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方法===========================
师德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师德教育论文题目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建设的思考
2、传统师德视域下青年教师师德养成
3、教育信息技术促进师德修养和教师专业发展思考
4、专业化背景下师德建设之协作精神的地位及培育
5、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6、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探究师德建设机制
7、谈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8、用责任终身追究制防治师德越位
9、以师德为基础建立良性师生关系探析
10、浅谈教师“师德”的重要性与塑造方法
11、探究师德与爱生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
12、论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13、师德建设的价值与途径
14、加强师德修养重视非教学因素的研究
15、论走向教师幸福的师德修养
16、德性伦理学视域中的师德定位
17、从师德建设看教育生态的当代困境与应对策略
18、专业伦理视角下师德规范的新要求
19、儒家教育伦理与师德修养刍议
20、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师德观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机制研究
22、当前我国师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3、新形势下教师师德建设研究
24、论师德的特殊性与师德修养
25、当前我国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
26、论当前师德教育的困境与超越--基于教师道德学习阶段性特质的反思
27、中美师德规范比较研究
28、廉洁文化建设引领师德建设的思考
29、基于师德及其核心要素发展模型的五类教师分析
30、高等师范院校成人教育师德建设
31、底线伦理视域下的师德困境及其出路
32、师德建设与权力行为的理性取向
33、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师德建设
34、中美师德规范比较以及对中国师德建设的启示
35、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36、关于师德养成路径的几点思考
37、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师德建设研究
38、论师德的现代转型及其评价的新趋向
39、孔子的师德观对成就教师幸福的现代启示
40、远程教育高校以党建工作促进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41、公共性视域中的师德建设探究
42、传统私塾教育中的师德理念窥探
43、浅析现代教育师德师风的不良现象
44、加强师德建设的主要举措
45、教师独立人格塑造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探究
46、中国师德建设文本存在的问题及超越路径
47、孔子公正观对师德的启示
48、美国师德建设经验对我国师德发展的启发
49、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师德建设
50、基于《论语》师德观视角浅析对当代师德的影响
51、浅谈师德师风的建设
52、浅谈民族地区特色师德教育
53、中美师德规范文本对比研究
54、新时期师德文化对教师的影响浅析
55、“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浅析
56、归因训练在教师师德培养的作用探究
57、论孔子师德观对当今师德建设的启示
58、教师伦理学视角下的师德建设优化
59、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师德培养模式的启示
60、师德建设在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中的实效性研究
61、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升师德素养
62、当前我国教师师德建设问题及对策
63、师德修养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探析
64、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的路径选择
65、陶行知师德思想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66、基于教师主体意识下的师德机制培育研究
67、关于生态文明社会下师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68、略论当前师德建设的几种迷误及其出路
69、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70、师德一票否决制实施的生态价值、困境与破解路径
71、论现代教师的师德修养
72、师德师风建设的文化探求
73、结合陶行知精神探讨教师的师德建设
74、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研究
75、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德培训策略
76、浅谈师德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77、试论师德修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78、师德评价科学路径的应有视域
79、“传道守正”的师德传统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80、消极性教师伦理的缺失与构建--对我国现有师德体系的反思
81、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紧迫性
82、教师师德修养浅析
83、论师德建设的教化、内化和制度化
84、科学发展观视域下转型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85、浅谈如何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86、浅谈教师独立人格塑造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87、加强学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析
88、对新媒体背景下师德建设实效性的思考
89、从孔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论述谈师德建设
90、试析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廉洁自律
1、构建学校与德育基地合作互动工作机制的研究
2、学校德育校本资源综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3、苏教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道德审视
4、论学校教育中的选择性尊重
5、品德课教材中公民宪法义务的文本研究
6、小学公民教育实践研究
7、用冰山理论指导工学结合实践
8、以社会实践为德育载体的可操作研究
9、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10、学校德育空间研究
11、苏北农村留守初中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个案研究
12、“校本德育”的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
13、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内容与途径探析
1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15、学校心理团训的尝试与反思
16、全员德育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教育职能研究
17、关怀理论在儿童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18、儿童同情丧失与学校教育
19、非连续性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维度
20、课外体育俱乐部--职校“问题学生”转化的有效阵地
2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消费教育研究
22、特殊生教育的有效尝试
23、青少年道德发展环境的研究
24、文化转型:高职院校技术文化的构建
25、中职生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及对策
26、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
27、课程内涵及在德育中的方式研究
28、赏识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9、网络德育活动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30、高职院校新生和毕业生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31、德育与学校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
32、舍勒人格思想研究及其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
33、教育中的国家主义及其道德后果
34、人本德育:一种新的学校德育范式
35、满园春色更待绿叶衬
36、试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37、对近三年来“UPI”量表普查中“想轻生”新生的分析报告
38、“公共参与的限度”公约下的班级公共生活建构
39、构建和谐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40、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
41、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研究与实践
42、家庭教育成功模式创建与推广研究
43、重拾节俭教育
44、中职生“文化休克”症探因及消解对策
45、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46、社会化视野下的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
47、职业学校和谐班级建设的几点思考
4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
49、终身道德学习:道德人的培养路径初探
50、论“公共人”的培育
51、浅议如何处理和避免学生“不尊敬”事件
52、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
53、道德视角下农村儿童闲暇生活的质化研究--以新乡A小学中高段学生为例
5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55、学校里的病态竞争与道德教育
56、影响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57、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
58、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59、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60、从心育入手,抓好职校新生入学教育
61、以绘本为媒介实施品格教育的行动研究
62、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品德培育
63、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的研究
64、公民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班会研究
65、新时期社区教育有效模式探索
66、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
67、对话式德育课堂的`研究以“品德与生活”课堂为例
68、“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69、让游戏替你说话
70、学校心理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71、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生命教育探析
72、儿童休闲的缺失与弥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
73、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德育功能的研究与探索
74、用认知行为理论指导问题学生的转变工作
75、中职学生习得无助状态的成因表现及教育对策初探
76、分数崇拜与学校德育
77、道德教育方法,途径年级层次探索
78、和谐校园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理性思考
79、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80、小学品德教师专业认同的个案叙事研究
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2、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增强中学德育实效--以福建师大附中为例
3、营造生态文明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绍兴市元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4、中学历史道德教学实效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道德信仰失范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境
6、美国中学德育导师制的实践图景理论脉胳及其启示
7、浅谈中学物理课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8、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9、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对德育的功能
10、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的研究
11、浅谈中学德育中的赏识教育
12、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学乒乓球文化的育人功能s
13、浅议中学德育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及培养途径
14、“明礼修身”教育的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15、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
16、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政治课的实践与思考
17、浅谈中学班主任的“恩威并施”教育
18、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策略
19、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渗透
20、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中美中学德育实施之比较
22、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研究
23、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24、积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中学德育新观念
25、论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6、关于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调查--以武汉市弘桥中学为例
27、面向浅谈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28、新媒体下的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作用
29、以礼仪立德树人的实施策略--以广东省始兴县城南中学为例
30、以主题性游戏促进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
31、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探讨
32、环境育人建设绿色文明校园--陕西省宝鸡中学生态文明学校建设纪实
33、浅谈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培养
34、中学政治课开展“三观”教育初探
35、浅谈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
36、论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幸福能力的培养
37、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38、媒介对初高中德育教育影响的对比研究--基于Y中学的调查
39、“和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探究
40、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模式创新浅谈
41、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42、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索
43、浅谈学校德育的“无形”与“有形”
44、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对中学德育的新解读
45、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46、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47、对中职生礼仪教育的思考
48、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深化开展策略研究
49、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50、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培养之尝试
51、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的策略探索
52、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53、新课改视野下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创新策略研究
