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生物初中小论文

生物初中小论文

发布时间:

初中生物小论文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变 革现实的实践活动。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 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 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而科学素质的培养又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 初中生物实验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兴趣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求知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着这 个问题积极地思考起来。但是,单纯由“实验”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 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就要善于“创造”种种诱因。比如,从生产实际和 学生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不断明确实验目的意义,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等等 。通过这些手段,及时地把学生的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 思维总是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当一个人产生必须排除困难的需要,或要了解某一问题时, 思维就活跃起来。实践证明,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好方法。我们要善于利用实 验中的〔观察与思考〕、〔讨论〕等栏目中的问题,以及在辅导实验的教学中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引导和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科学思维方法的首要问题是明确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即解决问题的程序。 例如,〈观察鼠妇活动〉的实验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为什么在花盆下、石块下等处容易找到鼠妇?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其次,提出假设(对发现的问题大胆提出猜测和解释)。 1.鼠妇的活动可能与光照条件有关。 2.鼠妇的活动还可能和水分,以及其它外界因素有关,等等。 第三步,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在这个阶段,实验的目的任务、方法、材料、装置等等都是根据假设来确 定的。所以,实验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假设(当然还有赖于学生对有关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1.先检验“光照”对鼠妇活动有无影响。 2.为了消除无关变量的干扰,突出自变量,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因果联系,必须创造一个除“光照”以 外其它条件均相同的、只有明暗两处相通的场所。把一定数量的鼠妇放在其中,观察鼠妇在明暗两处的数量分 布情况。 第四步,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推导结论验证假设的真伪。 通过“鼠妇实验”,要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问题→假设→实验→结论。初中所有的 生物实验几乎都体现了这条思路,这里不再重复。 需要说明一点,科学的“假设”绝不是无根据的凭空捏造,而是要有科学根据的。这种根据来源于头脑中 已有的知识,或者来源于别人的研究成果,或者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观察。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 提出的假设:“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 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①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③营养物质 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④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⑤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 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完全可以把这种思考问题的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 。 三、训练学生的思维操作技能 思维操作技能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几个步骤。在生物实验中要实现对某生命现象的本质 和规律的认识,就要对实验中的感性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操作才能实现。 首先,是对要研究的事物进行分析。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一个生命体或一种生命现象都是由部分、层次、要素组成的开放的有序整体。对于这样一个整体如果囫囵吞枣地研究是无法进行的。只有将其分解,才能 一部分一部分地研究,深入其内部,发现其本质。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而进行逐个研究的过程就是分析 。比如,在研究“影响鼠妇活动的外部条件”时,必须先把“外部条件”分析成光、水、化学物等单个因子, 然后逐一考查和鼠妇活动的关系;在研究“光合作用”时,也是将其分解为原料、条件、产物几部分,而这每 一部分又是由次一级的成分组成。为了便于研究还须进行更深层次的分解。所有的科学实验都离不开分析。 综合,在头脑中把生命体的各部分,把生命现象的各个方面和属性联合起来,形成对生命体和生命现象整 体的认识,这就是综合。比如在了解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等构造之后,再把它们联合起来就形 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活的细胞的概念。分析和综合是相反相成、紧密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是思维活动的 基础。 比较,是把生物各部分构造、功能和某些属性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就为进一步认识生 命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抽象和概括打下基础。例如,比较各种细胞在形态构造、功能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较各种种子的构造,比较淀粉酶在不同条件下对淀粉的作用情况,等等,这些都是比较的过程。 抽象和概括,是找出各种生物体或各种生命现象中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找出各部分构造之间,功能与构 造之间,生物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抛开次要的、非本质属性和非因果的偶然联系。并且,把抽象出 来的本质属性,必然联系加以综合形成概念和判断,达到对生物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比如,在研究了植 物的各种花之后,舍去颜色,形状等次要属性而抽取出都有“花蕊”及担负“有性繁殖”功能这两个最本质的 特征,形成花的一般概念,这就是对花的抽象和概括。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在同一次思维活动中都是共同参与,紧密结合。一般说来,分析、比较 、综合是抽象和概括的基础,而抽象和概括是思维的核心。只有通过抽象和概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 律,形成概念和原理,从而达到对事物理性的认识。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指能正确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的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 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对这些材料经过思维,抽象和概括出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 属性和必然联系,再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表达出来或贮存起来。生物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规律、原理 等都是概念、判断、推理的具体体现。这些就构成了生物学的知识体系。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概念体系是生物科学知识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但是,应该 让学生自己通过“劳动”取得这些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形成这些概念,并且能够用科学的语言 把它们表达出来。坚持让学生给概念下定义,让学生推导实验的结论,实际上是训练了学生思维的逻辑能力。 生物实验中经常用到的推理方法主要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 归纳法是从个别事例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思维形式。它一般又分为完全归纳、简单枚举法和因果归纳。简单 枚举法在中学生物实验中是普遍存在的。比如,一个鼠妇喜暗怕光,二个鼠妇喜暗怕光,……,从多数的鼠妇 喜暗怕光,归纳出所有的鼠妇都喜暗怕光。再比如,花、种子等许多生物学概念均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果 。 因果归纳可有求同法、求异法和剩余法等多种形式。这些方法在设计生物实验时都有所应用。例如在光合 作用实验中就应用了求异法。求异法是研究现象(a)和条件(A)的因果联系。如果当A存在的场合a现象也出 现,当A不存在时a也不出现,则可归纳出a与A有因果联系。光合作用和“光照”条件的关系推理如下表: 处理 光(A) 其它条件(B) 光合作用(a) ①光照 √√√ ②遮光 ×√× 结论 光合作用与光照条件有关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事例的推理。它有三种类型,其中以“三段论”应用最为广泛。比如,检 验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淀粉就应用了“三段论”的思维形式。 大前提 所有遇碘变蓝的物质都是淀粉, 小前提 如果光合作用产物之一遇碘变蓝

啥意思?你是老师还是学生?初中生物课就开始写论文了?太早了吧,我们大学才写哎!我们一般写生物论文都是在网上搜集下资料还有就是去图书馆借一些相关内容的书籍。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拼一起总结整理!

