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概念书籍论文文献

概念书籍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概念书籍论文文献

我就说说我们普通人写论文怎么找参考文献吧,那种牛人的论文都是开创性的,参考文献更少。第一步——广撒网拿到题目,题目里的关键词,应该能总结出来,根据关键词,上SCI,EI数据库搜论文。第二步——粗挑选当你经历过第一步后,你会发现:天啊,怎么这么多论文?这时候,完全不用慌张,全部看肯定是不现实的。着重看题目中含有关键字论文,且找近5年的论文,这样一下子筛选掉了一大半。第三步——精挑选到了这一步,你看中的论文其实已经跟你的题目非常接近了。但是,其实论文数也是较多的,特别是热点问题。所以,这时候,就需要点开题目,查看摘要了,只看摘要,不看全文。第四步——精读从上一步,找出相关性大的论文,然后下载下来,精读之。到了这一步,精读的文章大概有十多篇左右。第五步——详导从精读的文章中,再选题目切合的3-5篇论文,详细的推导重演文章中的过程和结论。以此作为你的主要参考文献。第六步——扩散到了这一步,其实论文写的差不多了。从详导的3-5篇论文中,查看其参考文献,你可以扩散出去好多篇相关度非常高的文献。并且,查看其期刊,论文成型后,也投此类期刊,接受的概率大很多。。

