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雷雨独特角度的优秀毕业论文

雷雨独特角度的优秀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雷雨独特角度的优秀毕业论文

1/48【题 名】繁漪命运简析【作 者】刘林娟 胡培雨【刊 名】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8).-14-142/48【题 名】繁漪:《雷雨》中最具雷雨性格的人【作 者】张宝红[1] 李建平[2]【刊 名】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5).-80-813/48【题 名】繁漪和七巧——两个现代文学女性形象的比较阅读【作 者】黄立华【刊 名】黄山学院学报.2007,9(2).-104-1084/48【题 名】周繁漪和古希腊美狄亚的性格悲剧【作 者】任秀荣【刊 名】运城学院学报.2007,25(1).-43-455/48【题 名】繁漪之“繁”怎么读?【作 者】陈鉴霖【刊 名】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7(3).-35-356/48【题 名】漫谈《雷雨》中的繁漪【作 者】明宗云【刊 名】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7(3).-36-367/48【题 名】《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女权主义解读【作 者】陈志鹏【刊 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127-1288/48【题 名】囹圄中的“疯女人”——《雷雨》中繁漪形象再解读【作 者】王璐【刊 名】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11).-95-979/48【题 名】中国现代小说中知识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探析——以子君、繁漪、陈白露为例【作 者】吴明【刊 名】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85-8710/48【题 名】论繁漪形象的悲剧审美意义【作 者】王凤仙【刊 名】四川戏剧.2006(6).-28-3011/48【题 名】安娜与繁漪悲剧成因管见【作 者】辛玲 李慧男【刊 名】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27-12812/48【题 名】论繁漪的思想性格及其悲剧命运【作 者】刘湘娟【刊 名】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教育社科综合版.2005,8(5).-105-10813/48【题 名】我眼中的蘩漪——析繁漪的悲剧形象【作 者】陶江【刊 名】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20(2).-68-7014/48【题 名】本能与意志的徒然挣扎——谈《雷雨》中繁漪的悲剧命运【作 者】王丽娟[1,2]【刊 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118-11915/48【题 名】高曼华:拥有幸福人生的魅力“繁漪”【作 者】陈怡倩【刊 名】歌剧.2006(5).-19-2116/48【题 名】《四世同堂》何来“繁漪”【作 者】立青【刊 名】咬文嚼字.2006(2).-11-1217/48【题 名】试论繁漪性格中的恶魔性因素【作 者】沈捷【刊 名】四川戏剧.2006(1).-35-3718/48【题 名】略谈部分现代文学作品中女名缺失现象【作 者】戚俊丽【刊 名】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12).-40-4019/48【题 名】繁漪悲剧命运简析【作 者】蔡雪岚【刊 名】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5(5).-87-87,9420/48【题 名】略谈现代文学作品中女名的缺失现象【作 者】戚俊丽【刊 名】语文知识.2005(10).-8-821/48【题 名】“娜拉现象”与《雷雨》【作 者】张兰生【刊 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0(4).-33-3622/48【题 名】被逼疯的知识女性——对《雷雨》的繁漪进行女性主义个案分析【作 者】庄园【刊 名】中文自学指导.2005(4).-76-7823/48【题 名】谈高中课本中的几个女性形象【作 者】夏蕾【刊 名】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25(1).-78-8024/48【题 名】屈从•抗争•悲剧——看《雷雨》中的繁漪【作 者】寇红【刊 名】戏剧丛刊.2004(5).-64-6425/48【题 名】论繁漪、陈白露、愫方的觉醒和反抗【作 者】李婷【刊 名】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63-6626/48【题 名】三个女性的悲剧【作 者】彭琳娜【刊 名】读写月报:高中版.2004(3).-38-3927/48【题 名】自我意识觉醒中的爱与恨——美狄亚与繁漪形象比较【作 者】黄水霞【刊 名】固原师专学报.2004,25(4).-32-3528/48【题 名】浅析安娜和繁漪的爱情悲剧【作 者】马丽霞【刊 名】青海师专学报.2004,24(4).-41-4229/48【题 名】寻找缺失的精神世界——以曹禺戏剧中几个女性的悲剧命运为例【作 者】程华【刊 名】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8(2).-81-83,10730/48【题 名】从电视剧中繁漪的结局谈真善美的错位【作 者】惠转宁【刊 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2).-126-12831/48【题 名】在困境中追求 在黑暗中毁灭——繁漪与陈白露形象之比较【作 者】朱凤华【刊 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67-7532/48【题 名】爱恨情仇玉石俱焚——繁漪形象之再解【作 者】王艳荣【刊 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77-7933/48【题 名】从繁漪看《雷雨》的悲剧审美意蕴【作 者】张秀玲【刊 名】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3).-67-7034/48【题 名】牢笼中的困兽——试比较《悲悼》中的莱维妮娅和《雷雨》中的繁漪【作 者】郑萍【刊 名】四川戏剧.2002(1).-16-1835/48【题 名】美狄亚原型的现代演绎【作 者】黄岚【刊 名】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2).-104-10736/48【题 名】掩盖家丑 弃卒保车--周朴园逼繁漪看病吃药的心理动因分析【作 者】李玉成【刊 名】邯郸师专学报.2002,12(2).-28-30,3337/48【题 名】现代女性自主意识的演变及其审美特征【作 者】孙丽丽【刊 名】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2).-17-2038/48【题 名】叛逆女性的性格悲剧-《雷雨》中繁漪形象的深度阐释【作 者】杨立民【刊 名】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21(3).-40-4439/48【题 名】世界文苑中的一对奇葩——安娜与繁漪比较谈【作 者】文广会【刊 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2).-68-7140/48【题 名】人间天上泪难收——我对饰演歌剧《雷雨》主角繁漪的体验【作 者】张莉【刊 名】音乐探索.2001(4).-63-6541/48【题 名】歌剧《雷雨》简介【作 者】无【刊 名】歌剧艺术研究.2001(2).-2-242/48【题 名】曹禺【作 者】姚玉亮【刊 名】中文自修:中学.2001(5).-11-1143/48【题 名】“雷雨式人物”面面观-繁漪悲剧性格新探【作 者】蒋清凤【刊 名】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19(3).-69-7244/48【题 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安娜与敏漪之比较【作 者】范丽娟【刊 名】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1,17(5).-79-8045/48【题 名】繁漪与安娜•卡列尼娜——两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形象之比较【作 者】白宝珠【刊 名】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30-3346/48【题 名】牢笼中的困兽--试比较《悲悼》中的莱维妮娅和《雷雨》中的繁漪【作 者】郑萍【刊 名】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22(4).-33-3647/48【题 名】人有病,天知否?——从《雷雨》中的繁漪是否有病谈起【作 者】张晓玲 何思玉【刊 名】四川戏剧.2001(5).-19-2148/48【题 名】关于曹禺《雷雨》的断章【作 者】张晓东【刊 名】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9-31

