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好发的,很正规《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为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审稿周期,更好地为作者、读者服务,本刊近期将启用网上投稿系统。热诚欢迎校内外学者踊跃投稿
(一)生活环境分析:1、经济状况:经济状况良好2、家人期望:父母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父母同样希望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做出点成就来,有自己的一份事业3、家庭文化:父母偏保守,但新鲜事物同样乐于接受,但缺乏进取创新精神,家风正派,处事谨慎细致4、对我的影响:希望有稳定的工作,能做出一番成就,做事细致耐心,生活生动快乐(二)学校环境分析:绍兴文理学院是199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的一所普通全日制综合性本科院校,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09年创立的山会初级师范学堂,鲁迅先生曾出任山会师范学堂监督(校长)。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市区。学校现开设46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八大学科门类。设有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体育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数理信息学院、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上虞分院、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以及绍兴广播电视大学、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绍兴文理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成人教育在册学生近1万人,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38人,副高职称381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17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36人,正高职称126人,副高职称300余人;另有外聘院士8人。学校设本部、兰亭、上虞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55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另有校本部规划发展用地1000余亩。图书馆藏书260万册,还建有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学校现有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2个国家特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计算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等3个浙江省级重点学科,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等3个浙江省级重点专业,会计学、小学教育、纺织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等4个浙江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生物、电工电子、物理等3个浙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越文化研究中心是首批浙江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是浙江省高校外国留学生书法教育基地和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创作基地。学校还有越文化研究院、绍兴经济研究院、鲁迅研究所、纺织工程研究所、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规划研究所等54个科研机构;公开出版的《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目前,学校正牢固树立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修德求真"的校训,以内涵发展与提升为主题,大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全面加强学科建设,更加注重质量提高,更加注重统筹发展,着力提升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推进科学和谐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力争早日建成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绍兴大学。(三)社会环境分析:当今社会失业人数增加,下岗职工再就业率继续走低,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突出,大学生竞争激烈,我们必须正视这些,为自己的未来打算打算;国家也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失业率,我们现在主要的竞争对手一是大学的学生,他们的理论知识丰富,二是一些职业技术人员,他们的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所以我们应该有忧患意识,努力学习基础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多多实践。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绍兴文理学院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是一所由绍兴市人民政府举办,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普通制综合性高等院校,2013年8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1月,被确定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绍兴文理学院组建于1996年,由原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与原绍兴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而成,此后绍兴卫生学校、上虞师范学校和绍兴建工中专等学校相继并入;其前身可以追溯至1909年(清宣统元年)创立的山会初级师范学堂,鲁迅先生曾出任山会师范学堂监督(校长);2006年启动筹建绍兴大学工作;2019年浙江省教育厅公示公告绍兴文理学院申请更名为绍兴大学。
