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影响因子为0.922。根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总被下载2899912次、总被引156271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学报重点报道中国高等院校师生和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化学学科及其相关交叉学科领域中的基础研究。
1、承担的纵向研究课题(1)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建立我国国有企业隐性失业的多指标识别系统”1996――1998年;(排名第二)(2)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质量认证体系与贸易壁垒及中国的对策研究”1997――1999年;(排名第二)(3) 参与了安徽省科委委托研究的软科学项目“安徽省区域创新体系研究”;(4) 参与合肥市科技局招标研究项目“合肥市高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基地建设战略规划”2002-2003;(排名第二)(5) 主持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青年基金研究课题“同行评议的模式、机制与方法研究”。(1995-1996)2、主持和参与的横向研究课题(1) 参与美菱集团公司“未来三年员工培训规划与管理体系”的设计;1997(2) 参与安凯集团公司“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重整”的项目研究;2000(3) 参与安徽乐普生百货有限公司“战略管理系统”与“业务流程重整”的研究;1999(4) 参与安庆市科委委托的“安庆国家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的发展战略与管理体系”设计;2000(5) 主持安徽嘉日成技术有限公司的“市场营销战略与组织设计”的研究,2000(6) 主持清华大学委托案例开发“东方广维机械集团公司”;2000(7) 参加深圳市国土规划局的委托研究项目“制定深圳市房屋租赁指导价格指数模型”。2001-2003(8) 主持合肥市热力公司“薪酬体系设计”项目,2003(9) 主持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发展战略与运行模式研制项目;2003(10)安徽省政府委托项目:淮河流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2003(11)负责亳州烟草公司发展战略与绩效管理体系研制项目;2003-20043、专著与参编书籍(1) 古继宝:成功职业,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8年10月;(2) 汪克强、古继宝、黄超群:营运知识的智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3) 熊建生、古继宝:第七章 企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郑永廷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1993年;4、案例开发(1) 梁梁、古继宝:恒伟公司的员工培训计划,中国企业管理教学案例(厉以宁、曹凤岐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379-384页;(2) 古继宝、梁梁:红光百货有限责任公司,当代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第二辑)(成思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25-133页;(3) 古继宝、梁梁、李洪道、罗标:东方广维机械集团公司,中国工商管理案例集(第一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230-243页;(4) 梁梁、罗标、古继宝,金鹃国际广告公司,中国工商管理案例集(第一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21-40页;(5) 古继宝:佳佳技术有限公司,管理案例研究(1999年卷第二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53-62页。5、主要论文:(1) 古继宝、操乐玲,什么叫CI战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5年第6期,第13页;(2) 古继宝、梁梁,韩非赏罚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安徽软科学研究,1996年第2期,第9-13页;(3) 古继宝、梁梁、马扬,论同行评议人行为问题和监测评估,安徽软科学研究,1996年第8期,第15-17页;(4) 古继宝,高质量不等于大市场,安徽科技与企业,1997年第1期,第14-15页;(5) 古继宝,揭开“质量承诺”的面纱,安徽科技与企业,1997年第3期,第19、26页;(6) 古继宝,一场“无效合同索赔”的讨论,安徽科技与企业,1997年第4期,第10-11页;(7) 古继宝,隐性失业、改革成本与就业市场化(上),安徽科技与企业,1997年第5期,第26-28页;(8)古继宝,隐性失业、改革成本与就业市场化(下),安徽科技与企业,1997年第6期,第25-26页;(9)古继宝,建设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学校思想教育,1995年增刊,第281-282页;(10)古继宝、梁梁、马扬:论同行评议选择专家评议人的依据与原则,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6年第12期,第48-50页;(11)古继宝、梁斌:同行评议的方式比较,科学学研究,1997第2期,第90-95页;(12)古继宝、方兆本,我国企业实施ISO9000所面临问题与对策,学术界,1999年第4期,第59-62页;(13)陈晓剑、古继宝,从整体上把握人才的素质教育,教育与现代化,1997年第2期,第20-22页;(14)古继宝、古继兴、方兆本,ISO9000与国际贸易,预测,2000年第3期,第32-36页(15)古继宝、方兆本,国内外企业实施ISO9000的经验与教训,理论月刊,1999年第10-11期,第71-73页;(16)古继宝、古继兴、方兆本,ISO9000与贸易壁垒及中国的对策研究,中外科技信息,2000年第3期,第13-16页;(17)古继宝、梁梁、马扬,同行评议中专家评议人的特征辨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6年第7期,第12-14页;(18)方兆本、古继宝、鲁炜、范辛亭,ISO9000引起的关注与争议,中国软科学,1998年第7期,第72-73页;(19)古继宝、梁梁,韩非赏罚思想的特点,中华文化论坛,1996年第1期,第46-51页;(20)古继宝、方兆本,ISO9000:发展与困惑,经济月刊,1999第11期,第42-44页;(21)古继宝、陈晓剑,ISO14000与生态营销,中外管理,1997年第9期,第47-48页;(22)古继宝、赵定涛,关注和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安徽日报,99/4/6(23)古继宝、梁梁,科技园区的生物链模型,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第8期;第22-25页;(24)古继宝、梁梁,大学对科技园区的作用机理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年第4期;(25)古继宝、梁梁、华中生,BSC管理思想与大学学科平衡发展,亚洲教育,2003年10月(总第21期),第20-22页;(26)古继宝、梁梁、华中生,高校资源分配中应注意的几个辩证关系,中国教育科学,2003年第15期,第21-22页;(27)古继宝、吴华清,多业务单元绩效管理与奖金体系设计,企业管理,2003年第10期,第36-38页;(28)从基于流程的控制到基于规则的控制,《预测》,2004年第1期,第51-55页;(29)管好你的利润来源――企业关键客户管理,《中外管理》2004年第三期,第89-90页;(30)知识型员工的特点与高校教师管理,《高等教育研究学报》(已录用)(31)高校资源如何分配?《中国发展》(已录用)(32)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行政评论》(已录用)(33)创新扩散、路径依赖与文化范式,《教育与现代化》(已录用)6、主要研究报告:(1) ISO9000与贸易壁垒及中国的对策研究,国家社科重点基金项目报告(2) 安徽乐普生业务流程重整方案设计,企业横向委托研究报告(3) 美菱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培训规划,企业横向委托研究报告(4) 安凯母子公司的业务流程设计,企业委托研究报告(5) 安庆国家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管理设计,安庆市科委委托研究(6) 安徽嘉日成技术有限公司的营销战略,安徽嘉日成公司委托研究(7) 合肥市热力公司薪酬体系设计报告(8) 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发展战略与运行模式研究报告(9) 亳州市烟草局绩效管理体系研制报告
