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可以加急吗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可以加急吗

发布时间: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可以加急吗

颧骨?犬骨?这是所有有关颧骨骨折文献,我也废了大功夫了,自己查查总结吧1 晚期颧骨骨折的矫治 田奉宸; 李克莉; 杨庆; 濮礼臣; 庞晓纲; 张洪杰; 朱光辉; 韩娟; 齐莉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5-08-15 期刊 1 3 2 口腔颌面部损伤学 130例颧骨骨折临床分析 周树夏 中国口腔医学年鉴 1998/01/01 年鉴 0 0 3 颧骨骨折的广泛切开暴露复位及坚强内固定 严文洪; 陆肇曾; 余卫星; 黄爱玉; 张孟殷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1999-12-30 期刊 6 3 4 三维CT平面测量在颧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何冬梅; 张益; 张震康; 梁朝东; 王仁贵; 唐光健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2-05-25 期刊 10 40 5 颧骨骨折继发眼部畸形的临床研究 何冬梅; 张益 第三届中国国际暨第六届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 2002-11-01 会议 0 0 6 28例颧骨骨折的治疗 葛俊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2-06-25 期刊 2 4 7 颧骨骨折分类和治疗方法分析 运新跃; 李世芬; 郑金曙 天津医药 2001-09-15 期刊 0 7 8 颧骨骨折五例报告 颉志坚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07-01 期刊 0 0 9 130例颧骨骨折临床分析 东耀峻; 魏民宪; 杨成; 王世平; 赵吉宏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1997-12-30 期刊 9 5 10 124例颧骨骨折治疗回顾性研究 李根渊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1997-03-30 期刊 3 1 11 95例颧骨骨折临床治疗体会 徐如元 交通医学 2002-09-20 期刊 0 6 12 颧骨骨折并发复视的临床研究 肖洪芬 山西医药杂志 2002-06-20 期刊 0 2 13 颧骨骨折手术复位和固定方法的探讨 东耀峻; 李祖兵; 张壁; 赵吉宏; 金辉喜; 魏民宪 口腔医学纵横 2000-05-30 期刊 10 10 14 颧骨骨折治疗中的医学美学问题 黄征难; 邓玲玲; 朱艳; 吕兴海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1999-12-15 期刊 0 6 15 经头皮冠状切口行颧骨骨折切开复位治疗体会 程瑞修; 黄良平; 王玉刚; 王润求 口腔医学 2003-04-28 期刊 4 5 16 牵拉复位法治疗颧弓颧骨骨折64例报告(摘要) 张广茹; 王秀英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2-12-26 期刊 1 4 17 30例复杂颧骨骨折临床分析 李新军; 郭晓丽; 柳新华; 籍艳萍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0-06-25 期刊 0 2 18 牵引加填塞治疗颧骨骨折的临床应用 吴军 江苏医药 2004-09-20 期刊 0 3 19 合并颧骨骨折的爆裂性眶壁骨折 王绍莉; 河井克仁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7-02-28 期刊 1 5 20 颧骨骨折的诊断分类与坚固内固定 许君武; 郑昆华; 高洪; 林毅 福建医药杂志 2001-09-28 期刊 21 冠状切口复位内固定颧骨骨折的护理 文小丽; 张磊华; 贾宝梅 实用医药杂志 2003-10-30 期刊 1 2 22 闭合性颧骨骨折的小切口锤击复位 薛炜玲; 叶桂荣; 刘云超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99-08-26 期刊 0 1 23 粉碎性颧骨骨折的治疗 李文刚; 张世周; 袁锡兰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3-09-25 期刊 1 10 24 颧骨骨折手术复位的护理 徐佑兰; 何腾霞; 蔡国静 护理学杂志 2004-09-30 期刊 2 7 25 颧骨骨折眼部并发症的治疗 柳江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1998-11-30 期刊 0 2 26 颧骨骨折睑下切口复位内固定术18例报告 朱国雄; 黄迪炎; 于书娟; 赵枫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3-05-29 期刊 1 6 27 颧骨骨折时对眶底的估测 林伟南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990-05-01 期刊 0 0 28 颧骨骨折合并眶底损伤早期整复的临床观察 段宗华 眼科研究 2003-08-30 期刊 0 3 29 颧骨骨折并发症21例临床分析 袁书海; 傅桂凤; 王万伟; 蒋继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0-11-30 期刊 0 5 30 冠状切口在颧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吴发印; 谢文扬; 董平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3-10-30 期刊 1 3 31 医用有机玻璃夹板在颧弓骨折复位固定中的应用 樊功为; 尚伟; 贾暮云; 赵保东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6-03-30 期刊 0 3 32 冠状位切口在颧骨骨折三维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李坚; 马开宇; 施琥; 徐品然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1-12-30 期刊 0 3 33 三维定位面弓的设计及其在颧骨骨折复位中的应用 何冬梅; 张益; 张震康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4-09-25 期刊 3 27 34 62例颧骨骨折临床分析 齐鸿亮; 郭敏 山西医药杂志 1999-10-20 期刊 0 2 35 颧骨骨折复位在恢复面中部形态中的作用 陆守昌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1-03-30 期刊 1 2 36 小型金属板单点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骨折 杨兰; 董玙; 邢占奎; 谢富强; 李淼 创伤外科杂志 2005-08-15 期刊 0 8 37 颧骨的应用解剖和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研究 张清彬 武汉大学 2005-04-01 博士 1 44 38 颧蝶缝在颧骨骨折30例复位术中的应用 李一桃; 王翔; 顾晓林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10-15 期刊 0 4 39 62例颧骨骨折临床分析 刘晔; 李欣; 于兴海 第二届中国国际暨第五届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1998-11-01 会议 0 0 40 62例颧骨骨折临床分析 刘晔; 李欣; 于兴海 第二届中国国际暨第五届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1998-11-01 会议 41 颧骨骨折的Zingg分类及治疗 张淳萌; 王世惟; 方品华 上海口腔医学 2000-03-25 期刊 0 8 42 陈旧性颧骨骨折及喙突过长合并眼部症状(附4例报告) 宋健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 1985-12-31 期刊 0 0 43 颧骨骨折66例临床总结报告 夏镇斌 天津医药 1982-05-31 期刊 0 0 44 颧骨骨折治疗的临床研究 黄明泽; 韦远泉; 陈声莲 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 2003-09-01 会议 0 0 45 保守与手术治疗颧骨骨折68例疗效分析 刘会英; 赵民朝; 赵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11-15 期刊 0 1 46 颧骨骨折14例治疗报告 程铎; 游铭谦; 常启经 山西医药杂志 1964-04-30 期刊 0 0 47 颧骨骨折的分类和治疗:1025例回顾 武淳秋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93-08-29 期刊 0 0 48 手术加弹性牵引治疗嵌入性颧骨骨折的体会 石子英; 刘宝林; 余绍明; 彭品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1989-07-02 期刊 1 0 49 眶-上颌-颧骨骨折治疗的临床分析 葛自力; 刘健; 陈剑华 江苏医药 2003-04-20 期刊 0 5 50 颧骨骨折导致眼心反射一例报告 王懿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2-06-15 期刊 0 10 51 下睑缘切口颧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白庆瑞; 王毅军; 张维军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1-09-19 期刊 0 2 52 克氏针导入治疗颧骨骨折的临床及局部解剖学研究 赵来友; 陈克功; 蔡晓玲 局解手术学杂志 1995-05-15 期刊 0 1 53 复杂性颧骨骨折:经眉部途径手术处理的评价 张瑞玉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74-06-30 期刊 0 0 54 210例颧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东耀峻; 张清彬; 李祖兵; 赵吉宏; 程波 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 2003-09-01 会议 0 0 55 颧骨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技术 林野; 王兴; 伊彪; 李自力 第二届中国国际暨第五届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1998-11-01 会议 0 1 56 颧骨骨折治疗效果之探讨(附108例临床分析) 李根渊 口腔医学 1988-12-30 期刊 0 0 57 颧骨骨折复位径路与固定部位的临床研究 东耀峻; 张清彬; 李祖兵; 魏民宪; 赵吉宏; 程波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4-01-30 期刊 11 40 58 眶颧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梁利荣; 赵士芳 浙江医学 2004-10-25 期刊 1 7 59 微型夹板单点固定治疗颧骨骨折 林伟南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988-04-30 期刊 0 0 60 颧骨骨折的治疗 李士忠 ; 顾圣祖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78-03-02 期刊 0 61 颧骨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技术 林野; 王兴; 伊彪; 李自力 第二届中国国际暨第五届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1998-11-01 会议 0 1 62 上颌骨内壁骨折的诊断和处理 田振明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977-05-01 期刊 0 0 63 经下睑睫毛下切口内固定治疗颧骨骨折 朱国雄; 黄迪炎; 于书娟; 赵枫 实用医药杂志 2003-01-30 期刊 1 4 64 颧骨及颧弓骨折治疗方法的探讨(附38例病例分析) 孙弘; 王贤俶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80-08-28 期刊 0 3 65 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颧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赵科; 罗洪; 黄光磊; 陈燕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3-04-30 期刊 0 4 66 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分类研究和治疗 何冬梅; 张益; 张震康; 顾晓明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4-05-30 期刊 22 63 67 22例颧骨骨折治疗分析 杨建新; 顾松筠; 刘瑾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6-02-25 期刊 0 0 68 改良的颧骨弓投照方法 李华兵; 李佐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3-04-25 期刊 0 11 69 改良切口治疗颧骨骨折典型病例介绍 姚治豹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8-12-28 期刊 0 0 70 颧骨骨折悬吊支架的改进及应用 陈曦; 田素芹; 赵秀兰 口腔医学纵横 1996-11-30 期刊 0 1 71 头皮半冠状切口钛板固定术治疗颧骨颧弓骨折 李伟忠; 李少萍; 廖远超 广东牙病防治 2008-07-20 期刊 0 5 72 眶壁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宋维贤 眼科 2002-08-15 期刊 13 16 73 下睑缘切口行颧骨骨折内固定术 李皇; 秦少泽; 武立刚; 徐卫东 吉林医学 1999-12-20 期刊 0 1 74 颧蝶缝复位在颧骨骨折治疗中的意义 李文刚; 张世周; 袁锡兰 上海口腔医学 2003-04-30 期刊 4 9 75 颧蝶缝在颧骨骨折中的意义研究 周晓清 山东大学 2007-05-10 硕士 0 5 76 上颌骨、颧骨骨折早期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王翰章; 彭继跃 中华创伤杂志 1990-06-30 期刊 0 0 77 改良颌面损伤严重度评分用于颧骨骨折伤度分析的初步研究 张清彬; 东耀峻; 李祖兵; 赵吉宏; 董福生 北京口腔医学 2007-08-28 期刊 0 17 78 眶周小切口在颧骨颧弓骨折中的应用 肖文芝; 陈涌; 张莉; 杨容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6-08-30 期刊 0 7 79 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24例 李建成; 廖圣恺; 徐锦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07-15 期刊 0 1 80 颧骨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王育新; 唐友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6-09-28 期刊 0 20 81 丁字单钩治疗颧骨弓凹陷性骨折 赖钦声 北京医学 1980-12-26 期刊 0 0 82 改良式冠状切口坚固内固定治疗颧骨骨折的评价 张治国; 董卫亚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6-06-10 