生物小论文 (关于种子) 一、种子的发芽率 种子发芽率一般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经浸种吸足水分的种子,在l0天内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率。它是决定种子质量和实用价值,确定播种量和用种量的主要依据。不同的种子,其发芽力往往有很大差别,相同的种子,其发芽力也会有变化。种子的发芽力受栽培条件、成熟程度、收获时的气候、入库时的种子含水率以及贮藏条件好坏、贮藏时间长短等多因素的复杂影响。如果不进行发芽测定,盲目地进行浸种、催芽或者直接播种,就有可能出现出苗不齐、苗数不足、甚至完全不出苗等现象,其结果不仅浪费粮食,又耽误了季节,造成生产被动。认真做好种子的发芽力测定,周密计算用种量,有计划地进行生产,不但可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还可以提高产量。水稻种子发芽率常用的测定计算方法是:先从供试品种的种子容器中,分上、中、下、边缘、中央不同部位分别随机取出少量种子,去除杂质后,在水温20—30℃条件下浸24小时,然后将吸足水分的种子以100粒为一组,分成四组,分别均匀排列在铺有滤纸或草纸的4个培养皿内,并分别以等量适量的水,放在气温30—35℃环境条件—下,逐日记载发芽数,从试验开始记载10天,最后分组计算其发芽率,四组的平均数即为该种子的发芽率,其计算公式为: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100/供试种子总数 二、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水分、温度、氧气及阳光。 水分是种子发芽的首要条件。种子必须吸收足够的水分才能加速种子内部的生理作用,促进酶的活动,有利于贮藏养料的溶解和胚的增长,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 温度也是种子发芽必要条件之一。种子在吸收足够水分和氧气后,还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萌发,温度是种子萌发的能量来源。温度作用在于促进酶的活性,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也就是酶的最适宜温度。此外,温度也直接影响到种子吸水快慢和呼吸强弱。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种子吸水越快,呼吸也越强,发芽越快。 种子发芽试验需要大量的氧气。种子发芽时呼吸作用增强,如种子缺氧呼吸,造成种子不宜发芽。 不同作物种子,发芽时对光的反应不同。大部分农作物种子(如玉米、禾谷类等种子)对光照要求不严格。这些种子发芽试验时用光照或黑暗均可。有一些好光性的种子如烟草种子,芹菜种子等,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发芽或促进发芽。还有一些嫌光性的种子,如黑草种有光照时会抑制发芽。这些种子发芽试验时应给黑暗处理。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我也曾经做过两次种子萌发的实验,是用绿豆做的,第一次实验的时候,因为总是忘了给种子加水,结果种子全都干死了,终于第一次实验以失败而告终。接着马上就迎来了第二次实验,这次记得了上次的教训,我的种子终于发芽了。 我的论文主题是关于种子的,介绍了怎么样测种子的发芽率、种子萌发的条件与种子萌发的过程。这就是我的生物小论文。

在初中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中,初中生物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教学整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生物教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质量措施

一、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生物教学的依据,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使其真正地发挥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标准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使其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得到有效提升。

二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教师要彻底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仅要看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习过程,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学生在理解中掌握生物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质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态直观地学习生物学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形象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和记忆。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新课程改革倡导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多媒体技术集图片、动画、视讯、文字、声音于一体,能够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把生物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全方位地给学生视觉、听觉和感观上的 ***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教师不能过分依赖和过分渲染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不能让多媒体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不能影响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精心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图片、视讯,再加上合适的文字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不但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爱好、善学、乐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要重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探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考试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应考能力,这并不是指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以考取好的成绩,而是要教会学生认真审题、抓住问题的重点,要能排除干扰,通过找出隐藏的条件从而正确地解答问题。此外,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促使学生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综合能力。

五加强练习,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活动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彻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除了拥有丰富的知识、较强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外,还要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接受能力、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等情况,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教学重难点问题,通过精讲多练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此外,练习能有效地巩固知识,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总结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重庆市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朱飞西南大学2008-05-01

2、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讨何大平;才智2011-05-05

摘要:生物教学成功最大的因素在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情正确引导学生,并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才会得以提高,生物学科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才能更好地展现,才会为学生学好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一、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凸显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根本目的是正确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程度,然后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施以不同层次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内容时,我便让学生通过显微镜来对微小的物体和细胞进行观察。观察之前,我先让学生了解了显微镜的构造,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耐心仔细地听教师讲解,很快就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时,非常认真、细心,因为他们急于想弄清楚这些常吃的蔬菜在显微镜下会是什么样的状态。我还让学生结成小组,交换来观察,这样便形成了很好的生生互动。在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了解了植物细胞的不同形态和基本结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做学生情绪的调节员

情绪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态度和听课效率,研究证明,学生情绪高涨时,各种感官都得以调动,对外界资讯和教师所讲知识接受得就会非常迅速,甚至会超常发挥,相反,就会出现了不在状态和不知教师所云的现象。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很注重调节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这样,学生就不会受不良情绪的影响,使思维完全能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例如,有一次上生物课,也许是下午的原因,学生情绪不高,有的还出现昏昏欲睡的状态。那节课正好学习膝跳反射的内容,我灵机一动,便要求每个学生亲身来体验这“神奇”的膝跳反射,首先让学生坐在椅子上,这个要求让学生既兴奋又充满疑惑,学生不知道这样做的目的。然后我故弄玄虚地要求学生膝半屈,小腿自由下垂,接下来,让学生用手掌内侧边缘快速地叩击半屈膝盖下方的韧带。这时,学生的小腿做急速前踢的反应,学生哈哈大笑。面对学生兴奋又好奇的表情,我趁机为学生讲解了膝跳反射的原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采用幽默、轻松的教学方式

生物学科看似枯燥,实则有趣,因为它研究的是植物、动物、细菌等形形 *** 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体。对人类来说,生物学非常重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与生物学息息相关。那么,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学好生物呢?

