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经管系论文相关英文文献

经管系论文相关英文文献

发布时间:

经管系论文相关英文文献

Lin G C S, Yi F. Urbanization of capital or capitalization on urban land? Land development and local public finance in urbanizing China[J]. Urban Geography, 2011, 32(1): 50-79. Robalino J A. Land conservation policies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who bears the burden of our environmental efforts?[J].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7, 12(4): 521-533.

我们单位买了和多数据库,给你发部分文献,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是日本人写的,我的邮箱是,索取全部,因为无法一次性发完。Taxreform inJapan:Thecaseofpersonaltaxesa,b*harlesYujiHorioka,ShizukaSekitaaInstituteofSocialandEconomicResearch,OsakaUniversity,6-1,Mihogaoka,Ibaraki,Osaka567-0047,JapanbJapanSocietyforthePromotionofScience(JSPS)ResearchFellowandGraduateSchoolofEconomics,OsakaUniversity,c/oInstituteofSocialandEconomicResearch,6-1,Mihogaoka,Ibaraki,Osaka567-0047,JapanReceived21March2006;receivedinrevisedform 31May2006;accepted1June2006AbstractInthispaper,weconductatheoreticalanalysisofpersonaltaxes(definedtoincludeconsumptionandincometaxes),describeandevaluatethepastandpresentstructureofpersonaltaxesinJapan,andbasedonourfindings,makeanumberofpolicyrecommendationsabouthowtoreform personaltaxesinJapan.WefindthatthestructureofJapan’scurrentconsumptionandincometaxesisproblematicfrom theviewpointsofbothefficiencyandequityandproposeareform packagethatimprovesboththeefficiencyandequityofJapan’spersonaltaxesand,atthesametime,achievesfiscalreconstruction.#2006ElsevierB.V.Allrightsreserved.JELclassification:H21;H23;H24Keywords:Consumption;Consumptiontax;CorlettandHague;Countercyclicalpolicy;Economicstimulus;Efficiency;Equity;Excessburden;Fiscalreconstruction;Fiscalreform;Governmentdebt;Imputedrent;Incometax;Inverseelasticityrule;Japan;Japaneseeconomy;Laborsupply;Leisure;Luxurygoods;Necessities;Optimaltaxation;Personaltaxes;Primarybalance;Progressivity;Ramsey;Regressivity;Saving;Taxreform1.IntroductionTheJapanesegovernment’soutstandingdebtasaratioofGDPiscurrentlyinexcessof150percentandisbyfarthehighestamongthemajorindustrializednations,dueinlargeparttotherepeatedeconomicstimuluspackagesimplementedduringthedecade-longrecessionofthe1990s.Thus,fiscalreconstructionisanurgentpriorityoftheJapanesegovernment,andithaspledgedtorestoretheprimarybalance(definedasgovernmentrevenuesexcludingbondrevenuesminusgovernmentexpendituresexcludinginterestpaymentsanddebtredemption)tosurplusbytheearly2010s.TheJapanesegovernmentplanstoachievefiscalreconstructionthrougha

财经系论文相关参考文献

1、牛明艳:财务指标体系应用研究——基于现金流量信息(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版)。

2、萧维:企业资信评级(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3、袁敏:资信评级的功能检验与质量控制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版)。

4、肖舟:中国工商银行信贷制度变迁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5、朱顺泉:中国企业资信评级方法及应用研究(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版)

6、潘永泉、杨志英、张敬秀: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企业资信评级(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版)。

7、黄爱华:企业资信等级的熵权评估模型研究阴(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版)。

8、邵海清、袁春振:对我国企业资信评级指标体系的探析(理论学刊2005年版)。

9、陈志斌: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现金流管理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年版)。

10、晏静:现金流量信息功能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证(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娄尔行:《基础会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朱小平:《初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陈少华:《会计学原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乔世震:《会计案例》(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年版)。

财务论文参考文献

财务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财务论文参考文献是论文撰写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分享的财务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蒋惠凤.财务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7:175-176.

[2]秦红霞.统计学对财务管理学习的`影响[J].统计与管理,2014,07:8-9.

[3]刘杰.企业财务部门统计学调查工作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28.

[4]徐筱艳.浅析统计学对财务管理学习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3:224-225.

[5]李金昌.关于统计思想若干问题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6,(3).

[6]秦红霞.统计学对财务管理学习的影响[J].统计与管理,2014.

[7]段雪妍.肖智明.《统计学原理》(高职高专系列教材)[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2009

[8]黄显龙.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关系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

[9]何宇川.论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协同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5

[10]杜华峰.对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分析[J].财会学习,2016

[11]裴卫红.完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财务管理[J].中国粮食经济,2005(03):45~47

[12]周吉.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初探[J].上海会计,2009(05):15

[13]汤谷良.财务控制新论[D].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2003:103~104

[14]伍中信.企业财务控制和评价[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67~95

[15]张甫国.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与监督[J].现代会计,2009(06):23~25

[16]罗妙成.温晓英等.财务管理在税收策划问题研究[J].中国农学学报,2014,08:39-41.

[17]张大红.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在税收策划实用运行机制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12-15.财税金融经营管理者Manager'Journal

