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期刊数字化建设研究论文

期刊数字化建设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期刊数字化建设研究论文

直接买一篇不就得了,可以在网上搜索计算机论文网,lw51和七七论文等等都还不错的。

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摘要:本文从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网络及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网络教学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最后提出了目前开展网络教学的迫切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信息时代,学校教学,网络,网络教学,课堂教学 有人说,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两个技术杠杆。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多媒体计算机和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人)连成了一体,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开展网络教学有何意义?它对学校教学将会带来什么影响?当前开展网络教学应注意些什么?本文想就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1、 开展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教育是一个产业,其产品的好坏需要社会的检验。我们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来讨论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同样,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我们对网络教学的讨论也必须从信息时代的特点谈起。信息时代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知识膨胀",信息量大;2、知识更新速度快;3、人才竞争激烈。这对信息社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具有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具备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不应当是只接受知识、只会记忆和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才。其实,创新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度、任何民族"进步的灵魂",在信息时代,由于竞争的激烈,对人才的创新素质的要求显的犹为迫切。2、培养的人才要学会认知,具有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即信息能力。这是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信息社会知识多、更新快,学习者必须"有选择地学、不断地学",想从老师那里学点知识以"一劳永逸"已经不可能了。"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明智的选择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寻觅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如何利用各种认知手段以不断获得新知,使自己与时代同步。3、具备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信息的高速更新,一方面需要学习者学会认知,另一方面需要社会构建完善、方便的终身教育体系,使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的接受教育、进行知识更新。4、教育要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同样由于信息之多、更新之快、人才竞争之激烈,对教育除了有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外,还要求其内容科学、方法优化,使学习者可以优质、高效地接受教育。综上所述,信息时代一方面对教育的产品即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教育的水平及受教育的机会和方便程度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计算机和网络,我们步入信息社会,同时,计算机和网络也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宽带网络与服务器及多媒体计算机相连,具有以下特点:• 资源共享• 享受服务不受时空限制(服务器具备记忆功能且24小时服务、网络四通八达)• 可快速传输多种媒体信息(宽带网与多媒体计算机合作可以传输各种媒体信息)• 多向交流(信息的多向传输)这些特性用于教育以后,可以为教育带来以下好处:1、 教育信息的共享(资源增值)2、 不3、 受时空限制(受教育的机会增多,4、 学习更加方便,5、 便于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实现)6、 多媒体多感官刺激效果好7、 超级连接,8、 沟通便捷,9、 便于合作、协商、求助所有这些无疑是对信息时代教育的极大支持首先,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次,网络是信息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第三,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是信息时代最为有效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式。最后,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二、网络教学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1、 校园数字化随着网络教学的开展,学校将逐步形成依托校园网络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包括教学资源的收集、制作、管理系统,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生管理、考试成绩查阅、缓考申请等)系统,电子校园(包括实时授课、点播、答疑、作业提交等系统以及数字图书馆等)等等。2、 教材的科学化根据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超连接的特性,网上教材将趋于多媒体化、非线线性化;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教材更新迅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将有利于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3、 学生主体化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认知的主体,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地学到带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按部就班的学习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而教师角色将逐步发生变化,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讲授者变成信息组织、编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不是"讲坛上的圣人",而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指路人"。4、 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化学习、协同学习、课堂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并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5、 学生素质合理化网络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素质结构更为科学合理。6、 学校开放化传统的"学校",是限于围墙的学校。广播、电视教学已经突破了这一模式,网络教学特别是远程网络教学的开展更彻底改变了"学校"的概念,使学校成为开放、虚拟、社会化的学校。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条件。3、 对当前学校开展网络教学几点思考结合目前我国学校网络教学的现状以及我们开展网络教学的实践,以下几点值得关注:1、 提高认识,2、 大胆实践,3、 敢于迈出第一步开展网络教学的大势所趋,无论如何,我们即将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因此,一切有可能的学校都应该创造条件开展网络教学。在开展网络教学的问题上,我们应少一些彷徨,大胆实践,敢于迈出第一步。可以采取抓示范课的形式,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在干中求发展。4、 提供条件,5、 自我加压,6、 造就高水准的教育技术机构网络教学的主管部门(姑且称为教育技术中心)是学校网络教学的研究者、管理者、培训指导者和保障者,起着领头雁的作用。因此,教育技术中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网络教学的正常开展。教育技术中心应自我加压,潜心研究,广泛交流,注重网络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学校领导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为教育技术中心的研究和调研提供条件。唯此,教育技术中心才能够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评估体系,才能实施有效的培训和指导;才能为网络教学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8、 开展网络教学的培训与研讨网络教育的开展,给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技术机构应不断地对广大的教师进行网络教学方面的培训和研讨,内容可包括现代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多媒体计算机使用及课件的编制、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上信息的下载、网页设计以及网上教学信息的开发、网络教学模式等)。当然最佳途径是利用网络开展培训,这样更为真实有效,更有说服力。邓小平说:电脑要从娃娃抓起。目前,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培养信息人才,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香港都将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科学列为幼儿园、小学、中学的主要课程,我国内地也将与2001年在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这对于后续网络教学的开展是大有好处的。9、 注重开发网络功能,10、 为网络教学开展提供技术保障网络建成以后,我们只有不断开发其功能,才能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支持。一些院校校园网建成以后,仅仅是作为文件传输的工具,网络运行效益极低,这不仅是巨大的浪费,更给网络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技术上的障碍。目前,我们归纳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八种方式:• 视频广播:由网络管理中心通过播放视频(实时视频或录像)。这种形式与电视或播放录像没有太大的区别,学生无法控制,实际上一种直播课堂式的教学。它的好处是学习者不受地域和人数的限制,且占用带宽小(只需1.37M),多用于名师授课、学术报告、重要会议的直播等。• 视频点播: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对服务器中的视频进行点播。内容可以是电视教学片,也可以是课堂实况录像。由于是非实时的点播,所以我们可以对其精心设计(插入图文、视频、动画等)。NVP(network video presenter)是VOD的一种,它的好处是在教学的视音频信息的基础上同步播放电子幻灯,是普通VOD基础上的二次开发,有利于教学信息传递更为有效。• 视频会议:视音频多向实时传输的形式。由于设备昂贵,应用不是很普遍,多用于教师答疑。• WEB教材:把教学内容作成网页的形式。其好处是编制难度不大,运行方便,因而使用普遍。• 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语言或课件开发工具开发的教材,一般通过下载到本机运行。• BBS论坛: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公告板的形式相互交流和协作;• 聊天室(教学讨论区):师生间、学习者间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异地实时交流;• e-mail: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邮件的形式相互交流;还有其它方式,有待进一步开发。总之,我们要依托校园网,营造数字化的校园环境,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11、 采取多种途径,12、 丰富网上教学资源当前,网上成体系的质量高的教学资源较为匮乏,这严重影响了网络教学的开展。学校的要把丰富网上教学资源作为作为目前网络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丰富教学资源要坚持多途径搜集、务实开发的原则。主要有以下途径:• 选购:商业团体的制作和经营。• 配发:教育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下的制作,• 交流:兄弟单位、同行间的相互交流• 合作:教育研究部门、高等院校、中小学内的电化教育专业人员与一线教师的合作开发或同行间的合作;• 自制:一线教师自行开发13、 注重教学设计,14、 将其作为网络教学存亡的生命线网络只是信息的传输通道,是技术手段,是教学的局部因素。网络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融入其中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这就必须要将以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作为开展网络教学的第一要素来考虑,将教学设计作为网络教学存亡的生命线。15、 注重实效,16、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大概没有人会认为:因为网络教学的诸多优点,传统的课堂教学会退出历史舞台。1911年,爱迪生曾预言:"在学校里,教科书将很快过时,不久,学生将通过视觉来接受教学。使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门分支学科是可能的。10年后我们的学校系统将彻底改观"。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这个预言也为变成现实。我们同样也不能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将被方兴未艾的网络教学所代替,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各有长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其明显的优势: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建设要求比较低,教学效率比较高,更重要的是师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则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本身。而目前网络教学也并非十全十美:1 网络教学对情感目标2 (如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等)和动作技能目标3 (如体育、实验、手术技能等)的教学效果不4 是太理想。5 学习者的自控力受年龄以及学习风格的影响。对于年龄较小、学习依赖性比较大的学习者来说,6 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比较高,7 不8 太适合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9 对教学设备10 的要求高。11 目前,12 通信费用较高然而,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越来越满足教学的需要而将会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重大抉择,网络教学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涉足网络教学;但与此同时,不应完全否定传统课堂教学的优长,学校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人文和情感氛围,注重教学的优化设计,寻求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优质高效地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适合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参考文献:1、我国计算机小学辅助教学的新发展---对全国第三届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摩展示会的思考.张舒予.《中国电化教育》,1999.92、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念、实践及其它.李艺.《中国电化教育》,1999.93、世纪回眸--从媒体的演变看电教的发展.崔新春,张秀英.《中国电化教育》,1999.104、《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若干问题的探讨》.张青.《中国电化教育》,2000.310、 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比较分析.吴军,11、 赵呈领,12、 许雄.《中国电化教育》,13、 2000.614、 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评价.刘成新.《电化教育研究》,15、 2000.3 16、 关于internet对教育负面影响的思考.苏春景.聊城师范学院教科所.《电化教育研究》,17、 2000.318、 《教育技术进入信息化发展新阶段》.戟峰,19、 吴永志,20、 杜爱明.《中国电化教育》,21、 2000.322、 《学习的革命》.戈登•德莱顿等著,23、 顾瑞荣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4、 1997.825、 《信息革命人类文化: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第三个里程碑》.桑新民.《上海教育》,26、 1999.327、 教育信息化及对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的思考.曹卫真.《中国电化教育》,28、 2000.329、 湖南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杨贯中,30、 李震31、 声.《中国电化教育》,32、 1999.10

