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国外家校融合教育策略研究论文

国外家校融合教育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国外家校融合教育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 关键词:家庭 教育 小学生 健康成长 二、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 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是并行的, 但不少家长缺少正确的教育思想和 科学的教育方法,许多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没有协调在一个基点上,不能形成全 力,有的甚至互相抵触、互相抵消,从而大大削弱了学校教育的作用。当前家庭 教育中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很值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 因此教师们常 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 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基于以上两种家庭教育的现状出现了如下家庭教育问题: (一)家长对子女的期 望值过高。“望子成龙”作为一种良好的愿望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有些家长 单凭个人的主观意志,想当然地过高地设计自己的孩子,并把这种愿望转化为一 种不可改变的压力强加在孩子身上。他们为孩子安排了一条“成长”的道路,什 么都按既定的办,对孩子的意见听不进,对孩子的正当要求不予满足。这是违背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原则的。 (二)重智育轻德育。许多家长把功夫都下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有些家长 认为父母的任务只是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学习,眼睛只盯着分数,只要学习好, 其它都可以不计较, 忽视了子女思想品德的修养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忽视了儿童、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无视学习规律,一味增加家庭作业,把孩子缚在书本 和题海中,并规定不准看文艺小说,不准看电视,不准做家务劳动等。其结果是 孩子高分低能,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观念很差,性格孤僻,感情脆弱, 学习效果反而不好。 (三) 只重物质生活, 忽视精神生活。 许多家长较多地考虑孩子的物质需求, 育子经济投入增加.超前消费,对孩子的吃、穿、玩不惜大量投资,过度关心、 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娇纵溺爱,有的家长热中于以物质、金钱刺激孩子的学习 积极性。结果是助长了他们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失去了勤奋努力、自强自立、 吃苦耐劳、团结友爱、事业心、责任感等许多可贵的东西。 (四)有些家长忽视了自己言行对子女的影响。教育子女好好学习.认真读 书、可自己却泡在麻将香烟美酒之中,虚度大好时光;要求孩子尊敬自己孝敬自 己,自己却不尊敬不孝敬老人;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貌,自己却张口骂娘,污 言秽语,等等。有的家庭打麻将、打扑克、喝酒成风。也有少数父母,夫妻关系 不好,整天吵架、分居、闹离婚,置子女于不顾。 (五)教育方法上,重打骂轻说理。有的家长开始对子女放任自流,不管不 教,任其自由发展。等到孩子在品德、学习上出了问题,则是态度粗暴.采取训 骂体罚手段或置之不理的态度。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到了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佼 的事了,学什么样算什么样,只要不犯法就成。家长不能和学校密切配合.造成 许多教育误区,对孩子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损害。 三、家庭教育的对策 学生的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紧密 配合。小学一至六年级是一个人一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是培养一个人良 好生活习惯和工作态度的开始。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 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三、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如何, 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一) 注重品德教育, 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 这方面家长言传身教尤为重要, 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塑造一个对家庭负责、对人生负责的学习榜样,影响和教育孩 子形成良好的品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 松的家庭气氛中,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情趣。要让孩子爱学习、自觉学习。家庭教育 是学校教育的互补与延伸, 家长要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 并严格检查, 保证质量,对孩子不懂的问题,要引导他自己思考、独立完成,提高孩子的独立 思考能力。校外,让孩子自主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班,增加个人魅力。 (三)要注重孩子的全面成长。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大部分家长害怕 孩子吃苦,也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不让他们做家务。实质上这对孩子的身心健 康是有害的,要想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必须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不光是学习要努力,还要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 力,而步是一个高分低能的人。 (四)密切家校联系,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 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校联 系本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家长 "信任孩子","赏识孩子",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包括点滴进步和失败,让 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及时反馈,找出差距,真 正使学校和家庭有机结合,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 学生健康的成长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 代教育的必然,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个性的形成也有差异。在成长过程 中要不断总结,因材施教,创造出适合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 认真面对、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 学生个案分析 姓名:小汪 性别:男 年龄:8 岁 家庭:独生子女 一、学生情况: 该生在班级属于优等生。工作方面,他担任班级中队长,具有一定的领导班 级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能带领同学共同努力,做事能力强,辅助教师完成日常 的班级工作,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人际交往方面,他和班级同学都能友好相处, 无论午间还是下课,同学都喜欢围正在他身边,和他一起画画或者游戏,他是所 有同学崇拜的偶像。性格方面,他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爱说笑爱玩耍,善于表 现自己的优势。 学习方面, 语文数学成绩均在班级前列, 他学习主动、 乐于思考、 上课积极发言,而且吸收知识的能力很强,这与他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他的爸爸是小学校长,妈妈是中学教师,在进入小学前他已认识不少的汉字,并 且基本掌握了 1000 以内的加减法,平时回家还要完成课外的各种练习试卷,这 为他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他作业和考试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不能静心认 真进行检查,所以总是犯小错误,导致作业质量不高和考试成绩不能如实反应他 的真实水平。 二、个案事例 1、学校进行跳大绳比赛,练习期间的成绩一直不理想,于是他号召大家一 起努力,争夺第一。 2、中午写完作业或者困难班时间,不少同学会围在他的旁边看他画画或者 和他一起玩棋子。 学生在游戏时难免有些争执, 他能化解争执, 妥善地处理问题。 一次两个小组都想玩跳棋,但班级的两幅棋子都是缺的,于是他主动让出自己组 的棋子让另一组可以玩,自己跟组员去玩其他的棋子。 3、对班级学生做错事的惩罚是扣五角星。一次,他午间纪律不佳,写完作 业后没有按要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或画画,而是在班级中自由走动,和其他 同学交谈,于是我批评了他并扣除他一颗五角星,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哼,没关系,反正我五角星多,马上可以补回来的!” 4、每天中午,该生完成语文数学作业的速度肯定在班级前五名,一吃完饭 就心急着写作业,曾问他为什么这么急着写作业,他说:“我要跟人比赛的!” 但是从批改作业的情况看,作业质量不高,如语文作业中经常有字会写错、数学 作业经常计算错误或者误解题意。从考试情况看,语文单元测验他没有取得过班 级第一名的成绩,一次数学乘法口算练习他的正确率连 90%都没有到(从平时的 课堂教学看,班级中乘法口诀的背诵和十实际应用计算他是最为熟练的) 。 5、自己的事情当先,对于同学的询问他有些不耐烦。班级部分学生的对作 业又疑问时都会想到想去问他,但是他似乎不太愿意帮同学解决疑问,总说这个 去问学习委员。 按要求有一后进生要在他那里背诵乘法口诀, 当时他正在写作业, 就较不耐烦地说:“你回去背 20 遍再到我这里来!”一日中午让他发作业本, 他正在写作业,就说:“我在写作业,要跟人比赛,让其他人发。” 三、教育建议 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认真检查的好习惯。现在孩子正处于小学底段, 作业基本在学校完成,负担不大,但随着年级的增高,作业的量会逐渐增加,慢 慢地在孩子心里会把完成作业当成一种任务,不仅减淡该生的学习兴趣、扭曲学 习观,且他作业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会逐渐养成马虎粗心的不良习惯,这对他以 后的学习将造成很大影响。教师与家长应多教导、多督促,循循善诱,帮助他养 成认真检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孩子端正对表扬和批评的态度。该生在班级中是优等生,而优等生 通常受到的表扬多批评少,由于他还处于小学低段,对于批评是可以接受的,甚 至可以忽视并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而到了高段,一般优等生对于批评通常会表 现出挫折感。从小引导该生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尤其重要,表扬了不要骄傲,批 评了不要气馁, 让他了解表扬和批评只是一种手段, 表扬是因为做了正确的事情, 要继续保持,批评是因为做了不正确的事情,不是对个人的否定,不能忽视更不 能无所谓,要知错就改。 3、正确处理同学关系,避免骄傲情绪。二年级的孩子还没有等级关系的概 念,随着年级的增高,他们会逐渐意识到班级中的等级关系,最明显的是哪些是 优等生、哪些是后进生,于是划分朋友关系也基于这种按成绩区分的等级关系。 此时优等生会因自己的成绩优异,且常受到教师的表扬而使骄傲自满的心膨胀, 于是用有色眼睛看待中等生与后进生,甚至不太愿意与他们有过多的接触,这对 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不利影响。教师和家长对该生的教导应注重 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避免骄傲情绪。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用发现 的眼光观察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并向他学习,热心、耐心地帮助学习或者生活上又 困难的同学。 4、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因为该生的家长也是教育界的工作者, 应非常了解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相信家长会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通过家校联 系本、现代通讯手段、家校互访等方式,使学校了解学生在家的方方面面,学校 让孩子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 四、总结 以上就是我的个案分析,该生的家庭教育环境还是很不错的,相信在家庭 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该生一定会茁壮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结束语;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那么,孩子的成长,就根本不是只靠教学制度的约束、老师的管理和学生的自觉,作为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也同样是不可忽略的要素

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实践研究论文

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策略是开展家长培训课堂的主要方向,家校互动的亲子教育,家校微时代的运用,家校联系方式方法的多样性等形成了强有力的特殊教育家校教育合力,为特殊孩子实现梦想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持。

笔者在阐述现状的基础上,对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供同行参考。

福建省泉州市盲聋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是集学前教育、自闭症教育、聋教育及盲聋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家校教育互动形成教育合力是我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并且在多年来的家校互动合力教育研究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的经验,谨以此文与大家分享。

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在教育行业中,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最为难、杂、累,坚持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老师承担着的不只是特殊儿童的教育任务,同时也承担着额外的工作——特殊儿童家长教育工作。

在众多的特殊儿童家长中,大部分文化知识水平低。在我校进行的以300多名家长为对象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58%的家长小学没有毕业,可想而知特殊儿童在家庭教育这一方面是落后的。因此家校互动十分重要,我校有计划地开展家长工作,做好特殊儿童的家长服务。长期以来家校互动合力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我校工作增添了许多特色。

二、特殊教育学校家校互动是开展家庭教育的主渠道

1.家校互动——家长培训教育的可行性

在特殊教育中,家长的文化知识与孩子的教育存在着矛盾,怎样才能让特殊孩子也能享有家庭教育的快乐,这是摆在特殊学校老师面前的一个棘手的工作。为此,我校开展了家校互动的形成性机制,让特殊学生家长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以帮助特殊孩子在学习、生活上健康发展。特殊孩子需要学校教育,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家长学习必然成为了突破口,家长培训工作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

2.家校互动——家长手语的培训

听障儿童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学习文化知识必须通过特殊学校的教育来实现。在这种环境中,他们比普通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帮助。因此,我校开展家长手语的培训工作,在我校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分期进行培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手语知识的普及工作,给家长们带来了福音。

3.家校互动——家长盲文的培训

盲文是一种特殊的文字,与汉字完全没有联系,对于初学的盲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掌握这种学习工具。家长通过盲文培训,在家可以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等,辅助孩子学习,使孩子更快地适应学习生活。我校举行家长盲文培训学习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推崇。

4.家校互动——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在特殊学校也十分显著。许多来自偏远山区的特殊孩子,由于家庭经济较差、路途遥远等原因,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特教学校后,一学期只在开学和期末放假来到学校接送孩子,而这期间几乎没有和孩子接触。

这样孩子在心理上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本来特殊孩子就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家长的忽视更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开展亲子教育工作。通过开放日听课活动、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活动等,有效地填补特殊孩子心理的缺失。

三、家校有效沟通协调,调动各方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1.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簿、电话交谈、家访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假期在家的表现,听取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交往时,以礼相待,互相尊重,掌握教育分寸。

向家长传授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摆正心态,学会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和感受,从而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平时教师要抓住各种契机,多给孩子讲一些家长辛苦工作的例子,教育孩子尊重家长,并把自己的学习和劳动成果告诉家长,与家长一起分享快乐,用实际行动报答家长的养育之恩。

2.与生活老师和各科任教师经常沟通,全面掌握学生在校表现

由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大部分孩子全天候(包括周末)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为全方位了解孩子、教育孩子,老师经常引导家长主动向生活老师和科任老师了解孩子的动态,注意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遇到棘手的问题时,邀请他们“会诊”, 召开家长会议,邀请他们参加,共商教育良方。

当孩子和他们发生矛盾时,我会想方设法尽量避免激化矛盾,平时教育孩子多进行“换位思考”,让孩子懂礼貌,尊重老师的成果,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从而做到“治病救人,惩前毖后”。