农业经济管理相关论文

已有的研究表明,海峡两岸间一方面是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科技水平、资本实力、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是语言相通、地理相近等天然优势,因而农业资源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十分明显,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贸易等具有一定的互补优势与合作潜力[1-2]。诚如《两岸经贸论坛共同建议》所指出的:“两岸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岸应结合双方的农业优势,强化研发、技术管理及行销的能力,互惠双赢,扩大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①。本文拟就海峡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对比,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期促进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 一、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人与自然是一对永恒的矛盾。随着人类改造和支配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尤其是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掠夺式资源开发等,直接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紧张。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通过对以往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值得关注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德、日、美等国家首先提出并加以实践的新型经济发展范式——循环经济[3-4],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大陆,“循环经济”也正由一个陌生的名词和概念,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并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大陆已在辽宁、贵阳、广西贵港、广东南海、内蒙古包头、新疆石河子、湖南长沙等地区进行试点。但从总的来看,即使是在工业体系,循环经济也刚刚起步,在属于薄弱环节的农业更是困难重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循环经济在农业上难以取得进展,恰恰相反,农业同样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何况与一般循环经济相比,由于农业自身及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农业发展循环经济还具有许多先天的优势! 受循环经济思想与方法的启发,在多年卓有成效的中国生态农业等持续农业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加以引导和拉动,才能协调好现代农业各系统和层次以及农业生产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最终全面实现生态品质、生物产量以及经济收入三者间的良性循环。于是,人们试图通过模拟和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重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进而逐步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型农业,以使农业系统能够更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过程中[5]。 从总的来看,在我国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中,最早提及农业循环经济的当属吴天马(2002)的《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文[5],最早出现“循环型农业”或“循环农业”一词的,当属陈德敏与王文献(2002)共同撰写的《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文[6]。然而,2003年全国上下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还相当少;直到2004年,才有一些文献对此进行探讨;刚刚过去的2005年,各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理论研究,则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 二、大陆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关于发展模式 尽管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提出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我国其实早就有了循环经济的实践,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不少案例也已总结出来(解振华②,2003)。从现实看,一些地方丰富多彩的农业循环经济实践已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涌现出了诸如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广西贵糖、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上海崇明的前卫村模式以及辽宁省“四位一体”日光大棚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先进典型。其中,辽宁省农民首创的以生物技术为主体、以沼气为纽带“四位一体”日光大棚能源生态工程,实质上就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是农业现代化新路线的体现。 此外,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主抓肉鸡主业链、生物工程副业链和有机肥副业链“一主两副”产业链③,近年来也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型农业发展之路;江苏省宿迁市则根据循环型农业的发展优势与影响因素,也逐步开发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7个模式:“生态家园”循环模式、食用菌生物链循环模式、有机农业开发模式、设施农业生态模式、立体种养循环模式、农林牧渔结合型循环模式和花卉苗木生态农业模式(高良敏等,2004)。 与此同时,刘慧娥等(2005)提出了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绿色、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构建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低消耗-无污染-高产出-再利用-佳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刘志(2005)、王鲁明等(2005)分别根据陕西及山东青岛的实际,归纳、总结了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典型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黑龙江及另外一些民族地区也发展出了一些典型的模式(陈青,2005;李玉明,2005;袁久和,2005)。李书民等(2005)则探讨了以畜牧业为核心,实现农作物秸秆三段循环利用与畜禽粪污两段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汪怀建(2005)探讨了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农业生态工程模式;王奎旗等(2005)提出了我国水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社会大循环”、“企业间循环”、“企业内循环”三个可供选择的基本模式,等等。 但以上述各种模式并不代表我国循环型农业的全部,各地在研究、设计具体发展模式时,还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既可以采用一种模式,也可以多种模式并用。而且不论实行什么模式,都必须严格遵循生态学的客观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使经济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的物质循环之中。限于篇幅和现实条件,我们无法就各地蓬勃发展的循环型农业进行系统分析、归类,但黄贤金等(2004)曾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发展循环型农业大体可以采用的模式:区域循环模式、能源综合利用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以及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并认为上述每一类型模式又包含有一些具体的实践形式,如:生态养殖模式,就包括基于农牧结合的畜禽养殖模式、稻田生态养殖模式、高效集约式养殖和健康养殖模式等[7]。 (二)关于发展方向 对于如何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吴天马较早提出了两种面向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路径):一是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认为前者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意义,应大力提倡,而后者则为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5]。陈德敏等也认为,要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至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必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并以我国的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6]。 2005年10月,在《经济日报》举办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上,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针对我国农产品各种污染过于严重,出口越来越困难的现实,认为生态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而循环经济下的生态农业应该是农业发展的最终方向④。对此,季昆森(2005)也撰文指出:一般认为,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生态农业;实际上,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运用有更广阔的领域,其实质就是循环经济原则在发展生态农业上的运用,可称之为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 (三)关于发展策略 与德国等先行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在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从总的来看,源于对传统农业环境后果的反思以及受循环经济思想的启发而提出的“中国循环型农业”,目前甚至还没有比较明确、统一的定义,全国上下就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理解性或者概念性的初始发展阶段,尤其是对于物质循环和价值增殖等揭示农业循环经济最本质内容的量化研究和系统分析更是难得一见,仍有许许多多的理论、技术、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问题亟待学术界研究解决。 具体来说,一是迫切需要对循环型农业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科学解释,真正理解和把握农业循环经济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方向;二是鉴于各地丰富多彩的实践已在某种程度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对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如:立体农业,农业生产物质循环利用(规模化养猪业等),土地、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模式(休闲观光农业),农业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联接模式(新型农业产业化),以及生物能的开发利用(循环农业发展的新领域)等,进行更系统、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主要进行物质代谢分析及经济效益核算等,重点突出案例中的循环过程和效益评价及生态性三个方面),努力做到既总结经验(与理论研究相呼应),又努力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也是非常迫切和有益的;三是在全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的循环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之前,对循环型农业进行全方位探索和多视角的科学研究,逐步建立一个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发展规划,也是学术界需要大力研究的现实课题;四是人们还应从各地资源及环境等禀赋以及当前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分析、比较有关国家或国内先进地区(包括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发展的一般经验与教训,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对循环型农业的发展战略与制度 (政策)创新进行研究,为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三、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之探讨 (一)台湾循环型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尽管台湾岛内鲜有诸如“循环型农业”等提法,但台湾省在永续农业的发展、研发与发展策略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已注意到,台湾地区是世界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台湾地区因经济快速成长,以致工业、农业污染严重,人民健康与生活环境也日益受到威胁。一方面是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对饮食安全等越来越重视,绿色(有机)蔬果产品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已对环境造成危害及长远的不良后果,并逐渐地恶化、蔓延,正在对自身居住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因而,面对循环经济时代的到来,两岸人民都应该从更高层次上重新探索人类到底应该生产什么、怎么生产,怎样消费、怎样生活…… 如:养猪业一直是台湾地区最重要的畜牧业,其产值多年来高居台湾单项农产品之首,但如何减少养猪业产生的废水污染却是直接影响并决定该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据报道,2004年台湾地区废污水BOD的日产生量为4223吨,其中673吨为畜牧废水,为有效控制养猪废水污染,环保部门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具体的“放流水标准”,为达到上述管制标准,1990年来他们开始辅导业者设置废水处理设备。目前,台湾养猪场主要采用包括固液分离、厌气处理和好气处理三个阶段的“三段式废水处理系统”。但从总的来看,养猪业仍面临着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处境,还须进一步改善其技术效率(萧景楷等,2006)。又以岛内香菇生产废弃物(废渣)处理问题为例。2004年台湾地区的香菇总产量为4866吨,其中袋栽香菇4714吨,约占总产量的97%。除了木屑等残渣外,袋栽香菇还产生了大量的塑料废弃物。显然,面对如此大量的废弃物,各乡镇垃圾处理场已无法代为处理,而且如此大量的废弃物也不是传统之掩埋与焚烧方法等所能解决的问题。为此,有学者提出通过立法与民间协助,进行“源头减量”与“资源回收与再生”,以降低废弃物清理成本及避免废弃物清理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更进一步地,他们提出了基于经济诱因机制的“课税”与“补贴”的“两政策工具”,等等(魏乾城等,2006)。 再以国人比较熟悉的茶叶为例,台湾地区半发酵茶的制造技术堪称世界翘楚,其品种、栽培技术、花园设施等方面均领先于大陆;而且台湾省自1987年开始引进有机农业的理念,自1995年试作,至1998年已有35户共22公顷投入有机茶生产行列,而且有机茶生产规模仍在不断成长当中…… 诚如台湾有机农业发展协会执行秘书陈琦俊所言:人类唯有再度回到“与大自然共生”的原点,来取得安全的食粮,才是环境和人类永续生存之道。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切恰恰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祖国大陆所需要进一步面对和妥善解决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均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而且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循环型农业和永续农业的发展,其发展前景看好。 (二)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的策略选择 为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结合当前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建议尽快研究、建立起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 一是要充分利用两岸现有科技合作政策和人员往来的渠道,积极开展两岸循环型农业研究人员的互访讲学、互聘客座研究人员、交换培养研究生等,通过人员的交流带动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 二是要通过两岸科技交流机构的协商讨论,每年轮流在两地举办1次以上综合性的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研讨会,为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们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新平台。从总的来看,福建省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建议由闽台科技交流协会牵头组织、发动两岸有关科研、教学单位从事循环型农业研究与实践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率先举办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学术研讨会; 三是要深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具体项目与方式方法。审视近年两岸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目前尚无循环型农业方面的项目。从两岸农业资源与科技和市场整合的现实需要出发,可以考虑共选项目、共同研发、分别出资、成果共享等的具体方法与途径。而且我们建议,作为全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福建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在漳州、泉州等传统对台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内,增设闽台(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示范区; 四是要以本次两岸经贸论坛为契机,抓紧抓好新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与“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尤其是要积极创造便利条件,欢迎台湾农民、农业企业到大陆投资、兴业,积极寻求与台湾循环型农业专家与投资者们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同发展。 可以肯定,通过上述努力与制度安排,必将有力促进两岸同行专家与实践探索者们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从大陆及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的提出与内涵、发展的历程与成效、研究的进展与成果、发展的模式与方向、发展的策略与目标,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力等方面,深入分析、比较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况与前景,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的目标、模式、途径及其配套措施等,进而提出框架性的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策略及目标,以期促进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 四、结束语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中逐渐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具体实践模式,农业循环经济也已在全球悄然兴起,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首先简述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内涵,着重探讨了大陆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比较了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及两岸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从以上分析与讨论中可以看出,两岸在循环型农业发展、研发与管理过程中,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又呈现出了互补的态势;通过两岸交流与合作,既可以充分了解台湾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发展和永续农业的运行轨迹和政策措施,进一步了解台湾地区有关永续农业的一系列发展模式与经验教训;通过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对比分析,还可以提出一些可相互借鉴的发展模式与对策措施,以及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目标、模式及其配套措施等,达到既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化与共享,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又可为海峡两岸共同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开创出新的契机。