数字化平台建设研究论文

基于数字化校园教育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是构建教育资源库的重要过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历史上最为深刻的变革之一。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大力推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改革,对资源的需求可以说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具有转折意义的象征。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学校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网络应用;教学管理;资源共享

学校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的问题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学校内部的资源建设与共享问题。为了提高校内现有资源的组织性和利用率,实现分散在各部门或个人手中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方便教师和学生免费使用教育资源,促进自身特色资源的积累,需要构建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育资源中心和管理机制。学校内部的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更大范围资源共享的基础。另一个是行业、地区或国家范围的资源建设与共享问题。通过建立行业、地区或国家级资源网,推行统一的教育资源标准,引领资源建设的方向,规范、整合和共享分散在各地教育机构和个人中间的.教育资源,鼓励多个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通过认真研究,我们认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效益的提升可通过以下以下途径来进行。

一、搭建办公平台,实现学校管理的自动化、无纸化

实行联体办学后,学校规模扩大,教育教学管理任务比以前更重,更加纷繁复杂。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自动化、无纸化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在认真分析和研究联体办学特点、学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需要等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了学校办公管理平台,以适应学校运作的新形势,实现学校公文网上流转、各项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自动化以及无纸化,从而拓展与完善了教育教学服务,提高了办学效益。

二、拓展资源利用,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

如果说开发学校办公平台提高办学效益具有显性特点的话,那么建立学校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则更具有其隐性特点。为了进一步拓展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我们发动学校教师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和教育教学实际需要,依托资源平台的上传、下载的功能,构建起具有本校鲜明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通过努力,一方面减少了教师机械性重复动动,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也为新课标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信息资源保障。学校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与使用的同时,还着重完善资源库建设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提供及使用教育资源的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

三、创新培训模式,实现教师发展的持续性、自主性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在教师培训上进行创新。联体办学后,学校教师规模较大,教师之间专业水平的发展更加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在分析学校教师的特点及课堂教学需要的基础上,对教师培训的内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规划与组织,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对教师进行分类培训,培训的内容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主。 按培训内容进行分类,教师培训可分成基本素养及专业素养培训。其中基本素质培训可包括WORD、POWERPOINT、EXCEL、网络浏览与电子邮件、电教平台的使用。专业素养培训可包括:语文教师脚本编写能力、数学教师使用《几何画板》能力、美术教师使用PHOTOSHOP图形处理能力等。另外,专业素养培训还包括骨干教师的FLASH动画制作、课题实验主持人和骨干教师的网页设计等。

按培训方式进行分类,教师培训可分为面授培训与网上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采取两种方式互相结合。同时,也可结合校本教研的开展,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紧扣活动主题的实践性培训,如在我们以学校网站为平台,开展了组建专题站、班级网页网站等专业化培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四、加强课题研究,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联体办学给学校课题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加强课题研究是整合三个校区人力资源、推动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如何在课题研究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课题研究方法是联体办学给课题研究带来的全新问题。联体办学、辐射管理的指导思想给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在联体办学模式下,我们对如何开展课题研究重点探讨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五、数字化校园与家庭、社区互联互动的思考与实践

实行联体办学后,学生规模迅速增加,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业务量也大幅上升。为了实现学校、家庭、社区的快速联系与信息沟通,通过家长会、电话联系、家访、社区座谈会和学校开放日等传统的交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实现学校、家庭、社区快速互联互动,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掘数字化校园的功能。因此,在充分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以学校网站、家校互动平台为基础的大教育模式。

以上是我们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我们认为只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充分发挥联体办学的规模及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1、朱军基层电大数字化校园的规划与建设.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2、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研讨会会议材料。

试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探析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可以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那么,作为大学生的你们又该如何探究相关内容呢?就跟随我来看看吧!

摘要: 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原则、建设途径及其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教学资源,资源共享

陈至立同志曾在1998年撰文指出:“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与突破口。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关键因素。占据了这个制高点,就可以打开通向教育改革发展的现代化之门。”教育信息化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及资源的开放、共享。因此,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成为教育信息化的迫切追求。

1.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定义及类型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教学资源库,包括题库、教材库、课件库、案例库等。二是网络课程,即在网络上开设的课程,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可供人们直接在网上学习的一门完整的课程。三是教学网站,主要指为教师或教学小组开设的网络空间,供他们存放自已平时收集、加工或制作的教学资源、课件、讲义、论文等。

2.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原则

2.1教学性原则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应该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牢牢把握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教学内容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2科学性原则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首先必须保证内容的准确无误,其次资源的组织要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这样不但可以方便教师的教学,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2.3系统性原则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需要党和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还需要制定教育信息化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需要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既要统筹规划,又要合理分工、协调发展,保证资源建设稳步推进。

2.4层次性原则

人们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千差万别,因此,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应体现人们的不同层次需求,建立涵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师范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教学资源体系,形成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利用价值。

2.5共享性原则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应悟守共享性原则,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

3.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途径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作为信息资源中心的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不断鼓励广大教师及有关单位的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投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事业。

3.1精品课程建设

陈至立在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颁奖大会上说:“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仍然是制约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要高质量完成1 500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任务,大力推进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多学科、多课程的网络体系平台。要建设仪器设备共享系统和数字化图书馆等,加快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进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重视精品课程建设,继续加大经费投人并给予政策支持,推进优质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学校要充分利用国家精品课程的优质资源和建设经验,推进本校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现在许多学校都陆续开展了精品课程的建设,并开设了网络课程,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3.2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

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集散地,拥有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可以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使其数字化并通过网络就能获取。

3.2.1文摘或全文数据库建设

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文摘数据库或全文数据库,就可以通过网络查询馆藏资源,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由于作品全文数字化会涉及到版权问题,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已经超过版权保护期进人公有领域的作品,可以直接进行数字化;对于仍在保护期的作品则需要经过版权人许可。

3.2.2特色数据库建设

(I)馆藏特色资源建设。各个图书馆都有其特色资源,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可以建立起各具特色的数据库。如国家图书馆向全国读者免费开放8 000余万页的电子文献,主要为无版权的数字资源,包括国家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中最具特色的金石拓片2.5万幅、馆藏西夏书籍5000多拍、墩煌文献10万余拍、民国期刊600万拍,以及2000多种、125万个双页面的地方文献等。图书馆对这些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处理使人们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网络就能够享受图书馆的资源服务,更为便捷地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然而,图书馆不仅可以直接提供数字化的文献信息资源,也可以提供通过对资源的整合所形成的关于某一学科或某一主题的系统化的知识信息,此类信息资源更加便于人们查询与利用。

(2)教师的科研成果数据库建设。教师除了教学,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科研成果。如何把这些科研成果进行数字化处理,建成数据库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非常重要。科研成果数据库可以极大地方便教师对科研情况的查询与利用,同时还可以方便同学了解教师的研究领域,增强对教师的了解,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学习。如南开大学知名学者电子文库(暂定名,正在建设中)优先收录南开大学各学科领域有突出学术成就的专家学者(如院士、长江学者、获奖学者、学科带头人等)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著作、期刊论文等,以此展示南开大学的学术成果,提高南开大学学术声誉,促进本校教学科研发展;方便校内外及国内外同行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知识共享。

(3)教学参考资源服务系统建设。要搞好教学工作,仅仅局限在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参考书目资料。图书馆可以整合教学参考资料,提供一些教学参考的书目信息,有的也可以提供参考书的电子版全文,供校内师生浏览,这样既可以方便教师的教学,也可以方便学生的学习。图书馆可以提供上传教参资料平台,谁有好的参考书目信息都可以通过此平台进行上传。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等图书馆的教学参考资源服务系统便是很好的证明。

(4)学生毕业论文数据库建设。学校每年都会有大批学生面临毕业,需要写毕业论文,如何了解某学科以往写作的方向、确定文章的题目,怎样把握论文的结构,掌握写作的思路,成为每位即将毕业的学生探索非常关心的问题。图书馆可以把原来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整合在一起形成毕业论文数据库以供临近毕业的学生参考。根据不同层次可分为本科毕业论文数据库、硕博毕业论文数据库等。这可以为学生的论文写作提供指导,方便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现在高校图书馆基本都建有毕业论文数据库,一方面可以了解本校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情况,另一方面也为写毕业论文的学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3鼓励教师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生力军。精品课程建设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参与,要鼓励他们不断开发网络精品课程;还要鼓励教师共享精品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教育规律和课程特点,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广大教师应该大力开发网络课件并将其放到网上,使人们可以共享优质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进而有力地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教育信息化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为此,应给教师一定的权限,为他们提供特定的网络空间,使他们能及时把自已的优秀课件、教案、讲义等放到网上,供学生学习之用。如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就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网络平台,教师不仅可以将自己的优秀课件、教案等上传,还可以对自己所需资源进行下载。学校网站或图书馆主页也可以为教师提供这样的网络平台,使其可以把完整的一门课程放到网上,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某门学科知识,可以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利于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3.4鼓励专业人员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一些教育资源类软件产品是由专业人员开发设计的。一些教学软件开发公司就是专门从事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工作的。这些网站涵盖了各学科优质的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受到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应该鼓励更多的专业人士投身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事业,使高质量的教学产品源源不断地充实教学资源库。

