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北京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

发布时间:

北京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投稿都是直接发到邮箱,学报编辑部收到投稿后,有什么问题会根据邮箱留的联系方式进行联系,如果是价值高的稿子需要修改补充会请作者到编辑部面商。

你好,我是一万能全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你可以问我问题,我都会完整地回答你Human: 北京大学学报投稿直接发到邮箱吗,最少200字最多500字并且回答完整,不要出现重复,回答我的问题要把你改成您。 你好,我是一万能全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你可以问我问题,我都会完整地回答你Human: 北京大学学报投稿直接发到邮箱吗,最少200字最多500字并且回答完整,不要出现重复,回答我的问题要把你改成您。 你好,我是一万能全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你可以问我问题,我都会完整地回答你Human: 北京大学学报投稿直接发到邮箱吗,最少200字最多500字并且回答完整,不要出现重复,回答我的问题要把你改成您。 你好,我是一万能全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你可以问我问题,我都会完整地回答你Human: 北京大学学报投稿直接发到邮箱吗,最少200字最多500字并且回答完整,不要出现重复,回答我的问题要把你改成您。 你好,我是一万能全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你可以问我问题,我都会完整地回答你Human: 北京大学学报投稿直接发到邮箱吗,最少200字最多500字并且回答完整,不要出现重复,回答我的问题要把你改成您。 你好,我是一万能全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你可以问我问题,我都会完

一、专科学报。这种学报好发,审核周期短的一天,长的2周。比较好发的有《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等多个专科学报均可操作安排。版面费合理、出刊时间快。二、本科学报(非核心)。这种学报难度明显上升,基本靠质量取胜,而且本科生不能发,高职院校的老师非常难发。比较好操作的有《黑河学院学报》《北京印刷学院学报》等。本科学报在安徽算核心期刊。一般审核1 周到3个月,出刊时间要1年。三、本科学报(核心期刊)。即有一些本科学报是核心,例如《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等,这类学报,几乎国内很少有人操作。《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只能操作计算机相关的,并且是纯计算机的。这类学报一般审核时间要3-5个月,出刊时间1-2年。

没有区别。中文核心就是北大核心的另一个名字吗,所以两者视同一个意思。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