“雷雨”过后的思考——《雷雨》教学日志终于要上《雷雨》这一课了,心中莫名的兴奋,究其原因,还是要说说一次难忘的“追星”经历。听说北京人艺重排的明星版〈雷雨〉在广州友谊剧院隆重上演,且不说对曹禺先生仰慕已久,就说演员阵容里有我喜爱的明星(蒲存昕、潘红、雷恪生等),就让我们几个语文组同仁过了一把“追星瘾”, 至今还保存着偶像的签名。激烈的矛盾冲突,淋漓尽致的表演,富丽堂皇的舞台布景,在我们心中掀起不小的波澜,甚至激发起我们演绎“外校版”《雷雨》的热情, 所以,当我翻开课文,美好回忆涌上心头,怎能让我不爱她呢?但是,作为一篇高中课文,怎样处理教材才能让学生了解戏剧并能体味戏剧艺术独特魅力呢?怎样将老师的审美愉悦传达并感染学生呢?那就要从教材说起了,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从而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雷雨》一经问世,就以其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纷呈的戏剧语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饮誉文坛。话剧《雷雨》上演数十年,经久不衰,成为中国当代话剧舞台乃至文坛的经典之作。《雷雨》写了周、鲁两家之间的恩怨情仇和阶级对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逐渐被推至读者面前的。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雷雨》中每个人物的语言各有特色,周朴园的盛气凌人、鲁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都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出身、地位、经历和个性。《雷雨》中看起来直白明了的人物对话,其实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有许多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鉴于此,我把教学设计定位为“五个入手”。第一 从内容入手,把握戏剧艺术的体裁特色。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诗经》中的《关雎》《氓》《静女》到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从宋元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文学高峰《红楼梦》,以“爱情”为内容主线,指导学生对同一题材内容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进行分析鉴赏,引发学生对戏剧文本的兴趣,认识理解不同文学样式的特点。这种鉴赏比较,也更能强化学生对戏剧艺术体裁特色的认识。第二 从语言入手,理解人物鲜明的性格特色老舍说::“对话是人物性格最有力的说明书。”对于《雷雨》这篇课文,我重点想评析人物语言中蕴含的潜台词。比如,周朴园听出侍萍的无锡口音后,便想起往事,称当时的侍萍为“梅小姐”,说她“很贤惠,也很规矩”。已知实情的侍萍听到他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而又意味深长地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表现了她痛苦的内心和对周朴园的不满。文中,这些例子举不胜举。那么,如何体味呢?什么样的方式效果最佳呢?我想,结合所带班级活跃热情的特点,我们组织学生分组表演,这种表演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戏剧节”的形式呈现;可以表演课文“节选”部分,也可以表演“节选”以外的部分,或者对“节选”部分进行再“节选”表演。 我相信,这种活动将大大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给他们的高中生活留下更多美丽的记忆。第三 从冲突入手,认识戏剧揭示的社会背景。从某种意义上说,“戏”就是矛盾冲突,没有了“冲突”就没有戏剧,而戏剧的主题思想正潜藏在矛盾冲突的背后。引导学生认识“冲突”,分析“冲突”,从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理请思路,找到主要矛盾,才能帮助学生认识戏剧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而把握戏剧的主题。例如,在《雷雨》中,周、鲁两家由于情感矛盾、血缘纠葛和命运变故造成了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在这些矛盾冲突中,什么才是主要矛盾呢?什么才是促使人物命运形成的根本原因呢?我想,如果善于找课文中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那么对主题的认识就很清楚了。第四 从“经典”入手 ,回视“经典”的“省世”价值。我们知道,真正的“经典”的价值,在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于它给世世代代的读者以常读常新的启迪和教益。所谓“回视”,即站在“当代”的“视点”,用今天的眼光,历史地发掘经典作品所蕴涵的“省世”价值,引导学生认识作品对我们今天的人生所具有的指导意义。比如,我可以设计这些问题:当年的周朴园对侍萍的行为是“玩弄”还是“爱情”?当年的侍萍是否可以避免后来的悲剧呢?我们的时代是否还有“侍萍式”的悲剧呢?我想,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自由发言漫谈式交流等方法,如有时间,甚至还可以联系当今时代女性人格与事业的独立对于爱情自由和掌握爱情命运意义等社会实际组织一次辩论赛,加深学生对课文“经典”的认识。第五 从节选入手,增强学生阅读理解的主动性。课文所选仅是全剧的第二幕,这种“拦腰截断”式的选编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为了扫除这种障碍,我想让学生提前阅读全剧,甚至观看话剧,让学生完整地把握戏剧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帮助,如果学生能体会到戏剧语言的艺术美感,开始领悟到戏剧作品的文化品位,那我们就足以为我们的努力而感到骄傲和幸福了。3月21日俗话说“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想法虽多,但是,能否落实,能否取得效果,着实让人担忧。3月23日今天,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整理思路,记录我的这一课。平淡的略去吧,让我记住短短的课堂时间却不断涌现出来的精彩的瞬间,让我再一次惊叹于我的学生。我要求学生阅读原著后,找出自己有兴趣深入、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具体明确地把问题描述出来,以便研读资料时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我开始以为“学生云者”,他们能提出什么有意义的问题呢,没想到他们却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问题吧。1 曹禺是如何创作《雷雨》的?他自己对《雷雨》有怎样的评价?2 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与鲁侍萍、繁漪、与三个儿子之间的难于调和的矛盾在哪里?作品在各种矛盾纠葛中揭示了他怎样的形象特征?3 繁漪“古怪”在哪里?“雷雨”在哪里?她与周朴园有怎样的矛盾?我们怎样看待她与周萍之间的感情纠葛?又怎样看待她的乖戾与叛逆?4 你对周萍这个角色怎么评价?你怎么看待他与繁漪、与四风的感情纠葛?5 鲁大海、鲁贵、四凤、鲁侍萍属于一个阶层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各有什么不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说说剧本中鲁大海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6 为什么周冲最后会成为悲剧的牺牲品?促成他毁灭的因素有哪些?你怎么评价他?7 在你看来,《雷雨》究竟是爱情悲剧、命运悲剧还是时代悲剧?…………… (其他问题略去)这些问题无论从角度,还是深度都已超过我的想象,也都已超过高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这其中肯定有抄袭的现象,但是,学生他愿意去追寻、去思考,最少说明他们也开始关注这些内容,难道不可喜么?所以,这节课我始终采用以“问题教学”为主线的教学形式,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很可惜,时间有限,第二节课我只能分析节选部分中周朴园和鲁侍萍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于是我把学生预习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归类,筛选出对理解文本最有价值的主要问题,再让这些问题回到学生当中,引导学生去探讨,这些问题解决了,其它枝节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讨论周朴园性格的特点时,我把问题只归纳为1 周朴园是否真的怀念鲁侍萍?2 如果说周朴园真的爱侍萍的话,为什么当鲁侍萍站在周朴园的面前时,周又为什么会厉声指责,接着又用金钱兑现来打发鲁侍萍?前后是不是有些矛盾?问题一抛出,立刻激起千层浪,有学生认为,他是资产阶级一分子,在他的人生观里,矿业、家庭、女人都是他的资产,他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利,他是剧中的中心人物,虽然耀眼但却令人讨厌。他自私冷酷,是个十足的流氓。也有学生认为,在当时环境下,他必须这样做,是值得同情的,不能为了强调阶级性,而忽略他的人性。双方各执一词,忽然间,我觉得周朴园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再重要,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且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见解,这是最可贵的。曹禺老先生说过 “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能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所以,在解读人物的时候,我鼓励和要求学生尽量多角度、多方位,以自己的观点解读人物、读出自己。可惜,由于懒惰未能及时将学生精彩观点记下,成为永久的遗憾,至今未能释怀。3月24日谈到我们班举行的戏剧表演活动。我不得不表表我们班的***同学,这是一个热爱文学的学生,一个颇富表演天才的学生。班内戏剧表演时,她演的是四凤,我对她的表演评价是大胆投入、感情充沛,当她大声哭着(我观察她是真的哭了) 喊出“妈”时,全班顿时一片寂静,连刚才还在取笑她的男同学也静默无声,说实话,我真的很佩服我的学生,她能够根据角色,尽情宣泄自己的感情,我反省,如果让我来给学生做示范,我会这样么?不会,如今的我也许会有很多顾虑,不能象她那样洒脱,尽管她的表演有些过火。事后,当着我的学生我说出了自己的的感受,我鼓励周卓平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当时,我看到她眼中的光芒!恰逢高二年级参加“戏剧节”表演的节目是《雷雨》,我们在全年级挑选演员,我推荐了她,但是,她参加“四凤”竞选没有成功,我不忍心看着这样一个热爱表演的学生失去一个大好机会,于是,根据她的表演特点,我为她选择了《阮玲玉》剧本,她在其中扮演一个“疯女人” 。结果,她成功了!那天晚上,她光彩照人,表演到位,她成了焦点,被评为“最佳女配角”,下面是她的一篇“演后感”——《比烟花寂寞》演完“阮玲玉之死”,才深深怀念戏里戏外的一点一滴,我把它们写在花瓣般的年月上,让它们飘散于诗般的风中,以纪念这段如歌的日子。就我个人来说,心里面很吝啬表情,哪怕只是眉目一动,嘴角一触。当独自一个人时,我面无丝毫的样子是冷酷到极端,所以父母一直不信我会演戏。周围的同学习惯于我一天也不说一句话的沉静,所以对我演出时的风格会很吃惊。与我一起演戏的人会知道我演戏很速战速决,若要把整晚时间消耗掉,我便会发呆、忘词、走错步等诸多不妥。所以排练的时候我会常迟到、逃练等,心中觉得排戏只需三次,第一次理论去分析人物所处的背景、身份,曾有过的经历,从而推断出她在什么情况下会想到什么,做些什么。第二次实践地想所扮演的人所想,从眼、眉、笑到举手投足的动作,下场的姿势,哪怕只是微煞眉头,双眼呈混沌状,这些特细腻的表情一定做到位。第三次从舞台效果去分析所站位置,人物行动,及从内心分析如何代入自己,而我唯一独特的地方只是任何人都永不知道我在最终演出时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在《阮》剧中,我被安排从头到尾拿着个玻璃酒杯,然而当晚表演时,我拿的酒杯突然变成了扇子,然后加进了许多动作,这都是排练时一直没有的。若只局限于我规范地去演,我便失去了所有的热情。别人说我在场上的心情会很兴奋,我承认,因为我会在场上即兴想到许多点子,会带给人很难预料的结果。我亦会看与我做对手戏的人会否很急中生智,若是的,我会很肆无忌惮地加一些问句,然后她又好巧妙地回答,弄得指导老师很迷惑,我们在台上背着观众偷笑。但对于这出戏的成功,我自认为是没有一点儿功劳。我,只是没有犯一些低级错误。我心中充满感激,感激小瑶老师的指导,她绝对是一位出色的导演。演完之后,我拉着庞大的裙罩,独自走回宿舍。一路上什么人也没有,再想着刚才灯光闪烁,人头拥挤,便觉得很空虚,然后身心疲倦地睡下。盼望着明天醒来时,别人像以往一样不知道我,我如平时一般沉默,很安静地做事。想学演戏的人常对着墙动情地说上些话,而我只需要一份更真实的自我,更真挚的感觉。读了她的文章,我感触颇深,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学生就好比一块璞玉,多么需要我们打琢啊!的确,通过这次活动,周卓平的艺术感悟提高了,文学修养增强了,更关键是在排练中她懂得了合作、学会了感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开心呢?3月25日 …《雷雨》这一课终于上完了,可是,在我的心中却遭受了一场大的“雷雨”袭击,自从教学以来,我一直喜欢思考,什么才是一节好课,在这节课中,我的设想都实现了么?想象中的教学效果都达到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每节课下来之后,感受是不一样的,情绪或高昂,为学生新发现、新见解高兴,有时又因学生启而不发或气氛沉闷而无奈,这其中有学生的因素,更有我的因素。经典文章如果被我们老师讲的不经典,多么滑稽啊!《雷雨》一课的学习,虽然自我构想不错,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能够体现出体会戏剧语言潜台词的对话,文中俯拾皆是,我按课文顺序逐一点评,生怕漏一个知识点,但是,这些精彩片段在文中相隔较远,所以,造成了上课如叙流水帐,脉络不明,课上得凌乱。但如果精选片段来讲,那又有很多知识点遗漏,似乎也不解气,所以,我常想,戏剧单元该如何上呢?是否每一篇都如此精挑细讲呢?学生对戏剧体裁有没有一个整体认识呢?再加上我们的课时实在有限,该如何来进行戏剧单元的教学呢?鉴于此,我想是否能来一个“戏剧单元综合性活动教学法”呢?整体思路是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改编为戏剧进行表演,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我编、我演、我评、我感“活动,发挥学生的形象里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才华得以展示,能力得以提升。具体操作程序如下:(一) 学生自主阅读1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设计自主阅读提纲,学生阅读整个单元的文章,并用书面形式回答提纲中的问题。2 学生查阅资料老师提供网址、资料,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戏剧有关的基本常识,了解本单元剧本的作者及创作背景、相关剧情,学习编写剧本和表演、鉴赏戏剧的知识。(二) 教师专题指导(以大课形式进行)通过老师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戏剧的有关常识,另观看话剧《雷雨》,培养学生对戏剧的鉴赏、表演和评价能力。(三) 小组合作探究,编写或创作剧本可供选篇目《药》《守财奴》《套中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四) 成果展示及评价每班各选出一个优秀的成果进行全年级展示。评审团进行评价,颁发奖品。这个设想耗时长,费精力,老师要付出大量的劳动,但我想这也许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毕竟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真正意义上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后记: 人们常常用“教书匠”来形容老师,一个“匠”字是多么可怕!的确,时间长了,我们的教学也形成了自己的模式,或许还取得一点点成绩,但是,我们忽视了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常教常新,今天,当我进行叙事研究时,才发现老师每天的生活都跟一个个精彩的、具有鲜活的生命色彩教育教学故事联系在一起,这些故事既是教育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教育叙事很好的素材。我试图通过这次回顾反思,使自己多一点教学经验的积淀,多一些对教育的理解,使我的教学多点艺术,多点实力。如果我的这点不成文的东西能给大家带来点感悟,我就很知足了。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雷雨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炎热的暑假好多天没有下雨了。

树叶无力的打着卷儿,花朵疲乏地低着头,知了在精疲尽力地呻吟着,好像在说:“热呀,热呀!……”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坐在公园的树下乘凉。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坐在树下,摇着扇子说:“下一场雨该有多好啊!”是啊,人们多么希望下一场雨啊!

