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作者:陈雅 质量推进年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138 更新时间:2006-2-23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红的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叁天大树,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浩瀚的大海。仅仅从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歌、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的数量来看,也是令人惊叹的。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约有30万首左右。民族民间器乐约有200余种乐器,独奏、重奏、合奏乐曲难以数计,中国的曲艺约有200多个曲种。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曲艺和戏曲都是综合性艺术,音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各种剧种、曲种特征和风格的主要体现者。至于这众多的剧(曲)种中丰富多样的剧目、曲目、声腔、板式、行当、流派、唱段、文武场音乐等等。更是难以数计。 产生我国这么丰富的民族音乐的原因有:第一,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第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三,博大的文化背景;第四,众多民族和人口。 包括民歌与歌舞、民族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四章内容。 一、 民族与歌舞 民歌与歌舞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书中也是一起放在第一章一起介绍。民歌和歌舞都来自人民的生活和劳动,这是它们一个很大的特点。民歌的体裁大体分号子、山歌、小调3个大类。号子直接为劳动服务,是在人民体力劳动中编唱的,它的音乐坚实有力、粗犷豪迈,和劳动联系十分密切,音乐节奏和节奏紧密结合。山歌则产生山野劳作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直畅而自由地抒发感情的民歌。小调是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的民间歌曲。中国的歌舞音乐也很丰富,他的音乐特点与小调很接近,只是因为要配合舞蹈动作,常家用更多的衬词、衬腔和重复腔等。歌舞音乐大体分:秧歌类、花鼓类、花灯类、风俗舞类。此外,还有旱船、莲湘、小车、拉花、春牛等歌舞形式及其音乐。二、民族器乐 分类有吹奏、弹拨、拉弦、打击乐器,曲式结构大多以曲牌为基础,段落性很强。三、曲艺音乐 曲艺是一种表演艺术,也是综合艺术,它以讲唱文学为脚本,安排布局,展开情节,汲取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曲艺是叙事性的音乐,是在“演故事”,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千百年来,文学、音乐、表演三者在曲艺这一综合体中相铺相成,有机结合,达到了今日曲艺的丰富、成熟的境地。中国曲艺有200多种,分类问题很复杂,一般根据音乐特点分8类:鼓词类、弹词类、道情类、牌子曲、走唱类、琴书类、杂曲类、数唱类;曲艺唱腔体式分曲牌体、主曲体、综合体。曲艺分南北不同,各自有长处,我们熟悉的如北方京韵大鼓、南方评弹。 四、戏曲音乐 戏曲,是一种综有诗歌、音乐、舞蹈等多样表现手段的中国传统戏剧艺术。音乐是戏曲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唱腔和器乐两种成分。中国传统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音乐遗产非常丰富,形态十分复杂。戏曲的艺术特点有综合性、戏剧性、民间性与专业性的结合三点。戏曲的唱腔具有抒情性、叙述性、戏剧性三方面特征。戏曲的器乐特点大多处于伴奏、陪衬的较次要的地位。戏曲的剧种全国性剧种有昆剧、京剧、两种。我对京剧特别喜欢,对其中内容了解较详细。京剧是以皮黄腔为主的全国性戏曲举重之一,约有200年的历史,因形成与北京而得名。由于京剧名师辈出,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有了谭鑫培等一带新人出现,谭鑫培是这一阶段杰出的代表,他博采众长,继承余、张、程等又有所创新,为京剧老生的一带宗师。这时京剧不仅受群众欢迎,而且得到清王朝统治者的赞赏,逐渐取代了昆曲的地位而影响全国。从此,建国前后,老生有言菊明、谭福英、马连良、周信芳、李少春、杨宝森等;旦角有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武生有盖叫天、厉慧良等;小生有姜妙香、叶盛兰等;净角有金少山、裘盛戎、袁世海等;老旦有龚云匍、李多奎等;丑角有肖长华、刘斌昆等;琴师有孙佐臣、徐仁沅、王少卿、杨宝忠等。。。。。。他们在各个行当中都有重大建新,在唱腔、表演、念白等方面都有所创新,自成一派,将京剧艺术推到了鼎盛时期。京剧约有1000多个传统剧。故事大多取材于“列国演义”、“西汉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西游记”、“杨家将”、“水浒传”、“说岳全传”等,也有从昆剧和其他地方小戏、民间歌舞中移植过来的,范围十分广泛。京剧的唱腔以皮黄腔为主。二黄强苍凉深沉,长于抒发悲愤之情,有正、反二黄之分;西皮腔刚劲明快,长于表现灵活、昂扬、欢快之情。除了皮黄腔外,京剧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吹腔、昆腔和许多民间小调等唱腔。京剧演唱也很讲究,注重按字行腔、要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京剧器乐文场以京胡为主,辅以月琴、京二胡、小三弦,有时还用笛、笙、唢呐、海笛等;武场有鼓板、大锣、小锣、钹,有时用堂鼓、水钹、碰铃、大饶等。京剧著名的传统剧目有《二进宫》、《玉堂春·三堂会审》、霸王别姬》、《卧龙吊孝》等。其他的戏曲剧种如北方秦腔、晋剧、河北梆子、豫剧、评剧、碗碗剧,南方赣剧、川剧、湘剧、黄梅戏、越剧、湖南花鼓戏、锡剧等,各个戏曲剧种的唱腔都有分别,也各有自己的长处。 学习体会《中国民族音乐欣赏》后,感触颇多,以前我们总是认为欧洲音乐是最优秀的,而我们民族音乐是不足以登入大雅之堂的,现在知道了民间音乐浩瀚如海,并不比欧洲优秀的音乐差了多少,也是那样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和发扬光大的,我们更应为我们民族音乐能够走向世界多做贡献。
1.音乐欣赏中国音乐中的诗情画意中国音乐是有其独特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境界的。音乐上的许多问题,倘若不提到美学高度来分析理解,就只能停留为一种形式。毕竟美是主观的和相对的,是因人而异的,这就是各种艺术形式之间往往能相互联系,相互感染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个文学,诗歌,历史,美术等的综合体。它所映现的又何尝不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物质和精神力量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 任何艺术都是在主观和客观相互关系之间建立起来的,徐复观先生在《中国画与诗的融合》一文中说:“绘画不仅仅是‘再现自然’,但终究以‘再现自然’为其基调,所以它常常是偏向于客观的一面。画因为是以客观自然为基调,所以决定画的即能是‘见’。达·芬奇便以为画与雕刻是‘以见为知’;而画家心是能见的人。诗则是表达感情,所谓‘诗以言志’以言志为基调,所以常常是偏向于主观的一面”。钟嵘《诗品》一开始便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而诗人必定是“善感”的人,可以说,画是“见的艺术”;而诗则是“感的艺术”,那么音乐作品为表现人类情感的一门艺术,正和诗、画一样,在那线条、旋律、乐句中,所包含着的非语言、非概念、非思辨所能传达,说明、代替、穷尽的某种情感的、观念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意味,同样也是那样朦胧而丰富,宽广而不确定。到后来谈到“因为中国文人能有意识地在诗中发现出画的题材,并由此再进一步的用作诗的方法来画,从而提高了画的意境,使之得以在精神上进一步将两者融合在一起。用画来说明诗的‘远’的意境,则是诗与画的相互启发,循环无端了”。其事在我看来中国艺术中岂止诗与画能做到“互相启发,循环无端”。书法与诗画;书法与篆刻;音乐与书法;音乐与诗画。扩而大之,华夏艺术又何尝不是如此生生不息,而得以流传呢?中国人欣赏美的观点,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我们的文学,戏剧,书法,绘画等等都是重感情的抒发,突出一个“情”字。同样音乐艺术如果脱离了感情的话,就很难谈了。中国人以感情悟物,进而达到人格化,中国人看东西,欣赏艺术往往带有自己的感情,要加入人的因素,所谓“芳草有情,斜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追求的也许正是这样一种欲说还休,温柔含蓄的永恒韵味。 在中国古代,音乐是各门艺术中最被重视,并且获得高度发展的一门艺术,甚至可以说是各门艺术的中心和源泉。从音乐在先秦社会中受到的高度重视,我们可以看出音乐这种着重于情感的表现而非完全模拟性再现。而事物叙述的艺术,恰好相当纯粹地显示了艺术所具有的审美特征,以及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性功能,从宏观上看用音乐去分析美与艺术,高度重视音乐性的美,这对中国古代美学和各门类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最直观表现的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所具有的音律美与节奏美。 这种诗歌中的音乐性的美在唐代达到无可比拟的高峰。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西凉乐、高昌乐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的音乐和音乐形式。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羽衣”,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曼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这些音乐,歌舞不再是先秦时代礼仪性的庆典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之声,个人情感的心音。绝句和七古乐府所在盛唐最称横唱,其道理恐怕也在他们是能入乐谱,为大家所传唱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与琵琶(音乐)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新声,音乐是它的的形式;绝句,七言是它的内容;或者反过来说,绝句,七言是形式,音乐,抒情是它的内容。总之,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就如同你越是深入的研究艺术作品的结构,就越是清楚的发现艺术结构与生命结构的相似之处,而这种结构,包括着从低级生物的生命结构到人类情感和人类本性这样一些复杂的生命结构,(情感和人性正是那些最高级的艺术所传达的意义)而正是由于这两种结构之间的相似性,才使得一幅画,一支歌或一首诗与一件普通的事物区别开来——使它们看上去更像是一种生命的形式,而不是用机械的方法创造出来的;使它的表现意义看上去像是直接根植在艺术品之中。而音乐的某种所谓的线条,也许就是人所创造出来的形象的抽象。我常想为什么我们在聆听中国音乐的时候,会产生雪花映松柏,松柏傲飞雪的意境;或会觉得砍樵声声,高山流水,天涯知己如若就在眼前;或能感受夕阳西下,夜色朦胧,微波荡漾,渔人晚归的自然景色而似身临其境。而这都是中国音乐所赋予我们的情感体验和我们血脉相连的亲身体会。这使我们不得不想这些凝冻在中国音乐作品中的审美趣味,艺术风格为什么仍然与今天人们的感受、爱好相吻合?为什么会使我们有那么多亲切感呢?是不是积淀体现在这些作品中的情感理性结构与今天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之间存留着某种相呼应的同构关系和影响。人类的心理结构是否正是一种历史积淀的产物呢?也许正是它蕴藏了艺术作品的永恒性的秘密。也许应该倒过来,艺术作品的永恒性蕴藏了也提供着人类心理共同结构的秘密。心理结构创造艺术的永恒,永恒的艺术也创造、体现人类流传下来的社会性的共同心理结构。然而,它们既不是永恒不变,也不是转瞬即失,不可捉摸。它不会是神秘的集体原型,也不应是“超我”(superego)或“本我”(id)。心理结构是浓缩了人类历史文明,艺术作品则是打开了时代灵魂的心理学。而这,也就是所谓的“人性”吧。从本性而言,艺术不应该被肢解为畛域森严的技术职业。艺术是人类殷切期盼健全的梦,它以不断战胜狭隘性作为自己存在的基点。艺术的灵魂,首先体现为一种充分释放,自由创造,积极赋予型的人格素质。这种素质或多或少在每个人心底潜藏,因而每个正常人都应该有机会成为各种艺术深浅不同的接受者和共鸣者。中华民族是具有独特的性格、爱好、情趣和欣赏习惯的。中国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情绪、心境的反应。不明白中国美学体系、文化特征,以及中国人的思想感情,是无法理解、品详、欣赏中国的艺术的。2.陕北民歌的音乐艺术提起陕北,提起陕北文化、头绪太多思路纷繁而复杂,要写一篇论文,真不知该从哪里下手,因为在陕北的民间艺术里,需要研究的、需要写得课题太多,就是一个不熟悉陕北文化的陌生人,面对陕北形式各异的民间艺术,也会为之动情。作为陕北人,我非常自豪,即使我走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我都会说,我是陕北人,这是因为陕北贫脊的土地养育了我,所以,陕北文化、陕北无边的黄土高原是我生命的起点,创作的根基。不管我走到哪里,脑海里不停地浮现出陕北大地的景象,这一命定的缘份是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的,它也将成为我灵魂的归宿地。 我也曾抱怨自己,抱怨陕北的子孙后代,没有一个能超越我们祖先的。就拿音乐来说,哪个陕北的音乐工作者,在继承并发展陕北民间音乐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超越了民间音乐本身自成一体?我敢说没有,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对陕北民间音乐发展与应用方面,也没有出类拔萃的集大成。为此,我常常遗憾,并且束手无策。今天我想就陕北民歌及其民间音乐的审美意义方面作一些浅显的论述,请大家参考。 一、改变对陕北民歌陕北民间音乐的原有认识和观念是陕北民间音乐发展的前提 民歌的起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陕北民歌亦如此。据古资料表明;远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西安半坡的先民们,就开始制造了原始的乐器陶哨、陶埙。以此我们可以推断,人类用声音和形体直接地表达情感,一定会比制作乐器要早得多。周朝至春秋中期经孔子删定305篇民歌编为《诗经》。后从汉、唐、宋以来对民歌记载就更多了,这些虽不在本文论述之列,但值得重视的是,历代民歌的发展,必然对陕北民歌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然,陕北民歌并非必须一个具体的源头,那么,中华民族的起源就是陕北民歌的起源。我认为,任何艺术形式的形成,是通过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不断完善和创新的结果,所以,一个民族的诞生和它的声音诞生是同步进行的,并非有什么距离。 长期以来,我们常常把一首民歌看作是遗产,一个素材,并且认为它不完善,尤其对歌词中所表现的那些男女爱情的描写和叙述,就更不能理解,认为是不健康,是封资修的东西,要加以修改,要用批判的眼光去接受。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陕北民歌的创作,是历代劳动人民通过生活或劳动实践而创造的,是通达历代民间艺术家不断实践不断完善的。到今天为止,陕北民歌不可能是一些半成品。在我看来,即就是由上下两句构成的信天游的曲式,也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品,是经典,不需要修改,不存在再创造的可能。我有时候一个人试唱民歌,会不时地体会到音乐中的奥妙与神奇之处,让人为之感动。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作了那么优秀的艺术品,我们不去尽力地去理解它,还反过来求全责备,我看这种人就是无知。 我们清楚地看到,有一些音乐家,拿民间音乐作素材,创作音乐作品,这是他为了表达新近的思想情感,而改动了原来的音乐结构,这不是原作不好,不健康,而是改动者主观意识对经典的借用,是拿原有的艺术品中具有永恒魅力的因素来表达现代人具有永恒性的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亚洲还是非洲,欧洲还是美洲,都有共性,这个共性是永远不变的,艺术是人类根据人的本性而创造的,所以艺术之中有永远不变的共性。因此,艺术品才有流芳千古的说法,事实上也如此。陕北民歌就是有这种永恒不变的艺术因素,所以不能把陕北民歌看成是被动的,任人宰割的一堆民间素材,而是中国民间音乐艺术宝库里的活化石,它是不断运动着的鲜活的艺术形式。 接触过陕北民歌唱词的人都知道,它绝大多数像是即兴之作,一看就能知道这些唱词一定是出自劳动人民之手,因为它完全是一纯属生活化的口语(传统民歌)。我敢说从这些表现形式上看,陕北民歌唱词比诗经中的"风"篇还要自由,它的表现方式随意性很强,而诗经中的诗,形式感还是很突出。而陕北民歌的唱词并未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有的信天游、两句换一韵,有的韵能押的则押,押不上的也就不押了。