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6月,绍兴文理学院共有教职工1564人,其中专任教师1018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475人、博士学位的376人。拥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浙江省特级专家2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资助、培养人员47人,浙江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2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C类项目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0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坛新秀7人。
专业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6月,绍兴文理学院设有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数理信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商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上虞分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以及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开设本科专业62个,高职专科专业5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8个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6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浙江省重点专业,10个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个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10个浙江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个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纺织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汉语言文学、纺织工程浙江省重点专业(3个):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10个):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小学教育、纺织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护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8个):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化学、岩土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护理学、工商管理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6个):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教育学、化学、土木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2个):汉语言文学、纺织工程浙江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0个):书法学、自动化、土木工程、轻化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酿酒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1个):汉语言文学
学术科研截至2021年6月,绍兴文理学院共有浙江省重点实验室3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5个;拥有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合作)1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截至2021年6月,近五年,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70项,其中国家级158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30项,在SCI、SSCI、EI、ISTP等四大收录以及一级期刊以上发表论文1034篇,出版学术专著104部;
合作交流截至2021年6月,绍兴文理学院共与美国、德国、法国、奥地利、丹麦、日本、韩国等国的高校建立了48个交流合作项目,与港台高校建立了11个交流合作项目。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一本、二本的概念。绍兴文理学院是全日制本科学院,它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9年创办的山会初级师范学堂,鲁迅先生曾出任山会师范学堂监督(校长)。1996年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与绍兴高等专科学校等合并建立绍兴文理学院。
2000年绍兴卫生学校、上虞师范学校、绍兴市城乡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相继并入。2005年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截至2021年6月,绍兴文理学院设有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数理信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商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上虞分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
学院共拥有风则江(河东、河西)、南山、兰亭、上虞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487.29亩;下设16个二级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开设本科专业62个,高职专科专业5个;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共有教职工1564人,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5万余人。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纺织工程浙江省重点专业(3个):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10个):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小学教育、纺织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护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浙江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0个):书法学、自动化、土木工程、轻化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酿酒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资力量绍兴文理学院共有教职工1564人,其中专任教师1018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475人、博士学位的376人。拥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浙江省特级专家2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资助、培养人员47人,浙江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2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C类项目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0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坛新秀7人。
