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献给艾米莉的对比研究论文

献给艾米莉的对比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献给艾米莉的对比研究论文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看似爱情小说,主线勾勒出身贵族世家的艾米丽小姐爱情的绽放与凋零;又可当作“侦探小说”,有自杀的猜测和谋杀的元素,悬疑留到文末才予以揭晓;还是“哥特式小说”的范本,神秘莫测的大宅、独居而与世隔绝的女人、常年缄默的佣人、门窗里飘出的死尸般的腐臭……家教甚严的艾米丽小姐爱上了一生中唯一结交过的青年异性,来小镇当临时工程监工的北方佬Barron,此人放浪不羁、浮躁而浅薄,他无力应承艾米丽一份稳定的婚姻生活。于是镇上居民看见艾米丽进药店买了砒霜,纷纷猜测她要自杀;接着Barron失踪,再也没人见过他。艾米丽高压、专横的父亲去世后,她深居简出、大门紧闭;左邻右舍开始闻到她的宅子里飘出的越发浓重的恶臭,没人敢去惊扰她,于是偷偷地在门边、窗下撒石灰,希图掩盖那股难以忍受的味道;艾米丽小姐去世了,她下葬之后,人们终于得以进入那所阴暗的深宅,在一间锁上的房里,发现床上那具已腐烂多年的Barron的尸体,尸体旁另有一个枕头,有人睡过的痕迹,枕头上几根长长的白发——艾米丽的白发。Barron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成为艾米丽无望的爱情的祭品,同时陈列在在祭坛上的还有艾米丽自己的青春和自己的一生。她无法攫取或挽留Barron,就毒死了他;从此夜夜和他的尸体同眠。青年学生是无法理解这种“变态爱情”的,他们很可能会直接把主题解读为:我得不到你,我就毁了你!——不过是一种自私、愚蠢、激烈至死的爱,还值得大费周章、专题歌颂?可福克纳是怎样评价艾米丽的呢?小说标题已说得很清楚了: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而“玫瑰”一词只出现在标题里,小说全篇没有“玫瑰”的具体意象和字样。所以曾有人专门撰文探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玫瑰何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一首挽歌,缅怀一个失落的文明、一片“随风而逝”的精神世界;老南方的传统、老南方的荣光在北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挣扎求生,但它的宿命已注定,轰然坍塌之后一地废墟,焦土瓦砾间唯见一支玫瑰,在缝隙中摇摇晃晃,在硝烟里徒留暗香……和福克纳更伟大的作品《喧嚣与骚动》、《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相比,这部短篇自然缺乏长篇巨制才有的深刻寓意和宏大布局,但却是所有福克纳小说中“可读性”最强的一篇,一旦开卷、势必一气读完。