都是省级刊物(不是北大核心也不是南大核心),从评职等效能上看是一致的。不过后者侧重军事教育,而且是季刊很多稿件其实并不适合该刊,而前者是月刊,投的话肯定容易发一些,当然前者的品质会差一点。所以首先要看你的稿子是哪一方面的,如果是军事教育可以试试后者;否则后面的不大容易发。其次要看目的,如果就是完成任务为发稿件而发那么就选前面的,出刊较快也较容易。
这个国家级期刊是有的
1941年4月,当时的教育部按全国7所师范院校所在地划定7个师范学院辅导区,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绥远6省为西北师院辅导区, 设立“国立西北师院附设中心国民学校教员函授学校”,西北师范大学的成人教育从此开始。1956年学校经原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函授部,设中文、数学两个专修科。1958年6月经原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业余大学,业余大学内设小学部、中学部、大学部。由李之钦(西北师院院长)和黄伯梁(西北师院副院长)兼任业大正副校长,大学部设中文、数学、生化、俄语等四个系五个专业,修业四年。招生范围为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四省区。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函授、夜大学停止招生。1982年7月,函授教育恢复招生,1983年夜大学教育恢复招生。1984年成为自学考试主考院校。1992年,学校开办应用型自学考试专科教育。1992年7月,经甘肃省教委批准,成立成人教育学院,下设办公室、函授部、夜大部、培训部,是一个独立的办学实体。同时成立院直属党支部。1993年,院直属党支部改为党总支。1996年11月,学校调整学院下设机构,设立办公室、教学部、学生工作部。1997年4月,学校成立自学考试辅导中心。1999年6月,成人教育学院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自学考试辅导中心并人继续教育学院。学院下设部门调整为自学考试辅导中心、办公室、教学部、学生工作部、继续教育研究所(《西北成人教育学报》编辑部)。2001年9月,原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西北师范大学后,继续教育学院与隶属于国家经贸委的原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兰州企业管理培训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学院内设机构为办公室、教学部(下设实验中心)、学生工作部、教师培训部、企管人员培训部、情报资料中心、继续教育研究所(下设《西北成人教育学报》编辑部)、西北师范大学自学考试辅导中心。1993年,学校成立乡镇企业学院。1996年,学校成立“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与乡镇企业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主要从事职教政策理论的研究和职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1999年,乡镇企业学院更名为“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学校依托继续教育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组建“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中心”,2001年,国家教育部依托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中心设立了“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2004年5 月,继续教育学院(兰州企业管理培训中心)与职业技术学院合署,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学院内设机构为办公室、教学工作部、学生工作部、职业培训部、自学考试辅导中心、继续教育研究所(《西北成人教育学报》编辑部)、教材资料服务中心。2001年,甘肃省人事厅在学院设立了“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002年,甘肃省教育厅在学院设立了“甘肃雅思(IELTS)培训中心”,2004年4月,兰州市政府在学院设立了“兰州市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2004年,学校在29个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开办函授、夜大、脱产、自学考试辅导等形式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目前各类在校学生规模已达到19000余人。本科毕业生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后,可授予学士学位。学院的办学形式有函授、夜大、成人脱产、第二学历、自学考试、职业技术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短期培训等。办学层次有专科、专升本科、高升本科、研究生班等。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是由西北师大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期刊。《西北成人教育学报》(国内统一刊:CN62-1149/G4)为国内公开发行刊物,由西北师范大学主管,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办。以宣传政府有关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探讨成人教育理论为宗旨。1999年底公开发行,现为双月刊,每期144个页码。 刊物主要栏目有“成人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研究”、“教学论坛”, “探讨与争鸣”、“专题研究”等,读者群体为从事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理论。1、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2、《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3、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应用化学是介于理科与工科之间的一门理工结合型学科,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可服务的社会领域非常广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应用化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完善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继续加大了对实验教学设备的调研与采购。着重按照现行企业运行模式中的方式,采用一些先进的小型化设备与仪器,让学生在实验操作技能锻炼的同时,熟悉设备与仪器的使用,这为学生进入企业能尽快投入到工作中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应用化学;实验
1应用化学实验课程现状
