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本科钢琴专业毕业论文

本科钢琴专业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本科钢琴专业毕业论文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Abstract)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四)关键词(Keywords)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踏板被人称为钢琴的灵魂。”从鲁宾斯坦的这一名言我们不难看出钢琴踏板的运用在钢琴演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论是水平粗浅的初学者,还是蜚声海内的钢琴大家,在演奏中无一不会不使用到踏板,但是关于踏板使用方面的文献却寥若晨星。在钢琴教学,尤其是初、中级程度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对学生系统的教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只是在需要学生使用踏板时才会零碎的作出一些指导。而这样导致的诸如:只顾踩踏板而不及时放、为追求所谓的“气势”“热闹”而胡乱的使用踏板、更有甚者将踏板作为技术缺陷,力度不足的掩饰等毛病。有鉴于此,我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多年来在钢琴学习上的一些心得对钢琴踏板的运用做一番探讨,有不足和疏漏之处还望予以斧正。 一.踏板的基本功能 钢琴踏板的使用是弹奏方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踏板使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弹奏的声音、色彩和风格。因此在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之前,有必要先简介一下钢琴踏板的最基本的功能。 1、右踏板是延音踏板,一踩下去,钢琴里的制音器全部打开,所有弹到的音就会延长。当脚一抬起来,制音器又压在琴弦上,音的延长就中止。 2、左踏板是弱音踏板(ulna cord) 在一般家用立式钢琴上,踩下左踏板,琴槌整个往前挪一些,离琴弦的距离就缩短了,声音相应就弱了。在演奏用的三角钢琴上,一旦踩下左踏板,则是整个键盘向右稍挪动。在三角钢琴上原来每个琴槌应击中三根弦,踩了左踏板以后,整套琴锤就会稍向左侧移动,这时琴槌只能击一根弦了。这样声音不但弱多了,而且产生了不同的音色变化。所以有时乐谱上标明"一根弦"或"三根弦"就是表示用左踏板式是放开左踏板。由于左踏板在演奏琴上能作出这样的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它的作用就不仅是帮助演奏者弹得更弱,也是为了增加声音的柔和,并除掉音质中任何敲击的成分。左踏板往往被比作“旋乐演奏者的弱音器”。 3、中踏板最经常地的被称做延长音踏板(sostenuto)。在立式钢琴上,它会使击弦机上方一块厚绒降下来,挡在琴槌与琴弦之间,这样弹出来的声音就小得只有自己听得见,屋外的人则听不见,这是为了不影响别人,没有演奏上的意义。而在演奏用三角钢琴中的作用与在立式琴上的作用完全不同。这个踏板的作用有点象巴罗克时期乐队里的通奏低音。用来支持旋律声部的流动,换句话说,如果钢琴的高音声部极为复杂,但是左手的跨度又很大,必须弹奏低音(控制和声节奏)需要将低音延长,如此一来,钢琴家就不能两头兼顾(因为没有第三之手),这时候,左踏板的优势就极为明显了!它的作用就是在这是发挥了出来。钢琴家踩住这个踏板,再弹低音,这个低音就会被持续(而不象右踏板那样使整架钢琴当时发出的音都延长)然后,在这个低音的支持下,就能很从容的弹奏较高声部的曲调。所以,这踏板就是解放左手,有目的的减低弹奏难度的踏板。 二.踏板运用的基本技巧 首先有必要补充一下一些踏板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 1.脚的位置 脚的位置在使用踏板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演奏当中脚的错误位置会妨碍脚和手之间的敏感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同一时间用同一只脚使用两个踏板的时候,如有时需要这样用中踏板和左踏板时。正确的方法是脚应放在能使最大的压力点来自脚趾和脚的交界处的位置上。不要太靠近钢琴,脚尖几乎顶着琴板,用脚心踩踏板,这样不灵便;也不要偏远,只用脚趾踩踏板,这样不塌实。 2.脚的动作 脚跟不要离开地面,以脚踝为主要动作部位,用前脚掌将踏板踩下去、放起来。放掉时,脚掌可以一直不离踏板,如果为了放得干净也可以稍离一点点。 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踏板使用的一些基本技巧 由于我们常用的是右踏板,而另外两个踏板的使用比较少见。因此我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主要对于右踏板的使用技巧进行分析。(附表 ) 1. 踏板,又称节奏踏板或重音踏板,在这个技巧中踏板与一个和声同时被踩下去,在下一个和声前一刹那被放掉,然后再和下面新的和声发声的同时踩下去。适用与强调节奏特点的乐曲中,可以产生增强音量,获得浑厚共鸣的效果。在肖邦《前奏曲》OP.28 NO.20中由于整首乐曲都是柱式和声连接,属于一种进行曲风格,如果使用音后踏板就会使得旋律变得过于连贯,而失去乐曲本身的那种类似沉重步伐的效果,因而在踏板法的选用上要使用直踏板,一个和声一换。(本身乐谱上也有标记要使用直踏板)(谱例 肖邦 《前奏曲》OP.28 NO.20) 舞曲风格的乐曲踏板的使用在于表现舞蹈风格的特点,如《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中4个小节构成一个乐句,前3小节踏板踩在节奏重拍上,而第4小节踩在节奏弱拍上这是和蒙古舞蹈的舞步相一致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 2. 音踏板 我们常说的“切分踏板”和“跟随踏板”,两者和“连音踏板”都是一回事,即连奏中的更换踏板。“切分”的意思是,弹奏连奏中的第2个音时,手往下时,脚往上(而后再踩下),类似切分音的节奏。跟随的意思是,脚跟着第2个音弹下后重新踩下的。——目的都是一个,连上两个音,又不使前后音相混。它是最常用的踏板技巧,它的最简单的应用是出现于当两个音或和弦要用一个无缝的,又不被模糊的连奏连接起来时。如果想要清楚的换好踏板,没有以前的和声的遗留,并在声音中没有裂缝,以下的步骤是必要的: (1)弹奏,并用踏板抓住第一个和弦。 (2)接着当弹奏下一个和弦时,抬起踏板。 (3)听新的和弦的声音。在锤子重新打击琴旋的一刹那,制音器应该已经制止了原来和声的声音。 (4)当手指继续按住琴键时,重新踩下踏板。再仔细听,要肯定没有以前的和声被留在新换的踏板中。 (5)每个新的和弦重复以上过程。 在格里格的《致春天》OP.43 NO.6中右手的和弦是在模仿春风在吹拂的效果,如果使用直踏板那么就无法表现这种意境,但是如果使用如图示中的方式来踩踏板的话可以使的右手的和声进行更加连贯。(格里格 《致春天》OP.43 NO.6) 当然在不可能把低音的每个新变化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踏板的清楚更换的时候是可以把踏板提前抬起的。如在肖邦《夜曲》OP.27 NO.1中象谱例中所标识的那样,既可以使和弦在衔接时声音不会有明显的间断,也不会由于将踏板踩到新和弦出现后所带来的声音浑浊的效果。(谱例) 3. 抖动踏板,又称颤音踏板。是利用脚在踏板上快速的,相当浅的踩动(附表) 这种踏板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追求特殊的音色,或降低声音的亮度。 在肖邦《奏鸣曲》OP.35的最后乐章中,为表现一种“坟墓上的风”的效果,就必须使用抖动踏板,来表现它的轻薄的、不规则的模糊感。 4. 全踏板,半踏板这是基于踩踏板的深浅而言的。全踏板即将踏板踩到底,是音响获得持续而连贯的效果。半踏板当乐曲的和声背景上保持一个低音时,而上面的和声出现混浊,用很小的动作,把踏板放起一半,然后迅速踩下,以获得既使低音长久,又使高音纯净的效果。还有将踏板踩1/4 1/3 1/2 3/4 等用法来使钢琴产生各种各样的音色变化,从而使音乐更加完美,音色更加丰满。这对演奏者对音乐内容的正确理解及脚下的工夫深浅与灵敏的听觉要求很高了。 5. 有一种跟脚没有太大关系的“手指踏板法”: 每一个断奏的音下键到底不放并且不需脚踏板的帮助从而使击弦机不归位——弦的震动持续,和踏板的效果一样而且不会与其他音符浑浊成一团,这多在谱面的连线处且尤其是没有踏板的地方(比如赋格)使用 要注意:保持不放的下的过程和触键的位置对音色有很大的影响。 三.踏板的运用 对于如何选用踏板我们应当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和声的变化 乐曲中随着和声的变换而变换踏板,这是一个比较基本的常识。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对乐曲的和声变换有所了解,以选择正确的踏板使用方法,如果对乐曲的和声没有做出恰当的分析,那么所选择的踏板使用方法就有可能不恰当,造成声音混乱,破坏演奏的效果。因此正确而恰当的和声分析是关系到踏板的使用是否正确的根源。使用时必须在和声的每一个新的变化之前的一瞬间放掉踏板,然后在弹新的和声的瞬间精确的踩下踏板。如果采用适当的速度,声音就不会有明显的间断。因为和声的音响会填满踏板更换之间的空隙,使和声清楚连贯。尤其是演奏古典乐派和浪漫派的作品中,这种更换踏板的方法增强了和弦的效果,不免了声音的浑浊。如柴科夫斯基的《四月》中每小节换一次和声,踏板也每小节换一次。

