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绿色食品消费研究论文

绿色食品消费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绿色食品消费研究论文

绿色消费呼唤绿色营销 论文关键词:绿色消费;特征;绿色营销;实施内容 论文摘要:绿色消费,即可持续消费,是消费者要求企业生产并销售有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或提供绿色服务,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全球绿色消费的不断兴起与壮大,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绿色营销形式的产生企业开展绿色营销也可以不断促进绿色消费群体的发展壮大和成熟 绿色消费,即可持续消费,是一个全新的消费概念最早对绿色消费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研究的重点是勾画出关心环境保护的特殊人群的特征据1990年的一份全球性的调查报告显示,40%的欧洲人喜欢购买绿色产品;在我国,有53.8%的人愿意使用绿色产品,还有37.9%的人表示愿意购买绿色产品1994年,联合国环境署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发表的报告《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中提出了绿色消费的定义:“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减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 1.绿色消费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1)消费主体具有绿色消费意识 (2)绿色消费既要满足消费者自身的需要,又要有利于满足子孙后代的需要 (3)绿色消费的对象是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 (4)绿色消费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和谐协调融洽发展的自然观;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协调的社会观 (5)绿色消费过程和方式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积极推行绿色消费模式 (1)加强对绿色消费模式和方式的分析一是加强研究,协助确定地球所能长期负担的全球范围内均衡的绿色消费模式二是应当改变现有的衡量经济进步和增长的方式三是应细致的评价一个国家的生产和消费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环境四是应致力于研究从能源密集型生产转为劳动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生产对就业产生的影响 (2)改善公众信息意识一是要改变驱动不可持续消费的社会文化和心理传统因素以及价值观念,需要对绿色消费的道德观进行讨论二是需要新的关于绿色消费的宣传活动,要更多地发展信息网络,以便交换关于绿色消费的信息 (3)帮助消费者做出绿色消费的选择其挑战性在于为支持绿色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建立更广泛的和深层次的公众需求 全球绿色消费的不断兴起与壮大,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绿色营销形式的产生绿色营销就是在绿色消费这一概念驱动下产生的,英国威儿斯大学肯毕提(kenpeattIe)教授在其所著的《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一书中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绿色营销的具体内容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分别阐述: 1.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计划,树立良好的绿色企业形象 企业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实现绿色营销的战略目标,求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自己朝着绿色企业的方向发展和努力为此,企业就要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具体包括: (1)绿色营销战略计划 企业制定的绿色营销战略计划,包括绿色技术开发计划绿色产品开发计划清洁生产计划环保投资计划绿色教育计划和绿色营销计划,等等 (2)绿色企业形象塑造战略计划 企业应积极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统一绿色产品标志形象识别,加强绿色产品标志管理 2.搜集绿色信息,开发绿色资源 企业要实施绿色营销战略,搜集绿色信息是相当重要的企业为了适应绿色战略的要求,在进行绿色营销的同时,还要开发绿色资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生产着一对新的矛盾:一方面,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层次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文明、科学的需要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对人们的消费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绿色消费这一新的消费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提了出来,已成为人类的共识。21世纪将是一个绿色经济的世纪,绿色消费的世纪。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发展绿色消费与绿色产业,将是我们今后的长期任务。绿色消费为什么很重要?如何培育绿色消费环境,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产品?如何建立绿色消费体系?这是本章要分析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绿色消费是当代消费发展的大趋势 1.绿色消费的内涵 绿色,是充满希望的颜色,它代表生命,代表健康与活力,代表人类生活与大自然的与谐,有益于身体健康,环境优美。所谓绿色消费,就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与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与消费方式的统称。具体讲,绿色消费应包含健康安全、节能、环保、可持续性等要点。 2.绿色消费的产生 绿色消费的产生,要从人类经济发展的问题谈起。人类的经济的发展,本质上就是与地球大自然系统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类不断地从自然取得物质资料,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尔后又不断将废物排放到自然,经过自然的“净化”作用,重新转化为自然物质。人类出现以来,就是不断地从自然获取物质资料,逐渐积累,终于达到了今天巨大的物质文明。没有自然资源,人类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是不可思议的。 但是,自然资源并不无限的。人类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必须建立在平衡的基础上。一方面,人类向自然取得物质资料,要以自然的再生产能力为前提,而自然界许多资源本身是不可再生的,对于这些资源,就不能过快地将其耗尽;另一方面,人类将排出物返还自然,要以自然的“净化”能力为限,否则,就只能是对环境的污染。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这种不平衡就不断地出现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到资本主义大工业与城市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时曾经指出:大工业“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与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1] 如今,这种情况果然严重地摆在人们面前,使人在不能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人们终于开始觉醒,“绿色”观念逐步形成。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经过4年时间,调查了使用化学杀虫剂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后,出版了《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书。在这本书中,卡逊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这些化学杀虫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1968年3月,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W.S.高达在国际开发年会上发表了“绿色革命-成就与担忧”的演讲,首先提出了“绿色革命”的概念。从此,“绿色”一词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面前。1971年,加拿大工程师戴维·麦克塔格特发起成立了绿色与平组织。1972年罗马俱乐部提出“成长的极限”,报告提醒世人重视资源的有限性与地球环境破坏问题。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人类应该将自己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协调起来,寻求生态、能源、人口三者协调、健康发展,与大自然与谐共处,建立一个环境优美的“绿色文明”。“绿色消费”就是在这一“绿色运动”中提出来的。 3.绿色消费正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新时尚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第一届世界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这是实现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蓝图。《21世纪议程》提出了一项全面的行动纲领,要求在全球、国家与地方三级以统一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处理环境发展问题。会议还发布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具体界定国家权利与义务的原则。《21世纪议程》将环境、经济与社会关注事项纳入一个统一的政策框架,具有划时代意义。《21世纪议程》提出了可持续消费的范畴。联合国环境署在1994年发表了《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对可持续消费作了如下界定:“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与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与污染物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要。”可见,绿色消费已经包含在可持续消费的范畴之内了。 近二、三十年来,绿色消费迅速成为各国人们所追求的新时尚。据有关民意测验统计,77%的美国人表示,企业与产品的绿色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欲望;94%的德国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时,会考虑环保问题;在瑞典85%的消费者愿意为环境清洁而付较高的价格;加拿大80%的消费者宁愿多付10%的钱购买对环境有益的产品。日本消费者更胜一筹,对普通的饮用水与空气都有以“绿色”为选择标准。“绿色革命”的浪潮一浪高一浪,绿色商品大量涌现。绿色服装、绿色用品在很多国家已很风行。瑞士早在1994年就推出“环保服装”,西班牙时装设计中心早就推出“生态时装”,美国早已有“绿色电脑”,法国早已开发出“环保电视机”。绿色家具、生态化的化妆品,也走入世界市场;各种绿色汽车正在驶入高速公路;使用木料或新的生态建筑材料建成的绿色住房,也都已出现。总之,绿色消费已渗透到人们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生活消费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 第二节 培育绿色消费环境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绿色消费的问题,首先是个环境问题。环境好了,污染根除了,自然也就容易实现绿色消费了。 1.绿色消费环境的定义 绿色消费环境,就是指没有人为破坏,没有污染,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与谐一致,适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具体表现在大气、水质、土壤、植被、生物等各个方面,适合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发展。就自然环境来说,本来就是“绿色”的,今天的环境问题,完全是由人类不适当的行为造成的,因此,绿色消费环境的建立,与其说是“建立”,不如说是恢复被破坏了的生态平衡,恢复植被,疏通河流,消除污染,将山变绿,水变蓝。 按照环境的范围,消费环境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全球宏观消费环境;城市、集镇、社区中观消费环境;家庭住宅微观消费环境。这三个层次的环境的污染所产生的机制除了相同点之外,又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要建立绿色消费环境,每个层次都有自己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从地球的全局来看,即从宏观来看,主要表现在大气、水、气候等总体环境方面所受到的影响,因此,宏观层面绿色消费环境的建立,就是人类要通过改变自己的生产与消费模式,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逐渐减少对地球环境的负面影响,使气候反常、自然灾害增多等方面的问题逐步缓解,使环境污染的问题逐步得到改善。 第二,从中观的层次来看,城市、集镇、社区的绿色消费环境的培育,主要是消除区域内的污染,给人们一个清洁卫生的居住环境条件,提高人们工作、生活的环境质量。 第三,从微观的层次来看,即从人们的住宅条件来看,就是要建立绿色住宅,使居民身体更加健康,家庭更加幸福美满。 2.绿色消费环境培育原则——5R原则 (1)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 地球的资源及其污染容量是有限的,必须把消费方式限制在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因此,必须节制消费,以降低消耗,减少废料的排放以减少污染。其中最为紧要的是: 节约用水。地球表面的70%是被水覆盖着的,约有14000亿立方米的水量,但是,其中有96.5%是海水。剩下的虽是淡水,但其中一半以上是冰,江河湖泊等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仅占整个水量的极少部分。水是珍贵的资源,不能浪费。其次,还要减少废水排放。应当加强废水管理,工业废水、城市污水,都应及时处理,防止直接排入自然水体。除了水,空气污染也应重视,要减少废气排放。大气所受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燃烧煤所产生的烟尘,汽车、机动车尾气等。,应当采取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汽车,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 (2)绿色消费,环保选购(Re-evaluate) 每一个消费者都要带着环保的眼光去评价与选购商品,审视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不会给环境造成污染。消费者用自己手中的“货币选票”,看哪种产品符合环保要求,就选购哪种产品,哪种产品不符合环保要求,就不买它,同时也动员别人不买它,这样它就会逐渐被淘汰,或被迫转产为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这样引导生产者与销售者正确的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3)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 为了节约资源与减少污染,应当多使用耐用品,提倡对物品进行多次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次性用品风靡一时,什么“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包装袋”、“一次牙刷”、“一次性餐具”等。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高昂的代价。在发达国家,曾风靡一时的“一次性使用”风潮正在成为历史。许多人出门自备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以拒绝滥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许多大旅店已不再提供一次性牙刷,以鼓励客人自备牙刷用以减少“一次性使用”给环境所造成的灾难。我国应当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珍惜资源。 (4)垃圾分类,循环回收(Recycle) 垃圾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必然产物。人类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垃圾中混杂着各种有害物质。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垃圾产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垃圾处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现有的办法是拉去填埋,但这种方法侵占土地、污染环境,不是长久之策。而将垃圾分类,循环回收,则可以变废为宝,既减少环境污染,又增加了经济资源。 (5)救助物种,保护自然(Rescue) 在地球上,生态是一个大系统,各种动物、植物互相依存,形成无形的生物链。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平衡。人是地球最高等的动物,但实质上也不过是生物链中的一链,人类的生存要依赖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类应当爱护树木,爱护野生动物,要将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重新建立起来。 3.建设绿色消费环境的途径 (1)完善环保的法律、法规建设,科学制定环保的政策、规划; (2)生产者必须树立环保意识,努力做到绿色生产; (3)消费者必须强化环保意识,努力做到绿色消费; (4)创建绿色消费文化,弘扬绿色文明。 第三节 开拓绿色产品,发展绿色产业 发展绿色产业,开拓绿色产品是绿色消费的物质基础。为了推进绿色消费,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绿色产业基础,生产丰富的绿色产品供人们消费。 1.绿色产品、绿色产业的定义 (1)什么是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与产品自身没有或较少对环境污染的产品,以及比传统的竞争产品更符合保护生态环境或社会环境要求的产品及服务。绿色产品的范围极广,有食品、洗涤用品、机动车、照明、家电、服装、建筑材料、化妆品、染料等无污染、无危害、可循环使用的各种产品。在绿色产品中,最受关注的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生产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通过产前环节的环境监测与原料检测;产中环节具体生产、加工操作规程的落实,以及产后环节产品质量、卫生指标、包装、保鲜、运输、储藏、销售控制,确保绿色食品质量,并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真正的绿色食品,要有绿色食品标志。 国际上绿色食品或与之相类似的食品在英语国家多称有机食品(Organic Food),在芬兰、瑞典等非英语国家称生态食品,在日本称自然食品。从科学的范畴来说,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是两个级别不同的“绿色”概念。有机食品是比绿色食品更高层次的“绿色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规范生产加工、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除有机食品外,还有有机化妆品、纺织品、林产品、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他们被统称为有机产品。 从1996年开始,上面所说的两种绿色食品区分为A级与AA级,其中AA级绿色食品完全与国际接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机食品,各项标准均达到或严于国际同类食品。A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需要指出的是,绿色食品与天然食品是不同的。对“绿色食品”国家有严格的生产标准,“纯天然”的,并不一定是“绿色”的,也不一定是最佳的。 (2)绿色产品的生产 绿色产品的生产,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就是要根据绿色标准要求,进行生产,从设计阶段开始,就要从“绿色”着手进行:第一个环节是设计。绿色产品要求产品质量优、环境行为优。第二个环节是生产过程。要求实现无废少废、综合利用与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清洁生产工艺。第三个环节是产品本身的品质。比一般产品更体现以人为本、提高舒适度与健康保护及环境保护程度。第四个环节是废弃物便于处置。如对产品的可降解性提出要求,塑料、润滑油、洗涤液等产品,可降解就是质量指标之一;再如,各企业对自己生产产品的回收、回用及有效处置都应建立系统,一次性餐具、各类包装、报废汽车及计算机零件的回收及处置则成为考核指标。 至于有机产品的生产,要求就更严格了。根据有机产品加工与贸易的基本要求,有机产品的生产,必须根据以下五个环节进行:原料必需是来自已经获得有机认证的产品与野生(天然)产品;已获得有机认证的原料在最终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不得少于95%;只允许使用天然的调料、色素与香料等辅助原料与《OFDC有机认证标准中允许使用的物质》,不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有机产品在生产、加工、贮存与运输的过程中应避免污染;加工、贸易全过程必需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包括相应的票据。 (3)绿色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与生态学原理,按照国际标准化产品技术规范的要求,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技术,协调好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具有健康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特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广义的绿色产业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全部;狭义的绿色产业包括:粮食作物、畜牧、水产、果品、食品深加工、饮料、食品包装、无公害农业生产资料与人类其他生活用品等。为了更加突出绿色产品来源于最佳生态环境,又称“绿色产业工程”。“绿色产业工程”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业,而是一项融科研、环保、农业、林业、水利、食品加工、食品包装及有关行业为一体的宏大系统工程,属于高科技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绿色产品认证的意义 (1)有利于强化品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客户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2)通过了认证无异于获得了国际贸易“通行证”,有利于消除国际贸易壁垒; (3)获得认证的产品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竞争力; (4)获得了认证的产品可以节省第二方审核的精力与费用,能有效地避免产品责任,能更好地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 3.如何发展绿色产业 (1)树立绿色意识; (2)建立绿色产品生产基地; (3)加强绿色产品的开发; (4)创立绿色品牌; (5)提高绿色产品出口创汇能力。 第四节建立绿色营销体系 绿色营销是绿色消费不可缺少的条件,绿色营销将逐渐成为联系绿色产业与绿色消费的重要纽带。 1.绿色营销的定义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从市场调查、产品开发与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均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向消费者提供科学的、无污染的商品与服务,通过营销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保护及改善,确保消费者使用产品的安全、卫生、方便,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优化人类的生存空间。 实施绿色营销战略,需要贯彻“5R”管理原则。这里的“5R”管理原则,是指研究(Research):重视研究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对策;减少(Reduce):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循环(Recycle):对废旧物进行回收处理与再利用;再开发(Rediscover):变普通产品为绿色产品;保护(Reserve):积极参与社区的环保活动,树立环保意识。发展我国的绿色营销已刻不容缓。实施绿色营销不仅是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消费的大势所趋,也是国际营销战略的大趋势,对此,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积极付诸行动。 2.发展绿色营销的意义 (1)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消费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要; (2)可以减少污染,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有利于环境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3)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可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提高我国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