看来,陕北民歌在经历了那么多的朝代中,并没有改变了它最原始的审美意义。奇怪的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一直以文言作为官方用语,是传递思想和情感的书面工具,一直沿续了几千年,而竟然在陕北民歌里一尘不染,没有发现半点文言文的气息,实在让人难以相信。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能留下来的,恐怕只有汉字不肯更改,由汉字形成的一系列文化影响,对每一个人,尤其对汉语使用者来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形式。而陕北民歌,其汉语唱词所传达给我们的语言信息,除了原始情感的表现之外,似乎再没有什么特征了。汉字的书写体文言文,应该是一直伴随着汉文化发展全部过程的传统文化,然而,陕北民歌的唱词丝毫没有受到它的感染和影响。这也许能说明,陕北民歌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一个非常独立与相对封闭的过程中进行的。 由于很多历史原因,我们对民歌的看法是存在偏见的,尤其是对传统民歌,我想,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向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看齐,对民间艺术的研究也有了很了不起的成果。那么,传统民歌再一次放射光芒的时期也许到来了。过去那种传统民歌,用健康和不健康就一句否定的时代一去不返了。在我看来,我们有关单位完全可以组织力量,把陕北传统民歌里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经典录制成专辑,再一次向世人展示它的风采,让人们了解它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精神作用。继承传统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地干事。只要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个步子,才算是尊重民间艺术。要学会拿历史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用现在的眼光评价历史的优劣。很多教训告诉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看问题。要根据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今天我们才真正读懂了传统民歌里的精华,包括唱词,体会到了它内部潜藏的奥妙,需要我们持久深入地、长期艰苦地去发现它,因为它是传递美好情感的艺术,它喂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事实上,陕北的受苦人在劳动中唱民歌是一种生命的需要,它已经成为人民的精神食粮。凡是庄稼人,以及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就一定喜欢高歌"信天游"以此来传达他们生命内部的情绪和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传统民歌的理解与宽容,必将使它成为新世纪乐坛上的坚强后盾,成为中国音乐快速发展的财富。因为任何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造,作曲家的身后必然有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乐思敏捷的广大民间艺术家和爱好音乐的群众。没有这样一个庞大的背景,音乐家永远是孤立无援的。所以改变对陕北民歌,或整个中国音乐文化遗产原有的认识和观念,是音乐事业走向繁荣的一个前提。 二、陕北民歌是历代劳动人民用一部苦难史写出来的优美旋律同时应证了陕北人富有天性的美感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东临黄河,北靠内蒙。属干旱地区,山大沟深,又是历史上多民族居住的地方,由于相互入侵形成了连年混战的局面,土地植被多已破坏,自然环境十分险恶,人民生活贫困。所以,陕北民歌绝大多数反映了劳动办民在封建社会中的生活场影。如《揽工调》就反映了剥削阶级对农民的压迫。而《走西口》、《卖娃娃》十分形象地刻画出一幅天灾人祸造成的悲惨景象。所以可以这么说:陕北民歌是劳动人民生活的反映,是社会历史的忠实记录,是千千万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反映自己劳动生活的史诗,也是一部争取自由,追求幸福的苦难史。 我们知道,陕北民歌的旋律是非常优美的、表达简洁明快,有鲜明的空间感,粗犷洒脱、极富有歌唱性,唱词的表现力也丰富率直,真诚朴素,热情大方,这些早就被世人称颂。如果我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歌曲本身的表现力上是不够的,要了解陕北文化就必须深入到民间艺术的海洋之中去,才能明白陕北民歌的产生过程是整个一个民族苦难的缩影,是一个民族向往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全部愿望。陕北民歌优美的旋律和苦难的现实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叫人难以相信,这优美的音乐就是产生在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之上。这个问题的确有些奇怪,但也并不奇怪。正因为现实生活太苦太穷,所以才对美好生活有丰富的想象力,于是就产生了现实和理想极其对立的旋律,我认为陕北民间音乐的产生始终是在忘我的抒情境界中形成的,它完全是一种想象和幻觉中创造出的音乐。所以它才美,它才能打动所有的听者,征服世界。 另一方面,陕北曾属多民族游牧之地,并逐渐形成多民族杂居的格局,陕北人豪爽、强悍、喜欢自由、爱热闹红火,这恐怕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有直接关系,与多民族杂居和汉文化的溶汇有关。至今,在陕北民众生活的语言中常常夹杂着他族语言的地名、词汇,就是这个历史原因,所以陕北劳动人民所处的自然环境差,但他们并不是就愁眉苦脸,等待苦难的来临,而是积极主动地为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篇一 经过上音乐鉴赏选修课,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音乐乐曲,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在还没有上课之前,因为对音乐没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总以为上音乐鉴赏的选修课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也许是我不太了解音乐的缘故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这样惧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选修课程都是一些诸如音乐美术影视等等一类的课程。在我记忆中,从高中开始就没有音乐美术等课程,久而久之也就将它们淡忘了。而如今,感觉又回到小时候上音乐课,因为 唱歌 的时候总跑调,我因此一度对音乐灰心丧气。但是在看电视搜台的时候听到有好听的歌曲总要停下来去听,也许是对音乐的“另类”喜欢,我选择了音乐鉴赏作为我的选修科目。在学习 乐理知识 的同时,也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各种各样乐器演奏的中外名曲。这也使得我在课程结束以后觉得受益匪浅。下面就让我来谈一下这学期所听音乐给我的一点感受。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你可以把主角想象成贝多芬乃至任何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或革命斗争史实。但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听众而言,主角应该是你自己!那么敌人是谁,很明了——命运!因为我想,每个人都有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主题在重复着,恐怖的声音依然在回荡,似乎斗争者并没有征服这个强大的“命运对手”!我想很多听众在这里会感到一丝精神上的疲乏。 正在这时,第二乐章舒缓的旋律传来了,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也好像是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之后对敌人、对未来进行交流、思索。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是内在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断的鼓动战士继续前进。在经历了第一乐章激烈的挣扎之后,听众们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剂疗伤药。第三乐章是快板谐谑曲,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幽默、谐谑的成分” 。在这里战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阴云笼罩的战场,音乐的气氛也突然从平和转为阴暗。好像战士脚踏着牺牲者们的血迹在一步一步朝命运之神逼近,不断积累着力量和勇气。 《命运交响曲》的第三、第四乐章是连续演奏的,从第三乐章最后一部分那平静、忧郁的缓慢突然跳跃到第四乐章一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的合奏。其实这个手法来自于《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从引子转到正题的那一部分。正是由于成功写下了《第四》的首乐章,才给《命运》的终曲乐章带来了灵感。我想任何一个听众面对着如此汹涌而来的凯旋之声,心中应该无不感觉激荡——黑暗被打破了、命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战士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人群在欢唱胜利的颂歌!听众也可以送一口气,甚至为作品的伟大而感到一丝快慰和激动。我想这正是为什么几百年来,有许多人可以从《命运交响曲》中获取力量、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人生挑战的重要原因!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扬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穿越岁月沧桑,破空而来,在一片深邃苍莽的林海中升腾,升腾。那些擎天的枝干亘古孑遗, 那些震颤的叶片蓬勃顽强,那些繁茂的果实乐观坚忍,风撼不动,雷劈不倒,时而豪气干云,时而阴柔宛转,于百转千回中传递着不屈的精神和意志。是什么,能够像音乐一样如此畅通地沟通人类与自然?是哪种生命,能够点燃人内心抗争的欲望,铮铮铁骨,生生不息?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似乎就是人生命运的缩影。那激按昂的曲调,那富于变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带到了他曲折的命运之中。然而,再那听起来让人感觉困难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种坚毅的精神,从绝望之中脱颖而出,扭转了局面,告诉人们:“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变命运,让命运拜倒在自己的脚下。” 正如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 经过上音乐鉴赏选修课,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音乐乐曲,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在还没有上课之前,因为对音乐没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总以为上音乐鉴赏的选修课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也许是我不太了解音乐的缘故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这样惧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选修课程都是一些诸如音乐美术影视等等一类的课程。在我记忆中,从高中开始就没有音乐美术等课程,久而久之也就将它们淡忘了。而如今,感觉又回到小时候上音乐课,因为唱歌的时候总跑调,我因此一度对音乐灰心丧气。但是在看电视搜台的时候听到有好听的歌曲总要停下来去听,也许是对音乐的“另类”喜欢,我选择了音乐鉴赏作为我的选修科目。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也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各种各样乐器演奏的中外名曲。这也使得我在课程结束以后觉得受益匪浅。 下面就让我来谈一下这学期所听音乐给我的一点感受。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篇二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 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 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 传统 文化 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二.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 《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 四. 音乐对人的影响 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五.音乐与素质 教育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 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篇三 记得中国顶级的成功学激励大师陈安之讲过:比尔盖茨之所以会成为世界首富,答案是他具有非凡的眼光,选择了最具前景的软件行业,如果他选择卖烧饼,答案一定是否定的。由此可见“选择”的重要性。在我们身边很多人每一天都在任劳任怨、勤奋努力的工作,但收获颇少,平凡依旧,原因是没有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方是与 方法 。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据,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大纲、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专家倾力协作 科学构思教学内容 纵观我们整本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不难发现:专家为了实现新课改的各项目标,紧扣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多角度、多 渠道 地从各个领域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在聆听中树立正确地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践中体味音乐鉴赏的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从教学评价入手―――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发展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专家们特别注重对学生情感呵护,引导其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例如:《音乐与人生》、《京剧大师梅兰芳》、《贝多芬》等单元侧重将音乐和作为音乐活动主体的“人“联系起来,使音乐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人“的活动。一切从“人”的思想、意识、兴趣、情感出发。 其次,让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形式、风格的音乐作品的聆听,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引导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 学习方法 。例如:《多彩的民歌》《丰富的民间器乐》等单元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音乐的区域风格特征,认识民族音乐中的体裁,感受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精神财富,从而得到文化、精神洗礼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旁及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民族音乐,从而归纳民族音乐的鉴赏方法。 第三,通过欣赏多种中外音乐作品,认识、了解、掌握音乐要素、音乐流派、代表人物、风格特征、题材文化、流行音乐等方面知识与技能。例如:在《京剧》、《非洲歌舞音乐》、《爵士乐》等单元中,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些知识与技能恰好是服务于我们的欣赏过程,有利于我们鉴赏音乐的旋律美、和声美、结构美。