学术科研
截至2021年6月,绍兴文理学院共有浙江省重点实验室3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5个;拥有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合作)1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3个):浙江省精细化学品传统工艺替代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清洁染整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这就是岩土力学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越文化研究中心 。
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体地质灾害防治协同创新中心 。
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中国语言文学高校创新团队、越文化研究高校创新团队。
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个):功能化多孔材料与绿色替代技术创新团队 。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6月,近五年,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70项,其中国家级158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30项,在SCI、SSCI、EI、ISTP等四大收录以及一级期刊以上发表论文1034篇,出版学术专著104部;科研经费累计达2.13亿元。
绍兴文理学院今年招生录取的投档比例学校在实行“平行志愿”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按招生计划数的105%提档,其它省(直辖市、自治区)按不超过计划数的120%提档。提档过程中尽可能保护考生利益,降低志愿填报风险。绍兴文理学院学生入学后是否有转专业和参加双专业学习的机会。
我校给学生提供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根据学校转专业有关规定,学生对别的专业有强烈兴趣并具有一定学习优势,可提出转专业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后,转入新专业学习。
几类期刊是单位自己认定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在期刊认定上一般流行两种说法:一是核心与普刊。核心期刊又有不同的分类体系,如文科的有北大图书馆定制的北大核心和南大定制的CSSCI,理科的有科技源核心和国外定制的SCI、EI。在这些核心体系名录里的就是核心,其他是非核心。高校、研究机构比较认同这种分类。还有一种是国家级和省级。这个一般按主办单位算,主办单位是国家某个机构的就算国家级,其他算省级,这个分类有的中小学认同。在这两个大的说法下,可能单位会对期刊进行跟进一步的确认。什么a类核心b类核心的。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是大学学报,不是核心,算省刊。但学报出的不多,所以口碑上要比一般刊物强点儿。
本刊是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教学等基础学科和技术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成果,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重视“特色”建设,以“特色”立刊,以“思想性、学术性、地方性”为办刊宗旨。社会科学所设“越文化研究”、“鲁迅研究”、“绍兴发展战略论坛”等专题栏目反映了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热点。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好发的,很正规《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为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审稿周期,更好地为作者、读者服务,本刊近期将启用网上投稿系统。热诚欢迎校内外学者踊跃投稿。1.请网上投稿,网址为:请按照我编辑部提供的模板对您的文章(word格式)进行排版。并提供打印稿一份(请在稿件首页签名并注明投稿日期)
1.《诗可以怒--兼论屈赋的抒情特色》,《探索》1987年第5期,1987年10月2.《〈九章·涉江〉首章的错简与整理》《绍兴师专学报》(CN33-1017)1988年第2期,1988年4月3.《从对域外称呼的演变看历代中国文化心态》《古籍整理》1989年第1期,1989年6月4.《融方言研究于古汉语教学的尝试》浙江师范大学《高师函授》1993年第4期,1993年8月5.《说仁》,台北《思源》第47期,1994年12月6.《唐代浙东诗论略》《宁波大学学报》(ISSN1001-5124,CN33-1133/C)1995年第1期,1995年3月7.《说士》,台北《孔孟月刊》第34卷第1期,1995年9月8.《言语的歧义及其破译》,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通讯》第35期,1995年9月9.《说礼》,《孔孟月刊》第43卷第5期,1996年1月10.《说和》,《孔孟月刊》第35卷第2期,1996年10月11.《〈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章心解》《孔孟月刊》第35卷第5期,1997年1月12.《〈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章笺证》《孔孟月刊》第35卷第9期,1997年5月13.《〈诗经·魏风·伐檀〉“君子”考辩》《中国典籍与文化》(ISSN1004-3241)1997年第3期,1997年8月14.《“文化”的原典意义发微》日本东京《中国研究》(ISBN7-962-278-116-0)第31期,1997年10月15.《韩非思想平议》,《孔孟月刊》第37卷第3期,1998年11月16.《〈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章笺释》《孔孟月刊》第37卷第5期,1999年1月17.《〈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章心解补证》《孔孟月刊》第37卷第9期,1999年5月18.