4.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4.1资源标准化

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人们开发的数字化资源就有可能不能共享,也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所以,笔者认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标准问题非常关键。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种现象,即人们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时各自为政,没有遵循统一的规范,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如数据库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但目前我国各系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这些间题给资源共享带来了很大阻力,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为此,教育部在2002年颁布了(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这为资源建设提供了统一的标准[7]。所以,在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的信息资源共享。

4.2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版权问题。大量教学资源中凝结着作者的智力劳动成果,具有独创性,理应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所以在对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时要对资源作具体分析,看其作品是已进人公有领域还是仍在保护期内。对已进人公有领域的作品进行数字化转换时,不要侵犯作者的人身权(即版权人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对仍在保护期内的教学资源数字化时,要经过作者同意并且要向作者付酬,以免出现侵权行为。

4.3资源的管理与维护

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要经常进行管理与维护,防止资源的损坏和流失。其中数字化资源的长期保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随着知识的海量增长、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还应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库,这样才能使资源建设始终处于时代的前沿,使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总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以国家为主导,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的职能;要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的积极性,鼓励专业人员开发研究,建立起实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并将其充分利用和不断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前进步伐。

【拓展阅读】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介绍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可以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它具有多样性、共享性、扩展性、工具性等特点。数字化教学资源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多媒体课件库、多媒体素材库、视频资源库、网络课程、数字化图书馆、教师教学网站群、专业课程资源库等多方面。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特点

1.获取的便捷性

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学生可以不受时空和传递呈现方式的限制,通过多种设备,使用各种学习平台获得高质量课程相关信息,可以实现随意的信息的传送、接收、共享、组织和储存。

2.形式的多样性

数字化教学资源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表现信息内容,其主要的媒体呈现形式有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内容的表现力。除此之外,其友好的交互界面、超文本结构极大地方便了学习者的学习,虚拟仿真的应用也更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3.资源的共享性

利用电子读物或网络课程实现的资源共享传播面要比普通信息资源共享的传播面大。

4.平台的互动性

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以往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较,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互动性,无论是通过网络媒介进行的学习方式,还是通过光盘等进行的学习方式,其双向交流的方式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喜爱,一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上的交流工具,实现与老师或学生之间的交互;另一方面学习者还可以从学习软件的数据库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可将软件数据库自行更新。

5.内容的扩展性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扩展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可操作性和可再生性。

(1)可操作性:数字化学习过程,既把课程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同时又利用共享的数字化资源融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这些数字化学习内容能够被评价、被修改和再生产,它允许学生和教师用多种先进的数字信息处理方式对它进行运用和再创造。

(2)可再生性:经数字化处理的课程学习内容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采用新颖熟练的数字化加工方法,进行知识的整合、再创造并作为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数字化学习的可再生性,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能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更大的可能。

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摘要:本文从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网络及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网络教学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最后提出了目前开展网络教学的迫切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信息时代,学校教学,网络,网络教学,课堂教学 有人说,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两个技术杠杆。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多媒体计算机和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人)连成了一体,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开展网络教学有何意义?它对学校教学将会带来什么影响?当前开展网络教学应注意些什么?本文想就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1、 开展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教育是一个产业,其产品的好坏需要社会的检验。我们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来讨论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同样,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我们对网络教学的讨论也必须从信息时代的特点谈起。信息时代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知识膨胀",信息量大;2、知识更新速度快;3、人才竞争激烈。这对信息社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具有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具备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不应当是只接受知识、只会记忆和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才。其实,创新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度、任何民族"进步的灵魂",在信息时代,由于竞争的激烈,对人才的创新素质的要求显的犹为迫切。2、培养的人才要学会认知,具有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即信息能力。这是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信息社会知识多、更新快,学习者必须"有选择地学、不断地学",想从老师那里学点知识以"一劳永逸"已经不可能了。"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明智的选择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寻觅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如何利用各种认知手段以不断获得新知,使自己与时代同步。3、具备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信息的高速更新,一方面需要学习者学会认知,另一方面需要社会构建完善、方便的终身教育体系,使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的接受教育、进行知识更新。4、教育要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同样由于信息之多、更新之快、人才竞争之激烈,对教育除了有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外,还要求其内容科学、方法优化,使学习者可以优质、高效地接受教育。综上所述,信息时代一方面对教育的产品即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教育的水平及受教育的机会和方便程度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计算机和网络,我们步入信息社会,同时,计算机和网络也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宽带网络与服务器及多媒体计算机相连,具有以下特点:• 资源共享• 享受服务不受时空限制(服务器具备记忆功能且24小时服务、网络四通八达)• 可快速传输多种媒体信息(宽带网与多媒体计算机合作可以传输各种媒体信息)• 多向交流(信息的多向传输)这些特性用于教育以后,可以为教育带来以下好处:1、 教育信息的共享(资源增值)2、 不3、 受时空限制(受教育的机会增多,4、 学习更加方便,5、 便于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实现)6、 多媒体多感官刺激效果好7、 超级连接,8、 沟通便捷,9、 便于合作、协商、求助所有这些无疑是对信息时代教育的极大支持首先,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次,网络是信息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第三,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是信息时代最为有效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式。最后,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二、网络教学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1、 校园数字化随着网络教学的开展,学校将逐步形成依托校园网络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包括教学资源的收集、制作、管理系统,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生管理、考试成绩查阅、缓考申请等)系统,电子校园(包括实时授课、点播、答疑、作业提交等系统以及数字图书馆等)等等。2、 教材的科学化根据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超连接的特性,网上教材将趋于多媒体化、非线线性化;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教材更新迅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将有利于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3、 学生主体化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认知的主体,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地学到带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按部就班的学习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而教师角色将逐步发生变化,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讲授者变成信息组织、编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不是"讲坛上的圣人",而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指路人"。4、 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化学习、协同学习、课堂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并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5、 学生素质合理化网络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素质结构更为科学合理。6、 学校开放化传统的"学校",是限于围墙的学校。广播、电视教学已经突破了这一模式,网络教学特别是远程网络教学的开展更彻底改变了"学校"的概念,使学校成为开放、虚拟、社会化的学校。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条件。3、 对当前学校开展网络教学几点思考结合目前我国学校网络教学的现状以及我们开展网络教学的实践,以下几点值得关注:1、 提高认识,2、 大胆实践,3、 敢于迈出第一步开展网络教学的大势所趋,无论如何,我们即将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因此,一切有可能的学校都应该创造条件开展网络教学。在开展网络教学的问题上,我们应少一些彷徨,大胆实践,敢于迈出第一步。可以采取抓示范课的形式,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在干中求发展。4、 提供条件,5、 自我加压,6、 造就高水准的教育技术机构网络教学的主管部门(姑且称为教育技术中心)是学校网络教学的研究者、管理者、培训指导者和保障者,起着领头雁的作用。因此,教育技术中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网络教学的正常开展。教育技术中心应自我加压,潜心研究,广泛交流,注重网络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学校领导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为教育技术中心的研究和调研提供条件。唯此,教育技术中心才能够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评估体系,才能实施有效的培训和指导;才能为网络教学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8、 开展网络教学的培训与研讨网络教育的开展,给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技术机构应不断地对广大的教师进行网络教学方面的培训和研讨,内容可包括现代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多媒体计算机使用及课件的编制、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上信息的下载、网页设计以及网上教学信息的开发、网络教学模式等)。当然最佳途径是利用网络开展培训,这样更为真实有效,更有说服力。邓小平说:电脑要从娃娃抓起。目前,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培养信息人才,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香港都将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科学列为幼儿园、小学、中学的主要课程,我国内地也将与2001年在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这对于后续网络教学的开展是大有好处的。9、 注重开发网络功能,10、 为网络教学开展提供技术保障网络建成以后,我们只有不断开发其功能,才能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支持。一些院校校园网建成以后,仅仅是作为文件传输的工具,网络运行效益极低,这不仅是巨大的浪费,更给网络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技术上的障碍。目前,我们归纳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八种方式:• 视频广播:由网络管理中心通过播放视频(实时视频或录像)。这种形式与电视或播放录像没有太大的区别,学生无法控制,实际上一种直播课堂式的教学。它的好处是学习者不受地域和人数的限制,且占用带宽小(只需1.37M),多用于名师授课、学术报告、重要会议的直播等。• 视频点播: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对服务器中的视频进行点播。内容可以是电视教学片,也可以是课堂实况录像。由于是非实时的点播,所以我们可以对其精心设计(插入图文、视频、动画等)。NVP(network video presenter)是VOD的一种,它的好处是在教学的视音频信息的基础上同步播放电子幻灯,是普通VOD基础上的二次开发,有利于教学信息传递更为有效。• 视频会议:视音频多向实时传输的形式。由于设备昂贵,应用不是很普遍,多用于教师答疑。• WEB教材:把教学内容作成网页的形式。其好处是编制难度不大,运行方便,因而使用普遍。• 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语言或课件开发工具开发的教材,一般通过下载到本机运行。• BBS论坛: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公告板的形式相互交流和协作;• 聊天室(教学讨论区):师生间、学习者间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异地实时交流;• e-mail: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邮件的形式相互交流;还有其它方式,有待进一步开发。总之,我们要依托校园网,营造数字化的校园环境,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11、 采取多种途径,12、 丰富网上教学资源当前,网上成体系的质量高的教学资源较为匮乏,这严重影响了网络教学的开展。学校的要把丰富网上教学资源作为作为目前网络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丰富教学资源要坚持多途径搜集、务实开发的原则。主要有以下途径:• 选购:商业团体的制作和经营。• 配发:教育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下的制作,• 交流:兄弟单位、同行间的相互交流• 合作:教育研究部门、高等院校、中小学内的电化教育专业人员与一线教师的合作开发或同行间的合作;• 自制:一线教师自行开发13、 注重教学设计,14、 将其作为网络教学存亡的生命线网络只是信息的传输通道,是技术手段,是教学的局部因素。网络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融入其中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这就必须要将以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作为开展网络教学的第一要素来考虑,将教学设计作为网络教学存亡的生命线。15、 注重实效,16、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大概没有人会认为:因为网络教学的诸多优点,传统的课堂教学会退出历史舞台。1911年,爱迪生曾预言:"在学校里,教科书将很快过时,不久,学生将通过视觉来接受教学。使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门分支学科是可能的。10年后我们的学校系统将彻底改观"。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这个预言也为变成现实。我们同样也不能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将被方兴未艾的网络教学所代替,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各有长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其明显的优势: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建设要求比较低,教学效率比较高,更重要的是师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则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本身。而目前网络教学也并非十全十美:1 网络教学对情感目标2 (如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等)和动作技能目标3 (如体育、实验、手术技能等)的教学效果不4 是太理想。5 学习者的自控力受年龄以及学习风格的影响。对于年龄较小、学习依赖性比较大的学习者来说,6 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比较高,7 不8 太适合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9 对教学设备10 的要求高。11 目前,12 通信费用较高然而,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越来越满足教学的需要而将会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重大抉择,网络教学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涉足网络教学;但与此同时,不应完全否定传统课堂教学的优长,学校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人文和情感氛围,注重教学的优化设计,寻求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优质高效地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适合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参考文献:1、我国计算机小学辅助教学的新发展---对全国第三届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摩展示会的思考.张舒予.《中国电化教育》,1999.92、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念、实践及其它.李艺.《中国电化教育》,1999.93、世纪回眸--从媒体的演变看电教的发展.崔新春,张秀英.《中国电化教育》,1999.104、《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若干问题的探讨》.张青.《中国电化教育》,2000.310、 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比较分析.吴军,11、 赵呈领,12、 许雄.《中国电化教育》,13、 2000.614、 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评价.刘成新.《电化教育研究》,15、 2000.3 16、 关于internet对教育负面影响的思考.苏春景.聊城师范学院教科所.《电化教育研究》,17、 2000.318、 《教育技术进入信息化发展新阶段》.戟峰,19、 吴永志,20、 杜爱明.《中国电化教育》,21、 2000.322、 《学习的革命》.戈登•德莱顿等著,23、 顾瑞荣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4、 1997.825、 《信息革命人类文化: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第三个里程碑》.桑新民.《上海教育》,26、 1999.327、 教育信息化及对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的思考.曹卫真.《中国电化教育》,28、 2000.329、 湖南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杨贯中,30、 李震31、 声.《中国电化教育》,32、 1999.10

