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学术英文论文错误范例

学术英文论文错误范例

发布时间:

学术英文论文错误范例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是很多大学生(特别是海外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个技能,一篇文笔简洁优雅的论文对于提高被采纳发表的成功率会有很大帮助。但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人并没有受过专门的学术论文写作训练,在写论文时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语言问题。今天的文章主要谈一谈英文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错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总体来说,学术论文写作跟其他类型的英文写作一样,都要遵循清晰简洁的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有以下体现:1.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英文中的主动语态特点是简洁有力,动作发出者明确,而被动语态特点是较为冗长且有时候看不出动作的发出者是谁(比如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address this issue. 从这个句子里面我们无法确定应该是谁采取行动)。在学术论文中,很多地方都要明确指出动作的发出主体(比如实验是谁操作的,数据是谁测量的),且语言要尽可能简洁。因此,学术论文中应该多使用主动语态。类似下面的句子:(1) Consideration of whether countries work well on cross-border issues such as immigration was undertaken by Raul (2007).(2) Identification of poor food, bad housing, inadequate hygiene, and large families as the major causes of poverty was made by Jones (2005).应该改为:(1) Raul (2007) consideredwhether or not countries work well on cross-border issues such as immigration.(2) Jones (2005)identifiedpoor food, bad housing, inadequate hygiene, and large families as the major causes of poverty.那么有没有需要使用被动语态的情况呢?有。当我们无法明确动作的发出者,或者需要强调动作本身而不是强调动作发出者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被动语态。比如:(1) Up to 90% of the energy in light bulbs is wasted in the form of heat.(2) The first edition of Freud’s earliest writings on dreams was published in 1899.第一个句子里面waste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无法明确(也没必要明确),第二个句子里面谁出版了Freud的作品并不重要,因此也没有必要使用主动语态来说明出版商是谁。2.比较句我们知道,在英语比较句中有时候可以省略被比较主体后面的动词,比如:On average, men are taller than women are.可以省略为:On average, men are taller than women.但这种省略有时候会造成歧义,举个例子:Women prefer friendly doctors more than men do.如果我们将do省略的话,会变成:Women prefer friendly doctors more than men.此时句子会产生歧义,因为它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Women prefer friendly doctors more than men prefer friendly doctors. 女人比男人更喜欢友善的医生。Women prefer friendly doctors more than they prefer men. 比起喜欢男人,女人更喜欢友善的医生。为了避免歧义,我们应该保持比较句型形式上的完整。类似这样的句子:(1) The finance department focuses on profits more than the 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2) Country A funds high-tech innovation more than Country B.应该改为:(1) The finance department focuses on profits more than the 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 does.(2) Country A funds high-tech innovation more than Country B does.3.使用动词而不是名词英语中动词通常要比名词要简洁,因为名词本身看不出动作,经常需要额外的动词去修饰它。比如要表达“做出贡献”,使用名词形式我们要说make contributions to,但如果用动词只需要说contribute,在论文写作中能使用动词的场合尽量使用动词,以保持文章的简洁。类似下面这样的句子:(1) Enumeration of three reasons why the English language has become so important was made by Thompson (2006).( 2) Discussion of the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for facilitation and promotion of ERP was performed by Smith (2007).需要改为:(1) Thompson (2006) enumeratedthree reasons why the English language has become so important.(2) Smith (2007) discussedthe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forfacilitatingand promotingERP.4.减少there be句型以及it的使用There be句型可能是中国学生最熟悉的句型之一,但大部分there be句型都不够简洁,可以使用其他形式来替换。比如:There is a necessity for a semi-structured approach to be chosen.可以改为更加简洁的版本:A semi-structured approach must be chosen.又比如:There is a ne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n a larger scale by the president of the association.可以改为:The association president must implement the policy on a larger scale.对于形式主语it,我们也可以进行精简,比如:(1) It is essential that the model be revised.(2) It was important for the government to intervene.可以改为:(1) The model must be revised.(2) The government must intervene.5.Misplaced modifiersMisplaced modifiers是指将修饰语放在错误的地方,从而产生歧义的现象。举个例子:I was told that I would be awarded the scholarship by my professor.这句话因为by my professor这一修饰语放置不当而产生了歧义。它可以理解为“我被我的教授告知我会获得奖学金”,也可以理解为“我被告知我的教授会授予我奖学金”。避免歧义的方法是调整by my professor的位置,比如:I was told by my professor that I would be awarded the scholarship.类似的例子还有:A team led by Dr. Craig Smith from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found the crabs using a remotely operated submersible.这句话同样有歧义,因为using a remotely operated submersible可以理解为螃蟹发出的动作,也可以理解为研究团队发出的动作。为了避免歧义,句子可以改为:A team led by Dr. Craig Smith from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used a remotely operated submersible to find the crabs.6.慎用代名词我们有时候会用代名词来指代前面提到的名词或是句子成分,但它有个缺点:读者有时候很难确定代名词究竟指代哪一部分。学术论文写作要求清晰严谨,因此使用代名词时一定要谨慎,必要时可以对代名词进行替换。比如:A case study approach was chosen; thisallowed a closer observation of a single specimen.句子中this可能指代a case study approach,也可能指代a case study approach was chosen这一整句话,为了使句意清晰,我们可以将句子改为:A case study approach was chosen to allow a closer observation of a single specimen.又比如:X substantially alters Y. Thissuggests that Y can be modified using the proposed model.句子可以改为更清晰的版本:X substantially alters Y. This findingsuggests that Y can be modified using the proposed model.7.避免使用可能会造成性别歧视的代名词在使用he, she, his, her, him这类代名词时,应避免出现只偏袒一方情况,举个例子:When a politician campaigns for office, hemust spend considerable funds to compete with his opponents.这里代名词只提及到了男性一方,为了避免出现性别歧视,我们可以使用名词和代词的复数形式:When politicians campaign for office, theymust spend considerable funds to compete with theiropponents.或者将句子中的代名词去掉:A politician whocampaigns for office must spend considerable funds to compete with opponents.同时,在使用一些名词的时候也要注意性别问题,比如要表达“人类”,用humankind会比用mankind好一点,因为mankind带有一定的性别色彩,一些人会质疑为什么只有mankind而没有womankind,而使用humankind会显得公平很多。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