3.向心理老师“求医问药”,帮助学生清除心理障碍

针对青春期阶段的特殊孩子常出现的一些心理困扰和问题,老师会主动联系心理老师和家长,共同商讨对策,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引导他们在这一转型期客观看待自身及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帮助孩子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孩子的心理素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宽容的心态,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

四、利用“微平台”,为家校互动开辟新途径

微博、微信、翼校通等网络平台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微平台”网络传输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俨然成为了家校联系的一种新途径。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家长对孩子在校表现的重视度远不如普校,常遇到老师想联系家长却联系不到,或是想让家长到校讨论孩子问题遭各种推脱的情况,家校联系受阻。

这时,老师可通过微信等方式将学校通知、孩子情况及时地传达给家长,而家长也可就平时教育子女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通过“微平台”向老师请教或求助,老师可根据孩子家长反馈的内容,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与引导,解决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或误会。

家长也可以通过“微平台”来发表自己对学校、班级的意见和建议。老师对孩子在校教育中出现问题时,需要家长配合的,也可以通过“微平台”及时和家长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相辅相成。

五、家校合力互动教育必须做好家长培训课程与教材的开发

我校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了特殊学校家长培训心得,同时组织了相关的家庭教育教师工作,开发了《家校教育读本——手语》《家校教育读本——盲文》《残疾学生法治教育读本》等家校教育培训教材,为特殊学校中孩子的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使之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家长培训工作有序进行,成了让家长满意的现代特殊教育学校。

总之,特殊教育的家校合作形成合力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训练工作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正如同车有两轮,缺一不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领导,包括学生的家庭成员在内,都应该不断提高相互合作的意识,积极努力、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

家庭 教育 在 儿童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儿童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独特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童家庭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范文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摘要:家庭教育是儿童所接受的最基础的教育。对于流动儿童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够提高其学业成绩,促进其学校融合。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进行家校合作,提升流动儿童的家庭 文化 资本,构建社会支持体系,是提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有效途径

根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 报告 》,我国处于6-14周岁的流动儿童已达1472万,比2005年增加了347万。流动儿童作为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尽管在接受学校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家庭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尤其对于流动儿童而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如何提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进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流动儿童是伴随着家庭融入城市的,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只能在家庭中寻找安慰与鼓励。家庭教育包括家庭气氛、家长素质、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正向作用,这对于儿童的思想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提高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

流动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一般较低,其教育理念往往也比较落后。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往往寄托于学校,自身责任意识不高,并且往往会忽略了对孩子学习的鼓励。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其赞美、鼓励;同时对于孩子的不足,也会采取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其进行改正,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积极自信的孩子也往往会在学校中积极表现,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流动儿童的学校融合

研究表明,流动儿童及其家长融入城市的水平高低与其家庭教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在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融入城市的水平越高,其家庭教育的质量就越高,反之亦然[1]。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家长的城市融入水平,还能够促进儿童的城市融入水平,进而提高流动儿童的自信心,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

二、提高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在于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改善家长的教育方式。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流动儿童家长的发展,还能够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保障流动儿童享受全面、平等的教育。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首先可以从建立家长学校入手,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切实保障家长学校的实际落实与运行,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数量;其次需要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帮助流动儿童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最后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家长在活动过程中真正体会教育的意义。

(二)进行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2]。家校合作能够使家庭和学校之间取长补短,在运作过程中,发现并解决双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流动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有效进行家校合作,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投入,促使家校合作制度化、常规化。从双方主体来看,学校应该将家校合作常规化,使家长把家校合作看作是学校的常规性工作,使其习惯性地参与进来;学校应使家校合作制度化,使教师把家校合作看作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敞开心扉、积极配合,使家校合作有序展开。

(三)提升家庭文化资本

法国社会学者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认为文化资本是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相关的有形与无形资产。从家庭教育的意义上来讲,家庭文化资本包括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的书籍、音像、绘画、父母的文凭、职业资格等。布迪厄非常重视家庭文化资本对儿童学术成就的作用,他认为“教育行为中产生的学术型收益,依赖于家庭预先投资的文化资本”[3]。家庭文化资本对流动儿童尤为重要,提升流动儿童家庭文化资本能够直接增加流动儿童的文化自信。提升流动儿童家庭的文化资本,首先是政府和社会应该为流动儿童家长的城市化提供平台,尤其在就业方面,应该保证他们公平就业,帮助他们谋求更好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间接地增加流动儿童家长的文化资本;其次,流动儿童家长也应自身付出努力,平时多看书看报,学习更多、更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积累、提升自身的文化资本。

(四)构建社会支持体系

流动家庭在城市属于外来者,但是他们在城市中所作出的贡献却是不可低估的。面对流动家庭在教育中的困境,我们认为应该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为流动家庭提供服务与帮助,使其感受到城市的社会关怀,增加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促进流动家庭的社会融合,进而促进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流动儿童家庭构建社会支持体系,首先需要政府的力量,通过发挥统筹、引导的作用,制定政策文件,为社会支持体系的存在提供保障。其次需要社区和其他社会志愿力量发挥行动的作用,携手为流动家庭提供具体帮助。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不仅关乎流动儿童这一特定群体的健康成长,受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关系着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提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我们付出耐心和时间,共同为流动儿童的成长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广菊.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5):6-20.

[2]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2.

[3](法)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数以千万的农民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寻求生存,与此同时,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伴随而生。由于父母与孩子聚少离多,这种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暗藏着诸多问题。目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改善现状提出解决对策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解决对策

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人数将继续上涨[1]。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21.88%[2]。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对儿童成长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期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引发的教育问题小则影响儿童的身心、人格、道德的发展,大则阻碍全国人口质量的提高,制约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非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

一个健全的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与自己的父母共同生活、促膝谈心则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寒,首先,具体体现在几类非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当中。这一种家庭教育模式是孩子父母的其中一方外出打工。在农村,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的影响,母亲陪伴留守儿童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样的家庭模式容易使孩子产生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焦虑与不安之中。同时留守一方往往因为繁重的农耕与琐碎的家务根本无暇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因而导致孩子遇到问题经常欲言又止,久而久之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其次,这些家长通常文化素质偏低,对孩子的学习指导缺乏时效性和科学性。这一种家庭教育模式是一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同时外出务工后将孩子留给其祖父祖母、外公外婆代管。这样的“隔代教育模式”则更加弱化了家庭教育的功能。在“隔代教育模式”的环境下,“代沟”的问题经常导致祖辈与孩子之间产生意见分歧,尤其是当孩子在性格与心理发展出现偏差时,年事已高的祖辈经常难以察觉,当孩子与他人产生争执时一味地偏袒并且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这种隔代溺爱心理不利于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容易导致儿童形成蛮横霸道、我行我素的性格特点。最后,在“上代教育模式”中成长的孩子得到的家庭教育则更加令人担忧。一方面近亲、朋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力度难以把握,过于严厉容易给孩子带来压抑感和抵触情绪;过于宽松则容易造成孩子的随波逐流,不利于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父母角色参与消极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与母亲的作用是同等重要、不可互相取代的。Hetherington等研究认为,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教他们控制自己的冲动,学习各种规范和规则,同时还能帮助母亲避免过度情绪化地处理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3]。家庭教育在要求母亲参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呼唤父亲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一个好父亲会把母亲生活领域之外的东西尽可能地展示在孩子面前,并成为孩子探索新领域的向导和力量的源泉[4]。现实情况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例如,一些母亲当孩子还在襁褓中时便离开家,一年或者两年才回家探望孩子一次,有些母亲甚至连 春节 都不与孩子团聚。又如,留守儿童家长认为外出打工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读书与生存环境,这些家长往往“重养轻教”,认为给钱就是养育和教导,更有人为了弥补不在孩子身边的亏欠感而盲目地满足孩子物质的需求,认为物质的满足可以换来对孩子亲情的抚慰。但“陪伴即是爱”,父母陪伴的缺失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伤害。一些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随着时间的流逝,将孩子的抚养寄希望于家里的祖辈、亲戚朋友和学校的老师。一方面从精神上缺乏与亲人间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从物质上,现实的生存状态与最初的理想生活背道而驰,这些人在陌生的城市无法找到归属感,而同样是进城务工的异性同伴便成为了他们寻找归属感的目标,因此一些“临时夫妻”现象有所抬头。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留守儿童的家长则更加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父母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也更为消极。

3.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指导

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起基础性作用,学校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起主导性作用。相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学校教育是更专业、更系统、更全面地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关注儿童的发展共性而非留守儿童的个性需求;对需要重点帮扶的留守儿童缺乏有针对性的重视。对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的忽视是导致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脱节的根源,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一方面是优秀且有责任心的教师资源匮乏,另一方面是由于留守儿童家长与学校老师缺乏对孩子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的了解与沟通,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

4.社会教育有效扶持的缺失

社会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形成。而现实状况是社会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帮扶的系统机构较缺乏。另外,由于农村的经济建设落后、文化水平较低,农村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缺乏削弱了社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应当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甚至导致部分已经走上社会的留守儿童在面临人生各个阶段的选择时感到迷茫和无助,激化了他们自身的认知方式与处理问题之间的矛盾。

二、如何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1.促进政策调整,减少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各地区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因地制宜,努力增加本地劳动就业量,鼓励引导、帮助劳动者在本地自谋职业或创业办实体,发展本地经济;采取政治和经济双重手段,加大县域经济的发展力度,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自己的家乡也有好的工作选择,从而缩小城乡的实际收入差距,以此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5]。政府出台保护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相关政策的同时,也应鼓励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民工就业选择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另外,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是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的关键。例如,为留守儿童提供随父母在流入地正常上学的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留守儿童创设新公立学校,减免留守儿童的借读费。只有解决了留守儿童的就学问题,才能让留守儿童结束留守生活回到父母的怀抱。

2.提高父母角色认同感

提高家长作为父母的角色认同感,使留守儿童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法国著名少年节目主持人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6]。一是留守儿童的家长应该转变“给钱便是养育和教导”的观念,只有和孩子经常进行通话交流培养情感,及时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动态,与孩子建立互信感,孩子才能将这种陪伴的爱转化成激励自身努力的动力,才能避免孩子在发展的关键期将父母的说教当成耳旁风。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以及学校老师保持稳定的联系,以便随时了解孩子的发展动态,共同分享科学合理的教育 方法 。二是在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时应注意避免时间间隔太久、采用多种沟通方式、重点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长增强为人父母的意识,提高父母角色的认同感,才能有利于下一代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

3.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成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偏废”[7]。只有形成三大教育合力,才能促成儿童自身的社会化。因此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出现问题时,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当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首先,在学校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道德素养,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其次,在学校日常管理当中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与关爱,如为留守儿童的家庭建立随时更新的人口流动档案;有效利用留守儿童家长回家探亲的机会,与家长交流留守儿童近期学习表现和心理发展动态,告诉家长家庭的关爱才是能够解开留守儿童心结的钥匙。在学校课程设置方面,设立有利于增强留守儿童家庭意识的课程,讲授如何与家庭成员友好相处的科学方法,培养儿童良好的待人接物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家庭意识,从心理上能够逐渐理解父母进城务工的行为,并将这种对父母的理解与对父母的思念化为学习的主动性和生活的自主性。良好的家庭意识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将推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最后,应增设农村社区教育咨询服务中心及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使留守儿童与他人在进行互动的同时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广泛关注与支持。家庭教育的立法只是推进家庭教育的一个条件,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全国妇联: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6000万

[2]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R].2013.

[3]杨丽珠,董光恒.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5(03):260—266.

[4]刘秀丽,赵娜.父亲角色投入与儿童的成长[J].外国教育研究,2006(11):13—18.

[5]周宇,余扬.社会管理创新理论视角下的留守儿童问题[J].科技创业月刊,2013(08):167—168.

[6]邹同文,罗春仙.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0(03).