一大胆使用新的教学方式

我认为教师在上课时应该采用幽默、轻松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讲课幽默的教师,在轻松诙谐的良好教学氛围里,学生心里不会感觉到有压力,心情会很舒畅,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遇到必须掌握的内容时,我就会扮演学生的角色,由学生提问,我回答,当我流利地把内容背诵出来时,学生就会充满钦佩。或者我和学生一起背诵,比比谁先会背,有时我故意背错,学生就会非常认真地指出我的“错误”所在。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更乐于做教师的“纠客”,久而久之,学生就对生物学科充满兴趣,特别喜欢上生物课。

二生物教学要密切联络生活

初中学生好奇心很强,凡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针对这一特点,我上生物课时,常常联络生活实际,如生活中植物的叶子、花朵、根、茎,还有一些蝴蝶、蜜蜂等标本都可以作为课堂上活生生的道具。这些富有生命活力的道具,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和热情,唤起学生热爱生命、喜欢生物学科的意识,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再如,植物的无性生殖有压条、扦插、嫁接等方式,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把新上市的“苹果梨”带到了课堂上来,结合视讯为学生讲解了嫁接的原理,在让学生感知自然界奇妙的同时,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总结

总之,生物教学成功最大的因素在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情正确引导学生,并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才会得以提高,生物学科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才能更好地展现,才会为学生学好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卢勤泉;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9-30

生物初中小论文

写作思路:根据题目要求,以初中生物小论文作为主题,首先写出摘要,可以以初中生物是教师眼中的“豆芽科”作为入手点,来强调出下文的生物学的重要性并展开论点,正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发展成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且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纵观中学教师和学生对生物的态度,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生物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前途不容乐观。由于近些年生物没有被列入中考范围,所以生物学科在我国初中教学中一直被定位为“小学科”,是教师眼中的“豆芽科”,是学生眼中的“副科”。

应该如何改变生物教学现状呢?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好生物呢?核心问题就是:纠正教师和学生的错误观念,摆正生物学科的地位。

认识生物学的重要性

1、认识生物技术的重要性。提高生物技术发展水平,是提高我国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生物技术可以推动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强有力的促进作用。生物学已经成为21世纪的带头学科之一,生物工程已成为21世纪的龙头产业,生物科技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

20世纪以来,生物科学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和突破已经使生物学这门古老学科焕发了青春。随着它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作为药学、农学、环境等学科的基础,更为物理学、化学、信息科学、材料与工程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给学生展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生物科技成就,让学生认识生物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学生改变对生物课程的态度,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打消生物是“小学科”的观念。

2、认识初中生物课程的重要性。初中生物课程是初中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生物思维的重要途径,对我国以后生物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前几年全国上下大兴素质教育,呼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中考不再考生物学科,只在初二下学期结业;

使得生物学科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心中的地位大大下降,令人尴尬。许多学校生物专业的教师纷纷改行,生物学科成了“捎带”、“搭配”,以致教师和学生忽视了生物学习的重要性,致使生物学科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令人担忧。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重新认识生物学科的重要地位。

在初中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中,初中生物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教学整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生物教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质量措施

一、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生物教学的依据,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使其真正地发挥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标准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使其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得到有效提升。

(二)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教师要彻底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仅要看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习过程,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学生在理解中掌握生物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质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态直观地学习生物学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形象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和记忆。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新课程改革倡导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多媒体技术集图片、动画、视频、文字、声音于一体,能够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把生物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全方位地给学生视觉、听觉和感观上的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教师不能过分依赖和过分渲染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不能让多媒体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不能影响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精心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图片、视频,再加上合适的文字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不但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爱好、善学、乐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要重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探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考试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应考能力,这并不是指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以考取好的成绩,而是要教会学生认真审题、抓住问题的重点,要能排除干扰,通过找出隐藏的条件从而正确地解答问题。此外,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促使学生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综合能力。

(五)加强练习,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活动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彻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除了拥有丰富的知识、较强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外,还要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接受能力、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等情况,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教学重难点问题,通过精讲多练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此外,练习能有效地巩固知识,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总结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重庆市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朱飞西南大学2008-05-01

2、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讨何大平;才智2011-05-05

摘要:生物教学成功最大的因素在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情正确引导学生,并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才会得以提高,生物学科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才能更好地展现,才会为学生学好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一、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凸显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根本目的是正确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程度,然后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施以不同层次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内容时,我便让学生通过显微镜来对微小的物体和细胞进行观察。观察之前,我先让学生了解了显微镜的构造,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耐心仔细地听教师讲解,很快就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时,非常认真、细心,因为他们急于想弄清楚这些常吃的蔬菜在显微镜下会是什么样的状态。我还让学生结成小组,交换来观察,这样便形成了很好的生生互动。在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了解了植物细胞的不同形态和基本结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做学生情绪的调节员

情绪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态度和听课效率,研究证明,学生情绪高涨时,各种感官都得以调动,对外界信息和教师所讲知识接受得就会非常迅速,甚至会超常发挥,相反,就会出现了不在状态和不知教师所云的现象。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很注重调节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这样,学生就不会受不良情绪的影响,使思维完全能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例如,有一次上生物课,也许是下午的原因,学生情绪不高,有的还出现昏昏欲睡的状态。那节课正好学习膝跳反射的内容,我灵机一动,便要求每个学生亲身来体验这“神奇”的膝跳反射,首先让学生坐在椅子上,这个要求让学生既兴奋又充满疑惑,学生不知道这样做的目的。然后我故弄玄虚地要求学生膝半屈,小腿自由下垂,接下来,让学生用手掌内侧边缘快速地叩击半屈膝盖下方的韧带。这时,学生的小腿做急速前踢的反应,学生哈哈大笑。面对学生兴奋又好奇的表情,我趁机为学生讲解了膝跳反射的原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采用幽默、轻松的教学方式

生物学科看似枯燥,实则有趣,因为它研究的是植物、动物、细菌等形形色色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体。对人类来说,生物学非常重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与生物学息息相关。那么,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学好生物呢?