我承认自己原本高贵,宁静,孤傲,无法逃避,无法接近,怪僻乖张,然而我的这种生命本质在南北战争后已经无处安放,时势与历史让我逐渐凋零,但是我骨子里的贵族小姐的高高在上的确让我无法拔掉身上的“刺”,于是我选择扭曲的封闭和隔绝,试图维持我那点微薄的家族尊严,最后,为了心中所谓的永恒,我选择亲手毁灭和埋葬这一切……                                                                  ——艾米丽手记 一、艾米丽性格分析 1.残存的孤傲 艾米丽原本是一位南方贵族小姐,她过惯了养尊处优、豪华奢侈的生活,可是这一切在她父亲去世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她的父亲生前赶走了所有艾米丽的倾慕者,因此艾米丽现在亲情和爱情都一无所有,她迟迟不安葬父亲是因为自己内心的埋怨和惶恐,从此她的生活要陷入多一便士就激动喜悦,少一便士便痛苦失望的窘境。 “当地邻居想要看望她时,统统吃了闭门羹”  ,她变得怪僻乖张,孤傲冷漠,除了男仆人进进出出,艾米丽不再与任何人来往和接触,她把自己与外界彻底隔绝,仿佛那是贵族与芸芸众生本应该有 的一种阶级状态。后来,我们原本以为荷默的出现能够让艾米丽放下贵族的身段来坦然地接受爱情,然而“悲伤也不会让一个真正高贵的妇女忘记贵人举止”,艾米丽依然高傲地、藐视一切地活着,她的高傲不是一种昂然独立的姿态,而是一种万事万物必须臣服于自己的扭曲心理,荷默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结婚对象,当然他也并没打算与艾米丽结婚,这就激怒了骨子里高高在上的艾米丽,于是人性已经分裂的她选择了杀死荷默,还将尸体藏在房间长达四十年之久,自己每天与尸体同床共枕。 虽然这看起来扭曲又变态,而我认为这是艾米丽为自己寻找到的寄托和发泄的手段,她以“得不到就毁灭”的极端方式来维护自己在爱情中本应有的高傲。但是,这种高傲实际上只存在于她自己的内心中,事实上她哪里有什么再拿来高傲的资本呢? 2.变态的强势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待外界,“艾米丽以她的蛮横无理与冷酷无情将现任政府征收税款的连人带马全部赶出了她的家门”,可见艾米丽的性情从来就不是柔弱的,她强势到可以与当局政府抗争。另外人们举报她家散发出奇怪的气味并要求政府予以解决,可是法官也并不敢前去处理,最后还是邻居自己悄悄地潜入她的院落解决了问题。尽管人们对艾米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看法,但是他们不敢当面与艾米丽争执或者谈论,每个人都在刻意压抑着自己的好奇心,仿佛艾米丽真的是这条街道上足够特殊的存在。 另一方面是对待爱情,“艾米丽与荷默约会时始终把头抬得高高的,要求人们尤其是情人承认这是她与生俱来的家族尊严”,他们的相处模式不是正常情侣之间的说笑和调情,而是艾米丽始终要让自己处在感情的上方,她要操纵和支配荷默和这场爱情,当荷默不与她结婚时,她悄无声息地残忍地杀死了情人。如果说对待政府的强势是一种出于自我保护的正当目的,那是可以理解和同情的。但是,对待爱情上这就是一种扭曲残暴的爱情观和处事方式,暴露出艾米丽性格中变态的强势和人性的缺失。 3.注定的悲剧 这篇小说只有一个主人公——艾米丽,所有的人物和情节都是为了揭示她的性格而展开的,从她残存的高傲和变态的强势中我们完全可以预示出故事的结局和人物的悲剧命运。艾米丽从一个如天使般肃穆安静的少女到一头铁灰色头发的阴暗老妇,她最终没有步入玫瑰色的明亮新房,而是在到处笼罩着墓室一般的淡淡的阴惨惨的氛围中凄惨地死去,守着尸体生活了四十年之久,无疑她想用情人腐烂的肉体来诠释她想让一切永恒不变的愿望,她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向人们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和已经一去不复返的贵族历史。 艾米丽是南北战争之后南方贵族小姐的典型代表,她们故步自封,不愿意跟着时代做出任何改变,这种弃世残忍、高贵自傲、恪守旧道的旧贵族女性必然会在滚滚的历史浪潮中被淘汰,而且女性是谁会的弱势群体,大变革过程中她们不会起到主导和决定性作用,但是一定最先遭到伤害和冲击。只有个体随着历史的变迁相应作出正确的反应,我们才能在社会生活中生活得顺遂、安心。 二、为什么说“艾米丽是一座纪念碑” 首先,纪念碑是有一定的划定和纪念意义的,艾米丽的故事虽然以悲剧结束,但是她作为南北战争中南方贵族小姐的典型代表,她们是真实存在过的,我们不能去严厉评判她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是否正确,大多数贵族阶级尤其是女性其实并没有超前的变革意识,因为这不是她们能够选择和改变的,而是时代赋予的。 其次,纪念代表着已经是过去式的事情,透过这座纪念碑我们是去追溯和解读后辈未能经历的历史以及历史中人们在各方面发生的种种变化,单纯地宣泄情感也好,以史为鉴也好,抑或慨叹新时代的到来,能得到什么都是好的,都是收获的。 三、为什么要献给艾米丽一朵“玫瑰花” 首先,艾米丽的贵族小姐形象原本是符合玫瑰花的,高贵浪漫、热情洋溢,永远给人以神秘之感;其次,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家族的衰落,艾米丽暴露自己性格的缺陷,如固守高傲尊严、强势狠毒、极端暴戾等等,这就是艳丽玫瑰本身的“刺”,无法拔除,扎痛着别人,拒绝着一切;最后,我认为福克纳是抱着同情和怜惜的情感来包容主人公艾米丽的,她的悲剧有自己性格的缺陷,但是放在时代历史大背景下,其实是无法适应社会变迁的结果,也是一幕社会悲剧。所以,这朵玫瑰花是献给美丽、高贵、宁静、永恒的……

嘿嘿,我今年就是写的一篇关于分析艾米丽悲剧成因的论文,挺好写的,很感性的认识~~~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论文研究现状

威廉•福克纳,美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19部长篇小说以及3部短篇小说集。由于深受家庭传统和南方风土人情的影响,他的小说多植根于“南方”, 其中15部长篇小说与绝大多数短篇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①这一系列作品反映出作者对南方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揭露了南方传统价值观念的罪恶和腐朽。因此,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中夹杂着极度厌恶之感。

