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清华大学毕业论文数据库

清华大学毕业论文数据库

发布时间:

清华大学毕业论文数据库

中国知网,可以查询各个学校的毕业论文(不含本科),但是更新比较慢,近几年的可能没有。清华大学图书馆,网站上会有论文资料,但是不能下载,要根据提供的论文编号去图书馆借纸版论文出来。

该校图书馆网站,但估计只有内网可查看

关于清华论文知网怎么没有的原因如下:

可能时间距离太近。如果没有签订上网许可,知网就无法收录论文内容;涉密即商业价值。有的部分比较敏感,涉及到了国防和国家安全,如果涉密那么肯定不会发表在网上,另一部分论文内容有商业价值,公开发布在知网上可能会侵犯利益。

核心期刊不上知网。有少部分核心期刊没有和知网签订协议,有一部分假刊虚刊也无法在知网上查到。作者的论文一定要投稿到正规期刊上,如果投稿的是假刊,那么论文肯定是在知网查询不到的。

数据库厂商收录学位论文是需要所在学校授权的,很多高校不想把自己的论文交给数据库收录,自然也就检索不到了。因为有些论文是未被收录的,样例论文主要是通过与期刊界、出版界及各内容提供商达成合作,提供论文信息,所以有些未被收录的期刊中的内容在网上可能会出现搜不到的情况。

要用学校的内网进,因为学校给中国知网付费了。如果你用家里的或网吧的网是下载不了文献资料的,我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如果用内网也不行的话,在中国知网搜不到毕业论文也分为好几种情况包括:论文被收录在本校的自建数据库;硕士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属于密级论文;论文处于论文收录过渡期还未被收录。

清华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

中国知网 是 专门查期刊和论文的,不过需要钱来买,除非是在提前协商好的学校的网络上下载 建议你在百度上搜,应该会搜到有你想要的,还是免费的

你是想查自己或者别人的论文还是想查点以前的论文参考自己写?

1、中国知网:

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1998年提出。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

凭借优质的内容资源、领先的技术和专业的服务,中国知网在业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在2007年,中国知网旗下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获提名奖。

2、万方:

万方数据库是由万方数据公司开发的,涵盖期刊、会议纪要、论文、学术成果、学术会议论文的大型网络数据库;也是和中国知网齐名的中国专业的学术数据库。

其开发公司——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是在互联网领域,集信息资源产品、信息增值服务和信息处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商。

3、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连续更新的动态年鉴资源全文数据库。内容覆盖基本国情、地理历史、政治军事外交、法律、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医疗卫生、社会生活、人物、统计资料、文件标准与法律法规等各个领域。

4、中国引文数据库

该库收录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的所有源数据库产品的参考文献,涉及期刊类型、学位论文类型、会议论文类型、图书类型、专利类型、标准类型、报纸类型等超千万次被引文献。

该库通过揭示各种类型文献之间的相互引证关系,不仅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交流模式,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科学管理及评价工具。

5、维普数据库系统

维普资讯网建成于2000年,现已成为全球著名的中文信息服务网站,是Google Scholar最大的中文内容合作网站,中国最大的数字期刊数据库,目前拥有2000余家集团用户,网站注册用户数超过200余万。

网站内容服务包括9000余种/2000万篇中文期刊全文;30余个国家/11300余种/800余万条外文期刊文献;400多种重要中文报纸信息,学科覆盖理、工、农、医、文、史、哲、法各个领域,并提供网上每日更新。

或者可以去国家图书馆查,如果国家图书馆没有收录,知道作者,去作者单位查也可以。

清华毕业论文哪个数据库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这是比较知名且常用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现有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古籍等资源,收录哲学社会科学相关领域文献共计1000万余条,提供有线阅读、全文下载等服务;还收录有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重要的政府机构、高等院校、学术机构以及数据库的链接,便于查阅、使用。

