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早孕检测相关论文

早孕检测相关论文

发布时间:

早孕检测相关论文

引言:早孕试纸对于正在备孕的女性来说很是很常见的,早孕试纸是女性经常检测自己是否怀孕的工具。但是也有很多人在使用早孕试纸的时候会产生各种疑问,早孕试纸到底是什么样的原理可以发现人体是否怀孕。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分析一下早孕试纸的原理是什么,它的效果怎么样?

早孕测试纸是指通过检测尿液中的HCG的浓度,来确诊女性是否怀孕。 HCG是受孕性体内中胎盘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类激素,因此检测试剂就是应用了免疫层系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制成的,用来检测HCG的测试。女性在使用早孕检测试纸检测时,当试纸出现了两条明显的红杠就代表着怀孕,一条杠是表示没有怀孕,试纸只是协助临床判断是否妊娠的一个指标。

如果夫妻双方同房没有超过半个月,那么检查结果一般都是不准确的。正常情况下,在同房7~10天就可以进行检测,可以通过早孕试纸或者是验孕棒检测晨尿来看看自己是否怀孕,房事后时间越长则检测的结果就越准确,因此在同房后最早一个星期,最晚大约三个星期就可以测出女性是否怀孕。

女性在用早孕试纸检测的过程中,如果试纸出现一深一浅的现象,就说明有可能是怀孕了,但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也可以过几天后再用试纸检测晨尿,如果变成两道杠则是说明怀孕了,如果还是一深一浅,那么就需要去医院进行抽血检查,看是否怀孕,如果血中的HCG是翻倍上升,则说明是宫内怀孕,反之则要考虑而宫外孕的可能性。

应该是通过尿液的浓度,还有尿液产生的物质,激素水平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怀孕。效果是非常准确的,很多人都通过早孕试纸,判断出了是否怀孕。

工作原理就是检查体内的hcg ,来确定是否怀孕。效果非常的准确。

早测论文检测

刚查重完的大四狗过来答一发。首先你需要知道自己学校用什么系统查重其次才能讨论准不准的问题。大部分学校给本科生查重用的应该都是知网,但是知网太贵,真希望哪天知网能降降价,但是等他降价,也跟我没啥关系了。我记得我最后的定稿,早检测查重是15%的样子,知网是19%左右,很接近。早检测有一部分数据库是跟知网重合,也有一部分是知网没有的,这大概也是早检测系统如此接近知网的原因吧。提醒:网上很多查重系统,因为自身的数据库不一样,检测结果也就不一样,所以我建议一开始选择哪个查重系统,就贯彻到底,不同的查重系统换着查重,反而会影响论文的修改。比如我,一开始用的就是早检测论文查重系统,之后也一直用早检测查重,最后定稿才用知网查重的。

不是的,只要数据库中有检查。

一般查重系统收录论文都是需要一个时间段的。打个比方:在zaojiance论文查重系统检测论文之后,它不会立刻就收录论文,但是具体要多长时间,这就需要区分是毕业论文,还是期刊论文了。

再举个例子:就拿知网来说,它不是所有的论文都收录,对于本科论文,在论文的收录上更多的是偏向于优秀的本科论文。对于硕博毕业论文,知网基本上都会予以收录,但是并不会在其毕业年度收录,通常也需要在次年予以收录。

最关注的是参考文献问题。由于他们的专业性质和他们所写的论文的主题相同,他们经常被更著名的书籍和作者引用。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一些学生使用了大量的专家语言。结果,他们的观点得到了明确的表达,但去检测才发现文章的重复率太高,当我想修改时,发现一个困难的问题,需要做大量的修改,以满足自己的使用需要。

首先,当人们创建论文时,他们需要理解论文的引用。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只要他们表示他们被引用,他们就不会被作为抄袭,所以他们不关心引用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提出这个问题。

不只是查跟别人论文的重复哦,查重系统还有一个网络库,就是与网络上的资源进行比对,看是否有重复的。百度百科,百度文库这些都会被查出来。我以前写论文的时候就是抱有这种侥幸心理,结果就被PaperPP查重系统检测出来了,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

论文查重分多个不同的系统,一般都是用知网查重系统的,查重是跟查重系统里的比对库收录的文献进行对比,当然百度百科里的内容也是要进行比对的,所以如果有抄袭百度百科的内容会被查出重复的。

早检测论文检测平

一般是检索关键词和关键语句的,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分段检测。 如果文中的段落或长句跟系统的数据库里的文献相似度很高或者是几乎相同,基本就能确认这属于抄袭的了,所有小段检测完之后,会总结下,把所有抄袭的小段的字数统计出来,然后除以总字数就是抄袭率了。

一般是15分钟左右,如果遇上高峰期,时间就要长点了。不过也还好,早检测查重还是比较快的,很多查重系统检测要几个小时,等得花儿都谢了。

是安全的吧,我都用早检测系统测了三次了,也没有泄露信息什么的呀。

学校好像没有用早检测系统,因此这个系统的结果高与低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可以对照报告进行论文降重,不过建议用跟学校一样的查重系统进行查重,然后根据那个报告去降重。

早检测论文检测平台2s3uu

支原体与妇产科感染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支原体与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关系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不同种支原体致病性的差异及支原体的检测手段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支原体与妇产科感染性疾病之间的关系的知识。欢迎阅读。