农业经济管理啥要求???

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基础问题,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多,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以下是我整理的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欢迎阅读!

前言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得以快速发展,农业经济也随之发展,现在我国的重点工作之一便是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调控市场经济,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民群众构建新农村的积极性。

一、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作用

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措施,为农村现实需求提供了细致的分析,使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促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理论指导,解决发展中的遇到的问题。

1、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结合农村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农业经济管理,并结合农村的经济状况和现有条件,产生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发展制度,形成了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方式,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更科学、更规范。合理的制度能够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保证了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速度。

2、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点明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使农业有目的性的进行发展,确立了农业在市场的地位,更有利于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

3、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制约问题

农业经济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解农村经济存在的众多制约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并对农村未来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保护环境,保证农村经济快速而平稳发展。

二、现代化农业建设背景下的经济管理策略

面对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济管理者要结合农村发展状况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措施去解决问题。

1、制定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与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严格的制度能对管理目的进行约束并进行更加好的规划,要随时代的进步进行革新,摒弃陈旧的管理方式。在体制建立的过程中,最基本的是让农民群众对农业发展产生新认识与新观念,这样能加速农业结构的转型,促使经济发展。农产品方面则是利用加工手段改变农产品以往的外观,使其销售市场更为广阔,产业链更丰富,更保证了生产环节的安全,农民群众的利益也能得到保障[1]。而农业经济管理体度建立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了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利益,这个发展体制要科学并有效的将利益、冲突、权益进行统筹兼顾,解决群众的问题,保证群众利益不会受到损害。科技与农业相结合,能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促使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2、立足农民群众,多种方式融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促使我们国家农业发展的关键点,在资金的支持下才能对农村经济进行管理与发展,然而政府的投资是有限的.,除政府的拨款援助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此同时,吸引社会上的企业向农村投资,多方式融资的同时促进乡镇企业发展,有助于建设新农村,同时也处理了农村剩余大量劳动力的问题,帮助资金上有问题的群众脱离难关。

3、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现今社会处于信息化发展迅速的时代,农业经济也需要信息化管理,实现农业与科技相结合,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为农民群众实现创收。建立电子信息平台,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平台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发布,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根据数据进行规划,更好的掌握市场需求,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4、组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