2.中国国家图书馆

以国家图书馆20多年来收藏的博士论文为基础建设的学位论文全文影像数据。

3.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

拥有230万种以上的电子图书,4000万篇以上中文期刊论文,2600万篇以上外文期刊论文以及大量的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数字化资源,是一个全国性的文献服务平台。

4.超星电子图书

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是全球最大的中文在线图书馆之一,拥有丰富的电子图书资源,中文图书目前已达百万余种,并且每天仍在不断的增加和更新。图书涵盖中图法22个大类,拥有大量珍本、善本、民国图书等稀缺文献资源。

5.iData

iData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师生学者共同筹建的用于教学、科研目的的公益互联网项目,一个号称全世界最大的中文知网镜像网站。对于需要中文文献的你是个不错的选择。

6.seek68文献馆

seek68文献馆中外文献数据库整合汇总。所需文献基本都可以检索下载到,每天没有篇数限额。

7.读秀

读秀是由海量全文数据及资料基本信息组成的超大型数据库。为用户提供深入内容的章节和全文检索,部分文献的原文试读,以及高效查找、获取各种类型学术文献资料的一站式检索。

8.国内三大权威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

中国知网,可以查询各个学校的毕业论文(不含本科),但是更新比较慢,近几年的可能没有。清华大学图书馆,网站上会有论文资料,但是不能下载,要根据提供的论文编号去图书馆借纸版论文出来。

清华大学论文库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论文查看的方法如下:1、通过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网站查看。2、通过清华大学学位论文库查看。3、通过清华大学学位论文网查看。

中国知网,可以查询各个学校的毕业论文(不含本科),但是更新比较慢,近几年的可能没有。清华大学图书馆,网站上会有论文资料,但是不能下载,要根据提供的论文编号去图书馆借纸版论文出来。