[7]黄晓慧.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相关 文章 :

1.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2.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

3. 基于家庭教育功能对儿童社会化的研究论文

4. 3到6岁幼儿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5.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小学家校合作策略研究论文

家庭 教育 在 儿童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儿童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独特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童家庭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范文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摘要:家庭教育是儿童所接受的最基础的教育。对于流动儿童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够提高其学业成绩,促进其学校融合。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进行家校合作,提升流动儿童的家庭 文化 资本,构建社会支持体系,是提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有效途径

根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 报告 》,我国处于6-14周岁的流动儿童已达1472万,比2005年增加了347万。流动儿童作为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尽管在接受学校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家庭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尤其对于流动儿童而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如何提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进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流动儿童是伴随着家庭融入城市的,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只能在家庭中寻找安慰与鼓励。家庭教育包括家庭气氛、家长素质、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正向作用,这对于儿童的思想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提高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

流动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一般较低,其教育理念往往也比较落后。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往往寄托于学校,自身责任意识不高,并且往往会忽略了对孩子学习的鼓励。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其赞美、鼓励;同时对于孩子的不足,也会采取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其进行改正,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积极自信的孩子也往往会在学校中积极表现,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流动儿童的学校融合

研究表明,流动儿童及其家长融入城市的水平高低与其家庭教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在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融入城市的水平越高,其家庭教育的质量就越高,反之亦然[1]。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家长的城市融入水平,还能够促进儿童的城市融入水平,进而提高流动儿童的自信心,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

二、提高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在于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改善家长的教育方式。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流动儿童家长的发展,还能够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保障流动儿童享受全面、平等的教育。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首先可以从建立家长学校入手,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切实保障家长学校的实际落实与运行,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数量;其次需要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帮助流动儿童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最后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家长在活动过程中真正体会教育的意义。

(二)进行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2]。家校合作能够使家庭和学校之间取长补短,在运作过程中,发现并解决双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流动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有效进行家校合作,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投入,促使家校合作制度化、常规化。从双方主体来看,学校应该将家校合作常规化,使家长把家校合作看作是学校的常规性工作,使其习惯性地参与进来;学校应使家校合作制度化,使教师把家校合作看作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敞开心扉、积极配合,使家校合作有序展开。

(三)提升家庭文化资本

法国社会学者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认为文化资本是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相关的有形与无形资产。从家庭教育的意义上来讲,家庭文化资本包括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的书籍、音像、绘画、父母的文凭、职业资格等。布迪厄非常重视家庭文化资本对儿童学术成就的作用,他认为“教育行为中产生的学术型收益,依赖于家庭预先投资的文化资本”[3]。家庭文化资本对流动儿童尤为重要,提升流动儿童家庭文化资本能够直接增加流动儿童的文化自信。提升流动儿童家庭的文化资本,首先是政府和社会应该为流动儿童家长的城市化提供平台,尤其在就业方面,应该保证他们公平就业,帮助他们谋求更好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间接地增加流动儿童家长的文化资本;其次,流动儿童家长也应自身付出努力,平时多看书看报,学习更多、更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积累、提升自身的文化资本。

(四)构建社会支持体系

流动家庭在城市属于外来者,但是他们在城市中所作出的贡献却是不可低估的。面对流动家庭在教育中的困境,我们认为应该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为流动家庭提供服务与帮助,使其感受到城市的社会关怀,增加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促进流动家庭的社会融合,进而促进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流动儿童家庭构建社会支持体系,首先需要政府的力量,通过发挥统筹、引导的作用,制定政策文件,为社会支持体系的存在提供保障。其次需要社区和其他社会志愿力量发挥行动的作用,携手为流动家庭提供具体帮助。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不仅关乎流动儿童这一特定群体的健康成长,受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关系着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提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我们付出耐心和时间,共同为流动儿童的成长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广菊.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5):6-20.

[2]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2.

[3](法)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数以千万的农民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寻求生存,与此同时,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伴随而生。由于父母与孩子聚少离多,这种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暗藏着诸多问题。目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改善现状提出解决对策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解决对策

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人数将继续上涨[1]。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21.88%[2]。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对儿童成长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期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引发的教育问题小则影响儿童的身心、人格、道德的发展,大则阻碍全国人口质量的提高,制约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非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

一个健全的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与自己的父母共同生活、促膝谈心则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寒,首先,具体体现在几类非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当中。这一种家庭教育模式是孩子父母的其中一方外出打工。在农村,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的影响,母亲陪伴留守儿童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样的家庭模式容易使孩子产生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焦虑与不安之中。同时留守一方往往因为繁重的农耕与琐碎的家务根本无暇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因而导致孩子遇到问题经常欲言又止,久而久之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其次,这些家长通常文化素质偏低,对孩子的学习指导缺乏时效性和科学性。这一种家庭教育模式是一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同时外出务工后将孩子留给其祖父祖母、外公外婆代管。这样的“隔代教育模式”则更加弱化了家庭教育的功能。在“隔代教育模式”的环境下,“代沟”的问题经常导致祖辈与孩子之间产生意见分歧,尤其是当孩子在性格与心理发展出现偏差时,年事已高的祖辈经常难以察觉,当孩子与他人产生争执时一味地偏袒并且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这种隔代溺爱心理不利于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容易导致儿童形成蛮横霸道、我行我素的性格特点。最后,在“上代教育模式”中成长的孩子得到的家庭教育则更加令人担忧。一方面近亲、朋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力度难以把握,过于严厉容易给孩子带来压抑感和抵触情绪;过于宽松则容易造成孩子的随波逐流,不利于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父母角色参与消极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与母亲的作用是同等重要、不可互相取代的。Hetherington等研究认为,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教他们控制自己的冲动,学习各种规范和规则,同时还能帮助母亲避免过度情绪化地处理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3]。家庭教育在要求母亲参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呼唤父亲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一个好父亲会把母亲生活领域之外的东西尽可能地展示在孩子面前,并成为孩子探索新领域的向导和力量的源泉[4]。现实情况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例如,一些母亲当孩子还在襁褓中时便离开家,一年或者两年才回家探望孩子一次,有些母亲甚至连 春节 都不与孩子团聚。又如,留守儿童家长认为外出打工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读书与生存环境,这些家长往往“重养轻教”,认为给钱就是养育和教导,更有人为了弥补不在孩子身边的亏欠感而盲目地满足孩子物质的需求,认为物质的满足可以换来对孩子亲情的抚慰。但“陪伴即是爱”,父母陪伴的缺失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伤害。一些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随着时间的流逝,将孩子的抚养寄希望于家里的祖辈、亲戚朋友和学校的老师。一方面从精神上缺乏与亲人间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从物质上,现实的生存状态与最初的理想生活背道而驰,这些人在陌生的城市无法找到归属感,而同样是进城务工的异性同伴便成为了他们寻找归属感的目标,因此一些“临时夫妻”现象有所抬头。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留守儿童的家长则更加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父母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也更为消极。

3.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指导

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起基础性作用,学校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起主导性作用。相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学校教育是更专业、更系统、更全面地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关注儿童的发展共性而非留守儿童的个性需求;对需要重点帮扶的留守儿童缺乏有针对性的重视。对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的忽视是导致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脱节的根源,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一方面是优秀且有责任心的教师资源匮乏,另一方面是由于留守儿童家长与学校老师缺乏对孩子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的了解与沟通,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

4.社会教育有效扶持的缺失

社会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形成。而现实状况是社会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帮扶的系统机构较缺乏。另外,由于农村的经济建设落后、文化水平较低,农村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缺乏削弱了社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应当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甚至导致部分已经走上社会的留守儿童在面临人生各个阶段的选择时感到迷茫和无助,激化了他们自身的认知方式与处理问题之间的矛盾。

二、如何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1.促进政策调整,减少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各地区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因地制宜,努力增加本地劳动就业量,鼓励引导、帮助劳动者在本地自谋职业或创业办实体,发展本地经济;采取政治和经济双重手段,加大县域经济的发展力度,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自己的家乡也有好的工作选择,从而缩小城乡的实际收入差距,以此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5]。政府出台保护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相关政策的同时,也应鼓励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民工就业选择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另外,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是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的关键。例如,为留守儿童提供随父母在流入地正常上学的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留守儿童创设新公立学校,减免留守儿童的借读费。只有解决了留守儿童的就学问题,才能让留守儿童结束留守生活回到父母的怀抱。

2.提高父母角色认同感

提高家长作为父母的角色认同感,使留守儿童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法国著名少年节目主持人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6]。一是留守儿童的家长应该转变“给钱便是养育和教导”的观念,只有和孩子经常进行通话交流培养情感,及时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动态,与孩子建立互信感,孩子才能将这种陪伴的爱转化成激励自身努力的动力,才能避免孩子在发展的关键期将父母的说教当成耳旁风。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以及学校老师保持稳定的联系,以便随时了解孩子的发展动态,共同分享科学合理的教育 方法 。二是在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时应注意避免时间间隔太久、采用多种沟通方式、重点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长增强为人父母的意识,提高父母角色的认同感,才能有利于下一代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

3.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成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偏废”[7]。只有形成三大教育合力,才能促成儿童自身的社会化。因此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出现问题时,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当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首先,在学校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道德素养,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其次,在学校日常管理当中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与关爱,如为留守儿童的家庭建立随时更新的人口流动档案;有效利用留守儿童家长回家探亲的机会,与家长交流留守儿童近期学习表现和心理发展动态,告诉家长家庭的关爱才是能够解开留守儿童心结的钥匙。在学校课程设置方面,设立有利于增强留守儿童家庭意识的课程,讲授如何与家庭成员友好相处的科学方法,培养儿童良好的待人接物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家庭意识,从心理上能够逐渐理解父母进城务工的行为,并将这种对父母的理解与对父母的思念化为学习的主动性和生活的自主性。良好的家庭意识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将推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最后,应增设农村社区教育咨询服务中心及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使留守儿童与他人在进行互动的同时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广泛关注与支持。家庭教育的立法只是推进家庭教育的一个条件,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全国妇联: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6000万

[2]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R].2013.

[3]杨丽珠,董光恒.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5(03):260—266.

[4]刘秀丽,赵娜.父亲角色投入与儿童的成长[J].外国教育研究,2006(11):13—18.

[5]周宇,余扬.社会管理创新理论视角下的留守儿童问题[J].科技创业月刊,2013(08):167—168.

[6]邹同文,罗春仙.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0(03).

[7]黄晓慧.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相关 文章 :

1.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2.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

3. 基于家庭教育功能对儿童社会化的研究论文

4. 3到6岁幼儿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5.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在当前教育行业中,电子白板几乎已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一个代名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及国家现代化教学政策的推进,极大地推动了电子白板市场发展,因此市面上充斥了众多的电子白板,虽说电子白板具备了良好互动教学的应用,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性,但是长时间使用电子白板会引起眼睛的不适,原因之一就是面板的高亮度引发眼睛干涩从而引起不适感,那么如何在使用互动功能白板情况下又能解决眼疲劳呢?应对市场需求,哑光板由此问世,哑光板究竟有何优势?在微光量子哑光板中如何实现板书板与电子白板的二合一,为深入了解微量子哑光板的护眼教学新模式,日前,上海五指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吴经理给各位讲解了其中的原理:米黄色环保教学板板的问世源于当前市面中电子白板的高亮度对于学生视觉的影响,据程经理表示,如要深入了解米黄色环保教学板板,必须要涉入一个光量子概念,物体反射率越高,产生的光量子就越多,过长的光量子投射到人的视网膜上会导致眼镜疲惫,视力下降,而米黄色光谱在550-700纳米之间的波长范围不超过8%,色调过渡缓和,反射的光量子少,能使视觉疲劳减轻到最低程度,能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视觉环境,这也就是所谓的微光量子。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的米黄色面板能够极大改善光量子对视觉的干扰。这也就是当前电子白板市场为何兴起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热的原因。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就是为应对当前众多学生们出现的视力问题而潜心研制而出的一种现代化教学白板,该白板创新融合了传统书写板与电子白板,外观看起来就是一款完整的大型教学班,但是接通电源、链接电脑,启动电子教板功能,就可以实现交互式教学和板书,可以以便投影、触摸,利用内置资源库进行高效的教学活动,据吴经理介绍,该电子白板系统具有环保板书、互动功能、书写功能、资源功能、识别功能及特殊的word处理,影音播放功能等,所以说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不光实现了面板的护眼功能又独具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特别是在软件应用方面,只要是电脑能兼容的,在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中都能显示,同时系统还内置一个PPT软件,具有及时修改、重点标注、难点突出、视线遮挡等一系列功能。目前电子白板市场出现了一种传统黑板瞬间转变电子白板的解决方案,吴经理表示,上海五指峰的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可完美实现此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同一块白板中既可以板书,同时还可以实现互动式教学,这也解决了在原有黑板中再安装一款投影幕的麻烦,简单轻便,仅有一块板就可以解决所有的教学展示难题。对于教学行业来说,好的产品还需要优质的售后服务和培训来支撑,吴经理表示:我们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拥有良好的售后团队和培训队伍,能够为用户在第一时间解决所有的使用问题,同时我们的售后团队也经过了精密的培训,在部署工程之际也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产品介绍及使用说明,优质产品+良好的售后服务方能为广大的师生提供最佳的使用体验!据了解,在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中,还创新应用了独具环保理念的水性环保教学系统,该系统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绿的环保教具,首先绿字体现在墨水中:墨水中98%为纯净水,其余为无毒色素和专用添加剂,水性书写,不风干,自己清晰,无味无尘无毒,环保卫生,式广大师生从粉笔灰的污染中解脱出来。其次表现在循环使用中,教学笔设计为加墨式,并把尾帽设计为螺旋式,以便多次加墨,循环经济,绿色环保。再次表现在护眼教学板中(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板面采用世界眼科专家提倡的具有护眼作用的中低频、高明度、色光谱为550-700的无光米黄色,视感柔和明快,有利于眼睛健康。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不光具备独特的护眼功效的面板,同时还创新应用了最具环保功效的教学笔,创新的把当前业界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完美融合,从而形成当前最具实用性的教学工具,随着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及自身产品的不断完善,护眼功效+环保理念+丰富软件资源的绿色教学平台一定会获得市场的认可,占据大批市场份额。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研究论文