之前也是为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论音乐听觉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 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探索 吕其明《红旗颂》双钢琴版本的演奏分析 试析贝多芬《第六钢琴奏鸣曲》Op10No2第一乐章 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37作品分析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 试论西方音乐史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开创“中国风”钢琴语境 由钢琴考级引发的琴童教学思考 从智能钢琴集体课看钢琴教育的新探索 大数据网络时代的钢琴教学构想 高校钢琴教育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路径 OBE理念下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实践探索 传统与当下:博雅教育理念与钢琴教育相融合的理论思考 钢琴伴奏在高职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钢琴家》:那些见过战争的人,怎么会不憎恨战争 疫情期间“互联网+”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钢琴界“扫地”朱晓玫:只想躲在音乐背后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钢琴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人工智能的钢琴编曲音色识别系统设计 浅析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钢琴伴奏的差异 巴赫康塔塔钢琴改编曲《羊儿可以安静地吃草》乐曲分析及演奏处理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浅析钢琴曲《浏阳河》的音乐技巧与情感表现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魅力 浅探克拉拉·舒曼的钢琴生涯 王建中改编钢琴曲的艺术手法与特征 职业学校钢琴课程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拓展研究 钢琴演奏教学中听觉培养的价值探讨 钢琴演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试论钢琴基本功练习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慢练在钢琴练习中的作用 巴洛克歌剧咏叹调钢琴伴奏教学研究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及创作特点探析 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的思考 浅谈儿童钢琴快乐教育 中国钢琴作品《皮黄》的曲式特征与艺术特性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 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钢琴家的脚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下的钢琴教学策略 探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和提升学生儿歌钢琴伴奏能力的方法 浅析个性化教学法在高职钢琴弹唱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钢琴教学“归元”思考 浅析管弦乐钢琴伴奏艺术 现代音乐美学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创新模式探析 音乐专业钢琴弹唱能力培养方法解析 胡同里的钢琴师 浅析钢琴制造工艺对触键和音色改变的重要性 高校钢琴教育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音乐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即兴演奏能力的措施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有效分层教学分析 关于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 中职学前钢琴教学中的课堂语言艺术探究 幸福的钢琴 对高校钢琴课程体系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 过程性评价的内涵、价值及其在独立学院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方钢琴艺术的文化融合 中专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方法探究 简论丁善德钢琴音乐的成就、特色与演奏 藏羌彝民间舞蹈钢琴伴奏编创论略 钢琴艺术欣赏中的审美意识分析 元认知理念指导下的师范类院校钢琴启蒙教学研究 学前教育钢琴基础教学的实践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放式钢琴弹唱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钢琴教学形式研究 微课在高校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在线钢琴教育的利与弊 雅俗共赏角度下钢琴曲《炎黄风情·走西口》音乐分析 钢琴组曲《圆明园漫步》创作风格及演奏特征研究 钢琴伴奏在合唱艺术中的作用 浅析肖邦《b小调第一钢琴谐谑曲》的演奏技法 高叠和弦在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的应用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对西方钢琴艺术史的发展影响探究 琵琶曲与钢琴改编曲《十面埋伏》的比较研究 浅析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第7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3中的踏板使用 内心听觉在高师钢琴基本技术训练中的应用探索 高职钢琴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探讨 双钢琴教学对学生钢琴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 信息化环境下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 浅谈少儿钢琴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高校音乐师范生钢琴合奏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试论钢琴的调音及日常维护 浅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与演奏 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技巧与音色效果探索 钢琴曲《百鸟朝凤》中的民乐元素渗透 李斯特钢琴曲《夜莺》的演奏诠释 波特凯维茨与他的钢琴练习曲 “思政”视域下美育与高校钢琴教学的融合研究 简析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对表演的影响 钢琴演奏中的音乐听觉作用探讨 《安娜的笔记本》在民办高校钢琴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钢琴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应用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钢琴教育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钢琴审美教学的设置与教学方式探索 幼儿园钢琴教学中形象化的教学语言研究 钢琴小品《喷泉》曲式结构与演奏分析 浅谈合唱中钢琴部分的运用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问题研究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踏板对音色的影响

