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中国企业家杂志沈南鹏

中国企业家杂志沈南鹏

发布时间:

中国企业家杂志沈南鹏

红衫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2005年9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正式成立。此前,沈南鹏还是一位出色的个人投资者。2002年以来,沈南鹏以个人身份参与投资的企业包括分众传媒、金丰易居、中华学习网、一茶一坐、岩浆数码等。现如今,这些企业大都长势良好。“个人投资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创业者以及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全方位的详细考察。投资一个企业基本上是由于受到了其创始人(比如江南春)的感染。”如此这番话语是沈南鹏对于自己改行做机构投资人时经常给出的说法。但是与橡果国际等企业的擦肩而过更有可能是直接刺激沈南鹏采取行动的“导火索”。橡果国际最终成了独立后的赛富基金(Saif Partners)在中国的第一个投资对象。2005年6月,沈南鹏和已经正式从德丰杰辞职的张帆开始谋划如何搭建一个专业性的创业投资平台(详见本刊2006年第9期《红杉资本演绎中国版》)。一个月后在美国,沈张两人碰到了窥伺中国市场良久的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合伙人,双方“一拍即合”。2005年8月4日,携程网(Nasdaq:CTRP)正式宣布其总裁兼CFO沈南鹏辞职并将转入创投领域发展。“沈南鹏将和Sequoia Capital合作专注于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在一个高度依赖品牌的行业里,对于第一次募集创投基金的沈南鹏、张帆组合来说,选择跟红杉资本合作几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在全球创投界,红杉资本是一个不需要解释,人们自己就能想起很多语言来描述的名字。“我们使用了红杉的品牌,而且我们还和Don Valentine、 Michael Moritz、 Doug Leone等红杉资本创始人及合伙人经常保持各种形式的交流和沟通。”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沈南鹏紧接着表示,“当然我们之间会有相应的利益划分。”

沈南鹏经典语录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语录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语录具有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语录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沈南鹏经典语录,欢迎大家分享。

1、同样,希望媒体对基金有更宽容的态度,尤其是对早期风险投资基金。作为一个早期公司的投资者,失败率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也应该正面这样的结果,在失败的案例中学习成长(当然还会有新的失败),但关注早期创业企业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应该得到大家更多支持。相信很多媒体朋友和我有同感。

2、我感觉媒体首先是得把功课做好,了解基本情况,比如那个基金投了,股东到底是谁(即使7年前我也是一个小小的股东)等等;其次,我一直呼吁媒体对早期创业企业“手下留情”,一茶一坐目前的情况我不了解,不好评论。但感觉不要动不动就用“诉讼”“困境”等喧幱之词,尤其是标题和图片的使用。

3、再说一点小额贷款的事,中和农信也在汶川和舟曲等多个灾区发放了救灾贷款,支持灾民安居乐业,恢复生活,这类款管理得好的话,捐的钱在那里滚动使用,社会效益好,而且实际上坏帐率很低。

4、孟加拉的尤尼斯为类似的模式拿了诺贝尔经济奖,中和农信其实早就开始了这样的艰难的尝试,50多个贫困县的布点和管理,不容易,一个有理想和报负的团队。

5、雨中逛维也纳,多瑙河没有想像中的美丽,也没见盛名中的"蓝色"。但细雨夜色里寻访莫扎特,施特劳斯的故居就别有一番意境。

6、是魔咒,也是机遇与挑战。一步一个脚印,漫长的征途刚刚开始。

7、潮涌失忆了,不知哪里听来的,我们可是几百公里以外的公司也投啊,只要是优势创业。

8、每次听创业者痛骂叹息这些时,心里就很痛。一个个胸怀理想和使命感的企业家不得不去经历忍受那些人格的扭曲和沉沦。

9、热爱生活,珍视当前,是海外诸多阶层的统一共识,无论是饱学之士还是一介渔夫。有这样五彩斑斓的外观,一定有宽容并蓄的人生,一定有自我自在的追求。

10、希望和众多创业者共同学习、交流!也祝天下所有创业者能够坚持到底--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

11、互联网行业里新冒出来的几个创业者值得关注,都很年青,产品技术导向,有冲劲,而且大部分是都是二次或三次创业。

12、运气都很重要。对PE投资来讲,除了找到“好”项目以外,审慎调查的严谨性也是非常关键的。

13、行业自然会有一个人才提升和淘汰的过程,这个行业也没有像会计师和律师行业有一个专门的考核,尤其是早期的投资,每一个投资人员都来自不同的背景。基金在扩张团队的同时,也应该非常注意人才的质量,因为人才的素质对基金投资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