可以从以下方面写:一、绿色食品生产将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二、绿色食品的技术标准及认证体系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三、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将成为绿色食品发展的主要动力四、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产业化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凸现.

绿色消费研究性学习论文

企业绿色营销探析一、绿色营销的挑战与机遇审视我国出口发展的轨迹,不难发现主要还是依靠劳动力优势和大规模消耗不可再生的“存量资源”为推动力,这种以透支为特征的发展极易造成资源、环境的“早衰”。近年,我国的一些出口商品陆续面临着主要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挑战。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不符合环境要求而受到损失。如果上述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一是我国现有的出口市场难以巩固,更不要说进入新的市场;二是由于这些商品存在“绿色瑕疵”,卖价低,既浪费资源,又不能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有远见的专业人士已经发现,在高速发展之后,我国的出口贸易即将出现一个发展的“瓶颈”。这个以商品的资源、技术、后果为特征的绿色消费浪潮将有可能主宰我国出口贸易的未来。其实,绿色消费不是个别国家或市场的特殊要求。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绿色的世纪。据调查,78%的德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环境问题;66%的英国人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绿色产品;70%以上的美国消费者在购物时比较关心自己所买的东西是否绿色产品。日本人更是把普通的饮用水和空气都以“绿色”为选择标准。韩国、香港的消费者在购物时也都显示出了很强的“绿色”青睐。而我国绿色商品出口2001年仅为 2000 万美元,是日本同类商品的4%,美国的1.6%。而我国绿色商品大众化晚于国外市场,但随着有毒有害食品、建材、药品等的频频曝光,人们的绿色意识迅速地提升,要求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正在变成消费者的行动,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商品)正在快速地走向市场,孕育着新的商机。绿色营销又称环境营销或生态营销,是指企业把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企业的营销哲学,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第一责任,在营销的全过程中实现消费者、企业、社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统一,各项营销组合的运行,贯穿着对消费者当前与未来利益的人文关怀。当前,我国出口企业发展绿色营销,就是要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开发绿色商品,拓展绿色市场,培育绿色消费者,建立绿色供应链,使我国的绿色商品出口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绿色消费的兴起对出口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现在,没有任何一种商品能置身于绿色营销的范畴之外。预计近年国际市场将很快形成上万亿美元的绿色商品消费。目前国际市场流通的商品多数都有兴利除弊,进行改造,去除其对环境、人类不利的因素,使自身成为彻底的绿色商品。绿色消费创造了新的绿色需求,一些过去从未有过的绿色新商品也将应运而生。为适应生产和消费绿色商品的需要,生产技术的改造,工艺的更新,设备的完善与调整都创新了产业的需求,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商机。走在绿色营销前列的企业正在大量地投入资金和研发力量,为抢占未来的商品市场制高点做准备。我国企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若能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大力开展绿色营销,使我国的出口再上一个台阶,才有可能从贸易大国进入贸易强国。二、绿色营销的几个主要问题如何顺应世界可持续发展潮流,结合企业的经营实际,发展绿色营销,是我国出口企业在新世纪面临的战略任务,也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一道不可逾越的坎。当前研讨、制定绿色营销发展战略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 绿色商品是绿色营销的关键所谓绿色商品是指生产、使用及处理该商品的过程符合环境要求,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且便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绿色商品除了应具备传统商品的实用性、技术合格性、市场竞争性特征外,突出的是以绿色为主要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 企业在选择营销何种商品及应用何种生产技术、工艺时,已经考虑到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2) 在商品设计时已考虑到节省材料,并选用无毒、无害,易分解处理的材料,使用过程中安全、节能;(3) 在包装设计时已最大限度地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并避免包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4) 在售后服务方面,已考虑到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的方便,避免对环境的污染。绿色营销企业应以以上四个特征为依据,对现行经营的出口商品进行逐个分析排队,找出其绿色瑕疵。对于基本达到绿色商品要求的,要巩固和完善绿色成绩;对于尚有差距,经过努力可以成为绿色商品的,要制定可靠的整改措施,限期达到绿色商品要求;对于浪费资源,生产、使用、废弃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改进的尽量设法改进其技术、工艺,逐步向绿色靠近;实在无法改进的,分期分批淘汰。通过巩固一批、改进一批、淘汰一批,使企业营销绿色商品的比例上升。与其分散精力开发许多绿色商品出口,不如集中精力做好已有基础又有巨大潜力的重点绿色商品开发,建立出口基地。出口企业发展绿色营销,应该制定绿色商品战略目标,明确当前和中长期将要达到的目标及当前应着手进行的工作。只有对当前经营的出口商品了如指掌,对未来的发展目标又胸中有数,措施坚强有力,节奏合理,持之以恒,企业出口绿色商品的战略目标才可能实现。绿色商品也不完全是在原有商品基础上的提升和完善。绿色需求孕育新的绿色商品。出口企业要以创新的精神创造新的需求,发明和发现新的绿色商品。这些商品一登场就有突出的“绿色卖点”,各项环保技术指标都能达到很高的标准,对消费者有很强的吸引力,引导消费的新时尚。未来出口新商品开发,主要应该是绿色商品开发的概念。如果一种“新商品”的品质达不到绿色特征的要求,它的品位肯定会受到市场的质疑。绿色新商品将是未来市场突出的热点,企业间的竞争主要体现为开发绿色新商品的质量、数量和速度的竞争。出口企业应把开发新的绿色商品作为商品升级换代,提高附加价值的重要契机,作为发展战略的重点。有了好的绿色商品,消费者也不会自动认知的。要让绿色商品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还必须进行绿色商品的品牌宣传,创立名牌绿色商标。目前国外绿色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的认知,起码有“四不”要求:不损害人体健康;不因生产、使用和废弃而污染环境;不因制造而浪费资源;不增加过多的成本。怎样才能使消费者对我国出口绿色商品建立信赖呢:一是要公布该商品依据的国家或国际公认的检测标准;二是要公开该商品已达到的水准;三是要公示实施检测的公正机关。为了便于识别绿色商品,世界各地的环保组织从70年代起开始推行绿色标志。目前世界上已有 40多个国家实行环境标志制度,市场上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在发达国家的市场已琳琅满目。我国于1994 年5月正式实行环境标志制度,绿色食品标志也已经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出口企业营销绿色商品出口,除自身严格的品质控制和满足消费者的偏好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出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分期分批地获得商品进口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标志认证,这才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才是把绿色商品培育成知名品牌的关键。(二) 绿色市场是绿色营销的根本目前,全球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绿色市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结合是这个市场的特征。了解和认识绿色市场要突破原有商品营销思维定势束缚,要从环境的高度去重新认识市场,定位市场,使营销适合市场的需求。首先,要熟悉世界贸易组织在环境方面的立法。世贸组织在其《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中明确指出:“按照可持续发展目标使世界资源得到最优利用,求得既保护和保存环境,又增强保护和保存环境的手段。”世贸组织的这一原则体现在其多项协议中,如《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卫生与植物卫生协议》、《农产品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等。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国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先后签订了250多项国际性的或多边性的环境协定,另外,还有一些国家或国家集团以保护环境、维护生产和消费安全及人类健康为由,先后对空气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废弃物染污防治、化学品管理、农药管理、自然资源和动植物保护等方面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这些都是出口企业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它既是开发新的绿色市场的指引,也是进入绿色市场的门槛。很多市场都有绿色壁垒问题。对于绿色壁垒应有两种解释,我国的出口企业应有全面的认识。一种是正常的绿色壁垒,它是希望通过对贸易领域实施绿色管制,限制破坏环境的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力争把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而非正常的绿色壁垒则是贸易保护主义者以绿色管制作为贸易保护的工具,阻碍贸易的自由化。一些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因环境问题出口受阻时,比较习惯于按非正常的绿色壁垒解释,笼统地把因商品不能进入市场的原因,归罪于进口国的“绿色壁垒”即贸易保护主义作祟,这样乱贴标签是不妥当的。