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罗宾斯管理学初中的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管人的真理》是斯蒂芬·P·罗宾斯博士所撰写的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作品。
从结构上讲,本书基本上是围绕人力资源管理的几大模块阐述的,从招聘开始,到激励、领导能力、绩效管理、沟通方式等,一一进行了说明,特别是对组织的过程、行为、意义进行了超越一般见解的论述。而且,本书还纠正了一些在在许多流行的管理书歇尔商学院管理与组织系主任、教授)所评论的那样,“管理实践和行为研究之间的鸿沟终于被跨越了”。
所以,我对本书的观点就是,本书更多的从实践操作层面对我的工作产生指导作用,和已经学习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教材的理论向配合,能在理论和实践双重范围发挥更好的作用。
就招聘而言,本书所介绍的是如何在实际面试中寻找到符合组织需求的合适人才。按照教材上的说法,主要是招聘的概念和可采用的方法,包括外部招聘和内部招聘,并介绍可能从外部获得人才信息的渠道,以及相关优缺点的比较,但并没有介绍面试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这往往造成实践中收集到人才资料,却不知道如何通过面试这段短短的时间了解他除了技能以外的其他情况。而籍中未经证实的观点,以实践证据他们做了反驳。
我认为,本书的特点就是从行为而不是从管理理论上讨论人力资源管理,就像本书一开头汤姆斯.G·卡明斯(美国南加州大学马实际上就像本书真理1所说的那样“忘掉人格特质,行为才算数”,只有从面试人员以前的行为出发,才能考量他今后在新的组织里面可能会发生的行为,及对新组织的适应性。
本书还在其他许多方面对“管人的真理”做了论述,限于篇幅所限,本无法一一叙述。但是,我想再次申明的是,本书对我在实践工作的直接指导作用非常大。今后,我将不断联系实践、配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本书的论述,更有效率的开展相关工作。
第一、书的结构。
本书共有六个部分,第一篇,绪论,主要是讲管理和管理者及迄今为止的管理理论;第二篇,没有题目,因为主要讲现今环境下管理的一些影响要素,包括组织文化,全球化环境,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后四篇,按照管理过程论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顺序,分别讲解。
每一篇后面都要插入一个创业单元,也按照职能顺序分析;每一章后面的习题部分都有一个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这样一个思考单元。书里讲了很多理论,但让读者思考的东西更多,比如道德和责任的问题,就像小标签一样,时不时出现提醒你,电子商务也是,现在的新趋势嘛,拓宽了读者的视野,而创业单元,就像一步步手把手教你创业一样,循序渐进,这让我想起另一本书的名字,《从优秀到卓越》,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学到了点东西。
书的结构安排合理,写的好不枯燥,让人有兴趣读下去。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没有案例,无论是对教的还是对学的,都是不完整的。
说到这里,有一些很重要的问题,虽然扯的有些远,但我个人认为,其实是十分重大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在这里介绍书的结构?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教材没有这么好的?为什么在很多领域,比如计算机还有这个管理学,经典的教材都是外国的?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文化的影响问题。
中国的管理学学术方面一直没什么成果,一来是因为天生的劣势,二来,最重要的是,一缺态度,二没方法。缺乏做学问的基本态度,据说有一个中国某大学的教授一年出了13本书,乐得不得了,觉得自己很行,可在外国呢,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个教授可能13年才出一本书,人家出的书里有多少价值是不言自明的吧。
现在中国的社会整体都处在一种十分浮躁的心态下,有写枪手,计算机的书最好看外国原版的,翻译的有的说的根本不是人话,不如不看。国内的书都是互相抄,抄点字,截个图就出书了,没有半点自己经验的总结。
大学里也是如此,实在不应该。论文互相抄袭,而教材竟也是这样。某大学的管理学教材,以为还不错,是自己学校编的出版的,翻开看里面的内容,基本上就是照这本《管理学》扒下来的,当然话是讲的更本土一点,但实质内容没有什么差别,这样怎么教书育人啊!你可能水平差一点,但你能研究出什么就写多少,这样一个理论体系才能慢慢的构建起来。
中国现在确实没有管理实践很好的企业,但毕竟都在慢慢探索改进,这样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管理理论。中国企业的实践在不断的印证这些经典理论,但缺乏足够的论据,有太多说不清的东西。
关系了,人情了,这些在中国社会远比法和理更好使。没有法制观念,这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影响,不是几本书几个人就能改变的,可这种文化及其严重的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在学术领域就是没有使用定性定量研究的习惯,还有教育体制的问题,总是在读别人的书,学别人的经验,没有创新。
所以,结论就是——我们写不出这样的书来。很难看的一个答案,但事实就是如此,以上的话可能说的重了点,也夸张了点,但,就像我一开始说的那样,这是一个基本问题,尤其是对于管理学这样一个实践性学科,没有态度没有方法,你研究什么啊?扯远了,打住不说了。
第二、核心概念。
管理当然要从管理的定义和管理者讲起。这本书对管理的定义是:一个协调工作的活动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这个定义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第一,管理是一个过程(引出管理职能理论)。
第二,管理要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有人说管理过程的核心是领导而领导的核心是激励)。
第三,管理既要有效率又要有效果(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
第四,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什么是组织和怎样实现目标就是决策及战略管理等)。
这个定义是高度概括和总结性的,包括了最重点的理论。但定义这个事嘛,很有意思,因为,尤其是管理学,全世界恐怕有不下100种不同的定义,西方也没有定论,所以,定义这种东西是不宜深究的,理解他真正要说的就可以了,因为每一个定义都有它的侧重点,罗宾斯强调的,或者说看重的,是上面说的第二点——别人,他强调组织,领导,激励的作用,强调协作,团队。
这一部分是中国的企业最缺乏的,独生子女从小就没有团队意识,文化上还很喜欢窝里斗,正所谓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啊。还有一些概念,管理者,组织等等就不想抄写在这里了,没什么太大意思,因为这些概念都大同小异。
第三、特色概念。
罗宾斯写的这本书,一是对前人概念的总结,其次就是他自己对这些理论的发展,提出了他很多自己的观点,这些我觉得有创建值得拿出来说说。
接触管理学大概一年半了,但是坦白讲,之前只是为了应试,所以反复阅读背诵考研学校指定书目:《管理学》—周三多。之前对于管理学的概念都得益于周三多先生,认为大概管理学的知识都是有些枯燥的,周老先生主要围绕管理学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而展开论述。而读了罗宾斯大师的管理学之后,深感自己之前对于管理学枯燥的看法是有失偏颇的,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浅谈阅读此书的体会。
一:本书框架
与大多数经典著作类似,第一篇是文章绪论,首先让大家了解什么是管理与什么是管理者,罗宾斯对管理的定义是这样的: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工作。管理要努力实现:低资源浪费(高效率)和高目标达成(高效果)然后讲述了管理的昨天和今天,让大家了解管理学的发展渊源与思想进步,通过揭露当前管理者所面对的问题,为管理者以及未来的管理者敲响警钟,要与时俱进,放眼未来。
接着第二篇定义管理者的领地。以前的书本中也有讲到罗宾斯所定义管理者领地的几个方面,但是未能像罗宾斯这样进行归纳:首先,明确管理者本身是万能的还是象征性的。企业所在的组织文化与环境对管理者起约束作用。除此之外,管理者应该放远眼光,就像科特勒营销管理中所提到的,企业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国内,应该放眼全球。
学会在全球环境中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在管理者的领地中的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管理者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这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当企业在发展时,只考虑到企业利润,一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忽视了企业在发展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所应该持有的道德底线。
罗宾斯就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展开辩论,企业应当承担多少以及何种类型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当怎样平衡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最有意义的结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一个公司的社会责任明显降低了其长期经济绩效。
如果政治和社会压力迫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要求管理者在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时必须考虑社会目标。如果一个公司的行动不具有社会责任感,它将面临重大的商业风险。除此之外,企业发展要保持绿色化,最小化的破坏生态环境,对环境实施保护政策。第三篇按照罗宾斯所认为的管理学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依次展开论述。
二:本书特色
每章开头作者抛出管理者困境,以企业的真实案例来吸引读者思考,并且提出问题之后,作者会随之进行剖析引出章节内容。重要的是在每章节结束之后,有管理者对“管理者困境”的回应,此回答与章节开头不同,更有深意,也可以作为一章节结束之后对读者的阅读考察,管理者所想到的对策读者有没有考虑到。
每章节都插入“关于道德的批判性思考”,当管理者所追求的企业目标与道德准则像冲突时管理者应该怎么做,偏向企业目标?还是道德准则?提醒读者道德批判在管理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性地位。
在章节结束之前都会有一段温馨小提示:成为一名管理者应该怎样做,无论你是一名在校管理学学生还是企业管理者都应该进行思考,如何进行更好的管理,以及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习得的关键点。
在每章节结束之后都有案例应用,针对本章节应该学到的知识,当企业遇到这种问题时应该如何解决?或者企业为什么可以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在案例后面附有需要讨论的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三:问题思考
1、注重劳动分工or注重员工独立思考?
国内管理大师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现在的企业严格按照劳动分工来提高生产率,他对于这种做法所很反对的。他调侃道:你若问皮鞋厂里的员工谁知道怎样生产一双皮鞋,所有人都低下头。皮鞋厂里没有员工会制作皮鞋,但是皮鞋却一批批的往外运。指所以会产生这种问题,就是因为现在的企业一味的注重经济利润,注重提高生产率采用劳动分工的方法反而忽视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也曾经提出这个问题:是该为了提高效率而分工忽视人的能动性?还是为了保持个人思想不进行分工?我认为进行分工而提高效率固然没错,但是应当适当的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如在进行某些决策的时候采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员工独立思考,集思广益,共同为组织做出良好决策而努力。
2、精神境界与利润并容吗?