突然,太阳躲进了灰色的云层里,满天乌云像打翻了的墨汁瓶,黑沉沉地压下来。起风了,一阵狂风刮得知了也停住唱歌。这时,闪电好似条条银蛇,横贯天空;响雷,震耳欲聋。

不一会儿,大雨瓢泼而下。开始,每个雨点儿都有豆粒那么大,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滴滴斜斜地落在地上,发出“啪啪”的响声。地面上的泥土被雨点一打,泥珠四溅。路上的行人稀少了,有的加快脚步,有的躲在屋里,只有汽车像没事似的行驶着。雨越来越急,雨越来越大,像豆子似的“哗哗”地落在了尘土飞扬的大地上。雨起轻地下着。往窗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一幅无比宽大的珠帘。雨水从檐、墙头、树叶上跌下,形成水柱,最后汇成一条条小溪,流向远方。

一场大雨即将来临了,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天闷闷的,蜻蜓在低空挥动着翅膀。有些人,抬头看了看天,急忙跑到楼顶收被子了……

“轰隆隆!轰隆隆!”老天在空中怒吼。紧接着,就一场瓢泼大雨,大树被连根拔起,小草被压弯了腰,花儿被这突如其来的大雨打的七零八落。

下水道哗哗地流着。那些没有带伞的人们被淋成了“落汤鸡”,只能皱着眉头,躲在附近的屋檐下。

白天变成了黑夜,一些路灯被大雨打得一闪一闪的。一些人拿着雨伞,迎着风吃力地走着。头发被风吹得飘啊飘,身子被雨水打湿了。

一道闪电划破天空,一声哄呜响彻了云霄,梦中的孩子被吓醒了,哇哇大叫起来……

过了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公公终于露出了笑容。天空奇迹般地出现了一道彩虹,人们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雨后的天空更清新了,老人和孩子们都喜欢到雨后的公园里去散步,玩耍。

大树伸直了弯曲的身体,花儿更艳丽了,小草也茂盛了,雨后的一切仿佛都恢复了生机。

保洁工人在疏通下水道,交警叔叔在指挥交通……雨后的街道更加的繁荣了。

星期四下午,天阴沉沉的,云层压得很低,燕子也飞得很低,地上的蚂蚁开始搬家。忽然,狂风大作,塑料袋像孙悟空一样,瞬间窜上了天,尽情地撒着欢儿。小草在风中摇摆,好像风才是它们的舞台。

我装作崂山道士,掐指一算,对同桌说道,去关窗户,天要下雨。同桌和老师都用奇怪的眼神望着我。说时迟,那时快,只看几道闪电划过,雨像瓢泼一样,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组成了一支美妙的交响曲。这时天地间形成了雨帘,那雨帘,细细地,密密地,雨滴从天而降,落在屋顶形成了一条条小瀑布,砸在了地上,溅起水花,不一会儿便汇成一条小溪。

雨水落在水井里便汇成了湍急的河流和好看的旋涡,雨水落在小树身上,小树摇头晃脑地说:“这个澡好舒服呀”。雨水落在地上,小草们欣喜若狂,好像在说:“我们渴了很久,总算可以喝到甘露了!”

天地间,被大雨笼罩着,白花花的……过了不久,雨停了,同学们有的在打水漂,有的在水中跳绳,还有的在水中跑步。太阳公公从乌云的'缝隙里把一缕阳光投向大地,彩虹姑娘在天边架起彩虹桥。

雨后的空气真清新,吸上一口,啊!真舒服!

今天中午,闷热的天气让我无法在床上,继续午睡,我从床上爬了起来,走向阳台,打开窗户,一看,只见天空还有少许的白色,但是远处的乌云正快速地朝房子这边扩散开来。不一会儿,天空就下起雨来。空中忽然划过一道闪电,天空似乎被撕成了两半。还没等我看清楚,又是“轰隆隆,轰隆隆”越响越大。

“啪,啪啪,啪啪……”无数个调皮的小雨点儿似乎在一瞬间落了下来。“滴答”一声,一滴雨水掉在我的头上来了。在看看窗外,突然间似乎换了一个世界一样,显得格外请谅。整个城市被笼罩在一层乳白色的薄雾和一片片密集的雨帘中。远处的房屋若影若现,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

好一场雷雨呀!一会儿,到处都是雨水,给房子洗了个澡,让树木喝了个饱,,把路上的热气全都给冲跑了,把整个城市都刷洗了一遍,使整个城市重新焕发出青春。好舒服啊!多凉快的天气呀!真是一场好雨。

周日下午,天气异常闷热,天阴沉沉的。小狗吐着舌头、小猫用爪子抓着脸、知了一声也不叫了、小鱼跳出了水面……突然,大片黑乎乎的乌云压下来,迅速地占领了天空,好似一块巨大的天幕。“噼啪!”一道闪电犹如一把利剑劈开了那无边的天际,划破了这块天幕。“轰隆隆――”咆哮的雷公,犹如一位愤怒的将军,霸气地把太阳赶走了。

“哗啦啦”,天空哭丧着脸,黄豆般大小的雨点从天而降。人们在马路上慌乱地奔跑着,有的人急忙打起来伞。车上的雨刮器更是忙碌起来,车辆如甲壳虫般慢慢爬行着,车里的人们无奈地按着喇叭……“呼――呼――呼――”,狂风也过来凑热闹。小树弯下了腰,花儿低下了头,小草被刮得东倒西歪,向风儿求饶。

雨越下越大。听,“叮叮当当”,雨点拍打在汽车上;“哗啦啦”,雨点滑落在水沟里;“乒乒乓乓”,雨点敲打在玻璃上……雨中的各种声音,奏成了一首“雷雨交响曲”。

一会儿,雨不声不响地停了。屋檐上,“滴答、滴答……”一滴滴的流水,宛若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轻轻坠落……

真热!太阳烤着大地,花儿用枝叶遮住了它们那娇嫩的脸庞,知了在树上叫着,知了,知了,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我了。”小狗吐着舌头,蚂蚁们都在搬家,好像提示我们要下雨了。突然,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人们赶紧把门窗给关了,赶紧把衣服收起来,小鱼出水面,好像鲤鱼跃龙门,蝉一声也不出,燕子低飞,蚂蚁在搬家中,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突然一阵大风,吹的柳树乱摆,柳树好像在跳疯狂的舞,大树被吹倒了,小草低下了头,好像在求风哥哥别吹它了,可是风不理小草,只管自己吹,把草吹成了绿色的波浪。

转眼间,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啪啪啪,雨打到玻璃上,还打到窗台上,咚咚咚,好像在弹钢琴一样。有的雨点落在花上,好像给花浇水,有的雨点落在池塘里,好像池塘满水了一样,还有的雨点落在屋顶上,好像要漏水了。大马路上积满了水,成了一个天然的游泳池,大家撑起了雨伞,可是,雨伞被风吹的变了形,人们开着车,水被泛起,好像一面一米高的墙。

渐渐地,雨停了,大雨就像小孩的脸,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这不大雨就停了。新鲜的空气迎面扑来,风儿阵阵吹来凉爽极了。

有一天中午,天空黑沉沉的,像锅底一样压下来。大风一阵接一阵地刮着,一棵棵大树都被吹弯了腰。花儿、小草都被吹得东倒西歪了。地上的塑料袋在空中飞舞关,地上的泥沙也被卷起来在打着转。突然“轰隆隆”的一声巨响,一道像利剑一样的白光在漆黑的天空中劈下来,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

雨点像小石头似的砸在屋顶上,马上雨水汇成一片,像银河一样从天而降。雨越下越大,雷声越来越响,闪电越来越亮。花草树木都垂下了头,道路都成了池塘。鸟儿不飞了,青蛙也不叫了,人们都躲进家里了。渐渐地,渐渐地,闪电消失了,雷声小了,雨声也小的。过了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天空出现了一道五颜六色的彩虹。地上的万物显得更加娇嫩,一阵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啊!多好的雷雨呀!