从正常的绿色壁垒定义认识,绿色壁垒是一种通过贸易手段达到保护环境的措施:它可以降低传统出口商品的污染密集度,鼓励开发有利于环境的新商品,促进技术进步;它有利于保护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它有利于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正常的绿色壁垒不仅不应反对,而且应该拥护。至于现行国际环境标准高于出口商品标准,也不能片面地要求降低标准以适应自身的需要,而应该努力改进商品质量争取达标。保护环境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综合素质的一种表现。以贸易保护主义出发的非正常绿色壁垒是以贸易歧视和不公正为前提,故意限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及其商品准入为特征的,这才是企业应该据理反对的。只有分清这两种绿色壁垒,才会对绿色营销市场有正确的认识。出口企业开拓绿色市场,首先要对拟进入市场所在国别、地区的法律、法规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情况进行操作层面的微观调查,重点对绿色商品立法及市场准入条件进行调查。其次要进行市场对各类绿色商品的需求状况及发展趋势的数量调查及绿色商品在市场所占比率的调查;然后对竞争对手在产品、价格、促销、渠道等营销组合上的做法及优劣势进行调查。最后,企业根据其所经营的绿色商品的特点、特色,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水平确定目标市场,制定市场策略,分阶段分批地进入市场。(三) 绿色消费者是绿色营销的基础绿色消费者是指从事绿色消费的人群。决定绿色营销成败的是绿色消费者。绿色消费或称可持续消费理念目前在消费者中还在认知的初始阶段。这是因为一般的消费者缺乏系统的环境知识,不明白如何维护自身的消费权益;二是因为绿色商品涉及很多新的商品知识、生产技术及标准参数,这些对一般的消费者都是陌生的;三是目前市面上的商品很难区分孰是绿色商品,孰是一般商品。鉴于上述情况,首先要提高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认知程度。根据英国1987年出版的《绿色消费指南》,应避免使用下列商品的消费:第一,危害到消费者和他人健康的商品;第二,在生产、使用和丢弃时,造成大量资源消耗的商品;第三,因过度包装,超过商品价值或过短的生命周期而造成不必要消费的商品;第四,使用出自稀有动物或自然资源的商品;第五,会有对动物残酷或不必要的剥夺而生产的商品;第六,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有不利影响的商品。在我国,一般将绿色消费概括为安全、优质、低能耗、少污染的消费。绿色消费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其一是偏向于理性消费,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往往要思考是否有利于保护环境这一理性问题,或者有这种本能的感觉。其二是绿色消费是有节制的适度消费,注重消费的实用、有效、节约,反对浪费和过度消费,讲究消费的朴实无华、自然、和谐,反对过分雕刻装饰和不必要的包装效果。培育绿色消费者最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加强可持续发展观和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力度,使每一个消费者认识到,这是全社会的需要,也是自身利益的需要。在具体做法上,第一要改进包装和广告促销工作,使绿色商品标识清楚、明了,便于识别;使用说明书简单、易懂;广告词朴实、新颖,充分体现对消费者的人文关怀。第二,鉴于消费者对绿色商品有个认识、理解、接受的过程,在营销中可以采取多种办法如召开使用演示会、商品说明会、消费者意见征询会、售后回访等方式,使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知识有更多的认知,与绿色新商品有更多的接触,提高认可度。第三,对于生产环境要求严格的食品、化妆品、纺织品等绿色商品,为了建立消费者的绿色信赖,可以组织经销商和消费者到生产工厂参观、考查,由工厂介绍生产过程、排放治理与环境的关系,商品的绿色达标情况,既提升环保意识,又强化对绿色商品的信心。传统营销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力为要务;绿色营销则使消费者明白消费、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处处体现了对消费者的真心实意的人文关怀。(四) 绿色供应链是绿色营销的保证绿色市场营销不是出口企业单独可以完成的。它关系到从起点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家到终端销售商家直至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化。绿色供应链的最高形式是,链上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共同完成绿色营销责任。当前出口企业以出口绿色商品为龙头,促成绿色供应链的建设,着重是要协助和加快以下几个链节的绿色化。首先是绿色商品生产企业。生产企业从研发商品开始,就要把污染预防、改善环境凝固到商品的设计之中,将污染预防与选择使用更合适的原材辅料结合起来。在生产过程实现清洁生产,既生产绿色商品又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采用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生产方法和措施。实质就是要将物耗和能耗降到最少,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消灭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认证促使其实现清洁生产。ISO14000可以规范企业的清洁生产,改变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的地位,有利于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正在成为企业突破国际市场绿色壁垒的重要手段。因为ISO14000要求企业从产品的开发设计、加工、制造、流通、使用、报废处理到再利用的全过程都要考虑环境保护,以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ISO14000公正、客观的认证正在逐步成为消费者辨认企业及其产品的环保贡献的依据。出口企业要鼓励和引导生产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供应链的顶端才是健全和牢固的。其次,绿色营销是一个供应连锁系统,强调营销过程的整体性,要实现绿色营销必须对营销的全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在使用中间商时,企业要详细考察中间商的绿色声誉。对于创新的绿色商品,出口企业还应帮助中间商学习商品知识,协助中间商培训销售人员,使销售一线人员对绿色商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准确的推介。由于有些绿色商品专业性较强,技术比较复杂,出口企业也可以建立自营的绿色分销系统,这样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直接提供完善的服务,又可以使分销渠道完全在自己的控制中。所以,出口总量大,经济实力又雄厚的企业,采用直销方式对于在市场上建立绿色知名度还是可取的。互联网作为绿色营销工具是最符合绿色原则的,正在成为供应链的全能信息平台。因此,大力开发运用internet,是建立绿色营销供应链的重要工作。另外,绿色包装已成为绿色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包装应具有尽量减少包装材料使用,注重包装物的重复使用,使用再生材料生产包装,废弃的包装可降解等特点。在外观上展示包装信息的绿色化,在使用上突出对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保护。三、出口企业绿色化问题我国出口企业要达到绿色目标,就必须实现企业组织和企业领导的绿色化。(一) 企业组织绿色化企业组织绿色化的基础是企业观念的绿色化。出口企业要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经营目标,把企业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作为最重要的责任,进而将此上升为一种经营理念和经营哲学,灌输到企业及绿色商品供应链的相关企业中去。绿色企业的成果是绿色商品,只有出口绿色商品占主导的企业才配做绿色企业。第一,企业的组织结构要绿色化,机构设置要符合环境保护和绿色营销的要求,尽量减少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第二,绿色企业要有一整套绿色规章制度作保证,对绿色商品从孕育到走向“坟墓”全程负责,对绿色供应链的各个链节负责。第三,绿色环境是绿色企业的形象。绿色企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先驱,社会关注的热点,自身的形象影响到营销的成败。所以,不仅是绿色商品的生产厂家,出口营销企业的办公环境、设施和工作方式都应绿色化,并有企业的绿色标志,在社会和消费者心目中形成良好的绿色企业形象。第四,创建绿色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素养的综合体现。绿色企业文化除有一般企业文化的特质外,特别注重调整和改善企业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自身身心的和谐,生产、营销活动有利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实现环境、企业、消费者和员工的共同可持续发展。(二) 企业领导绿色化绿色的企业领导才能培育出绿色企业。绿色企业领导要牢固地把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企业的价值理念和经营哲学,把绿色营销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企业领导的绿色境界与抱负决定着企业绿色营销能达到的高度。传统营销实践把企业经济效益作为最高利益,绿色企业领导除了要获得利润以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外,特别注重社会责任和环境维护,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在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发生矛盾时,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时以长远利益为重;在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关系时,以全局利益为重。发展绿色营销也不是要企业去无端地亏损,据在很多国家抽样调查,绿色商品的售价一般比普通商品售价高出30%至 200% 英国 14家最大的绿色公司平均税前利润达31%,远远高于非绿色企业的水平。可见,绿色营销是可以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双赢的,关键是绿色企业领导要抓住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在绿色营销中创造出企业独特的比较优势,推出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高、文明档次高的绿色商品和服务,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企业的经济效益。绿色营销是一种实践,更是一种新的思想观念,绿色企业领导要善于坚持不懈地学习绿色营销新知识,运用新知识,为企业的绿色营销注入活力。可持续发展,绿色营销是企业永恒的目标,绿色企业领导要始终做一个热情的宣传者,使绿色理念成为全体员工的觉悟。绿色商品的开发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绿色企业领导要始终站在第一线,做一个坚定的开拓者。绿色营销是一个供应链整体运作的系统工程,绿色企业领导要做坚强的营销组织者。总之,绿色企业领导要始终成为绿色行动者,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推动绿色营销的发展,与企业员工一起共同完成绿色营销事业。