例如:京剧单元让我们知道了人物行当、唱腔、京剧名家、京剧的发生发展历史等知识;非洲音乐单元则是让我们了解了非洲乐器、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爵士乐单元则让我们学习到了爵士乐的相关知识,了解爵士乐的主要特征和风格特点。 在教材的构思的过程中,专家往往在同一单元中同时考虑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多个评价标准,并使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方法;在方法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和人生观,真正达到音乐鉴赏课教学目的。 从音乐内在体裁结构入手―――分时期 分流派 分地区 分门类设置教学内容 专家们在进行内容选编的时候,为了更加全面的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时期的音乐,选择了巴洛克、维也纳古典乐派、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流派的音乐,并对其代表人物进行了介绍;为了更加全面的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域的音乐,选择了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为了更加全面的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体裁的音乐,选择了京剧、爵士乐、中国民族歌剧、古琴音乐等不同门类的音乐作品;为了更加全面的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民族的音乐,还选择了中国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民族歌曲等等。都较系统、全面的含盖了各种音乐题材、风格和流派。从音乐鉴赏内容层面上基本上满足了教师学生“教”与“学”的需求。 根据笔者三年来的新课程教学 经验 发现:尽管教育专家们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费了不少心思,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选择的内容顺应了新课程的正确导向,为学生找到他们眼中“最新”的教学内容。作为学生,为了适应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彻底的课改,同样也在努力的寻找音乐给他们带来的那份“情”,那份“美”。然而,音乐课堂上他们总是没精打采,毫无兴趣。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很大异疑,他们认为教材所选择的内容陈旧、曲调老土、配器难听、版本单一等等,基本上都“不好听”,“不爱听”。所以,现在从学生的角度谈谈音乐鉴赏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学生强烈呼喊 我们努力过但没有“兴趣”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因为音乐课堂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所以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要么是迎合老师,做出一副很认真的模样;要么是趴在课桌上睡觉或听音乐;要么是带上其他文化科作业或课外书籍等等。总之,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找不到他们的需求。那么,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需求是怎样的呢? 与时俱进 追求音乐的流行美 现代世界,包括音乐在内的各方面都在飞速的发展。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都在技术上,艺术上有了很大突破,紧紧的体现了时代气息和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需求。作为欣赏主体的学生,理所当然对音乐的品味也越来越高。经过笔者三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 时尚旋律美,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首要需求 在《学堂乐歌》单元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陌生,缺乏兴趣,甚至认为其旋律老土,没有新意。课后,我认真的 反思 并作出了调整,我将“学堂乐歌’和 “校园民谣”结合起来,课堂上简略的聆听“学堂乐歌”,重点是欣赏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比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的进行了同类音乐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看了大学音乐鉴赏论文的范文的人还看: 1.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800字 2.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 3.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 4.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 5. 大学音乐论文的范文 6.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
中国民歌的分布 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风格色彩, 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 色彩区。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3. 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5.东北受萨满教影晌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至于每个民歌区的民歌分类。 由于民族不同, 各自有其传统的分法, 不可能划一, 只能存异。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处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 以蒙古族民歌为代表。 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 “诗歌民族”之称。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部牧区以及阴山 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 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 牧歌、 思乡曲、 赞歌等大多属于长调。 闻名的曲目有 《辽阔的草原》 、 《牧歌》等。“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 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 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此外,在 西蒙还有一种“蒙汉调”(蛮汉调),它是蒙、汉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 产物。流行于河套一带的“爬山调”也是蒙、汉民族共同喜爱的歌种。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地处新疆,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伊斯兰传统文化的影 响, 与阿拉伯音乐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其歌舞艺术以“十 二木卡姆”闻名于世。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维吾尔民歌在 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 出的一种。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闻名中外的民歌有《阿 拉本罕》、《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哈萨克族主要居住 在北疆,从事牧业。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词曲固定的民歌(包括牧歌、狩猎歌、情歌、 宗教歌等);(2)即兴填词的民歌(包括山歌、渔歌、谜语歌等);(3)习俗歌(包括 婚礼歌、哭嫁歌、送嫁歌等)。其中以情歌数量最多,大都表现情人离别的痛苦和祝福。哈 萨克民歌中有中国音乐和欧洲音乐两种体系。中国音乐体系以宫、羽调式最多。闻名全国的 有《玛依拉》、《等我到天明》等。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区。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劳 动歌、爱情歌、凤俗歌、颂经调五大类。民歌演唱活动大都与佛教节日有关,民歌中不少是 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如“囊玛”、“堆谢”、“果谢”、“锅庄”等歌舞品种。音乐属于中国音乐体 系,民歌一般特点为热情、开朗、诚挚、动人,极富高原特色,节奏律动性强。闻名的民歌 有《北京的金山上》等。《北京的金山上》原来是一首箭歌(即狩猎歌),最初流传在西藏 的东南部林区。如今成了流传全国的新民歌。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一带。有二十几个不同民族聚居在这 里。该区民歌有着不同层次的古老文化特征,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民歌大多为“诗、歌、 舞”相结合的演唱形式,内容复杂多样,同时存在着不同历史阶段的民歌。由于许多民族没 有文字,民歌成了他们记载历史、传播知识以及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日常生活 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所有这些都反映出特殊的、多层次的文化现象。这一地区代表性民歌 是多声部民歌。多数民族都有二声部、三部民歌。民歌的分类有“大歌”、“小歌”。大歌以侗 族、布依族、壮族等民族的最闻名,大歌又分男声、女声、童声三种,男声大歌一般节奏性 较强, 曲调明快。 女声大歌节奏较自由, 旋律细腻、 柔和。 小歌除二声部外也有单声部民歌。 内容以爱情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内用小嗓轻声唱。此外还有古歌,以苗族的古歌历史 最悠久。内容叙述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游方的起因等。曲调富于吟诵性,歌唱者多为 老人。侗族大歌 50 年代即闻名全国,其他民歌如《桂花开放贵人来》、 《阿细跳月歌》等, 也都是有代表性的曲目。 5.东北部受萨满教影响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包括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以鄂伦春族民歌为代表(包括鄂温克、赫哲、 达斡尔、满族筹),鄂伦春族在 1949 年前还保留着不少原始社会的痕迹。这是一个喜爱歌 舞的民族,过去以狩猎为生,每当狩猎满载归来,或者民族节日,都要进行歌舞狂欢。他们 的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山歌,(2)歌舞曲,(3)萨满调。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 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萨满调 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鄂伦春民歌为五声音阶。 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他们最喜爱的民歌有《额呼兰?德呼兰》,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 此外《鄂伦春族小唱》在全国也很闻名。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的黄河上游地区,有汉、回、土、撒拉、保安、东乡、藏、 裕固等民族聚居的区域。自古以来属于半农半牧文化范畴。历史上曾经是“丝绸之路”必经之 地,东西文化交流较早,由于长期的多民族交化交融,产生了八个民族并有的歌种——“花 儿”。该区民歌可分“家曲”,“野曲”两大类,“家曲”包括各种酒曲、宴席曲、小词、秧歌等;“野 曲”包括“花儿”在内的各种山歌、牧歌等。野曲只能在室外唱。“花儿”为代表性歌种,曲调高 亢悠长,格调深沉婉转,气质粗扩、淳朴。不论哪个民族都使用汉语演唱,而各民族有自己 的衬词,中外闻名的曲目有《上去高山望平川》。 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汉族民歌区在六个区中属于最大的一个,从寒冷的北方到亚热带的南方,从西北高原、西南 高原到东部沿海平原,地理条件、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方式多种多样。语言虽同属汉语, 但各地方言不同。东、西、南、北差异很大,民歌的风格特点也呈现出多种特征。另一方面 汉族在北方草原民歌区、 西北半农半牧民歌区以及西南高原多民族民歌区都有千万以上的人 口,因此,民歌区部分重叠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基于以上情况,汉族民歌区又可以分为十个 支区和一个特区
民歌的起源发展,高潮,作用
学习体会<<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作者:陈雅 质量推进年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138 更新时间:2006-2-23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红的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叁天大树,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浩瀚的大海。仅仅从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歌、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的数量来看,也是令人惊叹的。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约有30万首左右。民族民间器乐约有200余种乐器,独奏、重奏、合奏乐曲难以数计,中国的曲艺约有200多个曲种。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曲艺和戏曲都是综合性艺术,音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各种剧种、曲种特征和风格的主要体现者。至于这众多的剧(曲)种中丰富多样的剧目、曲目、声腔、板式、行当、流派、唱段、文武场音乐等等。更是难以数计。 产生我国这么丰富的民族音乐的原因有:第一,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第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三,博大的文化背景;第四,众多民族和人口。 包括民歌与歌舞、民族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四章内容。 一、 民族与歌舞 民歌与歌舞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书中也是一起放在第一章一起介绍。民歌和歌舞都来自人民的生活和劳动,这是它们一个很大的特点。民歌的体裁大体分号子、山歌、小调3个大类。号子直接为劳动服务,是在人民体力劳动中编唱的,它的音乐坚实有力、粗犷豪迈,和劳动联系十分密切,音乐节奏和节奏紧密结合。山歌则产生山野劳作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直畅而自由地抒发感情的民歌。小调是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的民间歌曲。中国的歌舞音乐也很丰富,他的音乐特点与小调很接近,只是因为要配合舞蹈动作,常家用更多的衬词、衬腔和重复腔等。歌舞音乐大体分:秧歌类、花鼓类、花灯类、风俗舞类。此外,还有旱船、莲湘、小车、拉花、春牛等歌舞形式及其音乐。二、民族器乐 分类有吹奏、弹拨、拉弦、打击乐器,曲式结构大多以曲牌为基础,段落性很强。三、曲艺音乐 曲艺是一种表演艺术,也是综合艺术,它以讲唱文学为脚本,安排布局,展开情节,汲取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曲艺是叙事性的音乐,是在“演故事”,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千百年来,文学、音乐、表演三者在曲艺这一综合体中相铺相成,有机结合,达到了今日曲艺的丰富、成熟的境地。中国曲艺有200多种,分类问题很复杂,一般根据音乐特点分8类:鼓词类、弹词类、道情类、牌子曲、走唱类、琴书类、杂曲类、数唱类;曲艺唱腔体式分曲牌体、主曲体、综合体。