而今,福克纳已成为一位现代经典作家,他的作品被认为既深刻地反映社会历史,又充分体现了现代意识。就其写作技巧而言,他是一位勇敢的试验小说家,与欧洲文学试验者乔伊斯、伍尔芙等人一起,大胆运用新的写作技巧进行文学创作。受弗洛伊德等人影响,他在作品种大量运用了意识流、多视角叙述等富有创新性的文学手法。此外,福克纳善于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来塑造人物、表现时代精神。他的小说体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沟通与疏远,揭示了西方社会中人性扭曲与异化的问题。一般认为他是20世纪30年代唯一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现代主义作家。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讲述了爱米丽小姐悲惨的一生,充满悬疑,耐人寻味。许多批评家认为“它是美国哥特小说的一大杰作。”学者认为这部小说是当时美国南方社会的一个缩影,既代表了人们对南方传统的怀念之情,又表现了福克纳对其故土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怀。小说所表现的主题以及写作技巧在当时社会都是的独一无二的。

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爱米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可否认,福克纳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作用不可小觑。如《喧哗与骚动》中的黑人女管家迪尔西,《八月之光》中的莉娜•格洛夫等,她们善良﹑活泼,体现了人性传统的美德。通过作品,福克纳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南方社会中各个阶层的女性形象。而在这部小说中,福克纳塑造了一个反传统的女性形象—爱米丽。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表达了对女性的尊重与欣赏。在小说中,爱米丽的抗争最终被社会镇压,充分表现了女主人公探求自我身份认同却最终失败的悲惨命运。

在男权社会,女性一般都是被忽视的对象,她们是男权社会中的边缘化人物。纵观整个文学史,我们不难发现它仍然是一部男性的历史。文学作品中,几乎所有的女性形象都被男性压迫。她们没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她们所能做的只是被动地接受男性社会对她们的施舍。在这部小说中,爱米丽恰是处在这种境况中。

在家中,作为家庭中统治者的父亲始终控制着爱米丽,始终恪守着传统的教条。为了保持爱米丽的忠贞纯洁,他赶走了所有爱米丽的追求者。父女二人生活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维系着整个家庭,控制着每个人。在父亲眼中,爱米丽仅仅是他的个人物品,他可以控制她的所有行为,包括爱情和婚姻。爱米丽被剥夺了一切作为人应该有的权利。 在此,我们可以把爱米丽的生活看作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在男权社会中她始终是笼中之鸟﹑父亲的物品。事实上,即便父亲死后,爱米丽还是被控制的,父亲的言行始终深深地烙在她的心中,父亲的影响始终存在。当爱米丽遇到了荷默,小镇上居民不断表达对她的同情与不满,认为卑贱的北方佬配不上纯洁的爱米丽。表面上他们是为了保持爱米丽的贞操,实际上他们需要的只是精神支柱,即所谓的父权社会下传统的道德观。但此时爱米丽认定荷默是可以陪伴她一生并与之建立美满家庭的那个人,从而义无反顾的爱上了这个身无分文仅靠出卖劳动力领取日薪过活的北方佬。即便身份悬殊,她仍然愿意与他共度后半生。但是,荷默却更喜欢男人,据说他曾经跟一个年轻男人在麋鹿酒吧喝酒。所以当得知荷默准备离开小镇时,爱米丽用砒霜毒害了他。小说中, 作者在描写这一部分时并没有直接陈述爱米丽的内心煎熬,而是通过小镇居民的眼睛告诉读者她是多么痛苦。“整整六个月的时间,她没有出现在小镇的街道上” “当我们再次见到爱米丽小姐时,她变胖了,而且头发变成了银灰色.”

小说中大量细节都展示了荷默的离开对爱米丽造成的痛苦,但这些叙述并未超出读者的想象。直到小说结尾处,读者才从梦中惊醒—是爱米丽毒害了她的恋人。这样的结尾给了读者一个大大的惊叹号。比起一般的直接陈述,小说结尾恐怖式的处理给读者更大的心理冲击,这也达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纵观整部小说,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男权社会,爱米丽意图反抗只会最终失败。在小说中,爱米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她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生活状态,在父权制度统治下,女性的反抗是徒劳的。通过哥特式小说的形式,作者揭露了美国南方社会的黑暗与丑陋并强烈谴责南方社会中非人的传统道德观念。这是造成女性反抗却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这部小说除了可以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爱米丽的悲惨一生外,它的价值还在于让读者充分认识到了社会的腐朽,因此我们从社会学解读一下《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福克纳笔下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真实的反映了美国内战结束后南方社会的变迁,通过小说表达了作者对故土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即福克纳的“南方情节”。同时,作者运用现代写作技巧再现了他的主题,如农奴制,父权制社会,以及种族歧视等等。爱米丽生活在一个被压迫的社会,她忍受着来自父亲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在与荷默相处时,二人的关系是不平等的, 小镇居民歧视这个北方佬。这一行为反映了南北方的不平等。在小说中,作者刻画了一位伺候了爱米丽一生的老黑奴形象,这便引发读者关注美国南方农奴制问题。事实上,内战结束后农奴制就被废除,但爱米丽却始终雇佣黑人奴隶,这一点也反映了女主人公始终拒绝放弃过去社会中白人所拥有的优先权。爱米丽死后,这位老黑奴也神秘地失踪了,甚至作者在小说结尾也没有解释,这也说明了黑人地位的低下,社会种族歧视严重。