14、“不尽调”对一个专业的投资机构来讲是不可接受的,后面两个“不”则是技术问题,每个项目都有它特定的条款,没有办法相互类比。

15、我非常同意这样的观点,每个行业的竞争力都是由几个核心因素组成的,而在投资这个行业,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投资团队,持续有效的投资文化,是需要时间和磨练的。

拓展: 沈南鹏的创业故事

1998年,还在德意志银行从事投资工作的沈南鹏投资了一家软件企业,他坦言当时低估了创业的艰苦程度,这家企业虽然在2000年互联网高潮时期成功融资,但到了今天,尽管一年有几千万的销售收入,但仍然没有走出所谓的"红海",利润低,而且似乎也看不到有什么突破的空间。

作为风险投资家,沈南鹏给希望得到自己青睐的创业者们的提醒和建议是:

首先,创业是具有高风险的事情,作为一名创业者应该做好全面准备。美国的绝大多数成功创业者都经过了比较充分的准备阶段。一方面是精神准备,即创业需要坚持,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另一方面是遇到困难能否坚持和耐得住寂寞,是创业者要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第二就是创业即使走对了方向,即使有一个好的团队,也未必能够一定成功。沈南鹏说,有些企业即便没有关闭,但也从来没有真正达到一定规模和市场份额,这样的例子在创业领域比比皆是。

从创业投资基金的角度来看,一家企业到底值不值得投资?其中有一个"51比49法则"。没有哪个合伙人在创业的'时候就能确凿判断企业一定成功,但是如果投资者在决策时有51%的感觉或意见认为应该投资,而有49%的相反判断,这个差别不大的比例就能促成投资方做出投资决策。而那些被"枪毙"的商业计划书是一文不值吗?沈南鹏说:"只是这些企业在投资方那里得到的是遗憾的‘49比51’的判断"。"51比49法则"揭示了创业者获得风险投资的难度和偶然性,同时更说明创业的高失败率。沈南鹏认为,从风险投资人的角度看对一个企业能否成功都尚且如此的不确定,创业者就更应该做好可能失败的准备。沈南鹏说,尽管做了充分准备,商业模型也是正确的,但由于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存在,创业还是有可能失败。

沈南鹏向准备期的创业者们建议:除了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创业者还要为自己从事的新行业做好技术准备,在制作商业计划书和组建团队时候要把创业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充分考虑进去。

做好创业的准备,创业者还必须"善变",要始终以一种变化的心态去面对市场的变化。"即便今天去看我自己在2002年写的如家商业计划书,也会发现彼时的想法和今天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别,当时的创业计划绝对不会预料到企业今天所面临的实际发展状况",沈南鹏说。

所以,沈南鹏强调:"作为一位好的创业ceo,他需要的素质就是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市场情况、竞争对手的情况)来不断修正自己的商业计划,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向,尤其在公司早期,这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是创业者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人,那么他的创业很难成功",他说。

经验的积累对于创业很有帮助。但是,具备创业的精神、做好对创业困难的估计、进行具体的创业准备,这些都需要跨越一定的时间进行积累。沈南鹏说:"现在我自己作为投资方代表,不会对一个年轻人下如此的判断:说因为这个人有冲劲所以可能会更容易成功。"他认为一个学校里出来的人可能会是一个天才,会有很多技术层面的准备,但是如果要想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最好还是在大型机构或实际工作岗位上积累一定经验。"央视的创业节目里有口号说,创业照亮前程,但是做一个白领,做一个高级打工者也是一种很好的前程,而且是创业很需要的",沈南鹏说。沈南鹏对自己99年创业之前在投行工作的那段打工时间一点不感到遗憾,那段经历带给他很多东西,为后来的创业做了很多精神和其他层面的准备。

在沈南鹏收到的商业计划书里,有关互联网的创业计划比例是最高的。但是沈南鹏建议要在这个行业发展的人的创业眼光应该放得更广一些。他认为,在中国,大型的互联网集团已经形成,创业者的商业模型虽然有可能促成第二个新浪、百度或者腾讯,但是机会越来越少。在某个新的互联网产品和机会刚刚出现的时候,大的互联网集团有能力迅速组织自己的资金和资源优势,很快建立领导地位。在中国的很多行业都有创业机会,"中国的创业者应该考虑传统行业,在中国消费经济不断增长的前提下,传统行业所提供的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广泛的",沈南鹏说:"大家应该关注中国具有广泛前景的某一个消费产品或服务领域,在未来5到10年时间里,这些领域可能会产生价值超过几十亿美元的公司,我相信这些企业都会有机会"。

沈南鹏的红杉153个项目狂吸122亿!

