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国际补充医学研究大会会议论文

国际补充医学研究大会会议论文

发布时间:

国际补充医学研究大会会议论文

已经注册了就可以再等一下,一般都是有信息回复的,你可以邮箱联系一下会议方问问。

一、会议没有对应期刊,只有对应的会议文集和会议论文集;有的会议会推荐优秀的论文在相应的期刊发表;因期刊和会议同属于学术,但不是一个评价体系,无法分出高与低。检索不等于被收录。会议期刊收录,相应的是是被数据库收录。美国《工程索引》(Ei)、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 Science (CPCI-S)(原ISTP),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 Social Science & Humanities (CPCI-SSH)(原ISSHP)和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三大检索工具简介科技部下属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从1987年起,每年以国外四大检索工具SCI、ISTP、Ei、ISR为数据源进行学术排行。由于ISR(《科学评论索引》)收录的论文与SCI有较多重复,且收录我国的论文偏少;因此,自1993年起,不再把ISR作为论文的统计源。而其中的 SCI、ISTP、Ei数据库就是图书情报界常说的国外三大检索工具。⑴ Web of ScienceWeb of Science中的SCI(《科学引文索引》)是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创建于1961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编制。利用SCI可以检索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重要的学术成果信息;SCI 还被国内外学术界作为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进行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Web of Science中的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社会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数据覆盖了历史学、政治学、法学、语言学、哲学、心理学、图书情报学、公共卫生等社会科学领域。Web of Science中的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是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数据覆盖了考古学、建筑学、艺术、文学、哲学、宗教、历史等社会科学领域。⑵ISI ProceedingsISI Proceedings中的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 Science (CPCI-S)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制,主要收录国际上著名的科技会议文献。它所收录的数据包括农业、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ISI Proceedings中的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 Social Science & Humanities (CPCI-SSH)创刊于1979年,数据涵盖了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的会议文献。这些学科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文学、历史学、公共卫生等领域。⑶The Engineering IndexEi(《工程索引》)创刊于1884年,目前由Elsevier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编辑出版。主要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论文(主要为科技期刊和会议录论文),数据覆盖了核技术、生物工程、交通运输、化学和工艺工程、照明和光学技术、农业工程和食品技术、计算机和数据处理、应用物理、电子和通信、控制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石油、宇航、汽车工程等学科领域。2、SCI和JCR简介《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为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光盘版及网络版数据库。 SCI 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150 多个学科领域,收录近6,381多种期刊。ISI根据每一本期刊在其所属学科领域的影响力进行挑选,数十年一贯严格的执行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而且每年对所选刊源略有增减,从而做到SCI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不同于一般的检索工具,SCI设置了独特的“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即通过早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早期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这也是ISI的一项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因此,SCI不仅可以作为一部文献检索工具使用,而且也成为个人和科研机构业绩评价的一种依据。 此外,ISI每年还出版《期刊引文分析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为JCR)。 JCR对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统计数据及计算的影响因子等指数,而成为一种期刊评价工具。图书馆可根据JCR提供的数据制定期刊引进政策;论文作者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决定投稿方向。3、期刊评价及评价工具期刊评价的工具,国外以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为代表,国内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为代表。所谓核心期刊,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某一学科中高水平、高影响力的期刊。因此,核心期刊具有学科性和学术性两个主要特性。一般情况下,核心期刊都是在某一个学科范围内来界定的,到另外一个学科就不一定依然还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的学术性主要是以期刊的影响因子来测定的。

会议组织要求你提交摘要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确认你的论文是否适合在他们的会议上发表。所以说摘要主要是为了说明你的论文的主要内容,就像我们学习国语的时候的中心思想。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 (1-3行)2。 你提出的研究的方法 (3-7行)3。 总结你提出方法的好处。(1-4行)单词的字数一般是250-1000之内。祝你好运,请参考以下资料选择更多的会议信息!