答:并容。无论什么行业,能够迅速取得可观的利润是上市的关键。但是不能一味的追求利润而放弃了自己精神境界,为了利润而失去自我,犹如走的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应该两者兼顾。以史玉柱为例:在《征途》上,史玉柱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更新版本,增加可玩的内容。据一位在游戏中达到满级的玩家说,《征途》几乎每天都会有更新,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推出新的玩法。版本更新保持了游戏的新鲜度。史玉柱既做到了追求高利润,又保持了自己精神境界的思考。
四:收获
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职能都不是分割的,它们是互帮互助的关系。不管在管理职能实施的哪个阶段,另外的几个职能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实施计划时,组织、领导和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可孤立的看待,应该用哲学观点,它们是1+1>2的关系,应学会融会贯通。
领导也不可单纯的从与员工的沟通,解决员工冲突等方面,应结合组织行为学中个人分析,深入了解每个员工的性格、气质等特点,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每个员工的特质量体裁衣,从而使员工更好的投入工作,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与劳动生产率。
罗宾斯博士酷爱体育活动,自一九九三年以来,他曾四次获全美室内同龄组五零米短跑冠军,并发明了三六零米和二零零米两项世界纪录。他当选为一九九三年和一九九四年度同龄组田径老师。
罗宾斯博士的实际经验丰富,学识广博,并非一样平常象牙塔中研究管理学的传授可以比拟。他曾就职于壳牌煤油公司和雷诺金属公司,他先后在布拉斯加大学、协和大学、巴尔的摩大学、南伊利诺伊大学和圣迭戈大学任教,并在一些闻名的跨国公司中担任咨询照料。
如许一位履历丰富的作者写出的如许一部著作,我在拜读后立刻感觉他用浅显易懂的言语叙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一些真理,而且选用的都是贴近现实生存的例子,对工作实际具有直观的引导意义。
从结构上讲,本书基本上是围绕人力资源管理的几大模块叙述的,从雇用开端,到激励、向导能力、绩效管理、相同方法等,一一举行了阐明,分外是对构造的历程、举动、意义举行了超越一样平常看法的叙述。而且,本书还改正了一些在在许多流行的管理册本中未经证明的看法,以实际证据他们做了反驳。
我以为,本书的特点便是从举动而不是从管理实际上讨论人力资源管理,就像本书一扫尾汤姆斯.G.卡明斯(美国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管理与构造系主任、传授)所批评的那样,“管理实际和举动研究之间的鸿沟终于被跨越了”。
就雇用而言,本书所先容的是如安在现实面试中寻找到符合构造需求的合适人才。根据教材上的说法,重要是雇用的概念和可采用的要领,包罗外部雇用和外部雇用,并先容可能从外部得到人才信息的渠道,以及相干优缺点的比较,但并没有先容面试时需要细致的地方;这每每形成实际中收集到人才材料,却不知道怎样经过面试这段短短的时间相识他除了技艺以外的其他环境。而现实上就像本书真理一所说的那样“忘失人格特质,举动才算数”,只要从面试职员曩昔的举动出发,才能考量他以后在新的构造内里可能会产生的举动,及对新构造的适应性。
以是,我对本书的看法便是,本书更多的从实际操作层面临我的工作产生引导作用,和曾经学习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干教材的实际向共同,能在实际和实际双重范围发挥更好的作用。
如果不是考试的需要,我也许不会看这本管理学方面的国外教材,因为就管理学专业书籍来说,我觉得浙大邢以群老师写的《管理学》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写的很好,推荐大家去看看。
这本书延续了国外教材浅显易懂的写作风格,全书的框架简单明了,首先是绪论,介绍一些基本的管理知识,和管理学历史,后面分别以管理工作的4个基本职能来论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很多国内外管理学方面的书的结构都延续了这一体系。除去团队管理的许多原理,以自我管理来说,我们能从管理学的4个基本职能中学到什么呢?
计划:一个很深刻的体会就是:如果你对事情、对时间的安排实现做计划,哪怕花上几分钟想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做哪几件事情,那么你所要完成的事情和所要经历的时刻会变得完全没有目的,浑浑噩噩,时间过得很快,到头来发现该做的事情没有做,而时间却浪费殆尽。
与其浪费这大把的时间,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计划一下当下的事情呢?一天的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对时间的利用率决定了人与人之间日后成就的差异。但是自从电脑普及之后,人们在无聊的网络上,看着轻浮的文字,宣泄着自己的情绪,似乎电脑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份浮躁和虚度光阴。“吾日三省其身”,每天给自己留一点时间,给自己的心灵片刻的宁静,做好计划。
组织:一个沟通好的组织肯定是一个好的组织。一个人的组织能力体现在哪里?就是他的沟通技巧,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这方面确实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领导:一个好的组织有一个好的领导才能成为一个团结高效的团队。因此,领导的`能力十分重要,至少要从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职业态度,人格价值观,学习精神,以此来带领,激励员工。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权变因素,即充分考虑到团队中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外在的,内在的都要考虑。
控制:计划出来了,组织、领导也都有,事情也不一定会很顺利,因为各种促使事情达成的因子都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因此控制就非常重要。当发展出现偏差时,要做出控制和决断,既不能死板硬套计划,也不能随意变动计划,控制是一门大学问,做好控制的前提是你有一个大的目标和方向或者有一个成熟的价值观,控制只是对方向进行微调。
在《罗宾斯管理学》一书中,罗宾斯提到:沟通是管理的浓缩。真正的有效沟通不仅能够达到控制员工行为、激励员工的功能,更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一种释放情感的情绪表达机制,也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所需要的信息。据悉,美国曾对500家企业中的191名管理者进行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企业导致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并非是技术或能力上的欠缺,而是管理者缺乏有效的沟通技能,无法将最好的想法和计划,通过沟通进行传达和实施。
书中还强调,沟通与管理的成效有直接的密切关系。管理者每天都离不开沟通,每件事情都离不开沟通,为了进行有效的沟通,掌握沟通的技能及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是管理者必修的一门课。
有两个数字可以直观地反映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两个70%。第一个70%,是指企业管理者在日常的工作中,有70%的时间用在沟通上。开会、谈话、做报告是最常见的沟通形式,撰写报告实际上是一种书面沟通的方式,对外各种拜访、约见也都是沟通的表现形式,管理者大约有70%的时间花在此类沟通上。第二个70%,是指企业管理中70%的问题是由于沟通障碍引起的。例如:企业中最常见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往往是有了问题后,大家没有沟通或不懂如何沟通所引起的。
另外,执行力差、领导力不强的问题,归根到底,都与沟通能力的欠缺有关。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指出:“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企业管理艺术的精髓。
有效沟通不但可以消除误会,增进了解,更能维系整个企业的融洽氛围。通过良好的沟通,一方面为管理者在决策前提供了全面准确可靠的信息,达到人际关系和谐;另一方面为决策后的有效执行奠定了基础,确保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有效沟通是管理者必备的一种高尚品质。它不仅是企业整体的凝聚剂,更是管理者实现管理基本职能的有效途径。
高效团队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通过有效沟通,在确保了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之后,管理者还需从各方面加强团队的稳定性、专业性、高效性。
在《罗宾斯管理学》中有一个名词——授权,如何把握授权的尺度是一门艺术,也是优秀企业管理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在中国的道家哲学中,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组织的管理提倡“无为而治”,这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但是“无为”并非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尊重人性,在管理与约束人的行为上要收放自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在一个企业中,管理者的管理宽度是有限的。数据表明:一个管理者在最佳状态下,管理3—8名员工为最适宜,如果超出这个限度,管理的效率会随之下降。
在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往往存在两个最关键的弊端:
第一、管理者不愿意放权,事事亲力亲为。
第二、皇亲国戚处于企业的核心位置,导致管理断线。
面对这样的企业,管理者应当如何有效管理?授权到什么程度很重要,授权的节奏也很关键,对于企业的每个成员像放风筝一样放了出去,但是手中线的粗与细,风力和天气及风筝自身的好坏都是管理者需要考虑的。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管理实践,想要放好员工这支风筝实属不易,达到收放自如的无为而治更是难上加难。
风筝放得好坏取决于三个方面:
第一、空气及风力的大小。
第二、好的风筝和线。
第三、放飞的技术。
这与成功企业具备的三个要素一一对应,风筝放飞时的空气和风力犹如企业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与人文环境,企业一般很难去改变它,只能去适应;风筝本身毋庸置疑就是指企业的所有员工,而风筝的线就是指企业的战略定位、组织结构、绩效制度、管理流程等制度。这些就是所谓的企业管理的物质层。放风筝的技巧,就是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管理的精神层面。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只有构建一个好的企业环境和氛围、打造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管理好一个企业。如果管理者完全掌握了放风筝的哲学理念,并把它应用在实践中,那么他将成为管理大师。
管理学基础课程论文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管理类各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我们来看看管理学基础课程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 《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应以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踏实的实践能力、创造性的工作能力为核心,使培养的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分析了目前《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多种《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重点介绍了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社会实践教学等方法,以期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 管理学论文
一、管理学课程在管理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管理类各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高层次发展,经济结构由外延式投资主导型向内涵式管理主导型转变,“向管理要效益”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因此,社会的现实需求需要高校培养大批拥有广博专业基础知识、懂得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掌握基本管理技能、具有科学决策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管理学课程作为一门启蒙、奠基性的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为后续专业课程做好铺垫,为国家培养足够数量的合格管理人才,是管理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不是独立于教学方法之外的,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体现。因为教学目标关系着管理学课程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实现这些目标,有的目标实现需要配合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当前,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直接影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学目标不明确是影响和导致教学方法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当前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不明确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2)教学方式传统化、单一化,缺乏实践教学
学院在讲授管理学课程时过分重视理论知识和书本知识的把握,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少必要的启发式教育,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根据学生就业反馈情况来看,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全面的思维模式,而不是传统的高分多证的学生。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把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是考核。教师通过考核结果可以很快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及时发现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目前,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考核方式单一,基本上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题目设计也缺乏创新,客观题目比较多,发挥性题目比较少。这种考核方式只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很难检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4)相关教学实践比较缺乏
院校的办学目标和宗旨就是为了我们的社会工作和生活培养优秀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能够完成这项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比较偏重于理论,很少涉及到实际的操作方式和方法,这就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而忽视了自己的实际运用水平的提升。同时,一些高职院校的教材进度设计也不合理,在编排上往往注重理论知识,对于实际的内容涉及较少,不符合当代教学发展的现状,内容比较陈旧,因而不利于学生掌握新的教学内容。
三、影响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原因
(1)不同校园文化下的学习态度
西方学校的育人理念是宽进严出,在这样的学校里有些学生觉得很辛苦,但会学有所成。而我国很多高校都严进宽出,致使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投入不够,从而影响学习结果。