“轰隆隆”,教室外边阵阵雷声。天上阴沉沉,我眼前出现一片漆黑的天空。

那天是星期二,当我们正在津津有味的听着品德老师给我们讲一个地震的故事时,忽然教室外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雷声,吓得我还以为地震了,那雨点“啪啪”的砸在窗户上,像老天爷用鞭子惩罚窗户(比喻恰当),响亮的雷声压过了品德老师那温柔声音。

雷过了,老师那清晰的声音又回到了我们的耳边。

“哗啦啦”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可老师依然不受干扰,继续绘声绘色地讲着,只用眼睛悄悄地看了看我们,仿佛在说:“同学,认真听,什么不要管,不管发生了什么事。”

同学们被老师感染了,似乎好像知道老师想说什么了。同学们开始认真听起来,雨越下越大,而天呢,却越来越亮。雨终于停了,老师的故事也讲完了,我们长舒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终于停了。”

老师笑了,她笑得是那样甜,那样美,就跟外面的空气一样甜,跟外面的花朵一样美……

杭州的天气真是多变的天气,有时候一天里面会把四季的衣服都穿了一次,但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还是夏天的雷雨。

记得周六的下午,天气真好,晴空万里,于是我和爸爸一起去工商大学踢足球,我们正踢得开心,这时天空暗了下来,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树枝都被吹得沙沙响。爸爸说要下大雨了,早点回家吧。我不肯,一定要再踢一会,没等我进球,倾盆大雨顿时倾泻而下。我和爸爸赶紧找个地方躲雨了。

因为没带雨伞,我们只好等雨停。我看见了一只蜘蛛快速的从网上跳下来,躲到了墙角落里,大把大把的雨点打在小水坑里,雨水好像在跟池水捉迷藏似的趁雨水不注意躲到了水坑底。操场两边的大树被风吹得摇摇摆摆,好像在说:“唉,我的老腰都要被吹断了。”路边的行人撑起一柄柄打伞,小草急忙张开嘴喝水,大雨过后,大树好像在说“终于没风了,头发都差点被吹没了。”蜘蛛说:“又可以造家了。”之时操场对面出现了一道五彩斑斓的彩虹,雨后的风景也很美。

风云突变,往日火辣辣的阳光了,往日舒适的微风也很粗暴,纯洁的白云是黑。狂风呼啸,电闪雷鸣。眼看一场瓢泼大雨即将而至。我在雨还没下,把收回,把窗子关好。一会儿,“轰隆隆……”是南边天,一道闪电闪过,把天撕成几大块;这还不算,我还看见一道闪电劈在我家的大树上,把大树击倒了,场面真是惊心动魄。紧接着,倾盆大雨,随风而下。4雨像弹,风刮到哪,就向哪个射去。

7月10日下午,风云突变,往日火辣辣的阳光了,往日舒适的微风也很粗暴,纯洁的白云是黑。狂风呼啸,电闪雷鸣。眼看一场瓢泼大雨即将而至。我在雨还没下,把收回,把窗子关好。一会儿,“轰隆隆……”是南边天,一道闪电闪过,把天撕成几大块;这还不算,我还看见一道闪电劈在我家的大树上,把大树击倒了,场面真是惊心动魄。紧接着,倾盆大雨,随风而下。4雨像弹,风刮到哪,就向哪个射去。我站在窗前,向外远眺,那远处的雨,像一团云雾,像轻烟,弥漫在田野上……

暴雨过后,碧空如洗。群山呈现出笑颜,树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路边的小草翠绿,避雨的小鸟也唧唧喳喳的飞回了枝头。再看东南方,一道美丽的彩虹映入眼帘。

暴雨,了灾难,但也还清爽的环境。大深测!

中午,我正在教室里写作业,突然,觉得光线一下子暗了下来。我忙跑到外面去看,只见天上浓密的乌云聚集在佼园的上空,把太阳公公都给吓跑了。

这时,云越来越多,越来越厚,也越来越低了,好像一下子就要压到我的头顶上似的。不一会儿,风婆婆也来了,面且越刮越大,“呼呼呼”地刮的同学们都站不稳脚了。紧接着,雷公公也轰隆隆的来了,就像大海上的波涛一样滚滚传来。这时,天空仿佛被雷声给吓哭了,大颗大颗的雨点像泪珠一样落了下来。我忙跑进教室里,望着窗外,雨点打到玻璃上,“嘀答滴答”地响着,就像时钟一样演奏着她最美妙的音乐。此时,雷声也越来越大,雨也越下越大,偶尔还会有一道红红的闪电来做伴,雷雨把操场上的树都笼罩在雨暮中。天地间仿佛就像一条大水帘一样,让人分不清方向。地上也变成了一小河,雨点落入水中,溅起了一串串的小水花,漂亮极了。

可这雷雨来的快走的也快,慢慢的,雷声消失了,雨也跟着变小了,天空一点点的放亮,天边的白云一团团的漂荡过来,太阳公公也回来,“笑眯眯”地把阳光洒向大地,让我们劲情的享受着雷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今天在做作业的时候,突然传来“轰隆隆,轰隆隆”的打雷声。只见太阳公公马上躲进了云里,雨婆婆随后出来,打开水袋“哗哗哗、哗哗哗”地往大地倒来。这时,风娃娃也跑来凑热闹,鼓起腮使劲地吹,作业本被吹得到处跑。

我连忙跑去把窗户关起来,趴在窗边看外面的景物。大雨打在树叶上,树叶马上耷拉着脑袋紧紧拉住大树妈妈的手;大雨打在墙壁上,雨水顺着缝隙流下来形成了一道小瀑布;大雨打在地面的小水洼上,溅起了一朵朵水花。

雨越下越起劲,风也跟着使劲吹起来,把雨吹斜了,还吹出一层蒙蒙的“白雾”,美丽极了!雷公公出来给他们伴奏,敲响了鼓,闪电哥哥不甘示弱,放出了一道道白光……天空真是热闹极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闪电消失了,风儿停下来休息了,雨有气无力地飘洒着,房间慢慢变得明亮了。

午后,太阳像大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空气仿佛凝结了。蝉软软地瘫在树枝上,树叶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树下的小狗吐着长舌头,好像在说:“怎么这么热呀?”

突然,狂风大作。风就像顽皮的孩子,四处乱窜。乌云盖住了天空,一片灰蒙蒙的。闪电像一把把锋利的宝剑,把天空劈成了几段。雷公公也来凑热闹,它拿起刚买来的大鼓,“轰隆隆――轰隆隆――”地敲了起来,那巨大的响声连聋子也受不了。天空被吓哭了,泪珠落在山上,落在树上,落在屋顶上。雨点儿奏起了欢快的交响乐,“哗啦啦――哗啦啦――”瞧,雨水从屋檐上落下来,变成了一道雨帘。地上的雨水汇成了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儿,奔向远方。

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大树挺起了胸膛,花儿绽开了笑脸。空中架起了七彩的拱桥。小朋友们穿着雨鞋,踩踏着小水坑,让珍珠般的雨水溅到身上。

雷雨啊,你真好,你大概是看大地太脏了,想给它洗个澡吧!

今天又是个大热天,蓝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人们多么盼望下一场大雨呀!

下午,我坐在窗前看书,忽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刮得树枝摇动,树叶满天飞舞。

过了一会儿,乌云密布。天越来越黑了,风也越刮越猛了吓得我赶紧把窗户关好。还没等我反映过来,雨点就从天而降,噼劈啪啪地打在玻璃上。

雨越下越大,千万条雨柱落在屋顶上,地面上。雨点落在水坑里,变成一个个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小水泡。狂风大作,闪电一亮,吓得我不敢做在窗前,连忙跑进房间,躲进被窝。

大约半小时后,大雨停了。给花草树木洗了个澡,显得格外有精神。推开窗户一看,一股泥土的气息扑了过来,一时赶走了闷热,空气变得格外清新。我说:夏天的雷雨真是痛快呀!

今天清晨天还下着中雨,可下午却突然下起了冬日里难得的雷雨。

平静的天空突然划过一道闪电,紧接着雷声大作。这时的天白昼如夜,电闪雷鸣,顷刻间大颗大颗的雨滴从天而降。我从教室的窗户往外看,那雨点像无数个小精灵在滋润万物。你听,“哗哗哗,哗哗哗”这是什么声音?啊,这是大树在雷雨中洗澡发出的声音;这是小草在雨中跳舞发出的声音。

渐渐地,渐渐地,天变成了那种青蟹壳一样的颜色,雨也不再是雷雨,而是那种看起来不大但很容易湿透衣服的雨。我出神地看着窗外雨滴拍打树叶的样子,还听见了“叮咚叮咚”的声音。

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从云层中羞答答地探出半个脑袋。草地上缀满了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像极了一颗颗璀璨的钻石。一条彩虹挂在了天边,好像一条七彩的绸缎,彩云姐姐正坐在上面,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呢。雨后的景色真美啊!