钢琴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实践性环节,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但论文的选题也发挥着重要角色。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本科音乐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浅谈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2、自弹自唱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3、浅谈音乐与素质教育

4、中学音乐教育与流行歌曲的探析

5、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小议

6、浅谈少儿钢琴教育中情感的辅导

7、对音乐学科考试的思考

8、关于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再思考

9、对高师音乐基础理论课改构思

10、基础音乐教育应选择何种记谱法

11、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再学习

12、双向选择利弊谈

13、声乐教学改革思考

14、谈音乐教育创新

15、谈歌唱的情感

16、高师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探索

17、我走上了音乐课的讲台

18、谈歌唱心理素质的训练

19、文化素质与高师音乐教育

20、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1. 探索高师声乐教学的新方案

2. 浅谈钢琴教学的目标

3. 莫把农村音乐教育打入冷宫

4. 浅析钢琴的音色

5. 浅谈唱歌时的气息及实践

6. 尝试钢琴即兴伴奏

7. 倾听来自中小学的声音

8. 教师角色模拟教学的尝试

9. 一次别开生面的实习教学课

10. 浅谈钢琴演奏的歌唱性

11. 对高师声乐教学形式的再思考

12. 浅谈歌曲伴奏的作用

13. 视唱练习的音高训练

14. 舞蹈编排的想象力

15. 钢琴伴奏中的“弹”、“唱”结合

16.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咬字吐字

17. 怎样练熟一首钢琴曲

18. 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19. 高师音乐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20. 试论音乐教学实习改革

21. 音乐鉴赏教学中“关注音乐”的体会

22. 即兴演奏应符合音乐教育自然规律

23. 浅析音乐欣赏的心理过程

24. 高师音乐教育改革面临的形式与对策

25. 浅析歌唱训练中的表象演练

26. 中小学音乐教学应突出“音乐性”

1. “注重实践型”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2. 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3. 从音乐中找乐趣

4. 论音乐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 论初中音乐教育的“环境”现状及改革

6. 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浅探

7. 高师声乐教育应注重实践

8. 如何提高学生的练声效率

9. 音乐艺术教学与民族情感教育

10. 音乐学习与审美的境界

11. 钢琴教学中学生情绪情感的调控

12. 如何激发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

13. 在歌唱中如何正确打开喉咙

14. 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艺术教育创新研究

15. 《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6. 书法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17. 流行音乐影响青少年学生道德成长的多重困境及德育创新研究

如何发给你?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1、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2、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3、音乐意义存在方式并及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的形而上学研宄4、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5、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6、音乐心理视角下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7、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8、隋唐宫廷音乐表演研究9、卡拉斯的薇奥列塔10、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11、论打击乐与电子音乐的结合12、基于元理论的音乐表演艺术组织战略管理研究13、19-20世纪中叶捷克音乐的社会学研究14、内地音乐资源对澳门当代音乐的影响15、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以上十五个音乐专业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提供

钢琴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衡量本科教学与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既是学生毕业与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分析、阐述和解决问题之综合能力的体现。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本科音乐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高校美育与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研究

2. 农村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与推进策略研究

3.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改革思路

4. 提高音乐素质 促进全面发展

5. 当今中国舞蹈创作的趋势

6. 高师声乐教育应注重实践

7. 普通高校大学生西洋古典音乐欣赏状况调查

8. 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

9. 论钢琴表演艺术的发展趋向

10. 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11. 新农村传统艺术文化教育传播的思考

12.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背景下的音乐学科建设

13. 舞蹈重返大众视野的时代意义

14. 戏曲身段与民族声乐表演

15. 试论音乐实践对于高校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16. 驻马店市中小学音乐课程设置研究