54、让雷锋精神之花在中学校园美丽绽放
55、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
56、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
57、浅谈乡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态体验
58、中学德育的全时性思考--以耽美文化的挑战为例
59、与“生”俱进 优化德育策略
60、如何实现中学德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元对接
61、深化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62、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记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以德育人的校长徐超
63、论中学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64、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化低效分析
65、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66、浅析新时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67、浅谈当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68、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理念新探索
69、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70、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路
71、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学
72、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3、也谈学校德育的理论指导问题--以华山中学为例
74、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的新特点
75、论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
76、心理学辅导技术在中学生态德育的实践初探
77、利用漫画试题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8、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79、让德育为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80、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手段初探
81、浅析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82、斯洛特道德情感主义对中学德育的启示
83、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84、学习儒家经典文化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85、提高思想品德课复习的课堂实效
86、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
87、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
88、生命教育视野下对中学德育的反思与探索
89、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举隅
90、初中生自我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91、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92、道德教育中的“问题”--基于师生主体差异的分析
9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融入非智力因素
94、如何把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发挥至极致
95、浅谈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以重庆市杏林中学儒香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为例
96、班级道德讲堂对中学德育途径的创新
97、浅谈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98、浅谈如何对高年段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99、农村中学德育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关系的思考
100、论中学隐性德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101、“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
一、活动目的
根据学院院团字[XX]4号文件通知,结合会计二系实际,特制定“奔跑吧,青春”三走主题系列活动,带领广大青年,“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二、活动开展时间
XX年4月至5月
三、活动具体安排
1、宣传发动阶段
召开会计二系团总支“奔跑吧,青春”三走主题活动宣传动员会,各团支部召开支部宣传会,让活动的宣传落到到每位青年。利用新媒体、海报等形式宣传三走精神,让同学们意识到锻炼的重要性。
2、具体实施阶段
“奔跑吧,青春”之集体篇
以班级为单位参加集体运动项目,通过不同五关关卡总时间最短团队胜利,进一步将三走活动落实到位。(详见附件)
四、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发现身边榜样,形成团队,让运动理念深入人心,运动健康快乐。
会计二系团总支
策划书附件:“奔跑吧,青春”之集体
活动时间:5月6号---5月20日 下午4:30
二.活动地点:田径场
三.活动方式
第一关:弯腰过杆:(需4人,2男2女)此关所需道具:跳高杆
主要是考验个人得身体协调性和柔软性及团队意识,放置一个杆子,身体是像拱桥一样往后仰,然后从杆子下面穿过去,四人身体不能碰到杆子,并保持一致性,否则违反规则不予记成绩,以最后团体过杆结束计时。
第二关:甩便利贴:(需6人)此关所需道具:便利贴
工作人员会给每个人身上贴十张便利贴,计时开始后,队员要尽全力甩,不能用手撕,只能用身体把便利贴抖动下来,全部掉下,则记时结束。
第三关:传球接力:(需6人)此关所需道具:瑜伽球
全组队员列成竖排,由第一个人开始,将瑜伽球从胯下依次向后传递,到最后一名成员,最后一名成员再迅速向前到第一位成员前从胯下传递求,依次循环,轮玩一圈结束计时。
第四关:生死电网:(需6人)此关所需道具:绳子
主要锻炼团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团队时间管理、资源管理能力以及团队之间的信任度,用绳子结成一张网,要求队员不碰到网的情况下全部通过,触网者算牺牲。记下每队所有队员穿越(包括牺牲者)的时间。
第五关:六人七足:(6人)此关所需道具:绑脚绳,过关红线
六人七足主要是队员间的协调一致性,六个人排成一排 用线或绳绑住两两的脚 ,只有最边上的的人, 各有一支脚没绑住,然后 一起驶向终点,冲破过关红线结束计时。
附加活动:撕名牌:(两队对抗)
每个人背上贴一张姓名条,然后两队相互撕掉,哪队最后剩下人哪队就赢。
备注:
○1因活动为室外活动,如遇下雨天活动另行通知。
○2此活动为计时赛,用时最短班级获胜。
○3每个班比赛时间不一,只需一下午,每班具体比赛时间会有工作人员和微博及时通知。
○4以上活动属系部活动,每班必须选派七人,六人为主力,还有一名为替补队员。
一、活动背景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精髓和灵魂,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大学文化好比鱼缸里的氧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又不可或缺。学校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工作,将其纳入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并积极推进实施。当前如何进一步落实大学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创新,使之成为凝聚人心、升华思想、传承文明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们应当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为进一步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学校文化影响力和学校党建科学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中心工作,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决定开展“理工文化大家谈”主题系列活动。
二、活动主题
理工文化大家谈之魅力理工
三、活动目的
“理工文化大家谈”主题系列活动,以理工党员网为载体,通过座谈会、讨论会、专家辅导报告、交流、访谈等形式,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对理工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增强大学文化建设的自觉和自信;进一步凝炼和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明晰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和任务,打造文化品牌,构筑精神高地;引导师生为“十三五”文化建设献计献策,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化和实际化。为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保证。
四、活动主办
经济学院党委
五、活动对象
经济学院全体师生
六、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至12月
七、活动策划
1 、历史沿革、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邀请专家教授介绍我们理工大的合并成立发展历史。理工大的大学理想和核心价值追求、办学理念、卓越教育理念、我们的大学精神等。
时间:20xx年11月
地点:经济学院报告厅
主讲人:刘伟书记或高教所
承办单位:经济学院党委办公室
参加人员:经济学院师生
让同学们了解理工大的发展历程,我们是处在怎样的大学文化中学习生活,让同学们了解我们学校如何努力以卓越教育理念来使我们成为一名新一代理工大人,使我们提升作为一名理工大人的人生境界,成就我们的个人之大,我们的大学之大,我们的时代之大。
● 历史沿革: 让同学们更加深入详细清晰的认识我们理工,了解理工的历史,才能懂得理工,才会更加爱我们理工。
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于20xx年5月27日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直属教育部管理。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学校弘扬拼搏精神,坚持特色创新,坚持服务于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坚持面向社会办学,逐步发展壮大,实现了从面向行业向面向全国、由工科为主向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教学为主向教学科研并重的高水平理工大学的三大转变;已经成为三大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重要的人才摇篮和科技创新基地。
● 学校的大学理想和核心价值追求: 建设人民满意、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
历史超越: 学校发展纳入到大学传统核心价值体系中,超越了具体历史发展阶段的局限,为学校发展指明了历史方向。
重要结合: 历史继承与未来发展的结合、国家需要和大学追求的结合、国内传统和国际标准的结合。
价值取向: 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大学精神和文化提供了的价值取向。
目标指向: 为一代又一代理工大人开辟了追求卓越的全新精神境界,提供了目标指向。
● 学校的办学理念: 育人为本、学术至上
育人为本: 强调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庭的重托负责、对党的教育事业负责,并落实到学校办学的每一个环节。
学术至上: 强调崇尚学术、追求真理应成为全体教职学工的核心价值追求,大力弘扬严谨、求实、创新的学术精神。
● 学校的卓越教育理念: 卓越教育、卓越人才、卓越人生
卓越教育观: 围绕卓越人才培养,提出人才培养工作要实现“三个统一”、构建“四大体系”。
卓越人才观: 围绕卓越人才培养,提出卓越人才要具有“二个卓越”。
卓越人生观: 提出卓越人才的“两个引领”。我们的卓越教育和卓越人才培养最终是要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以智慧引领人生、以卓越引领社会,即能够以自己的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成为社会和谐的促进者、社会发展的承担者和社会进步的促进者,创造和享受美好的人生。
● 学校的大学精神: 厚德博学、追求卓越
“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强调道德和学术对学生、对公众、对社会的示范和引领,从而使大学成为追求真理的一面旗帜,凝聚整个社会的道德信任。
“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有待进一步发扬光大。道德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崇高境界要全面成为引领学校教育和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价值源泉。
2 、校园文化建设:邀请经济、金融、国贸、电商各系老师就校园文化建设、学科特色、办学理念、今后的教学规划进行讨论。
时间:20xx年11月
地点:经济学院各系办公室
承办:经济学院各系
参加人员:经济学院各系老师
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学院各系老师的辛勤耕耘和劳作。经济、金融、国贸、电商系在学术方面各有联系而又各具特色,要求各系老师在教学方面根据自己的学科特色总结各系的特色教学理念,并制定符合各系学生不同要求的教学规划。以教师为出发点,集合各位优秀教师的先进观点和建议,并最终运用于学生教育和学术研究方面,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并凝结成经济学院特色学术文化。
3 、学院文化:邀请有关院领导介绍经济学院文化的概况。
时间:20xx年12月
地点:鉴三202
主讲人:院领导
承办:经济学院学工办
参与人员:经济学院师生
在理工文化中,在学校文化的基础上,“学院文化”是理工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理工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理工文化的.在各学院的认同。
4 、学院品牌活动
时间:20xx年11月
地点:鉴三202
主讲人:缪子菊
承办:经济学院团委
参与人员:经济学院学生
● 湖北省高校大学生经济学术论坛: 湖北省高校大学生经济学术论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累计参加学生达7万余人次。第六届论坛以“新阶段新挑战新发展—未来中国经济展望”为主题,期间举办了主题报告会、论文征集及研讨会、实战营销大赛、经济文化展、高端经济讲座、全国经管社团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
● “经彩飞扬”文化节:
⑴“经彩杯”羽毛球赛
⑵风筝设计大赛,在空白的风筝上绘制属于自己的青春,亲手将梦想放飞于天际。
⑶生活权益座谈会
⑷十佳歌手选拔赛
⑸“经纪人杯”知识竞赛
⑹商务礼仪大赛
⑺经彩飞扬开幕式暨新生才艺大赛决赛
5 、学院科技创新文化活动
时间:20xx年11月
地点:鉴三202
主讲人:优秀学生代表
承办:经济学院团委
参与人员:经济学院学生
科技创新文化: 经济学院学生多次参与“挑战杯”、“节能减排大赛”等创新活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邀请部分获奖者跟大家分享参赛经历。
6 、素质拓展。
时间:20xx年11月
地点: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
承办:经济学院马研
参与人员:经济学院学生
通过素质拓展的方式带领大家认识校园、了解校园。在轻松愉悦中体会理工大里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欣赏别人、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院氛围。
7 、魅力理工。
时间:20xx年11月
地点:经济学院创新创业实训中心
主讲人:薛宝佳
承办:经济学院团委
参与人员:经济学院学生
我们理工之所以充满魅力,除了有底蕴的历史文化以及有特色的学校的精神文化,让同学们更加直观的体会理工文化、理工魅力的便是我们的美丽校园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了。
(1)美丽校园和特色建筑: 请同学们谈谈入学以来发现的校园美丽之处及特色建筑(如:西院的樱花,南湖的梅岭,余家头校区的建筑,南湖体育馆、理工广场等等)
(2)校园活动: 学校的文体文化体现在学校的各种学术、文艺活动中,校园活动是一个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体现着我们校园生活多样化,既体现着我们学校的精神,也体现着我们学校的教育品味。校园活动是一种隐形课程,让学生认识自己、发挥潜能,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3)新媒体文化: 新媒体是学校网络文化的载体,对外展示学校的文化风貌和形象,加强与社会的交流与沟通;对内成为校园一个主要的媒体和重要的信息源,发挥着宣传、教育、引导和活跃文化生活的作用。
8 、文化展示与交流会。
时间:20xx年11月
地点:由各年级学生自行决定
承办:经济学院学工办
参与人员:经济学院全体学生
四个年级进入校园的时间各不相同,对学校的了解和看法也各不相同,学生的生活重心也有所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年级文化,如11级学生的考研文化。四个年级的文化展示与交流会,旨在让各个年级的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学习。一方面高年级的学长学姐可以向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传授经验,另一方面低年级的同学以他们的热情和活力感染高年级同学,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八、注意事项
1、院学工办做好会议拍照及新媒体的发新闻工作。
2、院团委做好会议记录并整理发给总会。
3、活动开始前负责部门写好策划书并发给学院党委办公室。
4、确保活动通知到位,每个成员准时与会。
5、应急预案,当有老师或同学提出一些较为尖锐的问题时,由院党委办公室统一解释。
中共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委员会
十月二十三日
活动目标:
1、理解凑数的概念.