在我们中国,发表一篇EI检索论文,有些单位奖励3000-8000元不等。是比较高等级的,。

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

甘怀真,2001,《大唐开元礼》中天神观,《第五届唐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嘉义,中正大学。胡戟等主编《二十世纪唐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其中之第五章〈礼制〉。甘怀真,2002,中国古代郊祀礼的再思索:西汉成帝时的郊祀礼〉,《中央研究院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历史组‧法制与礼俗》,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甘怀真,中国古代的罪的观念,2002年2月,《第一回中国史学国际会议研究报告集──中国 ?历史世界──统合?????多元的发展》,东京,汲古书院。甘怀真,2002年6月,中国古代皇帝号与日本天皇号,宣读於「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收入《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儒家思想篇-》,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2003年8月。(NSC91-2411-H-002-092-)甘怀真,2003年2月,《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台北,喜马拉雅基金会。甘怀真,2003年,唐律的罪的观念 :《唐律‧名例律》篇目疏议分析, 高明士主编《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律为中心》,五南。高明士主编《战後台湾的历史学研究:1945-2000‧第三册秦汉至隋唐》,台北,国家科学委员会,2004。(部分)甘怀真,2004年6月,《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台北,台湾大学出版社。(原由喜马拉雅基金会於2003年出版)甘怀真,所谓「东亚世界」的再省思:以古代中国、百济关系为例〉(韩文,李昌柱译),第六、七世纪之百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韩国忠南大学,2002年10月。收入《古代东亚细亚与百济》,忠南大学。Huai-chen Kan,,Purifying the World: A Political Discourse in the Late Han, Interpretation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Chinese Hermeneutic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edited by Ching-I Tu,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Publisher.甘怀真,2005年3月,东???世界?册封体制?儒教,吾妻重二主编《东???世界?儒教》,东京,勉成书店。甘怀真,2005年,旧君的经典诠释--汉唐间的丧服礼与政治秩序,王健文编《政治与力》(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转载自同名论文,《新史学》13:2,2002。)甘怀真,2005年〈日本江户时代儒者的「天下」观念:以会泽安《新论》为例〉,张宝三、杨儒宾编《日本汉学研究续探:思想篇》,台北,台大出版中心。甘怀真,2005年,〈日本近世的「公法」与「君臣之义」-以赤穗事件为例〉,收入高明士编《东亚传统家礼、教育与国法(二):家内秩序与国法》,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1.公元十至十二世纪华北平原交通与城市地理的研究,《历史地理》第十辑,1990年。2.论唐代后期华北三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形成和演化,《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1992年。3.应用彩红外航片研究城市历史地理--以九江、芜湖、安庆三座沿江城市的文化景观演化与河道变迁关系为例,《北京大学学报》(历史地理学专刊),1992年。4.唐、宋运河城市城址选择和形态的研究,《环境变迁研究》第四辑,1993年。5.记英国伦敦所见四幅清代绘本北京城市地图,《国学研究》第二辑,1994年。6.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研究的几点看法,《北大史学》第二辑,1994年。7.中、西封建社会城市形态的比较研究,《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1998年。8.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保护与误区,《史地新论--浙江大学(国际)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9.老北京城地域结构启示录(中法学术系列讲座报告),《法国汉学》第七辑,中华书局,2002年。10.唐代城市的形态与地域结构,北京大学盛唐研究丛书:《唐代的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11.清末《云南省城图》与昆明城市建设发展史,郑锡煌主编《中国古代城市地图集》,西安地图出版社,2005年。12.明清时期地方城市形态试析,载《石泉先生九十诞辰纪念论文集》,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496—536页。13.中国城市形制演变历史阶段之考察,载台湾大学《城市与设计学报》,第[一]十七期,2007年3月,页2—75。14.忆古道今——北京城市历史演变和传统文化风貌,载武晓峰主编《人文日新——清华文新论坛演讲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页162—186。15. 甘、青地区考察所见古城址初识,载《张广达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2010年,页527~556。 1.赤河考——关于宋代黄河下游河道的研究,《历史地理》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2.论中国古代陂塘水利工程湮废的原因,《中国农史》1986年第三期。3.唐宋运河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运河访古》,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4.英国境内的古罗马哈德里安长城遗迹及其维护,《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5.历史上欧洲地域的界定,《欧洲的分与合》,1999年。6.迈向21世纪数字化时代的中国历史地理学,《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2000年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1年第21—29页。7.历史时期农牧业接壤地区的交通、聚落与文化互动,《统万城遗址综合研究》,三秦出版社,2004年。8.孔道与平台:杀虎口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编辑部,第30卷第2期,页1~6,2007年3月。9.古地图上的治河保运工程与淮安——兼倡议淮安市建立古地图与运河工程博物馆,载《运河之都——淮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年,页48--66。10.偶然抑或必然——运河中的地理因素,载《华夏地理》2009年第3期,2009年,页68—69。 1.欧洲所藏部分中文古地图的调查与研究,《国学研究》第三辑,1995年。2.马国贤与铜版康熙《皇舆全览图》的印制--兼论早期中文地图在欧洲的传布与影响,台湾东吴大学《东吴历史学报》第四期,台北,1998年。3.二十世纪以前的中国传统舆图,《文化的馈赠——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史学卷,2000年。4.古地图和中国城市形态变迁史,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编《历史地理》——中国文化中心讲座系列,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2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城市遗址与布局图组的编纂——兼谈历史地图与读史地图之别,《侯仁之师九十寿辰纪念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年6.