最常用网站CNKI啊

《菊与刀》菊与刀》的作者,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女士,却教会读者剥离看似匪夷所思的表象,将主观想法抛却一边,而通过日本文化的外在细节、表面现象,深入其肌理来观照日本的人生观。我们不妨将此看作欣赏日本文化图景的全新方式——不是把文化中菊和刀对立分开,区别对待,而是要站在远处,将二者结合起来,从整体上看,互补地来看,那才是真正的日本文化,并且显得那么自然而情有可原。一应该说,日本文化之所以然,都可以在其岛国地理环境的框架内得到隐约或间接的暗示。这不是百分之百的科学论断,却为我们提供一丝理解其文化渊源的线索。日本是个单一民族、单一文化的岛国,土地的有限、物资的贫乏,使那里的生活条件并不宽裕,为了生存,就要奋斗。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人都无法孑然一身,独立于群体而生存,合作分工比矛盾冲突更有可能生存下去。是故,日本民族的集体凝聚力由此产生。这似乎是一个人口与地理位置均不占优的民族所能摆出的一种反抗与自持的姿态,其背后或许隐藏着整个民族的生存忧患意识。于是,一种普遍的信仰也就建构起来了——对等级制度的信仰,即对于控制、命令与服从的信仰。在恶劣的外界环境中,这种等级制带来一种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带来秩序与安全:“日本人将这个严密等级体系视作安全和稳定。只要人们位于已知的界限范围内,只要日本人履行已知的义务,那么他们还是可以信赖这个世界。”(鲁思·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8年 p.111 下同)这个民族就仿佛努力试图抓住手中的流沙般不确定的命数,将其固定、沉淀下来,让不可捉摸的世界(尤其是充满不可捉摸的灾难的世界)变得尽在掌控之中。这是日本民族的意志与强力。于是,日本式“各安其位”的社会等级观念,便是我眼中日本文化的“内核”。应该说,等级观念本身即是日本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日本,等级制度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对客观外部环境适应的结果。所以,等级制的存在便有了合理性,甚至在日本人的伦理观中,等级即代表伦理,等级等价于正义。等级制不再仅仅是统治阶层的专制工具,它还许诺了秩序与安全,带来一套“正义”逻辑,并获得了合法性说明。而日本文化的其他枝节就催生依附于这种“各安其位”的理念,并渗透于日常礼节、辈分、年龄、性别等具体生活层面。故在日本人的价值观中,社会高于自我。“集体力量是强大的”犹如一个信念,在集体社会的万丈光芒下,自我被照射得渺小、苍白而微不足道,自我精神空间亦被压缩。在这样一个分工明确的集体中,每个人都是社会大机器上的小部件,做着分内的工作,各安其位,各司其职,“集体意识”、“服从意识”从小就被灌输。只有被社会所接纳,才会被自己的所属群体所认同,也就是说,日本人的自我价值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外界认可来实现的,他们借社会这面“镜子”看见自己。正因如此,日本人操持着过于严苛的自我监督,且尤其重视别人(尤其是强者、上级)对自己的评价。于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日本“耻文化”的思路了。“耻文化”有一个前提,即对社会的广泛认同甚至被其同化,而羞耻感就产生于对社会体制“越轨”的那个瞬间。如果所做之事不合规矩,就会被视为是“丢面子”。可见,它亦打着社会等级制的底色,“一个人培养自重是因为有社会的存在”(p.349),这种外部约束具有权威性、绝对性。此外,日本人对集体如此看重,以至于他们似乎生来就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而存在的。而对于“情义”的看重,是日本人精神上的一条锁链——他们自小便这条锁链套住,它划定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界限,并在意识萌动之初便加以灌输。就像“裹小脚”一般,长大后即使放了脚也无法复原成天然的大脚;日本人默认了这层枷锁的合理性,认为生来就应戴着这副镣铐,心安理得地被约束、被牵制。这是社会对个体的规训,日本人的集体价值观,犹如在新生儿的身上打下烙印,伴随着他的下半生而不曾消褪。“情义”便是等级制所滋润的伦理观,它弥散在日本民族沉重的人际关系中,如他们所呼吸的空气一样理所应当。而“情义”在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细节中,为日本人的人生观罩上了限制性的藩篱,在一些“情义”与“正义”的冲突较量中(如在战争中,屠杀行径被认为是对天皇的效忠),使置身其中的人们在“道德困境”里作着困兽之斗。