2、理解满五加的规律。
本档内下加不够,下5去凑。
3、学习满五加口诀
+4=+5-1
+3=+5-2
1、掌握满五加的拨珠指法。
教学重点:
1、凑数概念:相加等于5的两个数互为凑数。
2、掌握5的分解组合: 5 5
1 4 2
3、掌握满五加的规律:本档内下加不够,下五去凑。
4、满五加拨珠指法:在本档内,是指拨入5同时拇指拨去加数的凑数。
教学难点:
1、熟练找出想赢得凑数,如1和4互为凑数,2和3互为凑数,1的凑数是4,2的凑数是3等。
2、学会应用满五加口诀:+4=+5-1、+3=+5-2
3、区分满五加和直加。
活动准备:
1-5的数字卡片、珠像图卡片、故事中所用卡片(鸡妈妈、鸡宝宝、花狐狸、5个鸡蛋)
活动过程:
一、 复习9以内直加直减:教师说数,请小朋友拨珠并报数,看谁说的又快又对。《小灵通练习册》
二、 找凑数:
1、教师通过讲鸡妈妈孵小鸡的故事引导小朋友解释凑数的概念。
2、教师也让小朋友看自己的手指找凑数。
3、启发凑数的概念(即相加等于5的两个数互为凑数)。
4、学习《凑数儿歌》。
你是1,我是4,我们都是小博士,
你是2,我是3,大家一起去爬山,
你是3,我是2,你是我的小伙伴,
你是4,我是1,看谁能够的第一。
1老师和小喷油一起拍手并做动作唱凑数儿歌。
2掌握后,逐个请两个小朋友进行表演。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一、活动意义:
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增进团员青年间的了解与交流,同时活跃工作氛围,促进友谊,加强技术交流,并通过本次活动增强凝聚力,展示与时俱进、充满活力的中心青年形象。
二、活动主题: 一起来玩吧,让你我的生活不再单调!
三、活动策划主办方: 团支部
四、活动时间: xx年7月30日(周六)
五、活动地点: 工会活动室
六、活动内容:
a、斯诺克个人赛
b、乒乓球单打比赛
(为节约比赛时间,对a、b均有意向者请选择一项参加)
七、活动方案:
a:斯诺克个人赛
1、比赛详情:
(1)报名方法:即日起至7月22日(周五),有意向者请报名。
(2)比赛采取个人赛制,不分性别,男女一同参赛。对阵选手由抽签产生。
(3)比赛采取一局直接淘汰制,胜者进入下一轮。
(4)具体规则将于报名结束后公布。
2、工作人员:
(1)裁判:1名;
(2)计分:1名。
3、奖励办法:设冠军、亚军各一名。
b:乒乓球单打比赛
1、比赛详情:
(1)报名方法:即日起至7月22日(周五),有意向者请报名。
(2)男子、女子单打比赛,对阵选手由抽签产生,比赛采取三局两胜直接淘汰制,胜者进入下一轮。
(3)所有比赛均采取11分制,每场比赛先得11分的参赛者为胜方,但打到10平后,必须先得2分者为胜方。
(4)具体规则将于报名结束后公布。
2、工作人员:
(1)裁判:3名;
(2)计分:3名。
3、奖励办法:设冠军、亚军各一名。
八、注意事项:
1、保持活动场地的整洁;
2、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听从裁判安排。
一起来玩吧,让你我的生活不再单调!期待你的积极参与!
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 在开放教育环境的时代背景下,电大系统不仅有大学校园特有的规范性、教育性、创新性、传承性等基本特性,还有着自身独具魅力的校园特色文化。主要表现在内容的融合性、服务的宽泛性、方式的开放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电大系统的校园特色相融合的校园文化,不仅符合培养社会复合型人才的时代要求,还对文化强国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逐渐获得了电大系统的关注,并开展了积极的研究探索,论文就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理解性偏差进行相应的分析,同时提出了特色校园文化在开放教育环境下的建设方法。
关键词: 开放教育环境;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一、前言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的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有着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其他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构成的一个以统筹兼顾、分级管理教学为办学理念的现代化、开放化、远程化的教育系统的发展和深入推广,电大系统的学生团队逐渐壮大开来,通过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初步创建满足教育要求与规范且有着电大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形成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校园文化。通过营造和谐团结、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氛围,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电大系统的教育事业保证社会中的每一位都能够享受到终身教育,这对贯彻我国具有独特魅力的大众化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
二、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理解性偏差
1、开放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重视不够
由于电大系统的教学工作量比较大,没有时间来计划和筹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而且大部分学生是正在任职期间就读,年龄跨度大,同样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开放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但是研究结果表明,任何大学一旦没有其健全的、系统的、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其办学思想、教学理念的统一,人才的培养,向心力的增强,校园形象和影响力的提升等有着消极影响。
2、电大系统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展开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部分人看来,电大学生大多数是在职就读,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在职业与年龄方面跨度大,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学校里学习,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展开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然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学生在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校园文化对自身素养的陶冶。解决该问题关键在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加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向心力与归属感。
3、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职责存在错误理解
在许多人看来,单纯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当成是学生会或者团委的工作任务,与其他部门没有太大的联系。随着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文件的颁布,校园文化建设理念逐渐深入学校各项工作环节,在开放教育环境下建设特色的校园文化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发展目标。
4、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存在错误认识
在许多人看来,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实质是组织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活动实践,这种看法存在着片面性。校园文化不单纯是展开人文活动,也是在物质环境支持和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通过领会展现学校特色的精神文化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
三、特色校园文化在开放教育环境下的建设方法
1、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相关责任部门,完善校园管理制度要创建具有针对性的开放教育管理部门,在建立特定的工作机构的前提下,保证在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有效进行。部分广播电视大学已经把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归入相关责任部门的职责领域。加强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制度建设尤为关键。制度不仅表现了人的价值观念,还能对校园文化的有效、顺利建设起着保障作用。健全完善的校园管理制度不但对学生与教师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观念起着凝聚作用,还对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推动作用。完善管理制度的意义关键在于拟定一系列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制度,确保电大系统高效、透明、规范的管理。所以,健全完善校园的管理制度,营造科学、良好、有效的校园管理文化,也是特色校园文化在开放教育环境下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
2、注重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开放教育环境的背景下,达到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效果,在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能力与创造理念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比如在网络多媒体资源与学生自主学校相结合的前提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那就是通过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平台,实行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进行指导、辅助、促进教学为辅的人性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3、重视师生人文教育在开放教育环境下重视老师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确保教师的开放教育工作得到科学的指导,保证学生的行为得到科学的约束和规范,彻底贯彻治学严谨、学风良好的办学理念。
4、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的建设
开放教育环境不仅给电大学生带来了开放的交流学习的平台,还为电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交流的机会,电大系统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资源共享,开放较多的学习通道。创建互联网学习的平台,在该平台上,学生可以进行针对性、适宜性的学习,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这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建立具有专业、班级特色的网站,官方微博或者微信订阅号,创建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的网络文化,同时对特色网站、微信订阅号进行一定的评比,不断增强专业班级对校园特色文化的`理解和创造力。还要设置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根据成人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等。利用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和开放教育环境下学生自学的要求,推动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积极消除开放教育带来的距离感,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电大特色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5、重视开放教育校园特色文化平台的建设
电大系统的学生对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期待与渴望,有滋有味的校园文化生活不但满足了电大学生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的精神需求,防止电大学生对自身形象的单一化塑造的现象发生,还促使有特长的电大学生找到能够发挥自身特色和才能的平台,并在该平台上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这对激发电大学生的自尊心、自立性以及自豪感,树立积极向上的自我形象,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将具有相同爱好、志趣、专长的学生组织起来,形成多种形式的学生社团,促使学生之间进行相应的感情和心理方面的沟通交流,使得双方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感,也使得受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着适宜的沟通交流把有共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同学组成各种社团,让他们可以进行感情的交流和心理的沟通,这对学生认识别人的同时还能够深入的了解自己,培养较强的心理素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受教育者在融入社团活动时,不仅能够确保理论知识与实际活动很好的结合起来,还能够增长受教育者的见识,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技能,在兴趣爱好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而且,电大还要通过电大系统自身特点和现代化、远程化教育的优点来创建多样化校园文化建设舞台,传承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提高电大系统老师与学生的归属感、团结力。
四、结语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现代化、多样化发展,特别是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其不仅有大学校园特有的规范性、教育性、创新性、传承性等基本特性,还对受教育对象有着导向、塑造、凝聚、调节等作用。电大系统将远程开放教育、其特有的校园特点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进行适宜的修正、调整与创新,从而确保其满足电大系统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换而言之,在明确自身特色、确定自身定位的前提下才能建设电大系统校园文化,不能单纯将工作重心放在物质文化的建设上,要在建设物质文化的基础上重点体现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样,电大系统在学生管理与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不能单纯依赖校园文化建设,不能盲目地生搬硬现有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要在切实贯彻开放教育的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有效地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同时还要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在电大系统教育的发展规划上,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参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持续探寻和不断尝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形式与发展路线。在提倡文化强国的建设理念的今天,为了促进电大教育系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要加大电大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增强电大系统在办学方面的综合实力,提升电大文化形象,增强电大系统在社会的号召力、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冬梅,姚艳.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成人通识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探索———以台州电大开放教育通识课教学模式改革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3,(4).