支原体简介: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可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937年,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分离于人巴氏腺脓肿。1954年,有学者从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al urethritis,NGU)患者尿道分泌物中分离出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1980年, 从男性NGU患者尿道分泌物中培养出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ium,Mg)。自此以来,有关于支原体与女性生殖道感染和不良妊娠结局的报道层出不穷,但关于支原体与不同疾病间相关性的报道说法不一。

支原体属柔膜体纲,支原体目(Mycoplasmatales),支原体科;其下分为支原体、血虫体、血巴尔通体和脲原体4个属。其中,支原体属(Mycoplasma)有199种,脲原体属(Ureaplasma)有7种。能从人体分离出的支原体有16种,其中7种对人体有致病性,即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UU、Mh、Mg、发酵支原体(Mycoplasma fermentans,Mf)、穿透支原体(Mycoplasma penetrans,Mpe)和梨支原体(Mycoplasma pirum,Mpi)。除Mp外,其他6种支原体均可见于女性泌尿生殖道。其中最重要的为UU、Mh和Mg。

UU共分为14个血清型和2种生物型。Parvo生物型由UU血清型1、3、6、14组成;T960生物型则包括UU2、4、5、7、8、9、10、11、12、13血清型。这两种生物型基因组间有较大差异。最近,具有parvo生物群特征的支原体被划分为新的菌种微小脲原体(Ureaplasma parvum,Up),Up常见于临床无症状携带人群,因此有学者认为其属于正常菌群;而具有T960生物群特征的支原体称为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1]。本文对未能区分两种生物型的研究统称为UU,针对生物型的研究则分别标注为Up和Uu。

流行病学

研究显示,生殖道支原体有较高的携带率,新生儿体内支原体的定植通常是在阴道分娩时经母亲的宫颈或阴道时感染获得的,可认为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较阴道分娩者支原体定植率低[2]。当女性性成熟并有性生活后,支原体检出率大大增加,尤其是Uu。有研究显示,女性性伴数越多,支原体检出率越高[3]。

除性接触外,影响生殖道支原体在人群中分布的因素包括年龄、种族、经济状况、避孕方式、月经周期、绝经和妊娠等[4]。因此,确定生殖道支原体在女性下生殖道中的流行情况需考虑上述因素,但目前将这些因素纳入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并不多,这也是国内外缺乏支原体流行情况精确数据的原因。

Mg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检出率不同。对美国约3 000例成人尿样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g检出率为1%(女性0.8%,男性1.1%)。在有生殖道感染症状女性中,Mg检出率高于普通人群。总的来说Mg比淋球菌更常见(0.4%),但低于沙眼衣原体(4.2%)和滴虫性阴道炎(2.3%)[5]。

UU非妊娠期健康女性阴道和宫颈检出率较高,并且可见Up的单纯血清型感染为主的现象,各国对非妊娠期女性UU检出率从20%~60%不等,PCR法较培养法敏感度高,无症状人群的UU检出率约为60%,性传播疾病门诊人群UU检出率为70%~90%。[6-11]

临床表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医疗机构开始广泛开展支原体检测,主要使用培养法。目前中国对支原体的认识主要有两方面问题:一是支原体检测;二是支原体的致病性。

很多中国的医务人员对支原体的致病性认识混乱,支原体是一种条件致病微生物,有较高的生殖道携带率。目前有的医疗机构只要发现支原体检出阳性,就一律给予抗生素治疗,不孕患者不转阴不给予助孕,造成患者反复治疗,给患者造成很大的身心负担。另外一些医疗机构又出现另一种极端情况,由于不能判断支原体是否致病,就不进行支原体检测和治疗,这样又会耽误支原体感染患者的治疗,给患者造成痛苦。因此,对于支原体致病性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一种与女性生殖道感染和不良妊娠结局有重要关系的微生物,支原体及其致病性的研究在各国方兴未艾。目前已知Mg是女性宫颈炎的病因,而UU和Mh与早产、低出生体 重儿及新生儿肺疾病相关。但支原体在女性生殖系统感染方面的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明确。由于支原体的临床检出率很高,而无症状者也较高,如何评价支原体的致病性成为临床医生关心的重要问题。

一、携带者

支原体的阴道高定植率意味着人群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支原体携带者,这些患者无症状和体征,因此不能认为出现了支原体感染。这种现象以UU最为突出。刘朝晖等[12]发现,在健康体检人群中UU检出率为60.9%,其中Up为95%,并以单一血清型为主(90.1%)。张帝开等[13]发现,在健康体检人群中UU检出率为36%,其中Up为82.5%,并以单一血清型为主(88.5%)。在男性的尿道下1/3处也能发现类似的现象。

自从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分型检出Uu和Up后,各国学者都致力于研究二者致病性间的差异,但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证明哪种UU的致病力强[14]。考虑到中国大部分临床机构仅能通过培养法检测UU,不能区分Up和Uu,。因此判断支原体导致的感染性疾病时需更加谨慎,应将疾病的症状体征作为判断感染存在的前提,否则应以携带者对待,不宜使用抗生素过度干预。

