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李宁企业战略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李宁企业战略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李宁企业战略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990年,李宁有限公司在广东三水起步。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合作,透过体育用品事业推动中国体育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种赛事。1995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2004年,李宁公司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销 回答者:智者★无敌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5-18 20:51李宁牌创建于1990年,十余年来,李宁公司由最初单一的运动服装发展到拥有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器材等多个产品系列的专业化体育用品公司。目前,"李宁"产品结构日趋完善,现在,"李宁"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中已位居举足轻重的领先地位。 在产品开发方面,李宁公司建立了亚洲一流的产品设计开发中心,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开发管理机制,并聘请了国内外一流的设计师、版师、以及专业的开发管理人才,加强市场调研和设计开发力量,以逐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整体品质,增强品牌的竞争力。 在营销网络的建设上,李宁公司可以说是业绩卓著。在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李宁公司还开发了领先的店面识别系统,通过采用统一鲜明的店面装饰,达到了强烈的店面识别效果。 "源于体育、用于体育"是李宁公司一贯坚持的宗旨。从90年亚运会斥巨资支持中国体育代表团以来,"李宁"一直关注和支持着世界尤其是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92年巴赛罗那奥运会、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96年残疾人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处处可见穿着"李宁"装备的中国运动员。李宁公司还常年赞助中国体操队、射击队、跳水队、举重队等国家级运动队。在海外,"李宁"也对法国体操队、捷克体操队、21届大学生运动会俄罗斯代表团等等提供了赞助。 在专项运动装备的支持方面,李宁公司也有着突出表现:"李宁"为中国排球甲A联赛16支代表队设计并提供全套专业比赛装备、为国内第八届运动会26支代表队专项设计开发了各具特色的装备、为法国体操队提供全系列训练、比赛服装等等,这些都体现出了李宁公司专业化的设计生产水平。 从1999年起,李宁公司就将"品牌国际化"提到了战略议程上。李宁人把"国际化"看作是一种有明确方向的内在行为过程,而并非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目标或标志性的符号。1999年2月,公司与德国SAP公司合作,建立了与国际同步的先进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同年8月,公司代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第一次参加了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世界体育用品博览会,开始以品牌进入的方式征战欧洲市场;2000年,"李宁"已在西班牙、希腊、法国等欧洲的九个国家拓展了自己的特许经销商;同年6月,"李宁"赞助法国体操协会成功,成为"法国体操队唯一比赛及领奖装备";2001年7月,"李宁"签约意大利及法国顶尖设计师……"李宁"正在品牌国际化的道路上快速而稳步地前进着。 "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李宁"--这就是李宁人不懈追求的目标。 回答者:lsina00 - 经理 四级 5-18 20:51要这些做什么? 回头给你找找 回答者:花透大乖 - 试用期 一级 5-18 21:181990年,李宁有限公司在广东三水起步。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合作,透过体育用品事业推动中国体育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种赛事。1995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2004年,李宁公司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向着国际一流品牌的目标冲刺…… 产品的专业化属性,是在体育用品行业中竞争的基础。李宁公司把产品的研发,看作一个不断创造纪录、刷新纪录的赛程。早在1998年,公司就建立了本土公司第一家服装与鞋的产品设计开发中心,率先成为自主开发的中国体育用品公司;2004年,李宁公司与香港中文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合作,对李宁公司生产的运动鞋的力学特性进行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建立专业运动员的脚型数据库,对专业运动特征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专业性和舒适度。经过十五年的探索,李宁产品已由单一的运动服装,发展至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配件等多系列并驾齐驱。不久的将来,李宁牌将致力跻身世界一流品牌,为全世界的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提供专业的体育产品。因为这样的热忱,李宁公司拥有了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分销网络。同时,李宁公司的国际网络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已进入23个国家和地区。 每一个冠军团队的背后,必然有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李宁公司也是如此。在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的战略规划模式和管理体系,使公司组织运作顺畅无阻,战略执行果断快速。目前,李宁公司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ERP为起点的信息系统,全面整合产品设计、供应链、渠道、零售等资源,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提高运作效率和品牌形象。 “推动中国体育事业,让运动改变我们的生活”,是李宁公司成立的初衷。李宁公司从不放弃任何努力以实现这一使命。从1990年支持北京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始,李宁公司对体育事业已投入大量赞助,同时也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 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李宁公司每个部分紧密协作、奋力向前的接力棒,使所有的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成为合作伙伴,让所有的员工合力同心。李宁人相信:人有无限潜能。运动让人更加自信,敢于表现,不断发掘潜能、超越自我——我们有这样的品牌观,并始终不渝地付诸实践:1990年,李宁公司成为第一家赞助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1992年,李宁公司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提供领奖装备,成为第一个赞助奥运会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1993年,李宁公司率先在全国建立特许专卖营销体系;1998年,李宁公司率先在广东佛山建成中国第一个运动服装与鞋的设计开发中心;1999年,李宁公司与SAP公司合作,引进AFS服装与鞋业解决方案,成为中国第一家实施ERP的体育用品企业。2004年,李宁公司在香港联交主板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 今日的李宁公司,不仅是一家体育用品的创造企业,也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者、推动者。我们正以累积而来的自信,把握历史赋予的机遇,迎接全球市场的挑战,实践李宁人的使命――以体育壮大潜在于中华民族的那股莫大力量. 公司历程 1990年,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合作,通过体育用品事业推动中国体育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项体育赛事。1995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2004年,李宁公司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向着国际一流品牌的目标冲刺… 1990年-1992年 创立阶段 1993年-1995年 高速发展阶段 1996年-1998年 经营调整阶段 1999年-2001年 二次发展阶段 2002年-2003年 品牌重塑阶段 2004年至今 专业化发展阶段 年 创立阶段 被世人誉为"体操王子"的李宁,退役后以1990年投资赞助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为契机,开始了李宁公司的经营业务,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 李宁牌以1990年亚运会为契机,在产品尚未面市之前,赞助亚运会中国代表团,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 1993-1995年 高速发展阶段 李宁公司本着"取之体育,用于体育"的精神,通过体育赞助迅速在全国传播推广,广泛建立起以自己的连锁专卖店营销体系,成长为中国体育用品第一品牌。完成第一次人员调整,专业人员开始进入公司。 李宁公司开始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代理商主要以体委系统为主,在全国迅速建立起加盟连锁专卖体系。△ 1996-1998年 经营调整阶段 随着李宁公司的发展,业务的不断壮大。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挑战,公司及时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加强公司对市场的调控,进行系统的品牌经营;通过开发中心的建立,引入国际设计师,确定了产品的新定位。 在1996年初,公司开始对资源进行整和,成立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1997年 为提高公司抵御风险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公司开始经营调整,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理顺产权结构,明确品牌经营的主体公司-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从事"李宁牌"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器材的统一设计开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等各项经营管理活动。 二是产品开发。1998年,在广东佛山建成了行业内亚洲领先、中国最大的设计开发中心,保证了公司产品的技术更新并形成了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三是销售网络。分别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济南、武汉、杭州、长沙、郑州、南宁、广州、石家庄等地区成立了子公司,立足省会城市,建立专卖店与店中店结合的多格局零售网络;建立新的李宁牌专卖店视觉识别系统,提升品牌形象。△1999-2001年 二次发展阶段 李宁公司从成立到壮大,经历了辉煌,也经历了挑战。虽然我们已经成为中国体育品牌第一,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国内外品牌的竞争越演越烈,保持和发展我们的优势是我们面临的新的课题。从1999年开始,公司建立起先进的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及规范的品牌识别系统,尝试多种经营方式,并将"品牌国际化"纳入了战略议程,公司启动了向国际化迈进的第二次发展阶段。 1999年,第一次组建代表团,参加德国慕尼黑举办的ISPO体育用品博览会。 成立国际贸易部,开始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已同多个国家的经销商签订了代理协议。 与法国、意大利的顶尖设计师签约,进一步提升产品设计开发的专业化及国际化水平。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公司赞助我国体育代表团的领奖装备,被评为最佳领奖装备。 成立了青少年事业部、高尔夫事业部,标志着经营领域的进一步扩大 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由体操王子李宁先生于1990年创办。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李宁公司由最初单一的运动服装发展到拥有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器材等多个产品系列的专业化体育用品公司。进入2000年后,随着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蓬勃发展,李宁公司也进入了高于行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5%的飞速发展阶段。今天的“李宁”,产品结构日趋完善,销售额快速增长,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中早已位居举足轻重的领先地位。 李宁公司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主要积累了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同类产品中,“李宁”在中国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二是营销网络的建设,从1990年在北京开设第一家专卖店至今,李宁公司在全国已拥有销售网点3000余个;三是产品的开发能力,李宁公司投资数千万元建立了亚洲一流的产品设计开发中心,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开发管理机制,并聘请了国内外一流的设计技术人才,大力加强了产品设计开发力量,以逐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整体品质。 “源于体育、用于体育”是李宁公司一贯坚持的宗旨,“李宁”一直关注和支持着世界尤其是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从1990年李宁斥巨资支持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以来,1992年巴赛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处处可见穿着“李宁”装备的中国运动员。李宁公司还常年赞助中国体操队、射击队、跳水队、举重队等国家级运动队。在海外,“李宁”也为法国体操队、捷克体操队、21届大学生运动会俄罗斯代表团、西班牙国家女篮等专项设计开发了各具特色的装备,充分体现出李宁公司的实力。目前,李宁公司支持世界体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投入累计早已超过亿元。 1999年起,李宁公司将“品牌国际化”提到了战略议程上,李宁人把“国际化”看作是一种有明确方向的内在行为过程,而并非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目标或标志性的符号。1999年2月,公司与德国SAP公司合作,建立了与国际同步的先进ERP系统;同年8月,公司代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第一次参加了在德国举办的世界体育用品博览会,开始以品牌进入的方式征战欧洲市场;2000年,“李宁”已在西班牙、希腊、法国等欧洲的九个国家拓展了自己的特许经销商;同年6月,“李宁”赞助法国体操协会成功;2001年7月,“李宁”签约意大利及法国顶尖设计师;2002年,李宁公司与美国杜邦、3M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与韩国、法国等国家的一些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李宁”正在品牌国际化的道路上快速而稳步地前进着。 相信潜能无限,“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李宁人永恒的信念。“李宁”将以崭新的形象迎接2008北京奥运的到来! 回答者:84621597345612 - 秀才 二级 5-18 21:29qweqwe 回答者:txqtxq - 试用期 一级 5-18 21:34公司简介 1990年,李宁有限公司在广东三水起步。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合作,透过体育用品事业推动中国体育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种赛事。1995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2005年,李宁公司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向着国际一流品牌的目标冲刺…… 产品的专业化属性,是在体育用品行业中竞争的基础。李宁公司把产品的研发,看作一个不断创造纪录、刷新纪录的赛程。早在1998年,公司就建立了本土公司第一家服装与鞋的产品设计开发中心,率先成为自主开发的中国体育用品公司;2004年,李宁公司与香港中文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合作,对李宁公司生产的运动鞋的力学特性进行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建立专业运动员的脚型数据库,对专业运动特征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专业性和舒适度。经过十五年的探索,李宁产品已由单一的运动服装,发展至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配件等多系列并驾齐驱。不久的将来,李宁牌将致力跻身世界一流品牌,为全世界的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提供专业的体育产品。因为这样的热忱,李宁公司拥有了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分销网络。同时,李宁公司的国际网络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已进入23个国家和地区。 每一个冠军团队的背后,必然有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李宁公司也是如此。在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的战略规划模式和管理体系,使公司组织运作顺畅无阻,战略执行果断快速。目前,李宁公司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ERP为起点的信息系统,全面整合产品设计、供应链、渠道、零售等资源,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提高运作效率和品牌形象。 “推动中国体育事业,让运动改变我们的生活”,是李宁公司成立的初衷。李宁公司从不放弃任何努力以实现这一使命。从1990年支持北京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始,李宁公司对体育事业已投入大量赞助,同时也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 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李宁公司每个部分紧密协作、奋力向前的接力棒,使所有的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成为合作伙伴,让所有的员工合力同心。李宁人相信:人有无限潜能。运动让人更加自信,敢于表现,不断发掘潜能、超越自我——我们有这样的品牌观,并始终不渝地付诸实践:1990年,李宁公司成为第一家赞助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1992年,李宁公司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提供领奖装备,成为第一个赞助奥运会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1993年,李宁公司率先在全国建立特许专卖营销体系;1998年,李宁公司率先在广东佛山建成中国第一个运动服装与鞋的设计开发中心;1999年,李宁公司与SAP公司合作,引进AFS服装与鞋业解决方案,成为中国第一家实施ERP的体育用品企业;2004年,李宁公司在香港联交主板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2005年,李宁公司成为NBA官方合作伙伴;2006年,李宁公司成为ATP中国官方市场合作伙伴。 今日的李宁公司,不仅是一家体育用品的创造企业,也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者、推动者。我们正以累积而来的自信,把握历史赋予的机遇,迎接全球市场的挑战,实践李宁人的使命――我们以体育激发人们突破的渴望和力量! 参考资料: 回答者:lxl5506134 - 试用期 一级 5-19 03:49公司简介

1990年,李宁有限公司在广东三水起步。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合作,透过体育用品事业推动中国体育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种赛事。1995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2005年,李宁公司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向着国际一流品牌的目标冲刺……