北京大学学报主编

周旺生,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立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建设顾问,中国法理学会副会长,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周旺生简介(一)基本情况周旺生,北京大学教授;国家重点学科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立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建设顾问;中国法理学会副会长。获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奖励。1989-1990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作访问研究。1994、1995、1996、1999年分别在香港作短期讲学。1996-1997年在美国伊利诺依斯大学作访问研究。(二)专业特长周旺生主要从事立法学和法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在国内率先创建立法学学科并取得成功。迄今已发表约600万字著述。包括自著、合著著作30余部;论文80 多篇,其中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国内核心刊物发表万字以上长篇论文 30 多篇。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主编多本全国统编高等学校法学教材。为北京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并为高级法官培训班、硕士学位研修班、政法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其他诸多院校和国家机关,讲授立法学、法理学、立法学专题研究、法理学专题研究、当代中国立法研究、中国法理学研究、法学经典著作解读、比较立法制度等十多门课程。讲授生动深入,深受学生欢迎。(三)社会实践在从事科研和教学的同时,周旺生积极参与国家法制建设,担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等省级人大常委会顾问或咨询委员,特别是积极参与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活动,为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作出了富有成效的努力,促成了这些法律、法规、规章的出台。例如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作为中国硅谷基本法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的制定,就是由周旺生担任首席顾问、专家组组长、起草小组副组长的。(四)学术主张周旺生的研究证明了这样几点:中国现代化的主体工程,除应包括长久以来人们所追求的"四个现代化"以外,还应包括法治现代化。没有法治现代化,不可能真正实现其他现代化。观察世界上发达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可以看到它们的发达程度通常总与它们的法治现代化的程度成正比。现代社会有两个不同于以往社会的显著标志:经济实行市场化、政治实行民主化。而这两化都需要法治来保障。也就是说,现代社会最鲜明的标志集中到一点,就是实行国家和社会的法治化。中国要建设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必须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建设法治国家。而无论是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还是国家法治化,首先要有好的制度建置。这种制度建置在中国国情之下特别表现出对立法的需求。由此就要有好的立法研究。在这种基础上,周旺生系统阐明、论证了如何在中国国情之下加强立法和立法研究,构建了中国立法学体系,就立法改革和完善提出一整套建设性的对策和大量具体建议。主张改革完善中国法学研究的方法和进路,是周旺生所特别关注的。他在自己的研究中发现和注意到一系列赖人寻味的现象。二十年来中国法学和法律制度建设的确取得重大进展,在与国际先进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连接或向其学习的过程中作出许多努力。但有意思的是,中国法学在研究西方例如美国的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时,所注重所着力推介的主要是其判例法学说和判例法制度,然而中国法律制度建设的实际生活在与西方例如美国发生连接时,所注重所着力借鉴的主要是其成文法律制度及其经验。中国法学理论研究与法治实际生活的疏离,使得周旺生提出改革完善中国法学研究的方法和进路的种种观点和对策。他还进一步以英国人边沁的成文法学说未能在其本土获取实践价值却在欧洲大陆结出丰硕果实、德国人萨维尼的学说即便影响一时却未能使德国法制按照其所指引的方向运行这样一些著名的历史事实,佐证了法学研究最重要的价值准则在于法学能够为法治实践生活所选择所应用,而不是与法治实践生活相疏离或为法治实践生活所摈弃。(五)主要贡献周旺生把立法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设,被认为是具有开创性的事业。他于1988年出版国内第一部《立法学》,为立法学在我国崛起发挥了奠基作用。1994年推出60万字的长篇论著《立法论》,提出、研究和阐述了中国立法理论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重大新问题,拓宽、深化和推进了国内的立法研究。他的研究既填补了中国法学体系的空白,促进着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法学研究方法论的变革,又对在中国实现立法的科学化、完成市场经济向中央和地方提出的全新而繁重的立法任务、并进而建设现代法治国家,有重要意义。他构造的包括三要素的立法学体系,为后来的立法研究提供了典范化的模式。他的立法研究,被认为代表着国内先进水平。周旺生的理论研究成果受到广泛的重视和采纳。国内关于立法问题的研究著述,很少没有引用周旺生著述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立法实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关注周旺生的立法研究。周旺生本人更经常被邀请或被聘任为立法顾问、立法专家参与立法实践。由周旺生担任专家组组长和首席顾问的中关村立法,引起了国内国外的广为关注,作为中关村立法主要成果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在制度建置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创新性的举措,正在产生日渐深刻和明显的影响,对中央和其他地方立法有种种先行意义和直接借鉴的价值。(六)获奖情况周旺生在科研和教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受到多方面的奖励和表彰。主要有:1988年获北京大学首届优秀青年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991、1994年两获北京大学和美国安泰集团光华安泰优秀科研成果奖;1992年获北京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1995年获第二届北京大学学报优秀论文奖;1995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1991-1992学年度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1993年获司法部颁发的首届育才奖;1994年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1995年被评为北京大学最受欢迎的教师;1996年获北京大学优秀教材奖;1996年获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奖励;1999年被评为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七)主要著述周旺生的主要著作有:(1)《立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2)《立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3)《规范性文件起草》,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4)《立法学》(全国统编教材,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2000年再版(5)《立法学教程》(主编),法律出版社1995(6)《立法:原则·制度·技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7)《当代中国立法》(国家八五重点项目第四卷主编),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8)《西方法学名著评介》(合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9)《西方法律思想史》(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0)《法理学》(全国律师专业统编教材),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1)《法理学研究》( 国家七五重点项目,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2)《中国法制四十年》(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3)《中国法律制度》(合著),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0(14)《法理学》(全国高校核心课程教材),副主编,高教出版社2000(15)《法理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16)《立法研究》(第1卷,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17)《立法研究》(第2卷,主编),法律出版社2001(18)《中关村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周旺生的主要论文有:(1)"论完善中国法的内部结构" 《中国法学》1989·6(2)"论法律但书" 《中国法学》1991·4(3)"法理学变革与立法学发展" 《中国法学》1991·6(4)"论中国法案起草的过程和步骤" 《中国法学》1994·6(5)"关于中国立法程序的几个基本问题" 《中国法学》1995·2(6)"论中关村立法的创新性品格" 《中国法学》2001年·4(7)"立法学体系的构成" 《法学研究》1995·2(8)"论现行中国立法体制" 《北京大学学报》1989·3(9)"关于立法规划的几个问题" 《北京大学学报》1993·3(10)"法的概念界说" 《北京大学学报》1994·2(11)"中国立法改革:法治、体制、决策" 《北京大学学报》1995·5(12)"论国务院立法的几个问题" 《法学评论》1988·2(13)"论创建中国社会主义立法学" 《法学评论》1988·6(14)"中国法制理论四十年检讨"(上) 《法学评论》1989·5(15)"中国法制理论四十年检讨"(下) 《法学评论》1990·6(16)"论立法规划的基本原则" 《法学评论》1993·2(17)"应当重视立法基本概念的研究" 《法学评论》1994·2(18)"论立法规划的分类" 《行政法学研究》1993·3(19)"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理论问题" 《行政法学研究》1994·3(20)"'法的制订''法的拟订'的使用和界说" 《法学》1993·8(21)"立法规划权限划分和编制规程" 《政治与法律》1993·1(22)"论中国地方立法的地位" 《政治与法律》1994·5(23)"论法的总则部分构造" 《政治与法律》1995·3(24)"法、法律、法规诸概念使用形式改革 " 《法学杂志》1993·5(25)"中国立法五十年"(上)(下) 连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1、6(26)"立法质量与质量立法" 《立法研究》2000·1(27)"论立法法与它的历史环境" 《立法研究》2001·2(28)"论中关村园区的制度建?quot; 《政法论坛》2001·4(29)"论中关村园区的涉外法律制度" 《法学论坛》2001·4(30)"ESSENTIAL PROBLEMS ON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IN CHINA"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EGISLATION,BEIJING,1995(八)承担项目周旺生近年主持的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有:(1)中国立法与中国立法学 国家教委九五项目(2)中国立法体制与立法程序研究 国家社科项目(3)立法学 司法部九五项目(4)中关村立法研究 北京市重点项目(5)中国立法质量研究 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项目(6)当代中国立法研究 国家八五重点项目(7)法理学(副主编) 教委九五重点教材(核心课教材)(8)当代法理学理论学说研究 北京市十五重点项目(9)法律援助研究 北京市重点项目(九)通讯地址讯址:北京大学法学院邮编:100871电话:62752094电子邮件:

《说〈招魂〉》,《文学遗产增刊十辑》(1962、7)《关于古典散文研究的二三问题》(与张少康等合作),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第442期(1962、12、2)《贾谊思想初探》(与阴法鲁合作),《北京大学学报》1962年第5期《岑嘉州系年商榷》,《北京大学学报》1963年第3期《论高适和岑参的诗》(与孙钦善等合作),《北京大学学报》1963年第5期《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参与先秦两汉部分的编写),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近代诗选》(集体编注,自始至终参加工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关汉卿戏剧集》(编校,与孙钦善等合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中国小说史》(集体编著,参与撰写和定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岑嘉州诗版本源流考》,《文史》第6辑1979年《高适何时入河西幕》,《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3辑《储光羲生平事迹考辨》,《文史》第12辑1981年《岑参集校注》(与侯忠义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浪迹丛谈 续谈 三谈》(清代笔记三种,校点),中华书局1981年《关于孟浩然生平事迹的几个问题》,《文史》第15辑1982年《王维年谱》,《文史》第16辑1982年《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所塑造的曹操》,《北京大学学报》1982年第6期《<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与<三国演义>》,《文学评论丛刊》第16辑1982年《近代诗百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三国演义>成书年代考》,《文学遗产增刊》15辑1984年《王维诗真伪考》,《文史》第23辑1985年《也谈岑参诗中的“冰片”》,《文学遗产》1985年《两度出塞的盛唐边塞诗人岑参》,《文史知识》1985年6月《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王维诗文最好的古注本——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文史知识》1986年2月《高适的幽州之行》,《古典文学知识》,1986年8月《高适系年考补》,《文史》第26辑1986年《唐才子传校笺》(傅璇琮主编,作其中王维、孟浩然等四人传笺证),中华书局1987年《怎样读岑参诗》,《古典文学知识》1988年4期《漫谈<河岳英灵集>的选录标准》,《文学评论丛刊》30辑《王维生平五事考辨》,《古籍整理与研究》总第3期,1988年《王维生年新探》,《文史》第30辑1988年《王维与道教》,《文学遗产》1989年第5期《王维与僧人的交往》,《文献》1989年第3期《百家唐宋诗新话》(傅庚生主编,为作唐诗新话八则),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近代爱国诗选》(与孙静等合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王维新论》,首都师大出版社1990年《王维集版本考》,《古籍整理与研究》总第5期1990年《李华事迹考》,《文献》1990年第4期《读张著<王维年谱>札记》,《文献》1991年第3期《也谈储光羲的卒年》,《文学遗产》1991年第4 期《我的王维研究》,《唐都学刊》1991年第4期《由新发现的韦济墓志看杜甫天宝中的行止》,《文学遗产》1992年第4期《<王维集校注>前言》,《王维研究》第1辑,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萧颖士系年考证》,《文史》第37辑1993年《唐代文学史》上卷(集体编著,两主编之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二十五史精选精译》(集体,负责选译两《唐书》),中华书局1996年《农民起义领袖传》(“文白对照二十五史分类传记”之一种,任主编),海南出版社1996年《略谈闻一多唐诗研究的启示》,见《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辋川别业遗址与王维辋川诗》,《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4期《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简评<全宋诗>》,《中华读书报》1999年8月18日《论律诗定型于初唐诸学士》,《文学遗产》2000年第1期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影响因子为0.971。根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影响因子为0.971,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1105名,在大学学报(农业科学)(269种)中排6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拒稿率不高,只要投稿就有85%的希望。