17. 本科院校音乐课程改革的利弊

18. 《梨园春》对河南豫剧的影响

19.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法研究

20. 汉代的鼓吹乐对近世礼俗音乐的影响

21. 百戏之流变

22.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

23. 驻马店市说唱音乐探微

24. 李叔同学堂乐歌的创作实践

25. 萧友梅对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贡献

26. 黎锦晖儿童音乐创作的艺术经验

27. 民族歌剧《白毛女》的成功经验

1. 西方早期合唱音乐

2.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创作与构思

3. 贝多芬三个阶段的音乐创作

4. 欧洲中世纪单声部歌曲与世俗歌曲

5. 如何学习西方音乐史

6. 肖邦音乐的民族性

7. 快乐教学,是音乐课的法宝

8. 学习音乐,从热爱开始

9. 如何辨别和挖掘一个孩子的音乐才能

10. 音乐素养,提升人生价值

11. 合唱的和谐美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12. 如何训练业余合唱团

13. 轻声练习的好处

14. 以“赏”为先的音乐教育

15. 让孩子们快乐地舞起来

16. 如何保持孩子持续的练琴热情

17.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训练童声

18. 如何教孩子们学习节奏

19. 如何练琴才最有效

20. 提升艺术生的文化修养是当务之急

21. “音乐热”带来的思考

22. 跑调的分析与研究

23. 唱的高,还是唱的美

24. 注重技巧,还是注重表现

25. 假如我是一名音乐老师

26. 卓越的成就,至诚的爱国心――试论我国音乐学家王光祈

27. 校园歌曲的创作特点

28. 谈肖邦创作特征中民族精神的体现

29. 论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

30. 戏曲曲牌与宋元市井民俗

1. 从城市音乐文化看“选秀”

2. 浅论音乐音调与基本情绪运动状态的关系

3. 论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音乐与歌词的相互关系

4. 从《蝴蝶》看舒曼钢琴音乐创作特征

5. 青主的两首代表性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的创作和演唱分析

6. 李斯特艺术歌曲初探

7. 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认知问题研究

8. 中国原创摇滚音乐中的民族元素面面观

9. 对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理解演奏处理

10. 华语流行乐坛的“中国风”

11. 从“引进”、“模仿”到“探索”、“创新”-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历史轨迹