(2)学生自身认知不足和不同学习习惯的影响
学生是具有活力的群体,有时盲目、冲动,因为缺乏基础管理经验,认知能力有限,难免会对管理学课程产生一些错误看法。管理学恰恰是一种培养思维能力的课程,这正好是许多学生缺乏的一种能力。
(3)管理学基础具有一定的过渡性
管理学基础具有一定的过渡性特点,使学生从对管理学一无所知的状态过渡到熟悉了解的阶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突出“技能型”教学显得尤为关键。
四、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1)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方法创新的第一步,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其实就包含了教学方法创新手段和教学过程中实现的一些基本内容。教学目标一旦明确,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具有了依据,并且这些已经成为影响和提升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基础。在教学目标既定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小组式教学方法等等。这些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就目前状况而言,教学目标不明确也确实对教学方法创新和实施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这些教学过程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也起到了非常不利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依据社会对职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一些教学目标往往就是岗位任职标准。这种教育模式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注重多样化的尝试,因为一些基本的理论本身枯燥,必须借助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同时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具体负责实施教学过程的重要任务。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本身即是一种创新,例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等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和提升教学方法的突破口。教学方法多样化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非常有效,不仅如此,管理学知识架构是呈现差异化状态的,不同的知识内容需要结合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完善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3)重视实践教学
管理学实践课程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也是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整个教学方法的改进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效果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以更为有效的身份和成果对其进行全面剖析。这样不仅能有利于学生在这些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也为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发挥着重要影响。为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更加重视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实践方法的创新。
(4)建立适合的考核方式
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管理学的考核模式中,应该适当加强对应用知识的考评,减少考核记忆知识,要突破单一闭卷考试的束缚,使用多样化的考评模式。例如,可按照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与技能测试为考核标准。这样既能防止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况发生,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进一步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五、总结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影响整个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因此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也直接关乎教学质量。长期以来,管理学专业课程在教学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优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这些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
高职高专管理学基础论文
论文摘要 :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师在着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的缺陷,应通过加大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力度、加强教师技能培训、引进和聘任高技能人才、明确教师指导方法、建设校本实践课程、校外实践基地等措施解决。
论文关键词: 职高,专管,理学,基础,实践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训练管理类各专业学生的管理基础能力,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使学生掌握“基层运营管理人”应具备的管理知识与技能。特别是《管理学基础》坚持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理论知识的运用为途径、以关键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对管理学基础>>课程师资建设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
一、《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设计主要是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形式,介于直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具体形式主要有:(1)全程渗透案例分析讨论;(2)角色扮演;(3)情景剧;(4)模拟经营决策;(5)校园体验;(6)管理游戏等。实践与训练的基本方式主要有:一是通过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构筑课堂内实践教学体系。二是校内课外模拟实践活动。
三是深入企业的管理调研与岗位见习。实训目标是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管理技能为主线,为学生以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基层运营管理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实践教学内容:一是通过验证性实训,以体验和验证管理理论、工具、方法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活动。二是通过专题性实训,以培养学生某一专项管理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活动。三是通过综合性实训,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教师的资格
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学基础》教师是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任职资格:一是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职业道德,熟悉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二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和实际经验,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能胜任对学生的指导和培训;三是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耐心指导。
第十条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有“双师”素质。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考试鉴定的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有职业培训师资格。[1]
2、《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教师的职责
《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教师必须认真负责,切实履行职责。一是严格执行培养方案与实践大纲,编制授课计划或方案,认真备课;二是组织和安排好学生,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和纪律及安全教育,确保实践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做好实践准备工作;四是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组织、严格要求、耐心指导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按时完成规定的任务。
五是教师要严格按照《管理学基础》规定考核项目、内容、标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考核,认真批阅学生的实验、实训、实习报告或总结,公平、公正地评定成绩;六是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教书育人,关心学生,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热情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发现重大问题应及时向系或学院请示、报告。
3、《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教师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一是填写“实践教学申报表”。二是每次实践教学前都要撰写教学方案,主要项目应包括:本次实践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内容和形式;时间、地点等。三是认真组织,亲自参加,抓好重点,指导全面,保证每次活动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四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己组织、自主活动,调动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交流,或布置学生做调查报告、小论文或实践学习的心得体会等,并及时评阅,再结合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评定每个学生的实践学习成绩,并按一定比例计入该课程的总成绩。六是提交实践教学总结报告。
叶、《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师的缺陷
《管理学基础》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走向学校,从课堂走向课堂,有些教师既没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训练,又缺乏企业工作、生产实践的经历和阅历,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据北京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检查组对北京地区14所高职办学点的.调查统计资料表明:教师中平均只有25.75%的人获得过职业资格证书;曾下厂实践过的仅占23.9%。据辽宁省统计,大学毕业直接担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占86.5%,而从企业调入的教师仅占7.4%,高职院校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8.5%。这是整个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水平,具体到《管理学基础》的教师也应相当。说明大部分教师没有相应的企业实习经历,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与社会需要的那种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差距明显。[2]
二、高职高专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师资建设的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都要求培养和建设一支能够适应21世纪要求、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具体到《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教师,更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有组织地引进和培养一支能够胜任实践实习任务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大教师实践锻炼
1、增加实践经历。《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师凡是没有工作工作经历的必须有计划地安排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年左右的锻炼,新分配的大学生也要安排社会实践。
2、规定实践时数。《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师每年必须到企事业单位锻炼一定的时间,一般累计不得少于30天。
3、编制实践计划。
4、撰写实践总结
5、进行成果汇报。《管理学基础》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实践的教师回校后要在一定范围内举行实践成果汇报会,汇报自己在该阶段的学习收、心得体会。
(二)加强教师技能培训
1、掌握专业技能。在下达《管理学基础》教学任务前,由教务处安排,采用外聘专家辅导与送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2、拟定培训计划。选出优秀的《管理学基础》青年教师参加省、国家级的各类职业技能证书的学习,并考取证书。
(三)引进和聘任高技能人才
1、引进人才。适当从企业引进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备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实《管理学基础》教师队伍。
2、聘任人才。适当从企业及社会中不定期聘任符合本专业要求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加强《管理学基础》实践、实验教学的需要。
(四)明确教师指导方法
1、“学生中心”教学理念
《管理学基础》应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的教学角色定位是学习活动管理者和指导者。教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需求、提出学习需求、计划学习活动和进度、获取学习资源、评估学习效果。
2、获取式教学方式
作为一种特定的教学改革目标模式,获取式教学必须具备两个本质特征:一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二是具有完整的体系,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和可操作性。向以课堂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挑战,最基本的改革方向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渠道。
3、改革教学方法