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中文舆图特藏,《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7.地图与档案,载北京市档案馆编《档案与北京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7月,页170~182。8.(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藏清代舆图的初步整理与认识,载台湾,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学术季刊》,第二十五卷第一期,2007年,页151—178。9.中国古旧地图的收藏与利用(一)——中国王朝时代舆图的绘制与收存,载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城市季风》,2007年第2期。10.中国古旧地图的收藏与利用(二)——中国古旧地图的流传与收藏,载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城市季风》,2007年第3期,第8—13页。11.中国古旧地图的收藏与利用(三)——古地图的利用,载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城市季风》,2007年第4期,第8—10页。12.黄、运河工水利舆图及其科学价值,载《水利学报》第39卷第8期,2008年,页947—954。13.古地图史料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载《中国名城》2008年第2期,扬州:《中国名城》杂志社,2008年,页37—39。14.中国传统河工水利舆图初探,载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编《邓广铭教授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第794—818页。15.古地图与历史地理研究,载徐少华主编、晏昌贵副主编:《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第474--482页。16. 中国古旧地图的收藏与利用,载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编:《图说城市文脉——广州古今地图集》,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10年1月,第80~87页。17. 中国古地图的调查与地图学史领域的国际汉学交流,载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办:《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一期),中华书局,2010年3月,第145~207页。18. 记16—18世纪中西方舆图传递之二三事,载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跨越空间的文化——16~19世纪中西文化的相遇与调适》,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5月,第466~481页。19. 传世15—17世纪绘制的中文世界图之蠡测,载刘迎胜主编、杨晓春副主编:《大明混一图》与《混一疆理图》研究——中古时代后期东亚的寰宇图与世界地理知识,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丛书2,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年12月,页164~184。 1.La Formation de reseaux urbains dans la Chine du XI siecle,translated by Christian LamourouxBULLETIN DE L'ECOLE FRANCAISE D'EXTREME-ORIENT, TOME 82, Paris, 1995.2.Survey and Study of pre-1900 Chinese Maps seen in EuropeHistory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Portugal and East Asia II, Edited by Luis Saraiva, CMAF-UL 2001, Lisboa, Dec. 2001, pp. 23-44. ISBN:972-95229-3-63.Father Matteo Ripa and the Complete Map of the Empire in the Emperor Kangxi Era: Disseminating and influence of the Chinese maps in Europe since the 16th CenturyISTITUTO UNIVERSITARIO ORIENTALE, LA MISSIONE CATTOLICA IN CINA TRA I SECOLI XVIII-XIX, MATTEO RIPA E IL COLLEGIO DEI CINESI, Atti del Colloquio Internazionale Napoli, 11-12 febbraio 1997.A cura di Michele Fatica e Francesco D'Arelli, Napoli, 1999, pp.123-134.4.Geographical Space on the Chinese History Studies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vol.10,pp.213-226, Dakeu, Korea, 20005.Survey and Study of pre-1900 Chinese Maps seen in EuropeHistory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Portugal and East Asia II, Edited by Luis Saraiva, CMAF-UL 2001, Lisboa, Dec. 2001, pp. 23-44. ISBN:972-95229-3-6Published by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ISBN:981-256-078-56. Chinese maps in the Collections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The Portolan, Journal of the Washington Map Society, Number 62, Spring 2005, pp. 37-44.(该文刊载在美国华盛顿地图学会杂志)7.The Chinese maps drawn by Korean collected i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In Memory of the Late Dr. Chan Lee,Journal of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Geography, Vol.16, no.1 (Series No.22) April 30, 2004. pp.343--3478.Coastal Space and Coastal Maps in the Chinese History,The Perception of Maritime Spa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Sources, East Asian Maritime History 2, East Asian Economic and Socio-cultural Studies, Edited by Angela Schottenhammer and Roderich Ptak, Harrassowitz Verlag ·Wiesbaden, 2006,pp.155—176.9.中国古地図の再会——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図の整理と考察,载藤井譲治、杉山正明、金田章裕编《大地の肖像:絵図·地図が语る世界》,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2007年,第410—424页。10. Research Trends of Urban History in China,Asian Research Trends. New SeriesNo. 3 (2008) Published by The Toyo Bunko, pp. 1-23.11.近世以後における中国都市形态史研究,森部豊訳,载『都市と环境の歴史学 第2集特集 国际シンム东アジアの都市史と环境史——新しい世界へ』,中央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研究室,2009年3月。