二、阴道感染

在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妇女中有2/3可检出Mh。1980年,有学者首先提出Mh可能在非特异性阴道炎中的作用,可能是与阴道加德纳菌及其他细菌共生,或是单独的病原体。有研究支持这一设想,结果显示,患有BV妇女的Mh检出率为63%,而正常对照者仅为10%[15]。Deodhar等[16]发现,BV患者Mh检出率为43.9%。BV患者阴道分泌物多能培养出Mh和UU。虽然支原体对甲硝唑不敏感,但是在甲硝唑治疗BV后很少在阴道分泌物中培养出Mh。这可能是由于适于支原体生存的阴道环境改变所致。因此,推想Mh在BV中可能是与其他细菌处于共生状态。因此,从阴道分泌物中检出Mh并不意味着其具有致病性,仅提示可能存在BV。

三、宫颈炎

目前已证明,Mg是男性NGU和女性宫颈炎的病原体。Keane等[17]对39例患有NGU的男性和其伴侣进行研究发现,14例沙眼衣原体阳性男性的性伴中43%为衣原体阳性,12例Mg阳性男性的性伴中58%Mg阳性,Mg感染率与衣原体相当。动物实验也证明,从感染动物体内分离的Mg接种到未感染动物体内后可形成相同疾病,符合Koch法则[18]。据此可肯定Mg是一种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病原体。

Mg通常可从女性阴道和宫颈的分泌物中检出。McGowin等[19]采用体外实验发现,Mg感染培养基中的阴道和宫颈上皮细胞后,2 h即可与细胞发生黏附,3 h可进入细胞,感染后1~2 d大部分Mg进入细胞使胞内浓度高于胞外浓度。Mg进入细胞后可促使细胞分泌前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等,趋化巨噬细胞吞噬Mg,并且Mg还可释放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这可能与促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的复制有关。

国外很多学者已证明,Mg是宫颈炎的病因[20,21]。Gaydos等[21]对324例门诊就诊的女性性传播疾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PCR法检测阴道分泌物拭子和尿液中衣原体、Mg、淋菌和滴虫,发现衣原体和Mg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1.1%和19.2%,而在宫颈炎人群中检出率分别为15.8%和28.6%;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仅Mg与宫颈炎相关。

四、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

由于Mg可感染宫颈上皮细胞,其也可能上行感染致非淋菌非衣原体性盆腔炎。有研究显示,Mg可导致猴输卵管炎[22],能改变输卵管纤毛细胞的形态[23]。有学者发现,Mg可黏附男性精细胞,进而随精x进入女性上生殖道[24]。在患有盆腔炎的女性中Mg检出率为14%~16%[25-26],与无症状女性的检出率(3%)差异较大[27]。在盆腔炎评价与临床健康(PID Evaluation and Clinical Health,PEACH)研究中,Mg与衣原体和淋菌的流行情况一致,提示其可能是女性生殖道潜在的常见致病原[27]。Haggerty等[28]对50例患有非淋菌非衣原体性盆腔炎的女性用PCR法检测宫颈和内膜的Mg,检出率分别为12%和8%,说明在子宫内膜能检测出Mg。

盆腔炎可导致不孕、异位妊娠、反复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痛等后遗症[29]。Mg感染是否能导致上述疾病还有待研究。目前仅有证据提示,不孕女性宫颈或腹腔拭子PCR检测Mg阳性率高于健康女性[30];另外,不孕女性血清Mg抗体阳性而宫颈拭子阴性提示既往Mg感染可能会导致输卵管持久的损伤或堵塞[24]。

目前约有10%的PID患者能培养出Mh[31]。Prabhakar等[32]研究发现,PID患者中Mh检出率为54.9%,而对照组仅16.39%。已有研究发现,约2%~16%的急性PID患者可直接从发炎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部位培养出Mh,患者的阴道和宫颈Mh分离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血中Mh的特异性抗体都升高[15],这些都提示Mh与PID相关。但有研究指出,Mh感染输卵管镜下无明显结构改变[23],说明Mh感染急性期内对输卵管的损伤较Mg、淋菌感染轻。

UU与疾病的关系是目前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但由于检测方法的多样化,尚无统一的检验标准,且各国学者对UU及其血清型认识的差异,使得国内外关于UU的流行情况及其致病性的报道存在一定的不同。目前已知UU可能与男性尿道炎相关,但由于约50%性活跃男性尿道中有UU定植,所以仅检出UU不一定能证明其与尿道炎相关。Abele-Horn等[33]采用PCR法研究254例有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Uu临床标本发现,Up和Uu检出率分别为81%和30%,特别是在盆腔炎和流产患者中Uu检出率显著升高,分别为57%和42%,提示Uu可能与宫颈炎及其后遗症相关。

综上所述,支原体与盆腔炎的发病有相关性,在临床盆腔炎的诊治中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因此,在2008年发表的《中国盆腔炎性疾病诊治规范草案》大部分治疗方案中都含有可用于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抗生素。

五、早产与绒毛膜羊膜炎

文献报道,妊娠期阴道和宫颈检出UU、Mg的患者较正常女性更易发生早产[33-35],Abele-Horn等[33]认为,阴道大量UU定植是早产的危险因素。为明确这一关系, 1990年在美国进行了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共纳入4 900余例妊娠妇女,结果表明,母体妊娠中期下生殖道UU的定植与低出生体质量、胎膜早破和早产无关[36]。Eschenbach等[37]对1 181例妊娠中期无症状但阴道发现UU定植的妊娠妇女采用红霉素333 mg,3次/d口服及安慰剂双盲治疗7 d,在治疗结束后4周对部分患者进行了再次培养,发现2组的UU再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且早产等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因此,认为下生殖道存在UU,不是用红霉素预防早产的指征。有学者研究认为,红霉素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妊娠期下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38],但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且大多未分析其他早产致病微生物如衣原体等的影响因素。目前多数临床研究认为,不需对妊娠期下生殖道检出UU的患者进行干预和治疗。