从实验教学内容来看,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其一,典型的物质合成,占实验教学内容的13.3%,从教学范畴上属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应用化学实验的开展;其二,系列产品的配制实验偏多,占实验教学内容的46.7%,咋一眼看上去,内容较为丰富,但都属于同一范畴,造成实验类型单一;其三,提取类实验,占实验教学内容的20%,操作方法基本上相同,很难体现出应用化学实验的真正目的。另外,从学科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包头隶属于稀土产业的主产地,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中,把内蒙古定位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尤其是在化工行业中尤为突出。然而,从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来看,并没有突出化工行业中典型流程的分离,脱离了地方产业的发展,违背了应用化学实验在人才培养方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从大的环境来看,高校从事应用化学专业相关的人员很多,但在这个领域中具有技术型的人才偏少,往往因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原因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很难实现校企合作,时间长了,理论就会偏离实践。鉴于以上原因,我校化学学院在12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同时,着重对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强化高校与地方产业的联系,重点突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丰富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2应用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改革
2.1实验教学课时的变动
按照化学学院12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对于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修订正处于尝试与完善阶段,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同时,兼顾多方面考虑,将原有应用化学实验90课时,缩减为35课时,并且由原来的两学期变成一学期。在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并走向正常化运行时,进一步修订补充应用化学实验教学课时,真正实现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对应用化学专业学生走向社会的需求。
2.2实验教学内容的转换
对于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在吸收原有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积极与周边化工企业、煤化工企业和环保局等多次接触,一方面了解这些企业岗位群体的实际需求以及对毕业生的要求,另一方面积极学习这些企业对化工原料、煤化工以及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技术,组织相关专业任课教师依据应用化学实验课程改革要求,结合企业生产环节,充分调研,再通过相关文献检索与其他院校开设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初步对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梳理为四个方面。就稀土元素分离与提取模块而言,学生在掌握基本无机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层次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建立与地方稀土企业的密切联系,如与当地金蒙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和稀土研究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形成实验—实践—再实验三者循环模式(见图1),杜绝因课堂实验教学的单一性和程序化给学生实验造成不良的惯性学习习惯。煤化工实验模块,也是应用化学实验尝试引入教学环节的新举措。最近几年来,随着包头新型煤化工企业相继入驻,对煤化工类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学校也非常重视与这些企业的联系,每年利用化工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机会,加大拓展实习基地的建设,目前已经与内蒙古乌海化工、鄂尔多斯大陆新区的煤制天然气和煤制油等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必要尽快将煤化工实验模块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除建立以理论教学促进实验教学体系以外,还应建立以实践基地建设来完善实验教学的新模式。既丰富学生教学实验内容,又能为相关用人企业培养具有专业背景的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企业与学生,学生与学校互利双赢的金三角格局。环境检测与分析模块是结合当前国家重视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而提出的。包头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新型的能源化工企业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对节约资源、实现环境与效益双赢的意识也越来越高,环境治理与检测相关专业的人才也逐步受到重视。但从现实来看具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为此我们在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大环境监测与分析方面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社会输送可用人才。
2.3实验教学设备的完善
在完善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继续加大了对实验教学设备的调研与采购。着重按照现行企业运行模式中的方式,采用一些先进的小型化设备与仪器,让学生在实验操作技能锻炼的同时,熟悉设备与仪器的使用,这为学生进入企业能尽快投入到工作中奠定一定的基础。对于一些大型的、一时无法满足教学实验的仪器,采取积极与临近科研院所沟通的形式,转移课堂教学,通过现场学习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目前,按照我校12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结合多方面的努力,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已经修订完成。以11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正在实施运行当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与实际教学效果,反响很理想。当然,在实际实验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正在积极总结经验,争取进一步完善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与实践研究张群正化工高等教育2004-09-30
2、走理工融合之路 培养应用化学专业高素质创新人才杨屹; 陈咏梅; 白守礼; 许家喜; 李蕾; 李保山中国大学教学2013-07-15
摘要: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我们制定了明确的课程建设目标和规划,建立了较为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既传授知识和技能,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应用化学;仪器
1仪器分析实验课程设置
1.1课程设计理念