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论文

大三挂科较多,学分没有修满,达不到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条件。这时候需要补考,让学分修满。清华大学数学系大四不让参加毕业设计的条件是大三挂科较多,学分没有修满,达不到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条件。这时候需要补考,让学分修满。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统一按照数理基础科学专业招生;进校后按同学的兴趣取向编班;2. 聘请校内外优秀教师授课;3. 前两年主要依托理学院加强数理基础培养、实施学生管理;强调打好数学和物理学基础,培养学生既具有数学的高度抽象思维能力,又具有现代物理学的理论素养和实验技能;实施因材施教,提供多层次、多风格的数学、物理基础课程,供有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同学选择。4. 二年级末按照学校规模控制、院系和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完成专业分流,分流专业方向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基科应用)等。学生分流后由各院系负责后续培养和管理。分流过程充分顾及学生的志愿和兴趣。5. 分流以后,学生按照所在专业的培养方案完成后续学习任务,在学业结束时根据该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毕业资格和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审查,合格者可获得所在院系(专业)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培养模式介绍数理基础科学专业继承原基础科学班的培养模式。科研训练(Seminar)从三年级开始,为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学生开设连续三学期的科研实践(seminar)课(定为必修课),从校内有关院系以及校外相关研究所和其他大学,聘请富有研究经­验的教授、院士担任导师,提出研究题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导师和研究题目,导师也可选择学生。学生在做seminar的同时,根据导师的建议,可选修4-6门所在院系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所选专业的课程,并记入毕业总学分中。在三年级结束后的暑期小学期还将进行全班的seminar交流,每个同学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介绍所在学科的前沿。科研训练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帮助学生学会在科研中渗透式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从1998年基础科学班建立以来,对每届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学生对seminar普遍反映很好,认为收获很大或较大的学生达90%以上。毕业论文选择数理基础专业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科兴趣和意愿选择在本校或到校外有关高校和研究所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几年的实践表明,虽然有些学生毕业论文方向不是其主修方向,但由于数理基础扎实,大多数入门较快,毕业论文的优秀比例大大高于全校平均水平。出国及免试推研通过seminar的训练,许多数理基础科学专业的学生对相关学科有了较好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向选择出国或在国内不同的学科方向攻读研究生,进一步深造。选择国内读研,除可以选择数学系和物理系继续深造外,还可到清华其他院系攻读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的研究生,还有部分学生可以推荐到中国科学院的相关研究所或国内著名大学攻读研究生。基础科学班在培养拔尖人才方面的成功,使其在国内外的影响逐年增大。近年来,基科班数理基础学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受到国外一流大学的青睐。对于那些希望出国继续深造的学生,数理基础科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理学院物理系全职院士人数占全系教师总人数超过10%全国唯一拥有物理学两个基地的院系招生专业 数理基础科学基本概况清华大学物理系始建于1926年,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先生担任首位系主任。吸引了多位著名物理学家.如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赵忠尧、任之恭等在清华物理系任教,培养了以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林家翘、彭桓武.赵九章、王竹溪等一大批卓越的物理学家,不到十年就成为国内最好的物理系。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培养出杨振宁、李政道、黄昆、张守廉、邓稼先、朱光亚等一大批杰出人材。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物理系的绝大多数教师和全部学生并入北京大学。中断30年之后,清华大学于1982年重新恢复物理系,由清华物理系杰出校友周光召院士出任复系后的第一任系主任。在清华物理系学习过或任教过的系友中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84人。1999年受到中央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7位本科毕业于清华物理系, 2位本科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还有1位是联大物理系研究生。师资力量物理系现有教职工115人,教师80人,其中有李家明、王崇愚、李惕碚、陈难先、顾秉林、邝宇平、范守善、朱邦芬、薛其坤等9位在职的中科院院士,长江特聘教授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现任物理系顾问委员会成员、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最近还有多位国外一流大学的正教授全时到清华工作。