曲艺分南北不同,各自有长处,我们熟悉的如北方京韵大鼓、南方评弹。 四、戏曲音乐 戏曲,是一种综有诗歌、音乐、舞蹈等多样表现手段的中国传统戏剧艺术。音乐是戏曲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唱腔和器乐两种成分。中国传统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音乐遗产非常丰富,形态十分复杂。戏曲的艺术特点有综合性、戏剧性、民间性与专业性的结合三点。戏曲的唱腔具有抒情性、叙述性、戏剧性三方面特征。戏曲的器乐特点大多处于伴奏、陪衬的较次要的地位。戏曲的剧种全国性剧种有昆剧、京剧、两种。我对京剧特别喜欢,对其中内容了解较详细。京剧是以皮黄腔为主的全国性戏曲举重之一,约有200年的历史,因形成与北京而得名。由于京剧名师辈出,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有了谭鑫培等一带新人出现,谭鑫培是这一阶段杰出的代表,他博采众长,继承余、张、程等又有所创新,为京剧老生的一带宗师。这时京剧不仅受群众欢迎,而且得到清王朝统治者的赞赏,逐渐取代了昆曲的地位而影响全国。从此,建国前后,老生有言菊明、谭福英、马连良、周信芳、李少春、杨宝森等;旦角有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武生有盖叫天、厉慧良等;小生有姜妙香、叶盛兰等;净角有金少山、裘盛戎、袁世海等;老旦有龚云匍、李多奎等;丑角有肖长华、刘斌昆等;琴师有孙佐臣、徐仁沅、王少卿、杨宝忠等。。。。。。他们在各个行当中都有重大建新,在唱腔、表演、念白等方面都有所创新,自成一派,将京剧艺术推到了鼎盛时期。京剧约有1000多个传统剧。故事大多取材于“列国演义”、“西汉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西游记”、“杨家将”、“水浒传”、“说岳全传”等,也有从昆剧和其他地方小戏、民间歌舞中移植过来的,范围十分广泛。京剧的唱腔以皮黄腔为主。二黄强苍凉深沉,长于抒发悲愤之情,有正、反二黄之分;西皮腔刚劲明快,长于表现灵活、昂扬、欢快之情。除了皮黄腔外,京剧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吹腔、昆腔和许多民间小调等唱腔。京剧演唱也很讲究,注重按字行腔、要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京剧器乐文场以京胡为主,辅以月琴、京二胡、小三弦,有时还用笛、笙、唢呐、海笛等;武场有鼓板、大锣、小锣、钹,有时用堂鼓、水钹、碰铃、大饶等。京剧著名的传统剧目有《二进宫》、《玉堂春·三堂会审》、霸王别姬》、《卧龙吊孝》等。其他的戏曲剧种如北方秦腔、晋剧、河北梆子、豫剧、评剧、碗碗剧,南方赣剧、川剧、湘剧、黄梅戏、越剧、湖南花鼓戏、锡剧等,各个戏曲剧种的唱腔都有分别,也各有自己的长处。 学习体会《中国民族音乐欣赏》后,感触颇多,以前我们总是认为欧洲音乐是最优秀的,而我们民族音乐是不足以登入大雅之堂的,现在知道了民间音乐浩瀚如海,并不比欧洲优秀的音乐差了多少,也是那样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和发扬光大的,我们更应为我们民族音乐能够走向世界多做贡献。
一些乱七八糟
大学音乐鉴赏800字论文篇一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 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 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 传统 文化 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二.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 《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 四. 音乐对人的影响 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五.音乐与素质 教育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 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大学音乐鉴赏800字论文篇二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 民间 故事 ,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从十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大约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是主题再现。 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著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落了实。 管弦乐总奏主题,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现了,两人情意绵绵,大小提琴和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第二段发展部里面有三小段: 强、弱、强,也就是快、慢、快。开始如大浪涌来的管弦乐声代表祝父的反对,连续几个小节下行乐句,好像在说: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则猛烈与之抗衡,两者冲突渐渐上升,最后全体合奏梁祝主题表示恋情曝光,一波波涌来浪潮终将这主题给淹没。 楼台会小提琴委婉的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轮到大提琴倾诉爱意,小提琴一旁随和。突然,音乐急转而下,运用越剧中嚣板的「紧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过度悲伤绝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过门途中,停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小提琴以凄厉声调哭出:梁兄呀!碎奏、断奏哀痛欲绝旋律,有哭声,有跪行,其中还有些回忆片段。渐渐的泪眼开了,哭声歇了,心意已决,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 乐曲的最终部份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体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大学音乐鉴赏800字论文篇三 记得中国顶级的成功学激励大师陈安之讲过:比尔盖茨之所以会成为世界首富,答案是他具有非凡的眼光,选择了最具前景的软件行业,如果他选择卖烧饼,答案一定是否定的。由此可见“选择”的重要性。在我们身边很多人每一天都在任劳任怨、勤奋努力的工作,但收获颇少,平凡依旧,原因是没有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方是与 方法 。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据,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大纲、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专家倾力协作 科学构思教学内容 纵观我们整本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不难发现:专家为了实现新课改的各项目标,紧扣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多角度、多 渠道 地从各个领域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在聆听中树立正确地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践中体味音乐鉴赏的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从教学评价入手―――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发展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专家们特别注重对学生情感呵护,引导其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例如:《音乐与人生》、《京剧大师梅兰芳》、《贝多芬》等单元侧重将音乐和作为音乐活动主体的“人“联系起来,使音乐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人“的活动。一切从“人”的思想、意识、兴趣、情感出发。 其次,让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形式、风格的音乐作品的聆听,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引导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 学习方法 。例如:《多彩的民歌》《丰富的民间器乐》等单元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音乐的区域风格特征,认识民族音乐中的体裁,感受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精神财富,从而得到文化、精神洗礼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旁及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民族音乐,从而归纳民族音乐的鉴赏方法。 第三,通过欣赏多种中外音乐作品,认识、了解、掌握音乐要素、音乐流派、代表人物、风格特征、题材文化、流行音乐等方面知识与技能。例如:在《京剧》、《非洲歌舞音乐》、《爵士乐》等单元中,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些知识与技能恰好是服务于我们的欣赏过程,有利于我们鉴赏音乐的旋律美、和声美、结构美。例如:京剧单元让我们知道了人物行当、唱腔、京剧名家、京剧的发生发展历史等知识;非洲音乐单元则是让我们了解了非洲乐器、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爵士乐单元则让我们学习到了爵士乐的相关知识,了解爵士乐的主要特征和风格特点。 在教材的构思的过程中,专家往往在同一单元中同时考虑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多个评价标准,并使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方法;在方法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和人生观,真正达到音乐鉴赏课教学目的。 从音乐内在体裁结构入手―――分时期 分流派 分地区 分门类设置教学内容 专家们在进行内容选编的时候,为了更加全面的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时期的音乐,选择了巴洛克、维也纳古典乐派、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流派的音乐,并对其代表人物进行了介绍;为了更加全面的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域的音乐,选择了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为了更加全面的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体裁的音乐,选择了京剧、爵士乐、中国民族歌剧、古琴音乐等不同门类的音乐作品;为了更加全面的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民族的音乐,还选择了中国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民族歌曲等等。都较系统、全面的含盖了各种音乐题材、风格和流派。从音乐鉴赏内容层面上基本上满足了教师学生“教”与“学”的需求。 根据笔者三年来的新课程教学 经验 发现:尽管教育专家们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费了不少心思,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选择的内容顺应了新课程的正确导向,为学生找到他们眼中“最新”的教学内容。作为学生,为了适应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彻底的课改,同样也在努力的寻找音乐给他们带来的那份“情”,那份“美”。然而,音乐课堂上他们总是没精打采,毫无兴趣。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很大异疑,他们认为教材所选择的内容陈旧、曲调老土、配器难听、版本单一等等,基本上都“不好听”,“不爱听”。所以,现在从学生的角度谈谈音乐鉴赏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学生强烈呼喊 我们努力过但没有“兴趣”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因为音乐课堂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所以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要么是迎合老师,做出一副很认真的模样;要么是趴在课桌上睡觉或听音乐;要么是带上其他文化科作业或课外书籍等等。总之,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找不到他们的需求。那么,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需求是怎样的呢? 与时俱进 追求音乐的流行美 现代世界,包括音乐在内的各方面都在飞速的发展。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都在技术上,艺术上有了很大突破,紧紧的体现了时代气息和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需求。作为欣赏主体的学生,理所当然对音乐的品味也越来越高。经过笔者三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 时尚旋律美,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首要需求 在《学堂乐歌》单元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陌生,缺乏兴趣,甚至认为其旋律老土,没有新意。课后,我认真的 反思 并作出了调整,我将“学堂乐歌’和 “校园民谣”结合起来,课堂上简略的聆听“学堂乐歌”,重点是欣赏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比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的进行了同类音乐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看了大学音乐鉴赏论文800字的人还看: 1.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800字 2.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 3. 大学音乐鉴赏学习心得5篇 4.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 5.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的范文 6. 大学音乐论文的范文
民歌的起源发展,高潮,作用