[2]施蕾芬.大学精神引领下的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3).
[3]洪伟林,刘建平.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创新研究与实践[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
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校园文化的内涵、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校高书图馆的教育职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品牌院校来诠释图书馆在提升校园文化质量中的地位。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是最能体现高校人文精神的所在。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任重而道远。作为高校文化中心的图书馆集教育、学术、文化等工作于一体,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责无旁贷,意义非凡。
1校园文化的内涵及作用
校园文化,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大学生生活很多数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配合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图书馆当前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心。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中心至关重要。给学生正确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承担着大学校园培养社会建设者的责任。让学生们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图书馆是高校物质文化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高校图书馆工作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柱。一个大学生有相当的时间是在图书馆中度过的,图书馆里有丰富的藏书,为大学生提供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基础。通过在图书馆里的学习,学生开发潜在的能力,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锻炼了自己实践能力。而且,图书馆还会经常举办专业讲座,聘请著名的专家学者,介绍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动态,使学生们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图书馆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图书馆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时期是人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仅需要知识技能,人格的培养。图书馆图书资源非常丰富,是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图书馆通过开展主题报告会、图书评论等一系列积极的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行为方式准则,对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理想、提升道德情操、培养优良品格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施,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在加大。图书馆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能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正确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图书馆环境舒适,是学生陶冶情操,感受和美,安静学习的最佳选择。图书馆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百科全书。在图书馆里,大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遨游,陶冶情操,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营养。图书馆优雅的环境和良好文化氛围,先进的网络设备,为学生学习、教师工作、双方交流创造了最有利条件。良好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享受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使学生喜欢图书馆,喜欢学校,更喜欢大学生活。而且,图书馆馆员所具有的良好的团队精神、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强烈的感染者学生,影响着学生。
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有现代化的网络信息资源,正因为这些使图书馆成为大家认可的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通过阅读馆藏的各种纸质文献资料和电子文献资料,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延伸课堂教育,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学生在图书馆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爱好、特长和社会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会更主动的去学习,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图书馆还会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为学生实践兴趣,完善知识结构搭建了平台。图书馆不仅能有效地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而且能有效地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图书馆是大学生提升文化素质的第二课堂,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品牌院校。
2发挥校高书图馆的教育职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品牌院校的具体措施
2.1构建科学合理的馆藏结构,科学合理馆藏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和其他文献资源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知识的获得,影响着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图书馆应该重视所藏文献的学科知识的涵盖面,还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操、审美观念等等。在馆藏资源建设上要坚持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统一的原则,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进行读者需求的统计,有计划、有安排、按比例地采访各种类型、各种载体的信息文献资源,并对文献信息严格把关,提供健康的精神文化食粮及时的供给给大学生,让他们可以随时尽可能的享受文化粮食,更好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2.2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的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定期举行读书活动,并召开读者座谈会,馆长接待日和答复读者们提出的建议和问题,根据学校的教学科研安排和校园文化活动计划,采取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站做新书通报进行新书推荐、专题介绍、好书共赏等等;聘请院类外专家学者举办各类专题讲座。邀请文化界、艺术界的名人举办文学、戏剧、音乐、书画等鉴赏性讲座,使学生在本专业之外,能受到多方面文化艺术修养的熏陶。
2.3努力提高馆员素质,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在高校图书馆工作需要的是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馆员,馆员要想在图书馆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不断地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要系统的学习图书馆专业知识,学习外语知识,学习计算机操作能力,了解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操作。要提高馆员学历教育,从根本上提馆员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要进行馆员的岗位培训,聘请馆内外专家讲学;要进行短期的计算机培网络知识培训;要经常组织女性馆员去别的高校图书馆参观、学习。
2.4加强环境文化建设,给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图书馆不仅要向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资源,还应该给读者创造一种适合他们的文化氛围和阅览环境。创造良好的过刊阅览室环境。建设舒适、方便的室内环境;四季温差较大的地方,很有必要安装冷暖空调。室内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做到窗明几净,给读者以清洁、整齐的感觉。为读者营造安静、和谐的阅览氛围。馆舍周边要进行绿化布置,室内布置要格调高雅,装饰美观,营造浓郁的、高层次的文化氛围。大厅、书库、阅览室要张贴名人名言、美术书画等,让大学生置身其中,能感受到时代气息和文化氛围,不仅能潜心治学,还使心灵得到净化。
2.5深化图书馆人性化服务,体现“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理念。读者是图书馆的主体,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是时代的特征,积极推行人性化服务,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图书馆的环境和设备优势,为读者创造赏心悦目的阅览环境,让读者拥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满足读者的个性需求以及阅读习惯,服务设施应该充分考虑读者在借阅、检索和利用信息过程中方便快捷。不断扩展服务方式和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如网络服务,多媒体服务,自助借还等等,在服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个性化服务,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2.6加强图书馆网络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生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校园网络文化全方位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塑造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同时,网上的文化垃圾也在影响着大学生。因此,图书馆应该充分认识网络资源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建立适合高校发展和教学、科研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总之,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要充分的发挥其教育职能,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创建更高层次的品牌院校,完成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
参考文献:
[1]黄月红.也谈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
[2]王美君.浅析高职院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网络财富,2010(9)
[3]巩梅.浅谈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5)
[4]周波兰.谈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6)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论文
[ 摘要 ]随着我省素质教育改革工程的不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更是相对薄弱环节,同时也受到了学校自身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构建良好的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形成稳定、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识,有利于小学生个性发展和情操陶冶,促进心智生全面发展。以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为例,系统研究新时代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办法,旨在对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体系和实践指导进行探索,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
1新时代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作为学校教育“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综合办学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因素。校园文化不等于校风,其内涵要更加丰富:是学校历史文化的呈现,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体现了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要求。农村小学由于认识不足或是办学能力限制,校园文化的建设一直停留在浅层的校园环境清洁、简单文化活动的开展等层面,并没有从精神层面或是价值观的层面进行引领、建设和培育。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工程,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不断的去思考、反思以及方法更新,并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不断促进学校的发展。良好、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是展现一个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吸引力的体现,更是推动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推动力。
2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为例