国际会议论文并参加会议

投国际会议论文不是必须参加会议的,只是由于这个国际会议,会征稿而已。只要在线投,录用后交费即可。但是是投稿国际会议的论文,收费不低,大概得2800元,国际会议的论文都很水,质量不高,只是有些学校在评奖学金的时候算作EI检索,加的分挺多。除了能加分以为,没有任何投稿的价值。

会议一般不会要求作者一定要参加会议的,你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参加会议。如果不参加会议,那么通常都会让你做一个6页的PPT,然后张贴海报形式展示你的论文。如果你要参会,你也可以选择是否发言,如果不发言,就可以直接旁听即可。

整个流程其实很简单:

投稿——录用——填写资料注册会议——参会(自愿)——开会——论文出版——EI检索(如果所投会议是EI会议)。如果你还是搞不懂,建议你百度搜:EI学术会议中心,有很多关于会议论文的知识和流程详细剖析。

注意事项: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会议一般不会要求作者一定要参加会议的,你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参加会议。如果不参加会议,那么通常都会让你做一个6页的PPT,然后张贴海报形式展示你的论文。如果你要参会,你也可以选择是否发言,如果不发言,就可以直接旁听即可。整个流程其实很简单:投稿——录用——填写资料注册会议——参会(自愿)——开会——论文出版——EI检索(如果所投会议是EI会议)。如果你还是搞不懂,建议你百度搜:EI学术会议中心,有很多关于会议论文的知识和流程详细剖析。

ei国际会议论文

ei会议论文属于第二级A类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共分为六级,所以说,ei期刊论文属于高级别的学术论文,仅次于第一级T类学术论文,与SCI、ISTP、SSCI以及A&HCI同属于第二级A类学术论文。

ei会议论文是指:某篇学术论文被发表在某学术会议上,会议将论文成功提交到EI数据库进行检索。判断是否是ei会议论文有两个关键:1、必须发表到某学术会议上(不能是期刊杂志社)2、论文必须最终进ei数据库。

如果一篇论文发表到某国际会议上,但是最终论文没有进ei数据库,就不能称之为ei会议论文,而只是普通的会议论文。如果一篇论文发表到某期刊上(不是学术会议上),最终论文成功进入了ei数据库,也不能称之为ei会议论文,而是ei期刊论文。

这里要强调的是,学术论文其实就可以直接分为两类,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很多人都以为公开征稿学术论文的机构只能是期刊,其实学术会议也是可以征稿的,它是一种比较针对性的主题进行征稿,然后将录用的论文集中起来开学术交流会,最后将文章提交到出版社出版发表。

