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中国生物学杂志

中国生物学杂志

发布时间:

中国生物学杂志

昆虫知识,生命科学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Cell Research 细胞研究(英文版) 4.217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生医科学杂志(英文版) 2.024上面两个是SCI影响因子大于1的两个中国期刊。最后一个数字即为其影响因子(2007年)《遗传》的影响因子只有0.717

一、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Amino Acids and Biotic Resources

本刊是我国唯一一种以生物资源为主题,氨基酸为特色的科技期刊。分为生物资源研究、保护与利用;农副资源研究与利用;生物技术及制品;氨基酸生产技术;氨基酸和生物资源与人类健康;分析检测技术;氨基酸应用;生物产业和生命科学工作者等8个栏目。在生命科学、资源科学、生物工程、饲料科学、食品科学、医药学、营养学等领域深受欢迎。本刊被国内许多文摘和数据库所收录。读者主要为科技工作者、大中专院校师生、技术人员和工人等。

二、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英文版)Genomics、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简称GPB)创刊于2003年,是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英文学术期刊,由杨焕明教授、于军教授担任主编,汪建教授、贺福初院士担任副主编。本刊主要刊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研究论文、实验技术与方法、研究快讯等高质量的稿件,突出刊物的学术性、前沿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本刊读者对象为基础医学、生命科学、农学、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科研与教学人员、研究生等,以及数学、物理学领域对生物科学有兴趣的研究者。

三、生命科学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

本刊以评述、综述、研究简讯(动态)等形式报道国内外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重点报道生命科学领域的评述性或综述性文章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生命科学有关的项目介绍、研究进展、管理经验和问题咨询,同时也报道该领域的研究动态、研究成果、科学家介绍、研究机构介绍和书评等内容。

四、生命科学研究 Life Science Research

本刊是中国以生命科学命名的唯一的全国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反映世界各国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所刊登的论文90%来源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基金以及省级科学基金。经过专家评审,论文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及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共占85%以上。《生命科学研究》严格执行 ISO8,ISO31,ISO1000,ISO5966等国际标准,遵守国际惯例,逐步实现编排格式国际标准化,1999年被湖南省评定为科技学术类一级期刊,2000年被评为全国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五、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 Biotechnology

本刊由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共同主办,是我国生物工程领域全国性学术团体、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刊。《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月刊)内容涉及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轻化工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专业领域。设有学术论文、研究进展、研究报告、专题论述、技术与方法、评论、新闻报道、生物工程领域知识产权研究、市场与商情、会议消息、动态等栏目,还以杂志专集、增刊等的形式出版生物工程专题著述。本刊创刊于1976年,是我国最早创刊的中央级综合性生物工程专业刊物,编辑委员会由国内知名生物工程专家、管理部门领导组成,发行面覆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台湾及海外有关大学、研究机构、图书馆也有相当的订户,和海外建立有广泛的刊物交换联系并被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收录。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帮助O(∩_∩)O~

中国国家生物杂志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冯博现在在中国国家生物杂志上供稿。生物学(Biology)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部分。目的在于阐明和控制生命活动,改造自然,为农业、工业和医学等实践服务。

新发现这个是杂志,每月一本。报刊亭应该有

北大核心里综合性生物类核心期刊表根据主管单位级别期刊等级,基本全是国家级:1.《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3.《遗传学报(英文版)》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4.《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5.《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6.《微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7.《生物物理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8.《遗传》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9.《生物工程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0.《应用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1.《中国科学院》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2.《中国科学.C辑》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3.《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4.《微生物学通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5.《水生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16.《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7.《生物多样性》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8.《生物工程进展(改名为: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9.《实验生物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停刊或改名期刊20.《生命的化学》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1.《古脊椎动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22.《微体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23.《生态学杂志》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4.《生物数学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停刊或改名期刊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杂志中国知网

一般都是省级的比较多,你要用于评职呢 还是?

在2014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未出版之前,还是以目前还是2011版为准。《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目前是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算是国家级核心期刊

学报一般是综合性的,专业性要求不是很强,如果写的文章是综述类的文章发学报会好发一点,如果是研究性文章发期刊更有价值

中国媒介生物学杂志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找你们单位的人事处,要一份相关资料A类B类C类,是各单位根据省里的文件,结合自己单位的研究方向,从国内和国际的全部核心目录里面进筛选,自己制定一个核心期刊目录,和自己科研重点方向最近的,是A类,其次为B类,依次类推,有些地方称为A、B、C类,有些地方称为一、二、三类。各单位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哪个刊物属于几类,必须看自己单位的规定

《河北法学》

不是08北大核心,04版是核心刊名: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ector Biology and Control主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期: 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3-4692CN: 13-1142/R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曾用刊名:中国鼠类防制杂志创刊时间:198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4)可以看出,刊物还是可以的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原名细胞生物学杂志,单月刊(每月15日出版),按照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的评价方法归为生物学的B类期刊。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主要报道细胞生物学和细胞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和中国/省市细胞生物学学会会讯,设有特约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技术与方法、综述、热点评析、干细胞研究等栏目。