12. 浅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

13. 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程发展

14. 我看钢琴考级

15. 驻马店钢琴考级历史及其文化产业研究

16. 浅谈印象主义音乐

17. 试探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钢琴改编曲中的民族因素

18. 外音不“外”――试析肖邦钢琴作品中和弦外音的应用及其表现意义

19. 钢琴演奏指法选择的基础实践和基本原则

20. 胶片上流淌着的音乐篇章――有关电影音乐的综述

当然这也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只能在和声变换的地方更换踏板,如吴祖强的《水草舞》的引子部分8个小节,但只换了1次和声,如果只换一次踏板的话,就会声音获得过多的泛音而变得浑浊,这是极其错误的。 2.节奏的需要 节奏影响着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而为传递乐曲的情绪所服务的踏板在使用时必须基于节奏的需要来考虑。往往是为加强节奏的效果而使用节奏性的直踏板法。 3.作品风格 作品的风格可以说最应当要注意的一点,在你选择踏板的使用的时候如果你不考虑作品的风格那将是致命的错误。因为每一首钢琴音乐作品均有其特定的风格,而同时期的作品也有其叫明显的共性风格特征。 在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时候对于巴赫的音乐作品,许多演奏家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巴赫的那些作品诞生的年代还没有右踏板的出现。在演奏中如果使用踏板,将影响作品的原始风貌。但不知是否有人考虑过在巴赫创作这些乐曲的年代同样没有现代钢琴的出现,那些作品是为羽管键琴和古钢琴所创作的。可见,我们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赫的作品就已经破坏了巴赫作品的原始风貌。 在巴赫作品中如何使用踏板的问题上菲鲁奇奥·布索尼的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踏板在巴赫的钢琴作品中是需要的,在钢琴作品中使用踏板而有听不出来,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有关这一点,我们指的是用踏板来连接两个依次进行的单音或和弦,为强调一个悬留音,为延续一个单声部,等等;一种处理方式其中并不显出具体的踏板效果……在任何地方只要可能,尽量用手而不是用踏板来延续一些音。”由于巴洛克时期和19世纪的声音概念不同,19世纪喜欢主要为密集的洪亮度、音型的融合和延续长的低音持续音而使用踏板,但巴洛克时期是具有对位的声部清晰,并且每个声部有对比性奏法的观念的时期,因此在弹巴赫的作品时不能将作品的踏板处理为19世纪时期的那种方式,应当要: (1)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深,以免产生太强的泛音; (2)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长,根据线条而不是根据和声使用踏板,多换踏板,保持声部清晰 如在下面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降b小调前奏曲》的这段乐曲中就是用右踏板帮助在重复音中做到连音连接。 巴赫的作品在结尾处的尾奏部分往往使用的是一种完满终止,即K→Ⅳ→Ⅴ→Ⅰ这种极具有宗教色彩的结尾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宏伟的“全奏的风琴”效果,如果不踩踏板就无法在现代钢琴上表现出这种效果。如下例是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升C大调赋格》的结尾部分。 在演奏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的作品的时候,由于在他们的音乐中,织体的清晰度、句法和奏法决不能搞得含糊不清。如同在钢琴上弹奏巴赫一样,在莫扎特或海顿中使用踏板必须觉察不出来。在使用时要注意 (1)在设计踏板使用时,应该首先不用踏板学习音乐,所有的奏法单独用手指完成,以后可以为了音色而少量的增加一些踏板,或为使一个难于应付的连奏变得更为容易而短时间的使用; (2)在快板乐章中,尤其在快速音群时,不使用延音踏板,而使用颤音踏板; (3)在中速或慢速的乐曲中,为增加共鸣,加强乐曲的连贯与和声的丰满可使用延音踏板。 由于贝多芬是要求踏板的使用达到可以感觉的程度的第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有贝多芬亲自标明使用踏板的地方,必须要按照标记去做。在下面一些地方可以使用踏板: (1) 为保持逐渐的均匀的渐强和渐弱,可以使用踏板; (2) 为有助于演奏legato,增强乐句的连贯,可以使用踏板; (3) 为使音响更丰富饱满; (4) 为获得色彩性效果; (5) 为加强力度对比; (6) 为连接个乐章而使用踏板。 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虽然贝多芬的作品中大量的出现了使用踏板的标记,但是他所做的标记是为他所知道的钢琴写作,而不是为了今天的乐器,特别是更少的传送力量,以及音域之间更大的区别的问题,会不时的影响踏板的使用,这时对贝多芬的踏板使用方法做适当的修改以适应现代乐器,但要注意的是有关气氛朦胧的原来概念应该保持下来。`另外一方面有迹象表明贝多芬使用踏板比他所标记的要多,但这不应作为可以毫无选择的使用踏板,或不去了解贝多芬最希望踏板为他的音乐做些什么的一种许可。 4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到了浪漫派的肖邦,舒曼,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踏板的运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极大的发掘了钢琴音色变化的可能性。作为音色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踏板的使用也更复杂更精细。尤其是李斯特,在他的许多钢琴作品中见到的暗指的踏板效果以及明确的踏板标记,这表明他具备了一种远远走在他时代前面的对踏板用法的理解。至少在他的晚年,他用了切分或连音踏板,一种当时认为先进的技术,在现今已被普遍使用和讲授。 李斯特的写作一般要求踏板的丰满、充足的使用,特别当需要它作为长持续音的一个支持时。在他为声乐和其他乐器的作品的钢琴改编曲中,踏板被大量的或几乎经常的使用。在所有长的旋律音上使用踏板,特别是那些在高音区的,即使它们没有被下面的和声材料所支持。 李斯特和贝多芬以及舒曼这样的作曲家一样,在踏板标记上经常指示一个特殊效果,而不是普通任凭演奏者自行处理可以做到的一个习惯用法。任何数目的这种特殊效果都可以被找到,它们有许多反应了明确的诗意的、形象化或甚至哲学的思想。 在印象主义的德彪西、拉威尔的钢琴作品中,虽然在他们作品的乐谱中几乎完全没有踏板指示,所存在的为数极少的几个也往往是粗略和模糊的,但是在他们的作品中不能想象倘若不使用踏板,印象主义的神奇和美丽将如何去表现。印象主义音乐的流畅、充满水分,润泽的声音,以及连贯的、斑斓的、变化的色彩只有在准确的使用踏板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因此,需要我们谨慎而敏感的使用踏板。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知道,对于踏板使用的说明,一千句话都比不上一次演奏。踏板是任何钢琴演奏中极具个性的部分,没有两个演奏者会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使用踏板,而同一个演奏家也不会在每次演奏中用同样的踏板法,然而每人在演奏当时都能同样具有说服力。这种灵活性可由多种因素来解释。诸如速度、力度、声音、奏法、声部的平衡、作品的风格和时代、音乐厅、乐器等这样一些多种多样的可变因素,甚至还有演奏者当时的情绪,也时常会影响踏板使用方法的选择。写下来的踏板使用方法指示,不管它们是如何仔细地被标记的,甚至是作曲家提供的,也往往需要演奏者的修改。因此“只有耳朵本身,才永远是艺术性演奏的最终指导,而不是一套印出来的指示。” 每个曲子有不同的要求,这就必须学会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因为由于踏板是一种性质的技巧,想完全学到运用的每一个细节,和老师们用得一样,是不可能的,唯一永远的老师只能是自己的耳朵,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训练,要使自己的耳朵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踩在踏板上的脚或大或小的动作所引起的声音的任何反应。想象出将要弹奏的音响效果,并指示脚的动作,以实现希望的音响。