产品的专业化属性,是在体育用品行业中竞争的基础。李宁公司把产品的研发,看作一个不断创造纪录、刷新纪录的赛程。早在1998年,公司就建立了本土公司第一家服装与鞋的产品设计开发中心,率先成为自主开发的中国体育用品公司;2004年,李宁公司与香港中文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合作,对李宁公司生产的运动鞋的力学特性进行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建立专业运动员的脚型数据库,对专业运动特征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专业性和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者、推动者。我们正以累积而来的自信,把握历史赋予的机遇,迎接全球市场的挑战,实践李宁人的使命――我们以体育激发人们突破的渴望和力量库,对专业运动特征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专业性和舒适度。经过十五年的探索,李宁产品已由单一的运动服装,发展至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配件等多系列并驾齐驱。不久的将来,李宁牌将致力跻身世界一流品牌,为全世界的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提供专业的体育产品。因为这样的热忱,李宁公司拥有了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分销网络。同时,李宁公司的国际网络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已进入23个国家和地区。 每一个冠军团队的背后,必然有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李宁公司也是如此。在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的战略规划模式和管理体系,使公司组织运作顺畅无阻,战略执行果断快速。目前,李宁公司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ERP为起点的信息系统,全面整合产品设计、供应链、渠道、零售等资源,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提高运作效率和品牌形象。 “推动中国体育事业,让运动改变我们的生活”,是李宁公司成立的初衷。李宁公司从不放弃任何努力以实现这一使命。从1990年支持北京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始,李宁公司对体育事业已投入大量赞助,同时也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 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李宁公司每个部分紧密协作、奋力向前的接力棒,使所有的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成为合作伙伴,让所有的员工合力同心。李宁人相信:人有无限潜能。运动让人更加自信,敢于表现,不断发掘潜能、超越自我——我们有这样的品牌观,并始终不渝地付诸实践:1990年,李宁公司成为第一家赞助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1992年,李宁公司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提供领奖装备,成为第一个赞助奥运会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1993年,李宁公司率先在全国建立特许专卖营销体系;1998年,李宁公司率先在广东佛山建成中国第一个运动服装与鞋的设计开发中心;1999年,李宁公司与SAP公司合作,引进AFS服装与鞋业解决方案,成为中国第一家实施ERP的体育用品企业。2004年,李宁公司在香港联交主板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 今日的李宁公司,不仅是一家体育用品的创造企业,也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者、推动者。我们正以累积而来的自信,把握历史赋予的机遇,迎接全球市场的挑战,实践李宁人的使命――以体育壮大潜在于中华民族的那股莫大力量. 公司历程 1990年,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合作,通过体育用品事业推动中国体育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项体育赛事。1995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2004年,李宁公司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向着国际一流品牌的目标冲刺… 1990年-1992年 创立阶段 1993年-1995年 高速发展阶段 1996年-1998年 经营调整阶段 1999年-2001年 二次发展阶段 2002年-2003年 品牌重塑阶段 2004年至今 专业化发展阶段 年 创立阶段 被世人誉为"体操王子"的李宁,退役后以1990年投资赞助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为契机,开始了李宁公司的经营业务,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 李宁牌以1990年亚运会为契机,在产品尚未面市之前,赞助亚运会中国代表团,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 1993-1995年 高速发展阶段 李宁公司本着"取之体育,用于体育"的精神,通过体育赞助迅速在全国传播推广,广泛建立起以自己的连锁专卖店营销体系,成长为中国体育用品第一品牌。完成第一次人员调整,专业人员开始进入公司。 李宁公司开始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代理商主要以体委系统为主,在全国迅速建立起加盟连锁专卖体系。△ 1996-1998年 经营调整阶段 随着李宁公司的发展,业务的不断壮大。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挑战,公司及时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加强公司对市场的调控,进行系统的品牌经营;通过开发中心的建立,引入国际设计师,确定了产品的新定位。 在1996年初,公司开始对资源进行整和,成立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1997年 为提高公司抵御风险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公司开始经营调整,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理顺产权结构,明确品牌经营的主体公司-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从事"李宁牌"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器材的统一设计开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等各项经营管理活动。 二是产品开发。1998年,在广东佛山建成了行业内亚洲领先、中国最大的设计开发中心,保证了公司产品的技术更新并形成了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三是销售网络。分别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济南、武汉、杭州、长沙、郑州、南宁、广州、石家庄等地区成立了子公司,立足省会城市,建立专卖店与店中店结合的多格局零售网络;建立新的李宁牌专卖店视觉识别系统,提升品牌形象。△1999-2001年 二次发展阶段 李宁公司从成立到壮大,经历了辉煌,也经历了挑战。虽然我们已经成为中国体育品牌第一,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国内外品牌的竞争越演越烈,保持和发展我们的优势是我们面临的新的课题。从1999年开始,公司建立起先进的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及规范的品牌识别系统,尝试多种经营方式,并将"品牌国际化"纳入了战略议程,公司启动了向国际化迈进的第二次发展阶段。 1999年,第一次组建代表团,参加德国慕尼黑举办的ISPO体育用品博览会。 成立国际贸易部,开始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已同多个国家的经销商签订了代理协议。 与法国、意大利的顶尖设计师签约,进一步提升产品设计开发的专业化及国际化水平。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公司赞助我国体育代表团的领奖装备,被评为最佳领奖装备。 成立了青少年事业部、高尔夫事业部,标志着经营领域的进一步扩大 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由体操王子李宁先生于1990年创办。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李宁公司由最初单一的运动服装发展到拥有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器材等多个产品系列的专业化体育用品公司。进入2000年后,随着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蓬勃发展,李宁公司也进入了高于行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5%的飞速发展阶段。今天的“李宁”,产品结构日趋完善,销售额快速增长,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中早已位居举足轻重的领先地位。 李宁公司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主要积累了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同类产品中,“李宁”在中国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二是营销网络的建设,从1990年在北京开设第一家专卖店至今,李宁公司在全国已拥有销售网点3000余个;三是产品的开发能力,李宁公司投资数千万元建立了亚洲一流的产品设计开发中心,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开发管理机制,并聘请了国内外一流的设计技术人才,大力加强了产品设计开发力量,以逐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整体品质。 “源于体育、用于体育”是李宁公司一贯坚持的宗旨,“李宁”一直关注和支持着世界尤其是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从1990年李宁斥巨资支持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以来,1992年巴赛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处处可见穿着“李宁”装备的中国运动员。李宁公司还常年赞助中国体操队、射击队、跳水队、举重队等国家级运动队。在海外,“李宁”也为法国体操队、捷克体操队、21届大学生运动会俄罗斯代表团、西班牙国家女篮等专项设计开发了各具特色的装备,充分体现出李宁公司的实力。目前,李宁公司支持世界体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投入累计早已超过亿元。 1999年起,李宁公司将“品牌国际化”提到了战略议程上,李宁人把“国际化”看作是一种有明确方向的内在行为过程,而并非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目标或标志性的符号。1999年2月,公司与德国SAP公司合作,建立了与国际同步的先进ERP系统;同年8月,公司代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第一次参加了在德国举办的世界体育用品博览会,开始以品牌进入的方式征战欧洲市场;2000年,“李宁”已在西班牙、希腊、法国等欧洲的九个国家拓展了自己的特许经销商;同年6月,“李宁”赞助法国体操协会成功;2001年7月,“李宁”签约意大利及法国顶尖设计师;2002年,李宁公司与美国杜邦、3M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与韩国、法国等国家的一些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李宁”正在品牌国际化的道路上快速而稳步地前进着。 相信潜能无限,“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李宁人永恒的信念。“李宁”将以崭新的形象迎接2008北京奥运的到来! 回答者:智者★无敌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5-18 20:51李宁牌创建于1990年,十余

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我把整理好的总经理如何管理企业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总经理如何管理企业?

摘要: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加速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现代化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为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运用科学的思想、组织、 方法 和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过程。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从经营管理思想、经营管理组织、经营管理方法、经营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种子公司 经营 完善

一、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思想现代化

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的现代化是指企业经营管理thldl.org.cn的指导思想要符合现代企业的经济功能赋予的经营观念。现代企业的经营观念主要有:

1.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战略观念。战略观念就是要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战略观念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全面系统的观点,即全局的观点。二是面向企业未来的发展观点。面向企业的未来,包括市场的未来、产品的未来、技术的未来、企业组织的未来、企业人员的未来,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目标与对策。

2.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市场观念。市场观念就是企业必须根据社会及用户的需要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市场是企业存在的前提。要具有市场观念,首先要求企业了解市场。其次,要确定对策去占有市场,赢得市场。

3.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用户观念。市场是由实行交换的供需双方构成的,用户是构成市场的主要一方。所谓用户观念,就是企业要树立一切为了用户的观念,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把对国家的责任建立在对用户负责的基础上。

4.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效益观念。社会主义企业的效益观念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综合效益观念。在经济效益上要注意微观经济效益服从宏观经济效益。在保证宏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企业讲求经济效益,着重在经济上的收益。企业要获得经济上的收益,关键在于:对外如何赢得市场,多承包工程,多完成工程任务;对内如何降低成本。

5.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竞争观念。竞争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施工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在:质量以优取胜,价格以廉取胜,服务以好取胜。企业要通过竞争去获得工程任务,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所以,树立竞争观念是当前企业指导思想中最为深刻的转变。企业在竞争中必须牢记“质量是核心,价格是关键,信誉是基础”。

6.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时间观念。即“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企业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效益。为此,首先企业经营决策要把握时机。即使是正确的决策,如贻误了时机也是没有效果的。其次,要努力缩短施工或生产周期,加快资金的周转,减少资金的占用和利息的支出。此外,在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中要讲求效率,这是企业赢得时间的最为重要的途径。

7.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变革观念。变革观念就是要求企业保持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没有固定的和一成不变的模式。企业在经营与管理中采用的方针、策略、组织形式、制度 措施 和方法,都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和变革。对此,事前要有预测,环境变化时要有对策,领导人也要不时修正自己的想法。

8.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创新观念。变革观念的发展和深化就是创新观念。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创新。为此,企业要在市场上努力发现新的需求、新的用户、新的机会;在生产上要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在经营管理上要出新点子、新路子,反对因循守旧,努力开创经营与管理新局面。

二、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组织现代化

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组织是指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人们之间的协作体系。经营管理组织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 企业管理 工作的高效率。经营管理组织现代化主要体现在:

1.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体制方面。包括国家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管理和企业内部各层次的管理。要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及权、责、利的关系,使各级具有主动关心其经济成果的能动性。

2.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生产组织形式方面。企业应能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具有不同程度的专业化和联合化形式。

3.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组织结构方面。根据系统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形式,如二级管理或三级管理,采取项目法施工,直线职能制结构或矩阵制结构等,以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率。

三、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方法现代化

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心问题是方法的有效性。只有符合客观规律要求的方法,才是有效的方法,也才能实现经营管理的目的。根据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起作用的规律不同,经营管理方法有以下几类:

1.经济规律所制约的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方法。即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的方法。例如企业内部以经济责任制为内容,以经济利益为动力,经济控制为手段的管理方法等。

2.反映生产组织和生产技术规律的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方法。属于这一类的管理方法有:技术管理、定额管理、工程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方法等。

3.反映有关人的活动规律的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方法等。如利用行为科学理论进行管理的方法。

4.反映行政和政治工作规律的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方法。如行政手段、民主管理、群众路线的方法等。

在实践中,一项管理方法往往反映几方面客观规律的要求,如全面计划管理的方法、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等。管理方法也是有层次的。通常可分为组织方法、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更具体的业务技术方法等几个层次,从而形成一个管理方法体系。指各项管理方法综合作用,以获得综合效应;民主化,指在管理中运用群众路线的方法,实行专业与群众相结合、全员参与的管理方法等。管理方法的上述特点,体现了现代管理方法的系统性、最优性、综合性和民主性,最终反映在方法的有效性上。

四、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手段现代化 这是指为适应经营管理工作高效率的要求而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

1.信息传输、收集手段的现代化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为了文字、图表、信号、语言等管理信息的传输、收集,而采用的电传设备、工业电视、自动显示装置、自动收录记录装置以及电脑控制系统等。

2.信息处理手段的现代化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主要是电子计算机或系统的应用。 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应该协调发展。其中,经营管理思想现代化是核心;经营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经营管理方法现代化是措施;经营管理手段现代化是工具。

方面。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管理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在国外,把科学、技术、管理看成现代文明的三足鼎。可见,管理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当前,我国同发达国家相比,科学技术方面的差距固然很大,但经营管理方面的差距更大。我们在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的同时,必须强调经营管理现代化,实行两者同时并举,不可偏废的方针。一些企业的实践证明,实行经营管理现代化,并不需要花很多投资就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可以把经营管理现代化看成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我们一定要克服重技术、轻经营管理的思想,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宁、李庆:完善种子企业内部控制提升种业竞争力[J].种子世界,2007(7).

[3] 王秋萍、郭志民、李永锋、杨东霞:加强种子企业内部控制之浅见[J].种子科技,2006(24).

企业经营管理如何处理与员工的关系

要建立适应21世纪的企业经营管理,领导者就要找到方法,鼓励员工、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积极贡献,同时对他们的贡献给予奖励。组织机构必须同时注重两点:一是个人能力的释放——要设计出一种环境来充分激发人们的 想象力 、积极性和热情;二是将人们的能力集合在一起——要通过社交、移动和数字技术对各个领域中的人才进行召集和组织,以便他们就实质性的具体工作展开协作。可惜,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都缺乏重新调配、利用这类资源的能力。这是因为大部分组织机构都在按照工业时代的做法运营,而这些做法的目的是尽量提高标准化水平和自上而下的管理力度。两种顽固而且非常有害的结构模式成了大多数组织机构的桎梏,这就是金字塔模型和价值链。

领导者必须意识到个人贡献的价值,这项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个人的才智、积极性和热情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至关重要。但高层无法通过“下达命令”来挖掘这些深层次的个人特质,而只能去培养它们任睿博人力资源讲师有效沟通艺术。也就是说,组织机构必须建立新的雇佣模式,它要强调个人的力量高于命令和控制。它还意味着,领导者必须把重点放在激活、扩大自己的团队上,而不是高高在上地进行管理。

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接触到这些新方法和新技术——从跨国企业经营管理到刚刚成立的初创型企业经营管理,从个人创新者到民间团体,再到跨行业活动,都是如此。和机构。 我们正在寻找最先进的方法和最新颖的思路,帮助人们开发新的能力。比如说,组织机构及其领导者怎样才能„„

将企业经营管理的金字塔型结构倒转过来,从而提高自治水平、参与程度和灵活性?组织和建立一个由志愿者、消费者和独立代理人构成的团体?让员工、外部贡献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经营管理最重要的决策上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呢?将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声音融入到每一项决定之中,同时让每个人的观点和发现都变得重要呢?消除那些阻碍人们作出贡献的因素,并允许员工、合作伙伴、供应商、消费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参与到组织机构的事务之中呢?

重新把领导者的工作重心定义为参与团体活动并扩大团体规模呢?重新考虑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才资源并找到巧妙的办法来发现、犒赏那些被埋没的人才呢?怎样让所有组织机构都适应未来(同时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大家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 故事 或者提供某种思路来帮助我们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个重大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提供的总经理如何管理企业,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企业财务管理参考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管理逐步走向从重视生产经济管理转变为重视财务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企业转机建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我整理企业财务管理参考文献的分享,供大家阅读参考。

[1]胡艳芝.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4):146—147.

[2]沈文捷.关于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思考探索[J].中国商论,2020(13):109—110.

[3]张燕.浅谈国有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2020(13):125—126.

[4]张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商论,2020(13):129—130.

[5]张杰.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商论,2020(13):147—148.

[6]陈小若.浅谈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J].商讯,2020(19):17—18.

[7]程爱鲜.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J].商讯,2020(19):19+21.

[8]孔艺涵.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商讯,2020(19):25+27.

[9]宋祥克.共享模式下基层发电企业财务人员的管理创新实践[J].商讯,2020(19):38—39.

[10]王锐丽.财政税务制度改革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J].商讯,2020(19):41—42.

[11]王英.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分析[J].商讯,2020(19):44—45.