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作为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师资配备46人,在校学生668人。同其他农村小学一样,栈子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问题:一是农村校园文化师生参与面窄,缺乏后续支撑。目前一些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依靠市面上专门做校园文化的公司进行策划、设计和实施,很多是仿照或照搬网络素材,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师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成了无源之水,缺乏后续的支撑,完善。以栈子小学为例,校园文化建设没有过多的动员全体师生和广大家长参与,提出的办学理念等主要是学校领导层的决定,导致师生对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认同度不高。实践参与度更不高,因此,尽管有了文化建设,但学校的文化力并没有得到提升。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师资水平有限,大部分学校的老师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不进取、低要求。栈子小学对于语数外等课程的师资培养十分重视,但对于像美术、音乐等副科的师资培养和培训则欠缺,而且师资人数严重缺乏,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指导力量贫瘠。当地通俗文化、浅层次文化在校园内盛行,老师不积极引导导致校园文化风格偏离基本要求。三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系统性。栈子小学每年会定期举办“黑板报比赛”“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大,仅有较少部分的学生会报名并积极准备,其余学生则未能真正投入到比赛中去。学校层面看来,只注重形式上热闹,条幅和标语悬挂等,只进行一时宣传,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眼光。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着一所学校形象建设和精神风貌建设风向。良好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探索、需要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
3新时代有效推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基于当地环境实际、基于教育实际、基于学生实际。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领导根据农村小学教育的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积极引导师生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共建校园文化。
3.1加强制度管理,保证制度的连续性,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延续
完整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的规范和指导师生的具体行为,同时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活动和推动工作能够高效的进行。一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围绕校长负责制,进一步精简现有的管理机构,尝试增设“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鼓励在校师生、家长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二是健全现有的管理制度汇编,与后勤管理制度进一步的进行结合,将“文化”字眼加入到汇编中去,确保每个部门能够熟悉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熟悉具体做法。三是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在参考、学习其他农村小学纲要的基础上,要强调文化墙壁、文化活动等物质文化建设,同时还要强调精神文化建设。四是建立校园文化建设制度落实的监督机制,保证建设的持续性和合理性,提高规划纲要的落实效率,进一步改善工作方法。
3.2显性文化建设和隐性文化建设齐头并进
显性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宣传栏、墙壁画、各类指示牌、绿化环境等外显的物质文化表现,隐形校园文化是指校风、学风、教风、教育理念等内在的校园文化。显性校园文化和隐形校园文化共同组成了校园文化的总和。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发展过程中,既需要重视显性文化的建设,同时也要重视隐形文化的建设,整体化规划。一是切实抓好学校环境建设,构建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的`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能够有效的提高效率,并增加校园认同感。可以利用校园墙报等现有的物质基础作为平台,进行创意设计等。还可以利用师生自创书画等手工制作的作品作为体现“校园对话”的基本形式。二是立足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注重思想引领。不断的提炼和升华办学理念,遵循现有的校训,不断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挖掘和鼓励学生特长。注重品德培养和提升、教学管理能力提升、师生关系构建等。三是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到更高境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依托,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构建更加高雅、更加健康、更加生动的校园文化主流活动。进一步将学校精神提升至正确的三观塑造层面。
3.3与时俱进,建设创新型的校园文化
创新型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求各所学校应该基于自身发展现状建立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习惯以及校园文化表现。校园文化需要传承和积淀,同时也更需要创新。一是活动创新,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内容。设计更多样形式的体育比赛和文娱活动,鼓励班班行动,鼓励人人参与。如先进评比活动、学生自我管理活动等。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活动的内涵性,同时增强了团队建设精神。二是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建设。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为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增力,更加科学、系统、开放的课程体系应该逐渐走进校园。对于学校而言,不断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学校的精神水平。
4结语
优秀、科学的校园文化是农村小学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是构建新时代新要求新标准现代化学校的重要保障。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之路也是学校的建设发展之路。保障和促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长期沉淀的积累过程,需要共同努力和推动。
【参考文献】
[1]杜育红,杨小敏.乡村振兴:作为战略支撑的乡村教育及其发展路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76-81+192.
[2]王叶子.“一校两区”办学模式的优势与困境——浦江县实验小学的个案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11):106-109.
[3]张迎春.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优化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4):96.
[4]许博.BK公司激励机制创新设计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健康完善的校园文化,不但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具有西藏特色的中职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符合西藏中职学校发展的实际,让学生逐步摆脱中考失利的阴影,产生职业光荣的荣誉感。同时也让校园成为师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成为学生起飞创业、成就梦想的摇篮。
第1: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农村学校的校长,要如何做才能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转型跨越的前征程,首先校长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要具备自己的校园文化;学校是教学的场地,如何真正搞好课堂教学是一所学校生死存亡的重中之重,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教学研究,只有创新教学研究才能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流的名校。
学校要倡行文化搭台,科研唱戏的办学思想,初步达到了和谐发展的境地,具备继续开拓新局面的基本要素。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校长,要如何做才能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转型跨越的前征程,使教师舒心、家长放心、学生乐心?我们认为首先校长要有办学思想,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具备一定办学思想的人就像在茫茫在漠中拥有了指南针,在滔滔大海中找到了灯塔。
本文就如何塑造农村校园文化与科研创新,最终达到和谐发展作简要分析: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期分析
1.教师透视按照教师的职业态度,教师可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萎缩型”,他们大多是老教师,年龄大约在45—55之间,对教学工作厌恶,表现为:无心备课,无责任上课。
二是“现状型”,他们大多是中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还没有完全泯灭,但也明显倦怠,表现在不钻研教材,不研究学生,不探索教法,不提高教艺,只是按传统的教学习惯,勉强延续着自己的教学生涯,枯燥而单调,没有工作激情。
三是“进取型”,他们大多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渴望成功,但由于经验不足,学理不丰,专业素养溃乏,有心而无力,受挫率较高。
针对三类教师,校长必须理性分析,抑差扬优,引领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只有参与研究才能撷取自己职业幸福之花。
体会到教学中蕴藏的愉悦之感。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幸福在研究,只有研究才是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唤出教师爱教育、善教学的激情,激情创造奇迹。
2.教学理念分析正如卓立教授所讲,我们的教学理念如社会一般急功近利。
我们的重点在升学率、拨尖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高耗低能”。
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质量?改变传统理念,以科学的态度,求真的思想,找到学校自身的合理定位,提炼符合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孩子提供一个终身值得回忆的小学教育。
教好一生,脱贫一家;办好一校,致富一县,让我们真正用理念指导实践,肩负起振兴农村教育发展的重任。
3.学校管理探讨学校工作重在管理,而管理的方式方法却因人而宜,现阶段农村学校受客观因素困扰,学校硬件设施落后,教师观念陈旧,各小学生源逐年减少,质量逐年下降,形成恶性循环链条,有的小学被迫撤并。
管理千头万续,如何使管理不出现“真空”;如何“刚性与人性”刚柔并济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校园文化形成的指导是先进的理念
农村学校教学点分散,每个教学点甚至只有三、五名学生,教师年龄结构呈现老化现象,教学点与教学点距离较远,造成教师只能闭门造车,缺少走出去学习或者与其他教师共同研究、探索教学艺术的客观条件。
痛定思痛,痛则必变,现状如此!只有调查研究,提炼出符合实际的教育理念,锤炼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才能“柳暗花明”。
我们的理念是:为学生成长奠基,为教师幸福铺路。
在新教育理念支撑下,我校将立足现实,以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己任,为农村孩子留守儿童筑起成长的摇篮;为人一师,任则幸福,将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激励机制,努力拓宽教师的生涯幸福路,使学校成为教师幸福的家园,快乐工作的乐土。
三.先进理念的执行,在于做好角色定位
1.以人为本,营造闪烁人文精神的学校物质文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语言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资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校园物质文化不仅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以及行为,还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兼顾情理,制定充满人文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能促进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是校园文化的框架。
2007年以来建立健全了教师考评制度、教研工作制度(实行轮周坐谈教研沙龙,既进行了教研,也沟通了心灵)、常规教学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激励制度。
完善了工会工作制度,做到进行教师婚丧嫁娶学校领导必到场慰问,对教师切实关心,为教师营造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良好互动平台,逐步走上了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轨道。
3.曲径通幽,经营和谐的学校精神文化作为校长,应如何筑造学校的精神家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校长应该有清晰的学校文化观。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文化就是管理者的文化。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
2、校长应该改变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范式,从人的生命世界和精神生活出发,把人文陶冶看作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3、引导学生经历精神体验。
作为校长,不仅应当向师生们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也更应当通过丰富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历程的引导能力,这样才能切实的帮助学生进行精神体验。
例如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
4、改进德育模式。
学校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为德育坚实的基础,弘扬纪兰精神,太行精神,编撰以中华传统文化,上党地区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科学管理,创新理念,达到和谐发展
农村学校教科研的瓶颈在于,重形式不重过程,且无法形成有效互动的开放性大教研,我校确立了“教研转型,网络先行”的教研策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网校,推进网络教研,引领广大教师积极构建高效教研、高效课堂,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的基本情兑是:学校规模小,教学点分散;教学方式单一、信息闭塞、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学成绩低下,传统的“师师教研”、“校校教研”等方式只能辐射到本校教师,资源只能在小范围内共享,如何使教学研讨跨区域、跨学校,真正达到教师、学生、家长高效的互动、资源无限地放大共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网络广博的资源,即时性、互动性、共享性等优越性展现在我们面前。
后来我校先行先试于中国教育网联合,为学校注册了网校,逐步辐射至全县所有学校,现在取得了良好效果。
教师在自己博客上传资源时将同时发表于网校上共享,也可下载网校教学设计、视频、音频等海量资源。
网络视频课可占击首页视频资源下的校内资源打开视频,进行观课议课。
总之,一个好思想定位一个好校长,一个好校长塑造一所好学校,学校倡行文化搭台,科研唱戏的办学思想,初步达到了和谐发展的境地,具备继续开拓新局面的希望!