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研究论文

基于数字化校园教育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是构建教育资源库的重要过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历史上最为深刻的变革之一。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大力推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改革,对资源的需求可以说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具有转折意义的象征。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学校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网络应用;教学管理;资源共享

学校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的问题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学校内部的资源建设与共享问题。为了提高校内现有资源的组织性和利用率,实现分散在各部门或个人手中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方便教师和学生免费使用教育资源,促进自身特色资源的积累,需要构建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育资源中心和管理机制。学校内部的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更大范围资源共享的基础。另一个是行业、地区或国家范围的资源建设与共享问题。通过建立行业、地区或国家级资源网,推行统一的教育资源标准,引领资源建设的方向,规范、整合和共享分散在各地教育机构和个人中间的.教育资源,鼓励多个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通过认真研究,我们认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效益的提升可通过以下以下途径来进行。

一、搭建办公平台,实现学校管理的自动化、无纸化

实行联体办学后,学校规模扩大,教育教学管理任务比以前更重,更加纷繁复杂。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自动化、无纸化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在认真分析和研究联体办学特点、学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需要等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了学校办公管理平台,以适应学校运作的新形势,实现学校公文网上流转、各项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自动化以及无纸化,从而拓展与完善了教育教学服务,提高了办学效益。

二、拓展资源利用,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

如果说开发学校办公平台提高办学效益具有显性特点的话,那么建立学校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则更具有其隐性特点。为了进一步拓展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我们发动学校教师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和教育教学实际需要,依托资源平台的上传、下载的功能,构建起具有本校鲜明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通过努力,一方面减少了教师机械性重复动动,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也为新课标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信息资源保障。学校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与使用的同时,还着重完善资源库建设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提供及使用教育资源的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

三、创新培训模式,实现教师发展的持续性、自主性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在教师培训上进行创新。联体办学后,学校教师规模较大,教师之间专业水平的发展更加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在分析学校教师的特点及课堂教学需要的基础上,对教师培训的内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规划与组织,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对教师进行分类培训,培训的内容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主。 按培训内容进行分类,教师培训可分成基本素养及专业素养培训。其中基本素质培训可包括WORD、POWERPOINT、EXCEL、网络浏览与电子邮件、电教平台的使用。专业素养培训可包括:语文教师脚本编写能力、数学教师使用《几何画板》能力、美术教师使用PHOTOSHOP图形处理能力等。另外,专业素养培训还包括骨干教师的FLASH动画制作、课题实验主持人和骨干教师的网页设计等。

按培训方式进行分类,教师培训可分为面授培训与网上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采取两种方式互相结合。同时,也可结合校本教研的开展,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紧扣活动主题的实践性培训,如在我们以学校网站为平台,开展了组建专题站、班级网页网站等专业化培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四、加强课题研究,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联体办学给学校课题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加强课题研究是整合三个校区人力资源、推动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如何在课题研究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课题研究方法是联体办学给课题研究带来的全新问题。联体办学、辐射管理的指导思想给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在联体办学模式下,我们对如何开展课题研究重点探讨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五、数字化校园与家庭、社区互联互动的思考与实践

实行联体办学后,学生规模迅速增加,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业务量也大幅上升。为了实现学校、家庭、社区的快速联系与信息沟通,通过家长会、电话联系、家访、社区座谈会和学校开放日等传统的交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实现学校、家庭、社区快速互联互动,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掘数字化校园的功能。因此,在充分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以学校网站、家校互动平台为基础的大教育模式。

以上是我们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我们认为只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充分发挥联体办学的规模及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1、朱军基层电大数字化校园的规划与建设.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2、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研讨会会议材料。

《论和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摘 要:校园文化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微观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在网络环境下建设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已势在必行。本文从校园文化的特征入手,分析网络对校园文化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进而探究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和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如今,网络已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中的教师和学生更是每天与网络有着零距离的接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以此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体现,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和塑造着高校学生。互联网的发展冲击着高校校园,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网络环境的出现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在继承校园文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研究校园文化的新情况、新特点,全力建构网络环境下的和谐校园文化。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

(一)稳定的继承性

校园文化尤其核心部分,具有非常稳定的继承性,这就类似于人们常说的校园的文化传统。每个高校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历史比较久远的大学,历经代代相传、积淀,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校园文化。

(二)触角的敏感性和时间的超前性

高校由于学生多为青年,敢想敢为,对新思想、新观念比较敏感,接受得快;校园文化主体有较高的文化层次,思想活跃,敢于改革开拓,能走在时代前列;高校学科教育能够迅速反映学术研究、社会思潮的新动态、新发展和新成果。这些因素决定了校园文化触角的敏感性。

超前性不仅应注意传统文化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所具有的积极作用,而且更要注意现代以至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例如,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校园文化的冲击。

(三)形式的多样性和参与的自主性

校园文化形式多彩纷呈,生动活泼,十分适合高校师生的需要。广大师生,尤其大学生应以极大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投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

(四)教育的渗透性

校园文化对师生尤其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渗透性,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形成于无形之中又作用于无形之中,自然而然,易于接受,是一个日常性的、渐进性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校园文化得到很好的建设,那么各种积极的文化因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对人的基本修养需求和育人目标渗透于大学生文化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网络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网络自进入高校校园之后,其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就被受关注。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内容。传统的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网络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和途径,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得教学双方有了更大的空间。使得参与式、启发式教学真正成为可能,其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