《〈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章疏证》《孔子研究》(ISSN1002-2627,CN: 37-1037/C)2000年第2期,2000年5月19.《〈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章商兑兼释“子莫”》《华学》(ISBN7-80047-322-8)第四辑,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8月20.《歌诗之“类”与“六义”次第》,《孔孟月刊》第39卷第7期,2001年3月21.《孔门言语科考论》,台北《孔孟学报》2001年号,2001年9月22.《古“语”述论》《“孔学与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ISBN957-02-9417-5),台湾政治大学文学院,2001.1023.《〈孔子诗论〉五题》《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ISBN7-80622-781-4),上海书店,2002年3月24.《春秋诗学经典命题释证》《中国学术》(ISBN7-100-03465-5/C173)第9辑,2002年第1辑,2002年3月25.《迹熄诗亡与春秋赋诗传统的终结》,《孔孟月刊》第40卷第10期,2002年6月26.《竹书〈孔子诗论〉刍议》《古代文学理论研究》(ISBN7-5617-3030-6)第20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12月27.《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校笺》台湾中研院文哲所《经学研究论丛》(ISBN957-15-1190-0)第11辑,台湾学生书局,2003年6月28.《竹书〈孔子诗论〉的论诗特点及其诗学史地位》台北《汉学研究》(ISBN7-108-02228-1)第21卷第1期,2003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CN11-4116/C)2003年第6期29.《释〈论语·泰伯篇〉曾子之“吾友”》,《孔孟月刊》第41卷第11期,2003年7月30.《读〈论语〉表微二则》,《孔孟月刊》第42卷第6期,2004年2月31.《读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二题》《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ISBN7-80678-213-3),上海书店,2004年7月32.《释“行有格”、“有耻且格”的“格”》《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ISSN1001-4403)2004年第4期,2004年8月33.《〈论语〉编纂年代考》,台北《孔孟学报》2004年号,2004年9月34.《从意象链看〈诗·召南·草虫〉的礼俗内涵》《古代文学理论研究》(ISBN7-5617-4031-X)第22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12月35.《从〈论语〉与古语的相关性看孔门的知识资源与话语背景》《儒林》(ISBN7-5607-3075-2)第1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36.《事类之“语”及其成立之证明》《淮阴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ISSN1009-7961,CN32-1605/T)2005年第4期,2005年8月37.《〈论语〉与古“语”关系疏证》,《孔孟学报》2005年号,2005年9月38.《回到常识:国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北京大学《国学研究》(ISBN7-301-09775-1/G·1648)第十六卷,2005年12月39.《〈国语·周、鲁、齐、郑、楚、晋语〉的结构模式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台北《汉学研究》(ISSN0254-4466 GPN2007200025)第23卷第2期,2005年12月40.《〈国语〉的文类及八“语”遴选的背景——从“语”的角度的研究》《文史》(CN11-16781K )2006年第2辑,2006年5月41.《〈论语·里仁〉“君子怀德”章考辨》《中华文史论丛》(ISSN1002-0039,CN31-1984/K)2006年第3辑, 2006年9月42.《〈国语·越语〉韦注辨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ISSN1009-1017,CN22-1024/G)2006年第5期, 2006年9月43.《〈国语·楚语〉韦注辨正》《长江学术》(CN42-1754/1-1)2006年第4期,2006年10月44.《〈孟子〉旧注商兑九则》《儒林》(ISBN7-5607-3300-X)第3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45.《〈国语·吴语〉韦注整理与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ISSN1009-1017,CN22-1024/G)2006年第6期,2006年11月46.《为了免于恐怖的自由——韩非思想平议》《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ISSN1008-293X,CN33-1209/C)2006年第6期,2006年12月47.《语:一种古老的文类和教材——以言类之“语”为例》《文史哲》(ISSN0511-4721,CN37-1101/C)2007年第1期,2007年1月《新华文摘》(ISSN1001-6651,CN11-1187/Z)2007年第8期,2007年4月《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ISSN1000-4246,CN31-1889/C)2007年第2期,2007年4月48.《〈国语·晋语四〉韦注辨正》《传统中国研究集刊》(ISBN978-7-208-07490-3/K·1392)第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49.《〈国语·晋语三〉韦注辨正》《淮阴工学院学报(人文版)》(ISSN1009-7961,CN32-1605/T)2007第2期,2007年4月50.《〈国语·郑语〉韦注辨正》《古籍研究》(ISBN978-7-81110-319-9)2007年卷上,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51.《〈国语·齐语〉韦注辨正》,《文史》(CN11-1678/K)2007年第3辑,2007年8月52.《〈国语·晋语一〉韦注辨正》香港《九州学林》(ISSN1729-9756)2007年秋季卷,2007年9月53.《〈国语·晋语四〉“贞屯悔豫皆八”系本卦宜变之爻与不变之爻皆半说》《中国哲学史》(ISSN1005-0396,CN11-3042/B)2007年第4期,2007年11月54.《秦简〈为吏之道〉的思想史意义发微——从其集锦特色谈起》《浙江社会科学》(ISSN1004-2253,CN33-1149/C)2007年第6期,2007年11月《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ISSN1007-0648,CN11-4327/K)2008年第2期,2008年2月55.《〈国语·晋语二〉韦注辨正》《励耘学刊》(ISBN978-7-5077-6086-9)2007年第2辑,学苑出版社,2008年6月56.《〈国语·鲁语〉韦昭注辨正》《齐鲁学刊》(ISSN1001-022X,CN37-1085/C)2008年第1期,2008年1月57.《〈国语·晋语八〉韦昭注辨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ISSN1009-1017,CN22-1024/G)2008年第2期,2008年3月58.