我们甚至可以透过等级制度这面棱镜,来分析日本看似“精神分裂”的民族性格。《菊与刀》中就有这样一段精彩而形象的描述——“日本人既生性好斗而又和平礼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不驯而又彬彬有礼;既固执僵化而又审时度势;既顺从而又憎恨受人摆布;既忠心耿耿而又背信弃义;既无所畏惧而又胆小怕事;既保守而又善于接受新事物。……”(p.5)乍一看,日本人的性格确实自相矛盾,但不同的态度取决于不同的情境——而日本人所面对的是强者还是弱者,才是决定其态度的关键。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形,却在日本式等级观念的投射下,显得情有可原,有根有据,再正常不过了。二虽然日本人选择这种严密的等级制度有其合理性,但压在他们身上的包袱实在太重了,就好似一片薄薄的面包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奶酪。这就需要一个缓冲地带,在恰当的时机给过紧的社会机制松松绑。在《菊与刀》中,作者罗列了日本人好酒、洗热水澡、性关系等日常生活片段,借以说明日本人乐于满足自己的感官欲望,对欲望不做过多的节制,“把肉体享乐当做一种艺术来加以培养”(p.283)。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日本文化是自我放纵的哲学,本书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满足感官欲望的前提是要承担更重大的义务。这类“润滑剂”增加了严密体制的灵活性,而同时,肉体享乐与履行义务之间又是互不妨碍、彼此独立的“两个世界”,恰似天平的两端,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而除了艺术化的肉体享乐之外,日本文化中更重要、更具精神性的解脱之法无疑是自我修练,该书作者则将其比作“磨掉自己‘身上的锈’”。也许,正是贫乏的物质条件,使这个民族的生存智慧转向了精神领域,这种修炼具有强调精神的反物质主义倾向。可以想见,日本民族强大的自我克制能力一定需要对意志的修练。对于日本人来说,履行社会义务并不是一种“自我牺牲”,也“感受不到自我怜悯和自我正义”(p.367);相反,他们对“诚”十分看重,认为如果一个人怀着诚心主动去履行对社会的“情义”,便被视为一个道德高尚、极有修养的人。这是完全认同社会体系、被其完全同化的结果,当人与社会的步调一致,内心与外界的冲突也就不复存在,心境归于平和。此时,自我修炼的初衷也就达成了。我们可以设想,在人未受自我修炼之初,其内心想法与外界定位存在着某种“错位”,人的精神在进退两难的矛盾中游移着,因被撕扯而痛苦。于是,他们以禅宗为寄托,主张灭欲及消除自我,而其关键在于“专心”,也就是“心守一点”。人在专注于一点时,身心全然沉湎其中,也就感受不到“自我”的存在,“自我”就此泯灭,物我两忘,而臻于“无我”境界——这便是修道之人所渴求的境遇,“人的意志与行动之间‘缝隙全无,丝发亦难’”(p373)。这更像是对外界强制力发自内在的巨大反弹,修道之人希望通过禅宗做到“心如止水”、“波澜不兴”,全然不受外界干扰,“像死人一样活着”;他们起码可以暂时卸下自我监视的千斤重担,不复受到“羞耻心”的胁迫,回归内心的宁寂。然而,我们亦可以看到,在很大程度上,这种修身之法也黏附在严密的社会等级网之中。它默认了外在的社会强制力,而转向自我的重新塑造,不管是全身投入的诚意,还是“活死人”的心境,都是为了寻求在一个体制框架内“更好地生活”、“使心境归于平和,不再痛苦”,力图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非冲破、撕裂等级制这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于是,它本身也成为了体系中的一部分。三传统日本文化的等级观念在给日本带来稳定与秩序的同时,也具有潜在的、致命的危险。其中就包括与等级观伴随而来的强者逻辑,以及对个体的过度压抑与伦理观的弱化。日本人太注意社会对其个体所投来的目光。个人依赖于社会,同时被其繁杂交错的网缚住了,逃离不得。更可悲的是,日本人既生活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又离不开整套社会机器,被既定、成熟、僵化的社会体制所包围、吞噬。这里有一个“养鸟”的例子:“喜欢养鸟的人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笼中的鸟儿即便放出去,也往往会飞回笼子。”(萨苏评注 p.352)在日本人的观念中,遵守规则带来安全感,一旦离开了自己的岗位,个体就是一个无用的螺丝钉,丧失了自我定位能力,可轻易地被命运之轮碾碎。然而,当自我被过度压抑,其自身反思能力就相应减弱,而有赖于外界价值观的约束。