沈南鹏,196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上海交通大学学士,耶鲁大学硕士,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也是携程旅行网和如家连锁酒店的创始人。现任中国企业家论坛轮值主席和理事、耶鲁中国中心理事会主席,天津股权投资协会会长、北京股权投资协会副会长、上海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

京东、聚美优品启动上市、唯品会并购乐蜂网、大众点评获腾讯战略投资,这些眼花 缭 乱的资本运作,都有红杉中国的背影。在并购上市的大潮中,红杉资本赚得盆满钵满,一夜之间,几乎整个中国PE界都在谈论红杉。

创立于美国的红杉资本素有“硅谷风投之王”之称,以互联网投资著称。2005年,沈南鹏带领的红杉资本首次进入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沈南鹏更多布局传统行业,在中国的声名也远不如红杉硅谷总部。2010年之后,也就是进入中国第5年,红杉中国才开始布局互联网。

“最近圈内都在谈论红杉,不过大家都有些过度神化红杉中国了。就我们了解,红杉资本在中国基本上是采取广撒网的方式,其实成功率远远不到1/4,你看到的都是成功的项目,就互联网投资经验和投资收益看,和红杉总部还是有不小差距。”一名阿里系PE人士如此评价。

从2005年沈南鹏带领红杉资本进入中国开始,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沈南鹏交出了怎样的答 卷?

广撒网153项目,上市21家

理财周报记者根据红杉中国主页显示统计:红杉中国主要投资的四个板块:消费品与现代服务业,科技与传媒、能源与环保、健康产业,还有其他。

而据Wind数据统计,红杉在中国共投资153家公司,其中有21家已上市,上市退出率约为13.7%。这样的投资成绩似乎也不足以让人顶礼膜拜。理财周报通过多种方式数次联系红杉中国高管和公关,截至截稿时未得到具体回应。

理财周报进一步统计发现,自2005年进入中国以来,红杉中国基金共投资了186次,涉及项目153个,其中,互联网软件与服务占59次,其他与互联网相关的投资达49次,总共在互联网领域的投资高达108次,占比高达58%。目前已上市的21家公司中,有12家是互联网公司。

“沈南鹏在国内互联网领域投资了近百家,目前投成功的也是这么几家,现在评价成功与否,为时过早。”上海一名专门从事TMT投资的PE人士说。

从传统行业转战互联网

其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红杉资本在中国的.投资,远配不上红杉总部“硅谷风投之王”之称。

纵观近10年红杉中国投资的具体项目来看,可以以2010年为分水岭。2006年和2007年红杉中国投资的频率大幅提高,分别为27次和30次,但互联网软件与服务仅各占4次。其他多为传统行业领域。接下来的两年投资频率大幅下降,分部为16次和8次,互联网软件与服务的投资进一步降低到共有4次,当时的红杉甚至开始将目光投向房地产领域,还涉足教育服务领域。至此,红杉中国似乎与红杉总部背道而驰。

2010 年之后,互联网投资的占比逐渐扩大,似乎开始回归到红杉的正轨。根据理财周报(新浪微博@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平台money-week)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2010年和2011年,红杉中国突然加大投资力度,投资频率分别为33次和37次,达到历史顶峰,其中互联网软件与服务行业的投资总共高达33次,占据两年投资的半壁江山。即使在其他行业的投资,也多以互联网为主,比如互联网零售、应用软件、家庭娱乐软件等。

2012年受宏观大环境影响,红杉中国仅投资8个项目,其中与互联网相关的达6个,2013年投资19次,互联网比重依然占据第一。

这种从传统行业回归到互联网行业的投资逻辑被沈南鹏解释为,“我们所做的不过是寻找中国GDP增长下,个人消费提升所带来的新需求。因美国的消费品市场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成熟,红杉只能专注于科技发展,但在中国,除技术变化,消费市场的发展本身也是巨大的机会。”

而红杉的一名LP将其解释为红杉在中国走了机会主义路线。毕竟对于进入一个新市场的外资PE而言,业绩才是王道。

入主中国9年狂吸122亿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红杉中国团队目前管理约20亿美元的海外基金和近40亿人民币的国内基金,用于投资中国的高成长企业。

自2005年进入中国以来,根据Wind数据的显示,红杉中国共管理12只基金,其中2010年发行最多,达4只基金,至今仍有两只尚未募集完成,分别是珠海红杉基金和无锡红杉恒业基金,募集规模分别为10亿元和7.98亿。

一般情况下,红杉中国的募集资金额度均在10亿以下,最大的一次是募集资金高达20.5亿元的天津红杉聚业基金,最后超募到26亿。2012年9月至今,红杉中国并没有募集新的基金。至此,红杉中国共管理资金规模达78.38亿。

那么,进入中国9年以来,红杉资本究竟在中国赚走了多少钱?