1、搜索相关文献

2、评价来源

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4、概述结构

5、写文献综述

我给大家整理一些关于论文写作误区的介绍: 1、不加整理,原文照抄。这个表现又分为两种,有的同学对于自己选定的话题方向进行各种资料查找,但是偶然发现在这一领域或是这一方向已经有前人做好综述总结了,学生喜上眉梢,直接把别人总结的东西直接照抄过来;或者英文的,或者是国内的,学生将国内大家的名著英文翻译就。另一种表现就是对于自己搜集的资料素材进行简单地罗列,没有经过自己的整理,有的甚至没有归类,一条一条的素材很是没有条理,彼此之间没有关联,更没有提出自己的见解。2、文献过多,引用不当。学生搜集的东西确实都看过,但并不代表每一篇都是很有价值的,有的学生列出的实在太多,分不清主次以及内部之间的逻辑连贯。一般情况下要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比如综述论文的论点和论据来自的文献、为分析讨论提供有力依据的文献、知名度高的文献、新近的文献代替旧的文献等等。3、文体不对,误成讲座。不注重文体,将综述写成讲座性质的文章是学生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最显著的特征是文章当中带有大量的基础知识的内容,有的还把课程书上的一些图标搬过来,文章冗长而深度不足,针对这一点,就是很多留学生往往最容易跨区的误区。 书写文献综述的主要作用就是针对学术知识进行总体的总结,以表达的方式阐述发展的情况,从而进行研究下一个论点,总而言之,常见的写作误区小编已经介绍的很详细了,希望同学们避开误区,写出靓丽的文章。