(一)大胆使用新的教学方式

我认为教师在上课时应该采用幽默、轻松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讲课幽默的教师,在轻松诙谐的良好教学氛围里,学生心里不会感觉到有压力,心情会很舒畅,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遇到必须掌握的内容时,我就会扮演学生的角色,由学生提问,我回答,当我流利地把内容背诵出来时,学生就会充满钦佩。或者我和学生一起背诵,比比谁先会背,有时我故意背错,学生就会非常认真地指出我的“错误”所在。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更乐于做教师的“纠客”,久而久之,学生就对生物学科充满兴趣,特别喜欢上生物课。

(二)生物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

初中学生好奇心很强,凡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针对这一特点,我上生物课时,常常联系生活实际,如生活中植物的叶子、花朵、根、茎,还有一些蝴蝶、蜜蜂等标本都可以作为课堂上活生生的道具。这些富有生命活力的道具,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和热情,唤起学生热爱生命、喜欢生物学科的意识,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再如,植物的无性生殖有压条、扦插、嫁接等方式,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把新上市的“苹果梨”带到了课堂上来,结合视频为学生讲解了嫁接的原理,在让学生感知自然界奇妙的同时,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总结

总之,生物教学成功最大的因素在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情正确引导学生,并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才会得以提高,生物学科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才能更好地展现,才会为学生学好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卢勤泉;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9-30

上午好!很荣幸为您解答!!我想,范文也许能帮助您!谢谢!

作者:孙允强——生物论文 原创论文,祝你愉快!内容摘要:生物圈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当去爱护它、珍惜它、保护它,然而却有一部分人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去破坏它,致使整个生物圈受到严重的破坏… ,人类,是该考虑考虑这些问题了...论文题目:人类,是该考虑考虑这些问题了...在宇宙的深处,有一个美丽的星球,他就是我们千千万万生命赖以生存与栖息的地球。这里森林茂密,绿草丛生;这里鸟语花香,春意盎然;这里生气勃勃,百花争艳;这里欣欣向荣,呈现浓浓绿韵。各种各样的生物安详而又快乐的生活着。每天的每天,小鸟在枝头低吟浅唱;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花儿在天空下会心微笑…各种各样的生物与环境共同合奏起生活的交响乐,美妙的音符充实着美丽的地球家园。然而,进化最高等的人类,作为地球的主宰者,却时不时地演奏出不和谐的音符,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以上我所描述的那幅美妙的蓝图,都将成为人类心中的一个梦,永远留藏在人们的心里…人类是自私的,为了满足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乱砍滥伐,使得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从最初的5%一度降至16.55%,而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为27%,将近是我国的两倍!这个数字是惊人的。我国的有关专家曾经做过一项测算,测算的结果表明:如果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按照现在的速度减少,那么在三百年内,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将低于11%!难道我们不应为此感到震惊吗?不仅仅是我国,现在世界各国的森林覆盖率也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据有关专家预测:如果人类不采取行动来保护森林,那么八百年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将低于10%!到那时,世界上的沙尘天气将频繁出现,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将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不止这些,如果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那么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将受到严重破坏!人类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将显著上升。这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吗?人类是贪婪的。我们所在的整个生物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动植物种类极其丰富。据科学家的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的生物种类大约在500万——1亿中之间,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啊!这么多的生物共同造就了欣欣向荣、生气勃勃的生物圈。而人类却不懂得珍惜这可爱美妙的生物圈。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将会被大自然淘汰。生物在生存过程中存在着生存竞争,有的物种之所以在地球上消失,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生物生存的环境,从而致使环境恶化,物种逐渐减少甚至灭绝…,人类为了所谓的“致富”而大量捕杀野生动物,致使一些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甚至濒临灭绝!例如白鳍豚,现在世界仅剩约200——300只了;还有朱鹮,当时被发现时仅剩7只,而现在也不过200多只;还有藏羚羊,在青海省的分布密度从最初的3—5只/平方千米降至0.2只/平方千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不计其数的野生动物被作为“毛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到灭顶之灾…这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人类是无知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都富裕起来,私家车在人们面前已不足为奇,马路上随时可以看到来来往往的汽车,而这些汽车产生了大量的尾气,这些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质,而这些有毒物质扩散到空气中,会严重污染空气的清新,所以致使近几年来空气污染特别严重,人类几乎已经受不了城市的“乌烟瘴气”了…;不仅仅是城市,乡村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大量使用农药,从而给农作物与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人类的一系列活动带来了酸雨等大量自然灾害,使得整个生态系统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人类对于环境的不合理利用,不仅影响着生物的生存,而且已经达到威胁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地步…生物圈,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生物圈II号”计划的失败告诉我们:迄今为止,生物圈只有一个,所以我们应该去爱护它、珍惜它、改善它。我认为人类应切实履行以下几点:1. 植树造林2. 节能减排3. 珍惜水资源4. 停止对于濒危生物的捕杀5. 禁止过度开垦耕地6. 对工业废水进行科学处理后,才可排放7. 减少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物的排放8.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9. 控制人口数量,抑制人口迅猛增长的势头…在文章的最后,我还是那句话:生物圈,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去爱护它、珍惜它、并改善它,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义务,或许,我们现在并没有感觉到问题的严重,但在不久的将来,或许我们会来重新认真的考虑这些问题…

