可用于私人的房地产买卖炒作,政府派遣的管理园林部门也不可以把园林用地作为赢利场地,园林用地内的景观设计也式完全出于造景的目的而不是商业目的.管理养护费用取于公共税收,而不是门票或公园内商业点.在现代中国公园内造景设计首要考虑是“挣钱”,围墙分隔了城市与公园绿化景观,买门票入园才能欣赏园林景观,而园林中还另有围墙设立“园中园”,每欣赏一景都要买一次门票.围墙再又分隔园中相互景观.中国现代公园的围墙和门票制度,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是可以理解的,是在“以园养园”的政策下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日渐接轨,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我们相信中国公园的景观设计也会与世界现代文化同步,中国的城市公园应该成为与城市景观融合的景观,而不是围墙隔离的“独立园”,更不应该在园林用地上追逐商业利润,而使园林景观面目全非,因而出现呼吁建立“生态园林”的问题.园林用地的意义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其本地块利益,园林用地更广泛的意义是改善整体城市生态环境,陶冶民众情操,培养社会精神文明的休娱乐场地,园林绿地是公众社会福利事业,所以在国外园林用地都是公共绿地.南京市玄武湖公园的意义不仅在于公园管理部门的收入赢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南京市的整个生态环境、城市景观和精神文明建设.笔者在德国和瑞典见到的公园,没有围墙,城市与公园景观融合为一体.草坪上三五成丛的花灌木和树丛,以艺术构图方式自然布局;由于以绿化景观为主,没有太多的建筑设施,也没有太多的“园林小品”,所以表面看起来似乎比中国的公园设计简单,但这并不是我们深刻的原因,而是我们对“现代园林”的错误理解.4 园林景观与园林审美特征园林艺术与其它绘画、音乐、戏剧等纯艺术有很大不同.绘画艺术展示是在一张纸上,音乐艺术展示是一个乐器,戏剧艺术是在一个舞台.园林艺术则是表现在现实生活空间中的.园林既是给予人们文化生活、物质福利生活的现实物质环境,同时,园林又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与陶治精神文明与审美要求的艺术.因而园林美,要求现实生活与艺术的美高度统一起来,这与纯艺术有区别的.大自然千姿万态的风景是在复杂而又奥妙的地球演化中形成的.山川草木,风云雨雷,日月星辰,虫鱼鸟兽都是园林美的重要题材,必须巧妙地仿造或借景,成为园林中的重要的景观组成部分.园林中声音美,是指自然界声音,例如风声、雨声、泉声、涛声、虫鸣、鸟语,而不是指作曲家创作的音乐艺术.公园里的音乐艺术表演,是人为演唱演奏,不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不属园林艺术的组成部分.倾听大自然的风声,常有“松涛滚滚”“白杨肖肖”.听雨声,常有“雨打芭蕉”“雨打浮萍”.唐朝诗人李商隐有著名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白居易有诗句“秋雨梧桐叶落时”.听水声,倾听溪流、瀑步、泉水潺潺而流.听鸟语,要多种灌木和果桨植物,如:葡萄,山楂,梨,李,桑等诱引鸟类采集.大自然的时光流逝变更中的晦明,阴晴、晨昏、昼夜、春秋的瞬息变化,也都是园林的自然美的组成部分.设计“夕照亭”、“晨曦塔”等建筑,使流逝的时光成为风景园林的景观.绘画艺术中可以描绘自然界的沙漠,荒草、沼泽、枯树、干涸的河流,但园林创作中不可能再现这类景观,园林要使沙漠变绿洲,荒原变茂林,要使枯木逢春,要使山青水秀.诗歌艺术中可以描述断垣残壁,戏剧中可以再现战争的悲剧,电影可以表现恐怖,绘画也可以展示残酷,但是园林的造景,却永远是完美无暇,永远保持美妙的青春,永远是和平与幸福的象征,激发人们的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园林自然景观有时花叶飘零,落英缤纷,有“一岁一枯荣”,但也最终体现出“春风吹又生”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园林美更深入层次是在大自然景观中创造出形成富有人的感情的艺术境界.景观规划中对水、地形、山石、植物、建筑等各种因素进行组合,在自然美基础上提炼,继而创造出富有人文思想的艺术境界.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是中国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而铸就的灿烂结晶.中国古代先哲倡导“天人合一”,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体现出要求人的内心世界与大自然景观完美结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人化的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自然,融合了诗情画意的大自然.而不是狂野没有驯化的险山恶水.宋朝陆游词“驿外断桥边、花开无自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面对自然界花卉的新陈代谢,诗人比喻个人洁身自好,孤傲不群的情怀.5 城市规划中公园的选址和公园景观规划5 1 1 城市规划中公园的选址1)尽量利用城市的自然地形,河湖水系,例如,青岛市沿海滨建立鲁迅公园,杭州市沿西湖建立滨湖公园.南京位于长江之滨却只有一个面积很小呈点状的燕子矾公园,没有呈带状的江滨公园,濒临长江的幕府山已被开山采石削去整半个山.2)在有古树名木或在已具有茂密树林的地段建立公园.例如云南省靠近缅甸边境的打洛镇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小公园,园内只有一棵形态奇异的特大榕树,公园名称是“独木成林”也很有特色.3)在历史古迹遗址地点,其遗址地区不宜再建工厂或居民楼,为了保护历史古迹以及相应的整体空间,应该建立公园.