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的综合实力影响着农业经济管理的成效,也影响着农业的经济发展状况,所以要严格把关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专业的、针对性的前期培训、后期检查,要改变传统、陈旧的管理方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要组建成一支具备高责任感、高操作能力、高素质水平的经济管理队伍,管理人员要学会自我约束,定期进行专业培训,要深入了解国家的农村经济政策,并不断的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以完善自我。要多鼓励、引导大学生回农村建设,提供合理的薪酬、奖励和提升机会,激发其工作热情并为其营造良好而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让他们用其所学的知识与所具备的文化素养为建设中的新农村注入新鲜血液[2]。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而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农业经济管理不仅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理论基础,还为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缓解方案、解决方案,所以应正确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策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多方面融资,组建管理队伍,保证了策略的有效实行,进而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使农村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向阳、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业经济,2015,12:23-24、

[2]陈艺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2:57、

信息管理系统相关论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以数据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也在不断深入发展。目前,社会对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有了极大增加,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论文 范文 一: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分析

1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当下这个时代是瞬息万变的,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的不断深入,系统不稳定、信息的安全性缺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1与时俱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系统不能只在最初设计的技术层面上止步不前,要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对该系统的功能不断进行更新;此外,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该系统中要及时替换和更新数据库中的信息;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管理水平也要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与前沿的技术及综合水平要保持一致,才能更好的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的支撑。

1.2重视信息安全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在子系统进行工作时编程人员要保证其独立性,互相之间不能出现干扰。此外,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往往以网络为依托,而网络信息具备共享性的特点,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信息的安全。在这一系统中,要对局域网进行限制,如果使用该系统时不在局域网之内,一定要选择客户端的方式进行登录,以保证信息的安全。

1.3运用跨平台方案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选择运用跨平台的方案,如此一来不仅节省了维护信息的费用,还有利于促进更新系统管理的相关设备,不断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

1.4及时查看

技术管理人员要及时查看这一系统,防止混入不具备价值的数据,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由于临时出现的故障对工作造成的延误。

2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原理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运用的工具就是计算机,设计系统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数据信息收集、存储、处理以及分析之后,将有效的信息进行汇总。在计算机专业分支中,计算机管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人们可以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对所需的资料信息进行搜寻,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其流程进行预测,在对事物进行决策时能够起到辅助作用,因此高效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对于该系统来说非常重要。概括的说,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利用 网络技术 为基础,合并使用数据库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一种信息管理系统。在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设计时,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对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的具体 方法 ,最终的目标及在系统中所提供的一系列相关管理功能;其次将功能管理的模块设计出来,来实现服务器中所具有的功能;同时需要对数据库的管理进行设计、完成各个模块的属性设置以及数据字典;然后对客户所提出的要求以及需求进行归纳和综合,将概念模型制作出来;接着将概念模型进行转化,转化成数据模型;最后需要进行的工作是匹配一个与数据模型相符合的物理结构,将关系数据库建立起来,管理程序的编制以及系统的安全维护以及调整。这六个步骤起到的作用都非常重要,少一个步骤都不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所设立的功能模块是对实施管理模型的方法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对模块进行设计主要是将系统中自身模块的结构进一步的明确,对系统之间的一些关系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 对子 系统的模块结构图进行描绘。如此一来就对模块之间与子系统之间传输数据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规定,从而使得数据信息的有序输出与输入有了相应的保证。在对计算机系统的编程进行设计时,一般情况下都会使用PB、VB、Delphi这三种语言,它们在提供较为强大的数据接口的同时,维护也较为方便,而且有着较快的运行速度,效率相对较高。但系统不同的情况下采用的语言也不同,例如在对Windows系统进行设计时更适合采用C++语言。

3结语

通过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的一系列分析研究,我们能够看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该系统会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行各业都需要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引进与使用,将与其需求相符合的系统开发出来,从而使企业或组织能够快速掌握需要了解的信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如此一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优势。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论文范文二:产品生产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1生产质量管理系统质量信息数据规划

对制造过程质量数据信息进行了分类整理,通过对质量信息的整理和系统所要实现功能的分析和业务数据模型建立,为软件的详细设计和编程的快速实现和调试奠定了基础。

1.1制造过程质量信息收集与整理

制造过程质量信息是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载体,是质量跟踪与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对象。根据产品工艺和工序流程,对产品制造过程的记录和 报告 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对每类记录报告的数量进行了统计,对同类报告进行了统一管理。

1.2业务流程数据规划

业务流程数据规划是对制造业务过程的质量信息单据和数据进行总体规划和逻辑设计,为软件编制过程的数据逻辑关系和数据流设计的提供输入。结合产品业务信息单据进行分类规划,建立了系统的数据模型总体框架和纲要性的数据关联关系图。

2生产质量管理系统设计

2.1系统总体功能设计与规划

根据对产品结构、制造工艺、业务过程流程和质量信息需求分析,结合产品制造过程全局业务和纲要性数据关联关系,在与客户进行详细沟通交流基础上完成了系统需求分析,制定了十大系统总体功能模块。

2.2系统功能说明

(1)物料出入库管理

库房管理包含物料出入库信息记录和库存物料情况查询。业务工作由原材料首次入库、复验后原材料入库、原材料放行、原材料外协加工出库、传递卡或者任务单领取原材料出库、焊丝领用、零件入库、传递卡或者任务单领取零件出库和中间产品出入库组成。

(2)生产计划管理

提供生产计划管理功能,辅助用户编制和查询各种生产计划。业务工作包含制定季度生产大纲、制定月生产计划、制定周生产计划、将周生产计划下发到具体生产部门、接收生产日报、接收生产周报、变更生产计划、下达临时生产任务和考核生产计划执行率。

(3)任务单工作

任务单工作包括:原材料材料和零部件复验。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制定任务单,工作人员通过系统获取工位的任务单完成任务单工作信息。完成之后,用户记录任务单的完成情况,系统将任务单保存。

(4)传递卡工作

传递卡工作为生产的核心业务,工序人员通过传递卡流程完成部件及整台的全部生产任务。在工作传递卡的单个环节中,用户通过系统记录下工作开展信息,单个工作环节中所产生的信息包含有清洗记录、烘干记录、检验记录、组装记录等。

(5)不合格品控制

通过不合格信息提示,系统能够辅助防止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流入到下一步工序。在某个传递卡工作环节或任务单工作中,如果质量信息不合格,系统将提示用户,用户根据提示信息查询产品信息状态。