学术论文中的错误

没什么关系的,放100个心就算是整个论文是错误的也没关系,这又不是考小学算术,非要完全正确。马克思国外还有批判的呢

根据韦氏词典的定义,介词是“ a word or group of words that combines with a noun or pronoun to form a phrase that usually acts as an adverb, adjective, or noun”, 用中文理解就是“与名词或代词相结合使用的一个词或一组词,所形成的短语通常充当副词、形容词或名词使用”。这种定义人们可能听到过很多次,但可能还是不太清楚究竟什么是介词,以及为什么在英语写作时不能忽略这些令人困惑的词,如何才能避免将它们弄混。 本文阐述介词在句子中的功能,以及为了确保英语写作正确清晰所应避免的常见错误。本文还针对介词的用法提供常用表达方式列表,供学术论文的作者在校对手稿时参考。 介词究竟做什么用? 介词用于其他单词或短语之间,告诉读者:某人或某事与其他人或事之间的位置关系,某人对某事或其他人做了什么,人与事物如何联系等。设想一下如果只用名词和代词造句,省略所有介词,而理由只是因为介词令人困惑不好用,而你又不想选错介词,所以干脆弃之不用。那么,你这样写出来或说出来的句子就是: “ I put the book the table noon.  ” 为了掌握介词的用法,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句话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当你对你的朋友这样说话时,如果他正在找这本书,因为他需要这本书来完成作业,那他将不知道在哪里才能找到这本书。而这就是因为你没有说明句子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你是不是把书放在了桌子 上面 ?这很有可能。但是,你也可以把书放在了桌子 下面 、桌子 旁边 、桌子 后面 ,或者桌子 里面 (如果有抽屉的话)。 而且,还因为你没有说明行动(把书放在什么地方)与时间(中午)之间的关系,你的朋友可能会更加困惑。因为动词“put”既可以代表过去时,也可以代表现在时,那么这句话的含义就存在很多种可能性了。你的意思很可能是你已经把书放在桌子的上面、里面、后面或下面了,而放置的时间发生在中午之前或中午。所以,如果现在已经是下午2点,书还没有在那里,那么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这样说话就误导和迫使你的朋友想办法去调查一下。 但是,另外一种可能性是你的朋友猜测你使用时态比较随意,那么你有可能将在中午把书放在那里。如果是这样,你其实应该说“I will”。但是,由于你的句子非常令人困惑和缺少信息,你的朋友便有很好的理由首先质疑你的语法。如果他这时现在看了看手表,发现现在是下午12点3分,他可能会认为你很快就会来,那么就可能决定在等候期间先去喝杯咖啡。 你看到这里可能会乐了,你或许认为这个缺失介词的例子扯得有点夸张,但实际上它恰好说明介词的重要性和缺失或误用介词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你或许觉得你的朋友应该很容易能够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因为毕竟还有上下文可供推断。但是,需要记住的是,英语与许多亚洲语言不同,它是一种低语境语言;换言之,使用者必须尽可能精确,避免歧义,以便清晰地交流。因此,与其将介词误认为是一个可用可不用的、令人困惑的语法难点,还不如老老实实地接受介词的复杂性,并将重视它们,将介词视为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的句子元素,帮助你准确地表达你想说的意思。 读者能够在很多线上或线下的英文写作指导资源中找到详细的语法规则、介词列表和常见的用法示例。本文不重复这些内容。本文重点讨论英语不是母语的学术论文作者在写作时最常犯的介词错误,以及如何检查和纠正它们。 目录 如何检查介词的用法 学术论文中常见的介词错误 学术论文中介词的正确用法 关于介词规则的问答 如何检查介词的用法 介词可以用来表示方向、时间、空间、位置、地点或更加抽象的关系。介词的正确用法遵循高度习惯化原则,主要由固定的表达方式决定。因此,除了大量阅读习惯用法之外,正确使用介词的最好方法是了解单词与所有能够搭配使用的介词所形成的不同含义。查找介词及其正确用法的比较好的参考资料是韦氏在线词典、剑桥词典和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 人们可以简单地使用谷歌搜索(Google search)或谷歌的Ngram Viewer查看所使用的搜索字符串的年度出现频率。这两个搜索工具都能显示短语出现的频率。Ngram Viewer还能显示同一个动词与不同介词组合在一起时出现的频率。许多动词的意思取决于它们搭配使用的介词。另外,虽然“grateful  for ”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比“grateful  to ”的频率更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中一个是正确的、而另一个是错误的。这些词组之间的频率比较只表示人们更频繁地使用什么词组而已。 事实上,正是因为介词的数量庞大,而且动词与不同介词组合时会产生不同的意思,所以介词误用是学术写作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既然介词并没有很多通用规则可供遵循,那么就应当先从各个用法实例入手,看一下学术论文中常见的介词错误,以及应该如何纠正。 学术论文中常见的介词错误 1. 时间:由于时间区段、间隔、周期、时间表等在科研工作中非常重要,需要注意表达时间的介词用法,避免歧义和混淆。这些介词包括at、on、in、for、during、since、before、after、between、within等。 错误: The samples were incubated  during  30 minutes. 正确:  The samples were incubated  for  30 minutes. 错误: The patient had been treated by us  since  2 years. 正确: The patient had been treated by us  for  2 years. 错误: Participants were enrolled  between  January 2021  to  May 2021. 正确: Participants were enrolled  between  January 2021  and  May 2021. 正确: Participants were enrolled  from  January 2021  to  May 2021. 2. 位置和方向:事情发生的位置或事物放置的位置也是实验或科研中的重要细节。误用表达位置和方向的介词会导致歧义,特别是在论文的方法部分。这些介词包括at、on、in、above、behind、below、close to、inside、over等。 正确: The green arrow was displayed  among  the red circles. 正确: The green arrow was displayed  between  the red circles. 正确: The green arrow was displayed  above  the red circles. 正确: The green arrow was displayed  across  the red circles. 错误: The patient presented  to  our hospital. 正确:  The patient presented  at  our hospital. 错误: One additional variable was entered  to  the analysis. 正确: One additional variable was entered  into  the analysis. 3. 比较:任何实验或研究结果通常都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描述。需要在论文的结果部分正确使用介词,包括than、to、as、among、with、from等。 错误:The students’ replies were similar  than  the office workers’ replies. 错误:The students’ replies were similar  as  the office workers’ replies. 正确: The students’ replies were similar  to  the office workers’ replies. 错误:The design of experiment 2 was the same  to  the design of experiment 2. 正确:  The design of experiment 2 was the same  as  the design of experiment 2. 错误: The mode of action of cilostazol is different  with  that of acetylsalicylic acid. 正确: The mode of action of cilostazol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acetylsalicylic acid. 错误: Cardiac blood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as  peripheral blood concentrations. 正确:  Cardiac blood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than  peripheral blood concentrations. 学术论文中介词的正确用法 以下英文列表包括在学术论文的各个部分中常见的介词用法,包括容易混淆的介词。在论文定稿之前,建议对照查看这些用法,纠正误用的介词。 1. 引言部分 X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Y   in  most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X  is a common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 X  is a widely discussed issue  in  the field  of … Recent developments  in   X  have raised questions  about … In  recent years, increasing attention has been drawn  to … The majority  of  earlier studies  on   X  have focused  on … Over  the past 20 years, the incidence  of  Y  has steadily increased. In  the last 20 years,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reported  on … Since  the late 1980s, advancements  in  the field  of   Y  have led  to … We tested the effect  of  antibiotics  on  bacteria  in  the treatment  of … Past research  into   X  has been lacking, due  to  methodological restrictions. A limited number  of  experiments have been reported  on   X  so far. Despite  its long use  in  clinical research, method  X  still has serious limitations. The main purpose  of  our study was to exp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 2. 方法部分 The patient presented  at  our hospital  with  dizziness. The patient suffered  from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The patient complained  of  recurring headaches. Patients underwent surgery  on  the first day of hospital admission. Patients with no complaints  during  the past 2 weeks were considered pain-free. Participants who reported not having a smartphone were excluded  from  the study. A total  of  45 participants who provided consent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es. To prevent participants  from  moving, we placed a cushion  under  their head. In order  to  detect motion artefacts, 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Y softwar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over  a period of… Stimuli were presented  at  intervals of… 3. 结果与讨论部分 Our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fish species revealed differences  in  food preference. The majority  of  participants responded  to  all questionnaire items. Group 1 showed a bigger effect  than  group 2. Nine  of  the 20 mice died  of  respiration arrest. Our analyses show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We tes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X  and  Y  and found that… ANOVA was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X   on   Y . Figure 3 show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We found no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X  compared  to  baseline concentrations. Our findings provide crucial insights  into … Our findings point  to  an important role  of   X   in … The results  of  the current study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earlier findings. Our findings differ  from  those  of  earlier studies. Our results are in line  with  those  of  earlier studi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ur study and that  by  Smith et a. can be explained  by … A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the discrepancy  in  results could be that… The difference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 Our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X  as a cure  for   Y   in  elderly patients.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role  of   X   in  the treatment  of   Y . Further studies focusing  on   X  are needed  to  clarify the role  of … 关于介词规则的问答 1. 句子能够以介词结尾吗? 是的,可以。有人或许听说过不能用介词结束句子的说法,但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努力试图不以介词结尾会导致写出的英文非常不自然。 YES(正确)  Where did he come  from ? 由于不能只说“ Where did he come? ”,而“ From  where did he come? ”又听起来在语法上有些过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以介词结尾的写法会更好,如上例。 2. 可以省略介词吗? 不能简单地省略介词。但是,可以重新措辞,避免使用介词。这种做法实际上能够减少用词啰嗦的写法,提高写作水平。关于更多介绍,建议查看这篇文章:如何消除介词短语。 3. 我检查了我用的介词,但如何能够也检查词汇? 如果你担心会混淆类似的单词,那么请看这篇文章,以及关于有效短语和强有力动词方面的更多写作指导资源。