[12]魏翠华.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商讯,2020(19):46+48.

[13]肖朝丽.业财融合问题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思考研究[J].商讯,2020(19):47—48.

[14]张素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讯,2020(19):58+60.

[15]朱爱群.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讯,2020(19):61+65.

[16]江村.探讨财务与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商讯,2020(19):62.

[17]赵晶.基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财经界,2020(07):117—118.

[18]常园园.企业财务会计中的集中核算问题及解决措施解析[J].财经界,2020(07):121—122.

[19]池宇新.多元化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分析[J].财经界,2020(07):124—125.

[20]邸春泰.大数据时代下云会计的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探讨[J].财经界,2020(07):127—128.

[21]黄秀真.全面预算下的'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优化对策[J].财经界,2020(07):139—140.

[22]刘伟.探析企业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建设及风险防范对策[J].财经界,2020(07):157—158.

[23]邵琳.对提升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建设的探讨[J].财经界,2020(07):162—163.

[24]孙延延.当前财务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分析[J].财经界,2020(07):168—169.

[25]王慧青.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2020(07):172—173.

[26]耿崇.人工智能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财经界,2020(07):205—206.

[27]张敏.浅谈精细化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2020(07):227—228.

[28]张冉.企业合并重组的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20(07):229—230.

[29]王俊宝.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3):154—155.

[30]刘淑敏.我国化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3):160—161.

[31]刘蓉.强化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对策分析[J].山西农经,2020(12):165—166.

[32]邱建伟.探讨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及路径[J].时代金融,2020(18):51+131.

[33]潘慧娟.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建立与完善分析[J].中国市场,2020(18):134—135.

[34]杨红梅.中小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20(18):136—137.

[35]王文明.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20(18):138—139.

[36]张艳东.企业财务内控失效的原因及改进对策[J].中国市场,2020(18):142—144.

[37]郭朝露.大数据时代自来水行业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策略[J].中国市场,2020(18):145—146.

[38]朱艳芳.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与防范[J].中国市场,2020(18):157—158.

[39]方建.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0):120—121.

[40]方良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问题及改进策略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7):46—47.

[41]郭连军.基于新会计制度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浅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7):95—96.

[42]沙小月.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7):97—98.

[43]史永英.基于财务风险视角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7):99—100.

[44]辛焕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7):107—108.

[45]何凤娇.国有企业经营规划中的财务管理决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2):93—94.

[46]李佳.关于优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2):95—96.

[47]马胜利.内控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优化措施探讨[J].财会学习,2020(18):15—16.

[48]黎山飞.探讨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20(18):17—18.

[49]赵绮丽.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探究[J].财会学习,2020(18):21—22.

[50]马志霞.基于内部控制导向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20(18):25—26.

[51]黄丹琳.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财会学习,2020(18):29—30.

[52]林晓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20(18):59—60.

[53]陈晓.新时期下强化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20(18):65—66.

[54]曾武锋.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20(18):69—70.

[55]樊海娟.浅析信息化时代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创新[J].财会学习,2020(18):79+81.

[56]王正斌.财务战略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20(18):83—84.

[57]陈枢华.民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创新模式探讨[J].财会学习,2020(18):85+87.

[58]董洪.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中的难点与解决措施剖析[J].财会学习,2020(18):86—87.

[59]黄逸群,陈斌.强化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工作的途径[J].财会学习,2020(18):245—246.

[60]李仕林.绿色供应链管理和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研究[J].决策探索(下),2020(06):70.

[61]周婧怡.价值链视角下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研究——以李宁公司为例[J].辽宁经济,2020(06):54—55.

[62]原玉博.初探管理会计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20(12):140—141.

[63]孟令蕊.关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20(12):149—150.

[64]高崇.现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J].财经界(学术版),2020(12):152—153.

[65]肖伟.浅谈大数据时代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体系构建[J].财经界(学术版),2020(12):161—162.

[66]柴棣华.运用财务战略思维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20(12):168—169.

[67]唐于.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20(12):180—181.

[68]梁美怡.大数据时代与企业财务管理转型[J].财经界(学术版),2020(12):195—196.

[69]钟洁如.企业财务对标与管理会计实践——以煤电企业为例[J].财务管理研究,2020(06):95—101.

[70]苏靓.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思考[J].时代金融,2020(17):59—60.

[71]李艳.试谈现金流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商讯,2020(18):24—25.

[72]李雪红.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探讨[J].商讯,2020(18):47—48.

[73]李志刚.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研究[J].商讯,2020(18):50—51.

[74]刘芳.加强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及监督职能探讨[J].商讯,2020(18):52+54.

[75]刘渝,陈俊汝.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变革[J].商讯,2020(18):55+57.

[76]伦秀华.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思考[J].商讯,2020(18):56—57.

[77]袁小丽.新形势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J].商讯,2020(18):74—75.

[78]宋炯.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及内控防范策略探究[J].商讯,2020(18):26—27.

[79]郭海棠.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实施中的瓶颈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商讯,2020(18):40+42.

[80]王德兴.ERP系统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研究[J].商讯,2020(18):62—63.

[81]周琳.试分析ERP对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影响[J].商讯,2020(18):82+84.

[82]刘忠平.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J].现代商业,2020(17):163—164.

[83]邹阳丽.基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探讨[J].现代商业,2020(17):167—168.

[84]段文举.对“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现代商业,2020(17):175—176.

[85]陈金凤.浅议人工智能时代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现代商业,2020(17):181—182.

[86]韩雪.关于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中国市场,2020(17):96—97.

[87]朱洪江.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20(17):149—150.

[88]汪静.增值税改革后企业财务管理策略探究[J].中国市场,2020(17):143+147.

[89]杜焕菊.基于物业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筹划的探讨[J].中国市场,2020(17):119—120.

[90]彭凌洁.企业会计核算如何推动会计信息质量浅析[J].中外企业家,2020(18):9.

[91]陈晓宇.企业财务风险相关问题思考及防控策略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18):16.

[92]冒志亚.电力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8):25.

[93]周雪来.浅谈小微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J].中外企业家,2020(18):26—27.

[94]吉珠.财务智能化进程中的风险预测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20(18):29—30.

[95]牛凤新.试论现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J].中外企业家,2020(18):32.

[96]程煊.探析加强园林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J].中外企业家,2020(18):36—37.

[97]赵志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要点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8):43—44.

[98]魏冬.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及企业财务战略[J].中外企业家,2020(18):48.

[99]文真.管理会计在业财融合中的应用探索[J].中外企业家,2020(18):59—60.

[100]潜丹.浅议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细化[J].中外企业家,2020(18):65.

[101]王燕北.企业财务核算现状和改善策略[J].中外企业家,2020(17):4.

[102]刘芬.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探析[J].山西农经,2020(11):125—126.

[103]鲁铮.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分析[J].山西农经,2020(11):131—132.

[104]杨海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J].山西农经,2020(11):134—135.

[105]邓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统计研究[J].财会学习,2020(17):13—14.

[106]张玉娜.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20(17):15—16.

[107]吴欣.现代生鲜企业全面的财务管理模式分析[J].财会学习,2020(17):55+57.

[108]李进松.分析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20(17):65—66.

品牌对于企业来说,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综合的、人文化的象征。为此由我为大家分享,欢迎参阅。

一:民营企业品牌策略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国内的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大中型民营企业,并且民营企业在吸纳就业人员、增加 *** 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国内企业的总体竞争力较弱,加之中国入世后大量外资企业的进入,中国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提高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摆脱目前的困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企业界的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品牌的竞争,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做好品牌策略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民营企业;品牌策略;核心竞争力

1企业品牌及品牌策略综述

1.1品牌的含义

品牌是一种名称,与术语、标记、符号、象征或设计组合运用,并用来区别一个***或一群***卖主或其竞争者。事实上,现在的品牌含义已大大地被拓展了,品牌形成的前提是商品的质量,品牌创造的目标是确保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的至尊地位。它已与企业的整体形象联络起来,是企业的“脸面”,即企业形象。

1.2什么是品牌策略

品牌策略是指企业通过创立市场良好品牌形像。提升产品度,并以知名度来开拓市场,吸引顾客,扩大市场占有率,取得丰厚利润回报,培养忠诚品牌消费者的一种策略选择。品牌策略是现代化市场营销的核心。从品牌策略的功能来看,一个品牌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标志,更多的是产品质量、效能、满足消费者效用的可靠程度的综合体现。它凝结著企业的科学管理、市场美誉、追求完美的精神文化内涵,决定和影响着产品的结构与服务定位。因此,发挥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带给消费者信心,给予消费者以物质和精神的享受正是品牌策略的基本功能所在。

2以运动品牌为例,国内民营企业的品牌策略

2.1李宁

1989李宁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并以赞助90年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为机遇,开始了李宁公司的经营业务,从而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1990年“李宁”这一品牌随着亚运会圣火传遍中国。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李宁牌”被选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领奖装备,从而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穿着国外体育品牌服装的历史。1993年-1995年李宁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在随后的三年里,“李宁”自身进行了一系列的经营调整,在此之后迎来了“李宁”的第二次发展,经过十年的成长,“李宁”早已成为中国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

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之后“李宁”遭遇了自身的成长上限。这是任何一个公司都可能遇到的难题——在经过成功的快速扩张后,企业成长的速度骤降,直至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企业上下都感觉到,有一种近乎魔障的东西在阻止企业的规模、效益无法再向上增长,所有人都被一种危机感压迫著。后来,2002年世界杯期间,“李宁”推出了一则特殊的广告:一个个普通的男孩女孩,出现在很平常的马路、天桥、空地、天台、胡同,没有专业的运动场地,没有观众,没有喝彩,他们正在跑步、踢足球、打篮球、打羽毛球……一切看似平常……他们都身着李宁服装,眼神里流露出对运动无尽的专注与陶醉——他们好像已经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小院里晾着衣服,他们站在两边打网球;胡同中的铁门上划上一个白圈,就成了投蓝板;屋子里,一个孩子以一个标准的投蓝动作干脆利索地关了灯钮……最后,画外音响起:“只要你想,一切皆有可能”。

“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给LI-NING品牌的定位精准得多。在年轻、充满活力的人面前,外界的限制都形同乌有,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都可以从无到有,“一切皆有可能!”它以生动可感的画面,向观众强烈地暗示一种价值承诺:拥有李宁牌产品,不仅仅是拥有一种生活用品,而是拥有一种生活质量人生境界。

这非同寻常的“一分钟”透露出一个重大的讯号:LI-NING牌将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它标志著李宁公司谋划已久的重大工程——重塑LI-NING——全面启动了。如今“李宁”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内第一的体育品牌,不仅中国运动员穿,甚至外国运动员在奥运会领奖台上都穿上了李宁服装,而这正是成功推行品牌策略的成果。正是由于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和成功的品牌策略使得李宁和他的李宁公司实现了从无到有到国内体育品牌第一、国际第五的优秀公司的精彩的全过程。

2.2案例对比分析—双星

双星作为中国鞋业的老大,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制鞋企业集团。拥有双星开发区、海江、工业园、鲁中、瀚海、中原、成都、贵阳、张家口、福建等10大鞋城,140多条鞋类生产线,热硫化鞋、冷粘鞋、布鞋、皮鞋、注射鞋、专业鞋六大类并举,年产各类鞋近亿双。双星同时也经营运动服装,在全国有4000多家连锁店的营销网路;在国外设立美国、德国、俄罗斯、阿联酋等十家分公司,并与200多家国外客户建立贸易伙伴关系,拥有中国鞋业唯一的国家级技术科研开发中心和皮革鞋类检测中心。“双星”商标首批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双星鞋连续15年荣列全国同类产品销量第一,稳居中国制鞋行业的龙头地位。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后起的运动品牌都选择新的品牌路线,“要运动,要时尚”,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品牌知名度也飞速提高。而双星的品牌定位是中、低端产品,目标客户是中、低消费群体。我们可以看到双星的门店几乎天天在打特价,天天在甩货这就使其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双星就是低档货”的观念。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天天与氾滥般的小型鞋厂打价格战的双星居然是中国鞋行业的老大,在这样一个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中打拼的企业谈何长久的保持其品牌生命力?!虽然目前双星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但是无法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如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双星就会遭遇“成长的上限”。到时候开拓市场将十分艰难,原有的市场份额亦将萎缩。所以说双星的成长已刻不容缓!

2.3品牌策略成功的启示

成功的进行品牌策略并不是完全依托好的时机,企业如果不注重自身素质企业的品牌就无法获得长久的生命力。企业要想塑造一个成功的品牌首先要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像前面我们提到的“李宁”,李宁是世界冠军,“李宁”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对于目标客户群来说,“李宁”会给人们这样一个感觉:像李宁一样拼搏、像李宁一样当冠军、像李宁一样享受运动。同样,在公众面前企业必须保持自己的形象,让消费者都对你表示信任和信赖,这样消费者就会抱着一个积极的态度选择你的产品。另外,在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在进行一场博弈,所以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把目光放远,注重长期的发展利益。品牌策略不是临时性的,很多企业在开始进行品牌运作时,大张旗鼓地做广告和推广,一阵风似的盲目宣传,以内部人的接受程度衡量消费者的接受状况。其实,品牌推广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除非企业在新品开发、广告、促销、公关、服务等上有充分的积累,并统一于一个明确的定位,企业是很难建立一个成功的品牌的。 3国内民营企业做好品牌策略的建议

3.1国内民营企业的品牌建设

许多民营企业虽然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民营企业决策者片面的品牌观以及中国品牌专业人才的缺乏,致使大多数民营企业无法塑造出独特的、具有生命力的品牌。本人认为民营企业品牌塑造中应引起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3.1树立正确的品牌观

一个优秀的品牌,集中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底蕴,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一个品牌,不能只看品牌伞下的产品质量如何,还有很多其他关键因素影响品牌塑造的成功:品牌的定位、个性、文化、价值观和情感利益等。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品牌的作用日益突出,没有品牌,企业就没有核心竞争力。有些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有些企业就不停地、大手笔地做广告。实际上,广告只是品牌塑造的必要手段,塑造品牌离不开广告,但不能只有广告,除了做广告,企业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靠广告轰炸可以打出一个“名牌”,但名牌不等于品牌。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品牌的知名度只是品牌经营的第一步,而我国民营企业品牌要增强竞争力,必须实现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三度统一。

3.2准确合理的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经常向消费者宣传的那部分品牌识别,目的是有效地建立品牌与竞争者的差异性,以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在消费者心智中占住一个与众不同的位置。

品牌定位是技术性较强的策略,离不开科学严密的思维,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①消费者导向原则。企业生产出任何产品都是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品牌的定位都必须以消费者为导向。品牌定位的初始点应是全面、充分、客观、准确、及时的消费者调查,通过适当的传播媒介,将吻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定位资讯进驻于消费者心灵。

②个性化原则。要让一个品牌真正活起来,能够和消费者进行情感沟通,就要赋予品牌独特个性,从而使品牌具有一定的精神和灵魂。这种个性实际代表差异性,可能与产品的物理特征和功效毫无关系,是通过品牌定位所赋予的。

③动态性原则。品牌定位要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使品牌永远具有市场活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没有永久不变的品牌,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时刻注意维护自己的品牌。品牌维护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必须与品牌细分、品牌延伸、品牌拓展等一系列活动相互配合。

3.3注重培育品牌的文化意蕴

品牌文化是品牌在消费者者心目中的印象、感觉和附加值,是结晶在品牌中的经营观、价值观、审美因素等观念形态及经营行为的总和。品牌文化与品牌是相辅相成的。品牌文化虽无形,但品牌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精髓,更是品牌的脊梁。如果说产品的质量是品牌的基石,那么品牌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就是品牌的灵魂。品牌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在企业经营中和品牌创造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世界知名品牌的成功大都得益于品牌的民族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葛笑春.企业工艺品牌策略的案例研究[J].商业研究,2009,***4***.