[编辑本段]【话剧《雷雨》】 外文名称 Thunderstorm 原作者:曹禺 主要人物 周朴园:55岁,某矿业公司的董事长,年轻时曾有一位女仆情人鲁侍萍,在家庭压力下抛弃她另娶。 蘩 漪:35岁,周朴园之妻。 鲁侍萍:47岁,女仆,原姓梅,周朴园的旧情人。三十多年前和周朴园私生了周萍,怀了鲁大海后,被周家赶出门,跳河获救,嫁给周家的仆人鲁贵,生下女儿鲁四凤。 周 萍:28岁,周朴园和鲁侍萍的长子,周家少爷,与继母蘩漪私通。 鲁大海:27岁,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次子,随母亲生活,矿业公司的工人,工运领袖。 周 冲:17岁,周朴园和蘩漪的独子,学生,暗恋四凤。 鲁四凤:18岁,鲁贵和鲁侍萍的独女,也是周萍的同母异父妹妹,在周家当女仆,在不知情下与周萍相恋并怀孕。 【雷雨内容简介】雷雨图片 20年代一个夏天,气候闷热逼人,室外没有阳光,天空昏暗,暴风雨即将来临。周公馆的老爷周朴园由于处理矿工罢工,一直忙于公务,回到家里没有看到太太蘩漪。客厅里使女四凤正在滤药,她的父亲鲁贵昨天连喝带赌,欠了别人的债,正厚着脸皮向女儿要钱呢,“如果你不给,我就要把你和大少爷之间的私情张扬出去。”四凤无奈,只得给他钱打发他走,鲁贵一高兴,告诉四凤大少爷周萍和他的继母蘩漪有乱伦关系,正在这时蘩漪走进客厅,向四凤打听大少爷周萍的消息。太太这么一问,她心里更紧张了,太太又请她母亲来,不知安的什么心。 这时,蘩漪的亲生儿子周冲蹦蹦跳跳地跑进来,他对母亲说,他想把自己的学费分一半给四凤,好让她去上学,因为他正热恋着四凤。正当此时,周萍走进了客厅,他说他明天休离家到矿上去,找父亲谈一谈。 周萍是周朴园同他家的一个侍女生的孩子,那时候,他还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的大少爷,与仆人梅妈的女儿梅侍萍相爱,侍萍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因周家老太爷不同意这门亲事,所以在侍生下第二个孩子第三天,大年夜的晚上被赶出家门,她抱着孩子冒着暴风雪投河自尽。后周家几次搬家。 蘩漪是周朴园的第三个太太,她只比周萍大7 岁,她脸色苍白,面部轮廓很美,眉目间显出忧郁,她有些神经症,得不到任何温情,因而爱上软弱的周萍。蘩漪让四凤的母亲鲁妈来,就是要让她把四凤带走,重新得到周萍。 午饭后天气更加阴沉郁闷。周萍走进客厅,打了个暗号,四凤从外面跑了进来,他们约定晚上11点到四凤的屋子相会。蘩漪希望周萍留下陪陪他,她指责周萍当初引诱她,使她现在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周萍冷漠地说:“如果你以为你不是父亲的妻子,我自己还承认我是我父亲的儿子。”“我盼望这一次的谈话是我们最后一次。”她对周萍说:“你不能就这么抛弃我,我不能受周家两代人的欺负。我要让你尝尝一个女人受伤害时的力量。” 鲁妈在四凤的陪同下来到了客厅,就是当年投河自尽的梅侍萍,当年她并没有死,被人救了,后来又嫁了两次,都是下等人。她万万没想到,三十年前她伺候周家的老爷,三十年后,她的女儿又伺候周家的少爷。 周朴园走进客厅,侍萍的无锡口音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盘问,他认出了侍萍,在此之前,他很怀念侍萍,家里的一切都按照侍萍在时的布置,可当活着的侍萍站在他面前时,他却厉声说:“你来干什么?”“是谁指使你来的?”侍萍愤怒地回答:“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决定用钱来解决他们的恩怨,侍萍当面撕碎了5000元支票,她说只想见见他的萍儿。 这时罢工代表鲁大海闯了进来,他就是侍萍和周朴园的第二个儿子。周朴园拿出复工合同,原来他用钱收买了另外两个罢工代表,而准备开除鲁大海。鲁大海非常愤怒地提露他在包哈尔滨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三千多名工人,发了一笔绝子绝孙的昧心财。周萍上来打了鲁大海两个巴掌,侍萍看到父子、兄弟势不两立的惨剧。 晚上,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周冲奉母命来给侍萍送100 元钱。四凤拒绝接收,鲁贵却厚着脸收下了,鲁大海知道此事,带着鲁贵把钱退还给周冲,并把周冲赶出门。周萍也冒雨来到鲁家,周萍从窗子跳进四凤的房间,跟踪而来的蘩漪把窗子关死,进屋拿东西的大海发现了周萍,四凤羞愧地夺路而逃。 侍萍和鲁大海来到周公馆找四凤,侍萍要带四凤回家,四凤不得已向侍萍说出真相,她已经怀了周萍的孩子,如晴天霹雳,他们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呀。在四凤的苦苦哀求下她答应让周萍带四凤走,永远不要再见到他们。 蘩漪带周冲来阻止周萍带四凤走,周朴园也闻声而至,他以为侍萍前来认儿子,让周萍跪下认自己的生母。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了,两个妇人疯了。 〖创作背景〗 《雷雨》创作于1933年,两年前,刚刚爆发了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日的热潮。曹禺也积极投身抗日宣传。《雷雨》中的鲁大海,就有曹禺在保定结识的一位有思想、有智慧的年轻工人的影子。 当时,挪威著名作家易卜生许多揭露社会黑暗、追求人性解放、妇女解放的优秀话剧,已传入中国。易卜生的思想,对曹禺影响很大。他在清华大学的毕业论文,就是用英文写的《论易卜生》,此外,莎士比亚、古希腊的话剧也对曹禺有深刻的影响。 〖推广、改编和演出〗 1934年7月,《雷雨》首次发表于由巴金任编委的《文学季刊》上。 1935年4月,由中华话剧同好会(留日学生戏剧团体)在日本东京神田一桥讲堂首演三场。杜宣、吴天任导演。同年8月,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孤松剧团在学校大礼堂演出《雷雨》,是国内首演。之后,上海复旦剧社演出《雷雨》,欧阳予倩导演。与此同时,中国的第一个职业话剧团体“中国旅行剧团”先后在天津、上海、南京演出《雷雨》。 1936年,日本出版《雷雨》日文版。同年,姚辛农把《雷雨》译成英文,由《天下》月刊出版。 1938 年,上海新华影业公司拍摄《雷雨》。 1944年,金光洲把《雷雨》译成朝鲜文,并在汉城连演70场。同年译成越南文,在越南公演。 1947年,台湾观众演出公司在台北演出《雷雨》。 1954年2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公演《雷雨》,赵丹导演,演员有王丹凤、汪漪等。同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雷雨》,导演夏淳,演员有郑榕、朱琳、苏民、于是之、沈默、吕恩、胡宗温、董行佶、李翔等。 1956年,新加坡艺术剧场公演《雷雨》,导演林晨。 1957年,苏联共有9个剧院落演出了《雷雨》,共计两千余场。 1959年11月,新加坡艺联剧团公演《雷雨》。 1981年,上海芭蕾舞团将《雷雨》改编居芭蕾舞剧上演。 198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再次拍摄《雷雨》,孙道临导演,演员有孙道临、顾永菲、秦怡、马晓伟、梁同裕等。 1988年2月,新加坡实践话剧团演出《雷雨》,夏淳赴新加坡为该团导演了此剧。 1999年10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落再次重排《雷雨》,导演夏淳,主演演员有郑榕、顾威、朱琳、周铁贞、韩善续、濮存昕、郑天玮、龚丽君。 〖《雷雨》的意义〗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雷雨》一发表,就震动了文坛,而此时的曹禺只有二十二岁,此外,他的四大经典名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 《雷雨》剧作完全运用了三一律,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其实悲剧早已潜伏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伏笔中,只是到最后时分才终于爆发出来,化作一场倾盆雷雨,无比强烈的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 剧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在自然景物、肖像描写方面,《雷雨》特别重视音响和色彩效果,不惜用浓墨重彩表现。同时,还注意对人物的声音、气味、眼睛进行夸张的处理。 〖《雷雨》的结构特色〗第一,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富有传奇色彩。剧作所讲述的两个家庭的悲剧、两个荒唐的乱伦故事都与周公馆发生了联系;三十年前的旧事和三十年后的现实都与周朴园有关,而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冲突和人事纠葛又互相交叉迭映在一起,,使剧本充满戏剧性和传奇色彩,悬念迭起,扣人心弦。 第二,结构严密,集中紧张。剧作从事件的危机开幕,在后果的猝然爆发中交代复杂的前因,将现在进行的事件和过去发生的事件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并以过去的戏来推动现在的戏,而所有的矛盾冲突,都浓缩在早晨至半夜的二十四小时之内,集中在周公馆的客厅和鲁贵的家中发生。全剧周朴园与蘩漪矛盾冲突的主干线索十分突出,由此牵连出的其他线索将全剧八个人都卷入紧张的矛盾冲突之中,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集中严密的结构。 第三,明暗双线,纵横交错,引人入胜。剧作中周朴园和蘩漪的冲突是一条明线,周朴园和侍萍的关系则是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同时并存,彼此交织,互为影响,交相钳制,使剧情紧张曲折,引人入胜。 最后,在三十年前旧景重现的基础上,将戏剧矛盾推向高潮,爆发了一连串的惨剧。这一结局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它既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又深刻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雷雨》的独特结构,使作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性强、爆发力大的优秀剧作。这是作者在借鉴外国优秀剧作的丰富经验,并照顾到我国群众艺术欣赏习惯的基础上,出色地创造而成的。 〖人物形象解读〗 蘩漪的形象 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蘩漪无法摆脱的弱点。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作者用力刻画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悲剧的意义于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剧中蘩漪在双重的悲剧冲突虽走完她心灵的全部历程。在这个悲剧女性身上,闪烁出曹禺卓越的艺术才华。 周冲和四凤 周冲是一个受新思想、新文化影响下成长的青年。他富于幻想、生性浪漫。但他没有韧性,对封建制度的顽固性认识不足,这注定了他悲剧命运。周冲和四凤是整出戏中最让人不忍心的受害者,他们两个同样的单纯、清澈,对甜蜜的爱情那么憧憬,对未来充满了热情,他们明亮的眼睛无法看到掩藏在黑幕下的波涛汹涌,一心只勾勒着幸福的轮廓,当他们的幼稚在残忍的现实面前被得头破血流的那一刹那,老钟就已经鸣起。四凤只是因为和周萍相恋,不料却卷入一场风波。她本是个有着青春、活力的人,然而一连串的打击却使她的命运变得坎坷多难。其实周冲化比四凤更加无辜,看上去他只是一个孩子,没有周萍的成熟,没有周朴园的罪恶,有的是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思想,憨厚,甚至在知道四凤同他哥哥恋爱时,不像繁漪那样妒火中烧,但是他对四凤还有一种执着,在四凤冲出去之后,他义无返顾去救她,致使自己也落个触电而亡的结局。 鲁大海的性格 鲁大海是一个有思想、有行动的年轻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质朴但又头脑清醒。他是一个较为粗犷的人,他厌恶资本家,所以他才会直面周朴园,尽数他的罪恶,并且说话直接坦城,我们还可以从他的言语中读出他的正义感。他代表的工人阶级将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他们是雷雨,是闪电,将要摧毁黑暗没落的旧制度,作者的立意也在这里。和周朴园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显示了他的反抗精神。但是,曹禺毕竟对工人不熟悉,所以,鲁大海的形象与别人相比,还是显得单薄。 周萍的性格 周萍,他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人,他对于他的父亲有一种敬畏,不敢违背他的话,他在这个家庭中也是十分压抑的,否则不可能和自己的后母发生感情。然而,四凤的出现,让他感觉到了生气,青春——他极力渴望的东西。他想摆脱繁漪对他的干扰,因此他决定离开这个家,由此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不敢面对问题,极力逃避困难的人。但是他懦弱,是个十足的胆小鬼,单凭这一点,他就永远不会配上蘩漪,到最后,摆在他眼前底一件件事实,却让他选择了死——一个最好的逃避方式。 周朴园简介 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出场时55岁 19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留学。19世纪欧洲 社会主义思潮上升 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大学地域和历史背景对其人生道路的影响。事业地点轨迹 无锡—哈尔滨—天津 步步上升 。 有钱门第的小姐是周朴园有意识地将她的那段记忆抹去了,甚至对其有某种敌对情绪,令他放弃了侍萍,放弃了与社会对抗,从此踏上了归顺之路。 在周朴园的内心深处权利,名誉,秩序才是最重要的。他此时只会用金钱来安抚侍萍,心理已经成为人伦亲情淡漠,情感扭曲的了。在序幕和尾声中的老人展现了周朴园天性的回归。在老人身上看不出个性的强硬,眼睛平静而忧虑,绝望地认为自己唯一的儿子已经死了,呆呆地望着火。从中寄托了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悲哀。作者对周朴园有一缕淡淡的温情并为他戴上了上一代父辈的影子。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他是个内心较深沉的人,他有着当时社会中资本家都有的一面:阴险,狡诈,虚伪。由鲁大海对于他的控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别人的生命。作者通过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主要考察了他的历史,而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中展示了他在现实中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表现。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的侧面补充了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本质特点。 在剧中还有一些人物也是可圈可点的。鲁侍萍,虽然处境艰难,但她凭借自身坚强的性格,不屈不挠走过了人生最艰苦的时期,可以说,她是一个顽强的女性。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沉默地漠视命运。意义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她希冀在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对方的关爱与理解,从而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鲁贵是资产阶级常见的小人物,他见钱眼开,巴望女儿找一个有钱人的奸恶嘴脸在他的言语中尽显无疑。 《雷雨》的创作中心本来在蘩漪身上,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由于剧中鲁大海反对周朴园的工人运动,使得这一矛盾被放大,一直延续下来,使人们对《雷雨》的理解与曹禺的本意发生了偏差。 〖高中课文归纳〗 相关知识归纳 课文选段共分两部分: 第一场——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纠葛) 1.相遇诉旧怨 2.相认生新恨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第一场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心理变化: 周朴园:疑虑——慌张——惊惧——恼怒 鲁侍萍:怨恨 内心复杂 选段中涉及的人物性格分析: 鲁侍萍:下层妇女 善良自尊 刚强清醒 周朴园:反动资本家 虚伪自私 冷酷无情 强硬 老谋深算 鲁大海:单纯 认识清醒 立场坚定 斗争坚决 无私无畏 忠于工人阶级的利益 (缺点:鲁莽 幼稚 缺乏斗争经验 不成熟) 人物语言特点:周朴园:1.口气冰冷 严厉 语句短促而干脆 2.端架子 派头足 有耐心而不动怒 打击性强 鲁侍萍:底层旧式妇女 对无法逃避的生活怪圈无力追究 相信天 命 因果报应 周朴园知道梅(鲁)侍萍就在自己眼前时他有什么表现? 答:1.厉声责问〔(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2.用缓和的语调稳住〔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 3.用感情软化〔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4.想用金钱收买打发〔 (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并开出支票〕