也只能怪评委们了。

错误毕业论文案例

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不再续聘。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被指论文抄袭、一稿多投。李庆生主动申请对自己的相关论文进行鉴定,结果为“过度引用不当”。浙江大学副教授贺海波被爆剽窃论文。浙大共核查了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其中贺海波涉及论文9篇。事发后,贺海波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浙大将其开除出教师队伍。海南大学年仅38岁的大学教授、博导、学科带头人王凤阳,刚被任命为海南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就被卷入“学术造假”的漩涡。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某篇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惊人相似,两篇论文整体框架完全一样,除了把地点“江苏”两字替换成“山东”,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在核心期刊发表的《何谓“理论”?》一文被爆涉嫌抄袭。随后辽宁大学校方表示,该论文第一署名人陆杰荣对此事并不知情,第二署名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2006级在读博士生杨伦承认是自己抄袭,然后才拿给之前的老师陆杰荣署名。武汉理工大学64岁的武汉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2009年院士候选人周祖德及其学生谢鸣一篇抄袭论文收录在“第二届全国智能制造学术会议”第一版论文集中,后被查出抄袭后,会议又推出“正式版”,删除了该文。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被赖文教授和吴丽丽副教授联名举报其博士学位论文抄袭。其博士学位论文竟然在没有标明引用的情况下,将早一年毕业的敖海清博士的学位论文原文大段大段、甚至一连数页粘贴过来,直接把这些论述、分析和数据作为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内容,雷同文字数高达40%以上。

你好,可以的弄好完整的。

想问后来怎么解决的啊?我也是,毕业一年了发现其中一个结论中挺严重的理论错误,闹心、好纠结,怎么办啊?还不敢跟导师说

自考毕业论文是专升本临门最后一脚,在这个环节可不能出一丝差错。那么,考生们在准备论文的时候最容易犯哪些错误呢?1、材料与所论证的主题脱节材料一定要围绕主题,为表现和论证主题服务。但有些考生感到自己所找的材料非常好,以为很生动,不愿意去掉。结果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材料也写进文章里,影响主题的表达。比如一篇文章是论述会计制度的,结果却重点讲了很多企业制度的问题。2、论据失真。考生写论文很多是在网上找资料,但是网上的良莠不齐,这就需要考生自己鉴别每一条材料的真假,不要出现时间、地名、人名等的错误,更加不要张冠李戴。3、缺乏条理有的考生不能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大体思路去写,整个论文看上去没有条理,不知所云。4、选材陈旧有的毕业论文,用过去陈旧的事例,看上去是老面孔、老腔调,摆出的材料是“陈年烂谷子”,没有新鲜感和现实性,文章就显得没有说服力。如有篇关于老工业基地改革的文章,引用的数字都是上世纪的,既没有新鲜感,有没有说服力。5、用词不准确有的考生文字表达能力比较差,同时又不注意修改,一用词很不准确。比如把“七月流火”当成形容天气很热的成语来用,看了令人啼笑皆非。6、乱用标点有的考生文中乱用标点,错别字很多。这些错误反映考生的文字功底不扎实。作为本科生不应该出现这些最基本的错误。

endnote识别学术论文错误

我的也是这样,换office吧

endnote导入的文章不识别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有:Endnote X7。