[2]赵艳丰.多品牌策略的秘诀[J].中华商标,2009,***3***.

[3]杜伟.产品品牌策略选择[J].中外企业文化,2009,***3***.

[4]高人一.如何打好新品牌策略[J].建材与装饰:市场营销,2009,***2***.

[5]杜伟.可供企业选择的八种品牌策略[J].市场研究,2009,***2***

二:电视栏目品牌策略研究

摘要 电视栏目竞争日趋激烈,要在电视媒介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要走品牌之路。本文以《全球资讯榜》为例,对电视栏目的品牌定位、品牌识别、品牌传播几个方面做了一个较为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 全球资讯榜 品牌定位 品牌识别 品牌传播

每个电视栏目都是一个独立的产品,栏目要长期生存,就必须走品牌化这条路。只有使栏目具有了品牌效应,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打造品牌”是每一个电视栏目追求的目标。本文将通过央视二套的《全球资讯榜》栏目的分析,探究电视栏目应该如何打造品牌,赢得市场。

一、《全球资讯榜》栏目简介

2003年10月20日,CCTV-2全面改版为“经济频道”。由于频道定位对经济资讯类节目的需求,《全球资讯榜》这一电视新闻品牌应运而生。它与早间的《第一时间》和晚间的《经济资讯联播》、《经济半小时》构筑成CCTV-2经济频道新闻栏目主体;成为CCTV-2经济频道资讯板块主框架的组成部分之一;成为CCTV-2的午间重头戏;成为一个全新的电视新闻品牌。

1 栏目主体内容

《全球资讯榜》作为中央电视台经济资讯频道新闻主框架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正午时段为观众提供以国际为主、国内外融通的全球经济资讯,汇聚国内外权威新闻网站的排行和全球媒体的热点聚焦,以此为参考,以分类新闻排行榜的释出方式,在浩如烟海的资讯海洋中精选新闻。观众还能看到颇具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知悉沪深股市涨跌幅前五位的“股市红绿榜”,得到令人耳目一新的全球资讯。

2 栏目主要板块

***1***要闻排行榜:以经济的视角,报道关注度最高的时政要闻和突发新闻排行。

***2***财经新闻榜:以百姓的视角,释出财经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排行。

***3***新闻人物榜:当日全球风云人物,究竟是谁最受关注?

***4***公司新闻榜:全球哪几家公司制造了行业内最受震动的新闻事件?

***5***科技新闻榜:前沿性和实用性相得益彰、激发人类好奇心和创造力的最新科技新闻。

***6***特色小版块:包括了今日看点、图片新闻:好看、有趣、轻松、让人耳目一新的新闻集粹。

此外,栏目还会根据当下的经济、时政等热点新闻,做相应的专题报道。

二、《全球资讯榜》的品牌定位

“所谓定位,就是使企业的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有地位、留下印象的一种广告方法与推销方法。”如今的中国电视,电视台之间、频道之间、栏目之间的竞争已非常激烈。任何一个栏目都不可能获得所有受众的心,因而,准确的定位成为栏目生存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定位本身也是品牌识别和价值主张的一部分。通过定位,品牌希望消费者能够感受、思考本品牌与竞争品牌不同的地方。

1 品牌定位面临的问题

《全球资讯榜》与《第一时间》、《经济资讯联播》、《经济半小时》这三个栏目在内容编排上是一个整体,各栏目的内容共享。从频道栏目整合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资源共享实现了最新经济新闻资讯的全方位滚动式播出,是一个很好的栏目整合案例。但就单个栏目的定位来说,这样的资源共享似乎为每个具体栏目的定位制造了一定的障碍。《全球资讯榜》要做到脱颖而出,建立独具个性的电视栏目品牌,就必须通过分析其他栏目,从中寻求可以为受众接受的独特之处。

在《全球资讯榜》诞生之前,央视的电视新闻类栏目多是严肃型定位,主持人正襟危坐,表情严肃,新闻内容按照国内、国际新闻的顺序编排,极其严谨。虽然这种风格体现出新闻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但在娱乐化时代,这样的新闻播报方式缺乏生活味,不能满足普通老百姓对资讯娱乐性认知的需求。这就为《全球资讯榜》的定位提供了参照。

2 最初的品牌定位

《全球资讯榜》从栏目开办之初,将自己定位为针对商务人士、白领一族的全球要闻排行榜资讯类栏目。

首先。这一定位抓住了商务白领这一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经济头脑的分众群体,找准了目标受众,栏目的内容也就容易安排了。

其次,这一定位找准了电视新闻栏目的突破口。《全球资讯榜》模仿如今频繁出现的各大音乐、娱乐、时尚排行榜,嫁接网路传播,用排行榜的形式释出新闻。这即是新闻编排的全新尝试,又实现了新闻的娱乐性突破,使可能让人乏味的新闻内容平添了轻松、悬念、动感、时尚的色彩,顺应了娱乐化的潮流。

总的来说,CCTV-2的这几个资讯类栏目都比其它频道的新闻资讯类栏目娱乐性要强一些,除了《经济半小时》是以电视新闻杂志定位以外,其他三个栏目的新闻内容基本一致,而且节目都是以时装展、新车集锦、最新单曲或有趣的生活场景等轻松的内容结束。尽管如此,《全球资讯榜》的个性还是凸现出来了——它是新闻榜单的揭晓平台。观众对新闻有自己的喜好,他们也希望自己喜欢的新闻、公司***品牌***、财经人物、科技产品荣登榜首。《全球资讯榜》正是抓住了受众的这一“崇尚榜样”的心理,为观众制作了符合他们心理的新闻排行榜。

3 品牌定位的调整

在栏目的发展过程中,《全球资讯榜》也对品牌定位做了一些调整,毕竟真正懂得经济的人群非常的小众。如果只针对那一小部分。而且还可能是中午没有收看电视节目习惯的人群来做节目,收视率很难提升,栏目的生存也会面临一定的问题。

因此,《全球资讯榜》适当地扩大了目标受众的范围,新闻的播报方式更加生活化,新闻内容增加了更多的生活琐闻。可以说,它将经济生活化。让更多普通老百姓接受,也使他们从栏目中获得相关的经济知识。虽然这些知识可能在商务人士或经济学家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普通老百姓了解到这些已经很满足了。就这些知识已经能够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方便了。而且这些知识也不会占用他们太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所以他们爱看。

三、《全球资讯榜》的品牌识别

品牌识别是品牌渴望创造或保护的一套独特的品牌构,想。这些构想表现了品牌是什么。并通过产生一个有价值的主张,包括功能上、情感上或价值自我再现上的利益,建立品牌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对于电视栏目而言,品牌识别可以通过构建一套独立的视听觉的形象识别系统,这套系统可以让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该栏目,在此基础上,加深受众对于该栏目的美誉度、忠诚度。

品牌识别能帮助观众区分《全球资讯榜》与其他资讯类栏目,同时在观众心目中树立《全球资讯榜》的形象。以下,本文将针对《全球资讯榜》这一电视栏目的特性,围绕可以用于品牌识别的三个方面——口号、视觉、声音——展开分析。

1 口号识别

口号是品牌理念的体现。好的口号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全球资讯榜》的口号有两个:“知讯者生存”和“一榜知天下”。最绝妙的是“知讯者生存”这句口号,很有震撼力。虽然这句话有点夸张,但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应该说号召力是很大的。这两句口号其实也是对栏目定位的一种升华概括。即明确了目标受众,又突出了栏目的榜单特色,为品牌形象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全球资讯榜》的第一个小板块“要闻排行榜”也有自己的口号:要知天下,先看要闻。口号简洁而大气,给观众的心理暗示是:

李宁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品牌对于企业来说,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综合的、人文化的象征。为此由我为大家分享,欢迎参阅。

一:民营企业品牌策略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国内的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大中型民营企业,并且民营企业在吸纳就业人员、增加 *** 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国内企业的总体竞争力较弱,加之中国入世后大量外资企业的进入,中国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提高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摆脱目前的困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企业界的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品牌的竞争,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做好品牌策略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民营企业;品牌策略;核心竞争力

1企业品牌及品牌策略综述

1.1品牌的含义

品牌是一种名称,与术语、标记、符号、象征或设计组合运用,并用来区别一个***或一群***卖主或其竞争者。事实上,现在的品牌含义已大大地被拓展了,品牌形成的前提是商品的质量,品牌创造的目标是确保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的至尊地位。它已与企业的整体形象联络起来,是企业的“脸面”,即企业形象。

1.2什么是品牌策略

品牌策略是指企业通过创立市场良好品牌形像。提升产品度,并以知名度来开拓市场,吸引顾客,扩大市场占有率,取得丰厚利润回报,培养忠诚品牌消费者的一种策略选择。品牌策略是现代化市场营销的核心。从品牌策略的功能来看,一个品牌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标志,更多的是产品质量、效能、满足消费者效用的可靠程度的综合体现。它凝结著企业的科学管理、市场美誉、追求完美的精神文化内涵,决定和影响着产品的结构与服务定位。因此,发挥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带给消费者信心,给予消费者以物质和精神的享受正是品牌策略的基本功能所在。

2以运动品牌为例,国内民营企业的品牌策略

2.1李宁

1989李宁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并以赞助90年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为机遇,开始了李宁公司的经营业务,从而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1990年“李宁”这一品牌随着亚运会圣火传遍中国。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李宁牌”被选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领奖装备,从而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穿着国外体育品牌服装的历史。1993年-1995年李宁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在随后的三年里,“李宁”自身进行了一系列的经营调整,在此之后迎来了“李宁”的第二次发展,经过十年的成长,“李宁”早已成为中国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

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之后“李宁”遭遇了自身的成长上限。这是任何一个公司都可能遇到的难题——在经过成功的快速扩张后,企业成长的速度骤降,直至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企业上下都感觉到,有一种近乎魔障的东西在阻止企业的规模、效益无法再向上增长,所有人都被一种危机感压迫著。后来,2002年世界杯期间,“李宁”推出了一则特殊的广告:一个个普通的男孩女孩,出现在很平常的马路、天桥、空地、天台、胡同,没有专业的运动场地,没有观众,没有喝彩,他们正在跑步、踢足球、打篮球、打羽毛球……一切看似平常……他们都身着李宁服装,眼神里流露出对运动无尽的专注与陶醉——他们好像已经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小院里晾着衣服,他们站在两边打网球;胡同中的铁门上划上一个白圈,就成了投蓝板;屋子里,一个孩子以一个标准的投蓝动作干脆利索地关了灯钮……最后,画外音响起:“只要你想,一切皆有可能”。

“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给LI-NING品牌的定位精准得多。在年轻、充满活力的人面前,外界的限制都形同乌有,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都可以从无到有,“一切皆有可能!”它以生动可感的画面,向观众强烈地暗示一种价值承诺:拥有李宁牌产品,不仅仅是拥有一种生活用品,而是拥有一种生活质量人生境界。

这非同寻常的“一分钟”透露出一个重大的讯号:LI-NING牌将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它标志著李宁公司谋划已久的重大工程——重塑LI-NING——全面启动了。如今“李宁”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内第一的体育品牌,不仅中国运动员穿,甚至外国运动员在奥运会领奖台上都穿上了李宁服装,而这正是成功推行品牌策略的成果。正是由于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和成功的品牌策略使得李宁和他的李宁公司实现了从无到有到国内体育品牌第一、国际第五的优秀公司的精彩的全过程。

2.2案例对比分析—双星

双星作为中国鞋业的老大,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制鞋企业集团。拥有双星开发区、海江、工业园、鲁中、瀚海、中原、成都、贵阳、张家口、福建等10大鞋城,140多条鞋类生产线,热硫化鞋、冷粘鞋、布鞋、皮鞋、注射鞋、专业鞋六大类并举,年产各类鞋近亿双。双星同时也经营运动服装,在全国有4000多家连锁店的营销网路;在国外设立美国、德国、俄罗斯、阿联酋等十家分公司,并与200多家国外客户建立贸易伙伴关系,拥有中国鞋业唯一的国家级技术科研开发中心和皮革鞋类检测中心。“双星”商标首批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双星鞋连续15年荣列全国同类产品销量第一,稳居中国制鞋行业的龙头地位。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后起的运动品牌都选择新的品牌路线,“要运动,要时尚”,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品牌知名度也飞速提高。而双星的品牌定位是中、低端产品,目标客户是中、低消费群体。我们可以看到双星的门店几乎天天在打特价,天天在甩货这就使其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双星就是低档货”的观念。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天天与氾滥般的小型鞋厂打价格战的双星居然是中国鞋行业的老大,在这样一个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中打拼的企业谈何长久的保持其品牌生命力?!虽然目前双星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但是无法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如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双星就会遭遇“成长的上限”。到时候开拓市场将十分艰难,原有的市场份额亦将萎缩。所以说双星的成长已刻不容缓!