第2:如何构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健康完善的校园文化,不但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设具有西藏特色的中职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符合西藏中职学校发展的实际,让学生逐步摆脱中考失利的阴影,产生职业光荣的荣誉感。
同时也让校园成为师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成为学生起飞创业、成就梦想的摇篮。
关键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人际关系;心理环境;师德建设
近年来随着西藏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各中职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软实力建设列入校园长期规划当中,并予以逐步实施。
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要充分体现凝聚、激励、熏陶、益智的功能,使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在中职学生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中职学生的行为统一在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之上。
这样可以激发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学技和创业能力,使学校硬软实力得以提升。
一、注重“环境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
1.美化校园环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优美的自然环境具有熏陶学生行为、陶冶学生心灵、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
中职学校建筑专业可以设计规划学校绿地面积,铺设水管、硬化路,建设景观亭;学校种植专业将学校所有空地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测土配方等选择优良适合当地气候的草种、花种,完善校园的绿化。
这样可使校园的一景一物彰显职业特色,一方面减少了学校的环境建设开支,锻炼了学生;另一方面美化了校园,使广大师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工作、学习和生活。
2.优化人际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学习的保证。
教师和学生,既是工作上的指导者,也是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学生之间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角色是现代职业教育中团队精神的纽带。
优化人际环境的关键是领导者在履行和行使行政权时应考虑周到,目光长远,既要体现行政命令的严肃性,也要考虑其合理性,使其富有人情味。
3.净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由于中职招生的低门槛,导致中职生思想水平参差不齐。
他们原本就是基础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因为成绩不理想而被忽略,对于他们来说,心理可能更容易出现问题。
所以,心理环境的营造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者既关键又迫切的一项任务。
二、着力政治、道德性文化建设,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文明习惯
1.普及舆论文化建设,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要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
为此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以优秀的作品鼓舞学生做人。
学校可以通过国旗下讲话、德育课堂教学、聘请法制校长进行普法教育等形式弘扬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引导学生读好书、唱好歌、看好片,使他们明确自己是肩负跨世纪历史重任的一代,是21世纪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着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以身作则教育人。
中职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要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主线,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热爱职教事业的高素质专业化中职学校教师队伍。
要以师德修养建设为核心,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建设。
学生每天都要从教师这里接收到新的知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为学生做表率,所以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端正大方的仪表以及深厚的思想感情面对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接受好的教育。
3.着力校规校纪建设,以严格的制度管理人。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经过不断探讨、摸索,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手段是正面引导,但是这种教育方法只是倡导,不带有约束性。
所以还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由他律变成自律,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素养。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在中职学校建设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思想品格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中职学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创造思维。
置身于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实践能力也得到锻炼。
建设轻松活泼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提高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素质。
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中,学生与教师都是“主人公”,学生与教师都需要积极参与。
教师与学生充当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品格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者应当提高自身修养来影响受教育者。
学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校纪校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 在开放教育环境的时代背景下,电大系统不仅有大学校园特有的规范性、教育性、创新性、传承性等基本特性,还有着自身独具魅力的校园特色文化。主要表现在内容的融合性、服务的宽泛性、方式的开放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电大系统的校园特色相融合的校园文化,不仅符合培养社会复合型人才的时代要求,还对文化强国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逐渐获得了电大系统的关注,并开展了积极的研究探索,论文就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理解性偏差进行相应的分析,同时提出了特色校园文化在开放教育环境下的建设方法。
关键词: 开放教育环境;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一、前言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的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有着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其他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构成的一个以统筹兼顾、分级管理教学为办学理念的现代化、开放化、远程化的教育系统的发展和深入推广,电大系统的学生团队逐渐壮大开来,通过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初步创建满足教育要求与规范且有着电大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形成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校园文化。通过营造和谐团结、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氛围,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电大系统的教育事业保证社会中的每一位都能够享受到终身教育,这对贯彻我国具有独特魅力的大众化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
二、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理解性偏差
1、开放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重视不够
由于电大系统的教学工作量比较大,没有时间来计划和筹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而且大部分学生是正在任职期间就读,年龄跨度大,同样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开放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但是研究结果表明,任何大学一旦没有其健全的、系统的、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其办学思想、教学理念的统一,人才的培养,向心力的增强,校园形象和影响力的提升等有着消极影响。
2、电大系统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展开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部分人看来,电大学生大多数是在职就读,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在职业与年龄方面跨度大,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学校里学习,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展开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然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学生在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校园文化对自身素养的陶冶。解决该问题关键在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加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向心力与归属感。
3、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职责存在错误理解
在许多人看来,单纯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当成是学生会或者团委的工作任务,与其他部门没有太大的联系。随着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文件的颁布,校园文化建设理念逐渐深入学校各项工作环节,在开放教育环境下建设特色的校园文化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发展目标。
4、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存在错误认识
在许多人看来,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实质是组织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活动实践,这种看法存在着片面性。校园文化不单纯是展开人文活动,也是在物质环境支持和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通过领会展现学校特色的精神文化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
三、特色校园文化在开放教育环境下的建设方法
1、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相关责任部门,完善校园管理制度要创建具有针对性的开放教育管理部门,在建立特定的工作机构的前提下,保证在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有效进行。部分广播电视大学已经把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归入相关责任部门的职责领域。加强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制度建设尤为关键。制度不仅表现了人的价值观念,还能对校园文化的有效、顺利建设起着保障作用。健全完善的校园管理制度不但对学生与教师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观念起着凝聚作用,还对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推动作用。完善管理制度的意义关键在于拟定一系列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制度,确保电大系统高效、透明、规范的管理。所以,健全完善校园的管理制度,营造科学、良好、有效的校园管理文化,也是特色校园文化在开放教育环境下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
2、注重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开放教育环境的背景下,达到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效果,在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能力与创造理念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比如在网络多媒体资源与学生自主学校相结合的前提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那就是通过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平台,实行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进行指导、辅助、促进教学为辅的人性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3、重视师生人文教育在开放教育环境下重视老师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确保教师的开放教育工作得到科学的指导,保证学生的行为得到科学的约束和规范,彻底贯彻治学严谨、学风良好的办学理念。
4、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的建设
开放教育环境不仅给电大学生带来了开放的交流学习的平台,还为电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交流的机会,电大系统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资源共享,开放较多的学习通道。创建互联网学习的平台,在该平台上,学生可以进行针对性、适宜性的学习,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这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建立具有专业、班级特色的网站,官方微博或者微信订阅号,创建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的网络文化,同时对特色网站、微信订阅号进行一定的评比,不断增强专业班级对校园特色文化的`理解和创造力。还要设置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根据成人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等。利用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和开放教育环境下学生自学的要求,推动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积极消除开放教育带来的距离感,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电大特色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5、重视开放教育校园特色文化平台的建设
电大系统的学生对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期待与渴望,有滋有味的校园文化生活不但满足了电大学生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的精神需求,防止电大学生对自身形象的单一化塑造的现象发生,还促使有特长的电大学生找到能够发挥自身特色和才能的平台,并在该平台上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这对激发电大学生的自尊心、自立性以及自豪感,树立积极向上的自我形象,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将具有相同爱好、志趣、专长的学生组织起来,形成多种形式的学生社团,促使学生之间进行相应的感情和心理方面的沟通交流,使得双方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感,也使得受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着适宜的沟通交流把有共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同学组成各种社团,让他们可以进行感情的交流和心理的沟通,这对学生认识别人的同时还能够深入的了解自己,培养较强的心理素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受教育者在融入社团活动时,不仅能够确保理论知识与实际活动很好的结合起来,还能够增长受教育者的见识,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技能,在兴趣爱好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而且,电大还要通过电大系统自身特点和现代化、远程化教育的优点来创建多样化校园文化建设舞台,传承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提高电大系统老师与学生的归属感、团结力。
四、结语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现代化、多样化发展,特别是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其不仅有大学校园特有的规范性、教育性、创新性、传承性等基本特性,还对受教育对象有着导向、塑造、凝聚、调节等作用。电大系统将远程开放教育、其特有的校园特点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进行适宜的修正、调整与创新,从而确保其满足电大系统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换而言之,在明确自身特色、确定自身定位的前提下才能建设电大系统校园文化,不能单纯将工作重心放在物质文化的建设上,要在建设物质文化的基础上重点体现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样,电大系统在学生管理与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不能单纯依赖校园文化建设,不能盲目地生搬硬现有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要在切实贯彻开放教育的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有效地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同时还要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在电大系统教育的发展规划上,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参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持续探寻和不断尝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形式与发展路线。在提倡文化强国的建设理念的今天,为了促进电大教育系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要加大电大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增强电大系统在办学方面的综合实力,提升电大文化形象,增强电大系统在社会的号召力、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冬梅,姚艳.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成人通识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探索———以台州电大开放教育通识课教学模式改革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3,(4).