在日本人看来,“耻是道德的根本”(p.351),“非正义”来自于耻辱而非罪恶,乔治·桑塞姆爵士曾说:“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日本人似乎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这种判别恶的能力,或者说不愿解决这些恶的问题。”(p.299),也许日本人认为,社会会代替他们思考,帮助他们解决“恶的问题”,而不需要渺小个体做出无谓而艰难的道德抉择——只是他们没有料到,社会体制本身也可以制造罪恶。而日本等级观念所造成的罪恶,在其对外战争中以极端的方式展现出来。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世界的“强者”们信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日本又怎会错过这一学习机会?日本人为其侵略活动所寻找的理由,不是“战争目的的永恒正义性”,而是“日本迫切需要得到世界的尊重”(p.275),也就是说,他们渴望在整个世界的“等级金字塔”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并且以“成王败寇”的逻辑力争上游,成为强者。“大东亚”共荣圈便是日本人精心策划、为自己“度身订制”的等级框架,在这一体系中,日本人自然作为最顶端的上等民族居高临下,而被其侵略的民族成了金字塔底层的“小弟弟”们,他们可以被任意践踏,因为他们是弱者。这符合日本的等级正义观。同时,日军士兵在战争中残忍杀害战俘与平民,不仅能在藐视弱者的等级观念中找到依据,而且在“绝对服从”的权威意识形态的灌输下,士兵早已完全丧失了个人自我意识的反省与觉醒。有学者曾言:“在罪恶的极权统治下,(人的)不思想所造成的灾难可以远胜于人作恶本能的危害的总合”(Hannah Arendt, 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最终,日本沿着战争的轨道发疯似地前行后,驶进了自我毁灭的死胡同。结果与代价是巨大而惨痛的,与开始“赢得世界尊重”的愿望适得其反,日本连同被侵略的民族一样,受战火蹂躏后,终落得两败俱伤。而今天值得我们反思的,不单单是战争罪行与法西斯军国主义,还要重新审视渗透于日本文化肌理的等级观念。《菊与刀》的最后一章名为“投降后的日本人”,作者曾粗略地构想出日本可能的未来发展图景。在她的诠释下,“菊”与“刀”被注入了新的观念与生命力——“菊花不经线圈支撑和人工修剪照样可以保持秀美的姿态”,它象征着“一套比较自由、宽松的伦理体系”;“刀”的形象则暗示了“对自己‘身上的锈’负责,擦干净它……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它成为了“理想和自我负责者的比喻”(p.457~459)。作者看出了文化的两面性,并在尊重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力图找到新的“平衡点”,而非将所有日本价值观与等级制度捆绑在一道,沉入历史的深渊。从这里,我们亦可感受到,作为一位人类学家,作者发自内心地相信“普世价值”的力量:她力图搭起一块平等的基石,以取代原先以不平等为代价的社会运转机制。四《菊与刀》的评注者萨苏,曾将此书比作新版美、日、中“三国演义”。中国人与日本人,在部分文化层面具有默契与共性,比如在“社会”与“自我”的关系、“好面子”等问题上,中国人与日本人往往能心领神会;而作为一个美国人,《菊与刀》的作者面对这种完全异质的文化,往往要大费周章地分析研究,才能捕捉到一些头绪。然而,在有些情况下,劣势反而会转化为优势,这位美国作者可以敏锐地捕捉到东方人习以为常的文化现象或细节,同时站在新鲜、客观的角度,进行令人耳目一新的意义解读,产生一种陌生化效应。于是,比较的意义也就体现出来了而《菊与刀》带给我的启示还远非如此。本书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女士是一位人类学家,她开出了审视异质文化的两个条件,“硬心肠”(tough-mindedness)与“宽容心”(generosity):前者表示要尽可能地抛弃偏见,去贴近异质文化,客观承认文化之间的不同,并且尊重差异的存在;而后者则要求包容这些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安全的世界,“鼓励文化上的差异就能够产生一个动态的世界”(p.25)。这个声音,回荡于二战后满目疮痍、遍地疾苦之声的世界,自有一种感化人心的撼人力量;即使放在今天,也仍然掷地有声。她展示给我们一种可能的姿态——即对待与自己不一样的人或看法,可以不理解,可以不认同,但首先要尊重其存在的价值。正如书中所言:“只有信仰坚定的人,才能异乎寻常地宽容……对于其他生活方式的理解,将会增强对自身文化的热爱,使自身获得愉快和丰富的经验。”(p.27)这亦是本尼迪克特女士写作此书时的信念。