其实把那些搜来的文章,随便切切,自己再连接一下,一千字的论文很容易出来的。就把那些关于 绿色消费的概念 绿色消费的方式 绿色消费的意义 等等的一个个连接起来每个几百字 就差不多了…… 我就这么干的… 完整的文章,基本上都是COPY 来的 还不如自己搞的 绿色消费的概念: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绿色消费,包括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对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国际上一些环保专家把绿色消费概括成5R,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等五个方面。绿色消费的意义:从新世纪的第一年起,我们提出“绿色消费”的概念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也就是说,在社会消费中,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 诸如此类的 重要的是组合……

环境保护1、加快防治“白色污染”的步伐2、对(某某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3、(某某地区)饮用水污染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系和控制对策4、(某某地区)空气中SO2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及治理措施5、(某某地区)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6、环保筷的开发与推广7、(某某地区)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8、浅谈水资源的污染其治理9、汽车尾气的治理及再利用10、如何降低汽车尾气净化的成本11、关于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设想与调查12、塑料及其回收利用13、绿岛的保护14、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15、摘掉城市的毒瘤——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研究16、汽车安全与环保问题17、酸雨与人体健康18、环保与产业的结合19、光污染与光能节约20、汽车与环境21、无污染汽车22、燃煤脱硫的简史及其发展23、关于海水淡化问题的研究24、降解塑料的发展25、关于口香糖的报告26、水体的富营养化27、土地沙漠化的防治28、富营养水质的生物治理29、城市的供水、净水及水再利用30、创造绿色电能31、粉煤灰性能研究及综合利用32、城市生活垃圾的绿色处理33、无污染能源在家庭中的利用34、绿色消费35、杀虫剂使用的反思36、氟利昂问题37、核聚变、核裂变及环境污染38、厄尔尼诺与拉尼娜39、二恶英污染40、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41、日韩发生重大核事故42、臭氧层破坏43、太湖零点行动44、长江上游生态保护45、黄河断流46、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47、绿色文明48、淮河治污零点行动49、苏州河综合整治50、电磁辐射污染51、环境与健康生活中的化学问题1、农用生物肥2、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利用3、生命之源——营养4、家庭包装5、以氢气(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6、正确提取热量及饮食7、对化妆品成分的研究8、方便面可食性内分装9、油烟革命10、装潢材料的应用及改进11、金属防锈的研究12、关于低自由基、无毒香烟13、有关饮料中非食用色素的调查14、化学与农村经济15、纯净水是否“纯净”16、环保型防震材料的开发17、维生素王国探秘18、浅淡当今社会之健康饮食19、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20、洗涤用品的发展与前景21、新型墙对材料的开发和利用22、竹制品代替木制品的可行性研究23、中学生营养与健康24、研究特别环境下使用的救生衣25、浅谈食盐与人体健康26、食用油中过氧化值的分析27、研究高二学生早上的饮食资源利用1、 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2、 太阳能发展前景及利用3、 创造绿色电能4、 未来能源技术5、石油的开发与利用化学实验(改进)探索与研究1、 亚硝酸盐在不同土壤中累积的研究2、 眼睛防水的实验3、 关于铵盐冷却性能的实验与探讨4、 利用废物制取活性炭5、 回收、利用旧电池中的有用物质6、 再生橡胶废水的胶色研究7、 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最大化8、 干电池的实验探究及环境污染控制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1、研究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2、估测高压锅内的水温3、研究弹簧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4、菜刀上的力学知识5、调查研究:灶具的演变6、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7、男女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差异8、浅议物理作业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9、浅谈可再生能源10、调查研究: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11、小论文:从电球箱到臭氧层12、小论文:温泉效应13、小论文: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14、用激光笔做光学实验15、摄影技术(相机自备)26、太阳能的利用27、从“石油文明”到“核文明”28、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29、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30、时代呼唤纳米科技31、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发展论文