1、首先我们复制论文名称,在谷歌学术搜索中搜索到该论文,再点击论文下方的引用按钮。

2、然后我们从弹出的的窗口下方选择导入Endnote X7,浏览器会开始下载该论文,选择到桌面,然后点击“确定”选项。

3、之后我们用Endnote X7打开该论文文件,点击Endnote X7右上方像别针一样的按钮。

4、接着我们选择PDF文档所在的位置,选择该论文的PDF文档,然后点击打开

5、最后我们点击右上角的打开按钮,便可以打开该论文文档。

1、首先第一步要打开需要修改的word文件。

2、然后接着就是查看文件中的错误代码。

3、接着就是在word中找到endnote工作表。

4、然后这时候要打开endnote工作表。

5、然后需要点击工作表中的选择需要的文献插入格式。

6、接着选择好文献插入格式后,这时候就需要点击Update Citations and Bibliography。

7、最后就是将文献格式重新刷新,并自动更新为新格式即可。

论文署名错误算学术不规范吗

前 言1范围2术语和定义2.1剽窃 plagiarism2.2伪造 fabrication2.3篡改 falsification2.4不当署名 inappropriate authorship2.5一稿多投 duplicate submission/multiple submissions2.6重复发表 overlapping publications2.7拆分发表 slicing publications3剽窃3.1剽窃观点3.2剽窃数据3.3剽窃图像3.4剽窃研究(实验)方法3.5剽窃文字表述3.6整体(大量)剽窃3.7自我剽窃3.8剽窃未发表成果4伪造5篡改6不当署名7一稿多投8重复发表9拆分发表10相关研究伦理问题11其他 为进一步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尊重和维护学术出版规范,更好地发挥学术期刊在规范科研行为和净化学术环境方面的作用,推动科学道德和科研诚信建设,中国知网(CNKI)特组织编制《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本标准概括了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可能涉及的不端行为类型,通过罗列各类不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给出基本的界定原则和标准。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参照教育部、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协等部门的相关规定,借鉴重要国际组织、学术团体有关学术伦理规范,以及中国外学者的相关最新研究成果。本标准在范围涵盖、内容陈述、行为界定等方面,尽可能地与国际学术期刊通用规范保持一致,同时兼顾中国学术期刊论文撰写和发表中的特殊情况。本标准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类期刊和人文社科类期刊的特点,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科学技术类期刊和人文社科类期刊可以依照自己学科的特点,根据本标准编制更加细致的认定规则。本标准按照准确、简明、实用的原则编写,力求方便查阅和使用。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 本标准涵盖学术期刊论文作者所可能涉及的各类不端行为,不包括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单位、审稿人等。根据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可能涉及到的不端行为的特性,本标准涵盖以下三类不端行为:论文本身存在的不端行为、作者署名中的不端行为、投稿和发表过程中的不端行为。具体包括: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拆分发表、相关研究伦理问题以及其他问题。标准是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在学术论文撰写和投稿时避免不端行为的指南,也是学术期刊编辑发现和处理不端行为的指导,同时也可为研究机构、资助机构和学术团体判断相应的不端行为提供参考。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剽窃 plagiarism直接将他人或已存在的思想、观点、数据、图像、研究方法、文字表述等,不加引注或说明,以自己的名义发表;过度引用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内容。2.2伪造 fabrication编造或虚构数据或事实。2.3篡改 falsification故意改变数据和事实,使其失去真实性。2.4不当署名 inappropriate authorship署名与对论文的实际贡献不符。2.5一稿多投 duplicate submission/multiple submissions同一篇论文或只有微小差别(如论文题目、关键词、摘要、作者排序、作者单位不同,或论文正文有少量内容不同)的多篇论文,投给多个期刊,或在约定或法定期限内再转投其他期刊 。2.6重复发表 overlapping publications未恰当说明,在论文中大量重复自己已经发表论著中的内容。2.7拆分发表 slicing publication将实质上基于同一主题、数据、资料的研究结果,本可以一次发表而拆分成若干可发表的单元,作为多篇论文发表。3 剽窃3.1 剽窃观点3.1.1 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论点、观点、结论等,却不加引号和引注。3.1.2 不改变其本意地转述他人的论点、观点、结论等,却不加引注。3.1.3 对他人的论点、观点、结论等删简部分内容后使用,却不加引注。3.1.4 对他人的论点、观点、结论等拆分或重组后使用,却不加引注。3.1.5 对他人的论点、观点、结论等增加一些内容后使用,却不加引注。3.2 剽窃数据3.2.1 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数据,却不加引注。3.2.2 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数据进行些微修改后使用,却不加引注。3.2.3 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数据进行一些添加后使用,却不加引注。3.2.4 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数据进行部分删简后使用,却不加引注。3.2.5 改变他人已发表文献中数据原有的排列顺序后使用,却不加引注。3.2.6 改变他人已发表文献中数据的呈现方式后使用,如将图表转换成文字表述,或者将文字表述转换成图表,却不加引注。3.3 剽窃图像3.3.1 使用应经许可才能使用的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像,却未获得许可。3.3.2 使用可不经许可使用的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像,却不加引注。3.3.3 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像进行些微修改后使用,却不加引注。3.3.4 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像上添加一些内容后使用,却不加引注。3.3.5 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像上删除部分内容后使用,却不加引注。