1、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1.1有助于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家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和学校、教师良好互动中,促进家长更好、更深入地掌握小学生在校表现,有利于教师更清楚和熟悉学生在家的情况,从而能具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个性化家庭与学校教育方案,促进教育的实际效果。

1.2有助于充分发挥家长的独特作用

家长普遍愿意为孩子付出教育投入,学校通过吸纳家长的资源、建议,提高学校教育水平。尊重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能激发家长对学校事物的参与热情,帮助教师更好管理和服务于学生。

1.3有助于在合作中提高家长和老师育人水平

由于大部分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仅仅凭着对孩子的爱进行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突出表现在: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科学。教育内容偏差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校教育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策略

2.1共同搭建良好合作平台

定期召开家长会:应该选择良好机会召开家长会,例如新生入学、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后,学校和班主任教师应该积极做好准备,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制定预期目标和计划。家长会召开时,学校统一将校规、收费等需要家长配合的任务通过广播告知家长,要建立和公布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有效方式。各个班级班主任老师结合自己班级实际情况,将班级的管理理念、思路、方法、措施等向家长做出介绍,对本班级学生一定阶段的表现,如进步和退步、普遍存在的问题、班级的典型问题、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处理办法等一一介绍给家长,让家长对班级和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充分了解,对班主任工作予以理解和支持。教师还应该倾听家长及时反馈,请家长对班级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合理化建议,让家长能够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真诚,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家长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使学校教育发挥出最佳状态。借助相互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全面立体的认识学生,从而更好地帮助和管理学生。电话沟通:教师发现学生身体、出勤、学习、思想等异常表现,应该及时和家长进行联系,避免发生不良事件或者严重结果,家长也会深切感觉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更加愿意配合学校工作。家长也应该主动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和思想动态,配合教师做好家庭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工作。现代公共交流平台:小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比较差,尤其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要求往往健忘。学校、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电子邮箱、QQ群、微信平台等现代通讯技术,方便、快捷、经济地相互沟通,让家长对学校工作能够自由发表评价与建议,学校和教师可以将学校收费、政策、作业等及时发布给家长,缩短学校和家庭的时空距离。家长督促小学生进行作业和完成学校规定,使学生发展情况能够全面呈现在教师和家长眼中。

2.2形成教育共识

学校和教师系统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同时肩负着对学生思想品质、个性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任务。家庭和学校教育都要以培养孩子成才为目标,积极主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和进步,不能轻易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意识到孩子的成就和进步与自己具有密切的联系。

2.3积极探寻家庭和学校教育结合新思路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成熟,需要用优秀的文化与适当的方法进行科学引导和熏陶,家校教育结合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寻找新模式,为构建长效机制开拓新渠道。

(1)组织家长委员会,由小学生的家长推选出部分成员作为委员,积极向学校提出建设性思路,为学校中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出力献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帮助学校和班主任做好正面的宣传工作,对学校的素质教育发挥督促、评价、配合、支持、改进的作用。

(2)编订有关家校教育结合的报纸、杂志,例如《小学生教育》、《家长和老师》、《学校与家庭教育》等,每月一期或者两期,刊登有关本校教师、家长、学生的文章或者信息,内容丰富多元,囊括教育、学校、家长委员会、心理健康、文化修养、优秀学生和家长报告等,使每个小学生都能有收益。

(3)组建学校和家庭相结合教育网站,加强网站的页面建设和实时更新,开设学校介绍、校园风采、家长讲堂、教师信箱、校长开放日、教学资源、家长留言栏、师生活动展示等板块,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管理情况,在论坛中自由发表观点,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吸收和改进。家长通过家长讲堂和教学资源等网络内容,能够学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掌握儿童身体和心理发育规律,避免放任式或者粗暴式家庭教育方式,明确如何正确、积极配合学校、班主任、科任老师的工作。

(4)鼓励家长尽可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他们从活动中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主要的是了解学校的总体情况和其他学生的情况,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5)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向学生和家长开放,围绕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以及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开展工作。

(6)由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分别填写家校联系卡,定期更新卡上的自我评价和辅导员评价的内容,在每个学年末由学生带给家长,并由家长书写意见后收回,再由辅导员根据家长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总之,小学教育对我国人才的培养起到基础性作用,我们的小学教育不能单纯重视书本知识教育,更要重视对学生做人、审美、人格、价值观、心理等方面的综合提高。素质教育不能只依赖教师,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在社会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宏观环境下,将家庭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实现良好的协助和沟通,为社会主义培养更多的优秀接班人。