第一:写中国民歌的分类。50---100字度。第二:写 中国民歌与流行歌曲(或者通俗歌曲)的比较。(在你看来,它们的的相同之处或不同之处)。100---200字度。第三:选一到两首(著名或比较广泛流传的)民歌来分析与评价。200---300字度一首。第四:写你对中国民歌的感想。可以用一首来做例子,从歌曲的曲调、节奏、风格、出自那里、怎样流传的?例如:从生活中、一个故事。。。200---300字度。在网上找,应该可以找到一些你需要的吧。。。。。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篇一 经过上音乐鉴赏选修课,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音乐乐曲,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在还没有上课之前,因为对音乐没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总以为上音乐鉴赏的选修课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也许是我不太了解音乐的缘故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这样惧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选修课程都是一些诸如音乐美术影视等等一类的课程。在我记忆中,从高中开始就没有音乐美术等课程,久而久之也就将它们淡忘了。而如今,感觉又回到小时候上音乐课,因为 唱歌 的时候总跑调,我因此一度对音乐灰心丧气。但是在看电视搜台的时候听到有好听的歌曲总要停下来去听,也许是对音乐的“另类”喜欢,我选择了音乐鉴赏作为我的选修科目。在学习 乐理知识 的同时,也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各种各样乐器演奏的中外名曲。这也使得我在课程结束以后觉得受益匪浅。下面就让我来谈一下这学期所听音乐给我的一点感受。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你可以把主角想象成贝多芬乃至任何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或革命斗争史实。但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听众而言,主角应该是你自己!那么敌人是谁,很明了——命运!因为我想,每个人都有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主题在重复着,恐怖的声音依然在回荡,似乎斗争者并没有征服这个强大的“命运对手”!我想很多听众在这里会感到一丝精神上的疲乏。 正在这时,第二乐章舒缓的旋律传来了,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也好像是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之后对敌人、对未来进行交流、思索。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是内在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断的鼓动战士继续前进。在经历了第一乐章激烈的挣扎之后,听众们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剂疗伤药。第三乐章是快板谐谑曲,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幽默、谐谑的成分” 。在这里战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阴云笼罩的战场,音乐的气氛也突然从平和转为阴暗。好像战士脚踏着牺牲者们的血迹在一步一步朝命运之神逼近,不断积累着力量和勇气。 《命运交响曲》的第三、第四乐章是连续演奏的,从第三乐章最后一部分那平静、忧郁的缓慢突然跳跃到第四乐章一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的合奏。其实这个手法来自于《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从引子转到正题的那一部分。正是由于成功写下了《第四》的首乐章,才给《命运》的终曲乐章带来了灵感。我想任何一个听众面对着如此汹涌而来的凯旋之声,心中应该无不感觉激荡——黑暗被打破了、命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战士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人群在欢唱胜利的颂歌!听众也可以送一口气,甚至为作品的伟大而感到一丝快慰和激动。我想这正是为什么几百年来,有许多人可以从《命运交响曲》中获取力量、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人生挑战的重要原因!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扬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穿越岁月沧桑,破空而来,在一片深邃苍莽的林海中升腾,升腾。那些擎天的枝干亘古孑遗, 那些震颤的叶片蓬勃顽强,那些繁茂的果实乐观坚忍,风撼不动,雷劈不倒,时而豪气干云,时而阴柔宛转,于百转千回中传递着不屈的精神和意志。是什么,能够像音乐一样如此畅通地沟通人类与自然?是哪种生命,能够点燃人内心抗争的欲望,铮铮铁骨,生生不息?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似乎就是人生命运的缩影。那激按昂的曲调,那富于变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带到了他曲折的命运之中。然而,再那听起来让人感觉困难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种坚毅的精神,从绝望之中脱颖而出,扭转了局面,告诉人们:“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变命运,让命运拜倒在自己的脚下。” 正如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 经过上音乐鉴赏选修课,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音乐乐曲,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在还没有上课之前,因为对音乐没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总以为上音乐鉴赏的选修课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也许是我不太了解音乐的缘故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这样惧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选修课程都是一些诸如音乐美术影视等等一类的课程。在我记忆中,从高中开始就没有音乐美术等课程,久而久之也就将它们淡忘了。而如今,感觉又回到小时候上音乐课,因为唱歌的时候总跑调,我因此一度对音乐灰心丧气。但是在看电视搜台的时候听到有好听的歌曲总要停下来去听,也许是对音乐的“另类”喜欢,我选择了音乐鉴赏作为我的选修科目。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也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各种各样乐器演奏的中外名曲。这也使得我在课程结束以后觉得受益匪浅。 下面就让我来谈一下这学期所听音乐给我的一点感受。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篇二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 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 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 传统 文化 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二.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 《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 四. 音乐对人的影响 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五.音乐与素质 教育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 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篇三 记得中国顶级的成功学激励大师陈安之讲过:比尔盖茨之所以会成为世界首富,答案是他具有非凡的眼光,选择了最具前景的软件行业,如果他选择卖烧饼,答案一定是否定的。由此可见“选择”的重要性。在我们身边很多人每一天都在任劳任怨、勤奋努力的工作,但收获颇少,平凡依旧,原因是没有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方是与 方法 。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据,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大纲、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专家倾力协作 科学构思教学内容 纵观我们整本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不难发现:专家为了实现新课改的各项目标,紧扣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多角度、多 渠道 地从各个领域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在聆听中树立正确地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践中体味音乐鉴赏的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从教学评价入手―――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发展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专家们特别注重对学生情感呵护,引导其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例如:《音乐与人生》、《京剧大师梅兰芳》、《贝多芬》等单元侧重将音乐和作为音乐活动主体的“人“联系起来,使音乐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人“的活动。一切从“人”的思想、意识、兴趣、情感出发。 其次,让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形式、风格的音乐作品的聆听,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引导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 学习方法 。例如:《多彩的民歌》《丰富的民间器乐》等单元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音乐的区域风格特征,认识民族音乐中的体裁,感受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精神财富,从而得到文化、精神洗礼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旁及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民族音乐,从而归纳民族音乐的鉴赏方法。 第三,通过欣赏多种中外音乐作品,认识、了解、掌握音乐要素、音乐流派、代表人物、风格特征、题材文化、流行音乐等方面知识与技能。例如:在《京剧》、《非洲歌舞音乐》、《爵士乐》等单元中,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些知识与技能恰好是服务于我们的欣赏过程,有利于我们鉴赏音乐的旋律美、和声美、结构美。例如:京剧单元让我们知道了人物行当、唱腔、京剧名家、京剧的发生发展历史等知识;非洲音乐单元则是让我们了解了非洲乐器、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爵士乐单元则让我们学习到了爵士乐的相关知识,了解爵士乐的主要特征和风格特点。 在教材的构思的过程中,专家往往在同一单元中同时考虑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多个评价标准,并使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方法;在方法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和人生观,真正达到音乐鉴赏课教学目的。 从音乐内在体裁结构入手―――分时期 分流派 分地区 分门类设置教学内容 专家们在进行内容选编的时候,为了更加全面的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时期的音乐,选择了巴洛克、维也纳古典乐派、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流派的音乐,并对其代表人物进行了介绍;为了更加全面的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域的音乐,选择了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为了更加全面的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体裁的音乐,选择了京剧、爵士乐、中国民族歌剧、古琴音乐等不同门类的音乐作品;为了更加全面的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民族的音乐,还选择了中国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民族歌曲等等。都较系统、全面的含盖了各种音乐题材、风格和流派。从音乐鉴赏内容层面上基本上满足了教师学生“教”与“学”的需求。 根据笔者三年来的新课程教学 经验 发现:尽管教育专家们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费了不少心思,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选择的内容顺应了新课程的正确导向,为学生找到他们眼中“最新”的教学内容。作为学生,为了适应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彻底的课改,同样也在努力的寻找音乐给他们带来的那份“情”,那份“美”。然而,音乐课堂上他们总是没精打采,毫无兴趣。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很大异疑,他们认为教材所选择的内容陈旧、曲调老土、配器难听、版本单一等等,基本上都“不好听”,“不爱听”。所以,现在从学生的角度谈谈音乐鉴赏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学生强烈呼喊 我们努力过但没有“兴趣”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因为音乐课堂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所以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要么是迎合老师,做出一副很认真的模样;要么是趴在课桌上睡觉或听音乐;要么是带上其他文化科作业或课外书籍等等。总之,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找不到他们的需求。那么,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需求是怎样的呢? 与时俱进 追求音乐的流行美 现代世界,包括音乐在内的各方面都在飞速的发展。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都在技术上,艺术上有了很大突破,紧紧的体现了时代气息和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需求。作为欣赏主体的学生,理所当然对音乐的品味也越来越高。经过笔者三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 时尚旋律美,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首要需求 在《学堂乐歌》单元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陌生,缺乏兴趣,甚至认为其旋律老土,没有新意。课后,我认真的 反思 并作出了调整,我将“学堂乐歌’和 “校园民谣”结合起来,课堂上简略的聆听“学堂乐歌”,重点是欣赏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比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的进行了同类音乐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看了大学音乐鉴赏论文的范文的人还看: 1.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800字 2.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 3.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 4.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 5. 大学音乐论文的范文 6.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