3.3.6 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像上增强部分内容后使用,却不加引注。3.3.7 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像上弱化部分内容后使用,却不加引注。3.4 剽窃研究(实验)方法3.4.1 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具有独创性的研究(实验)方法,却不加引注。3.4.2 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研究方法的一些非核心元素修改后使用,却不加引注。3.5 剽窃文字表述3.5.1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却不加引注。3.5.2成段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虽然进行了引注,但对所使用文字不加引号,或者不改变字体,或者不使用特定的排列方式显示。3.5.3多处使用某一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却只在其中一处或几处加以标注。3.5.4 连续使用来源于多个文献的文字表述,却只标注其中一个或几个文献出处。3.5.5 不改变其本意地转述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包括概括、简化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或者改变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的句式,或者用类似词语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进行同义替换,却不加引注。3.5.6 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增加一些词句后使用,却不加引注。3.5.7 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删减一些词句后使用,却不加引注。3.5.8 直接套用他人已发表文献的论证结构,仅仅改变其中的方法、数据、结论等内容。3.6 整体(大量)剽窃3.6.1 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3.6.2 在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后使用,如补充一些数据,或者补充一些新的分析等。3.6.3 缩简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后使用。3.6.4 替换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研究对象后使用。3.6.5 改变他人已发表文献的结构、段落顺序后使用。3.6.6 将多篇他人已发表文献拼接成一篇论文后发表。3.6.7 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全部或大部分参考文献。3.6.8 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参考文献进行一些增减后直接使用。3.7 自我剽窃3.7.1 在论文中使用自己(或自己作为作者之一)已发表文献中的内容,却不加引注。3.7.2 合作作者在论文中使用自己(或其中一个作者)已发表文献中的内容,却不加引注。3.7.3 在论文中使用自己已经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中的内容,却不加引注。3.7.4 论文的主要内容源于自己已经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却不加说明。3.8 剽窃未发表成果3.8.1 未经许可使用他人未正式发表(包括在学术会议上的报告)的观点、研究方法、数据、图片等。3.8.2 获得许可使用他人未正式发表(包括在学术会议上的报告)的观点、研究方法、数据、图片等,却不加引注,或者不以志谢等方式予以说明。4 伪造4.1 编造不以实际调查或实验取得的数据、图像。4.2 伪造无法通过重复实验而再次取得的样品等。4.3 编造不符合实际或无法重复验证的研究方法、结论等。4.4 编造能为论文提供支撑的资料或参考文献。4.5 编造论文中相关研究的资助来源。5 篡改5.1 改变原始调查或实验数据,使其本意发生改变。5.2 挑选、删减原始调查或实验数据,使其本意发生改变。5.3 修改原始文字记录等,使其本意发生改变。5.4 拼接不同图像从而构造不真实的图像。5.5 从图像整体中去除一部分或添加一些虚构的部分,使对图像的解释发生改变。5.6 增强、模糊、移动图像的特定部分,使对图像的解释发生改变。5.7 改变所使用文献的本意,使其对己有利。6 不当署名6.1 将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有实质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外。6.2 将未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有实质性贡献的人列入作者名单。6.3 擅自在自己的论文中加署他人的姓名。6.4 虚假标注作者信息。6.5 作者排名不能正确反映实际贡献。7 一稿多投7.1 将同一篇论文同时投给多个期刊。7.2 在约定或法定回复期内,将论文再次投给其他期刊。7.3 在未接到期刊确认撤稿的正式通知前,将稿件投给其他期刊。7.4 将只有微小差别的多篇论文,同时投给多个期刊。7.5 在收到首次投稿期刊回复之前或在约定或法定期内,将论文作稍微修改后,投给其他期刊。7.6 在不做任何说明的情况下,将自己(或自己作为作者之一)已经发表论文,原封不动或做些微修改后,再次投稿。8 重复发表8.1 在论文中使用自己(或自己作为作者之一)已发表文献中的内容,却不加以说明或引注,或者只将已发表文献笼统地列在文后参考文献中。8.2 在不做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摘取多篇自己(或自己作为作者之一)已发表文献中的部分内容,拼接成一篇新论文后再次发表。8.3 被允许的二次发表,不说明首次发表的出处。8.4 多次重复使用一次调查结果、一幅图像或一个实验结果,却不加说明。8.5 将实质上基于同一实验或研究的论文,每次补充少量实验数据或资料后,多次发表方法、结论雷同的论文。8.6 在合作研究中,合作者就同一调查、实验结果,发表方法、结论明显相似或雷同的论文。9 拆分发表9.1 将基于同一项调查、实验或研究的成果拆分成多篇论文发表,从而破坏了研究的完整性。9.2 将应当一次发表的论文拆成若干可发表单元发表,从而破坏了研究的完整性。10 相关研究伦理问题10.1 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未按规定获得相应机构的许可,或不能提供相应的许可证明。10.2 论文所涉及的研究超出委员会许可的内容。10.3 论文所涉及的研究中存在不当伤害研究参与者,虐待有生命的实验对象,违背知情同意原则等伦理问题。10.4 论文泄露了被试者或被调查者的隐私。10.5 论文未按法定或约定对所涉及研究中的利益冲突予以说明。11 其他11.1 不按约定或法定,向他人或社会泄露论文关键信息,侵犯投稿期刊的首发权。11.2 干扰期刊论文评审。11.3 在论文参考文献中加入实际未参考过的文献。11.4 将转引自其他文献的引文标注为直引,包括将引自译著的引文标注为引自原著。11.5 未以恰当的方式,对他人提供的研究经费、实验设备、材料、数据、思路、未公开的资料等,给予说明和承认,有特殊要求的除外。11.6 所引用内容构成了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