科学研究物理系的研究方向涵盖物理学和天文学2个一级学科,含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光学、声学、等离子体物理、天体物理等八个二级学科,其中前4个二级学科是全国重点学科,而物理学一级学科是全国重点学科。近年来还生长出量子信息、纳米科学等新兴交叉学科。清华物理系在上述领域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的学术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家、省部委的科技成果奖。其中,碳纳米管的应用研究、表面物理和拓扑绝缘体的研究、高温超导滤波器的应用研究、以及天体物理研究,在国际上颇有影响。人才培养1991年清华物理系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物理学专业第一批两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之一。1996年我系又首批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在2004年教育部组织的评估中,这两个基地都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地。近年来,物理系有多位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多门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北京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名牌课程。物理系的实验物理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系的物理学专业入选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系主任朱邦芬院士领衔的基础物理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物理系十分关心学生,为每个物理系本科学生配备导师。物理系十分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学生因材施教,尽可能实施小班教学,例如,对低年级物理课程,既有中国传统的普通物理和原汁原味的美国大学物理,又有费曼物理学,还有实验与理论同步进行同一位教师传授的“基础物理学理论与实验”课程。物理系为每个学生提供多次选择方向的机会,也提供进入教授研究组在研究中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有条件依据自己兴趣自主发展。对于志在攀登基础科学研究的优秀学生,属于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清华学堂物理班”创造了理想环境,帮助他们成材。近几年物理系本科毕业生中,在国内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人数和出国深造的人数比例都在45%左右。其中不乏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顶尖大学。专业介绍物理系办学的指导思想是:在清华大学多学科群的环境下,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科学实验能力的一流物理人才。物理系毕业生,既能在物理学和其他基础科学的前沿领域开拓创新,也能将现代物理学的知识及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物理系设置“物理学”和“基础科学应用【数理基础科学】”两个本科专业。本科学制一般为四年,在学分制的基础上对学生实行分流培养。物理学专业(基科物理)着重培养能从事物理学研究的人才和应用物理学的人才,基础科学应用专业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基科应用)则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能在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开拓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全系统一按“数理基础科学”专业招生,进校后实行宽口径培养。学生在本科阶段前两年将按“数理基础科学”的教学计划重点学习数学和物理的基础课程,从本科二年级第二学期起开始分流培养。物理学专业学生按物理系的培养方案学习物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科学应用专业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基科应用)学生除继续学习数理基础课外,还将在所选择的专业方向学习研究。物理系的教学计划统筹考虑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各阶段的衔接。物理系在制订本科教学计划时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及全面素质的培养。合理安排课程,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自由。物理系鼓励学生根据本人的志向和兴趣选择学科方向,尽早进入相关的科研实验室,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也学会在科研中渗透式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联系方式网址:http://166.111.26.11理学院数学科学系孕育了陈省身、华罗庚、许宝禄、吴大任、柯召、庄圻泰等近代数学大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国家级和北京市特色专业点清华数学中心,以培养学生为工作重点招生专业:数理基础科学基本概况在清华园天文台小山坡的四周,绵延铺开的绿草地托起栋栋红楼,这就是清华理学院的新楼。常青藤爬满了石柱拱门,罗马式的阶梯广场环绕着长廊,呈现出一派静谧的学术殿堂。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以下简称数学系)诞生于1927年,它迅速发展为当时国内的数学中心。先后在此任教的有熊庆来、杨武之、华罗庚、陈省身、许宝禄、段学复、冯康、徐利治、程民德、万哲先等著名数学家, 孕育了华罗庚、陈省身这样的世界级数学大师。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撤消了清华大学数学系。改革开放之后, 清华逐渐向综合性大学转型, 于1979年建立了应用数学系。1993年清华大学确立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1999年将我系改名为数学科学系。