音乐永远是民族文化中的那唯美的一面,在乐器的缓缓鸣奏中,表达的是作者的情感,无形之中乐曲的深处流淌着的是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精髓。。。每每听着古典音乐的响起,那种悠扬,那种独特的中国风,心灵深处的有着不一样的触动,虽然听不出《高山流水》的知音难觅,品不到《春江花月夜》的清丽奇幻;但是依旧为凄凉忧伤的《二泉映月》而伤怀,被《霸王别姬》的悲凉豪迈而震撼。。。。他们再现了古代的情感生活,过往的抑郁悲愤,那时的英雄儿女,跨时代的哲理思考,都是那么地多情,那么的发人深省。 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不断得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宫廷音乐: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这两大部分音乐体现了宫廷贵族文化的两个侧面,一是皇权至上自我形象的塑造,二是贵族阶层的精神享乐。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与词调音乐,它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古琴音乐追求的是超尘脱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清、幽、淡、远”的浪漫色彩,这种音乐最符合封建社会的“中和”思想,成为古人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最好手段。 宗教音乐:一、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佛教、道教、基督教、萨满教,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上宗教音乐各有特征; 二、外来的宗教带来的外来音乐和乐器不断与本土音乐的融和; 三、较浓的民间风格,大量的宗教音乐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加以改动使之仪式 化、教仪化。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如今古典民族音乐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国历来重视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在普通教育中将音乐作为正规课程列入期间,则是清末才开始的。1898年康有为以“请开学校折”上书光绪帝,提出了废八股遍设学校的主张。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人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设立乐歌课。此后几年间,新式学堂陆续开设了唱歌课,从而在普通学校中形成了以教授新式歌曲和欧洲音乐常识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至此,学堂乐歌成为我国一个新文化即将实行切换的关键时期。1927年采用德国专业音乐教育体制建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均依照德国音乐院校的课程内容上课,学生们演奏我国传统乐器也是用现代方法演奏。 当时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虽然对建立和发展近代中国音乐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学校中的音乐教育未能把传承中国音乐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因而对多数教育者来说,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阻隔和影响。虽然在各个方面做了一些有利措施,但从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来看,民族音乐尚未能取得其应有的主体地位。这不仅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个沉重的打击,而且对今后的民族音乐教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多年来形成的教育体制和观念及外来文化的侵入,使得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教育传承之间存在割裂、脱节现象,这就造成了国民对民族音乐的不重视,而使民族音乐文化处于不断滑坡状态。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 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和,同时又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这样说过:“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唯有从我们的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意思是说,作为文化的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继承的价值,民族音乐教育同时也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意义。 音乐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民族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教育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教育是不可行的,没有教育的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实际存在价值,教育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毋庸置疑,民族音乐文化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几千年来的中国音乐史及现代的音乐教育现状看,我国音乐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必须以中华民族本土音乐为主,如果把西方或者其他流行音乐当成主流,而将民族音乐作为附庸的话,必然会带来民族音乐衰退乃至消亡。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要使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得以很好地传承,就要强调民族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改善教育措施是关键。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就像我们的母亲河每年断流一样,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也出现了断流,濒临绝灭。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专业艺术院校招生和业余器乐考级中,报考西洋乐器和报考民族乐器的人数惊人的悬殊。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学生都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的美,甚至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用历史追朔法分析这些现象不难发现: (一)近二十年来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各种媒体播放民族音乐的比例较少,流行音乐所占比例较大,加上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趋之若鹜。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青年学生只知道四大天王、超级女生,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二)应试教育长期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指导音乐教学。致使音乐教育无法执行教学大纲,更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音乐教学科研不足,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丧失兴趣。 二、发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长此以往,没有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发扬光大,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族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民族意识,让绚丽璀璨的民族音乐自立于世界之林,乃是当前音乐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怎样落实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通过学习一些带有典型民族风味的歌曲,在掌握和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学生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学生对这些民歌创作根源的追溯,会对民族音乐产生由衷的热爱之情。有了这样美好的感情,就会对学习民族音乐产生浓郁的兴趣,为学校进一步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打下浓厚的情感基础。 (二)以民族音乐的欣赏为契机,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体验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启发学生展开形象的翅膀,令学生将民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不断协调起来,使民乐的欣赏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活动,在此活动中令学生自我振奋、自我感动。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欣赏曲目,做到有浅到深、由表及里地对学生实施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怀着由衷的喜悦去吸收民族音乐的营养,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很有市场前景,关键是要有好的作品和市场运作。我认为,当前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存在着创作和市场两个问题,需要下大功夫解决。“中国民族音乐的作品不够丰富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由于民族管弦乐的乐器和编制的特性,你不能用西洋的配器方式来写中国民乐作品,而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有许多却还是从西洋乐团的配器移植过来的,这样的作品并不适合民族乐团演奏。民族音乐的市场开发问题也十分明显,从我们在欧洲和美国的演出看,实际上民族音乐有市场,但国内缺少推广民族音乐的机制,没有专门的人才和经纪公司向世界各地推广中国民族音乐。” 古典民族音乐的传承也许还要走很远,但是我们必须不停的寻找契机,为民族的文化作出应有的保护,更要作出应有的创新,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去认识我们的音乐文化。
随便摘选几段就行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音乐源远流长,而且中国人民自古就有着交流融合的习惯、海纳百川的豁达和融会贯通的精神。在以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和外国音乐为三大来源的中国传统音乐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淀了各民族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可以说已经具备了鲜明的民族个性。在不断的交流和交融中,它们互相辉映,互相兑争,进而衍生、发展。由于经济的强大实力和政治的相对稳定,在无数次的交流和交融中中原音乐文化都处于明显的“强势”地位。但是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对于任何一种意识形态来说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等因素对音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的融合、四域之间的音乐交流等都无不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五四”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的不彻底和建国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音乐的尴尬地位更是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经济唇齿相依的关系。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各个领域都受到侵袭的同时文化侵袭也是一种必然,当然这种侵袭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一次契机。然而那个时期文化思想领域里的否定思潮却高举国学之大旗对“新音乐”进行了全盘否定。从历史的角度看可以说是“五四”运动的不彻底使得新音乐的发展也变得举步维艰或者说是似是而非(当然期间也不乏精品)。解放以来至文化大革命这段时间从音乐发展的角度来说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积累阶段,“自力更生”、盲目排外的思想使得音乐的发展处于一种真空状态,在免遭“文化侵袭”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与外国文化进行交流的机会。 当然,“传统由发展而来,也要发展下去”(刘再生《论新音乐的历史观》)。虽然改革开放使以往的秩序结构、心理状态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虽然世界音乐文化和学术思潮蜂拥而至时国人显得有点措手不及,但是中华民族一直有着难能可贵的兼容品质,很快使自己从茫然中走了出来。“新潮音乐”和“流行音乐”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新潮音乐”和“流行音乐”以从善如流的态势发展的同时,也力图从全面的否定中达到新的肯定。然而这种“新的肯定”对于中国民族音乐来说有何影响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人自古就提出“百家争鸣”,从不忌讳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在诸多冲击之下,民族音乐显得冷静异常。我们眼看着在我们华夏民族生存了几千年的土地上孕育出来的民族音乐文化有日渐没落的迹象,电影、电视等各种媒体无不充斥着无病呻吟和病态的呐喊。当一场颇有质量的民族音乐演唱会或演奏会门可罗雀时,某著名歌星的演唱会却异常火爆,一票难求。 可以说音乐文化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脱离了人与人的需要的音乐是不存在的。现在人们不再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重重思想压力和顾虑,法制的健全赋予了我们选择的权利,改革开放更是赋予了我们选择的机会。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就像逛商场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商品一样自由。摇滚乐、爵士乐以及POP等各种流行音乐的风靡,各种所谓的世界名牌服装的大行其市等现象其实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心态,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文化的碰撞。“历经百年的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是由里及表,由浅而深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失落自我中不断发现自我的过程。”(李西安《扣响现代之门》)然而民族音乐以一种弱势文化的姿势存在成为一种习惯的话,人们就会对我们的民族音乐产生一种自卑感、遗憾感。这样也就不能正确的审视我们的民族音乐,不能具体的甄别精华和糟粕,不能以平衡的心态去面对现代和传统,更不能把握应有的尺度应对文化的继承。