“仪器分析实验”是应用化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分析化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能根据不同仪器的性能、不同分析对象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分析技术解决生产和科研的实际问题,并初步具备从事仪器分析方面研究工作的方法与能力。为此,我们的设计理念是“夯实基础,综合训练,创新提高,实践应用”。“夯实基础”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础性实验,加深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大型仪器的使用方法;“综合训练”是指每个学生必须完成部分综合性实验,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各种仪器分析测定实际样品,掌握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创新提高”是指学生自主选择1-2个创新性实验,课下完成,针对生产生活实际中的某个问题,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条件,得到产品,进行表征或测定,并评价其使用效果,无论成功与否,都要给出合理的解释。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下一步毕业论文和今后的研究生学习奠定基础。“实践应用”是指学生通过见习实习,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学到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去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综合应用能力。
1.2课时安排
在2011版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中,仪器分析实验在第5学期与仪器分析课同时开设,安排在无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等基础课程之后,48学时,开设12个实验项目,教学大纲提供了26个项目,其他实验项目作为开放实验,供有兴趣的学生课下完成。
1.3课程体系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仪器分析实验的要求,课程组以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宗旨为指导,以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对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由基础性、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以及实践实训构成的课程新体系,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综合、从基本技能训练到创新能力养成的认知发展规律。
(1)基础性实验
共有8个基础性实验,其中6个为必做实验。该类实验针对基本的分析方法,选择常用的仪器,开设较为简单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大型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操作,了解仪器的基本结构,学会记录和分析处理数据,为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打下基础。通过第一层次的实验,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并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2)综合性实验
2个综合性实验为学生必做实验,其余10个为选做实验。综合性实验包括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定两部分。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原有仪器的使用,学习新型仪器的操作,如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X-射线衍射仪等,掌握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性实验
该类实验难度较大,教师精选生产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只给出实验要求。学生必须进行社会调查、查阅文献、设计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类实验以开放性实验开出,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意识。
(4)实践实训
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组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实训工作,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结合环保主题开展临沂市水质调研、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情况的调查,对水质的各种指标和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进行测定。学生查阅文献设计方案,不同小组可以选用不同的仪器进行测定,进一步熟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ICP-OES光谱仪、原子吸收光度计和原子荧光光度计的使用,掌握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比较不同小组的测定结果,并与国家标准对照,确定水或土壤是否被污染。2011年,我们组织的临沂大学沂河水质调研团获山东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充分利用现有的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或实习,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学习了解先进的分析仪器。学生在学习仪器分析之前,接触到的分析仪器都是玻璃仪器,复杂一点的就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所以对于大型仪器非常陌生。开始新课前,我们组织学生分组到仪器分析实验室和分析测试中心,见识将要用到的大型仪器,对于学校没有的较先进的仪器,就带学生去实习单位参观,了解分析化学的应用领域,大型仪器在现代分析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仪器分析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学习,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学习效果。教学结束时,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再去实习基地见习或实习1~2周,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对实际样品进行处理和测定,深刻体会学有所用、学有所成的道理。大四下学期,所有的学生都要去基地实习2-3个月,实习期间,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从设计方案,到优化条件,最终建立一种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的分析方法,或者对已有的方法进行改进,在校内教师和基地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
2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内容
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我们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临沂市环境监测站、临沂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临沂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临沂市药品检验所等监测部门、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山东潍坊润丰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对仪器分析实验项目的设置提出了修改建议。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实验内容进行了修订。