[2]施蕾芬.大学精神引领下的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3).
[3]洪伟林,刘建平.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创新研究与实践[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
浅谈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使命就是提高就业能力,提高个体在职业领域及生活领域的“生存能力”。因此作为职业学校,应该努力进取,与时俱进,大力发展以就业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整个管理过程中的灵魂,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准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活力和竞争力。但实际中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把校园文化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建设的层面上,认为是学校内部管理的一项内容,把校园文化的建设完全依赖校团委和学生科,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多开展文娱活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多开展第二课堂;其次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没有自己的特色,教师一味强调学生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忽略了学生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校园文化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第三,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离职业学校培养目标还有不少差距,功利化、商业化太浓。校园文化这种状态显然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长此以来,只能培养出知识单一,难以适应企业要求,长期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群体。
二、职业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来定位校园文化。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职业教育其实就是就业预备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初中级技能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实质上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服务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就要求职业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服务学生就业这个核心。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改进和创新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
三、如何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观念要更新。
第一,要突出时代性。
当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做高素质劳动者”成为职业学校的主导价值观念,并通过这个建设过程引导教师热爱职教事业、勇于改革创新,引导学生完善素质结构、掌握创业本领,从而增强师生凝聚力,实现学校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1)抓教师的职业意识。
要经常组织班主任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实地考察,从深入企业中感受到强烈的市场气息,从而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
(2)抓学生的渗透教育。
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老师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渗透式的教育,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抓家长的观念更新。
学校要充分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平台和家长交流。让家长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式和就业状况。教育家长目光长远,要鼓励子女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从而使家长、学校、学生三者之间对于就业达成共识。
(4)用成材典型引路。
一大批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极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出了不少的成绩。这些靠自身实力发展的职业学校学子的成材事迹,成为了在校学生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
第二,要具有创新性。
创新是包括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在内的一切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因此,在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上,一方面要借鉴其他学校有益经验、发扬本校优良传统,另一方面还要善于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大胆探索。以就业为导向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举措,其改革实践过程也会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学制和学习形式的灵活性使以往按部就班实施思想教育的方式受到挑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加强把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到一个更为突出的地位,长班学历教育与中短期培训班并存要求校园文化呈现层次性、多样性和实效性,等等。没有创新意识,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就谈不上与时俱进。
(二)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要拓展。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建设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就要使师生员工把“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认同为学校的群体价值观念,并以此为核心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如: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从开学第一天起,通过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其明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浓厚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职业观。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提供良好的校内外环境对其进行职业性格塑造。要通过创设相应的精神和物质环境,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其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时,目前应重视:
1、养成教育。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内心品质的外化和为人处事的基础。学校应以法制教育、师德教育予以配合。
2、职业形象教育。职业形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思想教育紧密结合。
3、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这将为学生成功迈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4、校风建设。校风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晴雨表,优良的校风是全体师生长期努力的结晶。
5、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把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注重加强德育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加强创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德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标。
(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要改进。
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始终围绕就业为导向, 提高学生素质来开展, 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一切为宗旨。高校要真正成为教育服务机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树立垒心垒意为学生服好务的思想,一切从维护学生的权益和需要出发,一定要有浓厚的人情味, 更地发挥好人文关怀在管理中的作用。
二是必须依靠全体师生。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形成的,是建设的主体,切切实实发动全体师生参与,使他们都得到自我教育的机会,从而调动起主人翁的积极性。
三是要“跳出”校园搞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开放性。以就业为导向使职业学校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更加紧密,光在校园围墙内搞建设是不现实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样。
所以,必须加强实践环节,通过在实践中感悟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增强辨别分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体验教育”是很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一种教育方法,到企业实习、实训、顶岗能使他们接受到良好职业道德意识的熏陶。
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 在开放教育环境的时代背景下,电大系统不仅有大学校园特有的规范性、教育性、创新性、传承性等基本特性,还有着自身独具魅力的校园特色文化。主要表现在内容的融合性、服务的宽泛性、方式的开放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电大系统的校园特色相融合的校园文化,不仅符合培养社会复合型人才的时代要求,还对文化强国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逐渐获得了电大系统的关注,并开展了积极的研究探索,论文就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理解性偏差进行相应的分析,同时提出了特色校园文化在开放教育环境下的建设方法。
关键词: 开放教育环境;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一、前言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的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有着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其他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构成的一个以统筹兼顾、分级管理教学为办学理念的现代化、开放化、远程化的教育系统的发展和深入推广,电大系统的学生团队逐渐壮大开来,通过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初步创建满足教育要求与规范且有着电大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形成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校园文化。通过营造和谐团结、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氛围,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电大系统的教育事业保证社会中的每一位都能够享受到终身教育,这对贯彻我国具有独特魅力的大众化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
二、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理解性偏差
1、开放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重视不够
由于电大系统的教学工作量比较大,没有时间来计划和筹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而且大部分学生是正在任职期间就读,年龄跨度大,同样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开放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但是研究结果表明,任何大学一旦没有其健全的、系统的、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其办学思想、教学理念的统一,人才的培养,向心力的增强,校园形象和影响力的提升等有着消极影响。
2、电大系统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展开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部分人看来,电大学生大多数是在职就读,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在职业与年龄方面跨度大,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学校里学习,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展开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然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学生在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校园文化对自身素养的陶冶。解决该问题关键在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加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向心力与归属感。
3、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职责存在错误理解
在许多人看来,单纯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当成是学生会或者团委的工作任务,与其他部门没有太大的联系。随着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文件的颁布,校园文化建设理念逐渐深入学校各项工作环节,在开放教育环境下建设特色的校园文化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发展目标。
4、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存在错误认识
在许多人看来,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实质是组织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活动实践,这种看法存在着片面性。校园文化不单纯是展开人文活动,也是在物质环境支持和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通过领会展现学校特色的精神文化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
三、特色校园文化在开放教育环境下的建设方法
1、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相关责任部门,完善校园管理制度要创建具有针对性的开放教育管理部门,在建立特定的工作机构的前提下,保证在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有效进行。部分广播电视大学已经把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归入相关责任部门的职责领域。加强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制度建设尤为关键。制度不仅表现了人的价值观念,还能对校园文化的有效、顺利建设起着保障作用。健全完善的校园管理制度不但对学生与教师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观念起着凝聚作用,还对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推动作用。完善管理制度的意义关键在于拟定一系列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制度,确保电大系统高效、透明、规范的管理。所以,健全完善校园的管理制度,营造科学、良好、有效的校园管理文化,也是特色校园文化在开放教育环境下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
2、注重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开放教育环境的背景下,达到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效果,在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能力与创造理念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比如在网络多媒体资源与学生自主学校相结合的前提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那就是通过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平台,实行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进行指导、辅助、促进教学为辅的人性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3、重视师生人文教育在开放教育环境下重视老师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确保教师的开放教育工作得到科学的指导,保证学生的行为得到科学的约束和规范,彻底贯彻治学严谨、学风良好的办学理念。
4、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的建设
开放教育环境不仅给电大学生带来了开放的交流学习的平台,还为电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交流的机会,电大系统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资源共享,开放较多的学习通道。创建互联网学习的平台,在该平台上,学生可以进行针对性、适宜性的学习,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这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建立具有专业、班级特色的网站,官方微博或者微信订阅号,创建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的网络文化,同时对特色网站、微信订阅号进行一定的评比,不断增强专业班级对校园特色文化的`理解和创造力。还要设置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根据成人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等。利用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和开放教育环境下学生自学的要求,推动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积极消除开放教育带来的距离感,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电大特色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5、重视开放教育校园特色文化平台的建设
电大系统的学生对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期待与渴望,有滋有味的校园文化生活不但满足了电大学生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的精神需求,防止电大学生对自身形象的单一化塑造的现象发生,还促使有特长的电大学生找到能够发挥自身特色和才能的平台,并在该平台上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这对激发电大学生的自尊心、自立性以及自豪感,树立积极向上的自我形象,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将具有相同爱好、志趣、专长的学生组织起来,形成多种形式的学生社团,促使学生之间进行相应的感情和心理方面的沟通交流,使得双方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感,也使得受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着适宜的沟通交流把有共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同学组成各种社团,让他们可以进行感情的交流和心理的沟通,这对学生认识别人的同时还能够深入的了解自己,培养较强的心理素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受教育者在融入社团活动时,不仅能够确保理论知识与实际活动很好的结合起来,还能够增长受教育者的见识,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技能,在兴趣爱好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而且,电大还要通过电大系统自身特点和现代化、远程化教育的优点来创建多样化校园文化建设舞台,传承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提高电大系统老师与学生的归属感、团结力。
四、结语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现代化、多样化发展,特别是开放教育环境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其不仅有大学校园特有的规范性、教育性、创新性、传承性等基本特性,还对受教育对象有着导向、塑造、凝聚、调节等作用。电大系统将远程开放教育、其特有的校园特点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进行适宜的修正、调整与创新,从而确保其满足电大系统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换而言之,在明确自身特色、确定自身定位的前提下才能建设电大系统校园文化,不能单纯将工作重心放在物质文化的建设上,要在建设物质文化的基础上重点体现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样,电大系统在学生管理与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不能单纯依赖校园文化建设,不能盲目地生搬硬现有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要在切实贯彻开放教育的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有效地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同时还要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在电大系统教育的发展规划上,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参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持续探寻和不断尝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形式与发展路线。在提倡文化强国的建设理念的今天,为了促进电大教育系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要加大电大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增强电大系统在办学方面的综合实力,提升电大文化形象,增强电大系统在社会的号召力、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冬梅,姚艳.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成人通识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探索———以台州电大开放教育通识课教学模式改革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3,(4).