浅议绿色营销的产生与发展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议绿色营销的产生与发展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场绿色革命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绿色消费也随之产生,这都说明绿色营销将成为21世纪营销的主旋律。这主要源于生态环境的恶化,绿色消费的兴起、绿色组织的建立、法规的制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因素。

关键词: 绿色营销、绿色需求、绿色消费

从北京申办第29届奥运会成功开始,北京奥组委就承诺要举办一届健康的绿色奥运,并采取了各种措施治理大气污染、节约资源。通过承办和宣传绿色奥运,中国国民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本着对“环境负责”和“对自己负责”的原则,消费者也应该更深入的树立绿色观念,提高绿色意识,了解绿色商品对环境的贡献,从而支持绿色营销的发展,促进绿色营销的良性循环。据此可知,绿色文明和绿色经济的时代即将到来,绿色营销也必将成为新时代的营销主潮流。

一、绿色营销的界定

绿色营销这一概念产生于世纪之交,是现代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它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照顾生态层面的新营销思维方式和操作模式。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Kenpeattie)教授在其新著的《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趋势》一书中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因此可知,绿色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市场营销方式。这就是说,绿色营销,不仅要求企业对人、财、物、信息、形象等有形和无形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产生经济效益,而且还要求企业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到重要位置,使这三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地结合,从而产生绿色效益。

绿色营销和传统营销的区别在于:其焦点着重于保护自然环境;肯定保护生态价值超过社会使用价值;关注全球环保状况;着眼于长期营销策划。绿色营销绝不是诱引消费者购物的一种手段,也不是企业塑造时髦形象的美容师,它实际上是引导人们走向自我调节、持续发展的过程,最终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交融与共同发展。

二、实施绿色营销的必然性

绿色营销的发展紧随着绿色需求和绿色消费的发展趋势,只有顺应了绿色潮流,确保了绿色经营的综合条件,才能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因此,实行绿色营销是大势所趋。

(一)生态环境的恶化是绿色营销产生的基础。

俗话说:“需要是发明创造之母”,而“绿色需求”则是绿色营销诞生的基础。概括地说,人们的绿色需求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绿色精神需求。随着气候条件的恶化、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耗竭、土地退化、环境污染加重等,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精神上需要“绿色价值文化”的支撑。二是绿色物质需求。人们喜欢蓝天,需要清澈的水。纯净水的问世正是满足了人们的某种物欲。环境越恶化,人们就越喜欢净化的环境。绿色需求的“膨胀”是特定时期的客观存在,它是企业集团成功地进行绿色营销的基础。

(二)绿色消费的兴起给企业的绿色营销带来新的机会。

绿色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避免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消费方向转变。受收入水平、职业性质、受教育程度、消费观念等方面的影响,中层消费者也在消费模式上表现出了不同于其他阶层的独有特征。据研究,21世纪的消费将以旅游消费、文化教育消费、住房消费、汽车消费、信息消费为特征,消费的“智能化”、“健美化”、“个性化”、“生态化”等方式将成为新的消费趋势。绿色消费既能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的迫切需要,也代表了消费观念的新潮流。

(三)绿色组织的建立与法规的出台促使企业实施绿色营销。

绿色组织的建立始于70年代的英国,此后在世界各地广为普及,单在美国就有18000个这类团体。这些绿色组织团体为了宣传绿色意识,建成后便迅速广泛地开展了各种绿色活动。如1993年由联合国规划署与澳大利亚环保组织“清洁澳大利亚”联合发起了至今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绿色活动---“清洁世界”。我国也于1993年初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目前,我国已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建立了自己的绿色组织。世界各国绿色法规的出台约束着人们的行为,限制着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行为的发生,也促使企业的营销活动必须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为前提,与社会协调发展。

(四)科技的进步也为绿色营销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目前,在经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达到70%左右,成为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因素。运用科技开发出的替代资源更进一步减少了自然资源的.耗费,保证了人类社会在有限自然资源的条件下得到无限的发展。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用年均消耗量计算,现有资源还可用500年;若以年均2.5%的递增速度计算消耗量,现有资源只能维持90多年,技术的进步可以大大降低自然资源的耗费;美国早期发射的火星“海盗”耗资10亿美元,而后来发射的“探路者号”仅耗资1.8亿美元。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都说明科技的发展和运用为企业开发绿色资源和合理运用绿色资源(即绿色营销策略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除此之外,实施绿色营销也是构建绿色企业形象的有利保证,从而使企业赢得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企业要想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之中立于不败之一,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国外的一项调查表明:社会公众在对企业经营好坏的评价中,除了考虑价格、质量和服务指标以外,还考虑“环境保护”、“公众形象”等等。加入WTO后,面对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我国企业更应该注重树立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可以通过有影响的宣传媒体和公关活动宣传企业在保护生态方面的实际行动、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和重视等,以扩大企业的影响面、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方面,作有中华老字号的王致和食品集团就作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众所周知,王致和品牌在腐乳行业中排名第一,近年来,年销售量达6亿多人民币。正是因为看到了国际市场及世界消费需求的变化,意识到了绿色企业形象的重要性,王致和企业率先研发了适应市场新需求的绿色红腐乳。王致和绿色红腐乳在其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是经过认证的绿色大豆、绿色白砂糖、绿色食用盐原料,这些原料均来自绿色食品产地。其制作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符合绿色标准的要求,并通过了绿色认证,被许可使用绿色标志。王致和这一绿色营销策略不仅是要告诉消费者绿色红腐乳突出是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丰富等特性,也是在告诉人们王致和企业正在为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和创造自然界和新和谐而努力。

我们生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安逸,然而也承受着现代化带来的恶果——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目前在中国倡导“科学购物,绿色消费”。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代表着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公众习惯上把与大自然相协调的产品称为绿色产品,像无磷洗衣粉、生态洗涤剂、环保电池、绿色食品等,如果大家都有意识地选择和购买绿色产品,就可以促使厂家在生产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我们去商店或农贸市场购物,几乎每样物品都会随赠一个塑料袋, 回到家后,这些塑料袋往往立即被扔进垃圾箱,作为垃圾,塑料袋离开了我们的家,但是它们并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塑料在自然界中上百年不能降解,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若进行焚烧,又会产生有毒气体,小小塑料袋的害处真够大。因此我们提倡用可以重复使用的菜篮子和布袋子购物买菜,这也是恢复我们以往的优良传统。我们衣料的主要成份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的原料——石油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能源;在生产合成纤维的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高温燃烧,会污染空气或水源;合成纤维在使用丢弃后,因为难以降解,还会给环境造成压力。所以,我们不要过分追求穿着。在报纸和电视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造纸厂污染环境的报道,大量的污水把河流变得又黑又臭,鱼虾绝迹,两岸农田减产或绝收。而且生产纸张大部分以木材为原料,而木材的来源----森林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地球之肺”。所以节约纸张就等于保护了我们生存的空间。在我们每天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中,留心一下准备扔掉的废纸,也许反面还能用。即使是没有空白的废纸也不要随便扔进垃圾桶,回收一吨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生产800公斤好纸,减少35%的水污染。我们可以把学校和家中的旧报纸、旧课本、废纸片等集中起来,送往废品收购站,在购买纸张时选择再生纸,用实际行动支持废纸的循环利用。“科学购物,绿色消费”,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比如外出用餐自备餐具,尽量少用一次性制品,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和使用野生动物制品,外出时尽量骑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等等。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温馨的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共有的心愿和应尽的义务。面对环境污染、资源枯绝的状况,我们再也不能麻木不仁,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做到科学购物、绿色消费,为保护环境尽一份责任。