《管理学基础》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结合管理课程的特点,适应高职的要求,采用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建立并提供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等的立体化教学资源,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全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出必要的学习反馈意见。
(五)建设校本实践课程
《管理学基础》实践课程,使每位教师上课的空间更加广阔,选择教材的余地更大。教师成为了教学资源开发者、组织者、引导者。校本课程就是一笔很大的教学财富,它是由地方学校根据地方特点,学校实际,自行设计的个性化课程,可以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等方式,对国家、地方、其它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再加工和处理,使之变成更符合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也可以学校自行直接开发新的课程,首先是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其次是要科学地分析学生的需求,从而来开发能够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活动主题。
(六)校外实践基地
以企业为依托企业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以有三种具体形式:一是学生深入到企业中进行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策划、管理和营销推广活动,为企业作贡献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三是邀请企业高层定期为学生开设企业管理讲座,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实践活动开展以后,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或策划方案以及学习心得。
(七)兼职挂职锻炼
兼职,指不脱离本职另行兼任一个职务。挂职,指受组织委派保留原职另外担任一个职务。高职院校选派教师到企业、行业或科研院所兼任或担任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服务、管理及科研第一线的职务,是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3]
参考文献
1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实践教学工作规范
2 郭德侠.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教育与职业,2005年(29)
3 施旭东.专业实践是培养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的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08(3)
管理学基础课程论文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管理类各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我们来看看管理学基础课程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 《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应以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踏实的实践能力、创造性的工作能力为核心,使培养的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分析了目前《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多种《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重点介绍了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社会实践教学等方法,以期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 管理学论文
一、管理学课程在管理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管理类各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高层次发展,经济结构由外延式投资主导型向内涵式管理主导型转变,“向管理要效益”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因此,社会的现实需求需要高校培养大批拥有广博专业基础知识、懂得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掌握基本管理技能、具有科学决策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管理学课程作为一门启蒙、奠基性的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为后续专业课程做好铺垫,为国家培养足够数量的合格管理人才,是管理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不是独立于教学方法之外的,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体现。因为教学目标关系着管理学课程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实现这些目标,有的目标实现需要配合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当前,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直接影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学目标不明确是影响和导致教学方法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当前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不明确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2)教学方式传统化、单一化,缺乏实践教学
学院在讲授管理学课程时过分重视理论知识和书本知识的把握,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少必要的启发式教育,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根据学生就业反馈情况来看,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全面的思维模式,而不是传统的高分多证的学生。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把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是考核。教师通过考核结果可以很快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及时发现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目前,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考核方式单一,基本上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题目设计也缺乏创新,客观题目比较多,发挥性题目比较少。这种考核方式只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很难检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4)相关教学实践比较缺乏
院校的办学目标和宗旨就是为了我们的社会工作和生活培养优秀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能够完成这项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比较偏重于理论,很少涉及到实际的操作方式和方法,这就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而忽视了自己的实际运用水平的提升。同时,一些高职院校的教材进度设计也不合理,在编排上往往注重理论知识,对于实际的内容涉及较少,不符合当代教学发展的现状,内容比较陈旧,因而不利于学生掌握新的教学内容。
三、影响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原因
(1)不同校园文化下的学习态度
西方学校的育人理念是宽进严出,在这样的学校里有些学生觉得很辛苦,但会学有所成。而我国很多高校都严进宽出,致使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投入不够,从而影响学习结果。
(2)学生自身认知不足和不同学习习惯的影响
学生是具有活力的群体,有时盲目、冲动,因为缺乏基础管理经验,认知能力有限,难免会对管理学课程产生一些错误看法。管理学恰恰是一种培养思维能力的课程,这正好是许多学生缺乏的一种能力。
(3)管理学基础具有一定的过渡性
管理学基础具有一定的过渡性特点,使学生从对管理学一无所知的状态过渡到熟悉了解的阶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突出“技能型”教学显得尤为关键。
四、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1)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方法创新的第一步,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其实就包含了教学方法创新手段和教学过程中实现的一些基本内容。教学目标一旦明确,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具有了依据,并且这些已经成为影响和提升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基础。在教学目标既定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小组式教学方法等等。这些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就目前状况而言,教学目标不明确也确实对教学方法创新和实施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这些教学过程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也起到了非常不利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依据社会对职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一些教学目标往往就是岗位任职标准。这种教育模式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注重多样化的尝试,因为一些基本的理论本身枯燥,必须借助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同时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具体负责实施教学过程的重要任务。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本身即是一种创新,例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等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和提升教学方法的突破口。教学方法多样化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非常有效,不仅如此,管理学知识架构是呈现差异化状态的,不同的知识内容需要结合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完善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3)重视实践教学
管理学实践课程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也是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整个教学方法的改进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效果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以更为有效的身份和成果对其进行全面剖析。这样不仅能有利于学生在这些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也为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发挥着重要影响。为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更加重视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实践方法的创新。
(4)建立适合的考核方式
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管理学的考核模式中,应该适当加强对应用知识的考评,减少考核记忆知识,要突破单一闭卷考试的束缚,使用多样化的考评模式。例如,可按照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与技能测试为考核标准。这样既能防止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况发生,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进一步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五、总结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影响整个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因此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也直接关乎教学质量。长期以来,管理学专业课程在教学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优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这些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
2023南大核心3月26日公布。
南大核心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组织评定的,两年一评。
通过对全国所有符合两月以下出版以及非一刊号多版的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性期刊,进行他引影响因子分析,指某刊在统计当年被CSSCI来源期刊文献引用该刊前2年所登载的文章的篇次(不含该刊自引)与前2年该刊载文量之比;总被引频次指某刊被统计当年被CSSCI来源期刊文献所引用该刊创刊以来登载的文章的总篇次(含该刊自引)。
结果最靠前的的刊物,就是南大核心来源期刊。
南大核心的来源:
南大核心来源期刊,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国内最权威的一种,入选难度高于北大核心。
管理学学科拟收录来源期刊名单: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中国软科学、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公共管理学报、管理科学学报、管理科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管理工程学报、管理学报、中国行政管理、管理评论、中国管理科学、软科学、中国科技论坛、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管理学报等。
村文书年度工作总结报告篇一
一、提高认识,明确工作任务,深入调查研究
一年来我深入农户家中开展调查研究。一是到全村15名党员家中就其生产、生活、村组织建设等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征求他们对两委班子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到农业种殖户邓道清等家中就其种植猕猴桃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听取他们的呼声和需求。三是到贫困户家中进行调查,详细了解其贫困的原因,帮助他们理请发展思路,鼓励其发家致富。通过走访、调查,我了解了我村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村级两委班子工作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加强组织建设,转变思想观念,调整产业步伐,引进项目,帮助农民挣票子”的工作思路,帮助他们增产增收。
二、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支部办事能力