评论界对除了对小说的主题十分关注外,对其写作手法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一些批评家认为这部小说的叙事手法过于神秘晦涩。但正是这种写作手法凸显了小说的恐怖氛围,塑造了生动鲜活人物形象,从而有利于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南方社会特定历史环境下人性的扭曲。《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爱米丽的故事几乎都是以“我们”展开讲述的。“我们”去为爱米丽送丧,“我们”看见爱米丽的大木屋被时光抹煞了原有的庄严,“我们”听说爱米丽年轻时候的荒.唐事情……这个“我们”努力想让自己的叙述更加客观,对镇子里居民大都以“妇女们”、“男人们”相称,然而文本中的“我们”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叙述者,“我们”是她的故事的见证人。“我们”眼中的故事并没有按照传统的逻辑顺序发展,而以福克纳最喜欢的意识流手法创作,即“我们”想到什么说什么。如果将各部分分开来重新组合的话,故事仍然完整。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使整个故事充满悬疑。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读者的心也悬了起来, 最后更被爱米丽奇怪的杀人行为震惊。这种特殊的的艺术技巧恰到好处的反映了小说的主题—在封建的美国南方社会,爱米丽是父权社会的牺牲品,她急切的希望得到爱却始终得不到,最终只能通过把爱人杀死才可以留住对方。这是一种扭曲的人性,也是心理学手法运用于文学创作一个很好的例子。

以上我们分别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简要的分析了一下这部小说,除此之外,仍然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探究, 例如:文体学角度,历史学角度以及神秘主义等等。所有这些分析策略都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它。《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将杰斐逊时期美国的南方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其情节并不复杂,却给读者留下深印象,成为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意识流,多视角叙述等写作技巧都使这部小说更加耐人寻味, 使之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

从艾米丽小姐的代表意义上写:她是美国南方文明的牺牲者,是旧价值观的维护者和破坏者。她出于名门身份高贵,为了维护这种贵族高傲的传统,她没法和周围人交流,也鲜出门;爱上北方佬却无法和他在一起相守爱情,这都证明了她是牺牲者。她坚持不交税、住老房子又体现了对旧价值取向的维护;但她同时又爱上北方工人并以杀死他的方式与之“白头到老”,这又证明了她破坏了旧价值体系。也可以从叙事的时间顺序来写,本文为倒叙,倒叙之中又含插叙。还可以从作者福克纳(Faulkner)作品南方题材的角度写。福克纳本身是继马克吐温之后又一地方作家,他的作品多反映南方人生活状态的破碎、颓废、无希望,对旧价值观的维护和与南方工业文明的冲突及变化,福克纳的作品虽描写南方大家族没落的生活,但又不仅限于南方,因为他反映的是整个美国的问题。作家对南方生活现状和人们精神状态的态度是矛盾的,既有同情又有讽刺。《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本身是对南方文明的探索与揭示:南方文明要破败了,北方势力已经侵入,人们的思想开始变通,但是艾米丽还是固守着家族的高贵不肯低头。这样的态度既古板又可敬,于是在她几近变态的毒杀爱人之后,作者还是忍不住为她的执着打动,在题目中为她献上了一朵娇艳的玫瑰。从这些角度挖掘,再加上其他论文的借鉴应该够了。

家教甚严的艾米丽小姐爱上了一生中唯一结交过的青年异性,来小镇当临时工程监工的北方佬Barron,此人放浪不羁、浮躁而浅薄,他无力应承艾米丽一份稳定的婚姻生活。于是镇上居民看见艾米丽进药店买了砒霜,纷纷猜测她要自杀;接着Barron失踪,再也没人见过他。艾米丽高压、专横的父亲去世后,她深居简出、大门紧闭;左邻右舍开始闻到她的宅子里飘出的越发浓重的恶臭,没人敢去惊扰她,于是偷偷地在门边、窗下撒石灰,希图掩盖那股难以忍受的味道;艾米丽小姐去世了,她下葬之后,人们终于得以进入那所阴暗的深宅,在一间锁上的房里,发现床上那具已腐烂多年的Barron的尸体,尸体旁另有一个枕头,有人睡过的痕迹,枕头上几根长长的白发——艾米丽的白发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论文文献