学校在政策与资金两方面均给予数学系强有力的支持, 从而使数学系再次快速发展,重新成为我国数学方面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经过多年的努力, 数学系已建立起一支学科齐全, 年龄结构合理,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于2000年获得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数学系的“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双双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我系的数学学科被教育部评为一级重点学科。数学系还设有全国工科数学教学基地和工业应用数学中心。2009年成立清华数学科学中心,聘请丘成桐教授担任中心主任,负责指导清华数学学科发展,从国内外招聘选拔数学人才,以及数学方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工作。清华数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与国际数学教育和科研前沿接轨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师资力量目前数学系有教师77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29人,讲师12人,绝大多数有博士学位。其中有2位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8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多位其他学术荣誉获得者。教师按照教学、科研、公共服务三个方面考核,每位教师平均每学年教学工作量不少于两门课,以保证每位教师都在教学一线工作。科研成果清华数学系在许多领域的研究中具有很强的实力, 在代数和数论、 动力系统、拓扑和几何、 应用数学、数学物理等方面科研成绩尤为突出。国际交流数学系聘请巴黎第十一大学讲习教授团在代数几何与数论、分形几何与几何测度论开展了合作,同时还与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在内的许多国际一流大学有密切的合作交流。新近成立的清华数学中心聘请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丘成桐教授担任主任,该中心与数学系密切合作,以数学人才培养为工作重点,邀请大量国外一流数学家来中心讲授基础和前沿课程,为我系师生提供了直接接触国际数学前沿提供了一个平台。人才培养成果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严格的数学训练能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础,渊博的数学知识能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数学系已毕业本科生中百分之七十以上选择直接攻读研究生,其中相当一部分获本系推荐免试直接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也有部分同学去校内诸如计算机、自动化、经济管理等专业或校外诸如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读研。另外还有一部分直接出国留学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尤其是在欧美高校深造的数学系的优秀毕业生成绩显著,博士毕业以后在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著名大学开始工作,获得了“新世界数学论文金奖”等奖励。专业介绍清华数学系本科专业齐全, 具有教育部规定的两大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系采取相对灵活的本科培养模式,按数理基础科学班招生,进校分流到数学系后实行宽口径培养,在本科最初的两年重点学习数学基础课, 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强化物理基础。本科三年级确定专业,可以选择基科数学或基科应用的专业方向,也可分流到基科物理,或者到其它同意接收的院系学习。数学系高年级开设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统计学等方向的专业课程,以适应不同的职业需求。清华学堂数学班项目为有志于以数学研究为职业的成绩优异的同学提供专业指导和职业发展帮助,同时其课程对全体同学开放。三年级开始本科生可以选修数学讨论班课程,获得数学方面科研的初步经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的高素质拔尖人才,培养现代数学顶峰的攀登者,培养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担当大任的数学和应用数学领军人物。在课程设置上,尤其在一、二年级,强调正规扎实的数学基础训练,为学生将来成才和多方向的发展奠定坚实宽广的根基。同时引导学生深入到数学最重要的分支,接触现代数学思想和框架,拓宽知识领域,激发求知和探索兴趣。除开设国内一流的、标准的本科数学课程之外,在现代数论、代数、几何、分析、微分方程、概率统计及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研究生课程和清华数学中心由国外来访学者开设的数学课程,也对高年级本科生开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我系本专业以培养计算数学方面的人才为主,以数学为基础、计算机为工具,研究应用数学、工程数学等应用学科中复杂数学问题的计算方法的理论和算法。一、二年级在主要学好基础数学课程的同时,熟练掌握计算机编程和数学软件的使用;三、四年级在进一步加强数学基础的同时主要学习大规模科学计算、运筹、优化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的课程。学生活动及奖助学金我系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学生节,师生运动会,足球赛,主体班会等等。我系除了校级的各类奖助学金外,为成绩优异的同学提供以下奖学金:华罗庚奖学金,熊庆来计算数学奖学金,李欧教授数学奖学金,孙念增教授数学分析奖学金。入选清华学堂数学班的同学享受清华学堂奖学金。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班自1998年成立以来,已有四届学生219人毕业,其中138人在国内免试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39人出国深造。