2.拓展了大学生的交往空间,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个性的张扬,同时为大学生情绪宣泄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网络交往使得人们的交往空间扩大,人际沟通的时效性、便利性和准确性提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通过网络参与管理、发表作品、与教师同学交朋友,展示自身的价值。通过设计和维护网站、担任网管等方式发挥特长,既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又可以极大地增强其自信心。同时,网络的匿名性为广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及时释放和网友之间的情感帮助、心理支持提供了新渠道。目前,我国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考研等压力,上网消遣成为大学生目前排解压力的重要渠道之一,这无疑对大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在网上跟帖,发表一些意见和建议,可以很好地释放压力,与网友进行交流,让大学生受到一定的启发与教育。

3.提升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力。网络与高校校园文化构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殊关系。网络不断地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并越来越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极大地提升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力。高校校园文化原有的独立性、相对封闭性,在网络环境下完全被打破了。高校校园文化的视野拓宽了,张力也增加了。基于网络的高校校园文化不再囿于校内,也同步辐射到校外,使之越来越成为社会大众共享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促进了高校校园文化自身的发展。网络的无限包容性、无限拓展性使它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更新。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它几乎可以呈现一切人类文明的成果,其丰富性使之具有无限的吸引力。也正因如此,网络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自身发展的一种强大的驱动力。

(二)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网络冲击高校大学生固有的价值观,弱化了其道德意识。网络是国际化的、开放的、自由的、民主的,网上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各种信息趋于无围墙、无国界化,不同价值观的文化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因而网络信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少“垃圾”。各样的思想观念、文化热点、行为方式出现,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不同时期文化在高校校园内相互激荡,可以说网络催生了多元价值观。网络文化的异质性、多元性,改变了大学生固有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更趋于个性化、多样化,以至于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呈现出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由此而来造成的道德判断力削弱、道德评价失范,最终必然导致大学生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

2.网络使部分学生脱离现实生活,沉迷于虚拟世界不可自拔。网络是开放的,而身处网络世界中的人在人机对话中却是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对于少数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来说,网络让他们体验到了虚拟世界的快感,使他们沉迷于其中而脱离了现实的社会生活。现实人际关系的淡化,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出现了特有的网络问题,如网络成瘾症、网恋、人格自闭、人格分裂、网络犯罪等。同时,这些问题也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很大的伤害。

三、和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策略

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是指校园文化系统中,各个层次、各个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始终贯穿“和谐”这一主线,以网络时代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来认识和谐校园文化。同网络带来的积极影响相比较,其消极影响是次要的,也是可以控制的。网络与高校校园文化共生共存,网络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和谐,正是高校发展追求的目标之一。网络与高校校园文化完全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共同发展,也完全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和谐发展。

(一)加强物质建设,打牢网络时代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大学校园文化的网络化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大学校园文化形态在网络上呈现和展示,而是大学校园文化形态的创新,是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实现两者结合的产物。网络化校园文化建设,前提是建立网络。学校主要是建立校园网络,包括校园网的硬件环境和校园网的应用系统。要量力而行,不断推进,加大对网络物质设施的建设,努力建设数字化校园。首先,要加大网络硬件建设力度,为数字化校园构建提供优质的硬件环境。其次,网站建设要贴近实际,一方面,要加强“红色网站”建设,弘扬主旋律,用主流的意识形态占领阵地,强化网站的引导功能;另一方面,要创新网站内容,丰富互动形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全面、可行的网络行为管理系统

首先,网络管理应从制度入手,规范网络运行规则,严肃网络行为规范,同时强化对各种信息的适时监控、分析、加工、处理等,从源头上减少、杜绝有害信息,强化正面引导,净化网络环境。建立一支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精通思想政治工作,并且掌握网络宣传技术的专兼职网络工作队伍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这支队伍,进行有效的监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文化中的指导地位,唱好网络文化的主旋律,杜绝网络中的反动、黄色、腐朽和暴力等文化内容。

其次,网络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管理在努力实现“自律”和“他律”结合的过程中,也在倡导“自助”和“他助”相结合的理念。在网络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机制中也涵盖了大学师生在应对各种问题时的“自助”和“他助”相结合的矫正机制和干预机制,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建设,以消解网络文化对大学师生的负面影响。同时,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加强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将网络道德和网络技术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倡导道德自律,强化网络道德责任意识,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识别警觉能力、自律能力和免疫能力。引导大学生培养网络公德意识,做到不看、不听、不传黄色信息,不抛垃圾信息,不在网上进行恶作剧,使用文明的上网语言。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化校园文化活动

学生、教师是网络化的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学生与教师是网络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同时,丰富多彩、清新健康的网络校园文化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与教师。学校应当组织内容健康、格调高尚、丰富多彩的网络化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高校要运用有效杠杆,尽力规避浮躁、虚假、急功近利等风气,保持大学宽松、活跃、执着的学术环境,充分发挥人文和艺术学科的优势,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加强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总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开拓人们视野、加快人类沟通交往、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会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高等学校必须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校园文化呈现出的新特点,针对新问题,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举措,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以适应网络化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徐书业.学校文化建设研究[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赵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传播,2007,(5).

[5]韩冰清.网络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

数字化建设法治保障机制研究论文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深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一、坚持科学立法,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必要前提。迄至今天,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领域、新情况、新特点,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及时制定、修改、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使立法更加充分地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更加适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二、坚持严格执法,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深入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必须坚持严格执法,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一是要求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二是要求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恰当行使自由裁量权,正确使用相关行政措施和手段,避免损害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三是要求程序正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尽可能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应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四是要求高效便民。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五是要求诚实守信。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六是要求权责统一。通过科学的法律和其他制度,合理规定和配置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和责任,保持责任与权力的对应;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切实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三、坚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发挥着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保障社会成员合法权益,建立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等重要作用。实现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对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要坚持司法公正。严格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同时理性地权衡案件所关涉的各种社会利益,妥善把握和处理好案件所关涉的各种关系,对各类案件作出正确处理,对各种纠纷予以有效化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实现司法高效。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不断完善司法程序,切实改进司法作风,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全面提升司法活动的效率,有效应对社会生活中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要树立司法权威。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要切实做到公正、高效、廉洁司法,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全社会要依照宪法的规定,尊重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尊重司法机关作出的生效裁决。四、坚持全民守法,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社会成员知法、信法、守法、用法,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社会基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模范带头遵守法律;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尤其是在享受自由和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以及其他社会主体的合法权利与自由,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运用法律规定或法律允许的方式与手段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全体社会成员掌握和熟悉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五、强化监督制约,构建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社会主义法治是“治官之治”和“治权之治”。要从法律上构建起“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以保证执政党的权力和立法、执法、司法等各种权力的设置和行使始终不偏离我国民主政治的正确轨道。要围绕权力运行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各种权力的配置,统筹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人民法院对于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监督、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以及行政机关自我约束与监督的作用,扩大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有序参与,强化人民群众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广泛监督,同时重视和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要从法律上规范各种监督行为,不断提升监督的科学性、合理性,建设性和实效性。

