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中国中药杂志编委

中国中药杂志编委

发布时间:

中国中药杂志编委

国立医学图书馆。《中国中药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创刊于1955年7月。据2019年4月《中国中药杂志》官网显示,《中国中药杂志》第十届编委会拥有常务编委会委员29人,编委165人。

张允岭,男,1963年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学术委员会常委、内科临床诊断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博士学术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痴呆科学家联盟理事,中国身心疾病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药杂志编委,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天津中医药编委。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届“中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当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称号

毕开顺,沈阳药科大学副校长《药物分析杂志》编委《药学学报》编委《中国中药杂志》编委《中草药》编委《中国天然药物》编委、《西北药学杂志》编委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新医药博士协会理事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高级职称(药学类)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辽宁省药学会药物分析学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发美,《分析化学》主编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教授、博士生导师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分析系主任 沈阳药科大学教材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中医药科研实验室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分析实验室主任 国际学术杂志《 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 》的中国地区责任编辑 《中国中药杂志》、《色谱》编委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员、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色谱学会理事、中国保健协会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病学会理事 政协辽宁省委员会常委 年轻的好像邸欣不错,陈晓辉,郭兴杰不太了解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编委名单

2011年年11月11日,《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新一届编委会产生,杂志总编辑由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雷寒教授兼任。编委会由69名编委组成,其中编委63名,顾问3名,集中了国内最优秀的医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专家。《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名单顾 问:钟南山 郑树森 王德炳 游苏宁 程伯基 文历阳总编辑:雷寒副总编辑:胡大一 吕兆丰 孙宝志 杜贤 黄爱龙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曹德品(哈尔滨医科大学) 崔慧先(河北医科大学) 杜小平(哈尔滨师范大学) 冯泽永(重庆医科大学) 郭永松(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贺加(第三军医大学) 胡鸿毅(上海中医药大学) 黄爱龙(重庆医科大学) 李红玉(辽宁医学院) 李俊伟(浙江中医药大学) 厉岩(华中科技大学) 刘毅(泸州医学院) 鲁映青(复旦大学) 吕力(昆明医学院) 马兆明(西安交通大学) 彭泽平(西南大学) 孙宝志(中国医科大学) 孙慕义(东南大学) 唐文(南京医科大学) 万学红(四川大学) 王县成(卫生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 闻德亮(中国医科大学) 温世浩(第二军医大学) 吴小翎(重庆医科大学) 冼利青(中山大学) 徐晓媛(中国药科大学) 殷进功(第四军医大学) 俞方(浙江大学) 曾诚(四川大学) 赵明杰(大连医科大学) 周建军(重庆三峡医药高专) 周增桓(南方医科大学) 陈刚(复旦大学) 董志(重庆医科大学) 杜贤(人民卫生出版社) 郭立(北京大学) 何萍(汕头大学) 胡大一(北京大学) 胡质毅(广州中医药大学) 雷寒(重庆医科大学) 李俊(安徽医科大学) 黎孟枫(中山大学) 刘佩梅(天津医科大学) 娄红祥(山东大学) 罗萍(重庆医科大学) 吕兆丰(首都医科大学) 孟群(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石鹏建(教育部高教司) 孙连坤(吉林大学) 孙玉萍(新疆医科大学) 陶立坚(中南大学) 王维民(北京大学) 王心旺(广州医学院) 文民刚(南方医科大学) 吴仁友(上海交通大学) 线福华(首都医科大学) 谢宗豹(上海交通大学) 杨耀防(九江学院) 余保平(武汉大学) 于晓松(中国医科大学) 张勤(北京协和医学院) 郑家伟(上海交通大学) 周倩(郑州大学)

中国老年学杂志编委

韩布新,医学学士(安徽中医学院,1986;现名安徽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1989)、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993);曾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业务处副处长(1995-1996)、处长(2002-2006);现任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应用心理协会(IAAP)理事(2006-2014)、秘书长和执委(2014-2018)、全国颜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2000-2015)、副主任(2015-)、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1997-)、常务理事(2002-)、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6-2014)、民族心理学专委会委员(2015-2017)、老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2013-),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常务理事、老年心理专委会主任(2010-),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老年心理卫生专委会副主任(2010-),《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应用心理学》、《中国老年学杂志》、《台湾心理谘商季刊》编委;为国内外10余本核心学术期刊审稿人;曾赴瑞典Stockholm大学心理系、美国Fuller心理研究院等二十余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开展学术交流;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发展(认知年老化、宗教心理学),主持或参与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标准项目、863项目、973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研项目4项、中科院特别支持项目1项、中国科协调研项目3项;获得国家专利1项;主持或参与制订、修订国家标准10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两百余篇;出版《心理学文献计算机检索手册》(1993)、《中老年心理健康与咨询》(2002)、《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2013)等3本著作;指导32名研究生完成硕士、博士论文并获得学位;曾获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UPsyS)杰出贡献奖(2004)、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2006)、中国老年学奖·学术成果奖(2007、2010)、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优秀心理卫生工作者(2011)、中国老年学学会优秀工作者(2013)等荣誉称号。