文献的定义:(直接参考百度知识里有详细的解释)图书馆里的文献说白了,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书本或者其它涉及内容所参考的书籍或者资料。比如说:你写了一篇论文,你写的论文里参考或者说借用了一些书籍里的内容。那么你借用的那些书就可以称之为你论文的参考文献。

概念隐喻毕业论文任务书

1、课题的内容和要求——课题内容:主要写作课题目的意义,用简洁、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课题的内容;课题要求:主要用什么方法完成论文、达到什么目的。

2、设计的技术要求与数据(或论文主要内容):论文主要内容应写明具体做哪些方面可分几点来写,注意不要将实验方案写在此处。

3、研究方案与研究目标:论文要求立论有据、观点鲜明,文章结构完整、语言顺畅、层次分明;研究内容与提出的观点要求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并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扩展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术作品,因此其表述要严谨简明,重点突出,专业常识应简写或不写,做到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凝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或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语言。论文中如出现一个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或新概念,应在文中解释清楚。

毕业设计任务书:

1、本科毕业设计任务书包括内容:

(1)、写明课题要求:主要用什么办法完结论文、达到什么意图。

(2)、论文主要内容:论文主要内容应写明具体做哪些方面。

(3)、研讨方案与研讨目标:研讨内容与提出的观念要求以实际情况为根底。

(4)、进展方案与应完结的作业:必定要将每个阶段应完结的作业写上。

(5)、主要参阅文献、材料:列出具体的参阅文献。

2、任务书写作办法:

(1)、课题的内容和要求:课题内容:主要写做课标题的含义,用简练、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课题的内容;课题要求:主要用什么办法完结论文、达到什么意图。

(2)、设计的技能要求与数据(或论文主要内容):论文主要内容应写明具体做哪些方面可分几点来写,注意不要将实验方案写在此处。

(3)、研讨方案与研讨目标:论文要求立论有据、观念鲜明,文章结构完整、语言顺利、层次分明;研讨内容与提出的观念要求以实际情况为根底,并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本学科领域有必定的理论含义和现实含义,在文章的撰写过程中对所研讨的课题提出自己的观念和看法;文章应尽量防止错别字和过错标点符号的出现,文章格式参阅学校学位论文格式共同要求样本。

(4)、进展方案与应完结的作业:分3-4或4-6个阶段写,将每个阶段应完结的作业写上。例如:进展方案的开端时刻2022年3月,结束时刻为2022年5月如:2022年3月至5月:查阅材料、实验准备作业;2022年5月到7月:进行实验。

(5)、主要参阅文献、材料:列出参阅文献、材料10篇以上其中外文2篇,近2年参阅文献、材料2-3篇。此处参阅文献、材料最好与后面开题报告中参阅文献、材料共同,但数量不能大于开题报告中参阅文献、材料数量。

3、毕业设计任务书要点:

(1)、首先毕业论文任务书的下达人是论文导师,接收人是学生。

(2)、其次毕业论文作为正式提交导师的文件,必须选择word的格式,任务书同样也是word文档,方便查阅。

(3)、然后以表格的方式出现,别离列出毕业论文的各个模块的概要。

(4)、接着任务书标题字体运用黑体3号,居中,1.5倍行距,正文表格内容运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

(5)、之后任务书内容包括任务书标题名称,论文选题名称,学生相关信息。

(6)、标题来历,选题背景及意图,任务要求,时刻组织,导师学生签字。

(7)、导师根据学生选题的具体情况,合理组织进展,要求按时按量完结。

(8)、最后落款签字必须手写。

教书育人杂志教师新概念

一、剖析背景,提升思想层次一则材料为某大二学生下车后发现车票丢失,出站时被告知要补票,该生认为现在是实名制购票,可以通过查询购票记录来解决问题。铁路部门认为如果车票是列车上丢失的,则需要自丢失站起不收票价,并收取手续费,但是如果在到达目的地后发现,则需要补票后再出站。一名学生在初稿中认为这则信息中铁路部门的举动缺乏人性化,因此便以《何时能让铁路多点人性》为题进行写作。教师提出让学生尝试了解更多的背景信息,并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学生尝试通过网络进行资料搜索后发现,的确有不少人会采用各种方法进行逃票,由于铁路部门无法确定对方是否真的丢失了车票,因此给不少人的逃票留下了空间。在思考后,该生调整了自己的文章主旨,认为人性化的服务不可少,但是规矩也不能轻易更改,因此如何能在服务和规矩之间寻找平衡点,这一点尤为重要。修改后,文章的思想层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展现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辩证思考。二、长短参差,完善结构次结构是思想的外化,文章的结构展示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否明确,写作是否具有逻辑性。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文章的结构进行调整,写出结构分明的文章。一则新材料作文的素材和班规有关,班规提出如果出现传纸条、打闹等违反班规的情况,则要一次罚款五元,所得到的罚款将用于班费。一名学生认为制定班规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将班规和金钱挂钩,用罚款的方式获得班费,这种做法欠妥,这样就让班规沾染上了铜臭的味道,得不偿失。在写作中,该生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论述罚款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但是对于应该如何制定班规的问题却草草带过。在修改作文时,该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作文存在“头重脚轻”的问题,没有讲清楚如何才能让班规不沾染“铜臭气”。在自改的过程中,该生将论述罚款错误的段落缩减下来,然后加入了一些阐明什么是“铜臭”的论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该学生又用了更多的笔墨来分析应该如何修改班规。该学生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如可以让违反班规者将自己的行为写成作文,并写下自己对该事情的反思,这样既能起到教育的目的,也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在修改后,文章的结构更具有层次性,更为合理。三、关注情境,调整语言层次一则材料的内容展示了对过去的回忆,南开学生谢邦敏虽然文科很好,但是数理化成绩却不佳,尤其是物理交了白卷,由于心有不甘,于是就在考卷上写下了一首《_鸪天》,表达自己的心情,当时的阅卷老师认为其有一定的才能,因此给其六十分,最后该学生顺利毕业,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创作这篇作文时,学生以《莫让‘偏才’逐流水》为题,认为该阅卷老师的做法十分正确,规则虽然重要,但是知人善用,给偏才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也十分重要。教师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提出:“文章中有该学生和阅卷老师的心理活动,试想一下,这两个人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如何能在撰写其心理活动时体现出其文采呢。”该学生有所感悟,了解到作文中的词句也要符合文中的情景,由于谢邦敏和阅卷老师都是有文心之人,因此在展现其内心世界的过程中也要体现出这一点。该学生便对作文的语言进行了修改,体现出文采。这样一改文章有直白通俗的旁白部分,也有细腻生动的人物内心独白,语言上便展现出了层次感。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可以的,正文就好,一般来说都不收附件