生物科技小论文初中

要求发我 可以帮你做 包你满意

世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体,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生物形态各异,很有趣,比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讨厌的苍蝇,可爱而会唱歌的小鸟,还有6500万年前灭绝的恐龙,它们的种种生命迹象都吸引了我的视线,让我对生物有了好奇心。以前,我对“生物”的理解只是单纯的“动物”,上中学学习了生物后,我知道生物的范围很广,不止动物,植物、微生物都在其之内。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从生物书上,我知道了桫椤、蕨、苏铁等不常见的植物,还解决了小时候一些弄不懂的问题。有一次,我在比较干的泥土里挖蚯蚓,却怎么也挖不着,现在才知道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干地里当然挖不着了。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子会退化成刺呢?因为它需要适应环境,为了减少水分的丧失,储存更多的水分,仙人掌的茎部也变得肥厚而多汁。生物这门学科帮助我 了解了疑难的问题,这是我喜欢生物的原因之一。走进第二单元,我认识了显微镜。在我心目中,显微镜是那样地奇妙,一直都想用它观察东西,小学时从来也没碰过它。记得第一次进生物实验室,看见桌上的显微镜,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喜悦。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凑到目镜前看了看,可看到的只是一片黑暗。上课时,老师说,用显微镜观察东西并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要经过对光、选择物镜、制作临时玻片标本、调整清晰度等几个环节。我仔细地听着,努力熟记其结构的每一个名称。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终于通过显微镜看到了细胞。当时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仿佛自己也成了一个科学家,会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了!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显微镜下呈的是倒像。现在,使用显微镜已成了家常便饭,几乎每节课都要做实验。用显微镜观察肉眼看不到的东西能使我快乐,这也激发我学习生物的兴趣。此外,我还对生物体有了新的认识。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是一个个排列在一起的。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液泡、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叶绿体构成,动物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构成,它们的作用也各不相同。细胞核由染色体构成,染色体由DNA构成……别小看一个小生命,它的结构复杂得很呢!以前,我不知道水果中的水分是从哪儿来的,原来是来自液泡中的细液泡。我总是生病,学习了生物后我知道是病毒在我身体里捣鬼!连病毒都是生物体,真是不可思议啊!我对生物越来越有好奇心了。生物学把我带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解决了疑难的问题使我豁达,使用显微镜让我感到快乐,微生物使我有了好奇心,因此,我对生物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草莓的无土栽培摘 要:1、利用学校的生物园地,通过配制合理的营养液,完全可以进行草莓的无土栽培。 2、无土栽培的草莓具有生长速度快、长势好、花芽分化\早、开花结果早、产量高的特点。关键词:培养基、营养液、无土栽培、简单易行将作物栽培在除土壤以外的培养基上,叫无土栽培。无土栽培具有不占地或少占地、换茬快、环境清洁、产品无污染和生长好、品质优、色鲜味美等优点,为花卉蔬菜、粮食以及水果生产的工业化、自动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一、实践目的通过对草莓的无土栽培实践活动,使我们初步掌握无土栽培的技术,懂得利用水培法来确定植物必须矿质元素的原理和矿质元素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二、实践原理植物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土壤颗粒主要起着固着作用。根据这一原理,将植物生活所需的无机盐按一定比例配成营养液进行作物的无土栽培。三、实践方法采用与泥土盆栽草莓相对照试验,盆栽草莓使用一般的菜园土作固着物,施用化肥和农家肥,进行水肥管理。四、实践器材无土花盆(双层塑料套盆或采用罐头瓶、硬泡沫塑料做定植板也行)、草莓苗、营养液原液、天平、洗净的碎石或蛭石、温度计等。五、 试验与管理 1、试验时间:1997年9月-1998年5月;1998年9月-1999年5月 2、试验地址:校生物园 3、营养液原液:经试验得知,表1为最佳配方。4、栽培方法:选择无病虫害、植株矮壮、具4-5片叶、顶芽饱满的壮苗,洗净根上泥土后,定植在无土花盆的上盆中,用碎石子或蛭石作固着物,下盆中盛清水,待长出新根后(1周左右)将清水倒掉,换上培养液。表1 无土栽培草莓营养液原液配方成分名称 含量(MG/L) 硝酸钙 236 硝酸钾 303 磷酸铵 57 硫酸镁 123 三氯化铁 500 硼 酸 1.2 氯化锰 0.725、管理: (1)及时添加营养液。每周补液1-2次。每次50-100ml。进入4月份以后,气温升高、蒸发快,同时正当开花、结果盛期,需肥量大,每2-3天补液1次,并要增加营养液的浓度。一般开花前培养液浓度是原液∶水=1∶9开花后培养液浓度为原液∶水=1.7∶8.3(2)隔天上午喷水1次,4月开始每天喷水1次,保持相对湿度70-80%。(3)光照为生物园里的自然光照(注意不要放在直射太阳光下,以免培养液温度升得过高造成根坏死)。(4)注意及时摘除老叶、匍匐茎。当发现植株下部的叶片呈水平着生,开始发黄、叶柄基部也开始变色时,应立即摘除。匍匐茎消耗养分大,为保证果大质优,发现生在叶片基部的幼嫩线状物——匍匐茎,要及时摘除。(5)注意病虫害防治。草莓虫害主要有蚜虫和红蜘蛛,可用内吸杀虫剂防治,如甲胺磷、乐果等。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病毒病等,可用波尔多液、托布津等杀菌剂防治。(6)注意及时疏蕾垫果。六、观察记录情况 1、根系在2℃时开始活动,在7℃时开始长新根,最适生长温度为15-20℃,高于30℃时停止生长,并有根部变色受害情况,在-8℃时根系受到冻害。2、地上茎、叶气温在5℃时开始生长,生长最适气温为15-25℃气温过高过低生长都较缓慢,气温高于30℃以上有老叶焦边现象。3、气温在5℃以上开始花芽分化,花芽分化最适气温在5-15℃之间,开花在10℃以上,开花盛期在15℃左右。4、培养液pH值在6.5-7最为适宜。5、开花结果情况见下表表2 无土栽培草莓开花结果记录统计表盆数 盆栽时间 第一花序 第二花序 总果实/株 月/日 叶片数 开花月/日 小花朵数 果实成熟月/日 开花月/日 小花朵数 果实成熟月/日 数量 重(克) 20 9/239/26 4-5 3/234/6 11-17 4/124/27 4/104/21 5-9 4/205/18 9-171 53-257 七、结果与体会1、无土栽培的草莓比盆栽草莓生长速度快、长势好、花芽分化早、开花结果早,从定植到第一花序开花和果实成熟比盆栽提前一周左右,并极少有病虫害。2、试验证明,室内无土栽培草莓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在家庭中推广种植可充分利用室内空间,既可以观赏、美化环境,又能品尝到气味芳香、营养丰富的春季水果珍品,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深受群众欢迎。通过实践,既帮助我们理解了教材,又培养了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并促进了无土栽培技术在本地的推广。