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摘要:本文从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网络及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网络教学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最后提出了目前开展网络教学的迫切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信息时代,学校教学,网络,网络教学,课堂教学 有人说,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两个技术杠杆。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多媒体计算机和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人)连成了一体,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开展网络教学有何意义?它对学校教学将会带来什么影响?当前开展网络教学应注意些什么?本文想就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1、 开展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教育是一个产业,其产品的好坏需要社会的检验。我们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来讨论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同样,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我们对网络教学的讨论也必须从信息时代的特点谈起。信息时代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知识膨胀",信息量大;2、知识更新速度快;3、人才竞争激烈。这对信息社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具有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具备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不应当是只接受知识、只会记忆和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才。其实,创新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度、任何民族"进步的灵魂",在信息时代,由于竞争的激烈,对人才的创新素质的要求显的犹为迫切。2、培养的人才要学会认知,具有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即信息能力。这是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信息社会知识多、更新快,学习者必须"有选择地学、不断地学",想从老师那里学点知识以"一劳永逸"已经不可能了。"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明智的选择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寻觅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如何利用各种认知手段以不断获得新知,使自己与时代同步。3、具备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信息的高速更新,一方面需要学习者学会认知,另一方面需要社会构建完善、方便的终身教育体系,使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的接受教育、进行知识更新。4、教育要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同样由于信息之多、更新之快、人才竞争之激烈,对教育除了有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外,还要求其内容科学、方法优化,使学习者可以优质、高效地接受教育。综上所述,信息时代一方面对教育的产品即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教育的水平及受教育的机会和方便程度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计算机和网络,我们步入信息社会,同时,计算机和网络也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宽带网络与服务器及多媒体计算机相连,具有以下特点:• 资源共享• 享受服务不受时空限制(服务器具备记忆功能且24小时服务、网络四通八达)• 可快速传输多种媒体信息(宽带网与多媒体计算机合作可以传输各种媒体信息)• 多向交流(信息的多向传输)这些特性用于教育以后,可以为教育带来以下好处:1、 教育信息的共享(资源增值)2、 不3、 受时空限制(受教育的机会增多,4、 学习更加方便,5、 便于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实现)6、 多媒体多感官刺激效果好7、 超级连接,8、 沟通便捷,9、 便于合作、协商、求助所有这些无疑是对信息时代教育的极大支持首先,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次,网络是信息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第三,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是信息时代最为有效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式。最后,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二、网络教学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1、 校园数字化随着网络教学的开展,学校将逐步形成依托校园网络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包括教学资源的收集、制作、管理系统,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生管理、考试成绩查阅、缓考申请等)系统,电子校园(包括实时授课、点播、答疑、作业提交等系统以及数字图书馆等)等等。2、 教材的科学化根据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超连接的特性,网上教材将趋于多媒体化、非线线性化;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教材更新迅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将有利于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3、 学生主体化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认知的主体,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地学到带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按部就班的学习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而教师角色将逐步发生变化,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讲授者变成信息组织、编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不是"讲坛上的圣人",而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指路人"。4、 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化学习、协同学习、课堂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并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5、 学生素质合理化网络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素质结构更为科学合理。6、 学校开放化传统的"学校",是限于围墙的学校。广播、电视教学已经突破了这一模式,网络教学特别是远程网络教学的开展更彻底改变了"学校"的概念,使学校成为开放、虚拟、社会化的学校。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条件。3、 对当前学校开展网络教学几点思考结合目前我国学校网络教学的现状以及我们开展网络教学的实践,以下几点值得关注:1、 提高认识,2、 大胆实践,3、 敢于迈出第一步开展网络教学的大势所趋,无论如何,我们即将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因此,一切有可能的学校都应该创造条件开展网络教学。在开展网络教学的问题上,我们应少一些彷徨,大胆实践,敢于迈出第一步。可以采取抓示范课的形式,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在干中求发展。4、 提供条件,5、 自我加压,6、 造就高水准的教育技术机构网络教学的主管部门(姑且称为教育技术中心)是学校网络教学的研究者、管理者、培训指导者和保障者,起着领头雁的作用。因此,教育技术中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网络教学的正常开展。教育技术中心应自我加压,潜心研究,广泛交流,注重网络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学校领导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为教育技术中心的研究和调研提供条件。唯此,教育技术中心才能够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评估体系,才能实施有效的培训和指导;才能为网络教学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8、 开展网络教学的培训与研讨网络教育的开展,给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技术机构应不断地对广大的教师进行网络教学方面的培训和研讨,内容可包括现代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多媒体计算机使用及课件的编制、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上信息的下载、网页设计以及网上教学信息的开发、网络教学模式等)。当然最佳途径是利用网络开展培训,这样更为真实有效,更有说服力。邓小平说:电脑要从娃娃抓起。目前,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培养信息人才,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香港都将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科学列为幼儿园、小学、中学的主要课程,我国内地也将与2001年在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这对于后续网络教学的开展是大有好处的。9、 注重开发网络功能,10、 为网络教学开展提供技术保障网络建成以后,我们只有不断开发其功能,才能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支持。一些院校校园网建成以后,仅仅是作为文件传输的工具,网络运行效益极低,这不仅是巨大的浪费,更给网络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技术上的障碍。目前,我们归纳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八种方式:• 视频广播:由网络管理中心通过播放视频(实时视频或录像)。这种形式与电视或播放录像没有太大的区别,学生无法控制,实际上一种直播课堂式的教学。它的好处是学习者不受地域和人数的限制,且占用带宽小(只需1.37M),多用于名师授课、学术报告、重要会议的直播等。• 视频点播: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对服务器中的视频进行点播。内容可以是电视教学片,也可以是课堂实况录像。由于是非实时的点播,所以我们可以对其精心设计(插入图文、视频、动画等)。NVP(network video presenter)是VOD的一种,它的好处是在教学的视音频信息的基础上同步播放电子幻灯,是普通VOD基础上的二次开发,有利于教学信息传递更为有效。• 视频会议:视音频多向实时传输的形式。由于设备昂贵,应用不是很普遍,多用于教师答疑。• WEB教材:把教学内容作成网页的形式。其好处是编制难度不大,运行方便,因而使用普遍。• 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语言或课件开发工具开发的教材,一般通过下载到本机运行。• BBS论坛: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公告板的形式相互交流和协作;• 聊天室(教学讨论区):师生间、学习者间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异地实时交流;• e-mail: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邮件的形式相互交流;还有其它方式,有待进一步开发。总之,我们要依托校园网,营造数字化的校园环境,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11、 采取多种途径,12、 丰富网上教学资源当前,网上成体系的质量高的教学资源较为匮乏,这严重影响了网络教学的开展。学校的要把丰富网上教学资源作为作为目前网络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丰富教学资源要坚持多途径搜集、务实开发的原则。主要有以下途径:• 选购:商业团体的制作和经营。• 配发:教育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下的制作,• 交流:兄弟单位、同行间的相互交流• 合作:教育研究部门、高等院校、中小学内的电化教育专业人员与一线教师的合作开发或同行间的合作;• 自制:一线教师自行开发13、 注重教学设计,14、 将其作为网络教学存亡的生命线网络只是信息的传输通道,是技术手段,是教学的局部因素。网络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融入其中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这就必须要将以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作为开展网络教学的第一要素来考虑,将教学设计作为网络教学存亡的生命线。15、 注重实效,16、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大概没有人会认为:因为网络教学的诸多优点,传统的课堂教学会退出历史舞台。1911年,爱迪生曾预言:"在学校里,教科书将很快过时,不久,学生将通过视觉来接受教学。使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门分支学科是可能的。10年后我们的学校系统将彻底改观"。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这个预言也为变成现实。我们同样也不能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将被方兴未艾的网络教学所代替,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各有长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其明显的优势: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建设要求比较低,教学效率比较高,更重要的是师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则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本身。而目前网络教学也并非十全十美:1 网络教学对情感目标2 (如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等)和动作技能目标3 (如体育、实验、手术技能等)的教学效果不4 是太理想。5 学习者的自控力受年龄以及学习风格的影响。对于年龄较小、学习依赖性比较大的学习者来说,6 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比较高,7 不8 太适合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9 对教学设备10 的要求高。11 目前,12 通信费用较高然而,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越来越满足教学的需要而将会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重大抉择,网络教学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涉足网络教学;但与此同时,不应完全否定传统课堂教学的优长,学校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人文和情感氛围,注重教学的优化设计,寻求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优质高效地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适合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参考文献:1、我国计算机小学辅助教学的新发展---对全国第三届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摩展示会的思考.张舒予.《中国电化教育》,1999.92、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念、实践及其它.李艺.《中国电化教育》,1999.93、世纪回眸--从媒体的演变看电教的发展.崔新春,张秀英.《中国电化教育》,1999.104、《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若干问题的探讨》.张青.《中国电化教育》,2000.310、 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比较分析.吴军,11、 赵呈领,12、 许雄.《中国电化教育》,13、 2000.614、 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评价.刘成新.《电化教育研究》,15、 2000.3 16、 关于internet对教育负面影响的思考.苏春景.聊城师范学院教科所.《电化教育研究》,17、 2000.318、 《教育技术进入信息化发展新阶段》.戟峰,19、 吴永志,20、 杜爱明.《中国电化教育》,21、 2000.322、 《学习的革命》.戈登•德莱顿等著,23、 顾瑞荣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4、 1997.825、 《信息革命人类文化: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第三个里程碑》.桑新民.《上海教育》,26、 1999.327、 教育信息化及对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的思考.曹卫真.《中国电化教育》,28、 2000.329、 湖南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杨贯中,30、 李震31、 声.《中国电化教育》,32、 1999.10

关于数字政府建设的论文课题,可以着重研究和分析政府数字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典型应用和实施方法,尤其是数字政府建设中政府服务提供的数字化水平、用户体验和运营能力。另外,可以从数字化政府建设的技术架构、安全保障模式、精准扶持政策、政务效能以及政府智能化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究。