《徐元诰〈国语集解〉刊误》《古籍整理研究学刊》(ISSN1009-1017,CN22-1024/G)2008年第4期,2008年7月59.《国语》公序本与明道本比较研究——以《周语上》为例澳门近代文学会《澳门文献整理研究暨数字化论集》(ISBN978-99937-27-11-8),2008年11月60.《国语韦昭注辨正》《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ISSN1008-293X,CN33-1209/C)2009年第3期,2009年5月61.《孔子在川上叹什么》《学术月刊》(ISSN0439-8041,CN31-1096/C)2009年第10期,2009年10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ISSN1007-6689,CN11-4243/B)2010年第1期,2010年1月62.《古代言类之“语”的流传、变异及其思想史意义》《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ISSN1008-293X,CN33-1209/C)2009年第5期,2009年10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ISSN1001-2893,CN11-4319/G)2010年第3期,2010年3月63.《国语》版本源流及公序本系统二子本之对比《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ISBN978-7-5445-1196-4),长春出版社,2009年12月64.《〈国语〉韦昭注辨正札记》《语文知识》(ISSN1003-6210)2010年第1期,2010年1月65.《历史真实,或者政治正确——文献记载与文本解读的两种取向》《社会科学战线》(ISSN0257-0246,CN22-1002/C)2010年第1期,2010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CN11-4116/C)2010年第5期,2010年5月66.《离骚》乱辞新解《绍兴文理学学院学报》(哲社版)(ISSN1008-293X,CN33-1209/C )2011年第5期,2011年9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ISSN1001-2893,CN11-4319/G)2012年第2期,2012年2月67.韦昭注 《国语》公序本二子本之对比《齐鲁学刊》(ISSN1001-022X,CN37-1085/C)2011年第4期,2011年 7月68. 《国语》分章商兑《古籍整理研究学刊》(ISSN1009-1017,CN22-1024/G)2011年第5期,2011年9月69.《〈荀子·大略篇〉研究》《文学遗产》(ISSN0257-5914,CN11-1009/1)2012年第1期,2012年1月70.《两汉的屈原批评及〈楚辞章句〉的解释取向》台湾政治大学《第八届汉代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ISBN978-986-03-3870-6)2012年10月71.《吴越争霸史事系年考辨》《绍兴文理学学院学报》(哲社版)(ISSN1008-293X,CN33-1209/C)2012年第6期2012年11月72.《从论辩游戏五称三穷看〈天问〉的成因》《社会科学战线》(ISSN0257-0246,CN22-1002/C)2013年第1期,2013年1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ISSN1001-2893,CN11-4319/G)2013年第6期73.句践献给吴王的不是西施《光明日报》国学版,2013年11月4日74.《调腔早期传播时地考略》,与吴宗辉合作,第一作者《社会科学战线》(ISSN0257-0246,CN22-1002/C)2014年第12期,2014年12月75. 调腔声腔源流考述,与吴宗辉合作,第一作者《绍兴文理学院学报》(ISSN1008-293X,CN33-1209/C),2014年第5期,2014年10月
用油料特有的表现方式 表达内心的思想 现象 就是油画语言
西方现代绘画艺术早期最伟大的革命就是努力抛弃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逐步完善的透视技术和对“自然的模仿”,它历经了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以及野兽派和立体主义者们的探索之后,现代人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绘画的观看方式。现代绘画自后印象派开始,走的是一条不断探索、创新、试验和否定传统的道路。我们看到的是传统绘画艺术的法则几乎被颠覆了,现代艺术家们极力地想打破多年来古典主义在造型上所建立起来的空间意识,以及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摆脱绘画的叙述性和绘画对主题性的依赖。探寻新的绘画语言模式的可能性和绘画语言的表现力,使这个时期成为绘画形式语言探索最为热闹的时期。15世纪初,佛兰德画派的掉表画家扬·凡·爱克经过不懈努力和研究,发现并制作出理想的颜色调合剂—“白布鲁日光油”(精馏松节油)结合蛋彩乳液和亚麻仁油作画,使真正意义上的油画诞生了。从那时候起到19世纪末,近400年里,西方几乎所有国家都围绕在具象绘画的领域里,用油画这个特殊画钟来表现自己内心所想表现的事物。在如今我们认为并不宽泛的绘画领域里却产生出当今人们还未能超越的非凡大师,以及无数丰富文化内涵的精美作品。在观赏这些伟大艺术作品原作时,我们会发现大师们各自对油画语言的认识、把握以及运用是何等的精妙绝伦。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一件杰出的油画作品,其油画语言是最直接满足观众视觉审美要求的。 在众多传统油画艺术家以及作品里,油画语言问题存在着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就其共性来说,所有画家都是用“特定的油画材料”来作画,这“特定的油画材料”是指经过许多代油画家研究总结出来,并经过历史检验的材料。比如当你要绘制一幅油画,那么你首先要选择的是油画依托材料(所谓依托材料是指特殊制作成的画布、画板和画纸)。然后选择透明和不透明的油画颜色,接着是各类有光泽的或无光泽的、挥发性快或慢的调合剂和媒介剂,以及各种笔和刮刀等工具。这些东西都是一幅油画所必需具备的最基本要求,也就是油画在画面上形成的最基本因素。 就油画语言个性来讲,每个成功的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油画语言,古今均如此。所谓独特的油画语言是由于画家们各自对要表现的事物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理解,通过对画面结构的经营、设计,并采用完整、顺畅、有效的工作方式所形成的。以上各种因素决定画家油画语言的个性。 现仅从工作方式中技法的角度,将两位大师的技法单列出来。加以分析,从而体会大师们是如何表达其油画语言个性的。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他是“直接画法”,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对画家的处理多采用丰富的明暗对比,但与其他画家不同的是,画面上的明暗对比并不完全靠强烈的光线或鲜艳的颜色老得到,而是分析颜料的受光情况,合理地安排到适当的画面位置上,让受光的明暗对比同背光的明暗对比进行密切而有机的统一。他采取的颜料层对比也十分独特,厚至团块般的强烈,薄至珐琅般的透明,两者之间过渡得自然而轻松,天然成趣。例如他的作品《花神》人物受光部分用浓稠的颜料层层厚涂,反复塑造,待颜色干后用透明色进行细节渲染、磨擦、高出的颜料部分形成偶然而且生动的团块、纹理,凹进的部分产生疏密不定的垢痕,逐渐渗透进暗部和浓重的背景形成无限的空间。贴近人物的暗部,通过虚虚实实的边线以及闪烁着幽暗光芒的首饰和衣纹形成有距离的空间。整个画面虚实相间,光线忽明忽暗,颜料层厚薄叠错,浑然一体,产生极强烈的视觉效果。 让我们再分析一下15世纪佛兰德斯画派画家扬·凡·爱克的作品《阿里诺芬尼的婚礼》。这是一幅运用透明画法完成的杰作。我们看到的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面。色彩安排得单纯、鲜明而生动,忽闪的光影变化强烈地突出着主体,但无论是亮部还是暗部,前景还是背景,每个细节都被描绘得丝丝入扣没有半点粗糙。空间的分寸感靠的是准确到无可挑剔的透视体现出来的。画面平整而结实,几乎看不到笔触。画面色层重重叠叠闪烁着令人迷惑的光彩,这是无数次透明色精密渲染产生出的结果,使人回味无穷。扬·凡·爱克的油画语言,画面结构坚实,空间尺度氛围的把握准确,色层处理鲜明而又丰富,从而使画面达到一种珐琅般晶莹剔透的效果。他的作品是油画透明画法的经典。 当然历史上的油画家们决不仅限于以此两种方式作画,而是千变万化的。他们留给人类的杰作中涵该盖着无比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他们的技术层次非简短文字能够阐述。我这里只是借此有限篇幅,对油画语言问题作一个简单的表述,仅此而已