2.3品牌策略成功的启示

成功的进行品牌策略并不是完全依托好的时机,企业如果不注重自身素质企业的品牌就无法获得长久的生命力。企业要想塑造一个成功的品牌首先要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像前面我们提到的“李宁”,李宁是世界冠军,“李宁”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对于目标客户群来说,“李宁”会给人们这样一个感觉:像李宁一样拼搏、像李宁一样当冠军、像李宁一样享受运动。同样,在公众面前企业必须保持自己的形象,让消费者都对你表示信任和信赖,这样消费者就会抱着一个积极的态度选择你的产品。另外,在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在进行一场博弈,所以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把目光放远,注重长期的发展利益。品牌策略不是临时性的,很多企业在开始进行品牌运作时,大张旗鼓地做广告和推广,一阵风似的盲目宣传,以内部人的接受程度衡量消费者的接受状况。其实,品牌推广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除非企业在新品开发、广告、促销、公关、服务等上有充分的积累,并统一于一个明确的定位,企业是很难建立一个成功的品牌的。 3国内民营企业做好品牌策略的建议

3.1国内民营企业的品牌建设

许多民营企业虽然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民营企业决策者片面的品牌观以及中国品牌专业人才的缺乏,致使大多数民营企业无法塑造出独特的、具有生命力的品牌。本人认为民营企业品牌塑造中应引起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3.1树立正确的品牌观

一个优秀的品牌,集中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底蕴,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一个品牌,不能只看品牌伞下的产品质量如何,还有很多其他关键因素影响品牌塑造的成功:品牌的定位、个性、文化、价值观和情感利益等。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品牌的作用日益突出,没有品牌,企业就没有核心竞争力。有些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有些企业就不停地、大手笔地做广告。实际上,广告只是品牌塑造的必要手段,塑造品牌离不开广告,但不能只有广告,除了做广告,企业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靠广告轰炸可以打出一个“名牌”,但名牌不等于品牌。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品牌的知名度只是品牌经营的第一步,而我国民营企业品牌要增强竞争力,必须实现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三度统一。

3.2准确合理的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经常向消费者宣传的那部分品牌识别,目的是有效地建立品牌与竞争者的差异性,以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在消费者心智中占住一个与众不同的位置。

品牌定位是技术性较强的策略,离不开科学严密的思维,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①消费者导向原则。企业生产出任何产品都是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品牌的定位都必须以消费者为导向。品牌定位的初始点应是全面、充分、客观、准确、及时的消费者调查,通过适当的传播媒介,将吻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定位资讯进驻于消费者心灵。

②个性化原则。要让一个品牌真正活起来,能够和消费者进行情感沟通,就要赋予品牌独特个性,从而使品牌具有一定的精神和灵魂。这种个性实际代表差异性,可能与产品的物理特征和功效毫无关系,是通过品牌定位所赋予的。

③动态性原则。品牌定位要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使品牌永远具有市场活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没有永久不变的品牌,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时刻注意维护自己的品牌。品牌维护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必须与品牌细分、品牌延伸、品牌拓展等一系列活动相互配合。

3.3注重培育品牌的文化意蕴

品牌文化是品牌在消费者者心目中的印象、感觉和附加值,是结晶在品牌中的经营观、价值观、审美因素等观念形态及经营行为的总和。品牌文化与品牌是相辅相成的。品牌文化虽无形,但品牌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精髓,更是品牌的脊梁。如果说产品的质量是品牌的基石,那么品牌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就是品牌的灵魂。品牌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在企业经营中和品牌创造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世界知名品牌的成功大都得益于品牌的民族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葛笑春.企业工艺品牌策略的案例研究[J].商业研究,2009,***4***.

[2]赵艳丰.多品牌策略的秘诀[J].中华商标,2009,***3***.

[3]杜伟.产品品牌策略选择[J].中外企业文化,2009,***3***.

[4]高人一.如何打好新品牌策略[J].建材与装饰:市场营销,2009,***2***.

[5]杜伟.可供企业选择的八种品牌策略[J].市场研究,2009,***2***

二:电视栏目品牌策略研究

摘要 电视栏目竞争日趋激烈,要在电视媒介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要走品牌之路。本文以《全球资讯榜》为例,对电视栏目的品牌定位、品牌识别、品牌传播几个方面做了一个较为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 全球资讯榜 品牌定位 品牌识别 品牌传播

每个电视栏目都是一个独立的产品,栏目要长期生存,就必须走品牌化这条路。只有使栏目具有了品牌效应,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打造品牌”是每一个电视栏目追求的目标。本文将通过央视二套的《全球资讯榜》栏目的分析,探究电视栏目应该如何打造品牌,赢得市场。

一、《全球资讯榜》栏目简介

2003年10月20日,CCTV-2全面改版为“经济频道”。由于频道定位对经济资讯类节目的需求,《全球资讯榜》这一电视新闻品牌应运而生。它与早间的《第一时间》和晚间的《经济资讯联播》、《经济半小时》构筑成CCTV-2经济频道新闻栏目主体;成为CCTV-2经济频道资讯板块主框架的组成部分之一;成为CCTV-2的午间重头戏;成为一个全新的电视新闻品牌。

1 栏目主体内容

《全球资讯榜》作为中央电视台经济资讯频道新闻主框架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正午时段为观众提供以国际为主、国内外融通的全球经济资讯,汇聚国内外权威新闻网站的排行和全球媒体的热点聚焦,以此为参考,以分类新闻排行榜的释出方式,在浩如烟海的资讯海洋中精选新闻。观众还能看到颇具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知悉沪深股市涨跌幅前五位的“股市红绿榜”,得到令人耳目一新的全球资讯。

2 栏目主要板块

***1***要闻排行榜:以经济的视角,报道关注度最高的时政要闻和突发新闻排行。

***2***财经新闻榜:以百姓的视角,释出财经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排行。

***3***新闻人物榜:当日全球风云人物,究竟是谁最受关注?

***4***公司新闻榜:全球哪几家公司制造了行业内最受震动的新闻事件?

***5***科技新闻榜:前沿性和实用性相得益彰、激发人类好奇心和创造力的最新科技新闻。

***6***特色小版块:包括了今日看点、图片新闻:好看、有趣、轻松、让人耳目一新的新闻集粹。

此外,栏目还会根据当下的经济、时政等热点新闻,做相应的专题报道。

二、《全球资讯榜》的品牌定位

“所谓定位,就是使企业的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有地位、留下印象的一种广告方法与推销方法。”如今的中国电视,电视台之间、频道之间、栏目之间的竞争已非常激烈。任何一个栏目都不可能获得所有受众的心,因而,准确的定位成为栏目生存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定位本身也是品牌识别和价值主张的一部分。通过定位,品牌希望消费者能够感受、思考本品牌与竞争品牌不同的地方。

1 品牌定位面临的问题

《全球资讯榜》与《第一时间》、《经济资讯联播》、《经济半小时》这三个栏目在内容编排上是一个整体,各栏目的内容共享。从频道栏目整合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资源共享实现了最新经济新闻资讯的全方位滚动式播出,是一个很好的栏目整合案例。但就单个栏目的定位来说,这样的资源共享似乎为每个具体栏目的定位制造了一定的障碍。《全球资讯榜》要做到脱颖而出,建立独具个性的电视栏目品牌,就必须通过分析其他栏目,从中寻求可以为受众接受的独特之处。

在《全球资讯榜》诞生之前,央视的电视新闻类栏目多是严肃型定位,主持人正襟危坐,表情严肃,新闻内容按照国内、国际新闻的顺序编排,极其严谨。虽然这种风格体现出新闻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但在娱乐化时代,这样的新闻播报方式缺乏生活味,不能满足普通老百姓对资讯娱乐性认知的需求。这就为《全球资讯榜》的定位提供了参照。

2 最初的品牌定位

《全球资讯榜》从栏目开办之初,将自己定位为针对商务人士、白领一族的全球要闻排行榜资讯类栏目。

首先。这一定位抓住了商务白领这一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经济头脑的分众群体,找准了目标受众,栏目的内容也就容易安排了。

其次,这一定位找准了电视新闻栏目的突破口。《全球资讯榜》模仿如今频繁出现的各大音乐、娱乐、时尚排行榜,嫁接网路传播,用排行榜的形式释出新闻。这即是新闻编排的全新尝试,又实现了新闻的娱乐性突破,使可能让人乏味的新闻内容平添了轻松、悬念、动感、时尚的色彩,顺应了娱乐化的潮流。

总的来说,CCTV-2的这几个资讯类栏目都比其它频道的新闻资讯类栏目娱乐性要强一些,除了《经济半小时》是以电视新闻杂志定位以外,其他三个栏目的新闻内容基本一致,而且节目都是以时装展、新车集锦、最新单曲或有趣的生活场景等轻松的内容结束。尽管如此,《全球资讯榜》的个性还是凸现出来了——它是新闻榜单的揭晓平台。观众对新闻有自己的喜好,他们也希望自己喜欢的新闻、公司***品牌***、财经人物、科技产品荣登榜首。《全球资讯榜》正是抓住了受众的这一“崇尚榜样”的心理,为观众制作了符合他们心理的新闻排行榜。

3 品牌定位的调整

在栏目的发展过程中,《全球资讯榜》也对品牌定位做了一些调整,毕竟真正懂得经济的人群非常的小众。如果只针对那一小部分。而且还可能是中午没有收看电视节目习惯的人群来做节目,收视率很难提升,栏目的生存也会面临一定的问题。

因此,《全球资讯榜》适当地扩大了目标受众的范围,新闻的播报方式更加生活化,新闻内容增加了更多的生活琐闻。可以说,它将经济生活化。让更多普通老百姓接受,也使他们从栏目中获得相关的经济知识。虽然这些知识可能在商务人士或经济学家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普通老百姓了解到这些已经很满足了。就这些知识已经能够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方便了。而且这些知识也不会占用他们太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所以他们爱看。

三、《全球资讯榜》的品牌识别

品牌识别是品牌渴望创造或保护的一套独特的品牌构,想。这些构想表现了品牌是什么。并通过产生一个有价值的主张,包括功能上、情感上或价值自我再现上的利益,建立品牌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对于电视栏目而言,品牌识别可以通过构建一套独立的视听觉的形象识别系统,这套系统可以让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该栏目,在此基础上,加深受众对于该栏目的美誉度、忠诚度。

品牌识别能帮助观众区分《全球资讯榜》与其他资讯类栏目,同时在观众心目中树立《全球资讯榜》的形象。以下,本文将针对《全球资讯榜》这一电视栏目的特性,围绕可以用于品牌识别的三个方面——口号、视觉、声音——展开分析。

1 口号识别

口号是品牌理念的体现。好的口号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全球资讯榜》的口号有两个:“知讯者生存”和“一榜知天下”。最绝妙的是“知讯者生存”这句口号,很有震撼力。虽然这句话有点夸张,但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应该说号召力是很大的。这两句口号其实也是对栏目定位的一种升华概括。即明确了目标受众,又突出了栏目的榜单特色,为品牌形象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全球资讯榜》的第一个小板块“要闻排行榜”也有自己的口号:要知天下,先看要闻。口号简洁而大气,给观众的心理暗示是:

李宁的STP战略分析?你以为想知道就有啊?还要多?除非李宁公司出了叛徒...不然没人能给的出

目标市场营销又称STP营销或STP三步曲,这里S指Segmenting market,即市场细分;T指Targeting market,即选择目标市场;P为Positioning,亦即定位。正因为如此,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当代战略营销的核心,可被定义为STP。 目标市场营销有三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市场细分,根据购买者对产品或营销组合的不同需要,将市场分为若干不同的顾客群体,并勾勒出细分市场的轮廓。 第二步,确定目标市场,选择要进入的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 第三步,定位,建立与在市场上传播该产品的关键特征与利益。

李宁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论文

品牌定位转型失败,销售不畅导致利润下降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体操王子”、李宁公司的创始人李宁喜欢用“囧”字来形容公司的困局。继2011年销售营业收入、毛利和净利润等三项指标同比大幅下滑并且痛失国内运动品牌第一的王座之后,今年李宁公司业绩继续恶化。据最新公告,今年上半年李宁公司鞋产品的订单金额按年计呈双位数下降之势,服装产品年跌幅则超过20%。至此,在内地五家赴港上市的体育用品公司中,李宁公司净利润已掉至队尾。借助于李宁以“空中飞人”的方式点燃北京奥运圣火所营造出的强大营销策略攻势,李宁公司的产品一度将国际强劲对手阿迪达斯拉下马来,坐上了国内市场营销额的头把交椅,但接下来所发生的改变却让李宁公司遭遇到了转身剧痛。北京奥运圣火熄灭之后,李宁公司发布了以“品牌重塑”和“渠道变革”为主要内容的转型战略。人们看到,李宁公司广告口号由先前的“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ispossible)改为“让改变发生”(Makethechange)。李宁公司品牌重塑的意图非常明显,即大幅度提升品牌价值,并利用“90后”新知新觉的消费特征来直接获取品牌心智占位,完成从成本驱动型商业模式到价值驱动型商业模式的华丽转身。与品牌重塑相对应,李宁公司的渠道变革战略思路也非常清晰,即通过整合规模较小、效益不佳的经销商,以规模化来提高运营的专业度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公司由垂直式增长到水平式增长的转变。资料显示,李宁公司有129个经销商及超过2000余名分销商,其中约有1700名平均只经营1家门店,大多数空间形象无法达到标准店的陈列水平,销售服务水平亦低,很难对商品及时归并和降解,货品周转速度也非常不理想。按照李宁的设想,经销商的整合将以每年约500或600家的速度进行。但两年以来李宁公司战略调整的实际效果,却是改变未成身先衰。现在看来,在更换标志和口号的同时,李宁公司重新定位顾客群体,把目标锁定为“90后”,可以说是在错误时点上的错误决策。多年来,李宁产品给予消费者的视觉印象,一般是款式设计较为保守,而对国内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来说,如果买得起外国品牌产品,大多并不愿意花差不多的价钱去购买国内品牌。更何况,一项市场调查结果表明,李宁品牌产品主流消费群体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平均消费者年龄为35至40岁。显然,李宁在试图迎合“90后”消费市场偏好时,遗弃了原本忠诚的顾客群体。除了品牌重塑战略无形之中构成了对原有顾客忠诚度的损害之外,由于急于从价格市场向价值市场寻求转变,李宁公司还做了一个风险性极大的决定:通过提价来拉近与国际运动品牌的距离。资料显示,过去两年,李宁公司的鞋类和服装类产品先后三次提价,其中鞋类产品提价幅度累计达25.9%,服装类产品提价幅度累计达36.5%。提价后李宁牌产品与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国外品牌价差不断缩小,但由于李宁品牌的主要客户群体集中在二、三线城市,更由于产品的款式、体验以及营销手段没有同步跟进,连续的提价行为使得李宁系列产品原有的性价比优势荡然无存,那些本来就对价格相当敏感的消费者遂转向了安踏、匹克等性价比较高的国内运动品牌。渠道变革战略同样也出现了败笔。无疑,由于终端销售能力仍是本土品牌企业制胜的关键,因此李宁通过推动有实力的经销商实施兼并重组并最终提高零售网络的管理水平方向是对的。但是,由于一些经营门店较少、营业面积较小的分销商被上级经销商兼并,这难免会让一些分销商产生抵触心理;同时,一些旧有的渠道商往往存在着行为惯性,他们对原有的消费者非常了解,为了防止老客户的流失,一般来说他们会很难选择超前的款式,或者秉持观望态度。不仅如此,在李宁作出如此巨大的渠道管理变革动作之后,可能还会引致一些渠道商的“反水”,这不仅可能影响销量,而且一旦经销商转投他人,还可能让竞争对手有机可乘。为打破市场“囧”局,李宁公司眼下正摆开“突围”的架势,如大规模裁员、增设工厂店和折扣店、吸引世界领先私募投资公司TPG的入盟等等。但纵观李宁公司的纠偏路径,目前更多地还停留在“外科手术”之上,而较少从治本的角度考虑,将更集中的注意力转移到内部再造上来。据全球知名的民意测验和商业调查咨询公司盖洛普为李宁品牌所做的调查结果,消费者认为“李宁”像他们身边一个性格不鲜明的朋友,很亲切,很熟悉,但就是缺乏鲜明的个性。可见在品牌个性诉求定位上,李宁公司太缺火候。如果不尽速改变模糊定位的局面,依旧在产品功能性定位上摇摆运动与休闲之间,那既无法抓住顾客群体,更谈不上培养忠诚的消费者,不仅破不了市场“囧”局,恐怕还会更“囧”。

毕业论文企业战略管理参考文献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优秀的毕业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L.D.彻纳东尼,M.麦克唐纳.创建强有力的品牌.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2]王新新.新竞争力.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

[3]余鑫炎.品牌战略与决策.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陈放,谢宏.品牌策划.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1.