数字乡村建设研究生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难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这一问题是政府关心的重点,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中国的改革第一步源起于“三农”,中国未来的成败,也必将取决于“三农”,这是显而易见的。泱泱大国,农为根本,只有“根本”的问题解决好,才是最彻底的,最有价值的,最革命的。 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下达了关于开展农村经济重大问题调研的指令,按照国家发改委下达的调研课题,笔者有针对性的深入湘潭县农村开展调研,并运用湘潭县县委基层办、县委政研室和湘潭县政府经研室的相关调研成果,形成了综合性调研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和尚未建立长期投入机制,成为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四大难题。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原因是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相悖的政策失衡、体制障碍、城乡隔阂。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笔者以为要做好做活五个方面的文章: 一、生产发展 用工业化的理念 实现经济重建--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二、生活富裕 用产业化的布局 实现社会重建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研究;三、乡风文明 用市场化的思维 实现制度重建 --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四、村容整洁用城镇化战略 实现生态重建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研究;五、管理民主 用科技化的手段 实现文化重建 --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关键词:农村经济,经济发展,和谐发展 近三年,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六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八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难题之一: 乡村债务问题 据调查,一般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年刚性支出需15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于10万元。但目前大多数村的经济现状都不乐观。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受政策性制约,企业改制断了收入,税费改革少了收入,招商引资没了收入;二是经济发展空间小,受制于有限土地资源、资金和自然资源;三是财政转移支付入不敷出,不可预见性支出不断攀升,正常运转难以为继。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这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 一、乡村债务结构分析 ~~县乡村两级负债总额为55161.99万元,其中乡一级负债42586.33万元,村一级负债12575.66万元,其债务结构如下: 按成因划分:A、地方上项目、办企业,造成决策失误或因管理、市场原因亏损形成的债务14992.45万元(其中乡级13814.10万元、村级1178.35万元)占27.18%。B、办福利事业、“普九”、乡镇医院和村办福利事业建设形成的债务5853.77万元(其中乡级4819.21万元。村级1034.56万元),占10.61%。C、民间高息借贷、完成各种上交任务,因本金、利息形成的村级债务3599.48万元(其中乡级2484.72万元、村级1114.76万元),占6.53%。D、如通乡镇油路、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债务4922.01万元(其中乡级3070.66万元、村级1851.35万元),占8.92%。E、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干部因素形成的历史性债务1335.54万元(其中乡级968.14万元、村级367.4万元),占2.42%。F、农户欠交税费, 逐年欠款而增加形成的集体债务10640.2万元(其中乡级4659.72万元、村级5980.48万元),占19.29%。H、其它原因形成的债务13818.54万元(其中乡级12769.78万元、村级1048.76万元),占25.05%。 按债权人划分:A、欠银行、农村信用社、基金会及其他金融机构20131.79万元(其中乡级17614.46万元、村级2517.33万元),占36.49%。B、欠乡村工程业主3418.82万元(其中乡级2755.70万元、村级663.12万元),占6.2%。C、欠乡村干部7682.6万元(其中乡干部5769.09万元、村干部1913.51万元),占13.93%。D、欠乡村教师2518.4万元(其中乡级2452.30万元、村级66.1万元),占4.57%。E、欠民间个人2568.06万元(其中乡级l537.07万元、村级1030.99万元),占4.66%。F、欠其他经济组织10881.74万元(其中乡级6049.24万元、村级4832.50万元),占19.7%。H、欠其他债权人7960.58万元(其中乡级6408.47万元、村级1552.11万元),占14.42%。 二、乡村债务成因分析 1、财源有限。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撤区并乡、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等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村集体不再有剩余产品的分配权和经济收入的支配权,“五统三提”、农业税附加等乡村集体收入也随之消失,乡缜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大多数被取消,预算外收入锐减,乡村集体收入来源被逐渐抽空;由于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缺乏、企业组织化程度低等方面的先天不足,曾经红火一时的乡镇企业,在90年代纷纷破产倒闭或改制重组,每个乡镇每年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企业管理费收入顿时化为乌有;1988-1993年,国家实行:划分税种、核实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地方财政的留成比例较高,理财自主权较大,财政状况相对宽裕,而94年以后实行的分税制,地方的独享税种只有营业税、地方企业上缴利润、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小额税种,而增值税、所得税地方只分享25%、40%,地方财源严重“缩水”。 2、刚性支出居高不下。由于机构雍肿,队伍膨胀,乡村二级的工资、误工补贴,办公费、交通费等基本支出使乡村不堪重负,政策性增资只能“挂空档”。旱涝灾害、山林火灾、矿山事故等突发事件而导致的不可预算费用,使原本拮据的乡村财力更加捉襟见肘。, 3、财源流失严重。分田到户后,村级集体财产被一分而尽;撤区并乡、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人情税、关系税、税收征管力度不够,导致税收不能按国家政策足额征收;农民增收缓慢,,农业税费收缴缺口大,尾欠收缴难度大,征收成本高;实行分税制以来,一定四年的乡镇税收任务必须无条件完成,不能完成的乡镇只能高价买税(20~30%的手续费)或高息借贷垫交;成立于1994年的农村基金会、互储会,一开始就以高息和分红疯狂吸收存款,违规大额放贷,直接威胁金融秩序,99年国家下令强行关闭时,乡镇财政向国家举债1.181亿元兑付农民存款,农村“两会”清收不仅使县、乡、村支付了巨额的清收成本,还承担了1368万元的利息债务,至今还有9000多万元的不良贷款没有收回, 4、盲目性建设投资强力扩张。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政企不分,政府办企业、政府为企业担保贷款,使乡镇不得不花巨资为企业亏损买单,为企业偿还不良贷款本息;各种达标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使乡村债务陡增;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组织农民发展新的生产经营项目,并和农民签订保产保利合同,项目失败后,政府不得不替农民交纳巨额学费。 5、预算约束力不强,挥霍浪费严重。乡镇人大会议上通过的财政预算报告往往是一个形式,乡镇的财政支出一是拆东墙,补西墙,毫无预算可言。二是乡镇财政支出往往是书记、乡镇长说了算,管他预算不预算,支出决策不仅脱离预算而且基本上没有民主可言、更不要说财务制度了。三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乡级财务账性违规违纪支出现象较为普遍,有限的乡村财力“跑、冒、滴、漏”严重,乡村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四是乡镇主要领导异动频繁(平均任期2年左右),在领导的潜意识中,根本就没有长远打算,大多是过日子、守摊子、找路子,希望早日脱离“苦海”,支出的随意性也就被无限放大。五是村一级的支出就更没有计划了,“到手就是财、今朝有钱今朝用,管他明天怎么过”,是大多数村干部的理财之道。 在现行的乡村绩效考核机制中,数字化强制性硬指标不少,唯独没有行政成本的考核指标,乡村干部在行政过程中,没有成本意识,从客观上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个别乡村干部为了自己的仕途和声誉,不惜花公款制造虚假政绩为自己脸上贴金。在乡村财力日益拮据的状况下,办公费、交通费、通信费、公务接待费却节节攀升,大吃大喝俨然成风,公费请客送礼愈演愈烈。在公款消费上讲排场、讲档次、互相攀比,债务包袱越背越重,群众怨声载道。 三、乡村债务影响分析 巨额的乡村债务对基层组织运转、农村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1,是违法行政的重要诱因。乡村出现收支失衡后,乡村干部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行政资源,巧立名目向行政相对人收取各种费用,因而,农村“三乱”久治不止;为了弥补工作经费的不足,乡村两级均热衷于违规征用土地搞建设,通过炒地皮,从中获取20-30%的收益;由于经费紧张,驱使政府机关和干部采取各种隐蔽手段经商办企业;为确保正常运转,乡村干部千方百计找门路,以项目建设为幌子,通过非正常途径,采取非正常手段,争取上级支持,以弥补工作经费不足。 2、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沉重的债务包袱,使乡村主要领导整天处于“借新债、还旧债、躲追债”的状态下,影响了他们谋划经济发展的精力;湘潭县的干部工资只有~~市的1/2、长沙市的1/3,并且还不能按时发放。乡村干部为垫交税费、垫付工作经费,每人手里攥着几千元、上万元乃至10多万元的“白条”,兑付遥遥无期,乡村千部人心涣散、意志消沉;面对存量和增量均严重不足且强制带病超负荷运行的农村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的社会事业公益设施,乡村二级无力改造和建设,农村公共产品供需脱节的现象更加严峻;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有限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和教育经费被乡村挪用已习以为常,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基础教育。沉重的债务包袱,致使乡村二级运转困难,公共服务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势必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同时,由于公共投入不足,也直接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民增收致富。 3,有损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巨额的乡村债务使乡镇政府、村委会成为农村最大的债务人。对内,欠乡村干部的工资和公款私垫费用,对外,大到欠金融机构贷款、施工单位工程款,小到欠水电费、运费、餐费、办公用品费,而且在目前状况下,乡村根本不具备偿还能力,只能采取能拖就拖、能躲就躲的应对之策,社会公信度大打折扣。债主为了早日拿回欠款,无奈之下,只能无休止地纠缠乡村干部,围堵干部家门和乡村驻地、封堵学校大门、强行搬走农具和办公用品,搞得乡村干部声名狼藉,无法开展工作。 难题之二: 农民增收问题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增收困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挑战。 首先是种养业增收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虽然国家对农民实行了种粮补贴,但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二是产业化带动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加农户和协会加农户等模式并未给农民增收带来多少实惠。公司、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几乎没有在企业或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有的地方将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作为普通企业对待,有的作为社会团体对待,还有的地方根本没有适当的名分。这种混乱局面使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贷款、纳税、保险等诸多方面困难重重,严重妨碍其发展。三是转移性增收难。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四是政策性增收难。自2005年起,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及其附加,“一免三补”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在缩小,没有更多途径。 一、农业政策执行情况 税费改革前的2001年,~~县农民的税费负担情况为:农业税28404509元、农业特产税5160000元、生猪屠宰税1352700元、乡统筹47604645元、村提留18886556元,共101408410元。