当班干部有利于孩子成长魏书生刘乐峰同学的母亲:您好!乐峰在班级里当班长,他很有组织才能,能调动起班委会成员和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您却来信说:“孩子为班级操的心太多了,时间长了会耽误学习。请老师别让他当班长,也别当学生干部了,只做一名普通学生,埋头学习就可以了。”您的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学生家长中也有一部分和您的观点一致,怕孩子当干部影响学习,而找老师要求辞职。一般来说,当干部不会影响学习,相反的还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老师选择班干部的时候,一般要考虑三个因素:首先:这个孩子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有群众威信,这样工作起来才有群众基础。其次:这名学生学习成绩要优秀,至少在上游,这样的孩子才容易给同学树立榜样。倘若选学习很差的学生当干部,那就加重了这位同学的负担,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第三:这位同学要有特长,如体育委员总要有一些体育特长,运动会某项目要能得分,才有号召力;文娱委员要唱得好,或乐器用得好,或舞跳得好,这样他才能把班级的文娱工作搞好。如果老师挑的话,主要看这三条。也有时班干部是由全班同学民主选举。一般说来同学们也是充分考虑谁符合以上三条才投谁的票。您的儿子乐峰便是全班同学选举产生的班长。一年多来,全班同学对他的工作很满意,他自己也干得很起劲。我对照他入学的成绩,发现,他比入学时学得更好了。他刚入学时,总成绩在班级是第 5 名,在全年级是第 17 名。英语成绩排在年级第 24 名,数字成绩是第 19 名,最近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他的总成绩排在班级第 2 名,全年级第 4 名。英语成绩上升为年级第 6 名,数学则排到了全年级第 3 名。原来,老师们都评论:“刘乐峰同学是管理型的文科人才,理科不是冒尖的。”现在老师们都转变了看法,觉得乐峰的理科潜力大得很。您怕孩子当干部影响学习,是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问题,时间是个常数, 8-1 〈 8 。班级工作用去了一小时,学习时间自然就少了一小时,成绩当然就低了一些。但从辩证逻辑的角度看,就是另一种结论了:当了干部,他便想到为同学们做出榜样,激发起学习热情,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便出现了 8-1 > 8 的好效果。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王永志, 1992 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94 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原来是辽宁省实验中学的学生,读中学时便当学生干部。中国青年报刊登的《综合素质教育是成功的基石 --- 王永志教授访谈录》这篇文章写道:笔者:“您觉得做学生干部是利大还是弊大呢?”王教授:“学生时代,几乎所有的社会工作我都做过,像学习委员、宣传委员、班长、团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校学生会主席等等。我觉得,做学生干部第一个明显的好处是能锻炼口才,提高表达能力。我是从农村来的学生,刚开始时,人一多,讲话都脸红,不知道从哪儿讲起。但是当了干部,老师逼着你去讲,所以哪怕只是宣布一个通知,你事先也得考虑考虑,打打腹稿。久而久之,人再多也不会怯场,而且说话的条理性变得越来越好。“ 第二个好处,是可以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人相处的能力。这两种能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参加工作,搞工程后才知道,大多的工作,大多的事情都不是一个人能干成的,非得组织起来不可。在组织的过程中,你要会很好地与人相处,不能总闹意见、闹矛盾,而是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一起把工作干好。我觉得我当院长所需要的组织能力就得益于学生时代当干部的锻炼。“第三,是可以使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做干部,如果自身的缺点太多,别的同学就不会信服你,那怎么工作啊!所以当干部会反过来对自身有更高的要求,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比别人做得更好。“还有,我觉得做社会工作可以使人增长见识,开阔思路。所以,虽然做干部不可避免地要耽误一些时间,但却能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包括学习能力。能力强,学习效率也就高,处理好了不会影响成绩的。最重要的是效率,不是时间!“学生时代做社会工作,对人的培养、锻炼特别重要。如果真想成才,年轻时非得有这方面的锻炼不可。 我就主张在学校时,大家轮流当一当学生干部,都锻炼锻炼。”(辽宁省实验中学《教育信息》 1996 年第 2 期)不止张院长有这样的体会,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总结自己的管理经验时,都曾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学生时代当学生干部时受到的锻炼。说了这么多,您不再担心当干部会影响乐峰的学习了吧!如果您还放心不下,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真的发现他的成绩下降了,您再提出来,我再建议同学们改选班长也不迟。如果他的成绩还保持领先,或继续上升,您的担心显然就没有必要了。我当了 20 多年班主任了。实践中我认识到,一般情况下,当干部的同学比不当干部的同学进步要快一些。他们想问题更全面,要求自己更严格,更愿意替别人、替集体着想、学习积极性更高。和您的见解相反的是,还有一部分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当干部,甚至托熟人说情,想让孩子找一个干部当。目的很明显 ---- 为了让孩子多经受一些锻炼。面对这样的家长,我总是设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没有那么多的位置时,就采取任期制、轮换制、竞选制。近 10 年来,我们班还订立了值周班长和值日班长制度,将班里的一部分事务性工作,分给同学们轮流干,既减轻了常务班长的负担,又给更多的同学以锻炼的机会。话说回来,凡事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情况下,当干部有利于孩子成长,特殊情况下,也有加重了孩子负担,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一面。这常常是孩子担任了不适合他的干部造成的。比如,一点体育特才都没有的学生做了体育委员,当然自己受压抑。非让他当班长,那就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还做不好工作。但这毕竟是特殊情况,相信老师们不会非让学生做他不适合的干部,时间不长,就会改选的。乐峰属于很能胜任的班长,相信他的学习成绩还会提高。