(6)生产信息查询

生产查询任务包含:产品的生产信息查询、生产记录查询、生产报告查询、任务单查询和零件合格信息查询。通过输入某一产品台的编号可以查询到该产品的所有生产信息。

(7)生产数据统计分析

系统能够实现各种生产关键参数的数据统计分析,自动形成工艺人员定制的各种统计分析结果。关键参数包括制造成品率、焊缝合格率、检测数据分析等。统计分析项目包括:百分比统计,平均值,极限偏差等,分析结果以图表的形式给出。

(8)工装检具管理

系统能够实现各类工装检具和计量设备的电子台帐管理,辅助人员随时了解设备及检具的工作状态,并提前实现检具设备的送检提醒,实现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使用状态的在线管理,对过期未送检的检具进行报警提示。

(9)文档管理

对各种文档进行管理,提供文档录入功能、文档维护功能和文档查询功能。文档包括:管理程序文件、生产质量文件、操作规程、检验规程以及其他各种技术文件。管理用户的基础信息和用户在系统中所具有的各种权限,对现有用户进行维护。用户权限分为系统菜单权限、工序传递卡的对应权限,可以给用户添加和修改权限。

3.生产质量管理系统软硬件结构

系统采用服务端为核心的思想实现,所有的软件功能将在服务端实现,用户通过客户端连接至服务端使用软件,服务端驱动客户端从而向用户提供各种功能服务并且响应用户的各种操作。软件结构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方式,软件功能部署在web服务器上。通过网络连接,服务端向用户提供基于IE6的软件功能,从而实现了以服务端为核心的软件产品。软件产品开发实现涉及技术和工具主要包括:数据库服务器,SqlServer2005;Web服务器,Tomcat6;客户端浏览器,IE6。硬件结构运行平台满足基于网络的桌面工作站和服务器框架结构,工作站的数量根据具体用户工位数量确定。

4.结论

生产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了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信息的管理、生产过程流转卡的在线传递、生产信息的快速查询和有效管理、不合格品流向控制及工装计量器具预警等功能,能够确保生产信息的有效管理与可靠质量跟踪与追溯,有效的提高了产品制造过程生产信息管理水平。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论文相关 文章 :

1. 2016年信息管理论文题目

2. 2016年信息管理论文题目

3. 网站建设毕业设计论文

4. 计算机信息专科毕业论文

5. 2015毕业论文范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各行业各部门内的运用也逐渐频繁并深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通信工程领域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普及和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我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以及 网络技术 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紧密联系起来。而网络技术本身在各个领域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虽然说为人类的发展带来高效性,但是在对计算机网络信息依赖不断加重的情况下,其中所呈现出的安全问题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威胁也在不断增大。本篇 文章 主要针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以期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在我国当前计算机技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社会变革还是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实际上都得到了较大的推动,在这一状态下,人们的传统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模式都发生了转变,同时,计算机网络与人们生活紧密性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其信息安全问题所带来的安全威胁也在不断的增大。而所谓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际就是针对互联网所采取的管理技术 措施 ,通过相应的措施,来使得网络环境之内的数据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下文主要针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网络安全实际上就是和计算机科学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的安全防护工作,其涉及到的方面不仅仅是软件、系统上的防护,还有计算机硬件上的数据保护工作,利用科学合理的措施,使得这部分环节不会受到任何破坏、信息泄露、更改、运行异常、网络中断等现象发生。但是,由于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之间所呈现出的复杂性、关联性较高,要想真正的使得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有所保障,就必须要通过极为完善的措施来进行防护。

二、我国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由于网络系统的脆弱性,目前计算机网络 系统安全 面临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三类:信息泄露、拒绝服务、信息破坏。目前,人们也开始重视来自网络内部的安全威胁。随着Internet的发展,现代黑客则从以系统为主的攻击转变到以网络为主的攻击,已知黑客攻击手段多达500余种。

(二)除系统外,存在于网络外部的问题。计算机网络本身所存在的一个主要特性就在于,其自身的公开性、自由性、国际性,而也正是在这方面的影响之下,会导致计算机网络遭受到外部的攻击。首先,黑客入侵以及攻击,黑客本身作为一群掌握着尖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其本身对于整个互联网了如指掌,如此以来,当黑客抱有不法目的的情况下,就极有可能会对于计算机网络造成威胁。其次,在计算机的病毒侵害方面,计算机本身所涉及到的病毒,所存在的一大特性,就是依托于较高自由性的网络,疯狂的进行病毒散播,其蔓延速度极为迅速,这方面是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威胁最大的一个饭不方面。最后,还有间谍软件的威胁,间谍软件主要是通过某些正常程序的掩饰,让用户误以为这是自己所常用的软件,当用户在运行间谍软件后,其软件能够迅速的对于用户网络信息进行存储、传输,是同时还可以对用户操作、输入字符进行监控,甚至能够随意对计算机当前的设置进行修改,极大的威胁到了用户信息安全以及计算机的运行稳定性。

(三)网络系统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起步,远远落后于欧美过程中,现如今,所呈现出的基础都还较为薄弱,并且信息安全的管理体制也并不完善,还处在一个不断完善的阶段,这也是我国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时常暴露出“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首先,网络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本身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对于网络系统安全进行严格的过滤。其次,部分工作人员抱着不法的目的故意泄露安全信息。这主要是由于灰色产业链下,一直都有着利益的来往,部分工作人员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私自将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库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贩卖给他人,这也就直接导致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

三、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

(一)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加大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培养体系。一是建立并完善以高等学历 教育 为主,以中等职业教育和各科认证培训为辅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开设网络安全专业。暂时不具备条件的院校可以有选择地开设网络安全类课程,开设网络安全基础与防火墙、 操作系统 安全、数据加密与PKI技术等选修课,举办网络安全专题讲座,结合培训、认证机制,引进网络安全职业资格认证(如NCSE、CISP、CIW)等多种途径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我国网络系统安全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2012年,工信部发布了《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战略举措,同时,要求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从信息系统的信息保障技术层面来说,可以分为应用环境、应用区域边界、网络和电信传输、安全管理中心以及密码管理中心。在技术保障体系下,首先要建立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其中包括:建立国家重要的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和密码管理中心;建立国家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中心;建立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设施;在国家执法部门建立高技术刑事侦察队伍,提高对高技术犯罪的预防和侦破能力;建立国家信息安全认证认可机构。