初中生物实验小论文范文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变 革现实的实践活动。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 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 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而科学素质的培养又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 初中生物实验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兴趣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求知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着这 个问题积极地思考起来。但是,单纯由“实验”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 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就要善于“创造”种种诱因。比如,从生产实际和 学生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不断明确实验目的意义,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等等 。通过这些手段,及时地把学生的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 思维总是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当一个人产生必须排除困难的需要,或要了解某一问题时, 思维就活跃起来。实践证明,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好方法。我们要善于利用实 验中的〔观察与思考〕、〔讨论〕等栏目中的问题,以及在辅导实验的教学中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引导和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科学思维方法的首要问题是明确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即解决问题的程序。 例如,〈观察鼠妇活动〉的实验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为什么在花盆下、石块下等处容易找到鼠妇?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其次,提出假设(对发现的问题大胆提出猜测和解释)。 1.鼠妇的活动可能与光照条件有关。 2.鼠妇的活动还可能和水分,以及其它外界因素有关,等等。 第三步,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在这个阶段,实验的目的任务、方法、材料、装置等等都是根据假设来确 定的。所以,实验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假设(当然还有赖于学生对有关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1.先检验“光照”对鼠妇活动有无影响。 2.为了消除无关变量的干扰,突出自变量,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因果联系,必须创造一个除“光照”以 外其它条件均相同的、只有明暗两处相通的场所。把一定数量的鼠妇放在其中,观察鼠妇在明暗两处的数量分 布情况。 第四步,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推导结论验证假设的真伪。 通过“鼠妇实验”,要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问题→假设→实验→结论。初中所有的 生物实验几乎都体现了这条思路,这里不再重复。 需要说明一点,科学的“假设”绝不是无根据的凭空捏造,而是要有科学根据的。这种根据来源于头脑中 已有的知识,或者来源于别人的研究成果,或者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观察。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 提出的假设:“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 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①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③营养物质 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④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⑤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 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完全可以把这种思考问题的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 。 三、训练学生的思维操作技能 思维操作技能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几个步骤。在生物实验中要实现对某生命现象的本质 和规律的认识,就要对实验中的感性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操作才能实现。 首先,是对要研究的事物进行分析。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一个生命体或一种生命现象都是由部分、层次、要素组成的开放的有序整体。对于这样一个整体如果囫囵吞枣地研究是无法进行的。只有将其分解,才能 一部分一部分地研究,深入其内部,发现其本质。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而进行逐个研究的过程就是分析 。比如,在研究“影响鼠妇活动的外部条件”时,必须先把“外部条件”分析成光、水、化学物等单个因子, 然后逐一考查和鼠妇活动的关系;在研究“光合作用”时,也是将其分解为原料、条件、产物几部分,而这每 一部分又是由次一级的成分组成。为了便于研究还须进行更深层次的分解。所有的科学实验都离不开分析。 综合,在头脑中把生命体的各部分,把生命现象的各个方面和属性联合起来,形成对生命体和生命现象整 体的认识,这就是综合。比如在了解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等构造之后,再把它们联合起来就形 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活的细胞的概念。分析和综合是相反相成、紧密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是思维活动的 基础。 比较,是把生物各部分构造、功能和某些属性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就为进一步认识生 命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抽象和概括打下基础。例如,比较各种细胞在形态构造、功能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较各种种子的构造,比较淀粉酶在不同条件下对淀粉的作用情况,等等,这些都是比较的过程。 抽象和概括,是找出各种生物体或各种生命现象中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找出各部分构造之间,功能与构 造之间,生物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抛开次要的、非本质属性和非因果的偶然联系。并且,把抽象出 来的本质属性,必然联系加以综合形成概念和判断,达到对生物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比如,在研究了植 物的各种花之后,舍去颜色,形状等次要属性而抽取出都有“花蕊”及担负“有性繁殖”功能这两个最本质的 特征,形成花的一般概念,这就是对花的抽象和概括。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在同一次思维活动中都是共同参与,紧密结合。一般说来,分析、比较 、综合是抽象和概括的基础,而抽象和概括是思维的核心。只有通过抽象和概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 律,形成概念和原理,从而达到对事物理性的认识。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指能正确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的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 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对这些材料经过思维,抽象和概括出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 属性和必然联系,再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表达出来或贮存起来。生物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规律、原理 等都是概念、判断、推理的具体体现。这些就构成了生物学的知识体系。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概念体系是生物科学知识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但是,应该 让学生自己通过“劳动”取得这些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形成这些概念,并且能够用科学的语言 把它们表达出来。坚持让学生给概念下定义,让学生推导实验的结论,实际上是训练了学生思维的逻辑能力。 生物实验中经常用到的推理方法主要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 归纳法是从个别事例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思维形式。它一般又分为完全归纳、简单枚举法和因果归纳。简单 枚举法在中学生物实验中是普遍存在的。比如,一个鼠妇喜暗怕光,二个鼠妇喜暗怕光,……,从多数的鼠妇 喜暗怕光,归纳出所有的鼠妇都喜暗怕光。再比如,花、种子等许多生物学概念均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果 。 因果归纳可有求同法、求异法和剩余法等多种形式。这些方法在设计生物实验时都有所应用。例如在光合 作用实验中就应用了求异法。求异法是研究现象(a)和条件(A)的因果联系。如果当A存在的场合a现象也出 现,当A不存在时a也不出现,则可归纳出a与A有因果联系。光合作用和“光照”条件的关系推理如下表: 处理 光(A) 其它条件(B) 光合作用(a) ①光照 √√√ ②遮光 ×√× 结论 光合作用与光照条件有关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事例的推理。它有三种类型,其中以“三段论”应用最为广泛。比如,检 验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淀粉就应用了“三段论”的思维形式。 大前提 所有遇碘变蓝的物质都是淀粉, 小前提 如果光合作用产物之一遇碘变蓝