推荐《新课程研究》QQ1084039409

书籍英文文章书籍参考文献格式

英文文献的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1、Journal(期刊)

期刊(Journal)是最常见的参考文献类型,一般需要依次列出以下信息:作者、文章的题目、期刊名称、发表年份、卷号、页码。提醒:页码也可由DOI、文章编号(ArticleNumber)代替,期刊类型参考文献也可以改成网页类型。

2、Book(书)

参考文献为书(Book),一般需要列出的信息有: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社地点(包括城市和国家)、年份、页码。

3、书中的Chapter(章节)

书中的某个章节(Chapter),需要流出的信息有:作者、章节的题目、书名、编辑、出版社、出版社地点(包括城市和国家)、年份、卷号、页码。

4、还未发表的文章(UnpublishedWork)

引用了一篇还未发表的文章,你需要列出以下信息: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称、阶段。

5、个人通讯(Personalcommunication)

个人通讯一般需要你列出作者所在机构和通讯时间。

6、论文(Thesis)

在参考文献中,也会出现硕士和博士论文的引用,需要给出的信息有:作者、论文题目、论文级别(硕士还是博士)、大学名称、大学地址(城市和国家)、完成时间。

7、会议(Proceedings)

一个学术会议也可以被引用。一般所需的信息有:作者、会议的名称、会议的地址(城市和国家)会议的时间。

不管毕业论文,还是学术论文,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在文章的最后加上参考文献,为了不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参考文文献的格式还是要注意下的,特别是英文的参考文献格式。下面就来简单的说一下吧。基本格式大概是:[序号] 作者姓名,文章名称,出版处,时间字体的话:新罗马,五号字体(具体以实际投稿处的要求为准)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引用文章的作者姓名的书写原则,一般采用“名在前,姓在后”,具体格式是“名字的首字母,姓”,例如:Q.Peter,剩下的作者可以是跟第一作者一样。可以看到很多文献中,第一和其他作者的姓名一样的书写格式。中文名称也是一样的,名字在前,姓在后,如薛青禾即Q.H.Xue如:[1] M.Kumar,T.Okazaki,M.Hiramatsu,Y.Ando,Carbon 45(2007)1899.[29] H. Fakih,S. Jacques,M.-P. Berthet, F. Bosselet,O. Dezellus,J.-C.Viala.The growth of Ti3SiC2 coatings onto SiC by reactiv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using H 2 and TiCl 4[J].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2006.[30] W.Z.Lu, D.W.Zuo, M.Wang, F.Xu. Analysis of interlayer between WC–Co and CVD diamond film.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 2008,375-376:p92-94.

英文参考文献格式推荐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英文参考文献格式推荐,欢迎大家分享。

方法/步骤

Journal (期刊)

期刊(Journal)是最常见的参考文献类型,一般需要依次列出以下信息:作者,文章的题目,期刊名称,发表年份,卷号,页码。

提醒:页码也可由DOI、文章编号(Article Number)代替;期刊类型参考文献也可以改成网页类型。

Book(书)

参考文献为书(Book),一般需要列出的信息有: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社地点(包括城市和国家),年份,页码

书中的Chapter(章节)

书中的某个章节(Chapter),需要流出的信息有:作者,章节的`题目,书名,编辑,出版社,出版社地点(包括城市和国家),年份,卷号,页码

还未发表的文章(Unpublished Work)

引用了一篇还未发表的文章,你需要列出以下信息: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称,阶段。

个人通讯(Personal communication)

个人通讯一般需要你列出作者所在机构和通讯时间。形式一般如图所示。

论文(Thesis)

在参考文献中,也会出现硕士和博士论文的引用,需要给出的信息有:作者,论文题目,论文级别(硕士还是博士),大学名称,大学地址(城市和国家),完成时间

会议(Proceedings)

一个学术会议也可以被引用。一般所需的信息有:作者,会议的名称,会议的地址(城市和国家)会议的时间。

论文写书上的概念算抄袭吗

论文中引用摘录的文字部分不能连续着超过200个字,如果超过的话则就算抄袭!不过你要是引用书本上的话会没事,但别引用太多了,避免指导老师生疑!其实可以不用引用那么多啊,经过自己的语言组织下,再放到论文中去。现在有种设备可以检查是否是抄袭的,只要你的论文没有入库(一般只有研究生论文入库),就应该没事!祝你研究的论文顺利过关!!

这要看你是否在参考文献中标注,如果有标注,且引用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的,不算抄袭,为引证。

你要备注好出自哪里,不能有太多跟原文一样的,最好加入自己的观点

不算,不学怎么有自己创造力,后来者都不是先学前人的,只要灵活运用就可以了,别太照办就可以这样的论文是综述性质的,没问题的,只要摘要不要一模一样就好了~~~建议你不要抄太多,稍微改动下,老师推荐的书到不要紧,最好有自己的见解。

  • 索引序列
  • 概念书籍论文文献
  • 概念隐喻毕业论文任务书
  • 教书育人杂志教师新概念
  • 书籍英文文章书籍参考文献格式
  • 论文写书上的概念算抄袭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