人平负担98元,亩平(按计税面积计算)负担108元。一些临时性摊派和搭车收费(约30元以上/人)尚未计算在内。 2002年税费改革时,湘潭县核减一批不合理计税面积,合理确定计税产量,取消农业特产税、生猪屠宰税和“五统三提”,将农业税费门类规范为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2002年和2003年因税费改革使农民减负约30元/亩。 2004年农业税税率由7%下调至4%,全县农业税及附加总额3304万元,人平负担31.98元,亩平负担35.30元,较2001年下降67.42%。 2005年,农业税全免,全县预计免征农业税6046.4万元,从此,农民完全从税费负担的梏桎中解放出来。 2003-2004年,~~县共减免农业税10116.4万元,得到了上级财政等额专项转移支付。 2002-2004年,~~县共下援农业税灾社减免2163.7万元,重点照顾贫困村组的农户、五保户、烈军属、残疾人、受灾群众和水库库区内的困难群众。 2004年,~~县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发放直补资金970万元,粮补资金1544.4万元,使农民直接增收2514.4万元,人均增收24.51元。 二,2000~2004年~~县农民收入情况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及构成的变化情况。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644元增加到2004年的3681元,5年内增加1037元,增长39.2%,年均递增8.62%。 2000—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度增长具有极大的不均衡性(2000年较1999年增长3.97%,2001年较20001年增长5.3%,2002年较2001年增长5.7%,2003年较2002年增长7.5%,2004年较2003年增长16.3%)。5年中,农民收入虽稳步上升,但有四年的年间增速低于8.62%的年均增速;其增长规律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和明显的跳跃性,前四年为低速期,年均增速仅6.17,2004年为快速增长期,较2003年增加516元。增长16.3,首次超过城镇居民纯收入增返5.3个百分点。若没有2004年的高速增长支撑,就不可能实现8.62%的年均增速。 5年间,农民纯收入的构成基本稳定。家庭经营收入占60.78%,5年间的增减幅度稳定在58—2.5%之间;工资性收入占36.19%,5年间的增减幅度稳定在34.3~38.9%之间;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仅占0.87%、2.16%。湘潭县2004年农业总产值44.3亿元,农业增加值25.21亿元,粮食种植面积187.4万亩,粮食总产量85.72万吨,出栏牲猪234.49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368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8.5%、17.3%、14.7%、8.4%、16.3%。以上数据显示,随着一系列以“多予、少取、放活”为核心的支农扶农政策的颁布实施,农业和农村取得了多年以来难得一见的好形势,粮食生产在短期内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农产品全面丰收,农业效益明显提高,特别是农民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成为国家宏观调控下,县域经济特别是农业大县县域经济的最大亮点之一。 〈二〉、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1、农民收入的增长仍然依赖于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收入来源渠道依然狭窄。 2、农民收入增长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2004年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是政策效应。免征农业税不仅使农民减轻了负担,更重要的是从源头根治了农村乱收费的痼疾,使各种巧立名目的搭车收费失去其依附的载休,广大农民群众可谓欢呼雀跃,拍手称快。直补、良补给了农民一条稳定的政策性增收渠道,减负和增收使农民在长期的“高负低收”的恶性循环下解脱出来。 3、较长时期内农民收入增速一直低位徘徊。以2000~2004年为例,年均增速仅8.62%,其中,2000年较1999年仅增长3.97%,2001年增长5.3%,2002年增长5.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2000~2003年的农民收入增长处于停滞和负增长状态。 4、农民收入的内部分化日趋加剧。2003年,我们调查了8个乡镇20个村50户农户的收入情况,户均收入8400元,其中年收入10000元以上的17户,占34%;年收入在5000~10000元的26户,占52%;年收入1000~5000元的5户,占10%;年收入1000元以下的2户,占4%。 三、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 1、农民增收的空间非常有限。1998年以来,农民收入持续低迷的原因除政策等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历了10多年的家庭经营后,农村生产力、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效率已经发挥到了极至,在新的经济体制、产业格局、生产经营模式没有出现以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必然进入“休眠期”。2004年的增产、增收、增效缘于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政策的引扶效应和市场的刺激效应又一次发挥到了极至,要保持2004年的良好发展态势已属不易,要谋求新的发展和突破,难度可想而知。 2004年,农作物产量和价格也接近峰值,依靠提高单产和市场涨价增收显然“内存”严重不足。在世界农产品生产与贸易不断集中、全球农产品贸易的垄断性经营、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进行巨额补内贴并对其他国家的农产品进口设置绿色壁垒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2004年,我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从45%下降到17%,许多农产品的关税普遍下调20—30%,国际农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价格也将下降20—30%,农产品价格回落的压力越来越大。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已经无法经受国际国内大市场的冲击,国内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 进入鸡年,农产品价格就遭遇“寒潮”,首先是稻谷价格比2004年下跌5~8元/50kg,接着是4月下旬~5月下旬的牲猪价格直线下跌,良杂猪由去年的10.2元/kg跌至8.4元/kg ,良良猪由去年的11元/kg跌至8.4元/kg,在经历了一个月的低价运行后,牲猪价格才触底反弹,小幅上扬,但仍然没有恢复到2004年的价格水平。工资收入己成为农民收入的“创业板”。受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和就业机会相对较多的影响,尤其是城镇建筑业、制造业等对农民工需求大的产业增长强劲,民工外出务工寻找工作的机会相对较多。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估计在近几年,工资性收入会成为农民收入增长最主要的贡献因子。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劳务经济也面临诸多制约,一是竞争越来越激烈。全国共有农村劳动力42亿,农业自身的劳动力需求只有1.7亿,尚有3.1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加上城镇下岗失业工人和新增就业人员,城市的承载能力相对有限。二是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少。三是劳动力的供大于求,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体力型务工人员的薪金待遇会越来越低。四是湘潭县的劳务经济至今是一种自发经济,管理松散,组织化程度低,若不引起高度重视,就有可能失去部分劳务输出市场。 2、农民增收的风险性系数大。农村是一个庞大的“露天工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民是“靠天讨吃”。目前,我国尚末建立农业风险救助机制,一遇自然灾害,农民就只能望天兴叹。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实现了超常规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力也与日俱增。众所周知,过度开发和盲目扩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水士流失、生态失衡、资源紧缺必然导致气候的反常,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农民增收的风险系数也就不断放大。 3、农民增收的自主性非常有限。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受思想观念、认知水平的限制,农民死抱自己的一亩三分自留地不放,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土地浪转机制难以形成,产业结构调整步履艰难。作田、养猪、打工不可能使农民收入出现量的飞跃和质的变化,增收动力明显不足。 农产品价格是农业的“晴雨表”,农资价格又是农业的“风向标”,农民对“二价”只能无条件的被动接受,农民增收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今天以来,农产品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农资价格却一路飚升,尿素零售价(下同)1950元/吨,同比(下同)上涨14.9%;钾肥2200元/吨,上涨29.4%;碳胺540元/吨,上涨17.4%;复合肥1050元/吨,上涨32.9%;种子9元/kg,上涨28.6%;农地膜14元/kg,上涨4%;抛秧盘0.65元/块,上涨160%;农药的平均涨幅也在20%以上。因农资涨价,农民种田成本增加50元以上/亩。按2004年湘潭县“二补一免”55.72元/人计算,政策给农民带来的收益被农资涨价全额抵消。 受煤、电、油、运紧张和原材料涨价等因素的影响,农资价格上涨有其客观原因。但透过涨价现象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不可忽视的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近年来,舆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宣传有失偏颇。农业和农村经济刚有转机和起色,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把农村形势说得天花乱坠,片面宣传和夸大成就,对仍在存在的各种问题或是忽略不计,或是轻描淡定,给人以“三农”问题已经解决,农民已经富裕的舆论误导,各行各业,特别是农资生产商和经销商也就争先恐后来分“蛋糕”,为农资涨价埋下伏笔。二是农民对农资生产成本、进零差率等生产经营信息全然不和,涨不涨价、为什么涨价、涨多少,全是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一面之词。三是国家在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前”补贴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投入大量资金,但真正的“好处”往往落到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手中,他们一方面享受国家的行业政策优惠,一方面叫苦不迭,大呼亏本经营,一次又一次提高农资市场价格,最终受“挤榨”的还是农民。 难题之三:村镇规划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情况 二、98年以来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当前存在的问题 难题之四:投入机制问题 1,金融资源流失严重,经济发展受资金“瓶颈”制约 2、上学难、看病难、贷款难,打官司难。 主要原因:政策失衡、体制障碍、城乡隔阂 原因之一:生产经营模式落后,产业科技含量不高。 原因之二:基础设施薄弱,综合生产能力脆弱。 原因之三:乡镇机构雍肿,干部队伍庞大。 表现之四:乡村两级经费紧张,基层组织运转困难。原因之五:党群关系疏离、干群关系紧张。 原因之六:社会保障体系严重缺失 劳务输出引发社会问题 生产发展 用工业化的理念 实现经济重建

简单地说,就是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基于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利用物联网数据中台,对接多硬件数据,可以根据需要定制打造政务服务、数字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共享、农村电商等,实现农村人口、农村经济、农村产业大融合大发展。比如政务系统:实现便民办事,管理人员通过管理后台进行全面监管、支撑决策、改善等一系列服务。再比如乡村党建,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引领乡村振兴的工作能力,乡村基层党组织通过线上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收集整理群众的日常需求和意见,及时反馈,解决群众问题,提升群众参与度与满意度。其实目前数字化乡村对于农村电商、移动社交、数字娱乐这些领域已经很普及了,像淘宝村、微商村,到现在农货出山直播带货,都是数字乡村接地气、简单实用的一大证明,现在深入乡镇都能看见很多的建设成效的。

目前还处于建设的初步开展阶段,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可以帮助农村进行转型。

目前数字乡村的建设现状是比较好的,而且我觉得这样的方式是特别好,能够促进乡村的振兴。

  • 索引序列
  • 期刊数字化建设研究论文
  • 数字化平台建设研究论文
  • 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研究论文
  • 数字化建设法治保障机制研究论文
  • 数字乡村建设研究生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