2.1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实验内容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内容要贴近生活、生产实际,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内容的开放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对实验的兴趣。讨论问题不能一味地从理论知识开始,应注重从与知识相关的应用和技术以及社会的角度进行思考,从项目(主题)及应用性的问题出发,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实验内容。例如: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就可以选择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磺胺甲恶唑片中磺胺甲恶唑含量,循环伏安法可以选择各种饮料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既保证了实用性,又增加了前处理的内容。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将其有选择性地融入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如假药的检测、苏丹红及三聚氰胺的分析等此类探索研究性实验,作为开放性实验,对一些有浓厚兴趣且基础较好的学生单独开放。学生通过实验可以体会到仪器分析实验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以及给社会生活带来的便利,并且认识到,如果不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它会给人类带来危害,甚至是灾难,让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2.2删除陈旧的内容,增加新技术新方法
传统的仪器分析实验内容多是一些验证性和低层次的常规实验,与现代实验方法技术和现实应用等相差较远,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实验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科学发展前沿介绍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以及本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基础理论为主线,以典型的实验为重点,以实际操作为核心,在集中讲授研究成熟、应用性广泛的仪器方法的同时,要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掌握现代仪器理论的最新动态,了解本学科涌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使学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熏陶。基于这一想法,我们增加了有关新仪器、新方法、新技术的实验,如“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苯系物的组成”、“松果菊中组分的LC/MS分析”、“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DNA”、“基于纳米金比色分析法测定中药材中的汞离子”等。
2.3提高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
不少学生希望老师把更多的思维空间留给他们,让他们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为此我们尝试把学生的一些基础实验设计成研究型实验,把科学前沿领域的知识引入学生实验中来,增加创新性实验,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HPLC法测定中药材提取物和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中抑菌剂含量”、“叶绿素的提取分离及叶绿素金属络合物的合成与鉴定”、“固相萃取-HPLC检测土壤中的三嗪类除草剂”等。通过实验,学生很好的掌握了样本的提取与预处理,以及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初步具备了实验方案制定的能力,并对现代仪器的原理、结构和操作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2.4及时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
课程组教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形成了几个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生命化学分析、纳米改性与传感、环境分析、天然产物分离与分析。课程组充分利用科研优势推动教学改革和实验内容的更新,部分教师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仪器分析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DNA”来源于生命化学分析研究方向,“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阿司匹林中水杨酸的含量”、“松果菊中组分的LC/MS分析”等实验项目来源于天然产物分离与分析方向,“基于纳米金比色分析法测定水中的汞离子”、“稀土掺杂TiO2光催化剂制备及光催化活性的研究”来源于纳米改性与传感方向,“土壤中砷的形态分析”,“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水中镉离子的测定”等实验项目来源于环境分析化学方向。这些实验项目的实施,既完善了实验教学体系,又充实了实验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热情。
3结语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我们制定了明确的课程建设目标和规划,建立了较为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既传授知识和技能,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力求教学内容科学先进,及时把新型的仪器手段、分析方法和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显著提高,在各种大赛和科技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山东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4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1人;在“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二等奖5人、三等奖6人;6名学生获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27人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12年,14人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6人获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参考文献