一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特别是党组织建设,抓紧物色和培养党组织继任书记人选。按照发展能力强奉献精神强和公道正派理念强的“三强”要求加快村继任书记人选的物色和培养工作。二是加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把发展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加强发展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维护稳定的能力(加强了农村外出党员和管理。为在明年农村开展保先教育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精心组织,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换届选举实施办法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认真落实党员和群众和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圆满完成换届选举工作,配齐配好村两委班子。
三、保持农村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一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对农民教育,丰富农民生活。二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在村级大力开展“四民主、两公开”,即深化和规范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坚持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三是推进村级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制度,理顺两委关系,形成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确保村级工作运转有序。四是推进平安村建设。认真排查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我村稳定。维护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重视解决群众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使我的群众工作取得实效。
四、扎实工作、执政为民,切实为民办好事、办实事
我任村支书以来,坚持不断地加强学习,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强化执政为民意识,弘扬艰苦奋斗和开拓奉献精神。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为村办事。我村村委办公用室房屋破旧漏雨严重,我牵头跑项目得到了上级资金,组织人员进行了重新修建,使村部大为改观,在20XX年春节前夕,我参加县工商局等领导到我村贫困户进行慰问,把大米、肉、慰问金等物质送到他们手中,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五、下步工作打算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努力寻找项目,为我村农民脱贫致富,利用1年时间修通我村一条主干道的村级公路。为我村除去肩挑背驮的旧貌。
村文书年度工作总结报告篇二
一、加强学习理论知识
今年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带领下,在支村两委的组织下,我认真学习了《党章》、《胡锦涛在建党九十周年的讲话》、《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等.通过学习,我在理论知识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村民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本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二、做好自己的本职,积极配合支村两委完成各项工作。
作为一名支部委员,紧紧围绕在支村两委的周围,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今年我主要负责户户通工程和校安工程.一是户户通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负责和群众协调清除所修路段的障碍物,要求群众积极配合包工队正常施工,并监督检查工程进度和质量,确保户户通工程按时完工.三是校安工程,主要是监督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三是城乡一体化搬迁工作,逐户收集群众意见,听取群众心声,积极推动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另外,今年我们还平整了土地400亩,整治村里环境卫生等等,在这些工作中,我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为推动我村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献计献策.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积极完成支村两委所分配的各项工作,为我村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村文书年度工作总结报告篇三
一、履行职责,做了一些应该做的。按照办公室分工,我负责综合材料的草拟。做的,也主要是文稿的撰写。一年来,我先后草拟政府报告1篇1万2百余字。草拟政府计划、年度、三年、政府班子述职述廉报告以及有关专项计划、7篇,计2万1千余字;草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政务公开以及有关文件贯彻落实情况汇报9篇,计约4万8千字;草拟了区委书记、区长、副区长在经济会议、农村会议、区委全委会、区政府全体组成人员等各种会议的讲话9篇,计约6万2千字。草拟了领导在各种开工、竣工、开业等典礼上的讲话6遍1万1千余字。还草拟了其他材料10多篇,计约4万字。一年来,累计草拟各种材料约有42篇,计约20万字。今年我区先后召开了党代会和人代会。根据组织的安排,我牵头负责了党代会和人代会两次大会的简报编撰。在区委办公室、组织部、监察局等单位有关人员的大力协助下,编发党代会简报8期,编发人代会简报5期。另外,还按照领导要求,做了一些会务和事务性的。
二、付出辛劳,收获了一些过高的认同。凡是从事过办公室、文字的同志都知道办公室、文字的苦。苦,来自于它的单调,来自于它的乏味。当他人在谈笑风生中完成了时,我们往往面对的是白纸黑字。苦,来自于当千家万户熄灯闭户时,我们往往在埋头伏案。苦,来自于当节假日他人在与家人嬉戏玩耍时,我们往往坐在办公桌前。苦,来自于它的时间紧、节奏快、量大。苦,来自于草拟文稿交由领导审阅中的一种不知根底的惴惴不安感。苦,来自于它的默默无闻,当他人自豪地述说业绩时,我们往往有口无言。2006年,我和所有办公室从事文字的同志一样度过。但我更知道,文字苦中有甜。甜的是,当完成一篇材料时,尤其是当文稿获得领导基本认同时的那种快感。一年来,草拟的领导讲话稿,能够起到指导的作用。草拟的情况汇报、,能够基本反映淮上区的情况和特色。草拟的政府报告,在区xx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得到较为一致的评价。与会人员普遍认为,报告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风朴实。尤其是,在区党代会、人代会2次牵头组织编撰的简报,更是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以及分管负责人的一致评价,认为简报编写较为及时准确地反映了大会的情况,烘托了大会的气氛。编写的形式比较生动。这是对这个简报组全体人员的肯定。这也包括对我本人的认同。因此,一年来,虽然付出了辛劳,白发多了,眼睛视力下降了,但获得了较高认同,我也有种很强烈的快感,感到很甜。
三、加强修养,收获了一些从容与自信。在政府办公室从事文字,必须要有较强的政治觉悟、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较强的文字水平。一年来,为更好地履行职责、做好,注意了加强学习、加强个人修养。充分利用办公室的便利条件,通过网络、报纸、各级党政的文件以及各种杂志刊物,加强政治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管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较为系统地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理论的学习,使自身对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还订阅了《秘书》、《应用文写作》、《公共管理学报》等杂志刊物,加强了文字、公共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使自身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自身感到,自信心、驾驭文字的能力和与他人的沟通协调能力有较大增强。
四、严于律己,收获了清廉与和谐。一年来,我严格要求。一是在遵纪守法上,严守廉洁从政规定,违法乱纪的事不做,大吃大喝不参与,不该得的财物不拿,较好地树立了办公室人员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二是在与人相处上,经常换位思考,理解领导的难、理解人员的苦,一时与人产生分歧,从不无限上岗,事后注意化解,从不闹无原则纠纷。一年来,与领导、与同事的关系更加融洽,更加和谐,为营造和谐办公室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年来,在基本履行了职责、做了一些、收获了认同、收获了从容与自信、收获了清廉与和谐的同时,也还有不少缺憾。一是文字质量还不够高。草拟的文稿,“普通话”还比较多,“地方话”还不够多。二是职责履行的不够充分。“自留地”关心的多一些,对“大块田”基本没有问及。三是学习调研不够。对淮上区区情的把握、了解还不够全面、深入。四是沟通协调不够。本部门的同志还好,交流地比较多。对其他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因关系有一些接触,其他同志很少联系。这样,不利于办公室的开展,也不利于政府的开展。
我们要回顾过去,更要展望未来。当前淮上区已经由新区创建之初的起步阶段,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可以说,我们生逢淮上区开发建设的盛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淮上区的兴盛,我们责无旁贷。作为一名办公室人员,更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质,更好地实现以文辅政,促进淮上区加快发展。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加强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社会管理知识的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全面把握、了解区情,善于把国家的政策同我区实际相结合,讲好普通话的同时,说好地方话。二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协调。协调是办公室的重要之一,是政府有效运转的重要条件。没有沟通就没有协调。加强内部沟通协调,增进与兄弟机关的交流协作,努力营造和谐环境,形成的合力。三要全面履行职责。在根据分工搞好综合材料写作的基础上,积极协助办公室主任抓好其他,开创办公室新局面。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我对自己一直有两点要求。一是“不挨骂”,二是“有牛吹”。“不挨骂”是指,我的尤其是人品基本得到领导和同事以文章版权归网作者所有!及群众的认同,指责我的不多。这一条在十几年的中、多个岗位上均得到较好实现。“有牛吹”是指,做了一些,回头看时,可以自豪地讲“当年我做了什么什么”。这一条实现的还不够好。在新的一年里、今后的中,我决心在组织的关心支持下,加倍努力,在确保“不挨骂”的基础上,争取实现“有牛吹”,为淮上区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前几天,我在电视上看了一则新闻。
新闻报道说,在澳大利亚的赛车场上,一只袋鼠不知道遇到了什么的惊吓,突然窜到了下在进行比赛的跑道上。这时候,观看比赛的所有观众都被震惊了。
每个人的眼睛都盯着那只袋鼠,紧张得双手捏出了汗,全赛场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正在跑道上的赛车手也大吃一惊,不知所措。
他们有的很远就刹车了,有的避到了旁边的空地上,有的因为情况紧急来不急刹车,就猛地向一边拐弯,赛车一下了就翻了,赛车手因此身受重伤。不过,他们的伤却没有白受迹辅管恍攮喝归桶害垃,血也没有白流,那只澳大利亚的国宝安全地活了下来。
这些赛车手的表现多么至高无上啊!他们宁愿自己受重伤,也不愿让那只袋鼠受到伤害。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生命之歌。
如果我们人人都像那些赛车手一样,爱动物胜过爱自己的生命,那么人和动物就会永远和谐相处,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美好。
我认为,既然说是些新闻,就要有真实性,同时新闻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就要求简洁.
新闻是有一定的结构的,大致如下:标题(题目)——导语(一般是要讲之事的最简)——主体(即新闻的详细内容)——总结(即结尾)
写新闻与学校语文课的作文是很不相同的.作文只要文字通顺、叙述清楚、笔调优美,就是好作文,不一定要求真实,也不是为了发表.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要面对广大读者,考虑他们的兴趣,同时还负有宣传党的政策的任务;新闻的体裁也相对分明,写作各有要求.下面谈谈主要的三种新闻体裁.一、先搭架子再写文章 构思是一切写作的基础.提笔前一定要想好自己准备写什么,确定中心思想,通常中心思想体现在标题上.然而在来稿中,标题与内容不搭界或题大事小的情况经常可见.接着要考虑我怎样写,为文章搭好架子,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结尾最后使用哪项素材等等.然而在来稿中,许多文章显然缺乏对结构的思考,走题、详略不当、套话连篇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两点对新闻写作来说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但就是在这个方面,问题实在太多,包括一些专职通讯员,也常忽视这些最基本的写作要求.文字倒是通顺,却不知所云.所以,在谈具体写作时,先要求每个人自己想好:我要写什么、我准备怎样写(包括采用各种体材) 二、消息写作 消息是新闻体裁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目的是简洁、客观的文字,向读者报告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什么,消息的客观性原则不允许记者在其中发议论或作出判断.即使想报道宣传什么,也必须“用事实说话”,通过选择所报道事实来表达倾向,不能由记者在消息中发表议论.一般的事实性新闻,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的教多,即整条消息根据一件事实的方方面面内容,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叙述的层次和段落,于是就形成以下“头重脚轻”或“虎头蛇尾”的报道结构:1. 导语.事实中最重要或最精彩的部分,或事实的关键点,安排在导语中向读者报告.导语中,又要把最重要、最精彩的话,作为第一语.2. 进一步说明或解释导语中谈到的事实的材料.这些材料仍然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安排,可分为若干段落.3. 必要的背景材料,也按照重要程度编排.4. 次要的补充材料.如果将这样的消息从后面删节,删到只剩下导语,甚至只剩下一句话,它仍然可以独立存在,并清楚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显然,导语在消息中的位置举足轻重,一定要写好.导语主要有四种类型:事实性导语:概括性导语;描写性导语;延缓性导语.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那一种.关键把握两点:理解所报道事实的关键之点;及时找到最能够打动读者,引导他们继续看下去的动词或短语.导语一般要涉及以下四方面内容:1,简要告之读者具体、明确的事实;2,事实发生的时间;3,新闻来源;4,发生的地点.其他常见的消息结构,还有积累兴趣结构、时间顺序结构、提要结构等等.三、通讯写作 不拘一格地具体而详尽地报道事实,便形成另一主要的新闻体裁——通讯.通讯的共同特征,是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方式综合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不论报道的是事件还是人物,它一般要始终围绕“人”做文章,通过人的活动和思想展事实,因而一般地带有情感色彩,这正是通讯的魅力所在.通讯协作比消息灵活,允许记者表达倾向(当然,某些通讯也可采用客观报道的方式),但写好了不容易,因为需要更扎实的文字表达功底.通讯要求非常明确主题,提炼好通讯的主题,通常通讯成功的关键.这需要深入分析事实的特点,了解发生的背景和时代精神.这方面可窥见作者的分析能力和思想水平的高低.通讯的结构类型灵活多样,常见的有以下三种:1,“一条龙”式,即时间上的纵向结构.2,“破西瓜”式,即空间上的横向结构.3,“剥竹笋”,即从简单、表达化向纵深发展,最后达到 *** ,点破主题.详略得当、前后呼应,是通讯写作中需要经常考虑的问题.
“加油!加油……”这是什么声音?原来这是我们学校在开运动会呢。“沙沙——沙沙——”这又是什么声音?原来是我们在写通讯呢!