希望对你写作文有帮助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篇一 经过上音乐鉴赏选修课,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音乐乐曲,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在还没有上课之前,因为对音乐没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总以为上音乐鉴赏的选修课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也许是我不太了解音乐的缘故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这样惧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选修课程都是一些诸如音乐美术影视等等一类的课程。在我记忆中,从高中开始就没有音乐美术等课程,久而久之也就将它们淡忘了。而如今,感觉又回到小时候上音乐课,因为 唱歌 的时候总跑调,我因此一度对音乐灰心丧气。但是在看电视搜台的时候听到有好听的歌曲总要停下来去听,也许是对音乐的“另类”喜欢,我选择了音乐鉴赏作为我的选修科目。在学习 乐理知识 的同时,也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各种各样乐器演奏的中外名曲。这也使得我在课程结束以后觉得受益匪浅。下面就让我来谈一下这学期所听音乐给我的一点感受。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你可以把主角想象成贝多芬乃至任何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或革命斗争史实。但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听众而言,主角应该是你自己!那么敌人是谁,很明了——命运!因为我想,每个人都有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主题在重复着,恐怖的声音依然在回荡,似乎斗争者并没有征服这个强大的“命运对手”!我想很多听众在这里会感到一丝精神上的疲乏。 正在这时,第二乐章舒缓的旋律传来了,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也好像是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之后对敌人、对未来进行交流、思索。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是内在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断的鼓动战士继续前进。在经历了第一乐章激烈的挣扎之后,听众们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剂疗伤药。第三乐章是快板谐谑曲,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幽默、谐谑的成分” 。在这里战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阴云笼罩的战场,音乐的气氛也突然从平和转为阴暗。好像战士脚踏着牺牲者们的血迹在一步一步朝命运之神逼近,不断积累着力量和勇气。 《命运交响曲》的第三、第四乐章是连续演奏的,从第三乐章最后一部分那平静、忧郁的缓慢突然跳跃到第四乐章一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的合奏。其实这个手法来自于《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从引子转到正题的那一部分。正是由于成功写下了《第四》的首乐章,才给《命运》的终曲乐章带来了灵感。我想任何一个听众面对着如此汹涌而来的凯旋之声,心中应该无不感觉激荡——黑暗被打破了、命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战士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人群在欢唱胜利的颂歌!听众也可以送一口气,甚至为作品的伟大而感到一丝快慰和激动。我想这正是为什么几百年来,有许多人可以从《命运交响曲》中获取力量、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人生挑战的重要原因!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扬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穿越岁月沧桑,破空而来,在一片深邃苍莽的林海中升腾,升腾。那些擎天的枝干亘古孑遗, 那些震颤的叶片蓬勃顽强,那些繁茂的果实乐观坚忍,风撼不动,雷劈不倒,时而豪气干云,时而阴柔宛转,于百转千回中传递着不屈的精神和意志。是什么,能够像音乐一样如此畅通地沟通人类与自然?是哪种生命,能够点燃人内心抗争的欲望,铮铮铁骨,生生不息?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似乎就是人生命运的缩影。那激按昂的曲调,那富于变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带到了他曲折的命运之中。然而,再那听起来让人感觉困难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种坚毅的精神,从绝望之中脱颖而出,扭转了局面,告诉人们:“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变命运,让命运拜倒在自己的脚下。” 正如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 经过上音乐鉴赏选修课,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音乐乐曲,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在还没有上课之前,因为对音乐没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总以为上音乐鉴赏的选修课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也许是我不太了解音乐的缘故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这样惧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选修课程都是一些诸如音乐美术影视等等一类的课程。在我记忆中,从高中开始就没有音乐美术等课程,久而久之也就将它们淡忘了。而如今,感觉又回到小时候上音乐课,因为唱歌的时候总跑调,我因此一度对音乐灰心丧气。但是在看电视搜台的时候听到有好听的歌曲总要停下来去听,也许是对音乐的“另类”喜欢,我选择了音乐鉴赏作为我的选修科目。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也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各种各样乐器演奏的中外名曲。这也使得我在课程结束以后觉得受益匪浅。 下面就让我来谈一下这学期所听音乐给我的一点感受。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篇二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 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 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 传统 文化 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二.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 《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 四. 音乐对人的影响 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五.音乐与素质 教育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 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篇三 记得中国顶级的成功学激励大师陈安之讲过:比尔盖茨之所以会成为世界首富,答案是他具有非凡的眼光,选择了最具前景的软件行业,如果他选择卖烧饼,答案一定是否定的。由此可见“选择”的重要性。在我们身边很多人每一天都在任劳任怨、勤奋努力的工作,但收获颇少,平凡依旧,原因是没有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方是与 方法 。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据,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大纲、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专家倾力协作 科学构思教学内容 纵观我们整本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不难发现:专家为了实现新课改的各项目标,紧扣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多角度、多 渠道 地从各个领域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在聆听中树立正确地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践中体味音乐鉴赏的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从教学评价入手―――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发展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专家们特别注重对学生情感呵护,引导其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例如:《音乐与人生》、《京剧大师梅兰芳》、《贝多芬》等单元侧重将音乐和作为音乐活动主体的“人“联系起来,使音乐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人“的活动。一切从“人”的思想、意识、兴趣、情感出发。 其次,让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形式、风格的音乐作品的聆听,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引导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 学习方法 。例如:《多彩的民歌》《丰富的民间器乐》等单元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音乐的区域风格特征,认识民族音乐中的体裁,感受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精神财富,从而得到文化、精神洗礼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旁及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民族音乐,从而归纳民族音乐的鉴赏方法。 第三,通过欣赏多种中外音乐作品,认识、了解、掌握音乐要素、音乐流派、代表人物、风格特征、题材文化、流行音乐等方面知识与技能。例如:在《京剧》、《非洲歌舞音乐》、《爵士乐》等单元中,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些知识与技能恰好是服务于我们的欣赏过程,有利于我们鉴赏音乐的旋律美、和声美、结构美。例如:京剧单元让我们知道了人物行当、唱腔、京剧名家、京剧的发生发展历史等知识;非洲音乐单元则是让我们了解了非洲乐器、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爵士乐单元则让我们学习到了爵士乐的相关知识,了解爵士乐的主要特征和风格特点。 在教材的构思的过程中,专家往往在同一单元中同时考虑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多个评价标准,并使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方法;在方法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和人生观,真正达到音乐鉴赏课教学目的。 从音乐内在体裁结构入手―――分时期 分流派 分地区 分门类设置教学内容 专家们在进行内容选编的时候,为了更加全面的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时期的音乐,选择了巴洛克、维也纳古典乐派、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流派的音乐,并对其代表人物进行了介绍;为了更加全面的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域的音乐,选择了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为了更加全面的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体裁的音乐,选择了京剧、爵士乐、中国民族歌剧、古琴音乐等不同门类的音乐作品;为了更加全面的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民族的音乐,还选择了中国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民族歌曲等等。都较系统、全面的含盖了各种音乐题材、风格和流派。从音乐鉴赏内容层面上基本上满足了教师学生“教”与“学”的需求。 根据笔者三年来的新课程教学 经验 发现:尽管教育专家们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费了不少心思,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选择的内容顺应了新课程的正确导向,为学生找到他们眼中“最新”的教学内容。作为学生,为了适应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彻底的课改,同样也在努力的寻找音乐给他们带来的那份“情”,那份“美”。然而,音乐课堂上他们总是没精打采,毫无兴趣。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很大异疑,他们认为教材所选择的内容陈旧、曲调老土、配器难听、版本单一等等,基本上都“不好听”,“不爱听”。所以,现在从学生的角度谈谈音乐鉴赏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学生强烈呼喊 我们努力过但没有“兴趣”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因为音乐课堂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所以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要么是迎合老师,做出一副很认真的模样;要么是趴在课桌上睡觉或听音乐;要么是带上其他文化科作业或课外书籍等等。总之,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找不到他们的需求。那么,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需求是怎样的呢? 与时俱进 追求音乐的流行美 现代世界,包括音乐在内的各方面都在飞速的发展。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都在技术上,艺术上有了很大突破,紧紧的体现了时代气息和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需求。作为欣赏主体的学生,理所当然对音乐的品味也越来越高。经过笔者三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 时尚旋律美,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首要需求 在《学堂乐歌》单元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陌生,缺乏兴趣,甚至认为其旋律老土,没有新意。课后,我认真的 反思 并作出了调整,我将“学堂乐歌’和 “校园民谣”结合起来,课堂上简略的聆听“学堂乐歌”,重点是欣赏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比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的进行了同类音乐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看了大学音乐鉴赏论文的范文的人还看: 1.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800字 2.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 3.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 4.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 5. 大学音乐论文的范文 6.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
关于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不断得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宫廷音乐: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这两大部分音乐体现了宫廷贵族文化的两个侧面,一是皇权至上自我形象的塑造,二是贵族阶层的精神享乐。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与词调音乐,它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古琴音乐追求的是超尘脱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清、幽、淡、远”的浪漫色彩,这种音乐最符合封建社会的“中和”思想,成为古人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最好手段。
宗教音乐:
一、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佛教、道教、萨满教,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上宗教音乐各有特征;
二、外来的宗教带来的外来音乐和乐器不断与本土音乐的融和;
三、较浓的民间风格,大量的宗教音乐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加以改动使之仪式化、教仪化。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它的特点是:
一、丰富性:中国土地辽阔,民族众多,民间民俗千姿百态,形成了品种繁多的民间音乐。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约有30万首左右,独奏、重奏、合奏乐曲不可胜数;民族乐器约200余种;中国的民族曲艺约200多个曲种;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曲艺和戏曲都是综合性艺术,音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各剧种、曲种特征和风格的主要体现者。至于这众多剧种曲种中丰富多彩的剧目、曲目,声腔、板式、曲牌、行当、流派、唱段、文武场音乐等,更是无法记数。