期刊 0 6 83 颧骨骨折内固定术切口的改进 阎仕广; 梁斌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85-07-02 期刊 0 0 84 口内切开复位口外穿刺内固定法治疗颌骨及颧弓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滕敏; 孙芳 口腔医学 2005-04-28 期刊 1 15 85 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张海燕 实用医技杂志 2005-02-28 期刊 0 7 86 颧骨复合体骨折伴颅骨缺损的手术治疗 陈志远; 刘静明; 邱鄂; 李永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7-04-28 期刊 0 15 87 坚强内固定在颧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孟海峰; 杨刚岭 上海口腔医学 2003-02-28 期刊 0 8 88 冠状切口与局部小切口整复颧骨复合体骨折的疗效观察 陈伟仕; 杨茂林; 芮建功 现代实用医学 2006-07-20 期刊 1 6 89 颧骨和颧弓骨折 孙弘; 王贤俶; 王文崔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82-03-02 期刊 3 1 90 颧骨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 陈世润; 邴宇庆; 王强; 张竹; 李闻博 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 2003-09-01 会议 0 1 91 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面中部骨折23例疗效观察 张政; 陈锴 基层医学论坛 2007-06-01 期刊 0 6 92 半冠状切口加下睑切口修复颧骨与上颌骨复杂骨折2例 庞文英; 王新中; 王媛; 刘晓梅; 武琳; 杨涛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5-12-25 期刊 0 8 93 口腔颌面部外伤88例临床分析 张文科 安徽医学 1985-12-27 期刊 0 0 94 美容切口颧骨颧弓骨折内固定效果分析 周卫东; 马红 中国基层医药 2005-12-28 期刊 0 5 95 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前后咬合力的对比研究 孙玉华; 唐友盛; 徐兵; 史俊; 彭玲玲; 赵颖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7-12-15 期刊 0 8 96 依据螺旋CT三维重建定量测量指导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修复 赖仁发; 刘湘宁; 沈山; 邓玉瑛; 史长征; 陈铁 中国临床康复 2006-04-07 期刊 1 13 97 兔颧弓骨折骨缺损植骨临界值的确定 张德辉; 张益; 段登辉; 昌红; 周经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04-22 期刊 0 18 98 眼眶-上颌骨-颧骨复合骨折的手术治疗 周军; 宋维贤; 殷卫红 眼科 2000-03-25 期刊 2 6 99 Bellevue中心医院1955-1976年面中部骨折的治疗 杨永沛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79-12-27 期刊 0 0 100 颧骨颧弓及上颌骨折的诊断和治疗(附235例报告) 钟大文; 刘方柏; 潘燕; 黄音; 曾红泉; 邓诚; 张志杰; 张一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1984-09-30 期刊 4 101 颌面部外伤93例分析 杨荃香 口腔医学研究 1987-04-02 期刊 0 0 102 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分类研究和治疗 何冬梅; 张益; 张震康 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 2003-09-01 会议 0 2 103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 三维CT平面测量在颅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王松灵 中国口腔医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0 104 经头皮冠状切口行颧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07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陈红; 张磊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07-10-25 期刊 0 1 105 颌面部创伤 郭庆科; 肖光裕; 唐文杰; 南平; 阎颖; 王鸿 中华创伤杂志 1992-03-01 期刊 0 0 106 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面中部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胡升; 丰景; 黄镜根 医学信息 2006-10-05 期刊 0 0 107 内固定治疗眶颧骨骨折127例的手术配合 李荷花; 马玲平; 厉小丽; 梁利荣 实用医学杂志 2006-12-25 期刊 0 3 108 颧骨骨折内固定术切口的改进 阎仕广; 梁斌 口腔医学 1987-12-31 期刊 0 0 109 颧骨骨折眼部并发症的治疗 柳江太 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 1996-11-01 会议 0 0 110 三维CT立体测量在陈旧性颧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何冬梅; 张益; 张震康 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 2003-09-01 会议 0 0 111 头皮冠状切口整复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研究 东耀峻; 张清彬; 李祖兵; 赵吉宏 2004年中国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学术会议 2004-10-01 会议 0 1 112 颧骨(弓)骨折103例临床分析 崔耀庭; 朱延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1991-07-02 期刊 0 0 113 锌对颌面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杨莽; 姚隆浩; 王国民; 徐兵 第二届中国国际暨第五届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1998-11-01 会议 0 0 114 口腔颌面部损伤学 羊颧骨粉碎性骨折的实验研究 王翰章; 王彦亮 中国口腔医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0 115 颌面骨折119例临床分析 焉晋绪; 侯瑞芳; 吕勤英 青海医药杂志 1984-04-30 期刊 0 0 116 发际内头皮冠状位切口在颌面复合骨折中的应用 李坚; 马开宇; 施琥; 徐品然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1-06-30 期刊 1 4 117 颧骨颧弓骨折76例急救治疗的探讨 何心道; 邓晓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 1999-03-15 期刊 2 2 118 眼眶骨折的CT诊断 李季; 陈志功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7-09-10 期刊 0 5 119 口腔医学学术会议 全国口腔颌面创伤专题座谈会 孙冠名 中国口腔医学年鉴 1988/01/01 年鉴 0 0 120 眶骨骨折并发复视的临床治疗研究 王勇; 肖洪芬 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 1999-04-01 会议 0 0 121 颧骨颧弓骨折46例临床分析 李凤和; 王戟; 薛毅; 梁晓龙 华北国防医药 2003-02-28 期刊 1 2 122 经头皮冠状切口行颧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护理 陈慧贞; 林凤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09-18 期刊 1 3 123 86例面中部骨折临床分析 侯瑞芳; 焉晋绪; 吕勤英 青海医药杂志 1986-08-29 期刊 0 0 124 颧骨弓前后位倾斜角放大摄影法 杨仕猛; 覃爱同; 赵凤莲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2-11-25 期刊 0 5 125 自制弹性外固定支架在颧弓骨折急诊治疗中的应用 谭志军; 杨松; 刘忠梅 医疗装备 2005-06-15 期刊 0 5 126 183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分类和治疗 何冬梅; 张益; 张震康 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 2003-09-01 会议 0 1 127 手术治疗颧骨(弓)78例报告 马建军; 刘士梅; 高秀云 山东医药 1999-05-20 期刊 0 2 128 微夹板内固定在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潘洪祥; 王国相; 王雅娴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09-30 期刊 0 0 129 颧骨牵引固定器在颧骨骨折中的应用 黄锦标; 李键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0-12-15 期刊 0 1 130 以颧蝶缝为标准复位颧骨骨折 李文刚; 张世周; 袁锡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3-10-30 期刊 2 32 131 72例颧骨颧弓骨折的诊治及分类学探讨 孙庚林; 李克莉; 吕德恒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1989-07-02 期刊 0 0 132 经冠状切口行颧骨骨折切开复位术 程瑞修; 黄良平; 王玉刚; 王润求; 徐鸿骏 实用医药杂志 2002-12-30 期刊 1 2 133 81例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体会 林江红 温州医学院学报 1996-03-15 期刊 0 3 134 记忆钉在颌面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金泽浩 吉林医学 1997-04-20 期刊 0 1 135 颧骨与邻骨形成各骨缝的皮下段形态观测 罗亚丹; 张宏; 陈庆丽 局解手术学杂志 1999-11-15 期刊 0 6 136 口腔颌面损伤学 颧骨骨折治疗效果之探讨 周树夏 中国口腔医学年鉴 1990/01/01 年鉴 0 0 137 颧骨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南欣荣; 令狐清溪; 张磊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4-08-30 期刊 2 9 138 Analysis of zygomatic fractures with the submental-vertical radiograph T.Isago; T.Honda; Y.Kikuchi; H.Nakazawa; M.Nozaki European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2003-06 Springer 139 Versorgung von Jochbeinfrakturen über einen transkonjunktivalen Zugang mit lateraler Kanthotomie unter Schonung des lateralen Lidbandes F.Hölzle; S.Swaid; T.Schiwy; P.Wölfelschneider; D.Nolte; K.-D.Wolff Mund-; Kiefer- und Gesichtschirurgie 2004-09 Springer 140 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颧骨颧弓多发骨折 严斌; 李哲光; 游士奇 现代实用医学 2006-04-20 期刊 0 141 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颧弓骨折128例分析 张树民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12-25 期刊 0 4 142 经半冠切口治疗颧骨及颧弓骨折—附9例临床分析 糜华泰; 吴家末; 刘世勋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0-02-29 期刊 0 1 143 颧骨复合体骨折31例治疗分析 蒋锋; 刘家武; 傅成扬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09-25 期刊 1 14 144 游离骨块植入治疗眶底壁骨折18例 金艳红; 王卫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7-20 期刊 0 3 145 颧上颌复合体骨折坚固内固定 颜学德; 黄建华; 郭新程; 陈良健; 杨浩 湖南医学 2001-08-26 期刊 1 11 146 颧-上颌骨复合型骨折治疗探讨 刘晓峰; 程树基 蚌埠医学院学报 1999-01-15 期刊 0 0 147 可吸收固定板和螺钉用于颧眶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观察 程晓兵; 刘彦普; 张浚睿; 杨耀武 中国美容医学 2001-12-15 期刊 0 5 148 颧骨复合体骨折三点固定的临床研究 王昭领; 黄迪炎; 李东临; 付崇建 口腔医学研究 2005-04-28 期刊 5 16 149 Subciliary incision and lateral cantholysis in rigid internal fixation of zygomatic complex fractures 钟来平; 陈关福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2004-06-01 期刊 0 9 150 半冠状切口结合小钛板固定治疗颧骨、颧弓多发性骨折 陈舜岳; 王姝; 章小泉; 刘治慧; 黄磊; 胡永杰 上海口腔医学 2003-12-30 期刊 0 6 151 可吸收性垫片在颧弓骨折复位中的应用 王绪生; 陈丽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07-30 期刊 0 2 152 颧骨颧弓骨折36例手术复位和固定方法的临床分析 程希兰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09-20 期刊 0 5 153 合并眼眶-上颌骨-颧骨复合骨折的义眼台植入21例体会 缪爱红; 孙玉兰; 欧阳小华 陕西医学杂志 2006-10-05 期刊 0 1 154 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35例临床分析 朱家稷; 林泼水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0-05-10 期刊 4 3 155 头皮冠状切口径路治疗上颌骨颧骨多发性骨折 附7例报告 龙文; 胡传真; 东耀峻; 李宏札; 张国志; 黄宏章 口腔医学研究 1991-12-31 期刊 1 0 156 穿刺内固定治疗颌骨颧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时荣新; 滕敏; 甘艳; 杨庆玲; 伏瑞修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2003-12-15 科技成果