优秀毕业论文全角半角

输入法的月亮和太阳就代表了半角和全角,你写论文的时候,看看输入法就知道了,这是最简单直白的解释,希望你可以看懂。

1.中文,实心月牙,空心句号,实心逗号5.英文,实心月牙,实心句号,实心逗号

英文就用半角,中文用全角;关于数学等自然科学的论文用半角。

所有数字和字母都应该用半角字符[1]这样的。全角和半角最直观的差别就是,全角字符两边的空间比较大,一般用于中文的输入。比如,中文文章中的标点一般用全角“,。”,而英文文章的标点用半角",."。建议采用Office自带的引文功能来插入引文,或者比较严谨的话可以用Endnote 或 NoteExpress来插入引文。

关于雷雨的毕业论文

雷雨论文参考文献围绕封建家庭悲惨命运的主题写。1、《雷雨》是我国著名作家曹禺的首部剧作,更是他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在我国文坛是一颗闪着华彩的明珠,广受读者及文艺评论界关注。该剧作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2、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相互间的关系又错综复杂,以家庭矛盾为主要线索,突出了封建家庭悲惨命运的主题。《雷雨》以其丰富的内涵,悲剧性的内蕴,赢得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因为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缘故,重读了曹禺先生的剧本《雷雨》。这是一段不轻松的阅读过程。剧本并不长,人物也不多。慢慢的展开剧本,沉进去,慢慢的读。80年前,旧上海,那一个郁热的夏天,一幢老宅子,两代人在冥冥间遭遇了命运的雷雨。一瞬间的痛快淋漓,释放尘封二十年的恩怨,开启半生不绝忏悔。 掩卷沉思,有很多感慨,似有所悟,却又说不出更多的新东西来。 喜欢《雷雨》的人,多半喜欢谈论那几个老一辈的主要人物:雷雨的化身——周繁漪,罪恶的始作俑者——周朴园,矛盾中的母亲——鲁侍萍。她们占据了大部分的舞台,吸引了人们大部分的注意。尤其是周繁漪,这个让人欲爱不能,欲恨不忍的女人,是很多学生喜欢讨论的中心人物。 我一遍一遍的读,一遍一遍的感慨。在那些主要人物的光彩背后,我开始越来越多的注意到两个年轻人:四凤、周冲。我越来越多的去感慨这两个年轻人的命运,感慨他们那一场如梦的青春。 看完剧本,我常常会想到一句话:性格即命运。在这场悲剧中,懦弱使周萍选择了自杀,隐忍使鲁侍萍成了一个沉默的精神病人,爆发使周繁漪成了一个狂躁的精神病人,顽强(不得不承认这是周朴园的特点)使周朴园成为这场劫难之后唯一的精神正常者。两个年轻人,两个对未来充满梦想的年轻人(虽然他们梦想的方向截然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是拥有梦想的年轻人)——四凤和周冲,双双倒在那个雷雨之夜。是偶然?是必然? 在围绕着周公馆的所有纷扰之中,似乎只有那个年轻的周冲是在世俗之外的,他天真,明朗,阳光,不谙世事,没有周朴园的心机,没有周萍的犹疑,没有周繁漪的决绝,有时候,看着剧本我真的会奇怪,周公馆那么一所阴森的大宅子怎么会走出周冲这样的阳光少年来?!舞台提示语中是这样形容他的:“他身体很小,却有着很大的心,也有着一切孩子似的空想。他年青,才十七岁,他已经幻想过许多许多不可能的事实,他是在美的梦里活着的。”真的,这是一个生活在梦想中的孩子。梦境是美好的.,可一旦梦醒了,就是该走的时候了。 周冲正是在迷迷糊糊的梦境之中被歇斯底里的母亲唤醒的。那一瞬间,周冲突然发现,母亲不再是母亲,父亲不再是父亲,兄长不再是兄长,情人不再是情人。梦醒后无路可走的周冲冲进了雷雨之中。也许死亡是他最安详的、最永恒梦境。 曾经有人把周冲称之为《雷雨》中的“仲夏夜之梦”。甜蜜、温馨而短暂,最终被夏夜的雷雨席卷得无影无踪。 读《雷雨》最让我感动的不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二十年后的相认,也不是一切真相大白时的爆发,而是周冲对四凤的那段表白: “有时我就忘了现在,(梦幻地)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并且忘了我自己。我想,我像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哦,有一条轻得想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得满满地,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那时天边上只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 “对了,我同你,我们可以飞,飞到一个真真干净,快乐的地方,那里没有争执,没有虚伪,没有不平等,没有……(头微仰,好像眼前就是那么一个所在,忽然)你说好么?” 那样一颗纯净的心灵,无遮掩的奉献在四凤面前,却无法吸引四凤那被世俗迷惑的双眼。四凤感觉不到,我却依稀听到那颗水晶心破裂的声音。 但是,我没法责怪四凤。我没法站在道德先生的角度去指责这个十七八岁的少女。我总觉得不能简单地说她世俗或者势利。 鲁四凤,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健康,诚恳,爱笑。她知道自己笑起来是很好看的。母亲不在身边,跟着一个酒鬼、赌棍、势利眼的父亲鲁贵在周公馆做女佣。不可否认,鲁贵带她进周公馆,打的很有可能就是这样的如意算盘。事情也真的就这么发生了。尽管四凤以为一切都是悄无声息的,可到底有哪件事逃过了鲁贵那双精明的醉眼呢?四凤不懂什么女性解放、人权主义、劳工剥削等等大道理,她只想踏踏实实的获得自己的幸福。我们的道学先生们啊,站在这个孩子长的角度为她设计一个将来吧,有比得到少爷的爱而一劳永逸的解脱自己的更好的办法吗?尤其是这个少爷看起来又那么真诚,那么依恋她的时候,她还有其他的选择吗?她错了吗?她就错到了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吗? 鲁贵需要女儿去攀龙附凤。 周萍需要一颗真诚的心给他摆脱不伦之恋的力量。 四凤需要从灰姑娘的故事中得到自己人生最大的肯定。 于是,带着少女粉色的梦想,四凤执着的走上了母亲的老路。 悲剧,就此不可挽回。 错过了周冲那水晶般纯净的心灵是四凤的遗憾,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我们都看到了周萍凝视四凤的双眸中有太多爱情以外的东西,只有她看不到。 实际一点吧。鲁迅当年很尖刻也很残忍的为我们指出,娜拉走后怎样,不外乎回来或是堕落。从梦想的天堂坠落到现实的地面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让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吧。如果四凤幸运的躲开了那场雷雨,在不知道兄妹相恋真相的前提下和周萍成功出走,她真的会得到幸福吗?历史总会出现惊人的巧合。这场四凤投入全身心的爱情不过是周萍摆脱后母畸恋的一根救命稻草。除去身份的差距,这是一场感情投入完全不对等的爱情。当摆脱周繁漪的威胁,当生存的经济危机摆在眼前,我们无法不为四凤的明天叹气。 鲁侍萍用二十年的苦难,半生的沉默等待来为自己年轻的梦想买单。 鲁四凤用生命为青春的梦想画上句号。 雷雨之夜,周公馆明亮的灯光下,一切都扭曲了。被真相惊得无路可走的四凤冲向沉沉黑夜。死亡张开双翼收容了这个年轻人,也一同带走了年轻的梦想家——周冲。 走吧,现实已经没有他们的存身之处。 留下那一场如梦的青春。

写作思路:可以根据原著的主题思想以及主要内容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连贯等等。

正文:

曹禺设置戏剧冲突的技巧是无与伦比的。两代人,分别来自两个对立的阶级,由于多次命运的巧合纠缠在了一起,复杂感情的纠葛使他们那本已伤痕累累的心雪上加霜,在命运的无情摆布和感情的残酷玩弄下,他们已无还击之力,死的死,疯的疯,逃的逃,两个家庭在一天之内毁于一旦。这就是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读完之后,莫说剧中人物,连我们都痛苦万分,彻底绝望了。

“雷雨”,这个名字取得太妙了。“雷雨”,贯穿于字里行间,贯穿于环境描写之中,贯穿于人物性格、人物感情之中,贯穿于故事情节之中,贯穿于结构形式之中。正如一些专家指出,《雷雨》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夏日雷雨的特征:开始时乌云密布,空气闷热难当,随后,空气的气氛渐趋紧张,时不时伴随电闪雷鸣,随后,大雨骤至,雷电轰鸣,整个宇宙都发怒了。