支原体在羊膜腔内感染中起到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Yoon等[39-40]对181例早产妊娠妇女的研究发现,羊水中仅培养出UU者发生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等妊娠不良结局的概率显著高于培养阴性者,炎性因子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β升高。Nquyen等[41]对456 例妊娠15~17周妇女采用PCR法取羊水检测Mh,阳性率为6.4%,其中14.3%早产;Mh阴性组3.3%早产,认为妊娠中期检出Mh提示发生早产的风险显著增高。因此,对于产科医生来说,判断哪种情况下下生殖道支原体会上行感染至宫腔是十分重要并具有挑战性的。

六、新生儿感染

新生儿可在阴道分娩过程中获得生殖道支原体。研究认为,UU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先天性肺炎和慢性肺部疾病有关[48]。总的来说,UU的定植与早产儿的'慢性肺部疾病有显著关联,有定植者发生慢性肺部疾病的风险是无定植者的2倍[42-45]。

七、产后感染

Lamey等[46]对产后发热(125例)和未发热者(60例)进行血培养,Mh阳性率分别为7.2%和0(P<0.005)。因此,Mh可致产后发热,这很可能是由于患有子宫内膜炎所致。这些患者通常会出现1~2 d的低热,伴有子宫轻压痛,很少有其他临床症状。

八、自发性流产

研究显示,自发性流产与支原体检出间有明显相关性,但未能区分是否为胎儿排出时的生殖道污染,因为从死胎的肺、脑、心脏和内脏等处均曾分离出支原体。然而,这些研究结果不能证明:是感染支原体导致胎儿死亡,还是其他因素致胎儿死亡后坏死组织发生了继发的支原体感染。由于缺乏严谨的对照研究,实验性抗生素治疗支原体感染不能明确是否对自发性流产有益。因此,自发性流产与支原体感染是否有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九、支原体与艾滋病

1986 年Lo首次从男性同性恋艾滋病患者体内分离出穿透支原体(mycoplasma penetrans, Mpe)。之后的研究表明,Mpe与HIV感染和艾滋病密切相关:HIV 阳性患者感染Mpe的概率是阴性个体的122倍;而有症状的HIV阳性患者的Mpe阳性率是无症状HIV阳性患者的2倍。目前认为与艾滋病相关的支原体主要有Mf、 Mpe以及Mpi,而生殖道的UU和Mg也可促进HIV的感染。其具体的协同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认为,许多支原体是免疫系统的激活剂,支原体作为辅助因子可能通过诱导免疫系统而促进HIV的感染,如Mpe可诱导单核细胞产生TNF-α和IL-1等,并增强HIV的复制。

实验室检查

一、培养法

该方法的标本为阴道分泌物,常用的Uu培养基有U9C、l0C、AT、A8和GM、SP-4 肉汤培养基。进行支原体培养的基础培养基应选择市场上可大批供应的,含营养肉汤,并加入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的培养基。通过观察支原体在肉汤培养基中的代谢活性可以了解其生长状况。Mh代谢精氨酸后形成氨或UU分解尿素释放氨均可使pH值升高,导致培养基变色。为进行阳性鉴定,需在1~4 d内将含尿素的肉汤培养基分割后再次接种在琼脂糖培养基上。

二、免疫学方法

各种血清学检测方法临床实用性较低。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免疫荧光实验、免疫酶实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代谢抑制试脸。

三、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优点在于:仅需少量标本,且无需提纯标本DNA,不受病原体存活与否的影响,具有高敏感度;能24 h内快速、准确诊断支原体感染;还可对支原体进行快速分型。这对正确使用抗生素,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见方法包括PCR、DNA探针法、核酸放大技术(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iques, NAATs)。缺点是对实验设备、人员要求较高,限制了临床使用。

Mg体外分离培养极为困难。PCR是研究Mg的最常用手段。区分UU的两种生物群Up和Uu一般采用PCR法,使用16sRNA的基因序列对两种生物型进行区分[47]。

四、中国存在的问题

支原体的培养是目前中国医疗机构进行支原体检测的主要手段,主要是使用液体培养基直接检测并同时进行支原体药敏试验。该方法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检测结果需48~72 h,目前有出售的商品培养基,操作便捷,对实验条件要求不高,因此在中国得到广泛使用。

但是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①由于Mg的培养周期长,几乎没有医疗机构进行Mg的检测,导致其流行病学情况不明。②此方法必须采用双向培养,因为单向液态培养基培养仅靠变色判定结果并不可靠。由于支原体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量较少且体积很小,生长后培养基清亮,也有的呈不显著的混浊或极浅淡的均匀浑浊。通常需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精氨酸等一些底物和苯酚红等pH指示剂,根据UU和Mh使底物分解产氨,使培养基的pH值升高导致颜色从黄变红来判断有无支原体的生长。但是某些细菌或真菌也有可能在培养基中生长引起类似的生化反应,并且这些细菌或真菌因体积很大常使培养基明显浑浊变红,从而出现假阳性。国内外的临床检验规范上都标明需要进行固体培养基培养,观察菌落形态才可确诊。因此,中国对支原体的诊断存在假阳性问题。③中国对支原体PCR检测的重视不够。目前PCR检测已成为国外支原体研究的首选方法,而中国开展支原体PCR检测的单位很少,且大多不进行Mg检测。因此,中国开展的支原体研究常存在缺陷。