大家在体育节上不仅是腿、手的锻炼,还是手指的锻炼,这是因为这两天都在写通讯。运动会的第一天,我们班的通讯量一直都排在学校第一。孙力和王泽旻一直在比赛通讯谁写的多,他们成了我们班通讯的主要来源。孙力40份,王泽旻42份。全班同学的通讯总量,100份绝对有。据通讯处的刘怡芮说,他们一叠一叠不断地收到我们班的通讯,九成都被他们扔进了废纸箱。
第二天,“记录”被打破的消息更是激励了全体同学。大家奋笔疾书,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仿佛毛毛虫在啃食叶子,声音响彻云霄。王泽旻“再创佳绩”,在她的笔下,50多张通讯被送到通讯处,别的同学也都踊跃撰写,兴致比写作文还高。我和刘怡芮设计了一种写法:准备好三种开头、三种内容、三种结尾,再随机配对,这样就有27份通讯了。王泽旻呼吁大家:“写几个加油也可以!不求质量,只求速度!”这不等于交白卷吗?交上去丢掉交上去丢掉,有意义吗?一叠叠的“酱油稿”不断的送往通讯处,又不断地被一叠叠地扔进废纸箱。再这样下去,605班的通讯,就会被通讯处的人“一视同仁”,当作废纸看待了。我气愤地想:这不是浪费资源吗?尽管我很反对这种做法,但不写又不行,我也只能勉强写了4、5篇很短的通讯。
是什么动力驱使他们做这种无谓的事呢?是竞争的力量。人们经常会为了一些无谓的竞争心里莫名地腾起热血,驱使他们去干一些无任何意义的事,升值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比如说运动会上,我们只是听说别的班在通讯数量超过我们的消息而感到心里不爽,潜意识告诉自己要超越他们,成为最强,从而导致了这么多的浪费。
人类就是一种疲于竞争的奇怪动物。
区别:1.格式不同:消息分为消息头、导语、主体和结尾,而且消息的标题有主标题、副标题和引题。
通讯、新闻特写、报告文学、评论的格式都无固定格式。2.表达内容不同:消息主要是为了快速记事准确的报道事件,通讯是为了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新闻特写是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表现力的片断,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报告文学是为了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新闻评论是为了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
3.特点不同:消息的特点是新、短、快、活;通讯的特点是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通讯的特点有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浓淡相宜、真切再现、幽默风趣、耐人寻味;报告文学的特点是新闻性和文学性;评论的特点是:论题的新闻性、论理的思想性和论说的公众性。消息是最基本的新闻文体,一般报纸上写的报道某一事件的都用消息文体,消息分为消息头、导语、主体和结尾,而且消息的标题有主标题、副标题和引题。
其特点:新,及时报道最新的事实;短,文字简明扼要,篇幅短小;快,报道及时快速;四是活,表现方法灵活,活泼生动。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通讯的特点有: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的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作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其特点有: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浓淡相宜,真切再现;幽默风趣,耐人寻味。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
其特点有:新闻性、文学性。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
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
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评论具有新闻性和政论性的特征。
评论的新闻性表现为提出人们当前关注的问题,突出新意,迅速传播。评论的政论 *** 于各自的阶级、政党和集团,按本阶级的世界观解释客观事物。
扩展资料:消息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区分 从报道内容上分,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法制新闻、社会新闻等等 从新闻和事件的关系上分,可分为:事件新闻、非事件新闻 从反映的对象上分,可分为:人物新闻、事件新闻 从篇幅长短上分,可分为:长消息、短消息、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等等 我国新闻界较为通行的分法是按写作特点分成四种: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评述消息 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 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 其中的两种。
通讯的写作种类: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新闻特写主要有事件特写和人物特写,事件特写以写事为主,人物特写以写人为主。描写是新闻特写的主要表现手法 ,截取新闻事件或人物的一个片断 、一个场面、一个情景、一个镜头,运用文学笔法进行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但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如实描绘真人真事,细节也必须是真实的。要以现场观察为描绘的基础,像新闻摄影一样拍摄现场真实情景,捕捉典型瞬间的生动形象, 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场感。
写作上要求集中、突出,忌面面俱到。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的散文。报告文学是运。
责任心·上进心 北仑中学 詹芳 为了使北仑中学的通讯报道工作与学校的其他各类工作一起协调发展,改变当时我们学校通讯报道工作相对比较薄弱的现状,全方位、迅速、及时地报道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先进事例,2004年2月14日,北仑中学建立了一个通讯报道小组,该小组以校办主任乐纳红老师为组长,各年级组、各处室相关负责人为报道组成员,并规定了相应的考核奖励制度,其完成落实指标情况与各处室、年级组评优挂钩。
从那以后,我们学校的通讯报道工作开始逐渐摆脱以往的滞后现象,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由于报道组成员比较分散,且人员较多,无法责任到人,故有时难免出现遗漏现象,故2004年12月底,校办更改我们学校的信息报道方案,决定由我来主要负责学校的各类通讯报道工作。
自从我接手这项工作后,除了上课时间外,我尽力参加学校组织的每一项活动、每一场会议,尽可能及时的报道相关事例,个别实在无法参加的,就以询问相关参加活动人员或做简单的电话采访的方法,来了解其中的相关情况,并组织成稿。当然,作为一名通讯报道员,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很强的责任心。
我担任校信息通讯报道员之后,一方面要承担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要负责校图书馆图书借阅系统维护和图书馆日常借阅管理工作以及一万多册图书的编码入库工作,再加上我出身理科,驾驭文字的能力不是很强,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不少压力和工作量,这半年来,我基本上是在业余时间完成这项工作的。虽然信息报道工作给自己增加了不少工作压力,但是每当看到自己写的文章在各个网站发表之后,就有一种难以表达的满足感。
在完成校各类新闻的报道工作的同时,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每次发完新闻,我都会将教科网上发表出来的文章和自己所写的进行对照,仔细分析自己可能没有处理好的相关环节,以便下次做得更好。
半年来,我虽然在信息报道工作方面做出了较好成绩,但是还不能很及时很全面很准确的报道我们学校的各类先进事例,还不能很好地挖掘一些潜在性的新闻。为了更好的宣传好我们北仑中学,使全社会更快更好地了解北仑中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还得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信息报道上,争取在2005年下半年做得更好。
敬业·奉献 紫石中学 胡俊杰 很高兴今天能坐在这儿和大家一起交流。以前听其他通讯员们介绍写通讯的方法技巧,写报道的各种策略,今天我在这儿只想和大家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聊聊关于通讯员的敬业、奉献精神。
我做学校通讯员的工作今年是第三年了, *** ,做学校团委书记的时候,学校顺便把这个工作也交给了我。我相信台下的很多通讯员都有和我一样的身份。
可是,因为我所在的农村中学是现在全区所有中学中规模最小的,条件也相对比较艰苦,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读中学的时候,试卷是蜡纸刻的,可是如果现在你去各个学校看看,还有刻蜡纸的吗?有!我们学校就是,因此其他硬件软件的设施就不必我多说了。我兼通讯员的职务是我多种 *** 之一,教学任务就不必说,我是专职的语文老师,现在又是学校唯一的电脑老师,更是唯一的网站负责老师,因为去年我们学校原来的电脑老师碰上生孩子,以后又去支教了,其他担任的工作还有学校文书,主要是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的一些文书工作,还包括协助会计做一些与电脑相关事务工作,其他只要是学校和电脑打交道的一些重要事情,也几乎都有我的份,加上档案整理和卫生保健的工作,所以我自己也觉得,在去年琐碎而繁重的日常工作中,在这样一个相对艰苦的学校,我的通讯报道工作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真是付出了自己太多的心血和精力,而且这些工作几乎都是我利用休息的时间在家里完成的,因为在去年上半年之前,学校里没有接通网络,同时我在校很少有空的时候能写通讯报道。
因此要做到这一点,不得不有一点奉献精神。而下面我要说的这点很多人都不会相信,但却是真的,我知道很多学校写稿件都是有“报酬”的,或者说叫稿费吧,但是在我们学校,我写了三年,一分钱都没有!校长的意思是既然做了这个职务,干得好是应该的,是份内的事情。
我真的很羡慕那些条件好的学校,至少还劳有所得吧,可我没有!我也曾经屡次不想再做下去,可学校里要再找一个能发电子邮件的年轻老师都找不出!我没有办法,我后来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而且能够做得越来越出色,我只能解释为是慢慢对这份通讯员工作的敬重和热爱吧!我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既然做了这个,就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它做的最好!我是这样想,后来也一直是这样做的。没有报酬,我就把稿件的发表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
现在是一个经济社会,有钱赚的事谁都会做,但不赚钱的事情呢,甚至赔钱的事情呢?!你是不是还会甘之如饴地把它做好?至少我会!去年有一件事我记忆很深刻,说出来也许会让大家笑话。那是去年的六一节,我刚好前两天结婚,学校六一搞庆祝活动的时候我正休息在家。
那天早上,对于要不要去学校拍活动的照片,我着实犹豫了好一阵子,按照我平时工作的惯例,像礼拜天都是风雨无阻。
通讯有许许多多名目,如:特写、专访、侧记、札记、巡礼、速写、集纳、散记、记者来信、新闻小故事等等。人物通讯作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新闻载体尤其引人注目。
一、人物通讯的含义和类型
人物通讯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
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教育读者的目的。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当然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报道的情况看,这些能够进入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种,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 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
第二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 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
第三种,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的普通人。 这是近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趋向。
第四种,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1.传记式
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2.特写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3.群像式
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二、人物通讯的写作
(一)、请谁来当“新闻人物”
选择人物,要注意如下标准:
u 能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面貌;
u 有能构成新闻的较充分的事迹;
u 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u 人物有鲜明的个性,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现人物的常用手法
1.注意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异点
2.在矛盾冲突中写人
3.借他人之口刻划人
4.借景写人
关爱无处不在
在我们的生活中,关爱就像一盏明灯,能照亮你前进的方向;关爱就像一团火焰,能融化你心中的冰霜;关爱就像火红的太阳,能给予你奋进的力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我要说的是一场朋友间的关爱。
朋友看似很平常,但是它在我们的人生中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朋友能够带给我温暖,给我支持的力量,让我的内心不再孤单……上了六年级,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失利,已经让我变得麻木了,但是她的话语便让我改变了看法,让我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
这次月考,我考砸了,正当我为此而闷闷不乐的时候,她出现了。我和她在路上走着,当时我正埋怨着这试卷多么的难,但是她却是一声不吭,默默地走着。正当我不说话时,她突然插了进来,她非常认真的说:“要难大家一起难,你考不好,你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从试卷上找原因,而是分析你哪儿错了,是怎么错的,要分析错误的原因。你要相信自己要加油,不能放弃。”这些话,每一句都记在我的心中,每一句话都深深的温暖着我的心。她说的都是对的,我并不应该在试卷上找原因,而应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随后,我们便又把试卷拿出来,把错题整理出来,然后,我俩又把所有的错题互相说出解题的过程,直到我来弄懂了为止。
这次的谈话真是让我感触深刻,虽然她的成绩很好,但是她从不骄傲,总是热心肠帮助我,总是抽出课余时间来帮我补英语。
谁说朋友不重要?谁说朋友的关爱不重要?正是有了朋友的关爱,我才敢认识自己的错误、从今以后,我会更加努力,为我明年的考试做好准备!