许多同学在本科期间就在世界一流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一批“准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和许多怀有科学梦想的学子一样,在结束了难忘的四年清华大学学习生活后,数理基科班01级的戚扬将远赴美国,继续他喜爱的理论物理研究———拿到哈佛、普林斯顿、耶鲁和斯坦福四所顶级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他最终选择了哈佛。和戚扬一样,从基科班02级跳级到01级的金加棋得到了加州理工、柏克利、芝加哥、康乃尔、UIUC、杜克、霍普金斯、宾西法尼亚大学八所美国著名大学的offer.由于加州理工学院在应用物理和天体物理领域在全美排名第一,金加棋选择了加州理工学院。像戚扬和金加棋一样同时拥有多所世界顶级大学offer的学生,在基科01班还有不少;与此同时,有许多优秀学生选择留在学校或在国内其他相关院所继续基础科学研究。自1998年成立以来,被称为“拔尖人才培养的试验田”的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班(简称数理基科班)已有四届学生219人毕业,其中138人在国内免试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39人出国深造。许多同学在本科期间就在世界一流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在短短七年时间里,数理基础科学班这块“试验田”已有一批“准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七年磨得宝剑亮在办班之初,数理基科班就明确提出了要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并提出“十年磨一剑”的口号,哪怕每年只有三五个苗子,只要长期坚持办下去,也能积累一批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显露身手的优秀人才,其中有些人将可能成为杰出的顶级人才。仅仅七年时间,从数理基科班走出的学生在科研上表现出的巨大潜力和良好素质,已经使他们成为世界许多知名大学争相录取的对象。是怎么样的探索与创新,让这块“试验田”七年便磨得宝剑亮?教务处常务副处长汪蕙教授认为,数理基科班在三个方面值得推介:一是独特的课程设置和良好的师资,使学生打下了扎实的数理基础;二是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三是专题研究课(Seminar)使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能及早进入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领域,体现了基科班“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的办学方针。在数理基科班学习四年,戚扬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强大而优秀的师资队伍,二是学生可以推迟两年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与导师。数理基科班创始人之一尚仁成老师认为,给学生两年时间打基础,然后再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这种“自由”对于拔尖人才培养相当重要。数理基科班创办者之一、理学院副院长白峰杉教授说,大学对于人的成长而言,是成才的四年,更是成人的四年。每个人都有比其他人强的方面,问题在于是否能让学生有自信,找到自己强的方面。所以,大学里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实施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让学生打好基础后,再依据兴趣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白峰杉教授认为,数理基科班是学校教学体制的一种创新和尝试。为保证这种个性化培养方案的实施,让学生享受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基科班在校内外聘请导师指导学生参加专题研究课,学生可以进行几次选择;另外,学生如果在大二就确定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他可以到相关院系选课,大大扩展了基科班的选课范围。“选天下名师而师之”。因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牌而进入基科班的戚扬本想在大二时转到工科院系,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精彩的讲解,让他真正找到了自己对物理和数学的兴趣,最终把物理作为终身奋斗的方向。从全校甚至全国聘请最好的老师上课,这是数理基科班的一个特色。这些出色的教师,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有人格的魅力。正是他们,为数理基科班的优秀学子开启了通往科学殿堂的大门。正像98级翟荟所说的:“在数理基科班,我受到了几乎是现在中国所能给予的最好的基础课教育和扎实的科研训练。”他的同学曾蓓则感叹:“得到这么多名师的指点和关怀,也许是基科班人最大的幸运。因为,这绝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巨大收益,更多的是一种对事业的热爱和为科学献身精神带给我们的震撼与思索。”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主任聂华桐教授说:“首届基科班的翟荟和二届的祁晓亮,都是对物理充满了热诚和爱好的同学,物理直感好、数学演绎力强,十分难得。从国外来访问的多位学者对他们二位都是赞不绝口。拿他们和60年代我自己在哈佛大学作研究生时前后两三届的同学来比,翟、祁二位确实有过之而无不及。”香港大学物理系主任郑广生教授评价说,数理基科班学生在国际会议上非常活跃,英文非常好,校内的学术活动也很活跃,学术报告中学生提问也很积极。因材施教,学生为本强调因材施教,把拔尖人才培养放在首位,是数理基科班成立之初就确立的理念。力图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数理基科班负责人尚仁成、熊家炯、阮东等老师为此倾注了许多心血。尤其到大三学生选择专题研究课时,老师们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对每一个学生专题研究课选择的导师和培养方案的确定都进行指导。这种点对点的指导和对学生的诸多心血,引领这些“科学高峰的登山队”队员们克服了许多外在的困难。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基科01的邵华是物理学“怪才”。他对物理学的执著和表现出来的物理天分让许多老师和同学钦佩不已。尚仁成和阮东两位老师赞赏地说,“邵华在中学时就自学了物理专业的重头课程‘四大力学’,对数理方程的解法也有独到之处,还发表了论文。他是被破格保送到数理基科班的。