(三)制定调整网络信息安全关系的基本法。我国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等等。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在2005年制定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中明确要求,注重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我国也应逐步建立安全制度、安全标准、安全策略、安全机制等一系列配套措施,进行全面系统的立法;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管理 经验 ,创新管理 方法 ,与时俱进地推进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人们生活和计算机网络之间的紧密性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如果说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不当,导致数据遗失、泄露问题,那么所带来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除了相关部门需要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进行防护措施建立和管理持续完善以外,广大群众也应当要自觉的树立起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做好相关的个人防护工作,避免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千一男,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对策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9期

[2]魏建兵,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的研究与探讨[J]硅谷,2011年22期

[3]胡世铸,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火墙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08期

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也开始应用到各行各业,计算机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突出。如何保障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免受破坏,保障系统稳定可靠地工作也显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2

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控性(Controllability)和不可否认性(Non-Repudiation)。信息安全管理是指通过各种应对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和制度措施),使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保障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数据免遭恶意破坏、篡改、泄漏。

本文以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入手,简单列举一些计算机使用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1 中心机房的安全管理

计算机中心机房放置了几乎所有的核心设备,包括服务器、核心交换机等重要设备,是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处理、储存的中心。做好中心机房的安全管理,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中心工作。

1.1 机房硬件设备:(1)中心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方式,双机高可用主-备方式(Active-Standby方式),即一台服务器处于激活状态(即Active状态),另一台服务器处于备用状态(即Standby状态),主服务器一旦出现故障,备用服务器立即接管。(2)数据存储设备采用磁盘阵列共享存储方式,双机享用同一台存储设备,当主机宕机后,接管工作的备机继续从磁盘阵列上取得原有数据。(3)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5,任意N-1块磁盘上都存储完整的数据,一个磁盘发生损坏后,不会影响数据的完整性,从而保证了数据安全。当损坏的磁盘被替换后,RAID还会自动利用剩下奇偶校验信息去重建此磁盘上的数据,来保持RAID5的高可靠性。(4)交换机采用双核心、双汇聚、三层网络结构,核心设备链路保持冗余,避免一台核心出现问题导致整个链路瘫痪。(5)机房配备UPS电源以保证发生断电时机房设备的用电安全。(6)使用专用的精密空调设备,保证机房的恒湿恒温。(7)采用防雷防静电措施。中心机房使用防静电地板,安装避雷设备,预防因雷电天气出现电流浪涌或静电堆积损坏设备。(8)安装监控报警系统,及时获取设备的软硬件故障报警。(9)先进的消防设备,采用气体自动灭火器,防止发生火灾后,设备被水淋湿造成损坏。

1.2 机房管理制度:(1)网络管理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负责中心机房的日常维护工作,负责保障服务器、网络设备和UPS设备的正常运行。(2)网络管理员需定期检查机房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光纤收发器、UPS等设备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定期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操作以保证其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并做好维护记录。(3)网络管理员要认真做好数据备份工作,保证数据安全,可靠,并做好数据__。(4)网络管理员不得随意操作、更改机房的网络配置、服务器配置。涉及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的操作(如系统升级、系统更换、数据转储等)应事先书面提出 报告 ,采取妥善措施且系统和数据保护性备份后,经主管领导批准,方可实施操作,并填写操作记录。(5)严格的实行出入控制。外来检修人员、外来公务人员等进入机房必须由信息化处人员始终陪同,并填写外来人员登记表。(6)每周要检查各个服务器的日志文件,保留所有用户访问站点的日志文件,每两个月要对的日志文件进行异地备份, 备份日志不得更改,刻录光盘保留。

2 工作站的安全管理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在医院局域网络上,为保证各部门工作站顺畅运行,减少故障率,对各工作站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

2.1 限制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修改注册表,关闭U盘设备的系统识别,关闭多余的USB口。去除CD-ROM和软盘驱动器。

2.2 同一台计算机禁止同时连接不同的网络。

2.3 电脑主机箱和各楼层交换设备间使用锁具,避免用户私自拆装。

3 网络层的安全管理

医院各部门数据交换和传输都需要通过网络层进行,我院网络架构主要由局域网和互联网构成,其中以局域网为主体。为了保证局域网的绝对安全,局域网与互联网可以不进行物理连接,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内部局域网不受任何外部侵入,还可以从根本上避免黑客从外部获取、破坏、篡改医院财务数据和病人隐私信息。

4 用户安全管理

用户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行为主体,统计表明5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人为操作造成的,因此,用户管理对于信息系统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用户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加强用户权限管理。严格用户授权的审批流程。严格控制用户权限,特别是当用户工作岗位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用户权限,以保证用户只拥有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权限。用户登录身份验证,所有用户都应该拥有唯一的识别码(用户ID),并确保用户口令安全。

4.2 对用户行为进行审计监督。为防止用户错误行为的发生或阻止用户的错误操作,管理人员应使用技术手段对用户行为进行审计监控,必要时直接制止用户的错误行为。比如在业务系统中增加用户特定行为日志,以详细记录执行特定行为的用户身份、时间、计算机、应用程序等信息,如果用户行为会导致严重错误时应通过举错报警的方法制止其错误操作。

5 备份与转储

5.1 数据备份是保证信息数据安全的基本手段,也是信息部门的基础性工作。数据备份的意义首先在于对数据以某种方式加以额外的保留以便在系统遭受破坏或其他特定情况下能够成功重新加以利用,即防止防范意外事件对系统的破坏。在实际工作中,数据备份坚持以下原则:(1)在不影响业务正常开展的情况下,数据备份尽量密集,减小数据恢复的时间成本。(2)当数据结构需要调整、服务器和应用程序需要升级以及涉及到系统的重大操作有可能影响到数据安全时,需要备份数据。(3)冗余备份,在任何时间点都是多个备份集比较安全,因此条件允许的话尽量多备份几份。(4)备份集应脱离业务系统存储,实行异地备份和备份介质多样化。(5)备份完成后应进行备份有效性验证,以确保备份集的有效性。(6)重要数据在做好备份的同时,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技术手段来保障数据的安全。如数据加密,可以防止非法用户的不当访问;也可以在数据库中使用触发器,阻止用户错误操作造成的数据删除和修改。

5.2 历史数据是已经完成不再发生变化或不再使用的业务数据,历史数据是不断累积增长的,如果不进行转储,一方面会增加系统的负担,另一方面会使历史数据储存风险增大。因此业务数据的历史数据应及时进行转储,转储后的数据在条件许可时要从业务系统中卸