小学家校合作策略研究论文提纲

摘要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 关键词:家庭 教育 小学生 健康成长 二、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 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是并行的, 但不少家长缺少正确的教育思想和 科学的教育方法,许多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没有协调在一个基点上,不能形成全 力,有的甚至互相抵触、互相抵消,从而大大削弱了学校教育的作用。当前家庭 教育中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很值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 因此教师们常 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 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基于以上两种家庭教育的现状出现了如下家庭教育问题: (一)家长对子女的期 望值过高。“望子成龙”作为一种良好的愿望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有些家长 单凭个人的主观意志,想当然地过高地设计自己的孩子,并把这种愿望转化为一 种不可改变的压力强加在孩子身上。他们为孩子安排了一条“成长”的道路,什 么都按既定的办,对孩子的意见听不进,对孩子的正当要求不予满足。这是违背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原则的。 (二)重智育轻德育。许多家长把功夫都下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有些家长 认为父母的任务只是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学习,眼睛只盯着分数,只要学习好, 其它都可以不计较, 忽视了子女思想品德的修养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忽视了儿童、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无视学习规律,一味增加家庭作业,把孩子缚在书本 和题海中,并规定不准看文艺小说,不准看电视,不准做家务劳动等。其结果是 孩子高分低能,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观念很差,性格孤僻,感情脆弱, 学习效果反而不好。 (三) 只重物质生活, 忽视精神生活。 许多家长较多地考虑孩子的物质需求, 育子经济投入增加.超前消费,对孩子的吃、穿、玩不惜大量投资,过度关心、 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娇纵溺爱,有的家长热中于以物质、金钱刺激孩子的学习 积极性。结果是助长了他们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失去了勤奋努力、自强自立、 吃苦耐劳、团结友爱、事业心、责任感等许多可贵的东西。 (四)有些家长忽视了自己言行对子女的影响。教育子女好好学习.认真读 书、可自己却泡在麻将香烟美酒之中,虚度大好时光;要求孩子尊敬自己孝敬自 己,自己却不尊敬不孝敬老人;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貌,自己却张口骂娘,污 言秽语,等等。有的家庭打麻将、打扑克、喝酒成风。也有少数父母,夫妻关系 不好,整天吵架、分居、闹离婚,置子女于不顾。 (五)教育方法上,重打骂轻说理。有的家长开始对子女放任自流,不管不 教,任其自由发展。等到孩子在品德、学习上出了问题,则是态度粗暴.采取训 骂体罚手段或置之不理的态度。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到了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佼 的事了,学什么样算什么样,只要不犯法就成。家长不能和学校密切配合.造成 许多教育误区,对孩子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损害。 三、家庭教育的对策 学生的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紧密 配合。小学一至六年级是一个人一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是培养一个人良 好生活习惯和工作态度的开始。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 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三、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如何, 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一) 注重品德教育, 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 这方面家长言传身教尤为重要, 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塑造一个对家庭负责、对人生负责的学习榜样,影响和教育孩 子形成良好的品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 松的家庭气氛中,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情趣。要让孩子爱学习、自觉学习。家庭教育 是学校教育的互补与延伸, 家长要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 并严格检查, 保证质量,对孩子不懂的问题,要引导他自己思考、独立完成,提高孩子的独立 思考能力。校外,让孩子自主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班,增加个人魅力。 (三)要注重孩子的全面成长。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大部分家长害怕 孩子吃苦,也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不让他们做家务。实质上这对孩子的身心健 康是有害的,要想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必须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不光是学习要努力,还要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 力,而步是一个高分低能的人。 (四)密切家校联系,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 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校联 系本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家长 "信任孩子","赏识孩子",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包括点滴进步和失败,让 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及时反馈,找出差距,真 正使学校和家庭有机结合,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 学生健康的成长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 代教育的必然,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个性的形成也有差异。在成长过程 中要不断总结,因材施教,创造出适合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 认真面对、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 学生个案分析 姓名:小汪 性别:男 年龄:8 岁 家庭:独生子女 一、学生情况: 该生在班级属于优等生。工作方面,他担任班级中队长,具有一定的领导班 级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能带领同学共同努力,做事能力强,辅助教师完成日常 的班级工作,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人际交往方面,他和班级同学都能友好相处, 无论午间还是下课,同学都喜欢围正在他身边,和他一起画画或者游戏,他是所 有同学崇拜的偶像。性格方面,他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爱说笑爱玩耍,善于表 现自己的优势。 学习方面, 语文数学成绩均在班级前列, 他学习主动、 乐于思考、 上课积极发言,而且吸收知识的能力很强,这与他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他的爸爸是小学校长,妈妈是中学教师,在进入小学前他已认识不少的汉字,并 且基本掌握了 1000 以内的加减法,平时回家还要完成课外的各种练习试卷,这 为他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他作业和考试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不能静心认 真进行检查,所以总是犯小错误,导致作业质量不高和考试成绩不能如实反应他 的真实水平。 二、个案事例 1、学校进行跳大绳比赛,练习期间的成绩一直不理想,于是他号召大家一 起努力,争夺第一。 2、中午写完作业或者困难班时间,不少同学会围在他的旁边看他画画或者 和他一起玩棋子。 学生在游戏时难免有些争执, 他能化解争执, 妥善地处理问题。 一次两个小组都想玩跳棋,但班级的两幅棋子都是缺的,于是他主动让出自己组 的棋子让另一组可以玩,自己跟组员去玩其他的棋子。 3、对班级学生做错事的惩罚是扣五角星。一次,他午间纪律不佳,写完作 业后没有按要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或画画,而是在班级中自由走动,和其他 同学交谈,于是我批评了他并扣除他一颗五角星,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哼,没关系,反正我五角星多,马上可以补回来的!” 4、每天中午,该生完成语文数学作业的速度肯定在班级前五名,一吃完饭 就心急着写作业,曾问他为什么这么急着写作业,他说:“我要跟人比赛的!” 但是从批改作业的情况看,作业质量不高,如语文作业中经常有字会写错、数学 作业经常计算错误或者误解题意。从考试情况看,语文单元测验他没有取得过班 级第一名的成绩,一次数学乘法口算练习他的正确率连 90%都没有到(从平时的 课堂教学看,班级中乘法口诀的背诵和十实际应用计算他是最为熟练的) 。 5、自己的事情当先,对于同学的询问他有些不耐烦。班级部分学生的对作 业又疑问时都会想到想去问他,但是他似乎不太愿意帮同学解决疑问,总说这个 去问学习委员。 按要求有一后进生要在他那里背诵乘法口诀, 当时他正在写作业, 就较不耐烦地说:“你回去背 20 遍再到我这里来!”一日中午让他发作业本, 他正在写作业,就说:“我在写作业,要跟人比赛,让其他人发。” 三、教育建议 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认真检查的好习惯。现在孩子正处于小学底段, 作业基本在学校完成,负担不大,但随着年级的增高,作业的量会逐渐增加,慢 慢地在孩子心里会把完成作业当成一种任务,不仅减淡该生的学习兴趣、扭曲学 习观,且他作业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会逐渐养成马虎粗心的不良习惯,这对他以 后的学习将造成很大影响。教师与家长应多教导、多督促,循循善诱,帮助他养 成认真检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孩子端正对表扬和批评的态度。该生在班级中是优等生,而优等生 通常受到的表扬多批评少,由于他还处于小学低段,对于批评是可以接受的,甚 至可以忽视并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而到了高段,一般优等生对于批评通常会表 现出挫折感。从小引导该生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尤其重要,表扬了不要骄傲,批 评了不要气馁, 让他了解表扬和批评只是一种手段, 表扬是因为做了正确的事情, 要继续保持,批评是因为做了不正确的事情,不是对个人的否定,不能忽视更不 能无所谓,要知错就改。 3、正确处理同学关系,避免骄傲情绪。二年级的孩子还没有等级关系的概 念,随着年级的增高,他们会逐渐意识到班级中的等级关系,最明显的是哪些是 优等生、哪些是后进生,于是划分朋友关系也基于这种按成绩区分的等级关系。 此时优等生会因自己的成绩优异,且常受到教师的表扬而使骄傲自满的心膨胀, 于是用有色眼睛看待中等生与后进生,甚至不太愿意与他们有过多的接触,这对 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不利影响。教师和家长对该生的教导应注重 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避免骄傲情绪。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用发现 的眼光观察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并向他学习,热心、耐心地帮助学习或者生活上又 困难的同学。 4、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因为该生的家长也是教育界的工作者, 应非常了解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相信家长会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通过家校联 系本、现代通讯手段、家校互访等方式,使学校了解学生在家的方方面面,学校 让孩子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 四、总结 以上就是我的个案分析,该生的家庭教育环境还是很不错的,相信在家庭 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该生一定会茁壮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结束语;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那么,孩子的成长,就根本不是只靠教学制度的约束、老师的管理和学生的自觉,作为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也同样是不可忽略的要素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摘要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但是,在目前众多学生家庭中,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家庭 教育 小学生 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这样写到:“我想把我们开始教育和培养的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几个雕塑家带着自己的刀子同时来到它身边,要把它塑造成一座雕像,使它具有灵性,体现出人的理想。这些雕塑家是谁呢?其中,第一是家庭,而家庭中最细致和最有才干的是母亲;第二是教师个人,他有精神财富,智慧,知识,能力,爱好和生活经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多种价值观念多变的复杂社会背景中,“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教育学修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可见,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教育工作的整体效应,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下面笔者来谈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指明:“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 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提高全民族素质,从儿童抓起。”并提出:“在2000 年要使90%儿童(14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这顶目标明确了家长们肩负着为国家造就21世纪人才的重任。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明 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我国的21世纪是什么情况,拿邓小平同志的话来 讲,要使我国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收入达4000美元,年国民生 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21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 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如果21世纪没有这样一批高素质的建设者是很难完成此大任的,具备这样的素 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的必备条件。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 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 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 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例如,当今电视录像几乎步入城 市居民中的每个家庭,孩子们几乎天天与它们打交道,可以说是不出自家门,便知天下事。从中可以接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这里有政坛风云、科技进步、凡人俗事的各种内容,从中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家内外小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睑。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家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安定小家庭大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 三、家庭对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上,家庭教育曾经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尤其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因此,家庭教育往往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学校虽然承担了教育的主要任务,但是作为个体社会化的执行机构之一,家庭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美国学者 T.帕金斯所说的那样,家庭是“制造人格的工厂”。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家长是小学生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家庭对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有其自身独特的色彩。有学者将此归纳为三点:第一,家庭教育的内容适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即属于生活的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知其子者,莫过其父。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因而最能顺应其个性而利导之,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第三,家庭教育是感情教育。 家庭是一个整体,它的一切方面都对儿童社会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层次的因素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对儿童个体社会化有明显影响的因素主要有: 1、父母的文化修养。 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首先,父母的职业基本上就是由其文化修养决定的,而不同的职业又决定着其不同的经济收入,并进而决定着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其次,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着父母对儿童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儿童的期望水平等。古人云:“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 为商。”马克思也曾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2、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 父母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已被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所证实。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研究指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1)民主的或宽容的;(2)权威的 或独断的;(3)放纵的或溺爱的。第一种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活动不仅予以保护,而且给予社会和文化的训 练,对孩子的要求既给予合理的满足,又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父母和儿童之间的关系表现得非常和谐。在这种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儿童大多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如谦虚有礼貌,待人和善诚恳等。第二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 母统管了孩子的一切方面,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由的余地,一举一动必须受到大人的限制。一旦孩子在某件事上犯了错误,父母便严加指责,甚至予以“武力制裁”。在这样的教育条件下,很可能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恐惧 心理,常常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同时,经常挨打骂的孩子,其性情可能变得暴躁或倔强、任性。第三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百依百顺,或者相反,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 的孩子,一般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 3、家庭关系状况——主要指感情气氛 家庭感情气氛是指在一个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一般态度和感受。这种气氛是由家庭成员共同酿成的,但主要是受夫妻关系决定的。因为就现代家庭结构而言,小学生一般都是来自核心家庭的儿童。在核心家庭中,尽管还有亲子关系等,但这些关系都是由夫妻关系决定的。如果夫妻关系 十分和谐,夫妻双方就都乐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教育孩子,亲子关系也就相当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这样的家庭气氛一般都是十分温暖融洽的。生活在这种家庭气氛中的小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安全感和幸福 感。由此就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使之向理想的社会化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一个家庭中夫妻反目,感情恶化,关系紧张,夫妻双方都没有心思和精力去照顾孩子,有时甚至拿孩子出气,或者逼孩子亲近 自己,疏远对方。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儿童,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自卑心理(感到不如别的孩子幸福)而且缺乏安全感。这都会给儿童的社会适应和个性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4、家庭生活条件 作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间接因素,家庭生活条件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就可以为孩子购置更多的发展资料(如书籍、报刊、智力玩具、学习机等等),还可以带孩 子外出旅游观光,扩大儿童的视野,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不过,父母在为儿童购置发展资料时,必须有选择地购买,而不能滥购,否则,一方面孩子应付不过来,另一方面对那些东西不珍惜。而且,有些东西甚至可能 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 四、指导家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成为孩子心声的忠实倾听者 我们现在的孩子,缺少的正是这种倾听。许多父母平时工作很忙,他们认为倾听孩子的心声,是浪费时间,是没有必要的。知心姐姐在她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通过母子间的交谈,父母得到的是生命的信息,而孩子得到的是人的自信。这种平等,是心理上的平等,它让一个孩子从小体味到人的尊严。父母的倾听会使未成年的孩子从小学会以平等与尊重的心态与人建立联系,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也可以减少孩子的烦恼,更可以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孩子认识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困扰孩子情绪的问题,让孩子过得轻松、快乐。 2、家长自己要保持积极的情绪,言行要得体 每一天,家长的情绪、言行都影响着孩子。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家长这样对孩子说,“你聋了?听见没有?”“当初我就不该生你!”“闭嘴!你这个小混蛋!”“如果你再打他,我就杀了你。”“天呐,你快把我累死了!”许多家长把孩子当成“出气筒”,靠骂孩子来发泄淤积在心中的不满和焦虑,殊不知你的这些言行给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理带来了什么。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家长自己生活没有规律,却责怪孩子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不求上进,却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对孩子不够尊重,却要求孩子尊重别人;家长对孩子很少赞扬,却要求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在家长的这些不良情绪、不得体语言、不恰当行为的影响下,孩子心中充满了恐惧、悲观、憎恨与不自信,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影响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影响到他们的心境。 3、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心理环境 如果家长不转变原来那种只注重学习成绩的观念,孩子的压力只会越来越重,“徐力杀母”事件还可能会发生。因此,笔者认为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长以自身的行为和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让孩子在家里感到轻松、愉快,这样才能使孩子保持健康的、积极的情绪。 4、家长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现在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的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到后来他的孩子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情绪始终处于紧张之中,就怕自己做不好,更有甚者,还会产生对别人成绩的嫉妒。其实,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着差异,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哪怕天下所有的人最后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称颂他、赞美他,为他们感到自豪,这才是每个孩子的成才之本。”这是一位聋童父亲在为改变女儿命运的坎坷途中发现的一个奥秘。 五、结束语 总之,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那么,孩子的成长,就根本不是只靠教学制度的约束、老师的管理和学生的自觉,作为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也同样是不可忽略的要素。家庭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才是当务之需。应该说,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是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堡垒,也是文化冲突的避风港。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缘的联系产生着潜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响。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园文化充分的情感内化及熏陶。传统的文化家园模塑了各民族青年的深层气质,时代不断塑造着青年的共时个性。正是深层气质引导着个性,才使民族文化在各个特定时代各呈异彩。 参考文献 [1]高玉祥.个性心理学,第317-318页 [2]陈鹤琴.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3]李国霖.提升家校合作的主体性.中国家庭教育,2004年1月P37 [4]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大纲(试行), 2000年2月21日 [5]李洪曾.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的模.中国家庭教育,2003年4月P38 [6]曹亚中.学习型家庭创建和推进.百家出版社,2003年出版 [7]赵忠心.开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新局面.中国家庭教育,2004年1月

第一部分 引言一、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二、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三、研究方法第二部分 合作学习的理论介绍一、 合作学习的内涵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三、“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第三部分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一、 现状调查二、通过现状分析后再次系统地利用合作学习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尝试三、永安某小学语文教师实施合作学习的感悟及问题反思第四部分 启示一、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分析二、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家庭运动教育策略研究论文