EI是一个数据库,工程类的一般发EI,理论类啊什么的一般发SCI。 SCI要比EI难发一点。我们要毕业,要求就是能发一篇EI收录的论文。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每月出版1期,文摘1.3万至1.4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例如:动力、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矿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水利等。它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

意思是被EI收录。而EI就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数据库,类似中国的知网。 但不是什么文章都能录入EI的,被录入的文章都代表着权威与高质量。

所以EI被称为全球核心,为每个国家认可。一般用作硕士毕业、博士毕业、评副教授、评正教授使用。作者在国际会议或者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被EI收录后,国内一些权威机构可以出具EI收录证书给作者。

EI检索类型分为2种:CA跟JA。

1、CA就是发在期刊上,但通过国际会议宣读论文后,收录入库。

2、JA是发在期刊上,但没有开会宣读,也被EI入库收录了。

3、准确来说,CA和JA的区别,就在于文章是否被国际会议宣读过。如果被国际会议宣读了,就是CA;没有被宣读,就是JA。

扩展资料:

会议论文EI期刊主要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文献,包括期刊和会议文献,以及部分科技报告和专著。EI收录包括三种类型:被EI核心收录、非核心收录(Pageone收录)、会议论文。EI期刊源刊基本是JA类型。评职称时档次高于EI会议类型。

EI期刊被称为全球核心,得到各国的认可。在中国,一些单位因为发表一篇ei搜索论文而奖励3000-8000元。一般用于:硕士、博士、副教授评价、教授评价。作者在国际会议或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纳入EI后,国内一些权威机构可以向作者颁发EI证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ei检索

ei学术会议论文是CCF-C类级别的会议。

ei会议:是指被ei检索的学术会议,它有ei国际学术会议和ei国内学术会议之分。

一般来说,国际会议要比国内会议权威,国内很多会议质量并不高,基本上算是给钱就发,建议尽量投国际会议。

另外所谓的ei会议,其实官方并没有这个名称,只是大家习惯把被ei检索的会议称为ei会议而已。

ei会议也有权威和不权威之分,权威的ei会议,可以做到几乎100%ei检索。不权威的ei会议,只能是碰运气ei检索,而且很多不权威的ei会议录用难度也不大,建议要投尽量投权威的ei会议。。

如果您还是不了解ei会议,其实可以首先了解一个分类,那就是学术论文可以分为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

期刊论文针对于将论文投稿到某期刊上,期刊是一年定期出版一次论文,所以1年下来一个期刊可以录用非常多文章,期刊有月刊、半月刊、双月刊和旬刊等之分。

会议论文针对将论文投递到某国际学术会议上,一般国际会议一年最多举办一次,部分国际会议2年举办一次,而且大部分会议开的第3、4届就不会再继续开了。不过虽然国际会议一年开一次,但是现在能够投稿的国际会议非常多,而且很水的国际会议论文录用难度不是很大。

今天aeic小编的相关知识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还有疑惑或是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多留意aeic网站的更新内容。

hci国际会议论文

美国举行的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的文章(论文)级别是第三级-B类。

一、论文(文章 )级别划分:

第一级-T类

特种刊物论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第二级-A类

权威核心刊物论文,被国际通用的SCIE、SCI、EI、ISTP、SSCI以及A&HCI

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学科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

第三级-B类

重要核心刊物论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第四级-C类

一般核心刊物论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图书馆2004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第五级-D类

一般公开刊物论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 ,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第六级-E类

受限公开刊物论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第七级-国家级内刊

中国教育学会及其专委会、教育部等自办刊物

第八级-省级内刊

教育部主办

第九级-区级内刊

教育部主办

二、会议背景:

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ound Control in Mining,简称 ICGCM)由美国工程院院士 Syd S.Peng 教授创办。自1981年在美国举办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 34 届。为了便于我国学者与国际采矿岩层控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广泛交流,提升我国在采矿岩层控制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经与 ICGCM 组委会协商,将在中国举办“第 35 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2016’中国)”,本次大会将定于 2016 年 9 月 17-19 日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举行。

hci论文是什么意思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1] 。

  • 索引序列
  • 国际补充医学研究大会会议论文
  • 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
  • 国际会议论文并参加会议
  • ei国际会议论文
  • hci国际会议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