1、浅谈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李凡修; 孙首臣; 邓仕英; 李克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4-15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实验教学,挖掘实验全面的教育教学功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愈显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实验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作为生物专业大学阶段开设的第一门必修实验课,对他们后续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导向作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经验,针对当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在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与专业方向的衔接以及建立科学全面的成绩评定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生物专业;实验教学
生物技术革命被认为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内容。现代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建立的生物学,而化学是研究分子的科学,大化学革命是生命科学革命的重要基础[1]。因此,对于生物科学等近化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对于他们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国内外农学、生物、环境等一些近化学专业都陆续开设了这门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与之相对应的实验课程,是生命科学系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实验课[2]。由于这些基础课程大部分是由化学学院讲授这门课程,所以在课时、实验内容和衔接方面存在诸多改进的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时少,目前只有24个学时实验,同类院校最少也是32学时,这样短的实验安排并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考核方法有待探讨;针对性不强,目前无法做到实验操作与生物科学专业学习的对接[3]。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对这门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一步探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讲授经验,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探索。
1注重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
任何一门化学实验课的开设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实验技术本身,更关键的是学生在一次次的实验中逐渐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素养。这些非智力性的科学实验思维对于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大有裨益[4]。但大一新生刚刚告别中学学习阶段,"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根深蒂固,笔者为新生讲授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实验课:预习报告按部就班的抄袭实验教材,实验过程中追求实验速度不注重实验细节,实验报告数据涂改和杂乱等现象比较普遍。因此,从一开始就应该端正他们的实验态度、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素养,这对于大一新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尤为关键。在学期开始前,开设的每个实验项目以书面形式传达到每个实验小组,上课前,每位学生要按照要求写好预习报告,实验原始数据要记录在实验报告上,实验完成后老师签字确认后才能离开。有些实验根据教材上的内容操作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其关键在于实验细节的操作需要注意,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要亲自示范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操作,讲解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有个别实验的操作在实验教材上没有明确说明,而对实验成败非常关键的地方,我们在化学实验的教育理念中,更注重从细节处入手。如预习报告,数据处理时要养成正确的“有效数字”概念;在化学试验中,不但要有正确的分析方法和准确的实验操作,对分析结果进行正确的记录和处理对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非常关键的。
2整合实验内容,注重与专业方向有所衔接
目前我校针对生命科学系学生开设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主要沿袭了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的内容,目的是使近化学类专业学生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但化学实验内容与生物专业的衔接还显得欠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导致填鸭式实验课,整个实验课程结束了,前面的实验内容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会问"这些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这些实验能够解决什么生物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开设的实验课原先是针对化学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并没有很好地考虑专业衔接和融合。笔者认为加大化学实验项目与生物专业融合的方法是开设一些化学实验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性的实验项目。如根据课时和教学计划可以选择性开设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碘量法),土壤中腐殖质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银量法),禾本植物叶子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缓冲溶液的配置等这些既有化学应用又有生物因素的实验项目。
3建立科学全面的成绩评定
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建立具体可行的成绩评定规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实验课的成绩评定既要关注对基础实验知识的掌握,更要考虑体现出对于日常实验过程的重视。所以,实验课的成绩评定有两个方面的加权:所学实验基础知识笔试占40%,平时实验过程的成绩占60%。平时实验过程的成绩包括实验报告评分、实验操作、实验态度等因素。为了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验报告中讨论部分更加看重学生通过实验课的心得和感受总结实验过程,如果只是参考学习资料的答案而没有结合自身实验去写讨论部分将影响实验报告最终成绩。另外,特别注重平时的实验过程也是非常必要的,记录实验数据时要求真实;实验完成以后老师要检查学生的实验数据并签字后才能离开实验室。通过这些具体措施,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态度有很大程度改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新生的第一门实验课,能否学好这门课程对后续课程有示范作用。通过端正学生实验态度,整合实验内容以及建立激励性考核办法可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和达到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光宪.大化学与技术革命是第六次科技革命最主要的核心内容[J].科技导报.2013,31(25),3.