在当前教育行业中,电子白板几乎已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一个代名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及国家现代化教学政策的推进,极大地推动了电子白板市场发展,因此市面上充斥了众多的电子白板,虽说电子白板具备了良好互动教学的应用,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性,但是长时间使用电子白板会引起眼睛的不适,原因之一就是面板的高亮度引发眼睛干涩从而引起不适感,那么如何在使用互动功能白板情况下又能解决眼疲劳呢?应对市场需求,哑光板由此问世,哑光板究竟有何优势?在微光量子哑光板中如何实现板书板与电子白板的二合一,为深入了解微量子哑光板的护眼教学新模式,日前,上海五指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吴经理给各位讲解了其中的原理:米黄色环保教学板板的问世源于当前市面中电子白板的高亮度对于学生视觉的影响,据程经理表示,如要深入了解米黄色环保教学板板,必须要涉入一个光量子概念,物体反射率越高,产生的光量子就越多,过长的光量子投射到人的视网膜上会导致眼镜疲惫,视力下降,而米黄色光谱在550-700纳米之间的波长范围不超过8%,色调过渡缓和,反射的光量子少,能使视觉疲劳减轻到最低程度,能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视觉环境,这也就是所谓的微光量子。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的米黄色面板能够极大改善光量子对视觉的干扰。这也就是当前电子白板市场为何兴起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热的原因。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就是为应对当前众多学生们出现的视力问题而潜心研制而出的一种现代化教学白板,该白板创新融合了传统书写板与电子白板,外观看起来就是一款完整的大型教学班,但是接通电源、链接电脑,启动电子教板功能,就可以实现交互式教学和板书,可以以便投影、触摸,利用内置资源库进行高效的教学活动,据吴经理介绍,该电子白板系统具有环保板书、互动功能、书写功能、资源功能、识别功能及特殊的word处理,影音播放功能等,所以说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不光实现了面板的护眼功能又独具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特别是在软件应用方面,只要是电脑能兼容的,在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中都能显示,同时系统还内置一个PPT软件,具有及时修改、重点标注、难点突出、视线遮挡等一系列功能。目前电子白板市场出现了一种传统黑板瞬间转变电子白板的解决方案,吴经理表示,上海五指峰的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可完美实现此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同一块白板中既可以板书,同时还可以实现互动式教学,这也解决了在原有黑板中再安装一款投影幕的麻烦,简单轻便,仅有一块板就可以解决所有的教学展示难题。对于教学行业来说,好的产品还需要优质的售后服务和培训来支撑,吴经理表示:我们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拥有良好的售后团队和培训队伍,能够为用户在第一时间解决所有的使用问题,同时我们的售后团队也经过了精密的培训,在部署工程之际也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产品介绍及使用说明,优质产品+良好的售后服务方能为广大的师生提供最佳的使用体验!据了解,在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中,还创新应用了独具环保理念的水性环保教学系统,该系统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绿的环保教具,首先绿字体现在墨水中:墨水中98%为纯净水,其余为无毒色素和专用添加剂,水性书写,不风干,自己清晰,无味无尘无毒,环保卫生,式广大师生从粉笔灰的污染中解脱出来。其次表现在循环使用中,教学笔设计为加墨式,并把尾帽设计为螺旋式,以便多次加墨,循环经济,绿色环保。再次表现在护眼教学板中(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板面采用世界眼科专家提倡的具有护眼作用的中低频、高明度、色光谱为550-700的无光米黄色,视感柔和明快,有利于眼睛健康。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不光具备独特的护眼功效的面板,同时还创新应用了最具环保功效的教学笔,创新的把当前业界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完美融合,从而形成当前最具实用性的教学工具,随着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及自身产品的不断完善,护眼功效+环保理念+丰富软件资源的绿色教学平台一定会获得市场的认可,占据大批市场份额。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由此家庭教育是事关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一、自古有造就的安邦定国之英才,无不与家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人出生后所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它是塑造性格、品德、意志、情感的重要场所。因而不管是具有血缘关系或非血缘关系的家长本身所具有的道德品质、文化水准、情操培养,所供何职、生活经历,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方法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的完善和残缺情况,成员间的健康状况与邻居乡朋等关系都会不同程度地把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及能否成材造成深刻的影响。著名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影响孩子最重要的途径。”父母的人格修养及其形象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父母的心理品质,言行举止,无不在孩子心理上深刻地,潜移默化地构成影响。许多事实证明了成功的家教不一定只取决于其家庭的文化水平和物质条件,其家庭的文化水平和物质条件。而是取决于家庭父母及其家庭成员是否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在同时教育着自己,在于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如何。二、当今时代是高频率竞争的时代在信息量强大知识层变更急剧的商品社会,社会成员的意识观念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在“大浪淘沙”趋势的必然引导下,使家庭发生质的飞跃,一切不利于社会发展或跟不上社会变革的意识观念都要强迫性的摈弃和消除。而现今的孩子们处于突飞猛进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他们需要有崭新的思想观念,他们需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他们需要有高度的独立性,他们需要有钢铁般的意识,他们需要有高深而渊博的知识,他们需要有忘我的牺牲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与当今的时代合拍,而现在的实际状况却令人甚忧,尤其是表现在农村的家教太落俗套了,有相当数量的家长从思想、素质上、文化素质上还远不及他们的孩子,不仅起不到正面作用,而且由于观念陈腐不堪而大大增强了孩子们的负面的反应,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其一,给学校教育管理增加了压力,比如说有些家长对子女偏三向四,重男轻女,有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或贫而不学……难怪有些学生逃学或个别学生辍学抑或回家不学等不良现象的产生,无疑给国家普九工作增添了麻烦。其二,给社会平添负担,有些家长生而不育、生而不教、生而不管,在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放任型教育主导下,家长们只是忙于自己的事情,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不良言行听之任之,致使孩子疏于约束而到社会上胡作非为,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其三,给家庭带来危机,许多家长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教育思想的残余,只要孩子,“学而忧则仕”,就算成才,偏重智育忽视德育,有些孩子因考学落榜或考学无望受到家长的训斥,而自杀或走上犯罪的道路,给家庭带来了难以下咽的苦果。其四,断送了孩子的前途,由于有些家长对孩子奉行了溺爱型教育,武断型教育,“各吹各的号”的失调型教育,教子不正身的失尊型教育,“育苗不培土”的污染型教育,“揠苗助长”的毁才型教育等思想内容或思想方式方法,致使自己的儿女,尝到了由家长和自己所酿的苦酒,而悔恨晚矣。发表论文。家庭中好多痛心疾首的悲剧数不胜数,这在于家庭教育需要不断地分析研究,作为家长尤为需要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进行一些对照检查,思而则敏,敏而促行,为了使你成为合格家长,以此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三、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教育孩子(一)要有高度过社会责任感教育好孩子不再成其为一家一户的私事,孩子也不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关系到民族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关系到孩子在地球村后代的较量中能否站稳脚跟的大事,古往今来的严重教训证明:孩子的身体不好,将会为残品;孩子的知识贫乏,将会成为废品,孩子的道德品质不好,将会成为危险品,如果家长不从科学管理着手,教育失当失误失措,必然导致孩子失学失业失足,不仅直接损害国家利益,而且也会给学校和社会教育增加负担,甚至给孩子的幼小心灵带来极大的危害。为此做家长的不仅从个人的家庭利益出发,而更要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上考虑,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而不辱使命。(二)要鼓励孩子长志气长出息家教艺术中说:“我们的言辞充满了进取意志,他们就会振奋他人”。“我们的行为象个英雄,他们就会成为勇士。”要通过家长的教育自身的模范行为以及古今中外的英雄贤哲之典型事迹讲给他们听,影响他们的行为,以此产生思想动力,更好地塑造自己。发表论文。(三)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俗话说:“老不歇心少不歇意,为人之父母总想让自己的子女比其更有出息更有才华,特别在当前改革开放的今天,人才竞争相当激烈,而往往从父母心愿上更迫切使儿女及早成才,由于期望值过高欲速则不达。家长应该“量其力而教之。”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规律可寻,违背规律的做法非但无益,反而会伤害儿女的心,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应因材因时因地制教,视其发展再逐步提高要求更实际一些,一些可望而不可及的做法只能视之为笑谈。(四)要提高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家教艺术中说:“不要只是站着或只用手比划指点着,你期望你的孩子征服高度,攀登吧,他们就会跟上来。发表论文。”“以身说教。”也就是说用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孩子们,并制定一些规则进行合理约束,要使他们生活有规律:早起床带着孩子跑步锻炼或室外活动,早餐安排好保证孩子整个上午要有充分精力听课,中午要督促孩子作适当的休息调整,以保证下午更好学习,晚上要让孩子看些与学习相关的电视节目,以增加知识的广度。在掌握好生活学习规律的同时,注重实教,培养学生意志的品质,陶冶性情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五)要给孩子创造成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家教艺术中说:“我们是什么比我说什么更有力量,孩子们在注视着我们的生活。”现在大多数家庭生活条件好多了,在居住中应该有他们自己的空间,有他们自己的居室,有他们一定的办事独立性,有他们自己的一套科学的作息制度,不要以家长自己某些嗜好,尤其是一些不良习惯去干扰或在无意中影响了他们。综上所言,可见家教是一门大有讲究的学问,它具有渐进性,隐形性和反复性,特别是当代的孩子,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爱惜,对己不克制,对事不尽心,这就更增加了家长对其教育的韧性,耐心,家长既不可急于求成,应根据新时代新潮流新变革下的形势特点,因势利导,精心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摘要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 关键词:家庭 教育 小学生 健康成长 二、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 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是并行的, 但不少家长缺少正确的教育思想和 科学的教育方法,许多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没有协调在一个基点上,不能形成全 力,有的甚至互相抵触、互相抵消,从而大大削弱了学校教育的作用。当前家庭 教育中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很值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 因此教师们常 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 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基于以上两种家庭教育的现状出现了如下家庭教育问题: (一)家长对子女的期 望值过高。“望子成龙”作为一种良好的愿望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有些家长 单凭个人的主观意志,想当然地过高地设计自己的孩子,并把这种愿望转化为一 种不可改变的压力强加在孩子身上。他们为孩子安排了一条“成长”的道路,什 么都按既定的办,对孩子的意见听不进,对孩子的正当要求不予满足。这是违背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原则的。 (二)重智育轻德育。许多家长把功夫都下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有些家长 认为父母的任务只是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学习,眼睛只盯着分数,只要学习好, 其它都可以不计较, 忽视了子女思想品德的修养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忽视了儿童、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无视学习规律,一味增加家庭作业,把孩子缚在书本 和题海中,并规定不准看文艺小说,不准看电视,不准做家务劳动等。其结果是 孩子高分低能,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观念很差,性格孤僻,感情脆弱, 学习效果反而不好。 (三) 只重物质生活, 忽视精神生活。 许多家长较多地考虑孩子的物质需求, 育子经济投入增加.超前消费,对孩子的吃、穿、玩不惜大量投资,过度关心、 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娇纵溺爱,有的家长热中于以物质、金钱刺激孩子的学习 积极性。结果是助长了他们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失去了勤奋努力、自强自立、 吃苦耐劳、团结友爱、事业心、责任感等许多可贵的东西。 (四)有些家长忽视了自己言行对子女的影响。教育子女好好学习.认真读 书、可自己却泡在麻将香烟美酒之中,虚度大好时光;要求孩子尊敬自己孝敬自 己,自己却不尊敬不孝敬老人;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貌,自己却张口骂娘,污 言秽语,等等。有的家庭打麻将、打扑克、喝酒成风。也有少数父母,夫妻关系 不好,整天吵架、分居、闹离婚,置子女于不顾。 (五)教育方法上,重打骂轻说理。有的家长开始对子女放任自流,不管不 教,任其自由发展。等到孩子在品德、学习上出了问题,则是态度粗暴.采取训 骂体罚手段或置之不理的态度。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到了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佼 的事了,学什么样算什么样,只要不犯法就成。家长不能和学校密切配合.造成 许多教育误区,对孩子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损害。 三、家庭教育的对策 学生的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紧密 配合。小学一至六年级是一个人一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是培养一个人良 好生活习惯和工作态度的开始。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 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三、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如何, 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一) 注重品德教育, 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 这方面家长言传身教尤为重要, 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塑造一个对家庭负责、对人生负责的学习榜样,影响和教育孩 子形成良好的品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 松的家庭气氛中,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情趣。要让孩子爱学习、自觉学习。家庭教育 是学校教育的互补与延伸, 家长要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 并严格检查, 保证质量,对孩子不懂的问题,要引导他自己思考、独立完成,提高孩子的独立 思考能力。校外,让孩子自主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班,增加个人魅力。 (三)要注重孩子的全面成长。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大部分家长害怕 孩子吃苦,也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不让他们做家务。实质上这对孩子的身心健 康是有害的,要想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必须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不光是学习要努力,还要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 力,而步是一个高分低能的人。 (四)密切家校联系,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 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校联 系本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家长 "信任孩子","赏识孩子",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包括点滴进步和失败,让 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及时反馈,找出差距,真 正使学校和家庭有机结合,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 学生健康的成长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 代教育的必然,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个性的形成也有差异。在成长过程 中要不断总结,因材施教,创造出适合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 认真面对、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 学生个案分析 姓名:小汪 性别:男 年龄:8 岁 家庭:独生子女 一、学生情况: 该生在班级属于优等生。工作方面,他担任班级中队长,具有一定的领导班 级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能带领同学共同努力,做事能力强,辅助教师完成日常 的班级工作,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人际交往方面,他和班级同学都能友好相处, 无论午间还是下课,同学都喜欢围正在他身边,和他一起画画或者游戏,他是所 有同学崇拜的偶像。性格方面,他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爱说笑爱玩耍,善于表 现自己的优势。 学习方面, 语文数学成绩均在班级前列, 他学习主动、 乐于思考、 上课积极发言,而且吸收知识的能力很强,这与他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他的爸爸是小学校长,妈妈是中学教师,在进入小学前他已认识不少的汉字,并 且基本掌握了 1000 以内的加减法,平时回家还要完成课外的各种练习试卷,这 为他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他作业和考试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不能静心认 真进行检查,所以总是犯小错误,导致作业质量不高和考试成绩不能如实反应他 的真实水平。 二、个案事例 1、学校进行跳大绳比赛,练习期间的成绩一直不理想,于是他号召大家一 起努力,争夺第一。 2、中午写完作业或者困难班时间,不少同学会围在他的旁边看他画画或者 和他一起玩棋子。 学生在游戏时难免有些争执, 他能化解争执, 妥善地处理问题。 一次两个小组都想玩跳棋,但班级的两幅棋子都是缺的,于是他主动让出自己组 的棋子让另一组可以玩,自己跟组员去玩其他的棋子。 3、对班级学生做错事的惩罚是扣五角星。一次,他午间纪律不佳,写完作 业后没有按要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或画画,而是在班级中自由走动,和其他 同学交谈,于是我批评了他并扣除他一颗五角星,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哼,没关系,反正我五角星多,马上可以补回来的!” 4、每天中午,该生完成语文数学作业的速度肯定在班级前五名,一吃完饭 就心急着写作业,曾问他为什么这么急着写作业,他说:“我要跟人比赛的!” 但是从批改作业的情况看,作业质量不高,如语文作业中经常有字会写错、数学 作业经常计算错误或者误解题意。从考试情况看,语文单元测验他没有取得过班 级第一名的成绩,一次数学乘法口算练习他的正确率连 90%都没有到(从平时的 课堂教学看,班级中乘法口诀的背诵和十实际应用计算他是最为熟练的) 。 5、自己的事情当先,对于同学的询问他有些不耐烦。班级部分学生的对作 业又疑问时都会想到想去问他,但是他似乎不太愿意帮同学解决疑问,总说这个 去问学习委员。 按要求有一后进生要在他那里背诵乘法口诀, 当时他正在写作业, 就较不耐烦地说:“你回去背 20 遍再到我这里来!”一日中午让他发作业本, 他正在写作业,就说:“我在写作业,要跟人比赛,让其他人发。” 三、教育建议 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认真检查的好习惯。现在孩子正处于小学底段, 作业基本在学校完成,负担不大,但随着年级的增高,作业的量会逐渐增加,慢 慢地在孩子心里会把完成作业当成一种任务,不仅减淡该生的学习兴趣、扭曲学 习观,且他作业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会逐渐养成马虎粗心的不良习惯,这对他以 后的学习将造成很大影响。教师与家长应多教导、多督促,循循善诱,帮助他养 成认真检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孩子端正对表扬和批评的态度。该生在班级中是优等生,而优等生 通常受到的表扬多批评少,由于他还处于小学低段,对于批评是可以接受的,甚 至可以忽视并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而到了高段,一般优等生对于批评通常会表 现出挫折感。从小引导该生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尤其重要,表扬了不要骄傲,批 评了不要气馁, 让他了解表扬和批评只是一种手段, 表扬是因为做了正确的事情, 要继续保持,批评是因为做了不正确的事情,不是对个人的否定,不能忽视更不 能无所谓,要知错就改。 3、正确处理同学关系,避免骄傲情绪。二年级的孩子还没有等级关系的概 念,随着年级的增高,他们会逐渐意识到班级中的等级关系,最明显的是哪些是 优等生、哪些是后进生,于是划分朋友关系也基于这种按成绩区分的等级关系。 此时优等生会因自己的成绩优异,且常受到教师的表扬而使骄傲自满的心膨胀, 于是用有色眼睛看待中等生与后进生,甚至不太愿意与他们有过多的接触,这对 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不利影响。教师和家长对该生的教导应注重 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避免骄傲情绪。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用发现 的眼光观察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并向他学习,热心、耐心地帮助学习或者生活上又 困难的同学。 4、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因为该生的家长也是教育界的工作者, 应非常了解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相信家长会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通过家校联 系本、现代通讯手段、家校互访等方式,使学校了解学生在家的方方面面,学校 让孩子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 四、总结 以上就是我的个案分析,该生的家庭教育环境还是很不错的,相信在家庭 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该生一定会茁壮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结束语;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那么,孩子的成长,就根本不是只靠教学制度的约束、老师的管理和学生的自觉,作为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也同样是不可忽略的要素