13] Thomas Dilworth,"A Romance to Kill for:Homicidal Complicity i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in Studies in Short Fiction 36 (1999):pp.251-262.[3] Jennifer Burg,Anne Boyle and Sheau-Dong Lang," Using Constraint Logic Programming to Analyze the Chronology in ‘A Rose for Emily'," in Computers and the Humanities 34,pp.377-392,2000.[4] Hal Blythe,"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in Explicator 47.2 (1989),pp.49-50.[5] 卡勒《为"过度诠释"一辩》,见《诠释与过度诠释》,第134-150页.[6] 许多论者做过小说时序的重构,可参见Helen E.Nebeker,"Emily's Rose of Love:A Postscript," in The Bulletin of the Rocky Mountain Language Association,Vol.24,No.4.(1970),pp.190-191;Gene M.Moore," Of Time and Its Mathematical Progression:Problems of Chronology i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in Studies in Short Fiction 29.2 (Spring 1992),pp.195-204;Jennifer Burg,Anne Boyle and Sheau-Dong Lang," Using Constraint Logic Programming to Analyze the Chronology in ‘A Rose for Emily'," in Computers and the Humanities 34,pp.377-392,2000.[7] 萨特《福克纳小说中的时间》,见《福克纳评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158页.[8] William Faulkner,"A Rose for Emily," in Cleanth Brooks,Robert Penn Warren eds.,Understanding Fic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培生教育出版集团,2004年,第221-230页.本文引《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译文均为笔者所译,随文标注页码.[9][12][14] Helen E.Nebeker,"Emily's Rose of Love:Thematic Implications of Point of View i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in The Bulletin of the Rocky Mountain Language Association,Vol.24,No.1.(1970),pp.3-13.[10] Cleanth Brooks and Robert Penn Warren eds.,Understanding Fiction,2004,p.230.[11] James M.Wallace,"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in The Explicator 50 (Winter 1992),pp.105-107.

叙事手法和主题的结合!