投稿邮箱:投稿邮箱:

西北林学院学报可以加急吗

1.专题评述 能够反映某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方向,论文篇幅不限。作者本人或所在室验室在本领域有相当的研究经历和科研成果。2.研究论文 反映我国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育种领域在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方面的、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尚未发表过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3.研究报告 为争取时间以简要的形式发表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论文篇幅要求在5-8个印刷页面左右。4.专题介绍 主要介绍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分子育种领域的文献综述性论文。论文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以上。5.学位论文简报 主要刊登博士学位论文及优秀硕士论文之大摘要。篇幅要求在2个印刷页面。中英文同时刊登。6.新基因、新种质、新品种 主要刊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经过鉴定或品种审定的新材料及品种。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7.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 主要刊登我国学者自主发明的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旅游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吧。

[1]廖娟.少数民族旅游地居民地方依恋与旅游开发研究--以云南大理为例[J].中国商贸.2013(33)

[2]程岚,段渊古,殷晓彤,孟宇轩.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中的场所精神构建探析--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03)

[3]邵春艳.论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8)

[4]刘峘,江权,孙广懿.度假型矿山公园的规划设计探索--北京市房山区四马台矿山公园规划实践[J].规划师.2014(05)

[5]董娜.开滦矿业文化旅游品牌构建[J].煤炭经济研究.2012(12)

[6]黎启国,郑伯红.论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工业建筑.2014(04)

[7]郑群明,夏赞才,罗文斌,刘媛媛.世界遗产申报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以湖南崀山为例[J].旅游科学.2014(01)

[8]涂海丽,黄国华.对江西矿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思考[J].老区建设.2014(04)

[9]邓祖涛,毛焱,梁bin.居民参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湖北省新店镇的调查数据[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11)

[10]许子伯.国家矿山公园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要点[J].煤炭工程.2011(S2)

[11]李海娥.旅游地居民:不可忽视的目的地营销力量[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1)

[12]曾启鸿,袁书琪.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地方依恋差异研究--以鼓浪屿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

[13]许振晓,张捷,GeoffreyWall,曹靖,张宏磊.居民地方感对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度影响--以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9(06)

[14]李淼焱,张静.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条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8)

[15]卢松,杨兴柱,唐文跃.城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以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为例[J].旅游学刊.2011(08)

[16]马强,段渊古,王min.海州矿国家矿山公园主题广场景观设计浅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15)

[17]陈亚颦,徐丽娇.西双版纳傣族社区居民地方感变化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18]梁登,李明路,夏柏如,李海学,高永坡.矿业遗迹分类体系的建立[J].现代矿业.2013(12)

[19]唐玲萍.民族旅游村寨居民的地方感培育[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11)

[20]保继刚,杨昀.旅游商业化背景下本地居民地方依恋的变迁研究--基于阳朔西街的案例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21]李德万,杨乐,华建民,马传亮,廖云平.重庆江合煤矿国家矿山公园矿业遗迹特征及建园意义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19)

[22]张俊玲,任昭.国家矿山公园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探析--以大同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

[23]涂海丽,黄国华.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整合及开发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3(36)

[1]赵登华. 乡村旅游要巧打“特色牌”[N],经济日报,2007年05月28日.

[2]谌强. 文化推动新农村建设挥春风化雨独特作用[N],光明日报,2006年11月29日.

[3]钱春弦.“新农村”将为中国旅游业释放前所未有的动力[N],新华日报,2006年01月04日.

[4]孔晓宁. 乡村旅游:把财富送给农民[N],xx日报海外版,2006年07月20日.

[5]张国胜. 县镇域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思考[J],旅游调研,2006年第7期.

1、谢冽.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2、杜炜.导游业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任燕. 旅游道德认知与旅游伦理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4、樊飞. 导游回扣与薪酬机制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 2009.

5、仝红星. 优秀传统文化与导游修养的提高[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尹燕. 当代导游知识结构优化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5.

7、冯耕耘. 导游员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其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 2006.

8、张红娟. 导游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对策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 2008.

9、付冰峰. 论导游语言的修辞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10、阙庆华. 论导游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 2008.

11、谢新暎. 浅谈数字法在导游语言艺术中的妙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

12、周丽玉, 王坚. 导游人员的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 .

13、殷群. 从现场导游考试看学生导游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2003.

14、杨培玉. 导游专业学生导游应变技能培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

15、王晓云. 中职《模拟导游》教学法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6、周杰. 导游工作独立性新解——以非涉外导游讲解为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7、王艳. 浅谈职业学校旅游人才培养[J]经营管理者,2009.

18、王珍曙. 高职高专导游专业学生讲解能力的培养——导游讲解十二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19、任春. 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提高导游人员的素质[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

20、陈静. 如何提高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2.