支原体感染诊断与治疗

一、诊断

支原体属条件致病微生物,其感染的判断需明确以下两点:①患者有明确的感染征象:具备临床症状、体征,按临床标准可诊断为感染性疾病。②患者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查结果阳性。同时具备上述两条时再考虑患者是否为支原体感染。若患者无临床表现,仅支原体阳性,应注意是否携带支原体。

二、治疗

支原体无细胞壁,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都不敏感,而对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和DNA合成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敏感。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很多支原体都会产生耐药性,有必要进行药敏试验,来指导临床用药。目前药敏试验一般选择的支原体为Mh和UU,而Mg培养时间长、难度大,一般不进行药敏试验。抗生素疗程一般不超过14 d。

妊娠期若支原体上行进入宫腔则需要治疗,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通过胎盘的能力都很弱[48];但克拉霉素通过胎盘的能力很强,且Mg和UU对其很敏感,这使得克拉霉素较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更适合应用于妊娠期宫内支原体感染的患者[49]。目前对妊娠期阴道支原体感染一般不进行治疗。

支原体是一种不同与细菌和真菌的另一类微小病原体,支原体属有80余种,与人类有关的支原体有肺炎支原体(MP),人型支原体(MH)、解脲支原体(UU)和生殖支原体(MG),前者引起肺炎,后三者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症状来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1.因为感染解脲支原体感染之后出现白带异常的患者,也要治疗支原体感染,常用的药物有阿奇霉素, 有抑菌消炎的作用但同时要注意:阿奇霉素的副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消化系统,比较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胃肠胀气、胃炎等较为少见;其次,神经系统,如头痛、嗜睡等,较少见;第三,过敏反应,如支气管痉挛。2、患者出现解脲支原体感染之后,主要也是用抗生素来对症治疗,可以夫妻双方同时检查治疗,用抗生素治疗,两种或者三种联合效果会比较好,四环类药物是首选治疗药物。如果患者服用会出现一些症状,比如有以下一些 1.局部刺激。口服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2.二重感染。四环素类为广谱抗菌素,使用后易导致菌群失调,可能引发鹅口疮、葡萄球菌肠炎、伪膜性肠炎、阴道炎等。3.肝脏毒性。大剂量使用可能引起脂肪浸润性肝损害。4.长期应用肠内细菌受抑制可引起维生素缺乏症。3. 针对顽固性支原体可服用利尿消炎丸,是根据中医学“中药归经”原理,由李中医30余年潜心钻研配伍而成。在治疗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以及女性泌尿系统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利尿消炎丸的配方结合了车前、鱼腥草、王不留行、赤芍、当归、石竹、扁蓄、桃仁、红花等50多种中药成分。这些中药成分不仅达到了西药广谱抗生素的作用,能有效杀灭解脲支原体,消除炎症,还使其具有清热解毒、活血行气的作用,能从根本上改变解脲脲原体的生存环境,使其无法繁殖。同时也可以帮助患者调理全身,最终达到祛病固本

支原体是一类比细菌小比病毒大的原核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包括一些动物与人类,到目前已从人体内分离出几种支原体,与生殖道有关,能引起生殖道疾病患的主要是解脲支原体,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后,引起的疾病男性为非淋菌性尿道炎,女性主要为非淋菌泌尿生殖道炎,男性表现为尿道刺痒、烧灼感和排尿困难,少数有尿频,尿道口轻度红肿,分泌物稀薄,部分病人无症状,女性表现为白带增多,可用妇焱丸调理,尿道灼热或引起盆腔炎,输卵管炎等而引起不孕,流产和宫外孕,总体来说是一种感染,会传染的。