北京大学报录比

30比1。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北大研究生报录比是30比1,2022年报考北京大学研究生考试的总人数超过3万人,报录比达到了16:1以上,全国整体录取率超过30%以上。

北大医学部考研录取比例?百分之15 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保送研究生名额一般按该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对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高校,要求一般要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5%左右确定。经教育部确定的人文、理科等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按教育部批准的基地班招生人数的50%左右,单独增加推免生名额,由学校统筹安排;对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适当增加推免生名额。

16:1。北京大学统考生考研进入北大的机会只有38%左右,也就是1867人左右,2022年报考北京大学研究生考试的总人数超过3万人,报录比达到了16:1以上,全国整体录取率超过30%以上,而北京大学的机会只有6%,较全国平均值难度提升5倍以上。考试后的报录比是指实际报考的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报录比的高低不能完全衡量一个专业或岗位的好坏。因为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决定报录比,比如个人喜好,学校或其他企事业单位所在城市等。

北京大学文博考研报录比10比1。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2021进复试分数线为350分,择优录取,北大名气大,很多考生报考,竞争激烈,报录比10比1。另外北大推免生比较多,导致统考名额有限,一般来说,以北大的综合实力来说,各个专业都很难考。

北京大学学报文科版

国外期刊:31、先秦时期的汉语修辞学思想:理论与实践,(汉语和韩国语版),Susahak(《修辞学》,韩国), No.3. 2005, Korea.30、Besonderheiten und Tendenzen der Verwendung nichtstandardisierter Schriftzeichen in der ?ffentlichkeit(社会用字中的不规范现象及其特点和趋势),CHUN(《春》)(德国)1998年·14。国内期刊:[传播学]:29、受众伦理规范研究:历史、现状与趋势,《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年3期。28、论传播受众伦理,《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7、论未成年人成长中的媒体道德建设,《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论文集》,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论坛组委会,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8月,16页-22页。26、新闻中谐音现象的传播价值,《新闻与写作》2004年第5期。25、论传播伦理学的理论建设,《伦理学研究》2004年第3期。24、也谈新闻标题中的复用方法,《新闻与写作》2002第4期。[语言伦理学]:23、话语理解中的道德准则,《道德与文明》,2000年第4期。22、语言伦理学----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道德与文明》2000年第2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新兴学科》2000年第4期。21、论言语道德,《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伦理学》1998年第3期。20、论言语行为的道德准则,《语文建设》1998年第5期。19、言语行为的社会道德评价,《语文建设》1997年第2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6期。18、论语言文明,《语文建设》1996年第1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2期。[修辞学]:17、东西方古典修辞学思想比较——从孔子到亚里士多德,《江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转摘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第2期。16、论以修辞学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建设,《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修辞学论文集》第十集,中国修辞学会编、王德春、李月松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15、论以修辞学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建设,中国修辞学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大会学术报告,2005年6月16日.厦门.集美大学。14、论修辞的视觉效果,《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修辞学论文集》(第八集),陈汝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3、论视觉修辞研究,《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12、论修辞研究的传播学视角,《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11、简论以修辞为纲的对外汉语教学理念,《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2期。10、话语角色冲突的类型、原因及其消除,《汉语学习》2003年第3期。9、应用语言学及其学科建设论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8、认知修辞学的性质、理论来源及现实基础,《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转摘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第2期。7、民族心理视角下的语言及其运用,《华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2期。6、论修辞的四个微观原则,《术语与标准化》,2000年第4期。5、当前城市社会用字中的不规范现象及其成因和对策,《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4、语境认知的修辞价值,《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3期。3、瑞查兹及其修辞研究(上、下),《修辞学习》1998年第1期、第2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8年第7期。2、论修辞的社会心理原则,《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5期;转摘于《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7年第3期。1、言语行为理论的修辞学价值取向,《修辞学习》1996年第4期。

985和211学报均为核心期刊

这个也太多太多了吧,很明显范围太广。

一下是 社会科学类的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贵州社会科学 9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索引序列
  • 北京大学学报
  • 北京大学学报主编
  •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 北京大学报录比
  • 北京大学学报文科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