21、余飞. 论导游人员的第一印象[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2、欧阳莉. 导游素质论及管理对策[J]. 湖南社会科学, 2005.

23、孟海玲. 导游激励目标与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5.

24、吴丹. 导游服务质量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探[J]. 商业经济, 2006.

25、朱玉华,陈珠芳. 浅谈导游员职业道德建设[J]. 闽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2.

26、李文明. 导游员队伍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企业经济, 2003.

27、周国忠. 关于建设高素质导游队伍的思考[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28、谢冽.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29、宋稚芳,耿文辉.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的提高途径之初探[J]. 高教论坛,2005.

30、刘秀丽. 浅析WTO与山东省旅行社导游人员的培养[J]. 内江科技,2009.

31、梅琳, 吕金兰. 基于心理契约导入的导游人员管理探索[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

32、郭英杰. 导游人员的人格尊严权及其法律保护[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09.

33、殷国聪,杨霓. 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

34、于萍. 解析导游人员的继续教育[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

35、杨环焕. 旅行社导游人员管理问题初探[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 马勇,陈慧英. 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2] 曾亚玲. 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 中国商贸. 2012(04)

[3] 王九位. 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4] 吴普,葛全胜,席建超,刘浩龙. 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 旅游学刊. 2007(07)

[5] 庄志民. 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J]. 旅游科学. 2007(03)

[6] 钟晟,张军. 皖南古村落和谐文化主题开发[J]. 华东经济管理. 2007(06)

[7] 杨卫武,陈慧莎. 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市为例[J].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8] 徐仁立.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 2012(01)

[9] 张薇,钟晟,张晓燕. 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三大检索文献计量分析[J]. 旅游学刊. 2009(12)

[10] 赵勇. 亲和性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1] 张中华,王岚,张沛. 国外地方理论应用旅游意象研究的空间解构[J]. 现代城市研究. 2009(05)

[12] 李海霞,孙厚琴. 基于城市旅游意象的旅游城市标志物分析[J]. 社会科学家. 2009(04)

[13] 庄志民.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 旅游科学. 2010(03)

[14] 凌莉萍,吴殿廷. 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 旅游学刊. 2010(03)

[15] 韩震.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16] 侯建娜,杨海红,李仙德. 旅游演艺产品中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的思考--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 旅游论坛. 2010(03)

[17] 陈才,李兆元,刘心怡. 大连旅游意象研究--基于博客游记的探讨[J]. 旅游论坛. 2010(03)

[18] 吴志军,田逢军. 城市滨水旅游意象及其对旅游者选择意愿的影响研究--以南京、武汉、上海滨水区为例[J]. 旅游学刊. 2010(06)

[19] 张海燕,王忠云.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04)

[1] 李瑞. 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2] 查君. 旅游意象规划[J]. 中国园林. 2004(06)

[3] 宋振春,陈方英. 两种类型旅游节事居民感知的比较研究--对泰安泰山国际登山节和东岳庙会的问卷调查[J]. 旅游学刊. 2008(12)

[4] 张微. 试论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为例[J]. 博物馆研究. 2011(03)

[5] 方世敏,杨静. 国内旅游演艺研究综述[J]. 旅游论坛. 2011(04

[6] 申葆嘉.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连载之一)[J]. 旅游学刊. 1996(01)

[7] 付冰,周申立. 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与规划探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3)

[8] 李蕾蕾. 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兼析深圳景点旅游形象[J]. 旅游学刊. 1995(03)

[9] 庄志民. 旅游意象塑造的操作指向论析--旅游文化设计探索[J]. 旅游科学. 2008(05)

[10] 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王玺瑞. 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J]. 旅游科学. 2005(06)

[11] 邹积艺,陈谨. 旅游节事项目管理模式初探[J]. 旅游科学. 2005(06)

[12] 庄志民. 如何进行旅游文化资本运作值得深入研究[J]. 旅游学刊. 2005(05)

[13] 黄耀丽,聂磊,李凡. 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动的研究--以佛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例[J]. 热带地理. 2003(04)

[14] 毛端谦,张捷,包浩生. 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对应分析--以江西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01))

[15] 周玲强,冯晓虹. 旅游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机理分析[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2(11)

[16] 李瑛. 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 人文地理. 2004(04)

[17] 郑斌,刘家明,杨兆萍. 基于“一站式体验”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研究[J]. 旅游学刊. 2008(09)

[1] 段卫国. 南京下关区城市公共休闲设施规划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2] 应吉.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3] 应维佳. 高层住宅景观单方造价影响因素研究[D]. 浙江大学 2014

[4] 夏凤连.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5] 王硕,曾克峰,刘超. 甘肃省A级景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3(04)

[6] 银丁山.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7] 王钰. 大型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8] 谭玲玲. 意象符号转化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产品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9] 杨勇. 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候车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10] 彭元. 中国书画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11] 胡哲. 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商业步行街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2014

[12] 钱忱. 产权式休闲养老社区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3] 王淑新,王学定. 供需视角下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一个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4(01)

[14] 谭志喜,孙根年. 基于“点-轴”理论的湖北省“A”型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湖北社会科学. 2013(12)

[15] 王兢. 南京城乡统筹工作的思考和优化[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6] 银丁山.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17] 李婷婷. 大型综合超级市场环境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18] 宋奕孜. 福建客家土楼与公共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9] 张广海,贾海威. 江苏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空间耦合分析[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20] 倪太婷. 城市老商业街地域性色彩景观设计[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 彭永祥,吴成基.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协调性评价. 资源科学,2006,28(1):192-197.

[2] 彭华. 中国丹霞地貌研究进展. 地理科学, 2000, 20(3):203-211.

[3] 陈伟海. 洞穴研究进展综述. 地质论评, 2006, 52(6):783-792.

[4] 陈国达. 武陵源峰林地貌形成的大地构造条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3,17(2):103-112.

[5] 卢云亭. 河东文化型态特征及其地学形成机制. 自然杂志,1993,16(5):30-35.

[6] 杜国云. 云峰山魏碑刻石的地质地貌背景与资源保护研究. 山地学报,2008,26(2):230-236.

[7] 洪昌松,王琪. 旅游地学中有关“美学”问题及“旅游地学图”的编制. 旅游学刊,1988,3(S1):33-36.

[8] 吕学斌. 变幻造型地貌的旅游功能及其造景机理. 山地学报,1997,15(4):253-256.

[9] 陈诗才. 自然美、地质体的观赏特性及其观赏效应的研究. 旅游学刊,1988,3(S1):30-33.

[10] 吴成基. 陕北黄土高原地貌景观资源化探讨. 山地学报,2005,23(5):513-519.

[11] 吕惠进. 我国酸性火山岩中的柱状节理构造景观. 自然杂志,2005,27(1):33-36.

[12] 陈传康. 旅游地貌学:应用地貌学的新发展. 人文地理,1994,9(2):1-3.

[13] 宋林华. 喀斯特地貌研究进展与趋势. 地理科学进展,2000,19(3):193-202.

[14] 齐德利. 中国丹霞地貌空间格局. 地理学报,2005,60(1):41-52.

[15] 韦跃龙,陈伟海. 中国岩溶旅游资源空间格局. 桂林工学院学报,28(4):473-483.

[16] 周学军. 中国丹霞地貌的南北差异及其旅游价值. 山地学报,2003,21(2):180-186.

[17] 冯淑华. 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西丹霞地貌景区点空间特征及优化整合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3):321-326.

[18] 赖良杰,彭东. 喀斯特地貌景观特点及旅游形象塑造. 中国岩溶,2003,22(4):318-323.

[19] 崔之久,杨建强,陈艺鑫. 中国花岗岩地貌的类型特征与演化. 地理学报,2007,62(7):675-690.

[20] 陈安泽. 中国花岗岩地貌景观若干问题讨论. 地质论评,2007,53(S):1-10.

[21] 卢云亭. 中国花岗岩风景地貌的形成特征与三清山对比研究. 地质论评,2007,53(S):85-90.

[22] 彭永祥,吴成基. 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的协调性问题. 资源科学,2004,26(1):69-75.

[23] 胡镜荣. 旅游沙丘因子和临界容量.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1):61-64.

[24] 彭永祥. 地质公园保护利用协调的理论模式: 以陕西省为例. 山地学报,2005,23(5):520-526.

[25] 崔越,杨景春. 地貌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模型研究. 地理学与国上研究,2002,18(3):86-89.

[26] 谢凝高. 云南石林景观美学价值评价研究. 地理研究,2001,20(5):517-526.

[27] 胡炜霞,吴成基.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特色及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地质论评,2007,53(1):98-103.

[28] 吴成基,韩丽英. 基于地质遗迹保护利用的国家地质公园协调性运作. 山地学报,2004,22(1):17-21.

[29] 严国泰. 国家地质公园解说规划的科学性.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8):1133-1137.