[5]艾丰.中国品牌价值报告.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6]刘佳,从可口可乐看企业品牌塑造.黑龙江对外贸易,经营之道.2006.6:144.

[7]许喜林,吴文国.品牌之道:品牌建设9S模式及其应用.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8]何心展,俞丽敏.我国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2:15~16.

[9]康晓光.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困境与突破方向.深圳大学学报.2006.5:03~05.

[10]相晓冬.品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品牌视点.2006.6:22~25.

[11]何忠保,何飞云.民营企业品牌塑造探析.商场现代化.2007.3:136~138.

[12]郑昭,丁轩.民企成长与品牌战略.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13]李月华.论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区域化策略.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14]徐丽瑛,李正良.中小企业品牌塑造误区与对策.企业管理.2006.10:1~3.

[15]谢付亮.品牌策划的五大关键点.中国质量与品牌.2007.6:53~55.

[16]田双全,陈永丽.我国民营企业品牌塑造之战略选择.ENTERPRISEVITALITY.2002.12:43~45.

[17]刘峻松.品牌三藏:中国本土化的品牌观.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8]苏勇,林展圣.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当代财经.2006.6:63~65.

[1]史建锋.现代钢铁物流发展和盈利模式探讨.中国外资,2013,(13):78-79.

[2]李琪.探索金融阴霾下的钢铁物流新出路.企业导报,2012,(02):99-100.

[3]包立军,王业军.我国中小型传统物资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策略分析.中国市场物流与采购研究,2007,(5):9.

[4]史建锋.探究钢铁物流的电子商务战略.中国商贸,2013,(15):82.

[5]李庆华,项保华,王翔.共同演化视角下的企业战略更新引擎机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1):85-88.

[6]李敬,陈收.企业战略管理.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12-13.

[7]李拥军.钢铁供大于求渠道怎么做—2012年会员钢铁企业钢材流通渠道情况分析.中国冶金报,2013-06-18:6.

[8]田涛.对发展钢铁物流的浅析.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02):9-10.

[9]梁劲.钢铁物流企业的绩效管理[D].南京大学物流工程硕士论文,2012,(02):34-35.

[10]包斯文.转型:钢铁物流企业的出路——从一家大型物流企业转型看我国钢铁物流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中国冶金报,2012-11-20:9.

[11]张慧芝.浅谈供应链管理下的钢铁物流[J].世界海运,2010,(05):64-65.

[12]司方来,王永贵,贾鹤.战略柔性体系:调和反应型市场导向与先动型市场导向.现代管理科学,2009,(02):56-59.

[1]刘超.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市),2010.

[2]卞军.安全管理中安全标志及其设计要素的感知机理研究.浙江大学,2014.

[3]樊建平.创新安全标识管理有效发挥应有作用[EB/OL].

[4]胡祎程,周晓宏,王亮.工程项目现场安全标志有效性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08):37-42.

[5]蔡秋塘,黄星.浅谈标识行业术语(一)[J].广告大观(标识版),2006,(02):38-41.

[6]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7]张倩.铁路车站旅客导向标识人因工程分析及优化.上海:华东交通大学,2012.

[8]鲍诗度,王淮梁,葛荣.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9]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实施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1996.

[10]向帆.导向标识系统设计[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11]赵云川.公共环境标识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12]朱兆华,郭振龙.安全色与安全标志的.由来[J].现代职业安全,2004,(10):64.

[13]袁京鹏.安全标志有效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博士].杭州:浙江大学,2009.

[14]傅贵,陆柏,陈秀珍.基于行为科学的组织安全管理方案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9):21-27.

[15]胡祎程,周晓宏,王亮.安全标志识别性研究:标志特性及用户因素[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3):16-21.

[1]徐春玲.ERP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与分析.安徽电力[J],2005,2(3):74-81.

[2]孙滨丽.ERP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55.

[3]王要武.管理信息系统(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81.

[4]黄卫东.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26.

[5]李西平、刘芙蓉.我国电力企业ERP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63-65.

[6]林勇.ERP理论与实践[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199.

[7]黄小原、卢震、赵晓煜.ERP理论与构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42.

[8]张海全、王英豪、韩玉辉.做好电力企业ERP的实施[J],电力信息化,2005,3(7):57-58.

[9]陈广宇.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51.

[10]颜安.企业ERP应用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74-76.

[11]黄晓英,赵海燕.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55.

[12]诺顿·佩里着.战略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

[13](美)迈克尔.A.希特,R·杜安.爱尔兰,罗伯特.E·霍斯基森等着.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6.

[14]斯莱沃斯基,韦伯等着.战略风险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15]金达仁.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J],信息系统工程,2009,2.

[16](美)小阿瑟.A·汤普森,A·J·斯特里克兰,约翰.E·甘布尔等着.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M],本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17]李森,杨锡怀,戚桂清.相同企业竞争与合作策略的受益与风险分析[J].沈阳东北大学学报,2005.6.

[18]王方华,吕巍.企业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王国法.液压支架控制技术[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2]翟培祥译.采煤机械参数选择[M].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Z].国发〔2005〕18号.

[4]乔红兵,吴淼.我国薄煤层采煤机的发展与前景[J].中国煤炭,2005(10):29-3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Z].国发〔2006〕6号.

[6]王国法.高端液压支架及先进制造技术[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7]国内外薄煤层开采及薄煤层采煤机械设备[R].调研报告,1988.

[8]芮冰.我国采煤机30年发展回顾和展望[J].煤矿机电,2000(5):36-40.

[9]袁亮.薄煤层开采技术与装备[J].煤炭开采,2011(3):15-18.

[10]靳立红,刘春生,孙剑锋.采煤机截割部双电机机械串接驱动的同步性研究[J].煤矿机械,2011(07):42-44.

[11]李桂云,杨战标,周国友.河南省薄煤层开采技术及综合配套支撑体系探讨[J].煤炭开采,2011(5):5-7.

[12]李蒙,魏巍.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器设计与实现[J].煤炭科学技术,2011(4):110-113.

[13]舒凤翔,闫海峰;张幸福.液压支架立柱试验台液压系统的设计及仿真[J].煤矿机械,2009(12):29-31.

[14]毛德兵,蓝航,徐刚.我国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现状及其新进展[J].煤炭开采,2011(3):11-14.

[15]耿兆瑞.八十年代国外滚筒式采煤机技术发展评价[C].中国煤炭学会煤矿机械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91(4).78-82.

[1] 雷蒙德,A 诺伊,约翰.霍伦拜克,拜雷、格哈特,帕特雷克、莱特.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36-200.

[2] 加里,得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M].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00一400.

[3] K.韦恩,蒙迪,罗伯特.诺埃.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31一343.

[4] 劳埃德 .拜厄斯,莱斯利,鲁.人力资源管理[M].第六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13一264.

[5] 麦克纳,比奇.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17-211.

[6] 亚瑟小舍曼,乔治,勃兰德,斯科特.斯奈尔.人力资源管理[M].第二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33-343.

[7] 王琪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222-245.

[8] 关淑润.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186一204.

[9] 冯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181一184

[10]中国企业国际化管理课题组.企业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制度[M].第一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39.

[11] 刘扬.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研究[D].天津大学专业硕士论文2009: 13-50.

[12] 毛国英.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招商银行战略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2009: 11-30.

[13] 李艳丽.A银行员工离职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MBA学位论文.2010:16-30.

[14] 时肠.农业银行培训机制与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 35:66.

[16] 雷虹.关于饭店员工流失问题的探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6: 16-17.

[17] 邹韬.银行金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时代[J] .2008. 11:23.

[18] 倪凤明.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探析.河北金融[J] .2008. : 45.

[19] 习邹韬.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博弈论视角.统计与决策[J] .2006.11:26.

[20] 张建国.健全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新金融[J] .2006. 5.

[1](美)丹尼斯.洛克著姚冀贺广勋张维红译,项目管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一12,217一223

[2](美)罗伯特.K.威索基拉德.麦加里著费琳李盛萍等译,有效的项目管理,第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一08,78一86

[3]陈凡,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间的制约与平衡,职教论坛,2006一04一10

[4]南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曹莉王明杨捷,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职业教育网,2005一03一10

[5]陈晓,法国式的职业教育,中国新闻周刊,2006一06

[6]彭秉莹,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职教论坛,2003年第3期

[1] 刘建朝,我国高等学校基本建设问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5.

[2] 刘金存,高校基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扬州大学学报,2002

[3] 戚安邦,项目成本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 周希祥、薛乐群主编,中国高等学校基建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5] 高雁,高等院校基本建设管理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4

[6] 赵东,关于高校基建合同管理问题的思考,决策探索,2006

[7] 陶居福,工程变更对成本控制的影响,西部煤矿工程,2006

[8] 闰光太,浅谈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施工企业管理,2001(12)

[9] 刘秋常,建筑项目投资控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10]徐大图、王雪青、易涛等,工程建设投资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1] 方俊、任宏,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中的变更控制,重庆大学学报,200427(6)137-139

[12] 高志强.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之实施阶段成本管理,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

[13] 韦敏.浅谈工程项目合同管理[J}.企业家天地,2007

[14] 孙忿,肖艳.项目成本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5] 曲修山,黄文杰,何佰州等,《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中国建设监理协会,1999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选用的教材由黄诗义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 (2)《现代企业管理》课程选用了多本国内外优秀参考书。如: [1]《现代企业管理》季辉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2]《管理学》(第七版),[美]斯蒂芬·P·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3]《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美]加里·德斯勒著,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4] 徐二明著:《企业战略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第1版 [5] 哈罗德孔茨· 海因茨韦里克著《管理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年 [6] 龚益鸣主编:《质量管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 [美]菲利普·科特勒/梅汝和等译:《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8] 石后芬著:《中国企业营销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企业管理》和《企业管理案例》

现代管理、服务科学和管理、这两本刊物你可以看看,汉斯的OA期刊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文献