消息与通讯的异同
《消息 通讯》一文首先指出消息和通讯在报纸中的地位。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其中消息、通讯、评论是它的主体,在报纸中占主要地位。接着又用 简洁的语言对它们的概念做了注释。这里要注意的是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即:相同点,用事实说话,必须是真人真事;不同点,通讯的内容比消息详尽、具体、形象。对比看,消息更强调及时,快,新,语言简明。通讯的时效性不如消息,但有典型事例,有细节描写;对事实做全方位、多侧面的表现。还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消息和通讯都属于新闻体裁。消息又称新闻。它们都需要用事实来说话,都需及时报道最近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但就时效性而言,消息比通讯报道得更迅速;就内容而言,则通讯比消息报道的内容详尽、具体、形象。
有以下的区别: 1、格式不同:消息分为消息头、导语、主体和结尾,而且消息的标题有主标题、副标题和引题。
通讯、新闻特写、报告文学、评论的格式都无固定格式。 2、表达内容不同:消息主要是为了快速记事准确的报道事件,通讯是为了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新闻特写是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表现力的片断,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3、特点不同:消息的特点是新、短、快、活;通讯的特点是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报告文学是为了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新闻评论是为了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
通讯的特点有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浓淡相宜、真切再现、幽默风趣、耐人寻味;报告文学的特点是新闻性和文学性;评论的特点是:论题的新闻性、论理的思想性和论说的公众性。 扩展资料: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的散文。
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
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 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
特点是真实,艺术加工,形象性,抒情性。因此它具有以下的两个特征: 1、文学性:即指报告文学又不同于一般新闻报导的简单实录,而是通过选择提炼,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突出反映对象的典型意义,既有形象化的表现,又有作者的感情倾向,因而使之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2、新闻性:即指报告文学含有新闻报导的特点,不仅具备及时性,而且具备新闻报导意义上的真实性。 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
相同之处,是都以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以人带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磨擦 、矛盾、冲突……。
二、它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划与细节描写,强调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段的运用。 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
报告文学就好比美国的“非小说文学”或“非虚 构文学”。这就说明了报告文学类似与小说。
是的国普网拥军频道是正规部门的哦亲,国普网拥军频道正式上线 (徐淮网 马新存 銮翠翠讯)2020年4月9日,国普网开通的拥军频道正式上线。传承中国红色文化基因,宣扬新时代爱国拥军人的先进事迹。国普网拥军频道是由中国文联《神州》杂志社主管的国普网官方网站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中华志愿者协会弘扬雷锋精神促进会共同创办。旨在弘扬雷锋精神,宣传国防知识,报道拥军优属活动。为了更好的宣传全国各地拥军人在新时代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以及学雷锋做好事的先进事迹,为新时代拥军人唱赞歌。成立后的甘肃省兰州市联络站将在国普网拥军频道和地方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宣传正能量爱国拥军事迹和身边雷锋人物等公益稿件,组织拥军志愿者开展一些爱国拥军等公益活动
光明网的文章分为三级,分别是:1. A级文章: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把关,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多由专业的编辑团队或知名专家撰写,包括时政、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文章。2. B级文章:比A级文章权限低一些,审查标准会相对宽松一些,但是仍需符合光明网的编辑要求。主要包括一些社会新闻、娱乐八卦、时尚、健康等主题。3. C级文章:权限最低的文章级别,不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把关,可以由普通读者投稿,但仍需符合光明网的要求。多为读者的个人心得体会、生活杂谈、用户评论等。
是真的。国普网拥军频道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事科学院联合发起,主要向社会公众推广军事科技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播军事文化,深入报道国防建设等内容。
摘 要 :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思想方法,了解供应链理论的逐步完善和日趋完整的过程,在深入研究电子商务的条件中,结合在新的网络平台下供管理,对我国应链管理的变化,提出具有现实意义和创新意义的建议,重点研究企业的供应链供应链管理进行了细致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 电子商务;供应链;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是基于整个产品链的管理模型,围绕核心企业的产品链,关键在于掌控供应链上的企业电子信息流、生产物流和现金流,通过对数据流的分析和预测,做出正确的决策,整合和优化企业间的业务效率,使正确的货物数量,正确的质量,在适当的地点、时间,形成生产和销售的最佳成本。[1]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一)信息共享 通过信息共享可以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并及时响应,能够适应市场的迅速变化,避免因信息失真,供需不一致造成库存成本增加,从而提高了运营效率。
(二)网络优化 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企业可以收集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并结合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的信息,企业能够应用所收集的信息和数据制定出详细准确的产品供需图表并进行有根据的预测整合,以此制定合理准确的计划。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缓慢,我国经济社会对于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也受到相应影响,企业还处于一个孤立的状态,企业的经营形式甚至是粗放的,供给方的市场,只要产品生产出来,就一定能够卖得出去,这种条件下对供应链根本毫无概念,因而起步较晚,研究氛围不够浓厚。众所周知,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是影响社会意识的关键因素,也决定了上层建筑,更影响了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观念问题 在我国,由于经济原因的限制,占统治地位的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企业的核心业务没有其独具特色的'一面,企业虽然各种职能兼备,但是都中庸平常,不能为企业带来巨大利润的核心业务支撑。企业组织健全,但很多都是拖后腿的部门,多层机构部门的叠加,不仅影响了企业信息的及时传递,也加大了效率提升的难度。
(二)贸易伙伴的协作 现代博弈思想告诉我们,非零和博弈能够使合作伙伴之间实现共赢,企业的良好合作能最大限度的共用资源,节约成本,实现利润上的突破,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此时,合理的绩效分配变得更加重要,只有实现了分配的公平,才能更加促进双方效率的提升。
(三)知识获取和转换技术上的要求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制造商依靠产品,价格,地点,促销让消费者被动地接受产品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将消费者的需求传送给生产者。如何正确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获取能够反映实际问题的知识,得出有效结论以及怎样将结论应用于实践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
五、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电子商务下的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消费者需求进行的,公司应该着眼于自己的核心能力建设,去掉没有盈利能力的、冗余的职能部门。以供应链的利益作为契机,维护好各成员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企业间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策略选择:
(一)快速反应策略 快速反应是供应链成员企业利用EDI等相关的电子信息技术,收集和整合从下游企业汇集的数据流,交换和共享信息,加上一个高的小批量的订货频率分布方法,以实现更短的交货时间,降低库存,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供应链管理为战略目的。快速反应的重点是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
(二)有效消费者响应策略ECR 高效消费者响应指的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减少物流成本的原则,能够及时响应市场变化,让每一个消费者的信息能够汇总在供应链共享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上,也让每一个消费者的每一条建议或者意见能够及时传达给电子商务平台,让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能够及时掌握消费者动态并及时做出调整与回应。
(三)采用第三方物流 对于一个生产型企业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的技术水平,而产成品的运输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为改善企业的盈利状况,就必须抛弃自己运输这种方式,提升外部物流状况。因此,采用第三方物流,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四)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一个高质量的供应链系统,不仅仅需要加快供应链的反应速度,还需要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双赢的战略伙伴关系。[4] 六、结论 综上所述,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都是新兴的商业经营模式,它们固然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也相对地对企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带来了新的商业竞争与挑战。因此,企业如何导入电子商务改善供应链管理,并借助供应链管理来拓展电子商务。在当今竞争的时代取得胜利,便是当前理论和实践中最迫切的问题。
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辽宁地区企业生产与设计成本管理现状
在企业生产与设计工作中,为了实现产品研究周期的缩短以及对市场的快速抢占,产品开发工作并没有被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来管理,这一问题突出体现在产品的开发欠缺与之配套的评审机制,对产品的设计质量没有作出详细分析并且没有对产品是否能够投入生产作出充分认证,这导致了前面需要做的工作都被积压在产品生产阶段,并会由于反复的修改和返工导致开发周期的延长以及开发成本的提高。另外,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在产品设计与生产方面欠缺沟通机制与管理机制,十分容易导致协作的混乱和效率的低下。作为企业生产线员工,欠缺成本控制意识;作为生产管理人员过分强调产量目标;作为生产计划人员则和物料计划人员欠缺沟通,这些情况会导致生产工作与设计工作难以实现紧密结合,并因为沟通不畅而出现频繁停线和换线的问题。由此可见,辽宁地区企业在生产与设计成本管理中主要有以下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欠缺研制周期中的成本管理;二是产品的开发效率较低;三是企业员工欠缺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四是部分生产工艺有待合理化;五是物料计划与生产计划的沟通与交流有待强化。
二、辽宁地区企业供应量成本管理优化策略
(一)围绕成本管理优化业务流程体系
供应链成本的有效管理要求辽宁地区的企业构建一种相互联系、具备动态特征且能够快速反应的业务流程系统。在此过程中,企业要重视对业务流程作出整合,围绕成本管理对经营管理模式作出优化,并从管理权限、管理职责、管理结构方面构建科学的成本管控系统。其中成本管控组织体系的构建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一是企业供应链管控组织体系的构建需要适应于企业产品的特点;二是重视以提高成本管理成效为出发点来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在成本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对管理跨度与管理等级作出合理控制;三是要构建与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构建;四是在确保业务流程各个要素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业务要素的协调与配合;五是业务流程中的各个要素需要具备制衡与激励机制;六是需要使用具有动态性特征的经济考核指标来对供应链中业务的运作成效作出检验。由于存在于辽宁地区的供应链网络并不是企业的单纯相加,因此,要对供应链管理成本进行降低,就有必要挖掘供应链管理模式所具有的优势并发挥出这种优势,同时要对企业个体的业务流程作出优化与调整。事实上,在现代成本管理工作中,业务流程再造的价值已经得到了显现与认可,因此在辽宁地区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中,有必要运用业务流程再造的理论来对辽宁地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成本作出优化。在业务流程再造的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内部业务流程的优化以及企业间业务流程的优化两个方面来进行:从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优化来看,企业应当认识到业务流程再造是企业在供应链环境中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的有效突破点。如在采购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方面,传统的业务流程不仅较复杂,并且会涉及到较多的部门。在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可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来实现两个部门信息与数据的共享,从而对业务流程作出简化,这对于降低运营成本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从供应链中节点企业之间所开展的业务流程方面来看,供应链环境中的零售商与分销商、分销商与制造商、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都可以使用互联网来开展业务联系。相对于传统的人工业务处理工作而言,电子化商务显然更加便捷,并且在电子化商务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一些业务可以进行合并,这会让业务流程产生很大变化。
(二)强化成本管控制度化建设
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能够在企业内部构建系统的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系统,并让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获得制度保障。企业要将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就有必要对开展供应链成本管理制度化建设来推动供应链成本管控工作的长期发展。从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内容来看,包括企业生产资料管理的制度化、成本分析的制度化、管理手续的制度化、控制手段的制度化、管理环节的制度化、管理程度的制度化以及管理组织的制度化等。这些制度能够在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中对企业工作的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同时也是企业开展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在构建供应链成本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供应链成本管理制度应当具有灵活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同时具有明确的成本管理流程,并且在成本管理职责的划分方面需要具有明确性与可追溯性。