检测孕期妊高症论文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护理专业的人员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护理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护理专业论文 范文 篇一:《试论提高护士水平》 1材料 1.1曾有一位产妇说:“我在分娩时,自己很痛苦害怕,可两位助产实习护士 说说 笑笑,聊个没完,我怕她们不专心,误了我的事,说了她们几句,她们也很生气”。 1.2约12.5%的实习护士因为语言使用不当,惯用专业术语引起的,使患者困惑不解,产生交流障碍,甚至误解,影响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护士与病患的纠纷埋下隐患。 1.3由于现今我国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从而造成实习护士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健全,为医疗事故埋下了隐患。 2护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反映出当今实习护士护理工作面临了许多的问题,也了解了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不足。 2.1自身整体素质 2.1.1缺乏同情心,态度冷漠 同情心是人际沟通的基础,也是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之一,特别是在医院,实习护士良好的同情心对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2需要交流的相关信息量过少 患者及家属首先接触的是护士,患者及家属的心情非常焦急,迫切想知道跟住院治疗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病情、用药、治疗 措施 、预后、责任医生及责任护士的姓名、业务水平等。 2.1.3缺乏过硬的专业技术 由于实习护士刚从学校出来,所以很少面对面的接触病患。护理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在护理工作中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尽管我们态度和蔼,但对患者的疑问由于解释得含糊其辞,操作技术不熟练等,也引起患者的不信任甚至反感,影响护患关系。 2.2对法律法规认识不全面 2.2.1护理文书存在的法律问题 实习护士初次使用护理文书时,还存在很多的不理解。如:医护记录不一,护理字迹潦草,陈述不详细,护理记录内容不准确,重点不突出以及延续性差。医嘱开具时间与护士执行时间不一致,随意涂改,代签名,回顾性记录等,都使护理记录失去真实性,完整性。这种现象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造成无力举证而败诉。 2.2.2渎职的法律问题渎职 实习护士在工作时严重不负责任,不执行各项 规章制度 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患者死亡或严重伤害的违法行为。如:不执行查对制度,导致患者给药途径不当,错换漏输液体。不执行巡视制度,氧气导管不通,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使患者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2.3侵权的法律问题 实习护士工作过程中,由于护理不当,技术水平低或工作不负责,忽视患者权益,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损害甚至死亡的差错事故,是对患者生命健康权力的侵犯。同时,患者有权利了解所患疾病的治疗及护理方案,医务人员有义务告知患者。如:在未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就擅自进行医疗操作及某种检查,将构成侵犯知情同意权。假如广大医护人员对此还不引起警觉,其危害将大大增加。 3改进措施 3.1进行岗前培训 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培养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的服务意识,可以帮助她们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引导新护士热爱护理专业,并按照专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护理实践,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护理。 3.2提高护理服务理念 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塑造护理人员的良好形象,注重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美化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具体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提高实习护士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不断加深对“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内涵的理解[4]。 3.3强化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请法律专业人员来院办讲座,把学到的 法律知识 和具体案例相结合,加大管理力度,规范护理行为,对已出现的护理差错进行分析,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忠于未然,就能杜绝或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3.4加强学习,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护理记录属于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就是说,护理记录也将同病历一样,作为法庭证据加以采纳。护理人员应从执法的高度,提高对护理记录的认识,对护理文件书写遇到的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护理记录。 3.5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必须做到懂法,明法,遵法,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充分认识到护理行为时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约,严格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制度的各项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3.6履行告知义务 患者同意是医疗护理侵权行为的必要条件,是医疗护理行为合法性的前提。因此,护士应将每项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和家属,特殊治疗,护理,检查,应征得患者的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这既是尊重患者的权力,也是护理自我保护的需要。 4小结 护士工作任重道远,提高护理水平、减少护患纠纷是我们每一个护士的责任和义务。护理人员有必要提高护理质量、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同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部门的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保障护理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二:《试谈关于产后出血的护理》 一、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我院临床资料分析,造成产后出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是发生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在正常分娩情况下,胎盘从子宫剥离时少许出血是很常见的,但是当胎盘完全从子宫剥离并排出后,流血便会迅速减少。但一些产妇由于待产及分娩过程中精神过度焦虑或疲劳等,造成子宫收缩乏力,血管闭合不好,就可发生较大出血。多胎妊娠、巨大胎儿、产程延长、各种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以及多次流产后导致子宫纤维受损、羊水过多使宫腔压力增高导致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等,也易出现子宫收缩乏力而发生产后出血。 (二)胎盘因素 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俗称“衣胞不下”,也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最常见的是胎盘不完全剥离,即因部分胎盘未从子宫壁上剥离导致剥离面出血;二是胎盘剥离后不能及时排出,即胎盘已从宫壁完全剥离,但因子宫收缩乏力使胎盘不能排出导致出血;三是刮宫史产妇子宫蜕膜发育不良、胎盘绒毛植入子宫肌层,导致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常会引起出血;四是使用催产素不当,使得子宫痉挛性收缩造成已剥离的胎盘嵌顿在子宫腔内,也可引起阴道出血。 (三)产道裂伤 多数发生在阴道手术分娩后,胎儿太大、使用产钳生产、产道明显水肿或静脉曲张、难产、急产等,都会增加产道裂伤的可能。我院近3年临床中有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妊高症,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组织缺氧,血管脆性增加,分娩时在软产道撕裂后引起阴道壁血肿;其他还有急产,外阴阴道炎,宫颈管坚韧等导致组织损伤和血管撕裂,接生者的不当操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四)凝血功能障碍 产妇如患有血液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贫血、缺乏凝血因子等,也易引起产后出血的发生,我院23例产后出血患者中,有8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二、产后出血的预防急救对策 (一)坚持预防为先,对症采取预防措施 1、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预防 一是由于产后出血多发生在异常产及时性有并发症的孕产妇,因此产前应认真筛选出高危孕产妇,做好监护,在分娩前做好产后出血抢救准备。二是分娩期间要加强监护,注意产妇休息与营养补充,关心产妇,加强心理护理,排空膀胱,防止产程延长,产妇衰竭导致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如果必须使用降压、镇静药的情况下,用药要适度,避免过量而影响子宫收缩。三是合并双胎、羊水过多、滞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重度妊高症、经产妇既往有产后出血史者等易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在胎儿前肩娩出后,可立即使用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 2、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的预防 一是抓“早”,结合妇产科治疗、孕期检查等广泛开展健康 教育 ,避免多次人流,早期发现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等产后出血诱因,动员产妇提前入院待产,在分娩前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急救措施。二是抓“准”,产程中,准确判断胎盘剥离征象,胎盘未剥离前耐心等待,避免过早挤揉子宫、牵拉脐带,胎儿娩出后可肌注催产素刺激宫缩,促使胎盘及时剥离排出。二是胎儿娩出半小时后胎盘仍未剥离者,首先给予静脉滴注催产素加强宫缩,胎盘仍未剥离,可重新消毒会阴,排空膀胱,实施人工剥离。四是发生胎盘嵌顿引起出血的,可实施麻醉使狭窄环放松,人工取出胎盘。需特别注意的是,不论以上何种情形,在胎盘排出或人工取出后,均应仔细检查有无胎盘、胎膜或副胎盘残留,如有,应及时清宫,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避免后期出血。 3、产道裂伤所致产后出血的预防 软产道裂伤所致的产后出血,有效的止血措施是及时准确修补缝合。胎儿娩出后仔细检查软产道,包括宫颈、阴道及会阴,特别是宫颈,有裂伤及时缝合。一是宫颈裂伤的处理。严重的宫颈裂伤可延及穹窿及裂口甚至伸入邻近组织,应该先实施消毒,然后暴露宫颈,用卵圆钳并排钳夹宫颈前唇并向阴道口方向牵拉,顺时针方向逐步移动卵圆钳,直视下观察宫颈情况,若发现裂伤即用肠线缝合,缝时第一针应从裂口顶端稍上方开始,最后一针应距宫颈外侧端0.5cm处止,若缝合至外缘,则可能日后发生宫颈口狭窄。二是阴道裂伤的处理。阴道裂伤需注意缝合至底部,避免留下死腔,注意缝合后要达到组织对合好及止血的效果,缝合过程要避免缝线穿过直肠,并采取与血管走向垂直则能更有效止血。三是会阴部裂伤的处理。可按解剖部位缝合肌层及粘膜下层,最后缝合阴道粘膜及会阴皮肤。 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的预防 一是产前应及时询问病史,如有提前入院待产,进行血小板、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等实验室检查。