[2]谢建平,陈春华,谢东坡,等.化学生物农学类院系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管理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444-9445.
[3]王丽红,朱团.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15):158.
[4]陈东莲,黄润均,袁爱群.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2):92-93.
摘要:针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模式代替传统式实验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导地位,让学生进行开放式实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开放式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教学又是化学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好化学就必须做好实验教学。化学的四大分支学科之一的无机化学是以无机化学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无机化学实验是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各专业跨入大学校园后所接触的第一门基础实验课程,是老师与学生在教学科研相结合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无机化学实验具有独特性:一是所用仪器设备、药品种类等都很多;二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操作虽然简单但是多样化;三是实验现象复杂。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多练习实验操作,必须对以往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实验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让学生开展多开放性、设计性实验,以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无机化学实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改革后,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正是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使得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比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是单一的讲解式,而且所讲内容也是沿用了好多年的陈旧内容;教学课件使用多年,没有一点创新;学生也只是按老师的要求照方抓药,没有一点学习热情,也没有学习主动性,更谈不上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创造性思维了;实验中能力培养差;实验设备利用不合理;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不能达到当今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综合素质人才需要越来越多,那么,还按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培养不出当今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所以,为了能够满足当今社会人才的需要,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改变这种扼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尽快实现改革创新,以便能更好地给学生以发展空间。
2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本课题组对化学化工学院2012级、2013级、2014级一年级学生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主要从实验内容、实验时间、组织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开放。
2.1实验内容的开放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都是由老师指定的单一的基础类实验,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行教学改革后,开放式实验教学内容发生很大的变化。老师将根据新的课程目标提出多个实验模块,包括基础类、验证类、综合类、设计类、自主类等等。基础类和验证类实验是每位学生必须做且必须掌握的实验项目,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综合类、设计类、自主类奠定基础的。综合类和设计类包括必选和任选实验,必选实验是在教师提出的必选实验项目中,学生自己选择若干个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任选实验模块是由教师提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验,教师只是提出问题而不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室的实验资源拟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独立完成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创新思维。自主类实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选题,自己拟定实验方案,自主完成的实验,很具有个性化发展。
2.2实验时间的开放
时间上的开放分为定时开放和预约性开放:定时开放是指学生在工作时间进入实验室做实验;预约性开放是指周末和寒暑假时学生采用集体预约和个人预约相结合的方式进入实验室做实验。
2.3教学组织的开放
开放式实验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指导教师的组织。具体方案是:首先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派一名组长,组长负责管理本小组成员并分配任务。各小组查阅大量文献后提出问题,接着同小组讨论问题,最后自拟题目提出实验设计方案并交由老师审核。老师审核如果实验方案没新意就不能通过,学生将重新立定方案;如果有新意,审核通过,学生再与老师预约实验时间并完成实验,提交实验报告。整个组织实验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占主导地位,老师只起到引导作用。但是有一点是老师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验的整体情况,保证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
2.4教学评价的开放
开放式实验教学,考试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实验成绩的评定不再是单一的平时实验报告的成绩总评,而是平时成绩和每次项目考核相结合。具体的评价方式是:学期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20%)+项目考核总成绩(80%)。平时成绩按统一标准从实验态度、出勤情况、预习等方面进行评定。每次项目考核成绩由实际操作、数据记录、回答问题、实验结果、完成书面报告等方面评定。每次项目操作过程中及操作完毕后,老师根据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回答老师提出的有关实验内容的问题情况和实验结果成功与否即时给出每次项目操作成绩。书面报告成绩给出以实验报告为依据。所占分值为:每次项目考核成绩=项目操作成绩(60%)+书面报告(40%)。项目考核总成绩等于多次项目考核成绩的平均值。
3结语
通过对2012级,2013级,2014级连续三年的各专业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教学在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改革过程学生是最大的收益者,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不再是机械式的操作者,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协作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很好的培养了大一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学生在从高中到大学阶段的过渡期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越,让学生明白了学习不是被动而是主动的,同时也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以后学习阶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锐,成冰.浅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206.