钢琴本科毕业论文知网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踏板被人称为钢琴的灵魂。”从鲁宾斯坦的这一名言我们不难看出钢琴踏板的运用在钢琴演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论是水平粗浅的初学者,还是蜚声海内的钢琴大家,在演奏中无一不会不使用到踏板,但是关于踏板使用方面的文献却寥若晨星。在钢琴教学,尤其是初、中级程度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对学生系统的教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只是在需要学生使用踏板时才会零碎的作出一些指导。而这样导致的诸如:只顾踩踏板而不及时放、为追求所谓的“气势”“热闹”而胡乱的使用踏板、更有甚者将踏板作为技术缺陷,力度不足的掩饰等毛病。有鉴于此,我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多年来在钢琴学习上的一些心得对钢琴踏板的运用做一番探讨,有不足和疏漏之处还望予以斧正。 一.踏板的基本功能 钢琴踏板的使用是弹奏方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踏板使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弹奏的声音、色彩和风格。因此在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之前,有必要先简介一下钢琴踏板的最基本的功能。 1、右踏板是延音踏板,一踩下去,钢琴里的制音器全部打开,所有弹到的音就会延长。当脚一抬起来,制音器又压在琴弦上,音的延长就中止。 2、左踏板是弱音踏板(ulna cord) 在一般家用立式钢琴上,踩下左踏板,琴槌整个往前挪一些,离琴弦的距离就缩短了,声音相应就弱了。在演奏用的三角钢琴上,一旦踩下左踏板,则是整个键盘向右稍挪动。在三角钢琴上原来每个琴槌应击中三根弦,踩了左踏板以后,整套琴锤就会稍向左侧移动,这时琴槌只能击一根弦了。这样声音不但弱多了,而且产生了不同的音色变化。所以有时乐谱上标明"一根弦"或"三根弦"就是表示用左踏板式是放开左踏板。由于左踏板在演奏琴上能作出这样的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它的作用就不仅是帮助演奏者弹得更弱,也是为了增加声音的柔和,并除掉音质中任何敲击的成分。左踏板往往被比作“旋乐演奏者的弱音器”。 3、中踏板最经常地的被称做延长音踏板(sostenuto)。在立式钢琴上,它会使击弦机上方一块厚绒降下来,挡在琴槌与琴弦之间,这样弹出来的声音就小得只有自己听得见,屋外的人则听不见,这是为了不影响别人,没有演奏上的意义。而在演奏用三角钢琴中的作用与在立式琴上的作用完全不同。这个踏板的作用有点象巴罗克时期乐队里的通奏低音。用来支持旋律声部的流动,换句话说,如果钢琴的高音声部极为复杂,但是左手的跨度又很大,必须弹奏低音(控制和声节奏)需要将低音延长,如此一来,钢琴家就不能两头兼顾(因为没有第三之手),这时候,左踏板的优势就极为明显了!它的作用就是在这是发挥了出来。钢琴家踩住这个踏板,再弹低音,这个低音就会被持续(而不象右踏板那样使整架钢琴当时发出的音都延长)然后,在这个低音的支持下,就能很从容的弹奏较高声部的曲调。所以,这踏板就是解放左手,有目的的减低弹奏难度的踏板。 二.踏板运用的基本技巧 首先有必要补充一下一些踏板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 1.脚的位置 脚的位置在使用踏板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演奏当中脚的错误位置会妨碍脚和手之间的敏感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同一时间用同一只脚使用两个踏板的时候,如有时需要这样用中踏板和左踏板时。正确的方法是脚应放在能使最大的压力点来自脚趾和脚的交界处的位置上。不要太靠近钢琴,脚尖几乎顶着琴板,用脚心踩踏板,这样不灵便;也不要偏远,只用脚趾踩踏板,这样不塌实。 2.脚的动作 脚跟不要离开地面,以脚踝为主要动作部位,用前脚掌将踏板踩下去、放起来。放掉时,脚掌可以一直不离踏板,如果为了放得干净也可以稍离一点点。 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踏板使用的一些基本技巧 由于我们常用的是右踏板,而另外两个踏板的使用比较少见。因此我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主要对于右踏板的使用技巧进行分析。(附表 ) 1. 踏板,又称节奏踏板或重音踏板,在这个技巧中踏板与一个和声同时被踩下去,在下一个和声前一刹那被放掉,然后再和下面新的和声发声的同时踩下去。适用与强调节奏特点的乐曲中,可以产生增强音量,获得浑厚共鸣的效果。在肖邦《前奏曲》OP.28 NO.20中由于整首乐曲都是柱式和声连接,属于一种进行曲风格,如果使用音后踏板就会使得旋律变得过于连贯,而失去乐曲本身的那种类似沉重步伐的效果,因而在踏板法的选用上要使用直踏板,一个和声一换。(本身乐谱上也有标记要使用直踏板)(谱例 肖邦 《前奏曲》OP.28 NO.20) 舞曲风格的乐曲踏板的使用在于表现舞蹈风格的特点,如《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中4个小节构成一个乐句,前3小节踏板踩在节奏重拍上,而第4小节踩在节奏弱拍上这是和蒙古舞蹈的舞步相一致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 2. 音踏板 我们常说的“切分踏板”和“跟随踏板”,两者和“连音踏板”都是一回事,即连奏中的更换踏板。“切分”的意思是,弹奏连奏中的第2个音时,手往下时,脚往上(而后再踩下),类似切分音的节奏。跟随的意思是,脚跟着第2个音弹下后重新踩下的。——目的都是一个,连上两个音,又不使前后音相混。它是最常用的踏板技巧,它的最简单的应用是出现于当两个音或和弦要用一个无缝的,又不被模糊的连奏连接起来时。如果想要清楚的换好踏板,没有以前的和声的遗留,并在声音中没有裂缝,以下的步骤是必要的: (1)弹奏,并用踏板抓住第一个和弦。 (2)接着当弹奏下一个和弦时,抬起踏板。 (3)听新的和弦的声音。在锤子重新打击琴旋的一刹那,制音器应该已经制止了原来和声的声音。 (4)当手指继续按住琴键时,重新踩下踏板。再仔细听,要肯定没有以前的和声被留在新换的踏板中。 (5)每个新的和弦重复以上过程。 在格里格的《致春天》OP.43 NO.6中右手的和弦是在模仿春风在吹拂的效果,如果使用直踏板那么就无法表现这种意境,但是如果使用如图示中的方式来踩踏板的话可以使的右手的和声进行更加连贯。(格里格 《致春天》OP.43 NO.6) 当然在不可能把低音的每个新变化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踏板的清楚更换的时候是可以把踏板提前抬起的。如在肖邦《夜曲》OP.27 NO.1中象谱例中所标识的那样,既可以使和弦在衔接时声音不会有明显的间断,也不会由于将踏板踩到新和弦出现后所带来的声音浑浊的效果。(谱例) 3. 抖动踏板,又称颤音踏板。是利用脚在踏板上快速的,相当浅的踩动(附表) 这种踏板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追求特殊的音色,或降低声音的亮度。 在肖邦《奏鸣曲》OP.35的最后乐章中,为表现一种“坟墓上的风”的效果,就必须使用抖动踏板,来表现它的轻薄的、不规则的模糊感。 4. 全踏板,半踏板这是基于踩踏板的深浅而言的。全踏板即将踏板踩到底,是音响获得持续而连贯的效果。半踏板当乐曲的和声背景上保持一个低音时,而上面的和声出现混浊,用很小的动作,把踏板放起一半,然后迅速踩下,以获得既使低音长久,又使高音纯净的效果。还有将踏板踩1/4 1/3 1/2 3/4 等用法来使钢琴产生各种各样的音色变化,从而使音乐更加完美,音色更加丰满。这对演奏者对音乐内容的正确理解及脚下的工夫深浅与灵敏的听觉要求很高了。 5. 有一种跟脚没有太大关系的“手指踏板法”: 每一个断奏的音下键到底不放并且不需脚踏板的帮助从而使击弦机不归位——弦的震动持续,和踏板的效果一样而且不会与其他音符浑浊成一团,这多在谱面的连线处且尤其是没有踏板的地方(比如赋格)使用 要注意:保持不放的下的过程和触键的位置对音色有很大的影响。 三.踏板的运用 对于如何选用踏板我们应当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和声的变化 乐曲中随着和声的变换而变换踏板,这是一个比较基本的常识。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对乐曲的和声变换有所了解,以选择正确的踏板使用方法,如果对乐曲的和声没有做出恰当的分析,那么所选择的踏板使用方法就有可能不恰当,造成声音混乱,破坏演奏的效果。因此正确而恰当的和声分析是关系到踏板的使用是否正确的根源。使用时必须在和声的每一个新的变化之前的一瞬间放掉踏板,然后在弹新的和声的瞬间精确的踩下踏板。如果采用适当的速度,声音就不会有明显的间断。因为和声的音响会填满踏板更换之间的空隙,使和声清楚连贯。尤其是演奏古典乐派和浪漫派的作品中,这种更换踏板的方法增强了和弦的效果,不免了声音的浑浊。如柴科夫斯基的《四月》中每小节换一次和声,踏板也每小节换一次。