二是凝血功能障碍是一种较少见的引发产后出血的原因,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在排除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等原因后,即可确定为疑似凝血功能障碍。在明确诊断后,应积极输新鲜全血、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等。三是由于凝血功能障碍性产后出血是产后出血处理中最难治的特殊类型,除了按常规的产后出血处理步骤和 方法 进行外,要注重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二)坚持护理原则,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尤其是暴发型大出血,极易引起产妇休克,所以一旦发生产后出血,护理人员一定要沉着冷静,一边有效采取保暖、吸氧、积极促进宫复等措施,一边 报告 医师实施抢救工作。一是迅速协助医生实施抢救,及时有效地给予止血,着手查找出血原因,抽血急检血型,交叉配血,做好输血及必要时手术的准备,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失血过多的及时给予吸氧,防止缺氧。紧急情况下迅速建立双静脉通道,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给产妇补充失血量。二是严密观察产妇的脉搏,血压,呼吸及子宫复旧情况,精确测量出血,详细作好特别护理记录单。三是休克纠正后,应安慰产妇安静休息,鼓励并协助产妇进食,同时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宫复情况和阴道出血量,特别是产后两小时内,待产妇情况正常后方可送回病房。四是回病房后,应指导产妇及时排空膀胱,防止膀胱胀大影响子宫收缩复旧。产后一日内,仍应严密关注产妇的一般情况,指导产妇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保持营养丰富的饮食,防止产后出血导致的贫血症状。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三:《浅谈精神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欠佳原因》 护士职业是我国医疗体系里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重,社会对护士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目前的护士资源仍有部分靠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来补充,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是成为一名优秀护士的基础,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因此如何学好这门课程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期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根据《护士条例》、《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精神,护士岗位实行准入制度,护士必须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才能申请执业注册。自2011年起,护士的执业资格考试由原来的四个科目改变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考试涉及临床工作初期的是护士可能遇到的各种常见疾病的护理,其中就包括了精神障碍这一类新增的疾病类型。但在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结果中发现,精神障碍的相关考点五年制的学生大多没有得分。这个现象不得不令教育工作者去深思,究竟哪些原因使得学生精神科护理学学习效果较差。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 经验 和临床实践,分析原因如下: 一、学生基础良莠不齐 五年制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初中 毕业 后进 入职 业院校学习的群体。有的学生是自主选择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希望能学习职业技术获得谋生技能。有的学生是听从父母的意愿来职院校学习,希望能通过学校的教育尽早进入社会工作。而就社会的大形势而言,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都不够理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基础问题就会涌现出来。护理专业的学生同时也要学习所有的医学基础课程,比如生物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与免疫等。在初中课程中,学生们初步接触过化学、物理、生物等课程,对于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如若基础打不牢,那么建立在基础科目上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也会有一定的问题。而《精神科护理学》也是专业课中的一门,也需要例如生物化学,生理学这些课程作为基础才能掌握精神疾病相关知识。 学生的基础虽然有差别,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考虑到所有学生的需求,不断的改善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帮助每一位学生理解掌握工作中需要的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手段相对单一 现代生活日新月异,科技也在不断进步。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校教育,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屡见不鲜。通过多媒体PPT、影像资料的展示,可以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的重点,难点精确的讲述给学生,借此来向学生们说明疾病的相关知识,但是就目前实际来看仅仅是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护理的要求。精神疾病护理的学习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像其他专业课程例如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护理学一样进行一定的实训和见习课程,通过实训和见习将课堂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精神疾病作为相对特殊的一类疾病,实训课程可以教授一些常见精神疾病的护理技能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避免以后在工作中遇到此类疾病不知所措。见习课程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接触到精神类疾病,直观认识精神疾病,加深对于精神疾病的学习和掌握。此外,学生的想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教学情景让学生们以短剧表演的形式来学习精神疾病患者护理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精神疾病相关知识,还可以与时俱进的增加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在学校的网站上上传教学课件或微课视频,将学习过程中得知识点展现出来方便所有人的学习。另外,有条件的老师可以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利用现在普遍的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精神科护理学》的教学手段也应该不断的更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真正将职业教育的优势凸显出来。 三、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现代科学的发展导致了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从而使我们对许多疾病的生物学问题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有识之士提出了医学模式应该向“生物――心理――社会”三合一的模式转变,这种新的医学模式,在精神病学中显得最恰当、最适用,也最需要。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主张精神病学不仅要研究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疾病,也要(或者是更要)关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精神病学不仅要服务于精神病院之内,也要(或者是更要)着眼于全社会的心理健康。但我们课程体系下的精神 疾病知识 相对落后,外出培训机会较少,图书馆书目相对更新慢,甚至部分教师怠于继续深造学习均导致了精神科护理学的相关教师师资水平常年保持不变。更为严重的是很多教授《精神科护理学》的老师本身就没有真正的接触过精神疾病,只能靠书本的知识来讲解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一定的经验和实践技能。 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如若知识结构不更新,教学方法不改进,就如一潭死水永远没有生气。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不思进取而逐渐的消磨殆尽。希望每一位教师不要停滞不前坐井观天,而要不断通过提高自我素质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学校管理体制落后 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入校时年龄较小,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他们重要的成长和蜕变过程。学校认为五年制学生没有成熟的心智和自我约束的能力,甚至对于是非的明辨能力也相对较弱。学校有时为学生及家长考虑,对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的管理普遍较为严格,甚至相对刻板。基本还是按照义务教育的管理模式,按时上早自习,晚自习,没有自我的空间去图书馆,阅览室或电子阅览室扩充自己的知识,甚至扼杀了学生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在生活上或许五年制的学生们还学要老师及学校的督促和监督,但在学习上应该给与学生一定的空间。《精神科护理学》也是一门相对而言较难的课程,仅仅依靠老师上课教授的知识点是没有办法很好的掌握精神疾病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学生自觉地去查阅相关资料来解决一些问题。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的职责是教,学生的目的是学。但怎么学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渗透给学生的,这才是教育的主旨所在。 现阶段的教育背景下,“60分万岁”的观念已经落伍,职业院校学习的所有知识都需要转化为技能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如何提高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精神科护理学学习效果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帮助学生增强基础知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师资力量,改善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改善精神科护理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希望对五年制学生《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情况改进有所帮助,期望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猜你喜欢: 1. 护理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 2.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3. 关于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4. 有关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本 5. 浅谈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妊娠高症,这种病症是在孕妇妊娠期才会患上的,妊娠高症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大部分是免疫方面的问题引起了母体,从而导致小动脉痉挛,造成血压升高,多器官缺血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有些认生严重者还出现抽搐昏迷内出血等症状,因此妊高症是在孕期必须要引起重视的。