[2]曹高娟,蒋文静.农林院校《实验化学》教学改革初步建议[J].教育改革,2011,9(24).
[3]赵新华主编.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吉林省长春市柳条路 13-2 号(130061)
2 、分析化学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吉林省长春市斯大林大街 109 号 (130022)
3 、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市零陵路 345 号(200032)
4 、物理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 北京大学化学楼(100871)
5、 化学通报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化学所(100080)
6、 应用化学 中科院长春化学研究所 吉林省长春市斯大林大街 109 号(130022)
7、 中国科学.B 辑,化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 16 号(100707) 8 色谱 中国化学会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 161 号(116012)
9、 催化学报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辽宁省大连市 100 信箱(116011)
10 、有机化学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市枫林路 345 号(200032)
11、 高分子学报 中国化学会 北京 2709 信箱(100080)
1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中国光学会光谱学委员会、冶金部钢铁研究院总部 北京海淀区学院 南路 76 号(100081)
13、 无机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 南京大学(210008)
14、 化学物理学报 中国物理学会 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30026) 15 化学研究与应用 四川省化学化工应用 成都市九眼桥四川大学化学学院(610064)
16、 中国稀土学报 中国稀土学会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 2 号(100088)
17、 结构化学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福州西河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350002)
18、 分析试验室 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北街口外大街 2 号(100088)
19、 化学试剂 化工部化学试剂科技情报中心站 北京市 235 信箱(100022)
20、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机械工业部上海材料研究所、中国机械工业学会理化检验分会 上海 市邯郸路 99 号(200437)
21、 分子催化 中国化学会 兰州天水路 236 号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730000)
22 分析测试学报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广州先烈中路 100 号(510070)
23、 分析科学学报 武汉大学等 武汉大学化学学院(4300727)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并委托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主办的我国化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其前身为《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化学化工版),1964年创刊,1966年停刊,1980年复刊并更名为《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为季刊,1983年改为双月刊,1985年改为月刊至今,国内刊号CN22-1131/O6,国际刊号ISSN 0251-0790,16(A4)开本,208页,是中国载文量最大的科技期刊之一。
有《化学教育》、《化学教与学》、《中学化学》、《化学教学》、《化学学报》等。
1、《化学教育》
《化学教育》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主管,中国化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化学教育类学术期刊。
据2018年9月《化学教育》编辑部官网显示,《化学教育》第八届编辑委员会编委有57人,顾问1人。
据2018年9月18日中国知网显示,《化学教育》共出版文献10946篇、总被下载2067668次、总被引38653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638、(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502。
据2018年9月1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化学教育》载文量为5914篇,被引量为22920次,下载量为491432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化学教育》影响因子为0.71。
2、《化学教与学》
《化学教与学》为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公开发行的化学教育教学类期刊。设置教育理论与教学、课堂教学与实践、课程与教学资源等栏目。
3、《中学化学》
《中学化学》是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本刊已被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媒体收录。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四月以后收录。
4、《化学教学》
《化学教学》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中等教育类期刊。主要介绍各地化学教学实践经验,为探讨中等化学的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和教学水平服务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刊登中学化学教学中各种中学教师感兴趣的化学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中学教师交流提供平台。
5、《化学学报》
《化学学报》是1933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曾用名《中国化学会会志》,月刊,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
学报刊载化学各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始性、首创性成果,涉及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等。
根据2018年3月《化学学报》官网显示,学报编委会拥有1位主编、9位副主编、64位编辑部成员、45位咨询委员会委员。
根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化学学报》总下载次数2160755次、总被引次数95761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286、(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554。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教与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学化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教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