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其他力量无法取代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家庭教育问题的有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大学生家庭教育问题》

摘要: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其他力量无法取代的。目前,幼儿、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而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却一直被许多家长学校所忽视,致使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几乎处于缺失状态,既影响了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又不利于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教育本文从分析当前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入手,强调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浅要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家庭教育 问题

一、当今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

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有意识、有目的施加的教育和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形式上强调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事业,但实质上往往将教育归之于学校和社会。在我国,绝大部分人认为家庭教育主要着力在基础教育阶,而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被重视。实际情况是,虽然大学生从法律意义上讲已是成年人,可是其世界观人生观正处在形成阶段,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共同引导和教育。现在大学生存在很多问题,信仰不坚定,盲目攀比拜金,道德水准下降,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奢侈浪费等等状况,不能不说,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二、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家长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作为大学生的家长,一方面认为子女在高中阶段已十分辛苦,现已考上大学,没必要继续严格要求孩子,放弃继续家庭教育。另一方面部分家长也认为子女上了大学就算成人了,加上子女又远离家庭寄宿学校,认为是否继续施以家庭教育无关紧要。所以很多家长把注意力放在物质方面,而对子女在学校期间的情况不太关心。

2.部分家庭存在着现实的家庭教育障碍

除了因家长的认识导致对大学生家庭教育出现误区外,对于部分家庭,在现实中还存在家庭教育的障碍:

(1)有的家长知识水平不高,难以对大学生进行。

(2)有的家长迫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

(3)有的家庭本身存在问题,如父母婚姻出现危机,有的分居甚至离婚;有些大学生的父母是吸毒人员或者是违法犯罪分子等。

(4)有的家长由于教育方法不当而导致子女产生抵触情绪。

(二)学校因素

1.学校在思想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合作的意识淡薄。一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都是实行封闭式办学、封闭式管理,很少与家庭社会联系。没有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家校合作的意识还是很淡薄。

2.学校在家校联系工作中明显存在人手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采用以辅导员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与学生家庭联系的主要也是政治辅导员。由于高校的连年扩招,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对于与家庭联系管理育人的事情,管理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1. 从社会角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家庭教育

现代社会呈现出文化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社会变迁快速化、知识更新爆炸化的发展态势,这对人才质量规格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因此,培养人才只靠学校不够,还必须有家庭和社会的参与。学校可能在专业发展,学习能力拓展等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更大优势,而家庭教育可以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发挥特殊作用。不同的教育可以发挥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2.从学校角度:教师资源的有限需要家长参与

由于国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总规模和学校平均规模得到很大提高。一方面在校生数量增加迅猛,另一方面,主要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数量却显不足。某些“问题大学生”会选择家长作为求助或倾诉对象,这自然给大学生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3.从学生自身看:身心现状需要家庭教育

当前很多大学生是计划生育政策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从小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有着新时代的特点。同时,他们生活独立性不强,纪律观念淡薄,不愿意吃苦,劳动精神匮乏,这种性格和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经成熟,但是心理年龄还偏小,到了大学阶段不适应独立的生活,和家人的联系仍然很紧密,需要家庭教育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4.家庭方面:家庭新变化有利于开展家庭教育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家庭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构成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给属于家庭一份子的大学生带来很大影响。现在,家庭生活水平在提高,闲暇时间在增多,家长有更多的精力教育孩子,且其文化程度有提高;现代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家长的时间资源没有被其他孩子分担,所以他们更有条件享受到来自父母的教育。

四、增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

(一)家庭、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

1.学生在大学阶段还离不开家庭的帮助。大学教育是一种宽松的开放式教育,老师不可能经常关心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细节,且子女往往对家长有很强依赖性,还离不开家庭的帮助,家庭的这种特有的功能是学校所不能代替的。

2.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两种教育必须承担各自独有的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相互配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家庭要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利用各种条件,做好大学生家庭教育

1.家长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知识水平,注意教学方法,为做好家庭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家长要树立良好的人格魅力,使子女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性循环,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实现家庭教育的目标。

2. 利用各种沟通途径,积极对子女进行教育

长要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以争取家庭教育的主动,适时进行家庭教育。

(三)学校要以人为本,创造家校交流平台,促进大学生家庭教育不断发展

1.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领导要转变教育观念,切实加大学生管理力度。要加强学生管理队,并增加配套设施和资金,为更好地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创造条件。

2.要主动增加与家庭的互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目前家庭教育还是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学校要增加与家庭的互动,负责管理、指导、协调家校合作教育的相关事宜。

3.利用现代化网络手段,构建家庭远程教育平台

大学生的家庭地域分散,而且距离又远,为了家校沟通更方便、更及时,除了要充分发挥传统电话、书信、手机短信等通信工具作用外,利用各高校的网站为家庭教育构建远程教育平台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篮球体教融合推进策略研究论文

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摘要: 围绕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从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教学优势、操作程序、实现条件等4个方面深入探讨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 :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

前言

在我国,篮球运动是比较普及的一项运动项目,在各类高校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篮球教学也越受关注。而教法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篮球俱乐部恰恰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产生的。目前学界对篮球俱乐部的理解,大多指的是由篮球教研室出面组织,学生在自愿、互助、互惠的基础上自主参加,并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的协会或团体。俱乐部教学加大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最大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本文对篮球俱乐部进行研究,探索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一、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当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也面临着挑战。而俱乐部这种新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和革新。

1、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教育部20xx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高校体育应当围绕素质教育,改革教学诸环节——能体现终身健康价值追求的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我们多年实行的教学是“三基”模式,旧模式带有较强的计划经济的色彩。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实施体育俱乐部形式教学,让学生能够自由的选择教师、项目、上课时间”,能较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这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然趋势。

2、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改革。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能力是体育教育的核心,应贯彻和渗透到体育教学和各个方面。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这是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

3、终身体育的要求。终身体育的目的是维持良好的身体条件和状态,适应社会急剧变化和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需要,改善自我生存条件。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已成为高校体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篮球俱乐部与传统教学对比分析

篮球俱乐部教学是新生事物,这一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何异同。下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课外锻炼和学校场地器材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作相应比较分析。

1、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传授篮球单项技术,学习内容单一,学与用脱节。教学过于精细,难度较大。而俱乐部模式是以培养兴趣,增强体育意识,掌握运动技能为主,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方式。

2、教学方法

传统技术教学手段机械、单调。而俱乐部教学的魅力在于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体验到参与锻炼的乐趣,激发起体育兴趣进而寓教于乐。兴趣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的无形的动力。教师采用逐步诱导的方式,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这样能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并逐渐深化其体育层次,符合学生兴趣爱好同时也为篮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和兴趣。

3、教学组织

传统教学,形式死板单一,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缺乏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人际互动。而在俱乐部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与组织管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让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培养了部分体育骨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使他们的能力得到锻炼。他们用课堂上所掌握的体育锻炼的手段、方法去指导课外体育锻炼,在体育教学中实现了有形效果和无形效果的统一,教育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的统一。

4、课外锻炼

传统教学中,很难兼顾学生课外锻炼。课外体育锻炼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缺乏科学的指导与监督。而通过俱乐部的形式,可以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拓展体育时空。对学生而言,课内学习运动运动和技能,课外通过课内所学知识去指导课外实践,并在老师、体育骨干的.帮助下,通过参与俱乐部组织的各种锻炼以及形式多样的校内外群体竞赛活动,获得体育运动的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养成锻炼习惯,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拓展体育时空。形成以“热爱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为主旋律的校园体育文化。

三、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笔者在多年的体育课教学中,对篮球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尝试和实践。尽管目前的俱乐部教学模式尚未尽善尽美,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种实践的初步尝试,也是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探索中的有益经验。以下对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具体流程作简单介绍。

1、组建篮球俱乐部

篮球教学俱乐部是由学生部长负责领导,下设裁判组、竞赛组、外联组、后勤组;并制定规章、章程等。由学生自愿交纳一定的会费成为会员,并且遵守篮球俱乐部的规章、章程。把组织、管理、活动等权力交给学生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老师从管理学生的角色转换成指引、指导学生。

2、教学模式

俱乐部分为初级、中级、高级3个教学层次,打破年级界限。教师依据每一个学生的技术水平,再划分出初级、中级、高级三级,指定学生去上课。其中高级的目标高、要求高、内容多、进度快、质量高、多倾向与训练和比赛,以比赛带动学生的篮球水平的提高;中级目标适中,内容适当、质量好;初级的进度慢、重基础、多重复。每一级都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和教师自己特定的课堂教学形式。

四、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发挥效力,受到多种条件因素的影响。如外部因素方面,社会的整体体育环境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而内部因素方面,学校自身的体育条件,则直接决定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有效实行。

1、外部因素——体育环境与社会氛围因素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健康观、体育观普遍得到增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终生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贯彻这一理念,要以学生的爱好为切入点。这就需要有组织的活动,才能更好地让有共同体育项目爱好的学生进行自发锻炼,篮球俱乐部正好是这种所倡导的改革模式之一。

2、内部因素——学校体育条件与师资配备因素

学校的器材条件和师资配备是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否实现的内部因素,要实现篮球俱乐部教学,一定的器材条件和师资配备是必不可少的。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例,我院已有篮球场25个,包括室内场4个,就其场馆而言,有充足的活动场地,均可满足学生活动需要。我院有篮球教师8个,其中副教授职称1个,讲师4个,其中有一位老师还参加过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从学院场地器材条件和师资配备方面都可适应俱乐部形式开展需要。

五、结论

结合社会因素与我院实际,创建篮球俱乐部在条件上已经成熟,通过办篮球俱乐部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外活动积极性,满足多数学生的愿望,让喜欢运动的学生更喜欢,让想运动而找不到组织的学生有了组织,从而带动全校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篮球俱乐部教学,既是符合广大学生的愿望和要求,也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蔡俊五,世界体育俱乐部制[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10:11.