再看繁漪那充满愤怒与压抑,最终走向变态极端的感情,周萍那极度悔恨、惧怕与希望并存,罪恶感与歉然同在的感情,鲁侍萍那饱受折磨仍逃脱不了命运残忍玩弄的内心,哪一样不是“雷雨”特征的典型写照。对制度的批判,对罪恶的揭露,对人物的同情与无奈,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都化作了两个字:雷雨。

虽然四幕长剧的时间跨度仅仅是一天,但我却觉得像是过了一年还不止。一天之内,人物的感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情节发生如此大的转折,实在叫人能以想象,但我们不得不相信它是真实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矛盾网、仇恨网,作者正是通过把各种复杂的矛盾糅合在一起,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周朴园被迫或自愿抛弃了已生下两个儿子的鲁侍萍,三十年后,周朴园偶遇鲁侍萍,矛盾一触即发。工人鲁大海为争取工人的权益与自己并不认识的亲生父亲发生矛盾,被自己同父同母的哥哥周萍痛打,周萍由于与自己的后妈繁漪发生了不自然的关系而悔恨不已,决定痛改前非,却摆脱不了失去精神依托的繁漪的纠缠、威胁,与此同时,周萍爱上了鲁侍萍的女儿——在周家当侍女的四凤,恰巧,繁漪的儿子周冲——一个善良、真诚的少年也对四凤情有独钟。

四凤面临母亲和周萍的抉择,周萍把人交给了四凤,却受到繁漪的牵制,周冲面临母亲和哥哥双方面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交错在一起,终于在周朴园暴露身世之谜后酿成了惨剧。这惨剧是偶然的,太多的巧合,天命,但又是必然的,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扭曲、摧残必定造成这悲惨的结局。作者的高超之处在于,他让矛盾相互交织,无处不在,让人分不清谁是谁,谁爱谁,谁恨谁,但一切又是那么的鲜明,让人的心都能感受到。

……繁漪是“雷雨”性格的人物,也是剧中人性扭曲的人物。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主要体现在繁漪身上。周冲在剧中是最无辜、最悲惨,也是最值得同情的人物。他年仅十七岁,天真烂漫,虽出生在阔家庭,但没有丝毫强权思想、等级观念,他追求平等,追求自由,待人真诚,对下人四凤真心相爱。

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青年,在封建家庭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白白地毁灭了。周冲的死是最不应该发生的,所以周冲的死是对腐朽的封建制度最有力的控诉。

雷雨的论文主题

《雷雨》剧作成于1928年,它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社会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通过周鲁两家人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的社会的阶级关系,反映了当时历史真实的某些方面。作者怀着被压抑的忿懑和对受侮辱受迫害的善良的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罪恶的现象,和地主资产阶级专横、冷酷与伪善,预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 作品以周朴园为中心,在错综复杂的尖锐冲突中展开剧情。全剧八人,各有其独特的思想感情与经历,但是他们的命运又于周朴园相牵连。在众多的矛盾冲突中,周萍、繁漪和四凤的爱情纠葛是一条明线,周朴园与鲁侍萍则是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同时并存,彼此交织,互为影响,交相钳制,使剧情紧张曲折,引人入胜。 作品大胆的吸取了外国优秀剧作的丰富经验,成功的推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性强、暴发力大的剧作。结构严密紧凑,完整集中。人物少,时间断,场景集中。剧情发展,入情入理,既合乎生活逻辑,又合乎人物性格逻辑,最后高潮出现,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冉忆桥) 概括起来,文艺理论家们对《雷雨》的评价是这样的:严肃的现实主义文艺作品,能揭示深刻的社会矛盾,揭地主资产阶级腐朽的灵魂和堕落,压制人性,惨害妇女,残酷的压迫剥削工人阶级的罪恶见长。主题反映了妇女要求人性的觉醒,预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结构严谨,故事情节曲折,戏剧性强、暴发力大的剧作。结构严密紧凑,完整集中。剧情发展,入情入理,既合乎生活逻辑,又合乎人物性格逻辑,最后高潮出现,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

无论是从故事层面、戏剧效果,还是从更深的人生哲理意蕴,不管从那种角度而言,《雷雨》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精彩之作。这里有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根很”,有着“最‘雷雨’”的女人,也有着如“一棵弱不禁风的草”般的男人,有在岁月中历练得冷酷但仍残存着一丝温倩的老人,也有对生活尚充满幻想的孩子。在这最浓缩的时间与空间里,所有的人都在纠缠着,挣扎着,或为了实现救赎,或为了追求梦想,或为了保持一点眼前的平静,可一切的努力都是无力的,最终的毁灭无可避免。作者欲表达一种人类的命运,人对于一种神秘不可知的力量的“无名的恐惧”和“不可言喻的憧憬”。这是一个二十三岁青年的激情之作,也需要我们以激情去读,用心去感受。当然,多年来《雷雨》不是作为神秘剧而是作为社会剧被欢迎的,作者对于人们就其作品所作的解释枣“暴露大家庭的罪恶”也表示了追认,这或许说明了这部作品内涵的丰富性。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阶级矛盾

《雷雨》的主题是揭露地主资产阶级腐朽的灵魂和堕落,压制人性,惨害妇女,残酷的压迫剥削工人阶级的罪恶,反映了妇女要求人性的觉醒,预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

相关介绍:

《雷雨》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这部剧作在两个场景、剧中情节发展不到二十四小时内,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情仇。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不平等的社会里,命运对人残忍的捉弄。周朴园的专制、冷酷和伪善;周冲的热情和单纯;而周、鲁两家复杂的血缘联系,更是突出、生动地反映了两个不同阶层的家庭之间的矛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雷雨

哈姆雷特的毕业论文

首先要讲 这部文章是4大悲剧之一,与《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都是莎士比亚的得意作首先可以描述下作者,然后推及到内容你可以对主角介绍和分析,然后说出作品的价值,还有其中的重点语句台词等等论文吗, 一般都要大概的概括下 在网上找到了一些能帮到你的质料, 看看在结构上,莎士比亚用了多线索多层次的手法,以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线索为主线,以挪威小王子和雷欧提斯的复仇古诗为副线,互相对比,激化矛盾,是喜剧场面不断转化,推进情节矛盾,走向高潮,以达到艺术效果,共同表现全局的主题。 在人物塑造上,着重内心世界的描写(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物形象的复杂正突出了人物的魅力。为了达到人物形象的丰富性,还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在语言上,莎士比亚彰显了大家风范,将多种文体相结合,表现出英语语言的独特魅力。哈姆雷特是一个处于现实和理想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曾经对天地万物、人与社会都充满了美好的希冀。但是现实的严酷与丑恶打破了他的美好理想,他的人文主义的信念破灭了。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在复仇道路上的犹豫,显示了他所代表的人文主义与封建势力的悬殊。借此表现了作者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反思与对人的命运与未来社会的忧虑。 尽请采纳

[1]李英安. 东西方导演眼中的哈姆雷特[D].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2010. [2]袁仑. 《哈姆雷特》中的延宕[D].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2010. [3]阿胜 编译. “哈姆雷特”上演新版复仇记[N]. 医药经济报,2004-07-16(A06). [4]邱食存. 不朽的哈姆雷特——从雷奥提斯与哈姆雷特之异论起[J].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5]邵雪萍.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与后现代的相遇——《哈姆雷特谋杀案》为解读莎剧开辟新思路[J]. 戏剧文学,2011,(3). [6]黄金京. 《哈姆雷特》与圣经原型——《哈姆雷特》在艺术形式上对圣经原型的借鉴[J]. 怀化学院学报,2011,(3). [7]孙艳娜. “人人都是哈姆雷特”——论林兆华对《哈姆雷特》的主题再创[J]. 四川戏剧,2010,(1). [8]高睿. 《哈姆雷特》中的“死亡”推动——谈《哈姆雷特》中的故事情节设计[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3). [9]夏倩. 永远的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性格之我见[J]. 时代文学(上),2010,(3). [10]周佳彬. 《哈姆雷特》之独白赏析——哈姆雷特复仇之路上的痛苦与挣扎[J]. 中国科技信息,2010,(17). [11]陈玉虹,刘洪泉. 哈姆雷特的性格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12]郭晨子. 360°的哈姆雷特 评以色列卡梅尔剧团《哈姆雷特》[J]. 上海戏剧,2009,(5). [13]杨淑敏. 一个无鸾和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夜宴》和《哈姆雷特》看电影与戏剧文学的形象塑造[J]. 电影评介,2006,(23). [14]郭晨子. 陌生了的哈姆雷特 多声部的《哈姆雷特1990》[J]. 上海戏剧,2008,(12). [15]黄立丰. 给《哈姆雷特》批评史加上一个女性主义的补遗——女性表演、批评与再创作《哈姆雷特》的历史[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5). [16]罗文敏. 综观哈姆雷特性格延宕批评之得失——兼论哈姆雷特延宕之因[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2). [17]顾胜. 行动与迟疑:一个哈姆雷特式的悖论——《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独白段细读[J]. 常熟高专学报,2004,(5). [18]张全辉. 走向十字架的哈姆雷特——分析第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形象[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5). [19]庞凤琴. 哈姆雷特新论——从哈姆雷特的独白说起[J]. 文科教学,1995,(2). [20]荣国. 再谈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悲剧原因的分析[J]. 淄博师专学报,1995,(3). [21]续枫林. “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从悲剧《哈姆雷特》变喜剧想到的[J]. 新疆社科论坛,1995,(3). [22]W.J.罗尔弗 ,王维昌. 关于哈姆雷特和《哈姆雷特》一剧的问题[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2). [23]刘戈. 《哈姆雷特》一部完整的欧洲史——谈《哈姆雷特》的人物象征[J]. 怀化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 [24]李小蓓. 对真理的求索——试析哈姆雷特与哈姆雷特世界的悲剧冲突[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2001. [25]中国社会科学院 刘志明. 与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看法商榷[N]. 社会科学报,2005-02-24(004). [26]王文渊. 哈姆雷特,被“80后”解构 话剧《哈姆雷人》[J]. 上海戏剧,2010,(4). [27]何湘君. 从《哈姆雷特》看《少年维特之烦恼》——试解析维特之死[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6). [28]马庆霞. 哈姆雷特与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比较之初探[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9]刘红英,于治领. 《哈姆雷特》中素体诗的语言功能[J]. 求实,2011,(S1). [30]王小琳,郝春静. 解读哈姆雷特的悲剧人生[J]. 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6). [31]丁伟. 哈姆雷特延宕的性格因素分析[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2]崔化. 跨越时空的精神对接——哈姆雷特与昆丁的个体悲剧结构比较[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3]欧阳文明. 《哈姆雷特》中奥菲莉娅的悲剧分析[J]. 成功(教育),2011,(7). [34]程瑜瑜. 阳光下的哈姆雷特——后现代主义观照下的《狮子王》[J]. 文艺评论,2011,(7). [35]于珊. 从哈姆雷特与伍子胥的复仇看中西伦理的不同[J]. 大众文艺,2011,(12). [36]常宇星.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精神[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2). [37]刘翼斌. 《哈姆雷特》主题之辨[J]. 贵州社会科学,2011,(7). [38]曹艳云. 哈姆雷特的“延宕”与其王权意识[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0). [39]曹艳春. 越轨的王子——社会学“越轨”视角下的哈姆雷特[J]. 戏剧文学,2010,(12). [40]王荣. 透过马克思看《哈姆雷特》——我眼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J]. 中国科技信息,2010,(23). [41]白塔娜. 析哈姆雷特延宕复仇的原因(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10). [42]张世锋. 浅谈common在《哈姆雷特》中的反讽效果[J]. 现代交际,2010,(11). [43]宣晓晏. 毒入灵魂——哈姆雷特延宕性格解析[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6). [44]李梦馨. 作为“经典中心”的中心——论《哈姆雷特》[J]. 南方文坛,2011,(1). [45]孙建光. 本我回归——哈姆雷特向死而生的心路历程[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46]张卫东. 从精神分析学看哈姆雷特的延宕[J]. 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12). [47]苗琳娜. 《哈姆雷特》双关语的汉译对比[J].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6). [48]齐佩. 从拉康理论看《哈姆雷特》悲剧[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 [49]王建华. 哈姆雷特形象的现代阐释[J]. 时代文学(上),2010,(6). [50]谢晓科. 背离与统一——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比较[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1).