本科毕业论文会上传到知网上(如果本校与知网存在合作),但是查看不了。

一般来讲,本科论文是没有办法在知网进行投稿并且发表的。主要是因为知网它是有门槛的,一般只收录优秀硕博论文以及期刊投稿。所以说大部分用户在知网上是查不到本科生论文的。虽然并不能看到本科生论文的具体情况,但是如果本科生在用知网进行查重的时候,是会将这位本科生的论文与其他年的本科生论文进行比对,然后再得出数据。

因为在知网上的查重比对库中是会有收入一部分本科生论文的数据的。这个数据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一些和知网存在合作关系的高校会将学生的毕业论文上传到知网,二是只要使用了知网来进行查重的毕论文都会自动被收录到比对数据库中。而现在毕业论文的查重一般都是会用到知网,因为很多高校都认为其比较正规,不会存在有学生自己修改查重率的现象。而且现在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查重其实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

中国知网就是指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它创建于1999年6月,是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计委的支持下,由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发起的一个项目。

之前也是为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论音乐听觉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 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探索 吕其明《红旗颂》双钢琴版本的演奏分析 试析贝多芬《第六钢琴奏鸣曲》Op10No2第一乐章 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37作品分析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 试论西方音乐史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开创“中国风”钢琴语境 由钢琴考级引发的琴童教学思考 从智能钢琴集体课看钢琴教育的新探索 大数据网络时代的钢琴教学构想 高校钢琴教育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路径 OBE理念下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实践探索 传统与当下:博雅教育理念与钢琴教育相融合的理论思考 钢琴伴奏在高职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钢琴家》:那些见过战争的人,怎么会不憎恨战争 疫情期间“互联网+”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钢琴界“扫地”朱晓玫:只想躲在音乐背后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钢琴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人工智能的钢琴编曲音色识别系统设计 浅析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钢琴伴奏的差异 巴赫康塔塔钢琴改编曲《羊儿可以安静地吃草》乐曲分析及演奏处理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浅析钢琴曲《浏阳河》的音乐技巧与情感表现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魅力 浅探克拉拉·舒曼的钢琴生涯 王建中改编钢琴曲的艺术手法与特征 职业学校钢琴课程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拓展研究 钢琴演奏教学中听觉培养的价值探讨 钢琴演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试论钢琴基本功练习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慢练在钢琴练习中的作用 巴洛克歌剧咏叹调钢琴伴奏教学研究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及创作特点探析 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的思考 浅谈儿童钢琴快乐教育 中国钢琴作品《皮黄》的曲式特征与艺术特性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 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钢琴家的脚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下的钢琴教学策略 探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和提升学生儿歌钢琴伴奏能力的方法 浅析个性化教学法在高职钢琴弹唱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钢琴教学“归元”思考 浅析管弦乐钢琴伴奏艺术 现代音乐美学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创新模式探析 音乐专业钢琴弹唱能力培养方法解析 胡同里的钢琴师 浅析钢琴制造工艺对触键和音色改变的重要性 高校钢琴教育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音乐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即兴演奏能力的措施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有效分层教学分析 关于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 中职学前钢琴教学中的课堂语言艺术探究 幸福的钢琴 对高校钢琴课程体系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 过程性评价的内涵、价值及其在独立学院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方钢琴艺术的文化融合 中专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方法探究 简论丁善德钢琴音乐的成就、特色与演奏 藏羌彝民间舞蹈钢琴伴奏编创论略 钢琴艺术欣赏中的审美意识分析 元认知理念指导下的师范类院校钢琴启蒙教学研究 学前教育钢琴基础教学的实践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放式钢琴弹唱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钢琴教学形式研究 微课在高校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在线钢琴教育的利与弊 雅俗共赏角度下钢琴曲《炎黄风情·走西口》音乐分析 钢琴组曲《圆明园漫步》创作风格及演奏特征研究 钢琴伴奏在合唱艺术中的作用 浅析肖邦《b小调第一钢琴谐谑曲》的演奏技法 高叠和弦在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的应用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对西方钢琴艺术史的发展影响探究 琵琶曲与钢琴改编曲《十面埋伏》的比较研究 浅析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第7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3中的踏板使用 内心听觉在高师钢琴基本技术训练中的应用探索 高职钢琴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探讨 双钢琴教学对学生钢琴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 信息化环境下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 浅谈少儿钢琴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高校音乐师范生钢琴合奏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试论钢琴的调音及日常维护 浅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与演奏 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技巧与音色效果探索 钢琴曲《百鸟朝凤》中的民乐元素渗透 李斯特钢琴曲《夜莺》的演奏诠释 波特凯维茨与他的钢琴练习曲 “思政”视域下美育与高校钢琴教学的融合研究 简析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对表演的影响 钢琴演奏中的音乐听觉作用探讨 《安娜的笔记本》在民办高校钢琴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钢琴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应用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钢琴教育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钢琴审美教学的设置与教学方式探索 幼儿园钢琴教学中形象化的教学语言研究 钢琴小品《喷泉》曲式结构与演奏分析 浅谈合唱中钢琴部分的运用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问题研究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踏板对音色的影响