[l]保罗·杜盖伊,斯图尔特·霍尔等.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Ml.商务印书馆,23:251

[2]崔凤军.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6:P65

[3]程金龙,吴国清.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刀.旅游学刊,24(2):93一94

[4]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M].江苏人民出版社,26:117

[5]邓湘南,张筝,蔡小于.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营销研究闭.乡镇经济,28(6):97

[6]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闭.城市设计,21,25(3):7

[7]胡燕雯,张朋.试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3(3):49一5

[8]胡允银,陈睿,王超.学会吸引眼球—浅谈注意力经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4(4):89一9

[9]姜辉.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J].商业时代,27,1:4

[1]蒋志杰,吴国清,白光润.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2):32

[11]李瑞.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34):494并95

[12]刘小林.对我区旅游营销形势的认识与分析闭.西藏大学学报,1994,12(4):56

[13]李彦亮.文化在营销中的作用闭.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6(5):117

[14]毛金凤,杨莉,石玉.决定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的因素: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闭.商场现代化,27(l):282

[15]麦晓霜.浅论中国旅游营销发展历程[z].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6(5):116

[16]马志强.论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闭.商业经济与管理,21(4):32

[17]PauLA.Herbig.跨文化市场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2:23一24

[18]齐善鸿,焦彦.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的文化营销阴.消费经济,27,8(4):25

[19]秦学硕.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闭.经济地理,22(2):116一117

[2]沈福熙.城市意象—城市形象其情态语义闭.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好发吗

省级期刊很容易投的,主要看文章的格式,文献,相对内容来说不太重要,反之,核心期刊的要求就高了,一篇核心期刊的审稿周期在一到三个月左右,中间可能会涉及到中途返修稿件,大约从投递到收录需要3个多月的时间,刊出的时间,每本杂志有所不同,但大都在半年以上,所以想投递核心期刊,请提前一年以上时间准备,职称晋升导师希望可以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难度都是差不多的,主要看你的文章是偏向于哪一方面的

首先,你需要确认你说的核心期刊是哪一种?医学的核心期刊分科技核心和中文核心,也就是俗称的北大和统计源。另外,需要纠正核心期刊并没有所谓的好投难投的区分,这实际上是大家一种错误的理解。可能有些人觉得好中,有的人觉得难中。其实是自己文章本身的原因和选刊的原因。其次,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一本核心版面页数越多自然收录的概率就会越大。例如,旬刊,半月刊肯定要比月刊双月刊收录的多一些。如果你能说明您的研究方向或者科室,可以为你推荐一些不错的期刊。