二、不确定性:民间音乐一般为口头产生,口头传授。口头发展使民间音乐更具有不确定性、变迁性、创新性、即兴性。
三、通俗性: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音乐文化,它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感情,表达了他们的意志和愿望,更具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色彩,更贴近广大劳动人民,并为他们所接受和喜爱。
四、实用性:许多民歌还未完全摆脱实用功能的原始形态,如各类劳动号子仍具有实用性和表现性两种功用。它的表现性在于用艺术形式反映劳动者的力量、态度、志向和审美情趣,它是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的直接反映。
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它又以其独特的功能作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即“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崇仰创造万物的大自然,又重视人的内心体验,而音乐的产生正是源于人心对大自然的感悟。“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记》)古人认为“音乐达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
音乐不但是由人们对大千世界感悟而产生,而且还能反过来调整情绪,调和人心,使人与人的关系达到协调和平,“七情不能自节,待乐而节之,至性不能自和,待乐而和之”。(《欧阳文忠全集》)在重视道德的封建社会,儒家利用音乐塑造理想人格以达到儒家学说中的核心“仁”。儒家代表人物孔子认为人的全面修养不能缺少音乐,孔子对平和优美的《关雎》大加赞赏。孔子曰:“《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而对激烈抗争的郑国民间音乐却强烈反对。孔子曰:“放郑声,郑声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不仅起着塑造人格的作用,还有安邦治世的功能,《吕氏春秋·适音》曰:“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礼记·乐记》曰:“致礼乐之道,举而措之,天下无难矣。”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发展主要依赖于“礼乐”制度。儒家便是“礼乐”制的倡导者。“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是指宫廷雅乐,它的实质功能是对“礼”的辅佐,把最具震撼人心的音乐形式与礼法结合在一起,其渗透力和凝聚力是强大的。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乐对舜仁德文治的歌颂及《九辨》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也。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 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民族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出它与传统文化互相交融、互相联系、共同发展、共创辉煌的主要特质。
中国诗词,声调音韵抑扬顿挫,在平仄交错中形成音乐的旋律之美,而诗词不同长短句组合,各种格律的运用又显示了音乐节奏之美。
中国的书法艺术中无论是龙飞凤舞的墨迹,还是书者瞬间的节奏运用的律动感都是有音乐灵感的精神气质。
中国的绘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绘画思想,清晰的线条、造型,清淡的色调意境,显现了音乐流动的旋律美。而中国的舞蹈、戏剧更是与音乐结合为一体,形成了大型的综合艺术。
我们抛开技巧性、技术性把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层面来审视时,我们就会发现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
尽管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存在着某些矛盾,但是我们却也能发现它们之间一些微妙的联系。首先,流行歌曲脱胎于民歌。也可以这样理解:民歌是过去的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就是今天的民歌。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邓丽君演唱的一些歌曲则是由民间小调为素材创作的歌曲。而在其他的流行歌曲中也有相当的体现。由此可以我们知道,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智慧和追求,是流行歌曲用之不竭的源泉,流行歌曲只有扎根在民族音乐的土壤里才能获得更为顽强的生命力。其次,民歌借流行歌曲元素焕发生机。民族音乐元素越来越被流行歌手所重视,当周杰伦、陶喆、王力宏的流行音乐里开始引用民族元素,当腾格尔红遍大江南北,.当“女子十二乐坊”倾倒海外的时候,一些人发出“民族音乐迎来了春天”的欢呼。也就是说,流行音乐用现在的配器手法和演唱方式从另一方面来表现民歌,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并喜爱古老民族,也使传统民歌的古老生命力焕发生机。很难说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必然,也很难给中国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关系一个完整的和正确的定位。中国民族音乐存在了数千年,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的发生变化,民族音乐也随着发生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应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用音乐这个特殊的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可以文说,中国的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特点比较鲜明的体系。而中国的流行音乐尤其是所谓的“新潮音乐”则可以说是在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下的派生物,众多音乐人可以借助这种音乐的形式来表现生活和情感,有时也显得很切近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从当前来看,我国的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长期来在很大程度上都处于一种相互争斗、相互排斥的状态,而随着各自的生存空间的扩展需要,它们又不可避免的走到了一起,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已经慢慢建。立起来。 Baidu文库当今,中国的流行音乐开始与国际接轨,港、台、内地三地的流行音乐差异日益缩小,在这个时期,古今的碰撞、中外的结合都汇集到一起。但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的流行音乐从商业上看是繁荣的,但是从文化上看,是贫穷的。而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更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如何把民族的真正变为世界的、把民族音乐元素巧妙地与流行音乐相结合,还需要广大的音乐人不断尝试、共同努力、共同探索,使我国民族化的流行音乐作品在世界乐坛上独树一帜
学习体会<<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作者:陈雅 质量推进年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138 更新时间:2006-2-23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红的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叁天大树,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浩瀚的大海。仅仅从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歌、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的数量来看,也是令人惊叹的。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约有30万首左右。民族民间器乐约有200余种乐器,独奏、重奏、合奏乐曲难以数计,中国的曲艺约有200多个曲种。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曲艺和戏曲都是综合性艺术,音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各种剧种、曲种特征和风格的主要体现者。至于这众多的剧(曲)种中丰富多样的剧目、曲目、声腔、板式、行当、流派、唱段、文武场音乐等等。更是难以数计。 产生我国这么丰富的民族音乐的原因有:第一,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第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三,博大的文化背景;第四,众多民族和人口。 包括民歌与歌舞、民族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四章内容。 一、 民族与歌舞 民歌与歌舞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书中也是一起放在第一章一起介绍。民歌和歌舞都来自人民的生活和劳动,这是它们一个很大的特点。民歌的体裁大体分号子、山歌、小调3个大类。号子直接为劳动服务,是在人民体力劳动中编唱的,它的音乐坚实有力、粗犷豪迈,和劳动联系十分密切,音乐节奏和节奏紧密结合。山歌则产生山野劳作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直畅而自由地抒发感情的民歌。小调是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的民间歌曲。中国的歌舞音乐也很丰富,他的音乐特点与小调很接近,只是因为要配合舞蹈动作,常家用更多的衬词、衬腔和重复腔等。歌舞音乐大体分:秧歌类、花鼓类、花灯类、风俗舞类。此外,还有旱船、莲湘、小车、拉花、春牛等歌舞形式及其音乐。二、民族器乐 分类有吹奏、弹拨、拉弦、打击乐器,曲式结构大多以曲牌为基础,段落性很强。三、曲艺音乐 曲艺是一种表演艺术,也是综合艺术,它以讲唱文学为脚本,安排布局,展开情节,汲取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曲艺是叙事性的音乐,是在“演故事”,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千百年来,文学、音乐、表演三者在曲艺这一综合体中相铺相成,有机结合,达到了今日曲艺的丰富、成熟的境地。中国曲艺有200多种,分类问题很复杂,一般根据音乐特点分8类:鼓词类、弹词类、道情类、牌子曲、走唱类、琴书类、杂曲类、数唱类;曲艺唱腔体式分曲牌体、主曲体、综合体。曲艺分南北不同,各自有长处,我们熟悉的如北方京韵大鼓、南方评弹。 四、戏曲音乐 戏曲,是一种综有诗歌、音乐、舞蹈等多样表现手段的中国传统戏剧艺术。音乐是戏曲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唱腔和器乐两种成分。中国传统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音乐遗产非常丰富,形态十分复杂。戏曲的艺术特点有综合性、戏剧性、民间性与专业性的结合三点。戏曲的唱腔具有抒情性、叙述性、戏剧性三方面特征。戏曲的器乐特点大多处于伴奏、陪衬的较次要的地位。戏曲的剧种全国性剧种有昆剧、京剧、两种。我对京剧特别喜欢,对其中内容了解较详细。京剧是以皮黄腔为主的全国性戏曲举重之一,约有200年的历史,因形成与北京而得名。由于京剧名师辈出,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有了谭鑫培等一带新人出现,谭鑫培是这一阶段杰出的代表,他博采众长,继承余、张、程等又有所创新,为京剧老生的一带宗师。这时京剧不仅受群众欢迎,而且得到清王朝统治者的赞赏,逐渐取代了昆曲的地位而影响全国。从此,建国前后,老生有言菊明、谭福英、马连良、周信芳、李少春、杨宝森等;旦角有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武生有盖叫天、厉慧良等;小生有姜妙香、叶盛兰等;净角有金少山、裘盛戎、袁世海等;老旦有龚云匍、李多奎等;丑角有肖长华、刘斌昆等;琴师有孙佐臣、徐仁沅、王少卿、杨宝忠等。。。。。。他们在各个行当中都有重大建新,在唱腔、表演、念白等方面都有所创新,自成一派,将京剧艺术推到了鼎盛时期。京剧约有1000多个传统剧。故事大多取材于“列国演义”、“西汉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西游记”、“杨家将”、“水浒传”、“说岳全传”等,也有从昆剧和其他地方小戏、民间歌舞中移植过来的,范围十分广泛。京剧的唱腔以皮黄腔为主。二黄强苍凉深沉,长于抒发悲愤之情,有正、反二黄之分;西皮腔刚劲明快,长于表现灵活、昂扬、欢快之情。除了皮黄腔外,京剧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吹腔、昆腔和许多民间小调等唱腔。京剧演唱也很讲究,注重按字行腔、要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京剧器乐文场以京胡为主,辅以月琴、京二胡、小三弦,有时还用笛、笙、唢呐、海笛等;武场有鼓板、大锣、小锣、钹,有时用堂鼓、水钹、碰铃、大饶等。京剧著名的传统剧目有《二进宫》、《玉堂春·三堂会审》、霸王别姬》、《卧龙吊孝》等。其他的戏曲剧种如北方秦腔、晋剧、河北梆子、豫剧、评剧、碗碗剧,南方赣剧、川剧、湘剧、黄梅戏、越剧、湖南花鼓戏、锡剧等,各个戏曲剧种的唱腔都有分别,也各有自己的长处。 学习体会《中国民族音乐欣赏》后,感触颇多,以前我们总是认为欧洲音乐是最优秀的,而我们民族音乐是不足以登入大雅之堂的,现在知道了民间音乐浩瀚如海,并不比欧洲优秀的音乐差了多少,也是那样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和发扬光大的,我们更应为我们民族音乐能够走向世界多做贡献。
一些乱七八糟
虽然不是音乐生,但也来说说吧··我先说说少数民族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特色,说到音乐特色必须要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因为没有舞蹈的音乐是不完美的,那就没有民族的特色了,也就没有民族风格了!维族的民歌基本上都与舞蹈有关系,他们节奏很简单,咚嚓嚓咚嚓.这个节奏..适合新疆的民族舞蹈,在那遥远的地方之类的歌,都是歌颂新疆那美丽的大草原..是典型的草原民族.他们的乐器丰富而简单,有阿地力,冬不拉等等.还有吹奏乐器.新疆民歌的最大特点是艺术性很强,尤其是舞蹈艺术性很强,算是很好的舞蹈即兴伴奏歌曲.那轻快的节奏,仿佛流动的河水在蟠曲而行.新疆舞蹈的特点也很明显,就是惟美,优雅,轻快,活泼!这也算新疆少数民族的风格!他们在大草原的生活可以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形式展现给我们,很显然,大草原的生活是美好的,才会有那么优美的新疆舞蹈还有那么动听的新疆民歌! 说到新疆,当然就不能忽略蒙古族人民.他们和新疆的维吾尔的风格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大草原那种豪情奔放!虽然这样,但是也有不同,比如音乐形式就不一样,蒙古族的乐器有很多,而且这些乐器更可能的抒发在草原的心情,蒙古族的马头琴所表达的含义不是欢快,而是幽静.在茫茫的大草原中,那种马头琴发出的声音让人听了就凄凉,听了就有种心旷神怡的幽静.应该说蒙古族比新疆的维族更加贴近"草原之夜",毕竟蒙古族讲究的礼数很多很多,这样在音乐形式不同也就会引发舞蹈的不同.舞蹈形式应该说新疆的舞蹈是无与伦比的.新疆舞舞步很灵活,而且跳得也轻快,而蒙古族的舞蹈略与草原或者说是家乡联系的紧密一些!要说到家乡那蒙古族的风格都与家人,家乡,母亲有关,相信腾格尔的蒙古人你是听过的.歌曲叙述的就是他深爱的家--大草原.他一生的顽皮都寄托给了让他长大的神圣的大草原! 可以说是维族和蒙古族两个民族是非常相象的,但也有略不同.也许是政治因素所造成的,但这个不是所关心的,真正的答案也许在那些已经经过历史磨练的音符里面,说不定只有音符所表达出来的旋律才是真正他们为什么不同的答案! 说完了北方的歌曲,南方歌曲一样有他的魅力所在,比如说云南吧,音乐的风格很有江南风采,很流行的民族乐器葫芦丝已经家喻户晓,周杰伦<菊花台>结尾的那段就用到了它,可以说他乐器搭配的是无懈可击.云南的少数民族很多,傣族白族等等,在这样一个大民族汇聚的地方,舞蹈肯定是大众化的,就必须欢快,有潮流,有内涵,虽然风格和北方的新疆舞蹈差异很大,甚至舞蹈元素很简单,区别不同的是他们的舞不同之处是节奏,可以说南方的舞蹈节奏很丰富,而北方的节奏性很单一,也有的没有节奏的感觉就一跳而过,很优美的舞步一个连贯的动作就完成.舞步不同也就意味着音乐不同,南方的少数民族的音乐都是所谓的江南风格.正如旧式中国风风格的歌曲.有古筝,二胡,琵琶.它们一听上去就很优美,有的叙事,有的抒情,有的感怀.在音乐领域上是略胜一畴.带有江南色彩的曲调包含了有意境的中国风歌曲毕竟是能被中国人所接受的! 总之,民族音乐风格收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因为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够相互沟通,世界才会流动!永不静止,永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