本科钢琴类毕业论文题目

关于毕业论文选题,一般学校是会分配题目到院里,再由院里分给各个导师,导师再分给学生:也有直接院里的题目分给导师再到学生。这样的弊端会有些耽误时间,特别出现有些不负责任的导师就会很烦恼。当然自主选题也是可以的。有想法的学生有可能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想好题目,早早进行筹备中了。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要由导师分配题目。下面是一些音乐类的毕业论文题目,一起来看看。1.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表达2. 试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3. 释析巴罗克(古典/浪漫)时期声乐作品的风格特征4. 试论声乐教育的评价体系5. 怎样运用歌声传达情感6.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演唱通俗歌曲7. 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8. 论学校声乐人才培养方案如何适应社会要求9. 中国古代声乐没血发展初探10. 童声训练的原则与方法11. 声乐教学中应注意名族问题12. 歌唱心理调控在人声训练中的作用13. 民族声乐歌唱方法探析14. 美誉与音乐教育15. 试论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16. 音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17. 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合唱活动18.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师音乐教育论19. 从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20. 音乐素质的培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21.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22. 合唱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23. 论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24. 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25. 析理查.斯特劳斯交响诗《唐.吉坷德》中的引子的主题内涵26. 论赵元任声乐作品的民族性鱼延长表达以上就是关于音乐类毕业论文选题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本平台!

之前也是为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实践探索 钢琴伴奏在高职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浅析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钢琴伴奏的差异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魅力 巴洛克歌剧咏叹调钢琴伴奏教学研究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 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探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和提升学生儿歌钢琴伴奏能力的方法 浅析管弦乐钢琴伴奏艺术 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创新模式探析 中职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有效分层教学分析 藏羌彝民间舞蹈钢琴伴奏编创论略 钢琴伴奏在合唱艺术中的作用 芭蕾舞基训课中钢琴伴奏音乐的再创作 浅论高师钢琴教学中对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即兴伴奏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改革思路和创新探索 高校声乐与钢琴伴奏一体化教学课程研究 初探“内心听觉”在演唱与钢琴伴奏中的运用 视唱练耳教学中钢琴伴奏的应用探究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分析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思考 浅析钢琴即兴伴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及应用 刘聪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创作技法解析 高校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教学的有效融合 论钢琴即兴伴奏中的模式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钢琴伴奏演奏技巧及风格分析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分析 探究钢琴伴奏与芭蕾舞教学的关系 试论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协调性 论合唱艺术中的钢琴伴奏 学前教育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养成策略探究 钢琴即兴伴奏训练的几个关键 《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论合唱中钢琴伴奏策略 舞蹈艺术与钢琴伴奏关系探讨分析 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价值 钢琴即兴伴奏常用的和声语言类型研究与分析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钢琴即兴伴奏的应用 谈芭蕾舞基础训练课对钢琴伴奏教师的能力要求 舞蹈钢琴伴奏教学中的二次创作 刍议钢琴伴奏在合唱练习中的运用技巧 蒙古族短调民歌钢琴伴奏音乐形态研究 高职舞蹈钢琴伴奏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研究 钢琴伴奏在合唱艺术中的运用研究 视唱练耳教学中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探讨 钢琴伴奏的交响化思维研析 浅谈中国合唱作品中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力及风格变迁 中国民族歌剧作品《巴山蜀水要解放》钢琴伴奏解析 钢琴伴奏中触键技巧及音色效果分析 论钢琴伴奏推动歌曲情感的技法运用 民歌旋律特征在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探究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三位一体”中指挥、钢琴伴奏、合唱团队的角色、地位及相互关系 浅谈中职学前教育学生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的重要性 钢琴伴奏在高校视唱练耳课节奏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论舞蹈钢琴伴奏在教学开展中的设计与实践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 钢琴伴奏在舞蹈基础训练中的重要性探讨 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效应用钢琴即兴伴奏 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配合探讨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 高校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教学的有机融合 论钢琴伴奏在音乐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舞蹈钢琴伴奏的教学路径 钢琴即兴伴奏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即兴伴奏能力提升策略 谈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关系 浅谈钢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高等师范院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之探究 钢琴即兴伴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舞蹈集训中的钢琴伴奏音乐 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民歌中的钢琴伴奏特点 舞蹈钢琴伴奏教学中的二次创作方法研究

  • 索引序列
  • 本科钢琴专业毕业论文
  • 钢琴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 钢琴本科毕业论文
  • 钢琴本科毕业论文知网
  • 本科钢琴类毕业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