迪奥企业主要经营香水、时装、首饰、化妆品等高档奢华消费品,迪奥 企业战略 管理是指如何制定、实施、评价企业战略以保证企业组织有效实现自身目标的艺术与科学。下面是我整理了迪奥企业战略管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迪奥企业战略管理论文篇一 《企业战略管理视角下法国迪斯尼经营分析》 【摘 要】法国迪斯尼和香港迪斯尼是迪斯尼公司除美国本土以外最具代表性的海外乐园,可是,这两个迪斯尼乐园的初期经营过程中,经营效果出现了很大的差异。笔者旨在通过两者的比较研究,寻找出经营差异出现的原因,以及原因背后的企业高层经营战略的选择问题。 【关键词】迪斯尼;比较研究; 文化 差异;战略管理 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企业战略管理可以定义为一门关于如何制定、实施、评价企业战略以保证企业组织有效实现自身目标的艺术与科学。它主要研究企业作为整体的功能与责任、所面临的机会与风险,重点讨论企业经营中所涉及的跨越如营销、技术、组织、财务等职能领域的综合性决策问题。企业战略管理有助于企业走向成功之路。但是不正确的战略管理有时会适得其反。因此,战略管理要遵循科学的原则。 (1)适应环境原则。来自环境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方向。战略的制定一定要注重企业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互动性。 (2)全程管理原则。战略是一个过程,包括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与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阶段互为支持、互为补充的,忽略其中任何一个阶段,企业战略管理都不可能成功。 (3)整体最优原则。战略管理要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来处理,要强调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战略管理不强调企业某一个局部或部门的重要性,而是通过制定企业的宗旨、目标来协调各单位、各部门的活动,使他们形成合力。 (4)全员参与原则。由于战略管理是全局性的,并且有一个制定、实施、控制和修订的全过程,所以战略管理绝不仅仅是企业领导和战略管理部门的事,在战略管理的全过程中,企业全体员工都将参与。 (5)反馈修正原则。战略管理管理涉及的时间跨度较大,一般在五年以上。战略的实施过程通常分为多个阶段,因此分步骤的实施整体战略。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环境因素可能会发生变化。此时,企业只有不断的跟踪反馈方能保证战略的适应性。 二、法国迪斯尼的情况介绍 (一)前期筹备情况 1955年,投资1700万美元,占地30公顷的迪斯尼乐园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开放;1972年,迪斯尼世界在佛罗里达州建成,成为迪斯尼公司新的赚钱机器;1983年,迪斯尼公司又走向日本,建成了占地200英亩的东京迪斯尼公园。迪斯尼在商业上接二连三的成功,使他们决定把迪斯尼在美国和日本成功的套路嫁接到欧洲,在欧洲再建一座迪斯尼乐园,便可能创造迪斯尼的第四个奇迹。市场调研人员在经过长期的调研后,选择将欧洲的迪斯尼建在法国,主要原因在于: (1)巴黎所具有的优越地理位置成为影响选址的关键因素。驱车2小时内到达巴黎的人数为1700万,驱车4小时内到达巴黎的人数为4100万,乘飞机2小时内到达巴黎的人数为3.1亿。(2)巴黎为欧洲最大的旅游活动胜地,是欧洲游客最集中的地方,每年吸引2000多万游客。(3)建造迪斯尼乐园将为法国创造至少3万个就业岗位,法国政府将会对该项目给与大力支持。(4)相比美国人,欧洲人有更长的假期。 最终决定将欧洲迪斯尼乐园建成为一家总投资高达44亿美元的主题公园占据巴黎以东20英里的5000英亩土地,配有6家饭店共5200个房间。同时会开发一个商用综合楼群,计划将建成购物中心、公寓住房、 高尔夫球 俱乐部、度假村。 (二)建成后的经营状况。巴黎迪斯尼乐园自1992年4月开业以来,其收入就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1993年,亏损8780万美元,同时,还有40亿美元的贷款。2002年,巴黎迪斯尼乐园的营业收入为10.531亿欧元,与2001年相比下降了2.1%;亏损额高达5600万欧元,与2001年相比增加了70%。 (三)法国迪斯尼失败原因分析 1.经营原因分析。首先,来自美国的项目经理们在欧洲迪斯尼乐园的建设和运营中,过于迷信他们在美国和日本取得的管理 经验 ,不顾法国当地的实际情况,也不重视法国员工的合理意见。其次,建设指导思想的偏差或许才是导致欧洲迪斯尼乐园项目陷入危机的根本原因。同迪斯尼公司在开发佛州迪斯尼乐园时的规划思想类似,欧洲迪斯尼乐园的兴建实际上是迪斯尼公司在该地实施的一项大规模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一部分。根据迪斯尼公司的最初规划,一期除了该主题公园之外,还包括兴建若干座饭店,客房总计5200间。这甚至超过当地原有的住宅总量。第三,美国加州迪士尼乐园,25年累计入园人数达到2亿人;世界上第3座迪士尼乐园―东京迪士尼,却只花了14年零3个月就达到了这个目标,比美国快上10年。1998年,东京迪士尼丝毫不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年入场人次创下1700万的新高。这样惊人的成绩是如何创造的呢?关键是“重复游客”(即回头客)。东京迪士尼乐园从开张第10年起,重复游客的比例超过90%。1998年、1999年的游客都是重复游客。入园超过10次的游客多达一半,更有16%的游客造访不下30次。东京迪士尼的创始人物高桥知政,当年不惜排除所有专家意见,坚持只有一个出口,就是为了让游客一步一步走进迪士尼,享受连贯性的娱乐,就像看电影,没有人会从中间看起 2.决策原因分析。(1)决策者认为,法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美国大体上一致,举例如下:a.迪斯尼的服务方针包括不准在乐园内出售酒类,这说明迪斯尼并不了解当地人的习惯,认为酒类在法国如同在美国一样是可有可无的消费品,但是其实上酒类在法国如同面包成为午餐的必需品。b.迪斯尼认为周一是游客较少的一天,而周五是游客较多的一天,并按此配置职工,而事实上刚好相反,结果造成了周一的人力资源的稀缺,周五时人力资源的闲置。c.迪斯尼认为游客会在主题公园逗留四五天,但是大多数的欧洲人只逗留一两天,公司所投入几十亿美元的巨资建造旅馆等设施全部成了摆设。 (2)对于法美中的饮食习惯的不同,法国消费者更喜欢自身早已养成的习惯而难于迅速接受另一种饮食习惯。a.迪斯尼被告知“欧洲人不用早餐”所以公司缩小了餐厅的规模,但是在早餐时间却人满为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b.迪斯尼认为在法国迪斯尼乐园典型的法国羊角面包和咖啡会更受欢迎,但是事实证明游客们居然想要熏肉和鸡蛋。 三、结论 迪斯尼怎样才能在法国有一个更为良好的开端?采取什么步骤可使欧洲迪斯尼的午餐供应减少错误? 迪斯尼在确定项目时不应该只注重潜在的商业利益而忽视潜在可能遇到的问题,应该深入调查了解主题公园在法国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文化的不同,忽视了法国和欧洲本土文化对美国文化的抵制;还包括当时美国政府和法国农民之间的矛盾,顾忌到这些因素,某些策略或是 措施 就会被实施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两个解决方案 第一,可以在迪斯尼项目开始之前做关于午餐等诸多方面的 市场调查 ,这样可以分析市场调查的结果得出相应结论而对项目中的某些策略做出合理的调整。 第二,可以试营运一段时间,通过不断的实践与调整方案来适应当地的需求,不过这种 方法 对于这样一个大的项目来说应该还是比较难以实施,一来试营运风险很大,二来一旦形成试营运的规模后,项目本身很多事项也很难再予改动。 【参考文献】 [1]郭英之.旅游吸引物管理新的方向[M].大连:东北 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5. [2]王俊鸿,季哲文.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3]匡林.旅游业投资效果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6(2). 作者简介:姬利军(1988.11―),男,汉族,山东泰安人,四川大学旅游学院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 迪奥企业战略管理论文篇二 《浅议企业战略管理》 摘要:实行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在当今企业环境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多变,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战略管理作为高层管理人员的活动内容,越来越显示出它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 战略管理 品牌战略 “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的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和对战略实施的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过程。其本质从管理理论的层次来看,战略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它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其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企业战略管理是 企业管理 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经济日新月异,新的经营方式不断涌现以及信息交流过程发生根本性变革的超竞争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战略管理的关键词不是战略而是动态的管理,它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的特点是指导企业全部管理活动的企业战略,全部管理活动的重点是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而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的关键都在于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对企业的内部条件和素质进行审核,并以此为前提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管理的任务,就在于通过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日常管理,在保持这种动态平衡的条件下,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由此,可以将战略管理定义为: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一、战略管理的制定要结合企业实际 企业规模扩大并不等于规模经济,那种认为通过利用各种资产手段将劣质资产大量纳入自己企业,并在短时期内迅速膨胀构成“规模经营”格局的企业领导应该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要老想着实现快速增长,尽快追赶上领先自己的竞争对手。海尔公司在制定战略管理目标时,能够从企业实际出发,不片面求大。实际上,企业规模只有与其所拥有的资源能力相适应时,才能发挥规模效应。海尔从多元化海尔开始向国际化转移,这个转移要经过以下几步:首先是加快出口,通过加快出口促进本土化设厂,通过本土化设厂来创造本土化名牌,通过创造本土化名牌来获得更多的用户资源,然后整合更多的资源,增强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企业决策层如果能用战略管理眼光进行观察分析,最大程度地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和内部优势,同时使环境对企业的威胁和内部不利因素降到最低,那么企业完全能靠适合本企业的战略管理得到稳定发展。在制定战略管理时,首先要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会的战略管理;其次是发挥优势避开威胁的战略管理;再其次是克服弱点抓住机会的战略管理;最后是尽量克服弱点避开威胁的战略管理。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向,而战略的选择和制定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又是很基础的一部分,所以,有必要在战略的选择和制定上下功夫,把握好这个大方向,战略的实施才有依据去进展。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方案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在中国,由于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战略管理还仅仅是一个开头。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战略目标,有了战略目标关键看怎样去实现,这是重中之重,然而将目标一步一步实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有了战略目标之后,制定一套完整的战略方案来保证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程序。 企业需要时刻监测环境,对企业战略管理进行持续评价,企业战略管理一经确定并付诸实施,可能会遇到既定战略管理和变化的环境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会导致战略管理实施的过程和结果偏离原来的目标。战略管理评价就是分析在战略管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或潜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纠正偏差。企业发生战略管理危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往往有一个潜伏期,如果在这个时候没有能引起企业领导的注意,没有对其做出评价,当企业在外部或内部出现某种诱因时,战略管理危机就会爆发,令人措手不及。这就要求企业应该建立持续的战略管理评价的机制。同样,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评价时,决不能只做定性分析,应利用计算机进行综合的、统一的分析和经济的战略管理评价活动。利用计算机能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管理者制定各种形式的战略管理 报告 。企业资源计划、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大量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可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将大大提高企业战略管理评价的准确度。在 企业文化 建设方面,实华也许并没有面面俱到,但其思想理念是完全值得推崇的,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保证企业文化同企业宗旨、理念、战略管理目标的统一,是企业战略管理实施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激励和凝聚作用把员工统一到战略管理目标中去是战略管理实施的保证。所以,企业文化应适应并服务于企业制定的战略管理。在制定新战略管理时,企业领导应该重视和保存现有企业文化中那些支持新战略管理的方面,当然企业现有文化中与新战略管理相矛盾的方面也应该得以确认和改变。事实上,改变企业的文化使其适应新的战略管理,通常要比改变经营战略管理使其适应现有文化要更为有效.改变企业文化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招聘新雇员、员工培训、调动和提升、榜样示范以及正面加强等。只有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匹配相适应时,企业文化才能有效地推动战略管理实施,否则,它将对战略管理的实施起到一定的阻力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日益加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战略管理也逐步变成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战略观,企业战略目标才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刘翼生.企业战略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7-19 [2]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M].华夏出版社,2001:8 [3]范晔.战略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6):12 [4]王化军.企业战略管理[J].科技咨询导报,2007.(3):24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浅谈创业型企业战略管理模式》 就目前来看,关于创业型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的发展模式上,对于其战略管理模式的研究较少,创业型企业对于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创业型企业往往会沦为弱势地位。只有创新管理模式,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创业型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的建立 1.1明确企业发展愿景 企业的发展愿景代表着企业在未来一个阶段下的发展方向,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何种地位,发展能力等等。作为创业型企业,首先要有清晰的发展愿景,作为企业决策人员,要明晰自身的优势所在,理性客观的分析企业所在的竞争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提出具有吸引力的计划,指导企业的各项行动。 1.2确定企业发展使命 创业型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企业资源、发展能力、社会经济状况来确定企业的发展使命,使命需要通俗易懂,让员工可以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内涵,并主动为了共同的使命来奋斗。一般情况下,使命需要涵盖到国家、社会、员工三个方面,在国家使命上,创业型企业要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来制定发展策略,考虑到社会的发展需求,按照规定纳税,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在社会使命上,应该致力于维护社会的稳定繁荣,用自身的行动来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在员工使命上,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发挥出员工的才能,提升他们的自豪感。 二、创业型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的应用 科学的战略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企业顺利实现管理目标,创业型企业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管理模式,常见的模式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2.1指挥型管理模式 指挥型管理模式就是企业管理人员要求计划人员来决定企业发展的战略,管理人员在制定出战略之后,即可要求员工将其落实到实处,当然,自己也需要投身于战略实施活动中,与员工一起体验战略实施的快乐与艰辛,及时有效的掌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类信息,为后续管理战略的制定奠定好基础。 2.2合作型管理模式 合作型管理模式就是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合作共同实施战略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员工可以直接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管理人员再根据员工的意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将其考虑到自己的决策中,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让战略管理模式可以得到顺利的实施。 2.3变革型管理模式 变革型管理模式强调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将主要精力放置在管理战略的实施上,在各个部门的共同协作下根据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改革,组织新的信息系统和组织结构,进行合并,采用一系列的创新激励措施,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寻求员工的支持,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2.4增长型管理模式 增长型管理模式就是企业决策者让其他管理人员制定发展战略,再从中选择出最优的战略,这可以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让企业价值可以得到顺利的实现。这种战略模式将企业员工的智慧集齐,企业决策者可以根据员工的心声来选择发展战略,实现了企业发展的人性化。 三、创业型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模式的注意事项 创业型企业在实施战略管理模式时,要着重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只要企业可以制定出正确的决策,将员工的个人成长与企业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员工的协作、敬业和沟通能力,就可以为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好基础。同时,企业战略目标制定后是否得到落实,检查是关键一环,否则企业的战略目标沦为 口号 。只有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人性化的适合于自身企业战略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才能达到实现战略目标、完成企业任务的目的。此外,在网络经济发展的时代,企业间的竞争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可以通过战略联盟转化掉某些经营资源方面的劣势,竞争优势将更多地依赖于对投入要素的合理利用,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源于技术上的创新和企业间的信息共享 四、结语