从退出渠道来看,红杉主要通过并购和上市退出。红杉中国153个投资项目中,21家已在美国、香港、内地等地上市。对这21个上市项目投资收益进行逐一估算发现,红杉中国仅这21个上市项目,总投资净收益约122亿人民币。

不过,忽略期间的各种失败项目成本、人力成本不计,红杉中国这9年21家成功上市的项目回报122亿人民币,折回仅19.3亿美元,而红杉总部最近仅凭 6000万美元投资得到了WhatsApp19%股份一单便获利近30亿美元。红杉中国团队交出的答卷与美国红杉的差距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红杉中国获利最丰厚的项目当属奇虎360和唯品会,分别净赚4.98亿美元和2.37亿美元。

奇虎招股书显示,红杉2006年向奇虎360投资600万美元,当时每股50美分,2006年11月第二轮投资中注资100万美元,每股66美分。奇虎 360首日上市股价达34美元,红杉持股8.5%,价值5.05亿美元。由此计算,红杉700万美元投资五年获得72倍回报,尽赚4.98亿美元。

2010年,红杉开始投资唯品会,注资3500万美元,净收益2.37亿美元,虽然账面收益比不过奇虎360,但红杉资本作为幕后主导,将唯品会、乐蜂网、聚美优品三者归宿巧妙安排,坐收最大渔利。

当然,红杉中国也投资了不少的失败公司。红杉资本在中国的第一个上市项目——亚洲传媒便出师不利,虽然成功上市并获得7倍收益,但一年以后便因资金被占用的丑闻被迫退市。此外,麦考林业绩的不理想导致在资本市场上沦为垃圾股。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

中国企业家报社集团是哪家央企下属的企业,因为它属于国家企业。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是经济日报集团下属的刊物,也是全国唯一以企业家尤其是广大民营企业家为重点关注对象的国家级刊物。

国家级期刊应该只有《求是》杂志吧。《中国企业家》杂志虽然不是国家级,但可以说是唯一带“中国”字头的以“企业家”命名的国家队杂志。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是国企吗

国家级期刊应该只有《求是》杂志吧。《中国企业家》杂志虽然不是国家级,但可以说是唯一带“中国”字头的以“企业家”命名的国家队杂志。

是国企。中国企业报创刊于1988年1月,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简称中国企联)主办,是我国唯一以企业和企业家为报道核心的中央级媒体。《中国企业报》集团天津有限公司是《中国企业报》集团子公司,大型中央驻津企业。企业设有:党团、工会,办公室,新闻及全媒体运营中心、中企舆情处置中心。

杂志社有几种类型:一、国家大型杂志社(或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主管的)是事业单位,如《求是》杂志社。这类杂志社的经费一般由国家或省级财政拔款(或部分拔款);二、非政府部门创办的杂志社,现在一般都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也就是说,其经费一般是自收自支。

杂志社属于事业单位。杂志社一般分为国家大型杂志和非政府创办的杂志,他们都属于事业单位,不过,国家大型杂志社(或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主管的)的经费一般由国家或省级财政拔款(或部分拔款)。非政府部门创办的杂志社,现在一般都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其经费一般是自收自支。拓展资料: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英文是Public Institution,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其工作人员与公务员是不同的。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事业单位不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还新兴了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本举办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明显特征为中心、会、所、站、队、院、社、台、宫、馆等字词结尾,例如会计核算中心、卫生监督所、司法所、银保监会 、质监站、安全生产监察大队、住房公积金中心等。事业单位分为参公事业单位以及一般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是指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参公改革之后的事业单位在省公务员招考中招考,普通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招聘中招考。

中国企业家杂志停刊

公众号如果被封了有那么几个原因1 内容涉嫌违规,被多名网友举报,已经官方证实被封禁了2 内容涉嫌违规操作,被微信官方封禁

创刊于2008年9月,由原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牛文文率领团队创办,获得盛大集团2000万元投资,2009年定位还不清楚,跟中国企业家有点类同,2010年之后定位清晰:报道中小企业,从中发现其中的佼佼者,重点报道那些长起来的有创新的企业。内容以深、透见长,媒体圈内人士都认为这是商业杂志里内容做得最好的杂志之一。

中国企业家杂志订阅

<商界> <中国企业家> 这两个比较好点! 这里面有好多呀!!!

<商界> <中国企业家>这两个比较好点!

可以由以下途径购买:1,到邮政局订阅。2,汇款到杂志社邮购,不过如果杂志社每期寄过来时发平邮印刷品的话,丢失是查询不到的。3,到当地文化市志或零售摊点购买或提前预订。

  • 索引序列
  • 中国企业家杂志沈南鹏
  •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
  •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是国企吗
  • 中国企业家杂志停刊
  • 中国企业家杂志订阅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