署名作者是那些对论文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 一般实验的实施者和执笔者为第一作者。 一般实验的设计者(指导者)等(如导师或科研团队(课题)的领队)可为通讯作者。 到了毕业的季节了,许多研究生在忙于写论文。我想谈点个人对于发表学术论文时的署名问题的看法。 论文的署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署名一则是分享成果的荣誉,二则是一种责任。往往涉及到名利的事情处理不好是很容易产生误会、误解或矛盾的。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署名问题,实际操作起来有些时候也是很难的。 我们知道,当今的科学研究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时代了,大的科研项目如脑的研究、人类基因组学、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等,需要科学家之间、学术团体之间、国内外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这样一篇论文的署名人数也越来越多,一些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论文的署名人数有几十人甚至几百人已经不是新鲜事情了。那么署名如何排序呢? 署名原则:以实验生物学为例。作为论文署名的人员应该是在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等全过程中做出了实质性(或主要)贡献的人。按照惯例,一般作为实验的实施者,又是论文的执笔者,自然应该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如研究生、博士后、一些年轻学者等。导师或者项目(课题、实验)的设计者,对论文的主体主要负责的人一般作为通讯作者,列在排名的最后一位。联系出国做博士后人都知道往往论文作者的最后一位往往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第一和最后一位作者之间的作者排序可以根据对论文的实际贡献大小进行。论文的作者应该做到能够对论文的细节和主要结论熟悉并同意发表,并能够回答读者等对论文的相关问题和质疑。由于有些时候,对一篇论文的贡献大小是很难定量化的,所以最好是在实验开始前,就讨论好论文作者的署名顺序。如果能早些讲清楚署名的原则和相关安排,以后就不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对于一些重要的论文,有多个作者做出的贡献是等价的,可以作为联合第一作者处理,但是作为联合通讯作者的比较少见。那些对实验过程做出了贡献 (如实验员、动物饲养员等)但没有达到作为作者的程度、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提供一般性帮助(如协助查阅文献、分析数据)时,在论文中必须进行致谢。 有些特殊情况也是需要考虑的,如有些提供了某项研究的重要学术思想和设计思路的;有些提供了实验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有些提供了研究中必须的重要实验设备;等等类似情况,如果当事者(方)提出要作为论文作者署名,是可以考虑的。当然有些是在实验开始前就已经讨论决定了的,就没有这些麻烦了。 作者的责任:必须强调的是在论文上署名的作者除了分享成果的荣誉外,重要的是要对论文成果的真实性等方面负有责任。如果在论文中没有特别的分工说明,发表的论文的一旦出现了问题,如出现数据不实、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时,所有作者都要承担相关责任。 现在有些刊物在发表前让作者签名,说明阅读过并同意发表论文中的数据和结论,有些刊物是规定通讯作者可以代表所有作者。还有些刊物要求明确说明每个作者的责任和贡献,如谁收集的数据;谁设计的实验,谁实施的实验;谁参与讨论,谁进行数据分析;谁执笔等。前些日子Nature 上刊登诺贝尔奖得主Linda B.Buck 和共同作者发表的声明,撤销了他们2001 年发表在Nature 上的一篇论文,声明中说:"他们发现2001 年的论文数据和原始数据间有矛盾。" 文章注明了每个作者的贡献,原文是这样的:Author Contributions(作者贡献):L.B.B.and L.F.H.,conceived the project(获得项目),L.F.H.and J.- P.M.prepared gene-targeting constructs to generate the mice(准备所必须的实验材料),S.S.trained Z.Z.in gene-targeting techniques(负责技术培训),Z.Z.prepared and analysed the mice and provided all figures and data for the paper(实施实验、获得数据、提供数据和图表),and L.B.B.and Z.Z.wrote the paper(执笔写作).Correspondence and requests for materials should be addressed to L.B.B(通讯作者是Linda B.Buck)。 不规范署名:现阶段在国内也确实存在着论文署名不规范问题,有些是属于不知道规矩,有些则是其他原因: 1.随便挂名;不管对论文有无贡献,只要是一个实验室的,一个研究集体的成员,每个成员几乎在每篇论文上都署名。这样可以增加每个人员发表论文的数量。 2.领导挂名:有时候有些研究人员为了"巴结"某些领导或掌握资源的官员,在某些论文上署上领导的大名。也有些时候是相关领导暗示或主动要求挂名。 3.名人被借"光"挂名:有时候有些学者为了论文审稿或发表顺利,没有征求当事人的同意,就强行将一些学问高的学者(如院士等)的名字挂上(有些可能是自己的导师等)。 4.为了职称晋升而挂名;有些人为了评职称急需,而在没有任何贡献的论文上挂名。 5.强求挂名;有些项目负责人或实验室领导强求在实验室的所有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6、为了某种目的而收买挂名;如学校评估、博士点申请等急需高质量的论文,利用金钱收买,在论文上署名。 7.为了毕业和学位而挂名:有些学生为了满足单位的获得学位的要求,急于毕业获得学位,在自己没有贡献的文章上挂名。 提醒导师和研究生需要注意的事情:由于某些利益目的(如考核等),有些研究生将自己硕士期间的工作,以读博士学位的单位名义发表;或者署上自己的博士导师的名字;或者论文中没有自己硕士导师的名字等等,这是非常错误的,每位导师和研究生都必须严肃对待这些事情。首先论文(成果)的产权归原单位(获得项目支持的单位)。硕士生要尊重自己导师的劳动,不能太"势力眼"。同理,博士生毕业后,博士期间的所有数据都必须以原单位的名义发表,博士生导师应该作为作者之一(如果导师负责的话,一般应该是通讯作者),原单位必须是第一产权单位。 "客座研究生"问题:现在由于扩招,有些导师没有科研经费,没有课题。研究生自己四处寻找能够提供实验条件和经费支持的导师,这些学生被称为"客座研究生"。不可思议的是学生的原单位明文规定,这些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必须是第一作者,署名是第一单位,才能申请获得学校的学位。实在难以理解,既不提供研究经费,又没有提供研究思想、实验条件,等等,等着享受成果,还有这种要求?不知道怎么会出台这样的政策?哪些教授们也就同意了?不考虑学校的声誉和影响? "多栖教授"问题:当今一篇论文挂很多单位的多问题,一则是由于兼职的、 "两栖"的教授学者太多;再则是由于现实的利益关系。看看某些所谓我国"独立创新"的高质量论文,实则是在国外的实验室做的结果,由于自己在国内某个单位兼职(讲座教授之类的),这位学者的名字上会有两个甚至多个单位。还有一些学者纯粹是为了增加论文数量,在与自己的专业毫无关系的论文上挂名。国内的"多栖教授"的论文署名情况也是这样的。 作为研究生还应该明白的一点是成果的归属问题:如果你从事的研究课题项目、学术思想和实验总体设计都是导师或者实验室负责人完成(或负责完成的),不管这个成果有多大多重要,即使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成果应该归属于这个实验室,属于你的导师或项目负责人。当然,研究生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埋没的。 应该承认,我们国家很多事情都在改进之中,有些规范正在建立之中。以前有些事情确实属于不知道(不知者不为过),有些则是由于利益驱动所致,如绩效考核时,有些单位规定署名靠前的作者,赋分值高,通讯作者也按照排名顺序赋分。这样就出现了有些通讯作者署名在中间或靠前的位置上。这些现象前几年很普遍,现在还存在,但已经逐渐少多了。只要大家明白了相关规矩,相关政策逐渐完善合理,自然就会走上正规了。但是那些领导随便决定作者顺序、导师可以随意将论文的第一作者赠送给某人的做法是严重违反学术规范的。