绿色消费呼唤绿色营销 论文关键词:绿色消费;特征;绿色营销;实施内容 论文摘要:绿色消费,即可持续消费,是消费者要求企业生产并销售有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或提供绿色服务,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全球绿色消费的不断兴起与壮大,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绿色营销形式的产生企业开展绿色营销也可以不断促进绿色消费群体的发展壮大和成熟 绿色消费,即可持续消费,是一个全新的消费概念最早对绿色消费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研究的重点是勾画出关心环境保护的特殊人群的特征据1990年的一份全球性的调查报告显示,40%的欧洲人喜欢购买绿色产品;在我国,有53.8%的人愿意使用绿色产品,还有37.9%的人表示愿意购买绿色产品1994年,联合国环境署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发表的报告《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中提出了绿色消费的定义:“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减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 1.绿色消费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1)消费主体具有绿色消费意识 (2)绿色消费既要满足消费者自身的需要,又要有利于满足子孙后代的需要 (3)绿色消费的对象是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 (4)绿色消费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和谐协调融洽发展的自然观;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协调的社会观 (5)绿色消费过程和方式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积极推行绿色消费模式 (1)加强对绿色消费模式和方式的分析一是加强研究,协助确定地球所能长期负担的全球范围内均衡的绿色消费模式二是应当改变现有的衡量经济进步和增长的方式三是应细致的评价一个国家的生产和消费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环境四是应致力于研究从能源密集型生产转为劳动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生产对就业产生的影响 (2)改善公众信息意识一是要改变驱动不可持续消费的社会文化和心理传统因素以及价值观念,需要对绿色消费的道德观进行讨论二是需要新的关于绿色消费的宣传活动,要更多地发展信息网络,以便交换关于绿色消费的信息 (3)帮助消费者做出绿色消费的选择其挑战性在于为支持绿色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建立更广泛的和深层次的公众需求 全球绿色消费的不断兴起与壮大,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绿色营销形式的产生绿色营销就是在绿色消费这一概念驱动下产生的,英国威儿斯大学肯毕提(kenpeattIe)教授在其所著的《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一书中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绿色营销的具体内容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分别阐述: 1.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计划,树立良好的绿色企业形象 企业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实现绿色营销的战略目标,求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自己朝着绿色企业的方向发展和努力为此,企业就要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具体包括: (1)绿色营销战略计划 企业制定的绿色营销战略计划,包括绿色技术开发计划绿色产品开发计划清洁生产计划环保投资计划绿色教育计划和绿色营销计划,等等 (2)绿色企业形象塑造战略计划 企业应积极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统一绿色产品标志形象识别,加强绿色产品标志管理 2.搜集绿色信息,开发绿色资源 企业要实施绿色营销战略,搜集绿色信息是相当重要的企业为了适应绿色战略的要求,在进行绿色营销的同时,还要开发绿色资源

绿色食品的研究现状论文

绿色食品的价格允许比一般食品高,是因为企业在生产中承担了一部分改善环境的成本。因此,在绿色食品定价上可以实行一定的加价率,企业在生产中要严格把好质量关。 1.对一些绿色食品实行新产品定价策略 许多绿色食品可以作为新产品看待,而有的绿色食品本身就是新产品,为此这些产品可以采用新产品定价策略。 2.满意定价策略 根据市场出现的相同或相似的绿色食品的价格水平定价,所谓随行就市定价策略。 3.目标价格策略 根据企业预期的利润收益,结合市扬对本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和绿色食品的成本费用,来确定产品的价格策略。 4.心理定价策略 很多情况下,绿色食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某种心理需求,如自然、安全或赶时尚等,这就为绿色食品进行心理定价提供了依据。 品牌战略(Brand Stratagem) 用品牌战略开发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是价值,品牌是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实践证明,只有企业走联营联合之路,打造一批能在国内、国外市场参与竞争的航空母舰,形成拳头产品,才能尽快的走进国际市场,才能有一定的竞争能力,才能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在构造绿色食品品牌时,应注意把握以下三条原则:一是要坚持按市场竞争构造品牌的原则;二是要坚持用质量标准体系构造品牌的原则;三要坚持用产业化经营的方式构造品牌的原则。 品牌不仅仅是企业创造出来的,而是通过消费者不断认知并长久忠诚形成的。品牌战略的重要在于创新市场机制,关注消费者的反应。着眼消费者,不断地培养消费者的品牌价值观,并依据企业的经营战略来进行各项策略的拟订,并有效地组合成一个整体,透过品牌传达齐一的品牌个性,不断的创新市场机制,来实现品牌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巩固市场的地位。 1. 紧紧盯住消费者来制订品牌战略。 2. 为好的产品制订科学系统的品牌发展战略。 3. 目标不仅是销售好的产品,而且创造好的品牌。 4. 给品牌注入生命和灵魂,不断地演绎品牌策略。 5. 建立信赖比获取市场占有率更重要。 6. 建立长期的关系比短期内增加利润更重要。 7. 建立整齐一致的品牌个性,并统一传播。8. 现代企业的行销活动,必须透过品牌,保持统一形象。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时代。无形资产决定企业价值,新经济在向企业展示其无穷魅力的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你的竞争对手、你的用户不再局限于地区性的市场、商场,而是同在相互不谋面的全球性网络。用户对你认可还是否定都在瞬间完成,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品牌的美誉度。这些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要远大于其有形资产,其巨大的产权份量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也是公司经济实力的体现。丰力公司目前的拳头产品是冷冻淡水产品和绿色果蔬,需要发挥产品特色,尽快打出品牌。整合食品销售网络 食品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在不断变化,食品企业的销售网络也必须不断改变,才能把握新销售机会,提高销售网络的有效性。根据每个经销商的具体表现以及不同地区市场变化状况,食品企业要定期地分析现有的渠道是否能满足需求,是否需要开发新的渠道,或增加渠道中的个别经销商,乃至调整整个销售渠道等。 食品企业在整合销售网络时,应按以下四个步骤循序而进: 步骤一:明确销售渠道的目标 1�提高渗透率——如将现有的经销店由120家扩充为280家。 2�开辟新的销售渠道——食品企业开发出新的产品,或利用新的市场机会,开发新的销售渠道。 3�确定各销售渠道的销货比率组合——食品企业可依据各种销售渠道的获利状况、政策需要、竞争策略等,设定销货比率组合目标,如:百货公司25%,超级市场40%,量贩店15%,特殊销售渠道20%。 4�提高经销店的销售周转率——这是食品企业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目标。 5�确定物流成本服务质量目标——财务人员往往强调低物流成本,但是一味地降低物流成本而忽视客户满足度,也是市场营销所不能接受的,因此设定物流成本及服务质量目标也是销售渠道的一项重要目标,例如配送的速度是食品营销成功的重要因素,为了满足各户迅速配送的要求,增加运输费用也是必要的。 6�确定食品企业及经销商保有存货的目标。 7�确定不同销售渠道的投资报酬目标。 8�确定流通信息化的建立目标。 步骤二:找出目前食品销售渠道的问题 1�食品业界使用的销售渠道。首先要了解业界所用的销售渠道情况,以做到“知已知彼”。包括以下三方面: (1)业界所使用的销售渠道方式,如业界使用直营式,或重点地区直营其他地区经销,或独家代理,或选择性分销,或使用特殊的销售渠道等。 (2)评估地区的覆盖率,即评估业界在各地区的市场覆盖率。 (3)评估客户的实力,如各个销售点的人员数量及素质、地点、是否专卖、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等。 2�与本企业所使用的销售渠道的差异比较。对于主要竞争对手,企业要进行销售渠道差异分析,以了解本企业在业界中所处的地位。 3.目前销售渠道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与经销商间的冲突。如厂家抱怨批发商销售的品牌太多没有重点推销本企业的产品、没有及时反馈市场信息等;而经销商则抱怨利润不高、价格混乱、厂家直接开设零售店等。 (2)经销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冲突。如互相争夺客户、低价倾销、跨区销售等。 (3)要选择多少经销商。企业选择销售渠道的策略有四种:密集分销、选择性分销、独家代理、多重销售渠道,每种销售渠道都有它的特点,也都可能产生问题,所以企业必须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步骤三:提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策略 解决食品销售渠道问题的第一步是企业应随时知道自己的客户(使用者及购买者)是谁?他们在哪里?何时会购买?为什么会购买?对客户了解清楚后,才能提出有效的策略,才能解决目前的困扰及开创新的机会,以实现销售渠道的目标。 食品销售渠道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如下: 1�经销商对企业产品销售不重视。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提供销售奖励办法;协助经销商开展促销活动;对经销商进行销售知识培训,如进行商品陈列、销售技巧、店面管理、库存管理、订货系统等方面的培训。 2�食品销售渠道间的利益冲突。这是在所难免的,企业不能视而不见,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手段,解决销售渠道间的冲突,否则,这种冲突会毁掉市场。 3�向前整合/向后整合策略。 向前整合策略是指食品企业设立与本企业有关的销售点,全权掌握下游的销售渠道,如双汇集团准备在全国建立1000家双汇产品专卖店,五粮液集团在全国设置的五粮液专卖店等;向后整合策略指厂家或经销商设立自己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提高整体的营运效率及能力。 4�竞争对策。竞争对手开辟了哪些新的渠道,实施了哪些新的食品销售策略,企业必须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提出应对之策。 5�食品销售渠道信息化。销售渠道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信息功能,企业要通过销售渠道不断地收集和反馈市场信息。 6�开发新的食品销售渠道。这使企业能更接近特殊的细分市场客户,把握新的市场机会,拥有新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7 加强深度分销。以提高铺货率和提升在专营店的表现,减少通路冲突,增强竞争优势。 步骤四:费用预估及评估。 不同的食品销售渠道会产生不同的费用,而销售费用往往影响着企业的获利率及价格的竞争能力,食品销售渠道策略一旦制定,将会长期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从长期出发评估销售渠道策略。 渠道需要沟通。经常的沟通是企业保持渠道顺畅的主要方式,也是企业了解和帮助分销商的重要途径。分销商衡量企业的一个主要标准是短期有利可图,长期可持续发展,这个标准就长期来说是要看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和发展情况,短期来说是要看经营利润。这种标准说道底是一种利益标准,所以有效的渠道沟通就是有关分销商利益的沟通。如何进行利益沟通,许多跨国公司如宝洁、联合利华常常采用一种沟通工具:ROI分析,即投资回报率分析。 总之,根据产品系列和生产能力,绿色食品销售销售应走两个市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国内市场开拓的首要任务是销售通路建设。绿色食品须保鲜、易变质,较宜采用短通路。以下是四种消费品销售通路,我的看法是:在本地区及中小城市应走(一)、(二),在密集型消费的大城市取(四),县城地区取(三)。