邓国军百科名片人物名称:一为四川营山人,解放前为我党我军的通信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建国后曾任电子工业部科技司司长;二为湖北巴东人,内江师范学院教授,民盟四川省委委员、民盟内江市委副主任委员、政协内江市委常委。目录1.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2.内江师范学院教授编辑本段1.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四川营山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入第四方面军无线电训练班学习。参加了长征。曾任第二十七军电台队长、延安中央军委报务主任。在西安事变、重庆谈判以及在上海秘密工作中,为我党我军的通信工作作出了贡献。建国后,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研究所所长,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科技部部长,电子工业部科技司司长、外事局局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及国际活动委员会主任。编辑本段2.内江师范学院教授邓国军:男, 教授,博士后。1967年6月出生,湖北省巴东县人,土家族,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研究项目专家库专家,内江师范学院学科带头人,《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编委。1997年考入西南民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0年考入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10月进入四川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曾执教于湖北省巴东县二中、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南大学文学院。2003年被中南大学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晋升为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论、文艺美学教学与研究。现为内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社会兼职:民盟四川省委委员、民盟内江市委副主任委员、政协内江市委常委。2006年被评为“内江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被评为内江师范学院“教学能手”;2010年获四川省教育厅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 主要论著: 一、专著:《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表现”范畴及命题研究》,巴蜀书社,2008年。 二、代表性学术论文: 1、《诗学“活法”说不始于吕本中》(载《文学遗产》2009年第5期); 2、《〈南史·钟嵘传〉顾暠其人考》(载《文学遗产》2006年第3期); 3、《〈蒲氏漫斋录〉考论》(载《文学遗产》2003年第2期); 4、《中国文人画的美学精神本体与艺境生成方式》(载《社会科学战线》2008第5期); 5、《浑然一体 尺幅千里》(载《学术界》2005年第5期); 6、《〈石林诗话〉论略》(载《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9期); 7、《论“意象”的“表现”思维向度》(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8、《南宋诗话“悟诗”思维向度管窥》(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9、《谁能承受无爱之轻》(载《当代文坛》2007年第2期); 10、《网络文学的定义及意境生成》(载《文艺争鸣》2006年第4期)。 三、主要科研、教改项目: 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重大研究项目“文艺美学与美学、文艺理论、艺术哲学、部门艺术美学的关系研究”子项目:中国古典美学对当代文艺美学的影响; 2、主持四川省教育厅2005年重点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宋诗话考论举隅; 3、主持2006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儒、释、道与宋代诗话美学思想; 4、主持内江师范学院2006年教改项目:中国古代文论双语教学探索; 5、主持四川省教育厅2009年一般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张大千绘画思想研究。
内江师范学院代码是10640,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内江师范学院位于四川省内江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农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四川省本级地方性本科师范院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川南高校联盟理事单位。
学校历史
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56年由教育部核准创办的四川省初中师资训练班。
1958年,更名为内江师范专科学校。
1959年,与内江工专、简阳农专合并建立内江专科学校。
1962年6月,因国民经济调整,内江专科学校撤销停办,教职工被分流组建到实行内江专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内江专区初级教育行政干部学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内江专区行政干部学校。
1978年,内江师范专科学校恢复,内江专区行政干部学校余下部分更名为“内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重建内江师专。
1979年,内江师专与内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即内江教育学院)从一家分为两家独立建校办学。