颧骨?犬骨?这是所有有关颧骨骨折文献,我也废了大功夫了,自己查查总结吧1 晚期颧骨骨折的矫治 田奉宸; 李克莉; 杨庆; 濮礼臣; 庞晓纲; 张洪杰; 朱光辉; 韩娟; 齐莉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5-08-15 期刊 1 3 2 口腔颌面部损伤学 130例颧骨骨折临床分析 周树夏 中国口腔医学年鉴 1998/01/01 年鉴 0 0 3 颧骨骨折的广泛切开暴露复位及坚强内固定 严文洪; 陆肇曾; 余卫星; 黄爱玉; 张孟殷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1999-12-30 期刊 6 3 4 三维CT平面测量在颧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何冬梅; 张益; 张震康; 梁朝东; 王仁贵; 唐光健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2-05-25 期刊 10 40 5 颧骨骨折继发眼部畸形的临床研究 何冬梅; 张益 第三届中国国际暨第六届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 2002-11-01 会议 0 0 6 28例颧骨骨折的治疗 葛俊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2-06-25 期刊 2 4 7 颧骨骨折分类和治疗方法分析 运新跃; 李世芬; 郑金曙 天津医药 2001-09-15 期刊 0 7 8 颧骨骨折五例报告 颉志坚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07-01 期刊 0 0 9 130例颧骨骨折临床分析 东耀峻; 魏民宪; 杨成; 王世平; 赵吉宏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1997-12-30 期刊 9 5 10 124例颧骨骨折治疗回顾性研究 李根渊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1997-03-30 期刊 3 1 11 95例颧骨骨折临床治疗体会 徐如元 交通医学 2002-09-20 期刊 0 6 12 颧骨骨折并发复视的临床研究 肖洪芬 山西医药杂志 2002-06-20 期刊 0 2 13 颧骨骨折手术复位和固定方法的探讨 东耀峻; 李祖兵; 张壁; 赵吉宏; 金辉喜; 魏民宪 口腔医学纵横 2000-05-30 期刊 10 10 14 颧骨骨折治疗中的医学美学问题 黄征难; 邓玲玲; 朱艳; 吕兴海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1999-12-15 期刊 0 6 15 经头皮冠状切口行颧骨骨折切开复位治疗体会 程瑞修; 黄良平; 王玉刚; 王润求 口腔医学 2003-04-28 期刊 4 5 16 牵拉复位法治疗颧弓颧骨骨折64例报告(摘要) 张广茹; 王秀英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2-12-26 期刊 1 4 17 30例复杂颧骨骨折临床分析 李新军; 郭晓丽; 柳新华; 籍艳萍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0-06-25 期刊 0 2 18 牵引加填塞治疗颧骨骨折的临床应用 吴军 江苏医药 2004-09-20 期刊 0 3 19 合并颧骨骨折的爆裂性眶壁骨折 王绍莉; 河井克仁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7-02-28 期刊 1 5 20 颧骨骨折的诊断分类与坚固内固定 许君武; 郑昆华; 高洪; 林毅 福建医药杂志 2001-09-28 期刊 21 冠状切口复位内固定颧骨骨折的护理 文小丽; 张磊华; 贾宝梅 实用医药杂志 2003-10-30 期刊 1 2 22 闭合性颧骨骨折的小切口锤击复位 薛炜玲; 叶桂荣; 刘云超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99-08-26 期刊 0 1 23 粉碎性颧骨骨折的治疗 李文刚; 张世周; 袁锡兰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3-09-25 期刊 1 10 24 颧骨骨折手术复位的护理 徐佑兰; 何腾霞; 蔡国静 护理学杂志 2004-09-30 期刊 2 7 25 颧骨骨折眼部并发症的治疗 柳江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1998-11-30 期刊 0 2 26 颧骨骨折睑下切口复位内固定术18例报告 朱国雄; 黄迪炎; 于书娟; 赵枫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3-05-29 期刊 1 6 27 颧骨骨折时对眶底的估测 林伟南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990-05-01 期刊 0 0 28 颧骨骨折合并眶底损伤早期整复的临床观察 段宗华 眼科研究 2003-08-30 期刊 0 3 29 颧骨骨折并发症21例临床分析 袁书海; 傅桂凤; 王万伟; 蒋继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0-11-30 期刊 0 5 30 冠状切口在颧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吴发印; 谢文扬; 董平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3-10-30 期刊 1 3 31 医用有机玻璃夹板在颧弓骨折复位固定中的应用 樊功为; 尚伟; 贾暮云; 赵保东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6-03-30 期刊 0 3 32 冠状位切口在颧骨骨折三维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李坚; 马开宇; 施琥; 徐品然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1-12-30 期刊 0 3 33 三维定位面弓的设计及其在颧骨骨折复位中的应用 何冬梅; 张益; 张震康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4-09-25 期刊 3 27 34 62例颧骨骨折临床分析 齐鸿亮; 郭敏 山西医药杂志 1999-10-20 期刊 0 2 35 颧骨骨折复位在恢复面中部形态中的作用 陆守昌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1-03-30 期刊 1 2 36 小型金属板单点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骨折 杨兰; 董玙; 邢占奎; 谢富强; 李淼 创伤外科杂志 2005-08-15 期刊 0 8 37 颧骨的应用解剖和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研究 张清彬 武汉大学 2005-04-01 博士 1 44 38 颧蝶缝在颧骨骨折30例复位术中的应用 李一桃; 王翔; 顾晓林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10-15 期刊 0 4 39 62例颧骨骨折临床分析 刘晔; 李欣; 于兴海 第二届中国国际暨第五届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1998-11-01 会议 0 0 40 62例颧骨骨折临床分析 刘晔; 李欣; 于兴海 第二届中国国际暨第五届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1998-11-01 会议 41 颧骨骨折的Zingg分类及治疗 张淳萌; 王世惟; 方品华 上海口腔医学 2000-03-25 期刊 0 8 42 陈旧性颧骨骨折及喙突过长合并眼部症状(附4例报告) 宋健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 1985-12-31 期刊 0 0 43 颧骨骨折66例临床总结报告 夏镇斌 天津医药 1982-05-31 期刊 0 0 44 颧骨骨折治疗的临床研究 黄明泽; 韦远泉; 陈声莲 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 2003-09-01 会议 0 0 45 保守与手术治疗颧骨骨折68例疗效分析 刘会英; 赵民朝; 赵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11-15 期刊 0 1 46 颧骨骨折14例治疗报告 程铎; 游铭谦; 常启经 山西医药杂志 1964-04-30 期刊 0 0 47 颧骨骨折的分类和治疗:1025例回顾 武淳秋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93-08-29 期刊 0 0 48 手术加弹性牵引治疗嵌入性颧骨骨折的体会 石子英; 刘宝林; 余绍明; 彭品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1989-07-02 期刊 1 0 49 眶-上颌-颧骨骨折治疗的临床分析 葛自力; 刘健; 陈剑华 江苏医药 2003-04-20 期刊 0 5 50 颧骨骨折导致眼心反射一例报告 王懿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2-06-15 期刊 0 10 51 下睑缘切口颧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白庆瑞; 王毅军; 张维军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1-09-19 期刊 0 2 52 克氏针导入治疗颧骨骨折的临床及局部解剖学研究 赵来友; 陈克功; 蔡晓玲 局解手术学杂志 1995-05-15 期刊 0 1 53 复杂性颧骨骨折:经眉部途径手术处理的评价 张瑞玉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74-06-30 期刊 0 0 54 210例颧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东耀峻; 张清彬; 李祖兵; 赵吉宏; 程波 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 2003-09-01 会议 0 0 55 颧骨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技术 林野; 王兴; 伊彪; 李自力 第二届中国国际暨第五届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1998-11-01 会议 0 1 56 颧骨骨折治疗效果之探讨(附108例临床分析) 李根渊 口腔医学 1988-12-30 期刊 0 0 57 颧骨骨折复位径路与固定部位的临床研究 东耀峻; 张清彬; 李祖兵; 魏民宪; 赵吉宏; 程波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4-01-30 期刊 11 40 58 眶颧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梁利荣; 赵士芳 浙江医学 2004-10-25 期刊 1 7 59 微型夹板单点固定治疗颧骨骨折 林伟南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988-04-30 期刊 0 0 60 颧骨骨折的治疗 李士忠 ; 顾圣祖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78-03-02 期刊 0 61 颧骨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技术 林野; 王兴; 伊彪; 李自力 第二届中国国际暨第五届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1998-11-01 会议 0 1 62 上颌骨内壁骨折的诊断和处理 田振明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977-05-01 期刊 0 0 63 经下睑睫毛下切口内固定治疗颧骨骨折 朱国雄; 黄迪炎; 于书娟; 赵枫 实用医药杂志 2003-01-30 期刊 1 4 64 颧骨及颧弓骨折治疗方法的探讨(附38例病例分析) 孙弘; 王贤俶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80-08-28 期刊 0 3 65 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颧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赵科; 罗洪; 黄光磊; 陈燕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3-04-30 期刊 0 4 66 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分类研究和治疗 何冬梅; 张益; 张震康; 顾晓明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4-05-30 期刊 22 63 67 22例颧骨骨折治疗分析 杨建新; 顾松筠; 刘瑾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6-02-25 期刊 0 0 68 改良的颧骨弓投照方法 李华兵; 李佐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3-04-25 期刊 0 11 69 改良切口治疗颧骨骨折典型病例介绍 姚治豹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8-12-28 期刊 0 0 70 颧骨骨折悬吊支架的改进及应用 陈曦; 田素芹; 赵秀兰 口腔医学纵横 1996-11-30 期刊 0 1 71 头皮半冠状切口钛板固定术治疗颧骨颧弓骨折 李伟忠; 李少萍; 廖远超 广东牙病防治 2008-07-20 期刊 0 5 72 眶壁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宋维贤 眼科 2002-08-15 期刊 13 16 73 下睑缘切口行颧骨骨折内固定术 李皇; 秦少泽; 武立刚; 徐卫东 吉林医学 1999-12-20 期刊 0 1 74 颧蝶缝复位在颧骨骨折治疗中的意义 李文刚; 张世周; 袁锡兰 上海口腔医学 2003-04-30 期刊 4 9 75 颧蝶缝在颧骨骨折中的意义研究 周晓清 山东大学 2007-05-10 硕士 0 5 76 上颌骨、颧骨骨折早期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王翰章; 彭继跃 中华创伤杂志 1990-06-30 期刊 0 0 77 改良颌面损伤严重度评分用于颧骨骨折伤度分析的初步研究 张清彬; 东耀峻; 李祖兵; 赵吉宏; 董福生 北京口腔医学 2007-08-28 期刊 0 17 78 眶周小切口在颧骨颧弓骨折中的应用 肖文芝; 陈涌; 张莉; 杨容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6-08-30 期刊 0 7 79 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24例 李建成; 廖圣恺; 徐锦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07-15 期刊 0 1 80 颧骨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王育新; 唐友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6-09-28 期刊 0 20 81 丁字单钩治疗颧骨弓凹陷性骨折 赖钦声 北京医学 1980-12-26 期刊 0 0 82 改良式冠状切口坚固内固定治疗颧骨骨折的评价 张治国; 董卫亚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6-06-10 期刊 0 6 83 颧骨骨折内固定术切口的改进 阎仕广; 梁斌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85-07-02 期刊 0 0 84 