公司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随之而来的国际竞争的加剧,对公司战略的要求愈来愈高。公司战略是设立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轨迹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谋划,属宏观管理范畴,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风险性六大主要特征。公司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其中既包括竞争战略,也包括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等等。公司战略是层出不穷的,例如信息化就是一个全新的战略。公司战略虽然有多种,但基本属性是相同的,都是对企业的谋略,都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例如:企业竞争战略是对企业竞争的谋略,是对企业竞争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营销战略是对企业营销的谋略,是对企业营销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技术开发战略是对企业技术开发的谋略,是对企业技术开发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人才战略是对企业人才开发的谋略,是对企业人才开发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以此类推,都是一样的。各种公司战略有同也有异,相同的是基本属性,不同的是谋划问题的层次与角度。总之,无论哪个方面的计谋,只要涉及的是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就属于公司战略的范畴。公司战略:是一种应对竞争力量或者寻找产业中最薄弱力量的防御性构筑。摘自--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24页影响公司战略的因素第一个影响战略的因素应该是远景规划。使命,核心价值观和远景是远景规划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企业存在时最核心的部分。在战略规划的过程中,使命和远景始终指引着战略制定的方向的要求;而核心价值观引导着战略的思考方式以及执行策略。影响战略管理的第二个因素是外部环境。这个外部环境,包括了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所谓宏观环境主要是看区域的经济状况以及每个经济周期的经济状况。而产业环境则可以借鉴波特的五力模型。包括了:供应商,客户,竞争者,替代者以及潜在的竞争者。同时战略管理也和内部因素是相关的。内部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所推崇的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二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公司战略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亨利*明茨伯格《战略历程》):1、决策风格2、阻止战略的转变3、克服对战略改变的阻碍4、主导价值观5、文化冲突基于资源与能力的跨国公司战略管理模式分析基于资源的战略管理模式基于资源的观点认为,公司内部环境同外部环境相比,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对企业创造市场优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核心能力的形成需要企业不断地积累战略制定所需的各种资源,需要企业不断学习、超越和创新。企业内部所拥有的资源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企业可以通过资源关联性增长,实现企业市场的扩展,最优的企业成长战略就是实现开发己有资源潜力与发展新资源间的平衡。随着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日趋成熟,跨国公司往往倾向于采取在子公司建立专门的R&D机构,实现R&D本化,这一般都离不开对当地人才的引进。像这样以当地人才为依托,才能更好的提升跨国公司的竞争力。IBM、微软、Intel等巨头就纷纷在全球设立了研发机构,这就是一种基于资源的战略模式。基于能力的战略管理模式基于能力的观点认为组织是一个知识系统,在组织中通过学习创造新的知识并把创造的新知识传递到组织层面制度化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动态能力。公司能力是公司所积累的存在于公司成员或职能机构中完成某项工作的可能性,是一种主观的行为能力。公司之间的竞争本质在于公司能力的竞争,因而考察公司的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不能仅从公司外部的产业环境入手,而应该关注公司的内部,公司竞争优势来源于公司的能力(特别是公司的核心能力)。国际市场中资源与能力的协调运用从战略角度来看,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是建立在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核心能力的构建的基础上的。由于跨国经营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而跨国公司需要发展公司的管理结构以降低资源控制的成本。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外国直接投资来降低不确定性,但公司在未来战略的实施方面增加了资产成本与机会成本并降低了灵活性。因此,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中的资源与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之前战略所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跨国公司往往先以在本国市场上的成功为基础。但是,不同市场的特质与环境是不同的,这也是中国很多企业至今未真正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不是所有资源与能力都适合跨国公司,尤其是在新环境中,有些资源与能力根本就不适用。结论基于资源与能力的战略管理模式在跨国公司的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离不开对资源与能力的协调运用。甚至可以说,全球化的跨国公司是市场不能满足其发展目标时,将资源和能力,尤其是无形资产的资源与能力,跨国进行传送的机制。跨国公司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开拓出一片新的市场空间,就要从资源与能力的角度来分析并实施其战略。综上所述,在国际市场中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与能力才是跨国公司取得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利润的保证。公司战略的三种状态战略形态是指企业采取的战略方式及战略对策,按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拓展型、稳健型、收缩型三种形态。拓展型战略拓展型战略是指采用积极进攻态度的战略形态,主要适合行业龙头企业、有发展后劲的企业及新兴行业中的企业选择。具体的战略形式包括:市场渗透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联合经营战略。1、市场渗透战略市场渗透战略是指实现市场逐步扩张的拓展战略,该战略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增加产品功能、改进产品用途、拓宽销售渠道、开发新市场、降低产品成本、集中资源优势等单一策略或组合策略来开展,其战略核心体现在两个方面:利用现有产品开辟新市场实现渗透、向现有市场提供新产品实现渗透。市场渗透战略是比较典型的竞争战略,主要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三种最有竞争力的战略形式。成本领先战略是通过加强成本控制,使企业总体经营成本处于行业最低水平的战略;差异化战略是企业采取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经营特色(从产品、品牌、服务方式、发展策略等方面)的战略;集中化战略是企业通过集中资源形成专业化优势(服务专业市场或立足某一区域市场等)的战略。在教科书上,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被称为“经营战略”、“业务战略”或“直接竞争战略”。2、多元化经营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经营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业的拓展战略,又可称“多行业经营”,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同心多元化、水平多元化、综合多元化。同心多元化是利用原有技术及优势资源,面对新市场、新顾客增加新业务实现的多元化经营;水平多元化是针对现有市场和顾客,采用新技术增加新业务实现的多元化经营;综合多元化是直接利用新技术进入新市场实现的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经营战略适合大中型企业选择,该战略能充分利用企业的经营资源,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率,通过扩大经营范围,缓解竞争压力,降低经营成本,分散经营风险,增强综合竞争优势,加快集团化进程。但实施多元化战略应考虑选择行业的关联性、企业控制力及跨行业投资风险。3、联合经营战略联合经营战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经营实体横向联合成立一个经营实体或企业集团的拓展战略,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形式。实施该战略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合理调配,增加经营资本规模,实现优势互补,增强集合竞争力,加快拓展速度,促进规模化经济的发展。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联合经营主要是采取控股的形式组建成立企业集团,各集团的共同特点是:由控股公司(母公司)以资本为纽带建立对子公司的控制关系,集团成员之间采用环行持股(相互持股)和单向持股两种持股方式,且分为以大银行为核心对集团进行互控和以大生产企业为核心对子公司进行垂直控制两种控制方式。在我国,联合经营主要是采用兼并、合并、控股、参股等形式,通过横向联合组建成立企业联盟体,其联合经营战略主要可以分为:一体化战略、企业集团战略、企业合并战略、企业兼并战略四种类型。企业合并战略是指参与企业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同时有偿转移,实现资产、公共关系、经营活动的统一,共同建立一个新法人资格的联合形式。采取合并战略,能优化资源结构,实现优势互补,扩大经营规模,但同时也容易吸纳不良资产,增加合并风险。企业兼并战略是企业通过现金购买或股票调换等方式获得另一个企业全部资产或控制权的联合形式。其特点是:被兼并企业放弃法人资格并转让产权,但保留原企业名称成为存续企业。兼并企业获得产权,并承担被兼并企业债权、债务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兼并可以整合社会资源,扩大生产规模,快速提高企业产量,但也容易分散企业资源,导致管理失控。稳健型战略稳健型战略是采取稳定发展态度的战略形态,主要适合中等及以下规模的企业或经营不景气的大型企业选择,可分为:无增长战略(维持产量、品牌、形象、地位等水平不变)、微增长战略(竞争水平在原基础上略有增长)两种战略形式。该战略强调保存实力,能有效控制经营风险,但发展速度缓慢,竞争力量弱小。收缩型战略收缩型战略是采取保守经营态度的战略形态,主要适合处于市场疲软、通货膨胀、产品进入衰退期、管理失控、经营亏损、资金不足、资源匮乏、发展方向模糊的危机企业选择。可分为:转移战略、撤退战略、清算战略三种战略形式。转移战略是通过改变经营计划、调整经营部署,转移市场区域(主要是从大市场转移到小市场)或行业领域(从高技术含量向低技术含量的领域转移)的战略;撤退战略是通过削减支出、降低产量,退出或放弃部分地域或市场渠道的战略;清算战略是通过出售或转让企业部分或全部资产以偿还债务或停止经营活动的战略。收缩型战略的优点是通过整合有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保存有生力量,能减少企业亏损,延续企业生命,并能通过集中资源优势,加强内部改制,以图新的发展。其缺点是容易荒废企业部分有效资源,影响企业声誉,导致士气低落,造成人才流失,威胁企业生存。调整经营思路、推行系统管理、精简组织机构、优化产业结构、盘活积压资金、压缩不必要开支是该战略需要把握的重点。公司战略特征公司战略是设立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轨迹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谋划,属宏观管理范畴,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风险性六大主要特征。一、指导性公司战略界定了企业的经营方向、远景目标,明确了企业的经营方针和行动指南,并筹划了实现目标的发展轨迹及指导性的措施、对策,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起着导向的作用。二、全局性公司战略立足于未来,通过对国际、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行业等经营环境的深入分析,结合自身资源,站在系统管理高度,对企业的远景发展轨迹进行了全面的规划。三、长远性“今天的努力是为明天的收获”、“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兼顾短期利益,公司战略着眼于长期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思考,确立了远景目标,并谋划了实现远景目标的发展轨迹及宏观管理的措施、对策。其次,围绕远景目标,公司战略必须经历一个持续、长远的奋斗过程,除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外,制定的战略通常不能朝夕令改,具有长效的稳定性。四、竞争性竞争是市场经济不可回避的现实,也正是因为有了竞争才确立了“战略”在经营管理中的主导地位。面对竞争,公司战略需要进行内外环境分析,明确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设计适体的经营模式,形成特色经营,增强企业的对抗性和战斗力,推动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五、系统性立足长远发展,公司战略确立了远景目标,并需围绕远景目标设立阶段目标及各阶段目标实现的经营策略,以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战略目标体系。同时,根据组织关系,公司战略需由决策层战略、事业单位战略、职能部门战略三个层级构成一体。决策层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指导性战略,决定企业经营方针、投资规模、经营方向和远景目标等战略要素,是战略的核心。本书讲解的公司战略主要属于决策层战略;事业单位战略是企业独立核算经营单位或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遵照决策层的战略指导思想,通过竞争环境分析,侧重市场与产品,对自身生存和发展轨迹进行的长远谋划;职能部门战略是企业各职能部门,遵照决策层的战略指导思想,结合事业单位战略,侧重分工协作,对本部门的长远目标、资源调配等战略支持保障体系进行的总体性谋划,比如:策划部战略、采购部战略等。六、风险性企业做出任何一项决策都存在风险,战略决策也不例外。市场研究深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准确,设立的远景目标客观,各战略阶段人、财、物等资源调配得当,战略形态选择科学,制定的战略就能引导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反之,仅凭个人主观判断市场,设立目标过于理想或对行业的发展趋势预测偏差,制定的战略就会产生管理误导,甚至给企业带来破产的风险。正确认识何谓战略中国很多企业,在战略规划上常常表现为“有战无略”。这一方面是由于好多企业创战略思维图办人忙于应酬拉关系和营销,不能好好的静下心来思考;但更多的原因却出在对战略管理的认识不够或错误认知,存在着很多的误区。现在,很多企业都把策略当成了战略,就是把做什么、怎么做当成战略了,把具体的操作步骤、流程当作了战略。我们的企业经常是先确定要做什么事情,在这个既定的前提下,将怎么组织人,怎么组织钱,怎么来打市场作为企业的战略。这么做,实际上意味着企业没有战略,而是直接到了策略层面。还有一些企业,比如已经投资布局了几个行业,他们的战略观就是把这几个领域做强做大。这不是战略,这是把目标替代为战略了。战略 策略 战术 即战力战略:是目标和策略的组合,企业远景、使命、命题等的全局规划和方针及定位。战略的核心问题是方向的确定和策略的选择。策略:是创造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提供指导思想和行动的框架。将战略转化为具体目标,计划,行动后的绩效。战术:是执行策略或战略的手段。是执行策略的行动技术。即战力:就是即使进入全新的环境,也能够通过冷静地观察发现事物的本质,继而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计划的专业能力。外语能力、专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三大基本能力。先搞清楚概念战略首先是一种选择、一种取舍。所谓策略,就是如何来组织资源来落实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企业的经营策略是相互依托的。企业在制定其战略和策略时如果概念混淆,把策略和战术问题当做战略问题来思考,这会导致企业的方向性错误。战略的衡量标准决定战略成功的根本要素: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否与行业关键成功要素相匹配。公司战略方向与规划必须以核心竞争力为依托或者是在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一竞争力必须能够同行业成功关键要素咬合在一起。 很多企业做战略,都存在盲目操作的问题,分析完了自身的能力,然后就进行战略规划,光有能力有什么用啊。比如说我现在有大量的资金,似乎就可以投资房地产,问题是房地产行业关键是靠关系,有钱又有什么用。这一点非常关键,一定要分析核心竞争力和关键成功要素,然后才有成功的可能。战略管理上有这样一句话,战略要一次做成,从这角度看,我们就不难理解了,这是战略的规律。 需要注意的是,行业的成功关键要素是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在行业的不同阶段,行业的成功关键要素是不同的,所以企业要不断发展新的核心竞争力,要考虑怎样同行业将来的成功要素相匹配。这一点不难理解,当行业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同一竞争领域的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相差无几的时候,决定企业能否突围的行业关键要素一定会发生变化。战略的形成是一个科学的规划过程,只要内外环境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行业竞争制胜的关键要素没有改变,企业的战略就不需要调整,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实现既定的目标,不能被眼前的一些变化所左右。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有一个实施期的,并非一蹴而就。很多跨国企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连续亏损,但他们仍然坚持了下来,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当然,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环境的变数呈几何状增长,技术升级越来越快,资金流动愈加频繁,因此企业必须严密关注环境的变化。战略执行体系战略确定了,怎么建立一个战略执行体系并不难。战略执行体系由战略(方向)、策略(组织)、战术、即战力四个层次构成,这四个层次缺一不可。但在实际操作当中,企业一谈战略执行,就是定指标、配资源,超越了策略层直接跑到具体的战术、计划层,执行层上去了。所谓策略,就是如何来组织资源来落实战略。如何把策略落实下去,就需要形成计划。小企业一般可以合二为一,但是集团化战略规划,一定要分两步来做,一定是要先形成策略。在策略层级最为关键的是组织。战略决定组织,组织传承战略,决定因素在组织上,落实在组织上。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组织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组织结构,更多是指组织状态与布局,组织结构只是组织状态与布局最后的一个载体、一个框架。组织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一个是组织结构,一个是流程,一个是责权体系, 三个组到一块才形成完整的组织。企业如果只抓其中一块,比如说单独进行流程变革而没有结构和责权的调整来配合,往往容易导致失败。人是为组织服务的,所有的人要匹配组织,资金、技术等其它的资源同样需要在战略的指引下依靠组织去配置。绩效考核体系的价值从战略角度而言,绩效考核体系是帮助执行层了解公司战略的工具,而不是“秋后算账”的工具。很多公司战略执行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失误,尤其是对企业中层的考核。企业存在一个“倍乘效应”,中层偏一偏,整个组织下来之后就会离题万里。战略执行体系图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必须从战略角度设计,并且企业的战略最后一定要落实到绩效管理体系上。原因有二:一是让企业的战略意图真正被战略执行者理解是很困难的事情; 二是执行者即使理解了愿意不愿意遵照执行也是个很大的问题。这样就需要企业依靠绩效考评体系作为指引与约束。 我们从战略规划或者说推导的过程来看一下绩效考核体系的价值。首先企业要做行业的取舍与选择,比如企业做不做餐饮;如果通过各方面分析确定了要进入餐饮业,再就要分析如何布局了,这就进入执行阶段了,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价值创造能力与行业竞争关键要素形成战略点;战略路线确定后,剩下就是人与组织搭配的问题了,简单说,就是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最后,以战略为导向,设定企业相关的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明确了,企业自然会朝着既定战略目标迈进。总结:集团化战略执行步骤首先企业要做行业的取舍与选择 分析如何布局进入执行阶段 确定战略路线 人与组织搭配 最后,以战略为导向,设定企业相关的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体系。公司战略落实中的问题在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有一套清晰的战略。没有战略的企业通常只能着眼于现在,为短期的物质利益而疲于经营,最终往往落得销声匿迹。战略定义和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明确自身需要搭建什么样的架构,需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如何去吸引和培养人才。战略源自组织的使命和远景。只有先明确了组织存在的根本理由和价值之所在,预见并逐步清晰了组织要达到的目标状态,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战略。 战略本身也是一种构想,是对未来的预测,以及对现在的指导。企业的战略构想通常形成于企业的领导者;他们在理解企业的使命和远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企业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以及企业的现状,通过一系列非因果决定的逻辑、非线性思考进行战略分析,从而确定企业的战略。战略制定出来之后,就需要考虑如何去落实战略。 战略通常以目标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目标是可见的,便于传递和理解,从而使企业所有成员的努力都能够朝向一个共同的东西,以实现领导者的战略意图。但在现实中,企业即使有了一个好的战略,并制定出了相应的目标,也往往难以落实,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其原因何在?影响战略落实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成员的素质、企业文化等;而从目标本身来看,它能否得到有效的传递,是战略能否得以落实的极为重要的先决条件。在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s)[1]能够成为在管理学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意义的概念了。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选用的教材由黄诗义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 (2)《现代企业管理》课程选用了多本国内外优秀参考书。如: [1]《现代企业管理》季辉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2]《管理学》(第七版),[美]斯蒂芬·P·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3]《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美]加里·德斯勒著,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4] 徐二明著:《企业战略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第1版 [5] 哈罗德孔茨· 海因茨韦里克著《管理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年 [6] 龚益鸣主编:《质量管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 [美]菲利普·科特勒/梅汝和等译:《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8] 石后芬著:《中国企业营销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企业管理》和《企业管理案例》

  • 索引序列
  • 李宁企业战略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李宁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 李宁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企业战略管理参考文献
  •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