我承认自己原本高贵,宁静,孤傲,无法逃避,无法接近,怪僻乖张,然而我的这种生命本质在南北战争后已经无处安放,时势与历史让我逐渐凋零,但是我骨子里的贵族小姐的高高在上的确让我无法拔掉身上的“刺”,于是我选择扭曲的封闭和隔绝,试图维持我那点微薄的家族尊严,最后,为了心中所谓的永恒,我选择亲手毁灭和埋葬这一切……                                                                  ——艾米丽手记 一、艾米丽性格分析 1.残存的孤傲 艾米丽原本是一位南方贵族小姐,她过惯了养尊处优、豪华奢侈的生活,可是这一切在她父亲去世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她的父亲生前赶走了所有艾米丽的倾慕者,因此艾米丽现在亲情和爱情都一无所有,她迟迟不安葬父亲是因为自己内心的埋怨和惶恐,从此她的生活要陷入多一便士就激动喜悦,少一便士便痛苦失望的窘境。 “当地邻居想要看望她时,统统吃了闭门羹”  ,她变得怪僻乖张,孤傲冷漠,除了男仆人进进出出,艾米丽不再与任何人来往和接触,她把自己与外界彻底隔绝,仿佛那是贵族与芸芸众生本应该有 的一种阶级状态。后来,我们原本以为荷默的出现能够让艾米丽放下贵族的身段来坦然地接受爱情,然而“悲伤也不会让一个真正高贵的妇女忘记贵人举止”,艾米丽依然高傲地、藐视一切地活着,她的高傲不是一种昂然独立的姿态,而是一种万事万物必须臣服于自己的扭曲心理,荷默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结婚对象,当然他也并没打算与艾米丽结婚,这就激怒了骨子里高高在上的艾米丽,于是人性已经分裂的她选择了杀死荷默,还将尸体藏在房间长达四十年之久,自己每天与尸体同床共枕。 虽然这看起来扭曲又变态,而我认为这是艾米丽为自己寻找到的寄托和发泄的手段,她以“得不到就毁灭”的极端方式来维护自己在爱情中本应有的高傲。但是,这种高傲实际上只存在于她自己的内心中,事实上她哪里有什么再拿来高傲的资本呢? 2.变态的强势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待外界,“艾米丽以她的蛮横无理与冷酷无情将现任政府征收税款的连人带马全部赶出了她的家门”,可见艾米丽的性情从来就不是柔弱的,她强势到可以与当局政府抗争。另外人们举报她家散发出奇怪的气味并要求政府予以解决,可是法官也并不敢前去处理,最后还是邻居自己悄悄地潜入她的院落解决了问题。尽管人们对艾米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看法,但是他们不敢当面与艾米丽争执或者谈论,每个人都在刻意压抑着自己的好奇心,仿佛艾米丽真的是这条街道上足够特殊的存在。 另一方面是对待爱情,“艾米丽与荷默约会时始终把头抬得高高的,要求人们尤其是情人承认这是她与生俱来的家族尊严”,他们的相处模式不是正常情侣之间的说笑和调情,而是艾米丽始终要让自己处在感情的上方,她要操纵和支配荷默和这场爱情,当荷默不与她结婚时,她悄无声息地残忍地杀死了情人。如果说对待政府的强势是一种出于自我保护的正当目的,那是可以理解和同情的。但是,对待爱情上这就是一种扭曲残暴的爱情观和处事方式,暴露出艾米丽性格中变态的强势和人性的缺失。 3.注定的悲剧 这篇小说只有一个主人公——艾米丽,所有的人物和情节都是为了揭示她的性格而展开的,从她残存的高傲和变态的强势中我们完全可以预示出故事的结局和人物的悲剧命运。艾米丽从一个如天使般肃穆安静的少女到一头铁灰色头发的阴暗老妇,她最终没有步入玫瑰色的明亮新房,而是在到处笼罩着墓室一般的淡淡的阴惨惨的氛围中凄惨地死去,守着尸体生活了四十年之久,无疑她想用情人腐烂的肉体来诠释她想让一切永恒不变的愿望,她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向人们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和已经一去不复返的贵族历史。 艾米丽是南北战争之后南方贵族小姐的典型代表,她们故步自封,不愿意跟着时代做出任何改变,这种弃世残忍、高贵自傲、恪守旧道的旧贵族女性必然会在滚滚的历史浪潮中被淘汰,而且女性是谁会的弱势群体,大变革过程中她们不会起到主导和决定性作用,但是一定最先遭到伤害和冲击。只有个体随着历史的变迁相应作出正确的反应,我们才能在社会生活中生活得顺遂、安心。 二、为什么说“艾米丽是一座纪念碑” 首先,纪念碑是有一定的划定和纪念意义的,艾米丽的故事虽然以悲剧结束,但是她作为南北战争中南方贵族小姐的典型代表,她们是真实存在过的,我们不能去严厉评判她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是否正确,大多数贵族阶级尤其是女性其实并没有超前的变革意识,因为这不是她们能够选择和改变的,而是时代赋予的。 其次,纪念代表着已经是过去式的事情,透过这座纪念碑我们是去追溯和解读后辈未能经历的历史以及历史中人们在各方面发生的种种变化,单纯地宣泄情感也好,以史为鉴也好,抑或慨叹新时代的到来,能得到什么都是好的,都是收获的。 三、为什么要献给艾米丽一朵“玫瑰花” 首先,艾米丽的贵族小姐形象原本是符合玫瑰花的,高贵浪漫、热情洋溢,永远给人以神秘之感;其次,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家族的衰落,艾米丽暴露自己性格的缺陷,如固守高傲尊严、强势狠毒、极端暴戾等等,这就是艳丽玫瑰本身的“刺”,无法拔除,扎痛着别人,拒绝着一切;最后,我认为福克纳是抱着同情和怜惜的情感来包容主人公艾米丽的,她的悲剧有自己性格的缺陷,但是放在时代历史大背景下,其实是无法适应社会变迁的结果,也是一幕社会悲剧。所以,这朵玫瑰花是献给美丽、高贵、宁静、永恒的……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毕业论文

从艾米丽小姐的代表意义上写:她是美国南方文明的牺牲者,是旧价值观的维护者和破坏者。她出于名门身份高贵,为了维护这种贵族高傲的传统,她没法和周围人交流,也鲜出门;爱上北方佬却无法和他在一起相守爱情,这都证明了她是牺牲者。她坚持不交税、住老房子又体现了对旧价值取向的维护;但她同时又爱上北方工人并以杀死他的方式与之“白头到老”,这又证明了她破坏了旧价值体系。也可以从叙事的时间顺序来写,本文为倒叙,倒叙之中又含插叙。还可以从作者福克纳(Faulkner)作品南方题材的角度写。福克纳本身是继马克吐温之后又一地方作家,他的作品多反映南方人生活状态的破碎、颓废、无希望,对旧价值观的维护和与南方工业文明的冲突及变化,福克纳的作品虽描写南方大家族没落的生活,但又不仅限于南方,因为他反映的是整个美国的问题。作家对南方生活现状和人们精神状态的态度是矛盾的,既有同情又有讽刺。《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本身是对南方文明的探索与揭示:南方文明要破败了,北方势力已经侵入,人们的思想开始变通,但是艾米丽还是固守着家族的高贵不肯低头。这样的态度既古板又可敬,于是在她几近变态的毒杀爱人之后,作者还是忍不住为她的执着打动,在题目中为她献上了一朵娇艳的玫瑰。从这些角度挖掘,再加上其他论文的借鉴应该够了。