属于不规范论文署名。1、有些项目负责人或实验室领导强求在实验室的所有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2、不管对论文有无贡献,只要是一个实验室的,每个成员几乎在每篇论文上都署名,以增加每个人员发表论文的数量。3、有些学生为了满足单位的获得学位的要求,急于毕业获得学位,在自己没有贡献的文章上挂名。4、有时候有些学者为了论文审稿或发表顺利,没有征求当事人的同意,就强行将一些学问高的学者的名字挂上。5、相关领导暗示或主动要求挂名,或有些研究人员为了巴结某些领导或掌握资源的官员,在某些论文上署上领导的大名。

署名原则:以实验生物学为例。作为论文署名的人员应该是在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等全过程中做出了实质性(或主要)贡献的人。按照惯例,一般作为实验的实施者,又是论文的执笔者,自然应该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如研究生、博士后、一些年轻学者等。

导师或者项目(课题、实验)的设计者,对论文的主体主要负责的人一般作为通讯作者,列在排名的最后一位。联系出国做博士后人都知道往往论文作者的最后一位往往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第一和最后一位作者之间的作者排序可以根据对论文的实际贡献大小进行。

论文的作者应该做到能够对论文的细节和主要结论熟悉并同意发表,并能够回答读者等对论文的相关问题和质疑。

由于有些时候,对一篇论文的贡献大小是很难定量化的,所以最好是在实验开始前,就讨论好论文作者的署名顺序。如果能早些讲清楚署名的原则和相关安排,以后就不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扩展资料: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术论文

  • 索引序列
  • 学术英文论文错误范例
  • 学术论文中的错误
  • 错误毕业论文案例
  • endnote识别学术论文错误
  • 论文署名错误算学术不规范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