翻阅相关的期刊(食品与营养科学)不就可以了,用自己的话吧借鉴别人的论文写出来,不要复制粘贴。

发展绿色食品大豆产品促进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振兴摘要:黑龙江省借助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和较高的机械栽培技术水平,绿色食品大豆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较大,还面临着种植收益过低、基础设施薄弱、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等限制因素。 关键词:绿色食品;大豆产业;黑龙江省 一、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发展现状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主栽作物,在黑龙江省有多年的栽培历史,种植面积、总产量都占全国的1/3左右。200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是黑龙江农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绿色食品大豆产业也随着迅速发展起来,从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2008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 617.3万亩,年均递增20%以上,现已占全省大豆种植面积1/4以上,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44个,面积1 543.3万亩。认证绿色食品大豆产品138个,企业65 家。 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的产业优势 1.黑龙江省环境条件优良。黑龙江开发较晚,环境污染小,病虫害发生率比南方低。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丰富,全省拥有森林3亿亩,森林覆盖率43.6%;天然草原面积约6 500万亩;湿地面积6 510万亩。生态良好,具备发展绿色大豆得天独厚的条件。黑龙江土质肥沃,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全省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370毫米~670毫米,光、热、雨同季,适于大豆生长,加之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农产品品质优良。 2.大豆栽培技术水平较高。黑龙江省是全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大豆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近1/3,黑龙江省农垦耕地占全省的1/5,土地规模化种植、机械标准化作业、栽培制度科学化已经走在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前列。目前,全省在各环节、各层面开展的农场与地方县合作共建成效突出,带动了地方大豆种植水平的提高。 3.绿色大豆的科研水平较高。黑龙江省从事大豆生产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较多,每个市都有多家从事大豆技术的研究机构,近几年,每年的育成品种都在十个以上,70%以上大豆品种为高脂肪、高蛋白及兼用型品种,黑字号、垦字号大豆油脂居全国领先水平,东农42等品种蛋白含量领先国际水平;每年省政府都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绿色大豆产业的开发和研究,委托东北农业大学、农科院、植保站等单位进行绿色大豆高效生产技术的专题研究,为绿色大豆的生产、加工提供科技保障。 三、黑龙江省绿色大豆产业发展限制因素 1.加入WTO后受国际市场影响比较大。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关税大幅降低, 大豆和豆粕进口关税都降低到了3% 和5% 以下, 不对大豆的进口实行配额制,不对大豆出口实行补贴,这在政策上为国外大豆的进口铺平了道路。这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在逐步增加,2005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约为2 600万吨,2006年大概是2 800万吨,2007年3 082.1万吨,几乎每年都有200万吨的增加,2008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3 743.6万吨,较2007年的进口量大幅增加661.5万吨,增幅达到21.5%,连续第四年创下中国大豆进口量的历史最高纪录,预计2009年的进口量还将增加。与进口大豆相比, 国产大豆无论在商品质量和价格上均有较大差距,2008年底,黑龙江省大豆的国储库收购价格3 700元/吨左右,而进口大豆到港价格仅为3 100元/吨,每吨比国产大豆低600元。 2.三大主栽作物比较大豆处于劣势地位。2005年以来黑龙江省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下降,2007年种植面积为5 713万亩,与2005年相比减少600万亩,这里还没有考虑后开垦的耕地面积补充进来的(大多数生荒地都适合种大豆)。相反,水稻、玉米种植面积却逐年增加,尤其玉米面积2007年比2005年增加了1 800万亩,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大豆面积的萎缩。原因主要是与水稻、玉米相比种植大豆的效益底,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高。2008年大豆的公顷收益不足千元,而水稻、玉米的公顷收益都在3 000元以上。 3.大豆主产区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黑龙江省大豆的主产区基本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大豆是比较适合机械化作业的作物,黑龙江省的机械化种植水平也较高,但农田基础设施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近几年连续发生的春旱、夏旱等自然灾害给黑龙江省的大豆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们各级政府虽然每年都在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抗旱,但收效不大,主要原因是大豆种植面积较大、资金的投入还不到位,机井眼数还不能覆盖大多数产区。没有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的绿色农业生产模式。 4.大豆精深加工能力不强。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多是传统的制油企业,数量多,成规模的少,粗加工多,深加工少;传统加工多,新兴加工少;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小包装,直接给省外企业加工毛油,这样利润空间就小。产业布局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从规模结构上看,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水平低。虽然一些企业也申请了绿色食品标志,但都是一些大豆、豆油、豆粕等初加工产品,像一些深加工豆制品、分离蛋白等加工企业近两年刚刚出现,但规模较小,还没有形成品牌,市场影响力小。必须采取高新技术向工业化、深加工方向发展。 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与沿海企业相比,大豆基本都为本地大豆,收购成本较高,而且大多数豆油都是销往省外,销售半径也较长,运输成本增加,这使得黑龙江省的豆油加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大豆产业的建议 1.借助政策优势,扩大绿色大豆种植面积。从2004年开始,黑龙江省进行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工作,省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绿色大豆基地的环境监测和管理费用,各大豆主产县应利用该项目,积极争取开展绿色食品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工作。基地的创建上连着企业,下牵着农户,是一个企业增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绿色富农工程,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体现。积极落实省政府“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到2012年,全省建设优质大豆基地5 700万亩,大豆总产量170亿斤。按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规程种植的大豆是优质大豆,绿色食品大豆基地是优质大豆基地建设的重要途径,各大豆主产县应借助政策优势、制订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绿色食品大豆基地的发展。 2.实行由种植大省向加工大省的战略转变。黑龙江省是大豆的种植大省,绿色大豆的种植面积也排在全国首位,但加工相对薄弱。黑龙江省应积极制定措施,实行由种植大省向加工大省的转变。近几年除了老牌的九三油脂、阳霖油脂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外,也涌现出了像哈高科异黄酮、日月星蛋白粉、瑞盛素肉这样的深加工企业,政府应高度重视,积极扶持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对整个绿色大豆产业的拉动作用。无论是大豆生产还是大豆制品加工,都必须实施标准化生产, 逐步建立科学、完备的大豆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检测和质量认证三大体系,狠抓产地环境、农业投入、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市场准入五大环节的管理,改变无标生产、无标上市和无标流通的状态。要把“振兴大豆产业行动计划”和“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推广大豆绿色栽培技术,杜绝使用不合理农药与化肥,建立绿色有机大豆生产基地,发展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大豆原料和绿色大豆制品,以适应安全、营养食品消费的需要。 3.加强管理,确保大豆食品质量安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空前的高,食品质量安全法也于今年6月实施。所以企业应该通过加强企业管理,来确保质量安全,应当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档案,保存企业购销记录、生产记录和检验记录等与食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资料,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试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召回制度。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档案应当保存三年,做到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有据可查。黑龙江省大豆加工的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体系及质量认知体系也相对滞后,大多数企业没有通过“国际质量管理标准(ISO9000)”及“国际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良好操作制造(GM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等相关认证,质量安全管理相对松散,若把黑龙江省建成农产品深加工大省,食品强省还需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向品质优良、管理一流、绿色名牌的方向前进。 4.加大力度保护非转基因大豆生产,打造绿色食品大豆产品知名品牌。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种植的都是转基因大豆,因其出油率高、产量高、种植成本低,竞争力远远强于中国大豆。但中国大豆具有高蛋白、非转基因和绿色食品大豆产品的品牌特色,用于加工成食用大豆系列食品,具有质量高、品质好、食用安全等优势。因此,以非转基因、绿色食品、优质安全为切入点,黑龙江省要积极培育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大豆产品品牌,严格非转基因大豆标识制度,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争强市场竞争力。像九三豆油、阳霖豆油这样的老品牌,继续巩固市场占有率,向新食用油产品开发、改善产品包装、有机产品认证方向发展;新的深加工企业应看清形势、抓住机遇,确定好自身的市场定位,努力确立市场的品牌地位。像大庆日月星蛋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们率先在全国进行高纯度蛋白质粉的开发,并调配成适合不同人群的营养蛋白质粉、饮料、饼干等,认证了十多个绿色食品标志,公司以非转基因、绿色营养、优质安全为宣传口号,成功占领了国内大部分市场,是国内最大的蛋白质粉加工企业,现“日月星”商标已是中国驰名商标和亚洲最具价值品牌。黑龙江省的企业要跳出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恶性竞争圈子,独树一帜,以非转基因和绿色食品的黑龙江品牌,提高大豆产品的附加值,叫响品牌,占领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孙向东,任红波.加入WTO后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展望与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0,(6):39-41. [2]韩晓增,王守宇.发展黑龙江省绿色大豆产业带的思考[J].大豆通报,2001,(6):3-4. [3]芦玉双.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J].大豆通报,2003,(1):28-30. [4]曹海英.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黑龙江粮食,2006,(1):18-20.