老一点的比较文学的题目“《被遗弃的威瑟罗尔老奶奶》与《给艾米丽的玫瑰》中悲剧女性形象对比”;“《德伯家的苔丝》与《给艾米丽的玫瑰》之女性悲剧成因对比”;或者要是跟中国小说的女性形象对比,可以有“孤独与囚徒———《金锁记》与《给艾米丽的玫瑰》的悲剧女性形象”。可是提醒你,比较文学一般视角要拉得很大,本科论文不见得说得清楚。想新颖的话,其实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比如大家都喜欢简爱这个角色,你就可以换个角度,说简爱是个被女性喜欢但不受男性读者欢迎的形象,拟题《一个被女性喜欢但不受男性读者欢迎的形象——论简爱的性格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家教甚严的艾米丽小姐爱上了一生中唯一结交过的青年异性,来小镇当临时工程监工的北方佬Barron,此人放浪不羁、浮躁而浅薄,他无力应承艾米丽一份稳定的婚姻生活。于是镇上居民看见艾米丽进药店买了砒霜,纷纷猜测她要自杀;接着Barron失踪,再也没人见过他。艾米丽高压、专横的父亲去世后,她深居简出、大门紧闭;左邻右舍开始闻到她的宅子里飘出的越发浓重的恶臭,没人敢去惊扰她,于是偷偷地在门边、窗下撒石灰,希图掩盖那股难以忍受的味道;艾米丽小姐去世了,她下葬之后,人们终于得以进入那所阴暗的深宅,在一间锁上的房里,发现床上那具已腐烂多年的Barron的尸体,尸体旁另有一个枕头,有人睡过的痕迹,枕头上几根长长的白发——艾米丽的白发

囧。你不会用谷歌找了,尤其找英文论文直接用谷歌英文,别用中文了。一般都可以找到的。如果要找论文资料的话,也可以用携手论文网,红袖添香论文网,诚信论文发表网,豆丁,万方,知网……找论文一般这些网站都可以找的到。

论文对比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是从研究目标到研究内容的过渡。

研究对象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通过专门的研究方法为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

我们都知道,研究目标是悬空的,而研究内容是要落地的,否则研究思路、方法就没法写。很多人认为,研究思路、方法就不是研究内容吗?三个部分不都是在写研究什么吗?

其实,这些部分的侧重点是有明显区别的,我们在写作时需要仔细分析目标、内容、思路、方法之间的不同以及逻辑关系,不能各部分都写成“我要做什么”,否则整个课题申请书都是在重复。