6 预防病毒

6.1 安装防火墙是网络安全运行中行之有效的基础措施,可以对使用者的帐号、时间等进行管理。防火墙能对数据包传输进行有效控制和审计,过滤掉不安全的服务,监控和抵御来自网络上的攻击。

6.2 众所周知,庞大的Windows系统存在各种各样的漏洞,这些漏洞是计算机安全的极大隐患。为此,微软公司经常发布针对各种漏洞的安全补丁程序。经常搜集和安装安全补丁程序是确保网络环境下医院信息管理平台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

6.3 安装正版杀毒软件是防治计算机病毒最主要和有效的措施。在服务器和各工作站安装杀毒软件并经常升级,使杀毒软件始终处于最新版本和最佳状态,能保证绝大多数病毒在感染和传播前,被及时发现和杀灭。

7 结论

随着计算机使用的不断深入发展,系统本身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使信息安全管理的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所以,在实际的安全规划过程中,还要根据本单位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安全期望、软硬件情况和技术措施的成熟程度、成本投入、可维护性等多方面的因素有针对性的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安全管理措施。

总之,信息安全管理是复杂、动态和持续的系统管理,且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又是多种多样不断进步的,这就要求信息安全管理要有清晰的架构和根据技术进步不断进行调整,以保证医院的信息安全管理更科学、更安全、更合理。

计算机信息管理安全问题初探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信息安全已经逐步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各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严重的影响到了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不到位,会导致计算机病毒不断的侵入计算机系统,将重要的信息窃取,情况严重会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瘫痪,致使计算机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为此需要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信息系统的管理,这样才能够更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本文主要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和管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计算机信息管理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文件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和应用的过程。网络的便捷性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使用的需求,甚至使人产生依赖性;然而网络本身的安全风险又很容易产生系统故障,从而严重影响信息系统的使用。因此,提高信息管理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措施,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现行信息安全管理及模式

从当前我国信息管理状况来看我国的信息安全管理仍然采用传统“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由于在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网络安全、管理安全和人的行文安全等方方面面。不同的管理部门在信息管理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我国在信息管理方面成立了信息化的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务院领导亲自担任,中央机关的相关部委领导参加小组工作,对我国的信息产业部、安全部和公安部等进行了相关的分工,明确自己的责任。除此之外在我国信息产业部的领导下,设立了互联网协会,并且设立了网络和信息安全委员会。我国在信息安全基础建设领域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平台已经逐步形成,在这个平台上建立了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处理中心,并且形成了具有综合性质的应急处理机构和相关技术人才。

二、造成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问题的原因

当前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受到了安全威胁,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信息安全。导致信息安全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客观原因。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比较落后,相关保护信息安全的设备准备不足,系统在运行过程不稳定而且各项功能不完善等等。此外,相关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维护力度还不够,这就导致信息安全问题经常发生,并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逐年上升。另一方面而是主观因素,人们对信息安全问题认识不够,而且不够重视,人为操作不当等都会带来信息安全问题。针对于目前信息安全情况,我们对造成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问题的因素进行阐述。

1、入侵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从目前己经发生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情况来看,有些人为了非法利益侵入指定计算机管理系统内部获取一些保密信息,我国政府的有关部门计算机管理系统曾经遭受过黑客的攻击,使系统遭到破坏,计算机网络出现整体瘫痪,造成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我们在谴责这些黑客的同时也应该提高计算机安全防范措施,这样才能够真正地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

2、破坏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这些黑客对计算机内部控制系统十分熟悉,通过制作一些非法软件,入侵到国家政府部门的计算机网络中对其中的一些重要数据进行篡改,甚至有些黑客还在入侵的计算机内安装解除软件,对加密文件进行解锁,盗取相关资料。此外,有的黑客还在入侵的电脑内设置服务密码,能够实现对这台机器的远程监控,给国家带来很大的损失,我们应该加强预防。

3、破坏计算机系统数据和程序

有些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漏洞,黑客就利用这些漏洞非法进入网络系统,然后通过远程监控手段对计算机进行监控,这样该计算机内部的各种传输文件都被黑客掌握了,黑客还会通过植入一些网页或者邮件使网络中毒而瘫痪,致使计算机网络无法正常工作,一些丢失的文件也没有办法修复。

4、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

有些人通过一些不正规网站下载的一些数据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病毒,通过单位的电脑进行传输或使用,就容易使该电脑中毒,这些病毒就会对网络系统内部的文件进行攻击,导致网络系统运行缓慢甚至出现 死机 ,给人们的正常工作带来影响。这也说明了人们对网络安全的意识还不够,管理力度还不强,而且没有安装防火墙的计算机也特别容易出现中毒现象。

三、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安全措施与对策

1、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建设

网络信息管理制度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只有严密的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被严格执行,安全方面的隐患才能得到控制。应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及保密规定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机房门禁管理,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机房。加强网络内部权限控制,规范网络使用环境管理。制定安全有效的技术规范,系统中的所有软件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测试后才能使用。定期对系统进行测试和维护,严格检查系统环境、工作条件、人员状态等各种因素,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严格执行保密制度的管理,按照级别、分工明确设备、网络的使用和访问权限,防止泄密事件发生。

2、提升系统防火墙

计算机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进行重要信息的管理,方便信息的管理。对于重要信息的管理系统一定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在系统中要安装相关的杀毒软件和设置一些防火墙,加强信息安全的管理。此外,还需要及时的提升系统防火墙和升级相关的杀毒软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3、强化信息安全管理意识

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相关人员需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在登录信息管理系统的时候,需要事先确定系统运行环境是否安全,如果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处理好后再进行。在退出系统的时候要先退出登录系统,再退出终端,不能够直接的退出终端。此外,要将一些重要信息存放在一些安全级别较高的储存中。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了管理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才能够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

4、采用信息数据加密技术

对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可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篡改或是破坏,以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加密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链接加密、节点加密、端点加密等。目前加密算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密码强度的措施上。数据加密的过程是使用加密设备(包括硬件及软件)和密钥将原始数据重新编码成为密文;数据使用的时候必须使用相同类型的加密设备、密钥将密文还原为原始的明文,这个过程也称为解密。加密技术早在计算机技术发明以前就已广为采用,如电报报文加密等,至今仍是一种灵活、高效的安全技术,在网络信息管理中大量使用。