初中生物小论文范文1: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范文2:醋对花卉有什么影响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花卉则能净化生态环境,并美化我们的生活。你是否想到过,醋和花卉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怀着好奇心,开展了这个课题的探究。据富有种花经验的人告诉我们,对盆栽花卉施些醋溶液,可改善盆花的生长,增加花朵,而且花艳叶茂。这一点我们在实验中很快就证实了。浓度不同的醋溶液,对花卉有不同的影响吗?这是我们第二阶段的实验。我们选取长势相同的满天星、报春花、月亮花各四盆,分为四组,每组(三盆)各有三种花卉,分别编号、贴上标签。同时,我们取食用白醋配制成1%(pH值为2~3)、0.01%(pH值≈4)、0.0001%(pH值≈6)三种浓度不同的溶液,每天分别给三组盆花固定喷洒一种醋液,第四组盆花洒不含醋的清水。每五天观察记录花卉的生长情况。这项实验的结果是:喷洒低浓度醋液(pH值≈6)对这几种花卉没有明显影响;喷洒中等浓度醋液(pH值≈4)的花卉明显长得比其他几组好,花苞多,开花期提前,而且花色较浓艳,花期也延长了;喷洒pH值2-3的高浓度醋液后,反而使花朵过早凋萎。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告诉你:种花时适当喷洒一些醋液,可使花卉长得更好。不过要掌握好醋液的浓度,醋酸过浓则会伤害花卉。 仅供参考。

初中物理实验学生小论文

初中物理小论文范文摘 要: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关键词:物理 渗入 人类生活 各个领域 存在 物理学家 同学们 身边 科学意识 科学学习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1. 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 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 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5. 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国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再如下面一个例子: 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我们很有用处。凡需要经受较大温度变化的东西,如果它们是用两种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们的热膨胀性质,两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师在设计房屋和桥梁时,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就是因为钢材和混凝土的膨胀程度几乎完全一样,尽管春夏秋冬的温度不同,也不会产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坚固。 另外,有些电器元件却是用两种热膨胀性质差别很大的金属制成的。例如,铜片的热膨胀比铁片大,把铜片和铁片钉在一起的双金属片,在同样情况下受热,就会因膨胀程度不同而发生弯曲。利用这一性质制成了许多自动控制装置和仪表。日光灯的“启动器”里就有小巧的双金属片,它随着温度的变化,能够自动屈伸,起到自动开启日光灯的作用。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 谈到物理学,有些同学觉得很难;谈到物理探究,有同学觉得深不可测;谈到物理学家,有同学更是感到他们都不是凡人。诚然,成为物理学家的人的确屈指可数,但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生活走向物理,你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正如马克思说的:“科学就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们的一门学科,更重要的,它还是一门科学。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明了摆的等时性;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司空见惯的风筝将“上帝之火”请下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敢于创新的英国科学家亨利 阿察尔去邮局办事。当时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邮票,准备裁下一枚贴在信封上,苦于没有小刀。找阿察尔借,阿察尔也没有。这位外地人灵机一动,取下西服领带上的别针,在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后,很利落地撕下邮票。外地人走了,却给阿察尔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并由此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齿纹的邮票也随之诞生了;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研究身边的琐事并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的事例不胜枚举。 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学了测量的初步知识,同学们纷纷做起了软尺。有位同学别出心裁,用透明胶把制好的牛皮纸软尺包扎好,这样更牢固。然后,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装盒作为软尺的外壳,在盒的中心利用铁丝做一摇柄中心轴,软尺的末端固定在轴上,这样一个可以收拾并反复使用的卷尺诞生了。同时,这位同学受软尺自作的启示,用实验解决了一道习题:用软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把软尺拉长些,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小?他做了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标上刻度,然后用透明胶粘贴,再扯下来,便做成了“软尺”,用“软尺”不仅找到了上题的答案,而且还清楚地看到分度值变大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学了电学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对蚯蚓能承受的最大电压进行了探究:当给它加上1.5V的电压时,蚯蚓迅速分泌粘液,且奋力挣扎,从瓶内跳出瓶外。当给它加上3V的电压时,蚯蚓被电为两截;有同学在测量“2.4V、0.5A”的小灯泡的功率,并研究其发光情况时,不满足于给灯泡加上2.4V的电压,而是用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小灯泡做破坏性实验,不断加大灯泡两端的电压,直至电压高达9V、灯泡灯丝烧断,才停止探究;有同学在学习蒸发的知识时,不厌其烦地座在桌旁观察相同的两滴水(其中一滴水滩开),进行聚精会神地观察,然后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影响蒸发的因素;……同学们捕捉身边的琐事进行探究的事例屡见不鲜。 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学生听起来熟悉,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只要时时留意,经常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物,丰富我们的课堂,活跃教学气氛,简化概念和规律。新课标告诉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从实验的作用,操作,改进,等方面写