南京的几乎所有公园都有历史古迹,玄武湖,莫愁湖,石头城,白鹭洲,清凉山,石头城(现名国防园)等都有渊源流长的历史,而上海的公园只是城市之中的一块绿地,这是南京城市绿化景观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4)不宜用作城市建设工程的地段,例如某些地质层断裂带,或河滩沙质地,不宜作为建筑用地,只能作为公园绿化用地.例如杭州“太子湾公园”就是利用整治西湖的淤泥堆积地,并获得优秀园林设计奖.5)城市公园系统平衡,应该考虑到公园数目在城市总体范围内分布均匀,例如南京城北部公园较多,而南部居住密集区则公园较少,应该再增加南部城区公园数目.5 1 2 公园景观规划公园游人娱乐规划一般分为文化活动区和观景休息区,另外还有园务管理区等.文化活动区位于公园主入口附近或主交通干道附近,时常包括文艺娱乐活动区、体育活动区、儿童游乐场、游戏场等等,因为这是城市公众聚会的园林场地,必须满足众人不同的爱好.但这里虽然是一个热闹的场地,却仍然是一个公园中场地,在整个园林区域中建筑密度相对较高,但与城市其他用地相比,建筑密度依然很低;建筑应该在绿化环抱之中.绝不是城市中的商业购物区连绵不断的建筑群景观.观景休息区,或者称绿化景观区,应该占公园面积最大,专供游人安静休息、散步、游览、欣赏自然风景,即使开展娱乐活动,也只是钓鱼等静态活动,这步,甚至是沉思的好地方.在这个区内要有成片的风景林,多个专类花园,有较多的地形变化,有水面,有平地,有起伏坡地,也有山石,是公园内风景最优美地段.结合公园原有天然景观,形成瀑布、泉水,弯曲的林中小路,四季有花,色叶缤纷,园林景观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根据使用功能、艺术构图和生物特性的要求,体现自然界植物个体和群体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孤立单株植树主要是表现植物的个体形态美.孤植树的构图位置应该十分突出,四周要空旷,要留出一定的视距供游人欣赏.也可以布置在开朗的水边以及可以眺望辽阔远景的高地上.孤植树体形要特别巨大,树冠轮廓要富于变化,树姿要优美,开花要繁茂,香味要浓郁或叶色具有丰富季相变化的树种可以成为孤植树,例如榕树、黄果树、白皮松、银杏、红枫、雪松、香樟、广玉兰等.在自然式园路或河岸溪流的转弯处,也常要布置姿态、线条、色彩特别突出的孤植树,以吸引游人继续前进,所以又叫诱导树.在古典园林中的假山悬崖上,巨石旁边,磴道口处常布置特别吸引游人的孤植树,但是孤植树在此多做配景.而且姿态要盘曲苍古,才能与透露生奇的山石相协调.树丛的组合主要考虑群体美,乔灌木混合配置,亦可同山石花卉相结合.树丛下面还可以放置自然山石,或安置座椅供游人休息之用.但是园路不能穿越树丛,避免破坏其整体性.栽植标高,要高出四周的草坪或道路,呈缓坡状利于排水,同时构图上也显得突出.点缀在该区的建筑是艺术精品,是风景构图中的画龙点睛之笔.该区内建筑设置只是“点缀”,绝不可以“成片”.水体的观赏要结合堤、岸、岛、桥的综合景观规划,以及一些水生植物点缀.无论在公园中开展多少娱乐活动,都一定要保留部分水面作为静态观赏,不要泛滥成灾地到处搞划艇、碰碰船等水上游戏.杭州“太子湾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是现代中国公园出色的3 6 第1 期姚亦锋:现代中国城市公园的问题以及景观规划典范,全园建筑占地面积不到1 % ,以绿树、花卉、水面、山石为主要造景布局元素.整体设计手法流畅、自然,没有娇柔造作的姿态.但是目前全国能达到这种艺术境界的园林很少.城市环境面临最重要的问题:现代化城市建筑高度密集,居民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之中,城市的空气水体、土壤都受到污染.在视觉景观上,都横平竖直几何式的布局和方块形的几何体排列;在听觉上,也受到工业和交通的噪声污染.这是全世界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居住在城市的居民最向往的是大自然的蓬勃生趣和返朴归真的美.必须建立富有自然情趣的风景园林.城市公园景观理解:城市公园里一定要有绿荫环抱的安静休息场地,绿化景观所体现的氛围似乎是平平淡淡的,但是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来说其价值是巨大的,意义是深刻的.这种场地美学层次较高,体现出的美学境界意韵深远,回味无穷.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每天都需要感受的环境.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说过:“水静尤明,而况精神.”环境之中“静”的价值极高,尤其在喧闹的城市中,这是极为难得的,这本应该是公园最精华、最珍贵、最本质所在,为此,现代风景园林高品质的规划,应采用自然地形地貌,自然植物群落和以自然布局为主的手法.景区中的主要景观建筑要与大自然流畅质朴的情趣相协调.但是我们目睹中国的大量现代园林正在抛弃这个精华而追求庸俗和肤浅的“热闹”,现代中国许多大城市的公共园林正在演变为“综合人造景观园”.现代游乐设施的问题:现代城市居民在每天紧张的工作之后,希望在绿荫环抱的环境中散步、休息、欣赏,“天旋地转”等娱乐活动确实有时更令人刺激兴奋,但我们不可能每天工作下班后都去钢架娱乐设施中去旋转玩耍.公园切忌金碧辉煌,金楼玉殿,或大面积玻璃幕墙.切忌把此风景园林景区建成杂耍场,或大吃大喝,或电动妖魔鬼怪,特别要反对使风景园林“城市化”的开发建设.因此,不能把城市公园当作一处游乐场或娱乐场所来规划.一个真正的公园可以没有各种娱乐设施,但是不能没有绿色植被. 另外给各论坛地址,希望有帮助

  • 索引序列
  • 农业景观配套的重要性研究论文
  • 尺度在景观研究中的重要性论文
  • 古代农业景观研究分析论文
  • 研究英国消费观的重要性论文
  • 公共景观互动性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