口内切开复位口外穿刺内固定法治疗颌骨及颧弓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滕敏; 孙芳 口腔医学 2005-04-28 期刊 1 15 85 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张海燕 实用医技杂志 2005-02-28 期刊 0 7 86 颧骨复合体骨折伴颅骨缺损的手术治疗 陈志远; 刘静明; 邱鄂; 李永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7-04-28 期刊 0 15 87 坚强内固定在颧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孟海峰; 杨刚岭 上海口腔医学 2003-02-28 期刊 0 8 88 冠状切口与局部小切口整复颧骨复合体骨折的疗效观察 陈伟仕; 杨茂林; 芮建功 现代实用医学 2006-07-20 期刊 1 6 89 颧骨和颧弓骨折 孙弘; 王贤俶; 王文崔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82-03-02 期刊 3 1 90 颧骨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 陈世润; 邴宇庆; 王强; 张竹; 李闻博 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 2003-09-01 会议 0 1 91 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面中部骨折23例疗效观察 张政; 陈锴 基层医学论坛 2007-06-01 期刊 0 6 92 半冠状切口加下睑切口修复颧骨与上颌骨复杂骨折2例 庞文英; 王新中; 王媛; 刘晓梅; 武琳; 杨涛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5-12-25 期刊 0 8 93 口腔颌面部外伤88例临床分析 张文科 安徽医学 1985-12-27 期刊 0 0 94 美容切口颧骨颧弓骨折内固定效果分析 周卫东; 马红 中国基层医药 2005-12-28 期刊 0 5 95 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前后咬合力的对比研究 孙玉华; 唐友盛; 徐兵; 史俊; 彭玲玲; 赵颖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7-12-15 期刊 0 8 96 依据螺旋CT三维重建定量测量指导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修复 赖仁发; 刘湘宁; 沈山; 邓玉瑛; 史长征; 陈铁 中国临床康复 2006-04-07 期刊 1 13 97 兔颧弓骨折骨缺损植骨临界值的确定 张德辉; 张益; 段登辉; 昌红; 周经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04-22 期刊 0 18 98 眼眶-上颌骨-颧骨复合骨折的手术治疗 周军; 宋维贤; 殷卫红 眼科 2000-03-25 期刊 2 6 99 Bellevue中心医院1955-1976年面中部骨折的治疗 杨永沛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79-12-27 期刊 0 0 100 颧骨颧弓及上颌骨折的诊断和治疗(附235例报告) 钟大文; 刘方柏; 潘燕; 黄音; 曾红泉; 邓诚; 张志杰; 张一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1984-09-30 期刊 4 101 颌面部外伤93例分析 杨荃香 口腔医学研究 1987-04-02 期刊 0 0 102 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分类研究和治疗 何冬梅; 张益; 张震康 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 2003-09-01 会议 0 2 103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 三维CT平面测量在颅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王松灵 中国口腔医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0 104 经头皮冠状切口行颧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07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陈红; 张磊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07-10-25 期刊 0 1 105 颌面部创伤 郭庆科; 肖光裕; 唐文杰; 南平; 阎颖; 王鸿 中华创伤杂志 1992-03-01 期刊 0 0 106 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面中部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胡升; 丰景; 黄镜根 医学信息 2006-10-05 期刊 0 0 107 内固定治疗眶颧骨骨折127例的手术配合 李荷花; 马玲平; 厉小丽; 梁利荣 实用医学杂志 2006-12-25 期刊 0 3 108 颧骨骨折内固定术切口的改进 阎仕广; 梁斌 口腔医学 1987-12-31 期刊 0 0 109 颧骨骨折眼部并发症的治疗 柳江太 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 1996-11-01 会议 0 0 110 三维CT立体测量在陈旧性颧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何冬梅; 张益; 张震康 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 2003-09-01 会议 0 0 111 头皮冠状切口整复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研究 东耀峻; 张清彬; 李祖兵; 赵吉宏 2004年中国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学术会议 2004-10-01 会议 0 1 112 颧骨(弓)骨折103例临床分析 崔耀庭; 朱延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1991-07-02 期刊 0 0 113 锌对颌面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杨莽; 姚隆浩; 王国民; 徐兵 第二届中国国际暨第五届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1998-11-01 会议 0 0 114 口腔颌面部损伤学 羊颧骨粉碎性骨折的实验研究 王翰章; 王彦亮 中国口腔医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0 115 颌面骨折119例临床分析 焉晋绪; 侯瑞芳; 吕勤英 青海医药杂志 1984-04-30 期刊 0 0 116 发际内头皮冠状位切口在颌面复合骨折中的应用 李坚; 马开宇; 施琥; 徐品然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1-06-30 期刊 1 4 117 颧骨颧弓骨折76例急救治疗的探讨 何心道; 邓晓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 1999-03-15 期刊 2 2 118 眼眶骨折的CT诊断 李季; 陈志功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7-09-10 期刊 0 5 119 口腔医学学术会议 全国口腔颌面创伤专题座谈会 孙冠名 中国口腔医学年鉴 1988/01/01 年鉴 0 0 120 眶骨骨折并发复视的临床治疗研究 王勇; 肖洪芬 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 1999-04-01 会议 0 0 121 颧骨颧弓骨折46例临床分析 李凤和; 王戟; 薛毅; 梁晓龙 华北国防医药 2003-02-28 期刊 1 2 122 经头皮冠状切口行颧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护理 陈慧贞; 林凤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09-18 期刊 1 3 123 86例面中部骨折临床分析 侯瑞芳; 焉晋绪; 吕勤英 青海医药杂志 1986-08-29 期刊 0 0 124 颧骨弓前后位倾斜角放大摄影法 杨仕猛; 覃爱同; 赵凤莲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2-11-25 期刊 0 5 125 自制弹性外固定支架在颧弓骨折急诊治疗中的应用 谭志军; 杨松; 刘忠梅 医疗装备 2005-06-15 期刊 0 5 126 183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分类和治疗 何冬梅; 张益; 张震康 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 2003-09-01 会议 0 1 127 手术治疗颧骨(弓)78例报告 马建军; 刘士梅; 高秀云 山东医药 1999-05-20 期刊 0 2 128 微夹板内固定在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潘洪祥; 王国相; 王雅娴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09-30 期刊 0 0 129 颧骨牵引固定器在颧骨骨折中的应用 黄锦标; 李键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0-12-15 期刊 0 1 130 以颧蝶缝为标准复位颧骨骨折 李文刚; 张世周; 袁锡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3-10-30 期刊 2 32 131 72例颧骨颧弓骨折的诊治及分类学探讨 孙庚林; 李克莉; 吕德恒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1989-07-02 期刊 0 0 132 经冠状切口行颧骨骨折切开复位术 程瑞修; 黄良平; 王玉刚; 王润求; 徐鸿骏 实用医药杂志 2002-12-30 期刊 1 2 133 81例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体会 林江红 温州医学院学报 1996-03-15 期刊 0 3 134 记忆钉在颌面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金泽浩 吉林医学 1997-04-20 期刊 0 1 135 颧骨与邻骨形成各骨缝的皮下段形态观测 罗亚丹; 张宏; 陈庆丽 局解手术学杂志 1999-11-15 期刊 0 6 136 口腔颌面损伤学 颧骨骨折治疗效果之探讨 周树夏 中国口腔医学年鉴 1990/01/01 年鉴 0 0 137 颧骨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南欣荣; 令狐清溪; 张磊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4-08-30 期刊 2 9 138 Analysis of zygomatic fractures with the submental-vertical radiograph T.Isago; T.Honda; Y.Kikuchi; H.Nakazawa; M.Nozaki European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2003-06 Springer 139 Versorgung von Jochbeinfrakturen über einen transkonjunktivalen Zugang mit lateraler Kanthotomie unter Schonung des lateralen Lidbandes F.Hölzle; S.Swaid; T.Schiwy; P.Wölfelschneider; D.Nolte; K.-D.Wolff Mund-; Kiefer- und Gesichtschirurgie 2004-09 Springer 140 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颧骨颧弓多发骨折 严斌; 李哲光; 游士奇 现代实用医学 2006-04-20 期刊 0 141 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颧弓骨折128例分析 张树民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12-25 期刊 0 4 142 经半冠切口治疗颧骨及颧弓骨折—附9例临床分析 糜华泰; 吴家末; 刘世勋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0-02-29 期刊 0 1 143 颧骨复合体骨折31例治疗分析 蒋锋; 刘家武; 傅成扬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09-25 期刊 1 14 144 游离骨块植入治疗眶底壁骨折18例 金艳红; 王卫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7-20 期刊 0 3 145 颧上颌复合体骨折坚固内固定 颜学德; 黄建华; 郭新程; 陈良健; 杨浩 湖南医学 2001-08-26 期刊 1 11 146 颧-上颌骨复合型骨折治疗探讨 刘晓峰; 程树基 蚌埠医学院学报 1999-01-15 期刊 0 0 147 可吸收固定板和螺钉用于颧眶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观察 程晓兵; 刘彦普; 张浚睿; 杨耀武 中国美容医学 2001-12-15 期刊 0 5 148 颧骨复合体骨折三点固定的临床研究 王昭领; 黄迪炎; 李东临; 付崇建 口腔医学研究 2005-04-28 期刊 5 16 149 Subciliary incision and lateral cantholysis in rigid internal fixation of zygomatic complex fractures 钟来平; 陈关福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2004-06-01 期刊 0 9 150 半冠状切口结合小钛板固定治疗颧骨、颧弓多发性骨折 陈舜岳; 王姝; 章小泉; 刘治慧; 黄磊; 胡永杰 上海口腔医学 2003-12-30 期刊 0 6 151 可吸收性垫片在颧弓骨折复位中的应用 王绪生; 陈丽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07-30 期刊 0 2 152 颧骨颧弓骨折36例手术复位和固定方法的临床分析 程希兰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09-20 期刊 0 5 153 合并眼眶-上颌骨-颧骨复合骨折的义眼台植入21例体会 缪爱红; 孙玉兰; 欧阳小华 陕西医学杂志 2006-10-05 期刊 0 1 154 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35例临床分析 朱家稷; 林泼水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0-05-10 期刊 4 3 155 头皮冠状切口径路治疗上颌骨颧骨多发性骨折 附7例报告 龙文; 胡传真; 东耀峻; 李宏札; 张国志; 黄宏章 口腔医学研究 1991-12-31 期刊 1 0 156 穿刺内固定治疗颌骨颧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时荣新; 滕敏; 甘艳; 杨庆玲; 伏瑞修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2003-12-15 科技成果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刊号