具体来讲,研究目标是指课题研究在两年、三年之后要实现什么,所以讲是悬空的;研究内容是立项之后马上要展开的,所以应该落地。

研究对象,,,,,,,,,,,,,,,,,,,,,,,,,,,,,,多少字呢 ? 我还是可以给 您的,

论文研究对象是什么问题一:什么是论文的研究对象?10分论文需要有一个主体,也就是说你研究的论文是针对哪个群体或人或物来研究的,这就是研究对象问题二:论文的研究对象怎么确立?占有的资料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要典型。即占有面要广,更重要的要典型。问题三:求助,论文研究对象是什么比如你的论文主题是教师自我评价研究,那研究对象就是教师,你的论文题目是学生的学习态度研究,那研究对象就是学生问题四:如何界定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参加了两篇博士论文的预答辩,一个是关于行政问责制度的研究,一个是关于乡镇领导人责任的研究。两篇都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或者长期的田野调查,让人惊喜,也有很多启发。但是,他们的论文是否还有点问题。于是,答辩以后接到另一位同学的来信:今天下午旁听了博士论文的答辩,也听到了您的点评,你在点评中提到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的区别,但是我不明白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的区别到底在哪?什么是研究问题?怎样找到研究问题?在第一个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您说行政问责制只是研究的对象,而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设计、制度实践成果才是研究的问题,那么是不是就是行政学当中某一个理论就是研究问题,在这个研究问题的指导下(某个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一个理论的解释框架),选择一个研究对象就行了。我的回答是:基本上你的理解是对的。在很大程度上,研究问题可以将论证的层次提升。第一个同学,只有研究的对象(问责制度),但没有可以在学科发展中找到对话的问题。他的选择有两种:一是简单点,最后将问题提升到委托代理关系层面。因为其论文最重要发现是:在中国的问责制度框架下,委托者与代理者实际上处于同一科层体系内,因此,代理权实际上被内化而变得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二是直接将这一研究问题贯穿全文始终,而问责制度只是他需要论证的问题的承载工具而已。后者更难把握。第二个同学:实际上是有研究问题的,只是他没有厘清到底论证权责结构、还是责任机构、还是权力结构,还是国家与社会关系。这个不清楚,因此论文看起来讨论非常集中,但实际上比较分散,而且前后表述也很难统一。研究问题实际上是一种问题意识,其提出有赖于理论的积累。当然,在很多时候,我们的研究问题可能是“内隐的”而不是“外显的”。问题五:论文开题报告中的研究对象怎么写如题谢谢了写1些研究内容、研究的方向、研究渊源、研究的目的、研究现状查看更多答案>>问题六:毕业论文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怎么写研究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研究对象你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以及人口学变量。二、研究工具调查采用的问卷、实验使用仪器工具等。三、研究程序研究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何调查、如何实验等。四、研究假设你所研究的题目所要得到的结果,预期结果就是你所要的假设。问题七: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区别是什么?3、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推广的重要形式。(跨越时空)4、深化原有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研究水平、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的又一次重要实践活动。二、研究报告的类型和结构(一)类型1、实证性研究报告2、文献性研究报告3、理论性研究报告(二)结构题目、署名、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1、实证性研究报告:如教育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主要是用事实说明问题,材料力求具体典型,翔实可靠、格式规范。这类报告要求通过有关资料、数据及典型事例的介绍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指出问题,提出建议。这种研究报告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往往跟接触性的研究方法有关。2、文献性研究报告:主要以文献情报资料作为研究材料,以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为主,以文献的考证、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着重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信息、进展、动态,以述评、综述类文章为主要表达形式。一般在教育史学、文献评论研究中用得较多。3、理论性研究报告:狭义上的论文。以阐述对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理论认识为主要内容,重在研究对象本质及规律性认识的研究。独特的看法、创新的见解、深刻的哲理、严密的逻辑和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是其内在特点。理论性研究报告没有实证研究过程,因此对研究者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论文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一为论题,即真实性将被验证(论证)的命题、观点。论题的主要来源就是研究课题提出的假设及研究对假设验证的结果。论文最终是要论证论题的真实性而提出明确的论点。二为论据,即证明论题真实性的依据。论据的来源应该是研究过程所获得的信度、效度高的事实材料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材料。三为论证,即以论据证明论题的论述过程。论证是文章的结构层次、材料组织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文章思想观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与深刻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有效性和技巧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论文与实证性研究报告有区别,它一般将科研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创造性的内容和结果加以提炼,用较简明精炼的语言加以表达,论文不包括过多的具体研究方法和过程,而更强调内容的创新和学术价值。任何研究课题的成果都可以用论文来表达。三、写作内容和要求(一)题目1、题目的内容类型、定位、作用2、写作要求标题要准确标题要新颖题式可多样标题要简洁(二)署名1、署名的方式集体署名个人署名2、署名的规则贡献大小:提出研究设想、承担研究工作、解决关键问题。惯例(三)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四)前言(三)内容提要关键词1、内容摘要:中心内容、结构及主要论点和评述;要求重点突出,内容精练,观点明确、一般不用第一人称,以200---300字为宜。学术论文也不宜超过1000字,有关刊物要有中英文摘要。2、关键词:必须是规范科学的名词术语,一般每篇文章有3~5个关键词(主题词)。属于支柱性概念。(四)前言1、内容:问题的由来;文献综述:课题的界定(概念术语的解释)及问题的陈述;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写作要求:课题阐述要清楚准确,中心突出;客观公正、科学准确评价他人的研究成果;简明扼要介绍课题研究的动机和意义。(五)正文1、内容:它必须对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研究报告又分:1、研究的对象和方法2、研究的内容和假设3、研究的步骤及过程4、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报告的重点部分。A.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B.研究结果的讨论。结果......余下全文>>问题八:科研论文研究对象与方法的内容包括可以去搜下国淘论文写作,希望能帮到你!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感到不知从何驳起,无从下笔。其实,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1、列现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本文适宜高中课文,鲁迅先生的名篇《拿来主义》为例,对驳论文的这一特征予以探析。列现象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列举。事例选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们;罗列的丰富性,以求引起读者共鸣;修辞的多样性,以求彰显行文文采,增强气势。问题九:论文研究对象所属领域,范围,性质是什么意思就是您写的论文是什么专业的,再围绕您本专业所属类型来进行论文的写作

  • 索引序列
  • 献给艾米莉的对比研究论文
  •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论文研究现状
  •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论文文献
  •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毕业论文
  • 论文对比研究的对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