物理小论文生活中有很多的物理现象,许多简单的现象可以用所学知识去解答。现象一:飞快的火车有一个安全距离,当我们在公路上步行时,不宜靠中太近,除了害怕离线的车会撞到之外。还有一个意料之外的原因,对此本文将作出解答。现象二:取两片很薄的纸,将他们贴近,用力的吹,我们并不能将纸吹开,反而出现被“吹拢”的情况。现象三:,对于相同流量的水而言,口径大的水龙头,水的流速很慢,但是对于口径小的水龙头,可以明显的看到流速加快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总结来看,空气和水都是流体,在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共同点,都遵循流体的基本性质,在流体的学习中有两个很重要的方程叫:伯努利方程和连续性方程。用它们就可以很简单的解释上面三个现象。首先,伯努里方程的基本表达式为:P+1/2pv+pgh=恒量。P指流体周围的压强大小,p指流体本身的密度,v指流体的速度。在上述但现象中,可把水和空气近似的看作理想流体,且它们作常流动。在以上前两种情况中,都可以将pgh看作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很容易的就得到P+1/2pv=恒量。容易得出压强和速度成反相关。下面将对三个现象作出具体的解释。解释现象一:其中提到一个意外的原因就是很有可能身边的空气将我们“推”向汽车而发生意外。为什么这么说?当车飞快的从我们身边开过的时候,对周围的空气造成了影响:使它们的速度加快,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上面的推倒易知:速度过快造成周围空气的压强减小,在汽车周围形成一个压强差,在车周围的事物就容易被“压”到车下。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步行要尽量的靠边走。解释现象二:当两片薄纸靠近,我们将它们看成和外面的空气分开,当我们吹气时,使得两纸间少量的空气流速加大,压强减小,外围的空气使得纸片贴在一起。解释现象三:同流量即体积相同,所以易知SV=S V。这就是理想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它表示理想流体作定常流动时,流体的速率与流管截面积的乘积是一个恒量。由此可知,当我们将口径边小时,必然导致流速加快。根据个原理在科技上也有很大的运用,比如切割水枪,对于一样的出水量,这种水枪的口径很微小,使得出水的速度极快,所含动能极大,在生产上有很大的运用。最后,要介绍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取水。在家中,看到大人用一根管子插到水里,用嘴在管口吸气,水就会自己流出来,我也试过,但没有成功,现在我目标了原因:必须保证吸气的一端低于出水的一端,为什么呢?这是利用了大气压的原理。当吸气后管子里成为真空,水就被外界大气压压倒了出水端。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借着生活来学习物理,再利用物理来服务生活。

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物理频道>>物理教学方法&教学论文指导学生撰写物理小论文 河南沈丘县纸店镇一中(466315)阎国文 著名的科学有茅以升曾经说过:“小发明孕育着大发明,小论文是大论文的序言。”开展“两小”活动,使青少年从小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教育,为他们将来从事祖国的四化建设、进行科技攻关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从1988年起,我们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出发,把“小论文”活动作为主要的第二课堂内容来抓,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和教学改革的进展,成效初见,现谈几点体会。 1.激趣 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关键,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到乐于学,直至参与学习。无疑会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成功,我们从初二开始,在鼓励学生勤思考、勤观察、多实验的同时,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调查报告、学习总结、问题讨论之类的小品文,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记录下来,认真讨论,形成书面文字。尽管学生在开始时遇到的困难很多,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认真地围绕自己的观察、实验提出自己的观点,找出解决问题的依据,作出近于完善的说理、论证,形成的文字初具小论文的特点。 在学完“重力”一节后,我们曾布置了一道:“假如没有重力”的论题,让学生通过联想完成一篇小论文。大部分学生都能设想出物体在失重状态下的奇妙情景。一位学生在小论文中写道:“假如没有重力,地球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要发生根本的变化,江河无流水,我们再也看不到蔚蓝的天空,地面上既无高楼大厦,又无铁路桥梁,也无工厂、学校;人在空中漂浮荡漾,飞机不能降落,卫星不能返回地面,……人和动物在地面上将失去生息繁衍的场所,……很难想象,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何等的状况。重力给我们创造了富丽美好的生活环境,提供了学习、生活、劳动的方便……。”学生把自己的小论文交给老师审阅,与同学互相交流,丰富了想象力,增强了兴趣感,而且学好物理的信心倍增。 2.励志 许多学生在小论文活动中,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推理,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论点,为解决问题努力寻找论证的依据和方法、途径。一位学生在观察平面镜成像时,偶而发现物体在玻璃平面镜中形成“叠影”(两个像)的现象,十分好奇,便提出了“物体在一个平面镜中不一定形成一个像”的看法,引起老师的关注。在老师的鼓励下,他进一步发现,这两个像,一个清晰,一个模糊;清晰的像离物体较远,模糊的像离物体较近;当物体离平面镜较远时,这两个像几乎是重合的。老师表扬了他的重大发现,再次鼓励他用学过的光学知识作出论证。他终于借助几何光路图,综合运用了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圆满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图1所示,“叠影”现象跟镜面具有一定厚度有关。通常研究平面镜成像问题时,是不考虑平面镜玻璃厚度的。学生在小论文的完成过程中,态度严肃认真,真的像从事科学研究一样,无疑,这对于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是大有帮助的。 3.增知 学生在小论文活动中,从提出论点,到找出论据,直至作出论证,需要认真地动脑、动手。从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遇事不会轻易放过一个:“为什么”,总要问个究竟,搞个明白。对学习的要求不再是一知半解地囫囵吞枣,而是自觉地使自己从被动学习变成参与和掌握学习。例如一名学生在学完“热学”内容后,以温度、热量、热能概念为主线,找出了类似于“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等系列问题。还有一名学生在“重心”的问题上,敢于质疑,越出教材范围,以充分的“论据”提出了“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论点,进而指出在解决“重力图示”中,“重心不在物体上,不能完成“力图”的问题,从而拓宽了知识视野。 4.拓智 学习的兴趣、热情、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的提高将会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学生在小论文活动中,通过思、辨、论证的训练,头脑越来越清醒、灵活,对问题的反应越机敏,往往表现为打破常规思维解决问题。一名学生在研究测量空瓶容积问题时,根据“等量替代”的原理,想出了用“倒置法”测量液体上方的不规则空间容积的测量方法,如图2(a)、(b)。还有一名学生提出了用天平称量碎玻璃面积的方法。不同寻常的思维,反映出学生的智力水平的新发展。5.益能 学生在小论文活动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不断地总结出适合自己而又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较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学生通过撰写小论文的训练,不仅学习能力大有提高,而且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联系和应用到本地工农业生产实际。几年来,我校有十几名学生的数十篇物理小论文发表在中学生报刊杂志上,或取得全国小论文评比的名次。

  • 索引序列
  • 初中生物小论文
  • 生物初中小论文
  • 生物科技小论文初中
  • 初中生物实验小论文范文
  • 初中物理实验学生小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