投稿邮箱:投稿邮箱:

随着化学、物理学、生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兴起,大大促进了药学的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现代生物科学与传统中医药学结合应用浅述 摘要:对于我国未来的医学发展而言,单纯采取现代生物科学或传统中医药学中的一种医学体系而排斥另一种并不是明智的,也不符合医学发展规律。只有充分结合两者的优势和长处,通过有益结合,才能实现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解决我国民众日益增长的医药护理需求。本文首先对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进行简要阐述,进而分析传统中医药学对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启示,并探析现代生物药学对中医药学发展的启示和帮助,总结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的结合应用策略。 关键词:现代生物科学 传统中医药学 结合 应用 就我国目前广泛流行和应用的医学体系来说,主要包括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中医药学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是我国长期临证实践的积累和总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结晶。对于现代生物科学而言,其基于现代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以最新的科技为支撑,是由国外产生发展而来。目前我国医用治疗护理对于两种医学体系均有应用,但两者的结合性并不强,未能发挥两者的优势和长处。这就要求我国在发展不同医学体系的同时,强化两者的结合应用研究。 一、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概述 ***一***现代生物科学概述 所谓现代生物科学,指的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生物有机体于分子和细胞水平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操作,实现物种质量的改良,并优化生命大分子的物质或特性。当前的现代生物科学包括多个核心技术,以基因工程为核心,以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为组成部分。现代生物科学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不仅医药卫生领域能够有效利用,化学、能源和冶金等工业领域均能有效利用。其中医药卫生领域是最早且应用最广泛、效果最为显著的一个领域。 ***二***传统中医药学概述 传统中医药学以我国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丰富的传统文化为基础,逐步发展形成医学理论和实践体系。中医药学以整体观念作为核心思想,并通过辨证论治作为主要的实践指导。中医药学认为人体是有机整体,通过整体和功能、时间和空间的有机统一角度,在认识人体生命现象的基础上,逐步探讨并延伸出医学命题,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 二、传统中医药学对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启示 随着全球化程序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在医学的探讨和交流关系上也更加密切。传统中医药学凭借其独特的医学理念,不仅在医用治疗和护理上有着显著优势,对于现代生物科学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传统中医药学以整体观作为理论研究和医疗实践的指导思想,以阴和阳来概括人体生理和病理特征,通过阴阳的矛盾中和来探讨人体生命动态平衡问题,并逐步延伸到自然药物的生物属性上。中医药学中对于机体整体功能的关注以及机体病理变化与自然动植物效能的系统化分析,均与现代生物药学不谋而合。传统中医药学累积的中药复方复杂且繁多,化学成分复杂,为现代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巨大宝库。就目前而言,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等药物,均是由传统中医药学中的复方中提炼而来。通过对复方活性成分的追踪,得出能用于实践生产和医用治疗的药物。此外,从茵陈蒿汤中发现二甲基和七叶苷原等,为遗传和获得性黄疸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突破。 三、现代生物科学对中医药学发展的启示和帮助 现代生物科学借助于不断发展的现代科技,其不仅实现了自身医学体系的发展,还对中医药学产生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尤其是现代生物科学感测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医药学的感测技术应用也有了巨大进步。 首先,现代生物科学中的物理感测器催生了中医脉诊仪。利用感测器探头采集患者的脉象资讯,实现了中医脉诊的定量化和标准化。其次,在化学感测器基础上产生的经络感测针,不仅实现了中医针刺理法的医治目的,还能对人体微区进行动态监测。此外,基于仿生感测器产生的中医药嗅觉味觉研究,实现了中药药性和五味的定性分析,且通过定量描述,为中药理论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援。总而言之,现代生物科学的现代技术能够极大帮助传统中医药学的延伸和发展,一方面不断提升中医诊断治疗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则极大推动了中药理论研究的现代化。 四、结语 现代医学的发展必将是优势共长和多元融合的发展方向,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实现两者的共同促进和结合,是我国医学研究和实践者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利用现代生物科学提升传统中医药学的技术水平,并以传统中医药学来拓宽现代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和范畴,才能为人类医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史大卓,刘京,康景轩.传统中医药学和现代系统生物医学的碰撞和启示[J].中医杂志,2007,***12***. [2]杜武勋,张少强.转化医学理念的兴起及中医药研究发展的思考[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1***. [3]杨硕,崔蒙,贾李蓉,高博.相关交叉学科对中医药资讯学发展的启示[J].世界中医药,2012,***06***. 篇2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医药人才培养 [摘要]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及人文精神彰显出中医药的独特魅力,是吸引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因素,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必然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力量。从国家对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传承的重视扶持以及中医药人才储备培养现状着手,探讨如何以中医药文化吸引中医药人才,以及如何以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传承;人才培养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必将吸引更多的优秀医药人才,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力量。 1 中医药文化概念及其建设和传承 何谓中医药文化?首次明确中医药文化的含义是在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上: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中医文化仅指与中医学科相关的知识“理论”技能和医疗实践活动,广义的中医文化涵盖了整个中医学科体系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1]。 国家十分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近年来国家中医药局陆续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等相关档案。我国在2008年10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专案,2010年针灸率先申遗成功。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医药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视的,而中医药也正逐渐获得世界的认可。 2 中医药人才储备和培养现状 近年来,随着党和 *** 对中医药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中医药事业投入的不断增长,各级中医院得到了长足发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中医药人员配备不合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偏低,有些甚至持续减小,部分中医医院领导班子、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中医药基础薄弱,这已经成为阻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中医药毕业生的学历越来越高,但优秀中医药人才却是凤毛麟角[2-6]。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教育存在不少问题,许多中医药院校教学内容西化,中医药基础教育薄弱,导致培养出一些“不中不西”的中西医结合学生,中医基础不牢、西医技能不精,有些中医药研究生到医院工作后实践动手能力极差,还不如一些本科生,却又不肯虚心向学历比他们低的上级医师请教学习。中医药院校应当利用中医药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切实增强中医药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发展中医药的信念;要充分运用中医药文化的“仁术”思想,培养中医药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借用中医药文化独特的思维方式,帮助中医药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7]。 3 如何以中医药文化吸引中医药人才 在当今中医药工作人员收入不高、又难以享受国家法定假日的形势下,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培养固然要靠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但更离不开中医药文化自身的魅力和影响力。如何切实提高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关键要靠中医药的疗效和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尽管长期以来国内外对中医药的质疑声不断,但更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医药,“非典”期间广东省中医院用中医药抗击“非典”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效,这是对排斥中医者最有力的回击。原卫生部在抗击“非典”“禽流感”的国家诊疗方案中加入了中医药内容,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的认可。 要深入广泛开展中医药知识和中医药理念宣传,中医院的所有职工及其亲属应充当中医药文化的第一宣传员,而不是身在中医院却排斥中医药、抵毁中医药。中央、湖南等电视台开辟的中医养生专栏收视率居高不下,一些养生书籍畅销不衰,在群众中掀起一股社会养生热潮,从侧面体现出群众对中医药保健的需求和追捧。“养生热”之所以能够在当今社会悄然兴起,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医药长久以来在民间具有深度的群众基础,以及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追求的日益强烈和对绿色保健治疗的无限向往[8]。 作为东方文化瑰宝的中医药文化正在吸引著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近年来华学习中医药的国家和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从最初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华人分布较多的亚洲国家,到现在的欧美等西方国家,目前中医药的影响已经遍及世界各地。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接收的留学生国别已扩充套件到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国家留学生基金委统计,目前在华留学生最多的10个学科中,中医药专业位居第2,仅次于汉语言专业,而在来华接受自然科学专业教育的留学生中,中医药专业留学生人数则稳居第1位[9]。中医药文化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知识,而且承载着深厚的东方传统文化内涵,是外国留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前提和桥梁,他们如果不理解和热爱中医药文化,就不会来到中国,更不可能学好中医药知识。换言之,无论是中医药学生还是西医学生,要想学好中医药,也应该理解和热爱中医药文化,这是学好中医药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4 如何以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 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人,中医药文化的发扬继承当然离不开中医药人才自身的努力。借用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旭东教授关于中医体系中“中医文献”和“中医学体系”的比喻,如果中医学体系是一棵大树,那么中医文献就是这棵大树的根,而中医药文化,则是这棵大树周围的空气、水和土壤,是滋润、养育、装扮这棵大树的,中医药文化要靠中医药人才吸收和输送营养,中医药文化的环境、氛围反过来可以影响整个大树的成长和壮大[10]。 当前,加强中医医院的建设管理和人员配备,为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奠定人才队伍基础,是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根本保障。各级中医院要在增加中医药人才招聘引进比例的同时,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西学中培训,不断丰富中医药学习内容并应用于临床实践。要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把中医药知识和理论带向基层医疗机构,让基层医务人员成为中医药知识和文化的应用者和传播者。 古往今来,名医都是中医药文化的最佳传承人,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师承带教传统,而中医传统师承带教首先是医德文化的传承,中医讲求的是“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做医先做人,行医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老一辈中医人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造福了一方群众,也薰陶了一代代中医人,使得中医药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越来越多的西医生参加了西学中培训或报考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心中医药、学习中医药,中医药人才队伍日渐壮大,必将对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发挥生力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亚斌,蔡子鹤.中医文化与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J].医学与社会,2010,23***10***:100-101. [2]郑晓红.当前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184-186. [3]郭子华,翟双庆,季伟萍,等.现行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7,13***4***:1-4,15. [4]付先军,王振国.中医思维模式在中医药院校非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途径[J].中医教育,2010,29***4***:15-18. [5]王大壮,田侃.中医药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法制,2010,***6***:41-44. [6]龚晋文.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问题[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1***1***:89-90. [7]张宗明,申宁.加强中医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J].医学与社会,2010,23***8***:97-98. [8]谢世平,程传浩.中医文化传播与推广机制的思考――试论“养生热”背景下的中医文化建设[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3***:208-209. [9]薄彤,张杰.中医文化在中医药对外教育中的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1,24***8***:57-59. [10]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王旭东教授[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63-69.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版面费

邮编:810008

青海大学医学院(原青海医学院)始建于 1958年9月 ,1995 年青海藏医学院并入学院, 2004年11月与青海大学整合组建新的青海大学,青海医学院更名为青海大学医学院。

青海大学医学院建院四十多年来 ,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的医科院校。

2012年,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中医学系、藏医学系、公共卫生系、药学系等五系 20 个本科专业或专业方向和基础医学部、公共学科部、高原医学研究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寄生虫病研究所、图书馆、成人教育学院和附属医院。高原医学、藏医学、地方病学等特色专业在全国医药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 , 已成为西北地区一所具有高原区位优势和民族特色的医科院校。学院占地 140 亩,图书馆藏书 19 万册。《青海大学医学院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院现有教职工 1900 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1700 人,专兼职教师 290多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 360 多人。学院及附院拥有国家级和省级专家 25 人。

附属医院设有床位 1080 张,是青海省首家三级甲等医院。青海省创伤急救中心、青海省皮肤病研究所、青海省肿瘤研究中心、青海省烧伤研究中心、青海省医学影像中心设在该院。

地址:中国 青海省西宁市昆仑路 16 号 。

  • 索引序列
  •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可以加急吗
  • 西北林学院学报可以加急吗
  •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好发吗
  •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刊号
  •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版面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