在大三做专题研究课时,他把微分几何和规范场论中的公式都独自推算过。”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曼教授的著作在美国物理学界被称作“物理学界的圣经”,许多人尝试着用他的书作教材,都因为难度太大而最终放弃。费曼教授的《量子电动力学讲义》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但邵华在大三时,就把该书里的公式全部推导了一遍。对物理学有如此浓厚兴趣的邵华喜欢自学,常常不去上课。这种违背常规的做法引起了许多人的不同意见。他的考试成绩平平。对这样一位特殊学生,经推荐,他如愿以偿地到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那里很适合邵华发展,相信他将来定能做出成绩。”阮东老师说。因材施教在学生选做专题研究课时体现得淋漓尽致。基科02的杨桓,跳级到基科01的周一帆,都因为成绩优异,在导师推荐下转学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继续本科学习。从专题研究课跨入科研大门从大三开始持续三个学期的专题研究课,是数理基科班学生进行科研实践训练、跨入科研大门的第一步。专题研究课是数理基科班独有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研究,综合与联想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密切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并有利于学生向不同方向分流和因材施教。基本做法是:在校内外聘请专题研究课导师,由导师提出课题,列出必读文献,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选择题目和相应的导师。专题研究课课题按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课题研究进展定期在小组内报告交流。在第三个暑期进行全班性的专题研究课进展交流,要求每个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工作进展,并报告对所研究领域的学科前沿的理解。在专题研究课的选择上,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发现自己对所选导师的课题不感兴趣,还可以更换导师。这种充分的自由使学生在摸索中不断寻求和确定自己的兴趣点,对于最后确定的导师和选题,真正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所在。正是由于兴趣使然,学生在做专题研究课时能尽快地进入科研课题,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曾蓓是基科班98级学生。由于她对量子力学中的对称性和量子信息、微分几何等很感兴趣,三年级进入专题研究课阶段,选择了清华龙桂鲁教授、北大曾谨言教授、中科院理论所孙昌璞教授为其导师。她在科学研究上的探索精神和能力得到了导师们的高度评价,本科期间与导师等合作者完成的5篇论文中,有4篇发表在SCI上。翟荟三年级进入专题研究课阶段,他跟随徐湛教授学习和研究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和量子力学中的数学方法,本科阶段完成论文4篇。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杨振宁先生把他选为在国内亲自培养的第一位博士生。经过两年多一点的时间,翟荟就取得博士学位,他是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基科班学生。许岑柯是基科班99级学生,从大三开始的专题研究课阶段,选择了理论物理方向。他不仅数理主干课的成绩优秀,而且在导师指导下,修完了研究生理论物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打下了坚实的数理基础。2003年本科毕业出国到美国柏克利大学,他到校后第一学期就参加了资格考试,成绩为全系第一名。到美国几个月后就与导师合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上发表一篇影响较大的论文。在一些交叉学科领域,数理基科班学生也表现得相当出色。基科班99级的赵福同学通过在经管学院的专题研究课训练后,参加了世界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摩根斯坦利2003年的招聘竞争。亚洲地区具有资格的应聘者超过300人,经过十分严格的层层挑选和该银行亚洲总部的5位高层领导长时间的严格面试,赵福最终成为该公司唯一一名在亚洲地区招收的成员。他们对赵福的评价是:既有数学物理方面的基础,又有经济金融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训练,思维方式有其独特性。由于数理基科班学生数理基础好,思维活跃,进入课题快。每学期都有多位教授主动希望学生去他们那里做专题研究课。几年来,已有不少学生被专题研究课导师推荐到国外大学相关院系做专题研究课或毕业论文或读博士。如基科98级的孙乐非和马登科被他们在生物方向的专题研究课导师饶子和院士推荐到荷兰鹿特丹大学做毕业论文,本科毕业后又被推荐到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专题研究课小组交流和班级交流活动,不仅使同学们相互了解到不同院校和院系做专题研究课的情况,还在同学们中间形成了一种自发跨学科的学术讨论氛围。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组成一组,由一人主讲,大家再围绕主题进行深入讨论,这种自发性的学术讨论是许多学生都十分热衷的。基科班的这种研究与讨论的氛围也带动了许多物理系和数学系的同学加入进来。良好的科研氛围,独特的专题研究课科研实践训练,使基科班学生在科学研究的瀚海里自由驰骋,取得了不俗的佳绩。例如,在天体物理中心学习的40名左右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中,胡剑(基科98)、林锦荣(基科98)、郑琛(基科99)和另两位研究生被称为“五虎上将”,他们每人都在国际上影响很大的APJ和APJLetter发表了1—2篇论文。林锦荣的研究工作还被NewScientist杂志作了专门报道。近两年几次国际会议上,他们都十分活跃。据不完全统计,仅分流到物理方向的基科班学生2001年—2004年间发表SCI论文18篇,其中12篇发表在包括顶尖期刊PRL在内的国际著名杂志上;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15人次。

  • 索引序列
  • 清华大学毕业论文数据库
  • 清华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
  • 清华毕业论文哪个数据库
  • 清华大学论文库
  • 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