一是目标成本是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中的重要基准。目标成本制度需要以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产品设计开发为核心,并要求采购人员、生产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来共同参与制度拟定工作。这种制度的制定能够让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管理流程与生产工艺来对供应链管理成本作出预测,从而为成本控制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是预算制度与预算执行制度是企业供应量成本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以产品订单为依据对一段时期中的产品销售作出预测与统计,并得出预测结果以及各个部门的成本预算,在主管领导、财务总监以及财务部门对这些预算作出审定之后,则可以在财务部门的监管中对这些预算进行使用。企业中预算的执行应当由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共同来监督与维护,从而确保企业能够将供应链成本管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规则。企业已经难以再依靠传统的成本控制手段,如通过控制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来提髙材料利用率以降低材料成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控制产品单耗工时以降低人工成本,通过提高产品产量、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等。即使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适时制造、看板管理、精益制造、价值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等管理技术和方法,随着技术进步、工资上涨及需求变化,企业在上述各方面的成效越来越低。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管理以一种全新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产生并很快得到发展和完善。
一、供应链及供应链成本
(一)供应链的概念和特点
1、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将产品送到最终用户,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供应链的特点。供应链的特点在于其所具备的网链结构,而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链型结构。整个网链结构由最终用户的需要来拉动,所以其最基本特点是面向用户需求;提供的是在高度一体化的过程中获得的产品和增值服务;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视为一个包含供需关系的节点;并且供应链体现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多种形态。
(二)供应链成本
1、供应链成本。供应链成本就是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供应链成本包括“链”上的所有企业及其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相关的供应链活动所有环节所发生的费用。
2、供应链成本的构成。供应链活动主要是以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为主线,经过采购、制造、分销和零售等环节,形成持续不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同时发生相应的成本,它们构成供应链的总成本。根据苏沃林在其所著的.《供应链成本管理》一书中的观点,供应链成本包括三个部分:①直接成本,是指单个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发生的构成产品实体的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和机器成本;②间接成本(作业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不直接相关的、在制造和配送产品到用户的管理活动中发生的费用;③交易成本,包括与供应商和用户在处理信息和通讯活动中旨在协调、控制和适应彼此交易关系而发生的费用。
(三)供应链中成本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在于通过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各供应环节,使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使供应链系统的总成本最优。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与传统的生产导向不同,它是一种需求拉动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将顾客需求及客户订单作为生产、采购的拉动力,以控制资金占用成本。张瑞敏称市场经济为订单经济,就是通过建立ERP、CRM等信息技术支撑体系,设计更具弹性的生产能力,以市场需求为企业经营的向导。需求拉动生产,即有市场需求才组织生产,企业的产、供、销等经济活动都要适时适地适量,从而减少存货资金占用费用、仓储费用以及存货损失和价值损失。
2、传统成本理论认为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必然导致成本上升,而保证安全生产和经营必须依靠大量库存,因此这种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单纯地追求企业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平衡。但在供应链系统中,改善服务和降低成本这两个目标可同时实现。一个有效的例子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在两年的时间内,公司通过关闭全球六个仓库、从新成立的中央配送中心采取向顾客空运微型集成电路的做法,不仅降低了销售成本2.5%,而且缩短交货时间47%,增加了销售额34%。
3、成本管理范围由生产领域向开发、设计、供应、销售领域拓展。传统的成本管理往往比较重视生产领域成本的控制,而将其他环节的成本视为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额外费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而与产品相关的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引起的成本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超过生产成本。据调查,企业平均物流成本约占销售额的10.5%,于是出现了物流管理,通过企业流程再造、物流体系设计来降低成本。
4、成本管理活动具有层次和整体性。供应链的整体性体现在企业自身流通环节的整合和与上下游企业间的整合两个方面。它要求企业必须在三个层次上权衡企业的成本:战略层次,主要包括合作伙伴的评价选择及仓库布局、数量和储存能力,以及材料在物流网络中的流动等决策;战术层次,包括采购和生产决策、库存和运输策略,其活动一般以年或季度进行重新评价;作业层次,是指日常决策如生产计划流程、估计提前期、安排运输路线等。
5、管理手段多样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现主要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供求信息在企业间的整合,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全球采购系统(GPM)和电子商务系统(E-commerce)等技术支撑体系,改善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降低系统成本。
二、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链成本控制观念薄弱.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研究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理论的不完善和实践经验的不足,所以尽管有的企业已经在实
施供应链成本管理,但是对成本管理和控制并没有制定系统的制度。多数企业成本管理的思想依然单纯的停留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只想最大限度的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而没有把供应链网链中的所有企业看成是一个整体,通过业务流程重组,消除各企业的自我保护主义,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真正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目的。成本管理只是本企业内部专业成本管理机构的职责,缺乏全员成本意识。由于企业的成本表现为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因而成本的形成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各项要素与各项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成本控制的主体应该包括对企业成本的形成负有责任的影响者和参与者。因此,成本管理与控制不单是企业内部专业成本管理机构的工作,供应链上的每一企业、部门和员工都是成本形成的影响者和成本控制的参与者和实施者。
(二)缺乏成本整体效益观念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并以成本升降作为考评企业业绩的重要依据。这种片面追求成本降低而忽略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款式与包装的方法,虽然节省了成本开支,但造成产品积压,不能实现价值。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成本管理在谋求成本降低的同时,还应重视系统整体效益的提高。
(三)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
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往往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没有达到真正的相互信任。所以,为了相互合作,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借助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来实现的。同时,合作伙伴的选择也是目前供应链企业存在的难题,如何选择合作伙伴,该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也尚未针对上述问题制定出合适的标准。
(四)供应链管理环节容易出现信息失真
由于存在利益目标冲突,获得的信息分散。各企业往往不会将所获得的真实信息全部传达给其他合作伙伴,使得信息失真。例如,在采购过程中,采购方处于有利地位,其往往会截留部分需求信息,人为地设置沟通障碍,而供应商也会隐瞒部分信息,双方都限制了有效的信息沟通,结果就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后果就是双方成本的增加。可见,信息共享对于供应链合作伙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五)缺乏主动出击市场的动力和积极性
外部资源利用率低,与上下游企业还没有形成战略联盟的关系。不少企业仍停留在单体生产管理思想上,即只愿按本企业的工作制度安排生产计划,而不愿与外部环境协同运作。由于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率不同,很容易在供应链上形成很高的库存。因此应在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树立大物流观念,提高企业同步制造水平。过去企业认为自己拥有的才叫资源,这是不够的。我们应该从重视实有资源管理转向虚拟资源的运用,即把资源管理延伸到合作伙伴那里,上下游企业甚至客户都可以看作自己资源的扩展。
(六)标准成本会计限制着公司的业绩
公认会计原则(GAAP)要求企业应用标准成本会计制作外部报表,限制了销量会计的发展。然而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会计需要企业拥有顾客导向的信息。企业应逐步转换财务和会计职能,改善原有的标准成本会计,以适应供应链管理的需要,使组织关注经营供应链的成果。
(七)缺乏用户服务和合作伙伴的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
本位主义思想使激励机制以部门目标和企业自身的目标为主,孤立地评价部门和企业业绩,造成部门和企业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物流、信息流经常扭曲变形,产供销系统没有形成链。企业应建立以顾客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的服务管理体系,建立整个供应链绩效的考核标准。对下游企业来讲,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功能不是简单的提供物料,而是要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除此之外,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之前,还应将企业的业务目标同现有能力及业绩进行比较,发现现有供应链的显著弱点,同关键客户和供应商一起建立供应链的远景目标,并制定从现实过渡到理想供应链目标的行动计划。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信息共享会带来额外的利润,而额外利润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核心企业。各成员企业会担心核心企业滥用信息而占有额外利润,导致利润分配不均。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建立对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三、供应链中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培养供应链成本控制意识
首先,提高整体意识。要把供应链整个网链中的所有企业看成是一个整体,消除各企业的自我保护保护主义,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
其次,让每个企业认识到在供应链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节点企业应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将各个节点企业有机的联系起来,互相信任与合作,才能发挥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的目的。
(二)建立信任与合作机制
供应链中的合作关系是指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调关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基础,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而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有合作的地方都需要信任。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存在利益分E的矛盾。所以,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要想加强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达到合作的目的,就要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因为好的合作伙伴是加强供应链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强化合作竞争观念,共担风险、责任与成本,共享成果与利益,形成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基础,供应链的计划、组织、协调与调控都需要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的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共享能使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更好地制定生产、销售和库存等计划,能使目标成本顺利实施,并且使得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能提高最终用户的满意度并达到促进供应链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的目的。可见,信息对供应链成本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供应链点企业要想提髙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供应链成本,就必须要获得充分的信息共享。
(四)建立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建立完善的供应链成本管理制度,以控制整体成本,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用于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果、合作关系作出评价。使得之前的措施得以有效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要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并制定考核标准来评价各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以及节点企业本身的运营绩效对上下游节点企业或整个供应链产生的影响。考核要以顾客满意度和成本控制指标为衡量标准。对顾客满意度的衡量主要包括质量、价格、及时性等。如合格率、退货率、投诉率等都是考核的内容。对成本指标的考核主要是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和改进情况等。经过考核之后,按照考核结果评定各节点企业对整个供应链贡献的大小,并依据其制定合理的分配标准进行利润分配。以此来改善利润分配不均的问题。激励机制包括企业内部员工的激励及各成员企业的激励两个方面。企业内部员工的激励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完成:及时关注员工的工作表现并对其进行评价,制定与员工相适应的培训与学习计划,给员工自我提升的空间和机会,制定奖惩机制和薪酬机制,还有休假和保健计划等。当然,与成本控制相关的激励措施应该更加突出,以此达到通过激励增强员工成本意识的目的。对各成员企业的激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组织机构要确保制定的考核标准与分配标准的合理性,并根据分配标准对利润进行合理分配;做到时时听取各节点企业的意见,对绩效考核与面机制进行补充、修改;核心企业要与从属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从属企业也要经常关注上下游合作方的运行状况;保证各节点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相互猜忌和争执,使成员企业在一个好的供应链环境下愉快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