在2014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未出版之前,还是以目前还是2011版为准。《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目前是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算是国家级核心期刊。

以下是北大中文核心的目录,在北大的目录里级别其实难度,级别都是一样的,所以找合适自己的研究方向就可以,没有容难的区别。因此优助推荐从目录里找:中华医学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解放军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医学争鸣 复旦学报(医学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全科医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重庆医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实用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医学 军事医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医药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国卫生经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 卫生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国卫生统计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国医院管理 营养学报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环境与健康杂志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环境与职业医学 现代预防医学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中国卫生资源 卫生经济研究 中国健康教育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 中国疫苗和免疫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国艾滋病性病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中国职业医学 中草药 中国中药杂志 中药材 针刺研究 中成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中国针灸 中药药理与临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中华中医药学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医用生物力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免疫学杂志 生理学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解剖学报 中国免疫学杂志 病毒学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 解剖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神经解剖学杂志 生理科学进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华护理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高血压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国糖尿病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肠外与肠内营养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华男科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现代妇产科进展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生殖与避孕 中华儿科杂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肿瘤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 中国癌症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 中国肺癌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科学杂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眼科新进展 眼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实用放射学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放射学实践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药物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毒理学杂志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中国药房 医学与哲学(B)

上一篇介绍了饮食调整改善荨麻疹,这一篇介绍2个影响荨麻疹的关键饮食,肠道微生物和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 改善肠道和提升维生素D到适当水平,都可以有效改善荨麻疹有关病情。

肠道微生物

2019年1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发表的一项对照组研究,[20] 比较了10名CSU患者和10名 健康 对照组的肠道菌群,发现患者和 健康 对照组的菌群组合显著不同,患者的拟杆菌属(Bacteroides)较少,包括大肠杆菌等的细菌则较多。该研究对10名患者使用了益生菌治疗,但细节并没有披露,看来效果不怎么样,研究只提到当患者肠道的大肠杆菌较多,治疗效果就不显著。

2020年山西医科大学发表的一项研究[21],分析了100名CSU患者和100名 健康 对照组受试者的肠道菌群,同样发现CSU患者包括拟杆菌属等菌群较少,而且双歧杆菌等益生菌也较少。研究也发现前一年使用过抗生素跟CSU的患病风险有关联性。研究的结论是CSU患者的菌群改变可能加剧身体的炎症反应。

2016年意大利的一项临床研究,[22]52名CSU患者接受连续8周接受益生菌的治疗,当中14名没有完成流程,当中11名不继续的原因是没有感觉病情有改善。剩下的38名患者中,11名(28.9%)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7名(71.1%)病征没有改善。该研究使用的益生菌组合是唾液乳杆菌+短双歧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LS01 and Bifidobacterium breve BR03)。所以该研究是个反面教材,这个组合的益生菌不太灵。

2019年的一项文献回顾[26],发现很多感染人芽囊原虫的患者,当成功治疗人芽囊原虫感染后,荨麻疹和其他皮肤有关的问题都一同痊愈,研究人员的结论是人芽囊原虫可能是一直被忽略导致荨麻疹的一个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 健康 人群”中感染人芽囊原虫的比例也不低,但不代表人芽囊原虫不会引致各种炎症性疾病,因为“ 健康 ”在临床上是没有发现病征而已,感染人群没有出现病征不代表身体免疫系统没有受到刺激,也不代表经过一段时间后免疫系统有关疾病不会出现。可惜单单靠粪便种菌检查人芽囊原虫也容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需要配合DNA的PCR分析才能达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维生素D

2018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28], 包括了17项研究,1321名CSU患者和6100名对照组样本,当中大部分研究显示患者缺乏维生素D,比对照组低34.3%-89.7%不等,其中7项临床研究显示补充高剂量维生素D3可以改善荨麻疹病征。

2020才发表的一项临床试验,[29] 80名慢性荨麻疹患者分成高剂量组连续12周每周服用28,000IU的维生素D3,和低剂量组每周服用4200IU的维生素D3。结果显示两组的荨麻疹病征都显著改善,但高剂量组的改善更为明显。研究的剂量是,每周28000IU的维生素D3作为辅助治疗慢性荨麻疹是安全和有效的。

成功康复病例

2017年8月美国医生发表的一个病例研究,[30] 也许可以让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参考。患者是7岁女孩,她自四岁起就出现荨麻疹和肠易激综合征(IBS),儿科医生做过标准的肠镜检查后处方了质子泵药,但患者多年来病情没有改善,经常出现荨麻疹,湿疹,还有哮喘和腹痛,伴随着腹泻,也有便秘和胀气。

下表是患者在6个月接受发表该研究的主诊医生治疗的时间轴,患者接受治疗之始就停了质子泵等药物,2013年12月起开始实行无麸质无奶类饮食,还有避开其他容易引起不耐受饮食。2014年2月仍然出现荨麻疹而且多次因为病情停学,之后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让患者开始了每天4000IU的维生素D3,和多种维生素,还有VSL No.3的益生菌(笔者注:这个组合的益生菌已经被禁止在美国出售,我在《益生菌(二):避开品牌的坑,从阅读标签开始》已经介绍过),包括了嗜热链球菌,短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副奶酪乳酸杆菌,瑞士乳杆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es; Bifidobacterium breve, B lactis;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 plantarum,L paracasei, and L helveticus)。