妊高症容易遗留高血压后遗症,患有妊高症病史的人想再次怀孕,必须要到医院进行治疗,等血压正常后再怀孕,怀孕期间还要做好各项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防止高血压。据了解,在我国妊高症的发病率为9.4%,这种疾病将会严重地影响到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产期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妊高症的发病其实与很多因素有关,下面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吧。

一、妊高症的引起因素较多,除了年龄因素以外,与子宫胎盘脱缺血,多胎妊娠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这种疾病的发病时间是在怀孕后20周以后比较常见,尤其是怀孕,到了孕中期后发病率会更高。

二、妊高症的引起因素其实有很多,比如孕妇的自身疾病以及免疫遗传、前列腺素等,这些都是导致妊高症发生的原因,因此在怀孕期间一定要找出诱因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妊高症的发生。

三、妊高症与气候变化有关,尤其是冬季和春季秋季交替时,这种病的发病率最高,特别是身材肥胖,患有贫血,营养不良,工作紧张,患有高血压等孕妇,导致妊高症的发病率更高。

想要更好的预防妊高症的发生,必须要控制饮食,尽量的控制热量饮食的摄入,要学会自我监测,定期孕检,不管在孕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应定期的产检,多休息,一旦发现妊高症必须要遵照医生的指导积极治疗,确保母婴安全。

第一,前列腺素的缺失。第二,遗传和基因影响。第三,子宫胎盘缺血导致。第四,寒冷季节或者气温变化过大。第五,精神太过紧张或者受刺激,导致精神系统紊乱。第六,产妇年龄偏高。

  • 索引序列
  • 早孕检测相关论文
  • 早测论文检测
  • 早检测论文检测平
  • 早检测论文检测平台2s3uu
  • 检测孕期妊高症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