国外绿色食品研究现状论文

可以从以下方面写:一、绿色食品生产将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二、绿色食品的技术标准及认证体系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三、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将成为绿色食品发展的主要动力四、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产业化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凸现.

绿色食品的价格允许比一般食品高,是因为企业在生产中承担了一部分改善环境的成本。因此,在绿色食品定价上可以实行一定的加价率,企业在生产中要严格把好质量关。 1.对一些绿色食品实行新产品定价策略 许多绿色食品可以作为新产品看待,而有的绿色食品本身就是新产品,为此这些产品可以采用新产品定价策略。 2.满意定价策略 根据市场出现的相同或相似的绿色食品的价格水平定价,所谓随行就市定价策略。 3.目标价格策略 根据企业预期的利润收益,结合市扬对本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和绿色食品的成本费用,来确定产品的价格策略。 4.心理定价策略 很多情况下,绿色食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某种心理需求,如自然、安全或赶时尚等,这就为绿色食品进行心理定价提供了依据。 品牌战略(Brand Stratagem) 用品牌战略开发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是价值,品牌是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实践证明,只有企业走联营联合之路,打造一批能在国内、国外市场参与竞争的航空母舰,形成拳头产品,才能尽快的走进国际市场,才能有一定的竞争能力,才能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在构造绿色食品品牌时,应注意把握以下三条原则:一是要坚持按市场竞争构造品牌的原则;二是要坚持用质量标准体系构造品牌的原则;三要坚持用产业化经营的方式构造品牌的原则。 品牌不仅仅是企业创造出来的,而是通过消费者不断认知并长久忠诚形成的。品牌战略的重要在于创新市场机制,关注消费者的反应。着眼消费者,不断地培养消费者的品牌价值观,并依据企业的经营战略来进行各项策略的拟订,并有效地组合成一个整体,透过品牌传达齐一的品牌个性,不断的创新市场机制,来实现品牌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巩固市场的地位。 1. 紧紧盯住消费者来制订品牌战略。 2. 为好的产品制订科学系统的品牌发展战略。 3. 目标不仅是销售好的产品,而且创造好的品牌。 4. 给品牌注入生命和灵魂,不断地演绎品牌策略。 5. 建立信赖比获取市场占有率更重要。 6. 建立长期的关系比短期内增加利润更重要。 7. 建立整齐一致的品牌个性,并统一传播。8. 现代企业的行销活动,必须透过品牌,保持统一形象。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时代。无形资产决定企业价值,新经济在向企业展示其无穷魅力的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你的竞争对手、你的用户不再局限于地区性的市场、商场,而是同在相互不谋面的全球性网络。用户对你认可还是否定都在瞬间完成,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品牌的美誉度。这些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要远大于其有形资产,其巨大的产权份量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也是公司经济实力的体现。丰力公司目前的拳头产品是冷冻淡水产品和绿色果蔬,需要发挥产品特色,尽快打出品牌。整合食品销售网络 食品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在不断变化,食品企业的销售网络也必须不断改变,才能把握新销售机会,提高销售网络的有效性。根据每个经销商的具体表现以及不同地区市场变化状况,食品企业要定期地分析现有的渠道是否能满足需求,是否需要开发新的渠道,或增加渠道中的个别经销商,乃至调整整个销售渠道等。 食品企业在整合销售网络时,应按以下四个步骤循序而进: 步骤一:明确销售渠道的目标 1�提高渗透率——如将现有的经销店由120家扩充为280家。 2�开辟新的销售渠道——食品企业开发出新的产品,或利用新的市场机会,开发新的销售渠道。 3�确定各销售渠道的销货比率组合——食品企业可依据各种销售渠道的获利状况、政策需要、竞争策略等,设定销货比率组合目标,如:百货公司25%,超级市场40%,量贩店15%,特殊销售渠道20%。 4�提高经销店的销售周转率——这是食品企业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目标。 5�确定物流成本服务质量目标——财务人员往往强调低物流成本,但是一味地降低物流成本而忽视客户满足度,也是市场营销所不能接受的,因此设定物流成本及服务质量目标也是销售渠道的一项重要目标,例如配送的速度是食品营销成功的重要因素,为了满足各户迅速配送的要求,增加运输费用也是必要的。 6�确定食品企业及经销商保有存货的目标。 7�确定不同销售渠道的投资报酬目标。 8�确定流通信息化的建立目标。 步骤二:找出目前食品销售渠道的问题 1�食品业界使用的销售渠道。首先要了解业界所用的销售渠道情况,以做到“知已知彼”。包括以下三方面: (1)业界所使用的销售渠道方式,如业界使用直营式,或重点地区直营其他地区经销,或独家代理,或选择性分销,或使用特殊的销售渠道等。 (2)评估地区的覆盖率,即评估业界在各地区的市场覆盖率。 (3)评估客户的实力,如各个销售点的人员数量及素质、地点、是否专卖、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等。 2�与本企业所使用的销售渠道的差异比较。对于主要竞争对手,企业要进行销售渠道差异分析,以了解本企业在业界中所处的地位。 3.目前销售渠道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与经销商间的冲突。如厂家抱怨批发商销售的品牌太多没有重点推销本企业的产品、没有及时反馈市场信息等;而经销商则抱怨利润不高、价格混乱、厂家直接开设零售店等。 (2)经销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冲突。如互相争夺客户、低价倾销、跨区销售等。 (3)要选择多少经销商。企业选择销售渠道的策略有四种:密集分销、选择性分销、独家代理、多重销售渠道,每种销售渠道都有它的特点,也都可能产生问题,所以企业必须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步骤三:提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策略 解决食品销售渠道问题的第一步是企业应随时知道自己的客户(使用者及购买者)是谁?他们在哪里?何时会购买?为什么会购买?对客户了解清楚后,才能提出有效的策略,才能解决目前的困扰及开创新的机会,以实现销售渠道的目标。 食品销售渠道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如下: 1�经销商对企业产品销售不重视。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提供销售奖励办法;协助经销商开展促销活动;对经销商进行销售知识培训,如进行商品陈列、销售技巧、店面管理、库存管理、订货系统等方面的培训。 2�食品销售渠道间的利益冲突。这是在所难免的,企业不能视而不见,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手段,解决销售渠道间的冲突,否则,这种冲突会毁掉市场。 3�向前整合/向后整合策略。 向前整合策略是指食品企业设立与本企业有关的销售点,全权掌握下游的销售渠道,如双汇集团准备在全国建立1000家双汇产品专卖店,五粮液集团在全国设置的五粮液专卖店等;向后整合策略指厂家或经销商设立自己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提高整体的营运效率及能力。 4�竞争对策。竞争对手开辟了哪些新的渠道,实施了哪些新的食品销售策略,企业必须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提出应对之策。 5�食品销售渠道信息化。销售渠道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信息功能,企业要通过销售渠道不断地收集和反馈市场信息。 6�开发新的食品销售渠道。这使企业能更接近特殊的细分市场客户,把握新的市场机会,拥有新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7 加强深度分销。以提高铺货率和提升在专营店的表现,减少通路冲突,增强竞争优势。 步骤四:费用预估及评估。 不同的食品销售渠道会产生不同的费用,而销售费用往往影响着企业的获利率及价格的竞争能力,食品销售渠道策略一旦制定,将会长期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从长期出发评估销售渠道策略。 渠道需要沟通。经常的沟通是企业保持渠道顺畅的主要方式,也是企业了解和帮助分销商的重要途径。分销商衡量企业的一个主要标准是短期有利可图,长期可持续发展,这个标准就长期来说是要看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和发展情况,短期来说是要看经营利润。这种标准说道底是一种利益标准,所以有效的渠道沟通就是有关分销商利益的沟通。如何进行利益沟通,许多跨国公司如宝洁、联合利华常常采用一种沟通工具:ROI分析,即投资回报率分析。 总之,根据产品系列和生产能力,绿色食品销售销售应走两个市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国内市场开拓的首要任务是销售通路建设。绿色食品须保鲜、易变质,较宜采用短通路。以下是四种消费品销售通路,我的看法是:在本地区及中小城市应走(一)、(二),在密集型消费的大城市取(四),县城地区取(三)。

  • 索引序列
  • 绿色食品消费研究论文
  • 绿色消费研究性学习论文
  • 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发展论文
  • 绿色食品的研究现状论文
  • 国外绿色食品研究现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