2003年术什么杂志:属《中国老年学杂志》发行月刊。

擅长整人胡作非为,最擅长无理取闹。性格很扭曲

中国法医学杂志编委会

人物经历重庆医科大学77届医学系毕业,分配到重庆市公安局从事法医检案工作,历任重庆市公安局刑事犯罪实验室副主任、主任、法医师、主检法医师、副主任法医师、主任法医师、刑警大队长、刑警总队长、公安部特聘刑侦专家、中国刑警学院客座教授。2004年4月任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兼任中国法医学会常务理事、损伤专业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法医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重庆警官学院兼职教授、重庆市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委、重庆市司法鉴定委员会司法医学专家鉴定组副组长、重庆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重庆市政协委员、科协委员。

简历1.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2.1985年分配在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法化学室,从事毒物分析的科学研究、检案、教学工作。3.1987年任助理研究员。4.1993年任副研究员。5.1998年任研究员。6.2004年任所长。7.1996年进入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人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8.2003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9.2000年任上海医科大学硕士导师、兼职教授。10.2005年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工作1. 承担临床医学专业(五、七年制)《法医学》专业课教学(2-4学时/周),5届学生,学生人数每届300--400人左右;2. 法医学专业学生专业课《法医毒物分析》(3学时/周)教学,5届学生,学生总人数103人;3. 研究生课程《高级法医毒物分析》(2学时/周),每届学生3-7名左右。实践:带教毕业生科学研究(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体内常见毒品及代谢物的系统分析体系》 市科委基金 1999-2001年 2.《毛发中毒、药物鉴定标准及质量控制》 国家科技部 2000-2002年 3.《司法鉴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 国家科技部软科学 2004~2005年4.《司法鉴定技术标准研制》 国家科技部 2003~2005年 5.《毛发中合成类固醇兴奋剂的检测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5-2007年获奖情况1.血、尿中乙醇含量的测定及其评价 上海市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1991年)2.气-质联用法在系统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上海市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 司法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3年)3.毒鼠磷中毒检验的实验研究 司法部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1993年)4.体内海洛因代谢产物的分 析研究 司法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5年)5.体内度冷丁及其代谢物的分析研究 司法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7年)6.尿中甲基苯丙胺及其代谢物的分析研究 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98年)7.毛发中度冷丁及其代谢物的测定及评价 司法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9年)8.体内常见毒品及代谢物的系统分析体系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9.司法鉴定技术标准和鉴定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社会兼职 中国法医学会 理事 《法医学杂志》编委会 副主任 《中国司法鉴定杂志》编委会 副主任 中国合格评定实验室认可委员会 委员

中山大学法医学是中国法医学界很有实力的学校,其所属的法医鉴定中心已经成为十所国家级法医鉴定机构之一。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编委

张晓健,男,1954年出生,1978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1981年获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86年获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名环境工程博士。现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水质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教授,清华大学环境系水质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张晓健同志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在全国同行中有较大学术影响。现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副理事长、《给水排水》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工业用水与废水》杂志编委会主任、《环境科学学报》杂志编委等社会团体职务。在国际学术团体中担任国际水协理事(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缩写IWA,中国仅2名理事)、美国水环境联合会(Water Environmental Federation,缩写WEF)会员、日本水环境学会(Japan Society on Water Environment,缩写JSWE)海外会员等,代表国内有关学会积极推进与国外学会的学术交流。张晓健同志已担任两届校教代会主席团成员和校工会委员,现任校工会业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积极组织校工会的教书育人和青年教师教学活动,并获得北京市总工会“迎五十年大庆,做跨世纪先锋爱国立功竞赛奖”。

2008.10-至今Hazardous, Toxic, and Radioactive Waste Management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期刊副主编2002.11-至今国际臭氧协会IOA-EA3G(欧亚澳非区组)理事2003.3-至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土木工程)成员2004.11-2010.6澳大利亚南澳大学 兼职教授2008.10-至今Applied Water Science编委2012.10-至今国际水协会IWA水与纳米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臭氧协会(IOA-EA3G)理事、中国城镇供水协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科技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给水排水》期刊编委、《给水排水》期刊编委、《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编委、《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期刊编委。

《工业水处理》和《给水排水》是两款很权威的 可以在

《工业水处理》论文 第12期专论与综述微生物絮凝剂处理污染水体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管网内壁生物膜的形成与控制方法研究进展污染水体脱氮工艺中外加碳源的研究进展气动絮凝在CEPT工艺中的应用研究试验研究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愈创木酚降解机理非均相催化氧化处理对苯二甲酸工业废水聚氯乙烯离心母液回用工艺初探UASB反应器处理酸性大豆蛋白加工废水TiO2光催化处理含甲基橙微污染水的动力学研究海水在碱性印染废水处理中的研究改进超滤技术处理废乳化液的试验研究树脂吸附——生物强化组合处理高盐度硝基苯废水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盐的合成与阻垢性能壳聚糖对化学镀镍废液中NI2+的吸附低碳源条件下反硝化同步除磷脱氮的研究电去离子水软化技术的实验研究高铁酸钾与UV-vis/TiO2协同氧化效应的研究混凝——吸附法处理反渗透浓缩水分析与监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硝基苯酚锅炉水中溶解固形物与氯离子的质量比经验交流双膜法技术在味精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蒸汽凝液闭式回收技术在化工装置中的应用重力式纤维束滤池在给水中的应用自动加药与监测系统在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的应用V型纤维滤池设计及运行弱酸处理对循环水水质的影响循环水系统泄漏及水质恶化对策生活污水处理回用于生产的技术开发这里有全部下载:

  • 索引序列
  • 中国中药杂志编委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编委名单
  • 中国老年学杂志编委
  • 中国法医学杂志编委会
  •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编委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