5、数据备份策略

虽然数据经过加密处理,提高了数据传输、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然而难免数据因病毒感染或是由于操作系统、软件崩溃而使信息数据丢失或遭到破坏,因此采取多重保护措施是必要的,数据备份就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策略。方法是将存储设备由主机和网络系统中分离出来进行集中管理,以防止数据丢失和受到破坏。然后再将各数据通过HUB将整个系统和文件全部备份到NAS设备,NAS设备是一种适合网络存储的大容量的设备。

6、网络入侵监测系统

在网络中安装入侵监测系统,可以防止来自网络上的恶意攻击或人为错误操作导致的网络系统瘫痪或受到破坏该系统可以自动检测、识别及报告系统中的非法入侵行为或其他异常现象,对非法攻击行为主动做出反应并采取保护措施。网络入侵监测系统应与防火墙配合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

7、定期对网络系统清理的措施

对网络系统进行清理,不仅可以清除垃圾,提高访问的效率,而且清除网页浏览痕迹,不给网络黑客讨出个人信息等蛛丝马迹,也是安全策略之一,所以应定期清理浏览器缓存、历史记录、临时文件等。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对于一个信息管理系统而言,保障信息的安全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无法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将会给客户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财产安全。为此,需要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找出威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的因素,及时的采取相关的措施和对策加以解决,这样才能保障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保障客户的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全喜.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与防范措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2).

[2]曲运莲.浅谈学校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2).

[3]谭春霞.浅论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

有关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推荐:

1.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2. 电大计算机信息管理毕业论文

3. 大专计算机信息管理毕业论文

4.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5. 计算机信息系统论文

6. 电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7. 计算机信息专科毕业论文

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论文文献综述

克劳士比:世界级品质战略与运营管理咨询机构 克劳士比自 1979 年在美国成立以来,早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著名的品质战略与运营咨询和教育机构。 1985 年,克劳士比学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开创了全球管理咨询机构资本化运作的先河。随后克劳士比开始了业务的国际化拓展,在南北美洲、亚洲、欧洲 32 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分公司和办事处,咨询顾问来自 40 个国家,用 16 种语言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其中包括超过半数的“财富 500 强”企业),形成了区域中心与客户中心互为支持的跨国服务力量。借助紧密联系的公司内部网络和全球知识库,我们的跨文化咨询团队为客户提供国际水准的优质服务。其间,克劳士比咨询事业(PCA)先后与英国傲足咨询集团(Proudfoot)和美国能力集团(The Capability Group)进行并购重组以及业务整合。 对于中国区域客户,克劳士比中国学院依然独立运作, 2006 年起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投入。美国克劳士比咨询集团创始人、克劳士比先生胞弟大卫·克劳士比先生(David Crosby)亲任名誉院长,美国克劳士比学院董事长兼 CEO 韦恩·考斯特先生(Wayne L. Kost)兼任中国区董事长。【服务经验】克劳士比学院曾先后帮助大部分财富 500 强企业创建品质文化和内部质量学院。ITT:曾经是全球最大的企业集团,克劳士比曾任其质量副总裁 IBM: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商,电脑硬件标准制定者 GE :目前全球最大的综合企业集团GM :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之一 3M :全球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之一,拥有全球公司最多的专利数 BP :全球最大的石化企业之一 Motorola :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之一,行业标准制定者 Xerox :复印技术的鼻祖,全球最大的复印机生产商之一 ARCO :欧洲最著名的石油企业之一 ICI :全球最大的涂料生产商之一 TRW :全球最大的汽车部件生产商之一 HP :全球最大的电脑设备生产商之一 泰能:欧洲最著名的电力公司之一 亨氏:全球最大的食品、营养品品牌之一 欧文斯康宁: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之一 米利肯:全球最大的纺织企业之一西屋电气:全球最大的电气企业之一 阿莫科:全球最知名的石油企业之一 克莱斯勒:全球最著名的汽车生产企业之一 强生:全球最大的营养品品牌之一 联邦储备金监督小组:美国影响最大、规模最大的的金融机构之一 喜来登酒店:全球最知名的酒店连锁企业之一 哈特福德保险:全球最大的保险机构之一 汉高: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之一,行业领导者 英格索兰:全球最大的压缩机生产企业之一,行业领导者 【擅长领域】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研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课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阅读、整理、分析提炼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原理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和突破口的学术论文。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既需要在该领域内有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知晓各种技术路线的优缺点,还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

文献综述的撰写步骤一般可分为文献的搜集、文献的阅读和分类,以及文献的加工、比较和评述;还有预测研究趋势提出有待研究的问题等 [1]。

(1) 文献的搜集。从量的方面看,要求丰备;从质的方面看,则要求确实。

(2) 文献的阅读和分类。对于选定的有代表性的文献要“批判地精读”。其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便后续研究中使用。常见的有按学科领域分类或是按学术观点、学术流派分类。

(3) 文献的加工、比较和评论。提炼观点时,要力求做到准确无误,不片面理解。分析、比较和评论时要保持思维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做到客观公正。

(4) 预测研究趋势。总结该学科领域当前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应用价值,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今后的发展趋势或前景。从而提出新的研究设想、研究内容等。这是是文献综述的点睛之笔。

难点

一篇好的文献综述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既探頣索隐,又如醍醐灌顶。文献综述顾名思义由“综”和“述”组成。前半部分的“综”不算太难,根据所查阅大量的文献进行综合的归类、提炼、概括即可做到的话。后半部分的评“述”与分析则是一篇“综述”质量高下的分界线,这需要融入作者自己理论水平、专业基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问题进行合情合理的剖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文献综述中常见的问题

(1) 大量罗列堆砌文章误认为文献综述的目的是显示对其相关研究的了解程度,结果导致很多文献综述不是以所研究的问题为中心来展开,而变成了读书心得清单。

(2)选择性的探讨文献,有的笔者不是系统化的回顾文献,而是因为某些原因选择行的进行文献探讨这样综述就变成了笔者主观愿望的反映,失去客观性和公平性。

(3)文献开列过多,引文不当。综述要求著录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和最新近的文献。

  • 索引序列
  • 经管系论文相关英文文献
  • 财经系论文相关参考文献
  • 农业经济管理相关论文
  • 信息管理系统相关论文
  • 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论文文献综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