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内江教育学院
内江教育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内江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和地区教师进修学校。
1984年,经原国家教育部批准内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内江教育学院。
内江艺体师范学校
内江艺体师范学校前身系创建于1905年的川南简易师范学堂,后几经变迁。
1952年,更名为内江师范学校。
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内江艺体师范学校。
1998年,内江艺体师范非实质性并入内江教育学院。
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原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内江教育学院合并建立内江师范学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10月,学校有有教职工1330人,其中专任教师1079人,正、副高级职称414人,硕、博士839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名、后备人选6名,四川省教学名师1名,内江市首批“三百计划”创新人才1人,内江市拔尖人才4人,内江市学科带头人9人;聘请有中国(境)内外著名高校、地方中小学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专家206人担任兼职教师。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5月,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开设61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专业16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四川省特色专业: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心理学、广播电视新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川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水产养殖学、美术学、体育教育、体育教育等
四川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水产养殖学、小学教育
学校荣誉
截至2019年5月,学校获四川省级教改项目13项,获四川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
2018-2019学年,学校共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竞赛3000余人次,获国家级奖项36项,省级奖项266项;在全国(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国际奖项13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学术科研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有四川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6个、四川省社科联高水平团队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内江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内江市创新人才团队1个。
截至2019年5月,学校近5年来,学校获资助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共14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品)6700余篇;出版专(编、译)著近200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5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19年5月,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184.4万册,中外文报刊1320种,电子文献数据库46个。图书馆收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大型古今丛书兼及部分专科性和综合性工具书资源;购有CNKI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读秀学术搜索、百链云图书馆、超星电子图书、PQDT、SCI等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自建有大千文化数据库、长江上游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数据库、中小学教育教革数据库、本校优秀毕业生论文库等特色数据库。
学术期刊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社会科学单月出刊,自然科学版双月出刊。
社会科学主要栏目:明清小说研究、张大千研究、金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文学、语言学、历史与文化、法律、教育、哲学、政治和艺术等。
自然科学主要栏目:峨眉武术文化研究、应用心理学研究、数学教学研究、数学、物理、建筑科学、化学、生物、环境、计算机技术、经济、地理、体育、教育教学和图书情报等。
1997年,期刊被列为《全国报刊索引》来源的核心期刊。2002年被列为CNKI期刊全文数据收录期刊。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定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并在“万方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
合作交流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搭建对外交流合作新平台。截至2019年5月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与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各类校际交流与合作项目近40个。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全球视野培养,专设“学生出国(境)研修奖学金”,每年从大二学生中遴选1%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国(境)外高水平大学交换学习。
沱江黉门,弦歌铿锵。学校坚持以,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振兴本科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等十大工程,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等“九个力”,不断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错位发展,为早日实现建成“师范大学”的“内师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