[2]陈秀娟.对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俱乐部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3):81一83.

篮球体育运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篮球运动起源于学校,并且在学校中迅速普及,尤其是在滨州学院发展更为迅速。大学校园篮球运动氛围浓厚,有很多大学生都受当今篮球运动形势的影响,喜欢参加篮球运动,为篮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也一步步的步入正规。而篮球运动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教育与锻炼价值,可以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

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不和谐的场面。而我国篮球科研领域却极少有针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深入研究,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发展现状,比如学生自身、师资、教学状况、课外篮球活动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提供可能。 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师资队伍、教学状况、场地设施、课余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为今后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000字):

刘博在对我国高校开展篮球运动的研究与探讨中谈到高校的大学生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高校体育事关重大,而篮球运动因其易普及和趣味性强的自身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是校园中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自 1998年开展以来,以独特的魅力迅速把学生、家长和学校融为一体,在大中小学校园内乃至整个社会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越来越多的人走到篮球场,加入到这一运动中来。篮球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开展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习、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胡本东在山东省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指出篮球选项课师资队伍建设是决定篮球选项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制约着高校篮球教学深化改革的步伐。系统研究篮球选项课教师的.现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旨在建立一支既有高深的篮球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质量的篮球教师队伍。

张凌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谈到,在篮球选项课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理论课的授课时数,使学生掌握篮球选项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篮球规则、裁判法;在篮球选项课理论课中增加健身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篮球选项课的健身价值,对学生进行“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教育。

王荣森在高校普通系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上要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兴趣,对那些场地设施要求不太高、学生又喜欢的运动项目要大力开展,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课外活动的组织内容丰富,适应面要广。

陆红在《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及管理》中提到,体育场地和设施紧张曾是高校普遍面临的窘况,再加上高校急剧扩招,场馆面积却增长缓慢,设施更新缓慢,而学生们对场馆设施的要求却在不断地提高。在前不久刚刚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在我国现有的 850080 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 558044 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 65.6%。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有 28741 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 3.4%,这个比例在庞大的全国大学生数量面前显得太小。

金胜真在武汉市篮球消费现状与对策研究中指出篮球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篮球运动方面的需要而消耗物质资料和劳务的,具有社会性质的经济行为。一定量的经济支出,不仅是人们参与篮球运动的前提条件,也是篮球消费市场得以发展、壮大的社会和经济基础。

综上所述:

本文对我国篮球科研领域却极少有针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深入研究,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的发展现状,比如学生自身、师资、教学状况、课外篮球活动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提供可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

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师资队伍、教学状况、场地设施、课余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为今后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四、所需仪器设备、材料情况:

篮球 笔 调查问卷 计算机 等

一·浅析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区别在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刚刚在中国流行起来的时候,有很多人把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混为一谈。虽说 两者都是篮球运动,但是两者在形式和风格上并不相同,所以两者之间并不能划等号。通过查阅相关的文 献资料,本人从中发现许多文献资料中也将两者混为一谈,没有将两者区分开来。本人遂以这些文献资料 为基础,加上在网站上查到的相关资料,通过自己的理解、整理,分别从定义、起源、特征、文化定性、 功能影响等方面对两者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也对两者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让人们对街头篮 球和三人篮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便两者走上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1 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定义 街头篮球和篮球虽说都是篮球运动,但是两者是不同性质的篮球运动,因此两者的定义也是不相同的。 1.1 街头篮球的定义 街头篮球又名“街球”,它是一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集健身、休闲、表演等为一体的一项新兴篮球运动形 式。它是起源于美国贫民区黑人青少年经常从事的篮球游戏活动,由于运动场地在简陋的街头或道边的篮 球场而得名。同时,街头篮球也被看作是传统篮球运动的一种延伸,是篮球运动的一部分。街头篮球既是 篮球运动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hip-hop”文化的一个分支,这也就让街球成为在当今青少年中流行的一个 主体文化。但是,街头篮球与传统的篮球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又使得这项运动在发展的道路上呈现出 独特的特点。街头篮球的内容丰富,其中包含有街头比赛,斗牛,花式篮球表演,街球音乐等内容;形式 多样,既有人数均等的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的对抗,也有人数不等的多对少或是少对多的对抗;规则 简明,既然是以娱乐为目的,又因其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参与者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 应的规则。 1.2 三人篮球的定义 三人篮球的定义,三人篮球是在半场进行的三对三的对抗运动,是在五人制篮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 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单从三人篮球的字面理解,就可以看出,在进行比赛或是对抗时就已经将对人数进行 了规定,即三对三,因此它没有街头篮球那样的随意。加之有明确的比赛规则,可以这样认为,三人篮球 其实就类似于五人制篮球的传统篮球运动。 2 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起源 美国被看成是街球的发源地,20 世纪 50 年代,是街头篮球在美国发展的萌芽时期,这个时间距离篮球运 动的发明晚了有半个世纪。到了 60 年代,成为了街头篮球英雄辈出的年代,期间有很多街球高手诞生。而 到 70 年代,街头篮球在街头文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不断地走想成熟,这也标志着街头篮球从传统的篮球 运动中分离开来,成为街头文化的一部分。 当时的街头篮球可以说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大致的意思应该就是说,只要是出现在街头路边或是在公园 里的篮球比赛或是游戏都统称为街头篮球,没有特定的含义对街头篮球进行诠释,所以,那些在路边、街 角的三人篮球也就在街头篮球的范围之内。 笔者认为,街头篮球的雏形应该是三人篮球。为什么这样说,在 20 世纪 50 年代,街球处于萌芽阶段,当 时的街球技术水平远不比今日,可想而知,当时的街球技术可以说就是传统篮球运动中运动员常用的篮球 技术,还算不得真正的街球技术. 3.1 通过对三个层次的篮球爱好者篮球运动损伤的的调查 分析 ,发现三个层次的 篮球爱好者篮球运 动中损伤的 发生率较高,课外锻炼是损伤发生的 主要时段占损伤 31.3%,损伤部位依次为手、踝、膝、 腰部、大腿等,常见损伤类型为扭伤、拉伤、檫伤、脱臼、骨折等。究其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自我保护 不足、动作方法不当、场地因素等是造成运动的损伤。 3.2 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在体育教师,因此要提高体育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形式使学生 掌 握准备活动的合理方法,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运动前先做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 。 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 内容 、运动负荷要根据本次课教学内容或 比赛情况因时间、场地、气候、因素而定,并且要注意学生 的具体状况的特点,特别要注意易伤的部位踝、膝和腕关节部位的活动。运动量要根据学生 的具体情况及气候条件而定 ,以身体发热并微微出汗为好。 3.2 要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篮球爱好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很重要。要对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意识,在每次篮球活动之前要做好 准备活动外,还要着装便于运动,选中质量较好的篮球鞋,检查鞋带是否系紧系好,对容易损伤的部位踝、 膝等部位用护踝、护膝等护具的保护,在抢篮板球时在空中的腰腹控制和双脚平稳落地的支撑技术,跑动 上篮的双落地习惯,主动或被撞击摔倒的滚动缓冲、断球后的上步平衡姿势、双臂屈肘侧张以防撞击等等。 3.2 场地要正规、并要加强管理及时维护 场地的修建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国家对场地的建设标准来要求建设, 质量要有保证。 建立合理 科学 管 理和维护制度。加强运动场地、器材经费的投入、修整场地、购置器材、配备护具、定时检查、及时修理, 运动前一定清除场地杂物,对凹凸不平的场地要特别留意,最大限度的减少因场地器材而诱发的伤害。 3.2 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在运动中,违反了人体的结构功能的特点以及运动的力学原理,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而这种损伤在 篮球运动中更为突出。尤其是错误的技术动作。教师除了要传授正确的技术动作之外,还要及时纠正学生 的不规范动作或错误动作,这样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这不仅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耐心指导,使 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要善于分析这些不规范的动作或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并及时纠正。学生在 课外从事篮球运动时,同学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动作或自己感到自己的动作错误、别扭、不协调,可以请教 篮球技术动作规范正确经验丰富的同学分析错误动作的原因,帮助自己加以改正。总之发现错误动作及时 纠正,以免引发伤害事故。 3.2 其他方面的预防 造成篮球运动损伤除以上四种原因以外,还有其他方面原因,如身体、心理状态不良;运动负荷过大; 组织方法不当以及气象不良、身体素质等。在篮球运动中,我们对这些方面的预防也是不可忽略的。另外 训练或比赛后应有一定时间放松活动或按摩,以消除身体疲劳,防止因疲劳积累而造成的损伤。 二·再说说关于篮球裁判方面的观点: 再说说关于篮球裁判方面的观点: 方面的观点 1.“球感”的建立 “球感”是在训练中发展起来的专门化知觉,是篮球裁判员的一项重要的心理技能,使裁判员能对球的形 状、重量、弹性、空间变化,做出精细的分析,对球的运行速度、控球队员的运动状态,以及传球的方位 等动态有十分精确的感知;以排除凭视觉判断的假象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篮球裁判训练中,要求裁 判员进行抛球、跑动、跟球等练习,以增加“球感”,使裁判员在比赛中对球的运动方位、空间状态、发 展方向等判断自如,发挥出最好的裁判水平。 正如比赛中,中圈跳球后的移动配合动作,几乎没有一成不变的具体形式,甚至在比赛中出现的一个新的情 况,很有可能在裁判训练中没有出现过,在特殊情况下,能找到自由灵活度,这与篮球裁判员以“球感” 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篮球裁判员的“球感”是裁判员技术水平获得高度发展并出现高水平的重要 心理技能。它不但能使动作变得灵活自如,而且是获得高超裁判技术的重要心理因素。 2“.注意力”的集中练习 注意力集中是坚持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目标,不为其它内外刺激的干扰而产生分心的能力。面对比赛,裁 判员不能像观众一样观赏比赛的精彩的技术和战术配合所干扰,而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摆正自己的位置, 积极、公正、准确的执法,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因此在裁判员的心理素质训练中,应注重注意集中的训 练。 注意品质是篮球裁判员必须着重培养的一种心理素质,在裁判工作中,准确迅速、有效的判断离不开高度 的注意力。 裁判注意技巧的培养, 主要在技能 训练和正式比赛中, 有意识地分出注意的层次和目标。 例如, 在犯规和违例中,应重点选择犯规来注意,在犯规方面,应重点选择篮下的侵人犯规与对投篮队员的犯规。 然后转移目标,重点选择有球区域攻守对抗中的犯规和无球队员的犯规。最后将注意力转移到违例判罚上来。 这种分层次,有重点,有目标的注意技巧可以训练裁判员的注意选择性,指向性和注意的有序分配能力。 使裁判员注意的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注意分配和转移定时合理,能克服“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抓不住” 的不良心理,从而提高裁判员的心理素质。 3 注重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体育运动领域最常用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表象训练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的动作的动力定 型,有助于加快动作熟练和加深动作记忆。在篮球裁判工作中,裁判员的手势动作及相应的速度和准确性 是反映裁判员水准的一个重要方面,裁判员手势的好坏对运动员有着明显的影响,及时,规范的手势能树 立“法官”的威信,因此裁判动作是裁判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进行篮球裁判动作训练时,裁判员总是根据自己头脑中的表象做也姿势和动作,让裁判员尽可能准确地 做出动作,以形成良好的动作表象。

  • 索引序列
  • 国外家校融合教育策略研究论文
  • 小学家校合作策略研究论文
  • 小学家校合作策略研究论文提纲
  • 家庭运动教育策略研究论文
  • 篮球体教融合推进策略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