[2]施蕾芬.大学精神引领下的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3).
[3]洪伟林,刘建平.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创新研究与实践[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
一、“新媒体”的利与弊号称“新媒体”的网络传播有着其他传媒不可取代的诸多优点。它传播信息的无限量递增和信息接受方式的快捷简便是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它借助计算机、数字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形成自己的平台。它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数据等于一身,不受地域、数量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它是贯穿全球的交互式网络,可以实现全球性覆盖,并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尤其是网络趋向的互动性,使传者和受者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同时,因特网的全球性、开放性和平等性,使网上的不良信息形成全方位的时空跨越,尤其敌对势力的反动宣传会对一个政党和国家的舆论导向直接构成威胁。互联网的平等、自由、广泛参与的特性,使一些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往往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信度大打折扣,这也给舆论导向的控制带来了困难。但对于受众群体来说,网络的最大特点是人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对外交往,这种趋势的发展一方面将形成机器代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造成现代生活方式越来越先进而人却越来越封闭,人际交往、交流和沟通出现倒退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对网络的交流空间缺少有效的控制手段,为一些文化中不健康的因素以及低级趣味提供了滋生和繁衍的温床,致使思想道德和文化品位出现滑坡现象。二、传统媒体优势尚存传统媒体是指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体和广播、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体。对于广大受众来说,“早上听广播,白天看报纸,晚上看电视”仍是他们接触媒体的主导模式。而“新媒体”对受众远比传统媒体苛刻得多,它不但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网络知识,而且它需要高成本。传统媒体,尤其是我国人民大众认知程度较高的传统媒体,在信誉、品牌、权威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未来的传统媒体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结构、机制和人员的调整而不是被新媒体所取代。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可融合共同发展在目前的环境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即使是商业性的新媒体,它的新闻信息来源也摆脱不了对传统媒体的依赖。传统媒体长期形成的许多资源和优势对新媒体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和传统媒体结合,是新媒体的一条重要出路。原因很简单:第一,信息来源。尽管网上信息已到了多得让人目不暇接的程度,但绝大多数信息的第一来源仍是传统媒体,受众经常看到的网络新闻都是转载于某某报纸或其他传统媒体。第二,采编能力。传统媒体拥有一支庞大的训练有素的记者队伍,对于新媒体来说,组建自己的新闻采集队伍,不仅存在着政策方面的障碍,还存在着无法承受的成本开支,更重要的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见效。第三,新闻经验。早期的因特网为技术精英们所创建需要的是技术人才,而今,网络越来越把眼光转向了有新闻背景的人员,传统的新闻规律、新闻实践和新闻经验被因特网所接受和利用。传统媒体的采编经验、采编方法、采编手段等,一旦结合网络的特性,创造性地运用到网络上,必然会结出更加灿烂的奇葩。第四,大众的认知度。传统媒体,尤其是社会上和人民大众认知程度较高的媒体,在信誉、品牌、权威性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而网络的内容现阶段仍存在可信度的问题。
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众所周知,新媒体的产生对于传统媒体具有很大的冲击作用,但是这个冲击表现在哪里、相对于新媒体它又有那些优势呢?就以广告传媒为例,传统媒体的广告无非就是对你做一个宣传,让受众能够知道你的产品或者企业,但是它仅仅只是让别人知道,并没有让客户真正的了解到你的想法;同样的商家让传媒公司给他们做一个广告,广告做的很漂亮,但是真正宣传的广度及深度,却没法得到回馈。这就是传统媒体的最大弊端,而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原因便是通过新媒体客户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商家所要表达的信息,同时商家也可以通过新媒体知道广告的广度和深度。之前曾经接触过一家传媒公司,这家公司刚开始是做传统的广告传媒的,公司老板也在当地的传媒界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新媒体的发展让这个老板发现传统媒体的弊端使得不足以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具有强有力的竞争,所以这家公司开始向新媒体转型,起步时间不长,但是已经初见规模。在推广方面,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的,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给新媒体有着巨大的作用。必如PAPI酱为什么可以这么火,公众号家家企业基本都有,就是因为新媒体的借了互联网的势,传媒加上互联网使宣传推广的数量及质量都大大提升。
(1)市场的差异
传统媒体目前是国家垄断性的,而互联网却是没有垄断保护的,互联网一产生,它就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2)受众的差异
传统媒体是“主导受众型”,而网络媒体是“受众主导型”的。在网络媒体里,受众有更大的选择权。
(3)写作的差异
网络新闻文稿关注的是速度快,文章要短。网络标题的制作是大白话,直接了当,突出重点。
(4)内容的差异
传统媒体分级管理,网络媒体的编辑职权相对大于传统媒体的编辑。网站编辑的职权大,也要求他有更强的把关意识。
(5)版面差异
报纸有版面的规律,报纸版面的轻重、主次,标题的处理、版面区域的安排。网络媒体是以时间流分配信息的。没有平面布局的概念。网络媒体还没有形成像报纸一样成熟的版面语言。
(6)采访的差异
网络媒体基本是编辑为主,少量的采访新闻,少量的原创。而传统媒体是以自采为主。
/iknow-pic.cdn.bcebos.com/96dda144ad3459828a4af9c201f431adcaef8499"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96dda144ad3459828a4af9c201f431adcaef849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6dda144ad3459828a4af9c201f431adcaef8499"/>
新媒体的特征
1、价值
就媒体本身意义而言,媒体是具备价值的信息载体。载体具备一定的受众,具备信息传递的时间,具备传递条件,以及具备传递受众的心理反应的空间条件。这些综合形成媒体的基本价值。这个载体本身具备其价值,加之所传递信息本身的价值,共同完成媒体存在的价值。这个也就是媒体存在价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进步也具备一定受众,但是媒体成本远高于受众所带来的商业效益,亦不能形成媒体的有效价值。
2、原创性
新媒体之所以称之为新,就新在这里。应该具备基本的原创性。这里的原创性,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个人或个别团体单独的原创性,应该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内容的创造,一种区别于前面时代所具备的内容上形式上理念上的更革新的一种创新。更具备广泛意义的创新。
比如,分众传媒就是一种新媒体,具备原创性,它之所以可以称为原创是因为它把原有的媒体形式嫁接到特定的空间上,形式上是嫁接,理念上却是原创。但是那时的聚众或者当下更多家类似媒体,都是新媒体典范,他们或者是不谋而合或者是复制,这个原创是这个特定的时间内时代的原创,仍可称其为具备原创性的一面。而这个原创是理念上创新的典范。
3、效应
效应是在一定环境下,因素和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因果现象。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特定效应的特性。或者说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一种更新的效应的特性。新媒体必须具备影响特定时间内特定区内的人的视觉或听觉反映的因素,从而导致产生相应的结果。
网络在90年代中期接入我国,属于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而且形成了巨大的效应,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几乎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这种效应必然产生特定的结果。由于这个效应的变化发展,不排除新媒体可以发展成为主流媒体的可能,也就是新媒体在一定的时机也可以脱离新媒体概念限制。所有的概念都是随着发展而变化。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E6%96%B0%E5%AA%92%E4%BD%93/6206"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新媒体">百度百科-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