《哈姆雷特》读后论文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句流传已久并引起我无限好奇的话。当《哈姆雷特》这本书终于放在我的面前时,我翻开它,如同打开了魔法盒子,为它惊奇,被它吸引。我仿佛去到了丹麦王室,在哈姆雷特身边陪他成长,看着他由一个充满希望的快乐王子蜕变成一个反复延宕的忧郁王子。一股钻心的痛向我袭来,泪水在我脸上肆意流淌,是为这可怜的王子而心痛,也是为人类丑陋的灵魂而哭泣。 王子在大学时代曾说过:“人是万物的灵长。”他认为世界是纯洁美好的,他父母的归关系是人类中最和谐的,他父亲是最完美的国王。他以为他的世界如处子般纯洁,没有半颗沙砾。然而,当王子回到丹麦时,他的世界彻底改变了,黑暗笼罩着他,侵蚀着他的纯洁。父皇死了,母后改嫁了,叔父登基了。这一连串的打击将他的思绪搅混了。随着鬼魂的出现真相大白!光明彻底从他的世界消失,沉重的负担压在王子并不宽厚的肩上,他知道他的责任不仅仅是要报仇,而且要重整乾坤。 假若王子此时肯向人求救,也许历史将会改写。但是王子崇尚的是个人英雄主义,而且由于宗教思想的作祟,他的反复延宕,一次又一次错过了手刃仇人的机会,最终众叛亲离,与仇人同归于尽,丹麦皇室也从此覆灭。这不仅让我想起项羽,项羽也是个个人英雄主义者,喜欢逞匹夫之勇,不依靠众人的力量。在鸿门宴中,他有绝佳的机会弑杀刘邦,然而他也反复延宕,纵虎归山,最终造成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悲剧结局。 哈姆雷特与项羽都有许多机会可以扭转乾坤,改变结局,但他们却一次又一次错过,这些都是性格使然,但是这些性也是他们的饿魅力所在。他们都是光明磊落的英雄,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见人类的真善美。也许王子只适合生活在光明而纯洁的世界,在他死前的刹那,他或许看到了永恒的光明。 哈姆雷特又是极其珍视感情的,在他以装疯来躲避过忙的迫害时,他依然抑制不住对奥菲丽亚的思念,不忍心让他因自己的装疯而痛苦,而冒着受到国王怀疑的危险给他写了一首小诗:Doubt that the stars are fire;Doubt that the sun do not move;Doubt rruth to be a liar;But never doubt i love.就是这样,哈姆雷特在对命运的抉择中构造了自己的悲剧。原来他完全可以屈从于自己的命运,不去探索父亲死去的真相。但哈姆雷特的性格不允许他带着一个疑问生活在庸庸碌碌之中,所以他毅然走上了找寻真相的道路。“Things standing thus unknown,shall live behind me !”在一个除了目标再也没有任何尺度来衡量善恶的世界里,勇敢地作出抉择,然后坦然的接受自己的命运,这就是哈姆雷特永恒的魅力之所在吧? 在沙翁所有的作品里,《哈姆雷特》或许是最受争议的一部,也是最受注目的一部。你在十六岁时或许会被《罗米欧与朱丽叶》感动的潸然泪下,却觉得《暴风雨》不知所云;当你60岁时,又可能深深的被后者所带有的神秘色彩所打动而对人生有所感悟,而前者却已经无法再次激起你心中的波澜......但是无论你在人生的那个阶段,当你经厉了一场丰富而深刻的精神生活,当你提升了自己的人格,重新发现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你总是能在《哈姆雷特》里找到一些你会觉得那似乎应该是属于永恒与不朽的东西。因为他谈到人生的抉择,谈到了一个生活在特定的历史与生活环境下的人在对他的个人而言是独特的而对于全人类来说又是普遍的命运面前做出的人生抉择。在只有从过去所积累的有限经验可以凭借或依托的情况下所选择的人生之路。从某中意义上说,他的经验也代表了我们的经验,他所面对的命运在我们人生的某个阶段里也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我们面对绝望的存在,在矛盾中摸索真理,在迷雾中找寻真相,在两难问题里作出行动,在一个失去标准与可以衡量标准的尺度的世界里重建价值的体系与精神大厦。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代表作品。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的揭示出封建末期社会的罪恶与本质特征。 就人物性格的内在表现来看,《哈姆雷特》是最令人觉得扑朔迷离的,或者说是最富于哲学意味的。其中如父王为恶叔所弑,王位被篡,母后与凶手乱伦而婚,王储试图复仇而装疯卖傻等情节,均可见于古老的北欧传说,特别是丹麦历史学家所著的《丹麦史》中。这些尘封已久的原始资料,本来只记载着一些粗略的情节和苍白的姓名,毫无性格于动作可言,但是在莎士比亚的笔下,读者却发现自己生活在一群鲜活的人群中间,几乎和他们休憩相关,祸福与共。特别不可思议的是,其中出现了一个几百年来令世人叹为观止而有莫测高深的光辉典型。围绕这个主人公,可以提出很多问题。例如哈姆雷特是真疯还是假疯?这个性格的典型意义在哪里?这些问题都不是单凭剧情就可以解决的。 要充分认识和正确评析本剧的中心人物,必须全面照顾他的性格和环境相矛盾的复杂性,认识他从“时代脱臼了,真糟糕,天生我要把它板正过来”这句豪言壮语,到“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句绝望的叹息的全部心里背景。实际上,哈姆雷特的尴尬在于以一个纤弱而又明达的心灵肩负着与其行为能力不相称的重任。用歌德的说法:“这是一株橡树给我栽在一个只应开放娇嫩的花朵的花瓶里。”哈姆雷特,一个纯洁,高尚,有道德,有知识,有决心,只能以思想代替行为,不可能成为英雄的人,就是那个“花瓶”;那项他承担不起,几乎连渺茫的希望都没有,但又决不可推卸的复仇重任,就是那株“橡树”。 一旦“橡树”的根须膨胀开来,“花瓶”就非给挤破不可,这就是悲剧。在哈姆雷特身上,人的脆弱性和环境的残暴性是如此的相反而又相成,以至这个独特的性格在内涵方面显得致密而厚重,在外延方面也显得博大而深广。正是这样,有的专家便声称,哈姆雷特并不是一个客观的过时的角色,而是我们每个人自己。 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他的戏剧就象灿烂星空中的北斗,为人们指引着方向。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他提出这个问题正是哲学的基本命题。因为刚刚发生在他身上的这些事引发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他的人生中诸事顺逆的时候,他是不会考虑到这个问题的,那时他看到的只是人生的光亮面,那时的生活无疑是美好的,而现在,突如其来的这场悲剧迫使他正视生活阴暗的一面和人性丑陋的一面。 可以说,哈姆雷特对人生中阴暗的那一面还是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的。过去他对这一切只是视而不见而已。如今残酷的现实迫使他面对这一切。他预感到,自己已经被不可避免的拖入到一个悲剧的命运中。如果他父亲真是被害死的,那么为父报仇就成了他一生中不可推卸的使命。而他的敌人又是当今的国王,要想杀死他,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无论多么困难,杀父之仇是不能不报的,而他当前的任务是要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来核实他的叔父是否杀害了他的父亲。阴谋,暗算与残杀,这些是违背哈姆雷特善良纯真的本性的,但又是他复仇的使命所必须的。处在人生中花样年华的哈姆雷特背上了沉重的复仇使命,心中整日充满仇恨,使他内心阴暗而沉重,他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痛苦的深渊。 对于死亡的“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的。失去了行动的意义”。哈姆雷特在生死问题上的疑惑也预示着他在未来复仇行动上的犹豫不决,放过了一个轻而易举的复仇机会。那仅仅因为在复仇祈祷的时候,杀死他有可能使他进入天堂,那就太便宜了他。 这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他对人生无法解答的根本问题哲理的思考,这个问题可以说对整个人类,都具有普遍的意义。

  • 索引序列
  • 雷雨独特角度的优秀毕业论文
  • 优秀毕业论文全角半角
  • 关于雷雨的毕业论文
  • 雷雨的论文主题
  • 哈姆雷特的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