患者在2014年4月复诊时病情已大幅改善,使用的益生菌和维生素D3的剂量也因为病情改善而调低了,但患者继续实行无麸质和无奶类饮食,病征只在饮食不注意时才会复发。2014年6月患者已经康复,在一年后2015年6月复诊时,患者还继续服用益生菌,维生素D3和多种维生素,也继续无麸质,无奶类饮食,只偶尔出现的荨麻疹病征,患者母亲认为只有在高糖饮食之后才会出现。

上述病例可能只是个例,但说明多维度的饮食和营养素治疗,起码可以对某些荨麻疹的患者有显著的效果。

总结

荨麻疹的成因暂时还没有共识,但多维度的饮食和营养干预可能对改善慢性荨麻疹有一定帮助。 从上述的众多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1 慢性荨麻疹患者需要接受寄生虫检查,如果发现寄生虫,先治疗寄生虫可能可以马上改善荨麻疹病情,但我国医院可以全面检查寄生虫,特别是文中提到的人芽囊原虫的并不多。

2 除了排除了寄生虫感染,从饮食调整改善肠道环境对改善荨麻疹会有帮助。

3 慢性荨麻疹患者也需要检查维生素D的水平,缺乏维生素D的患者在补充维生素D后,病情可能可以改善。但维生素D水平可能需要提升到40 – 60ng/ml的水平,对包括荨麻疹等收到维生素D介导的免疫系统问题才能得到缓解。

治疗荨麻疹多管齐下,可能是基于现有研究证据的最有效办法。

# 健康 科普排位赛##荨麻疹##饮食 健康 ##维生素D##寄生虫#

参考

[20] Lu, Tao & Chen, Yanxia & Guo, Yangmin & Sun, Jiayu & Shen, Weitao & Yuan, Mengsi & Zhang, Shuping & He, Ping & Jiao, Xiaoyang. (2019). Altered Gut Microbiota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in Chronic Urticaria. Disease Markers. 2019. 1-11. 10.1155/2019/6417471.

[21] Wang, D., Guo, S., He, H., Gong, L., & Cui, H. (2020). Gut Microbiome and Serum Metabolome Analyses Identif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Butanoate Metabolism Induced by Gut Microbiot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10, 24.

[22] Nettis, E & Leo, Elisabetta & Pastore, Angela & Distaso, M & Zaza, I & Vacca, M & Macchia, L & Vacca, A. (2016). Probiotics and refractory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European annals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48. 182-187.

[23] Melo, Gessica & Malta, Fernanda & Maruta, Celina & Criado, Paulo & Castilho, Vera & Gonçalves, Elenice & Espírito-Santo, Maria & Paula, Fabiana & Gryschek, Ronaldo. (2019). Characterization of subtypes of Blastocystis sp. isolated from patients with urticaria, São Paulo, Brazil. Parasite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7. e00124. 10.1016/j.parepi.2019.e00124.

[24] Wawrzyniak, Ivan & Poirier, Philippe & Viscogliosi, Eric & Meloni, Dionigia & Texier, Catherine & Delbac, Fre & El Alaoui, Hicham. (2013). Blastocystis, an unrecognized parasite: an overview of pathogenesis and diagnosis.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Infectious Disease. 1. 167-178.

[25] 胡缨,黎学铭,张鸿满,石焕焕.(2013).南宁市城区人群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调查.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06),73-74+81.doi:CNKI:SUN:ZISC.0.2013-06-022.

[26] Bahrami, Fares & Babaei, Erfan & Badirzadeh, Alireza & Rezaeiriabi, Tahereh & Abdoli, Amir. (2019). Blastocystis, urticaria, and skin disorders: review of the current evidences.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 Infectious Diseases. 39. 10.1007/s10096-019-03793-8.

[27] Kolkhir, Pavel & Balakirski, Galina & Merk, Hans & Olisova, Olga & Maurer, Marcus. (2015).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and internal parasites - A systematic review. Allergy. 71. 10.1111/all.12818.

[28] Tuchinda, P., Kulthanan, K., Chularojanamontri, L., Arunkajohnsak, S., & Sriussadaporn, S. (2018). Relationship between vitamin D and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a systematic review.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allergy, 8, 51.

[29] Nabavizadeh, S. H., Alyasin, S., Esmaeilzadeh, H., Mosavat, F., & Ebrahimi, N. (2020). The effect of vitamin D add-on therapy on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and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allergy and immunology, 10.12932/AP-021219-0705.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30] O'Neil-Smith, K. & Barber, Melissa. (2017). Treatment of chronic atopy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a 7-year-old: A case report. Integrative Medicine (Boulder). 16. 48-52.

  • 索引序列
  • 中国生物学杂志
  • 中国国家生物杂志
  •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杂志中国知网
  • 中国媒介生物学杂志
  •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